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为什么为常数0.4或0.5r mean函数

关注今日:42 | 主题:152279
微信扫一扫
【求助】连续变量做meta分析时指标的选择(问题解决,感谢天府兄!)
页码直达: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这个帖子发布于10年零101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在做连续变量meta分析的时候,每篇文章中涉及到一下6个指标,分别为实验组(基础值的平均值和其标准误、试验结束后的效应值的平均值和其标准误、效应值减去基础值的平均值和其标准误)对照组(基础值的平均值和其标准误、试验结束后的效应值的平均值和其标准误、效应值减去基础值的平均值和其标准误)具体如图所示。看过好多meta分析的文章,几乎都没有具体说明采用哪两列数据做分析。唯一的一篇E文说采用效应值与基础值的差值做结果。其余文献就是说采用某某药品的效应值做指标,但这个效应值具体指哪一列,也没有明说。从cochrane手册中有句话好像说,最好不要采用实验前后的差值做指标:figure 2!想请教各位战友,在做meta分析的时候究竟选哪两列比较好呢?(2 and 4, or 3 and 6)?如果只选2,4列的话,是不是就忽略了初始值的影响呢?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紫竹林之舞 edited on
收起全部有料回复
1.在楼主的第一篇帖子中,只要每一篇文章有某一连续性变量“变化值”的均数和标准差,我们就可以直接用这两个数字进行META分析。这是很好的一种研究资料了!2.从理论上说,要是基线资料是没有统计学差异的话,我们可以直接用”最终值“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了,而事实上,基线对结果是有影响的。要是仅仅只有试验的“基础值”和“最终值”的均数与标准差,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既要考虑“基础值”的大小,也要考虑到“最终值”的大小,因为干预措施对连续性变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干预前后的效应量的“变化”来实现的!有一种办法可以---方法是"Change from
base-line"。为叙述方便,我们称最后输入REVMAN软件的为"效应均数“,标准差为”效应标准差“。经过以下变换就可以很好的利用”基础值“和”最终值“以及体现治疗前后的变化。”效应均数“=X
"效应标准差“=S
“基础值“均数=X1
"基础值”标准差=S1
”最终值“均数=X2
“最终值”标准差=S2 R 为常数(R=0.4 or 0.5)S*S=S1*S1+S2*S2-2*R*S1*S2 X=│X1-X2│
通过以上运算就可以直接带入REVMAN软件了。:P因为搞不懂在回复帖子中如何插入运算符号就只有这样表示了。呵呵。实际是S等于等号后的计算值的平方根。以上计算式子来源于“华西系统评价培训班”的培训课件。3.其实,在做系统评价时,A:B)最最好的连续性变量资料应该是每一个研究中的具体的每一个研究对象的治疗前后的“原始值”。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几乎没有办法得到这样的资料。所以那只是一种理想的最求罢了!B::^)所以就只有退而求其次的最求“变化值”的差值和标准差了;C::8)当然,以上两种资料都没有办法获得的时候就只有找第三种资料了,就是楼主说的“基础值”及“最终值”的均数和标准差了。D::I要是连以上的数值资料都没有办法获得的时候,这样的系统评价就不能行META分析了哦!(比如只有均数和标准差中的一种的情况)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天府之国 edited on
有没有战友发现用S*S=S1*S1+S2*S2-2*R*S1*S2 ,算出来的结果与用原始数据(前后值相减再求均值、标准差)根本就不一样。公式计算出来的S,一般在S1和S2之间,但请注意S1和S2乃是治疗前后原始数据绝对结果的标准差,而我们期待的合并S应该是前后差值的标准差。作为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结果,治疗前后差值的离散程度和治疗前、后各自绝对数据的离散程度能对等吗?实例:我自己目前在做的一项连续性结局指标的meta分析数据X1=2.44 S1=0.53,X2=1.25
S2=0.54,原文作者经原始数据计算出前后差值X=1.19,S=0.62但经计算的S‘=0.53507(R=0.5)另外,因为我的纳入研究中部分文献报道了前后差值,部分没有。将没有报道差值的研究数据通过上诉公式计算以后,再把所有研究进行META分析,显示出很大的异质性。但是,如果分别把“提供差值的研究”和“计算差值的研究”meta分析,又显示出很好的同质性。这是否能算是一种统计学一致性呢?请教给位战友,是否原本就不该把数据来源不同(这里指作者报道了差值和自己计算差值)的研究放在一起做META分析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天府之国 1.在楼主的第一篇帖子中,只要每一篇文章有某一连续性变量“变化值”的均数和标准差,我们就可以直接用这两个数字进行META分析。这是很好的一种研究资料了!2.从理论上说,要是基线资料是没有统计学差异的话,我们可以直接用”最终值“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了,而事实上,基线对结果是有影响的。要是仅仅只有试验的“基础值”和“最终值”的均数与标准差,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既要考虑“基础值”的大小,也要考虑到“最终值”的大小,因为干预措施对连续性变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干预前后的效应量的“变化”来实现的!有一种办法可以---方法是&Change from
base-line&。为叙述方便,我们称最后输入REVMAN软件的为&效应均数“,标准差为”效应标准差“。经过以下变换就可以很好的利用”基础值“和”最终值“以及体现治疗前后的变化。”效应均数“=X
&效应标准差“=S
“基础值“均数=X1
&基础值”标准差=S1
”最终值“均数=X2
“最终值”标准差=S2 R 为常数(R=0.4 or 0.5)S*S=S1*S1+S2*S2-2*R*S1*S2 X=│X1-X2│
通过以上运算就可以直接带入REVMAN软件了。:P因为搞不懂在回复帖子中如何插入运算符号就只有这样表示了。呵呵。实际是S等于等号后的计算值的平方根。以上计算式子来源于“华西系统评价培训班”的培训课件。3.其实,在做系统评价时,A:B)最最好的连续性变量资料应该是每一个研究中的具体的每一个研究对象的治疗前后的“原始值”。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几乎没有办法得到这样的资料。所以那只是一种理想的最求罢了!B::^)所以就只有退而求其次的最求“变化值”的差值和标准差了;C::8)当然,以上两种资料都没有办法获得的时候就只有找第三种资料了,就是楼主说的“基础值”及“最终值”的均数和标准差了。D::I要是连以上的数值资料都没有办法获得的时候,这样的系统评价就不能行META分析了哦!(比如只有均数和标准差中的一种的情况)
谢谢天府兄的精彩解释,我大概是明白了,我现在也学习到软件阶段了,于是我就找了几篇meta分析,然后根据它提供的原文献,输入软件进行计算,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不止我看到的一篇meta分析出现过。就是原文献中的数据和meta分析森林图中的有很多出入。大概归了下有这几点迷惑(怎么也不能传个图呢,多不好表达啊)
如:我看的meta的森林图是这样子的:
Courneya 2003
Courneya 2007
Courneya 2007a
现在附上原文献结果:
Courneya 2003
13.1(10.1)
12.7(10.9)
-0.1(11.0)11.0我按照上面公式的算不出
11.9(10.8)
12.1(10.8)
0.2(12.1)12.1 我也算不出
Courneya 2007
34.6(11.1)
41.5(9.8)
7.0(4.1-10)
34.3(10.1)
40.8(10.5)
6.4(3.7-9.1)
35.3(12.1)
42.1(10.5)
6.6(3.8-9.4)
2.44(2.27)
2.92(2.00)
0.49(2.33)
2.42(2.63)
4.28(2.7)
2.05(2.84)
2.43(2.46)
3.64(2.70)
1.31(2.72)
根据天府兄说的,最好是选用变化值,而不是选用终值输入软件,但 Courneya 2003
中采用的是终值。是因为变化值均数太小,而变化的标准差太大了吗?而他的变化值,按照天府兄说的,根据公式,也算不出11.0来啊。
我实在是没看明白meta分析对Courneya 2007 和中两种干预措施是如何计算取值的。也没看出来对 MOCK
纳入的是高强度组还是低强度组,貌似是低强度组,但 3.7
和 2.6 是怎么出来的,我也不知道了。 3
是不是这其实是一篇质量不好的meta呢,反正我看到了很多的错误。但是我想或许是我还有没学到的地方,特地再次请教一下天府兄,还有看到有些meta中,干预组和对照组的 例数与原文献有出入,这又如何解释呢! 4
再次谢过!!!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这是handbook中相关的描述。看其描述,好像是最好用试验终值做效应值。请各位老师指教,谢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1.在楼主的第一篇帖子中,只要每一篇文章有某一连续性变量“变化值”的均数和标准差,我们就可以直接用这两个数字进行META分析。这是很好的一种研究资料了!2.从理论上说,要是基线资料是没有统计学差异的话,我们可以直接用”最终值“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了,而事实上,基线对结果是有影响的。要是仅仅只有试验的“基础值”和“最终值”的均数与标准差,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既要考虑“基础值”的大小,也要考虑到“最终值”的大小,因为干预措施对连续性变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干预前后的效应量的“变化”来实现的!有一种办法可以---方法是"Change from
base-line"。为叙述方便,我们称最后输入REVMAN软件的为"效应均数“,标准差为”效应标准差“。经过以下变换就可以很好的利用”基础值“和”最终值“以及体现治疗前后的变化。”效应均数“=X
"效应标准差“=S
“基础值“均数=X1
"基础值”标准差=S1
”最终值“均数=X2
“最终值”标准差=S2 R 为常数(R=0.4 or 0.5)S*S=S1*S1+S2*S2-2*R*S1*S2 X=│X1-X2│
通过以上运算就可以直接带入REVMAN软件了。:P因为搞不懂在回复帖子中如何插入运算符号就只有这样表示了。呵呵。实际是S等于等号后的计算值的平方根。以上计算式子来源于“华西系统评价培训班”的培训课件。3.其实,在做系统评价时,A:B)最最好的连续性变量资料应该是每一个研究中的具体的每一个研究对象的治疗前后的“原始值”。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几乎没有办法得到这样的资料。所以那只是一种理想的最求罢了!B::^)所以就只有退而求其次的最求“变化值”的差值和标准差了;C::8)当然,以上两种资料都没有办法获得的时候就只有找第三种资料了,就是楼主说的“基础值”及“最终值”的均数和标准差了。D::I要是连以上的数值资料都没有办法获得的时候,这样的系统评价就不能行META分析了哦!(比如只有均数和标准差中的一种的情况)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天府之国 edited on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非常感谢天府兄的指点!!1
天府兄的意思就是最好采用“变化值”的差值和标准差作为效应量输入到软件中(如B中所示)。实在是不行的话,采用C法,就是用基础值及最终值。可是手册中的这句话“reviewers are advised not focus on the change from baseline unless this method of analysis was used in some of the trials results"这句话好像是不推荐采用 change from baseline做效应量吧?2
天府兄给出的这两个公式:S*S=S1*S1+S2*S2-2*R*S1*S2 和X=│X1-X2│跟手册中提到的变化值标准误的计算类似。不知道这个r值应该取多少为适宜呢?另:天府兄能否共享一下华西的这个课件?谢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从统计学的原理来说,比较一个干预措施的效果,对于连续性变量,我们关注的是干预措施对于这个变量值的“改变量”,通过比较其在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变量”的数值的大小,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而REVMAN软件也是采用的这一原则。SMD和WMD均是均数“差”。其数字的来源本质就是一个“差值”,只是计算的方法不一样,意义有差异罢了。所以我还是认为对于有基础值的变量,应该用change from baseline。除非基础值是0,那就没有必要了。比如用药后的血药浓度、或者一个评分。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 从统计学的原理来说,比较一个干预措施的效果,对于连续性变量,我们关注的是干预措施对于这个变量值的“改变量”,通过比较其在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变量”的数值的大小,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而REVMAN软件也是采用的这一原则。SMD和WMD均是均数“差”。其数字的来源本质就是一个“差值”,只是计算的方法不一样,意义有差异罢了。所以我还是认为对于有基础值的变量,应该用change from baseline。除非基础值是0,那就没有必要了。比如用药后的血药浓度、或者一个评分。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谢谢天府兄答复。其实我也感觉采用change from baseline比较好。或者最好采用change rate from baseline更好。可是手册中这句话难道我理解错了?可惜现在我纳入的文献,只有两篇提供了change from baseline的SD。另外4篇都没提供这个SD,所以现在很头痛。如果按照手册中提供的公式,对那些缺失差值SD的研究的SD进行估计的话,占的比例太大了。现在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还请天府兄指点,谢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学习一下正困惑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各位的讨论建议非常有学习价值,谢谢大家的交流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天府之国 wrote:&紫竹林之舞 wrote:& && & & & & & & 麻烦说不上,大家共同学习& & & & & & & 1.crossover实验,两组的样本量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你还是应该看看分组情况,因为有时候的数据只能取前半部分,有时候是全部的数据都可以用。象你这样的情况,具体的N都不知道,你在REVMEN上面的N不知道啊,怎么计算呢?& & & & & & 2.至于SD的情况你可以看看手册上面写的关于SD的计算方法。上面提供了几种可以计算的公式。& & & 3.要是实在没有办法算出来,我看也可以考虑使用结局数据均数和SD,关于这方面我问过这方面的统计专家,他是这么说的。呵呵。虽然我也觉得不对可能,只是要想做出结果可能也只有将就这样。要不就只有不合并了。还有就是再想办法找原始数据。& & & & & & 1.我知道各组的人数。如果文章中没有具体指明的话,应该是将实验前后的数据合并后再对两组进行比较的吧?& & & & 2。手册中SD的估计方法我也知道。但关键问题在于我只有两个研究知道具体的数值可以计算出R值,用来推断两外5个研究的SD值,这科学嘛?或者我不用我纳入的两个研究(提供具体信息)计算出的R值,直接采用0.5或者0。6之类的,这科学嘛?& & & & 请继续指教,谢谢!& & & & 1.从理论上说,随机对照试验的资料。最后结局 的数据可以拿来作为变化量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我们可以认为基线完全一样,结局数据就是“变化量”。标准差也是这个道理。& 2.你说的情况,“我只有两个研究知道具体的数值可以计算出R值,用来推断两外5个研究的SD值,这科学嘛?”。在手册上有明确的说明,8.5.2.10,但且?嵝涯愕氖悄歉鲋杏⑽姆?氲陌姹旧厦娴姆?胗械阄侍猓?阕詈弥苯涌丛?嫉挠⑽牟牧希 V灰?礁鰎值是一致的,我们就可以用这个r值去推断其他的试验,要是不一致的话,就不行了。& 3.至于是否直接采用0.4和0.5,这个问题我也还不是很清楚。& & 推荐你再次看看手册中有关这样部分。其中一个重要的说法是用R去推断时,就涉及到一个假定:多个研究中,干预不改变结局指标的差异性。& & 谢谢天府兄!!以前看过这一部分,但很粗略,就看了一下知道如何计算公式了。又看了一遍,结论如下:1 如果两篇得出的r值基本一致,就可以取平均值做R值,取估算其它的SD。若有多篇文章可以计算r值的话,最好一起计算并求平均值。2 如果两篇差的多,建议用最终实验结果值。如天府兄所说,由于实验是随机设计,最终值就是效应值手册好像不推荐采用估算Sd法,呵呵我看我就用最终值好了,呵呵非常感谢天府兄!!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终于找到答案了,我也觉得应该用change from baseline这个方法。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觉得你们的讨论很好,对想做连续变量meta分析的人很有帮助。有一个问题,希望不吝赐教:就像楼主前面说的,做连续变量meta分析必须知道各组的例数(n),采取change from baseline的方法是要计算差值的,如果在随访过程中有失访或死亡的情况出现(既干预前后的n不同),最后带入review软件的应该取哪个n?是干预前还是干预后?或者有别的算法?迷茫中,请赐教!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从cochrane手册中有句话好像说,最好不要采用实验前后的差值做指标:figure 2!"yes, this suggestion from cochrane manual makes some sense. Indeed we should avoid us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e and post measurements as the outcome variable. Why?because a bigger/smaller pre-value/baseline values most likely could be related with a bigger/smaller post-value, and most likely we would see a bigger/smaller difference (this situation is so true in measurement error model) .So when you take the differences, you should realize these differences depend on the pre-measurements/baseline also. and when you compar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terms of differences, you also should know group effects(treatment/control) might be confounded with baseline/pre-measurements. When you see a small p-value, it could be due to effects of treatment or it could be the effects of pre-measurements [say pre-values in treatment group are higher or lower on average]. With the summarized meta data, there is no way to check it. 紫竹林之舞 wrote:非常感谢天府兄的指点!!1
天府兄的意思就是最好采用“变化值”的差值和标准差作为效应量输入到软件中(如B中所示)。实在是不行的话,采用C法,就是用基础值及最终值。可是手册中的这句话“reviewers are advised not focus on the change from baseline unless this method of analysis was used in some of the trials results"这句话好像是不推荐采用 change from baseline做效应量吧?2
天府兄给出的这两个公式:S*S=S1*S1+S2*S2-2*R*S1*S2 和X=│X1-X2│跟手册中提到的变化值标准误的计算类似。不知道这个r值应该取多少为适宜呢?另:天府兄能否共享一下华西的这个课件?谢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multidimention edited on
我也遇到这样的问题,学习学习ing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我纳入的文献有前后差值的平均值及标准差,也有部分是术前术后的平均值,这个帖子刚好给我指导,谢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天府之国 1.在楼主的第一篇帖子中,只要每一篇文章有某一连续性变量“变化值”的均数和标准差,我们就可以直接用这两个数字进行META分析。这是很好的一种研究资料了!2.从理论上说,要是基线资料是没有统计学差异的话,我们可以直接用”最终值“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了,而事实上,基线对结果是有影响的。要是仅仅只有试验的“基础值”和“最终值”的均数与标准差,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既要考虑“基础值”的大小,也要考虑到“最终值”的大小,因为干预措施对连续性变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干预前后的效应量的“变化”来实现的!有一种办法可以---方法是&Change from
base-line&。为叙述方便,我们称最后输入REVMAN软件的为&效应均数“,标准差为”效应标准差“。经过以下变换就可以很好的利用”基础值“和”最终值“以及体现治疗前后的变化。”效应均数“=X
&效应标准差“=S
“基础值“均数=X1
&基础值”标准差=S1
”最终值“均数=X2
“最终值”标准差=S2 R 为常数(R=0.4 or 0.5)S*S=S1*S1+S2*S2-2*R*S1*S2 X=│X1-X2│
通过以上运算就可以直接带入REVMAN软件了。:P因为搞不懂在回复帖子中如何插入运算符号就只有这样表示了。呵呵。实际是S等于等号后的计算值的平方根。以上计算式子来源于“华西系统评价培训班”的培训课件。3.其实,在做系统评价时,A:B)最最好的连续性变量资料应该是每一个研究中的具体的每一个研究对象的治疗前后的“原始值”。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几乎没有办法得到这样的资料。所以那只是一种理想的最求罢了!B::^)所以就只有退而求其次的最求“变化值”的差值和标准差了;C::8)当然,以上两种资料都没有办法获得的时候就只有找第三种资料了,就是楼主说的“基础值”及“最终值”的均数和标准差了。D::I要是连以上的数值资料都没有办法获得的时候,这样的系统评价就不能行META分析了哦!(比如只有均数和标准差中的一种的情况)
谢谢天府兄的精彩解释,我大概是明白了,我现在也学习到软件阶段了,于是我就找了几篇meta分析,然后根据它提供的原文献,输入软件进行计算,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不止我看到的一篇meta分析出现过。就是原文献中的数据和meta分析森林图中的有很多出入。大概归了下有这几点迷惑(怎么也不能传个图呢,多不好表达啊)
如:我看的meta的森林图是这样子的:
Courneya 2003
Courneya 2007
Courneya 2007a
现在附上原文献结果:
Courneya 2003
13.1(10.1)
12.7(10.9)
-0.1(11.0)11.0我按照上面公式的算不出
11.9(10.8)
12.1(10.8)
0.2(12.1)12.1 我也算不出
Courneya 2007
34.6(11.1)
41.5(9.8)
7.0(4.1-10)
34.3(10.1)
40.8(10.5)
6.4(3.7-9.1)
35.3(12.1)
42.1(10.5)
6.6(3.8-9.4)
2.44(2.27)
2.92(2.00)
0.49(2.33)
2.42(2.63)
4.28(2.7)
2.05(2.84)
2.43(2.46)
3.64(2.70)
1.31(2.72)
根据天府兄说的,最好是选用变化值,而不是选用终值输入软件,但 Courneya 2003
中采用的是终值。是因为变化值均数太小,而变化的标准差太大了吗?而他的变化值,按照天府兄说的,根据公式,也算不出11.0来啊。
我实在是没看明白meta分析对Courneya 2007 和中两种干预措施是如何计算取值的。也没看出来对 MOCK
纳入的是高强度组还是低强度组,貌似是低强度组,但 3.7
和 2.6 是怎么出来的,我也不知道了。 3
是不是这其实是一篇质量不好的meta呢,反正我看到了很多的错误。但是我想或许是我还有没学到的地方,特地再次请教一下天府兄,还有看到有些meta中,干预组和对照组的 例数与原文献有出入,这又如何解释呢! 4
再次谢过!!!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紫竹林之舞 在做连续变量meta分析的时候,每篇文章中涉及到一下6个指标,分别为实验组(基础值的平均值和其标准误、试验结束后的效应值的平均值和其标准误、效应值减去基础值的平均值和其标准误)对照组(基础值的平均值和其标准误、试验结束后的效应值的平均值和其标准误、效应值减去基础值的平均值和其标准误)具体如图所示。看过好多meta分析的文章,几乎都没有具体说明采用哪两列数据做分析。唯一的一篇E文说采用效应值与基础值的差值做结果。其余文献就是说采用某某药品的效应值做指标,但这个效应值具体指哪一列,也没有明说。从cochrane手册中有句话好像说,最好不要采用实验前后的差值做指标:figure 2!想请教各位战友,在做meta分析的时候究竟选哪两列比较好呢?(2 and 4, or 3 and 6)?如果只选2,4列的话,是不是就忽略了初始值的影响呢?
我咋也不能传个图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顶楼上 四点55的精彩提问.我也正在为这个问题困扰。求解释......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我也看到手册中的确有提到。除非所纳入的研究中把change from baseline作为结局指标,一般不推荐使用该方法,求大神解释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学习大有所获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紫竹林之舞 天府之国 wrote:&紫竹林之舞 wrote:& && & & & & & & 麻烦说不上,大家共同学习& & & & & & & 1.crossover实验,两组的样本量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你还是应该看看分组情况,因为有时候的数据只能取前半部分,有时候是全部的数据都可以用。象你这样的情况,具体的N都不知道,你在REVMEN上面的N不知道啊,怎么计算呢?& & & & & & 2.至于SD的情况你可以看看手册上面写的关于SD的计算方法。上面提供了几种可以计算的公式。& & & 3.要是实在没有办法算出来,我看也可以考虑使用结局数据均数和SD,关于这方面我问过这方面的统计专家,他是这么说的。呵呵。虽然我也觉得不对可能,只是要想做出结果可能也只有将就这样。要不就只有不合并了。还有就是再想办法找原始数据。& & & & & & 1.我知道各组的人数。如果文章中没有具体指明的话,应该是将实验前后的数据合并后再对两组进行比较的吧?& & & & 2。手册中SD的估计方法我也知道。但关键问题在于我只有两个研究知道具体的数值可以计算出R值,用来推断两外5个研究的SD值,这科学嘛?或者我不用我纳入的两个研究(提供具体信息)计算出的R值,直接采用0.5或者0。6之类的,这科学嘛?& & & & 请继续指教,谢谢!& & & & 1.从理论上说,随机对照试验的资料。最后结局 的数据可以拿来作为变化量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我们可以认为基线完全一样,结局数据就是“变化量”。标准差也是这个道理。& 2.你说的情况,“我只有两个研究知道具体的数值可以计算出R值,用来推断两外5个研究的SD值,这科学嘛?”。在手册上有明确的说明,8.5.2.10,但且?嵝涯愕氖悄歉鲋杏⑽姆?氲陌姹旧厦娴姆?胗械阄侍猓?阕詈弥苯涌丛?嫉挠⑽牟牧希 V灰?礁鰎值是一致的,我们就可以用这个r值去推断其他的试验,要是不一致的话,就不行了。& 3.至于是否直接采用0.4和0.5,这个问题我也还不是很清楚。& & 推荐你再次看看手册中有关这样部分。其中一个重要的说法是用R去推断时,就涉及到一个假定:多个研究中,干预不改变结局指标的差异性。& & 谢谢天府兄!!以前看过这一部分,但很粗略,就看了一下知道如何计算公式了。又看了一遍,结论如下:1 如果两篇得出的r值基本一致,就可以取平均值做R值,取估算其它的SD。若有多篇文章可以计算r值的话,最好一起计算并求平均值。2 如果两篇差的多,建议用最终实验结果值。如天府兄所说,由于实验是随机设计,最终值就是效应值手册好像不推荐采用估算Sd法,呵呵我看我就用最终值好了,呵呵非常感谢天府兄!!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啊。我想问下,那你最终选的是第2和第5列数据的吗?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有没有战友发现用S*S=S1*S1+S2*S2-2*R*S1*S2 ,算出来的结果与用原始数据(前后值相减再求均值、标准差)根本就不一样。公式计算出来的S,一般在S1和S2之间,但请注意S1和S2乃是治疗前后原始数据绝对结果的标准差,而我们期待的合并S应该是前后差值的标准差。作为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结果,治疗前后差值的离散程度和治疗前、后各自绝对数据的离散程度能对等吗?实例:我自己目前在做的一项连续性结局指标的meta分析数据X1=2.44 S1=0.53,X2=1.25
S2=0.54,原文作者经原始数据计算出前后差值X=1.19,S=0.62但经计算的S‘=0.53507(R=0.5)另外,因为我的纳入研究中部分文献报道了前后差值,部分没有。将没有报道差值的研究数据通过上诉公式计算以后,再把所有研究进行META分析,显示出很大的异质性。但是,如果分别把“提供差值的研究”和“计算差值的研究”meta分析,又显示出很好的同质性。这是否能算是一种统计学一致性呢?请教给位战友,是否原本就不该把数据来源不同(这里指作者报道了差值和自己计算差值)的研究放在一起做META分析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遇到同样问题。。。求解啊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共同学习。其实这里,我个人觉的用干预前后的差值进行meta本身就有诸多问题。不管是干预前还是后,干预组侧影随行的伴有vehicle组,这是我们最终要比较的,减不减干预前的值根本没有意义,而且增加了一道计算程序,反而加大的数据的干预因素,离真实情况更远 。我还是支持handbook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guanjiaoyang edited on
楼主有最后怎么做的?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楼主,看到最关键时,没了下文.请教楼主最后是怎么做的?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本人初学META分析,在数据处理时遇到了问题,看到楼的的贴子,但还是有些不明白.1.图中第一个研究G列中是原文提供的数据,即变化值±SE,在进行META分析时,需将SE转化为SD,对于第一个研究的第A指标,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SE相同,那么是否可利用公式:SD=SE/SQRT(1/N试+1/N对);2.第一个研究的第B指标,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SE不相同,那么是否可利用公式:SD试=SE*SQRT(1/N试);SD对=SE*SQRT(1/N对);3.第二个研究中,第A指标,只给出了变化值的均值,其SD是否可采用基线组的SD?还是有其他的方法可得到变化值的SD?4.在做META分析时,应输入的是△mean的绝对值?请楼主指点迷津!叩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lwl0991 edited on
好贴,受益匪浅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现在也遇到这个问题。请问楼主最后是选择估算差值的标准差,还是直接选择治疗后效应值的标准差?谢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MARK一下,刚好遇到这种问题~~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很好的东西,学习了。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改变量的均数和差可以算出来,但是如果实验前后的N值不同,这个N值取实验前的N还是实验后的?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天府之国 1.在楼主的第一篇帖子中,只要每一篇文章有某一连续性变量“变化值”的均数和标准差,我们就可以直接用这两个数字进行META分析。这是很好的一种研究资料了!2.从理论上说,要是基线资料是没有统计学差异的话,我们可以直接用”最终值“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了,而事实上,基线对结果是有影响的。要是仅仅只有试验的“基础值”和“最终值”的均数与标准差,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既要考虑“基础值”的大小,也要考虑到“最终值”的大小,因为干预措施对连续性变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干预前后的效应量的“变化”来实现的!有一种办法可以---方法是"Change from
base-line"。为叙述方便,我们称最后输入REVMAN软件的为"效应均数“,标准差为”效应标准差“。经过以下变换就可以很好的利用”基础值“和”最终值“以及体现治疗前后的变化。”效应均数“=X
"效应标准差“=S
“基础值“均数=X1
"基础值”标准差=S1
”最终值“均数=X2
“最终值”标准差=S2 R 为常数(R=0.4 or 0.5)S*S=S1*S1+S2*S2-2*R*S1*S2 X=│X1-X2│
通过以上运算就可以直接带入REVMAN软件了。:P因为搞不懂在回复帖子中如何插入运算符号就只有这样表示了。呵呵。实际是S等于等号后的计算值的平方根。以上计算式子来源于“华西系统评价培训班”的培训课件。3.其实,在做系统评价时,A:B)最最好的连续性变量资料应该是每一个研究中的具体的每一个研究对象的治疗前后的“原始值”。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几乎没有办法得到这样的资料。所以那只是一种理想的最求罢了!B::^)所以就只有退而求其次的最求“变化值”的差值和标准差了;C::8)当然,以上两种资料都没有办法获得的时候就只有找第三种资料了,就是楼主说的“基础值”及“最终值”的均数和标准差了。D::I要是连以上的数值资料都没有办法获得的时候,这样的系统评价就不能行META分析了哦!(比如只有均数和标准差中的一种的情况)非常感谢此贴,让我找到了答案。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神贴啊神贴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r mean函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