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胜程管理的核心,也是bim实施策划方案的主要价值和目前实践中的难点

Access denied |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38fb63aa54ad7930-ua98).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基于BIM5D技术的施工总承包合同管理研究论文.pdf 6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1------------------------------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建筑信息模型 (Bul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简称 BIM 技术)是建筑工程
领域信息化方面的一个革新。近几年,世界建筑市场不断发育和完善,我国的建
筑领域也日趋成熟,BIM 技术的应用也随之越来越广泛。BIM
的应用可以在建筑
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包括设计、施工、安装、运维等各方面保证工期、控制成本、
提高质量。当前,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实施的BIM 技术以三维、四维为主,
内容涉及到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预算以及其他各方面,但却较少涉及施工
项目的合同管理及成本管理。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是目前市场上广泛采用的根据
建设工程项目经营活动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承发包模式,从施工企业的角度出发
结合施工总承包单位自身对工程建设施工管理需求的所有日常事务性管理工作。
另外,现阶段的建筑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方面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流
程和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但更多注重分类和归
档等文档管理的内容,还有诸如合同时效性、进度款支付预警等问题亟待解决。
综上,联系现行的施工总承包管理的相关机制,以及包括建筑信息模型 (BIM )
等应用技术的发展状况,国内外诸多学者和专家提出了研究基于 BIM 模型平台的
施工总承包合同管理模块,来解决上述施工总承包以及合同管理的相关问题。
本文的研究课题是基于 BIM-5D 模型提出的。论文先准确理解 BIM-5D 模型的
内涵和施工总承包合同管理的相关概念,并对BIM 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做简单的
介绍,之后系统全面的介绍 BIM-5D 模型的特点以及模型建立过程中的难点重点,
综合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中合同管理的一系列问题,并尝试在此 BIM 模型上初步寻
求解决方案。其次,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的需求拆解和分析,借助 BIM-5D
系统建立合同管理的模块,为实现合同管理提供一个应用的平台。最后,结合某
建筑项目施工案例,一方面简单介绍项目的运行情况,另一方面介绍基于 BIM-5D
模型的施工总承包合同管理模块的应用,并通过总结其在合同管理模块的经验和
不足,进而提出推广基于 BIM-5D 模型的合同管理方案的建议。
关键词:BIM 5D;施工总承包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模型;模块关联
I 万方数据
2------------------------------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nstruction.
With the developing and
of China ’s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superiority
improving project
quality, reducing of time and cost and so on. Currently widely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ree-dimensional,
four-dimensional,
mainly related to the d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城市设计实践中的BIM教学工作坊建设
&&& &建设实施BIM教学工作坊,解决学生设计技能与设计成效的统一性;改善相对封闭式的教学体系,引入一种辅助的&外部思维&交互机制;改变低活力、低创新的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引入一种辅助的&外部激励&交互机制,利用竞赛项目,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完善和促进BIM的教学工作。&& &住建部制定的&十二五& 规划中已高度重视BIM的产业开发与综合应用,经过5年的发展,建筑行业已高度分工细化和信息产业化,因此越来越需要能够熟练应用BIM技术的设计及施工管理人才。然而BIM技术在中国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的产业链条中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一方面高校教育和工程管理方对此重视不够,国内大部分高校均没有系统的BIM课程,而少数开设BIM课程的高校仅限于简单的内容介绍,并没有深入探讨BIM的运用[1],另一方面BIM技术与理论均不成熟,掌握BIM技术的人才极其缺乏。正是由于教育界和工程界能够参与BIM课程的人才相对缺乏,在此背景下,建设基于大型设计竞赛机制及项目实践的BIM教学工作坊成为培养BIM高端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建设基于大型设计竞赛机制及项目实践的BIM教学工作坊是在&平台+模块&的基础上,通过指导和参加大型设计竞赛或工程项目,实现专业教学内容的深化。课题通常来源于比赛与工程项目,主要针对自身当前存在的问题,向工作坊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课题,进而由工作坊以课题为中心,在教师与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完成定向方案设计。这样的训练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学生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被迫直面市场需求,如此操作的结果能较好地应对建筑教学与建筑工程设计与管理行业用人市场需求脱节的矛盾[2]。&& &建设基于大型设计竞赛机制及项目实践的BIM教学工作坊制度能够较好地兼顾综合设计实验的研究性和探索性问题,使之在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的同时,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工作坊的应用能打破传统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学院内与专业内封闭的固有教学模式,利用外部项目、科研项目形成比赛体制,引入师生互动、校内外互动的多向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以及项目实践,让学生真正利用这一环境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工作坊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达标性&评价体系,引入&选拔性&评价体系,师生共同参与国内外设计竞赛、科研项目竞赛,用锦标荣誉及相应物质奖励作为激励因素,较好地改变了学生以及格、拿学分为主要目标,设计作业质量平庸的现状。&一、BIM教学工作坊的总体机制&(一) BIM教学工作坊的内容与方法&& &以大型设计竞赛机制及项目实践的BIM教学为平台的工作坊建设,主要以高校学生、教师、BIM专业人才以及专业设计工作坊的专家为合作人员,在指定的地方通过活动、讨论、分析等方式,共同探讨选定的设计方案,所有参与者一起参加实际的工作过程[3]。&第一阶段:借助学院教师、校外专家的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培养学生,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BIM技术,并深入了解BIM在施工图(或称为施工模型)设计中的综合效能,这将有利于学生正确地掌握BIM的实操技能。&第二阶段:在教师和专家的指导下,鼓励学生作为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的参与者,将BIM全生命周期理论应用到具体项目中,并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最后将学生分组,对BIM模型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类讨论和分析,查缺补漏,扩展该技术的应用潜力。&第三阶段:以竞赛为目标,将教师和学生组成团队,教师教授专业知识,分析实际情况,协助学生参加竞赛。&第四阶段:竞赛完毕,总结科研、实践项目,反馈意见,将学生比赛及日常设计的成果作为教学成果和学生实践教学的一部分。&(二)BIM教学工作坊的创建目的&& &BIM教学工作坊贯穿于建筑设计的全过程,这些过程不是抽象或零散片段的呈现,而是真实、全方位的系统智能模拟[4]。其中包含了来自辅助设计过程的建筑、地理、社会和经济背景下的各种数据参数。它们相当于建设过程中各种真实元素的智能仿真,能促进沟通和协作,设计师从中能更加清晰地浏览整个复杂的建筑综合系统,使建筑设计走向新的方向。BIM教学工作坊的学习和设计过程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领会和挖掘潜在的社会和计算机智能[5],但目前国内高校对于BIM的教育过于侧重理论课程的组织,使得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及实践脱节,此外,学生过于依耐教师的指导,缺乏项目实践的机会,进而影响学生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6]。&(1)解决学生设计技能与设计成效的统一性问题。通过竞赛机制、教师的针对性辅导,强化学生的分析、创新和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力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际设计过程,实现设计技能和设计成效的一致,有利于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2)改善相对封闭的教学体系,引入一种辅助的&外部思维&交互机制,利用企业项目、比赛项目,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3)改变低活力、低创新的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引入一种辅助的&外部激励&交互机制,利用竞赛项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BIM教学工作坊与设计竞赛的融合&& &教学工作坊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技术能力,促进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的共同提升。师生工作坊作为一个新型人际关系平台,辅以校外专家作为项目负责人引入科技工程项目、或参加设计竞赛,以此鼓励学生参与研究和设计的信息化交互过程。科技项目的引入增加了学生接触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的机会,而设计竞赛活动与项目实践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独立分析、积极创新,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融合的直接机会。&& &因此,在普通的教学工作坊建设基础上,引入设计竞赛机制辅助&实验教学&模式,以教师实际科研为载体,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积极动手,利用有限时间最大程度地启发学生思维,实现实验室教学常态化与竞赛机制的融合。此外,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奇思妙想也有利于高校科研的创新性发展。&二、BIM工作坊建设评价与产业融合的建设思路&(一)建立新型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实现实验室教学常态化与竞赛机制的融合。通过竞赛机制与项目实践的工作坊设计,结合传统实践教学课程,将日常作业、教学内容以竞赛机制方式进行。通过项目设计的对比、学生之间的竞争,增强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引入第三方评价制度,即与工作坊合作的校外专家、学者以及教师指导的评价,改变了教师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模式,促进了学生与教师双方的不断提升。&(二)拓展创新性设计成果参赛渠道,实现成果产业化应用。借助教师科研项目,学校内部设立相应的竞赛项目,引导学生相互竞赛;借助企业合作项目,设立以教师为指导,多个学生为主要成员的设计竞赛团队,优胜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推广与应用。改变以往单一的参赛渠道,活化专业项目资源,主动借助竞赛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进行设计成果与教学成果的理论化、系统化和常态化模式建设。设计竞赛是一种激励机制,它与建筑与城市设计教学工作坊相结合,将传统的&封闭式实验室教学&升级为&开放式实验教学&。这种新的机制通过竞赛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引入,将教学成果通过比赛激励的方式,转化为具体的可视化实验成果。这种机制既可以将理论知识加以实际运用,同时也建立起了一种可行、具体的心理刺激和人际联系模式。&(四)建立以实践教学辅助的竞赛机制教学工作坊。为实现学校与企业、校外专家的深入合作,应进一步丰富工作坊师资力量与实验室资源,制定相应的实验室指导流程,并在课程设置过程中突出&两个结合&,即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竞赛项目与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相结合。因此,大型设计竞赛机制工作坊既是传统实践教学的拓展和创新,也是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运用平台。&三、BIM工作坊案例应用分析&(一)BIM模型在合肥万象城项目中的应用&& &合肥万象城项目总用地面积约60419㎡,总建筑面积为㎡,是一个集娱乐、超市、高档百货、办公、高档酒店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该项目使用功能复杂、建筑体量大、人员密度高。在设计中,建筑师不仅要合理减少资金投入,确保建筑合理的利用率,而且还要保证建筑的消防安全,多种因素的综合导致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采用普通方式又难以解决。为验证设计状态下的建筑消防安全水平,该项目通过BIM系统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对象进行火灾场景模拟。&& &以步行街首层中庭火灾场景模拟为例,火灾场景模拟的目的是考察亚安全区发生火灾时,烟气在区内的蔓延情况。该场景中起火点设置在首层北侧中庭,重点考虑中庭在灭火系统失效时的火灾蔓延趋势。由于起火点设置在中庭正下方,所以在火灾前期烟气纵向蔓延的趋势比较明显,当火灾进行到200s 时,烟气就已经蔓延到该侧中庭的最高位置五层空间内,而水平方向上则主要分布于起火层及其以上两层左右50m范围内。在火灾200s烟气上升到五层后,垂直方向上火灾初始阶段产生的烟气大多集中在第五层步行街内,并沿水平方向在第五层空间内大面积蔓延,至火灾进行到400s左右时,烟气已蔓延至五层步行街各区域,并通过连通五层、六层的中庭蔓延至六层步行街。在火灾持续过程中一部分烟气因温度降低,通过贯通首层至六层的中庭沉降到下面楼层,到1000s左右时滞留烟气开始出现在远离起火点的三层南侧步行街区域,但烟气浓度极小,基本不会对生命安全和人员疏散产生影响。&& &通过对步行街火灾场景模拟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即使考虑排烟系统失效或者灭火系统失效等不利情况,虽有不同程度的烟气滞留于步行街各层,但滞留烟气的浓度相对较低。由此可认为,在满足对步行街设计的要求后,步行街作为亚安全区的设计方案可行,在发生火灾时不但可以提供较为安全的疏散环境,还可以为消防人员救援创造有利条件。&(二)BIM模型在方案设计阶段的作用分析&& &如何在设计阶段获得实时可靠的技术评估及行之有效的用以权衡利弊的信息支持,是设计师面临的难点问题之一,而BIM信息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途径。与传统的设计工具相比,BIM在建筑决策支持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将传统的二维设计图纸转变为直观可视的三维建筑模型,其释放出的感知建筑空间形态的多种实施手段有利于设计师转变设计思维,提出突破性创新与表达。如:针对任一一处设计改动,BIM模型均可实现整体自动变更加快设计的整体进程。&(2)建筑活动中不同系统的参与人员通过BIM技术统一于一个协同合作的模型之中,从而避免了因信息传递阻碍或专业沟通不及时造成的设计错误与延迟,极大地提升了整体设计决策的质量与效率。&(3)BIM技术可以在设计的任意阶段任意时刻对设计方案快速进行相关设计分析,并及时有效地反馈模拟评估结果,且BIM分析软件通常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为建筑师在设计阶段快速比较分析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因此,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基于BIM技术作为建筑设计辅助工具的性能已远优于传统辅助工具,可以为设计师提供准确、实时的相关信息,快速实现对设计分析与模拟反馈,以便提前解决建筑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四、结语&& &针对当前各高校建筑课程教学中理论和图纸设计教学占比过重的情况,文章力图改变学生缺少实践、开放实验课程的现状,构建了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作业与竞赛相结合、将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建设基于大型设计竞赛机制及项目实践的BIM教学工作坊,能够培养学生设计技能与设计成效的统一;改善相对封闭式的教学体系,引入一种辅助的&外部思维&交互机制;改变低活力、低创新的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引入一种辅助的&外部激励&交互机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学习与实践的共同提升。参考文献:[1]钟炜,张馨文,姜腾腾.BIM仿真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7-11.[2]张东旭,吕义,卫绍元.构建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机制[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62-64.[3]詹笑冬.建筑教育中的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4]杨晓东.关于高职院校BIM实训室的建设策略[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4):73-74.[5]Marc Aurel Schnabel.魏楚楚译.BIM时代的建筑教育[J].新建筑,2012(1):25-27.[6]刘成.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践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433-437.&本文由必易BIM()提供分享&西安必易建设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必易建科&,是建设工程领域多年从事BIM应用与研究的资深业内专家组织成立的创新企业。&&必易建科&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优势,以BIM应用技术为主,将BIM应用技术与实际项目应用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广大的学员提供一站式免费的网络增值服务,实现了学员与讲师的无缝对接,让学员&由被动变主动&。网络增值服务有:BIM、BIM教程、BIM免费教程、Revit教程、BIM视频、BIM培训、Revit视频、Revit视频教程。通过这种网络服务形式,有效地提升设计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地解决设计师在学习过程中时间不够用、辅导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真正的让建筑人在BIM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必易建科&通过为学员提供免费的互联网服务,打破了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其特点在于:& &1.运营模式以互联网商业模式为载体,开展BIM教学;& &2.产品免费、增值服务收费、服务不可复制;& &3.以学员要求为中心,以办学服务为导向;& &4.全国各地教服中心面授、为当地教服中心增加20天&30天的面授辅导。通过这些来顺应时代的需求,构建创新的BIM学习运作模式。
BIM+MR“可移动电脑”穿越于现实与虚拟世界
&&& &建筑还没开始建,甲方戴上这个眼镜就能身临其境地走进已建好的建筑里,察看建筑的每一个细节。&施工方不用看图纸,只要戴上这个眼镜就可以精准地按照设计组织施工。&& &美国的甲方、德国的设计、中国的施工方不用舟车劳顿,只要戴上这个眼镜,就可以同时走进一个建筑,面对面地讨论&&&& &当BIM加上混合现实技术(简称MR),上面这些场景就能从梦想变成现实。&& &7月18日,中建一局联合天宝公司与北京麦格天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并发布声明:将携手探索MR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深入应用。这标志着中建一局成为中国工程建设领域第一家应用混合现实技术的企业。&& &中建一局董事长、党委书记罗世威,天宝混合现实项目总监Aviad Almagor(艾维尔德物),麦格天宝总裁王文忠均表示,期待共同改变建筑行业的交流与工作方式,推动中国建筑行业的技术提升。中建一局与麦格天宝建立混合现实技术联合实验室,将通过HoloLens(全息透镜)眼镜实现混合现实技术与BIM技术的融合,探索混合现实技术在建筑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深入应用,让甲方、乙方或让不同地点、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的工程建设者,不只是通过电脑屏幕观看3维效果,而是同时进入同一建筑模型,就像进入建筑实体中身临其境地体验和工作,比如进行设计变更、检查施工过程、实测实量等。混合现实技术与BIM技术的融合可大大节约工程管理沟通成本和工期,提升工程品质,提高团队协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实现更高效、更快捷、更精细化管理。&& &MR与VR、AR同属于现实增强技术,被列为2016年十大科技趋势之首。VR是纯虚拟数字画面,看到的都是虚拟影像;AR是虚拟数字画面加上裸眼看到的现实,能分清虚拟影像和真实存在;MR是在VR和AR基础上发展的混合技术。MR通过HoloLens眼镜可以将现实世界中难以体验到的虚拟信息叠加到真实世界,实现虚拟和现实的无缝连接,分不清虚拟影像和真实存在。用户戴上HoloLens眼镜,如同穿戴了四台可移动的电脑,在现实空间里看到物体的全息影像,与虚拟物体互动。&& &中建一局自2003年开始研究BIM技术在中国工程建设领域的深入应用,经历了由甲方主导、咨询公司主导到以工程总承包单位主导的BIM实施的发展历程。在BIM技术应用的深度上,从Bently的机电管综逐步深入到复杂节点深化设计、进度模拟、有限元计算等环节。在BIM技术应用的广度上,通过全集团范围内推广普及、层层扩展、逐级深化,实现了从集团规划、子企业实施、项目落地的全流程标准化应用。目前已拥有企业自己的BIM大数据资源平台、实施标准和应用指南,形成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北京天坛医院迁建工程等20余个最具特色BIM技术应用工程案例库,形成了二维三维一体化深化设计、3D打印、3D扫描、智能放线机器人、基于BIM-5D平台的项目精细化管理等一系列科技成果,斩获国际级奖项1项、国家级奖项20余项。中建一局自主研发的&基于BIM技术的预制构件深化设计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文由必易BIM()提供分享&西安必易建设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必易建科&,是建设工程领域多年从事BIM应用与研究的资深业内专家组织成立的创新企业。&&必易建科&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优势,以BIM应用技术为主,将BIM应用技术与实际项目应用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广大的学员提供一站式免费的网络增值服务,实现了学员与讲师的无缝对接,让学员&由被动变主动&。网络增值服务有:BIM、BIM教程、BIM免费教程、Revit教程、BIM视频、BIM培训、Revit视频、Revit视频教程。通过这种网络服务形式,有效地提升设计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地解决设计师在学习过程中时间不够用、辅导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真正的让建筑人在BIM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必易建科&通过为学员提供免费的互联网服务,打破了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其特点在于:& &1.运营模式以互联网商业模式为载体,开展BIM教学;& &2.产品免费、增值服务收费、服务不可复制;& &3.以学员要求为中心,以办学服务为导向;& &4.全国各地教服中心面授、为当地教服中心增加20天&30天的面授辅导。通过这些来顺应时代的需求,构建创新的BIM学习运作模式。
全面看待BIM与住宅产业化的关系
&导读:可以看出BIM是最利于工业化住宅技术发展的土壤,也是面向我国建筑行业,创新现代服务模式,研究建筑设计行业以BIM技术在住宅产业化设计应用技术,通过项目BIM技术应用实践,探讨建筑行业向绿色、环保、低碳方向发展的方案途径。所以,住宅产业化与BIM技术的目的一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住宅产业化是住宅市场发展趋势,BIM技术是实施平台。&& &住宅产业化的推行目的,即在最大限度上节省时间和金钱,而一个合格的建筑信化模型则可以让整个工业化住宅设计团队受益,更好地掌握整个项目。因此,BIM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是实现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绿色、环保、低碳&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十二五&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工业化&主要导向。&一、国内外住宅产业化BIM技术应用现状分析&1.国外住宅产业化BIM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国外住宅产业化和BIM技术的结合发展模式日趋成熟,BIM技术已经可以作为住宅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从设计需求、制造需求、安装需求这三个角度结合成为住宅产业化的主要技术支撑,共同为项目提供包含造价及工程计划信息的建筑信息模型。根据国外在发展基于BIM的住宅产业化道路上,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经验:(1)制定BIM在住宅产业化设计中的应用标准。(2)制定工业化住宅的设计、制造、装配的行业标准。(3)建筑企业要制定出住宅产品名录供客户选择,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4)建筑企业指定的产品平台要共享给设计、生产、施工、销售等建设利益相关部门。&2.国内住宅产业化BIM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BIM技术已经得到设计方、业主以及一部分施工方的重视,其价值毋庸置疑,但我们也同样面临一个窘境,即大部分业主没有完整的BIM团队,BIM的核心价值在于各相关方之间传递各自项目成果的过程中可以达到&无缝对接&,而仅靠设计院或其他某一利益相关方单独使用BIM技术,是不可能实现这一过程的。&二、 国内住宅产业化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国内建筑工程行业(AEC)为了尽快从粗放增长模式中摆脱,进入集约化生产模式。我国从1993年其就开始推行住宅产业化,到现在已有逾10年的经验,但在落实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生产组织形式不符合产业化要求&& &我国住宅建设总体上仍然沿用一般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生产组织形式,即开发商或建设单位投资,委托建筑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再委托建筑公司组织施工,然后出售给消费者的模式。这种生产组织形式涉及部门和人员众多,各自的经营目标、技术理念和利益关系不同,很难将其整合起来一以贯之地实施产业化的生产方式。此外,住宅建设的工厂化生产比重偏低,现场用工多,住宅建设的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加上我国仍在实行允许毛坯房通过竣工验收并上市交易的政策,消费者购买住房还需自行组织室内装修,使住宅建设过程的后半部分更加陷入了一种混乱的手工生产模式,这种局面严重阻碍了住宅产业化的推进。产业化生产组织形式:简单归纳便是&平行发展而不是先后进行&。&2. 住宅工业化与企业经济&& &住宅产业化生产方式的推广,可以在行业内实现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管理科学化,这种集约化的生产方式的好处就是缩短了住宅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的周期,提高了地产企业的资金周转利用率。因为资本流动率与投资回报成正比,也就意味着资金能够更加迅速的回笼,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资金风险的规避都能发挥极大的作用。&& &目前,我国住宅产业化的收益只能靠抬高房价或者是降低部件的生产标准进行弥补,在同等收益的情况下,房地产商更愿意减少成本,因此更多是采用后一种手段,用非产业化的手段来建设施工。在上游成本无法降低、部品标准化建立需要时间的情况下,就需要寻求新的产业带动点。&3. 建筑业工业化、信息化程度较低&& &住宅工业化与经济关系:在住宅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工业化快速制造&的优势(提高产品的供货时间,资金能够更加迅速的回笼,资金风险得以规避,促使企业得到发展),首先要求住宅企业自身必须对客户的需求有准确的把握和判断,才能及时的进行产品生产和改进,这就要求企业自身能够有足够的技术支撑,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市场信息进行及时地采集和分析。所以,住宅企业要想在产业化的实施过程中利用&工业化快速制造&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实现资金的快速周转,就必须在市场信息收集的技术研发方面增加投入,为&工业化快速制造&的实行创造必要的硬件条件。&4. 建设利益相关方之间信息交互程度不足&& &房地产企业通过整合规划设计、建材供应商、工程施工、监理、销售、物业管理等各方资源,形成了多行业、多专业、多学科的产业链条(是指在上游产业中各种资源,通过多个层次不断向下游产业转移,并最终达到消费者的路径)。住宅产业化的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就是对产业链上各种资源的整合与协调。想要获得利润高于产业的平均水平,必须从全产业链角度进行资源的集成整合,需要让各方之间拥有一个能够传递项目信息的交互平台,让所有人都能够得到其在住宅全寿命周期内所需要的必要信息信息交流通畅,相互合作,信任程度高、信息共享,让信息更加具有价值。然而现状是产业链各利益相关方信息交流、共享不足,导致各相关方的工作相互独立,整个产业是相互独立的个体而不能成为一个服务于人的产业链。&5. 缺乏住宅产业化的行业标准&& &住宅产业化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化协作和规模效益,一旦失去了行业标准规范,也就没有了规模经营。&& &目前国内工业化住宅设计目前没有一个可执行的行业标准,从通用住宅户型设计到局部建筑构件设计制造都是五花八门的,造成整个行业市场的混乱,将会导致重复设计、生产、装配等浪费资源的现象:预制装配式建筑相关设计、施工标准规范欠缺;住宅建筑材料和部品的工业化、标准化生产体系缺失;相关施工工艺、工法和安全规程还未建立,甚至在某些方面和国内现行的建筑技术标准、规范在很多地方还不兼容,使得设计、审批、验收无标准可依。&6. BIM技术的应用优势&& &BIM是落实住宅产业化的技术关键,它能够在全生命周期内提供协调一致的信息,作为真实建筑的虚拟数字表现,依靠可视化、可持续、结构分析等方面的表现,它在住宅通用设计、住宅定型设计、工业化住宅核心技术、住宅可持续设计以及住宅设计标准上都能够提供有力支持,从而促进住宅产业信息化、加强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并保证交流的&无缝对接&、为住宅产业化行业标注内的制定提供实践经验。可以预见,BIM技术将会是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最佳平台,可以说BIM促进我国地产行业由销售模式向研发模式转型已经是不可逆得了。&三、 BIM平台是实施住宅产业化落地的有效途径&& &针对上文所提及的我国住宅产业化推进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便是依靠工业化住宅体系来实现工程数据、质量量化控制,从而实现资金和技术的高度集中、大规模生产、社会化供应,促进住宅产业化推进。&& &BIM技术是建筑行业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基础技术。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通过数字信息三维仿真模拟建立数字化建筑信息模型。可以整理挖掘出更加科学的城市形态与城市、建筑管理方式。BIM技术的应用,会给建筑工业化的全产业链生产方式带来有利改变,为建筑工业化在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绿色节能带来飞跃,有助于形成以BIM技术平台为核心的大数据分析产业生态环境,为建筑工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与有效实践路径。&& &而BIM技术立足于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多方信息共享,承载着所有阶段内的项目信息,其目的即提高项目生产效率、提高建筑质量、缩短工期、降低建造成本。作为一种生产方式上的彻底变革,无论对设计、施工还是运维来讲都会给住宅产业带来一种全新的技术支撑。BIM技术能够满足在全寿命周期的各个不同阶段中,项目的各利益相关者都可以在其中提取、插入、更新和修改项目信息来达到完成各方职责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BIM在住宅产业化应用中的优势:&1. 通用住宅设计体系&& &由于民用住宅某些程度上可以视为简单地单元重复,房型简单的特点决定它可以模块化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家庭结构、年龄占比以及职业需求等来考量认得需求,辅助以模块化设计理念来针对不同住户设计出通用化、一般化、长久花的住宅空间。这种通用住宅设计的理念恰恰应和BIM建模的工作模式,可以通过BIM 软件建立标准化的空间,进而拼装成空间体系。&2. 可持续分析&& &在住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同时,客户体验也显得至关重要。住宅产品附属的居住体验、运维服务,都决定着住宅产业化的市场推广效果。基于BIM平台的可持续性分析,能够利用日照、采光、能耗、结构等分析手段,整体提高住宅在全寿命周期内的使用体验,提升住宅性能。&3. 住宅构配件生产&& &住宅产业化的实现,要求住宅建筑设计标准化、工业生产标准化。在通用住宅设计体系中,通过BIM进行设计并指导生产,可以精确地把握构配件特征,得到统一标准的预制梁板柱、门窗、家具等,而进行到施工装配,BIM 则可以通过与限定值的产品目录,指导构件的装配位置、装配顺序,最终确保在缩短工期的前提下,住宅工程质量得到提高。所以,BIM 平台的应用与住宅产业化相关标准的制定也是相辅相成的。&4. 基于BIM的4D、5D分析&& &利用BIM可以将建筑、结构、机电、暖通等众多专业集成为协同设计体系。进一步通过管线碰撞检查等,在施工前就解决现场可能出现的冲突和碰撞,避免人力、物力以及时间上的损失,而在4D模拟施工阶段,可以把整个工程现场在虚拟模型中描述出来,进行分析模拟。调整施工方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返工次数,避免资源浪费,同时达到提高住宅质量的双赢效果。在4D施工模拟的基础上,增加经济成本维度的数据,建立5D模型,实现精细化的预算和项目成本可视化统计。对所有构配件进行准确估算,实现精确地造价控制,即限额设计。&参考文献[1]何关培,王轶群,应宇垦.BIM总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崔洪斌.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日]内田祥哉.建筑工业化通用体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王国泉.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5][瑞典]斯文&蒂伯尔伊.瑞典住宅研究与设计[M].张珑,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6]李忠富.住宅产业论:住宅产业化的经济、技术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
BIM与物联网融合的价值分析
&【导读】BIM是建筑业革命性平台和技术,它改变传统的设计、建造和运维模式。物联网是物物互联的网络,是继虚拟的互联网之后出现的无所不在的更强大的网络。在建筑业中,物联网离不开BIM,通过两者的融合,实现智能建筑向智慧建筑的进化。本文在更大范围探寻BIM与物联网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两者融合的方法及所产生的巨大价值和对建筑业的深刻影响。&1、前言&& &在过去的20年中,计算机辅助绘图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技术的普及推广使建筑师、工程师们从手工绘图走向电子绘图,这是工程设计领域第一次革命。CAD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传统的设计方法和生产模式,而且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为工程设计领域带来了第二次革命,是从二维图纸到三维设计和建造的革命,也是一次真正的信息革命,BIM将彻底改变工程设计、建造和运维方式。&& &BLM(Building Life cycle Management)&&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管理,BLM是用来提高和改善工程项目数据管理和共享行为的技术。Autodesk的BLM解决方案中的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产品叫Buzzsaw。&& &物联网(IOT,Internetof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在BIM应用中,人们只关注BIM技术,并没把它置于物联网的广阔背景中去扩展和延伸它的应用。在物联网的应用中也很难看到 BIM的影子,并没有深度挖掘BIM在物联网中的潜在价值。目前许多研究者只关注单一领域的应用研究,而没有发现BIM与物联网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两者融合所产生的巨大价值。所以不论在实际应用中还是理论研究中,BIM与物联网是相互隔离各自为战的不同领域, BIM和物联网的应用也因此而受到制约。&& &我们研究发现基于BIM的物联网应用不仅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而且具有巨大的价值和广阔前景。在建筑业中,物联网离不开BIM,同时,BIM又是构成物联网的基本元素,通过两者的融合,实现智能建筑向智慧建筑的质的飞跃。我们应把注意力转移到两者的相互结合、集成或嵌入上来,本文试图打通它们之间的壁垒和障碍,进行深度融合。BIM理论研究成果颇丰,物联网研究也硕果累累,然而基于BIM的物联网应用几乎是一片空白。&&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必先有概念和研究,然后有实验性产品和应用性产品,最后才推广应用。&2、BIM的概念&&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建筑行业革命性的新型平台。该模型利用建模软件,通过数字信息技术把整个建筑进行虚拟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的内涵不仅仅是几何形状描述的视觉信息,还包含大量的非几何信息,如材料的耐火等级、材料的传热系数、构件的造价、采购信息等,它是一个完整的丰富的逻辑的建筑信息库。&& &现实世界是三维实体,然而在传统的设计中,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设计师选择二维的图形和文字表达作为两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基于二维设计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低级错误,也很难表达和还原空间的三维复杂形态。建筑信息模型是通过参数化实体造型技术使计算机可以表达真实建筑所具有的信息,真实再现未来建筑的空间布局、管线走向及位置,让设计师与业主、工程师直接通过建筑信息模型完成信息的表达、传递和交换,使业主、设计师、建造师、咨询师之间的信息交流更方便。具有可视、具象、完整、关联和互用性等特征,是原始二维设计技术根本性提升。当然也不要完全取消二维设计,二维设计只是BIM的一个子集。&& &建立建筑信息模型后,可以很方便地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在虚拟建筑中的漫游,这是传统二维设计所望尘莫及的。借助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虚拟漫游技术,可进入虚拟建筑中的任何一个空间。借助3D动画技术,可以演示建筑成长的过程。现代信息化技术和三维设计技术的发展,使得回归符合思维习惯三维的设计成为可能,在技术上已具备了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全方位实施的可行性。&& &BIM是个五维关联数据模型(几何模型3D +时间进度模型4D+成本造价模型5D),可以实现协同设计、碰撞检查、虚拟施工和智能化管理等从设计到施工到运维工程生命的全过程的可视化。&& &为什么以往的工程项目有那么多的风险,是因为信息的零碎化,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无法整合和共享,导致信息的无序流动。因为建筑行业不同于其它行业,有着固定的组织边界,工程建设行业有许多规模小、专业化、关联的参与者,却几乎没有纵向的集成,设计、施工和运营等是相互隔绝,可以说,建筑行业几乎是个割裂的行业结构,关键是缺少一种共同的交互平台,造成信息流失、信息传递失误,阻碍工程建设行业信息交流。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NIST &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2005年初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仅仅由于项目成员之间数据互通性的要求而产生的成本就使建设项目效率降低6%左右。BIM的产生有望改变这一局面,使设计、施工、运维等进行信息的共享和管理。&& &目前仍面临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单一性的问题,没有进行扩展和延伸应用,即没有挖掘它的应用潜力,如设计院建筑模型主要用于协同设计和碰撞分析,而三维算量软件建立的信息模型也仅是用来统计工程量,似乎没有更大范围的应用。其实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更深入更全面的应用。之所以没有得到大范围应用,其原因是这个建筑信息模型的功能还比较单一,承载的信息量不够丰富全面。这是BIM在建造与运维阶段没有充分应用的原因所在,也是一个瓶颈。我们似乎没有发现更多可以利用的价值,其实它的价值是没有被充分挖掘而已。&& &尽管有系统的BIM理论,但如何把BIM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的BIM工具,这需要一个过程。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上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提取、更新、修改、交换、共享、验证各种建筑元素和信息,只有承载全部建筑信息的BIM才能更好地应用于设计、建造与运维。国内鲁班系列软件具有BIM扩展功能,这是一个开端和尝试。&& &BIM的潜在优势十分明显, BIM就是平台和系统,根据系统论原理,系统大于各子系统之和,即集成的大系统所承载的信息和产生的价值要大于各子系统的简单相加,因为整合后的系统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和信息共享及重复利用所带来的增值。&& &BIM是建筑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整个建筑业的一场信息革命和管理方法的革新,它不能仅仅停留在设计界。建筑信息模型的结构是一个包含有数据模型和行为模型的复合结构。它除了包含实体模型与数据库外,还包含与管理有关的行为模型,实体模型与数据库最终也是为管理服务。&& &目前,建筑信息模型在设计界应用较多,而在建造运维阶段却刚开始。由于建造运维相对于设计,生命周期更长,任务更多,如果BIM能在建造与运维阶段能得到广泛应用,将产生更大的价值。这种应用的不均衡性又严重制约BIM的普及,无法体现BIM的全部价值,应把BIM贯彻到整个产业链。建筑信息模型给企业带来实际益处和潜在价值仍被低估甚至还不为人了解,对BIM缺乏正确的认知,仍有人在观望和犹豫。从全球化视角来看,BIM已成为一种不可逆的发展趋势,在欧美国家,BIM项目已超过传统项目,业主、设计师、承包商都对BIM有深刻理解和自觉应用,有约50%的BIM使用者。&3、BIM在运维阶段应用特征&& &BIM并非是个笼统的概念,在设计、建造、运维不同阶段其定位和模式是不同的,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我们要找出其中的差异性,从而更有效地去实施。不同的专业领域,不同的角度,BIM也不同,用途也不同。不过,虽然形态各异,但它们的基础模型应该是同一的,可以各取所需。这个BIM是可扩充的、动态的、可视的、虚拟的模型。BIM是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综合的开放系统,是&全过程深度整合与互动&。不要指望在各个应用层次一步到位,它不需要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步到位。&& &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藉由BIM模型,仿真MEGA House之施工程序,检查施工接口可能之冲突;在建造阶段,则结合RFID可读取构件信息功能,发展RFID+4D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控施工过程。&& &在BIM模型上,可以进行施工文档资料的管理、建筑设备管理、能源运行管理、资产安保管理、突发事件管理、人员管理等一系列管理。BIM就如可视化的智能图书馆,保存了建筑物丰富的信息资料,可搜索、查阅、定位、调用和管理,如点击建筑模型上的某一构件,如防火门,模型马上显示它所有属性资料如品牌、生产厂商、规格、出厂日期、保修期限、质保书、安装日期、安装人员姓名,具有可追溯性。同时,它还会自动发出报警和预警,如有些设备使用奉命到期可发出预警,对设备、能源异常使用情况BIM会自动发出警报。这是过去传统的二维图纸所无能为力的。尤其是应对突发事件更显示它强大的功能,如发生火灾、漏水、抢劫等突发恶性事件时可以通过BIM迅速定位建筑内部复杂的通道和出入口以控制灾难蔓延和事态扩展,这样就不会陷于盲目处置手忙脚乱的境地。综上所述,BIM可以进行可视化精细化智能化集约化管理,必将取代低效的传统模式。&物联网在建筑运维阶段应用较多,而BIM在运维阶段又能发挥那些作用?&& &设施管理(Facilities Management)处于整个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运维阶段,是物联网所重点关注的对象。设施管理包括建筑、家具、设备等&硬件&和人、环境、安全等&软件&。空间管理能够根据BIM模型,收集和记录每一部分的空间信息,跟踪建筑空间的使用情况。设施维护分为日常维护行为和突发维护行为,日常维护行为按制订的计划维护,目的是增加设施的使用年限和使用效率,避免出现故障。突发维护行为是由于突发事件或设施设备的突然损坏和故障,此时BIM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建筑设施的新建、改建、日常运行、维护等都离不开BIM的支持。计算机辅助设施管理系统(Computer Aided Facilities Management)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包括BIM、图像信息系统(GIS)、互联网等来管理和支持设施管理任务。&4、BIM在物联网上应用案例&& 目前,BIM局限于某一领域应用,没有扩展到整个建筑产业链,是&孤独的BIM&。&& &BIM如何&嵌入&到物联网中,我们似乎还没有清晰的思路和可行的方案,但有一点是很清楚的,那就是物联网离不开BIM,没有BIM,物联网的应用是缺少支撑的。人类活动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建筑物中进行,人类拥有的物质财富也大都在建筑物内。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网络,可以狭义地理解为建筑及其内部物质之间的相连的网络。BIM是提供建筑物全部信息的模型,它是完整的建筑信息库,所以物联网应该基于BIM才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BIM与物联网如何融合?我们可以通过安装RFID来实现。&& &BIM是把建筑数字化模型化,是虚拟的建筑,它是实体建筑的真实再现。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把建筑物及空间内各个物体贴上标签,实现对物体的管理,但它无法进一步获取物体更详细的信息如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构件尺寸,特别是物体的内部信息,而这些要从BIM中获取,BIM详细记录了建筑物及所有构件和设备的所有信息,这样BIM与RFID正好具有了互补性。&RFID是物体带有唯一性信息特征的&身份证&, RFID是物体的&头脑&、&灵魂&和生命,通过信息接收设备和互联网联系起来,就构成了人与物和物与物相连的物联网。RFID是信息采集工具,它有三部分组成:&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是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于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Reader):读取或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有固定式和手持式。&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阅读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通过接收装置和互联网传输到信息中心进行信息处理。可对RFID发出的信号进行信息跟踪,如通过各种数码终端远程获取施工现场和建筑物内部外部的复杂情况。以前靠人工填写进度和计划报告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从而使管理高层不能掌握真实情报和精准数据,导致决策的失误,影响整体效率。当RFID的现场跟踪和BIM的信息管理模型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上述问题迎刃而解。构件的状况通过RFID的信息收集,形成了BIM模型的4D模拟,施工进度、重点部位、隐蔽工程等通过RFID信息传递把现场资料自动记录到BIM模型的对应位置上,管理人员对现场发生的情况就能了如指掌。&& &工程项目按BIM软件处理,就可在BIM模型中建立所有部位构件的与RFID信息一致的唯一编号,那么这些部位构件的状态就可以通过RFID、智能手机、互联网技术在BIM模型中实时地表示出来。BIM和RFID之间有以下几种情况:&1、没有BIM,也没RFID,这是传统的落后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信息采集不及时,信息处理不方便。&2、有BIM,没有RFID,信息处理功能强大,易查找、与项目进展关联,但信息采集不及时,只能依靠手工填写、照相、扫描、录入。&3、有RFID,没有BIM,信息采集及时,信息处理不方便,虽可以实时报告建筑物体现状,但是这些物体的信息仍然是分散的表面的,它们之间缺少关联性,不能形成一个整体,更不能掌握建筑构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无法从RFID中获取物体的进度信息、消耗量信息等,更不能分析进度与消耗量之间的内在联系。&4、有BIM,有RFID,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两者融合,如虎添翼,价值倍增,它是未来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RFID技术解决信息采集及时性问题,BIM带来的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共享性。&& &国内BIM在物联网上应用案例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奥运村空间规划及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即采用了以BIM建筑信息模型为基础的数据信息管理。设计师将奥运村空间规划及设施以三维图形方式处理并创建BIM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在完成奥运村空间规划的同时,就自动产生与奥运村三维图形对应的奥运村物资、设施数据库,这确保了奥运村的资产管理、物流服务可视化和高效性。该信息管理系统以BIM为基础,同时配合专业的协同作业软件,使得奥运村的空间规划、物流服务可以实现在线集中远程即时管理和控制。这是基于BIM物联网应用的雏形,也是成功应用案例,可以作为未来BIM在物联网上应用的一种模式。BIM在物联网上应用前景广阔。它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硬件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而当物联网与建筑信息模型BIM融合集成,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物联网没有建筑信息模型作为基础性信息源正如ERP没有基础性工程数据的支撑都将成为无水之源,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BIM是ERP和物联网之不竭源头。&& &不论是BIM还是物联网都将催生一个巨大产业,为了实现对城市的智能化管理,需要把现有城市建筑进行数字化虚拟化,即BIM,甚至对已被破坏的古建筑通过BIM进行还原,通过对在建建筑进行BIM进行动态管理。香港房屋署大力推动BIM应用于实际工程,香港地铁运营阶段用BIM实现采光、能耗、烟雾、人流和可视化碰撞检测。在全港八十二座地铁车站中,已完成了二十多座的BIM建模。凡是建筑都可BIM,都应该BIM,然后通过物联网把它们组织成一个无所不在的巨大网络,进入控制中心进行集中式管理。&本文由必易BIM()提供分享&西安必易建设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必易建科&,是建设工程领域多年从事BIM应用与研究的资深业内专家组织成立的创新企业。&&必易建科&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优势,以BIM应用技术为主,将BIM应用技术与实际项目应用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广大的学员提供一站式免费的网络增值服务,实现了学员与讲师的无缝对接,让学员&由被动变主动&。网络增值服务有:BIM、BIM教程、BIM免费教程、Revit教程、BIM视频、BIM培训、Revit视频、Revit视频教程。通过这种网络服务形式,有效地提升设计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地解决设计师在学习过程中时间不够用、辅导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真正的让建筑人在BIM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必易建科&通过为学员提供免费的互联网服务,打破了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其特点在于:& &1.运营模式以互联网商业模式为载体,开展BIM教学;& &2.产品免费、增值服务收费、服务不可复制;& &3.以学员要求为中心,以办学服务为导向;& &4.全国各地教服中心面授、为当地教服中心增加20天&30天的面授辅导。通过这些来顺应时代的需求,构建创新的BIM学习运作模式。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是多少?
&&& & 我国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评价标准将绿色建筑分为三个等级: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当前国内绿色建筑工作主要依托该国家标准来进行评审和标识认证。&& & 随着绿色建筑在全国范围的普及,2009 年6 月开始,有一定的发展绿色建筑工作基础,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制定出台了当地绿色建筑评价相关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均可开展地区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 & 截止到2010 年12 月底,全国共有108 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7 个项目为运行标识(交付运营1 年以上),其他项目为设计标识。&& & 至今在行业内谈起绿色建筑,不少人感觉,绿色建筑价格&高&、品质&贵&,增量成本至少要1000 元/平方米以上。此错判数据离绿色建筑真正的增量成本相去甚远。&& & 我们以40个重点项目作为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样本进行了统计。在这里,我们仅对居住建筑不同星级的样本进行分析。在8个居住建筑一星级绿色建筑中,由于一星级项目在设计方面与国家各设计标准基本一致,并且有些项目在设计前期在小区布局、房型优化、建筑选材方面考虑周密,得到了良好的室外风环境、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建筑热工性能较好,因此一星级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主要在于雨水收集处理方面,增量成本大幅降低。8 个项目分别按照绿色建筑方案和基准方案的比较后得出每个项目的单位面积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平均单位面积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为63元。&& & 在8个居住建筑二星级绿色建筑中,这些项目大都集中在天津、江苏省的生态城区内,该地区颁布了太阳能热水、市政中水、活动外遮阳等强制性政策,基准方案中已经包括了这些对二星级达标影响较大的技术措施,因此绿色建筑方案的增量成本会大幅下降,在对8 个项目分别按照绿色建筑方案和基准方案的比较后得出每个项目的单位面积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平均单位面积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为131元。&& & 此外,我们统计的9个居住建筑三星级绿色建筑也大都集中在天津、江苏省的生态城区内,并且从二星级上升到三星级较为接近,在景观及雨水收集量扩大等方面做些努力就可以达到三星级,因此三星级绿色建筑方案的增量成本稍微有所增加,在对9个项目分别按照绿色建筑方案和基准方案的比较后得出每个项目的单位面积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平均单位面积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为219元。&& & 事实上,因地制宜地采用适用技术,就可以让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大幅下降。&& & 我们认为,目前国内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已在市场承受范围内,其中一星级建筑可按照不同体系的要求,大范围复制并推广(已经在安置房、经济适用房项目中实现)。项目定位和商业动机对增量成本具有不小的影响。在项目前期开展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可大幅度减少增量成本。随着绿色建筑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和设计水平的提高,绿色建筑的增量仍将有一定的下降空间。&西安必易建设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必易建科&,是建设工程领域多年从事BIM应用与研究的资深业内专家组织成立的创新企业。&&必易建科&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优势,以BIM应用技术为主,将BIM应用技术与实际项目应用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广大的学员提供一站式免费的网络增值服务,实现了学员与讲师的无缝对接,让学员&由被动变主动&。网络增值服务有:BIM、BIM教程、BIM免费教程、Revit教程、BIM视频、BIM培训、Revit视频、Revit视频教程。通过这种网络服务形式,有效地提升设计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地解决设计师在学习过程中时间不够用、辅导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真正的让建筑人在BIM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必易建科&通过为学员提供免费的互联网服务,打破了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其特点在于:& &1.运营模式以互联网商业模式为载体,开展BIM教学;& &2.产品免费、增值服务收费、服务不可复制;& &3.以学员要求为中心,以办学服务为导向;& &4.全国各地教服中心面授、为当地教服中心增加20天&30天的面授辅导。通过这些来顺应时代的需求,构建创新的BIM学习运作模式。
城市综合体的盛世思考
&&& & 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说,每座城市都需要带领步入国际化的城市综合体。城市综合体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成功的一种商业模式,其代表性项目包括美国洛克菲勒中心、日本六本木、法国巴黎的拉德芳斯等。&& & 纵观2010以来国内商业地产开发热潮,城市综合体已经成为主流开发模式,万达、中粮、宝龙等商业地产大鳄正加速扩张,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也不乏成功的城市综合体案例。&& & 但在这个城市综合体&大跃进&的盛世之下,一些业内人士也指出,城市综合体这种商业地产形态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具备普适性的推广模式,一些城市在大规模上马综合体项目时缺乏对城市承载力的谨慎衡量,千城一面的城市综合体热也正在遭遇局部过热模式单一的盛世之危。&& & 一个城市需要多少综合体?&& & 地产商更是言必及城市综合体,万达、富力、宝龙、中粮等品牌企业甚至称当前环境下的企业战略是&只做城市综合体开发&。&& & 那么,一座城市能容纳多少个综合体?&& & 一般而言,购物中心是城市综合体的必备组成部分。业内人士根据购物中心来估算综合体的市场空间,在发达国家,中产阶层每人每年约消费10 万元人民币,1万人一年可消费10亿元,而10亿元基本可以维持一个购物中心的运营。&& & 在中国,一个中产阶层每人每年消费1万元还是可能的,以此计算,10万人即可支撑一个购物中心的存在。&& & 具体到城市,以一个300万市区人口的城市计算,就算30万人&养&一个综合体,存活10 个城市综合体没问题。&& & 一个经常为地产界引用的说法是,城市人均GDP 达到4000美元/年,就具备了发展城市综合体的初步条件,人均10000美元/年将进入城市综合体快速发展阶段。&& & 全球领先的市场信息公司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称,随着中国经济大踏步地向前,中国中产阶层的队伍也不断壮大,现在这一比例为23%,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7亿。&& & 更为关键的是,&十二五&规划首次把扩大内需单列,明确指出要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 在业内看来,扩大内需利好政策只是一个开始,可以预期&十二五&期间将有更多刺激消费的政策得到落实。未来中央对刺激消费的工作投入,将进入一个力度前所未有的水平,种种措施将刺激内部需求、增加居民收入、降低居民支出负担及降低储蓄率。&& & 与此相应的是,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深入,中产阶层的逐步扩大,对高端超市和城市综合体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 民生证券在一份零售业报告中分析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5000美元,购物中心业态将迎来一轮大发展的黄金时期。按照人均GDP5000美元这一购物中心业态推广的临界点,未来5年,我国将有更多的二三线城市步入综合体快速发展的时期。&& & 热潮之下的冷思考&& & 由于城市综合体的开发不仅会带动项目地块的价值提升,还会对同区域的土地价值、建筑价值、产业价值带来提升,甚至会带动整个城市房地产业的价值提升,不少开发企业已经开始布局二三线城市打造超体量的城市综合体。&& &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商业地产联盟副会长黄国雄则指出,在最近几年的城市综合体热中,已经出现了局部过热、模式单一的现象,不仅一些一线城市提出建设100个城市综合体,甚至一些二三百万的人口城市也喊出要大规模开发城市综合体项目,一个城市到底能接受多少商业综合体,应该根据城市的整个承受能力来定,不能单一地、独立地去发展综合体,过度开发超前开发影响了整体的经营效率,也会给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隐忧。&& & 黄国雄表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综合体是城市商业的组合形态,应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所处的区段的差异来构建不同功能的商业组合形态,这个组合是根据城市的特点以及实际的需要来构建其规模和业态,应因地制宜,不可千城一面,盲目做大作全。&& &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表示,住宅地产的发展规律、运作操盘等方式在中国都已经相对成熟,而城市综合体这复合形态的商业地产模式,虽然近几年已经出现比较成功的行业模式,但还没有具备普适性的推广模式。随着更多原本经营住宅甚至其他领域的资本进入该领域,但却缺乏相应的开发经验和人才,也给大热之下的城市综合体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西安必易建设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必易建科&,是建设工程领域多年从事BIM应用与研究的资深业内专家组织成立的创新企业。&&必易建科&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优势,以BIM应用技术为主,将BIM应用技术与实际项目应用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广大的学员提供一站式免费的网络增值服务,实现了学员与讲师的无缝对接,让学员&由被动变主动&。网络增值服务有:BIM、BIM教程、BIM免费教程、Revit教程、BIM视频、BIM培训、Revit视频、Revit视频教程。通过这种网络服务形式,有效地提升设计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地解决设计师在学习过程中时间不够用、辅导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真正的让建筑人在BIM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必易建科&通过为学员提供免费的互联网服务,打破了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其特点在于:& &1.运营模式以互联网商业模式为载体,开展BIM教学;& &2.产品免费、增值服务收费、服务不可复制;& &3.以学员要求为中心,以办学服务为导向;& &4.全国各地教服中心面授、为当地教服中心增加20天&30天的面授辅导。通过这些来顺应时代的需求,构建创新的BIM学习运作模式。
我国现代建筑的创新之路
&&导读:中国建筑师要在多种文化融合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力求在创作中有所突破和创新。这是一条需要中国建筑师自己实践的道路,也是一个很有挑战的过程。&& &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总建筑师程泰宁的建筑作品展吸引了国内建筑界众多知名建筑师、评论家和学者前来参观。&& &程泰宁建筑作品展暨论坛是由《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主办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建筑师马国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 建筑师崔愷,非常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张永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朱小地和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孟建民等知名建筑师出 席开幕式并参加了论坛。&& &在论坛上,程泰宁发表了题为《跨越:中国现代建筑创作之路》的主题演讲。&& &千城一面现象值得全社会反思&& &目前,西方建筑师在我国特大城市和一部分大城市的高端设计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设计的建筑和大量跟风而上的仿制品导致了千城一面现象的出现和城市建筑文化特色的缺失。&& &导致千城一面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中国建筑师的水平和素质不高。除此之外,行政权力的滥用,商业文化的不良影响,设计市场管理混乱等因素也成为当前的普遍现象。但是,程泰宁认为,价值取向的同质化和西化才是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建筑创新的障碍。&& &程泰宁说,在建筑创作中,以他人之新为新已成为惯性思维,价值取向同质化和西化也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与此对应的,则是对中国文化缺乏自信。要想改变价值取向同质化和西化导致的千城一面现象和城市建筑文化特色缺失现状,须全社会关注和反思。&形成自己的文化观&& &对中西文化的过去、现状和未来进行认真比较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对于中国建筑师来说十分重要,这是中国现代建筑进行创新的前提。&& &应该动态地、全面地理解文化的发展。程泰宁说,如今,中国正面临着一次新的文艺复兴的历史机遇。如果能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思考中国现代建筑的现状和未来,那么就有可能走出价值取向同质化和西化的怪圈,找到建筑创新的途径。&从建筑本体解读西方现代建筑&& &在交流中突破、在比较中发展是中国现代建筑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程泰宁表示,中国现代建筑应当立足国情,在多种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做到这一点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在现代化、全球化的环境下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程泰宁说,在建筑创作中,要不囿于形式,不拘泥于一家一派。另 一方面,应该从建筑本体去解读西方现代建筑。西方现代建筑是一个相互矛盾的多元化综合体,把一段时期、一个流派看成是西方现代建筑的全部,对建筑创作是不 利的。中国建筑师应该向西方多元化的建筑流派学习,但也要看到近几十年在西方文化中出现的从追求本原逐步转向追求图像化的倾向。程泰宁认为,建筑创作不是 纯艺术的创作,不应过度强调视觉冲击。建筑创作只有从建筑本体出发,才不会失去创作的魅力和价值。&西安必易建设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必易建科&,是建设工程领域多年从事BIM应用与研究的资深业内专家组织成立的创新企业。&&必易建科&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优势,以BIM应用技术为主,将BIM应用技术与实际项目应用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广大的学员提供一站式免费的网络增值服务,实现了学员与讲师的无缝对接,让学员&由被动变主动&。网络增值服务有:BIM、BIM教程、BIM免费教程、Revit教程、BIM视频、BIM培训、Revit视频、Revit视频教程。通过这种网络服务形式,有效地提升设计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地解决设计师在学习过程中时间不够用、辅导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真正的让建筑人在BIM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必易建科&通过为学员提供免费的互联网服务,打破了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其特点在于:& &1.运营模式以互联网商业模式为载体,开展BIM教学;& &2.产品免费、增值服务收费、服务不可复制;& &3.以学员要求为中心,以办学服务为导向;& &4.全国各地教服中心面授、为当地教服中心增加20天&30天的面授辅导。通过这些来顺应时代的需求,构建创新的BIM学习运作模式。
地标性高楼能否体现可持续性
&&& &我在美国工作了将近20年,担任的主要角色是设计师。今天是以一个不同的角度来讨论超高层建筑。&& &我们认为在二、三线城市对高层建筑的做法,基本的想法是不同的。我们现在的一个项目是在中国南方,是地震最高的一个地方。新的CBD就是这样,什么都没 有,就一个人民政府,道路长度将近3公里。从比较建筑的做法,从城市观念做一个高度分析,我们认为250米就差不多了,已经达到地标性建筑的高度了。但业 主为什么做超高层大楼?他一定要是最高的。这是第一个要求。为什么超高层最后没有盖出来,90%的原因就是财务上的问题。这两个理由都非常清楚。我们做了 三个简单的方案,业主一看,就说不够高,要400米,还觉得不够高,因为那个地方没有其他的东西。这个地区其实只有两个建筑物被建出来。从我们建筑师的角 度说,是应该盖更多还是盖更少?&& &前一阵子澳洲的水灾,对北京的旱灾,有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的看法是以现在的技术,在澳洲过多量的水是没办法转移到北京的。所以我们强调一点,不是只是节能的问题。因为现在节能的问题,以最高的技术来说,也只能节能20%到30%左右。但如果我们改变使用能源的方式,是很容易节省到20%的。最近联合国推 动的一个调查,以美国为例,美国现在使用2%的GDP在鼓励节能这个行业。他花费的代价有多高。日本的地震,其实只用了1%的GDP。现在在美国使用的绿 色的能源的行业,是日本地震的两倍,以GDP的比例来说。花了非常多的钱。他就是为了达到20%到30%的节能。这是非常荒谬的。&& &如果一个业主要做400米高的大楼,以设计师角色来说,我们能做什么?一个机构调查发现,如果你是业主,你拥有这个业主30年,你最大的消费是什么?就是跟人有关的薪水。如果你是业主,是甲方,你希望省钱,你从哪个地方下手?一定是从这一项。我们现在做的能源消耗,只占7%。最好的技术,只能节省30%。 如果我们增加工作、生活的人的生产率的话,只要增加10%,就能节省7%的能源。所以提高10%的生产率的话,是很容易达成的。而要节省30%的能源,是 非常不容易的。从这一点,从设计角度来说,我们就可以知道应该从什么地方下手。&& &现在绿色建筑是针对将来的预测,是对建筑本身,怎样营运是一点关系没有的。针对这个结果,如果我们转换到设计手段,用什么样的设计方法达到我们要达到的目 的?我们公司在英国伦敦做了一个调查,对200个中产阶级的人做了调查。不同行业的每个人都认为他可以增加生产效率,是非常容易达成的,平均下来差不多 20%。所以如果我们以设计手法改变他们的工作环境,他的生产效率是可以提高20%的。如果说他省了20%,其实他是帮业主省了14%左右,是现在的绿色 节能能达到的7倍。我们设计能用哪些手段改善呢?研究结果,一个是自然光源的应用,怎样让自然光源进来。其他的我就不解释了。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 日照的比率比较高的,其实人的快乐比也比较高。这是科学上有论证的。&& &日照相关的、其他的应用在超高层特别是我们设计的时候,应该从哪个方向着手呢?第一个着手的地方,就是室内。因为室内是最容易达到的。我们不是强调节能, 而是强调怎样让使用能源的方式改变。比如我们使用方式能够改变,开车的方式能够改变,就能节省很多能源上的消费。&& &过去一个空间基本就是一个功能。现在办公室的会议室,就是一个很大的会议室,不见得天天都有人用,那就是一个最大的空间,占了很大的地方,但使用率很低。&& &另一个就是建筑本身的设计。建筑本身的设计我们能够做什么呢?业主的工程造价预算是8000块一个平方米。幕墙的成本就3000块,超高层建筑要到400 米,8000块是非常大的挑战。所以我们提出一个新的概念,高效率建筑。高项目建筑不是绿色建筑的节能建筑,高效率建筑是让建筑里的居住人、使用人生产率 比较高。一个是让它的热力不透到室内。现在传统的甲级办公楼的灯光是没有分区的,现在靠近外墙部分的灯光其实不需要跟外部靠近核心区的灯光一样。它其实可 以通过电脑控制,让不同的区域的灯光亮度不同。它的最大特色,不是节省能源,而是让不同区域的人每个人有机会调整最适合他的工作环境,灯光也好,室内光 源、室外光源也好,还有空调的温度高低也好,这些都可以调整。所以在办公室每个角落,每个人对环境的感觉不一样。这个系统,有办法让每个人达到最舒服的状 态。现在的写字楼很少有做到这样的。&& &这是现在国际上比较认同的甲级办公楼的标准。我们希望能遵照这个标准来走。当然,我们也做了一些研究。特别是人跟建筑物的关系、风向、风的速度的关系。还 有立面的位置应该怎样调整。现在很多节能建筑的遮阳板的位置是放错的,并没有达到实际的效果。这是幕墙系统跟空调系统怎么结合,让人在环境中达到最舒适的 环境。这是灯光分区的问题。怎样利用楼板跟天花板之间的高度,达到一定的高差,因为这个楼板空气温度的不同,而产生自然对流的状况,所以可以减少冷气空调 上的使用。&& &这几个都是现在业界比较被接受的研究方法。但最重要的目的,除了我们能做到业界的想法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 &为什么一个二、三线城市要做CBD?根本就不太符合常理。就国内来说,二、三线城市有他的特色,他要提升到国际城市,想的方法应该不同。我们认为这个方向应该朝整个社会的效率来说。&& &现在国内的建筑设计是设计,施工是施工,很多国外专家都不参加施工的部分,更没有人负责将来营运的问题。我要证明的一件事情就是,如果以IT这个行业来 说,当时做I &Max差不多一千块左右,但现在iPhone价钱便宜很多,而且功能更好,他怎么做一个价钱更低、而功能更好的东西呢?如果建筑能做到这样,10%的成功 率,就可能增加到90%了。所以所有的超高层建筑都能盖了。他有这样的潜力。我们现在建筑行业,还是在盘古时期。&& &提问:我们在上海所见的高层里,晚上基本是没人在的,包括商务区、办公区域。按照您刚才的理论,高效率利用这一块,可不可以实现网上办公?这个方案可不可行?&& &Jean &Wu:这是非常严肃的问题,它不只是包括大楼的使用,还包括土地的使用。现在在国内、国外土地的开发最不合理的就在这里。开发商拿到土地之后,再很短的时间里就 把利润赚回来了,把房子卖了,转售给别人了。买主住了30年之后,房子维修成本非常高。现在全世界各地的房子,都是老的老,旧的旧。其实是土地的问题,政 府、开发商怎样让土地有效率的使用,让土地成本不是让开发商得到最高的利润,而是让他承担相应的责任。现在还没有办法达到。&西安必易建设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必易建科&,是建设工程领域多年从事BIM应用与研究的资深业内专家组织成立的创新企业。&&必易建科&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优势,以BIM应用技术为主,将BIM应用技术与实际项目应用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广大的学员提供一站式免费的网络增值服务,实现了学员与讲师的无缝对接,让学员&由被动变主动&。网络增值服务有:BIM、BIM教程、BIM免费教程、Revit教程、BIM视频、BIM培训、Revit视频、Revit视频教程。通过这种网络服务形式,有效地提升设计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地解决设计师在学习过程中时间不够用、辅导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真正的让建筑人在BIM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必易建科&通过为学员提供免费的互联网服务,打破了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其特点在于:& &1.运营模式以互联网商业模式为载体,开展BIM教学;& &2.产品免费、增值服务收费、服务不可复制;& &3.以学员要求为中心,以办学服务为导向;& &4.全国各地教服中心面授、为当地教服中心增加20天&30天的面授辅导。通过这些来顺应时代的需求,构建创新的BIM学习运作模式。
BIM技术在我国的应用问题和对策
&&导读:BIM技术作为继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后出现的建设领域的又一重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应用。在我国,要想发展BIM技术,需要重视基于BIM技术的应用软件的开发,还应该建立和完善BIM相关标准,同时应该勇于实践探索有效的应用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让BIM技术在我国建设领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BIM代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是继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后出现的建设领域的又一重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BIM技术上世纪90年代起源于国外,其基本思想是,在计算机上进行建筑设计时,不再是对线段、弧线、圆等基本图元进行操作,而是对带有属性信息的建筑构件进行操作。例如,在设计中,利用软件的功能,直接添加或删除一根带有其材料属性的柱子,而不像在传统的CAD系统中需要通过添加或删除对应的线条来做同样的事。&& &BIM技术的核心是基于该技术的建筑工程应用软件,典型的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应用软件例如美国Autodesk公司的Revit系列软件,匈牙利Graphisoft公司的ArchiCAD软件等。这些软件使得用户可以更高效地开展相关业务工作。它们具有如下共同特点:首先,在软件中,用户以面向对象的方式进行设计,就如上述其基本思想所表明的一样;其次,用户直接使用三维模型来进行设计;再其次,软件支持开放数据标准(例如IFC),用户可以导入导出标准格式的数据,便于在不同的软件之间进行数据交换。&& &BIM技术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支持设计人员提高设计效率,而且可以支持设计数据的重复利用,例如,用于对设计结果进行各种深入分析,设计阶段数据可在施工阶段直接利用等。但是,应用BIM技术不仅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而且需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BIM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情况,然后分析BIM技术在我国应用的关键问题和对策。&2 我国关于BIM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基于BIM技术的应用软件大约在2004年就已进入我国。有的国际软件开发商为此专门组织编写了教材,还实行捆绑销售,即,在售出传统的CAD软件时,附送一套基于BIM技术的应用软件。但可以说,应用的道路并不平坦。迄今为止,虽然已经在一些工程中得到应用,但应用的主要是建筑专业设计软件,即使这类软件的应用,距离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本原因有,一是,设计人员接受三维模型设计并不容易,似乎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另外国外软件厂商的产品对我国规范的支持程度差,例如,尚不能从三维模型自动生成符合我国规范要求的二维设计图纸,尚不能按照我国规范要求进行结构的设计计算。&& &鉴于BIM技术的重要性,我国&十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开始了对BIM技术相关研究的支持,研究课题的名称为&基于IFC国际标准的建筑工程应用软件研究&,重点放在对BIM数据标准IFC和应用软件的研究上。通过该研究,将IFC标准的平台部分等同采用为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开发了基于IFC的结构设计和施工管理软件,从而积累了对BIM技术的认识,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奠定了基础。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对BIM技术研究给予了进一步的支持,研究课题&基于BIM技术的下一代建筑工程应用软件研究&即是专门为此设置的,其中包含了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节能设计、成本预测、施工优化、施工安全分析等下一代建筑工程软件的研究子课题,与&十五&科技攻关计划相比,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拓展。目前该研究课题正在进行当中。&3 BIM技术在国外的应用&& &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对BIM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起步很早,应用开展也早,已走在我国的前面,并验证了BIM技术的应用潜力。&& &从应用领域上看,国外已经将BIM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建成后的维护和管理阶段。相应的应用软件已经逐步成熟。从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这一点。韩国的buildingSMART协会作为韩国BIM技术应用的推进单位,去年曾组织了BIM技术体验培训,让参加者通过1周的培训,体验涉及到建筑工程各阶段、各专业的应用软件,感受BIM技术的成熟度及潜在好处,从而推进BIM技术的应用。在该培训中使用的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应用软件达到20种之多,涉及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阶段,覆盖了建筑、结构、设备等多个专业,培训教师全部来自目前使用这些软件的单位。在去年12月美国举办的EcoBuilding America会议上,BIM技术应用成为一个重点。在3天会期中,组织了名为&水族馆&(Aquarium)的系列小组会,连续进行了一个又一个的应用案例介绍。笔者参加了该会议,并与介绍者进行了一些讨论,对BIM技术在美国的应用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归纳一下,BIM技术已获得的应用如下:&& &在设计阶段,使用相应的软件直接进行建筑、结构、设备等各专业设计,设计中均建立了三维设计模型,各专业设计之间可以共享三维设计模型数据,避免数据重复录入;二维设计图纸可以从三维设计模型自动生成。使用专门的软件,可以对设计是否符合规范进行自动校核。另外,可以自动地将三维设计模型的数据导入到各种分析软件,例如能耗分析、绿色建筑分析、日照分析、风环境分析等软件中,快速地进行各种分析和模拟,还可以快速计算工程量并进一步进行工程成本的预测。&& &在施工阶段,通过使用相应的软件,利用三维设计模型数据,进行虚拟建造。虚拟建造最重要的目的是,对建造过程进行预演,发现实际过程中将会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防患于未然。例如,可以综合建筑、结构、设备等各专业设计,进行碰撞检查。一旦发现构件之间的碰撞,可以及时调整设计,而不用等到施工时发现问题才进行设计变更。&& &通过参加上述会议并结合之前对美国的几个相关企业的考察,笔者将BIM技术在国外的应用特征归纳为如下三点。一是由于BIM技术已经成为设计和施工企业承接项目的必要能力,BIM技术已受到广泛重视,大企业一般均已具备了应用BIM技术的能力;同时,BIM技术的专业咨询公司已经出现,并且十分活跃,为中小企业应用BIM技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二是,在BIM技术应用过程中,不仅直接将BIM技术应用了建筑工程的局部环节中,例如,设计单位进行各种分析和模拟,而且形成了新的工作模式,例如实施IPD(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集成项目交付)模式,即业主、设计、总包、分包等参与方在设计阶段就参与到项目中,通过应用BIM技术进行虚拟建造,共同对设计进行改进,并共同分享收益或风险,而且对此在行业中已经建立了标准的合同条款。三是,应用软件已经比较成熟,特别是,像Autodesk这样的大型软件开发商,提供了包括多个不同专业、跨不同阶段的软件,形成了全面的解决方案,从而有力地支持了BIM技术的应用。&4 在我国应用BIM技术的关键问题和对策&& &BIM技术作为下一代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础性技术,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国作为一个大国,特别是我国正在进行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建设,有必要着力推进BIM技术的应用,以便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更新换代。&& &笔者认为,在我国推广应用BIM技术需要着重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应用软件问题。上面提到发达国家基于BIM技术的软件已经比较成熟,多数软件已经进入我国市场,但仅仅依靠它们是不够的。一方面,这些软件目前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我国设计规范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我国必须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这样不仅可以制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可以避免受制于人。如上所述,目前在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中已经包含了这样的应用软件的研究课题,在产业政策中也需要体现出对发展基于BIM技术的重视,以便推动我国企业发展这方面的技术。&& &其次是标准问题。目前作为BIM数据标准,IFC标准在国际上已日趋成熟,在此基础上,美国提出了NBIMS标准。在美国,由于像Autodesk这样的大型软件开发商提供了成套的软件,软件之间可以直接交换数据,因而这样的标准的重要性没有体现出来。实际上,因为BIM数据将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全生命期,时间跨度大多均为50年以上,从长远看,依靠某一个厂商支持的数据标准是不可取的。对于我国,因为没有像Autodesk这样的大型软件开发商,所以需要鼓励更多的软件参与到基于BIM的应用软件开发中,为此颁布数据标准可以保证应用软件的数据互通。目前,在这方面我国只是引进了IFC标准的平台部分,对国外标准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结合我国建筑工程的实际对标准进行拓展的工作更加缺乏。同时,应该意识到,在实际过程中,不仅需要像IFC一样的技术数据标准,还需要较高层次的应用标准,例如三维建筑设计标准,才能更好地满足BIM技术的应用需求。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有必要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国家有关部门对此应给予大力支持。&& &第三是应用模式问题。可以在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模式,现实中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只是小打小闹地在建筑工程的局部环节应用BIM技术,例如只将其应用于进行碰撞检测,这样做不利于充分地利用BIM技术带来的、可以共享三维模型数据的好处。另外一个是,动辄求大求全,恨不得用一个软件或少数几个软件解决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甚至全生命期的所有问题。这也没有必要,因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任何人均不可以包打天下。解决这样的问题的关键是去实践,只要能够满足实际要求,即可以作为有效的技术。另一方面是应用模式。上述IPD模式即是一个成功的例子。IPD模式把业主、设计方、总承包商和分包商集合在一起,通过利用BIM技术,可以在建筑工程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即使在国外,也是通过摸索,最终形成了相应的合约模板,才使得IPD的推广应用成为可能。在我国,这样做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还不好说。在我国,即使解决了BIM的技术问题,为推广IPD还需要完成很多工作。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包模式、相关法规和政策与国外均不尽相同。当然,只要勇于实践和探索,通过努力,完全有可能创造出适合我国情况、更加有效的应用模式。&本文由必易BIM()提供分享&西安必易建设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必易建科&,是建设工程领域多年从事BIM应用与研究的资深业内专家组织成立的创新企业。&&必易建科&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优势,以BIM应用技术为主,将BIM应用技术与实际项目应用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广大的学员提供一站式免费的网络增值服务,实现了学员与讲师的无缝对接,让学员&由被动变主动&。网络增值服务有:BIM、BIM教程、BIM免费教程、Revit教程、BIM视频、BIM培训、Revit视频、Revit视频教程。通过这种网络服务形式,有效地提升设计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地解决设计师在学习过程中时间不够用、辅导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真正的让建筑人在BIM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必易建科&通过为学员提供免费的互联网服务,打破了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其特点在于:& &1.运营模式以互联网商业模式为载体,开展BIM教学;& &2.产品免费、增值服务收费、服务不可复制;& &3.以学员要求为中心,以办学服务为导向;& &4.全国各地教服中心面授、为当地教服中心增加20天&30天的面授辅导。通过这些来顺应时代的需求,构建创新的BIM学习运作模式。
BIM团队的组织结构是什么?
&&导读:任何一个BIM团队都面临两方面的困难:外部的市场之不确定性,内部的结构之管理难题。以后者更为主要,因为对市场的判断也在于内部合适的人。&& &座谈会是从这条著名论断开始的:结构追随战略(钱德勒)。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组织结构的支持,设计院等机构开设BIM业务(团队)是一种战略调整,这需要管理结构跟随之进行调整。我们找了一些工程上的典型案例,对案例进行了透彻的管理分析。最终并没有得到某个具体的结论,以及某种解决方案。但是,头脑风暴式的探讨令大家都受益匪浅。&& &在结束之前,我提了一个问题,作为下一次探讨的伏笔:什么是组织结构?&& &当我们初入一家公司,能够看得到组织结构这样东西吗?有人说可以,他说的是组织结构图,是那种以图表形式表达一个组织的管理结构的方式。那么在图表工具诞生之前的时代(甚至于文字诞生之前),是否就没有组织结构这回事?&& &有人说组织结构是一些人,一些角色,这个组织就是由他们组成的。没错,一个组织是由若干人员,若干角色组成的,那么,当这些人都离开公司,在下班之后,这间公司的办公室里面还存在组织结构这回事吗?一个公司如果只有一个员工,那她还有组织结构吗?&& &这让我感到,我们在探讨这个话题之前,需要对组织结构这个基本管理词汇进行定义。&钱德勒对于组织结构的定义是(《战略与结构》):&1,首先定义管理(administration),它是一种可以识别的活动,它不同于真实的产品生产和销售。&2,然后定义结构,组织结构是管理一个企业所采用的组织设计。这个组织设计,不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都有两个方面:(1),各个不同的管理机构和主管之间的权力和沟通路线;(2),通过这些路线流转的信息和数据。&& &这个议题与另外一个议题关系颇大:经常会有人说在做BIM,那么这个&做&是指什么?。找一个BIM案例,某公司从业主那里接到一个BIM项目,但是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im实施规划流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