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肾小管重吸收每排出一个NH4就有一个CO3重吸收

考研西医实战模拟A类第一部分生物学10
  第八章 尿的生存与排泄
  1、肾脏的泌尿功能不包括
  A、排出机体大部分代谢终产物及进人体内的异物
  B、调节细胞外液的量和血浆的渗透压
  C、保留体液中重要的电解质
  D、排出过剩的电解质
  E、产生与尿生成调节有关的肾素
  2、下列哪种生物活性物质不是肾脏分泌的
  A、肾素& B、羟化的维生素D3& C、前列腺素& D、抗利尿激素& E、促红细胞生成素
  3、在人体,近髓肾单位约占肾单位总数的
  A、5%& B、10%& C、15%& D、20%& E、25%
  4、关于皮质肾单位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主要分布于外皮质层和中皮质层
  B、肾血流量的8%~10%进入皮质肾单位
  C、入球小动脉的口径比出球小动脉的粗
  D、髓袢甚短,只达外髓层
  E、出球小动脉分出的毛细血管几乎全部分布于皮质部分的肾小管周围
  5、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肾血流量最多
  A、立位时& B、静息卧位时& C、剧烈运动时& D、精神紧张时& E、中毒性休克时
  6、一般成年人的肾小球滤过率为
  A、100ml/min&& B、125 ml/min& C、250ml/min&& D、500m1/min&& E、1000ml/min
  7、肾小球滤过膜中的哪一层结构是蛋白质滤过的主要屏障
  A、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 B、基膜
  C、滤过裂隙膜&&&&&&&&& D、肾小球的系膜细胞
  E、肾小囊壁层
  8、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A、每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 B、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
  C、每分钟一侧肾脏的血浆流量&&& D、每分钟两侧肾脏所生成的尿量
  E、每分钟两侧肾脏的血浆流量
  9、下列哪个因素与肾小球滤过率无关
  A、滤过膜的通透性& B、滤过膜的面积
  C、有效滤过压&&&&& D、肾血流量
  E、肾髓质血流量
  10、滤过分数是指
  A、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 B、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
  C、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 D、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
  E、肾血流量/心输出量
  11、一般成年人,肾小球的滤过分数约为
  A、10%& B、20%& C、30%& D、40%& E、50%
  12、原尿的成分与血浆相比所不同的是
  A、葡萄糖含量& B、k+的含量& C、蛋白质的含量& D、nA+的含量& E、尿素的含量
  13、在肾脏病理情况下,出现蛋白尿的原因是
  A、血浆蛋白含量增多
  B、肾小球滤过率增多
  C、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减少或消失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E、肾小球对蛋白质重吸收减少
  14、下列哪项不是滤过膜的结构
  A、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层& B、基膜层
  C、滤过裂隙膜&&&&&&&&&&& D、肾小囊脏层
  E、肾小囊壁层
  15、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促进血浆滤出的直接动力是
  A、入球小动脉血压& B、出球小动脉血压
  C、肾动脉血压&&&&&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E、全身平均动脉压
  16、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等于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腔体渗透压+囊内压)
  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直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17、下列哪种情况时肾小球滤过辜墓本保持不变
  A、血浆肢体渗透压降低& B、囊内压升高
  C、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大& D、滤过膜的有效面积减少
  E、动脉血压由80mmhg升高到180mmhg
  18、近球小管对nA+的重吸收量经常是nA+滤过量的
  A、55%~60%& B、65%~70%& C、75%~80%& D、85%~90%& E、95%~99%
  19、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敏感的因素是
  A、循环血量减少&&&&&&&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E、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20、氨基酸通过主动转运全部被重吸收,其部位是
  A、近球小管& B、髓袢& C、远球小管& D、集合管& E、肾盂
  21、各段肾小管对nA+重吸收最大的部位是
  A、近球小管& B、髓袢降支细段& C、髓袢升支粗段& D、远曲小管& E、集合管
  22、肾糖阈的正常值为
  A、(100~120)mg%& B、(120~140)mg%& C、(160~170)mg%& D、(180~200)mg%
  E、(210~220)mg%
  23、肾脏对葡萄糖的吸收极限量,在体表面积为1、73m2的,男性为
  A、375 mg/min&& B、350mg/min& C、325mg/min&& D、300mg/min&& E、275 mg/min
  24、血中某种物质的肾阈是指
  A、该溶质的最大滤过率&&&&&&&&&&&&& B、该溶质的最大重吸收率
  C、该溶质开始在尿中出现的血浆浓度& D、该溶质的分泌率
  E、该溶质在肾小管的最大分泌能力
  25、肾素分泌增加时,可引起下列哪一项升高
  A、血k+浓度& B、细胞外液量& C、红细胞比容& D、血浆胶体渗透压
  E、血中h+浓度
  26、用狗或家兔做尿生成影响因素实验的下列结果中,错误的是
  A、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囊0、5ml,尿量增加
  B、放血直至血压下降,尿量减少
  C、与放血量相等的生理盐水经静脉注入体内。尿量增加
  D、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μl,尿量减少
  E、用家兔做实验,静脉注射20%葡萄糖5ml,尿量显著增多
  27、肾脏排h+的主要机制是
  A、通过碳酸酐酵的作用,h+重碳酸盐结合
  B、h+与肾小管掖中的nh3结合形成nh4+
  C、h+与Cl-结合为hCl
  D、h+与so4 2-结合形成h2so4而分泌出来
  E、h+与醋酸盐结合
  28、损毁视上核,尿量和尿浓缩将出现下列哪种变化
  A、尿量增加,尿高度稀释& B、尿量增加,尿浓缩
  C、尿量减少,尿高度稀释& D、尿量减少,尿浓缩
  E、尿量减少,等渗尿
  29、正常人摄取k+多时由肾脏排出的也增多,其主要原因是
  A、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k+增多& B、近球小管重吸收k+减少
  C、髓袢重吸收k+减少&&&&&&&&&&& D、醛固酮分泌减少
  E、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30、在近球小管中滤出的h& C03被重吸收的主要形式是
  A、h2Co3&& B、h+&& C、Co2&& D、hCo3-& E、h+
  31、下列哪种情况下尿量不见增加
  A、尿崩症& B、糖尿病& C、交感神经兴奋
  D、肾动脉血压升高& E、输入甘露醇
  32、剧烈运动时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D、醛固酮分泌增多
  E、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减少
  33、各段肾小管,重吸收量居首位的是
  A、集合管& B、远曲小管& C、髓袢开支粗段& D、近球小管& E、髓袢降支
  34、关于肾小管的分泌,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nh3是通过主动转运而进入小管液的
  B、nh3与小管液中的h+结合,生成nh4+
  C、nh4+与小管液中强酸盐(如nACl)中的Cl-结合,生成酸性铵盐(nh4Cl),起到排酸的作用
  D、强酸盐中的nA+与h+交换,而后与hCo3-一起转运回血,起到保碱的作用
  E、nh3的分泌对维持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
  35、关于肾小管分泌k+,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原尿中的k+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而终尿中的k+则是由远曲小管与集合管分泌的
  B、k+的分泌是通过nA+ -k+交换形式实现的
  C、nA+ -k+交换与nA+h+交换两者存在着竞争性抑制
  D、碱中毒时nA+ -h+交换降低。nA+ -k+交换增强
  E、碱中毒时往往出现高钾血症
  36、肾脏中尿素最容易通透的部位是
  A、近曲小管& B、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C、髓袢升支& D、髓袢降支细段
  E、内髓集合管
  37、关于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形成髓质渗透梯度的主要环节是髓袢升支租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和尿素的再循环
  B、髓质渗透梯度的维持有赖于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
  C、尿液从皮质集合管向肾乳头方向流动时,由于管外渗透压逐渐升高,水分逐渐吸出而浓缩
  D、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是可以调节的,从而对浓缩与稀释起控制作用
  E、当集合管通透性增高时,尿液被稀释;当其通过性降低时尿液则被浓缩
  38、构成肾内髓部渗透压梯度的主要溶质是
  A、磷酸盐和氯化钠& B、氧化钾和尿素
  C、尿素和葡萄糖&&& D、氧化钾和氧化钠
  E、尿素和氯化钠
  39、下列哪种物质的血浆清除率最低
  A、菊粉& B、对氨基马尿酸& C、k+&& D、Cl-& E、葡萄糖
  40、下列哪种物质的血浆清除率最高
  A、肌酐& B、尿素& C、葡萄糖& D、菊粉& E、碘锐特
本文标题: 本文地址:
一周人气榜碳酸氢钠不是会和胃酸中和吗?为什么治疗痛风?
临床上经常会给痛风患者开碳酸氢钠片口服, 碳酸氢钠片常用来碱化尿液,辅助尿酸溶解、排泄、降低肾脏尿酸结石的风险。
碳酸氢钠是常用且经济实惠的尿液碱化药物,由于尿酸盐在碱性环境下溶解度高,口服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使得尿液呈碱性,尿酸容易随着尿液被排泄出体外,从而达到降低血中尿酸的作用。
口服碳酸氢钠片为什么可以碱化尿液呢?
口服的碳酸氢钠不是进入胃了吗?常识告诉我们口服的碳酸氢钠应该会被胃酸(盐酸)中和成 H2O、NaCl 和 CO2了吧,怎么就到尿液,并使得尿液碱化了?(我书读的少,别忽悠我)。
当然,我们的常识是正确的,口服的碳酸氢钠确实是会被我们的胃酸所中和。但 HCO3- 被胃酸中的 H+ 所中和的同时会使得体内的 H+被消耗。我们知道体内 PH 是维持动态平衡的,当体内 H+被消耗,势必会引起机体相应「调动」,这之中就涉及 2 个对于机体的酸碱平衡维持起着非常重作用的酶:碳酸酐酶及谷氨酰胺酶。
(1)碳酸酐酶的主要作用:碳酸酐酶主要分布在近端小管,催化 CO2+H2O 生成 H2CO3,H2CO3 则部分解离为 H+ 和 HCO3-。这样,一般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的 HCO3- 几乎全部在肾小管和集合管以 CO2形式被重吸收,同时伴 H+分泌(泌氢)。
碳酸酐酶主要作用的关键词:促泌氢、促重吸收 HCO3-。
(2)谷氨酰胺酶的主要作用:谷氨酰胺酶主要分布于近曲小管和集合管,使谷氨酰胺发生脱氨反应,生成谷氨酸根(会进一步被谷氨酸脱氢酶作用生成 a-酮戊二酸和 NH4+)和 NH4+。NH4+进一步通过 H-Na 转运进入小管液而最终排泄、NH4+的分泌也能够促进 HCO3- 的重吸收。
谷氨酰胺酶主要作用关键词:促 NH4+排泄、促重吸收 HCO3-。
所以,当口服碳酸氢钠时,由于 H+的消耗,机体为了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就会使得在肾脏处 H+ 和 NH4+分泌排泄减少、 HCO3-的重吸收减少,以此最终达到使得尿液 PH 升高(碱化尿液)。
尿液 PH 越高越好吗?
既然碱化尿液能够促进尿酸盐的排泄,那么是不是尿液 PH 越高越好呢?如果不是,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碱化尿液,尿液 PH 过高会有什么问题吗?
显然,并不是尿液越「碱」越好,如果尿液 PH 过高,当 PH>7.0 时,反而容易形成草酸钙和磷酸盐类等其他结石。所以,在进行尿液碱化时要监控尿液 PH,根据 PH 值来调整用药,降低由于尿液 PH 过高引起的尿路结石几率。
当尿液 PH<6.0 时,药物治疗同时需进行尿液碱化。形成尿酸结石有两个主要因素是:尿酸盐浓度过高和尿液呈酸性。当 pH7.0 时尿酸的溶解度约为 1.2 mmol/L,但是在尿液 pH 为 5.0 时,尿酸的溶解度则降至 0.09 mmol/L。痛风病人刚好满足这两个条件,所以痛风患者容易形成尿酸结石。
当尿液 PH 在 6.2-6.9 之间时,嘌呤代谢所产生的尿酸盐在该 PH 范围溶解度大,容易被溶解,因此可以促进尿酸盐结晶溶解和从尿液中排出。
常用的尿液碱化的药物有哪些?
(1)碳酸氢钠片,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小苏打。每次 1 g,每天 3 次,该药物容易增加胃内压和造成嗳气。长期口服碳酸氢钠片也容易造成碱血症和由于过多钠离子的摄入而增加心脏负荷和水肿。
(2)枸橼酸钾钠颗粒,2013 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强调,禁用于急性或慢性肾衰患者,或当绝对禁用氯化钠时不能使用,也禁用于严重的酸碱平衡失调(碱代谢)或慢性泌尿道尿素分解菌感染患者。
(3)枸橼酸钾钠合剂 Shohl 溶液,1000 mL 蒸馏水中溶解枸橼酸钾 140 g,枸橼酸钠 98 g。每次 10-30 mL,每天 3 次,该药物可以造成高钾血症。2013 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强调使用该药物时,应监测血钾的浓度,避免发生高钾血症。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疾 病 库 -
远端(I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病例概述病例原因临床表现化验检验诊断和诊别治疗
  远球小管酸中毒是由于尿酸化功能障碍,不能产生尿和血浆间的H+陡峭梯度,使H+排泌障碍所致。主要特点是持续性高氯性酸中毒,尿pH不低于5.5,多有生长障碍和佝偻病体征。病程长的部分患儿可继发肾脏微细结石症或肾钙化。  正常情况下远端肾小管使尿酸化的作用包括以下三方面:①远肾单位有轻度产生和重吸收HCO-3的能力,一般不超过尿滤液中的HCO-3的3%。②分泌H+滴定尿中酸性物,如使HPO24转变为H2PO-4等产生可滴定酸。③肾小管产生的NH3扩散进入远肾单位管腔,H+分泌滴定生成NH4排出。通过以上作用尿pH可降低至最低值,若有全身性酸中毒时尿pH最低可降至4.5。
  【病因】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①原发性: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亦有报告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远肾单位缺陷。多在婴儿期发病,散发性者可于任何时期发病。②继发性: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继发于先天性遗传病如镰状细胞贫血、马凡氏综合症(Marfan syndrome)及爱唐综合症(EhlersDanlos synohome);继发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全身性系统性红斑狼疮,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等;各种原因造成的钙磷代谢异常,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还可因药物如维生素D中毒,毒物中毒,此外,肾盂肾炎,梗阻性肾疾患也可导致DRTA。  【发病机理】  远肾单位正常时H+的分泌是由特异的H+泵排泌的,H+泵则由化学梯度所产生。远肾单位即能产生尿与血浆间的较高H+的陡峭浓度梯度。由于远端肾小管细胞结构紧密,使分泌至管腔中的H+不易反漏,从而维持尿与血浆间足够的H+浓度梯度,从而促使H+的分泌。  当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主动排泌H+和维持H+梯度的功能下降,尿酸化出现障碍。人体每日代谢过程中的酸性代谢产物不能完全排出,血浆HCO-3下降而Cl-代偿性地增高时,发生高氯性酸中毒。尿酸化障碍可因以下机制引起肾小管酸中毒:  (1)H+泵的缺陷:由先天性或获得性损伤引起H+泵功能障碍时均使H+分泌减低。当有酸中毒或静脉输入硫酸钠时尿不能酸化,尿pH均>5.5。给NaHCO3或磷酸盐时尿PCO2亦不能增高>10mmol/L。  (2)依赖电压的H+转运缺陷(defect ofvoltage-dependent hydrogen transport):远端肾小管必须重吸收Na+使管腔产生负电位差,H+才分泌,若远端肾单位Na+的重吸收障碍或Cl-重吸收增加则使管腔内负电位差降低,尽管H+泵功能正常也不能刺激H+分泌,同时钾的排泌也障碍,因一部份钾是由Na+-K+被动交换排泌的,此类病人有高血钾及高尿钠,由于病人的醛固酮分泌正常或增高,NaHCO3负荷时尿PCO2并不增高,此类属高血钾4型RTA。  (3)酸的回漏(acid backleak):只发现于应用二性霉素B的病人,有远端HCO-3回漏至肾小管细胞,NaHCO3负荷时尿PCO2低。  (4)碳酸氢盐的分泌增加(incrased bicarbonete secretion):集合管也有分泌HCO-3的功能,如HCO-3分泌过多可引起DRTA。这种缺陷表现在当NaHCO3负荷时尿PCO2增高,肾小管内HCO-3增多,H2CO3和CO2生成亦增加。  (5)羟基处理功能缺陷(defect in hydroxyl disposal):一般情况下体内的水可产生OH-和H+OH-在肾小管细胞内由碳酸酐酶的作用与CO2结合形成HCO-3,释放出H+,HCO-3产生后立即重吸收,当碳酸酐酶缺乏时近和远端尿酸化同时出现障碍,产生混合型肾小管酸中毒。  (6)H+分泌速率依赖缺陷(rate-dependent defect in H+secretion):当H+分泌速率减慢就不足以维持远端肾小管腔内陡峭的H+浓度梯度,尿酸化发生障碍。此时特点为NaHCO3负荷时尿PCO2不上升,但严重酸中毒时尿酸化可正常,尿pH可低于5.5。此类病人常不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实际上H+分泌速率减慢常是远肾单位多种尿酸化缺陷的早期表现,现在称为不完全性I型肾小管酸中毒。
  DRTA轻者可无症状,只有做NaHCO3负荷试验时可发现尿PCO2不升高(<10mm0l/L)。原发性病例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多在婴儿期发病,生后即有尿酸化功能障碍,但多在数月或数年后才被家长注意。  典型DRTA的临床表现为高氯性酸中毒。患儿有厌食、恶心。随大量Na+、K+、Ca2+的丢失,水也大量排出,出现脱水,烦躁及心率增快等。明显的生长落后,主要原因是慢性酸中毒造成hGH释放减低。低血钾可致肌肉无力,多尿,甚至出现肌麻痹。重症及病程较长的病例可因动员骨中缓冲盐而致高尿钙症,肾钙化和肾结石症。文献报告儿童DRTA肾钙化发生率为0~21%,发生肾结石者很少。由于尿钙排出增加,造成低血钙,经常出现手足搐搦,甚至惊厥。血钙降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加重骨钙脱出。临床出现佝偻病及纤维性骨炎,晚期可有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竭。  除典型DRTA外临床上尚有一些变异型:①不完全性DRTA,此型常不合并全身性酸中毒,常因肾钙化或结石出现反复泌尿系感染才被发现。有时在对完全性DRTA患者家族成员进行筛查时发现。②远端肾小管酸中毒伴神经性耳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均可发病,耳聋可从生后出现或儿童期发生。  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的高尿钙可以发生于有酸中毒的病人,亦可无代谢性酸中毒,高尿钙可继发肾钙化、肾结石和肾小管酸中毒。单纯长期高尿钙即可引起肾小管功能损伤,导致I型RTA,进而加重高尿钙,形成恶性循环。  继发性DRTA,常见于许多全身性疾病或肾脏疾患,其临床表现由原发病而异。都具有尿酸化功能障碍的特点。
  以持续性高氯性酸中毒为特点。血浆pH和CO2结合力降低,HCO-3浓度常<15mmol/L,(15mEq/L)。血清氯明显增高,血钾多<3mmol/L(3mEq/L),血清氯明显增高。  尿pH持续大于5.5,当血浆HCO-3小于13mmol/L。尿pH仍不低于5.5。尿中可滴定酸和铵盐减少。尿比重降低,常在1010左右。尿最大浓缩功能为300~500mQsm/L,HCO-3肾阈正常(23~25mmol/L)。混合型病儿HCO-3肾阈值常低于正常。尿排出HCO-3占被滤过总量的百分比多<5%,而近端肾小管酸中毒占>15%。尿钙定量增高,24小时尿钙定量常>4mg/kg。尿磷正常,不出现氨基酸尿和葡萄糖尿。  (1)尿铵测定:正常人每日尿排NH+4量约为40mmol/日,肾功能正常而有代谢性酸中毒时尿NH+4排出可增高达300mmol/日。当肾小管酸中毒时尿NH+4不增加,有助于DRTA的诊断,尿NH+4排量<40mmol/日提示肾小管排泌H+障碍。  (2)氯化铵负荷试验:口服氯化铵0.1g/(kg?d),每日分3~4次,连服3日,每天测血和尿pH(血pH值<7.20时应停用)及血钠。若尿pH最低仍大于5.5考虑DRTA。也可做简易氯化铵负荷试验。0.1g/kg在1小时内服完,服后3~8小时,每小时收集血和尿测pH。  (3)碳酸氢钠负荷试验:静脉注射7.5%NaHCO3,以1~2ml/分的速度滴入,每15~30分钟直立位排尿1次,测尿pH和PCO2,直到连续3次尿pH均达到7.8以上为止。在两次尿中间取血测血PCO2。也可采用口服法:在试验日晚禁水,分次口服NaHCO3200mmol。次日晨同时收集尿,取血测PCO2。正常情况下尿HCO-3增高到150mmol/L或尿pH>7.80时尿PCO2应大于9.31KPa(70mmHg)或超过血PCO22.66kPa(20mmHg),若尿与血PCO2之差小于15mmHg时,高度提示DRTA。  (4)硫酸钠负荷试验:试验前数日开始低盐饮食(Na入量20mmol/日,3天),试验前12小时口服9α-氟氢考地松1mg或在试验前12小时及4小时二次注射DOCA5mg后,开始静脉注射4%Na2SO4500ml于40~60分钟内滴入(儿童可酌减量如7~10ml/kg),注射完后收集2~3小时尿测尿pH,正常人应<5.5,尿pH>5.5为异常。本试验有助于DRTA发病机制的鉴别。  (5)X线检查:腹部平片在病程长的可见肾结石和/或肾钙化。腕部骨及长骨干骺端可见佝偻病或纤维性骨炎的改变。
  除临床症状外,诊断主要根据有慢性代谢性酸中毒的存在。酸中毒程度与尿pH不成比例。在严重酸中毒情况下尿pH仍呈碱性,持续高于6。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尿素氮和血浆肌酐在正常范围。典型病例诊断不困难,对疑似病例可做氯化铵负荷试验,注意氯化铵剂量必须足以使血浆碳酸氢盐浓度下降4~5mmol/L(4~5mEq/L)。儿童至少下降至20mmol/L,婴儿至少下降至18mmOl/L。必要时可做碳酸氢钠负荷试验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主要与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脱水酸中毒、垂体性侏儒症以及肾性尿崩症等病鉴别。详见各章节。
  原发性DRTA的治疗主要是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碳酸氢钠口服剂量为1~3mmol/(kg?d),分4~5次。一般病例2mmol/(kg?d),可获得显著疗效,使酸中毒和高尿钙症得到纠正。根据缺钾的程度补充钾,一般开始时口服氯化钾(KCl)2mmol/(kg?d)。碱性液可用钠或钾的枸椽酸缓冲液代替。用构椽酸140g,含水的构椽酸钠结晶98g,加水至1000ml;或用15%枸橼酸钠和15%枸橼酸钾糖浆,使钠、钾含量各为1mmol/ml。HCO-3为2mmol/m1。用量1~2mmol/(kg?d)。Ⅲ型RTA碱性药用量偏大为5~10mmol/(kg?d)。合并佝偻病时加用维生素D2。服用维生素D时注意测定24小时尿钙。不超过4mg/kg,以免发生维生素D中毒。  原发性DRTA如能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使HCO-3维持在正常水平,酸中毒完全纠正,临床症状可消失,生长发育于2年内达到正常标准。预后较好。如诊断时已有肾钙化,则多遗留肾功能障碍。2005年考研西医实战模拟 A类第一部分生物学-搜狐教育频道
2005年考研西医实战模拟 A类第一部分生物学
&来源:[ 搜狐教育 ]&
页面功能&&【】【】【】【字体:&&】【】&【】
第1页:第一章绪论第2页: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生理过程第3页:第三章血液生理第4页:第四章血液循环第5页:第五章呼吸生理第6页:第六章消化与吸收第7页: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第8页:第八章尿的生存与排泄第9页:第九章感觉器官第10页:第十章神经系统第11页: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第八章尿的生存与排泄
  1.肾脏的泌尿功能不包括
  A.排出机体大部分代谢终产物及进人体内的异物
  B. 调节细胞外液的量和血浆的渗透压
  C.保留体液中重要的电解质
  D.排出过剩的电解质
  E.产生与尿生成调节有关的肾素
  2.下列哪种生物活性物质不是肾脏分泌的
  A.肾素 B.羟化的维生素D3C.前列腺素 D.抗利尿激素 E.促红细胞生成素
  3.在人体,近髓肾单位约占肾单位总数的
  A.5% B.10% C.15% D.20% E.25%
  4.关于皮质肾单位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主要分布于外皮质层和中皮质层
  B.肾血流量的8%~10%进入皮质肾单位
  C.入球小动脉的口径比出球小动脉的粗
  D.髓袢甚短,只达外髓层
  E.出球小动脉分出的毛细血管几乎全部分布于皮质部分的肾小管周围
  5.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肾血流量最多
  A.立位时 B.静息卧位时 C.剧烈运动时 D.精神紧张时 E.中毒性休克时
  6.一般成年人的肾小球滤过率为
  A.100ml/min B.125 ml/minC.250ml/min D. 500m1/min E.1000ml/min
  7. 肾小球滤过膜中的哪一层结构是蛋白质滤过的主要屏障
  A.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 B.基膜
  C.滤过裂隙膜 D.肾小球的系膜细胞
  E.肾小囊壁层
  8.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A.每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B.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
  C.每分钟一侧肾脏的血浆流量D.每分钟两侧肾脏所生成的尿量
  E.每分钟两侧肾脏的血浆流量
  9.下列哪个因素与肾小球滤过率无关
  A.滤过膜的通透性 B.滤过膜的面积
  C.有效滤过压 D.肾血流量
  E.肾髓质血流量
  10. 滤过分数是指
  A.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 B.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
  C.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 D.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
  E.肾血流量/心输出量
  11.一般成年人,肾小球的滤过分数约为
  A.10% B.20% C.30% D.40% E.50%
  12.原尿的成分与血浆相比所不同的是
  A.葡萄糖含量 B.K+的含量C.蛋白质的含量 D.Na+的含量E.尿素的含量
  13.在肾脏病理情况下,出现蛋白尿的原因是
  A.血浆蛋白含量增多
  B.肾小球滤过率增多
  C.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减少或消失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E.肾小球对蛋白质重吸收减少
  14.下列哪项不是滤过膜的结构
  A. 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层B. 基膜层
  C. 滤过裂隙膜D.肾小囊脏层
  E. 肾小囊壁层
  15.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促进血浆滤出的直接动力是
  A.入球小动脉血压 B.出球小动脉血压
  C.肾动脉血压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E.全身平均动脉压
  16.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等于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腔体渗透压+囊内压)
  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直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17.下列哪种情况时肾小球滤过辜墓本保持不变
  A.血浆肢体渗透压降低 B.囊内压升高
  C.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大 D.滤过膜的有效面积减少
  E.动脉血压由80mmHg升高到180mmHg
  18.近球小管对Na+的重吸收量经常是Na+滤过量的
  A.55%~60% B.65%~70%C.75%~80% D.85%~90% E. 95%~99%
  19.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敏感的因素是
  A.循环血量减少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E.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20.氨基酸通过主动转运全部被重吸收,其部位是
  A.近球小管 B.髓袢 C.远球小管D.集合管 E.肾盂
  21.各段肾小管对Na+重吸收最大的部位是
  A.近球小管 B.髓袢降支细段C.髓袢升支粗段 D.远曲小管 E.集合管
  22.肾糖阈的正常值为
  A.(100~120)mg% B.(120~140)mg%C.(160~170)mg% D.(180~200)mg%E.(210~220)mg%
  23. 肾脏对葡萄糖的吸收极限量,在体表面积为1.73m2的,男性为
  A.375 mg/min B.350mg/minC.325mg/min D.300mg/min E.275 mg/min
  24.血中某种物质的肾阈是指
  A.该溶质的最大滤过率 B.该溶质的最大重吸收率
  C.该溶质开始在尿中出现的血浆浓度 D.该溶质的分泌率
  E.该溶质在肾小管的最大分泌能力
  25.肾素分泌增加时,可引起下列哪一项升高
  A.血K+浓度 B.细胞外液量C.红细胞比容 D.血浆胶体渗透压
  E.血中H+浓度
  26.用狗或家兔做"尿生成影响因素"实验的下列结果中,错误的是
  A.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囊0.5ml,尿量增加
  B.放血直至血压下降,尿量减少
  C.与放血量相等的生理盐水经静脉注入体内.尿量增加
  D.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μl,尿量减少
  E.用家兔做实验,静脉注射20%葡萄糖5ml,尿量显著增多
  27.肾脏排H+的主要机制是
  A.通过碳酸酐酵的作用,H+ 重碳酸盐结合
  B.H+与肾小管掖中的NH3结合形成NH4+
  C.H+与Cl-结合为HCl
  D.H+与SO4 2-结合形成H2SO4而分泌出来
  E.H+与醋酸盐结合
  28.损毁视上核,尿量和尿浓缩将出现下列哪种变化
  A.尿量增加,尿高度稀释 B.尿量增加,尿浓缩
  C.尿量减少,尿高度稀释 D.尿量减少,尿浓缩
  E.尿量减少,等渗尿
  29.正常人摄取K+多时由肾脏排出的也增多,其主要原因是
  A.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K+增多 B.近球小管重吸收K+减少
  C.髓袢重吸收K+减少 D.醛固酮分泌减少
  E.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30.在近球小管中滤出的HC03被重吸收的主要形式是
  A H2CO3 B H+ C.CO2 D,HCO3- E.H+
  31.下列哪种情况下尿量不见增加
  A.尿崩症 B.糖尿病 C.交感神经兴奋
  D.肾动脉血压升高 E.输入甘露醇
  32.剧烈运动时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D.醛固酮分泌增多
  E.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减少
  33.各段肾小管,重吸收量居首位的是
  A.集合管 B.远曲小管 C.髓袢开支粗段 D.近球小管 E.髓袢降支
  34.关于肾小管的分泌,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NH3是通过主动转运而进入小管液的
  B.NH3与小管液中的H+结合,生成NH4+
  C.NH4+与小管液中强酸盐(如NaCl)中的Cl-结合,生成酸性铵盐(NH4Cl),起到排酸的作用
  D.强酸盐中的Na+与H+交换,而后与HCO3-一起转运回血,起到保碱的作用
  E.NH3的分泌对维持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
  35. 关于肾小管分泌K+,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原尿中的K+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而终尿中的K+则是由远曲小 管与集合管分泌的
  B.K+ 的分泌是通过Na+ -K+交换形式实现的
  C.Na+ -K+交换与Na+H+交换两者存在着竞争性抑制
  D.碱中毒时Na+ -H+交换降低.Na+ -K+交换增强
  E.碱中毒时往往出现高钾血症
  36.肾脏中尿素最容易通透的部位是
  A.近曲小管 B.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C.髓袢升支 D.髓袢降支细段
  E. 内髓集合管
  37.关于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形成髓质渗透梯度的主要环节是髓袢升支租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和尿素的再循环
  B.髓质渗透梯度的维持有赖于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
  C.尿液从皮质集合管向肾乳头方向流动时,由于管外渗透压逐渐升高,水分逐渐吸出而浓缩
  D.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是可以调节的,从而对浓缩与稀释起控制作用
  E.当集合管通透性增高时,尿液被稀释;当其通过性降低时尿液则被浓缩
  38.构成肾内髓部渗透压梯度的主要溶质是
  A.磷酸盐和氯化钠 B.氧化钾和尿素
  C.尿素和葡萄糖 D.氧化钾和氧化钠
  E.尿素和氯化钠
  39.下列哪种物质的血浆清除率最低
  A.菊粉 B.对氨基马尿酸 C.K+ D.Cl- E.葡萄糖
  40.下列哪种物质的血浆清除率最高
  A.肌酐 B.尿素 C.葡萄糖 D.菊粉 E.碘锐特
  41.用下列哪种物质能准确地计算出肾小球滤过率
  A.肌酐 B.菊粉 C.果糖 D.对氨基马尿酸 E.酚红
  42.用于测量肾血浆流量的物质是
  A.尿素 B.肌酐 C.葡萄糖 D.碘锐特 E.菊粉
  43.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
  A.释放肾素 B.分泌醛固酮
  C.释放抗利尿激素 D.排泄Na+和Cl-
  E.浓缩和稀释尿液
  44.正常情况下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与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是
  A.两者成反比
  B.肾小球滤过率取决于有效滤过压,而近球小管重吸收率由激素调节,两者无关
  C.重吸收率一般是滤过率的65%~70%
  D.重吸收率固定,不随滤过率的变动而改变
  E.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随体液成分而改变.与滤过率无关
  45.下列哪项与Na+重吸收无关
  A.醛固酮分泌增加 B.肾小管H+分泌增加
  C.血浆中K+浓度增高 D.肾小管K+分泌增加
  E.抗利尿液素分泌增加
  46.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
  A.保钾排钠 B.保钠排钾C.保钾保钠 D.排氢保钠 E.排氢保钾
  47.大量出汗时尿量减少,主要是由于
  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
  B.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
  C.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
  D.血容量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减少
  E.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导致肾小球滤过减少
  48.远球小管和集合管主动重吸收Na+的功能受下列哪种激素的直接调节
  A.抗利尿激素 B.肾上腺素C.血管紧张素 D.醛固酮 E.皮质醇
  49.某物质在肾动脉中有一定浓度,而在肾静脉中浓度接近零,其血浆清除率
  A.等于零 B.等于肾小球滤过率
  C.等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 D.小于125ml/min
  E.等于每分钟肾血流量
  50.肾小管液的等渗重吸收发生在
  A.近球小管 B.髓袢升支粗段
  C.髓袢降支细段 D.远曲小管
  E.集合管
  51.肾外髓质部的渗透压梯度,主要是由下列哪种物质的重吸收构成的
  A.氯化钠 B.氯化钾 C.尿素 D.肌酐 E.肌酸
  52.肾小臂分泌的H+是在下列哪种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A.脱羧酶 B.羟化酶 C.过氧化物酶 D.碳酸酐酶 E.磷酸化酶
  53. 进入集合管的尿液是
  A.低渗的 B.等渗的
  C.高渗的 D.低渗或等渗的,但不会是高渗的
  E.等渗或高渗的,但不会是低渗的
  54.营养不良的老年人尿量增多.可能的原因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肾小球滤过率增多
  C.尿素生成减少 D.肾髓质直小血管血流加速
  E.醛固酮分泌减少
  55.哪段肾小管对Cl-的重吸收是继发性主动重吸收
  A.近球小管 B.髓袢降枝细段
  C.髓袢升支粗段 D.远球小管 E.集合管
  56.抑制Na+和Cl-主动重吸收的药物主要作用于
  A.近球小管 B.远球小管
  C.集合管 D.髓袢升支粗段 E.致密斑
  57.肾脏分泌的NH3主要来源于
  A.甘氨酸 B.丙氨酸 C.谷氨酰胺 D.精氨酸 E.尿酸
  58.调控醛固酮的合成与分泌,下列哪个因子最不重要
  A.肾素 B.血管紧张素ⅡC.血Na+浓度 D.血K+浓度 E.ACTH
  59.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维持主要靠
  A.小叶间动脉 B.弓形动脉C.弓形静脉 D.网形小血管 E.直小血管
  60. 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D.囊内压降低
  E.醛固酮分泌减少
  61.在"尿生成影响因素"的实验中,给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0ml,尿量将显著增多,其原因是
  A.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高
  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C.ADH分泌减少
  D.醛固酮分泌增多 E.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高
  62.重吸收滤液中Na+、Cl-和H2O的比例较小,但能分泌H+、K+和NH3的肾小管是
  A.近曲小臂和髓袢降支粗段
  B.髓袢降支细段 C.髓袢升支细段
  D.髓袢升支粗段 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63.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引起尿浓缩能力降低
  A.肾髓质纤维化 B.营养不良的病人蛋白质摄入减少
  C.直小血管血流加速 D.服用速尿等利尿药
  E.高蛋白质饮食
  64. 阴部神经兴奋时
  A.尿道内括约肌收缩 B.尿道内括约肌松弛
  C.尿道外括约肌收缩 D.尿道外括约肌松弛
  E.逼尿肌收缩
  65.盆神经受损时,排尿功能障碍的表现是
  A.尿失禁 B.尿频 C.尿滞留 D.多尿 E.少尿
  66. 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
  A.大脑皮质 B.下丘脑 C.骶髓 D.廷髓 E.中脑
  1.E2.D3.C 4.B5.B
  6.B 7.B 8.D 9.E10.A
  11.B12.C13.C14.E15.D
  16.B 17.E 18.B19.B20.A
  21.A 22.D 23.A 24.C25.B
  26.A27.B28.A29.A30.C
  31.C32.C 33.D34.A35.E
  36.E 37.E 38.E39.E40.E
  41.B 42.D 43.E44.C45.E
  46.B 47.A 48.D 49.C 50.A
  51.A 52.D53.D54.C55.C
  56.D57.C 58.E59.E 60.B
  61.A62.E63.E 64.C65.C
  66.C&[]&[]&[]&[]&[]&[]&[]&[8]&[]&[]&[]&&
页面功能&&【】【】【】【字体:&&】【】&【】
■相关新闻
请发表您的看法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网站建设 -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肾小管受损的早期表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