中国的中国基础教育育真的很扎实吗

中国的基础教育真的很扎实吗?(1)
一直以来很多人说的教育都是:国内的基础教育扎实,打好底子如果想留学高中也不晚,我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关注女儿的教育,来了近五年,她也经历了小学和初中一年,我想我也有点发言权了吧。转载了一篇有共鸣的文章来进行比较,希望能对国内的教育有所触动!
“北美学生基础虽然不如中国学生,但是创造力更强”。其实,这个传说完全是错误的。常识早就告诉我们,假如一个人的学术基础不扎实,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创造力”,脱离了学术基础的所谓“创造力”,根本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可能存在的。那么,为什么中国的教育界和家长群甚至我们自己都会有这个错误的传说呢?
  首先,“中国学生基础扎实”的错误观点来自几个地方:一个是比较了中国的小学的数学跟北美小学的数学课程的内容,很多人发现北美小学五年级还在做中国小学二、三年级的东西,比如说我女儿马上八年级,可是她现在将要学的勾股定理,估计这个在国内已经六七年级所学的课程了。于是得出结论认为中国学生比美国学生要学得快。
第二,是比较了学生上学的时间,发现北美大部分公立学校学生一年只上180天课,一天只上五小时到六小时课,我父亲来探亲就感叹,我女儿每天三点就放学了,而且总是有很多PA
DAY,夏日假期也多了,远远不如中国学生上课时间长,于是认为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肯定比美国学生学得多。这个看法,甚至连美国总统奥巴马和英国的教育界都相信了,英国人甚至请中国老师去按照中国的上课时间和方式给英国学生上课,看看是否能改进英国教育。
第三是经历了中考和高考那样的复习和题海训练,任何参与者,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相信这样的应考训练同时也令基础知识非常坚实。最后就是一些国际测试,比如最近几年的PISA测试,还有奥数之类的国际比赛,中国都比北美成绩好(美国今年才第一次在奥数赢了中国,可是六个人五个华裔,和加拿大一样),更加让中国教育界相信中国学生基础是比美国学生扎实。(未完待续)
&离开学还有四天,多伦多教委给所有家长的一封欢迎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杨振宁:中国基础教育所打学生底子比国外扎实
日 04:24来源:
作者:陈星星
6月18日,杨振宁在南开大学&理论物理前沿研讨会&上演讲。麦片摄(人民图片)
◎中国的基础教育打下的&底子&要比国外扎实。
◎10年以后,希望我们能和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直接抢人才。
◎我知道自己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也知道哪个领域最能出成绩,钻进去就很容易成功。
&10年后,如果你再来和我谈中国科学的发展,情况会比今天更进步。&
初夏,清华大学科学馆里,坐在自己办公室的沙发上,戴着助听器的杨振宁,做了总结性评价。
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的物理学家,已届&望九之年&,却仍然心系中国的科学发展和大学教育。
6月22日,他应邀在宁夏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6月18日,他在南开大学报告了自己在冷原子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89岁的他,依旧反应敏捷、思路清晰、表达流畅,甚至是30年前报纸上刊登的新闻,他都能&信口拈来&。回首中国科学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他连称&极其成功&,但也坦承&科学发展还需要时间和耐心&。
起步晚,中国前沿科学相对落后不奇怪
日前刚刚公布的本年度&邵逸夫奖&,授予在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三大领域内取得杰出成就的7位外籍科学家。而自2002年至今,&邵逸夫奖&共有43位获奖者,其中仅有4位华人科学家。
在评审会主席杨振宁看来,这是很自然的事情&&近代科学在西方有三四百年的发展历史,在中国却不过六七十年,中国前沿科学相对落后,不稀奇。
但他反复强调,从历史的观点来看,中国科学的进步速度非常惊人。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科学家在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简直是少而又少&,如今,从量上来说,已经有很大进步。而在质量方面,国际社会上出现了不少年轻的华裔数学家&&在中国长大并接受大学教育,最近10年在西方国家做研究。&他们在世界第一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是很受重视的。&
社会上有这样一种疑问:几十亿、几百亿撒到了各大研究所,为什么没有很快做出世界一流的成果?对此,杨振宁认为:科学的发展需要时间、需要传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出来。
他以中国体育为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无地位&到现在的&金牌大国&,体育事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迅猛发展。但是,&培养科学家比培养运动员复杂,需要更长时间的准备、更长时间的训练,更长时间建立传统,是件急不来的事情。&
&应该从整体发展的经验多着想,才能了解前途应该怎样规划。&杨振宁希望,中国对于科技发展的投入还要增加一些,更加强调合理分配。&合理的、有效的分配,必须依赖于对科学发展有相当认识的决策人。&
考古系和建筑系,可作为创建世界一流的突破口
上世纪90年代,杨振宁应邀参与筹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这个以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为样本的研究实体,意在加强清华大学的基础科学研究,建成世界一流的理科。
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了17年的杨振宁回到了清华园,开始在这块&试验田&上倾注自己的心血。对于清华大学高等研究所的发展方向,他显然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过去10年,我们的发展方向是把国内杰出的年轻人引导到前途有发展的科学方向上,使他们出去以后能够很快地在一些专业上崭露头角;未来10年,我们再把这些已经在国际上风生水起的科学领头人,请回国内来。
&这些三四十岁的年轻人,现在很多在美国担任博士后或者助理教授,他们已经逐渐引起世界的关注;再过10年,这些人很可能变成世界一流科学家,他们回国后一定能够带动中国科学的发展。&杨振宁对未来的科学家&归国热&信心满满。
杨振宁说:&中国的经济形势看涨,很自然地会对人才形成吸引力。10年以后,我们希望能和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直接抢人才。&
如何建设国际一流大学?杨振宁认为,中国的发展过程与西方不一样,大学的设置并不独立。在大的社会背景下,不能简单地拿中国的情形和外国对比。&在这点上,必须要清楚。&
&有选择地先把某些系打造成世界一流,&杨振宁说,&比如考古和建筑,由于历史原因和文化背景,中国的大学很占优势。&
大师的职责,就是引领优秀人才进入最有前途的领域
科学的发展来源于两种不同的动力。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他们的研究成果是核磁共振成像:把物体放置在一个稳定的磁场中,再加上一个不均匀的磁场,用适当的电磁波照射物体,根据物体释放出的电磁波就绘制出内部图像。
&这是无目的的研究,劳特布尔之前一般用平均磁场做核磁共振,而他却出人意料地加入了不平均磁场,竟然就成像了。&杨振宁说,科学研究往往是&忽然想出一个妙招,加些别人想不到的小窍门,就可能出大成果。&在他看来,这需要有广大对于现代科研器材有认识,又有聪明脑筋的人投身到不是预先有目的的、更多凭兴趣的科学研究中去。
另一种科学研究则是有目的的,&比如,制造超短波长的激光,如果做出来,也很有可能得诺贝尔奖。& 杨振宁说。
杨振宁表示,这两种情况在中国都有可能出现,但要尽快使得年轻人走到有可能有重大发展的领域中去,&我对未来发展很乐观&。
他坚持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打下的&底子&要比国外扎实。他说:&清华大学等一流大学的数学、物理专业的研究生们,绝大多数非常优秀,比起美国类似大学的研究生来,并不差。
但在国内大学,在&信息灵通&方面显然要比国外大学逊色。美国著名大学数学系之间的交往非常密切,这些学校里的研究生,对于数学界最敏感、最有发展前途的领域,知道得一清二楚。&中国大学的学生在这方面没有优势。&
谈起自己的&诺奖&经历,杨振宁坦陈:&我非常占便宜。&他在西南联合大学接受了良好的本科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凭着厚实的底子,到了美国之后,他又拉近了自己和科学最前沿的距离,&我知道自己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也知道哪个领域最能出成绩,钻进去就很容易成功。&
在杨振宁看来,大学和大师要做的,就是&带着最优秀的学生,挖科学的金矿,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最有前途的科学领域&。  
[责任编辑:PN025]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中国基础教育真的很扎实吗?(3)
“北美的创造力比中国学生更强”更是一个荒谬的传说。这个传说可能来自几个方面:
  第一是来自网上流传的一些父母为了显摆自己的孩子在国外读书,衬托国外教育比中国教育好而创作出来的故事。这些故事大部分是说国外教师如何鼓励学生有创造力,然后显摆自己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如何在老师的鼓励下写诸如《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这样吓死人的“论文”。也有一些是来自中国到北美参观了几天学校,看了几节课,就开始想象的中国教师或教育专家们。
第二是大家显然都看到每年的诺贝尔奖都有美国人,而中国人基本就没怎么出现过,能拿科技类奖的华人,还都是美籍的,加上钱学森再一“问”,于是大家都开始相信,肯定是美国学生的创造力比中国学生强,否则怎么会年年都拿诺贝尔奖呢?
 第三就是一些没有受过美国师范训练的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孩子在美国顶尖的私立学校接触到美国重点精英学校的教学法之后,惊为天人,错误地认为全美国的学校都是这样教的,甚至创造出美国教育是“素质教育”这样的理论,来解释为什么美国学生创造力更强。
综上所述,所谓“中国学生基础扎实”,其实只不过是“应试能力扎实”,在真正读书的北美学生前面,很多北美学生有机会上的课,中国学生可能听都没有听说过,连“基础”都没有机会得到,根本就无从比较谁的“基础扎实”了。另外,所谓“美国学生造力更强”,更应该说“美国的体制更给机会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在很多国际发明比赛和表现“创造力”的竞赛中得奖的美国学生,基本都是来自重点学校或重点班,受到集中优质教育资源的优良教育和培训,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是一般学生望尘莫及的。再加上“创造力”如何衡量,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根本无从比较中美哪国学生“创造力”更强。所以,所谓“美国学生创造力比中国学生更强”,更应该是一个伪命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美国人的基础真的比中国人差吗?
新东方前途出国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比美国强大很多,所以我们的基础比美国孩子强很多,提得最多的就是我们的数学可以任意秒杀他们,很多人认为中国学生的数理化成绩要比同龄的美国孩子好,中国学生基础知识要扎实得多,只是创新能力差一些,然而,这些,可能都是我们的错觉。
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在美国接受基础教育的同学的分享。要论数学平均水平,美国孩子和中国孩子不是一个量级。但这常被国内一些家长质疑“太过简单”的美国数学教育,却更有利于天才和精英脱颖而出,这才是美国常出大牛科学家的真正原因。
一位朋友说,“美国给不热爱数学的学生最基础的数学教育,而给热爱数学的天才最高水平的数学教育。”长久以来,中国人的迷思是,为何“美国人数学这么差,还能出这么多大牛科学家?”,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被答烂了,其实,美国学生的数学一点都不简单!确实,不少美国学生的数学仅够“生活自理”。
美国给不热爱数学的学生最基础的数学教育
美国的每个地区,对于高中毕业的学生,应该有何种的数学修养,大多是有硬性规定的。比如麻省(Massachusetts),每年对特定几个年级的学生有统考,这个统考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数学,数学不过关的,高中是不允许你毕业的。所以基本上每间正规高中,也都对数学水平有最基本的要求才准毕业。
这个水平,以咱们大天朝的标准来看,确实不算高,而且很多人还都是勉强混过去的——美国的高中课真的很轻松。这种低要求的直接结果就是,美国99%的学生(99%这个数字并不夸张,可能更高)的数学都停留在“生活勉强可以自理”的水平上。做微积分就像解四则运算一样简单的,也大有人在。
给热爱数学的天才最高水平的数学教育
以高中为例,对于一些数学比较好的“不安分分子”,为了安抚他们,不给社会添麻烦,学校(不是每间学校都有这个条件)会提供AP课程(AdvancedPlacement,大学预修课程)。以数学为例,高中最高级的AP课程,叫做BC微积分,2005年我上高中的时候,课本是下面这 个:Calculus5e,byJamesStewart。微积分,美国大学普遍使用的教材,我们的任务则是把这本书,每一页都要学得通通透透。值得注意的是,只要你前面的课程成绩都好,你几年级修这个课是没有限制的。
让孩子有多余时间做“闲事”
教材不是统一的,AP的任课老师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教材。另外老师会推荐一些课外读物,供“不安分”的小同学消耗能量。AP课修够一整年后,就可以报考全国的AP考试了。
说到这就差不多了,中心思想和开始提到的一样,可能论数学物理的平均水平,美国学生确实远远不如中国学生,但是谈到“给天才/精英的教育”时,中国的教育制度,则还停留在解放前。到了大学,中美教育的差距就越拉越大了,到了研究生阶段——绝对没有鄙视国内读研读博的朋友的意思,但真的不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相提并论。国内的院校,资金条件,师资条件和科研硬件条件,都比发达国家相差太远了。
所以说,“美国学生学的数学比我们简单”根本是个伪命题,不存在这样的事情。这种制度,从侧面看,很大一个好处是,年轻人可以把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很多比较聪明的学生,高中最后一年基本没有什么数理课程了(全提前学完了),学学哲学、历史、艺术,玩玩乐团、体育,对成长都有帮助。前面那位后来上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俄裔学霸,还是该地区的长跑冠军,真是“令人讨厌”。
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学霸们可以一起上课、一起玩耍,不要小看这群“书呆子”,他们聚在一起,能量可是很大的,一折腾就是个创业项目,你没发现,在你们现在打工的地方,老板们年轻时都是学霸吗?
中国学生往往因为应试教育而丧失了学习的乐趣,在综合素质方面甚至是国人最骄傲的数理化方面可能并不比美国人强,而且美国中学生的用功并不比中国学生差。
再来看看哈佛大学终生教授丘成桐在多次谈及中美教育时提到的观点。丘成桐认为,中国学生往往因为应试教育而丧失了学习的乐趣,在综合素质方面甚至是国人最骄傲的数理化方面可能并不比美国人强,而且美国中学生的用功并不比中国学生差。
他说:“美国最好的学生真是好得不得了。应该这样比较,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能进哈佛大学的学生都应该是这两个国家最好的学生。而两类最优秀的人相比,美国学生的基础知识绝对不会逊色于中国学生,相反是要强很多。”
教育界和社会上还有这种说法,认为中国的中小学生要比美国的学生数理化知识学得多,比如,在某个年龄段,中国孩子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已经学得滚瓜烂熟,但美国孩子加减法还做得磕磕绊绊。
丘认为:“这也是错的,在美国比较好的中小学校里,中国学生念的功课,他们也都是要学的,而且学得很灵活,绝对不是像中国那样填鸭式地教。一些好的学校,十一、十二年级学生的微积分已经做得非常漂亮了,但听说国内不是所有的高中生都学微积分的。”
他认为,西方的教育,从小学开始就训练小孩子的表达能力,无论语言和文字的技巧都能得到良好的训练。一般来讲,受过这种训练的孩子都能够毫无困难地在集会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科研的成果,因此他们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发挥自己的意见而得到老师跟同学的重视。我们常常讲,中国的学生为什么到了美国念研究院,讨论的时候比不上国外的学生,我想这是他们从小训练出来的一个结果。
除了语言以外,推理是西方教育很重要的一环,因此数学是中学和大学最受重视的一门学科。欧氏几何定理不见得对社会有直接贡献,可是它的推理方式却是最有效的逻辑训练。以前,美国主要的大学非常看重两门学科,一个是语言,一个是数学。语言和数学不能够得到高分的话,他们基本上不会考虑接受你做他的大学生。最近还加了一个写作的能力,三门,语言、数学和写作,这三点是美国所有名校最重视的训练。
很多美国中小学还加上基础的法律训练。懂得法律和遵守法律是现代国民应有的知识和操守。
丘成桐还认为,美国小孩的用功并不比中国学生差:一般来讲,美国中小学鼓励学生交流。初中二年级以前,美国的中小学都比较鼓励小孩子发挥所长,让他尽量去博物馆走走,去运动场上玩玩。我们中国有的教育家因此以为,美国的中小学生不行,比不上中国。事实上,到了初三、高一以后,美国小孩的用功并不比中国的学生差。他们不用考试来训练学生,也很注重他们的基本能力。我们看到很多好的美国小孩,他们到了高中一年级或二年级才开始发挥热情,拼命去念书。到了大学以后,他们不会觉得学问是枯燥的。
美国的名校我去过好几个,在念理科重要的学科的时候,他们很用功,花的功夫绝对不会少,往往是念书念到两三点钟才睡觉。而中国很多小孩经过小学和中学沉重的考试冲击以后,丧失了追求学问的兴趣和热情,这是很可惜的。
同时,丘教授也给中国学生提了不少中肯的建议:
一个人小的时候博览群书是非常重要的。人生很短,无论一个人多聪明,多有天分,也不可能漠视几千年来伟大学者共同努力得来的成果。
怎么样训练逻辑思考是比中学学习其他学科更为重要的。 将来无论你是做科学家,政治家,还是做一个成功的商人,都需要有系统的逻辑训练。
对中学生来说,永保一颗纯真的童心,保持人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和创造能力,展示自己的个性,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的数学也可以学得很扎实,只不过他们不要求所有人都必须这样;他们也很勤奋,只不过是在兴趣的引导下而不是考试的压力下进行的;美国的基础教育并不比中国的差,美国的学生基础当然也不比大天朝国的差,只是他们在基础教育方面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兴趣引导下的因材施教,所以你听到的“美国人基础不如中国人”真的不是事实,听多了真的会是一种自我麻痹。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和文字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问题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联系方式:
【活动时间】:4月9日(周日) 13:30
【活动地点】:南昌万达嘉华酒店三楼宴会厅
【报名方式】:
(1)、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填写报名申请
(2)、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基础教育学会证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