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人胎盘组织液液中的 某些物质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血液织 这句话哪里错了?

精品解析: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二(选修)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解析_生物学科网
资源篮中还没有资源,赶紧挑选吧!
精品解析:江苏省扬州市学年高二(选修)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解析
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
预览已结束,查看全部内容需要下载哦~
扫码支付,立即下载
1.正常情况下血浆和组织液相互生成与回流,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与组织液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
B.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C.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浆
D.血浆与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试题分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隔着毛细血管壁,二者间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间隙成为组织液,B正确;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管成为血浆,C正确;血液流经组织时,血液中的氧气自由扩散到组织细胞参与有氧呼吸,血浆中的氧气含量高于组织液中氧气含量,D错误。
[来自e网通客户端]
审核人:学科网原创组委会
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成果展示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
> 湖南 | 按主题
湖南省怀化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时间:
版本版别: |
类别主题: |
年级科目: |
所属地区:
E&&&&&&&币:5
大&&&&&&小:287.18 KBKB
    湖南省怀化三中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1.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
  A.细胞内液
B.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细胞外液
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液体环境  2.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3.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4..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5.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血浆 →组织液→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6.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  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  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  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  7.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  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安庆一中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带解析)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安庆一中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带解析)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安庆一中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带解析)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学年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题,每题1.5分)1.如图甲中4号个体为x病患者,对l、2、3、4个体进行关于x病的基因检测,其DNA的电泳结果如下图乙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乙中的d来自图甲中的4号个体B.长度为9.7单位的DNA片段含有X病基因C.3号个体的基因型与l、2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D.3号个体与一位x病基因携带者结婚,生一个X病孩子的概率为 2.鸟类幼鸟的性别由性别染色体Z和W所决定.鸟类的年龄很小时,很难确定幼鸟的性别.但是在进行商业生产时确定幼鸟的性别却很重要.利用遗传标志物,通过杂交,能使不同性别的幼鸟产生不同表现型.遗传标志物应位于哪一条染色体上,选择哪种杂交类型才会使杂交后代的雌鸟和雄鸟产生不同的表现型(  )A.位于Z染色体上,隐性表现型的雌鸟与显性纯合子雄鸟杂交B.位于W染色体上,隐性表现型的雌鸟与隐性纯合子雄鸟杂交C.位于Z染色体上,显性表现型的雌鸟与隐性纯合子雄鸟杂交D.位于Y染色体上,显性表现型的雌鸟与隐性纯合子雄鸟杂交3.对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 B.乙图细胞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条C.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D.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AY、aY四种4.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SCK基因)导入水稻,挑选出SCK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SCK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抗虫植株体细胞含两个SCK基因,假设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出现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的比例为3:1B.乙图个体与正常水稻进行杂交,子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的比例为3:1C.丙图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 含SCK基因D.丙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的比例为15:15.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6.图甲是DNA复制示意图,其中一条链首先合成较短的片段(如a1、a2,b1、b2等),然后再由相关酶连接成DNA长链;图乙是基因表达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复制起点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起始多次B.图甲中连接b1与b2片段的酶是RNA聚合酶C.图乙过程①的编码链中每个脱氧核糖均连有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图乙过程②中能与物质b发生碱基配对的分子含有氢键7.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B.基因一般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8.如图为某真核生物X基因表达时出现的两种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基因中磷酸基因数目是正常蛋白质氨基酸数目的6倍B.若异常mRNA编码合成了蛋白质,则该蛋白质氨基酸数目可能比正常蛋白质的少C.若X基因发生了突变,一定不会出现与图中基因表达情况一样的结果D.剪接体的组成成分均在细胞质中合成,对hnRNA进行剪接发生在细胞核中9.烟草是雌雄同株植物,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杂合子,这是由S基因控制的遗传机制所决定的,如果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如下图所示(注:精子通过花粉管输送到卵细胞所在处完成受精),研究发现,S基因包含控制合成S核酸酶和S因子的两个部分,前者在雌蕊中表达,后者在花粉管中表达,传粉后,雌蕊产生的S核酸酶进入花粉管中,与对应的S因子特异性结合,进而将花粉管中的rRNA降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烟草的S基因分为S1、S2、S3等15种之多,它们之间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S基因的种类多,体现了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为物种的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C.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间行种植,子代基因型比值为S1S3:S2S3:S1S2=1:1:1D.花粉不能伸长的原因可能是细胞中无法合成蛋白质10.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是机体细胞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场所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11.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与组织液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B.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12.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3.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甲状腺激素&10.0&3.16.8&pmol/L胰岛素&1.7&5.020.0&mIU/L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萄葡糖加速1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15.如图表示信息分子对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的调节实例,AD表示信息分子.下列选项匹配的是(  )&&名称&合成场所&生理作用A&神经递质&传出神经元&引起骨骼肌的收缩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C&抗利尿激素&垂体&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D&淋巴因子&B细胞&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A.A&B.B&C.C&D.D16.如图是人体屈肌反射的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a、b、c、d表示结构,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A.兴奋由a传导到b的过程中,a处电位变化为:内正外负,内负外正B.b处通过胞吞的方式释放递质,c处有K+、水、氨基酸、葡萄糖等物质C.中间神经元产生的神经递质与d上的某种蛋白质相结合,d处的膜电位不发生变化D.图中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结果是屈肌收缩的同时伸肌舒张,从而使人体运动能够协调17.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c→d过程中,大量钾离子从细胞膜②侧到①侧移动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C.b→c过程中,大量钠离子从细胞膜①侧到②侧D.b点时,细胞膜①侧电位比②侧高18.如图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B.环境温度为28℃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C.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D.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19.Graves病是患者所产生的某种抗体与Y激素受体结合,使甲状腺细胞持续激发,产生高水平X激素所致.研究发现寡核苷酸UDP能够减弱Graves病症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X激素是甲状腺激素,Y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B.患者代谢减弱,产热减少,兴奋性低C.Graves病是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属于此类疾病D.UDP能减弱Graves病症状可能与UDP抑制浆细胞分泌该种抗体有关20.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为人体部分血糖调控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图中②和⑤过程可同时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和脂肪转化成葡萄糖B.低血糖状态时,除图中途径外还可通过肌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恢复正常C.高血糖状态时,④过程可使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进而使血糖恢复正常D.在血糖调控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可以通过反馈影响胰岛素的分泌21.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的抗原决定簇,给大鼠同时注射两种沙门氏菌,一定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效应B细胞;把每一个效应B细胞单独培养在培养液中;提取并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每一个效应B细胞的单独培养液,随后的实验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不同效应B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B.将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同时加入一种培养液中,最多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C.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D.大鼠的血清与效应B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前者含有的抗体与后者含有的抗原将发生免疫反应22.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浓度降低B.在一些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会导致酶的活性下降C.大量猎杀草原上的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D.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23.如图能正确反映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TSH)与甲状腺激素(TH)含量变化的是(  )A. &B. &C. &D. 24.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25.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26.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显微镜下一个视野中,完整的细胞个数为80个,当放大倍数增加4倍,该视野中可观察到的完整细胞个数为20个B.一个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60%、10%,该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个体中雌雄比例为1:1,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子代中基因型频率不变C.某学校的学生中某一相对性状的各基因型比率为XBXB:XBXb:XBY:XbY=44%:6%:42%:8%,则Xb的基因频率为7%D.人的ABO血型决定于3个等位基因IA、IB、i.通过抽样调查发现血型频率(基因型频率):A型(IAIA,IAi)=0.45;B型(IBIB,IBi)=0.13;AB型(IAIB)=0.06;O型(ii)=0.36.IA、IB基因的频率分别是0.3、0.127.玉米的高杆(H)对矮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 ,b= ,c= B.p=a时,杂合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 C.p=b时,亲代群体可能只含有杂合体D.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杂合体比例为 28.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有利的变异在生物体内的积累B.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C.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不能交流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协调,其结果是产生了遗传、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29.据报道,PBA和TUDCA两种化合物有助于Ⅱ型糖尿病的治疗,这两种药物可以缓解“内质网压力”(指过多的物质如脂肪积累到内质网中使其出错的状态)和抑制JNK基因活动,以恢复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血糖.现已用Ⅱ型糖尿病小鼠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肥胖可能与Ⅱ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关B.内质网功能出错影响了胰岛素的加工C.JNK基因活动受抑制是Ⅱ型糖尿病的另一病因D.Ⅱ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的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30.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需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B.配制的培养基应适合肺炎双球菌的生长和繁殖C.转化的有效性与R型细菌的DNA纯度有密切关系D.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5分)31.《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发表了上海交大医学院科学家成功定位多发性骨性连接综合征(SYNS)的发病基因的研究成果.科学家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GF9)基因的突变是导致SYNS的元凶,而该突变使FGF9的第99位氨基酸由正常的丝氨酸突变成了天冬氨酸.FGF9是一种由208个氨基酸组成的分泌性糖蛋白.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1)已知丝氨酸的遗传密码子为UCA、UCU、UCC、UCG、AGU、AGC,天冬氨酸的遗传密码子为GAU和GAC,则FGF9基因中至少有      对碱基发生改变才会导致SYNS.(2)如图是科学家根据一个SYNS的遗传家系绘制的遗传系谱图:根据系谱图可判断出SYNS的遗传方式可能是      ,若Ⅲ4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了个男孩,这个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3)经调查在自然人群中SYNS病发病率为19%,Ⅲ2与自然人群中仅患SYNS病的女性婚配,则他们后代患SYNS病的几率为      .(4)若对Ⅲ2进行基因治疗,则导入了      的受体细胞在患者体内应该能够增殖,合成并分泌FGF9(5)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请简要解释这种现象.①      ;②      .&32.1917年,摩尔根发现了一只缺刻翅雌果蝇,让它与正常翅雄果蝇交配,后代中雄果蝇均为缺刻翅,雌果蝇均为正常翅.请回答:(1)摩尔根杂交实验表明,缺刻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亲本中,缺刻翅雌蝇和正常翅雄蝇的基因型分别是      (显、隐性基因分别用N、n表示).同年,布里奇斯发现了另一只缺刻翅红眼雌果蝇,且该果蝇细胞学检查发现染色体异常(如图所示),研究表明这种染色体异常纯合(雄性果蝇有一条异常的染色体,即视为纯合体)会导致果蝇死亡.深入研究发现,因缺刻翅基因不能正确编码Notch受体而影响翅的发育.已知果蝇红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为显性,眼色和控制翅形的基因都位于图中染色体的Ⅱ区.(2)从图中看出,布里奇斯发现的缺刻翅红眼雌果蝇可能是图中       (甲/乙)染色体发生      所致,该果蝇的基因型为      .(3)布里奇斯用该红眼缺刻翅雌蝇与白眼正常翅雄蝇杂交,子代中的缺刻翅个体占      ,雌蝇和雄蝇的比例为      .F2中雄果蝇个体占      .&33.美国纽约大学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从苦瓜中提取到一种生物活性物质P,通过细胞培养实验证明:该活性物质能促进外周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研究人员利用该活性物质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天然降血糖药物X.已知药物使用的途径常用的有静脉注射和口服两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究药物X的正确给药途径,研究人员设计了以下实验:材料用具:实验小鼠200只,生理盐水,适宜浓度活性物质X溶液,注射器,血糖测定仪.(说明:①实验小鼠的各项生理指标相同且符合实验要求;②将小鼠处理成高血糖小鼠和血糖测定的具体方法不要求.)(1)实验目的:      .(2)实验思路:①将实验小鼠均分为四组,编为A、B、C、D,其中将B、C、D处理成高血糖小鼠,用血糖测定仪分别测量各组小鼠空腹血糖浓度,统计处理并记录.②      .③在      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后,再次用血糖测定仪分别测量各组小鼠空腹血糖浓度,统计处理并记录,分析比较各组小鼠前后血糖浓度变化.(3)结果与结论: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用表格和直方图形式分别记录了实验结果,直方如图所示.根据图表分析,该实验的结论是      .&34.回答有关体温调节和血脂代谢的问题:布氏田鼠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一种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如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布氏田鼠体内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示意图.(1)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      ,该物质被BAT细胞识别后引起细胞中      增加,进而促进脂肪分解参与细胞呼吸.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      的量增加,从而促进      的表达.(2)有氧呼吸过程中大量ATP的合成是在      处完成的,该结构富含ATP合成酶,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在BAT细胞中,UCP1蛋白能      该结构对H+的通透性,消除H+梯度,无法合成ATP,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变成      .(3)综上所述,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布氏田鼠通过      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      分解加快和合成ATP减少,实现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4)如表是某人血液检查结果,据检查结果对某人健康作出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多选)项& 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尿素&4.6&mg/dL&6.023.0血清葡萄糖&223&mg/dL&60110甘油三酯&189&mg/dL&50200总胆固醇&232&mg/dL&150220①肝功能出现障碍&&&&&&&&&&&&& ②肾滤过作用有障碍③可能会出现尿糖&&&&&&&&&&&&& ④可能HDL(与胆固醇代谢有关)合成量较低.&35.为研究水稻D基因的功能,研究者将TDNA插入到D基因中,致使该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记为d.现以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表所示.杂交编号&亲本组合&结实数/授粉的小花数&结实率①&♀DD×♂dd& &10%②&♀dd×♂DD& &50%③&♀DD×♂DD& &50%(1)表中数据表明,D基因失活使      配子育性降低.为确定配子育性降低是由于D基因失活造成的,可将      作为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后,导入到      (填“野生”或“突变”)植株的幼芽.经过      形成的愈伤组织中,最后观察转基因水稻配子育性是否得到恢复.(2)用      观察并比较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的配子形成,发现D基因失活不影响二者的         分裂.  学年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题,每题1.5分)1.如图甲中4号个体为x病患者,对l、2、3、4个体进行关于x病的基因检测,其DNA的电泳结果如下图乙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乙中的d来自图甲中的4号个体B.长度为9.7单位的DNA片段含有X病基因C.3号个体的基因型与l、2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D.3号个体与一位x病基因携带者结婚,生一个X病孩子的概率为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4号为女性患病,而其父母正常,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图乙可知:a、b、c中既有9.7的又有7.0的,而d中只有7.0的,与图甲所示比较可知,9.7的为正常基因,7.0的致病基因,所以1、2、3均为杂合子,4为纯合子.【解答】解:A、图乙中的d来自图甲中的4号个体,为隐性纯合体,A正确;B、长度为9.7单位的DNA片段含正常基因,长度为7.0单位的DNA片段含有X病基因,B错误;C、3号个体的基因型与l、2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00%,都是杂合体,C错误;D、3号个体与一位x病基因携带者结婚,他们都是杂合体,所以生一个X病孩子的概率为 ,D错误.故选:A. 2.鸟类幼鸟的性别由性别染色体Z和W所决定.鸟类的年龄很小时,很难确定幼鸟的性别.但是在进行商业生产时确定幼鸟的性别却很重要.利用遗传标志物,通过杂交,能使不同性别的幼鸟产生不同表现型.遗传标志物应位于哪一条染色体上,选择哪种杂交类型才会使杂交后代的雌鸟和雄鸟产生不同的表现型(  )A.位于Z染色体上,隐性表现型的雌鸟与显性纯合子雄鸟杂交B.位于W染色体上,隐性表现型的雌鸟与隐性纯合子雄鸟杂交C.位于Z染色体上,显性表现型的雌鸟与隐性纯合子雄鸟杂交D.位于Y染色体上,显性表现型的雌鸟与隐性纯合子雄鸟杂交【考点】伴性遗传.【分析】根据题意鸟类幼鸟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为ZW.利用遗传标志物,使不同性别的幼鸟产生不同表现型,遗传标志物应位于Z染色体上,应选择显性表现型的雌鸟与隐性纯合体雄鸟杂交,杂交后代凡显性个体全为雄鸟,凡隐性个体全为雌鸟.【解答】解:A、遗传标志物的位置位于Z染色体上,隐性表型的雌鸟与显性纯合子雄鸟杂交,后代雌鸟和雄鸟全为显性个体,不符合题意,A错误;B、遗传标志物的位置位于W染色体上,则遗传标志物只存在于雌鸟上,不符合题意,B错误;C、遗传标志物的位置位于Z染色体上,显性表型的雌鸟与隐性纯合子雄鸟杂交,后代雄鸟全为显性个体,雌鸟全为隐性个体,符合题意,C正确;D、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没有Y染色体,D错误.故选:C. 3.对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 B.乙图细胞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条C.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D.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AY、aY四种【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分析】分析题图:甲图所示细胞所在的生物的基因型为AaDd;乙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均匀地移向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图中有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女儿,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图所示细胞所在果蝇的基因型为AaXWY.【解答】解:A、甲图中生物的基因型为AaDd,其自交后产生Aadd个体的概率为 ,A正确;B、若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该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B正确;C、由有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女儿,可确定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错误;D、丁图所示果蝇基因型为AaXWY,其产生的配子有AXW、axW、AY、aY四种,D正确.故选:C. 4.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SCK基因)导入水稻,挑选出SCK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SCK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抗虫植株体细胞含两个SCK基因,假设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出现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的比例为3:1B.乙图个体与正常水稻进行杂交,子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的比例为3:1C.丙图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 含SCK基因D.丙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的比例为15:1【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植株相当于是SCK基因纯合子,其产生的配子均含有SCK基因;乙图植株相当于是SCK基因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 含有SCK基因;丙图植株相当于是SCK基因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 含有SCK基因.据此答题.【解答】解:A、甲图植株产生的配子均含有SCK基因,因此其自交后代均含有抗虫基因,F1中都是抗虫植株,A错误;B、乙图植株产生的配子中有 含有SCK基因,因此,乙图个体与正常水稻进行杂交,子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1,B错误;C、丙图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 含SCK基因,C错误;D、由于丙图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 含SCK基因,因此,丙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5:1,D正确.故选:D. 5.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考点】DNA分子的复制;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解答】解:A、若进行有丝分裂,第一次有丝分裂后,都含有标记;当细胞处于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染色单体随机分开,具有32P标记的染色体也随机进入2个细胞,所以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2个或3个或4个,A错误;B、若进行减数分裂,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说明DNA只复制一次,因此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B正确;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C错误;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不是进行减数分裂,D错误.故选:B. 6.图甲是DNA复制示意图,其中一条链首先合成较短的片段(如a1、a2,b1、b2等),然后再由相关酶连接成DNA长链;图乙是基因表达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复制起点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起始多次B.图甲中连接b1与b2片段的酶是RNA聚合酶C.图乙过程①的编码链中每个脱氧核糖均连有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图乙过程②中能与物质b发生碱基配对的分子含有氢键【考点】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图甲为DNA复制过程,图乙为转录和翻译过程,①为转录过程,②为翻译过程,其中a为DNA,b为mRNA,c为tRNA.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复制&转录&翻译时间&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主要在细胞核&细胞质的核糖体模板&DNA的两条链&DNA的一条链&mRNA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20种游离的氨基酸条件&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ATP&酶(RNA聚合酶等)、ATP&酶、ATP、tRNA产物&2个双链DNA&一个单链RNA&多肽链特点&半保留,边解旋边复制&边解旋边转录&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碱基配对&AT& TA& CG& GC&AU& UA&& CG& GC&AU& UA& CG& GC遗传信息传递&DNADNA&DNAmRNA&mRNA蛋白质意义&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解答】解:A、由于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只复制一次,故图甲中复制起点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只起始一次,A错误;B、图甲中连接b1与b2片段的酶是DNA聚合酶,B错误;C、图乙过程①转录的编码链中除了末端的脱氧核糖只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其余每个脱氧核糖均连有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C错误;D、图乙过程②为翻译过程,其中能与物质bmRNA发生碱基配对的分子为tRNA,含有部分双链,故含有氢键,D正确.故选:D. 7.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B.基因一般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基因与DNA的关系.【分析】基因一般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解答】解: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两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故A错误;B、基因一般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故B正确;C、基因的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且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也决定了基因的特异性,故C正确;D、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且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间期或末期)或2个DNA分子(分裂期),故D正确.故选:A. 8.如图为某真核生物X基因表达时出现的两种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基因中磷酸基因数目是正常蛋白质氨基酸数目的6倍B.若异常mRNA编码合成了蛋白质,则该蛋白质氨基酸数目可能比正常蛋白质的少C.若X基因发生了突变,一定不会出现与图中基因表达情况一样的结果D.剪接体的组成成分均在细胞质中合成,对hnRNA进行剪接发生在细胞核中【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真核生物X基因表达时出现的两种情况.图中①为转录过程;②表示剪接体剪接hnRNA形成mRNA的过程;③精准间接形成的mRNA翻译形成正常蛋白质.异常mRNA会被检测出并分解,不会翻译形成蛋白质.【解答】解:A、真核细胞中,基因的编码区包括内含子和外显子,只有外显子能编码蛋白质,因此X基因中磷酸基因数目比正常蛋白质氨基酸数目的6倍大,A错误;B、异常mRNA中含有未减尽的核苷酸片段,若其编码合成了蛋白质,则该蛋白质氨基酸数目可能比正常蛋白质的少,B正确;C、若基因突变发生在内含子上,则不会改变基因表达情况,C错误;D、剪接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其中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而RNA不一定在细胞质中合成,D错误.故选:B. 9.烟草是雌雄同株植物,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杂合子,这是由S基因控制的遗传机制所决定的,如果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如下图所示(注:精子通过花粉管输送到卵细胞所在处完成受精),研究发现,S基因包含控制合成S核酸酶和S因子的两个部分,前者在雌蕊中表达,后者在花粉管中表达,传粉后,雌蕊产生的S核酸酶进入花粉管中,与对应的S因子特异性结合,进而将花粉管中的rRNA降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烟草的S基因分为S1、S2、S3等15种之多,它们之间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S基因的种类多,体现了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为物种的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C.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间行种植,子代基因型比值为S1S3:S2S3:S1S2=1:1:1D.花粉不能伸长的原因可能是细胞中无法合成蛋白质【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1、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生物体内不同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种类有所区别.【解答】解:A、烟草的S基因分为S1、S2、S3等15种基因,是一组复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且由于是一组复等位基因,所以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B、烟草的S基因种类多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这体现了变异的不定性,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B正确;C、由题意可知,当花粉所含S基因种类和母本相同时,就不能完成花粉管的伸长.现在S1S2和S2S3间行种植,就有两种交配方式:①S1S2♂×S2S3♀和②S1S2♀×S2S3♂,①中的花粉S2与卵细胞的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花粉只有S1一种类型,后代有S1S2和S1S3数量相同的两种;②中的花粉S2与卵细胞的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花粉只有S3一种类型,后代有S1S3和S2S3数量相同的两种,所以子代S1S3:S2S3:S1S2=2:1:1,C错误;D、根据题干信息“S基因包含控制合成S核酸酶和S因子的两个部分,前者在雌蕊中表达,后者在花粉管中表达,传粉后,雌蕊产生的S核酸酶进入花粉管中,与对应的S因子特异性结合,进而将花粉管中的rRNA降解”可知,rRNA是核糖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花粉管中的rRNA降解后,缺少核糖体,无法合成蛋白质,花粉管不能伸长,D正确.故选:C. 10.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是机体细胞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场所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控下,机体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节(如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使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解答】解:A、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故A错误.B、机体中含有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而使pH相对稳定.故B错误.C、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细胞是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是机体细胞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场所.故C错误.D、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控下,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节,是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故D正确.故选D. 11.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与组织液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B.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细胞与组织液、组织液与血浆可以实现物质的相互渗透,组织液中的水分和小分子蛋白质可以进入淋巴管成为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循环回流入血液【解答】解:A、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B、一般情况下,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高,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低,B错误;C、血浆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均可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C正确;D、组织液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也可以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D正确.故选:B. 12.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根据题意,该调节过程既有“内脏神经”的神经调节,又有“肾上腺素”的激素调节;作用是“使心率加快”,靶器官是心脏;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激素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和靶器官.【解答】解:A、根据题意“该激素可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可以看出,该激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是靶器官,故A正确;B、根据题意“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故B正确;C、肾上腺素是通过体液运输到心脏的,故C错误;D、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故D正确.故选:C. 13.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甲状腺激素&10.0&3.16.8&pmol/L胰岛素&1.7&5.020.0&mIU/L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萄葡糖加速【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甲状腺激素对动物或人的作用:①促进动物个体的发育;②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A错误;B、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血糖含量高于正常,B错误;C、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C正确;D、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减慢,D错误.故选:C. 1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NaHCO3.过敏反应: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解答】解:A、消化道、呼吸道、膀胱、肺泡等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人体外部环境;故A正确.B、内环境具有一定的渗透压、酸碱度等理化性质,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故B错误.C、过敏原具有异物性,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引起的免疫失调病;故C正确.D、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主要在脊髓,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故D正确.故选B. 15.如图表示信息分子对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的调节实例,AD表示信息分子.下列选项匹配的是(  )&&名称&合成场所&生理作用A&神经递质&传出神经元&引起骨骼肌的收缩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C&抗利尿激素&垂体&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D&淋巴因子&B细胞&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A.A&B.B&C.C&D.D【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神经递质和激素等物质都属于人体内的信息分子,这些信息分子都由人体内特定部位合成,并且作用于特定部位,这是由于细胞膜上存在特异性受体的结果.【解答】解:A、在神经调节过程中,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是通过神经递质来完成的,神经递质是在传出神经元中合成的,能引起骨骼肌的收缩,A正确;B、作用于甲状腺的信息分子是促甲状腺激素,其合成场所为垂体,B错误;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由垂体后叶释放,C错误;D、在体液免疫过程中,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增强淋巴细胞的杀伤力,D错误.故选:A. 16.如图是人体屈肌反射的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a、b、c、d表示结构,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A.兴奋由a传导到b的过程中,a处电位变化为:内正外负,内负外正B.b处通过胞吞的方式释放递质,c处有K+、水、氨基酸、葡萄糖等物质C.中间神经元产生的神经递质与d上的某种蛋白质相结合,d处的膜电位不发生变化D.图中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结果是屈肌收缩的同时伸肌舒张,从而使人体运动能够协调【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突触的结构.【分析】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传入神经使屈肌神经元兴奋,通过中间神经元抑制伸肌神经元兴奋.图中b时突触前膜,c是突触间隙,d是突触后膜.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A、兴奋由a传导到b的过程中,a处由动作电位变成静息电位,即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A正确;B、b是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递质,B错误;C、中间神经元产生的神经递质与d上的某种蛋白质相结合,d处的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但是电位变大,C错误;D、从图中可以看出,传入神经使屈肌神经元兴奋,通过中间神经元抑制伸肌神经元兴奋,可见屈肌收缩先于伸肌舒张,D错误.故选:A. 17.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c→d过程中,大量钾离子从细胞膜②侧到①侧移动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C.b→c过程中,大量钠离子从细胞膜①侧到②侧D.b点时,细胞膜①侧电位比②侧高【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由于Ⅴ上有糖蛋白,所以①为细胞膜外侧,②为细胞膜内侧.图2中,a线段表示静息电位;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0mV,此时Na+内流,c表示动作电位,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解答】解:A、c→d过程中,动作电位转变为静息电位,此过程中K+通道打开,大量K+从细胞膜②侧到①侧移动即K+外流,A正确;B、Ⅱ是蛋白质分子,可以是K+的通道,所以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B正确;C、b→c过程中,Na+的通道打开,Na+内流,所以大量钠离子从细胞膜①侧到②侧即Na+内流,C正确;D、b点时,细胞膜①侧电位与②侧相等,表现为0电位,D错误.故选:D. 18.如图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B.环境温度为28℃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C.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D.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从图中分析可知:当温度在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最大,而偏离时,都减小.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的敏感温度范围不同;环境温度为28℃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环境温度为40℃时温觉感受器最敏感;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即37℃左右.【解答】解:A、由图可知冷觉感受器的敏感温度范围在10℃~40℃之间,温觉感受器敏感温度范围在36℃~47℃之间,故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故A正确.B、环境温度为28℃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环境温度为40℃时温觉感受器最敏感;故B正确.C、大鼠进行正常体温进行调节,温度变化在交叉之间,即37℃左右;故C正确.D、敏感程度越大,放电频率越大,偏离敏感温度,放电频度减小;故D错误.故选D. 19.Graves病是患者所产生的某种抗体与Y激素受体结合,使甲状腺细胞持续激发,产生高水平X激素所致.研究发现寡核苷酸UDP能够减弱Graves病症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X激素是甲状腺激素,Y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B.患者代谢减弱,产热减少,兴奋性低C.Graves病是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属于此类疾病D.UDP能减弱Graves病症状可能与UDP抑制浆细胞分泌该种抗体有关【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以Graves病的致病机理为背景的激素调节与免疫调节相结合的题目,Graves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解答】解:A、根据题意,“某种抗体与Y激素受体结合,使甲状腺细胞持续激发”,说明这种抗体的作用是和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相同,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以后,导致甲状腺持续的分泌甲状腺激素,所以X激素是甲状腺激素,Y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A正确;B、由于甲状腺细胞持续分泌甲状腺激素,由于病人甲状腺激素过高,体温也比正常人高,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神经的兴奋性,所以兴奋性提高,B错误;C、系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疾病,Graves病与之同属一类疾病,因此也是自身免疫病,C正确;D、由于本病的发生与某种抗体有关,而“寡核苷酸UDP能够减弱Graves病症状”,说明UDP能减弱Graves病症状可能与UDP抑制浆细胞分泌该种抗体有关,D正确.故选:B. 20.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为人体部分血糖调控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图中②和⑤过程可同时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和脂肪转化成葡萄糖B.低血糖状态时,除图中途径外还可通过肌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恢复正常C.高血糖状态时,④过程可使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进而使血糖恢复正常D.在血糖调控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可以通过反馈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解答】解:A、图中②促进肝糖原的合成使血糖含量降低,图中⑤脂肪转化成葡萄糖使血糖升高,两个过程相反,A错误;B.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B错误;C.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C错误;D.在血糖调控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可以通过反馈影响胰岛素的分泌,维持血糖的平衡,D正确;故选:D. 21.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的抗原决定簇,给大鼠同时注射两种沙门氏菌,一定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效应B细胞;把每一个效应B细胞单独培养在培养液中;提取并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每一个效应B细胞的单独培养液,随后的实验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不同效应B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B.将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同时加入一种培养液中,最多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C.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D.大鼠的血清与效应B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前者含有的抗体与后者含有的抗原将发生免疫反应【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把甲、乙两种沙门氏菌注射到大鼠体内,因此大鼠的血清含有2种抗体,而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只含有一种抗体,并没有抗原存在,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不会出现免疫反应;给大鼠同时注射两种沙门氏菌,都能使大鼠分别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而体液免疫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血清中含有这2种抗体,所以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人甲、乙两种沙门氏菌,二种细菌都会出现凝集现象.【解答】解:A、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其中只有抗体而没有抗原,不会出现免疫反应,A错误;B、任意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中只有一种抗体,因此最多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B正确;C、大鼠的血清中含有2种抗体,再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人甲、乙两种沙门氏菌,会产生两种免疫反应,C错误;D、大鼠血清含有抗体但浆细胞培养液不含有抗原,因此不能产生免疫反应,D错误.故选:B. 22.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浓度降低B.在一些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会导致酶的活性下降C.大量猎杀草原上的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D.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反馈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1、负反馈调节就是指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作用,使得输出的信息减弱.2、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是正反馈调节.【解答】解:A、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浓度降低,属于负反馈调节,A错误;B、在一些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会导致酶的活性下降,产物的生成速率下降,属于负反馈调节,B错误;C、大量猎杀草原上的食肉动物,由于缺乏天敌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增加,随之肉食动物增加,导致草食动物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C错误;D、大量排放污染物引起鱼类死亡,鱼类尸体腐烂又加剧了鱼类的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D. 23.如图能正确反映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TSH)与甲状腺激素(TH)含量变化的是(  )A. &B. &C. &D.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解答】解:当TH增多时抑制TSH分泌使TSH减少,TH减少时反馈作用弱,TSH量增多.故选:D. 24.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根据曲线图分析,从25℃下降到10℃时,内外温差加大,使得散热量先增加,后通过调节散热量减少.2、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3、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A、人体具有维持体温平衡的调节机制,即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正确;B、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O℃时,机体与环境的温差变大,散热增加,B正确;C、寒冷环境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得散热量减少是体温平衡调节的结果,C正确;D、时间在t3以后,散热量减少,同样产热量也减少,但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D. 25.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考点】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诱变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所以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A正确;B、诱变育种可形成新的基因,杂交育种不能形成新的基因,B错误;C、三倍体植物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如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过程就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错误;D、基因突变是随机的和不定向的,诱变育种虽可提高突变率,但有利变异的个体往往不多,D错误.故选:A. 26.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显微镜下一个视野中,完整的细胞个数为80个,当放大倍数增加4倍,该视野中可观察到的完整细胞个数为20个B.一个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60%、10%,该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个体中雌雄比例为1:1,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子代中基因型频率不变C.某学校的学生中某一相对性状的各基因型比率为XBXB:XBXb:XBY:XbY=44%:6%:42%:8%,则Xb的基因频率为7%D.人的ABO血型决定于3个等位基因IA、IB、i.通过抽样调查发现血型频率(基因型频率):A型(IAIA,IAi)=0.45;B型(IBIB,IBi)=0.13;AB型(IAIB)=0.06;O型(ii)=0.36.IA、IB基因的频率分别是0.3、0.1【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细胞观察实验.【分析】1、显微镜观察细胞时,放大的倍数是细胞的长度、宽度(半径),不是面积,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2、对于种群中进行自由交配的后代的基因型的比例的计算方法是:先求出种群中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然后根据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求出后代中的不同基因型的比例;3、由于B(b)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因此在求伴X遗传的基因的基因频率时,女性个体含有2个等位基因,男性个体只含有一个基因.4、遗传平衡定律的内容是:哈迪温伯格定律也称遗传平衡定律,其主要内容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即保持着基因平衡.该理想状态要满足5个条件:①种群足够大;②种群中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③没有突变发生;④没有新基因加入;⑤没有自然选择.此时各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存在如下等式关系并且保持不变: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基因A的频率为 p,基因a的频率为q,则A+a=p+q=1,AA+Aa+aa=p2+2pq+q2=1.【解答】解:A、显微镜观察细胞时,放大的倍数是细胞的长度、宽度(半径),不是面积,当放大倍数增加4倍时,细胞放大的面积变成原来的16倍,因此显微镜下一个视野中,完整的细胞个数为80个,当放大倍数增加4倍,该视野中可观察到的完整细胞个数为80÷16=5个,A错误;B、一个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60%、10%,该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个体中雌雄比例为1:1,雄性、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30%+60%÷2):(10%+60%÷2)=3:2,因此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子代中基因型频率为:AA=60%×60%=36%,Aa=2×60%×40%=48%,aa=40%×40%=16%,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B错误;C、由于B(b)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因此Xb的基因频率是(6%+8%)÷(50%×2+50%)×100%=9.3%,C错误;D、由题意知,IAIA+IAi=0.45,IBIB+IBi=0.13,IAIB=0.06,ii=0.36,设IA、IB、i基因的频率分别是X、Y、Z,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则有关系式:①X2+2XZ=0.45,②Y2+2YZ=0.13,③2XY=0.06,④Z2=0.36,解得,X=0.3,Y=0.1,Z=0.6,D正确.故选:D. 27.玉米的高杆(H)对矮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 ,b= ,c= B.p=a时,杂合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 C.p=b时,亲代群体可能只含有杂合体D.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杂合体比例为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1、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当H的基因频率为0时,自由交配后代的个体都是hh,即亲本基因型都是hh;当H的基因频率为1时,自由交配后代的个体的基因型都是HH,即亲本基因型只有HH;当H的基因频率为a时,自由交配后代是Hh=hh;当H的基因频率为b时,自由交配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Hh= ,HH=hh= ;当H的基因频率为c时,自由交配一代,后代HH=Hh;2、哈迪温伯格定律的主要内容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即保持着基因平衡;此时各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存在如下等式关系并且保持不变: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基因A的频率为 p,基因a的频率为q,则A+a=p+q=1,AA+Aa+aa=p2+2pq+q2=1.3、当H的基因频率为a时,Hh与hh的基因型频率相等,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得2a(1a)=(1a)2,解得a= ;当p=b时,HH与hh的基因型频率相等,Hh= ,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解得b= ;当H的基因频率为c时,Hh与HH的基因型频率相等,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得2c(1c)=(c)2,解得c= .【解答】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 ,b= ,c= ,A正确;B、当H的基因频率为a时,Hh与hh的基因型频率相等,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得2a(1a)=(1a)2,解得a= ,则杂合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2× ×(1 )= ,B正确;C、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公式是:H=HH+ Hh,h=hh+ Hh,如果H和h的基因频率相等,则HH和hh的基因型频率相等,分析题图可知,只有H的基因频率为b时符合该条件,C正确;D、由题图可知,当H的基因频率为c时,Hh与HH的基因型频率相等,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得2c(1c)=(c)2,解得c= ,F1的基因型及比例是:HH= × = ,hh,= × = ,Hh=2× × = ,子一代自交,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1& = ,D错误.故选:D. 28.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有利的变异在生物体内的积累B.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C.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不能交流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协调,其结果是产生了遗传、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解答】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所以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B正确;C、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不能交流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其结果是产生了遗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D错误.故选:B. 29.据报道,PBA和TUDCA两种化合物有助于Ⅱ型糖尿病的治疗,这两种药物可以缓解“内质网压力”(指过多的物质如脂肪积累到内质网中使其出错的状态)和抑制JNK基因活动,以恢复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血糖.现已用Ⅱ型糖尿病小鼠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肥胖可能与Ⅱ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关B.内质网功能出错影响了胰岛素的加工C.JNK基因活动受抑制是Ⅱ型糖尿病的另一病因D.Ⅱ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的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在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腔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等,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把较成熟的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的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接着,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小泡里,运输到细胞膜,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解答】解:A、根据题意“PBA和TUDCA有助于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治疗原理之一是缓解内质网的压力”,可知肥胖可能与Ⅱ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关,故A项正确;B、胰岛素是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的加工,如果内质网出错将会使胰岛素的加工受到影响,故B项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抑制JNK基因活动有助于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故C项错误;D、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分泌有关,故D项正确.故选:C. 30.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需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B.配制的培养基应适合肺炎双球菌的生长和繁殖C.转化的有效性与R型细菌的DNA纯度有密切关系D.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解答】解:A、需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以便进行确定转化因子是何种物质,A正确;B、配制的培养基应适合肺炎双球菌的生长和繁殖,以确保肺炎双球菌能增殖和转化,B正确;C、转化的有效性与S型细菌的DNA纯度有密切关系,C错误;D、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各种成分分离开,分别于R型细菌混合,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D正确.故选:C.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5分)31.《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发表了上海交大医学院科学家成功定位多发性骨性连接综合征(SYNS)的发病基因的研究成果.科学家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GF9)基因的突变是导致SYNS的元凶,而该突变使FGF9的第99位氨基酸由正常的丝氨酸突变成了天冬氨酸.FGF9是一种由208个氨基酸组成的分泌性糖蛋白.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1)已知丝氨酸的遗传密码子为UCA、UCU、UCC、UCG、AGU、AGC,天冬氨酸的遗传密码子为GAU和GAC,则FGF9基因中至少有 2 对碱基发生改变才会导致SYNS.(2)如图是科学家根据一个SYNS的遗传家系绘制的遗传系谱图:根据系谱图可判断出SYNS的遗传方式可能是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若Ⅲ4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了个男孩,这个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3)经调查在自然人群中SYNS病发病率为19%,Ⅲ2与自然人群中仅患SYNS病的女性婚配,则他们后代患SYNS病的几率为   .(4)若对Ⅲ2进行基因治疗,则导入了 目的基因 的受体细胞在患者体内应该能够增殖,合成并分泌FGF9(5)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请简要解释这种现象.① 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 ;② 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分析系谱图:Ⅱ1和Ⅱ2均患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相应的基因用A、a表示).【解答】解:(1)SYNS形成的原因是FGF9的第99位氨基酸由正常的丝氨酸突变成了天冬氨酸.已知丝氨酸的遗传密码子为UCA、UCU、UCC、UCG、AGU、AGC,天冬氨酸的遗传密码子为GAU和GAC,由此可见,FGF9基因中相应位点的第一对碱基和第二对碱基都发生基因突变才会导致SYNS,即至少有2对碱基发生突变.(2)由以上分析可知,SYNS的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色盲基因用B、b表示,则Ⅲ4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XBXB( )、AaXBXb( ),其一正常男性(aaXBY)婚配,生了个男孩,这个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3)Ⅲ2的基因型及概率为 AA、 Aa,在自然人群中SYNS病发病率为19%,正常的概率是81%,则a的基因频率是9%,A的基因频率是1%,则AA的基因型频率是1%,Aa的基因型频率是18%,在患者中Aa的概率为 因此后代患SYNS病的几率为1 = .(4)FGF9是一种分泌性糖蛋白,若对Ⅲ2进行基因治疗,则导入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在患者体内应该能够增殖,合成并分泌FGF9.要得到一个数量足够的受体细胞纯系,应该用克隆培养(细胞克隆)方法培养.(5)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原因:①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故答案为:(1)2(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 (4)目的基因(5)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 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 32.1917年,摩尔根发现了一只缺刻翅雌果蝇,让它与正常翅雄果蝇交配,后代中雄果蝇均为缺刻翅,雌果蝇均为正常翅.请回答:(1)摩尔根杂交实验表明,缺刻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亲本中,缺刻翅雌蝇和正常翅雄蝇的基因型分别是 XnXn、XNY (显、隐性基因分别用N、n表示).同年,布里奇斯发现了另一只缺刻翅红眼雌果蝇,且该果蝇细胞学检查发现染色体异常(如图所示),研究表明这种染色体异常纯合(雄性果蝇有一条异常的染色体,即视为纯合体)会导致果蝇死亡.深入研究发现,因缺刻翅基因不能正确编码Notch受体而影响翅的发育.已知果蝇红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为显性,眼色和控制翅形的基因都位于图中染色体的Ⅱ区.(2)从图中看出,布里奇斯发现的缺刻翅红眼雌果蝇可能是图中 乙  (甲/乙)染色体发生 缺失 所致,该果蝇的基因型为 XXBn .(3)布里奇斯用该红眼缺刻翅雌蝇与白眼正常翅雄蝇杂交,子代中的缺刻翅个体占   ,雌蝇和雄蝇的比例为 2:1 .F2中雄果蝇个体占   .&【考点】伴性遗传.【分析】(1)摩尔根的实验中由于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因此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解答本小题首先要判断显隐性,然后再写基因型.(3)图中看出,少了II区的是乙染色体,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染色体部分缺失.(4)解答本小题的关键是利用题干中“研究表明这种染色体异常纯合(雄性果蝇有一条异常的染色体,即视为纯合体)会导致果蝇死亡”这句话,判断XY的个体不存在.【解答】解:(1)摩尔根这一只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交配,后代中雄果蝇均为缺刻翅,雌果蝇均为正常翅,即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因此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缺刻翅若为伴X显性遗传,缺刻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NXN或XNXn,正常翅雄果蝇XnY,子代个体不符合题中的描述;若为X隐性遗传,缺刻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nXn,正常翅雄果蝇XNY,子代符合题中描述.(2)图中看出来,少了II区的是乙染色体,根据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念,属于染色体部分缺失.已知果蝇红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为显性,和控制翅形的基因都位于图中染色体的II区,II区缺失上边的基因也随之缺失,所以基因型为XXBn.(4)布里奇斯用该红眼缺刻翅雌蝇(XXBn)与白眼正常翅雄蝇(XbNY)杂交,子代中基因型有:XXbN、XBnXbN、XY、XBnY,由于这种染色体异常纯合会导致果蝇死亡,因此XY的个体不存在,所以后代中缺刻翅个体占 ,雌蝇和雄蝇的比例为2:1,F2中致死的雄果蝇XY占 × = ,所以F2中雄果蝇个体占 .故答案为:(1)X&& XnXn、XNY(2)乙 缺失 XXBn(3)&&& 2:1&&  33.美国纽约大学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从苦瓜中提取到一种生物活性物质P,通过细胞培养实验证明:该活性物质能促进外周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研究人员利用该活性物质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天然降血糖药物X.已知药物使用的途径常用的有静脉注射和口服两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究药物X的正确给药途径,研究人员设计了以下实验:材料用具:实验小鼠200只,生理盐水,适宜浓度活性物质X溶液,注射器,血糖测定仪.(说明:①实验小鼠的各项生理指标相同且符合实验要求;②将小鼠处理成高血糖小鼠和血糖测定的具体方法不要求.)(1)实验目的: 探究药物X不同给药途径对小鼠血糖浓度的影响 .(2)实验思路:①将实验小鼠均分为四组,编为A、B、C、D,其中将B、C、D处理成高血糖小鼠,用血糖测定仪分别测量各组小鼠空腹血糖浓度,统计处理并记录.② A、B组不用药物处理,C组静脉注射等量且适量药物X溶液,D组口服等量且适量药物X溶液 .③在 相同且适宜 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后,再次用血糖测定仪分别测量各组小鼠空腹血糖浓度,统计处理并记录,分析比较各组小鼠前后血糖浓度变化.(3)结果与结论: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用表格和直方图形式分别记录了实验结果,直方如图所示.根据图表分析,该实验的结论是 药物X既适合静脉注射也适合口服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实验操作步骤的安排一般如下:第一步:取材随机均分为几组,编号;第二步:不同组自变量的处理;第三步:把上述各组放在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等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第四步:观察并记录比较相应的因变量.【解答】解:(1)分析题意可以看出,该实验目的是探究药物X不同给药途径对小鼠血糖浓度的影响.(2)②由第①步可知,本实验分成4组,A组为正常小鼠的空白对照组,B组为高血糖小鼠的对照组,C、D组的处理方法不同,一组口服,另一组静脉注射等量的含物质X的药物溶液;③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培养条件为相同且适宜.(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药物X既适合静脉注射也适合口服.故答案为:(1)探究药物X不同给药途径对小鼠血糖浓度的影响(2)②A、B组不用药物处理,C组静脉注射等量且适量药物X溶液,D组口服等量且适量药物X溶液③相同且适宜(3)药物X既适合静脉注射也适合口服 34.回答有关体温调节和血脂代谢的问题:布氏田鼠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一种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如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布氏田鼠体内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示意图.(1)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 去甲肾上腺素 ,该物质被BAT细胞识别后引起细胞中 cAMP 增加,进而促进脂肪分解参与细胞呼吸.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 甲状腺激素 的量增加,从而促进 UCP1基因 的表达.(2)有氧呼吸过程中大量ATP的合成是在 线粒体内膜 处完成的,该结构富含ATP合成酶,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在BAT细胞中,UCP1蛋白能 增大 该结构对H+的通透性,消除H+梯度,无法合成ATP,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变成 热能 .(3)综上所述,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布氏田鼠通过 神经与体液 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 脂肪分解加快 分解加快和合成ATP减少,实现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4)如表是某人血液检查结果,据检查结果对某人健康作出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③④ (多选)项& 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尿素&4.6&mg/dL&6.023.0血清葡萄糖&223&mg/dL&60110甘油三酯&189&mg/dL&50200总胆固醇&232&mg/dL&150220①肝功能出现障碍&&&&&&&&&&&&& ②肾滤过作用有障碍③可能会出现尿糖&&&&&&&&&&&&& ④可能HDL(与胆固醇代谢有关)合成量较低.&【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据图1分析,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导致BAT细胞中cAMP增加,cAMP的直接作用是促进脂肪分解和促进UCP1基因的表达.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解答】解:(1)由图中可以看出,在持续寒冷刺激下,下丘脑一方面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 UCP1基因的表达,这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的机制;另一方面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与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导致BAT细胞中cAMP增加.(2)由于线粒体内膜富含ATP合成酶,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所以有氧呼吸过程中大量ATP的合成是在线粒体内膜上;由题图可知,在BAT细胞中,UCP1蛋白能增大该结构对H+的通透性,消除H+梯度,无法合成ATP,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变成热能(3)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由图中可知,通过调节作用使细胞中脂肪氧化分解增加,同时减少ATP合成,使产热增加.(4)根据表格分析,尿素含量偏低,说明肝功能可能有损伤,使得脱氨基作用减弱;血清葡萄糖偏高,则可能会出现尿糖;总胆固醇偏高,可能HDL合成量较低,不能吸收外围组织中多余胆固醇运至肝脏,为防止高胆固醇,需要降低LDL,提高HDL.故答案为:(1)去甲肾上腺素& cAMP&& 甲状腺激素&& UCP1基因(2)线粒体内膜&& 增大& 热能(3)神经与体液&&& 脂肪分解加快(4)③④ 35.为研究水稻D基因的功能,研究者将TDNA插入到D基因中,致使该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记为d.现以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表所示.杂交编号&亲本组合&结实数/授粉的小花数&结实率①&♀DD×♂dd& &10%②&♀dd×♂DD& &50%③&♀DD×♂DD& &50%(1)表中数据表明,D基因失活使 雄 配子育性降低.为确定配子育性降低是由于D基因失活造成的,可将 D基因 作为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后,导入到 突变 (填“野生”或“突变”)植株的幼芽.经过 脱分化 形成的愈伤组织中,最后观察转基因水稻配子育性是否得到恢复.(2)用 显微镜 观察并比较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的配子形成,发现D基因失活不影响二者的 减数    分裂.【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分析表格数据:杂交③是对照组,结实率为50%,杂交②结实率也是50%,说明dd作为母本不影响结实率;杂交①结实率为10%,说明dd作为父本影响了结实率,即D基因失活使雄配子育性降低,据此答题.【解答】解:(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D基因失活使雄配子育性降低.为确定配子育性降低是由于D基因失活造成的,可将D基因作为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后,导入到突变植株的幼芽.经过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中,最后观察转基因水稻配子育性是否得到恢复.(2)配子形成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在观察减数分裂时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的配子形成.故答案为:(1)雄&&& D基因& 突变& 脱分化(或“去分化”)(2)显微镜&& 减数 日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毛细血管动脉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