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钴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下会不会发生反应(氯化钴,碱

当前位置:
>>>(4分)氢氧化钴[Co(OH)2]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其制备方法是:把..
(4分)氢氧化钴[Co(OH)2] 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其制备方法是:把金属钴与稀盐酸反应制得氯化钴(CoCl2),再将氯化钴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得氢氧化钴。查阅资料:氯化钴溶液是粉红色,氢氧化钴是难溶于水的粉红色固体。请回答:(1)金属钴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氯化钴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现象是&&&&&&&&&&&&&&&&&&&&&&&&,化学方程式为&&&&&&&&&&&&&&&&&&&&&&&&&&&&&&。(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B.氢氧化钴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C.氯化钴溶液也能和石灰水反应
题型:推断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 1)Co + 2HCl = CoCl2 + H2↑(2)产生粉红色沉淀,溶液逐渐由粉红色变无色& CoCl2+2NaOH ="==Co" (OH)2↓+2NaCl(3)A C&试题分析:依据题中的叙述(1)金属钴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 2HCl = CoCl2 + H2↑;(2)氯化钴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现象是产生粉红色沉淀,溶液逐渐由粉红色变无色,化学方程式为,CoCl2+2NaOH ="==Co" (OH)2↓+2NaCl(3)依据题中的叙述,可知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氯化钴溶液也能和石灰水反应是正确的叙述,而氢氧化钴属于碱,故不能用干燥氯化氢气体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4分)氢氧化钴[Co(OH)2]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其制备方法是:把..”主要考查你对&&中和反应及在实际中的应用,酸的性质,碱的性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中和反应及在实际中的应用酸的性质碱的性质
中和反应:(1)定义: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实质: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作用生成水的过程。&概念理解:①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Fe2O3+6HCl==2FeCl3+3H2O不是中和反应②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二者的关系是复分解反应包含了中和反应。 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中和反应一般情况下没有明显的外观现象【H2SO4+ Ba(OH)2==BaSO4↓+2H2O除外】。探究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以HCl和NaOH反应为例): 1. 指示剂法。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2. pH试纸法。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多次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 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3. 热量变化法。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中和反应的应用: ①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人适量酸性或碱性物质,调节土壤的酸碱性,以利于植物生长。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的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显酸性,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人们通常向土壤中撒适量熟石灰中和其酸性。 ②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里排出的废水有一些显酸性或碱性,直接排放会对水体和环境造成污染。通常在排出的废水中加入适量的碱性或酸性物质中和。如:废水中含有硫酸可向其中加人适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a(OH)2==CaSO4+2H2O。 ③用于医药人体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会造成消化不良,甚至会产生胃病,通常服用呈碱性的物质来消除症状,如氢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Cl+Al(OH)3== AlCl3+3H2O。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后,可在患处涂上显碱胜的物质,如:NH3·H2O。定义:化学上是指在溶液中电离时阳离子完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的通性: (1)跟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2)跟活泼金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比氢强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酸+金属=盐+氢气 例:2HCl+Fe=FeCl2+H2↑ (3)跟碱性氧化物反应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3H2SO4+Fe2O3=Fe2(SO4)3+3H2O (4)跟某些盐反应酸+盐→新酸+新盐 H2SO4+BaCl2=2HCl+BaSO4↓ (5)跟可溶性碱发生中和反应酸+碱→盐+水 2HCl+Ba(OH)2=BaCl2+2H2O常见酸的性质: (1)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一种混合物。纯净的盐酸是无色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工业浓盐酸因含有杂质(Fe3+)带有黄色。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在瓶口立即产生白色酸雾。这是因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水蒸汽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酸雾。 (2)硫酸是一种含氧酸,对应的酸酐是SO3。纯净的硫酸是没有颜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易挥发。稀H2SO4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除去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三大特性: ①吸水性: 浓H2SO4吸收水形成水合硫酸分子(H2SO4·nH2O),并放出大量热,所以浓硫酸通常用作干燥剂。 ②脱水剂: 浓硫酸可将有机化合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按水分子的构成(H:O=2:1)夺取而使有机物脱水碳化。纸、木柴、衣服等遇浓硫酸变黑,这就是因为浓硫酸的脱水性使其碳化的缘故。 ③强氧化性: &&& 在浓硫酸溶液中大量存在的是H2SO4分子而不是H+,H2SO4分子具强氧化性。&&& 浓硫酸可使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后面的一些金属溶解,可将C、S等非金属单质氧化,而浓硫酸本身还原成SO2。但是,冷的浓硫酸不能与较活泼的金属Fe和Al反应。原因是浓硫酸可以使Fe和Al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里面的金属与浓硫酸继续反应,这种现象在化学上叫钝化。由于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我们往蔗糖上滴加浓硫酸,会看到蔗糖变黑并且体积膨胀。又由于浓硫酸有吸水性,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往浓盐酸中滴加浓硫酸会产生大量酸雾,可用此法制得氯化氢气体。 (3)硝酸也是一种含氧酸,对应的酸酐是N2O5,而不是NO2。 &&&& 纯净的硝酸是无色的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能挥发。打开浓硝酸的瓶盖在瓶口会产生白色酸雾。浓硝酸通常带黄色,而且硝酸越浓,颜色越深。这是因为硝酸具有不稳定性,光照或受热时分解产生红棕色的NO2气体,NO2又溶于硝酸溶液中而呈黄色。所以,实验室保存硝酸时要用棕色(避光)玻璃试剂瓶,贮存在黑暗低温的地方。硝酸又有很强的腐蚀性,保存硝酸的试剂瓶不能用橡胶塞,只能用玻璃塞。 &&&&& 硝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不管是稀硝酸还是浓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硝酸能溶解除金和铂以外的所有金属。金属与硝酸反应时,金属被氧化成高价硝酸盐,浓硝酸还原成NO2,稀硝酸还原成NO。但是,不管是稀硝酸还是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都没有氢气产生。较活泼的金属铁和铝可在冷浓硝酸中钝化,冷浓硝酸同样可用铝槽车和铁罐车运输和贮存。硝酸不仅能氧化金属,也可氧化C、S、P等非金属。 浓H2SO4为什么能做干燥剂:因为浓H2SO4有强烈的吸水性,当它遇到水分子后,能强烈地和水分子结合,生成一系列水合物。这些水合物很稳定,不易分解,所以浓H2SO4是一种很好的干燥剂,能吸收多种气体中的水蒸气,实验室常用来干燥酸性或中性气体。如:CO2,SO2,H2,O2可用浓H2SO4干燥,但碱性气体如:NH3不能用浓H2SO4来干燥。 为什么浓H2SO4能用铁槽来运输:当铁在常温下和浓H2SO4接触时,它的表面能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能阻止浓H2SO4;对铁的进一步腐蚀,这种现象叫钝化。 活泼金属能置换出浓H2SO4中的氢吗?稀H2SO4具有酸的通性,活泼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浓H2SO4和稀H2SO4的性质不同,活泼金属与浓H2SO4反应时,不能生成氢气,只能生成水和其他物质,因为它具有强氧化性。&敞口放置的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的变化:
胃酸:在人的胃液里,HCl的溶质质最分数为0.45%— 0.6%,胃酸是由胃底腺的壁细胞分泌的。它具有以下功能:(1)促进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使蛋白质在人体内容易被消化,吸收;(2)使二糖类物质如蔗糖、麦芽糖水解;(3)杀菌。酸的分类和命名 1.酸根据组成中是否含氧元素可以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如:盐酸(HCl)属于无氧酸,硫酸(H2SO4)、硝酸(HNO3)属于含氧酸。 2.酸还可以根据每个酸分子电离出的H+个数,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如:每分子盐酸、硝酸溶于水时能电离出一个H+,属于一元酸;每分子硫酸溶于水时能电离出两个H+,属于二元酸。 3.无氧酸一般从前往后读作“氢某酸”。如:HCl读作氢氯酸(盐酸是其俗名),H2S读作氢硫酸。 4.含氧酸命名时一般去掉氢、氧两种元素,读作 “某”酸。如:H2SO4命名时去掉氢、氧两种元素,读作硫酸,H3PO4读作磷酸。若同一种元素有可变价态,一般低价叫“亚某酸”。如:H2SO3读作亚硫酸,HNO2读作亚硝酸。碱的定义:碱是指在溶液中电离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碱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可用通式R(OH)n表示。从元素组成来看,碱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属于碱。除这两种碱外,常见的碱还有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的氢氧化铝[Al(OH)3)。 (2)晶体(固体)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表而潮湿而逐步溶解的现象叫做潮解。氢氧化钠、粗盐、氯化镁等物质都易潮解,应保存在密闭干燥的地方。同时称量 NaOH固体时要放在玻璃器皿中,不能放在纸上,防止 NaOH固体潮解后腐蚀天平的托盘。 (3)熟石灰可由生石灰(CaO)与水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碱的通性
常见的碱有NaOH、KOH、Ca(OH)2、氨水的特性:①氢氧化钠(NaOH)俗名苛性钠、火碱、烧碱,这是因为它有强腐蚀性。NaOH是一种可溶性强碱。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可用作碱性气体(如NH3)或中性气体(如H2、O2、CO等)的干燥剂。NaOH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固体。NaOH溶液可以腐蚀玻璃,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的玻璃塞,只能用橡胶塞。 ②氢氧化钙[Ca(OH)2]是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其水溶液称为石灰水。Ca(OH)2也有腐蚀作用。Ca(OH)2与CO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CO3,常用于检验CO2。 Ca(OH)2+CO2=CaCO3↓+H2O Ca(OH)2能跟Na2CO3反应生成NaOH,用于制取NaOH。反应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③氨水(NH3·H2O)是一种可溶性弱碱,NH3溶于水可得氨水。有刺激性气味,有挥发性。将氨气通过盛放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氮气、水和铜,其反应方程式为: 2NH3+3CuO=(加热)=3Cu+N2↑+3H2O,说明氨气具有还原性。此外,KOH、Ba(OH)2也是常见的可溶性强碱。不溶的碱大多是弱碱,如:Fe(OH)3、Cu(OH)2等。他们的共同性质是热稳定性差,受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比较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的比较
几种碱的颜色和溶解度
概念性质的理解①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要防止沽到皮肤.上或洒在衣服上。如果不慎将碱液沽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②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属于物理变化;而氧化钙溶于水放热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化学变化;生石灰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可以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③由于NaOH易潮解,同时吸收空气中的CO2发生变质,所以NaOH必须密封保存。④保存碱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橡胶塞、不能用玻璃塞,以防止长期不用碱溶液,碱溶液腐蚀玻璃造成打不开的情况。⑤只有可溶性碱溶液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如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但不溶性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如Mg(OH)2中滴加无色酚酞,酚酞不变色。 ⑥盐和碱的反应,反应物中的盐和碱必须溶于水,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难溶物、气体或H2O。铵盐与碱反应生成的碱不稳定,分解为NH3和H2O。 ⑦碱与酸的反应中碱可以是不溶性碱,如 Cu(OH)2+H2SO4==CuSO4+2H2O。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鉴别:NaOH与Ca(OH)2的水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故鉴别NaOH和Ca(OH)2不能用指示剂,通常情况下,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鉴别NaOH和Ca(OH)2 方法一:通入CO2气体,NaOH溶液与CO2气体反应后无明显现象,但Ca(OH)2溶液即澄清石灰水与 CO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方法二:滴加Na2CO3溶液或K2CO3溶液,NaOH溶液与K2CO3,Na2CO3溶液不反应,但Ca(OH)2溶液与 Na2CO3、K2CO3溶液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Ca(OH)2+ Na2CO3==CaCO3↓+2NaOH,Ca(OH)2+K2CO3 ==Na2CO3+2KOH。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将二氧化碳气体直接通人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很难直接判断二氧化碳气体是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要判断二氧化碳气体确实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采取如下两种方法: (1)检验产物的方法:验证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检验碳酸根离子是否存在。通常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方法是: 方法1:取样,加入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方法2:取样,加入氢氧化钙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上述两种方法其实也可以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而且方法I还可以用于除去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2)改进实验装置,通过一些明显的实验现象间接证明二氧化碳气体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如:
碱的命名:一般读作氢氧化某,如:NaOH读作氢氧化钠。变价金属元素形成的碱,高价金属碱读作氢氧化某,如Fe(OH)3读作氢氧化铁,低价金属碱读作氢氧化亚某,如Fe(OH)2读作氢氧化亚铁。氨水:氨气的水溶液俗称氨水,主要成分是NH3·H2O,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液体,具有挥发性。浓氨水能挥发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NH3。氨水显碱性,能使指示剂变色。氨水的组成中含有N元素,因此可通过与酸反应生成铵盐来制氮肥,其本身也是一种氮肥。在化学实验中一般可用浓氨水做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
发现相似题
与“(4分)氢氧化钴[Co(OH)2]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其制备方法是:把..”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73688287026276091349262166829000氯化钴,六水
WinID:0K8N
中文名称:氯化钴,六水
英文名称:Cobalt(Ⅱ) chloride ,hexahydrate
别名名称:二氯化钴六水 氯化亚钴 六水合氯化亚钴 六水合氯水钴
更多别名:Cobalt dichloride hexahydrate
分&子&式:CoCl2o6H2O
分&子&量:237.93
MDL号:MFCD
EINECS号:231-589-4
RTECS号:GG0200000
PubChem号:
1.&&&&& 性状:红色单斜晶系结晶,易潮解2.&&&&& 密度(g/mL 25?C):1.9243.&&&&& 熔点(?C):864.&& 溶解性(mg/mL) :易溶于水和丙酮,也溶于乙醇,微溶于乙醚。
毒理学数据
急性毒性:LD50:80 mg/kg(大鼠经口)。吸入氯化钴的粉尘,有时出现支气管哮喘。如一天内进入体内500mg时,引起食欲不振、呕吐、腹泻、面部和四肢发红。
生态学数据
对水是极其危害的,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2、&& 氢键供体数量:63、&& 氢键受体数量:8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5、&& 互变异构体数量:6、&&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67、&& 重原子数量:98、&& 表面电荷:09、&& 复杂度:010、 同位素原子数量:011、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12、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13、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14、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15、&& 共价键单元数量:9
性质与稳定性
1.其水溶液加热或加浓盐酸、氯化物或有机溶剂变为蓝色。将水溶液沸腾,再加入氨水就会生成氯化钴的碱式盐。溶液遇光也呈蓝色。在30~35 ℃结晶开始风化并浊化,在45~50℃下加热4h几乎完全变成四水氯化钴。加热至110~120℃时完全失去6个结晶水变成无水氯化钴。有毒!CoCl2·6H2O在室温下稳定,在温度高于30~35℃时开始风化,加热时变蓝,在潮湿的空气中很快恢复原来的颜色。易溶于水,也能溶于乙醇、醚及丙酮中。2.吸入氯化钴的粉尘, 有时出现支气管哮喘, 对于敏感个体, 吸入氯化钴粉尘可致肺部阻塞性病变, 出现气短等症状。粉尘对眼有刺激性, 长期接触可致眼损伤。如一天内进入体内500mg氯化钴时, 会引起食欲不振、呕吐、 腹泻、 面部和四肢发红。研磨氯化钴时能引起急性皮炎, 出现大量的、 发散的红色丘疹和小结节、 水肿;有时表面形成溃疡。大量摄入可引起急性中毒, 引起血液、 甲状腺和胰脏损害
1.贮存时应防潮,运输时防曝晒、雨淋。装卸时要轻拿轻放,防止包装破损。2.禁止与有毒物品和污染性物品共贮混运。
1.金属钴法将盐酸加人反应器中,再逐渐加入金属钴,使其溶解并加热至80℃进行反应,并视金属钴溶解情况适当地加入硝酸,把生成的氯化钴溶液用过氧化氢净化除铁,必要时加入碳酸钠或氨水调节,以保证净化完全。经净化后的氯化钴溶液用盐酸调节至Ph2~3。经过滤、蒸发至沸腾、冷却结晶、离心分离、干燥,制得氯化钴成品。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2.含钴废料法 将各种含钴废料(下脚料),经硝酸、盐酸、硫酸溶解,加人硫化钠转化成NiS·CoS。经通入空气氧化得到NiS()4·(30S()4,加人烧碱,通入氯气,分离得到氢氧化钴和硫酸镍溶液,将氢氧化钴加入盐酸进行反应生成氯化钴,过滤后水洗,得到粗制氯化钻,加入过氧化氢精制,再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离心分离、干燥,制得氯化钴成品。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3.氯化钴的生产采用金属钴法和含钴废料法。工业上一般采用金属加工和以电子工业的含钴废料为原料,用混酸(盐酸和硝酸)溶解而得。将盐酸加入反应器,再投入含钴废料于80℃下进行反应,并视金属钴溶解情况适当加入硝酸。氯化钴溶液用过氧化氢净化除铁,如溶液PH&5,则加入碳酸钠或氨水,以保证净化完全。净化后的氯化钴溶液用演算调节PH至2-3,经过滤、蒸发、结晶、分离得成品4.三氧化二钴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钴。在1L分析纯的浓盐酸(比重为1?19)中加入400mL水,在搅拌下慢慢加入120g Co2O3(无镍试剂),将混合物放在水浴上加热,并分多次慢慢再加入230g Co2O3。将所得溶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0mL HCl后进行蒸发浓缩,直至溶液表面有较厚的结晶膜时开始冷却。将析出的氯化钴结晶弄碎后用100mL水洗涤,在布氏漏斗上抽干,最后摊平在玻璃板上于35~45℃的温度下干燥,直至成为干燥松散的结晶为止。5.将份工业品六水合氯化钴和1份工业品氯化铵溶解在4份水中,加入3份相对密度为0.91的氢氧化铵,并往溶液中通入空气6~8h然后加入1份碳酸铵,溶解后重新通入空气6~8h,再将溶液慢慢加热至90℃。将溶液蒸发,添加相对密度为1.19的盐酸至石蕊呈强酸性,重新蒸发,静置过夜,析出物过滤,用分析纯稀盐酸(1∶ 4)洗涤2次,于30~45℃干燥10~12h,得分析纯成品。母液回收利用也可制取分析纯成品。母液回收利用也可制取分析纯成品。6.将金属钴和水加入反应器中,加热至60~70℃,再逐渐加入相对密度为1.40工业硝酸使其溶解并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碳酸钴调节溶液至中性并沉淀出铁。然后加热至60~70℃,保温2~3h,过滤后用等体积水稀释。将热的稀释液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到2%~5%的热氢氧化铵溶液中,至ph=9~10,分出母液,往沉淀中加2%~5%的氢氧化铵和硝酸钴 ( 二者量相同) ,分出母液 ( 重复四遍) 。将沉淀倾析洗涤2~3次,过滤,用水洗至中性,迅速沉淀并过滤。将相对密度为1.19的盐酸加到上述新鲜氢氧化钴溶液中进行反应:过滤后,蒸发溶液至相对密度为1.46~1.47,冷却结晶,用少量水洗涤,滤干,于35~45℃下干燥,即得成品六水合氯化钴。&&
1.用于电镀。用作玻璃和陶瓷着色剂、油漆催干剂、氨的吸收剂。制造钴催化剂,制造变色硅胶干湿指示剂。制造隐显墨水。用作啤酒泡沫稳定剂。畜牧业配制复合饲料,作为钴的补充剂。2.用作分析试剂,适度及水分指示剂,氨吸收剂。用于培养基配制,催化剂制备。还用于电镀。3.用作饲料营养强化剂。钴参与维生素B12的合成,有激活生物酶,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氯化钴作为钴的补充剂,在畜牧业中用于配置复合饲料。4.畜牧业中用于配置复合饲料,作为钴的补充剂。仪器制造中用于生产气压计、比重计、干湿指示剂等。陶瓷工业用作着色剂。涂料工业用于制造涂料催干剂。酿造工业用作啤酒泡沫稳定剂。国防工业用于制造毒气罩。化学反应中用作催化剂。分析化学中用于点滴分析锌、单倍体育种。此外,还用于制造隐显墨水、氯化钴试纸、变色硅胶等。还用作氨的吸收剂。5.用于镀锡钴合金和钴镍磷合金电解液中,也可用作镀锌的添加剂、化学镀钴及钴合金等。
危险运输编码:UN 3260 8/PG 2
危险品标志:
有毒危害环境
安全标识:
危险标识:
氯化钴,六水红外图谱(IR1)
玩转微信智能机器人化工基础数据库
化工产品及用途数据库
化工商业和贸易数据库
您现在位置:
-& 化工基础数据-&
氯化钴 MSDS 参考
cobalt chloride
CoCl2.6H2O
1.92(25℃)
易溶于水,溶于乙醇、醚、丙酮。
外观与性状:
红色单斜晶系结晶, 易潮解。
用于油漆干燥剂、氨气吸收剂、毒气罩、干湿指示剂、电镀、气压计、陶瓷着色剂、催化剂和医药试剂等。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化学品英文名称:
cobalt chlorid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CoCl2.6H2O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粉尘对呼吸道有刺激性。长期吸入引起严重肺疾患。对敏感个体,吸入本品粉尘可致肺部阻塞性病变,出现气短等症状。粉尘对眼有刺激性,长期接触可致眼损害。对皮肤有致敏性,可致皮炎。摄入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大量摄入引起急性中毒,引起血液、甲状腺和胰脏损害。&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有毒,具刺激性,具致敏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未制订标准
未制订标准
监测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催化极谱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外观与性状:
红色单斜晶系结晶, 易潮解。
熔点(℃):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1.92(2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饱和蒸气压(kPa):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引燃温度(℃):
爆炸上限%(V/V):
爆炸下限%(V/V):
易溶于水,溶于乙醇、醚、丙酮。
主要用途:
用于油漆干燥剂、氨气吸收剂、毒气罩、干湿指示剂、电镀、气压计、陶瓷着色剂、催化剂和医药试剂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潮湿空气、碱金属。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80 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致突变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生生物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碱金属、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总部电话:8
江苏办:025- 客服电话:1,6 展会合作:9
版权声 明&20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氧化氢在碱性条件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