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物体纸的着火点点300度,经浸泡在阻燃剂1200度,烤干实测物体纸的着火点点温度多少度?

2013版建筑物消防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导手册答案填写版
第一篇基础知识 第一章 一、 判断题 1、 火是以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两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 (对) 2、 火灾是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错) 3、 国家标准 GB/T 《火灾分类》中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将火灾定义为 A 类、B 类、 C 类、D 类、E 类、F 类六种不同的类型。 (对) 4、 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把火灾划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对) 5、 重大火灾是指造成 30 人以上死亡,或者 100 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错) 6、 较大火灾是指造成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或者 5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 5000 万元以上一亿 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错) 7、 一般火灾是指造成 3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对) 8、 9、 A 类火灾是指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 (错) B 类火灾是指液体或者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对) 消防工作概述10、 乙烷引起的火灾属于 B 类火灾。 (错) 11、 E 类火灾是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错) 12、 煤油引起的火灾属于 C 类火灾。 (错) 13、 石蜡引起的火灾属于属于 B 类火灾。 (对) 14、 防火和灭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消”为防创造条件, “防”为消提供补充。 (错) 15、 消防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千家万户。 (对) 16、 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地方各级公安部门负责。 (错) 17、 消防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消防工作,维护公共安全,是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履行社会 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公共消防安全水平的重要内容。 (对) 18、 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对) 19、 “防消结合” ,就是要求把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防火和灭火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 (对) 20、 消防工作的原则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 (对) 参考答案(一)判断题 1.√ 15.√ 2.× 16.× 3.√ 4.√ 5.× 6.× 7.√ 20.√ 8.× 9.√ 10.× 11.× 12.× 13.√ 14.× 17.√ 18.√ 19.√二、选择题(四选一) 造成 30 人以上死亡,或者 100 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 A。 (A)特别重大火灾(B)重大火灾 (C)较大火灾 (D) 一般火灾 2、造成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或者 5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 5000 万元以上一亿元以下直接财产 损失的火灾属于 B。 (A)特别重大火灾(B)重大火灾 (C)较大火灾 (D) 一般火灾 3、造成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 5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上 5000 万元以下直接财产 损失的火灾属于 C。 (A)特别重大火灾(B)重大火灾 (C)较大火灾 (D) 一般火灾 4、造成 3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 D。 (A)特别重大火灾(B)重大火灾 (C)较大火灾 (D) 一般火灾 5、A 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A)A 类(B)B 类(C)C 类 (D) D 类 6、B 火灾是指液体或者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A)A 类(B)B 类(C)C 类 (D) D 类 7、C 火灾是指气体火灾。 (A)A 类(B)B 类(C)C 类 8、D 火灾是指金属火灾。 (A)A 类(B)B 类(C)C 类 9、D 火灾是指带电火灾。 (A)A 类(B)B 类(C)C 类 (A)A 类(B)B 类(C)E 类 11、下列物质中 B 属于 A 类火灾。 (A)沥青(B)泡沫塑料制品(C)天然气 12、下列物质中 D 属于 B 类火灾。 (A)赛璐珞胶片(B)运行中的程控交换机 (C)铝镁合金 (D) 石蜡 (D) 汽油 13、下列物质中 C 属于 C 类火灾。 (A)火柴仓库(B)钾金属(C)煤气 14、下列物质中 B 属于 D 类火灾。 (A)甲烷气体(B)铝镁合金 (C)动植物油脂 (D) 运行中变压器 15、下列物质中 D 属于 E 类火灾。 (A)煤油(B)泡沫塑料制品 (C)天然气 (D) 运行中电子计算机 (D) 石蜡 16、下列物质中 A 属于 F 类火灾。 (A)烹饪器内的烹饪物(B)原油(C)氢气 (A)三(B)四(C)五 (A)汽油(B)乙炔 (A)木材(B)煤油 (D) 六 (C)木板 (C)氢气 (D) 铜粉 (D) 金属钠 17、根据国家标准 GB/T 《火灾分类》将火灾分为 D 类。 18、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 C 类火灾的是 B。 19、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 A 类火灾的是 A。 (D) 烹饪物 (D) E 类 (D) F 类 10、D 火灾是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D) D 类 (D) D 类20、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 A 类火灾的是 C。 (A)乙醇(B)氯乙烯 (C)麻 (D) 金属铯 21、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 B 类火灾的是 A。 (A)甲醇(B)半水煤气 (C)黄磷 (D) 金属钠22、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 D 类火灾的是 D。 (A)甲醇(B)氰化氢 (C)硝化纤维胶片 (D) 金属锂 (D) 铝粉 (D) 金属钾 (D) 锌粉 (D) 铁屑 (D) 金属铝 (D) 金属钙 23、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 D 类火灾的是 D。 (A)甲苯(B)环氧乙烷(C)绸布 (A)乙烷(B)水煤气 (C)纸张 24、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 A 类火灾的是 C。 25、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 B 类火灾的是 A。 (A)乙醚(B)乙烷 (C)电视机 (A)甲醇(B)丁二烯 (C)纸盒 26、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 A 类火灾的是 C。 27、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 B 类火灾的是 A。 (A)石蜡(B)氨气 (C)面粉 28、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 C 类火灾的是 B。 (A)石脑油(B)硫化氢 (C)硝化棉 (A)氨气(B)汽油 (C)秫秸 (A)天然气(B)白酒 (C)干草 29、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 B 类火灾的是 B。 (D) 银粉 (D) 金属锂 (D) 金属钾 (D) 棉纱 (D) 变压器 (D) 金属钙 (D) 中草药材 30、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 A 类火灾的是 C。 31、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 B 类火灾的是 B。 (A)麦秸(B)煤油 (C)液化石油气 (A)二氧化碳(B)乙烷(C)铝粉 (A)纸张(B)乙醇 (C)乙炔 (A)橡胶制品(B)沥青 (C)黄磷 (A)二甲苯(B)铜粉 (C)丙烷 32、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 A 类火灾的是 D。 33、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 C 类火灾的是 C。 34、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 B 类火灾的是 B。 35、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 C 类火灾的是 C。 36、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 D 类火灾的是 D。 (A)煤气(B)甲烷 (C)橡胶(D)镁 37、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 E 类火灾的是 B。 (A)石蜡(B)电气油开关 (A)A 类火灾(B)B 类火灾 (A)A 类火灾(B)B 类火灾 (A)A 类火灾(B)B 类火灾 (C)布匹 (C)C 类火灾 (C)C 类火灾 (C)C 类火灾 (D) 甲烷 (D) D 类火灾 (D) D 类火灾 (D) D 类火灾 38、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 A。 39、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可熔化固体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 B。 40、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可燃气体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 C。 41、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 D。 (A)A 类火灾(B)B 类火灾 (C)C 类火灾 (D) D 类火灾42、下列物质中,A 燃烧所引发的火灾属 A 类火灾。 (A)棉花(B)钾 (C)汽油 (D) 煤气 (D) 煤气 (D) 乙烷 (D) 甲烷 (D) D 类火灾 (D) D 类火灾 43、下列物质中,B 燃烧所引发的火灾属 B 类火灾。 (A)木材(B)沥青 (C)钠 (A)木材(B)石蜡 (C)汽油 (A)木材(B)钾 (C)汽油 44、下列物质中,D 燃烧所引发的火灾属 C 类火灾。 45、下列物质中,B 燃烧所引发的火灾属 D 类火灾。 46、液化石油气火灾属于 C。 (A)A 类火灾(B)B 类火灾 47、聚氨酯材料引发的火灾属于 A。 (A)A 类火灾(B)B 类火灾 (C)C 类火灾 48、消防工作具有社会性、C,行政性和技术性等特点。 (A)偶然性(B)突发性 (C)经常性 49、我国消防工作贯彻 B 的方针。 (A)以防为主,防消结合(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C)以人为主,物资为次 (D) 以防为主,以消为辅 50、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 A 负责。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B)各主管单位 (C)县以上人民政府 (D) 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51、领导全国的消防工作,D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 (A)国务院? ? ?各级公安机关(B)公安部? ? ?各级公安机关 (C)公安部消防局? ? ?各级公安消防机构(D)国务院? ?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D) 必然性 (C)C 类火灾参考答案(二)选择题1.A 2.B 3.C 4.D 5.A 6.B 7.C 8.D 9.D 10.D 11.B 12.D 13.C 14.B 15.D 16.A 17.D 18.B 19.A 33.C 34.B 48.C 49.B 20.C 21.A 22.D 23.D 24.C 25.A 26.C 27.A 28.B 29.B 30.C 31.B 32.D 35.C 36.D 37.B 38.A 39.B 40.C 41.D 42.A 43.B 44.D 45.B 46.C 47.A 50.A 51.D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对) 2、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对) 3、燃烧只能在空气(氧)存在时才能发生,在其他氧化剂中不能发生。 (错) 4、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物质的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错) 5、物质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和烟雾称为燃烧产物。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错) 6、烟气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为毒害性、减光性和恐怖性。 (对) 7、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低,火焰就越接近蓝白色。 (错) 8、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 (对) 9、物质燃烧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错) 10、只要防止形成燃烧条件或避免燃烧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就可以达到防火的目的。 (对) 11、只能与空气中的氧起燃烧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错) 12、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无。 (对) 13、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热源,统称为引火源。 (错) 14、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是因为液体蒸发速度较快,所蒸发出来的蒸汽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 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汽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 (错) 15、闪点是评定固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错) 16、火灾的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对) 17、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错) 18、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对) 19、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其燃点以上,就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错) 20、可燃物质由于其自身所发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燃烧起来的现 象,称为着火。 (错) 21、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对) 22、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错) 23、可燃气体的爆炸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小,爆炸下限越高、爆炸上限越小,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错) 24、爆炸温度极限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汽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 (对) 25、蒸气压非常小或者难于热分解的可燃固体,当氧气包围物质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有焰燃烧现象, 称为表面燃烧。 (错) 26、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发生火灾,由于燃烧消耗了氧,氧浓度降低,燃烧速度减慢,分解出的气体量减少, 即可由阴燃转为有焰燃烧。 (错) 27、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蒸发燃烧。 (对) 28、动力燃烧是指燃烧性液体的蒸发、低闪点液雾预先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火源产生的燃烧。 (错) 29、重质油品储罐的下部有水垫层时,发生火灾后可能会产生喷溅燃烧。 (对) 30、可燃气体从容器泄漏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边燃烧的现象,称为扩散燃烧。 (错) 31、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在燃烧之前混合,并形成可燃混合气体,被引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烧现象,称为预混燃烧。 (错) 32、燃烧产物分为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对) 33、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 (对) 34、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低部位传递到温度较高部位的过程。 (错) 35、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 (对) 36、固体、液体、气体物质都能把热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但不能吸收别的物体辐射出来的热能。 (错) 37、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 (对) 38、热对流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错) 39、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热量与其表面积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对) 40、热辐射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对) 41、使用防烟、排烟等强制对流设施,不能抑制烟气扩散。 (错) 42、装在容器内的液体,由于温度、体积和压力等因素引起体积迅速膨胀,导致容器压力急剧增加,由于超压或 应力变化使容器发生爆炸,且在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的现象称为物理爆炸。 (对) 43、冷却法就是采取措施将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使燃烧停止。 (对) 44、窒息法就是消除燃烧条件中的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错) 45、隔离法就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开来,使可燃物失去火源后自行熄灭(错) 46、化学抑制法是指通过干扰抑制游离基,中断燃烧的链反应。 (对) 47、爆炸是失去控制的燃烧。 (错) 48、灭火必须同时破坏燃烧的充分必要条件。 (错) 49、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这必定会发生燃烧。 (对) 50、消除和控制明火源是消除火源的防火措施。 (对) 51、可燃气体或蒸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时,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对) 52、对于一般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 (对)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 47.×48.×49.√50.√51.√52.√二、选择题(四选一) 1、燃烧是可燃物与 A 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稳定剂 2、在 CB5907-86《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中将燃烧定义为: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 D 现象。 (A)发光(B)发烟(C)火焰(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 3、燃烧应具备 A、放热和发光三个特征。 (A)化学反应(B)物理反应(C)光电反应(D)吸热反应 4、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p助燃物和 B。 (A)火源(B)引火源(C)温度(D)热源 5、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B 和相互作用是燃烧发生的充分条件。 (A)一定强度的引火源(C)一定的点火能量(B)引燃温度(D)引燃能量 6、可燃物质与 D 共存,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发生燃烧。 (A)空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空气中氧或其他氧化剂 7、物质燃烧是 A 反应,而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A)氧化(B)还原(C)化学(D)链式 8、根据燃烧的定义,D 不是燃烧中的常见现象。 (A)火焰(B)发光(C)发烟(D)爆炸 9、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氧。空气中氧的含量大约为 B。 (A)18% (B)21% (C)25% (D)30% 10、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 B。 (A)助燃物(B)可燃物(C)燃烧产物(D)氧化物 11、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 A。 (A)助燃物(B)导热体(C)燃烧产物(D)热量 12、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 A。 (A)引火源(B)助燃物(C)点火能(D)火源 13、不管何种形式的引火源,都必须达到一定 C 才能引起燃烧反应。 (A)浓度(B)密度(C)强度(D)速度 14、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 B。 (A)闪点(B)闪燃(C)燃点(D)阴燃 15、闪燃往往是可燃液体发生 A 的先兆 (A)着火(C)喷溅(B)阴燃(D)沸溢 16、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表面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 B。 (A)自燃点(B)闪点(C)自燃(D)燃点 17pC 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 (A)燃点(B)自燃点(C)闪点(D)凝固点 18、根据 C,将能燃烧的液体分为易燃液体和可燃液体。 (A)燃点(B)自燃点(C)闪点(D)氧指数 19、根据闪点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大小,闪点越低的液体其火灾危险性就越 A。 (A)大(B)小(C)强(D)低 20、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 B。 (A)>28℃(B)<28℃(C)≥28℃(D)≤60℃ 21、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乙类的液体,其闪点 A。 (A)≥28℃<60℃(B)<28℃(C)≥60℃(D)≤60℃ 22、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的液体,其闪点 C。 (A)>28℃(B)<60℃(C)≥60℃(D)≤28℃ 23、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 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 C。 (A)燃点(B)闪燃(C)着火(D)轰燃 24、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称为 D。 (A)自燃点(B)闪点(C)自燃(D)燃点 25、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其 B。 (A)爆燃点(B)闪点(C)自燃点(D)着火点 26、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现象、称 为 C。 (A)阴燃(B)着火(C)自燃(D)闪燃 27、在规定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 C。 (A)燃点(B)闪点(C)自燃点(D)着火点 28、A 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A)爆炸(B)闪燃(C)自燃(D)着火 29、由于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使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 B。 (A)物理爆炸(B)化学爆炸(C)爆燃(D)爆裂 30、D 爆炸不属于化学爆炸。 (A)炸药(B)可燃气体(C)粉尘(D)液化气钢瓶 31、下列 B 的爆炸属于化学爆炸。 (A)汽油桶(B)可燃气体(C)蒸汽锅炉(D)气体钢瓶 32、下列 C 的爆炸属于物理爆炸。 (A)粉尘(B)炸药(C)钢瓶(D)炸弹 33、A 是指可燃的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 (A)爆炸浓度极限(B)爆炸(C)爆炸温度极限(D)自燃 34、C 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 (A)爆炸浓度极限(B)爆炸(C)爆炸温度极限(D)自燃 35、D 是评定可燃气体爆炸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A)燃点(B)自燃点(C)闪点(D)爆炸极限 36、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爆炸下限俞低,爆炸极限范围俞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B)爆炸下限俞高,爆炸极限范围俞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C)爆炸下限俞低,爆炸极限范围俞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D)爆炸下限俞高,爆炸极限范围俞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37、固体可燃气体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不同,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 表面燃烧和 D 四种。 (A)动力燃烧(B)扩散燃烧(C)着火(D)阴燃 38、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有多种,A 不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 (A)沸溢燃烧(B)表面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 39、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就会发生 B。 (A)闪燃(B)阴燃(C)自燃(D)轰燃 40、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迹象称为 C (A)闪燃(B)自燃(C)阴燃(D)轰燃 41、阴燃是 A 的燃烧特点。 (A)可燃固体(B)可燃液体(C)可燃气体(D)液体混合物 42、木材燃烧属于 B。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沸溢燃烧 43、石蜡的燃烧属于 A。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沸溢燃烧 44、焦炭的燃烧属于 C。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沸溢燃烧 45、天然高分子材料中的木材、棉、麻等物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中的热固塑料、合成橡胶、化学纤维等的燃烧, 均属 C。 (A)蒸发燃烧(B)预混燃烧(C)分解燃烧(D)均相燃烧 46、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量堆放的煤、杂草、湿木材等,受热后易发生 C。 (A)燃烧(B)自燃(C)阴燃(D)闪燃 47、B 可能发生阴燃。 (A)塑料(B)煤(C)橡胶(D)蜡烛 48、焦炭以及铁、铜、钨的燃烧均属 A。 (A)表面燃烧(B)蒸发燃烧(C)分解燃烧(D)阴燃 49、棉、麻、煤等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发生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 D。 (A)闪燃(B)轰然(C)爆燃(D)阴燃 50、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 D。 A)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B)扩散燃烧(D)蒸发燃烧 51、液体物质的燃烧特点有多种,B 不属于液体物质的燃烧特点。 (A)动力燃烧(B)阴燃(C)沸溢燃烧(D)喷溅燃烧 52、D 的长时间燃烧可能会发生“沸溢” 。 (A)汽油(B)煤油(C)柴油(D)原油 53、可燃气体从喷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混合、边燃烧的现象,称为 D。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扩散燃烧 54、天然气井口发生的井喷燃烧等均属于 B。 (A)分解燃烧(B)扩散燃烧(C)喷溅燃烧(D)动力燃烧 55、在燃烧反应过程中,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不能再燃烧,称为 A 产物。 (A)完全燃烧(B)不完全燃烧(C)充分燃烧(D)猛烈燃烧 56、下列燃烧产物中,B 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A)CO2 (B)CO (C)H2O (D)灰分 57、烟气的危害性有多种,C 不属于烟气的危害性。 (A)毒害性(B)减光性(C)扩散性(D)恐怖性 58、合成高分子物质燃烧时不仅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而且还会分解出乙醛、氯化氢、C 等有毒气 体,给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更大的威胁。 (A)甲酸(B)乙酸(C)氰化氢(D)氨气 59、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高,火焰就越接近 C。 (A)蓝色(B)白色(C)蓝白色(D)黄色 60、火焰的颜色与可燃物的含氧量有关。当含氧量达到 B %以上的可燃物质燃烧时,火焰几乎无光。 (A)30 (B)50 (C)60 (D)80 61、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的物质为 B。 (A)铝(B)磷(C)铜(D)钾 62、火焰的颜色与可燃物的含碳量也有关。当燃烧物的含碳量达到 D 以上,火焰显光且带有大量黑烟。 (A)10% (B)30% (C)40% (D)60% 63、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大部分物质燃烧时火焰是橙红色的,但有些 物质燃烧时火焰具有特殊的颜色,如 B 燃烧的火焰是蓝色的。 (A)磷(B)硫磺(C)钾(D)钠 64、通过烟雾的 D 等特征,消防人员可以大致判断燃烧物质的种类、火灾阶段、火势蔓延方向等。 (A)气味、颜色、浓度(B)气味、颜色、流动方向 (C)颜色、浓度、流动方向(D)气味、颜色、浓度、流动方向 65、物体一端受热,通过物体的分子热运动,把热量从温度较高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的过程,叫作 A。 (A)热传导(B)热辐射(C)热对流(D)热传播 66、热对流是热传播的重要方式,是影响 A 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A)初期阶段(B)猛烈燃烧阶段(C)发展阶段(D)熄灭阶段 67、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叫做 D。 (A)热传播(B)热对流(C)热传导(D)热辐射 68、热辐射在火灾处于 B 时,成为热传播的主要形式。 (A)初起阶段(B)发展阶段(C)猛烈燃烧阶段(D)熄灭阶段 69、热辐射是以 B 形式传递热量的。 (A)声波(B)电磁波(C)介质流动(D)物体接触 70、关于热辐射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只有在空气中才能传播热 (B)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 (C)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D)通过真空也能进行热传播 71、下列关于热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热源温度愈高,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大,辐射越大 (B)热源温度愈高,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小,辐射越大 (C)热源温度愈低,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大,辐射越大 (D)热源温度愈低,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小,辐射越大 72、关于热对流与通风口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通风口的面积愈大、高度愈低,热对流速度愈快 (B)通风口的面积愈大、高度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 (C)通风口的面积愈小、高度愈低,热对流速度愈快 (D)通风口的面积愈小、高度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 73、热传播除了火焰直接接触外,还有三个途径,即传导、对流和 D。 (A)照射(B)加热(C)烘烤(D)辐射 74、热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由空间中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叫做 A。 (A)对流(B)传导(C)辐射(D)照射 75、通风孔洞愈多,各个通风孔洞的面积愈大、愈高,则热对流的速度 A。 (A)愈快(B)愈慢(C)不变化(D)停止 76、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 D 过程。 (A)热辐射(B)热对流(C)热传导(D)热传播 77、利用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的原理,用阻燃剂对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以提高耐火极限,这样的防火方法称 之为 A。 (A)控制可燃物(B)隔绝空气(C)消除着火源(D)阻止火势蔓延 78、利用破坏助燃条件的原理,密闭有可燃介质的容器、设备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 B。 (A)控制可燃物(B)隔绝空气(C)消除着火源(D)阻止火势蔓延 79、利用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的原理,在建筑之间留足防火间距、筑防火墙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 D。 (A)控制可燃物(B)隔绝空气(C)消除着火源(D)阻止火势蔓延 80、搬离可燃物的灭火方法是 C。 (A)窒息法(B)冷却法(C)隔离法(D)抑制法 81、如采用冷却灭火,对于木材燃烧必须将其冷却到 A 之下时,燃烧才会中止。 (A)燃点(B)闪点(C)自燃点(D)0℃ 82、通过降低火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灭火方式称为 B 灭火。 (A)冷却(B)窒息(C)稀释(D)乳化 83、用水冷却灭火,其原理就是将着火物质的温度降低到 A 以下。 (A)燃点(B)闪点(C)自燃点(D)0℃ 84、用直流水喷射着火物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 A。 (A)冷却法(B)窒息法(C)隔离法(D)抑制法 85、窒息法灭火其主要原理是 C。 (A)减少可燃物(B)降低温度(C)消除助燃物(D)降低燃点 86、利用消除助燃物的原理,往着火的空间充灌惰性气体、水蒸气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 B。 (A)冷却法(B)窒息法(C)隔离法(D)抑制法 87、利用使着火物与火源隔离的原理,用难燃或不燃物体遮盖受火势威胁的可燃物质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 为 C。 (A)冷却法(B)窒息法(C)隔离法(D)抑制法 88、利用中断燃烧链反应的原理,往着火物上直接喷射气体、干粉等灭火剂,覆盖火焰,中断燃烧等。这样的 灭火方法称之为 D。 (A)冷却法(B)窒息法(C)隔离法(D)抑制法 三、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 1.A 2.D 3.A 4.B 5.B 6.D 7.A 8.D 9.B 10.B 11.A 12.A 13.C 14.B 15.A 16.B 17.C 18.C 34.C 50.B 66.A 82.B 19.A 20.B 21.A 22.C 23.C 24.D 35.D 36.A 37.D 38.A 39.B 40.C 51.B 52.D 53.D 54.B 55.A 56.B 67.D 68.B 69.B 70.A 71.B 72.B 83.A 84.A 85.C 86.B 87.C 88.D 25.B 26.C 27.C 28.A 29.B 30.D 31.B 32.C 33.A 41.A 42.B 43.A 44.C 45.C 46.C 47.B 48.A 49.D 57.C 58.C 59.C 60.B 61.B 62.D 63.B 64.D 65.A 73.D 74.A 75.A 76.D 77.A 78.B 79.D 80.C 81.A第三章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 1、危险品化学品指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 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 (对) 2、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爆炸品指不受外界条件作用就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 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发生爆炸的物品。 (错) 3、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易燃气体是指在 20℃和 101.3KPa 条件下与空气的混合物按体 积分数占 13%或更少时可点燃的气体;或不论易燃下限如何,与空气混合,燃烧范围体积分数至少为 12%的气体。 (对) 4、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易燃液体是指在其闪点温度(其闭杯试验闪点高于 60.5℃, 或其开杯试验闪点高于 65.6℃)时放出易燃蒸汽的液体。 (错) 5、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 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对) 6、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氧化性物质是指本身可燃,通常能放出氧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 物质。 (错) 7、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有机过氧化物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 对热、震动和摩擦比较敏感。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 (错) 8、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毒性物质指经吞食、吸入或皮肤接触后可能造成死亡或严重受 伤或健康损害的物质。 (对) 9、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腐蚀性物品指通过物理作用使生物组织接触时会造成严重损伤 的物质。 (错) 10、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爆炸物指包括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和含有一种或多 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爆炸性物品。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其本身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而产 生气体的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环。 (对) 11、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易燃气体是指在 101.3KPa 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 范围的气体。 (错) 12、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自燃液体指即使数量小也能在空气接触后 5min 之内引 燃的液体。 (对) 13、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自燃固体指达到一定量后能在与空气接触后 5min 之内 引燃的固体。 (错) 14、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氧化性液体指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氧气可能引 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液体。 (对) 15、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氧化性固体指因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 的固体。 (错) 16、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有机过氧化物是热不稳定物质或混合物,容易放热自加 速分解。另外,它们可能易于爆炸分解;迅速燃烧;对撞击或摩擦敏感;与其他物质发生危险反应。 (对) 17、爆炸物的危险特性,主要表现在当它受到摩擦、撞击、震动、高热或其他能量激发后,能发生化学反应。 (错) 18、自燃物品的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遇空气自燃性、遇湿易燃易爆性、积热分解自燃性。 (对)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 2X 3√ 4 13 X 14 √15 二、选择题(四选一) 1、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包括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和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 物质(或混合物)的爆炸性物品,称之为 A。 (A)爆炸物(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C)易燃液体(D)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2、发火物质(或发火混合物)和包含一种或多种发火物质(或混合物)的烟火物品虽不放出气体,但也纳入 C 范 畴。 (A)易燃液体(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C)爆炸物(D)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3、易燃气体指在 C℃和 101.3kPa 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 (A)30 (B)25 (C)20 (D)15 4、B 不属于压力下气体。 (A)压缩气体(B)氧化性气体(C)溶解气体(D)液化气体 5、即使没有氧(空气)也容易发生激烈放热分解的热不稳定液态或固态物质或者混合物,称为 D。 (A)易燃液体(C)爆炸物 (B)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D)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 6、属于易于自燃的物质是 A。 (A)黄磷(B)金属钠(C)高锰酸钾(D)氯酸铵 7、属于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是 B。 (A)黄磷(B)金属钠(C)三氯化钛(D)氯酸铵 8、属于氧化性物质的是 D。 (A)黄磷(B)金属钠(C)三氯化钛(D)氯酸铵 9、属于有机过氧化物的是 D。 (A)黄磷(B)金属钠(C)三氯化钛(D)过氧化甲乙酮 10、易燃固体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应当注意轻拿轻放,避免出现摩擦、撞击等,是因为它具有 A 的危险特 性。 X 5√ 6 X 7X X 16 √ 17 8√ 9X 10√ 11X 12√X 18√ (A)燃点低,易点燃(B)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 (C)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D)自燃性 11、由于易燃固体的热解温度较低,在储存时一定要注意通风、降温、散潮,是因它具有 D 的危险特性。 (A)燃点低,易点燃(B)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 (C)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D)自燃性 12、许多易燃固体严禁与酸、氧化剂接触。是因为它具有 B 的危险特性。 (A)燃点低,易点燃(B)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 (C)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D)自燃性 13、自燃物品的危险特性,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C。 (A)遇空气自燃性(B)遇湿易燃易爆性 (C)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D)积热分解自燃性 14、有些自燃物品起火时不能用水或泡沫扑救。是因为它具有 B 的危险特性。 (A)遇空气自燃性(B)遇湿易燃易爆性 (C)积热自燃性(D)以上都不对 15、硝化纤维及其制品,当堆积在一起或仓库通分不好时,会发生自燃。是因为它具有 C 的危险特性。 (A)遇空气自燃性(B)遇湿易燃易爆性 (C)积热自燃性(D)以上都不对 16、关于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的危险特性,下列哪一项不正确的是 D。 (A)遇水易燃易爆性(B)遇氧化剂、酸着火爆炸性 (C)自燃危险性(D)积热自燃性 17、关于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A)遇氧化剂、酸着火爆炸性(B)分解爆炸性 (C)伤害性(D)易燃性 18、易燃气体是指在 20℃和 101.3kPa 条件下与空气的混合物按体积分数占 C%或更少时可点燃的气体。 (A)5 (B)10 (C)13 (D)15 19、D 是指在其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质。 (A)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B)氧化性液体 (C)氧化性固体(D)有机过氧化物 20、下列 B 不属于危险化学品。 (A)硝化甘油(B)菜油(C)液氨(D)汽油 21、不属于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的是 B。 (A)自燃性(B)热膨胀性 (C)燃点低,易点燃(D)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 22、爆炸品主要危险特性不包含 D。 (A)爆炸性(B)敏感性(C)殉爆(D)蒸发性23、关于易燃气体的易燃易爆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易燃气体的主要危险特性就是易燃易爆。 (B)处于燃烧浓度范围之内的易燃气体,遇着火源都能着火或爆炸,有的甚至只需极微小能量就可燃爆。 (C)易燃气体与易燃液体相比,更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一燃即尽。 (D)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比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易燃、燃速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性大。 24、下列不具有腐蚀性毒害性的气体是 B。 (A)氢气(B)氧气(C)氨气(D)硫化氢 25、下列不具有窒息性的气体是 C。 (A)二氧化碳(B)氮气(C)压缩空气(D)氦气 26、易燃液体的主要危险特性是 A。 (A)高度的易燃易爆性(B)蒸发性 (C)热膨胀性(D)流动性 27、对易燃液体流动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液体的粘度越小,其流动性就越强。 (B)液体的粘度越大,其流动性就越强。 (C)粘度大的液体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其流动性。 (D)粘度小的液体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其流动性。 28、对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易燃液体的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挥发出易燃蒸气。 (B)易燃液体挥发性越强,爆炸的危险就越大。 (C)易燃液体的膨胀系数一般都较小。 (D)多数易燃液体在灌注、输送、流动过程中能够产生静电。 29、易燃液体主要危险特性不包含 D。 (A)易燃性(B)蒸发性(C)热膨胀性(D)窒息性 30、下列不具有窒息性的气体是 D。 (A)氮气(B)氦气(C)氩气(D)氧气 31、一些含 C 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作用。 (A)氦、氩(B)钠、钾(C)氢、硫(D)乙烷、乙炔 32、对易燃液体毒害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饱和碳氢化合物比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的毒性大。 (B)不饱和碳氢化合物比饱和的碳氢化合物的毒性大。 (C)不易蒸发的石油产品比易挥发的石油产品的毒性大。 (D)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大多不具有毒害性。 33、对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易燃固体受热时容易溶解蒸发或气化。 (B)绝大多数易燃固体遇无机酸性腐蚀品、氧化剂等能够立即引起燃烧或爆炸。 (C)易燃固体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 (D)易燃固体的自燃点一般都高于易燃液体和气体的自燃点。34、对遇湿易燃物品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锌粉、铝镁粉等,在潮湿空气中不能自燃,但与水接触,特别是在高温下反应剧烈,能放出氢气和热量。 (B)遇湿易燃物品遇水或受潮后,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使水分解,夺取水中的氧与之化合,放出可燃气体和热量。 (C)遇湿易燃物品遇氧化剂、酸性溶剂时,反应更剧烈,更易引起燃烧或爆炸。 (D)氢化钾遇水能生成易燃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量,因而具有自燃性。 35、对氧化性物质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有机氧化剂除具有强氧化性外,本身还是可燃的,遇火会引起燃烧。 (B)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盐或过氧化基所组成的化合物,易分解,有极强的氧化性。 (C)氧化性物质与强酸混合接触后会生成游离的酸或酸酐,呈现极强的氧化性,当与有机物接触时,能发生爆 炸或燃烧。 (D)氧化性物质相互之间接触不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36、对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有机过氧化物具有分解爆炸性。 (B) 有机过氧化物具有易燃性。 (C)有机过氧化物具有伤害性。 (D)有机过氧化物危险性的大小与分解温度无关。 37、对毒性物质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锑、汞、铅等金属的氧化物大都具有氧化性。 (B)萘酚、酚钠等化合物,遇高热、明火、撞击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 (C)无机毒害品具有可燃性,遇明火、热源与氧化剂会着火爆炸,同时放出有毒气体。 (D)大多数毒性物质遇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气体或烟雾。 38、下列属于易燃固体的是 A。 (A)纸张(B)氢化钾(C)金属钠(D)黄磷 39、下列属于易于自燃的物质的是 D。 (A)纸张(B)氢化钾(C)金属钠(D)黄磷 40、下列属于氧化性物质的是 A。 (A)氯酸铵(B)过氧化苯甲酰(C)氢化钾(D)三氯化钛 41、下列属于有机过氧化物的是 B。 (A)氯酸铵(B)过氧化苯甲酰(C)氢化钾(D)三氯化钛 42、下列不属于毒害物质的是 D。 (A)氰化钠(B)砷化物(C)化学农药(D)氧气 43、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易燃气体指在 A 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 (A)20℃和 101.3kPa (C)20℃和 101.3MPa 类。 (A)七(B)八(C)九(D)十 45、易燃固体指 B 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 的固体。 (A)闪点(B)燃点(C)自燃点(D)沸点 46、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危险化学品分为 D 类。 (A)九(B)十(C)十二(D)十六 47、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自燃液体指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 A 之内引燃的液体。 (B)25℃和 101.3kPa (D)25℃和 101.3MPa44、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和《危险货物品名表》GB,将危险品分成 C 大 (A)5min (A)5min 体。(B)10min (B)10min(C)15min (C)15min(D)20min (D)20min48、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自燃固体指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 A 之内引燃的固体。 49、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氧化性气体指一般通过提供 B,比空气更能导致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任何气 (A)空气(B)氧气(C)氢气(D)氯气 50、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氧化性液体指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 C,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 的液体。 (A)氢气(B)氮气(C)氧气(D)氯气 51、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氧化性固体指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 C,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 的固体。 (A)氢气(B)氮气(C)氧气(D)氯气 三、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 1A 2C 3C 4B 5D 6A 7B 8D 29D 30D 31C 32B 42D 43A 44C 45B 9D 10A 11D 12B 13C 14B 15C 16D 17A 18C 19D 20B 21B 22D 23D 24B 25C 26A 27A 28C 33D 34A 35D 36D 37C 38A 39D 40A 41B 46D 47A 48A 49B 50C 51C 第四章消防水力学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 1、水有三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液体与固体的主要区别是液体容易流动,液体与气体的主要区别是液体体 积不易压缩。 (对) 2、水温升高 10℃,单位体积的水需要的热量,称为比热容。 (错) 3、水的比热容比其他液体的比热容都要小。 (错) 4、单位体积的水由液体变成气体需要吸收的热量称为水的汽化热。 (对) 5、纯净的水当温度下降到 4℃时,开始凝结成冰。 (错) 6、液体单位体积内所具有的重量称为密度。 (错) 7、液体单位体积内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容重。 (错) 8、水结成冰,由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水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因而体积随之减小。 (错) 9、处于流动状态的水不易结冰。因此,为不使水带内的水冻结成冰,在冬季火场上,当消防队员需要转移阵地时 不要关闭水枪。 (对) 10、粘滞性在液体流动时是不显示作用的。 (错) 11、水在管道或水带内流动要客服内摩擦力,因此,会产生水头损失。 (对) 12、水的体积随压力增加而增加的性质称为水的压缩性。 (错) 13、水的体积随水温升高而增大的性质称为水的膨胀性。 (对) 14、水中含有杂质越多,电阻率越大,导电性能越大。 (错) 15、水取用方便,分布广泛,同时由于水在化学上呈中性,无毒,且冷却效果非常好,因此,它是最常用、最主要 的灭火剂。 (对) 16、水与锌粉、镁铝粉等金属粉末接触,在火场高温情况下不会助长火势扩大和火灾蔓延。 (错) 17、锂、钾、钠、锶、钾钠合金等活泼金属与水化合时,夺取水中的氧原子,放出氢气和大量的热量,使释放出的 来的氢气与空气中氧气相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发生自燃或爆炸。 (对) 18、水与硅化镁、硅化铁等接触,会释放出自燃物四氢化硅,四氢化硅易与空气中的氧反应,发生闪燃。 (错) 19、不纯净的电石与水接触,能释放出乙炔气。在火场上,乙炔有助长火势扩大和火灾蔓延的可能。 (对) 20、凡与水接触能引起化学反应的物质严谨用水扑救。 (对) 21、消防射流是指灭火时消防射水器具喷射出来的高速水流。 (对) 22、消防射水器具包括消防水枪和消防水炮等灭火器具。 (对)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22√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二、选择题(四选一) 1、液态水具有易流动性和粘滞性,关于二者的相互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粘滞性在液体静止或平衡时是不显示作用的 (B)粘滞阻力不能阻止静止液体在切向力的作用下开始流动 (C)液体运动时的粘滞阻力能够使液体的流动缓慢下来 (D)液体运动时的粘滞阻力能够使液体的流动加快起来 2、液态水具有压缩性和膨胀性,通常状况下,二者的特性为 A。 (A)压缩性小,膨胀性小(B)压缩性小,膨胀性大 (C)压缩性大,膨胀性小(D)压缩性大,膨胀性大 3、水的导电性能与水的纯度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纯净水为良导体 (B)杂质越少,电阻率越小,导电性能越大 (C)杂质越多,电阻率越小,导电性能越大 (D)杂质越多,电阻率越大,导电性能越大 4、若将 1L 常温的水(20℃)喷洒到火源处,使水温升到 100℃,则要吸收热量 BkJ。 (A)300 (A)15 (A)9806 (B)336 (B)25 (B)9807 (C)460 (C)303(D)560 (D)35 (D)97895、水蒸气占燃烧区的体积达 D%时,火焰就将熄灭。 6、水在 4℃时容重为 B N/lm 。 (C)9801 7、水枪上的开关突然关闭时,会产生一种水击现象。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就必须考虑水的 B。 (A)粘滞性(B)压缩性(C)膨胀性(D)溶解性 8、水的体积随水温升高而增大的性质称为水的 C。 (A)粘滞性(B)压缩性(C)膨胀性(D)溶解性 9、灭火时消防射流触及高温设备,水滴瞬间汽化。当水蒸气温度上升超过 1500℃以上时,水蒸气将会迅速分解为 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相互混合,形成混合气体,在高温下极易发生 B。 (A)物理性爆炸(B)化学性爆炸(C)着火(D)闪燃 10、水与磷酸钙、磷化锌等磷化物接触,生成磷化氢,磷化氢在空气中能 C。 (A)着火(B)闪燃(C)自燃(D)爆炸 11、水与硅化镁、硅化铁等接触,会释放出自燃物 C。中文名硅烷,又叫四氢化硅 (A)AL(OH)3(B)NaOH (C)SiH4(D)CaC2 12、水与某些化学物质接触,能够引起燃烧或爆炸,是因为释放出了某些产物。这些产物中不包括 B。 (A)可燃气体(B)助燃气体(C)有毒气体(D)大量热量 13、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水发生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的是 A。 (A)某些非金属,如氢、硫(B)某些活泼金属,如锂、钾、钠 (C)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锂、氢化钠(D)硅金属化合物,如硅化镁、硅化铁 14、根据水的性质,水的灭火作用有多种。其中,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汽化热高,有较好的导热性的性质,而 具有的灭火作用是 A。 (A)冷却作用(B)窒息作用(C)稀释作用(D)分离作用 15、根据水的性质,水的灭火作用有多种。其中,由于水的汽化将在燃烧区产生大量水蒸气占据燃烧区,降低燃烧 区氧的浓度的性质,而具有的灭火作用是 B。 (A)冷却作用(B)窒息作用(C)稀释作用(D)分离作用 16、根据水的性质,水的灭火作用有多种。其中,由于水本身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可以溶解水溶性液体,降低可燃 物浓度的性质,而具有的灭火作用是 C。 (A)冷却作用(B)窒息作用(C)稀释作用(D)分离作用 17、根据水的性质,水的灭火作用有多种。其中,由于经灭火器具(尤其是直流水枪)喷射形成的水流有很大的 冲击力,能够使火焰产生分离的性质,而具有的灭火作用是 D。 (A)冷却作用(B)窒息作用(C)稀释作用(D)分离作用 18、由水枪喷嘴起到射流 90%的水柱水量穿过直径 A cm 圆孔处的一段射流长度称为充实水柱(又叫有效 射程) 。 (A)38 (B)125 (C)380 (D)480 19、根据水的性质,水的灭火作用有多种。其中,由于非水溶性可燃液体在初起火灾时,较强的水雾射流或滴状射 流可在液体表面形成“油包水”型乳液的性质,而具有的灭火作用是 D。 (A)冷却作用(B)窒息作用(C)稀释作用(D)乳化作用 20、室内消火栓系统中配备的 A,是以密集射流灭火。 (A)直流水枪(B)开花水枪(C)喷雾水枪(D)泡沫钩枪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1D 2A 3C 4B 5D 6B 7B 8C 9B 10C 11C 12B 13A 14 A 15B 16C 17D 18 A 19D 20A第五章电气消防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 1. 电路一般是由电源、负载、导线和开关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对) 2. 电压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错) 3. 电压方向总是与电流方向一致。 (错) 4. 在电路中,电荷只是一种转换和传输能量的媒介物,本身并不产生或消耗任何能量。 (错) 5. 测量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时,注意“+” “-”极性,不要接错。 (错) 6. 电气设备质量不高、安装使用不当、雷击和静电是造成电气火灾的几个重要原因。 (对) 7. 完整的一套防雷装置都是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 (错) 8. 可以利用广播电视共用天线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 (对) 9. 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和避雷带实际上都是接闪器。 (对) 10. 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火花,往往成为引火源,造成火灾。 (对)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 2√ 3× 4√5√ 6√ 7√ 8× 9√ 10√二、选择题(四选一)1、电荷有规则的定向移动称为电流。凡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 A。 (A)直流电流(B)稳恒电流(C)交流电流(D)稳压电流 2、电荷有规则的定向移动称为电流。凡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 B。 (A)直流电流(B)稳恒电流(C)交流电流(D)稳压电流 3、电荷有规则的定向移动称为电流。凡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 C。 (A)直流电流(B)稳恒电流(C)交流电流(D)稳压电流 4、电场力将电荷从 A 点移到 B 点所做的功 WAB 和电量 q 的比值称为 B。 (A)电阻(B)电压(C)电流(D)电动势 5、电路中某点相对于参考点的电压称为该点的 D。 (A)电阻(B)电动势(C)电流(D)电位 6、电位的单位是 C,用 V 表示 (A)安培(B)欧姆(C)伏特(D)焦耳 7、电路中 a、b 两点间的电位之差,称为该两点的 D。 (A)电阻(B)电流(C)电荷(D)电位差 8、电源力移送单位正电荷从负极到正极的过程中所做的功称为 B。 (A)电阻(B)电动势(C)电功率(D)电压 9、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称为 C。 (A)电阻(B)电动势(C)电功率(D)电压 10、电阻的单位是 B。 (A)安培(B)欧姆(C)伏特(D)焦耳 11、把几个导体元件一次首尾相连的电路连接方式称为 B。 (A)并联(B)串联(C)串并联(D)混连 12、串联电路中,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 A。 (A)相等(B)成正比(C)成反比(D)没关系 13、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分电阻 D。 (A)相等(B)成正比(C)成反比(D)之和 14、串联电路中,各电阻分得的电压与其阻值 B。 (A)相等(B)成正比(C)成反比(D)之和 15、把几个元件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然后把两端接入电路的方式称为 A。 (A)并联(B)串联(C)串并联(D)混连 16、并联电路中,每一元件两端的电压 U 都是 A。 (A)相同的(B)成正比(C)成反比(D)没关系 17、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这种现象称为电流的 A。 (A)热效应(B)磁效应(C)机械效应(D)电效应 18、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强度的 C、导体的电阻及通电时间成正比。 (A)三次方(B)一次方(C)平方(D)四次方 19、频率的单位是 C。 (A)安培(B)欧姆(C)赫兹(D)焦耳 20、通常所说的交流电的大小是指它们的 B。 (A)瞬时值(B)有效值(C)最大值(D)最小值 21、测量电路电压的仪表叫做 A。 (A)电压表(B)电流表(C)欧姆表(D)电表 22、在并联电路中要测哪一元件或哪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就将电压表 C 在这个元件或这段电路两端。 (A)串联(B)串并联(C)并联(D)混联 23、电压表的零刻度通常在表盘 A。 (A)左侧(B)右侧(C)中间(D)中间偏右 24、在接入电压表之前,应检查指针是否对齐表盘上的“0”刻度,若有偏差,应调节表盘上的 D,使指针指 零刻度。 (A)指针旋钮(B)调档旋钮(C)开关(D)调零旋钮 25、测量电路电流的仪表叫做 B。 (A)电压表(B)电流表(C)欧姆表(D)电表 26、电流表要 A 在电路中。 (A)串联(B)串并联(C)并联(D)混连 27、万用表是电子测量中最常用的工具,它能测量 C。 (A)电流(B)电压 (C)电流、电压、电阻(D)电阻 28、万用表不用时,最好将档位旋至 D 最高档,避免因使用不当而损坏。 (A)频率(B)电阻(C)电流(D)交流电压 29、如果不知道被测电压或电流的大小,应先用 B,而后再选用合适的档位来测试,以免表针偏转过度而损 坏表头。所选用的档位愈靠近被测值,测量的数值就愈准确。 (A)最低档(B)最高档(C)中间档(D)较低档30、测量 A 时,如将两支表棒短接,调“零欧姆”旋钮至最大,指针仍然达不到 0 点,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 表内电池电压不足造成的,应换上新电池方能准确测量。 (A)电阻(B)电压(C)电流(D)电功率 31、万用表不用时,不要旋在 B 档,因为内有电池,如不小心易使两根表棒相碰短路,不仅消耗电池,严重 甚至会损坏表头。 (A)电压(B)电阻(C)电流(D)电功率 32、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在运行中超过安全载流量或额定值,称为 C。 (A)短路(B)接触不良(C)过载(D)漏电 33、相线与相线、相线与零线(或地线)在某一点由于绝缘损坏等原因造成相碰或相接,引起电气回路中电流突然 增大的现象,称为 A。 (A)短路(B)接触不良(C)过载(D)漏电 34、导线与导线、导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处由于接触面处理不好,接头松动,造成连接电阻过大,形成局部过热的 现象。称为 B。 (A)短路(B)接触不良(C)过载(D)漏电 35、D 是一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电荷,具有高电位、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 (A)短路(B)接触不良(C)过载(D)静电 36、一下哪个方面属于短路的原因 A。 (A)恶劣天气,如大风暴雨造成线路金属性连接。 (B)设计、安装时选型不正确,使电气设备的额定容量小于实际负载容量。 (C)设备或导线随意装接,增加负荷,造成超载运行、 (D)检修、维护不及时,使设备或导线长期处于带病运行状态。 37、以下哪个方面属于造成过载的原因 B。 (A)电气设备使用时间过长,绝缘老化,耐压与机构强度下降 (B)设备或导线随意装接,增加负荷,造成超载运行 (C)过电压使绝缘击穿 (D)错误操作或把电源投向故障线路参考答案(二)选择题1A 2B 3C 4B 5D 6C 7D 8B 9C 10B 11B 12A 13D 14B 15A 16A 17A 18C 19C 20B 21A 22C 23A 24D 25B 26A 27C 28D 29B 30A 31B 32C 33A 34B 35D 36A 37B第六章建筑消防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 1、建筑物是指供人们居住、学习、工作、生产、生活以及进行各种文化、社会活动的房屋和场所。 (对) 2、建筑物就是供人们居住的房屋。 (错) 3、凡是直接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或从事文化、体育、社会等其他活动的房屋统称为建筑物。 (对) 4、凡是直接为人们提供居住或为了工程技术需要而设置的设施称为构筑物(错) 5、木结构建筑是指用砖(石)做承重墙,用木材做楼板、屋架的建筑。 (错) 6、全部用钢柱、钢屋架建造的建筑属于钢结构建筑。 (对) 7、凡承重部分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板制作的梁、柱、楼板形成的骨架,墙体不承重而只起围护和分隔作用的 属于钢筋混凝土板墙结构。 (错) 8、建筑高度大于 24m 的单层公共建筑以及建筑高度大于 24m 的单层厂房和库房属于高层建筑。 (错) 9、工业建筑按生产类别及储存物品类别的火灾危险性特征,分为甲、乙、丙、丁、戊类五种类别。 (对) 10、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是由墙或柱、门窗和屋顶构成。 (错) 11、根据室内火灾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将建筑火灾发展过程分为初起、成长发展、猛烈、衰减四个阶段。 (对) 12、在一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局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称为轰燃。 (错) 13、有机建筑材料包括建筑木材类、建筑塑料类和功能性材料类。 (错) 14、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是指当材料燃烧或遇火时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和(或)化学变化。 (对) 15、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为:A、B、C、D、E 五个级 别。 (错) 16、D 级材料是指在较长时间内能阻挡小火焰轰击而无明显火焰传播的制品。 (对) 17、B 级材料是指在受到燃烧物的热攻击下,产生横向火焰蔓延,但不会轰燃的材料。 (错) 18、E 级材料是指短时间内能阻挡小火焰轰击而无明显火焰传播的材料。 (对) 19、不燃烧体是指用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 (错) 20、难燃烧体是指用可燃材料做成而用难燃材料做保护层的建筑构件。 (错) 21、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建筑构件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混定性时止的这段时间。 (错) 22、建筑耐火等级是指根据有关规范或标准的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建筑构件、配件、材料所应达到的耐火性分 级。 (对) 23、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 将建筑耐火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一级耐火等级和二级耐 火等级两类。 (对) 24、一类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错) 25、在我国,建筑耐火等级最高为一级。 (对) 26、在我国,建筑耐火等级最高为四级。 (错) 27、易燃易爆工厂的生产区内不得修建宿舍等民用建筑。 (对) 28、易燃易爆仓库的储存区内不得修建办公楼等民用建筑。 (对) 29、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等,可以设置在城市的中心区。 (错) 30、防止着火建筑的辐射热引燃相邻建筑的间隔距离称为防火间距。 (错) 31、消防扑救面是指消防车不能靠近高层主体建筑建筑立面。 (错) 32、防火分区是指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分隔而成,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空间。 (错) 33、建筑物的防火分区是控制建筑物火灾的基本空间单元。 (对) 34、在建筑物地面采用具有挡烟功能的构配件进行分隔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蓄烟能力的空间称为防烟分区。 (错) 参考答案 1√2× 3√ 4×5× 6√ 7× 8× 9√ 10× 11√ 12×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二、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建筑物的是 D。 (A)厂房(B)住宅(C)体育馆(D)隧道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构筑物的是 B。 (A)水塔(B)住宅(C)烟囱(D)堤坝 3、用砖(石)做承重墙,用木材做楼板、屋架的建筑,属于 B 结构的建筑。 (A)木结构(B)砖木结构 (C)砖混结构建筑(D)钢筋混凝土结构 4、用砖墙、钢筋混凝土楼板层、钢(木)屋架或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建造的建筑,属于 C。 (A)木结构(B)砖木结构(C)砖混结构建筑(D)钢筋混凝土结构 5、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属于 D 结构的建筑。 (A)木结构(B)砖木结构 (C)砖混结构建筑(D)钢筋混凝土结构 6、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砌块砌筑的墙体,水平承重构件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屋顶板的建筑,属于 A 结构。 (A)砌体结构(B)钢筋混凝土板墙结构 (C)框架结构(D)特种结构 7、下列不属于高层民用建筑的一项是 B。 (A)10 层的居住建筑 (B)建筑高度为 25.0m 的单层公共建筑 (C)10 层以上的居住建筑 (D)建筑高度为 25.0m 的 2 层公共建筑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民用建筑的是 D。 (A)居民住宅(B)办公楼(C)教学楼(D)化工仓库 9、按层数或高度分类,高层民用建筑是指 C 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超 过 m 的公共建筑。但不含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 m 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 (A)九层及九层以上,24,30 (B)九层及九层以上,27,30 (C)十层及十层以上,24,24 (D)十层及十层以上,24,30 10、下列不属于一类高层民用建筑的是 D。 (A)高级旅馆(B)60m 的教学楼 (C)省级广播电视楼(D)省级以下的邮政楼 11、下列不属于二类高层民用建筑的是 A。 (A)高级旅馆(B)38m 的办公楼 (C)40m 的教学楼(D)省级以下的邮政楼 1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工业建筑按生产类别及储存物品类别的火灾危险性特征分为 D。 (A)甲、乙类(B)甲、乙、丙类 (C)甲、乙、丙、丁类(D)甲、乙、丙、丁、戊类 13、C 是室内火灾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其具有突发性。它的出现,标志着火灾从成长期进入猛烈燃烧阶段。 (A)闪燃(B)爆燃(C)轰燃(D)着火 14、属于有机材料的是 D。 (A)天然石材(B)人造石材类(C)建筑陶瓷(D)建筑木材 15、下列不属于无机材料的是 D。 (A)天然石材类(B)建筑金属类 (C)混凝土类(D)建筑木材类 16、下列不属于有机材料的是 C。 (A)建筑木材类(B)建筑塑料类 (C)天然石材类(D)有机涂料类 17、下列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 (A)符合板材类(B)混凝土类 (C)天然石材类(D)有机涂料类 18、短时间内能阻挡小火焰轰击而无明显火焰传播的材料属于 D 级材料。 (A)A1 (B)B (C)A2 (D)E 19、属于 A1 级材料的是 A。 (A)无机矿物材料(B)金属材料 (C)水泥刨花板(D)天然木材 20、属于 A2 级材料的是 B。 (A)无机矿物材料(B)金属材料 (C)水泥刨花板(D)天然木材 21、属于 B 级材料的是 C。 (A)无机矿物材料(B)金属材料 (C)水泥刨花板(D)天然木材 22、属于 F 级材料的是 D。 (A)无机矿物材料(B)金属材料 (C)水泥刨花板(D)天然木材 23、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取决于 A _。 (A)制成建筑构件的材料燃烧性能(B)重量 (C)材料的化学成分(D)材料的形状 24、下列建筑构件中,属于不燃烧体的是 D (C)水泥刨花板(D)钢屋架 25、下列建筑构件中,属于难燃烧体的是 C。 (A)砖墙体(B)钢筋混凝土梁 (C)水泥刨花板(D)钢屋架 26、下列建筑构件中,不属于难燃烧体的是 C。 (A)木质防火门(B)水泥刨花板 (C)钢筋混凝土楼板(D)木龙骨板条抹灰隔墙体。 _。 (A)阻燃胶合板吊顶(B)木龙骨板条抹灰隔墙体 27、下列建筑构件中,不属于燃烧体的是 B。 (A)木柱(B)木龙骨板条抹灰隔墙体 (C)木屋架(D)木楼板 28、建筑构件失去隔火作用是指具有分隔作用的构件,背火面任一点的温度达到 B℃时,构件失去隔火作用。 (A)200 (B)220 (C)250 (D)300 29、墙体的耐火极限与其 A _有关。(A)材料和厚度(B)材料及截面尺度 (C)材料的燃烧性能(D)保护层 30、一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主要构件,都是 A。 (A)不燃烧体(B)难燃烧体 (C)易燃烧体(D)燃烧体 31、一、二、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民用建筑,其防火墙体的耐火极限均为 B (A)2h (A)2h (B)3h (B)3h (C)4h (C)4h (D)5h _。 (D)5h _。 _。 _。 _。 _。 32、一、二级耐火等级的高层民用建筑,其防火墙体的耐火极限均为 B 33、一类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 A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34、二类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 C 35、高层民用建筑裙房的耐火等级应为 36、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 A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37、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按要求增加 C (A)20% 。 (B)50% (C)一倍(D)二倍 38、具有一定耐火能力的防火分隔物不包括 D。 (A)防火墙(B)耐火楼板 (C)防火卷帘(D)挡烟垂壁 39、在建筑内部屋顶或顶板、吊顶下采用具有挡烟功能的构配件进行分隔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蓄烟能力的空间称 为 D。 (A)排烟出口(B)挡烟隔墙(C)防火分区(D)防烟分区 40、每个防烟分区所占据的建筑面积一般应控制在 D m 以内。 (A)300 (B)350 (C)400 (D)5002_。(A)一级(B)二级(C)不低于二级( D)不低于三级 (A)一级(B)二级(C)不低于二级(D)不低于三级参考答案(二)选择题 1D 2B 3B 4C 5D 6A 7B 8D 9C 10D 11A 12D 13C 14D 15D 16C 17A 18D 19A 20B 21C 22D 23A 24D 25C 26C 27B 28B 29A 30A 31B 32B 33A 34C 35C 36A 37C 38D 39D 40D第七章建筑消防设施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 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电源等四部分组成。 (对) 2. 防烟系统是指采用机械排烟方式,防止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烟气进入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的系统。 (错) 3. 排烟系统是指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控制建筑内的有烟区域保持一定能见 度的系统。 (对) 4. 机械排烟系统主要由挡烟构件、防火排烟阀门、排烟出口及防排烟控制器组成。 (错) 5.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主要由送风口、送风管道、送风机和防烟部位(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以及风机控 制柜等组成。 (对) 6. 生活、生产、消防合用的室外给水系统,通常由消防水源、取水设施、水处理设施、给水设备、给水管网和室 外消火栓等设施所组成。 (对) 7. 室外低压消防给水系统是指系统管网内平时水压较低,火场上水枪所需的压力由消防车加压产生,一般城镇和 居住区多为这种系统。 (错) 8. 室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指系统管网内平时水压不高,发生火灾时,临时启动泵站内的高压消防水泵,使管 网内的供水压力达到高压消防给水管网的供水压力要求。 (对) 9. 室外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指无论有无火警,系统管网内保持一定的水压,直接从消火栓接出水带、水枪既可实施 灭火。 (错) 10.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由消防水源、消防给水设施、室内消火栓设备组成。 (错) 11. 室内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指无论有无火警,系统经常能保证灭火设备处有足够高的水压,灭火时不需要再开启消 防水泵加压。 (错) 1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主要由洒水喷头、报警阀组、水流报警装置(水流指示器或压力开关)等组件,以及管道、 供水设施组成。 (对) 13. 湿式系统是指发生火灾时管道内充满用于启动系统的有压水的开式系统。 (错) 14. 湿式系统由开式喷头、湿式报警阀组、管道系统、报警控制装置组成。 (错) 15. 干式系统是指准工作状态时配水管道内充满用于启动系统的有压水的闭式系统。 (错) 16. 干式系统主要由闭式喷头、管网、干式报警阀组、充气设备、报警控制装置和末端试水装置、给水设施等组成。 (对) 17. 预作用系统是指准工作状态时配水管道内不充水,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闭式喷头作为探测元件,自动开启雨 淋报警阀或预作用报警阀组后,转换为湿式系统的闭式系统。 (错) 18. 雨淋系统是指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开启雨淋阀和启动消防水泵后,向闭式洒水喷头供水的自动喷水灭火 系统。 (错) 19. 水幕系统是指由开式洒水喷头或水幕喷头、雨淋阀组或感温雨淋阀,以及水流报警装置(水流指示器或压力开 关)等组成,用于挡烟阻火和冷却分隔物的喷水系统。 (对) 20. 水喷雾灭火系统的防护目的有灭火和防护冷却两种。 (对) 21. 细水雾灭火系统是指将水分散成细水雾,在发生火灾时向保护对象或空间喷放进行扑灭、抑制或控制火灾的自 动灭火系统。 (错) 22.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按喷射介质不同,分为水泡系统、泡沫炮系统和干粉炮系统三种类型;智能消防炮灭火系 统有寻的式和扫射式两种不同类型。 (对) 23、二氧化碳灭火剂在常温下储存的系统称为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错) 24. 全淹没气体灭火系统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向防护区喷放设计规定用量的气体灭火剂,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 护区的灭火系统。 (对) 25. 用一套气体灭火剂储存装置,保护一个防护区的气体灭火系统称为组合分配系统。 (错) 26.无管网灭火装置分为柜式气体灭火装置和悬挂式气体灭火装置两种。 (对) 27. 泡沫灭火系统由泡沫比例混合器、泡沫混合液管道、泡沫液储罐、消防水泵、消防水源、控制阀门组成。 (错) 28. 液上喷射泡沫灭火系统是指将泡沫产生装置安装在罐体的上方,使泡沫从液面上喷入罐内,并顺罐壁留下覆盖 燃烧油品液面的灭火系统。 (对) 29.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统是指将泡沫从液面上喷入罐内的灭火系统。 (错) 30.干粉灭火系统是指由干粉供应源通过输送管道连接到固定的喷嘴上,通过喷嘴喷放干粉的灭火系统。 (对) 31.局部应用式干粉灭火系统是指主要由一个适当的灭火剂供应源组成,它能将灭火剂直接喷放到着火物上或认为 危险的区域的系统。 (对) 32. 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是在发生建筑火灾的情况下,遇险人员逃离火场时所使用的辅助逃生器材。 (对) 33. 逃生缓降器是由安全钩、安全带、金属连接件及绳索卷盘等组成的逃生器材。 (错) 34. 逃生避难器材按结构分为绳索类、滑道类、梯类、呼吸器类等。 (对) 35. 逃生缓降器适用于≤60m 的楼层高度。 (错)参考答案(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二、选择题(四选一)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A (A)火灾警报装置(B)火灾探测器 (C)火灾警报器(D)火灾报警控制器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触发器件包括:火灾探测器和 B (A)火灾显示盘(B)手动报警按钮 (C)火灾警报器(D)声光显示器 3、当建、构筑物内某一被监视现场发生火灾时,C (A)火灾报警器(B)火灾警报装置 (C)火灾探测器(D)火灾报警装置 4、D _不属于防排烟系统所能起到的作用。 (A)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B)为消防扑救创造有利条件 (C)控制火势蔓延(D)隔绝空气 5、机械排烟系统主要是由挡烟构件、A 成。 (A)排烟口(B)挡烟垂壁(C)挡烟隔墙(D)送风口 6、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主要由 D 等组成。 _、送风管道、送风机和防烟部位(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以及风机控制柜 _、防火排烟阀、排烟道、排烟风机、排烟出口及防排烟控制器等组 _探测到火灾产生的烟雾、高温、火焰及火灾特有的气体 等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立即传送到火灾报警控制器。 _。 _、电源等四部分组成。(A)排烟口(B)挡烟垂壁(C)防排烟控制器(D)送风口 7、独立的室外消防给水系统与生活、生产、消防合用的室外给水系统在组成上主要区别是省缺了 C _ (A)消防水源(B)取水设施(C)水处理设施(D)给水设备 8、室外消防给水采用低压给水系统,其管道内的供水压力应保证灭火时最不利点消火栓处的水压不应小于 C _Mpa(从室外地面算起) 。 (A)0.05 (B)0.07 (C) 0.10 (D) 0.15 。 9、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安装的_B 开闭形式不同分为闭式和开式系统两大类型。 _。(A)报警阀组(B)洒水喷头(C)水流指示器(D)消防水箱 10、采用闭式洒水喷头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称为 A 11、采用开式洒水喷头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称为 D。 (A)闭式系统(B)雨淋系统(C)水幕系统(D)开式系统 12、以下那项不属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闭式系统 A。 (A)雨淋系统(B)湿式系统(C)干式系统(D)预作用系统 13、以下那项不属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闭式系统 C。 (A)雨淋系统(B)湿式系统(C)水幕系统(D)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 14、以下那项属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开式系统 A。 (A)雨淋系统(B)湿式系统(C)干式系统(D)预作用系统 15、以下那项不属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闭式系统 B。 (A)干式系统(B)水幕系统(C)湿式系统(D)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 16、准工作状态时管道内充满用于启动系统的有压水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 B。 (A)干式系统(B)湿式系统(C)预作用系统(D)水幕系统 17、准工作状态时配水管道内充满用于启动系统的有压气体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_ (A)干式系统(B)湿式系统(C)预作用系统(D)雨淋系统 18、准工作状态时配水管道内不充水,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闭式喷头作为探测元件,自动开启雨淋阀或预作用报 警阀组后,转换为湿式系统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_ C _。 (A)干式系统(B)湿式系统(C)预作用系统(D)雨淋系统 19、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传动管控制,自动开启雨淋阀和启动消防水泵后,向开式洒水喷头供水的自动喷水灭火 系统是_ D _。 (A)雨淋系统(B)水幕系统(C)预作用系统(D)水喷灭火系统 20、在不采暖的寒冷场所应安装 A 21、在高温的场所应安装 C _。 _。 (A)干式系统(B)湿式系统(C)水喷雾系统(D)雨淋系统 (A)雨淋系统(B)湿式系统(C)干式系统(D)水喷雾系统 22、能起到防火分隔作用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 B (A)湿式系统(B)水幕系统(C)干式系统(D)预作用系统 23、火灾的水平蔓延速度快、闭式喷头的开放不能及时使喷水有效覆盖着火区域的场所应采用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是B _。 _。 _。 (A)干式系统(B)雨淋系统(C)水幕系统(D)湿式系统 24、系统处于准工作状态时,严禁管道漏水的场所应采用 D (A)湿式系统(B)水幕系统(C)干式系统(D)预作用系统 25、系统处于准工作状态时,严禁系统误喷的场所应采用 D (A)湿式系统(B)水幕系统(C)干式系统(D)预作用系统 26、地下车库等存在较多易燃液体的场所,宜采用 B (A)湿式系统(B)自动喷水D泡沫联用系统 (C)干式系统(D)预作用系统 _。 A _。 (A)闭式系统(B)雨淋系统(C)水幕系统(D)开式系统 27、燃油锅炉房等存在较多易燃液体的场所,宜采用 B (A)湿式系统(B)自动喷水D泡沫联用系统 (C)雨淋系统(D)预作用系统_。28、室内净空高度超过闭式系统最大允许净空高度,且必须迅速扑救初期火灾的场所应采用 D (A)湿式系统(B)自动喷水D泡沫联用系统 (C)预作用系统(D)雨淋系统 29、不能用防火墙分隔的开口部位,宜设置 C 30、密集喷洒形成水墙或水帘的水幕称为 C (A)湿式系统(B)雨淋系统 (C)防火分隔水幕(D)防护冷却水幕 31、冷却防火卷帘等分隔物的水幕称为 D (A)湿式系统(B)雨淋系统 (C)防火分隔水幕(D)防护冷却水幕 32、保护油浸电力变压器宜采用 C (A)预作用系统(B)干式系统 (C)水喷雾灭火系统(D)水幕系统 33、保护液化石油气储罐(单罐容量大于 20 立方米)宜采用 C (A)预作用系统(B)雨淋系统 (C)水喷雾灭火系统(D)水幕系统 34、高层民用建筑内的充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室等房间,宜采用 B (A)雨淋系统(B)水喷雾灭火系统 (C)泡沫灭火系统(D)水幕系统 35、D _。 _。 _。 _。 _。 _。 (A)干式系统(B)雨淋系统(C)水幕系统(D)湿式系统_。_由水源、供水设备、管道、雨淋阀组、过滤器、水雾喷头和火灾自动探测控制设备等组成。(A)雨淋系统(B)细水喷雾灭火系统 (C)自动喷水D泡沫联用系统(D)水喷雾灭火系统 36、细水雾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主要通过吸收热量、降低氧浓度、A (A)阻隔辐射热(B)冲击乳化(C)稀释(D)覆盖 37、B _主要由水源、消防泵组、消防水泡、管路、阀门、动力源和控制装置等组成。 (A)泡沫炮系统(B)水炮系统 (C)干粉炮系统(D)自动喷水D泡沫联用系统 38、C _主要由水源、泡沫液罐、消防泵组、泡沫比例混合装置、管道、阀门、泡沫炮、动力源和控制装置等 组成。 (A)水炮系统(B)干粉炮系统 (C)泡沫炮系统(D)自动喷水D泡沫联用系统 39、D _主要由干粉罐、氮气瓶组、管道、阀门、干粉炮、动力源和控制装置等组成。 (A)水炮系统(B)泡沫炮系统 (C)自动喷水D泡沫联用系统(D)干粉炮系统 40、以二氟一氯一溴甲烷作为灭火介质的灭火系统,称为 C (A)二氧化碳灭火系统(B)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C)卤代烷 1211 灭火系统(D)卤代烷 1301 灭火系统 _。 _三种方式达到控火、灭火的目的。 41、以三氟一溴甲烷作为灭火介质的灭火系统,称为 D (A)二氧化碳灭火系统(B)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C)卤代烷 1211 灭火系统(D)卤代烷 1301 灭火系统_。42、以 N2、Ar2、CO2 三种惰性气体的混合物作为灭火介质的灭火系统,称为 C (A)二氧化碳灭火系统(B)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C)IG541 混合气体灭火系统(D)热气溶胶灭火系统 43、以七氟丙烷作为灭火介质的灭火系统,称为 B (A)二氧化碳灭火系统(B)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C)IG541 混合气体灭火系统(D)热气溶胶灭火系统 _。_。44、在规定时间内,向防护区喷放设计规定用量的气体灭火剂,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称为 A _。 (A)全淹没气体灭火系统(B)局部应用气体灭火系统 (C)单元独立气体灭火系统(D)组合分配气体灭火系统 45、用一套气体灭火剂储存装置通过管网的选择分配,保护两个或两个以上防护区的气体灭火系统,称为 D (A)全淹没气体灭火系统(B)局部应用气体灭火系统 (C)单元独立气体灭火系统(D)组合分配气体灭火系统 46、在每个防护区各自设置气体灭火系统保护的系统,称为 C (A)全淹没气体灭火系统(B)局部应用气体灭火系统 (C)单元独立气体灭火系统(D)组合分配气体灭火系统 47、气体灭火剂在瓶组内用惰性气体进行加压储存,系统动作时灭火剂靠瓶组内的充压气体进行输送的气体灭火系 统,称为 B _ (A)自压式气体灭火系统(B)内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 (C)预制气体灭火系统(D)外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 48、气体灭火剂无需加压而是依靠自身饱和蒸气压力进行输送的灭火系统,称为 A (A)自压式气体灭火系统(B)内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 (C)预制气体灭火系统(D)外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 49、气体灭火系统动作时灭火剂有专设的充压气体瓶组按设计压力对其进行充压的系统,称为 D (A)自压式气体灭火系统(B)内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 (C)预制气体灭火系统(D)外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 50、IG541 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由于混合气体纯粹来自于自然,故又称为 D (A)卤代烷灭火系统(B)泡沫灭火系统 (C)干粉灭火系统(D)洁净气体灭火系统 51、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灭火剂储存装置由灭火剂储存容器、检修阀、充装阀、平衡阀、安全阀、容器超压泄 压阀、压力控制显示装置、C _、灭火剂量显示装置等组成。 _、泡沫混合液管道、泡沫液储罐、消防泵、消防水源、控制阀门 (A)储气瓶组(B)泵组(C)制冷系统(D)雨淋阀 52、泡沫灭火系统主要由泡沫产生装置、A 等组成。 (A)泡沫比例混合器(B)报警阀(C)驱动气体瓶组(D)水流报警装置 53、由固定的消防水源、消防泵、泡沫比例混合器、泡沫产生装置和管道组成,永久安装在使用场所,当被保护 场所发生火灾需要使用时,不需要其他临时设备配合的泡沫灭火系统,称为 C (A)移动式泡沫灭火系统(B)半固定式泡沫系统 _。 _。 _ 。 _。 _。 _。 (C)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D)液上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54、由固定的泡沫产生装置、局部泡沫混合液管道和固定接口以及移动式的泡沫混合液供给设备组成的泡沫灭火系 统,称为 B _。 (A)移动式泡沫灭火系统(B)半固定式泡沫系统 (C)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D)液上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55、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是指发泡倍数为 C _的泡沫灭火系统。 (A)&20 (B)21~200 (C)201~1000 (D)、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是指发泡倍数为 B 57、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是指发泡倍数为 A _的泡沫灭火系统。 _的泡沫灭火系统。 (A)&20 (B)21~200 (C)201~1000 (D) (A)&20 (B)21~200 (C)201~1000 (D)、将泡沫产生装置安装在罐体的上方,使泡沫从液面上喷入罐内,并顺罐壁流下覆盖燃烧油品液面的泡沫灭火系 统,称为 C _。 (A)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统(B)半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C)液上喷射泡沫灭火系统(D)泡沫喷淋灭火系统 59、泡沫从液面下喷入罐内,泡沫在初始动能和浮力的推动下到达燃烧液面实施灭火的泡沫灭火系统,称为 A (A)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统(B)半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C)液上喷射泡沫灭火系统(D)泡沫喷淋灭火系统 60、干粉灭火系统主要有灭火剂供给源、输送灭火剂管网、D (A)储气瓶组(B)泵组(C)制冷系统(D)干粉喷嘴 61、具有固定的干粉供给源,并配备有一条或数条输送干粉灭火剂的软管及喷枪,火灾时通过人来操作实施灭火的 干粉灭火系统,称为 C _。 (A)全淹没式干粉灭火系统(B)局部应用干粉灭火系统 (C)手持软管干粉灭火系统(D)储气式干粉灭火系统 62、将驱动气体(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单独储存在储气瓶中,灭火使用时,再将驱动气体充入干粉储罐,进而携 带驱动干粉喷射实施灭火的干粉灭火系统,称为 D (A)全淹没式干粉灭火系统(B)储压式干粉灭火系统 (C)手持软管干粉灭火系统(D)储气式干粉灭火系统 63、将驱动气体与干粉灭火剂同储于一个容器,灭火时直接启动干粉储罐的干粉灭火系统,称为 B (A)全淹没式干粉灭火系统(B)储压式干粉灭火系统 (C)手持软管干粉灭火系统(D)储气式干粉灭火系统 64、属于梯类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的是 D (A)逃生缓降器(B)应急逃生器 (C)逃生绳(D)悬挂式逃生梯 65、属于绳索类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的是 A _。 (A)逃生缓降器(B)逃生滑道(C)自救呼吸器(D)悬挂式逃生梯 _。 _。 _。 _、火灾探测与控制启动装置等组成。 _。参考答案(二)选择题 1A 2B 3C 4D 5A 6D 7C 8C 9B 10A 11D 12A 13C 14A 15B 16B 17A 18C 19D 20A 21C 22B 23B 24D 25D 26B 27B 28D 29C 30C 31D 32C 33C 34B 35D 36A 37B 38C 39D 40C 41D 42C 43B 44A 45D 46C 47B 48A 49D 50D 51C 52A 53C 54B 55C 56B 57A 58C 59A 60D 61C 62D 63B 64D 65A第八章消防安全检查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 1、单位消防安全检查是单位内部结合自身情况,适时组织的督促、查看、了解本单位内部消防安全工作情况以及 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的一项消防安全管理活动。 (对) 2、一般日常性检查是按照岗位消防责任制的要求,以班组长、安全员、义务消防员为主对所处的岗位和环境的消 防安全情况进行的检查。 (对) 3、夜间检查是预防夜间发生大火的有效措施,检查主要依靠夜间值班保安和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 (错) 4、消防安全检查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在组织形式上应采取经常性检查和定期性检查相结合、重点检查 和普遍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方法。 (对) 5、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并确定巡查的人员和频次。 (错) 6、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的防火巡查应当至少每两小时一次;营业结束时不必进行检查。 ( 错) 7、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可以结合实际组织夜间防火巡查,医院、养老院、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不必进行 夜间防火巡查。 (错) 8、防火巡查人员应当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置火灾危险,无法当场处置的,应当立即报告,发现初起火灾应 当立即报警并及时扑救。 (对) 9、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其他单位应当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错) 10、消防安全检查的方法是指单位为达到实施消防安全检查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手段。 (对) 11、火灾隐患通常是指单位、场所、设备以及人们的行为违反消防法律、法规、有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危机生命 财产安全、阻碍火灾扑救等潜在的危险因素和条件。 (对) 12、根据不安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酒精着火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