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问题与现状:如何走进孩子的心里

我们的家庭教育现在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的方法
我的图书馆
我们的家庭教育现在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的方法
  当代教育学家曹雕在北京大学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导师,也是最长久甚至终生的导师。家庭教育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终生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身体和心理的发育都进入到关键阶段,小学时期孩子所走的每一步对他以后的人生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代大多数的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不容忽视。  学校教育需要家庭配合,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指导,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具有互动作用。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孩子的教育是有差异的,而且家庭环境、父母的素质、教养、人格、生活态度、言谈举止等都对孩子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以及一些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必须紧抓当前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新苗头、新问题,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探索学校德育工作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分头实施的途径与规律,使两教在目标上统一要求,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协调互补,力量上聚分适度,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形成优化的教育合力,达到教育的最优化。使学生受到全面教育,健康快乐的成长。本文就此对当前家庭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作一浅述。  1.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目前社会各界及部分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问题。具体表现在:  1.1 思想认识不够,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  据调查,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家庭只占15%。85%的家庭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有的家长和代理监护人甚至说:“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更有一部分父母或代理监护人教育理念差,认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认为只要能挣钱,读书也没什么用,不读书照样可以赚钱,大学生不是还找不到工作吗? 这些观念势必影响孩子,产生学习无用的情绪;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有的未成年人虽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与己无关,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出了问题之后,家长们往往只是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教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1.2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  由于大多数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后,这些学生的监护权一般都移交给了祖辈或亲朋。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父辈或其他代理监护人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而有的亲戚和朋友的责任心更差,许多只是口头应承而已,形成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盲区,导致这些学生出现许多问题。如厌学、逃课、外出打电子游戏、上网,有的甚至与社会上的“混混”聚在一起,逐步沾染上赌博、看黄色录像、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社会恶习。例如发生在日紫金县育新中学两名初二学生为打游戏机入室盗窃杀人事件就是因为缺少家庭教育引发的。不少家庭的老人有迷信、打牌、饮酒等行为,对孩子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如果只有父母一方在家,要承担所有家务和田间劳作,也无法顾及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部分父母外出打工从事非法活动,影响子女健康发展,这部分家长对此心里虽然非常清楚,但他们不但没有对孩子作任何矫饰,反而认为这是生财的一条捷径;更有甚者,每当寒暑假来临时,把孩子接到所务工的城市去,让孩子耳濡目染一些非法行为,甚至让孩子直接成为自己的帮手,做着一些违法违纪的事情,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1.3 亲情缺失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农村有85%的小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造成不少学生孤独、自卑、封闭、虚荣、过于敏感、过分自尊、盲目交友等,甚至让个别学生产生仇视心理。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父母,由于经济条件宽裕,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拿钱方面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自恃家长有钱,模仿大人请客过生日,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懒惰贪玩。这部分学生中多数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同时有部分单亲、贫困、残障、表现差等特殊家庭由于亲情的缺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极大地影响孩子的人格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  1.4 教育内容单一,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现象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大部分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成绩,而在他们眼中,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只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过度看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名次的位置,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象严重,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忽视了健全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家庭教育目标的偏离,使不少家长落入“重身体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误区。有的家长甚至用暴力“逼”“压”孩子学习,更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专心读书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家里不让孩子做家务劳动,还往往暗示孩子少参加集体活动,少承担班级集体工作,使孩子变得自私、冷漠、不关心集体。这种“重智轻德”的后果十分严重的,一些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和人生追求,没有把“学会做人”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思想品德素质较差。少数孩子在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下,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农村小学生中盗窃、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时有发生。  1.5 教育方式传统简单,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1)期望值过高,家教过于严厉。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非常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因此对子女严加管教,甚至剥夺孩子起码的休息、游戏、娱乐的时间,扼杀了孩子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  (2)盲目溺爱或疏于管理。据调查了解,大部分家长忙于家活或打工挣钱而无暇顾及孩子,更谈不上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沟通,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家长对市场经济新形势和未来社会竞争的认识偏颇,不辨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为,对于孩子好斗逞强、贪小便宜、耍小计谋等行为倍加鼓励,助长了不正当思想意识的形成,滋长了这部分学生骄横跋扈的气焰。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管教不严、一味纵容,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文章来源莲山课件:]的爱,特别是留守孩子代理监护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由此养成了孩子重享受、好攀比的不良心理,有的甚至养成追求品牌、迷恋网吧、不求上进、粗暴蛮横的不良习惯,“骄”、“娇”二气严重,性格变得任性而脆弱。  (3)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过分严厉。部分家长封建家长作风严重,家长至尊,不顾孩子的自尊,经常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不理解的规则。有的甚至认为 “棍棒下面出孝子”,信奉棍棒教育,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物质刺激,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长此以往,孩子变得胆小、退缩、冷漠,或以攻击和敌意对待他人。  2 家庭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育的效果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如果步调统一,相互促进,他们的合力就大,教育的效果就会更好。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2.1社会方面  (一)社会各职能部门要协调配合,发挥合力,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如广播、有线电视、宣传专栏、印发家教知识小册子、举办形式各异的家庭互动实践类活动,如亲子活动、家庭运动会、家庭艺术节、孝敬父母好儿童、教子有方好家长报告会等等,使家庭教育实现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统一。  (二)注重家庭教育组织网络的建设,形成乡镇、街道、学校的三级家教组织网络,建立家教领导小组、社区(村)家长学校、家教指导服务站、“母亲课堂”等家教组织,为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三)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家长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抓好示范家长学校建设,通过对这些示范家长学校的重点指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使家长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动家长学校的兴办和发展,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同时要加大对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培训的投入,保障家长学校的培训经费,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从而保证家长接受家庭教育知识,引导教育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  (四)加大投入,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影响力较大的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加大对家庭教育事业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加强学校图书阅览室等场所建设等,让更多的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有可去之处。社会各方面要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提供场地和各方面的条件,组织开展一些健康有益、具有吸引力的道德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家长及学生共同参与,帮助孩子搭桥铺路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让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加深道德体验,提高道德修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从而实现家庭教育和社会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  (五)加强对网吧、电子游艺等游乐场所及音像制品、出版物的管理,创作生产、推荐一批健康科学的、有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图书、音像制品,努力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不断优化农村孩子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  2.2学校方面  (一)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配合社会各职能部门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传播科学教子知识的重要载体。家长学校本着教学时间上求活、教学内容上求新、教学效果上求实的宗旨,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搞好教学,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家教活动普及家教知识,诸如家教知识讲座、家教经验交流会、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悄悄话信箱、各种竞赛和论文研讨活动。家长学校通过上述活动,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真正达到普及家教知识,传授科学教子经验,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目的。  (二)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学校的中心工作,让家长了解学校要求,有的放矢地指导教育孩子,做到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三)建立学生家庭教育信息袋,掌握学生家庭和家长的有关信息,如家中人数、每个人的姓名、出生年月、监护人或代理监护人工作单位或地址、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联系方式及学生的有关成长信息等,以便能及时对症下药地向学生家长或家庭人员了解和汇报学生的有关信息。  (四)建立家访制度,发挥家访的多向性作用。家访是教师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的普及,登门家访似乎已渐渐的被人忽视了,但家访作为一项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工作,是有其不可替代作用的。一是能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闪光点,让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二是能及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家长配合帮助学生清除身上的消极因素,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积极向上;三是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针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给家长提出建议,像医生治病那样“对症下药”,“救死扶伤”,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教师与家长配合,形成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合力”;四是能及时结合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五是能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六是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生的特殊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  2.3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及时性等特点,为此家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发生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家长的垂范意识和责任感,不断学习家教知识,给家庭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与理念。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同时更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作为家长只有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才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儿童会受到种种影响。尤其是自然性的特点,它有与教育相平行的影响,也有与教育相矛盾的影响,这时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不能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在不同的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往往会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义说明上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迁”,从“其舍近墓”到“迁居市旁”,最后徙居“学官之旁”,终于使孟轲在学官的影响下,成为学者,这说明人们很早就重视环境影响人的作用。温馨和睦、民主宽松的家庭人文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树立现代家庭教育思想  家长要改变过去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狭隘观念,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改变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等传统观念,积极培养孩子的科学民主、自立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现代意识;要改变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不断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父母的“言、行、举、动”都将在儿童洁白无暇的心灵上铭刻下难以泯灭的痕迹。对儿童思想、性格、品德、作风的形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讲文明、讲礼貌,有意识有步骤的教给儿童应对进退、待人接物的礼仪,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使儿童耳濡目染从小就受到真善美的陶冶与感化。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是家长,被教育者是子女。在这个关系中,家长是家庭生活的组织者,是家庭大厦的支柱,是子女生活的依靠,家长与子女一般地说是朝夕相处,利害与共,命运一致,关系亲近,这种特点的生活环境,家长具有权威性,使孩子非常尊敬家长,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和其被子女的尊重,这是家庭教育的一个优势。但优势能否发挥出来,家长能否与子女亲密无间,能否严格约束自己,受到子女的尊重,这就看家长的修养如何?若家长的素质、言行不足以让孩子依赖,家长经常说空话,那么孩子就不听你的话,家庭教育的特点、优势就发挥不出来。  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言一行、事事处处为孩子做出表率,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品德熏陶。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吸纳新思想、树立新观念、研究新方法,做智慧型的家长。要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让孩子从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五)转变教育方式方法  要学会与孩子沟通,通过言传身教,把理性的教化、爱的滋润、美的熏陶有机融为一体,倾注到孩子的成长过程,指导孩子在做事中开智明理;要尊重理解自己的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给孩子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要多鼓励,不要总是与其他孩子作横向比较,要多看其自身的发展与进步;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并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  4 结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强盛是扎根在家庭这一基础之上的。只有齐抓共管,进一步形成家庭教育工作的合力,才能推进和发展家庭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农村学生健康成长,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作者简介:曹雕,男, 1961年 6 月 17日生,湖北武汉人,汉族。武汉大学中文学士,海南政法学院法律硕士,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博硕士,美国哈佛心理学系博士后。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学院社会心理学博士生导师,美国波仕顿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座教授,社会科学心理学者,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社会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朮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论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应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卓越书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协会员、中国书法协会员、中国摄影协会员等;同时,兼任湖北朝阳红康复休闲养老院董事长。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难以走进孩子内心怎么办_儿童教育_早教_孩子心理___亲贝网
旗下网站:
& 难以走进孩子内心怎么办
难以走进孩子内心怎么办
孩子满心喜悦地与父母分享成绩进步的喜悦,而父母却消极对待。其实这时候如果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多给孩子一句鼓励的话,不仅有利于亲子关系,而且能对孩子形成正面引导作用。
成功的有一条共同的经验,那就是家长应尽可能地与孩子平等交流,做到&换位思考&。
难以走进孩子内心怎么办(配图)
那么如何做到换位思考呢?
1、全面认识,了解孩子
沟通是&换位思考&的准备,是父母与子女和谐相处、相互信任的纽带,是全面认识孩子的开始。作为父母,要尽可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同孩子交朋友、谈心。谈心是与孩子最直接的沟通方式。谈话聊天时,家长还要善于聆听孩子的叙述,了解孩子的。
当你觉得孩子的观点、做法是正确的时候,要加以表扬,鼓励孩子大胆地做下去。反之,对于孩子认识上的误区,要加以分析,引导、帮助他认识清楚。不要把观点强加给孩子,更不要训斥、打骂孩子。
为了更全面地认识孩子,除了同孩子谈心交流外,还要经常接触孩子的同学、家长,从侧面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
2、平等对待、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是家长换位思考、处理亲子关系的核心。父母与孩子平等相待,可以使孩子学到以温和的态度对待他人,加速孩子心理上的成长。当父母以平等、尊重的姿态与孩子交流时,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广阔的了解成人、了解社会的窗口。
尊重孩子还表现在父母对孩子的&小毛病&、&小错误&的宽容对待。在处理孩子的&错误&时,要耐心地、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所在,使孩子心服口服。若发现自己的不当之处,要及时向孩子道歉,这样,孩子会从内心感激、信任父母。不要急于求成,要给孩子一个&修正&的时间。
有些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实现目标,往往协议奖励办法,对于这个问题,请家长一定要注意&信守承诺&。对孩子失信,意味着父母在心理上对孩子的&不平等歧视&,会拉大父母与孩子间的距离,甚至导致孩子慢慢对父母&关闭&自己的心灵之门。
3、不断学习,提高本领
学习是提高家长换位思考能力的主要手段。作为家长,不能只关心孩子的学习,也应该多学习一些孩子成长的,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一个家长只有学习三种知识,才能拿到社会意义上的&父母执照&:第一,必须具有正确的人才观念。第二,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特点。第三、学习一些同孩子沟通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所谓学习,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报刊,参加一些父母讲堂、家长培训、亲子课堂等活动,也可以就一个具体的问题咨询专家,或同其他家长交流经验等。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自己的孩子,你就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孩子也就能理解你的付出。
通过换位思考,会使孩子更加信任父母,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果您有与“儿童教育早教孩子心理换位思考家长教育”的相关问题,请向提问
看了难以走进孩子内心怎么办的网友还看了
>> 更多关于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家庭教育要走进孩子的心灵
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和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本文从家庭教育个案入手,剖析了家庭教育问题的成因.家庭生活中,爱是舒缓摩擦的润滑油.因此,家庭教育也要入情入理,走进孩子的心灵.
Zhou Caojun
作者单位:
上海市怒江中学 上海200062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儿童心理问题全攻略(家庭教育)作者类别 图书 / 非虚构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07提供方字数约 96,000 字导言目录作品信息作者类别 图书 / 非虚构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07提供方标签全是老生常谈,没什么新意,钱白花了!
全是老生常谈,没什么新意,钱白花了!
全部作品()扫描下载客户端8月11日 读过全是老生常谈,没什么新意,钱白花了!8月11日 购买7月29日 购买5月16日 购买1月18日 购买1月9日 购买您好, []|
王晶: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
出版社研究员王晶和大家分享观点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来自清华大学,我们2003年的时候,因为拿到一笔基金,我们做了清华500个学生家庭的家庭教育的调查,用了大概两年的时间,因为既要访谈家长,又要访谈学生。结果有很多,但是有几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第一条,我们在这个访谈的500个家庭中,两个孩子的家庭占了103个家庭,103个家庭中有一半家庭的家长说,考上清华的这个孩子不是在我们家学习最好的,或者不是在我们家学习用的时间最长的,但是最后考试的结果每次都是非常好,他说老师你是研究心理学的,能不能解释这个问题。第二条,普通考试的学生,一般在大学学习时间,进图书馆的时间,在图书馆中午自己带了一些饭,然后吃完不出来图书馆。晚上出来,8——10个小时在图书馆一天,有过这样经历的普通学校出来的学生,占90%,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而且不是一天,不是临到考试磨一磨。我们特招的学生,比如体育特招生,艺术特招生,包括美术学院的学生,能连续在图书馆待四个小时的,不到20%。同样一个学校,每个人的学习方法有巨大的落差。还有一个引起我的关注,就是美术学院的学生,我调查了40多个家庭,这40多个家庭的美院学生,没有一个不说自己不会唱歌,五音是跑调的。当时拿了这几份的汇总差异之后,很多老师觉得很奇怪,怎么解释孩子的行为模式的差别。这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讲的第一部分,走进孩子的大脑。群体性的差别是这样之后,我们怎么去走进孩子、了解孩子。一个人从婴儿到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到老人,生命是一个苦短的现象,而且生命充满了变化。我们经常有人问,这些阶段哪个阶段的人是我们,其实哪个阶段都是我们大家,哪个阶段不是我们,因为我们不曾停留,我们的生命是一直往前走的。我们就感觉很奇怪,说我们生命中有没有不变化的东西,为什么人和人有这么大的差异。心理学分支于哲学学科,所以属于社会科学,过去心理学讲了很多行为模式,包括跟孩子的沟通,没有量化的标准,所以大家觉得没有办法表达。今天脑科学给心理学注入了一个很大的解释平台,我刚才说清华的那些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差别在于什么地方呢?差别在于他们的脑构造,现在的行为心理学和脑科学已经证明,人的大脑是存在差异的,从认知结构来讲,也就是我们学习的渠道来讲,人类一共分五种吸收信息的渠道,每个人的主渠道不一样,最后他的思维方式、学习模式、沟通模式是不一样的,所以虽然都是清华的学生,但是有巨大的差异。什么样的差异呢?我今天讲课,包括大家学习,首先用眼睛,大家在看,第二是用耳朵,在听。还有第三个认知渠道,那就是我们的触觉。其实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尤其在传统课堂学习,用眼睛,用耳朵,但是是不够的,因为有些东西是靠其他部位学习的,比如冷和暖,软和硬,这时候老师怎么讲,一个学生都是不明白的,所以就要肢体参与。这是人类的三大渠道,就是接受外界信息的三个大渠道,同时还有两个辅助渠道,一个是我们的嗅觉,一个是我们的味觉。这五条渠道构成了我们的生命认知系统。每个人的这五个认知渠道都是畅通的,但是为什么每个人有千差万别的区别,因为每个人的脑结构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脑图,现在的脑科学家已经给心理学一个很大的技术性的支撑。过去我们说人和人不一样的时候,我们说努力就要达到了,中国有一句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但是中国的文化是一个想象的文化,它缺少一个过程,这句话只说了半,它缺少一个前提,就是说手里拿的要是一块铁。今天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我们看人的标准是多维的,你的孩子可能是铁,也可能是一块宝玉,也可能是珍贵的钻石,不同的材质我们就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如果你的孩子是块宝玉,你还在磨,最后的结果可能是真的把孩子磨残废了。如果孩子是宝玉,就要按照他的纹路去雕琢。如果你的孩子是珍贵的紫檀木,那么也要按照它的大小成为一个器物。这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有一个前提,我们要因材施教。孔子2000多年前就说因材施教,所以他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士。我们今天传统的教育西中还是认为努力是最重要的。其实我不认为努力是最重要的,方向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方向不对,努力也是白费。方向错了,你特别用功,你付出的特别多,最后你没有得到成功,你得到的伤害也特别大。人的认知渠道不同,学习方法就是不一样的。人有这五大种,以视觉为主的就叫视觉学习型,就是他的眼睛非常发达,视觉神经非常敏感,其他四条渠道也是好用的,如果不好用就属于残疾人。好用,但是是以一条渠道为主,四条渠道为辅,整合了一个人生命中对世界认知的结构。科学家给出了这样的论断。现在给出了一个推理,比如一个视觉区域最发达的人,他喜欢用视觉来学习,他学习的时候学习效果最好。我们为什么说他是视觉型呢?这个图中,如果你的视觉区域发展得最好,就是说你的视觉神经的细胞是最多数目,那么你的数量多,处理问题的功能也就最强大。有的人可能是听觉型,听觉型的人,同样他的听觉中枢神经的细胞是最多的,有的人可能是触觉,就是动力皮层,这是在国外脑科学的杂志上剪下来的,这也是要证明每个人的脑结构不同,所以他的行为模式不同。好多年前拿坡仑说过一句话,他说人的身体结构决定你的命运,现在科学家说你的脑结构决定你的学习方式、你的职业方向,甚至是你的生活状态。这是一个科学的前沿,我们现在把它引用到行为心理学。首先你的孩子是什么学习类型的,你要按照这个类型去最大化地用他最佳的渠道去学习,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不同的类型,最后得出来的行为模式也是不一样的。大家说,你告诉我吧,我的孩子是什么类型的人,其实我刚才已经说了,生命是一个充满变化的过程,可能大家会问,生命有没有不变的东西?大家想一想生命中有没有不变的东西呢?上午我在分会场讲,有的家长跟我讲有不变的东西,比如眼睛。眼睛会不会变呢,会,从小时候儿童闪亮的眼睛,到年老的时候人老珠黄,包括形状也在变。有人说思维方式不变,有人说学习方式不变,随着你不断学习的过程,包括你在国内、国外接受的东西不一样,你的思维方式也会变的。还有的人说性别不变。我前不久在办公室接待了来自沈阳的一个高三的男孩,他整个现在已经完全躯体化了,他妈妈带我来问可不可以,他就是要做变性手术。人的身心是结合的,他的整个生理构造已经改变了。人的生命中充满的变化。但是生命中有一个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基因,DNA不变。前不久王大成院士到我们学校去,跟他有一段对话,他就讲,基因是什么样的,人的生命是以基因自身的发展顺序在延伸不断的。人的生命最初开始的时间就是精子和卵子结合的那一段时间,就是24对染色体组合的时间,这个新生儿不是父母的复印件,它不是有组织的,因为在基因组合的时候是自由组合,但是一排排列起来之后,这一段的基因,按照他的生命不断前进,是不能阻挡的。比如长寿基因,长寿基因在你60岁之前都是不显现的,现在你不知道你是长寿还是不长寿的,如果你没有发生意外,你活到60岁,你的长寿基因才开始工作和舒展,可能支持你走到80岁甚至100岁。有的人很理性,说要调整我自己,把我自己的身体弄好,但只能是一个量的标准,不是质的标准。所以中医有一个理论,每个人的生命就是一口井,出生下来就注定里面有多少水。反过来,每个人的生命资源,过去我们说是无限的,其实现在看来不是无限的,是有限的,但是每个人的生命资源是不一样的,包括他的学习资源也是不一样的。 我经常跟家长讲,有些孩子做了测试以后,你继续学习,十年也考不上清华北大,有些家长就不甘心,有的孩子三次复读考试,甚至一次比一次弱,我们清华有好几个考霸,有一个男孩姓李,他第一年考到北大,然后他考到北大之后就拼命打游戏,他是物理系的,其中考试他已经两科不及格,北大是四科考不过就自动退学。期末考试他就特别紧张,考试之后,他趁老师中午吃饭,就到老师的办公室改卷子。后来被老师发现,就让他退学,后来他爸爸来了。后来说让他重考。后来他就考清华,当时我到特训营就他做一个反面的教材,给大家讲讲你打游戏退学了,要重新学习,给大家讲了感受。第二年我又找他的时候,宿舍没有人了,学生都支支吾吾地说我不知道,你问老师吧。我就问数学教研室的老师,数学教研室的老师说他又退学了,因为又挂了好几科。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考上了,我是从另一个角度听说的,他没有在给自己考试,他是在给别人考试。你们哪个学校想出清华北大的状元,你给我钱,我给你们考。现在这样的人已经不是一个两个了,专门有这样的人,所以这些人是什么人,大脑中就是非常善于学习的这种人。
[责任编辑:feemema]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教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教育视频高清大片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庭教育的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