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今年会有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大爆发,是真的吗

& 我们16年6月1日去帕劳,听说现在水母湖已经没有水母了,是真的吗?
我们16年6月1日去帕劳,听说现在水母湖已经没有水母了,是真的吗?
????去了的两个同事,昨天回来给我说帕劳水母湖没有水母了,因为干旱和厄尔尼诺的缘故,费尽力气也就看到一元钱硬币那么一点点大的小水母,只有小猫两三只。我想问一下,这个事情是真的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六月一日必须去的我们要去帕劳看什么呢?水母湖感觉就是最重要的景色了?????
[题主采纳]是因为干旱的原因小水母都沉到下面去啦~不过现在慢慢进入雨季,现在比较多雨,小水母会慢慢的浮上水面啦,所有慢慢的情况会有所好转嗒~
现在确实是不是很理想,是因为气候的情况,但现在已经开始逐步的回复了。
因为干旱水母都沉底了,等旱季过去以后再去吧
亲,请问水母湖现在有水母吗?
?导游说情况不乐观但是我们还是去了,除了我看到乒乓球大小的一只,全体人员游遍全湖也没有看到过了。
<textarea name="editor" class="_j_content _j_answer_suggest" id="_js_editorText" placeholder="用自己的【真实经历】作答,而不是网上搜来的信息好回答不一定特长,但一定【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永远替提问者【多想一步】,会加分哦~" >
京公网安备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棉花大咖梅子青分享:揭秘棉花连续暴力涨停背后博弈
来源:扑克投资家
作者:梅咏
  一周一次的“扑克百家”在线分享又在大家依依不舍中结束了。这一期扑克百家我们请到中国棉花信息中心总经理梅咏女士,她的分享主题是《棉花暴力涨停背后的博弈》。不到半个月,近1000多点的反弹,小小的一朵棉花,竟搅动了一场不小的惊涛骇浪。围绕着这朵小小的棉花,诞生了中国期货市场上多少迄今令人津津乐道的经典战役,造就了多少迄今还被无数人视为传奇的英豪。伴随着储备棉轮储等重要政策,棉花市场迎来一波又一波的腥风血雨,不管是想成为传奇,还是想目睹传奇是如何炼成的。梅咏女士通过梳理棉花产业链的基本面,到对棉花暴力涨停背后的深度冷思考,一环紧扣一环,一步一个脚印,与你一起坚实地踏进这个神奇的品种,重温过去那些辉煌,展望将来可能的不凡。
  嘉宾介绍
  中国棉花信息网 总经理
  分享内容
  各位扑克财经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梅咏。很高兴能在里跟大家分享棉花市场的情况。感谢扑克财经的林总和顾总的诚挚邀请,感谢顾总对本次活动所做的努力!
  今天的分享分为三个方面:
  1.棉花基本面和国家政策梳理
  2.暴力涨停背后的交易逻辑和交易细节
  3.储备棉轮出和未来棉花市场格局畅想
  先来谈棉花的基本面以及对棉花市场影响非常大的国家政策的情况。因为大家很多都是投资界的朋友,所以我会对与棉花期货投资相关的基本面作为重点分析。
  首先来谈基本面。棉花的基本面概括有四个方面,一个是棉花的生产,第二是棉花的消费,第三是国际贸易,第四是国内的库存。国际市场实际上也牵扯到这四个方面,但是受到中国进口政策的影响,国际现在对中国棉花市场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今天不展开了。最后一项那就是基本面离不开的一个政策,谈谈政策效应。
  国内的棉花生产最大的特点是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新疆,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的产区。按今年的棉花的产量来说,新疆达到了350多万吨,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75%以上。也就是说中国的棉花是集中规模化的生产。消费的整体情况是这样的。中国很长一段时间是全球棉花最大的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从中国WTO入市以来,一直保持这种发展状态。2013年度以后,也就是最近这一两年生产、消费、贸易才逐步下降。
  现在中国年度耗棉量接近700万吨,最高的时候超过1100万吨,但是随着这几年中国纺织业的调整(特别是棉纺织产业大量转移到东南亚,转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逐步减少到700万吨左右。另外现在棉花的替代产品非常多,PTA及等非棉类的纺织原料的替代性非常非常强,逐步代替中国棉花的消费。
  中国曾很长一段时间是最大的棉花进口贸易国,这两年因为受进口配额的影响,棉花从最高的时候进口量500多万吨,降到了100万吨左右,这和我们每年发的棉花的进口贸易配额是相关的。根据WTO入世要求,中国每年必须要发的棉花贸易配额89.4万吨,这叫关税内配额。另外除了关税内配额以外,国家还根据国内纺织生产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发一些滑准税的配额,不在入市承诺之中,每年不定。但是最近这两年,由于中国的高库存需要消化,所以这个滑准税的配额一直没有发放,中国很难在配额外去进口棉花。
  再说说棉纱,纱是没有配额的,只收5%的进口关税,可以随意进口。这两年因为棉花配额的影响,也因为国内的棉花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导致棉纱是大量进口,去年整个年度进口了230万吨,较2000年初有四五倍的增长,实际上棉纱的进口对国内棉花的替代性非常强,能够替代掉中国250万吨左右的棉花使用量。
  我们在说棉花生产的时候一定离不开产销存资源情况。先交代一下中国的棉花年度是按照生产年度走,和公历年度是不一样,中国的棉花年度从每年的9月1号开始,到来年的8月31号结束。9月1号是棉花的采摘季,收购季。表中的年度,年度指的是2016年的9月1日,到2017年的8月30日,年度是指2015年的9月1日,到2016年的8月31号这个期间段,棉花的生产,消费和使用情况,进出口情况。表中看进口量是每年逐渐在下降的,而产量在2014棉花年度的时候还是六百多万吨,到了去年就变成了四百多万吨。而消费量从七百多万吨逐年的下降。2014棉花年度的库存数字表上是1270万吨,包括中国的储备库存、商业库存和工业库存(中间商,贸易流通企业和纺织厂手里存到的库存)。这个数字是很可怕的,如果中国的棉花两年之内不进行生产这个库存数字就能够保证供应了。
  基本面的情况我们要理解的也就是这些,当然我们还有一个跟基本面密切相关的就是国家的政策,实际上它也是基本面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棉花对国家来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现在是重要的工业原料,长久以来国家是一直进行宏观调控的。现在国家对棉花宏观调控政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就是执行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试点改革。从2011年9月开始连续三年,3个棉花年度,国家是实施临时收储政策。收储实际上是敞开收购,把社会上的绝大多数棉花资源部收到储备库里,现在这么高的库存,跟三年的敞开收储是密切相关的,但这么高库存不可长久下去。从2014年开始国家政策就变了,从新疆进行目标价格试点,棉花采取价补分离的措施--从农民手里收的棉花按照市场的价格随行就市,剩下市场价格跟目标价格之间的差由国家来补贴,目的是保障农民的基本收入,稳定棉花生产,同时使价格更为市场化。目标价格改革以来收到了比较好的成效,棉花实现了市场化定价了,产业链活力增强,提升了中国棉花的品质,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管理能力和竞争意识,让国内国际价格相对接轨,进而提升中国纺织业的市场竞争力。下图是中国的棉花价格水平和国际市场价格的比较。红的代表国内现货价格总体水平,CCIndex也就是中国棉花价格指数。蓝色的是CotlookA棉花指数(代表国际棉花现货价格整体水平的指数)。2011年度以来经过了一轮大幅波动以后,国家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国内外的价差到了历史上较高水平,纺织业是很难消化掉的。从2014棉花年度以后,红线逐渐下降,而且逐步逼近国际市场,这是实施目标价格改革非常重要的成果。
  因为中国纺织业原来是一头对外的,纺织业是中国入市以后最大的受益行业之一。纺织业过去出口竞争力是非常强的,原因之一也和国内外棉价差距不大有关系。近几年棉花价格差距大,给中国的纺织业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从图中看出,今年的1月份以来中国棉花的价格跟国际市场的价格是越来越接近的,对当前棉纺织业经营是非常利好的。因为内外价差在1000元左右的时候中国纺织业的竞争力就出现了,进口棉纱就被挡住了。今年春节以后这一段时间,进口棉纱的销售受阻就是和价格密切相关。
  第二个政策是棉花的进口贸易配额管理。中国一直对棉花采取进口配额管理的,关税内配额是每年89.4万吨,然后根据相关市场、结构性的一些需要,再增发一些滑准税配额。当然了从目标价格试点以来,两个年度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消费过华准税配额,每年的进口数量不是很大,今年有可能会进一步的下降。
  另外第三个政策是储备棉的政策,储备棉政策指的是储备棉轮换,国家实行的是一种动态管理,三年的临储收了大量的棉花给国家财政也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往后五年之内中国的棉花产业面对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要去库存。但是储备棉的库存不是单纯的出库,在出库的同时要适度的轮入,就是动态管理实行,把好的棉花轮进来,把旧的棉花给轮出去。储备棉轮换主要遵循下面的原则,一个是保证市场供应,二是稳定市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三是降低财政负担,四是建立有效调控机制。所以要在这个大框架下去考虑储备棉出库对市场的影响。下图是从2010年以来每年的储备棉的轮出和轮入的数量。明显看出轮入量非常大,(2012年度,2013年度每个年度达到600万吨以上),而出库数字相对较低,三年下来积累了大量的库存。那今年是什么情况是生产和消费之间差了200多万吨,其中接近100万吨是靠进口棉来弥补。那现在还剩下100多万吨靠储备棉出库去有效的弥补这个市场的余缺。
  今年的基本面的情况是相互矛盾的,高库存的压力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在投资棉花的时候一个非常强的逻辑就是认为这个库存是利空的。而今年的棉花的供求是供小于求的,缺口达到了200多万吨。如果储备棉不出库将会是供求失衡的情况,价格会出现暴涨。这两个基本面的情况是相互矛盾的,这个矛盾体动态的时候会出现偏差,某个因素放大会导致利空利多的情况出现。
  下面我要进行第二个方面的说明,最近这个棉花的价格的涨幅实际上相当于8天4个涨停板,实际上这种情况是非常反常的,很暴力很血腥的。这个过程洗了很多产业客户的资金。两周以前还不是很明朗的时候,很多的产业中的(包括投研机构)的人还持有比较强烈的看空欲望。实际上那次我是偏多的一个观点,但是事后行情的发展,确实也超过了我的想象,我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个多空的交易逻辑,这也是我个人的理解吧。
  看空的交易逻辑实际上都存在,主要有四点原因。一是国内的高库存和出库的现实压力。国家储备棉出库实际上是从去年的11月份就有这个念头,当时还没有明确的一个说法,但这个年度肯定会大量的出库,应该是一个非常大的利空。所以主力合约09在这个年度以来一直处于下跌状态,直到跌到3月1号的最低点9800多点,市场对未来利空的预期是非常非常强烈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观点是什么?因为中国这次的储备棉出库,是要跟国际市场的价格去绑定。大家如果注意到出库个公告就能看到,这个出库价格的测算以往的各年头出库都是国家定价。但今年是动态型管理,按中国的国内价格现货价格和国际市场各占一半的权重去测算。国际市场上纽约期货一直在维持在60美分左右,加上级差和升贴水,折合人民币的价格一万多元。而中国去年9月到12月高峰收购期平均新疆棉的收购成本在12000以上,之间有两千多块钱的差价。还有一点是储备棉的贴水问题。通俗的讲是储备棉的质量问题。棉花的质量是分类的,等级差距是非常大的,中国的棉花出库面临着级差,因此一定是往下贴水的,也就是在现有的定价水平之下往下减,根据这个棉花质量确定价格降低的量,质量差的很多的贴水一两千块钱的可能性也存在。
  储备棉的贴水造成储备棉的出库价格可能会低于一万块钱。储备棉如果和国际市场随行就市,国际市场受压必会下行。这是空头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春节前后期货的价格一直在呈压下行。第三个空头的理由是国内的棉花尽管今年是产不足需,但国内的商品棉还没有卖掉,兵团和地方拿着大量的棉花。一旦储备棉出库,在商品棉没有卖掉的情况下,会和储备棉进行竞争。竞争可能会造成商品棉降价促销。第四个做空的逻辑是进口棉纱的替代作用。进口棉纱整体价格低,印度纱比中国纱价格低得多,非常有价格竞争力。如果希望挡住进口纱,首先棉花的价格一定要和国际去接轨。
  从这四个看空的逻辑分析,当时空头的力量非常强大,大家都认为有实实在在的做空的动力。也就忽略了有些细节因素。一个是说商品棉跟储备棉的竞争问题,随着储备棉出库往后延,很多的新疆棉花主要集中在兵团的手里。兵团是集团化生产,集团化销售的,有很多的师团在生产棉花,销售的模式是兵团定价,是统一一致对外的,这种有点类似做庄的状态,不一定会构成跟储备棉特别大的竞争。特别是到3月以后,整个新疆的库存情况,很多的资源集中在兵团的手里,这个价格对买方来讲没有什么议价能力。
  另外,储备棉一是陈棉,二是质量上整体水平偏低。中国纺高支纱需要要高等级的新棉。所以个人认为构成竞争的影响需要两方面去看。至少对商品棉中的好棉花不会构成太大压力。另外中国棉花的出库实际上对国际市场的价格也不够成太大的压力,中国没有大量棉花进口,也没有棉花出口,和国际市场是相对两个独立的市场,想当然的认为棉花价格下降一定会影响到国际市场是行不通的。从整体贸易的情况来看,中国缺少的棉花数量完全通过其他国家能够弥补。事后发现国际市场没有因为中国储备棉的出库而下行压力很大的下跌。还有一个细节是看空交易逻辑里国内高库存和出库的现实压力。但我个人理解储备棉出库的原则是稳定市场预期,保障市场供应,在保障供应的同时并不是要打压这个市场,所以就不存在着国家储备棉出库是大量恶性投放的问题,因为储备棉出库导致价格暴跌实际上也是国家不希望看到的。所以从细节的反馈上来说,当然现在也证明了,看空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下面再说看多的交易逻辑。最近价格的暴涨实际上是因为很多人空头转多头了。为什么看多除了上面的因素不支撑空头外,多头实际上有一些基本面情况的支撑,一是国内棉花市场的现货余量确实不多了,现货市场的货越来越少,适纺性好的好棉花更是越来越少了。每个月中国棉花信息网都会做中国棉花商业库存调查,截止到仓库这个数字相对来讲比较准确的,新疆棉在仓库里3月底的时候还有133万吨(包括新疆的库内的棉花是95万吨,内地30多万吨和在途的棉花),截至4月20号的疆内仓库里的棉花只有70多万吨,如此大量的库存消化足以对市场构成一个很巨大的影响的。另外3月份是纺织的传统旺季了,春节后棉花价格一个劲在往下走,实际上跟外棉的价格已经缩小到1000了,原来是5000,现在是1000,所以纺织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对基本面构成了价格往上涨的支撑,也确实是需要往上涨。另一个就是纺织下游的议价能力在加强。另外是基本面上有一个政策的变化,储备棉轮出延到了5月3号,实际上比当时的预期延后一个月左右。
  储备棉的轮出目前看来讲给多头一个很好的让价格往上涨的机会,且一些人对政策上理解有误区。发改委专门出来澄清储备棉轮出的三大政策中一项就是优先轮出进口棉,同时轮国产棉,很多人理解是刚开始只轮进口棉,因为储备棉的结构上有一块进口,进口棉相对来讲质量概念比较清晰的,相应价格可能会水涨船高,有利于多头。
  期货跟现货市场最大的不同是其金融属性。最近期货市场的共振效应使得黑色以及农产品投资的价值逐步体现出来,棉花又是农产品中的价值洼地,大量资金入市造成的商品市场的共振,资金的大举进入推高了价格,这还是脱离基本面的疯狂上涨。
  棉花期货实际上那么多年基本上属于风平浪静,只有2011年的一轮上涨可以跟这个媲美,但这种暴涨完全是金融棉花市场的金融属性所决定的,而且它的短平快,很容易到了超买的状态。应该说在这个短暂的时间结点上,多头很好的利用了这么一个机会,基本面、技术面和资金面配合,天时地利人和,把交易运用的非常得当,且它的交易的那个手法手段是非常专业的。产业的客户、实体企业无论从资金、技术手段、操作方式上都是无法跟多头去抗衡的,所以这段时间的暴力上涨有其合理性在里面,但是同时也要看期货市场对价格的疯狂追捧造成价格跟基本面的偏离。
  储备棉的轮出的测算价格,中国棉花信息网每天在推的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和国家棉花检测系统推的价格指数CNcottonB的平均价和CotlookA指数比较,4月11日以后就是一个分水岭,郑棉期货主力合约上涨,受此拉动现货价格也在往上涨,国内的现货价格在半个月内涨了差不多有四百多块钱。Cotlook指数受此影响从65美分/磅左右也涨到了70美分/磅。实际上算下来整个储备棉的测算的轮出的价格重心上移,已经从过去的11000冒点头逐步的往12000去靠近。另外国内很多棉花的现货商有坐地抬价的这种行为,兵团棉花的价格都在上涨。但纺织的这个价格没有相应的跟随上涨,有一定上涨幅度,比如说纱的价格。这两个礼拜下来纱涨了一百块钱左右,坯布价格不变。这说明第一下游对上游的价格上涨不支持,它的议价能力并不是很高。第二此轮上涨不是由需求拉动的。
  上图是郑棉期货主力合约的合约价格,最高点是发生在2011年的那轮暴涨,之后是今年目前正在发生的暴涨。当然这两轮价格的大幅波动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2011年波是由需求拉动的,而这一轮的暴涨需求并没有主动的参与,即便它刚开始有一些议价,但不足以对此轮的暴涨构成一个主要的拉动力。如果我刚才分析的内容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话,这一轮的涨势、时间的长短、以及动能可能就是一个短期的行情。从下表来看,就整个4月11日以来期货上涨的势头,对价格指数的影响,以及对国际期现货影响都是比较大的,但是唯独对纱的影响是比较少的。普梳纱的棉纱指数和精梳纺织纱的棉纱指数只上涨百分之零点几。
  还有一个细节上的问题是储备棉的质量问题。储备棉出库质量不好比较受纺织企业的诟病,但是个人觉得影响要分两面去考虑,储备也不乏有好棉花,当年全社会的棉花基本都被国家收购了,不能说一刀切的认为棉花质量全都差,它确实有好棉花。每年新疆特别是兵团的高等级棉花的比例一般在50%以上,因此在国家保证供应的情况下,并不存在高质量的棉花找都找不着这么严重的问题。
  还有一点是今年产的新疆的棉花质量品质也不如往年好,但还是有一部分好棉花的,再加上储备出来的棉花,所以后期对高等级棉紧缺没有到那么可怕的地步,至少有待观察。现在价格高完全是资金面的推动,超过产业正常的心理预期。4月20号国家有关部门明确的发出政策上的信号,表面上看是清晰的公布一些储备棉出库的信息,纠正一些市场的偏差,实际上政府的意图也是比较明确的,希望投资者能够理性的去投资,理性的看待当前的市场变化,不要过度的对这个市场进行投机炒作。
  有关部门对期货市场的暴涨还是很关注的,郑商所这两天发布了相应的提高保证金的办法,政府有很多的后手去稳定市场预期,保障市场供应,保障纺织业的有效的竞争力,提升纺织业有效竞争力。任何的大起大浮有害于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都会被有关部门所关注,甚至是干预。
  从昨天(4月23日,编者注)开始,拉上涨停最高的9月份的合约也逐步的往下走,昨天跟前天两天时间郑棉期货是处于一个下跌的态势。这种下跌的趋势到底是回调还是酝酿着继续上涨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个人的意见是再上涨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因为头一轮资金的波段已经过去,第一轮起主导作用的资金已经有所撤退。后面靠的是源源不断进来的投资者,资金的特点是见风跑的情况较多。因此个人认为从结构上来讲,再大幅上涨存在压力。
  第二个压力是下游不支持。如果基本面支撑,那就会出现2011年的趋势一轮继续上涨的情况。但现在看第一下游不支持价格,而且它价能力相对较弱,如果国内外的市场相对比较平稳,而且价差比较小的基础不存在,纺织企业又回到纺织品缺乏竞争力的情况。所以第二个因素是下游的基本面不支撑,第三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储备棉即将出库了,随着储备棉出库的进程越来越近,市场会逐步向有利于空头的方向发展,今年棉花新疆的企业整体的成本在一万二到一万二千五左右。加上其他费用应当足够保本。前一段时间新疆的兵团棉花降价时也没有跌破过1.2万,这是它的成本线。13500的价格是如果套保的话比现在卖现货要多赚一千块钱,这是一个很好的套保的机会。即便原来卖亏,通过现在这个价位往上大量套保,都是有很大的利润可赚的。再者明年的目标价格在18600左右,在19100的基础上又降了五百了,分析明年的现货价格还不如今年。那1300多这个价格的套保是一个很好的价位,目前的这个价格是超越了现货市场的整体预期的。所以应该会有越来越多的现货商去投入进来,作为空头的大军增加做空的力量。政府的态度其实是比较明确的,如果说过度炒作已经影响到产业的发展,政府手里是有牌可以打的,随着后面储备棉数量的不断的增长,在储备棉出库且数量会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可以去分析一下市场走势。
  第三部分是未来的储备棉出库对市场的一个影响,我这里主要是去库存的节奏对未来棉花市场格局影响的个人判断。上图是2016年到现在的纺织企业的开机率,这是从中国棉花信息网每个月会进行的纺织企业的调查得到的。开机率已经和2014年持平,好于2015年,说明纺织业在不断恢复。这种情况下,如果市场上出现大幅波动的话,对产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棉花去库存是一个漫漫长路的过程,真正要有效去库存国家是定了一个5年计划,平均一年200万吨,通过这种去库存的这种节奏就可以看出中国棉花未来的可能性。第一是储备棉的进口配额还是不能增发,另外价格上要跟国际接轨,要跟整个的进口纺织纱去进行竞争,所以整体的价位不会很高,至少不能超出国际市场很高。第三个是市场实际上产业的需要导致市场价格要有一个回归。
  波澜壮阔的行情是不可能长久的持续存在的。随着这一轮的调控,包括其他商品市场的资金的撤退的话,我相信棉花会出现落潮的状态。如果细节上有一些变化,比如储备棉的质量较差确实不能很好的弥补市场需求的时候,市场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我认为价格的回归一定是建立在我刚刚说的种种的理由和前提之下的。所以未来的棉花市场从期现货来讲是繁华过后趋于平静。这次资金也是给我们产业客户上了一个很好的一课,就是产业习惯性的空头思维是很难去转变的。而这一次的波动恰恰是对空头思维的一种纠偏。这一轮上涨的话,其实还是有很多的可以去总结的地方。对我们行业除了有一些损失,也是很好的取经的这过程。
  以上是我分享的全部内容,感谢扑克投资家给予的这次机会。
  提问者: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会不会影响棉花产量?
  梅总:关于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对棉花是否有减产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气候学的一个问题。厄尔尼诺肯定对生产会有点影响,但是从我们的种植来讲,我们认为今年的棉花产量,跟上个年度相比,差距应该不是很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实际上厄尔尼诺,理论上来讲他会受到今年气象专家说的,南方会涝,北方会旱。棉花产业呢?棉花本身的种植特性它是喜欢偏旱的,阳光比较充足它是耐旱之物。西北内陆又是偏于北方,其实我们大量的棉花刚才说了种在新疆,所以我们认为新疆尽管今年有一个面积的下降,但是因为去年是新疆棉花是受灾了,去年的单产水平并不理想。那今年如果厄尔尼诺不是很过分的话,很极端天气的话,我们认为它的单产会弥补掉他的一些面积的缺失。所以我们目前的预测产量上不会有大动,当然这个肯定要随着天气的变化,我们去不断的调整。现在说产量为时尚早,正常情况下我们会在八九月份去库产。
  提问者:棉花这次暴涨,而PTA却涨幅较少,这是什么原因呢?
  梅总:其实问的这个问题很好。PTA实际上跟棉花它有替代性,它同样都是纺织原料,PTA不是纺织原料,但是PTA是涤纶短纤,涤纶长丝的这种非棉类纺织原料的原料,得这么说。所以他们之间有一些相关性在里头。但是尽管它们是有替代作用,你比如说有一些涤纶长丝使用比较多的话,它的棉花的用量可能会相应减少。尽管有这种相关性。大家它从期货的,它本身的交易属性来讲,差距是非常大。因为棉花是一个天然的农产品,它这个农产品转化成工业原料了,而PTA是石油提炼出来的,它是一个化工产品,所以PTA更多的取决于那个石油的价格的涨跌,以及工业上的这些变化。它跟棉花在期货上头基本上不存在相关性。PTA涨不上去,跟现在的原油价格有很大的相关,而且还跟一个相关性,就是它的化纤的产能,就是PTA的产能现在量非常大,属于也是去产能,需要去产能的一个状态。所以这些决定了PTA的一个基本走势。
  提问者:今年3月18日发改委给明年棉花的定价目标是18600,请问这个价格有多大指导意义?
  梅总:18600说白了就是低于今年19100的价格,实际上这个价格有多大的指导意义呢?不能这么解释,因为它不是具体化的。而是它测算了一个新疆棉农的一个平均成本。在不低于平均成本的情况下,给予的一个目标价格。也就是18600肯定要比它综合来算,要比农民种植的成本要高。也就是保障一个农民的基本收益,无论这个价格跌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市场价格,但是这一部分的差价是国家补的。实际上它的意义也就是在于此,稳定棉花生产,保障农民基本收益。
  提问者:您说的行业空头思维,从企业的角度,应该是套保稳定生产利润为主;生产企业一般是订单或者未来出库型,那么它应该是多单的持有者;特别是当内外棉价差不大,棉花前期处于11000左右的位置;为什么是一个空单呢?
  梅总:我回答一下你的问题,就是你说一个空头和多头思维的问题。产业一般来讲能够在期货市场做套保盘的往往就是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就是棉花的加工企业。现在目前来讲纺织厂利用期货市场去控制风险的这些交易的还是比较少的。所以我说空头思维基本上指的是流通业,流通业它在生产过程中,它要保障它的一个基本收益,它要控制风险的角度来讲,它在合理的价位卖出它的仓单,通过这种仓单的收益,去赚取差价,控制它的风险。这个思想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在这一轮上涨的过程中就出现很大的一个问题了,就是这样会被拉爆,实际上当时的话很多的现货商其实这个价格它是测算过的。包括它要跟现货的价格,跟期货的价格要去匹配。他认为这个价格做套保的话来讲还是有一些余地的,至少他能赚一些差价。但是唯一的问题就是绝对不能被资金给拉爆,往上拉的涨停,连续几个涨停下来的话,它的资金就很多的保证金供应不上的话,就彻底的爆仓了,损失就非常大了。您刚才说的那个是多单的思维,实际上我觉得还是纺织厂的那种思维方式,纺织厂如果要做棉花的话,它以买入为主,可能相对来讲,它在卖出它的产品,相对来讲这个符合逻辑的。但是目前看,现实情况纺织厂直接参与这个棉花交易的,期货交易是相对比较少的。而且直接去套保这种情况也相对比较少。中国的棉花期货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它没有基差交易,它跟ICE最大的一个区别它不是基差交易,往往期现货不是完全匹配的,现在你看,这个期货和现货之间完全就是两个市场,相互走出的是独立的行情。这一点上任何的一种方式,都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所以我觉得从未来的期货市场的发展来讲,做基差交易能够真正让期货去体现现货,去发现它的价值来讲,还有中国的棉花期货,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提问者:国有库存有1000余万吨,但品质不太好,如果价格太高那么轮出的棉花得不到市场的购买力,国家是否还能继续持有库存?有没有可能储存太久棉花失去利用价值?结局就是国家面临巨额损失,请问这一推断有无可能?
  梅总:品质不太好是需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问题实际上我只能这么解释,国家去库存的决心是非常大的,而且有计划,有目标,有持续性的这么一个相应来讲的细节和措施去保障。所以不存在着国家会把去库存的脚步会停下来。这个基本上就不用考虑的。未来的一段时间,未来的这几年,中国的棉花都会在当年的新棉和储备棉之间,纺织厂去进行选择。
  提问者:梅子老师能透点内部信息,有哪些部门或者区域的套保被拉爆了吗?
  梅总:哪些被拉爆了的事情就确实不太好说了,我只能这么说,前一段时间这几个涨停板下来,现货企业这些真正做实业的,实体的手里有货多这些企业,确实有不少很受伤的。这也是产业的悲哀。
  提问者:你好,我是产业下游的纱线使用者,最近能感到南亚竞争者纱线成本在涨,这个涨势早于中国期货价,对方涨价大概原因?
  梅总:您好,您刚才问的这个问题就牵扯到国际市场的定价了。这个国际市场整体的生产我今天不做重点的说,但是您提到了以后我就简单说一下。去年的棉花来讲就是国际价格实际上是有点稳步提升的,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它是主要的进口纺织纱的来源地,也是棉花的主要的出口国家,特别是印度,现在目前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棉花的出口国。去年因为印度也是收储,就类似于我们的最低保护价的方式去收储。但是这个收储的这么两年下来以后,也是对市场上有一个提升,再加上去年有一个减产。整个的这个纺织纱的价格的上涨,跟整个上游印度,特别是印度的棉花价格的上涨是非常密切相关的。总体上这个棉度下来,印度棉花是价格在上涨,需求在扩大。因为周边的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这些国家都在使用印度棉。所以相对来讲,跟前几年比,印度的棉纱也好,东南亚的棉纱议价能力就低了不少,价格也逐步逐步在稳步上涨。
  提问者:想问下未来展望方面,刚刚梅老师觉得可能是看空,只说了一个风险点就是储备棉质量很烂,那还有没有其他风险点,例如下游消费会不会变得很好?另外听说今年会有拉尼娜的天气情况(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那会不会影响棉花产量?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刚刚梅老师发出来的2016/17年产量是预测出来的吗?棉花年度还没结束,是根据怎么预测的呢?
  梅总:看空的话,不仅仅是因为储备棉出库等等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储备棉质量的问题,还有包括储备棉的出库,下游纺织的可接受程度并不是很高。它的价格弹性比较低,都是有关联的,相应来讲还有一个因素,我再重复一下,是因为目前这个价位,对于产业客户来讲,套保是非常合适的,利润空间很高。它不是边际成本的概念,它基本上收益是比较高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会有大量的实体企业会参与进来。造成了未来一段时间,我认为这个整个的趋势上会有一个相对来讲的一个反转。当然这个反转最大的一个问题,还是基于刚才我那些前提不变的情况下,因为储备棉毕竟没有出库,什么情况下可能会有万一?没有一万,会有万一。有些希望东西未必是我们现在就能够考虑到的。
  提问者:没能理解为什么说远期新年度合约有套保,想问一下籽棉上市还不知道价格怎么谈套保?这不是投机吗?
  梅总:新年度的棉花的价格一些企业预期不会超过目前期货的13000。而前几天,咱们说前两天的那个价格,最高的时候达到了13400,那是609。701的话也超过了13000,特别是701这个价格超过了13000,从新的年度去考虑的话,这个价位上去做空还是比较合适的,就是提前做了。提前做了作为这些企业来讲,它先把盘子给做出来,然后到时候去701去交相应的仓单,这个就是所谓的套保,你要是理解成投机也未尝不可,只不过它有投机的成分在里面。
  提问者:梅子老师,仓单和指数328正常价差是多少?
  梅总:新疆仓单包括期货跟指数的正常的价差,其实确实有手摘跟机采那么一说,但是郑棉期货定义是机采棉可以交割,而且新疆棉现在机采普遍偏多,多数往郑棉上注册仓单是机采棉,所以我们按照机采棉算帐的话,基本上就是跟现货的价格,在八百到一千,是有一个我们认为比较相对来讲我们认为是合理的。就是这以上它是有做的余地,有注册仓单的一个余地在里头,这以下的话,比如说四五百块钱,你要是拿新疆棉再去注册仓单就不合理了,人家就是这方面的动机就不够大了。
  提问者:最近我听说很多下游由于采购现货跳涨,已经进场抢单了,梅老师确实吗?
  梅总:下游抢单的事情我没有听太多,我觉得下游企业能不能接受这个仓单,一个看价格,一个看交割的情况。凭我以往对纺织业的了解来讲,目前这个价位,就是到这个水平的话,确实我觉得好象抢单的动能不是很大。但是我也注意到了,这个郑棉期货目前已经做成仓单的整体的棉花质量还是不错的。我那天好好的看了一下,就是包括27以下棉长度的,和四级以下的棉花比例并不大。你看四级以下在10%以内,27长以下的也就百分之十几,所以如果要从交割的角度来讲,今年的棉花的仓单质量还是整体不错的。因为前一段时间价格很低嘛,很多的好棉花也往上交。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您刚才说的那种情况也会存在,但是到底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我就不是很清楚。
  提问者:请问美国棉花之后会进入大牛市吗?
  梅总:我个人觉得美国棉花短期内进不了大牛势,至少在我可见的这个区间内,为什么这么说呢?你要如果说美棉的话,ICE的话它有一个可能性。就是美国受到天气和产量的影响,但是你看它的贸易量,现在美国棉花的贸易量远远低我往年的平均水平,五年来的平均水平。今年整体的任务完成的差距太大了。所以从目前来看,如果没有天气和贸易因素助推,ICE的价格很难涨上去。
  提问者:请问老师明年年棉花还会减产吗?
  梅总:明年从面积来讲是减的,我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个数据,是我们中国棉花信息网的数据。明年的整体大家可以看一下,内地和新疆我们是分开算的,多少有些减产,但是减的没有原来预期那么大。主要是因为现在整个的农产品,特别粮食作物的生产收益也不是很好。粮棉比从来都是棉花生产一个非常重要的比较指标。从整个的运行情况来讲,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棉花的这种不断的下降,种植面积不断下降的趋势渐缓,它可能会维持着一个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如果要是单产,今年要比去年有所提升的话,产量跟去年相比,差距不会太大。当然说这些话都为时尚早,只能是一个估计。我们每个月会调整这个预期。到了6月份以后,每个月会根据天气情况和生产的实际情况去调整。不到最后谁也说不清楚这个产量到底有多少。你可以看一下2016年度,2017年度的棉花产量,我们就通过这张表去预测出来的。根据这个面积是我们在各个地方布点的一个调查。单产我们是按照往年的一个平均水平去测算,当然实际的单产能达到多少,只能到时候根据实际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测算出了2016年的,预估了一个2016年的一个产量,这个产量是作为一个研究机构也好,信息机构每年都要提前预估的,而不是说等发生了以后再去播报。所以几乎每一个投研机构都会对基本面的这种产销存的情况进行预估。所以预估一下2016年度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也是不奇怪的。
  提问者:请问老师怎么看今年棉花价格之后的走势?
  梅总:我个人认为今年的价格的话,在这一轮上涨以后,逐步会趋向一种相对平淡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相对合理估值就在一万到一万二之间,或者准确讲一万一到一万二之间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大涨之后必有大跌,所以说让我具体去估它这个价格应该到什么位置很难去估计。我只能说,我的一个圈内朋友说的一句话特别有趣,我觉得放到这里头可能是比较妥当。他说的是什么呢?真理可能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这也就对我对未来的趋势的看法。
  提问者:老师怎么看抛储成交量和抛储初期期货的走势?
  梅总:抛储成交量目前看无法预估,它跟抛储的棉花的结构,和价位都有相关性。比如说现在这个价格,目前测算的基准价是11700多这个价格,如果再上涨,我相信纺织厂的接受的余地会比较少。比1万以下的余地会小很多,也就是说抛储的价位数量,取决于下游企业的接受程度。逐步逐步他会找一个平衡,我上次写的梅子青谈里头就提到了不要过分的追涨杀跌。其实我们可能是自己的看法,毕竟站在产业的角度,坦率的说也没有考虑到价格会炒成这样。就是说能涨到这种价位,而且我很佩服这帮多头的操作模式,实际上他有他的操作的逻辑在里头。但是相对来讲对于我们的中小散户来讲还是要控制一下仓位控制一下风险,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任何一个产业客户在这么一个大势的情况下,都不能说自己能够完胜,所以交易上还要尊崇基本的操作理念。
  提问者:和螺纹钢价格上涨70%相比,棉花的价格并没有涨多少?
  梅总:棉花跟螺纹钢没有相关性,我觉得没有必要跟他们去比较,因为我不是多头,我不太清楚多头会以什么方式离场,我就拿前天的那个操作模式讲讲,我个人的理解,前天的那个操作的手段,我认为多投的特别是大资金的客户,它是以守为攻的那种模式,非常的漂亮。CPI通货膨胀,其实是一个经济学的指标,宏观经济的指标,它到产业上头来讲,其实有很多的递减效应在里头。我觉得他们之间没有必要完全拿着它去分析,分析的意义不大。棉花行业更多的要受制于刚才我说的几个基本面,我给大家提出的东西,我认为都是对期货市场,对现在的影响关联度很大的。基本面包括这样那样很多的问题,有些问题在现在来讲,不一定起主导,也许在未来就能发生很关键性的作用。比如说国际市场的这个产销存这个平衡。不要把所有的因素都去考虑进去,反而会混淆你对这个市场的变化。
  提问者:国储轮出的第三个原则不加重财政负担,应该如何理解啊?
  梅总:国储棉的原则里头,大家可以关注一下中国棉花信息网3月18号引间的一个讲话,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CNCE的棉业发展年会上,它有非常明确的对储备棉出库的一个原则的解释。有关于财政的减轻财政负担,大家都知道,前三年的收储是财政贴了大量的钱,每年光是利息的这一块成本就是个很可怕的数据。如果是储备棉出库的话,虽然造成了实际的亏损,但是财政上不用每年支付大量的利息和保管费用。
  提问者:目前化纤会对棉制品有强烈的替代性吗
  梅总:化纤跟棉花曾经有很强的一个替代效应,但是这两年随着非棉纺织原料的发展、功能性纺织原料的发展的话,实际上他们之间有关联,但是关联度又不是很大。这话怎么说呢?从长期发展趋势上,棉花是部分被替代原料。纺织业是越来越多的使用一些化纤。也就是我们通俗的讲是非棉类纺织纤维原料在大量的使用,它的比例会不断的增加。而棉花的最高使用比例从百分之五六十,现在逐步逐步下降到百分之二十几,在整个的纺织纤维的使用比例,所以他们之间很难用一个公式去衡量。当然如果化纤PTA的这个价格,包括涤纶短纤跟棉花的价差过大,就跟临储时期那会儿似的,差距达到了八九千的话,它的替代效应还是比较明显的。
  提问者:棉花国储也是财政的钱,平均成本19000,出库损失很大。当然国储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它也不是单纯的打压市场。就是市场短期过快上涨,造成上下游生产极度不稳定出来调节一下;如果后期震荡上涨,或者涨慢一点,也不会贸然抛储;也就是国家和多头资金不是严格意义上对立的。这样理解对吗?
  梅总:国家抛售储备棉的那种思路,其实跟一个商业企业,一个单纯的企业做买卖它是不一样的,这个我们在曾经的几年前就反复在说过,国家更多的除了经济的因素以外,还要考虑到政治因素,所以我觉得不要以惯常的商业逻辑去揣摩储备棉出库的逻辑。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账号,扑克投资家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吴晓璐
中国证监会授牌&&&民生银行资金监管&&&
数据来源:盈利宝基金研究中心,巨灵数据支持
全场购买手续费4折起!
近一年涨幅
近一年涨幅
已有&0&条评论
24小时新闻榜
理财产品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厄尔尼诺现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