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回去带什么礼物,要帮别人带大概六七块表,每块都不贵,有几百的,最贵的

普通加拿大人衣食住行及一些基本观念和行为
作者:哈波兰丁&&&&&&&&&&&&&&&&&&&&&&&&&&&&&&&&&&&&&&&&&&&&&&&&&&&&&&&&&&&&&&&&&&&&&&&&&&&&&&&&&&
今年九月我移民加拿大正好十年(2000年9月--2010年9月)。十年不算很长,但也不能算短,对认识一个社会已经足够了。加拿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社会?与我们中国比起来到底有什么不同?关于这方面的介绍已经很多,几乎包括了政治、经济、司法、行政、还有历史等等所有的层面。我也是如此开始认识加拿大的,也做过一些比较。同时也参与过两个国家不同之处孰是孰非这样的争论。我认为这些争论都是围绕着某个局部个别是非,并且明显地带有个人感情色彩。这样的争论对认识一个整体社会是毫无意义的。一个官方的固执己见只能说明对于权利的贪婪而在迷着良心说话;而某个人的偏见也只能代表其本人的不完善思维。这样的争论太多了,毫无意义。我在此只想说一句,不论那种政治体制经济制度等等一系列制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的生活,这个人民是广大的普通老百姓,而不是一小部分人。所以,衡量一个国家的好坏,你可以不去看它的政治、经济、司法等等一系列复杂的东西,只要看这个国家的普通民众是如何生活的,就可断定出这个国家怎样,这个社会如何。社会是由人群构成的,一切社会制度最终是为了人们的生活。所以广大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是衡量一个社会好坏的最基本标准。
这个生活质量由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构成包括硬件房屋、食品、环境等和软件治安、心态、文明程度等等。在此,我就向读者介绍加拿大的这些最基本的生活状况,看看加拿大普通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介绍一下加拿大普通人的衣食住行,谈谈他们是如何工作,如何娱乐,如何思考,又是如何教育子女,如何看病的等等都是日常生活琐事。我想这也正是我们中国普通老百姓最想知道的事情。与我们中国相比,看看有什么不同。有人说两者无法比,我想硬件无法比,软件总还有可比之处吧。生活是最真实的,我们可以从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看到两国之间的不同,且而再找出隐藏其后的种种差异,诸如文化、观念等等。
第一篇:加拿大人的衣食住行  1,普通加拿大人住什么样的房子
  既然是谈日常生活,我就先从基本的生活条件开始说说加拿大人的衣食住行。这四项当中住是首要的,我就先说说加拿大人的居住情况。
  以前听说过这样的说法:“住在美国,行在日本,吃在中国,穿在巴黎。”好象是这么说的。“住在美国”的意思是说美国的住房宽敞,人均居住面积大。其实美加两国在很多方面几乎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国家,两者没有多大区别。在住房上加拿大也是非常宽敞。所以这句话可以改成“住在北美”。据统计,美国的人均住房占有面积大致是90多平米,加拿大是80多平米。这是平均数,但实际情况是超过这个平均数的很多。拿我所居住的街区为例。一条街道上大致有七十多家,其中只有一家算是人口多的共四口人,因为有两个未成年小孩和父母一起住。其它的住房二百多平方米或三百平米的,不论多大,通常情况下只有两个人。我家的邻居就是一对老俩口,住着一座二层小别墅。加拿大由于地大人少,在住房上自然很有优越感,所以加拿大的通常住房就是我们称之谓的“别墅”,而我们的通常住房是楼房。这是在住房样式上我们与加拿大的最大区别。这点是我们与加拿大是无法比拟的,由于我们人口多土地少我们只能拥挤在高高的楼房内,“别墅”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种梦想。
其实我们把加拿大的普通住房翻译成“别墅”并不确切。“别墅”这个词最初叫“别业”,意为另有一产业。西晋时一些豪门贵族开始在郊外乡间营造园圃修建楼阁庭院供休闲娱乐之用。这种在郊外另外修建的庭院楼阁属于另一处产业,故称别业。后来这种别业多了,而且在规模上作用上大大超过了原来的住宅,变成了一个个庄园,这样就不能用别墅或别业称呼了。当殖民地出现的时,我们就把别墅这个称呼送给了殖民地里一座座小洋楼,以表示与我们普通住房的区别。这个称法流露出一种羡慕感。套用这个习惯,我们便把北美人的普通住宅也称为“别墅”,因为这些住宅也是个个独门独院。然而北美人把这样的“别墅”简单地叫House,直译就是房子,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如果我们现在非要找出中文意义的“别墅”的话,那么有这样的“别墅”。在北美少部分人除了常居的房子外,在乡村湖边或山下另有一处房子,只供春夏游玩时居住。这类的房子英文叫“cottage”。对北美人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别墅,也即另有一处只供游玩的乡间别墅,符合别有一业之意。当然,对大多数北美人来说,这样的“别墅”是种梦想,多数人一生只能拥有一处房子。
&加拿大的房子在样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第一种叫bungalow,音译班格楼,地上一层,地下一层称为basement;
&这个就是一个bungalow:
这是一个样品房showhouse,前面的车库门还没换。
第二种叫two story,即二层房子,地下一层,地上二层;
第三种叫by-level,这种房子类似第一种地上地下共两层,但是地下basement一层明显高于地面,整个建筑在高度上接近二层房子;
第四种叫four level split,四层分阶式,整个房子内部前后左右以半层分阶错落为不同的房间;
还有第五种walkout,走出式房子,前面看一层,后面看两层。以上只是粗略地分一下,还有许多变形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房子式样尽管有这些分类,然而在外观上看却是千姿百态各式各样,很难找到两座一模一样的房子。
这是从外观上分,如果从内部看,那更是花样翻新,千变万化,即是同一种类的房子,其内部格局就多的让人无法分辨。这绝不是虚夸,因为我来加拿大十年,到过不少加拿大人家做客,发现每家格局都不同,大大小小或多或少都有点差别。而对房子的更多了解则是缘于我个人买房的经历。买房之前看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房子,对房子的了解也就多了。更深入详细的了解则是全部来自我现在的建房计划。五年前我们家买了一座房子,是个六十年代建的班格楼。现在觉得应该换个新的了。经过一番考察,决定建一个,这样要比买现成的节省大约五万加元。从买地到看图纸与建筑商谈房屋式样,这中间又看图样又看样品房对加拿大的房子有了相当多的了解。但在这里只能做些简单的介绍,毕竟与我们国内不一样,我们中国普通民居高层住宅与加拿大普通民居独门独院的房子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比性,所以在这方面我们顶多做下简单介绍而已。
除了house房子这类普遍的住房外,加拿大还有其它类型的住房,简单介绍如下:
  Apartment,这类住房可以翻译成公寓。因为在这类住房里居住的人多数是临时住客,比如学生、单身者以及还没有自己房子的人等等。加拿大人十八岁成年后有离开父母家搬出去住的习惯。这些小青年多数都在这类公寓里自己或与别人共租一套单元住。我们刚来到加拿大时就在这样的公寓里租一套两室一厅居住。现在国内来的小留学生们大多数也是在这种公寓里租房子住。值得提一嘴的是公寓的管理与我们不同。房主雇一个人照管整个公寓,这个人叫caretaker,就在公寓里住,不用交房租,另外还有工资。Caretaker负责楼道等公共地方的卫生以及水电气等设备的维护等事务,最重要的是解决房客的各种问题。加拿大凡是象公寓这类大型住宅都有专人在内居住管理。
这是一个公寓Apartment:
这又是一个公寓:
Condo音译康岛。这类住房其实就是由二十几个或是三十几个房子组成的一个独立小区。房子与房子之间紧贴,没有自己的庭院花园,但有公共草坪。这类住房住户多为老年人。
  这是一个康岛群:
Building,直译为建筑,相当于我们的楼房,是加拿大民居中最大的建筑。加拿大住宅中只有这类建筑与我们国内的普通民居楼房可以相比,所以可以把它译为楼房。这种大的楼房很少,也不是很高,与我们的楼房不同之处是没有阳台,即是有也不是封闭的。而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我们的楼房所有门洞全在一侧,而加拿大的楼房四面都有门。加拿大人的安全意识要比我们高的多,在建筑设计上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建筑也不论是家居还是公用,至少都是两面有门,普通房子一律是前后开门,大建筑都是三面或四面都设有门,而且门很多。这是为了进出方便,更主要的是有火灾时疏通迅速。在这点我们国内的建筑差的很远,安全意识更差。我记得我们的办公大楼也有后门,小门的,但往往是锁住的,不知道现在还是这样吗?
这是一个楼房:
Townhouse,可以称为市房,即是一座三层的楼房,直上直下划分成十来个单元,每个单元即是一户三层住宅。下面这座就是townhouse,左侧面的一二三层属于一家
Retirement,退休住宅,专门给单身退休老人设计的住宅。无依无靠的单身老人可以卖掉自己的房子,到这里居住,即省钱又可以和大家一起娱乐以免孤独。看过电影《飞屋历险记》的朋友可能还记得片中主角那个孤独倔犟的老头。退休住宅就是为这类老人设计的。电影说的就是这个老头宁可冒险飞行,也不愿意卖掉自己的房子搬进退休住宅。
最后还有一种政府补贴房,是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的住房,房屋种类有市房那种,也有公寓那种。以前我认识一个中国人就住补贴房。房屋是townhouse那种,楼上楼下三层,房租才二百多元(这是六年前,现在房价已经提高了,但仍是比正常房租便宜)。这个房租是随收入浮动的,如果收入低了,房租就下降,如果收入高了,房租相应按百分比上升,当达到与市场房租一样时,就应该考虑是否搬出去了。
以上大致介绍了加拿大住宅的种类。总之加拿大住宅为了适应各类人的各种需求,房屋种类很多,远比我们中国的房屋花样多选择性大。当然这与国情有关,不能在这上强做比较。尽管如此,但有一点却是可以比较的,那就是房屋的购买心理。加拿大人在买房子这件大事上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说出来很有意思,这里面不仅仅是风俗习惯不同,而且还体现出文化差异。
2,加拿大人选择住宅时的要求
  买房子首先要看价格,我就先说说加拿大的房价。写这章时正赶上国内楼市逛涨,人们抢购房子的时侯。从网上看到国内的人们拥挤不堪疯狂抢购房子的图片,感到非常地不可理解,国内的人怎么这么有钱?买房子怎么象以前买冬储菜一样?离开国内时间长了,对国内的有些现象已经不很理解了。比如楼市就看不明白。这种疯狂抢购的情景不可能发生在加拿大。与中国相比,加拿大的房价走势非常平稳,当然也有投机商从中作怪,但整个的房市基本上是自然增长,人为扰乱的因素很小。
  加拿大有个房价指数,叫affordability房屋购买承受力。这个房价指数是这么计算出来的,首先统计出家庭的平均收入,再统计出房屋的平均价格,之后用房屋的平均价除家庭的平均收入即得出承受指数。例如我所在的城市去年家庭平均收入水准是6.6万,房屋的平均价是23万。23&6.6=3.48。承受指数即是3.48,这表示一般加拿大人用3.48年的家庭收入就可购买一处住房。我们国内恐怕用二十年的正常收入也买不起一处住宅。
加拿大这个房屋承受能力每个省份都不同,但是之间差别不是很大。当然这里不排除个别地区的“火热”现象,比如温哥华华人大富豪居住的地区,房价奇高。然而这类个别地区并不影响整个加拿大的房市。加拿大统计局每年都统计出全国性的平均承受指数。比如去年全国平均承受指数是4.6。所以对比着看,加拿大的房价总的来说并不高,总是保持在多数人的承受能力以内。当房价过高,老百姓买不起的时侯,银行会降息,首期付款会减少以鼓励购买。当房市过热,银行会抬高贷款利率,首期付款也会提升加以降温。所以加拿大的房价总是能保持着自然走势,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景象。我来到加拿大十年只遇到过一次房价暴涨,那是三年前发生在我所居住的萨斯喀彻温省。我所居的城市里贾那市也是个省会城市,以前房价远低于全国平均数,正是由于这点才造成一次房价大涨,一年之内房价翻倍上涨,现在房价已经接近了全国平均水平,也平稳了恢复到了自然走势。我得感谢那次涨价,我原先用十三万买的房子由于那次房价上升现在增到了三十万,无意中攒了十六七万。正是有了这个意外的赚头所以现在计划换个新房。
说到新房这就说到了加拿大人的购房习惯。我们买房子往往是买新房,不得已才考虑买处旧房。但加拿大人这点与我们不同,他们对新房并不象我们那么热衷,头一次或头两次买的房子大多是旧房,最后换新房也是少数人,所以很多加拿大人一生都住在旧房子里。这是因为新房的价格贵,他们认为承受不起。上面说了加拿大人的房屋承受指数很低,用三年半或不到五年的家庭收入就可买处住宅,怎么还承受不起呐?这是由于加拿大人的消费习惯和我们不同。尽管他们的三年或五年的收入可以买一处住宅,但是没有任何人一下子拿出三五年的收入去买房子。还要吃饭穿衣,还要娱乐消遣,而这类开销加拿大人要远远高于我们中国人。关于这点后面将会详细介绍。抛出这些开销,加拿大人你别看他收入有多高,几乎账面上都没剩几个钱。那么拿什么买房子呐?贷款。我们现在国内的人也开始贷款买房了,但是与加拿大人的贷款比,我们还远不如人家大气。加拿大人房贷几乎占房价的百分之九十。这样高的贷款额度再加上利息足够还一辈子。加拿大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还贷的一生,他们不仅仅在房屋这样大的地方贷款,其它的东西也是习惯贷款买,比如汽车,这还算是大件,小的如家具,电器等,几乎没有购买时就一下子付清的。商店的广告活页上照相机、电视机等电器广告在价格下都有这样的标示:每月多钱,比如,一个1000多元的照相机下标注每月50元25个月付清。一个1000多元的相机还得用这么长的时间才付完。不过这类小件谈不上贷款,因为没有利息,只能算是商家为了鼓励销售而推出的分期付款。但是这类分期付款完全是为了迎合加拿大人的购买习惯。
在这种贷款“压力”下,加拿大人还能考虑换新房吗?原先的房贷还没有还完,还有能力为了住新房再次贷款给自己增加负担吗?加拿大人不愿意给自己增加过多的压力,在新房面前他们知道量力而行,绝不会做出超出自己能力的选择。这也与他们的另一种心理有关,即加拿大人不习惯攀比。他们不懂攀比,也不习惯追求时尚,新房尽管时尚豪华,他们却能保持一种平常心态,不盲目追求。而“攀比”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却是一个品性。互相攀比,讲究时尚名牌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大特色。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来到加拿大后也不怎么讲究了,去掉了不少这方面的“恶习”,但在买房子上又不能不再次讲究起来。
加拿大人永远也弄不明白为何同等收入比如家庭年收入八、九万这样个水平,中国人就可以买新房,而加拿大人则不敢问津。原因是我们中国人有住新房的心里习惯,还有一点就是我们中国人会攒钱。加拿大人真的不会攒钱,不知道怎么节省。前年开始的由次贷款引起的金融危机而导致的经济危机使加拿大人一时恐慌起来,突然觉得应该节省一点,但他们又不知道如何节省。这时广播报刊电视等媒体就有专家出来告诉人们如何节省开支,共列出十多项节省的招法,我们中国人看了都觉得可笑,这怎么还用专家出来支招,加拿大人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是否可笑,说一个招法你就明白了,比如,其中有一招劝加拿大人最好自已煮咖啡喝而不要去买现成的喝。加拿大人有喝咖啡的习惯,早晨上班很多人都端的一杯咖啡上来,多数是从麦当劳那类的快餐店买的。一杯咖啡1.2元。如果自己煮咖啡,一桶咖啡10元钱,能煮50杯以上,一杯也就0.2元。煮咖啡用的咖啡壶非常普遍,几乎家家都有,但加拿大人还是愿意买咖啡喝。如果觉得钱紧还想不到自己煮着喝吗?但是他们就是想不到,真的需要专家出来指点才能“豁然开朗”。你会想加拿大人真笨,连这点小事都想不到。是的,加拿大人就是这么“笨”,说到这就涉及到了另一个话题,加拿大人怎样思考。这个话题将在后面专章介绍,现在接着谈房子。
上面说了加拿大人对新房并不象我们中国人那样热衷,那么他们热衷于什么呐?两个字“环境”。我们买房子当然也看小区环境。在这点上彼此有相同的心理,但却有不同的要求。在国内买房子可能会考虑小区的管理、安全以及是否处在重点校区域内等一些非常现实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却不是加拿大人所关心的。他们对环境有两个最主要的要求:一是静,二是邻居的友好程度。
  “静”可以称得上加拿大的一大特色。初来加拿大的人一下子就会感到,与我们国内喧闹的气氛相比,这里静的出奇。闹市区没有国内那样川流不息的车流和人群,商店里顾客也是稀稀拉拉寥寥无几,只有周末人多些,但也不象国内那样人挤人人推人。多伦多、温哥华这类大城市可以与我们城市相媲美,但也赶不上我们一般的省会城市那样喧闹,这是商业区。如果你来到居民区,那更是静的出奇,你几乎就看不到人,除了偶而开过的汽车外,听不到任何噪音。我刚来加拿大时感到很不习惯。在国内每天都是伴随着汽车轰鸣声入睡,早晨又被叫卖声吵醒,来到加拿大突然感觉这么静一开始还真有点不习惯。尤其是晚上一点声音都没有,临睡前总要嘀咕几句:怎么这么静?来到加拿大的头几年我们一直租房子住。我们所住的是一座三层小楼,就是那种叫apartment的公寓。刚搬进去,房主告诉我们这楼的特点就是静。三层的小楼共有住户十八家,我们在那里住了四年,每天晚上都是非常地安静,没有一户弄出噪声来。四年后我们买了房子,从apartment搬到了我们自己的独门独户的房子里,更为安静。每当我们与西方社会比较往往抬出人口数量这个因素。说到安静人们可能也会说加拿大人口那么少,当然就不那么喧闹了。我不能不说这是一种误读。这里要分别开两个概念:总体与局部。加拿大总的人口数量少,这是从总体上看。那么总体上人口少不能表示局部地区人口也少。比如商店、餐馆、居民区等人们集中的地方,人口相对密集。但在这类人口相对密集的地方为何也感到很静,这就是习惯问题。可以说“静”是加拿大人一种生活习惯的体现,与人口多少没有多大的关系。在加拿大餐馆吃饭,你绝对听不到象在中国那样的一片喧哗声。做客加拿大人家里,不管是多少人,你也听不到嘁嘁喳喳的大声谈话。人们都是低声细语,不会给整个空间造成喧嚣。然而有我们中国人聚堆的地方情况就不一样了,照样喧哗如同在国内。这是不是习惯问题?
第二个购房因素是邻居的友好程度,英文叫neighborhood
。加拿大人在卖房子时列有很多条件表明自己的房子有什么优越性,其中有一条是good
neighborhood,即说邻居们都很友善。我当初买房子时房子条款中就有这么一条,但对其含义并不怎么理解。住了四五年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个友善的含义是指邻居之间友好和谐,比如有什么需要可互相帮忙。我家邻居是个八十岁的老人,这个老人真是非常友好。我所在的省比较寒冷,每年冬天都要降下几场大雪。我家的院子大,车道长,扫雪成了冬天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当有大雪时,厚厚的,撮起来很费劲。每当这时,老头都会主动用铲雪机铲走我家的积雪。铲雪机很贵,一部要一千多元,我一直没舍得花钱买,自己还有力气就用自己的手铲吧,谁想邻居八十岁老翁为我解决了难题,由此我才知道什么叫“good
neighborhood。义务帮忙完完全全是出于自愿,可以帮忙也可以不帮忙,不帮忙没人说什么,帮忙也不用怎么感谢,顶多说声谢谢而已。这是加拿大人的作法,而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如果别人无偿地帮助了自己,总觉得过意不去,尤其对年纪这么大的老翁不回报一下于心不忍,于是我们每年圣诞节就给他一张圣诞卡,稍带一件非常便宜的中国小礼物。除了互相帮助外,“友好的邻居”这条还有保持和气之义,这点尤有为重要。看看加拿大邻里之间是如何保持和谐的。有一点恐怕我们中国人很难做到,那就是不吵架。国内邻里之间由于一点小事而发生争吵的事时有发生。尤其是近些年来,我们中国人的脾气暴长,动不动就见两人在大街上争吵甚至扭斗起来。而这种现象在加拿大你根本就看不到。我来加拿大十年至今没见过一起吵架。加拿大邻里之间有时也有摩擦,但他们对此都能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如果真的来气了,他们顶多是保持沉默,不理对方而已,而不会一脸怒气地争吵。有次,一个加拿大朋友告诉我们说他很生气,我们问怎么啦。他说他的邻居没征得他家同意就把他们两家花园之间的木栏拆了。加拿大房子都带有花园,两家花园之间都用木栏墙隔开,因为是隔开两家庭院的,故建设木墙的费用是两家均摊。如果拆了就得经过两家同意,我的朋友还没同意,那家就擅自拆了。这不仅是涉及到费用问题,而且更主要的是由于没有隔墙个人的隐私受到了干涉。(隐私权对加拿大人来说至关重要,这点后面还要说。)邻里之间发生这样的事显然很严重,当然也很不愉快。如果放在我们中国人身上非吵起来不可。我们看看加拿大人是怎么做的。加拿大朋友说完了,我们问他怎么处理这件事。他说他对邻居进行惩罚。我问:惩罚?怎么惩罚。答:不与他们说话。我啊了一声,明白了来加拿大十年为何没见过吵架的,原来加拿大人就是这样处理不愉快事件,有理都不去争个高低,反而退缩沉默甘受“欺负”,这“架”怎么能吵起来?正是这样的宽容心加拿大人不论是邻里之间还是同事之间都能保持一团和气,整个社会当然也就是一片和谐。象刚才说的那类事非常罕见,写这个碰巧有此事发生就拿过来说说加拿大人邻里之间在发生严重冲突情况下如何处理,从这件个别事件中看加拿大人的处事态度。对大多数加拿大人来说,保持邻居的友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邻居之间互相帮助,也互相照看。我家刚搬来时发现门上贴个小纸条,上面写着“neighborhood
watching”,翻译过来即是“邻居照看”的意思。加拿大治安状况非常好,偷盗打劫之事很少发生,居民区大都可以夜不闭户,但也有不安全的因素存在。加拿大的邻里之间的这种“邻居照看”就是为了防止偷盗之类的事而彼此照看。尤其是当一家出门旅游,家中无人时往往委托一个邻居照看。邻居不仅要时不时的用眼睛盯一盯,而且还要负责浇花割草。
安静和友好的邻居是加拿大人对居住环境的两大要求,这当中在邻居的友好都能保持的情况下,安静就显得格外重要。加拿大居民区真的是异常的安静。加拿大把居民区称为park,或garden直译为公园或花园。名副其实,所有的居民区都如同一个个静静的花园。每家每户前廷后园都是花团锦簇绿草芬芳。漫步在这样的居民区里就如同进入公园一样。而且比在公园的感觉更好,因为公园里毕竟还有人来人往。在居民区里你几乎看不到人。我和妻子常常饭后在自家周围散步,常常是偌大的居民区只有我们两人的身影,除了偶而看到牵着狗的一两个散步者外,就是鲜花绿草中簇拥着的各色各样的“别墅”,还有不停欢叫的小鸟和时不时蹦出来的小松鼠,真的犹如世外桃源一样。如果在这样优雅安静的环境中有喧哗声就显得极不协调,令人不安。制造这种噪音的邻居就不能被视为“友好的邻居”,这样的邻居肯定要遭到complain控告。我们左边的一家有段时间出租,入住了几个年轻人。这年轻人一到周末必开party,喧闹声搞得我们不得安睡,这样连续三周,邻居们开始向房主提出抱怨,房主不得不将这些年轻人清除出去,恢复了往常的安静。
这是我所居住的小区街道,总是这样静静的,很少见到行人。
街区一角:
所以对加拿大人来说,安静的环境是选房子时非常重要的一条。其次才考虑房屋本身的各种条件,但他们买房子时绝不会象我们中国人那样挑剔。一个与我们明显不同之处是他们买房子不看房屋朝向。我们都喜欢正朝阳的房子,但加拿大人似乎没有朝向这个概念。他们不太喜欢阳光,即是面朝南的房子,他们也要用遮阳窗伞把阳光挡住不让光射到屋内。这点令我们很不理解。同样他们也不理解我们为什么那么在乎朝向,如果再把什么风水之类的事说给他们听,那么他们简直就是丈二的和尚模不着头脑。
总的来说,加拿大人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对他们来说,居住在优雅安静的环境中拥有一处满是鲜花绿草的花园比什么都重要。而对房屋诸如房顶门窗等建筑上的条件他们却不象我们中国人那样挑剔。对他们来讲差不多就行了,显得很大度。在价钱上加拿大人似乎更大度,他们几乎不会砍价。如果看到一个房子价钱过高,他们也不会与卖主讲价砍价。过一两个月卖主见无人问津,意识自己的房价过高就会主动降价。如果看中一个房子,不仅不砍价,还有多给钱的时侯。当一进屋看到房子这么漂亮,抑制不住内心的高兴,对房主说你这房子要价低了,我多给你二千元吧。你看看世界上竞然有这么“傻”的人,尽管这样的“傻子”很少见,但在加拿大毕竟还有。我们中国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傻子”。我们中国人不论买什么都要砍价,都会挑毛病以压价,为此心中即是十分满意脸上也要装出一幅严重不满的表情,以庄严的态度迫使卖主降价。买房子这么大的事更是这样。加拿大人就大不一样了,他们不会装,满不满意溢于言表,看到满意的房子立刻满脸笑容赞不决口,不做任何杀价当下就买。
我们买东西时之所以要装出一副很严肃的表情,这里固然有商品价码不实幌子太大的因素,但是习惯性心理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我们习惯于讨价还价习惯于挑刺。如果不试图砍砍价不挑剔两句就把东西买回家总觉得自己吃亏了。砍价挑刺似乎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个购买程序。逛街买东西本来应该是很愉快的事,正是因为我们有了这个不可少的程序,所以我们在购买时从来没有个轻松愉快的表情,相反有的时候因讨价还价而气愤填膺。我们不得不这样做,因为我们这个社会欺诈行为太普遍,我们的市场运营还不完善。而加拿大人却是个秩序良好,市场机制完善的社会,这从根本上杜绝了欺诈行为。所以加拿大人在买东西时不讲价,总是面带微笑,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只有在加的华人才有讲价的习惯和讲价时的那种严肃的表情。我曾看过一个同胞跟一个加拿大人讲价,加拿大人很不高兴。那是在一次garage
。加拿大人家有出售自己多余物品的习俗,每年春天开始直到夏季结束,有的人家便在自己车库里摆出各种多余的东西出售,这就叫garage
sale。Garage是车库的意思。Garage sale
里的物品都非常便宜,多数是几角钱,几块钱这样的小物件。价格在每个物品上都明确标明。一个大概是刚来不久的同胞看中了一辆自行车,标价是10元。他跟卖主讲价能否5元卖给他。那个加拿大人立刻显得极为不高兴,因为加拿大人没有讲价的,都是看中东西给钱就拿走。他对中国人讲价感到不可理解,尽管我们那个同胞说了两三遍要求降价,那个加拿大人很倔就是不降价。结果我们的那个同胞只好很无趣地走了。加拿大人搞garage
sale 很大程度上说是一种乐趣,并非为了挣几个钱,所以在价吗上已经是很低的了。我曾在garage sale
买过一个没有用过崭新的窗帘,如果在商场里那个窗帘要30元,我却只花了5元钱。确实够便宜的了。加拿大人认为自己的物品已经是最低价了,你还跟他讲价,他怎么能高兴呐。他们不象我们的小商贩在价格上留出很大的空间,等着你去杀价,他们没有这个习惯。
&&&&说句实话,我买房子时也没忘记我们中国人的这个“可贵”的习俗,与房主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不过我没有直接与房主讲价,而是通过房屋中介。直接与房主讲价,很多房主是不理会你的,但是通过房屋中介还可以做到。也正是因为双方之间有个中介人,讲起价来才避免了不好意思的心理。总不能太放肆了吧,这毕竟不是我们中国,还得讲究点入乡随俗吧。
  加拿大人很能入乡随俗,他们在本国不讲价,在我们中国却也能讨价还价。在他们眼里讨价还价是外国的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一个专栏作者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介绍讨价还价。这篇文章列举了出国旅游所要做的几个事情,其中之一就是到那个国家的集贸市场讨价还价。文章说如果你到了有这样风俗的地方不亲身体验一下这种讨价还价的乐趣你将会很遗憾。那么我们就聊以自慰吧,把我们的讨价还价当成是我们的一种旅游风俗让外国人体验吧。
3.加拿大人家基本的生活设施
  我在国内的时侯常常被水电气这类基本生活设施搞得不得安宁,自来水供应不足,天天定点给水,电线老化,用电量总是超负荷,动不动就没电了,冬天担心暖气不热,一年四季不是这出点毛病就是那出点事头,搞得人非常地闹心。我的一套音响组合就是因为电表不断地跳闸被烧断了一个熔丝管。国内这类情况的发生是经常性的普遍性的,尽管现在改进了不少,但与加拿大还是无法相比。加拿大在基本生活设施上真的是非常地完善。这与加拿大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有关,但更为主要的是他们注重基本建设。我们也是地大物博,也拥有着丰厚的资源,但我们的基本生活设施建得如何,进入九十年代了,还常常被这些最基本的生活设施问题所烦扰,时到今日还没有完全解决,只有个别地区高档住宅才可免去这些烦恼之事,而大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由于人多资源少吗?人多资源少可以限制供应,但供应设施在哪里?我们仍有很多乡村地区由于自来水供应问题至今连洗衣机都不能用。即是高档住宅也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去年回国到亲戚朋友家去拜访,其中有的住上了高档住宅,面积200多平米,房间装饰豪华,但却没有热水管。有的家为了热水供应,自己安装个太阳能的热水设备,但由于蓄水量有限,用不了多大一会儿就没了,不够一个人洗一次澡。而在加拿大这些生活基本设施要比我们国内先进几十年。
加拿大每个住宅里都有一套自身的供应设备,包括取暖锅炉、热水器、洗衣机管道,此三项是必备的,不论是什么类型的住宅,也不论住房大小,一律在最底层的一个房间装有这些设备。取暖锅炉有个电控开关,设在楼上的走廊内,调整开启无需到锅炉房,只要在楼上轻轻按动几下即可。温度和时间都可以设定,比如晚上温度要高些,白天没人温度低些,都可在电控开关内预先设定,自动调节。锅炉用的是天然气,没有任何味道非常安全。近年来,加拿大在取暖设备上有所更新,很多家陆续换上了新一代节能型锅炉。这种锅炉比原先的那种要节省燃气费百分之二十。加拿大尽管是个能源大国,也非常注意节省。为了鼓励家家换上新的节能型锅炉,加拿大政府推出一项政策,凡是换新型锅炉的人家,政府给补贴百分之二十。一个新锅炉价钱一般在五到六千加元之间,用这种锅炉每年可节省百分之二十的费用,从长计议还是相当合算的,况且政府又给报销百分之二十,所以换新锅炉的人家很多。新建住宅一律配备新型锅炉。自家锅炉温度自己掌控,费用自己核算。什么时侯开暖气随你的便,你如果愿意大夏天也可打开。当然没有夏天开暖气的,我的意思是说取暖时间自己掌握,不象国内那样非得熬过一个需要暖气而又不来暖气的在屋里冻得咝咝哈哈的时期。一年的取暖费用核算起来没有国内的高,我们多是在晚秋十月末或十一月初打开,到第二年五月才关闭,如果感觉冷,还得不定时的打开。我家的暖气一般恒定在晚上二十度,白天十六度,这样一年的取暖费用不到一千加元左右。但这一千元内还包括使用热水的费用。因为热水和暖气一样都用天然气烧热。所以纯取暖费并不贵。
这是锅炉:
锅炉内都是电控:
楼上的电控开关:
 热水器:
再说加拿大的热水供应。所有的水龙头都设有两个,一个是冷水,一个是热水,想用热水拧开即有,和冷水一样方便。热水器设有高中低档,热度自己设定。冷水可以直接饮用。刚来时看到加拿大人渴了总是接自来水喝感到很不理解,那自来水能喝吗?我们在国内都是烧开了喝,感到加拿大人那么喝不卫生。后来住久了,也喝起了自来水。加拿大的自来水真的是很纯净,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喝,比我们有的纯净水还纯。但自从有了纯净水之后,加拿大人也讲究上了,用纯净水代替了自来水。纯净水饮用器走入了各家各户。加拿大是个水资源大国,占有世界淡水量的三分之一,这点我们没法与之相比,但在水的质量上是不是有可比之处啊?
水、气说完了,接着说说电。在国内我们从小就养成了节约用电的习惯,灯泡度数不能太高,人走灯灭,能勉强看得见就不开灯。后来生活好转了,但这些节电的习惯仍就保持着。我们国家缺电,政府希望人们节约用电,人们为了节省开销也乐意节约用电。“节约用电”似乎成了我们一项国策。加拿大正好相反,因为有着充足的电量供应,政府鼓励人们多用电,这样就形成了加拿大居室内的一个特色:灯多。我们通常是一个房间一个灯(这里不算台灯和落地灯,只算常设灯)。加拿大是一个房间一组灯或几组灯。灯论组,而不是论个,一组至少两个以上。厨房和餐厅灯最多。加拿大的厨房多是敞开式与餐厅连在一起,两块地方加在一起通常是二十多平米,最多也不过三十平米。在这二十多平米的空间内就设有四组灯:六个灯泡一组的餐厅灯,四个灯泡一组的厨房灯,另还有一组三个或两个灯泡的悬于水池上方供洗碗用的灯。还有炉灶上方也有两个灯。你看看只是这么个小地方就设了四组灯。现在新房子又多了一组在餐厅与厨房界限之间设有类似吧台一样的灯。卫生间的灯也多,不到八平米设有四个灯。其它房间或是走廊也是一组两个或三个地设。灯多,灯泡度数也大,五、六个一组的灯,每个灯泡度数都是120瓦。看看加拿大人是多么地浪费,这房间里还有得上这么多灯吗?加拿大人愿意浪费就让他们浪费去吧,我们不能将我们中国人“节约用电”的优良传统传给他们,但却可以自己保持。本着这个传统我们家灯泡的度数一律由120瓦变成了60瓦,(因为加拿大没有15瓦的灯泡,最低60瓦,所以只能换成60度)。当节能灯出现后,我们家又把所有的灯换成了节能灯。我们中国人走到那省到那。
看看这个厨房和饭厅,在这里灯不仅是照明,更主要的是装饰作用:
从上面这张照片看出厨房前台是一组三个灯,中间天棚是四个镶入的灯,旁边的餐桌上方是一个五个灯组成的一组灯。装饰作用要大于照片作用。
再发一张门厅灯:
这是上下楼梯之间的灯:
除了灯多外,加拿大住房还要一个与我们国内的不同之处,就是电闸。电闸开关多,分别控制着不同用电地方。以我家为例,在地下一层有一个电闸总控制版,上面有二十几个开关,一个开关负责两、三处用电,如果一处出现短路等毛病,不会影响到其它房间用电。而当同一个开关控制的用电超负荷,此处开关自动关闭,不会引起鼓爆。有一次,我在同一个插座内用电水壶烧水同时又用微波炉热饭,两个电器两千多瓦,严重超负荷,因此造成楼下电闸内一个相应的控制开关自动关闭使此处插座自动断电。我发现后立刻把微波炉关闭,下楼重新把那个小开关拧到“开”的位置,立刻恢复了正常。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上面所说的加拿大这些生活基本设施城市和乡村没有任何区别。即使处在荒郊野外的一座孤零零的房子,里面的基本生活设施与城市的住房没有两样,该有的都有。在基本生活上加拿大没有城乡差别。我妻子的有个同事拥有一个农场,我们到过那农场两次。方圆几十里就他们家一户住宅,三层房子里面应用尽有,看不出来与城市住户有什么区别。加拿大先进而完善的基本生活设施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他们不会象我们那样动不动还得为这类最基本生活琐事烦心。没有这类烦恼,生活就显得愉快很多。
 4.加拿大人家庭建设的三大项投资
  房屋式样尽管多种多样,但对个人来说只能是被动地选择,反映不出个人的生活格调。如果要了解加拿大人的生活风貌,从外面要看他们家的花园怎样,从室内看他们家的家具摆设。室外室内加起来足以看出这家人的整个生活状态。
  室内装修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件大事,尤其现在新房都是毛坯房,不装修根本就不能入住。装修装璜对我们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动作小点的也要墙壁屋顶全包装,动作大些的,就要拆墙断壁改建。装修费用少则几万多则十万、二十万。这样昂贵的大动作装修不可能发生在加拿大。加拿大的住房不论新旧,买到手即可入住,无需任何装修。如果要装修的话也只是把室内墙壁重新油漆。但这就不能用“装修”来形容了。加拿大人喜欢不断改变房间颜色,不喜欢原先的墙壁颜色了,就买桶油漆自己重新刷个别的颜色,或贴上新的墙纸,做起来非常容易。这就是他们经常做的“装修”。商场中有上千种颜色的油漆和几百种墙纸为这种“装修”提供选择。
在家庭建设上,加拿大人大成本的投资有三项,一项是地下basement。地下一层建房时只是一个光秃秃的大空间,房间格局、墙壁棚顶等一切都需自己弄,如果不弄只能当个大仓库用,弄好了就和正常居室一样。全部搞好地下一层所需费用以120平方米(多数房子地下也就这么大)计算也就两万加元。这区区两万与我们十万、二十几万的装修费用比简直就是一碟小菜(这是按工资比率相比)。但就这么点钱很多加拿大人就花不起,所以很多人住了多年,地下一层还是空荡荡的。
这是一个建好的地下室。地下室是理想的影音室,很多人都在地下室建一个家庭影院。
新建的房子一般都在地下室搞个吧台:
另一项投资是deck,可以音译为待客,就是在花园中起建一座略高一点的类似阳台的台子,供夏天坐在那里消闲之用。这个台子造价一般在五到八千左右,但也不是每家都有。
再一项投资就是花园。花园的投资是陆陆续续的,今年投点,明年再仍点钱,你别看这么一点一点地,一个好的花园没有几万下不来。然而加拿大人特别愿意把钱仍在花园里,地下可以不搞,deck可以缓建,唯独花园不能含糊,一定要有模有样花枝招展。所以看加拿大人家不论是住的什么样的房子,花园一座座的都是非常漂亮。他们每年还举行花园展。花园展是由搞得非常好的几家联合举行,售票参观。前年我参观了一次花园展,那真是太漂亮了。这里就不描述了,看看下面的照片就知道了。能供人参观的花园造价都不低,有的估计可能达到十万加元。当然这么高造价的花园很少,而且是多年陆续投资建设的。加拿大人平常的乐趣就是侍侯花园,尤其是老人们乐此不疲。我们家花园搞的也不错。说是不错是跟中国人相比,但不能跟加拿大人相比。住在加拿大的中国人很多把花园当成菜园子,不当菜园子的也不愿意把钱花在花园上,所以中国人住的房子前后花园不是菜就是草,花很少。当然也有搞的好的,但这样的中国住户毕竟很少。我家的花园在我的一再坚持下种了一些花,看上去还没给中国人丢脸。蔬菜也种了一点,但不在花园内,而是种在了车库后墙外路边。刚来加拿大时在居民区溜达,发现有的家把蔬菜种在了墙外边。我纳闷这蔬菜长在路边不会有人偷吃吗?当我买了房子后为了不影响花园,我也把豆角、黄瓜种在了路边。这么多年了,真的就是没有人偷摘。
这是花园展中的一家花园
这也是花园展中的一家:
&这个是一个普通花园,不是花园展内的
又一家普通花园:
这是我在我家道旁种的豆角,纯天然长城不加任何肥料,无污染
加拿大人喜欢坐在花园中品茶、喝咖啡、看书、聊天、欣赏花草、听鸟叫。花园是最好的消闲场所,加拿大人从春天开始一直到深秋大部分时间都消磨在自家的花园里。拥有一个美丽的可供消闲的花园对加拿大人来说非常重要,也基于这个原因,很多加拿大人不愿意买新房。因为新区住房花园面积小,街区也没有绿树,显得荒凉。我在决定是否买新房时就有过这个顾虑,是继续留恋赏心悦目的花园呐还是享受焕然一新的新房,最后下定了决心,享受新房吧,花园再重新慢慢建。这里的生活就是这样简单,宁静。生活本身就应该这样,象老子说清净,自然.
5,加拿大人家的室内摆设
&&对比中国和加拿大人家的室内摆设非常有趣,不同的摆设,不同的风格反映出的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差异,而更主要的是可以从中看出两者不同的心态和风气。我们喜欢用高档家具,诸如组合柜、大书柜等这类家具装饰客厅。而加拿大人家房间里却没有这类大型家具。客厅的通常布置是以壁炉为中心摆圈沙发,其间放有电视、盆花等。壁炉两侧或有镶入式书柜摆放书或工艺品。壁炉不仅可以取暖,更主要的作用是装饰房间。壁炉上面放些贺卡或相片。墙上挂些装饰画。再有,窗帘也是室内装饰的一部分,起着烘托整个格调的作用。这就是加拿大人家的通常装饰。我到过二十几家加拿大人家,都是普通人家,室内的摆设都是如此大同小异,但都能给人一种温馨融洽的家庭气氛。他们很会协调室内色调,营造家庭气氛,很有美感。在这点上我们差的很多。当然现在我们也讲究起来了,房间也搞得富丽堂皇,但我们是用钱堆造的。所以在室内布置上我们与加拿大人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我们布置房间多是花大笔的钱用昂贵的家具、装璜材料装饰房间,而加拿大人只是用些小摆设装饰房间。我们虽然是少则几万,多则二十万的投入,但高成本却不一定获得高效果,总感觉缺少点什么。在国内时参加一个婚礼,到新房转了一圈,室内装璜就不必讲了,室内摆设真是应有尽有,高档家具,各类电器摆满了整个客厅。但给我的感觉似乎是高档用品展览会,只有显贵、霸气,而缺乏温馨、舒畅。原因何在?不能不说我们天生美感不足,只会用高档昂贵的东西充斥房间,而不懂得搭配协调。当然这是我个人看法,我们也不乏具有美感会布置房间的人,但毕竟是少数。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大多数还是美感不足的。除了这点造成的不同外,还有就是消费心理。
在消费上我们有一个习惯心理总是喜欢买大件。每个时段都有不同的三大件或是四大件成为人们的竞买目标。比如九十年代初是彩电、冰箱、洗衣机,之后是大屏幕彩电、音响组合、录放机,再往后是碟放机、摄像机、超薄超大电视等等。一家若是没有这三大件就显得跟不上形势,所以再紧迫的家庭最低也得换换电视,否则的话就显得太落后了。不得不承认在消费上我们有种攀比心理,不能让别人认为自己多寒酸。这是我们中国人爱面子、挣口气的传统心理在消费上的表现。而加拿大人却没有这种消费观。就象加拿大注重完善人们生活的基础设施一样,加拿大人在自已的家庭建设上也是先基本后奢侈,决不盲目攀比。因为在他们看来,超大电视、音响组合以及摄像机这类东西都属于奢侈品。这类奢侈品的购买必须在有余钱的情况下才能考虑,而很多加拿大人却没有购买这些东西的余钱。所以在加拿大人家里你很难发现什么名贵的家具,有大屏幕超薄电视的也不是很多,配有一套家庭影院设备的更是寥寥无几。你可能认为这类东西象我们中国一样很贵吧?
以加拿大现在的市场价格为例,一台最好的超大彩电不到3000加元。(松下型号TCP58S2,58寸1080p电浆HDTV
2699加元。三星型号PN63C550
,63寸电浆HDTV2799加元,加税后也就3000元左右。)其它类型的超薄大屏幕电视一般在1000一下到2000元左右,还有便宜的几百多元。摄像机最好的索尼HD高清晰款价格不到900元左右(SONY
HDRXR350V 160GB HD1080P
价格829加元)一般类型的摄像机也就四、六百元。音响主机最贵的1000元左右,中档的在300到500元之间,音箱一套六个普通型的六七百元。看得出这类东西最贵的也是以千计算,没有上万的。而在中国这类东西的价格都是以万来计算的。这里不能将加币折合成人民币算,如果折合算,那么价格差不多。对比只有在价格与工资之间的比率上才能看出区别来。我们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收入是多少,这类电器的价格与收入比是多大的比率,你几个月的工资可以买一个大件,这个大家都清楚,我就不必说了。我只说一下加拿大是个什么比率。这里以加拿大一般打工的工资为例,比如在餐馆或商店打工,一个月可以挣1000元多一点。以这个最低工资为准,要买最好的电视需要4个月的工资,买套中档的音响组合连同音箱或是买个高档的摄像机只需一个半月的工资。这是以最低工资收入计算,如果换个好点工种,月收入2000元,那么高档消费品价格所占工资比率又低了一倍。加拿大人的正常家庭收入在之间,这样的收入买个最贵的电器也就一个月的工资,顶多两个月的工资。我们国内能有用一两个月的工资买个最好的电器的家庭我想还是不多吧。比较下来,加拿大的高档消费品价格与收入之间的比率很低。在加拿大如果按价格占收入比率看,不论什么东西都不贵。比如汽车,一部车一般在二万多元,只合一个小打工仔两年的工资。如果按着这个比率加拿大人在这类高档电器的购买力上要比我们高很多,但是他们多数人还是没有余钱买这类东西。这与购买力似乎没有多大关系,而是与消费心理有关。加拿大人比较保守,不怎么追求时尚,在新潮流行面前总能保持一种平常心态,不会为了买个大件而影响正常开支。所以在他们看来买些镜框、墙画、假花之类的小摆设把房间打扮得更漂亮些,更有气氛些比单独摆放一个大件更为重要。而我们中国家庭房间里多是大件的摆放,而缺少小型装饰品的点缀,所以看上去就少了几分情调。
&这是一个具有现代风格的客厅:
本来想把去过的几家相片贴上了,但全带人,尽管室内小摆设看上去很温馨,也只好放弃了。现在只能选些在open
house里拍的一些照片,可以看出加拿大人家居现在流行款式。这又是一个现代风格的。
不论是消费习惯不同,还是存在着审美观上的差异,在客厅布置上加拿大与我们中国其实是并存着的各具特色的两种风格,尤其是目前国内人们越来越讲究,家庭布置越来越有情调的趋势下,两者之间的差异只存在风格上,而不体现在美感上。如果要找出中国与加拿大人家在室内布置上的最大区别,那莫过于厨房。在整个室内设计以及布置上,厨房是最能表现两者之间的区别。加拿大人家的厨房有两个我们无法与之相比的特点:其一,非常整洁。上面说了加拿大电量供应充足,所以他们做饭烹饮一律用电炉灶,这就比用煤气的要干净。他们又不象我们那样煎炒烹炸,这样就杜绝了一切油烟。加拿大人个个都有洁癖,室内不论是什么地方总是一层不染,尤其是厨房总是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炉灶上找不出一丁点油渍,整排的橱柜镜光瓦亮。其二,厨房大,都是敞开式,近几年新房格局厨房又与客厅通开,显得更大,更为敞亮,可以被看成客厅的一部分了。这种新设计显得宽敞大方豪华气派。其三,因为厨房具有上述两点,干净、宽敞,所以厨房也放些工艺品作为装饰。这三点是与我们中国厨房最大的不同,还有加拿大人厨房用具特别多,餐具成套,酒具成套,炊具也成套,有次到一个加拿大人家做客,发现他家炒菜的祸是一套的大小共八个。厨房电器也多,咖啡壶、压汁机、烤箱、面包炉等等摆了一圈。加拿大人家厨房用具多,但又不愿意把时间花在做饭上,所以我感觉加拿大人对吃的兴趣没有对厨房用具的摆设大。
这是电炉子,这个是传统款式的,现在流行的是平面式,看不炉灶。
这是一个很现代化的厨房,与餐厅客厅连在一起:
再发一张漂亮的厨房照:
从选择住房到室内布置这一系列介绍,我们对加拿大的“住”有了大概的了解。下面该介绍“食”了。
&6,饮食上的三大不同
&&中国与加拿大在饮食上各具特色,这里有可比较的地方,也有不可比较的地方。比如饮食习惯、食品结构这些东西各有一套,两者没有孰好孰坏谁优谁劣之分。比如加拿大人的主食是面包,早餐晚餐都吃面包,我们是米饭、粥、馒头等。这是食品结构上的不同,我们天天吃面包肯定受不了,反之让他们顿顿大米饭也不能下咽。各有各的习俗。再比如,我们的饮食品种极为丰富,几大菜系各具特色,地方小吃风味万千;而加拿大却没有什么地方菜系,也不见有什么风味小吃,从cost到cost(可翻译成从海岸到海岸。因为加拿大东西两边都是海,故习惯上要是指全国就说从coast
到coast。美国也如此。)吃的全一样,没有任何区别。如果要说是地方菜系或小吃的话那也是沿袭欧洲风味,法国大餐、意大利比萨、英国点心等等。加拿大本国没有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菜系,也没听说有什么国菜。国菜英语叫national
dish。比如,韩国的国菜是韩国泡菜,美国的国菜是苹果派,加拿大没听说过有什么国菜。我们中国几大菜系,众多名菜,但那个能算是国菜呐?可能是太多了,没法确定。北京烤鸭?姑且算北京烤鸭吧,因为这道菜最具国际知名度。除了名菜外,还有地方小吃品类繁多数不胜数。我们吃的真是太多了,加拿大无法与我们相比。我们这个民族历史上一直对吃非常重视。两千多年前的《礼记》就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看看,把饮食看得和男女关系一样重要。所以我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温饱思淫欲”。我们的吃喝业发展到当代在巨额公款做后盾下再创辉煌。这些加拿大又怎么能与我们相比呐?说实在的在这种大吃大喝腐败成风面前谈我们的饮食文化,我真的不知道是该自豪大声夸耀呐还是应该感到羞涩难以启齿?如果再把广东人民无所不吃的豪迈吃派炫耀一番,那么我们这个善吃的民族更会让老外们目瞪口呆。其实老外们对我们的吃相早已了解。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头些年就在介绍中国的专题中介绍过广东人的吃,还引用了那句名言“天上飞的除了飞机,地上四条腿的除了椅子,什么都吃。”老外们对我们的美味佳肴赞不绝口,但对我们什么都吃感到可怕,对我们吃珍稀动物尤敢愤怒。加拿大是动物的乐园,成群的大雁、鸽子等鸟们到处都是,松鼠、兔子也常常出现在人家庭院里。但没有一个加拿大人去抓回一只吃了。
加拿大人绝不会象我们那样什么都吃,更不会象我们那样大吃大喝,公款吃喝更是想都别想。说一件事你就会明白政府官员是多么清贫。每年圣诞节,政府部门都要搞联欢,但却不是免费,售票入场,谁参加谁出钱。这是一个部(相当于我们的厅)的搞法。小范围内比如有的处室科室的头头们高兴也把自己属下们纠集一块上饭店吃一顿。但费用决不是公款,而是处长或科长自己陶腰包,或是均摊。这和我们国内真是大不一样。我们哪个科室处室没有点小金库,不管有没有小金库,决不会让自己陶腰包。在这方面,加拿大与我们中国简直就是无法相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差别太大。姑且也算是个最大的不同点吧。其实我要说的三大不同,不包括这点。这点虽然反映的是社会风气,但与饮食相连,所以也算是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吧。然而,话又说回来了,谈到饮食又不能不与社会风气相连,因为社会风气对饮食习惯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下面要说的一个不同之处即是这样。
加拿大人喜欢生吃蔬菜,这是饮食上的一个不同点。我们的蔬菜大多是做熟了吃,生吃的品种很少。而加拿大蔬菜大多生吃,菜花、芹菜、豆角、豌豆等蔬菜都生吃,甚至蘑菇也生吃,只要能生吃的就尽量生吃。即使做熟了,他们也不会讲究色香味,只把蔬菜放在水里煮熟了,捞出来撒点盐就吃。刚来到加拿大时看到他们生吃蔬菜,感到不可理解,怎么能生吃呐?生吃蔬菜的的确确是加拿大人在吃上的一大特色。造成这一特色的最主要原因是对营养的讲究。在吃上我们注重色香味,而他们注重的是营养。这是在吃上两国的最大区别。加拿大所有食品都标有营养指标,含铁多少,维生素多少等等一长串数字。而我们自己的食品外包装上却少见这类营养标注。现在我们的食品外包装有的也有了这样的标注,但其准确性却值得怀疑。我们的食品质量都保证不了,那煞有介事的营养标识还有什么保证。加拿大人生吃蔬菜等食品尽管是一种饮食习惯,但这个习惯必须是在食品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期下才能保持。所以说饮食不能不与社会风气相连。在生吃这个习惯上我们两国没有什么可比的,各有各的习惯,但在社会风气上却不能不比比,他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生吃蔬菜,而我们却不能。这就不是饮食本身的事了,而是社会问题了。我们的食品质量堪忧,大家都清楚,这里我就无需赘言了。
饭后甜点是加拿大饮食的另一个习惯。在加拿大不论是个人家请客,还是正式宴会,主餐之后都有一道甜点。这道甜点可以称得上加拿大饮食上的一大特色。他们对甜点的讲究就象我们对菜肴的讲究一样。我们在菜肴上注重色香味样,他们在甜点上同样注重色香味样,每个甜点做得都是非常精美,吃起来真是“味道好极了”。但有的甜点对我们中国人的口感来说过于甜,有点接受不了。
加拿大人喜欢baking,就是用烤箱烤制点心。加拿大每家都有一个很大的烤箱,主妇们就用这烤箱baking,多数时侯是烤制一般糕点,而不是正式场合享用的甜点,因为甜点比较考究做起来也不容易。一般糕点相对来讲要简单一些,超市里有卖各种烤制材料,买回家按照包装上的指示做就行了。我家吃的蛋糕就是这么做的,做得比原先在国内吃的那种蛋糕还要好。当然了,只能与十多年前的国内的情况比,现在国内的超市里各式西点琳琅满目,和国外的也差不多了。
尽管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糕点出售,但很多加拿大主妇们还是喜欢自己烤制。Baking对他们来说也是种乐趣。写到这时正好看到加拿大最有名的电视台CBC正在播放一个烤制点心的厨艺系列节目。这个节目就是一个家庭主妇写了一本书叫happy
baker,(翻译成“快乐烤制员”,字面意思出来了,但别扭。“快乐主妇”最好,但又没有体现烤制点心的主题。唉,大家明白就行了。)这个主妇在书中推出了自己的几十个做点心的recipes食谱,很有独创性,简单易做又美观好吃。电视台就请这位主妇上来向大家演示如何烤制这些精美的点心。
其实加拿大主妇们几乎都能做几样精美的点心。单位里经常举行义卖活动,这类活动是为一些人道救助、慈善活动、非营利团体等筹建资金。做法就是每人自做点心拿到单位让大家购买,之后捐献所得钱款。年初海地大地震我们又搞了一次。每次我们单位的那些女士们拿来的点心一个个都是那么好看又好吃,和超市里卖的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还要好些。我真不明白她们是怎么做的。
加拿大人平时在家也喜欢吃点心,一边喝着咖啡吃着点心,一边看着电视翻着闲书或在园中欣赏花草,很是惬意。来了客人,也是常用小点心招待。客人们一边轻声交谈,一边喝着茶或咖啡品尝着点心。
&&在加拿大不论做什么工作,一天工作时间都有两次间休时间,称为咖啡时间,英文coffee
break 一次是在上午九点多钟,另一次在下午三点钟,每次二十分钟,这是法律规定。这个咖啡时间就是喝咖啡吃点心的时间。
加拿大人喜欢吃点心,点心的种类也多,按风味有传统风味的,有欧式的,有美式的,有当地的。按种类有上面说的甜点、糕点等,还有我们熟悉的生日蛋糕。另外还有冷冻点心,如奶酪蛋糕,英文叫cheese
cake,以及各种欧洲样式小点。加拿大人常吃的点心有三种:吗分muffen、蛋糕cake、饼干cooky。饼干的样式非常多,一次在超市突然发现有动物饼干,不仅感到惊讶。动物饼干是我们改革开放前食品店里常出售的一种小饼干,很受孩子们欢迎,后来随着改革,这种动物饼干也被改革掉了。没想到却在加拿大商店里见到了一模一样的动物饼干,不能不令人感到亲切,唤想起童年时光。对在文革年代长大的人来说动物饼干可是一个甜美的回忆。不幸的是在我们中国这种动物饼干绝种了。
&&&&&&&我们总是不断推陈出新,却不注重保持传统。传统中也有好的完全可以保留下去的东西。国内大商场里西式糕点应有尽有,但却少见我们中国土生土长的糕点。西式点心一个个都那么贵,工薪阶层的人们有几个能买得起。国内的厂家商家都是以赢利赚钱为目的,根本不顾及消费者中的弱势群体。而加拿大却能顾及到所有的消费者,高档食品有,低档的也有。一、二块钱一包的饼干非常多。即是高档食品也不象我们市场价格那样动辄上百,少则几十元。在加拿大所谓的高档食品也不过十多元,顶多二十几元,普通百姓也能买得起。
&&&&&&&这里还有个顾及到低收入家庭一个最好的例子,超市里有上百种散装食品出售。花生、淀粉、各种零食等装在一个个玻璃箱内论磅出售,每磅都是几角钱。这种散装食品我们也早已不见了。记得文革时食品店里有油炸面散装出售,我时常买一两斤回家用热水冲开了喝。加拿大这种既保持传统又照顾到所有消费者的做法不仅仅是在食物上,服装以及其它家用品上也是如此,这在后面将有介绍。
&&&&&&&&再说饮,这又是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在国内吃饭,酒桌上不喝白酒不热闹,喝得五迷三道鸡皮白脸地才有气氛。加拿大没有白酒,平常喝的是啤酒和葡萄酒。饭店里根本看不到喝得热火朝天吵吵嚷嚷的现象。这里特别提一嘴的是酒有专卖店,除了饭店外所有酒必须在专卖点出售,而且酒专卖店并不多,但酒的种类很全,当然是葡萄酒的种类最多,威士忌、白兰地、香槟品种也不少。
加拿大人以喝葡萄酒为主。有的家里设有吧台,摆些各式葡萄酒。现在我们国内很多人也喝葡萄酒,我在国内时也喜欢喝葡萄酒。记得当时比较好的葡萄酒是王朝干白,还有张裕红葡萄酒,但价格较贵。不知现在国内葡萄酒是什么情况了。来到加拿大后发现葡萄酒的种类太多了,一个专卖店里起码有几百种葡萄酒,以加拿大和美国产的居多,此外还有法国、智利等其它国家的进口酒。而且价格也不贵。加拿大本国产的葡萄酒一般在十元钱左右一瓶,高档一点的二、三十元,最高档的也不超过百元。按我的经济实力我只能买一瓶低档的十元左右的,然而喝起来口感味道要比以前喝的王朝好多了。
顺便说一下加拿大有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得饮酒。加拿大十八岁是成年人,没到这个年龄不能喝酒,也不能买酒。我们国内家长常打发孩子:去到小铺给我卖瓶酒。在加拿大不可以这么做,要喝酒不能叫小孩子去代买。卖酒的人如果将酒卖给了未成年人,他要受到罚款甚至是撤销执照处罚。所以为了避免被罚,对买酒者的年龄表示怀疑的时侯,就必须要求买者出示标有年龄的证件,如果不出示证件,就不能卖给他。烟酒不分家,对烟的管理和酒一样,同样有专卖店,也同样有对未成年人的限制。
饮食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可能最关心的是加拿大的食品价格。现在国内食品价格飙升,日常饮食上的基本开销越来越大,因此很想知道加拿大食品价格是不是也象我们中国这样一路攀高。
加拿大的食品价格确实也是在长,与十年前比起码长了两倍。十年前刚来到加拿大到超市里一看感到惊讶,东西怎么这么便宜。十公斤一贷的白面不到五元钱,便宜的时侯只有三块多钱,现在长到了八元左右。色拉油四元钱多点,现在长到了六元多点。色拉油十年前在我们国内是高档油,很贵的,一般人家用不起。加拿大全用色拉油,还有橄榄油。橄榄油现在也不贵,一斤装的也就六、七块钱。我家三口人一个月的伙食费下来也就二百多元,这是十年前,现在食品价格长了,我家三口伙食费每月在五百多元。这五百多元有提高口味的花费在内。刚来时没有钱只能什么便宜买什么,现在日子好多了,吃的也就上了档次,基本到了只要想吃就可以买的程度。另外这每月的伙食费当中还包括水果以及小吃。到加拿大后养成了吃水果的习惯,加拿大水果便宜,我们家总是水果不断。所以总的看十年来加拿大的物价长了,但绝没有中国长的快长的高长得快。
&&&&&&在此再次补充一下,比价千万不要将加币换算成人民币,如果一换算那什么都贵,这么换算着比没有任何意义,这里所有的比较都是以工资与价格的比率相比。我们现在国内三口之家一个月五百元能够用吗?伙食费又在工资中占去多大份额。按照比率来对比,在加拿大生活就显得相当轻松。
然而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感觉,对加拿大人来说并不感到轻松。因为加拿大人的基本开销要比我们中国人大很多。加拿大人的饮食习惯与我们不同,这是造成在伙食费大大高出我们的一个主要原因。比如,他们以面包为主食,一条最便宜的面包一元钱多一点。他们一买就是五、六个,七、八个的买。一周光是面包钱最低也得花费二十多元。而我们中国人主食是米饭和花卷馒头等面食。一贷面只有八元钱,我们可以吃至少一个月。哪个省钱一目了然。还有他们愿意买各种半成品,罐装的汤、面条等等,一买一大堆。我们买原材料自己做,他们不知道怎么做,也不愿意自己做。还有,说出来你可能不会相信,多数加拿大人不会做鱼,要吃鱼只有买鱼罐头吃。这么吃能不费钱吗?
加拿大人不会节省,说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节省一点也不夸张。这也是造成他们平常开销大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由于这两条主要原因,他们似乎挣多少钱都不够花,总是给人一种小家子气的感觉,从来不出手大方。在加拿大住久了,也未免沾上了加拿大人的小气病,所以国内人形容海外华人是“花钱小气,穿着土气,说话洋气。”似乎说得是这么回事。但这里有个更重要的原因没有表示出来,那就是靠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挣的钱,我想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不会轻易大方地甩出去的。
在这里列出我家现在每月的正常开销,可以看出生活成本的高低:
&&伙食费:每月平均530元(包括各种水果,以及洗浴用品、餐巾纸、卫生纸等日常生活用品。这些日常生活用品在加拿大很便宜,比如洗发精一般都是在四、五元左右,名牌比如潘婷也就6元多。所以这类东西花销并不多,买菜时一起买了,所以与伙食费掺在一起了,不再另算。)
&&水费,夏天多一些,因为夏天要浇花浇草,很费水,每月大约七十元,冬天每月大约五十元。平均60元左右。
&&电费每月平均60元。
&&地税,每月230元。加拿大房子都有地税,多少取决于住房面积和小区位置,位置好的,面积大的地税高。
&&然气费,主要是用热水和冬天取暖所费。冬天较高,每月大约150元,冬天时间最低六个月。其余季节每月大约50多元。平均起来每月100元左右。
&&汽油费:两个车正常情况下(就是不出去旅游,旅游另算)每月120元左右。
&&这些就是每月的正常开销1100元。我在家不管这些柴米油盐的细帐,这些都是我妻子管,写到这我只是拿来大至拢一下,可能会有差误,但不会太大,误差顶多在100元左右。
既然谈到吃,就顺便说一下,加拿大的巧克力非常好吃,品种也多,价格也不贵。来加拿大旅游的人不妨买点回去。还有加拿大的,奶制品和冰淇淋更是没个说,好吃极了,种类非常多,价格相当便宜,如果来到加拿大一定要吃个够。在北京一盒500ml阿根达斯八十多元,加拿大只需五加元。
7,穿着上的三大不同
&&衣食住行,现在该说说衣了。来到加拿大后使我感到惊讶的一个现象就是服装。我们国内的服装多种多样新潮时髦。相比之下,加拿大的服装简直是太土气了,款式陈旧,样子单调,选择性非常少。加拿大人平常穿着很普通,对新潮时装并不怎么感冒,对衣着的要求只要实用方便即可,而对款式却不大讲究,三十年前的款式仍在商店里出售。
正因为加拿大人对服装的这种不讲究,所以很多在加居住的中国人回国探亲返回时把早已过时的服装带到了加拿大,这样在国内怕丢人陷眼的服装却在加拿大大模大样地穿了起来。也是因为加拿大服装落伍陈旧,几乎百分之百的中国侨胞不在加拿大买衣服,而是回国时疯狂采购。我每次回国也是这样买一堆衣服回去。不用买最时髦的,买些在国内属于过时的削价处理的服装拿到加拿大就是最新款式。我妻子每换一套从国内带回去的服装,单位里的女士们都要称赞一番,问是在哪买的。回答说从中国带来的。她们都要惊叹几声。久居在这样一个对服装不讲究的国度里,穿着也跟着不讲究了,所以国内人就讥讽我们这些海外华人“穿着土里土气。”
加拿大人穿着不讲究,穿着很随便。在加拿大只要不是非常正式的场合,男人们不穿西服。平常穿西服的人都是头头脑脑们,政府里的处长、部长们,大学里的系主任、校长,公司老总等出头露面担负“形象工程”的人物。其他人随随便便毫无拘束。由于这种无拘无束,在政府机关的工作的公务员们也是穿着不讲究,有个省政府部门,有人甚至有穿牛仔库上班,实在有碍政府形象,部长不得已下令,平时不可穿牛仔服上班,只有周五才可以穿牛仔服。加拿大人非常懒惰,一到周五就惦记着周末无心工作。一到周五,心都飞了,部长也管不了啦愿意穿什么就穿什么吧。
加拿大人穿着随便,对他人的服饰也不品头论足,不管你穿着再过时,他们也不会嫌弃你。如果要是换上我们,一个穿着三十年前样式服装的人和你坐在一起,你总觉得心理别扭,希望对方赶快离开。加拿大人不会这样,他照样和你微笑交谈、一起吃喝。他们在乎什么呐?就两个字卫生。
&&加拿大人非常讲究卫生,不管他们穿的服装多么老式,但每天穿着看上去都是非常洁净,就象是刚刚洗过的样子。与我们中国人比较起来,加拿大人个个都有洁癖,他们一天洗两次澡,早上冲澡,晚上泡澡。晚上泡澡我们中国人可以做到,但是早上起来后冲一下,恐怕做不到。我在加拿大生活十年,到现在也没养成早上冲澡的习惯,早上太匆忙了,哪有时间冲澡。但是加拿大人就有这个生活习惯,不论早上时间多么紧,他们必须冲澡,洗去一晚上的汗味。所以他们身上没有异味(当然也有难闻气味的,但很少见)。衣服又是常洗常换,所以看起来干干净净。而我们中国人呐,衣服洗得绝没有加拿大人勤,这是无容质疑的,即是我生活在加拿大,洗衣服的次数增多了,但也赶不上加拿大人,我的穿着多数情况下看上去没有加拿大人干净。这里的中国人多数也跟我差不多。
&&&加拿大人不讲究名牌,这是与我们中国人在穿着上的另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名牌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但更是虚荣心的表现。有钱人追求,钱紧的人也要打肿脸充胖子弄两件名牌穿穿,这就是国内人的习惯。名牌服装少则几百,多则几千,豪贵者上万。这在加拿大是难以想象的事。这个价位的东西,即使百万富翁也不敢垂涎,更何况一般老百姓了。我们国内的政府公务员公司白领们等等人类如果不穿件名牌都不敢在酒桌上露面。名人们更是名牌的化身。赵本山小品中的白云大小姐买不起租一件貂绒大衣充面子并非夸张,国内的人呐真是为名牌所累。
我在国内时也是避不开那种追求名牌的习气,国内就是那种风尚,不跟风就可能被人瞧不起。到了加拿大就用不着这么追风了,所以居住在加拿大的一大好处就是节省了一大笔名牌费。这里没人讲究名牌,象耐克,阿里达斯这样的名牌在商店里也没有什么特别优待,和其他货品杂放在一起,价格也不贵。常见有人穿这类名牌,但也没发现穿着者有什么名牌感。商场里的服装大多数是在几十元钱以内,上百元的就算是贵的了,上千元的简直少见。国内人开销大,光是这项服装开支就看着眼晕。如果买便宜的,质量不好,穿不住。穿名牌又贵,再说又有多少人能买得起这么贵的名牌服装。
在加拿大买名牌真是非常划算,名牌货价钱肯定比国内的要低很多。如果碰到季节性削价,那简直就等于白给,十几元,二十几元就可以买到一件名牌T桖衫、牛仔裤等服装。所以很多在这里做短期访问的人都能带一堆名牌回去。有个国内来的访问学者在这买了件真皮夹克,据说是世界上真皮服装最好的牌子,是美国的一个名牌,叫什么我忘记了。那件真皮夹克是500多加币,据说这件皮衣在国内价格在5000元以上。很多国内来的人都带回几件名牌服装,鞋,还有名牌化妆品等。化妆品真是便宜得很,一套兰扣60多加元。
&&&&加拿大的服装尽管不新潮,但品类齐全,适合各种场合穿的都有。比如,工作服。我记得我们国内只有工厂发工作服,而商店里没有卖的。如果家里没有工厂发的工作服,要想干活就得找件结实点的旧衣服,后来牛仔服流行后又改穿牛仔服干活。加拿大的劳动服种类很多,有用在花园中干活穿的,有修车穿的等等。另外还有专门钓鱼穿的服装,打高尔夫用的高尔夫装等等,各类专业服装很齐全。我不知道现在国内的情况,商场里是否也有这些专门服装出售。
其实加拿大在穿着上品种最齐全的是鞋。前年回国,到商场转了一圈,特意走到卖鞋的地方看看,各式各样的鞋光彩彩一大片令人目眩,不禁惊讶我们的鞋款式是越来越新颖,再低头一看价格也是越来越贵,和亲戚朋友说起鞋,他们又加了个越来越,就是越来越不经穿。我有个外甥喜欢穿旅游鞋,但每双鞋都穿不到三个月就坏了,不得不再买新的。一双鞋少则800,多则上千,一年光鞋钱就是四千来元。他家尽管宽裕能供得起,但总是买这样不经穿的鞋毕竟是件不愉快的事。后来我从加拿大买了双旅游鞋送给了这个外甥。一年后在网上聊天时,他父母告诉我们加拿大的那双鞋非常结实,他儿子非常喜欢那鞋,自打穿上后就没换过鞋,一年四季总穿着,现在那鞋还是那么完好,一点也没坏,还是加拿大的鞋质量好啊。聊了半天,我也听出来了言外之意,去年回国时我又买了两双鞋带给了他儿子。那么经穿的旅游鞋你们猜我花了多钱买的?每双60加元。是不是很便宜?我想那是相当便宜了。
&&&&&&加拿大的鞋都不贵,象耐克、阿里达斯这类名牌鞋最好的也就一百多加元。二百多元一双的鞋很少见,上千元的根本找不到。如果你运气好,碰到削价,只需二十几元就可买到一双名牌鞋。有一次一个鞋专卖店克拉克鞋降价,一双只需二十几元,不到两天就被抢光了。抢购鞋的不是加拿大人,而是我们中国人,其中多数是来这里做短期访问的中国学者们。我自从来到加拿大后十年来,服装是回国买,而鞋是在加拿大买,就是因为加拿大的鞋质量好,价格便宜,而且选择性非常大。
加拿大商场里的鞋品类繁多,各种类型的鞋,各种用途的鞋应有尽有。用于劳动的鞋就有十来个种类,适合各种做工场合。体育用鞋种类更多,各种体育项目的鞋都不一样,还分平常训练用的,比赛用的。我对这些并不是十分了解,也不知道国内是个什么情况。有一次陪同一位国内来访者到体育用品店转了一圈才对加拿大的体育用品有个大概的印象。那位国内朋友想为他儿子买双运动鞋带回去。他挑鞋花了一个多小时,这其间我就转来转去闲看,才发现这体育用鞋这么多。
&&在鞋中品类中样式最多的要属旅游鞋。加拿大人习惯平常穿旅游鞋,这与我们中国人不同。我们国内人常穿的鞋就是皮鞋。穿西装必穿皮鞋,不穿西装也穿皮鞋,好象除了皮鞋,没有其它可穿的,一双皮鞋在家穿,在单位穿,出去旅游也穿。而在加拿大除了正式场合很少看见穿皮鞋的人。人们普遍是旅游鞋,或是轻便休闲之类的鞋。所以加拿大旅游休闲这类鞋非常多,而我们国内这类鞋品种却很少。
&&8,基本的交通工具-车
&&衣食住行最后说说行。说行当然就得谈车了,因为车在加拿大是最基本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在加拿大是属于锻炼身体用的体育用品,而不是代步工具。汽车才是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现在国内有车的人越来越多,但大多数中国人还是买不起,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汽车还是享受不起的奢侈品。在加拿大汽车属于生活基本必需品。这个生活必需品与奢侈品两个概念在加拿大有明确的界限。
&&一般来讲凡是满足人们基本生活所需的都属于生活必需品。而超过基本生活所需的就属于奢侈品了。对生活必需品免征税或少征税,而奢侈品一律征税。比如,面包、牛奶、肉、鱼、大米、油、蔬菜、水果等等这类每天吃的食品都属于必需品。买这类必需品没有税。牛肉干、糖果等等零食,还有烟、酒则属于基本生活必需品之外的需求了,就算是奢侈品了,买这类东西就有税。再比如房子,买旧房没有税,因为作为基本生活,旧房足矣。买新房有税,但起征点在四十五万元以上,税率也不高。车是必需品,买新车有税,税率5%,只有国税没有省税。买旧车不一定有税。从个人手里买的旧车肯定不用上税,从车行买的,可能要有税,也是只上国税,但有的车行为销售自已承担税钱。
如果与我们中国比较有没有税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两国在这方面的区别不在税上,而是在价格上。我们国内一辆车多少钱,大家都知道,相比之下,加拿大的车真是便宜极了(再次强调按收入比计算)。一辆新车两万多加元。比如2010款丰田皇冠2万3千多元。福特2万过一点。档次高一些的型号在三万左右,CRV四万多,最贵的凌志、奔驰豪华型越野车七万多。旧车从几百元到一万多元的都有,可以满足各层次人的需要。与我们国内一比,加拿大的车真是便宜的很,所以很多有钱的小留学生都买丰田、本田等名牌新车。本地的中国人也都是往好车上盯,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尽量买辆名牌车。
&&&车价格不高,什么价位的都有,而且买者一般都是贷款买,所以加拿大人基本上是人人有车。一家有两辆车、或三辆车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家就有两台,一台是美国福特,一台是日本丰田。我曾看见过有个印地安人开着一辆半截子一个垃圾箱接着一个垃圾箱地捡破烂。这在中国简直不可思议,都有车了,怎么还捡破烂。而这正体现出车在加拿大是生活必需品这一理念。
&&车,首先是交通工具,然后才是奢侈品。作为交通工具这一作用,车是必需品,人人都有权利享用。至于开什么样的车,那就取决于你的收入了,收入高的话那你的车就是高档交通工具了,再高点就变成奢华享受了。而真正作为奢侈品的车是跑车,因为跑车已经超出了交通工具的这一基本作用,不是一般性的必需品了,所以跑车很贵。多数加拿大人买不起跑车,要想过瘾,只好临时租两天,疯狂跑几圈。属于奢侈品的还有房车和汽艇,多数人只是租用。这不仅是因为价格贵买不起,再说这两样东西都是只有夏季用那么几次,没有必要买,况且也没有地方放。
在加拿大买车手续极为简单,选好了车签完买卖合约,到保险公司交保险选车牌号就全部搞定,前后不到两个小时。我第一次买车时对这简单快捷的程序感到很惊讶,当时要是谈谈感触能谈一大堆,毕竟来加拿大十年了,好多事情习以为常而感觉淡化了,所以现在说起一些事情来就少了些情绪,只有平淡的客观介绍。
买车极为简单,养车也不费钱,油钱和保险费只此两项,无其它费用。油价现在长了,十年前是6角钱,现在是一元左右。保险费根据车况不同费用不一,从五六百到一千不等,不是很多。还有停车问题,加拿大房子几乎都带有车库,没有车库的公寓也都有车位,停车没有任何问题,不象国内那样车库、车位都紧张,而且价钱贵。在国内养一台车是很费钱的,这个我很清楚,我的亲戚朋友好几个有车的,和他们谈起来没有不说费钱的,尽管这样,还得养,费就费点吧,自己开车就是爽。
说到车顺便说下考驾照。加拿大考驾照与我们国内一样都有笔试和实际驾驶考试,但考法不一样。加拿大笔试简单,因为是电脑考试,随时都可以考,每次十元钱。笔试通过立刻获得实习驾照。学员拿着这个实习驾照即可上路练车,但必须在有驾照的人的陪同下练车,否则视为违法。练好了就可以进行驾驶考式了。实际驾驶考试我们国内是在专门场地进行,加拿大没有专门考场,直接上路考。路考之前必须经过至少四个小时的驾驶学习。加拿大没有驾校,只有私人教练。这四个小时的学车经历必须请有执照的教练来教。学满四个小时之后,从教练那获得一个证明,有了这个四个小时的学车证明才有资格路考。四个小时的学费大约是二百多元,这各省不一,有的省教练每小时50元,有的60元,略有差异。
因为汽车是加拿大最普遍的交通工具,人人都得会开车,所以加拿大中学设有驾驶课,就相当于驾校了。因此,加拿大才没有专门的驾校。中学生在校学习驾驶同样可以获得用于路考的证明,但却不用花钱,因为这算是一门课。加拿大的教育是免费的,这驾驶课当然也就免费。四个小时的学习不可能达到合格的程度,还需要多练习,觉得可以了才能路考。
&&路考对驾驶技术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按部就班达到基本要求即可,而对安全意识要求高。安全第一在加拿大可不是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为,加拿大人非常重视安全,这在以后会有介绍。考车其实考的就是安全意识。国内来的人很多都会开车,到加拿大后得需重新路考以获得加拿大驾照。这些在国内开惯车的人在加拿大路考几乎没有一个一次性通过的,原因就是安全意识差,该让行人的时侯不让,该完全停稳时没停稳等等全属于安全方面的小毛病,而这些全是在国内养成,到加拿大一时改不了。国内那种不文明不遵守交通规章的开法在加拿大就是违法,根本行不通。
加拿大人开车真是文明极了。举个很说明问题的例子。十字路口交通灯坏了,这时怎么办?在国内遇到这种情况肯定要乱,如果有个交警在那指挥来往车辆可能会好些。在加拿大没有交警指挥交通,在交通灯坏了的情况下也是不见有交警过来指挥。这时人们怎么办?要说加拿大人真是文明懂得自己维持秩序。这种情况下,四面的车到路口都自觉先停稳,之后谁先到谁先通过,这样每面按先后次序轮流通过没有丝毫混乱。
这种情况我遇到过几次,头一次看到时给我感触很深,看到车一辆辆按先后次序轮流通过这样有序的情景我当时想到了我们国内,这要是在国内可能有这样的情景吗?唉,不可能啊。我们国内现在公路修得越来越好,复杂的立交桥、崭新的路面看起来非常壮观,但是人们的素质却不是越来越好,不文明开车的现象到处都是。说实在的加拿大的公路修得没有中国公路那么好看,而且路面也是经常修补。但是交通秩序却是非常好,我来加拿大十年从来没看见过交通混乱的情况。你可能会说,加拿大人少,车少,能不好吗?但在多伦多、温哥华大城市车的流量不比国内差多少,也不见混乱不堪的现象。说到底就是人的素质问题。
&&再说说公交车。由于车是生活必需品,几乎人人有车,这种情况下,公交车就不是很发达。在加拿大乘坐公交车远远不及我们国内方便。加拿大只有温哥华、多伦多、卡尔加里、渥太华等几个大城市公交车还算多些,其它中小城市就差多了。公交车少,乘坐的人更少,常常是长长的公交车就两、三名乘客,高峰时人还算多些,但也不拥挤。
&&以上简单介绍了加拿大的衣食住行,总的来说,加拿大基本生活设施非常完善,这种完善的程度全国都一样,没有地区差别,也没有城乡差别,衣食住行都差不多。我们中国城乡差别就太大了,边远地区还是很落后,当然两国国情不一样,我们也不能拿国外的先进比我们的落后。
&&是的,有的地方不能相比,加拿大充沛的水资源可以让自来水哗哗地往草地浇;充足的电力可以一日三餐全用电。这些我们没法跟人家比,但有的地方不能不比比,为什么人家能做到我们就做不到,比如厕所。在加拿大再边远的乡村卫生间也和城市的一样,没有任何差别,即使到了一个四周不见人烟的旅游景区,那的公共厕所也是和城里的一样,有自来水,有卫生纸,非常干净。而我们的厕所呐?我们城市的厕所不用说,有下水道,厕所很干净。但是我们的乡村和小镇的厕所还处于原始状态,没有下水道,只能蹲坑,那卫生状况就可想而知了。
去年回国到一小城镇游览,那里有一座辽代古塔三十年前去过一次,这次回来突然想故地重游一番。于是朋友们开着车,两个多小时到了地方,下车一看,不仅一惊,那里已经变成了一个旅游景区,古塔周围建起了旅馆、商店等等,很是热闹。我感叹道变化不小焕然一新了。绕了一圈想要小便,经询问找到了一个公共厕所,赶忙走去,一进去我差点吐了,脏稀稀屎尿一片,我只好屏住呼吸在门口尿完赶紧出来。旅游景区的厕所就是这样,没有下水道,经常是脏得无法进去。现在只有国家级旅游风光区的情况好一些。
文革时代坐便属于特权阶层享用品,只有高干家庭才有资格使用,一般平民见没见过。三十年的改革我们的厕所改进了,但只限于城市,随着新建住宅的不断更新,卫生间的档次也越来越高,赶上国外了。城市公共厕所也建的很好,也是很干净。但是由于乡村还没有下水道这种最基本的设施,广大乡村的厕所还是原始的毛房,一些旅游景点也存在着上厕所困难。对这个厕所问题我一直搞不明白,我们的经济发展多么好,GTP快跃居第一了,月球也要上去了,但这小小的厕所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十三亿人中至少还有八亿人仍蹲在原始的毛房里方便,这不能不说我们的基础设施太差。我们干什么都是这样,地基还没有建好就忙着攀高,结果是漏洞百出,之后再亡羊补牢,有的到现在也没补上。
加拿大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基础建设非常扎实,国家建设从基础开始逐级发展,绝不会花里胡哨地乱来。所以当你来到加拿大看到很多城市不如中国的城市,你可能会感到失望,那里的高楼大夏不多,建得也不漂亮,也不见灯红酒绿的,你会认为加拿大很落后,与想象中的西方国家相差太远。但这是表面,你没有看到它的内部。你若是了解了它的基本建设,尤其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象已经介绍过的生活基础设施,和将要介绍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等这些基本的东西,你可能就会改变看法。有了全面的了解后,你可能会向往加拿大。也可能会说原来这样没多大意思,不如中国好。
&&当然了,人各有志,各有所好,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如果在中国你不用为子女操心,也不用惦心养老,有重病也能付得起昂贵的医疗费的话,那么还是在中国好。这些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对你来讲都不是问题,那剩下的只有享受。要讲享受,中国是最好的地方了,美国加拿大都没有中国花花,只要你不在乎混浊的空气,也不怕吃过多的有毒食物,那么中国真是其乐无穷。但对我这样的平民来说加拿大真是天堂,因为在加拿大我不用担心子女的教育,不会担心养老,看病全部免费。这三个在国内令我头痛不解的问题到了加拿大一下全部解决,我能不说加拿大好吗?我们中国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这三大问题,可以说是一生都在为这三大问题而操心。
中国政府也在这方面做了不断的努力,教育、医疗、社保等都在逐步改进,但仍然是问题多多,我不明白为何这些基本问题人家美国加拿大早就解决了,而到了我们中国似乎就成了高尖端,比登月还难。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从来不把这些看成是人民的基本所需。拉屎在哪不都得拉,所以八亿人现在还得忍受原始毛坑的脏臭。我们从来不注重民生问题,不懂得民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不懂得人民的基本需求也是国家基本建设的一部分。就拿住房来说,改革开放前我们的住房非常拥挤,父子同住在一个房间的情况相当普遍。这点都不如古代,古代还讲究父子不同宫,两辈人一定要分开住,否则的话就是不合礼规。《史记》记载秦国有父子同室而居的习俗,这就被当时中原各国所鄙视,认为这是不文明未开化的夷狄人的做法。我们看古代小说不论是哪个朝代的,都没有见过父子两辈同室而居的。然而新中国成立后直到改革开放,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有很多是父子同室而居的,就是因为房屋紧张很多人分不到两居室的住宅,过的生活连“万恶的旧社会”都不如。
这里的原因当然很多,国家底子薄,基础差,大的建设都没搞好呐,那有钱往住房上投。但这不是主要原因,说穿了,就是政府从来没把普通老百姓当人看,根本就没有“以人为本”这个概念。改革开放后由于形势的发展,我们的住房大为改观,但我认为这是经济形势促进的,与政府的政策关系不大,唯一有关系的就是政府对分房制度的改革,单位不再分房,住房全部商业化。所以现在能住上宽敞的住宅,应归功于高速发展的经济,而不是政府的政策。也许有人疑问:改革开放不就是政府的决定吗?没有改革开放,哪有现在宽敞的住房啊?这难道不是政府行为?如果这么认为,那就错了。不改革开放,中国就是死路一条,政府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在拯救整个中国,是个大方向,而不是具体的某项措施。而住房属于具体的项目,下水道也属于具体的项目,这些具体的项目必须有针对性的相应措施。中国政府之所以大力支持房屋建设,是因为房地产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房建可以带动一大片产业。所以我国的房地产热得离谱,房价高的惊人。政府之所以纵容房地产火热发展,首先是看到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其次才想到人民生活的提高。也可以这么说主观上是为了发展经济,客观上起到了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我这么说一点也不委屈政府,如果政府真是为了人民的生活着想,那么就该想想厕所问题,我刚才说了广大农村还有亿万农民仍然蹲在原始毛房里忍受着脏臭。国家这么有钱,为何就不能给农村铺设下水道?这个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没能解决,我们上月球,办奥运有什么用?
在加拿大象下水道这类工程和公路一样属于政府负责的项目,属于政府行为,而不是商业运作,这样作为一个处处为人民所想的政府,它就会想到在乡村,在边远地区生活的人也是人,也应享有作为一个人应该享有的东西,人人平等,在基本生活上不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到美国帮子女带孩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