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集生态,生产,生活,北京人文景观,景观一体人居聚落

青阳县政府信息公开网――池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年)
青阳县旅游局信息公开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规划计划&>&中长期发展规划
索&引&号:
信息分类:
中长期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青阳县旅游局
生成日期:
名&&&&称:
池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年)
内容分类:
文&&&&号:
关&键&词:
池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年)
】&&【】&&【】
第一章& 乡村旅游规划总纲
一、乡村旅游概念、类型
(一)概念
世界著名乡村旅游专家Nulty指出:“乡村旅游的概念涵盖了很多要素,其中心部分是乡村旅游社区。乡村旅游依赖于提供旅游场所的农村地区,它的遗产和文化,乡村活动和乡村生活”。
国内学者唐代剑等认为,乡村旅游是一种凭借城市周边以及比较偏远地带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面向城市居民开发的集参与性、娱乐性、享受性、科技性于一体的休闲旅游产品,它的本质特征是乡土性。
因此,乡村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自然生态环境、田园风光、乡村生产生活方式、传统习俗、文化意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考察学习、体验探险等为主体产品内容的一种旅游形式。
(二)发展历程与趋势
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真正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了20世纪90年代,国家旅游局开展“旅游开发扶贫工程”,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政府对乡村旅游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态势良好。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正由单要素发展向多要素融合的发展模式转变,出现了一批典型代表,比如成都的农家乐、北京的民俗村、上海的郊区休闲乡村旅游、杭州的梅家坞村等。
第一代乡村旅游依靠乡村自然景观,以农家乐、民族村为形式,以采摘、躬耕、乡土文化演出等为内容。
第二代乡村旅游以休闲农业园、主题村庄等为形式,以休闲、观光等为主要内容。
第三代乡村旅游主要特点在于,以慢生活为理念,以健康养生、绿色低碳为主旨,以休闲度假为主要方式。
(三)产品类型
乡村旅游产品主要包括乡村观光和乡村休闲度假两大类。从乡村旅游构成的五个要素看,即环境、文化、特色产业、特色资源和配套设施,乡村观光产品与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在五个要素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见表1-1)。
表1-1 乡村观光与乡村度假产品要求的异同表
达到清洁卫生等基本要求
清洁卫生是基本要求,绿化、美化、艺术化必不可少
将地方乡土文化以实物、图片等简单方式展示出来
将文化渗透到产品、服务之中
有1-2个支撑的产业
观光的核心资源
吃住行游购娱基本配套即可
对配套设施要求高,如住宿要乡村别墅、高端休闲客房等
二、规划理念
瞄准九华山世界佛教文化观光胜地和池州国际生态休闲城市建设两大战略目标,围绕以九华山为龙头的佛教观光文化、以杏花村为代表的农耕民俗文化、以升金湖和牯牛降为主体的自然生态文化“三大品牌”,以泛乡村旅游的概念审视全市乡村旅游资源,把全市视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经营,成为池州市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内容,支撑全域旅游、全景池州旅游发展战略格局。把包括山水资源、城镇建设、乡村聚落、历史文化、节庆活动、民俗风情等均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通过规划来激活和优化乡村旅游生产要素。立足“农旅结合、以农促旅、兴旅富农”,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景区化、休闲化、主题化、体验化”产品开发,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把乡村旅游打造成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美好乡村的有效载体、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和旅游业的支柱业态,提升“杏村故里,佛国田园”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内涵。
三、规划范围
池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三县一区和九华山风景区,总面积约8272Km2。
四、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年。根据池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现状,同时更好地与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相衔接与协调,划分各段规划期年限,重点规划近期,展望中远期。
近期:2015―2017年&&& 优化布局,加快发展
中期:2018―2020年&&& 完善体系,提升品质
远期:2021―2025年&&& 品牌引领,全面推进
五、规划指导思想、目标及战略
通过乡村旅游规划的具体实施,完善池州市乡村旅游产品体系,规范池州市乡村旅游服务体系,促进地方产业优化升级和农民增收,使池州市旅游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得到统筹发展。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务院2009年41号、2014年31号文件精神,围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战略定位和池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战略目标要求,突出低碳环保、生态自然的发展理念,按照“发展、规范、提升”的总体要求,以打造生态休闲、文化体验、养生度假为主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多方参与、市场运作”,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经营机制,着力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全面推进池州市乡村旅游业的提升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以池州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旅游资源为背景,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充分发挥资源、区位、市场等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时代的乡村旅游产品,突出休闲养生度假特色,坚持以农为本、以旅促农,提升乡村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使乡村旅游业成为池州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促进池州市美好乡村建设和产城一体化发展。
努力建成四大乡村休闲旅游基地。即建设以杏花村为代表的现代生态农业休闲基地,大力发展田园观光、农业采摘、农艺展示、农事体验、民俗观赏等业态;建设以仙寓山为代表的富硒养生基地,大力发展富硒养生、山林养生、生态水疗、高山避暑养生等业态;建设以升金湖为代表的湿地休闲基地,大力发展湿地科考、候鸟观光、休闲垂钓等业态;建设以秋浦河为代表的亲水体验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漂流、水上观光等业态。
培育四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即以陵阳、七都、朱备、杜村、九华乡等为节点,突出山地森林景观、佛教文化和民俗风情特色,构建环九华山乡村旅游线路;以唐田、胜利、张溪、东流、牛头山等为节点,突出湿地生态和渔家文化特色,构建环金湖乡村旅游线路;以大渡口、涓桥、马衙、五溪等为节点,突出田园风光和农耕民俗文化特色,构建沿318国道乡村旅游线路;以仙寓、横渡、梅村、殷汇等为节点,突出河谷风光和山村意境特色,构建沿秋浦河乡村旅游线路。
构筑“1个乡村旅游中心圈,3大乡村旅游群、2大乡村旅游带,4条乡村旅游走廊,18个乡村旅游集聚区”乡村旅游发展空间格局。打造30个特色旅游乡镇、50个特色旅游村。将池州市乡村旅游建设成为全市旅游的新兴增长板块,全省乡村旅游重要目的地,全国著名乡村休闲养生度假胜地,助推池州市国际生态休闲城市目标的实现。
(三)分期目标
1、近期目标():优化布局,加快发展
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和政策扶持导向作用,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创建一批省级、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同时,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构建乡村旅游体系。到2017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达到   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  亿元;直接带动乡村旅游就业人数  万人。到2017年,建成一批现代乡村旅游示范区,其中5个成为安徽省乃至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集聚区;力争形成5个以上旅游特色镇,20个以上旅游特色村。基本构建全市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呈现“全市有重点、县(区)有特点、乡镇有亮点、各村有卖点”的乡村旅游新格局,使乡村旅游成为池州市特色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期(年):完善体系,提升品质
全市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初具雏形,乡村旅游成为池州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池州城乡互补和城乡一体的旅游发展格局。到2020年,池州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实现   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   亿元;直接带动乡村旅游就业人数   万人。到2020年,建成在安徽乃至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集聚区8个;形成15个以上旅游特色镇,40个以上旅游特色村。完善乡村旅游产品类型,提升各类型乡村旅游区的服务质量,使池州市乡村旅游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3、远期():品牌引领,全面推进
全市乡村旅游产品体系逐渐成熟,以生态休闲、文化体验、养生度假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体系形成,池州市作为全国著名休闲养生度假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地位确立。到2025年,池州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实现   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   亿元;直接带动乡村旅游就业人数   万人。到2025年,建成在安徽乃至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集聚区10个;力争形成20个以上旅游特色镇,50个以上旅游特色村。全面完善池州市乡村旅游区的类型,使乡村旅游成为池州市旅游的特色拳头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成为全国著名休闲养生度假乡村旅游目的地。
(四)发展战略
1.社会、经济、环境共赢战略
(1)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池州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美好乡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全面丰收。
(2)把乡村旅游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产业层次和水平,促进现代农业生产、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实现,创造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城乡交流,增加农村就业,促进农民自身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提高。
(3)把乡村旅游与美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把乡村旅游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对乡村道路、供电、通讯、环卫、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突出特色、弘扬传统、彰显文化的要求,严格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改善农村面貌。
(4)把乡村旅游与城乡一体化结合起来。发展乡村旅游加强城乡交流,在为城市居民提供亲近自然和放松心态的场所以及促进农民自身素质提高的基础上,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政府、企业、社区联动战略
(1)政府是乡村旅游的管理者,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的主要职责是:
◇建立专项负责的池州乡村旅游工作的领导机构。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培育,科学引导,规范管理,形成合力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制定池州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执行项目计划。为农村提供专业的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和项目指导,确保乡村旅游发展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防止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避免一哄而上。
◇制定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体系。建立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体系,引导和规范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一是投入政策;二是税收与信贷政策;三是用地政策。四是质量标准;五是考核奖励政策;六是管理规范。
◇加强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和服务。一要研究制定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体系。主要包括:投入政策;税收与信贷政策;用地政策;质量标准;考核奖励政策;管理规范等。二要建立乡村旅游发展的服务体系。要协调各相关部门,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三要加大对乡村旅游的资金扶持,多渠道多方式筹集乡村旅游发展资金。
◇建设与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一要加快改善乡村旅游交通条件、环境卫生条件以及乡村自然与人文遗产的保护;二要积极整治农村生态环境;三要推广农村安全饮水和能源改造工程;四要规范和引导完善乡村旅游设施,保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帮助成立乡村旅游的非政府组织。大力扶持、不断强化市场的力量,帮助成立和提供指导各种类型乡村旅游的非政府组织,发挥它们在行业自律、行业规范、行业标准、监督检查、经验交流、宣传促销等方面的作用。
◇实施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加强对乡村旅游管理干部、乡村旅游企业经营人员和社区居民的培训,普及乡村旅游知识,提高他们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技能。
◇加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市场营销。大力构筑乡村旅游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乡村旅游市场的宣传推广,发挥政府权威信息渠道的作用,利用各种政府资源如网站、媒体、会议、节庆、合作组织等积极推介、组织客源,同时要帮助设立乡村旅游专业网站进行市场推广。
(2)企业是乡村旅游的经营者,确立其市场的主体地位。
企业的主要职责是:
◇分析乡村旅游市场。要研究认识乡村旅游目标客源市场,了解池州乡村旅游市场的分布、动机、行为和需求偏好,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保护和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在保护乡村意境的基础上,以乡村自然生态、乡村田园风光为基础,以乡村遗产与建筑、乡村产品与工艺、乡村人文活动与民俗文化为核心,突出池州乡村旅游资源“滨江湖圩、皖南山乡”的特色,深度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内涵,促进池州乡村自然生态的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设计乡村旅游产品。要紧扣“乡村观光+生态休闲+文化体验=乡村旅游”这一国际乡村旅游产品的精髓,突出池州乡村生态和文化内涵,设计独特的乡村旅游产品,构建融观光型、休闲型、文化型和专项型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满足乡村旅游市场多元化、多层次需求。
◇开展乡村旅游营销。根据乡村旅游市场需求的特点,打好“本地牌”、“区域牌”和“国内牌”。大力开展适应乡村旅游特点的口碑传播、网络营销等宣传促销活动,树立乡村旅游产品品牌。
(3)社区是乡村旅游的参与者和真正主人,充分调动主人翁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
其主要职责是:
◇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目标和相关政策的制定。要成立社区乡村旅游组织,提出发展乡村旅游的社区意见和建议,实现政府、企业和社区之间沟通与协调。
◇参与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营销与服务等经济活动。通过参与乡村旅游开发获得经济利益和就业机会,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真正主人。实现最大限度的社区参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参与旅游开发的效应评估。客观评估乡村旅游对当地在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影响,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与乡村自然和文化环境保护。要围绕池州乡村民俗举办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扩大社区参与的程度,强化乡村社区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保证传统文化的真实与传承。
3. 特色引领、精品发展战略
(1)在产品塑造和建设方面,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文化体验为重点,以休闲度假为核心目标,塑造“杏村故里、佛国田园”池州乡村旅游的品牌, 打造慢的文化、宽的区域、闲的场所、净的环境,营造漫游、慢生活、慢旅居的健康养生度假的“世外桃源”。一要策划构思新颖、深含韵味、富于美感、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形象,提升乡村旅游地的形象和知名度;二要通过各种方式展示和传递乡村旅游品牌的相关信息,深刻人们的印象;三要注意对品牌的保护和延伸,形成互相促进的品牌体系。大力发展池州市乡村旅游示范区和示范点建设,扩大和提升示范区、示范点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有效地发挥乡村旅游示范区和示范点的典型带动作用,为池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树立品牌创造条件。
(2)在产品推广和市场促销方面,一要以整体形象为核心整合营销,创品牌,树形象。二要高度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开展“口碑营销”。三要实行高端切入的市场带动战略。抓住入境带动国内旅游市场,抓住高端市场带动普通大众市场。四要实行区域化与本地化的市场中心战略。紧紧抓住国内长三角区域市场、周边城市市场特别是池州本地市场,打好“本地牌”和“区域牌”。五要创新营销手段,提高旅游促销效果。在加强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市场拓展计划,扩大池州乡村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3)对环城市周边的小型休闲农庄,要鼓励集团化经营,错位发展,避免内讧,形成池州独特的新型农村企业品牌。
4.城乡互补,双轮驱动战略
成立池州城乡旅游协调发展合作机构,定期举办联席会议解决城乡旅游协调发展的实际问题。
制定政策鼓励城市旅游经营企业与乡村旅游景区(点)建立旅游企业集团,联合开发产品,实行联营共赢。
开展城乡旅游共同营销,城市旅游促销活动要宣传乡村旅游的详细资料,城市重大旅游节庆活动要在乡村旅游地设立分会场。
充分利用池州已经较为成熟的风景区旅游产品和网络,促进风景区旅游与乡村旅游的有机协调。
开通贯穿池州城乡的“一日游”旅游专线巴士,实行定时、定点、定线和一票制。
六、规划依据
1、法律和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
(6)《》(199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8)《中华人民共和国》(1999);
(9)《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
2、行业标准依据
(1)《旅游规划通则》(GB/Tl);
(2)《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4)《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令第12号,2000年10月);
(5)《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0年2月);
(6)《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2006);
(7)《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9)《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林业部);
(10)国家、部、省、地区相关规范和规程。
3、地方规划及重要文件
(1)《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2009);
(2)《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年)》(2013);
(3)《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
(4)《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
(5)《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6)《安徽省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2012);
(7)《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
(8)《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
(9)《池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10)《池州市关于贯彻落实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2014);
(11)《池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2012);
(12)《池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3)《池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池州市交通、林业、渔业等相关专项规划及各县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其它有关文件等。
第二章 &乡村旅游资源禀赋与综合评价
一、乡村旅游资源禀赋及其特点
池州市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傩文化之乡、全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水洞俱全,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全市分布大小景点300多个,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有被誉为华东“动植物基因库”的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牯牛降;有被誉为“中国鹤湖”的国家级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升金湖,有全球华人家喻户晓《清明》诗里“牧童遥指处”――杏花村。还有仙寓山、大历山、秋浦河、南溪古寨、石台溶洞群、齐山-平天湖等众多的山水林洞景观及池州傩、东至花灯、青阳腔、目连戏等极具池州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池州,山青水秀、生态祥和,是个理想的旅游休闲胜地。截止2014年4月,池州共有A级景区28家,其中5A级1家,4A级9家,3A级7家,2A级11家。
池州市依托境内著名的旅游地,其乡村旅游的开发将会与周边著名景区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格局,开发前景非常广阔。目前,池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已初具规模,农家乐经营户不断增多,观光型景区、观光农园、休闲度假山庄投入运营,农民收入也不断增加。截至2014年8月,全市共有星级农家乐200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18个,四星级农家乐27个,乡村旅游景点达&& 个,旅游乡镇15个(2个省级最佳、4个省级优秀、9个省级旅游乡镇)。一批较高规格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不断涌现,如石台秋浦渔村、黄崖山庄、天方富硒村,青阳的西岭山水人家、银杏六泉商务会所、齐春生态庄园,东至的雎鸠之洲度假村、历山人家,九华山佛缘生态旅游度假村,贵池的霄坑村、汉东生态旅游度假村、益林农庄、润秋农庄、美食山庄等,形成特色旅游小城镇、乡村度假区、专业旅游特色村互动协调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使乡村旅游成为全市旅游经济的新亮点。
池州市乡村旅游资源禀赋有如下特征:
(一)类型效应:类型齐全,组合优势明显
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特点,将池州市乡村旅游资源分为乡村自然生态景观、乡村田园景观、乡村遗产与建筑景观、乡村旅游商品、乡村人文活动与民俗文化、乡村景观意境等六大类,并从这些方面具体阐述池州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
1、乡村自然生态景观
乡村自然生态景观包括山岳、水域、生物生态景观,反映乡村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自然风貌,是乡村旅游的本底和背景(见表2-1)。
表2-1& 乡村自然生态景观
主要乡村旅游资源
万罗山、齐山、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太朴山、霄坑大峡谷、长江、秋浦河、清溪河、白洋河、九华河、平天湖、龙舒河、十八索省级自然保护区、九华天池、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王洞等
仙寓山、历山、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泥湖、七里湖、大板水库、尧渡河、黄湓河、龙泉河、香口温泉、天台山森林公园、马坑峡谷、芙蓉山等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仙寓山、莲花山、目连山、杉山、百丈崖、黄崖瀑布、秋浦河、蓬莱仙洞、慈云洞、鱼龙洞、古徽道、大山富硒村、怪潭、七彩玉谷等
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莲花峰、茗山、神龙谷、神仙洞、青通河、九华河、将军湖、八都河、东红水库等
九华山风景区
九华山、九华河
2、乡村田园景观
乡村田园景观是乡村景观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见表2-2)。
表2-2& 乡村田园景观
主要乡村旅游资源
谷潭农业科技示范园、丰收圩农业旅游大观园、嘉乐现代农业科技园、汉东现代农业科技园、霄坑生态村、合兴生态村、必胜板栗园、桃坡生态村
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江南农业科技园、源口生态村、东湖生态村、稠林生态村、大田生态村、曹村生态村、仙寓山乡村、春季万亩油菜花
石桥步花果长廊、天方富硒生态茶园、新中生态村、黄河生态村、红桃生态村、河西生态村、牯牛降梯田
皖江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基地、皖南土鸡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齐春生态农业庄园、清泉生态村、老山生态村、九华山梯田、乔木皖南珍稀植物科技园、西河生态村、高源生态村
九华山风景区
闵园生态村、二圣佛果基地、桥庵生态茶园、拥华田园风光
3、乡村遗产与建筑景观
乡村遗产与建筑景观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社会活动的场所,以聚落和建筑等为物质载体,记载和反映了人文活动,代表了一定地方的文化特色(见表2-3)。
表2-3& 乡村遗产与建筑景观
主要乡村旅游资源
殷汇老街、乌沙老街、元四古村、俞村古村、石门高古村、曹村、刘街村、梅街村、渚湖姜村、茅坦杜村等
东流老街、尧渡老街、张溪老街、南溪古寨、许村、元潘元甲山村、同春村、龙泉镇观桥、老屋、横山、白石村
严家古村、高路亭村、大山村、徐村、南源村
陵阳老街、蓉城老街、所村、上章村、西河村、红兴村
九华山风景区
老田村、柯村
4、乡村产品与工艺
乡村产品与工艺是乡村居民在生活、生产过程中不断挖掘地方特色而形成的食品、特产和传统工艺等,是乡村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见表2-4)。
表2-4& 乡村旅游商品
主要乡村旅游资源
霄坑有机茶、西山焦枣、必胜板栗、阮桥板鸭、秋浦花鳜、绞股蓝、傩文化工艺品
张溪麦鱼、葛公豆腐、陶公菊、东至云尖系列名优绿茶、功夫红茶、香菇木耳、葛粉、板栗、山茶油、小磨麻油、卢式瓜蒌子、升金湖鱼虾、升金湖蛋品
七井七宝(枣皮、竹笋、薏仁米、火腿、黑玉米、高山辣椒)、硒水、硒谷、硒茶、硒菜、硒米、一品锅、雾里青茶等
皖南土鸡、陵阳豆腐干、九华红丝绸商品、布鞋、佛文化系列工艺品等
九华山风景区
黄精、佛文化系列工艺品、九华山工艺竹编、九华山佛茶
5、乡村人文活动和民俗文化
乡村人文活动和民俗文化是一定地域乡村居民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是乡村旅游体验的重要内容(见表2-5)。
表2-5& 乡村人文活动和民俗文化
主要乡村旅游资源
池州傩戏、黄梅戏、观音会、贵池民歌、目连戏
东至花灯、文南词、鸡公调、福主庙会、匈奴思乡歌、黄梅戏、民歌、菊花节、官港香菇茶叶市场、葛公豆腐制作技艺、功夫红茶制作技艺、历山打佛七
目连戏、黄梅戏、观音会、民歌、茶叶节、十番锣鼓、石台民歌
青阳腔、竹马灯舞、黄梅戏、观音会、民歌、青阳农民画、十番锣鼓、酉华唱经锣鼓
九华山风景区
庙会、阴骘大会、观音会、九华佛教音乐、十番锣鼓
6、乡村景观意境
乡村景观意境是以乡村区域自然景观、区域文化景观共同构成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对整体景观的感受,是超越物质景观实体的旅游资源(见表2-6)。
表2-6& 乡村景观意境
主要乡村旅游资源
长江平原湖圩区风光、杏花村诗韵、傩乡风情、牧童人家
鹤湖湿地风光、菊乡人家、古寨风情、边贸乡村
富硒茶乡、森林人家、徽道乡村、秋浦河风情
九华山梯田、凌阳古镇风情、青阳人家、生态庄园
九华山风景区
灵山圣地、佛光大道、佛缘乡村
(二)等级效应:品位极高,等级优势突出
池州乡村地区一批高品位的乡村旅游资源已经形成品牌。全市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4处、国家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中国传统古村落3个(南溪古寨、渚湖姜村、石门高村)、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仁里镇、仙寓镇)、省级生态村50多个。池州吴楚文化交融乡村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池州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元素。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
(三)空间效应:整体分散,局部呈现集聚
池州市乡村旅游资源广泛分布于池州乡村地区,但又相对集中,在空间上形成四大乡村旅游资源聚集带:环池州城及滨江乡村旅游资源集聚带,主要以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以及现代乡村聚落为主;环九华山乡村旅游资源集聚带,主要以自然生态、宗教与民俗、产品与工艺为主;沿秋浦河乡村旅游资源集聚带,主要以自然山水、溶洞群、古村古镇、人文与民俗以及乡村景观意境为主;环升金湖及黄湓河乡村旅游资源集聚带,主要以自然山水、湿地景观、候鸟栖息为主。
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功能评价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可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分别为:基础层次DD观光游览,提高层次DD休闲度假、购物,专门层次DD专项旅游。依据池州市乡村旅游资源类型与特色,结合旅游者的行为层次,可将池州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功能进行以下评价(见表2-7)。
表2-7池州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功能结构评价表
旅游功能类型
主要开发资源与典型地段
观光游览旅游
田园风光游
乡村各具特色的农村风光
观光农业游
万亩天方茶叶生产基地、黄泥湖农业综合开发基地、九华生态农业观光基地、龙泉农业生态茶园
区域、地方
新农村风貌观光游
曹村、新中村、元甲山、横渡镇河西村乡村旅游示范村
国内、区域、地方
古村落观光游
石门高村、南溪古寨、龙门严家村、所村、谢家村
区域、地方
休闲、购物旅游
休闲度假旅游
香口温泉度假区、天台山森林度假村、西海温泉度假村
区域、地方
山水农家度假休闲游
佛国人家、齐春农业生态园、青水湖畔生态农庄
国内、区域、地方
民俗风情文化游
刘街、谢家村
国内、区域、地方
茶乡风情体验游
霄坑村、珂田乡、马坑乡
国内、区域、地方
农家乐美食游
黄泥湖农家乐、丁湖农家乐、升金湖农家、梅山水库农家乐
旅游商品购物游
美帝雅钢制旅游工艺品、九华佛教纪念品、九华红丝绸、茶叶及各类土特产品等
区域、地方
科考、探险、生态、竞技等专项旅游
峡谷洞穴探险游
鱼龙洞、神仙洞、蓬莱仙洞、神龙谷、黄崖峡谷、平天河
区域、地方
摄影采风科考旅游
乡村农乡田野、峡谷风光;升金湖珍稀鸟类、牯牛降原始森林动植物科考;石雕、木雕、砖雕、浮雕等古建筑艺术考古
区域、地方
宗教朝觐游
池州市著名的寺庙、东至历山至德文化朝拜游、尧渡尧舜祭祀游
国内、区域、地方
徒步登山旅游
仙寓山、牯牛降、九子岩、莲峰云海
国际、国内、地方
峡谷漂流游
九华河漂流、怪潭漂流、秋浦河漂流、尧渡河逍遥游、金鸡窠古道漂流
自驾车越野旅游
池州市各交通便捷乡村旅游地
水域竞技游
池州市众多湖泊水库
第三章 乡村旅游发展定位与战略
一、乡村旅游发展定位
以池州市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为背景,以原生态山水环境、浓郁乡土文化和高品质农产品资源为开发重点,充分发挥本区的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积极对接“国际生态休闲城市”的池州旅游的总定位,站在“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的高度,努力创新整合旅游资源,突出乡村性,以标准为引领,以实现由旅游经济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转变为使命。
(一)性质定位
主题性、复合型、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主题性:建设主题旅游乡村,模块化开发相关的乡村旅游产品,一村一品,一品一特,主题鲜明化,拒绝同质化。
复合型:是指旅游区发展特征和产品内容的定位,要求依托池州市乡村旅游区多种多样的旅游资源,成为融各种主题于一体的主体乡村旅游发展的大熔炉,打造成复合型的旅游地。
地域特色:是差异化定位,要求池州市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突出皖南乡村的特色,彰显池州的乡村文化,展示佛国傩乡的乡村田园,成就杏花村乡村旅游胜地,以区分于国内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地。
(二)功能定位
根据区位条件和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分析,池州市乡村旅游应具备五大功能:
功能定位一:全国-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
功能定位二:泛长三角-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功能定位三: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功能定位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皖南人家乡村游核心区
功能定位五:池州市-生态文明示范区
反映出池州市在不同空间尺度与市场范围内的功能定位有所侧重。
二、乡村旅游发展战略
(一)核心带动战略
通过实施核心带动战略,引爆内核,实现旅游产业要素的整合与提升。首先是核心景区带动,要依托九华山风景区、升金湖、牯牛降、杏花村等重量级旅游资源,为其提供旅游接待服务,带动周边乡村的发展;其次是核心文化带动,要活化民俗文化,把傩文化、诗文化、茶文化、养生文化、旅居文化等元素变为旅游吸引物,引导乡村旅游的发展;再次是核心市场带动,要紧紧把握住池州市毗邻长三角市场的区位优势,为其打造休闲度假的天堂。
(二)集聚集群战略
集聚战略把池州市乡村旅游各自为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升级成步调协调的集约式发展模式,重点完善区域协调整合机制,推进资源产品整合,打造整体营销平台,树立统一的品牌形象,促乡村旅游集聚化发展。集群化的空间战略就是在核心带动机制下,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集群,依托九华山风景区、牯牛降、杏花村、升金湖四大旅游发展的重心,辐射周边、带动一片、积聚成核,形成集群化的主题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大格局。集群化就是对池州市乡村旅游的固有理念的一大突破和承启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化不但是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最佳模式,而且是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政府引导战略
政府是池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推手和中流砥柱,政府引导战略有助于宏观把握,全市上下形成一盘棋,有效联动,将池州市乡村旅游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推向市场。池州市应加强政府在整体旅游目的地营销中的引导作用,在旅游开发中的宏观调控力度,强化政府对各区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分类指导功能,发挥政府对乡村旅游的整体指导、调控作用,有效引导产品体系向乡村深度休闲游憩方向转变。加强对生态文化保护的强力监督,加强规划的调控力,加强合作引导,加强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大力度处理好企业-农民-政府三者关系,实现可持续和谐发展。
(四)业态创新战略
旅游业态创新是指旅游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流通等各环节上的具体方法和过程的创新。特别是,池州市乡村旅游已经出现的旅游新业态,已经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因此必须实施池州市乡村旅游的业态创新战略。首先,旅游业态创新有助于旅游行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其次,旅游业态创新有助于实现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再次,旅游业态创新有助于提高旅游企业整体竞争力;最后, 旅游业态创新有助于构建大旅游业体系。
(五)主题品牌战略
品牌是旅游发展的灵魂,决定着旅游客源市场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发展的成败。池州市旅游业发展必须实施“主题化”的品牌战略,树立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品牌,围绕“九华山、杏花村、牯牛降、仙寓山、升金湖、秋浦河”等特色资源,打造“自然环境体验与观察”、“原生态山乡休闲度假”、“佛学禅修养生”、“富硒康体养生度假”、“乡村旅居”等主题产品,实施乡村旅游品牌工程,铸就在不同尺度空间的旅游产业竞争中都能保持自己的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新局面,引领旅游区的提升、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的新突破,整体推进池州市乡村旅游主题品牌的跨越式发展。
三、乡村旅游发展思路
根据池州市的乡村游正在从农家乐阶段上升到品味自然生态、体验乡村环境、认知乡村文化的新阶段,坚持“生态保护、产业融合、标准引领”的指导思想,本着“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塑造品牌”的理念,围绕“大自然,原生态,活文化,慢生活”的品质要求,通过对资源配置最优化,功能定位主题化,空间布局合理化,整体运作市场化,推动池州市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从“从农家乐向多元化”转变;乡村旅游空间组织从“分散化向集聚化”转变;乡村旅游开发运作从“无序化向组织化”转变,乡村旅游产品项目从“同质化向差异化”转变,乡村旅游动力机制从“外生型向内生化”转变,推动池州市乡村旅游向产品差异化、营销品牌化、管理组织化、理念时代化和发展内生化的“五化”方向升级,实现以旅促农,以旅助农,以旅富农,以旅兴农的目标。
在空间发展格局,池州市乡村旅游要围绕“一圈、三群、两带、四廊”,集聚乡村旅游新开发项目,完善、提升已有的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创新旅游新业态,带动全市乡村旅游发展。
第四章 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与各县区发展指引
一、乡村旅游总体空间布局
根据池州市地形地貌特征、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状况,结合池州市旅游发展已形成的总体格局,根据空间邻近性、整体性、系统性、有机性的空间组织原则,以“核心带动、轴线牵引、主题集聚”为构思,界定区域功能,构建乡村旅游廊道和产业集群,确立池州乡村旅游的整体空间结构为:“一圈、三群、两带、四廊、十八区”,形成“以圈群驱动、以带廊联动、以区激活”的发展路径,推动全市乡村旅游由单一散点布局向集群化、网络化布局发展演进。
(一)一个旅游圈:指环绕池州城区的城郊边缘型环城乡村旅游圈,依托主城区,游客以当地为主外地为辅,作为城市外围的城郊游憩带,以马衙、梅龙、里山、秋江、涓桥等为节点,突出田园风光和农耕民俗文化特色,以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游览为目标,建设集田园风光、农业生态园、农家生活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城郊乡村旅游圈。
(1)位置范围
以沿江城镇群为主体,涵盖贵池区的全部。东到梅龙、墩上,南到梅街、棠溪镇,西到乌沙镇。该集群内包括的主要镇街还有马衙、里山、秋江、涓桥、殷汇、牌楼等。主要的旅游接待村包括梅街、刘街、源溪、罗城、茅坦、灵芝、滨河、元四、合兴、长岗、桂畈、紫岩、石城、灌口、大山、霄坑、黄田、石门、曹村、灯塔等。
(2)资源特色
该集群的乡村旅游资源以杏花村文化品牌为引领,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东南部主要以民俗文化型旅游接待村为主,是傩戏之乡和贵池民歌主要传唱区;南部以生态山水型旅游接待村为主,是秋浦仙境的重要走廊;西部以平原湖圩景观型旅游接待村为主,是重要的滨江湿地风光观赏地。该集群的乡村旅游资源量多、分布密集,是池州市乡村旅游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3)空间节点
以池州城为一级节点,马衙街道、殷汇镇为二级节点,其他各主要镇街为三级节点。
(4)发展机制
根据新一轮的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池州城向东拓展,与江南集中区和九华山风景区对接,国际生态休闲城市的主要支撑在沿江城镇群。因此,从未来发展角度来说,城市发展将是该集群乡村旅游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同时该集群内很多的民俗文化村和生态村也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自我成长动力也比较充分。
该旅游圈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充分结合池州市城市发展和打响杏花村文化旅游国际品牌的需要,从为城市配套相关旅游产品以及吸纳城市接待的旅游者角度,彰显长江下游平原“鱼米之乡”和江南农耕民俗文化特色,结合开发以文化体验、精品(精致)乡村度假为核心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乡村观光和乡村休闲旅游,形成杏花村文化产业群体。
(二)三大旅游群:指环九华山、升金湖、牯牛降三大傍景型乡村旅游群。这三个乡村旅游群都是以世界级或国家级旅游地为依托的傍景型乡村旅游群,其游客对象为外地和当地双重型并以外地游客为主导,作为主体旅游景区的延伸以打造环旅游目的地的特色乡村旅游群为目标,建设以乡村文化观光、民俗文化表演、民居家庭访问、民居住宿接待、家庭餐饮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中高端乡村旅游群。
1.环九华山乡村旅游群:以陵阳、七都、朱备、杜村、庙前、九华乡等为节点,突出山地森林景观、佛教文化和民俗风情特色。
(1)位置范围&&&&&&&&&&&&&&&&&&&&&&&&&&&&&&&&&&&&&&&&&&&&&&&&&&&&&&&&&&&&&&&&&&&&&&&&&&&&&
以九华山风景区为核心,北到蓉城镇、南到陵阳、七都镇,东到杨田镇,西到杜村乡,该集群内包括的主要乡镇还有九华乡、庙前、新河、朱备等。涵盖其中的吴田、所村、谢村、上章、高路亭等古村落以及戴村、杨村、黄石等旅游接待村。
(2)资源特色
坐拥九华山风景区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浓厚的佛教文化和良好的自然生态、优美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灵山秀水,阡陌田园、风光旖旎,构成九华山佛山灵地人家的乡村意境。乡村旅游资源以自然生态为主体,古村落和少量寺庙分布其中。
(3)空间节点
蓉城镇、九华山柯村新区以及九华镇、陵阳、朱备、七都等为该集群的节点。其中,蓉城镇、九华山柯村新区为一级节点,九华镇、陵阳、朱备、七都等为二级节点。
(4)发展机制
该集群乡村旅游发展主要依托九华山山风景区而获得动力机制,未来应继续发挥九华山风景区的带动作用,从为九华山风景区旅游发展配套的角度,依托自身的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开发建设“两门(南北)两翼(东西)” 的乡村旅游,发展景观依托、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型的乡村旅游,力求与九华山风景区的主打产品实现错位发展。
2.环牯牛降乡村旅游群:以仙寓、大演、横渡等为节点,突出山区河谷风光和山村意境特色。
(1)位置范围
以牯牛降为核心,秋浦河源湿地为依托,西北到横渡镇、东南到仙寓镇。该集群内包括的主要乡镇还有仁里、大演等。主要的旅游接待村包括新农、永福、白石、大山、奇峰、源头、河西、杜村、缘溪等。
(2)资源特色
以牯牛降国家自然保护区和秋浦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为引领,构成了完整的山区自然生态系统,生态原始、风光秀丽;村落散布,古道通幽,犹如仙人住居的地方,四季如画,处处是景。该集群内的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分布密集,级别高,是池州市乡村旅游的重点区域之一。
(3)空间节点
以仁里镇为一级空间节点,大演、仙寓、横渡等其它城镇为二级节点。
(4)发展机制
充分发挥牯牛降原生态、仙寓山天然富硒地和秋浦河源山区湿地等高品质的旅游资源优势,形成以牯牛降为龙头、仙寓山-秋浦河-溶洞群为骨干、外围景点和村镇为辅助的风景游览、休闲度假和康体养生兼备的国内著名的原始生态乡村旅游目的地。围绕原生态和天然富硒地,充分发挥山、水、林、村和古道的作用,创新乡村旅游业态,形成综合性的乡村旅游区。
3.环升金湖乡村旅游群:以唐田、胜利、张溪、东流、大渡口、牛头山等为节点,突出湿地生态和渔家文化特色。
(1)位置范围
以升金湖为核心,北到大渡口、南到尧渡、西到东流、东到唐田。该集群内包括的主要乡镇还有胜利、张溪、牛头山等。主要的旅游接待村包括长岭、金山、新村、楼阁、先进、姜东、沉团、白联、白石、坦埠、联合、东湖、联盟、沙山、姥山等。
(2)资源特色
升金湖是亚洲重要湿地,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升金湖山水壮美,春夏秋冬景色迥异,各有特色,甚是诱人。&每年冬季,升金湖上水浅滩出,成千上万只候鸟时而互相追逐、高空翻飞,湖中踏水,场面蔚为壮观。进入夏季的升金湖更是烟波浩淼,水天一色,江湖之水相连、湖光山色宜人,沿湖烟雾迷鳎杏嬷劾赐慌山纤绾梅绻狻V鼙咂皆悴迹诘亓啵┮捣⒋铩4遄辖种诙啵啡宋淖试春裰兀粱ǖ啤⒄畔笥阒谱鳌⒘队慵家盏确直鸨涣腥牍液褪〖斗俏镏饰幕挪@健⒁⑺挫簟⑻展簟⒍骼辖帧⒁⒍衫辖帧⒄畔辖帧⒐呕盏赖壤啡宋木肮壑诙唷
(3)空间节点
以尧渡镇为一级空间节点,东流、张溪、胜利等城镇为二级节点。
(4)发展机制
充分利用升金湖国际候鸟栖息地的品牌资源和原始独特的湿地自然景观优势,展示湿地生态和候鸟天堂的特色魅力,整合历山、东流古镇旅游资源和渔家文化,大力开发湿地科考、候鸟观赏、水上运动、渔家休闲、文化体验、农业观光、古镇风情等乡村旅游休闲产品,打造国际湿地科考观光和生态旅游目的地。发挥生态旅游的扶贫致富功能,积极主动调动湖区及周边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保护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做好游客和科考人员接等服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三)两大旅游带:指沿318国道、秋浦河主要乡村旅游热线分布的两大旅游带,以打造乡村旅游骨干走廊为目标,建设集乡村景观、旅游通道、自驾车营地等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带。
1.318国道(沿江高速)乡村旅游带
(1)起始点及轴线走向
乔木―蓉城―池州―殷汇―大渡口
(2)主要乡村旅游点
乔木皖南珍稀植物科技园,酉华的清源山、盘台、宋冲,五溪、罗城、九华天池、杏花村、华丽农业科技园、殷汇老街、汉东农业科技园、龙源旅游度假村、升金湖湿地公园等。
(3)联动的乡村旅游区块
联动环九华山、环主城区、环升金湖三大乡村旅游群圈,是乡村旅游东西向主轴线。
(4)主要节点:池州主城区、蓉城镇、五溪、马衙、殷汇、大渡口
2.秋浦河(殷祁高速)乡村旅游带
(1)起始点及轴线走向
池州―殷汇―梅村―矶滩―仁里―横渡―大演―仙寓
(2)主要乡村旅游点
杏花村、华丽农业科技园、殷汇老街、仰天堂、大王洞、目连山、百丈崖、秋浦渔村、秋浦河漂流、蓬莱仙洞、黄崖峡谷、河西村、怪潭漂流、牯牛降、大山村、仙寓山等。
(3)联动的乡村旅游区块
联动环主城区、牯牛降秋浦河源两大乡村旅游群圈,是乡村旅游南北向主轴线。
(4)主要节点
池州主城区、殷汇、梅村、矶滩、仁里、横渡、大演、牯牛降、仙寓等。
(四)四大乡村旅游走廊:指沿公路分布的乡村旅游廊道,轴线有利于联系乡村旅游群圈、乡村旅游集聚区,有利于组织乡村旅游的市场和线路,在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池州市乡村旅游空间发展轴线的组织,一方面考虑到交通线路的作用,另一方面考虑到河流水系的作用,同时还要考虑乡村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根据上述考虑,提出四条乡村旅游发展走廊。
1.合铜黄高速乡村旅游走廊
(1)起始点及轴线走向
丁桥―蓉城―陵阳
(2)主要乡村旅游点
齐春生态庄园、莲花峰生态园、九子岩、陵阳古镇、神仙洞、神龙谷、鱼龙洞等。
(3)联动的乡村旅游区块
联动环九华山乡村旅游集群与黄山、合肥等市外著名旅游地,是对外联系的重要旅游通道。
(4)主要节点
蓉城、丁桥、朱备、陵阳、七都等。
2.206国道(安景高速)乡村旅游走廊
(1)起始点及轴线走向
大渡口―尧渡―官港―花园―木塔
(2)主要乡村旅游点
金山林场、升金湖湿地科普基地、历山、东流古镇、三条岭、南溪古寨、尧渡河漂流、九天仙寓等。
(3)联动的乡村旅游区块:是联系环升金湖乡村旅游集群与市外主要城市的重要通道。
(4)主要节点
尧渡、大渡口、胜利、东流、官港、花园、木塔等
3.蓉城-杜村-梅街--梅村-牌楼-张溪-尧渡乡村旅游走廊
(1)起始点及轴线走向
蓉城―杜村―梅街―棠溪―梅村―牌楼―唐田―张溪―尧渡―香隅
(2)主要乡村旅游点
龙泉圣境、杨村、佛缘谷漂流、缘溪、刘街、九华漂流、必胜、霄坑、大王洞、沙山、升金湖、张家滩、东湖、历山、三条岭、梅山、香口等。
(3)联动的乡村旅游区块
联动环升金湖乡村旅游集群与主城区、九华山乡村旅游群圈边缘重要集聚区,是一条乡村休闲旅游黄金线。
(4)主要节点
蓉城、梅村、张溪、尧渡、香隅等。
4. 龙泉-花园-丁香-仁里-七都乡村旅游走廊
(1)起始点及轴线走向
龙泉―泥溪―官港―花园―葛公―洋湖―丁香―仁里―横渡―七都。
(2)主要乡村旅游点
曹村、东至茶场、元甲村、明王禅寺、许村、尧渡河漂流、南溪古寨、九天仙寓、同春、金鸡窠漂流、高山革命老区、新中、红桃、张田、河西、怪潭漂流、高路亭、黄河村、鱼龙洞等。
(3)联动的乡村旅游区块
联动环牯牛降乡村旅游群与环升金湖、九华山乡村旅游群边缘重要集聚区,是一条重要的乡村休闲旅游线。
(4)主要节点
龙泉、官港、花园、丁香、仁里、横渡和七都等。
(五)十八个乡村旅游集聚区
表4-1:池州市乡村旅游集聚区分布列表
梅街-棠溪-梅村集聚区、里山-涓桥-秋江-乌沙集聚区、唐田-牛头山集聚区、马衙-墩上-梅龙-江口集聚区、殷汇-牌楼集聚区。
庙前-杜村集聚区、朱备蓉城集聚区、陵阳集聚区、丁桥-木镇-杨田-酉华集聚区
大演-仙寓集聚区、矶滩-仁里-横渡集聚区、七都集聚区、小河-丁香集聚区
尧渡-东流集聚区、花园-葛公集聚区、张溪-胜利-大渡口集聚区、龙泉-官港-木塔集聚区
九华乡集聚区
二、乡村旅游集聚区规划
(一)梅街-棠溪-梅村集聚区
1.发展定位:集聚区要凭借龙舒河、霄坑峡谷、老山等原真的自然生态山水环境背景和傩文化村、九华山古香道、石门高古村等历史文化资源及优越的区位条件,充分利用空气清新、林木茂盛、峡谷众多、溪流清澈、茶香果丰、村美人朴等优势,围绕“山野景观、傩乡古村”主题,大力发展乡村景区、生态休闲山庄、旅游度假村、山里人家、民俗文化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改善内外交通条件,完善旅游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打造山地生态型的国家级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2.主要旅游资源点:秋浦河、龙舒河、霄坑、仰天堂、石门古村落、九华山古香道、傩文化村、九华漂流和缘溪村等。
3.乡村旅游发展方向:以秋浦河及支流龙舒河、清溪河为纽带,以山水观光、峡谷探险、乡村体验、生态养生、傩戏及民俗文化体验等为基调,以农耕文化为辅助,重点建设梅村的霄坑村、黄田村、必胜村,棠溪的石门高村、西山村、曹村,梅街的梅街村、刘街村、缘溪村等传统乡村聚落,发展农园采摘、自驾车营地、青少年科普、乡村度假酒店等类型的乡村旅游项目。加大对傩文化、石门高古村落、李白游踪等资源的开发力度,浓郁山乡古村生活气息和生活氛围,丰富旅游内涵,使文化遗产故事化、生动化、可参与化、可体验化,注重参与体验的轻松有趣和娱人身心,形成融生态观光、文化体验、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旅游精品。
4.主要乡村旅游节点:霄坑村、石门村、必胜村、黄田村、梅街村、刘街村、缘溪村。
(二)里山-涓桥-秋江-乌沙集聚区
1.发展定位:集聚区位于贵池区西北部,是杜牧笔下的“杏花村”所在地区,拥有元四古村、万罗山等名胜,境内景色秀丽,交通便捷,生态环境绝佳,应突出“江南农耕民俗文化”特色,重点打造城郊型乡村休闲旅游产品。
2.主要旅游资源点:杏花村、长江圩区风光、华丽农业科技园、乌沙老街、江心洲、元四古村、万罗山等。
3.乡村旅游发展方向:集聚区要充分发挥“杏花村”国际品牌的影响力,利用秋浦河、清溪河、万罗山景观资源,凭借接近城区的区位条件,以广袤的长江平原圩区为背景,发挥独特的长江景观、特色水产品资源丰富、蔬菜及粮棉油等重要农作物生产基地、现代新农村风貌优势,彰显长江下游平原“鱼米之乡”文化特色,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和江南农耕民俗文化休闲旅游。
4. 主要乡村旅游节点:紫岩村、桂畈村、元四村、万罗村。
(三)唐田-牛头山集聚区
1.发展定位:集聚区位于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部,受自然保护区政策制约,产业发展主要以传统农业、渔业为主,今后应突出“湿地生态景观与渔家文化”特色,大力发展湿地观光与渔家风情休闲旅游,打造具有湿地生态旅游和国际水准的乡村旅游胜地。
2.主要旅游资源点:升金湖、沙山渔业村、海螺集团、生态科技园。
3.乡村旅游发展方向:集聚区要凭借升金湖“中国鹤湖”品牌的影响力,充分利用湿地、候鸟、湖光山色、渔业发达以及农业观光园、科技园集中的现有优势条件,在严格保护升金湖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升金湖湿地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湿地观鸟、生态休闲、户外运动、渔家文化体验和参与体验式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品。
4. 主要乡村旅游节点:沙山村、姥山
(四)殷汇-牌楼集聚区
1.发展定位:集聚区要凭借大王洞、秋浦河、仰天堂、古石城、殷汇老街霄等旅游资源条件,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围绕“山水洞景观、古城(镇)文化”主题,大力发展乡村景区、文化休闲山庄、乡村旅游度假村、山里人家等乡村旅游项目,完善旅游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打造文化休闲与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地。
2.主要旅游资源点:秋浦河、龙舒河、大王洞、仰天堂、殷汇老街、石城遗址。
3.乡村旅游发展方向:以秋浦河及其支流龙舒河为纽带,以大王洞为品牌资源,发展乡村山水观光、文化考察、乡村体验等旅游产品,重点建设殷汇老街、牌楼大山村、石城村等传统乡村聚落,开发农园采摘、自驾车营地、乡村度假酒店等类型的乡村旅游项目。
4.主要乡村旅游节点:大山村、石城村、殷汇老街。
(五)马衙-墩上-梅龙-江口集聚区
1.发展定位:本区紧靠主城区,旅游交通资讯条件好,客源市场稳定,旅游者消费能力相对较高。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又有众多成规模的粮、油、棉、菜、果、林和鱼、畜、禽等农产品生产基地,还有环境特色鲜明的村落文化,加上优美的山水环境背景,应大力发展城郊农耕文化体验与乡村休闲旅游。
2.主要旅游资源点:九华天池、九华河、太白山、罗城村、杜村、十八索。
3.乡村旅游发展方向:集聚区要凭借接壤城区和毗邻九华山风景名胜主入口的区位优势及水陆空的立体交通条件,充分利用区内拥有齐山、平天湖、九华天池等品牌景区,瞄准池州及周边城市和九华山、石台旅游市场,大力发展农业观光、采摘体验、垂钓娱乐、美食休闲、农耕文化展示及企业会所、汽车营地、养老公寓等城郊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使之成为城郊农耕文化体验与休闲旅游地。
4.主要乡村旅游节点:杜村村、罗城村、滨河社区
(六)庙前-杜村集聚区
1.发展定位:集聚区地处九华山风景区前门外,主要成长动力为九华山旅游发展提供外围服务和辅助产品开发。突出“田园风光和农家习俗”主题,以餐饮服务和农家乐为主要形式,打造九华山风景区外围综合服务基地。
2.主要旅游资源点:九华河、莲花峰、九华温泉、华阳水库、东红水库、五溪山色、庙前街、佛国陵园、窑西村、八都河佛缘谷、拜佛古道。
3.乡村旅游发展方向:一是凭借地处九华山风景区前门外的独有旅游区位优势,做好五九线佛光大道的旅游接待服务文章,建设一批乡村旅游接待服务基地;二是要要充分利用九华河、莲花峰、华阳水库、东红水库、五溪山色、佛国陵园、拜佛古道、窑西村等生态山水、佛教文化和乡村文化等旅游资源,开发佛地乡村休闲与体验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九华河乡野型休闲游憩度假、九子岭生态休闲度假、佛缘谷生态漂流、窑西生态教育和参与体验式农家乐等佛山灵地乡村气息浓郁的乡村旅游产品。
4.主要乡村旅游节点:十字村、三义村、华阳村、红光村、高源村、西河村。
(七)朱备-蓉城集聚区
1.发展定位: 集聚区要凭借九华山风景区后山的秀美山水和九华山佛教文化资源,突出“休闲养生度假”主题,打造独具特色的禅修文化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地。
2.主要旅游资源点:九子岩、双溪寺、天华峰、莲花峰、莲花峰生态园、青通河、将军湖、青峭湾、六亩田、阳山等。
3.乡村旅游发展方向:本区应结合“从山上到山下”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乡村休闲农庄、生态山庄和度假村,从事景区接待服务业,做好九华山风景区东麓的配套和有机补充。乡村旅游的发展,一是在青通河以西,重在服务九华山后山以“禅修、休闲、养生、度假”为主题的旅游开发,延长旅游休闲产业链。二是在青通河以东,以体验农家生活为主题,面向大众消费者,开发餐饮娱乐型、观光采摘型、垂钓休闲型、民俗体验型等特色化、多元化的农家乐休闲游项目。
4.主要乡村旅游节点:东桥村、百花村、朱笔村、杨冲村
(八)陵阳集聚区
1.发展定位:本区位于九华山风景区南大门,与太平湖旅游区邻近,自然山水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遗存资源相对集中,旅游开发条件优越。依托九华山世界级旅游品牌和地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重要节点,充分利用陵阳的历史、建筑与聚落、饮食文化等特色资源,突出“民俗文化体验与生态休闲”主题,以富贵陵阳为核心,田园生态为基础,陵阳非遗文化为特色,着力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和九华山南部乡村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2.主要乡村旅游资源点:神龙谷、神仙洞、陵阳老街及谢村、所村、上章村、太平上房、黄石村等。
3.乡村旅游发展方向:一是以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抓手,加强古街、古村落及祠堂保护修复,整理挖掘屈原诗经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古村镇观光和民俗文化体验旅游。二是开发神龙谷、神仙洞和黄石溪等自然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发展自然观光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引领区域旅游经济大发展。三是充分利用其在“两山一湖”地区的重要旅游区位,重点打造富贵陵阳风情小镇和南阳旅游综合服务区,成为九华山南大门重要旅游综合接待服务基地。
4.主要乡村旅游节点:所村、黄石村、清泉村。
(九)丁桥-木镇-杨田-酉华集聚区
1.发展定位:本区有合黄高速、318国道和103省道过境,连接省内几大重要旅游区,地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热线上,交通区位优越。区内拥有自然生态保护良好的盘台省级自然保护区,景色秀丽,佛教文化特色明显的清源山风景区。集聚区要充分利用良好的旅游交通区位条件和本地特色旅游资源,突出“旅游服务与休闲”主题,做好乡村旅游驿站文章,打造一批农庄型休闲旅游产品和乡村旅游景区景点。
2.主要旅游资源点:七星河、齐春生态庄园、盘台、清源山、宋冲村
3.乡村旅游发展方向:一是利用优越旅游交通区位,开发齐春生态园、乐园苗圃花卉基地、五梅中药材基地等特色农林药材产品基地,发展农庄型休闲旅游产品。二是开发挖掘本地旅游资源,如盘台省级自然保护区、清源山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宋冲的石片瓦民居等具有一定旅游开发价值和特色的旅游资源,打造成旅游景区或景点,引领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4.主要乡村旅游节点:永平村、金峰村、宋冲村、涧河村。
(十)大演-仙寓集聚区
1.发展定位:本区拥有牯牛降、仙寓山、秋浦河等完整的自然生态景观系统和天然富硒的生态养生品牌资源,独具特色的皖南山区生态文化与乡土文化。要突出“原始生态、原味乡村”意境,发展“自然环境体验与观察”为主的野外旅游,全力打造成为全国著名富硒养生和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2.主要乡村旅游资源点:牯牛降龙门景区、牯牛降双河口景区、牯牛降主峰景区、牯牛降奇峰景区、仙寓山景区、野趣风情园景区、大山富硒村、莲花山、占坡古村落、严氏宗祠、崇德堂古戏台、吴应箕纪念馆、李崧祥墓、目连戏、古油坊、古徽道等。
3.乡村旅游发展方向:一是利用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品牌,依托双河口、奇峰、莲花山和四库大峡谷,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二是利用仙寓山仙境般的自然环境和天然富硒的土地,发展乡村康体养生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三是利用秋浦河源高山湿地风光和峡谷资源,发展户外拓展、乡村漂流和生态休闲与体验旅游产品。四是利用保存完整的古徽道、战争防御墙和纯洁的山村,发展历史与民俗文化体验旅游产品。
4.主要乡村旅游节点:新农村、星火村、大山村、奇峰村、南源村、珂田村。
(十一)矶滩-仁里-横渡集聚区
1.发展定位:本区具有环城(环石台县城)、沿河(秋浦河干流沿岸)、沿线(省道325、221线以及殷石线)的区位优势,又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本区要突出全县乡村旅游的集散中心和旅游综合服务基地的功能,打造石台县原生态乡村旅游目的地主入口形象,并强力打造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体运动、生态人居于一体的有吸引力的山野生态休闲度假胜地。
2.主要乡村旅游资源点:秋浦渔村、秋浦河漂流、蓬莱仙洞、黄崖峡谷、贡溪山庄、黄崖避暑山庄、慈云洞、杜荀鹤故里、沟汀新石器遗址、百丈崖、目连山景区、屏风里知青村、石桥步农业科技示范园、钓鱼台、檀岸金三角旅游休闲度假村等。
3.乡村旅游发展方向:一是依托滨河环境和果园,发展临水山村农家乐和农业采摘旅游等,辅助县城做好旅游综合服务接待功能。二是利用秋浦河良好地貌条件、优良水质和文化背景,发展乡村漂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三是利用蓬莱仙洞、慈云洞、黄崖峡谷、百丈崖、目连山、杉山等景区景点及杜荀鹤故里和屏风里知青文化,发展休闲度假和乡村文化体验旅游产品。
4.主要乡村旅游节点:矶滩村、塔坑村、太胜村、缘溪村、杜村村、贡溪村、河西村、横渡村。
(十二)七都集聚区
1.发展定位:该区位于石台县东部,紧邻九华山和太平湖,是原生态旅游目的地石台县融入“两山一湖”国际旅游区的东部桥头堡。依托“两山一湖” 黄金旅游线,以山水洞村为载体,突出高路亭酒曲文化和七井“中国山茱萸之乡”品牌,全力打造生态养生休闲旅游。
2.主要乡村旅游资源点:七井高山生态农业、黄河生态村、鱼龙洞、高路亭古作坊群和古村落、六百丈水库、清溪河黄河电站等。
3.乡村旅游发展方向:一是加快鱼龙洞、六百站大峡谷等景点景区开发,引领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二是进行高路亭古作坊群和古民居的保护修复,发展古村落旅游。三是开发清溪河黄梅岭段水面和七井养生观光农业,推进启田旅游度假村建设,发展乡村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四是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形成全县旅游观光、接待服务桥头堡。
4.主要乡村旅游节点:高路亭村、七井村、黄河村、六都村。
(十三)小河-丁香集聚区
1.发展定位:位于石台县西北部,省道221线贯穿全境,连通东至和石台两县重要生态功能区,处在市域乡村旅游热线上。其中“新中”精神、“红桃”经验都是石台县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的典范,已经成为展示山区农村人文精神的品牌。同时,区内也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发展要突出“生态品牌、人文精神”,发展山区休闲养生旅游,打造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的新典型。
2.主要乡村旅游资源点:中共皖赣特委会江南特委会遗址,农民暴动纪念塔,新中生态村,红桃生态村,张田水库,卉竹山,城山寨、金瀑岩、石门、老虎潭等。
3.乡村旅游发展方向。一是利用“新中”精神、“红桃”经验的品牌影响力,以秀丽的山、水、峡谷、森林等自然景观和丰富农林特产资源,发展养生度假旅游。二是利用国家级生态村品牌和红军时期的革命遗址等,发展生态教育和红色旅游产品。
4.主要乡村旅游节点:新中村、红桃村、梓桐村。
(十四)尧渡-东流集聚区
1.发展定位: 依托历山尧舜文化、东流古文化区及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香口温泉、尧渡老街等特色旅游资源,突出“陶公文化”主题,以尧舜、陶公隐逸文化为灵魂和气质,以田园诗意境与自然生态良好交融为重要卖点,发展修学考察、观光采风、游览游憩、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民俗体验、美食购物等旅游产品,打造 “中国田园诗画故乡”和隐逸乡村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2.主要乡村旅游资源点:升金湖、历山、东流古镇、尧渡老街、陶公祠、金山林场、黄泥湖、七里湖、青水湖、天台山森林公园、梅山水库、三条岭等。
3.乡村旅游发展方向: 以历山舜耕、东流陶公等文化背景为主题,重点发展隐逸型休闲度假和养生旅游产品;依托东流古镇、县城尧渡老街等古文化遗产资源,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依托长江、尧渡河、黄泥湖、七里湖等生态环境资源和现代农业科技园,发展乡村滨水休闲与田园诗画光旅游;利用历山、三条岭、青水湖、天台山森林公园、梅山水库及金山林场等自然生态资源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
4.主要乡村旅游节点:历山村、金山村。
(十五)花园-葛公集聚区
1.发展定位:以仙寓山、马坑峡谷、葛公原始森林和尧渡河源等优良自然生态环境为背景,做亮南溪古寨匈奴文化旅游品牌,做足生态、古寨、茶乡旅游文章,发展山村休闲度假与文化体验旅游。
2.主要乡村旅游资源点:南溪古寨、仙寓山、紫石塔自然保护区、马坑峡谷、尧渡河第一湾、“祁红”的发源地、源口生态村、同春茶号、郑氏宗祠、古徽道、葛洪炼丹遗址等。
3.乡村旅游发展方向:依托九天仙寓旅游景区、马坑峡谷、葛公原始森林和尧渡河源湿地等优良自然生态环境,发展自然环境体验与考察旅游。利用南溪古寨匈奴文化村特色文化品牌,匈奴风情文化体验与休闲旅游。利用尧渡河源头优良水质资源和两岸自然风光,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漂流旅游。利用“祁红”的发源地和源口生态村品牌,挖掘同春茶号、郑氏宗祠、古徽道、葛洪炼丹遗址、等文化内涵,发展乡村养生度假旅游。
4.主要乡村旅游节点:南溪村、源口村、同春村、仙寓山村。
(十六)张溪-胜利-大渡口集聚区
升金湖是亚洲重要的候鸟越冬湿地,享有“中国鹤湖”、“鸿雁之乡”的美誉,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世界级黄金旅游带上重要节点。集聚区环升金湖湿地,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乡村意境犹存。张溪、胜利镇是升金湖核心所在,是湿地保护和科学研究主要区域,农业资源丰富,是升金湖生态旅游利用最佳节点。以升金湖为核心品牌,张家滩、保护区科普基地、江南农业科技园等为基地,突出“服务湿地保护与科考”主题,重点发展周边地区渔家乐、农家乐休闲旅游,打造环升金湖乡村生态休闲旅游接待示范区。
2.主要乡村旅游资源点:升金湖、张溪河、黄湓河、张家滩、江南农业科技园、张溪老街等。
3.乡村旅游发展方向
一是充分利用其在升金湖地区独有的区位条件,着力为海内外科考人士、专家学者、摄影爱好者、鸟类关爱者、大自然旅游者及驴友提供综合服务,打造成升金湖旅游营地和综合服务示范基地。二是升金湖上湖及沿岸广阔的湖滩地冬夏景观迥异,冬半年形成大面积的退水草甸,犹如“江南的呼伦贝尔”景观,候鸟云集,可以开展候鸟观光、草场休闲、自然摄影、科普考察等活动;夏半年水面浩荡,沿岸物产丰富,可以发展水上游览和岸上农业观光旅游。三是以乡村田园、张溪古镇和渔业村等为载体,结合民间艺术、民俗、美食特产等风物风情,发展乡村风情和渔家文化体验旅游。
4.主要乡村旅游节点:张溪、东湖村、坦埠村、长岭村、长安村。
(十七)龙泉-官港-木塔集聚区
1.发展定位:地处安徽省西南大门,皖南赣北山货的主要集散地,是两省通衢的交通枢纽,206国道和222省道贯穿全境,邻近安景高速、景九高速出口。生态环境良好,土地类型多样,农林物产丰富,特产众多。乡村民居特色明显,历史文化遗存散落其间。要充分利用省际边界效应和区域性山货主要集散地所在的特殊条件,突出多元农耕文化特色,发展乡村购物、农业观光休闲、乡土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打造边界地区乡村旅游示范区。
2.主要乡村旅游资源点:官港农贸批发综合市场、东至茶树良种场、曹村农业科技示范园、西海温泉度假庄园、许世英家乡许村、“天鹅云尖”名茶等知名旅游资源,还有周馥墓、明王禅寺、唐山寺、中共皖赣特委旧址洋楼屋及古徽道、古石拱桥、古祠堂等名胜古迹。
3.乡村旅游发展方向。一是利用交通区位,依托官港香菇茶叶大市场和规模化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发展乡村土特产购物与农业观光旅游;二是利用曹村生态环境和农林资源,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三是利用许世英故居、红军洋楼、明王禅寺及古徽道、古石拱桥、古祠堂等名胜古迹,结合多元化的农耕文化特色资源,发展文化性乡村休闲旅游。
4.主要乡村旅游节点:木塔、利安、曹村、东至茶树良种场、元甲山、官港、许村等。
(十八)九华乡集聚区
1.发展定位:集聚区依托九华山风景区,以服务九华山旅游、带动乡村发展为核心,有序发展“景区辐射型”、“交通沿线型”、“特色产业型”等乡村旅游。
2.主要旅游资源点:九华山、老田古村落、二圣佛文化、生态佛果基地、友谊水库、戴村。
3.乡村旅游发展方向:集聚区依托九华山风景区的客源市场,从为九华山风景区旅游发展配套的角度,以乡村的自然生态、农业生产和田园风光为基础,以佛教建筑、乡村的遗产建筑和人文民俗为载体,以佛教文化、旅居文化、民俗文化为核心,大力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发展景观依托、休闲养生度假型的乡村旅游,力求与九华山风景区的主打产品实现错位发展。
4.主要乡村旅游节点:拥华村、老田村、柯村、二圣村、桥庵村、戴村。
三、各县区乡村旅游发展指引
(一)贵池区
1.主题定位:古傩茶乡?诗画乡村
2.重点产品:乡村观光旅游、文化体验旅游、休闲度假旅游
3.重点发展区域:长江“平原圩区文化与乡村观光”乡村旅游集聚区、升金湖“湿地生态文化与绿色休闲”乡村旅游集聚区、南部“山水观光与生态度假”乡村旅游集聚区、中部“民俗文化体验与生态休闲”乡村旅游集聚区、北部“城郊农耕文化体验与休闲”乡村旅游集聚区。
4.乡村旅游发展方向:依托主城区,突出杏花村品牌效应,充分展示农耕文化、诗酒文化、戏曲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和古村落文化魅力,大力发展田园观光、农业采摘、农艺展示、农事体验、民俗观赏等业态,建设以杏花村为代表的现代生态农业休闲与农耕民俗文化体验基地,打造文人骚客潇洒地乡村意境,成为城郊乡村休闲度假地。
(1)以长江及秋浦河、清溪河、十八索、谷潭圩、丰收圩等河湖为主的湿地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发展湖圩区休闲农业旅游,形成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2)以梅街傩文化、李白游踪、杜牧笔下杏花村等地方文化背景为依托,重点发展江南田园风光意境的文化体验与休闲旅游,形成乡村文化旅游品牌。
(3)以霄坑峡谷、太白山竹海等生态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山村生态休闲旅游,形成乡村生态旅游品牌。
(4)以国道上集镇和高速路口等重要节点为依托,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型农庄休闲旅游,形成美食品尝、工艺品欣赏等专项乡村旅游。
(二)东至县
1.主题定位:候鸟天堂?归园田居
2.重点产品:湿地科考旅游、生态观光旅游、乡村休闲旅游
3.重点发展区域:北部生态湿地旅游片区、中部寻幽访古旅游片区、南部休闲农业旅游片区。
4.乡村旅游发展方向:依托历山尧舜文化、东流古文化区、南溪古寨匈奴文化村及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香口温泉等特色旅游资源,突出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南溪古寨匈奴文化品牌效应,充分展示生态文化特色魅力,大力发展湿地科考、候鸟观光、休闲垂钓和文化体验等业态,建设以升金湖为代表的湿地休闲基地,打造归隐养生地乡村意境,成为远离城市隐逸乡村的养生休闲度假地。
(1)以升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依托,环升金湖乡村旅游,重点发展候鸟观赏活动、湿地生态科考摄影和休闲农业旅游。
(2)以县城和东流镇为依托,重点发展周边地区农家乐,形成城郊乡村休闲接待地品牌。
(3)以历山舜耕、东流菊乡、南溪匈奴等文化背景为主题,重点发展农庄式休闲度假旅游,形成乡村隐居养生度假旅游品牌。
(4)以仙寓山、马坑峡谷、葛公原始森林等优良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发展山村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形成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品牌。
(5)以官港农贸批发综合市场和河溪万亩生态茶园为依托,通过山水风光、特色聚落、特色农家菜和农事体验活动等展现菇乡风貌,发展农业观光与休闲旅游,形成美好乡村建设样榜旅游品牌。
(三)石台县
1.主题定位:富硒圣地?负氧山乡
2.重点产品:原始森林徒步观光游、古道乡村风情民俗游、诗河骑行运动游、古村负氧富硒度假游、地质奇观探秘游、原生态山乡休闲度假旅游
3.重点发展区域:中部乡村休闲运动旅游功能区、南部的乡村养生度假旅游功能区、西部的乡村生态农业旅游功能区。
4.乡村旅游发展方向:依托牯牛降、仙寓山、秋浦河、溶洞群等完整的自然生态环境,突出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秋浦河国家湿地公园品牌效应,充分展示原生态山水特色魅力,大力发展富硒养老、森林徒步穿越、高山避暑养生、运动休闲、溶洞探秘等业态,建设以牯牛降为代表的原始森林度假基地、以蓬莱仙洞为代表的地质奇观探秘基地、以仙寓山为代表的富硒养生基地和以秋浦河为代表的亲水体验基地,打造独具特色的“原生态、深呼吸、慢生活”的休闲慢城,成为全国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地。
(1)以牯牛降、仙寓山、蓬莱仙洞、大龙湾、目连山、六百丈、鱼龙洞等旅游区为依托,发展乡村自然环境体验与考察旅游,形成山村观光生态旅游品牌;
(2)以秋浦河良好地貌条件、优良水质和文化背景为依托,发展亲水体验型、骑行体验型乡村旅游,形成乡村漂流、乡村体验休闲度假旅游品牌;
(3)以大山天然富硒和七井“山茱萸之乡”为依托,发展乡村养生度假旅游,形成山区养生度假品牌;
(4)以大山、河西、红桃、新中、黄河等生态村为背景,发展山区农家乐旅游,形成展示山区农村人文精神的乡村旅游品牌。
(四)青阳县
1.主题定位:佛山九华?养生乡村
2.重点产品:佛山乡村禅修养生度假旅游、民俗文化体验旅游、农庄休闲旅游、农家乐旅游。
3.重点发展区域:九华山东麓禅境修身旅游区、九华山佛国田园旅游区、富贵陵阳文化旅游区、蓉城综合服务接待区、七星生态休闲度假区。
4.乡村旅游发展方向:依托佛教圣地九华山风景区,突出九华山佛教名山品牌效应,充分展示汉传佛教文化魅力,与九华山错位发展,通过旅游业发展与中心镇及美好乡村建设的深度结合,打造“礼佛上九华,修身在青阳”旅游核心品牌,大力发展禅修养生、农庄休闲、民俗文化体验和生态观光等业态,打造佛教圣地周边地区乡村意境,成为朝山拜佛、观光旅游中转地的乡村休闲接待基地。确定全县旅游业发展重点围绕“一核三线三片” 建设泛旅游示范区。“一核”:县城规划区;“三线”:青九线、青朱陵线、蓉十杜线;“三片”:环九华山东片(九华山东麓禅境修身旅游区)、环九华山西片(九华山佛国田园旅游区)、环九华山南片(富贵陵阳文化旅游区)。示范区建设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泛旅游环境、培养旅游核心品牌为主要工作内容,以中心镇、重点项目和美好乡村示范点为重要节点,打造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县城“一核”以旅游接待、商贸、会议为重点;九华山东麓禅境修身旅游区九华山佛国田园旅游区以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为主题;富贵陵阳文化旅游区以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生态观光为主题。大力发展禅修养生、农庄休闲、民俗文化体验和生态观光等业态,打造佛教圣地周边地区乡村意境,成为朝山拜佛、观光旅游中转地的乡村休闲接待基地。
(1)依托九华山,以县城蓉城镇为核心,以旅游接待、商贸、会议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乡村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成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重要服务基地。
(2)以朱备为中心,发展禅境修身旅游,以“礼佛、禅修、休闲、养生”为主题,打造九华山东片乡村旅游集聚区。
(3)以庙前镇为中心,发展佛国田园旅游,以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为主题,形成九华山西片乡村旅游集聚区。
(4)以陵阳镇为中心,发展文化性乡村旅游,以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生态观光为主题,形成九华山南片乡村旅游集聚区。
(5)以丁桥镇特色农业、生态环境及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城郊农家乐,形成城郊农庄休闲与农事体验等活动乡村旅游品牌;
(6)以重要交通路口等节点为依托,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型农庄休闲旅游,形成美食品尝、工艺品欣赏等专项乡村旅游。
(五)九华山风景区
1.主题定位:大愿菩提?九华人家
2.重点产品:乡村文化体验旅游、旅居休闲旅游、养生度假旅游
3.重点发展区域:五九线以东片区,东至九华山狮子峰、莲花峰山麓地带,主要包括拥华村、柯村和二圣村。主推乡村度假养生,重点发展山野旅居与乡村休闲类旅游产品;五九线以西片区,主要包括戴村、老田、二圣村、桥庵村等,主推乡村休闲,重点发展佛山乡村民俗文化体验与生态农业观光休闲类旅游产品。
4.乡村旅游发展方向:依托九华山和大愿文化园,以服务九华山旅游、带动乡村发展为核心,以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乡村意境、佛教文化为载体,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强化政策引导,抱团发展“农家乐”,有序发展“景区辐射型”、“交通沿线型”、“特色产业型”等乡村旅游,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形成“服务接待+文化体验+生态休闲+养生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打造佛教圣地乡村意境,成为朝山拜佛、观光旅游的乡村休闲服务基地。
第五章& 乡村旅游形象定位与市场营销规划
一、乡村旅游主题形象
(一)形象要素分析
旅游形象是旅游目的地在旅游者心目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区别于其它旅游地的较稳定持久的总体印象和评价。乡村旅游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离不开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这一大的背景,离不开对当地区域文化、乡村文化的挖掘。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本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背景条件,区域旅游资源的赋集状况及其组合状态对区域乡村旅游的开发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乡村旅游的乡土性、地方性等特征,对乡村旅游形象的解析主要从地脉、文脉两个要素进行分析。
1、地脉分析
池州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境内山脉纵横,水系发达,山地和低丘陵占总面积的80%,森林覆盖率达58.6%,生态环境极优,是我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池州市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是集名山、秀水、茂林、幽谷、奇洞等于一体的优秀旅游城市。千里皖江如丝带一般装点着生态池州,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又如珍珠般在池州的青山绿水之间熠熠生辉。其中,有名闻遐迩的“莲花佛国”九华山,有“中国鹤湖”之称的国家级水禽鸟类自然保护区升金湖,还有被称为“绿色的自然博物馆”的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牯牛降。除此之外,平天湖、秋浦河、清溪河、尧渡河等是水域景观的核心代表,蓬莱仙洞、鱼龙洞、大王洞等是洞穴旅游资源中的精品,九子岩、仙寓山、霄坑――黄崖大峡谷等均是自然生态的突出亮点。池州市选择景区依托型发展乡村旅游的道路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
旅游区地脉特征为:以青山绿水为主要特征的诗画乡村。
2、文脉分析
池州市历史悠久,资源内涵和特色鲜明。全市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8处(座),其中国家级9处,省级49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千年积淀的杏花村文化、诗文化、佛文化、戏曲文化、尧舜文化、聚居文化底蕴深厚,各种文化又与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观紧密结合,造就了别具池州特色的“人文山水”。
因杜牧一首极具江南风情的《清明》诗而名闻遐迩的杏花村,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诗村”,如今的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将重现当年“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芳容。秋浦河、清溪河留下了李白等众多诗人的佳作,被称为“流淌着诗的河”,是池州市诗文化和江南田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九华山作为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文化渊源久远,每年都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朝圣。池州市的乡村还广泛蕴藏着各类民俗、戏剧、舞蹈、节庆、方言、生产以及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山光水色、自然风光、文物胜迹、革命遗址等优势资源,具有独特的人文风貌、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特有的乡土情怀。南溪古寨、陵阳―沙济古民居等村落代表了池州市悠久的聚居文化;而霄坑村、石台新中村、东至曹村是现代生态经济村的发展范例。贵池傩戏、目连戏、青阳腔作为“戏曲活化石”,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挖掘潜力,其中以贵池傩最具代表性,是中国古代家族宗法社会族傩表演的一个活动标本,已引起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及游客的关注。此外,散逸在乡间的古祠堂、古树、古道等都承继了池州市乡村的乡脉,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为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旅游区文脉特征为:以杏花村文化、佛文化、傩文化、诗文化等为底蕴的江南田园,其中,以杏花村文化和佛教文化最具代表性。
(二)主题形象定位
根据上述地脉与文脉的分析,池州市乡村旅游的主题形象定位为:
杏村故里&& 佛国田园
该理念寓意为:
“杏村”突出了池州乡村旅游重要的载体――杏花村。因杜牧一首《清明诗》而名扬天下的杏花村,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诗村”,也让当年“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美景让世人无限遐想。“故里”一则说明池州杏花村的悠久历史,闻名千古;二则强调池州的杏花村就是杜牧《清明诗》中“牧童遥指处”的不争事实。
n&&&&&&& “佛国”则突出池州乡村旅游的另一个重要背景――佛教圣地九华山,也表明这里的乡村是远离城市喧嚣、修身修心的清静之地;“田园”表明向游客展示的是具有江南风情的田园风光和充满诗情画意的世外桃源,突出这里的乡村风景如画,让人陶醉。
(三)旅游形象策划
旅游形象策划是有意识地对自身的特征要素进行全面分析、设计和整合,并通过多种途径如广告宣传等手段对外做整体传播和扩散,以获得公众感知和接纳的一种经营管理战略。池州市乡村旅游形象策划(TDIS)由理念基础(MIS)、视觉形象系统(VIS)、行为形象系统(BIS)、听觉形象(HIS)和风情识别(FIS)五大部分组成。
1、理念形象识别设计(MIS)
(1)理念基础
核心理念一:贵池区―“古傩茶乡?诗画乡村”
辅助理念:灵山秀水& 溶洞古村
核心理念二:东至县―“候鸟天堂?归园田居”
辅助理念:世外桃源 隐逸天堂
核心理念三:石台县―“富硒圣地?负氧山乡”
辅助理念:感叹唐风古道& 体验原始森林
核心理念四:青阳县―“佛山九华?养生乡村”
辅助理念:佛山灵地 澄静心灵
核心理念五:九华山―“大愿菩提?九华人家”
辅助理念:体验佛山佛水& 感受乡土乡情
佛山九华?养生乡村――青阳
富硒圣地?负氧山乡――石台
候鸟天堂?归园田居――东至
古傩茶乡?诗画乡村――&&&&&&&&&&&&&
图6-1 池州市乡村旅游形象定位
MI(Mind Identity)是旅游形象设计的核心和灵魂,也是乡村旅游地开发建设的基础。上述理念是根据池州市各县区特有的地文景观、乡村民俗,经过理论上的提炼与升华而构架出来的,鲜明的展示了池州市的乡村特色、价值基础、发展目标、文化内涵等个性特征,是池州市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具有鲜明的识别性、目标性和实践性。它们是决策的依据,是对旅游者的承诺。
(2)宣传口号
围绕池州市乡村旅游形象定位理念,设计推出一套相关的主题宣传口号,最好是面向社会征集,不同景点景区、不同目标市场、不同阶段、不同媒体应推出不同的口号,以提升和扩大知名度与美誉,加强池州市乡村旅游形象的旅游导向性。
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因创意角度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资源导向型和游客导向型。前者主要从旅游地资源特色的角度进行宣传,后者主要着眼于游客的需求。前者更有利于旅游地形象的树立,后者则在激发潜在旅游消费群中作用更大。相关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如下表所示:
表6-1& 游客导向型形象口号
杏村故里――在佛山脚下为您静静守候
十里杏花今犹在,佛国风光胜天堂
逃离雾霾去哪里?清新池州清肺游
相约杏村故里,共赏佛国田园
给我三天时间,还您一个故乡的记忆
梦栖杏村故里,心泊佛国田园
这里就是杏村故里――池州!
表6-2& 资源导向型形象口号
山水江南,莲花佛国
灵山秀水,生态家园
千年的杏花江南,诗里的山水画廊
佛国傩乡第一地,杏村故里甲天下
江南的世外桃源
杏花村诗吟千古,九华山佛佑天下
各县区也可因特色各异而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口号,突出各县区的个性。如:
贵池区 “古傩茶乡第一地,田园牧歌品乡情”“杏花江南,诗画贵池”
东至县 “尧舜东至,山水升金”“至德东流,至美东至”
石台县 “原真生态,绿色茶乡”“仙居石台,富硒圣地”
青阳县& “礼佛上九华,修身在青阳”“佛山圣地,养生青阳”
九华山 “求佛九华歇歇脚,九华乡情更怡人”“九华人家,佛佑四方”
2、视觉形象系统设计(VIS)
VI(Visual Identity)既可以是TIS的静态识别符号,也可以是滚动演变的识别符号,是个体化、具体化、视觉化的传递形式,其项目最多,层面最广,效果最直接。VI以视觉传播感染媒体,将旅游理念、文化特质、服务内容、企业规范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符号,形成一定的内外感应气氛,使用一定的传播程序,把旅游产品推向社会,产生轰动效应和持续效应。乡村旅游地的视觉识别设计一般包括视觉符号识别设计和视觉景观形象设计。
表6-3& 旅游视觉形象设计主要内容
视觉识别要素
旅游地徽标、旅游区旗设计、景区景点名称及标准字体设计、旅游地象征吉祥物设计、建筑造型设计等
旅游视觉形象设计主要内容
Ø用标准色、标准字体制作
Ø一般性材料:池州市乡村旅游手册、池州市乡村旅游景点景区旅游图、有关旅游介绍、宣传画册、纪念册、旅游活动大事记
Ø旅游文化出版物:有关池州市乡村的风土人情、池州市旅游通讯、自然奇观等方面的文化出版物
Ø池州市乡村旅游指南:旅游线路推荐、景区景点及重要购物点标记、景点推介、时间安排及季节选择提示、住宿选择、特色菜单提示、保健网点、特色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等
Ø专用影视材料:景点介绍光碟、录像带、风貌录像带等
(1)视觉符号识别设计
旅游地徽标
池州市乡村旅游LOGO,采用具象形设计,用简约、强调与夸张的形式表意池州市乡村旅游形象,使之在形式上生动而富有情趣,含义清晰。建议以杏花村文化和佛国田园风光为理念基础进行图案设计,具体图形可向社会进行征集。
标准简体中文和标准英语。
广泛应用于景区的标徽设计、指路牌、导游图、旅游指南、旅游商品包装等方面,其作用在于烘托和强化旅游景区形象对视觉的冲击力度。池州市乡村旅游地的LOGO可以杏花稍带红晕的雅白色为底色进行图案设计,烘托“杏村故里,佛国田园”的主题形象。
旅游纪念品
其设计应体现当地的乡土特色,地方性越浓厚,越独特,则其旅游地形象的传播力就越强,因此应在民间手工艺术品,如在竹雕、木雕、傩戏面具、微型农具等方面下功夫,开发出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其形式主要有旗帜、条幅、标识牌、路牌或方向牌、导游图、灯具广告、模型广告等。户外广告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到与周围景观的和谐搭配,尽量选用木材、石料等天然材料,外观形式上要趋近自然形式。对于古建筑群内的户外广告,形式要求古朴,色调要求清新,以更好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从业人员视觉形象
其最直接最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文景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