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肝癌切除后还需做肝动脉造影检查吗

小肝癌的血管造影:105个手术切除癌灶分析--《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87年04期
小肝癌的血管造影:105个手术切除癌灶分析
【摘要】:正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05个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小肝癌(直径小于5cm)的血管造影灵敏度和表现.75例患者,男64例,女11例,年龄30~70岁(平均56岁),共有105个肝癌病灶.除4例仅作腹腔动脉造影外,所有病人都作了肝总动脉或周围动脉分支的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对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进行组织学分级.分析血管造影表现时,肿瘤血管分别按异常、扭曲和/或扩张记录.血管增多是指比肿瘤血管细小的新生血管,常见于动脉相后期.在实质期,可见均匀、不均匀和结节状三种肿瘤染色表现.在105个肝癌灶中,86个经血管造影得以显示,发现率为82%.动脉相常显示肿瘤血管(70%)和血管增多(81%).在直径1~3cm的肿瘤中,76%以上见有血管增多,但仅54%可见肿瘤血管.小于1cm的肿瘤
【关键词】:
【正文快照】: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405个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小肝癌(直径小于sc名n)的血管造影灵敏度和表现。 75例患者,男64例,女11例,年龄30~70岁(平均56岁),共有105个吓癌病灶。除r4例仅作腹腔动脉造影外,所有病人都作了肝总动脉或周围动脉分支穿〕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对肿瘤细胞的分化程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建华!200032,周康荣!200032,颜志平!200032,程洁敏!200032,王小林!200032;[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侯立泳;[D];青岛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孟超;[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毛华;黄纯枳;宋卫生;余建林;;[J];广东医学;2006年03期
陈汉,吴孟超,尉公田,林川,顾方乐;[J];肝胆胰外科杂志;1999年04期
吴孟超,沈锋;[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0年01期
任克,徐克,韩铭钧,张汉国,张曦彤,赵忠春;[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8年05期
曹喜才,贺能树,孙建中,陈光利,范海伦,贾雄山,张长林,杨建国,吕提文,李建华,魏书亮,谭建,贾强,杨立昌,张福海,吴晓琪,周荫保;[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年05期
邵荣江,雷道雄,艾中立,刘志苏;[J];临床外科杂志;2002年06期
侯恩存;王新;练祖平;陆运鑫;白广德;关莹;黄丁平;秦冰;陈小梅;刘敏;黄妍;;[J];临床外科杂志;2006年11期
周信达,汤钊猷,余业勤,马曾辰,吴志全,樊嘉,钦伦秀;[J];中国临床医学;1999年02期
郭顺林,王文辉,王世杰,张皓,雷军强,陈辉,常香惠;[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0年06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邹利光,陈垦,戚跃勇,马劲;[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6期
周国锋,郑传胜,梁惠明,冯敢生;[J];放射学实践;2004年10期
刘嵘!200032,王建华!200032,周康荣!200032,颜志平!200032,程洁敏!200032,钱晟!200032,刘清欣!200032,龚高全!200032;[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1年04期
叶华;[J];现代实用医学;2003年06期
叶华;[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年08期
杨志国,左太阳,胡效坤,王成德,王庆良,刘巍;[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年05期
陈 栋,程红岩,徐爱民;[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2年02期
崔恒武,陈爱华,田建明,王培军,王敏杰,左长京,吴树春,彭卫斌;[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年04期
潘杰,杨宁,张中中,胡立斌,陈杰,吴卫,金征宇,刘巍;[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年01期
马威,张军华,王华明,韩铁铮,王如锦,齐玲;[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恒武;[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编辑部;;[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15期
汝琦;刘丰春;;[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14期
陈超阳;陈维荣;;[J];医学综述;2011年12期
丁大明;李洪波;张桂媛;;[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李绍东;李俊杰;;[J];临床医学工程;2011年07期
周明利;张树友;;[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年07期
付鲜花;李军;张苏展;;[J];实用肿瘤杂志;2011年04期
俞金龙;黄宗海;崔春晖;黄淑馨;邹兆伟;;[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黄小玲;顾立萍;骆元斌;;[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2期
许远展;宋甫春;;[J];现代实用医学;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仕庭;李子平;谭国胜;孙灿辉;彭振鹏;;[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刘瑞宝;申宝忠;杨光;于树江;韩金生;刘国军;董军;郭晓梅;;[A];第六次全国大肠癌会议暨中日韩大肠癌会议论文汇编[C];1998年
刘骏方;胡金香;鲁植艳;龙清云;;[A];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介入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吕发金;谢鹏;罗天友;张志伟;方维东;;[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张汉良;;[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7年
何剑;沈海林;;[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梁新华;毛祖彝;汤亚玲;;[A];第一届全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雷子乔;余建明;;[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徐颖;左勇;陈国强;程金科;;[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阎锡蕴;;[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生物物理与重大疾病分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何屹;[N];科技日报;2011年
编译;[N];大众科技报;2003年
;[N];大众科技报;2003年
王玮琴;周惠君;[N];中国医药报;2004年
阴子;[N];医药经济报;2007年
程守勤 记者
吴佳学;[N];江苏科技报;2007年
张丽 徐文方;[N];中国医药报;2005年
吴智群;[N];健康报;2007年
王路超;[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张前 赵言群 解华;[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付员根;[D];汕头大学;2002年
周鸣杰;[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徐泱;[D];复旦大学;2004年
赵静;[D];山东大学;2006年
李茂全;[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王慧;[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张巨波;[D];复旦大学;2007年
惠晓丽;[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杜乐辉;[D];中南大学;2009年
梁树辉;[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美杰;[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韩燕;[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乔宏宇;[D];暨南大学;2001年
刘健;[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张静;[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杜滂;[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任东铭;[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赵贤宝;[D];昆明医学院;2003年
孙玲玲;[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王琼瑶;[D];苏州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的位置:
> 肝动脉造影有助于诊断早期肝癌
肝动脉造影有助于诊断早期肝癌
摘要:肝动脉造影是肝癌诊断最敏感的方法,通常可以发现直径在1cm的肝癌,甚至可以发现直径为0.5cm的肝癌。在注射造影剂后的动脉时期可以观察到肝癌血管密度增多、走向紊乱、血管推移,在实质期和静脉期观察到造影剂停留在肿瘤区形成肿瘤染色,通过这些特征就可以诊断肝癌。
  肝动脉造影是诊断最敏感的方法,通常可以发现直径在1cm的肝癌,甚至可以发现直径为0.5cm的肝癌。在注射造影剂后的动脉时期可以观察到肝癌血管密度增多、走向紊乱、血管推移,在实质期和静脉期观察到造影剂停留在肿瘤区形成肿瘤染色,通过这些特征就可以诊断肝癌。
  但是肝动脉造影是一种侵入性检查,不作为肝癌的常规检查。一般只在结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时使用,或者B超、CT、MRI等非侵入性检查不能检出而临床上又高度怀疑肝癌时,才会采用肝动脉造影检查。
  另外,对于临床甲胎蛋白(AFP)持续增高又不能确定是肝炎或其他疾病,CT、B超及MRI未发现肿瘤或不能定诊的患者,也需要进行数字减影(DSA)肝动脉造影或少量碘化油诊断性栓塞,可发现早期肝癌。
  在对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进行脾动脉栓塞前做肝动脉造影时发现,有部分患者同时患有肝癌,有的患者甚至已经是弥漫型肝癌。因此,对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来讲应由其加以注意,因为肝癌的出现有时很隐蔽,需定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太可怕!喝过期水喝出肝癌
相关标签&: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肝癌破裂出血介入术后CT肝动脉造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肝癌破裂出血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后及时行CT肝动脉造影检查(CT hepatic arteriography,CTH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15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其中14例诊断为肝动脉破裂遂行急诊肝动脉插管,应用适量的明胶海绵、碘油及海藻酸钠行TAE,术后给予CTHA评价。结果行TAE及CTHA的14例患者术后均出血停止,1例患者因门静脉破裂出血给予保守治疗。14名患者中,2例患者因肝功能衰竭于术后17天及30天死亡,其余12例患者于术后12-20天痊愈出院,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274天,其中2人的生存时间超过1年。结论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后应用适量的栓塞剂行TAE,随后给予CTHA评价可以有效的降低肝功能损害及再次破裂出血的风险性,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Abstract:
10.3969/j.issn.13.04.008
Wang Hou-ge
Lian Shi-dong
Qiu Li-jun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影像科,河南 濮阳,457000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 广州,440100
辽宁大连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116033
包头医学院,内蒙古 包头,014040
年,卷(期):
Keywords: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参见附件(2334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肝动脉造影结合碘油CT对微小肝癌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诊断肝癌术后复发、超声、平扫及增强CT检查肝内病灶最大径≤1cm患者12例。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造影观察肿瘤染色后再注入碘油2-10ml,10日~4周后作CT平扫,再结合CT检查结果作出诊断。结果 12例共发现35个病灶。在35个微小肝癌病灶中四种影像方法检出率分别为超声72%,CT70%,血管造影88.5%,碘油CT98%,如肝动脉造影结合碘油CT检出率高达99%。结论 本研究表明肝动脉造影结合碘油CT是诊断微小肝癌最敏感,能显著提高检出率。
&&&&【关键词】肝肿瘤 碘油 肝动脉 血管造影
&&&&中图分类号:R814.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12-381-02
&&&&目前临床常用的CT、B超检查等影像学方法对于微小肝癌(micro hepatocellularcarcinoma,MHCC),指病灶直径≤l cm)检出率不高,易漏诊[1]。如何早期发现肝癌一直是影像学关注的焦点[2]。利用肝肿瘤血管的特点和碘油具有选择性地聚积在肝肿瘤组织的特性,进行肝动脉造影和肝动脉内注入碘油后作CT检查(LIP CT),能发现其他影像方法不能发现或不能明确诊断的小肝癌。 本文用肝动脉造影结合LIP CT方法对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作出评价。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方法 临床诊断肝癌或肝癌术后复发者,超声、平扫和增强CT检查发现病灶且最大径≤lcm,经股动脉插管超选肝动脉后用高压注射期器注入造影剂碘海醇(速率5cm/s,总量15-20cm),然后观察病灶染色情况,根据病灶染色的特点作出初步诊断,然后再注入碘化油3-10ml。10日―4周后作CT扫描,根据CT检查结果与造影结果相结合后作出诊断。CT检查仅作平扫,层厚层距5mm。必要时加薄层扫描。
&&&&1.2 临床资料 2006年2月-2010年1月我们共作40多例肝动脉造影和碘油CT诊断小肝癌的病例,对同时做两种检查的12例作一分析,年龄在32―74岁,平均47岁,男性9例,女性3例。AFP阴性4例,AFP弱阳性(20―200ng/L)5例, AFP阳性4例(200~2000 ng/L)3例。
&&&&2 结果
&&&&2.1 12例共发现大小2-10mm 35个微小肝癌病灶,其中右肝22枚,左肝13枚。其中单个病灶4例,2个病灶2例,3―9病灶6例。
&&&&2.2 每个病例均作超声、CT、血管造影和碘油CT检查。并比较了4种方法的检出病灶情况。检出率分别为超声72%,CT70%,血管造影89%,碘油CT98%。肝动脉造影结合碘油CT高达99%。在35个微小肝癌病灶中,前二者与总体病灶检出率无明显变化,而后两者则明显提高。X2检验肝动脉造影和碘油CT与前二者对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说明肝动脉造影和碘油CT对微小肝癌的检出率显著增高,特别是对≤1cm病灶的检出率更加明显。
&&&&2.3 肝动脉造影和碘油CT对微小肝癌的定性诊断:肝动脉造影和碘油CT较超声、CT两种方法对微小肝癌诊断有明显的优势。造影时小肝癌有特殊的血管和肿瘤染色,碘油在小肝癌组织内能够积聚,根据这些特点对病灶可作出诊断。
&&&&3 讨论
&&&&3.1 肝动脉造影和碘油CT诊断肝癌的机理
&&&&肝癌血供来自肝动脉这是经肝动脉造影诊断肝癌的基础。在动脉造影的实质期,肿瘤被造影剂充填,形成染色,密度常高于其周围组织,这是肝动脉造影诊断的影像基础。碘油经肝动脉注入后有能长期选择性聚集在肝癌组织中的特性,其原因可能与肝癌组织肿瘤血管丰富、血流量大、血管形态结构异常、癌组织缺乏完整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系统以及碘油颗粒粘滞度大难以清除有关[3]。有些学者观察到碘油在肿瘤区主要沉积在肿瘤的血窦内和肿瘤血管及细胞外间隙。研究还发现癌组织内碘油大多数以颗粒状形式存在于细胞浆内。有时见于细胞核内。肿瘤毛细血管或肝窦内仅见少量碘油。并认为碘油进入癌细胞是碘油得以长期滞留于肝癌组织内的首要条件和重要原因之一[4]。
&&&&3.2 微小肝癌经肝动脉造影和碘油CT诊断及鉴别诊断
&&&&各种影像方法对小肝癌的检出率各家报道不一。但总的来说肝动脉造影和碘油CT较超声、CT、MRI对小肝癌的检出率有显著提高。特别是≤1cm癌灶,超声、CT均有很大局限性(见图1,5)。现有资料显示,直径≤1cm的肝脏肿瘤B超、CT的漏诊率分别高达90.2%、89.5%[5]。而在肝动脉造影和碘油CT中,肿瘤血管的数字减影图像有很明显的特异性,而含碘油肿瘤与肝实质有明显对比,容易识别肿瘤,因而较上述方法优越。本组35个≤1cm病灶经肝动脉造影检出31(见图2,4),碘油CT检出34个,最小的仅约2mm(见图3)。由于肝癌血管的特殊性和碘油能选择性地沉积在肝癌组织内,所以其特异性亦较其它方法好。手术前明确病灶数目及位置对手术能否彻底有很大帮助(见图4,5,6)。本组肝癌病例中有6例其它影像检查认为肝内病灶为单个,经碘油CT检查发现是多个病灶 。另有一些病例由于病灶位于膈面、左肝外叶、肝边缘、胆囊窝等隐匿位置,且病灶较小时超声、CT、MRI均较难发现。碘油CT由于碘油在病灶内积沉有助于发现这些容易漏诊的肝癌病灶,使患者能得到及时治疗。因此肝动脉造影和碘油CT被认为是目前诊断小肝癌最敏感和最准确的影像技术之一[6]。肝脏内小病灶的鉴别诊断目前仍是影像诊断的难点。需与小肝癌鉴别的主要有小囊肿、小血管瘤和肝硬化结节。造影时可以根据各种病灶的不同特点进行鉴别,如动脉期各自的染色情况,实质期病灶的形态、边缘情况,静脉期造影剂消退的快慢等,一般典型的病灶可做出诊断。而在碘油CT中小肝癌与其它病灶的鉴别主要表现前者有瘤体血管的特殊性和碘油潴留,而后者却无,较之其它方法鉴别容易。在我们做过的检查中也有其他病灶染色不典型的,也有其他病灶碘油沉积的,但是一般消退比较早,有一例较晚。我们也需要与其他检查手段相配合作出更准确的诊断[7]。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行碘油CT时机把握也很重要,如碘化油少、仅2-5ml,则7-10日是可以的,如碘化油为10ml, 而患者肝功能欠佳,造影术后2周CT扫描肝组织内仍存有大量的碘化油,从中辨认出小于1cm的病灶则很难,因此注入碘化油大于5cm者,造影术后1月再行CT检查是比较合适的[8]。
&&&&3.3 肝动脉造影和碘油CT检查临床应用限制
&&&&由于肝动脉造影和碘油CT检查是一种介入方法,因系有创检查,一般医院由于设备、人员技术等原因尚不能开展,一直未被用于诊断肝癌的常规方法,我们认为,以下情况可以推荐做肝动脉造影和碘油CT检查,以尽早明确是否发生肝癌:①肝硬化患者l临床可疑发生肝癌(AFP阳性),但是B超、CT检查未见肝内占位。②肝硬化患者AFP阴性,B超和或CT检查可疑肝内占位,怀疑肝癌,但又缺乏肝癌典型表现。③为了明确小肝癌数目及位置以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术前明确病灶数目和位置对手术能否彻底有很大帮助,对不能手术的患者采取其他治疗也有指导意义。另外碘油CT还有一重要优点就是在诊断同时用碘油加化疗药灌注对肝癌同时有治疗作用[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癌造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