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威i6的门是焊接的还是车门一体成型和焊接的

当前位置: >
>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荣威i6用料的故事
[原创]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荣威i6用料的故事
  [爱卡汽车 用车 原创]  要说现在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室外空气了,一月上旬的几次雾霾红色预警始终让人记忆犹新。改善室外空气质量可能需要所有人齐心协力,但想提高车内空气质量就只需要整车厂下定决心。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家轿不仅紧跟互联网+的潮流,而且作为传统车厂的在整车质量上也下足了功夫,上次我们解析了i6的0.25cd超低风阻,这次让我们再一起看看它的用料如何吧!  车内材料如何,我们除了用眼睛看、用手摸之外就是用鼻子闻了。我们有时能感受到车里有一股&新车气息或者新车味道&,它们都是从车内材料中挥发出来的。关于如何处理车内材料的异味我们之前也聊过,点击链接查看详细内容:  这些材料异味与其挥发的VOC紧密相关。VOC,全称volatile organic compoun,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车内空气污染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健康十大威胁之一,如果每天在车里呆上一个半钟头,这些有毒的部分就会成为潜在的空气污染源,轻则引起人体不适,重则导致人体健康和安全问题。  为了了解更多关于车内材料的知识,探索荣威i6的用料情况,我们来到了上海汽车集团技术中心。在参观上海汽车集团技术中心综合实验室之前,我们首先听取了质量保证部总监,杨如松先生对荣威i6车内用料的基本讲解。据讲解,荣威i6新车的有机挥发物远远低于国家要求的空气质量标准,特别是在对用户健康产生重大危害的乙苯、二甲苯等物质方面。不仅如此,荣威i6甚至还满足了欧盟法规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的要求。一、整车用料  在许多汽车厂商都考虑如何更好地用空气净化器过滤掉车内VOC的时候,荣威i6另辟蹊径,在设计之初就选择了低气味和低VOC的材料、工艺,从源头上控制了气味和VOC的产生。内饰材料方面,荣威i6仪表板面板采用塑料高光注塑代替了气味性差的油漆和水转印工艺。也就是说,尽管中控台看起来都是钢琴漆材质,但由于使用了更环保的工艺,荣威i6的车内VOC会更低。荣威i6行李厢地毯用PP空腔板替代了气味差、VOC高的木纤维板。其优势在于PP空腔板是环保型材料,相比传统板材更轻,VOC散发更好,基本不会挥发苯类物质和甲醛。车身材料:在车身用材上,高强钢用量占自车身重量比为73%,其中热成型钢占高强钢重量比为23%,第三代先进超高强钢占高强钢重量比为17%。  除了安全高质的用料之外,荣威i6还有严格的整车空气质量控制策略,跟随我们的照片一起走进实验室看看吧。  
提示:支持键盘“← →”翻页
第&1&页:荣威i6用材解析:材料的使用第&2&页:
打开微信,用“扫一扫”扫描二维码,打开页面后分享到朋友圈。
责任编辑:
生产方式:自主
类型级别:
保修政策:3年或10万公里
已有&659&人关注该车
稍等,正在加载
行驶里程10.90万公里
行驶里程23.00万公里
行驶里程6.30万公里
行驶里程2.60万公里
同价位车型推荐
编辑:吕思达
发布日期:
编辑:张洋
发布日期:
编辑:张洋
发布日期:
编辑:秦庆宝
发布日期:
编辑:秦庆宝
发布日期:
下载爱卡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上市新车:
即将上市:
热门品牌:
移动频道:
爱卡官方微信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爱卡汽车为好友
您可以在微信上找车型、看热帖、读资讯,还能参加各种好玩的活动。
收藏成功咯 !
分享好友:
打开微信,用“扫一扫”扫描二维码,打开页面后分享到朋友圈。
( 自主丨 )
共659人关注
loadding...荣威i6车身机构厉害了,几乎全部高强度钢材,以及车顶激光焊接荣威i6凭什么那么牛? 竟成为自主紧凑级轿车的抗旗者!荣威i6凭什么那么牛? 竟成为自主紧凑级轿车的抗旗者!汽车之价百家号荣威i6凭什么扛旗?从i6的命名方式已经看出,它与之前轿车系列三位数字的命名方式不同,荣威i6的名字直观突现了互联网思维。即荣威RX5之后,荣威i6成为首款搭载“智能互联系统”的轿车(RX5为首款SUV)。中控面板上这套10.4寸显示屏(高配车型搭载)运行着一套上汽与阿里云OS系统合作开发的斑马系统。根据“无限迭代”的设计原理,荣威i6的这套系统应该是荣威RX5的升级迭代版,实现了驾驶员车内语音控制以及app远程控制。驾驶员能够通过语音控制天窗开启关闭、空调温度调节、音乐播放和导航等诸多操作。此外,车主通过专属app可以实现远程控制车辆解锁上锁、开启空调、加热座椅等功能。不得不说,这两项技术亮点在目前的同价位产品中确无出其右者,值得大大点赞。荣威i6作为Vision-R设计概念的量产车型,实现了0.25的低风阻,这个成绩是值得荣威骄傲和炫耀的,毕竟风阻的高低决定了油耗的高低。该车LED前灯与进气格栅的一体化设计对制造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腰线贯穿到尾灯镀铬饰条的一体化设计运用了时下流行的设计思路,逻辑清晰,令人印象深刻。在内饰方面,皮质软包大面积应用,并且采用了小荔枝纹路设计,手感较为细腻,大大提升车内的豪华感,这是中国消费者所喜爱的。只是其余部分采用硬塑料,若改为更加柔软的搪塑材料,将与整体效果更加相符。车身方面,车宽1835mm、轴距2715mm、后排膝部空间77mm(以身高185mm为例)。这说明,上汽正在努力打造同级别中最具空间容量的车型,这会在与合资品牌的比拼中加分不少。同时,全系标配的垂直双硬度发泡座椅更加有韧性,提升长途乘坐舒适性。  动力方面,荣威i6搭载的上汽重金研发的“蓝芯”系列SGE 16T和SGE 20T发动机,均采用缸内中置直喷涡轮增压、高效气门配气机构等技术。其中SGE16T是一台1.0T三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25马力,最大扭矩170牛米,厂家公布的百公里最低油耗达到4.8L。从字面上看,这个数据具备相当的竞争力,希通过今后的试驾加以作证。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汽车之价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有新款?有优惠?有吐槽?尽在汽车之价!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开过才有发言权,荣威I6一周感受分享开过才有发言权,荣威I6一周感受分享四轮车百家号这段时间老车也老是出故障,逼得我想尽快提到新车。个人很看重动力和空间,再加上i6的外观比较符合我个人的审美,所以最终U型按了荣威i6。本来想要自动旗舰版,但只有互联网的,问我要不要,我心想旗舰版估计两个月都不一定提的到,换成互联网算了,我个人也是个数码发烧友,对新科技并不排斥,再加上自动空调和后排出风口我也喜欢,就答应提互联网智享版。本人本来想提红色的,结果只有一辆红的,不让提,就选了索尔蓝。事实证明,这个颜色很耐脏!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女销售登记车架号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登记发动机号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轿车仪式,全市第一辆,坐标四川成都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中控大屏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这个内饰还可以,不难看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最喜欢这个角度开了一周,给大家分享一下驾驶感受,希望给需要买车的朋友一点参考。1、 动力。这是我最关注的。i6动力数据挺好看,但开起来发现,起步不够果断,开始给油好像没什么反应,给到一定程度突然来一个大力推背,吓人一跳。速度稍微提起来之后再提速或超车就很轻松了。总体而言加速非线性比较明显。2、 变速箱。作为三大件之一,很重要。正因如此,我开始对7速双离合有点担心。后来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双离合的技术类文章,发现双离合如果开得小心点,也没那么脆弱。比如等红灯随手挂N挡,堵车时换成手动低速挡或运动模式,应该问题不大。所以驾驶习惯很重要。就这车而言,在加速换挡平顺性方面感觉还可以,除了上面提到的起步非线性,后续都很平顺。3、底盘和噪声。底盘只能说还凑合,家里地下车库入口下坡是带防滑台阶的,有时会听到一点底盘的异响,说明底盘有提升的空间。发动机噪声不大,但胎噪有点大,如果换成米其林轮胎不知会不会好些。不过还是可以接受,尤其跟我以前的老车相比,强太多了。4、互联网和语音控制。语音识别率有点低,而且反应较慢,但不用手控制有时确实方便很多,导航也是实时联网的,比手动升级的强多了。希望以后系统升级性能更强大。5、焦糊味。开了这几天,总会时不时闻到焦糊味,打开发动机舱发现是从那儿传出来的,舱内温度很高,问了很多人,都说温度高是正常的。后来专门去问四儿子,说新车有点焦糊味也是正常的,是里面的油漆或涂层受热发出的,毕竟有些地方温度达到一百度以上。过段时间就好了。6、雨刮。这个我不太满意。最慢的一挡太慢了,半天刮一下,再快一挡的又太快了,没落几滴雨就给刮了。如果带感应雨刷就好了。7、油耗。可能磨合期要高点,平均下来在8~9之间。希望后期油耗能降下来。8、车内后视镜。有个问题不知有人注意过没有。晚上从车内后视镜看后方,发现后面车灯好多重影,竖着排成一列。后来看网上很多人说是贴膜和后窗加热丝造成的。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怎么解决呢?总结总体而言,除非要求很高,这车基本都能够满足日常使用。同事坐进我的车体验后也都觉得很有范,外观也符合国人大多数人的审美。至于长期性能,就只能等以后慢慢观察了。希望国产车越做越好吧。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四轮车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人在旅途,一路向前。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汽车是一体成型的耐撞,还是焊接的结实_百度知道
汽车是一体成型的耐撞,还是焊接的结实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辆汽车是否安全与是不是“焊接”或者“一体成型”关系不大,或者说根本没有什么关系,关于“焊接”与“一体成型”谁更安全的比较,完全是一些不懂的车友凭空想象处理的,真正关系到汽车的安全性的重点在于车门的“结构”,比如“B柱的强度”、“车门内部的加强筋”等。何为“焊接”式车门?说白了就是将“车门的下半部”与“窗户框子”焊接到一起,这就叫“焊接式车门”,而即使是“焊接”的车门,下半部分依旧是“一体成型”的,只不过“窗户框”是焊接上的。“一体式车门”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车门的“下半部分”与“窗户框”是一体“冲压”出来的,而不存在焊接的步骤。。在一些铁工厂工作过的朋友就会很明白,“冲压技术”是具有局限性的,比如当“原料金属”的“刚性”太强、“厚度”过大的情况下就根本不适合采用“一体式冲压”技术。比方说一些高端车型,比如5系、奔驰E等等,车门都是采用“焊接”技术的,因为材料的质地好,用“一体式冲压”反而无法加工,德系高端车的做法是先一次冲压车门下半部,然后进行焊接窗框、加强筋。使用“一体式冲压”必须要保证钢材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而“延展性”好,“刚性”就必须要降低,两种属性本身就是对立的。举个简单的例子,采用“一体成型车门”的车辆有“POLO、晶锐、标志206、雪弗兰乐风、骊威等,均采用“一体成型”那么它们的安全系数就会高于那些德系高端车么?比5系、E级还安全?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上文也提到,焊接指的是“焊接窗框”而下半部分也是冲压的,而“一体成型”只不过是“下半部”与“窗户框”一体的,那么对于大众CC的无“窗框”设计,难道不安全?世界上的大部分“超跑”都没有“窗框”,难道比不上“一体成型”的车门安全?“一体成型”安全的说法完全是笑话。高端车的车门一般都是焊接的,因为“刚性强”、“厚度大”采用“技术冲压”根本“冲不动”,而只要采用了“冲压”技术,我们基本可以判定“材质”的刚性不好。不要对“焊接技术”这么恐惧,坦克装甲是“焊接”的,航空母舰的甲板一样是焊接的,无论是“坦克”还是“航母甲板”哪个都可以承受很大的力量,如果“焊接”不安全,那么“航母”就很可能就解体了。所以不要总说“焊接”车门不安全,关键在意“焊接”的技术,高端车型“门板厚”、“刚性强”用冲压根本就冲不动,所以只能靠焊接,而对于一些“低端车型”由于材质薄、刚度低,恰好可以使用“一体成型”技术。严格来说目前的金属车身不存在一体成型的,因为车身框架结构复杂,根本没有哪个厂家可以将整块金属板一次冲压成球笼型的车身框架。都是采用钢板冲压出车身的各个组成部分,然后通过焊接将这些部件组成车身,然后安装车身覆盖件和各种配件,组装出一辆完整的汽车。所以说再牛逼的厂家他的车也要焊接。而有的车车体侧面并非一次冲压成型,而是有焊接等方式拼接起来的。如上图。但是,我们要说但是了,这并不一定代表着这样的车身就不坚固。上图据说是老速腾的车身件,谁又会质疑老速腾的车身强度呢?之所以这样组装还是为了车身碰撞能量分解。通过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强度的钢材来达到设计的安全指标。在严重碰撞事故中通过不同程度的溃缩来尽可能保证乘员受到最小的伤害和冲击。上图的车辆,蓝色部分钢材强度最高,红色次之,黄色最低。这样可以保证在发生事故时车头黄色部分最先变形,吸收大部分碰撞能量,而红色驾驶舱构件强度大不容易变形,因此可以更好保护乘员,而前轮后方的蓝色高强度钢明显是为了在小面积碰撞时保证驾驶舱完整性的。像丰田Rav4去年被爆出左侧25%偏置碰撞合格而右侧不合格,是否由于左侧这个部位钢材强度更高?因此我觉得任何车身设计都有其科学性,区别就在于不同厂家对于车身强度的要求。我一个朋友是做汽车销售的,当初新车上市的时候厂家有一个车型培训资料,大概内容就是车辆整体性能和卖点,以及与同级别竞品的优势,简单来说就是教销售人员怎样打动顾客。其中我看了他的介绍,整车最高使用了960MPa的高强度钢材。这个数值不低了,但是有些厂家更高,有上千的。这样以来从用料上来说960的强度就比不上1000的了。所以说工艺技术是一方面,材料更是关键。
你好,对于汽车强度来说,这个肯定是一体成型的,会更好一些,但是相对的工艺也会更复杂一些,价格方面会更高,这个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可比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荣威i6销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