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那么大,故事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市,请在后面加几句,谢谢

拒绝访问 | www.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8cdd35f46c743a1-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佛法深广如海,以“信因果”为入佛之初门,以“生净土”为成佛之末关。由此二法,摄尽世出世间一切万法,为一切人可修而又必修者。
关于往生净土,已经编印“净土宗丛书”流通(见书后目录);而有关因果教育,此次则编成白话故事系列,按类别分为:《美德故事》《人生故事》《历史故事》《因果故事》《轮回故事》《佛教故事》,共六册、一千余则;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广涉古今中外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然皆贯穿因果之理,巧含化世之功,普遍适合于一切人群,尤其有益于青少年之道德培养及人生进步。
孩童都喜欢听故事,若家长每天能为孩子读讲一两则,然后引导孩子共同念佛,日日坚持,习久成性,自能深信因果,乐于行善念佛,培永生之福德,化无形之灾祸,浅近者一生平安,深远者究竟成佛;小者心灵和善,家庭和乐,大者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皆在其中;可称最圆满的家庭教育,最善巧之佛法修持。
愿天下真爱子女之父母,各个身体力行;欲挽世道之仁人志士,普皆提倡流通,则众生有幸,国家有幸。
净土宗编辑部
第一章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六、仁慈善良
十一、忠厚正直
十二、心胸宽广
十三、忍让
十四、柔和
十五、承担己任
十六、善待他人
十七、舍己为人
十八、无私奉献
十九、俭朴
二十、勤奋专注
二十一、持之以恒
二十二、学无止境
二十三、热爱劳动
二十四、务实
二十五、积极乐观
二十六、乐善好施
二十七、乐天知命
二十八、知足
二十九、幸福观
三十、美在心灵
三十一、百折不挠
三十二、坚定信念
三十三、不卑不亢
三十四、谦虚
三十五、礼貌
三十六、惭愧忏悔
三十七、感恩
三十八、自立
三十九、自励
四十、自律
四十一、珍惜物力
四十二、抵制诱惑
四十三、淡泊
四十四、从善如流
四十五、勿以善小而不为
四十六、过则勿惮改
四十七、勿以恶小而为之
四十八、教育
四十九、可爱的动物
五十、可怜的动物
五十一、护生
第二章 善恶因果
一、善有善报
二、恶有恶报
第三章 觉悟之路
一、珍惜生命
二、佛陀的慈悲
第一章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有一年暑假,周恩来到奉天城(沈阳)东郊一位同学家做客,同学的祖父是位爱国的私塾先生,他带同学们到附近的日俄战场遗址参观。中国人民的苦难在周恩来幼小的心灵上点燃了救国救民的火种。
有一次,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读书?”
课堂里顿时寂静无声。停了一会儿,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读书是为了寻求出路。”
话音刚落,另一个同学说:“读书是为了光宗耀祖。”
这时,有个同学“霍”地站起来,大声回答:“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
他,便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当时他年仅12岁。(小学语文课本)
有一天,同学们出去旅行,忽然间暴风雨就要来了。同学们没地方避风躲雨,一起向前跑,一看,前面有个草棚,大家“哗”地冲了进去,一冲进去大雨就来了。大家好高兴,“哇,今天运气不错哟,刚刚找到了房子,大雨就来了。太快乐了!”大家也不顾虑房子干不干净、有没有人住过,只要有避雨的地方就很满足了。
但这个草棚在风雨中突然间要倒塌,同学们想尽办法扶住它,“不能让房子倒塌!”
这座房子就是我们的国家,再穷再破,是我们的家,我们要爱她!(高振东)
内森?黑尔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上尉军官,在侦察英军阵地时被捕牺牲。
他是个在农村长大的好学生,14岁就骑着马两天跑了55英里去耶鲁大学上学,18岁(1773年)就毕业了。?1775年,他应征入伍,参加美国独立战争。
日,他在深入长岛英军防线搜集情报时被捕,次日被处以绞刑,受刑的地点就在现在的联合国所在地附近。
内森?黑尔的爱国精神甚至让在场的英国人感动得流下热泪,其中的蒙特雷索上尉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位爱国者的著名遗言:
“我的唯一憾事,就是只能为国献身一次。”(《人类精英轶事》)
乔治家非常穷,他们没有好的木柴用来生火,只好用乔治从树下捡来的枯树枝。
7月的一天,母亲让乔治去拾柴——乔治必须到村外两英里的树林里才能拾到柴,而且要在那里干一整天。
那天天气真好,乔治干活儿也很卖力。太阳越升越高,乔治也感到越来越热。于是,他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然后吃他的午餐。
当他来到小溪边的时候,在苔藓中间发现许多熟得通红的野草莓。
“在我的面包里夹上野草莓,味道一定好极了。”乔治想着。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把野草莓摘到自己的帽子里。
就在乔治要将野草莓送到嘴里的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了此时待在阴暗的屋子里的妈妈,“如果妈妈在这里该多好啊!”
“我还是把它们留给妈妈吧!”他说,“这会使妈妈非常开心。”
不过他还是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草莓。“我可以吃一半,把另一半留给妈妈。”他最后决定。于是,他把草莓分成两堆。但是,每一堆看起来都很少,他便又将它们放到了一起。
“我只尝一个。”他想。
就在他把一颗草莓送进嘴里的时候,他发现那是最好的一颗,“我要把它们全部留给妈妈。”说着,他把它们精心地包好,一颗也没有吃。
太阳要落山时,乔治得往家赶了。他把草莓留给了病重的母亲。他为自己的举动感到高兴。
就在他放下干柴时,他听见屋里传来妈妈那微弱的声音:“是你吗,乔治?你回来我很高兴,我有点儿渴了,给我倒杯茶。”
乔治拿着他的野草莓高兴地走到妈妈跟前。
“那是你给妈妈留的吗?”妈妈用手抚摸着他的头说。此时,乔治的眼中已充满了泪水。
想想看,如果乔治吃了野草莓,他肯定就感受不到此刻的幸福了。(《美德读本》)
母亲去世已经有13个年头了。我回到久违的家乡,站在母亲的墓前。我几乎想不起从前我曾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而那时母亲常常无限温柔地亲吻我的脸颊。她那熟悉的声音仿佛还萦绕在我耳畔。
若不是那件痛苦的往事,我流下的眼泪一定是幸福的眼泪,而不是现在这般苦涩了。
那件往事也许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它却让我的心隐隐作痛。我之所以要写出来,是想让所有的孩子学会珍视自己的父母。
我母亲去世前病了很久,我都习惯了她那苍白的脸色和微弱的嗓音,因此不会像一般的孩子那样被吓着。起初,我哭得十分伤心,但当我每天放学回家看到母亲依然如故,我便开始相信上天会把母亲留给我,可是他们却告诉我母亲活不长了。
一天,我在学校受了委屈,带着烦躁的心情回了家。母亲的脸色比平时更加苍白,但她还是以那充满深情的笑容迎接我回家。母亲要我上楼端一杯水给她。我怒气冲冲地问她:“为什么不叫佣人端呢?”
母亲脸上露出了微含责备的神情,对我说:“难道我的女儿就不能为她可怜的、生病的母亲端杯水吗?”她说话时的神情我永远也忘不了。
我去给她端了一杯水,然而却很不乐意。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冲着她笑,并且吻她,而是绷着脸,把杯子很快放下,离开了她的卧室。睡觉以前,我也没跟母亲道晚安。
在寂静的黑暗中,我想起母亲的脸色是多么苍白,说话的声音是多么颤抖,我怎么也无法入睡,我溜进她的卧室,想求得她原谅。然而,母亲已经沉沉睡去。
我溜回床上,决心第二天一大早就告诉母亲我多么懊悔。
当我睁开眼睛时,外面已是阳光灿烂。我赶紧披上衣服,急急跑到母亲房里。
她死了!她再也不能说话了,再也不能对我微笑了。
我跪在母亲身边,哭得悲痛欲绝。那时我真的希望自己也死去,和母亲葬在一起。
如果可以的话,我情愿用世间的一切来交换母亲对我亲口说出的原谅。(《小男人》)
一家大公司招聘员工,一位大学生前去应聘。面试的时候,公司经理审视着他,出乎意料地问:“你替母亲洗过脚吗?”
“没有。”大学生很老实地回答。
大学生临走时,经理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你再来,不过有个条件,来之前一定要为你母亲洗一次脚。”大学生一口答应了经理的要求。
这位大学生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给人做女佣,拼命挣钱供他读书。学费虽高,但母亲毫无怨言。
儿子向母亲说明了原委,开始为母亲洗脚。当他发现母亲的脚像木棒一样僵硬,不由得潸(shān)然泪下。读书的时候,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寄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
第二天,这位大学生如约去那家公司,对经理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多的苦,您让我明白了在学校里没有学过的道理,谢谢您。我只有母亲一个亲人了,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也不能让她受苦了。”
经理点点头,说:“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佚名)
曾参是孔子的学生、《大学》的作者,也是一位出名的孝子,有关他的孝行故事很多。
有一次,他到山中拾柴,不巧刚好有客来访,母亲无法找到他,巴望着他赶快回家,可是等了很久仍不见他的踪影,母亲一急,用力咬了一下自己的手指。
曾参此时忽觉心痛,赶忙背柴回家,跪在母亲面前,问道:“家中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发生?”
母亲说:“有位客人来找你,我无计可施,便咬了一下手指,希望我的痛能让你感觉到,快快回家。”
若非曾子平时对母亲孝顺有加,善解母亲心意,又如何能彼此心灵相通呢?(《孝行今古图说》)
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很孝敬父母,想尽办法讨取父母的欢心。因为他对父母照料得无微不至,以至于他自己已经70岁了,父母都还健在。
有一次,老莱子的父亲望着儿子花白的头发,不禁叹着气对老伴说:“儿子也这样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可不长了。”
为了让父母不再哀叹,老莱子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常常穿在身上,连走路也装成小儿跳舞的样子,使父母看了高兴。
一天,他为父母端水,不小心摔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就在地上打了个滚,口中还发出婴儿啼哭的声音。父母以为他是故意跌下去的,见他在地上不肯起来,忍不住笑着说:“老莱子真会玩儿!”(《艺文类聚》引《列女传》)
汉文帝刘恒虽然贵为帝王,但丝毫没有骄纵之气,侍奉母亲薄太后总是殷勤周到,从不倦怠。
有一次,薄太后生病了,一病就是三年。他精心照料,夜里甚至连衣服也不脱,以备母亲不时的召唤,所以,三年中他几乎没有好好合过眼。母亲喝的汤药,他都要亲自尝尝,确定冷热适宜。
他的孝行很快传遍了天下,百姓们无不叹服。(《孝行今古图说》)
汉朝有个孝子名叫韩伯俞,他的母亲家教很严,经常责打他。
一次,伯俞犯了一点过失,母亲用木板打了他几下。他竟低着头抽泣起来。母亲问他:“我以前打你,你从来不哭,为什么今天要哭呢?”
伯俞说:“母亲从前打我,我觉得疼,知道母亲身体健康;现在母亲打我,我没觉得疼,就知道母亲年老了,力气衰弱了,禁不住心头酸楚。”(《说苑?建本》)
西汉末年,有个人名叫蔡顺,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和母亲相依为命。当时,王莽篡位,天下大乱,年岁饥荒,收成不好,蔡顺只好到野外采集桑椹。
一次,他拾桑椹归来,遇到一群红眉大盗。大盗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把桑椹分开来放呢?这样不是很麻烦吗?”
蔡顺回答:“黑色的已经成熟了,比较甜,是给母亲吃的;红色的还没成熟,比较酸,是给自己吃的。”
大盗深受感动,送给他很多食物后放他回家了。(《孝行今古图说》)
西汉文帝时,齐国临淄(山东淄博)地方有个读书人,名叫淳于意。他年轻时喜爱医学,医术高明,名噪一时。
后来,淳于意在临淄当了管理仓库的太仓令。有人上书告他,说他犯了法。当地的官吏判处他肉刑。肉刑有三种:在脸上刺字、割掉鼻子、砍去一只脚。按照法令,判处肉刑的人都应当押到京城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没有儿子,只生了五个女儿。当差役押他到长安去的时候,五个女儿跟在后面哭个不停。淳于意看着她们叹道:“唉!我不幸没有儿子,就生了你们这些女孩子,一旦遇到急难,一点也派不上用场。”
他最小的女儿名叫缇(tí)萦。听了父亲的话,缇萦非常难过,坚决要求跟随父亲一同前往长安,代父受刑。差役没有办法,只得让她前去。
缇萦到了长安,要求入宫去见汉文帝。侍卫不让她进去。她就写了一封请愿书,交给侍卫,请求帮她呈上去。她在请愿书中说:“我的父亲在齐国做太仓令,当地的百姓都称赞他的廉洁公正。如今他犯了法,要受肉刑的处罚,我非常悲痛。一个人死了不能复生,受了肉刑,肢体断了,也不能再接上。纵然他想要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自己当官府的奴婢,来赎父亲的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缇萦的请愿书,很是感动,就赦免了淳于意,从此废除了肉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黄香是东汉时期江夏安陆(湖北安陆)人,九岁就失去了母亲,他每天都非常思念母亲。乡亲们看到他思母的情景,都称赞他是个孝子。
黄香因为失去了母亲,便全力服侍父亲,任何劳累的工作都抢先去做。夏天天气很热,他就用扇子把父亲的枕头和床铺扇凉;冬天天气寒冷,他就先睡进父亲的被窝,等棉被暖和了之后再请父亲睡。
太守刘护闻知黄香的孝行,启奏朝廷,对黄香加以褒奖。后来黄香进京,皇帝诏令允许他到宫中修史处阅读史书,还在诸王面前赞扬他说:“这就是天下无双的江夏黄童!”
这话传开后,京师里的人都称誉黄香为“天下无双国士”。(《东观汉记?黄香传》)
陆绩,三国时吴郡吴县人。他的父亲陆康的德行很好,曾被举为孝廉,东汉末年担任庐江太守。在父亲的教导下,陆绩从小对父母就很孝顺。
陆绩六岁那年,跟随父亲住在庐江。当时,袁术带领一支军队占据九江(安徽寿县)。一天,陆康带着陆绩拜访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他们父子。
袁术的橘子又大又甜,外面很少见到。陆绩吃到这样好的橘子,不觉想起庐江家中的母亲。他想,母亲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橘子,应当让她尝一尝。于是,趁大人们交谈的时候,悄悄将三个橘子塞进怀中。
不料,告辞的时候,那三个橘子突然滚了出来。陆康看了,很是尴尬。
袁术见陆绩活泼有趣,笑着对他说:“你来做宾客,还怀藏橘子吗?”
陆绩很有礼貌地回答说:“我想带回去给母亲吃。”
袁术见他这么小就懂得孝敬母亲,大为惊奇,连声称赞:“你真是个好孩子,真是个好孩子!”(《三国志?吴书?陆绩传》)
晋朝的吴猛虽然年仅八岁,但已懂得孝顺父母。他家非常贫穷,床上没有蚊帐,每到夏夜,许多蚊子都来叮咬。但是,不论有多少蚊子咬他,他都静静忍受,不把它们赶走,让它们吸饱肚子。
在他幼小纯真的心田里这样认为:只要蚊子吸饱了血,就不会叮咬我的父母了。(《孝行今古图说》)
三国时期,魏国的司马芝年轻时与乡人一起到荆州避乱,在鲁阳山遇到了强盗。同行的人都丢下老弱逃跑了,而司马芝却独自守在老母身边。司马芝乞求强盗保全母亲性命。强盗见他是个孝子,没有伤害他们母子。
他在南方一直生活了十几年,耕田来奉养母亲。(《三国志?魏书》)
孔子的学生闵子骞(qiān)母亲早逝。后母虐待他,冬天为了御寒,给他的衣服里装着芦花,而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却穿着暖和的棉衣。
一次,闵子骞驾车的时候,因身上寒冷,失去控制。父亲要打他,发现他身上穿的是芦花衣,非常气愤,决定把后母赶走。闵子骞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后母被他的行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太平御览》)
唐代宰相房玄龄是位孝子。他父亲曾卧病一百多天,在这期间,他每天都尽心尽力服侍父亲吃药,睡觉时连衣服都不脱。
他对继母的恭敬更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继母生病,他含着眼泪把医生请到家里;继母去世,他竟伤心得不思茶饭。(《旧唐书?列传第十六》)
清朝人王子明,甘肃通谓人,是个秀才。他十分孝顺母亲,每次出去做客,主人端上果蔬,他都要遥遥地献给母亲,然后才吃。
一次,他出外参加考试。他的母亲在家突然闻到阵阵桃子的香味,经久不散。他妹妹说:“这一定是哥哥所献。”于是便记住时日。等到王子明回来一问,果真如此。(《二十四孝故事》)
荀攸(yōu),三国时期魏国人,七岁的时候就很通情达理了。
他的叔叔荀衢(qú)有一次喝醉了酒,误伤了荀攸的一只耳朵。后来,荀攸进进出出玩耍的时候,常常侧着身子走路,或者用手遮住耳朵,不让叔叔看到他受伤的耳朵,免得叫叔叔心里难过。
荀衢知道这事后,大为感动,想不到侄儿小小年纪,竟有如此仁爱之心。(《少年进德录》)
春秋时期陈留人孙元觉,15岁时就非常懂事了。他父亲对祖父很不孝顺,见老人只能吃饭不能干活儿,便很厌烦。一天,父亲把老人装进筐里,打算用小车推到深山里扔掉。元觉哭求父亲别这样做,却改变不了父亲的铁石心肠。
见劝阻无效,元觉便一直跟在车后走。到了山里,父亲把祖父放到地上,筐也不拿,转身就走。元觉边哭边把筐拾起来,放到小车上。父亲感到奇怪。元觉说:“这筐要推回家收好,等父亲哪一天老了,不能干活儿了,我好用它推您进山。”
父亲深受震动,感到很惭愧,连忙把祖父抱进筐里,推回家中,悉心奉养。(《史记》)
从前有个很老的老人,眼睛花,耳朵也背,双膝还不住地发抖。每当他坐在餐桌前吃饭时,汤匙也拿不稳,常常把菜汤洒在桌布上,汤还会从嘴边流出来。儿子和媳妇都嫌弃他,老人只好躲到灶后的角落里吃饭。他们给他一只瓦盆,把饭菜盛到里面给他吃,而且每顿饭都不让老人吃饱。老人很伤心,常常眼泪汪汪地看着桌子。
有一天,老人的手颤抖得连那只瓦盆都端不稳了,瓦盆掉到地上打碎了。儿媳妇没完没了地训斥他。老人一声不吭,只是不住地叹气。于是,儿子和媳妇花了几分钱买来一只木碗给老人吃饭用。
后来有一天,老人的儿子和媳妇正坐在那儿吃饭,四岁的小孙子把地上的碎木片拾掇到一起。
“你这是干什么呢?”父亲问。
“我要做一只木碗,等我长大了,让爸爸妈妈用它吃饭。”
听了这话,儿子和媳妇对视了一会儿,最后哭了起来。他们立刻将老人请到桌边,让他和他们一起吃饭,即使老人泼了点儿什么,他们也不再说什么了。(《格林童话》)
哥哥被妈妈派去给奶奶送一篮食物。篮子装得很满,所以非常重。弟弟决定和哥哥一起去,帮他提篮子。
他们用一根棍子从篮子提手下面穿过,然后一人抬着棍子的一端,这样他们就能很轻松地抬起篮子了。
路上,哥哥心想:弟弟可能不知道这根棍子是起什么作用的。如果篮子处于棍子的中间,我这边就会和他那边一样重。如果我把篮子向他那边移一点儿,他那边就会变重一些,而我这边就会轻一些了。如果我偷偷把篮子往他那边移的话,他肯定不知道……但是我不能那样做,因为那样是不对的,我不会做明知是错误的事情。
然后,他把篮子移到自己这边,几乎移到了头儿。现在,他承担的分量比弟弟承担的要重很多。
尽管如此,他仍然很高兴,因为他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
假如欺骗了自己的弟弟,他是不会这样高兴的。(《美德读本》)
东汉著名文学家孔融小的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非常喜欢他。
一天,父亲买了一些梨,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只最小的,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一直流传下来。(《孔融家传》)
唐朝初年,有个将军名叫李(jì),早年立过大功,后来被封为英国公。
李的姐姐年老体弱,常年住在他家。他对姐姐问寒问暖,照顾得非常周到。
有一次,他姐姐患病,吃不下饭。李知道了,立刻亲自到厨房为她淘米煮粥。家中的婢女抢着做,李却不让她们动手。
李胡须很长,煮粥时不留心,胡须拖到火炉上,竟烧了起来。
姐姐说:“家中那么多人手,何必亲自动手呢?”
李回答:“姐姐现在老了,我也老了,就是想为姐姐煮粥,还能煮几回呢?”(《大唐新语?友悌》)
司马光同他的哥哥伯康感情深厚。伯康年近80,司马光侍奉他就像侍奉父亲一样,保护他就像保护婴儿一般。刚吃过饭不长时间,就问:“大概饿了吧?”天气稍微转冷,就抚摸着哥哥的脊背说:“穿得单薄了吧?”(《少年进德录》)
汉代的田真、田庆、田广兄弟三人分家。堂屋前有一棵紫荆树,枝叶繁茂。分到这棵树的时候,兄弟三人决定次日将它锯成三截。
第二天,他们发现紫荆树竟然枯死了,像被火烧过一样。田真对弟弟们说:“紫荆树听说要分家,要被锯为三截,所以枯死了。真是人不如木啊!”
兄弟三人深受震惊,决定不分家了。
不久,紫荆树竟奇迹般地复活了。(《续齐谐记?紫荆树》)
从前有一家人,兄弟几个经常吵架。一天,父亲把他们叫到跟前,拿出一把筷子,说:“你们谁能把这把筷子折断?”
兄弟几个都试了试,谁也折不断。父亲把筷子分给每人一根,叫他们再折。这次,他们一折就断了。
父亲说:“你们看,一把筷子多结实,折不断,一根筷子就很容易折断。以后你们不要吵了,团结起来才会有力量。”(民间传说)
三只公牛住在一起。有只狮子一心想要吃掉它们,可它们团结一致,狮子始终没能得逞。狮子便开始挑拨离间,使它们相互冲突,随后趁它们单独居住时,轻而易举地将它们一个个地吃掉了。
相信你的朋友,团结才有力量。(《伊索寓言》)
有人问程子:“我侍奉哥哥已经尽了自己的本分,却得不到哥哥的欢心,我该怎么办呢?”
程子回答说:“你侍奉哥哥要至诚恳切才行,怎么能委屈地向人诉说呢?”(《集福消灾之道》)
李相,唐朝人,曾在朝廷做官,最喜欢读《春秋》。有一段时间,他误把鲁国大夫叔孙婼(chuò)的“婼”字读成“若”,书童几经周折委婉地指出了李相的错处。李相听了,满脸通红,十分惭愧,于是把太师椅放在北墙边,请书童坐。在他的执意要求下,书童只好坐在太师椅上,接受他的礼拜。礼毕,李相诚恳地说:“我身居高位,却常读错字,实不应该。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一字师’,我要再读错字,请毫不留情,千万要给我指出来!”(《唐摭言?切磋》)
宋朝的程颢(hào)、程颐(yí)兄弟俩很有学问。当时有个进士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官职,跑到河南颖昌(许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学。杨时学成归家时,程颢望着他远去的身影说:“我的理学思想由他带往南方去了。”
过了4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到噩耗,在家中设了灵位哭祭。不久,他又到洛阳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已经40多岁了,但仍立志于学问。
一天,天降大雪,他和朋友游酢(zuò)一起去拜见程颐。程老先生向他们稍作教诫之后,就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两人虽然心里很急切,但为了不惊动程老先生,还是恭恭敬敬地站着不动。
等了很长时间,程颐醒了,慢慢睁开眼睛,见他们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啊!你们两位还没走啊!”此时,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却没有流露出一丝的倦怠。(《宋史?杨时传》)
罗汝芳,明代著名学者,年轻时拜颜钧为师。颜钧因为得罪权贵,被迫入狱。罗汝芳就到狱中亲自服侍老师。颜钧坐牢6年,罗汝芳就服侍了6年,连科举考试都不参加了,并卖掉了田产,用以解救老师出狱。
罗汝芳晚年退隐归田。颜钧来访,他还是寸步不离地服侍老师,茶水瓜果都要亲自送到老师面前。孙子们觉得这太辛苦了,要为他代劳。他却说:“我的老师不是你们所能服侍的。”(《少年进德录》)
清朝的皇子皇孙6岁时便要跟老师读书。雍正以前,皇子初见老师只是作揖,老师也不称师傅。从雍正开始,要求皇子入学时要拜师,并须力劝师傅受礼。如果师傅实在不肯,也要向师傅的座位行礼。(佚名)
某中学组织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乘车去参加一个社会活动。上车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抢座位,等老师们上来时,座位已经没有了,却没有一个同学起来让座。
车开了很久,一位年纪较大的老师因体力不支,打算在过道上蹲一会儿,只听附近的几个同学纷纷大叫:“老师,别坐了我的书包!”(佚名)
有的孩子人人都爱和他作伴,他不仅能够自得其乐,还能使别人开心;而有的孩子则人人都想离他远远的,他似乎一个朋友也没有。
没有朋友的人是不会快乐的。心灵是为爱而存在的,没有爱,就没有快乐的心灵。
除非你爱别人,否则别人就不会爱你。爱只能通过给予才能获得。因此,培养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缺少了它,你就不会快乐。
我曾听一个女孩说:“我知道我在学校非常不受欢迎。”很明显,是她自己待人不友好。
如果你的同伴不喜欢你,这是你自己的过错。假设你友善待人,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喜欢你。如果你得不到别人的爱,那是因为你不值得被爱。确实,有时责任感要求你不得不做一些使你的同伴不高兴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心灵高尚,大公无私,并且愿意为别人的幸福作出牺牲,你就永远不会缺少朋友。
不要把无人喜欢当做自己的不幸,而应该认识到这是你自己的过错。美貌和财富并不能带来朋友。如果你想赢得周围人的尊敬和喜爱,你的心灵就必须充满着仁慈。
你还没意识到,你一生的幸福其实就取决于你有没有良好的性格。如果你决心尽力帮助别人,你的周围就一定会有许多热心的朋友。倘若你从小就以此为原则,并一生遵守,那么你就能获得幸福,并能使所有在你影响范围之内的人更加幸福。
当你在教室里和同学们围着火炉烤火时,一名冻得发抖的同学走了进来,你朝他热情地打招呼,说:“这儿,我烤得差不多了,你来我这儿吧。”在你起身让他过来烤火时,难道他感觉不到你的好意吗?世界上最坏的孩子也会情不自禁地佩服你的这种慷慨的。只要他想交朋友,就一定会想到你。
当你和同伴打球的时候,另一个男孩来了,他无法加入任何一方,因为怎样都会多出一个人。你对他说:“亨利,你顶我一下,我想歇会儿。”新上场的亨利精神抖擞地投入比赛,他心里自然会明白你的放弃是为了让他参加,他怎么不会因此而喜欢你呢?
观察你的那些拥有最多朋友的同伴就会发现,他们都是思想高尚的人。为了使别人快乐,他们愿意牺牲自己的享受。
友善待人,这是交朋友的唯一途径。
也许有的小读者觉察到自己不受欢迎,心中很渴望得到同伴的友谊。你问我该怎么做。那我告诉你一条屡试不爽的规则: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使别人快乐。为了别人的快乐,要甘于牺牲自己的利益。(《美德读本》)
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旅途中,他们为了一件小事而争吵起来,其中一个还打了另一个一记耳光。
被打的人深感屈辱,独自走到帐篷外,一言不发地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之后,他们和好如初,继续往前走。有一天,他们来到一片绿洲前,停下来饮水、洗澡。在水中,那个被打了一巴掌的人差点淹死,幸好他的那个朋友把他救了起来。
被救起后,他在一块石头上刻下这样一句话:“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他的朋友好奇地问:“那天我打了你之后,你把那件事情写在沙子上,而现在为什么要把我救你的事刻在石头上呢?”
他笑了笑回答说:“当我们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容易忘记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如果获得了朋友的帮助,就要把它刻在心灵的深处,在那里任何风雨都不能将它磨灭。”
朋友之间的伤害往往都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的帮助,你会发现这世上有很多真心的朋友。(阿拉伯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从小就很要好。管仲家贫,常常欺负鲍叔牙。鲍叔牙一直都善待管仲,因为他很佩服管仲的才能。后来管仲扶持公子纠,鲍叔牙扶持公子小白。公子小白自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鲍叔牙极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使他的地位在自己之上。
管仲说:“当年我很穷困,曾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分钱的时候我总是多拿,鲍叔牙不认为我贪,知道我贫穷;我曾三次为官三次被贬,鲍叔牙不认为我不肖,知道我生不逢时;我曾三次打仗三次逃走,鲍叔牙不认为我怯懦,知道我家有老母;公子纠失败,我被囚受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不羞小节。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史记?管晏列传》《列子?力命》)
管仲病重,齐桓公去看他,握着他的手问:“你的病越来越重了,万一你一病不起,谁能替我管理国家呢?”
管仲叹了一口气,说:“可惜宁戚早死了。”
齐桓公问:“我想任用鲍叔牙,你看怎么样?”
不料管仲说:“鲍叔牙虽说是个道德高尚的人,但他对别人的过错老是记在心里,做宰相的人度量不大一些怎么行呢?”
事后有人到鲍叔牙面前挑拨。鲍叔牙听了哈哈大笑,竖起大拇指说:“管仲忠于国家,不徇私情,这正是我推荐管仲的缘故啊!”(《管子?小称》《史记?齐太公世家》《左传?僖公十七年》)
汉朝的荀巨伯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一次,他的朋友生病了,他不远千里前去探望。到了朋友家,正赶上盗贼蜂起,一股贼兵攻破城池,百姓纷纷逃难,朋友的家人也都仓皇逃走了,巨伯却毅然留下来照顾朋友。
一会儿,果然有贼兵冲进来。贼兵看见巨伯,喝问道:“嘿!大兵到来,满城的人都走光了,你是何等人,竟敢大胆地留在这里?”
巨伯指着床上的病人回答:“我是远道来看朋友的,他病得这么厉害,我哪里忍心离开?如果在劫难逃,我宁愿和朋友一起死。”
贼兵被他真挚的情义所感动,说道:“这汉子真讲义气,我们不可伤害他。”临走时对巨伯说:“你好好在此看护病人吧,我们随时保护你。”(《世说新语?德行》)
三国时候的管宁节操高尚,不贪名利,是当时有名的高士。
管宁年轻的时候和华歆(xīn)一道读书,两人同坐一张席子学习,同在一块菜园种菜,成了好朋友。
一天,两人在菜园锄地。管宁用锄头翻地时,翻出了一块金子,他若无其事地继续翻地,不去拾取金子,好像它跟瓦砾没有什么不同。
华歆也看到了这块金子,他马上跑过去捡了起来,看看金子,又看看管宁,见管宁不把金子当一回事,也就将金子扔掉了。
有一次,他俩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忽然外面传来鼓乐之声。华歆很好奇,就到窗前看个究竟,原来是一位达官贵人经过这里。华歆连书也不读了,尾随着车队细看达官贵人的排场。管宁对此不以为然,坐在原处继续读书。
华歆回来后,管宁用刀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说:“我们两人的志趣太不一致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割开的席子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世说新语?德行》)
白敏中,唐朝文学家,年轻时与性格洒脱的贺拔惎(jì)是好朋友,两人一起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主考官王起很欣赏白敏中的才学,想录取他为状元,但又不满意他与贺拔惎交往,就派人带信给白敏中,要他断绝与贺拔惎的关系。
白敏中很想考中,于是,在贺拔惎来访时,就让仆人说自己不在家。但贺拔惎刚离开,白敏中就后悔了,跑出去追回贺拔惎,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并说:“状元有什么了不起,难道比朋友更重要吗?”
王起知道这件事后,不但没有怪罪白敏中,反而说:“我原来只想录取白敏中,现在我连贺拔惎也一起录取了。”(《唐摭言?切磋》)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颖州。当他卷铺盖卷儿离京时,一些与他交往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朋党,纷纷避而远之。
王质则不然,他虽然有病在身,但还是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宋史?王质传》)
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一道上路,途中突然遇到一头大熊。其中的一个立即闪电般地抢先爬上了树,躲了起来,而另一个眼见逃生无望,便灵机一动,马上躺倒在地上,紧紧地屏住呼吸,假装死了。据说,熊从来不吃死人。
熊走到他跟前,用鼻子在他脸上嗅了嗅,就转身走了。
“熊在你耳边说了些什么?”躲在树上的人下来后问。
“熊告诉我,今后千万注意,别和那些不能共患难的朋友一起同行。”那人回答。(《伊索寓言》)
有个人的好友住在另一座城市,虽然相隔30里,他每年必定举家到朋友那里访问一次,连小狗都带去。
好景不长,有一次,为了一点小事,他们彼此伤了和气,访问自然中止了。
可那只狗怎么知道这回事呢?到了主人每年访问朋友的那天,它照例跑到主人的朋友家,到达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
“他们的狗来了,他们一定是要和我们和好,大概马上就要到了!”朋友的家人喜出望外,赶快去准备饭菜。然而,一直等到第二天,也没人来访。
朋友不放心,跑到他家询问,才知道原来是狗自己跑去的。
狗尚且不忘旧情,何况人呢?两人觉得很惭愧,终于言归于好了。(《佛教故事大全》)
六、仁慈善良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孟孙打猎时捉到一只小鹿,派秦西巴送回去。母鹿哀鸣着跟在后面。秦西巴心中不忍,就释放了小鹿。孟孙知道此事,大发脾气,把秦西巴撵走了。
过了一年,孟孙的儿子需要一位先生,孟孙就把秦西巴召了回去。左右的人问他:“过去秦西巴得罪了您,您驱逐了他,现在为什么又要用他呢?”
孟孙说:“他对待一只小鹿尚且那样怜惜,又怎能不怜爱我的儿子呢?”(《淮南子?人间训》《新序?贵德》)
宋朝大将曹彬冬天的时候决不整修房屋和墙壁。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冬天整修屋墙,恐怕会伤害到蛰伏在里面的虫子啊。”(《集福消灾之道》)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到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10下,11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我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儿,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苍,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
睡觉还早。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
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她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
“失去丈夫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生病。唉,她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猛地推开门。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放着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只有死人才是这副模样。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色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又香又甜。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就已经够他受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天哪,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魁梧黧(lí)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渔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啦,桑娜!”
“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
“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列夫?托尔斯泰)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老的国王,他决定不久之后就将王位传给三个儿子中的一个。
一天,国王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说:“我老了,决定把王位传给你们三兄弟中的一个,但你们三个都要到外面去游历一年。一年后回来告诉我你们在这一年内所做过的最高尚的事情。只有那个真正做过高尚事情的人才能继承王位。”
一年后,三个儿子回到国王身边,告诉国王自己这一年当中的收获。
大儿子说:“我在游历期间,曾经遇到一个陌生人,他十分信任我,托我把他的一袋金币交给他住在另一个镇上的儿子。当我游历到那个镇上时,我把金币原封不动地交给了他的儿子。”
国王说:“你做得很对!但诚实是你做人应有的品德,不能称得上是高尚的事情。”
二儿子说:“我旅行到一个村庄,刚好碰上一伙强盗打劫,我冲上去帮村民们赶走了强盗,保护了他们的财产。”
国王说:“你做得很好!但救人是你的责任,还称不上是高尚的事情。”
三儿子迟疑地说:“我有一个仇人,他千方百计想陷害我。有好几次,我差点就死在他的手上。一天晚上,我独自骑马走到悬崖边,发现我的仇人正睡在一棵大树下,我只要轻轻一推,他就会摔下悬崖。但我没有这样做,而是叫醒了他,告诉他睡在那里很危险。后来,当我下马准备过一条河时,一只老虎突然从旁边树林里蹿出来扑向我。正当我绝望时,我的仇人从后面赶过来救了我。我问他为什么要救我的命。他说:‘是你救我在先,你的仁爱化解了我的仇恨。’这……这实在不算是做了什么大事。”
“不!孩子,能帮助自己的仇人,是一件高尚而神圣的事。”国王郑重地说,“来,孩子,你做了一件高尚的事。从今天起,我就把王位传给你。”
怀有一颗宽容的心,不只是会原谅别人无心的过错,最大的宽容是原谅自己的敌人,用爱去感化仇视自己的人。(《世界美德读本》)
在仙崖禅师主持的禅院里,有一位学僧晚上经常偷偷爬过院墙,到外面游玩。
一日,仙崖禅师在夜里巡寺,发现墙角有一张高脚凳,才知道有人溜到外面去了。他顺手把凳子移开,自己站在那里,等候学僧归来。
深夜,游玩归来的学僧翻过院墙,一脚踏在仙崖禅师头上,随后跳下来,才看清是个人,而且还是老师仙崖禅师!他又惊又慌,不知如何是好。
仙崖禅师慈祥地安慰他说:“更深露重,小心着凉,赶快回房加件衣服吧!”
事后,禅院墙边的凳子再也不见了踪影。(《一味禅》)
司马光五六岁的时候,有一天,他正在摆弄核桃,姐姐要帮他剥核桃壳,没有剥掉。姐姐走后,家中的婢女帮他用开水泡了一下,剥掉了核桃壳。
姐姐回来看到了,问:“这么难剥的核桃壳都剥开了,谁这么棒?”
司马光回答说:“是我自己剥的。”
父亲正好在旁边看到了,立刻呵斥司马光说:“小孩子为什么要说谎?”
司马光“刷”地一下脸红了,从此再也不敢撒谎了。(《宋史?司马光传》)
华盛顿是美国国父,从小就聪明能干。
一天,华盛顿望着花园里枝叶茂盛的樱桃树,心想:这几棵树长得这么好,是不是树干里藏着什么宝贝?他找来一把斧头,砍断了一棵樱桃树,结果什么也没找到。
父亲回来了,看到自己心爱的樱桃树被砍倒了,大声喊道:“这是谁干的?”
华盛顿承认是自己干的。
父亲说:“你这种敢于承认错误的态度,比我心爱的樱桃树要珍贵一千倍。”(美国小学课本)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年轻的时候曾做过店员。
有一天,一位妇女来店里买东西,付了2.6美元。等她离开后,林肯又算了一遍,结果发现多收了那位妇女6美分,就决定下班后立即把钱送还。其实,那位妇女还会再来买东西的,林肯完全可以找机会还给她。
那位妇女住在三英里以外的地方,天很黑,路又很难走,但这并没有动摇林肯的决心,他还是把钱送了回去。
直到林肯当了总统,还没有丢掉诚信。美国人民都亲切地称他为“诚实的亚伯拉罕”。(佚名)
年轻的妈妈戴西向一位非常喜爱音乐的商人求助。她的丈夫是个音乐家,但已经去世了,抛下她和4岁的女儿。她们过着穷困的生活。
商人看了看戴西,又看了看跟着她的那个充满忧伤的女儿。他怜悯地看着她们那苍白的面孔。从她们的举止,他相信她们讲的事情是真的。
“你想要多少钱?尊敬的女士?”商人问。
“5美元就足以拯救我们了。”戴西忧郁地说。
商人在他的桌子旁边坐下,取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下了几行字,然后交给戴西,并告诉她:“拿着它去马路对面的银行吧!”
戴西和女儿高兴得都没顾得上看看字条上写的是什么,就匆匆忙忙去了银行。银行职员取出50美元而不是5美元,交给了戴西。
看到这么多钱,她惊呆了。“先生,是不是弄错了?”她说,“您给了我50美元,而我只要了5美元啊!”
银行职员看了看支票,说:“支票上写的就是50美元啊!”
“这的确是搞错了。”戴西说。
银行职员要戴西在这儿等他几分钟,然后去见了给她支票的商人。
“是的。”商人听了银行职员的话后说,“我的确是犯了个错误,我写的是50美元,而不是5美元,请给她500美元吧!如此诚实的人得到这些钱的奖励难道算多吗?”(《美德读本》)
每年5月2日,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居民总要庆祝这个州特有的节日——诚实节,以纪念埃默纽?孤南这位8岁男孩。
埃默纽5岁的时候就父母双亡,被一对开酒店的夫妇收养。他在8岁的一天晚上,目睹继父继母谋杀了一位寄宿酒店的小贩。第二天早晨,继父来到他的房间,教他怎样在警察面前说谎。
他回答说:“我不想说谎。”
继父继母久劝无效,就把他的双手吊在梁上,用柳条抽打他,逼他说谎。这样抽打了两个小时,他的回答还是“爸爸,饶了我吧,我不想说谎”。最后他被活活打死了。
市政府为这位宁死不说谎的男孩建造了塑像和纪念碑,碑文上写着:“怀念为真理而屈死的人,他在天堂永生。”(小学语文课本)
很久以前,有位国王要挑选一个孩子做继承人。国王吩咐大臣给全国的每个孩子发一些花种,并宣布: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他的继承人。
有个叫雄日的孩子,他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十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花盆里的种子却不见发芽。雄日又给种子施了些肥,浇了点儿水。他天天看啊,看啊,种子就是不发芽。
国王规定的日子到了。许许多多的孩子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涌上街头。国王从孩子们的面前走过,看着一盆盆鲜花,脸上没有一丝高兴的表情。突然,他看见了手捧空花盆的雄日,就停下来问:“你怎么捧着空花盆呢?”雄日把花种不发芽的经过告诉了国王。国王听了,高兴地拉着他的手,说:“你就是我的继承人!”
孩子们问国王:“为什么您让他做继承人呢?”
国王说:“我发给你们的花种都是煮熟了的,这样的种子能培育出美丽的鲜花吗?”(小学语文课本)
有个樵夫在河边砍柴,不小心把斧子掉到了河里。他坐在岸上失声痛哭。
赫耳墨斯知道此事,很可怜他,问明原因后,下到河里,捞起一把金斧子,问樵夫是不是他的,樵夫说不是;接着赫耳墨斯又捞起一把银斧子,问是不是他丢的,他仍说不是;赫耳墨斯第三次捞起樵夫的斧子时,樵夫说这才是他的那一把。赫耳墨斯很赞赏樵夫为人诚实,便把金斧、银斧都作为礼物送给他。
樵夫带着三把斧子回到家里,把事情经过详细地告诉了朋友们。其中有个人十分眼红,决定也去碰碰运气,跑到河边,故意把自己的斧子丢到急流中,然后坐在那儿痛哭起来。
赫耳墨斯来到他的面前,问明原因,便下河捞起一把金斧子来,问是不是他丢的。那人高兴地说:“呀,正是,正是!”然而他那贪婪和不诚实的样子却遭到赫耳墨斯的痛恨,赫耳墨斯不但没赏给他那把金斧子,就连他自己的那把斧子也没给他。
诚实的人会得到帮助,狡诈的人会遭到唾弃。(《伊索寓言》)
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儿子跟在后面,哭闹着也要去。她就哄儿子说:“你回去,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妻子刚从集市回来,曾子就去抓猪,准备杀掉。妻子制止说:“我只不过是和小孩子开玩笑罢了,你怎么当真了呢?”
曾子说:“怎么能随便开这种玩笑?孩子没有分辨能力,只知道效仿父母。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孩子,孩子也就不会相信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办法呀!”说完,就把猪杀了,真的让儿子吃上了猪肉。(《韩非子》)
东汉光武帝时,郭伋(jí)出任并州牧,把并州治理得很好,因此,并州的各县百姓都欢迎他去视察工作。
有一次,郭伋又到各县视察,来到西河美稷(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县里的几百个儿童骑着竹马来欢迎他,并且问他什么时候回头,再路过的时候他们还要来欢送。郭伋就把回程的日期告诉了他们。
后来,郭伋提前一天回到这里。为了不失信,他就在郊外住了一宿,第二天去接受孩子们的迎送。(《后汉书?郭伋传》)
古印度摩羯陀国的都城里常常发生火灾,一家起火,四邻遭殃,城中百姓疲于防火,无法安居乐业。
频婆娑罗王只得下令:谁家再不慎引起火灾,必须举家搬迁到城外弃尸的寒林。
命令颁布不久,王宫里先失了火!
为了不失信于民,频婆娑罗王举家迁居到寒林,那里是荒凉的不祥之地。
吠舍厘王听说频婆娑罗王住在荒郊野外,就在边境集结兵马,准备偷袭。摩羯陀国得到消息,赶紧在寒林建造城邑。
这就是佛经里常常提及的王舍城的来历。(《西域记》)
汉朝名将李广,有“汉之飞将军”的美名。然而,他却是个木讷正直的人,诚诚恳恳,严肃认真,像一个质朴的乡野之人,不善于讲漂亮话。每次得到赏赐,总是毫不吝惜地与士兵们分享;吃饭的时候,等全体士兵到齐都吃上饭,他才开始吃;行军途中发现水源,待全体部下解渴后他才饮用,一切皆以部下为先,因此他的部下都效忠于他。
当他死的时候,普天下的人全都沉痛哀悼。这是因为他那忠诚朴实的品德实实在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话虽然讲的是平常小事,却说明了一个大道理。(《史记》)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也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十一、忠厚正直
哈里和安妮每天都要沿着乡间小路、穿过池塘边的牧场,到一英里远的城镇上学。那是一段令人愉快的旅程。
冬天,当池塘里的冰又厚又坚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径直穿过池塘了。不过,除非有人和他们一起去,否则妈妈是不愿意让他们那样做的。
“今天不要从池塘上过了,孩子们。”妈妈说,她吻了他们,对他们说再见,又叮嘱道,“今天的冰开始化了。”
“好吧。”哈里不情愿地说,他可是最喜欢在冰上滑的了。
他们来到了池塘边,冰看起来好像挺坚固也很安全。“这里!”哈里对妹妹说,“我就知道冰还没开始化。妈妈其实是担心我们被淹才那样说的。让我们痛痛快快地滑一阵子吧,现在离上课至少还有一个小时呢!”
“可是你都答应妈妈不滑了的。”安妮说。
“没有,我才没有呢,我只是说‘好吧’,又没指什么!”
“好吧,只当我什么都没说,现在我可以做我喜欢的事情了。”安妮说。
他们走上冰面,开始向里面行进。可是没走多远,冰就裂开了,他们都掉到了水里。
一个在附近工作的人刚好听到了他们的尖叫声。他急忙冲到水里,把他们拉了上来。当时,哈里正在费尽全力地往岸上爬,安妮却在那人赶到之前差点儿就没命了。
哈里回家后几乎冻僵了,他告诉了妈妈他不听话而做的错事。他会永远记得这次教训的。(《美德读本》)
一位北京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毕业时就通过了托福和GRE考试,成绩高得令那些前来招生的美国教授咋舌。他很顺利地就被录取了。
到校不久,女导师让他每天下午从两点开始做一个小时的实验。实验室里有一部电话,可以打长途。结果,他在实验时间里打了40分钟的电话,和侨居美国的亲友聊天。而在美国,用公用电话办私事是很不正常的。
导师偶然从电话记录里发现了这件事,非常生气,就把他叫来询问:“那天下午两点到三点你在做什么?”
“按照您的要求做实验。”学生回答。
“除了做实验还做什么了吗?”
“没有,我一直在专心做实验。”
女教授气得说不出话来。
几天以后,学校宣布:开除这位来自中国的“优秀学生”。(佚名)
东汉的马援有两位朋友,一个名叫龙伯高,一个名叫杜季良。龙伯高淳朴厚道,待人谦虚,说话老实,办事周密,生活节俭,威望很高;杜季良慷慨豪爽,急公好义,乐于助人,交友广泛,他父亲去世,几个郡都有人前来吊唁。
马援有两个尚未成年的侄子,一个叫马严,一个叫马敦,马援很关心他们的成长,但身在军营,不能当面教导,就给他们写了封信,信中介绍了龙伯高和杜季良。他写道:学龙伯高,即使学不好,也还可以成为忠厚老实的人,譬如雕刻天鹅,刻不像,总还像只野鸭吧;但是,如果学杜季良的话,学不好就会变成轻浮放荡的浪子,譬如画老虎,画不好反而画成一条恶狗了。(《后汉书?马援传》)
有个北方人从来没看到过菱角,做官后初到南方,在宴席上第一次吃菱角,连壳一起大嚼起来。
别人提醒说:“大人,吃菱角先要去壳。”
他自护其短,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能够清热解毒。”
“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那人问。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他回答。(《薛涛小说》)
宋朝的司马光为人忠厚正直,天下闻名。他住在洛阳的时候,当地的风俗都因为他的感化而为之一变:人人莫不崇尚名节,而羞于谈论钱财;人人都有廉耻的观念,因此不敢为非作歹;就是小孩子们要做一件事情,也必定互相警示:“千万别做坏事啊!被司马光知道了,那就糟了!”(《集福消灾之道》)
十二、心胸宽广
春秋时期,楚恭王在云梦泽打猎的时候丢了一张弓,手下的人急着去找。楚恭王说:“别找了,这把弓在楚国境内。楚国的任何人拣到了,也就不算丢了。”大家都很佩服楚恭王心胸宽广。
孔子听到此事,评论说:“楚王的弓丢了,不仅楚国人拣到了不算丢,天下人拣到了都不算丢。”(《说苑?至公》)
三国时期的管宁隐居在深山中,当地仅有一口水井,人们因争水而时常吵闹,甚至械斗。管宁看在眼里,忧在心中。于是,他自己买了许多水桶,悄悄打满水,放在井旁,等待来打水的人。人们见到后个个惊奇万分,经过打听,终于知道真相,于是都深刻反省,不再争斗。
有一次,邻居家的牛践踏了管宁的土地,啃吃了地里的禾苗。管宁没有赶走这头牛,怕它无人看管被野兽吃掉,就让人把它牵到阴凉之处,饮水喂食,比它的主人还要细心。牛的主人四处寻找,看到自己的牛非但没有挨打,反而受到细致的照料,十分愧疚,千恩万谢。
管宁用自己宽容礼让的高尚节操感化了周围的民众。(《菜根谭典故》)
第三十二届美国总统罗斯福家里被盗,丢失了许多财产。朋友写信安慰他,劝他不要伤心。罗斯福的回信是这样的:
“亲爱的朋友,我很好,心情平静,而且心怀感激。这是因为,第一,贼只是偷走了东西,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偷走的不是全部家产,还留下许多东西;第三,这是最重要的:偷东西的是别人,而不是我。”(佚名)
十三、忍让
秦朝末年,年轻的张良路过汜(sì)水大桥时,一位穿着一件粗布大褂的老人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叫他去捡。张良有点生气,但还是忍住怒火,下桥去捡回鞋子。老人又叫张良给他穿上。张良就跪着给老人穿好了。
老人临走时,回头笑着对张良说:“孺子可教矣!”(意思是说这个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原来,这位老人就是有名的黄石老人,他知道张良是个人才,才故意来试探张良的。后来,他把《太公兵法》传授给张良。张良用心学习,多年后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史记?留侯世家》)
西汉著名军事家韩信成名之前十分贫困,在他的家乡淮阴,有个青年侮辱他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你要是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韩信仔细打量了他一番,就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多年以后,韩信被封为齐王,他突然想起这件事,就让人找来那位侮辱过自己的人,让他做了中尉,并告诉身边的人:“这是位壮士。当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想杀死他吗?可是杀掉他没有意义,所以我忍受了一时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史记?淮阴侯列传》)
娄师德,唐朝高宗年间进士,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后应诏从军,参加对吐蕃的战争。武则天欣赏他的才能,委以重任,管理朝政。这时,他已经63岁,待人接物都很宽宏大量,因此很得武则天的信任。
有一次,他的弟弟被提拔到代州去做刺史。临行前,娄师德对弟弟说:“我和你都蒙受皇上的恩宠,待遇十分优厚。这是很容易招惹别人妒忌的,一定有人想找我们的过错。如果遇到这样的人,你将怎样应对呢?”
他弟弟想了想,说:“假如有人把口水吐到我脸上,我绝不和他计较,揩干净就是了。”
没想到娄师德却说:“人家既然把口水吐到你脸上,表示心中在怨恨你,揩干净一定会增加他的怒意。所以,你应该让口水自己干掉,含笑承受,这样他的怒气才会消失。”(《新唐书?娄师德传》)
父亲叫儿子到街上买酒,招待远方的客人。
儿子出去后,父亲在家里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非常着急,就亲自出去看看。
到了街上,他发现儿子和一个不认识的人站在马路中间面对面怒目而视,问道:“孩子,你在干什么?怎么不赶快回家?”
“爸爸,你听我说,刚才我把酒买好,正要回去,遇到这个人。我叫他让路,他不但不肯,反而叫我让他!我不服气,所以一直站在这里,今天非叫他让路不可!”
“哦!原来这样!”父亲不仅不责备儿子,反而怂恿道:“孩子,你别怕,让爸爸在这儿和他拼!不过客人在家里等得太久了,你先把酒拿回去,这里交给我,看他让不让路!”(《佛教故事大全》)
十四、柔和
从前,有个脾气很坏的男孩,每天都要发脾气。
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钉子。
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
后面的几天,他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得多。
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
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发脾气,就可以拔掉一根钉子。”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
爸爸带儿子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你看看,篱笆上这些钉子洞永远也不能恢复了。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在他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即使你再怎么道歉,伤口也是难以愈合的。”(古代印度故事)
从前,有一对鸽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秋天果实成熟的时候,它们辛勤采集,巢里都堆满了。
过了些日子,果实风干缩小,只剩半巢了。雄鸽愤怒地对雌鸽说:“我这么辛苦地劳动,你却在家里吃独食,只剩这么一点儿了!”
雌鸽委屈地说:“我从来没有偷吃,是果子自己减少的。”
雄鸽听了这话更加愤怒,说:“你没偷吃,怎么会减少!”不由分说,就将雌鸽啄死了。
没几日,天降大雨,巢中的果实吸潮膨胀,又满了上来。雄鸽见了,悔恨不已:“看来她确实没有偷吃,是我冤枉了她!”于是发出声嘶力竭的悲鸣:“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呀?”(《百喻经》)
从前,有位厚道的青年,父亲死后,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后来他娶了媳妇,三个人一起生活。
一开始他们还能和睦相处,后来婆媳之间发生了矛盾,每次起了风波总是很难平息。终于,婆婆离家出走了。
不久,媳妇生下一个男孩。孤独的婆婆听到关于自己的传闻:媳妇告诉别人说,她整天唠唠叨叨,所以没什么喜事,分居以后就有这种喜事了。
婆婆被这个传闻气得发了疯:“赶走婆婆才有喜事?世上哪有正义可言?”她叫喊着,疯狂地跑到墓地。
听到这件事的天神出现在婆婆面前,苦口婆心地劝慰她,但始终不能熄灭她的怒火。
“好吧,为了让你称心如意,我现在就去把可恨的媳妇和孙子烧死!”天神说。
听到天神的话,婆婆万分惊恐,为自己的错误谢罪,并为媳妇和孙子求情。
这时,儿子和媳妇也反省过去的行为,找到了婆婆,向婆婆忏悔。
婆媳和解,这个小家庭又恢复了从前的和乐。(巴利语《本生经》)
芦苇和大树都认为自己有耐力,为此争吵不休,谁也不肯认输。
大树说:“你这么纤细软弱,毫无力量,无论什么风都能轻易把你吹倒。”芦苇没有回答。
过了一会儿,一阵狂风吹了过来。芦苇弯下腰,顺风仰倒,没受一点儿伤。
而大树却挺直身子全力抵抗,结果被风刮断了。
“我感觉到自己软弱无力,便低下头给风让路,一点事儿也没有;你却仗着自己粗壮有力,拼命抵抗,结果被风刮断了。”芦苇感慨地说。(《伊索寓言》)
十五、承担己任
尧勤勤恳恳地为老百姓办事,无微不至地关心老百姓的生活,自己的饮食起居却很简单朴素。尧还鼓励老百姓关心国家大事、批评自己的过失。他说:“如果有一个人挨饿,就是我饿了他;如果有一个人受冻,就是我冻了他;如果有一个人获罪,就是我害了他。”
老百姓都很爱戴他。(《史记?五帝本纪》)
乌鸦兄弟同住在一个巢里。
有一天,巢破了一个洞。哥哥想:弟弟会去修的。弟弟想:哥哥会去修的。结果谁也没去修。
后来洞越来越大了。哥哥想:这下弟弟一定会去修了,难道巢这么破,他还能住吗?弟弟想:这下哥哥一定会去修了,难道巢这么破,他还能住吗?结果还是没人去修。
一直到了严寒的冬天,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大雪纷纷飘落。乌鸦兄弟蜷缩在破巢里,哆嗦地叫着:“冷啊,冷啊!”哥哥想:这样冷的天,弟弟一定耐不住,他会去修了。弟弟想:这样冷的天,哥哥还耐得住吗?他一定会去修了。
可是谁也没有动手,只是把身子蜷缩得更紧些。
风越刮越凶,雪越下越大。结果,巢被吹到地上,乌鸦兄弟都冻僵了。(佚名)
十六、善待他人
有一个人被带去观赏天堂和地狱,以便比较之后,能理智地选择他的归宿。
他先去看地狱。第一眼看去,令人十分吃惊,因为所有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上摆满了各种佳肴,然而当他仔细看那些人时,发现没有一张笑脸,他们看起来无精打采,而且皮包骨。再仔细观察,发现他们左臂捆着一把叉,右臂捆着一把刀,刀叉都有四尺长的把手,不能用来吃饭,所以,即使有丰盛的食物摆在他们面前,结果还是吃不到,一直在挨饿。
他又去天堂。景象完全一样,同样丰盛的食物、长柄的刀叉。然而,天堂里的居民却都在欢笑。这位参观者困惑了一下:“为什么情况相同,结果却如此不同?”最后,他终于看到了答案:地狱里的人都试图喂自己,可是刀叉的把手太长,根本不可能吃到东西;天堂里的人都在喂对面的人,而且也被对面的人所喂,因为帮助了对方,结果帮助了自己。(佚名)
一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当死亡一步步逼近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一处断壁残垣(yuán)。他艰难地走到墙角下,躲避着灼热的阳光。
环顾四周,他欣喜地看到一个生了锈的泵压水井。试着压水,可是一滴水也打不上来。他绝望地摊倒在地上。
忽然,他发现身旁有一个瓶子,抹去尘土,看到字条上写道:我亲爱的朋友,要想使用压水井,必须先把瓶中的水倒入泵中;请在离开前再将水瓶灌满。
他拧开瓶盖,发现里面竟然装满了水!他突然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喝下瓶中的水,他将生存下去;如果把水倒入泵中,有可能打出更多的水,想喝多少就喝多少;如果按照这种方法打不出水,那必死无疑。
怎么办?一刹那间,他决定把水倒入泵中,然后迅速压水。
可是很久也没压出一滴水,他没有放弃,用尽全身的力气。终于,清凉的甘露欢快地涌了出来,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饱。
他重新将瓶子装满,留给后来的路人,并在字条上加了一句:相信我,这是真的!(《善导》)
一次,英国王室举行宴会,招待印度客人。宴会快结束时,侍者为每一位客人端来一小盆洗手水。印度客人不懂这一礼节,把水一饮而尽。在场的英国人都愣住了,但未等他们笑出声来,温莎公爵从容地端起洗手水也一饮而尽,大家也跟随着公爵这样做了,没有给印度客人带来任何难堪。(《善导》)
昨天晚上,我8岁的儿子所属的足球队参加最后一场比赛。家长们围坐在球场四周,为孩子们加油。球赛将近结束的时候,比分为2∶1,我儿子那一队领先。比赛时间剩下不到10秒钟,足球滚到我儿子的队友麦克?欧唐纳的面前,球场上回响着“踢!”的喊叫声,麦克跑到球的后方,使出浑身解数将球踢出去。围观的人群爆发出欢呼声:“欧唐纳射进球门了!”
接着,四周陷入一片沉静。麦克是射进了球门没错,却是射进了己方的球门,使得比赛以平局结束。片刻之间,四周鸦雀无声。要知道,麦克患有蒙古痴呆症,他并不知道自己射错球门了。只要有人射进球门,麦克都会很高兴地过去拥抱他。甚至当对方球员射球进门的时候,他也会过去拥抱他们。
麦克终于打破沉静,他满脸喜悦地抓住我儿子,抱着他,然后大叫:“我踢进球门了!我踢进球门了!大家都赢了!”
我屏住呼吸,不知道我儿子会有什么反应。
其实我并不需要担心。我眼泪矇眬地看到儿子猛然举起双手,做出典型的举手击掌礼,然后开始唱着:“麦克万岁!麦克万岁!”双方球员很快围住麦克,一起唱着歌,并且恭喜他射门得分。
那天晚上,当我女儿问起哪一队赢的时候,我微笑着回答:“平分秋色,大家都赢了。”(金?肯恩)
东汉时期的甄宇曾在京城太学里担任博士。一年年底,皇帝赐给太学博士们每人一只羊。然而这群羊的个头相差悬殊,大家不知如何分发是好。有的说把羊杀掉,按斤两平均分肉;有的说抓阄定夺,听天由命。最后甄宇站出来说:“还是一人牵一只吧,我先牵。”说完从羊群中牵出最瘦小的一只。
博士们不再争执了,纷纷效仿他的行为,从小羊牵起,肥大的羊反而剩在最后。
分羊的难题就这样解决了。(《后汉书?甄宇传》)
杨朱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思想家,他主张“贵生”“重己”,重视个人生命的存在价值,反对别人对自己的侵夺,同时也反对侵夺别人。
墨子的观点与杨朱恰恰相反,他主张“兼爱”,认为爱不应有贵贱、亲疏的差别。
孟子评论说:“杨朱这个人主张一切为自己,甚至达到一毛不拔的程度,这也太过分了。墨子主张爱一切人,只要对天下有利,他一切事情都愿意去做。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呀!”(《孟子》)
从前,有个手艺精湛的木匠,在主人家打了一辈子工,深受主人喜爱。
由于年龄大了,老木匠决定退休。主人挽留不住,就提出让他在离开前建最后一栋房子。
老木匠想:我为你辛苦了一辈子,你不但不酬谢我,到最后还压榨我!他生着气,极不情愿地建了一座粗糙的房子。
房子竣工那天,主人把新房的钥匙交给了木匠,说:“你劳累了一辈子,我决定由你亲自建一栋房子,作为酬劳送给你,让你安度晚年。”
老木匠愣住了,他怎么也没想到,为别人建了无数的好房子,为自己建的这栋却粗制滥造。(《佛教故事大全》)
从前,有个人赶着一匹马和一头驴子上路。路途中,驴子对马说:“请你救我一命,帮我分担一点儿吧。”马不愿意。
驴子终因精疲力竭倒下去死了。于是,主人把所有的货物、包括那头驴子的皮都放在马背上。
马悲伤地说:“我真倒霉!我怎么会受这么大的苦呢?这全是因为不愿帮驴子分担,现在不仅驮上全部的货物,还多加了一张驴皮!”
相互帮助,共同合作,才能更好地生存。(《伊索寓言》)
十七、舍己为人
摩诃那摩是迦毗罗卫城的王,同时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兄弟,对佛陀的教法信心至笃。
拘萨罗国王毗琉璃王攻陷迦毗罗卫城,开始屠城。摩诃那摩去会见毗琉璃王,请求解救他的人民。
穷凶极恶的毗琉璃王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在他潜入池中的时间内,打开城门,允许城民自由逃亡。因为毗琉璃王心想:潜入水中的时间会有多长?
摩诃那摩潜入水中,城门大开,城民蜂拥而逃。
但是,摩诃那摩始终没有浮上来,因为他在水下把自己的头发解开,绑在柳树根上。(《增一阿含经》)
古印度有一座茂密的大森林,千千万万的鸟兽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是它们的乐土。
一天,森林突然起火,鸟兽们惊恐万状,放声哀号。
这时候,一只山鸡飞到河中,在羽毛上沾满水,再飞回林中,洒到火上。它这样来回奔波,不停地努力着。
天帝见此情形,问它:“山鸡呀,你太愚痴了,你的力量这么微弱,怎么能把大火扑灭呢?你自己逃得出去就算很幸运了。”
山鸡说:“我的兄弟姐妹还在火中,我有力量,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那么,以你的力量,到什么时候才能把火扑灭?”天帝问。
“到死为止!”山鸡坚定地回答。
天帝被山鸡的精神感动,帮它把林中的大火扑灭了。(《佛教故事大全》)
美国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下班后一个人在实验室里观察一条南美洲毒蛇。突然苏醒过来的毒蛇在他手指上咬了一口,他赶紧从伤口往外挤血,可是,已经迟了,他开始感到头晕、恶心,打电话到救护站,可电话偏偏拨不通。他知道性命难保,就干脆坐在桌旁,记录自己濒死时的感觉和征兆,作为第一手资料,留给后人。
“实验报告”的最后几句是:“血从鼻子和嘴里淌出来,疼痛消失了,软弱无力,我想开始脑充血了。”
五小时以后,这位勇士终因中毒引起脑溢血而与世长辞。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最后的实验报告陈列在博物馆里。(佚名)
一位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移植给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脏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睛给两个失明的人作角膜移植。
这位青年捐赠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使两个人重见光明。
当记者访问这位青年的母亲时,她说:“我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我还要感谢那些接受器官的人,他们使我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我儿子一样。”(佚名)
十八、无私奉献
爱因斯坦应居里夫人之邀去巴黎讲学,当他讲完,走下讲台时,一群年轻学者围住了他,要求他在纪念册上题词。爱因斯坦这样写道:
“请记住,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赖别人的劳动,我必须以同样的分量报答我所领受的东西。”
为此,他以忘我的精神从事他的研究,以杰出的科学成就奉献人类。临终前,他立下遗嘱:死后遗体捐给医学界作病理解剖,以有益于后人。(佚名)
前苏联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在生命之火即将熄灭的最后时刻,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静静地体验生命结束时的那种独特的感觉。他密切地注视着自己越来越糟的身体状况,不断地向坐在身边的助手口授生命衰变的各种变化,他要为生理学研究留下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对于人们的关切和探望,他只好不近人情地加以回绝:“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
在与死亡的较量中,他以超然无畏的态度,把全部生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类。(《巴甫洛夫很忙》)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的父母是英国人,1820年,当他们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旅行的时候生下了她。她从小就喜欢护理那些“受伤”的玩具娃娃,给它们扎上绷带,给它们服药。当她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就热心帮助受伤的牧羊犬和村里的病人。
在那个时代,人们总认为有钱人家的女儿应该待在家里做做针线活儿、弹弹钢琴或看看书,偶尔也可以在晚会上跳跳舞。如果跑到外面参加工作,则被认为不像个女孩子。但南丁格尔下决心要从事她喜爱的护理职业。1850年,在三位志同道合的女士的帮助下,她说服了父母,前往德国学习护理专业。
1854年,俄国跟英国、法国、土耳其在克里米亚半岛展开了一场激烈大战。南丁格尔从报纸上得知战场上的伤兵缺乏护理,就给英国国防部写了一封信,自愿组织一支女子护理队,到前线救护伤兵。
当公众得知南丁格尔打算把英国妇女送到克里米亚去时,立刻群起反对:“天哪!南丁格尔小姐!这太可怕了!”他们对这个新概念有点儿害怕。
她们的护理队悄悄渡过英吉利海峡,从法国向东行进,来到斯库特里的土耳其兵营,这里就是医院。她们看到好几百名伤员并排躺在没有铺垫的地板上,有的甚至躺在兵营外的雪地上。她们还听说成千上万的伤兵还横卧在战场上。伤兵们穿着血迹斑斑的军服,没有毛巾,没有肥皂,没有药品,只有少数伤员有幸躺在床上,而这些床上都铺着粗帆布,硬得无法忍受。
因为繁杂拖沓的公事程序,大批补给品锁在码头仓库里。南丁格尔说服仓库主管和海岸委员会,打开仓库,取出药品和医疗设施,很快使斯库特里医院成为设备良好的医院。
南丁格尔护理队到来之前,每100名伤员就有60人死去,她们来后,伤员的死亡率下降到1%。
南丁格尔一天用20小时来挽救伤兵的生命,到战争结束时,她的名字已经在英国有口皆碑了,人们称道她的殷勤、和蔼、仁慈和无比的耐心。“她经过我们的床边时,我们亲吻她的影子,我们都叫她‘提灯女士’。”有的伤兵说。
英国政府专门准备了一条船载她回国,但她坚持说,这条船太豪华了,于是登上一条法国轮船,绕道法国,悄悄回到英国。南丁格尔认为她自己微不足道,甚至没让她的家人知道她什么时候抵达。
1860年,她用公众捐助的南丁格尔基金,在圣托马斯医院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护士学校——南丁格尔护士学校。
她逝世以后,国际红十字会将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英国人民为她立起了手持油灯的巨型铜像。(《人类精英轶事》)
十九、俭朴
商纣王用象牙筷子吃饭,大臣箕(jī)子见状十分担忧,他认为,用上象牙筷子,就必须用犀角与美玉的杯盘才能配套,而这样高级的器皿就绝不能盛普通的饮食,必须盛珍禽异兽;吃上了山珍海味,就不能穿布衣短衫,必须有锦绣绸缎;接着,又得有华屋大厦,这样下去,难道不是很危险的事吗?
然而,纣王根本不听劝谏。果然,过不了五年,纣王就建起了酒池肉林,设立炮烙之刑,终至灭国亡身。(《韩非子》)
张知白,宋朝人,官至宰相,生活却很简朴,住房、衣服、饮食与拜相以前基本一样。
有人劝他说:“大人月俸很高,但生活却这么清苦,这又何必呢?”
张知白感叹道:“凭我的俸禄,即使按王侯的标准生活也是足够的。但是如果家人习惯了奢侈的生活,一旦失去了我的俸禄,他们就不能马上适应简朴的生活了。还不如一直过着平平常常的生活,这样,即使我去世了,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宋史?张知白传》)
范仲淹小时候家境贫寒,上不起学。他一人住进一间僧房,昼夜攻读,家里粮食不够吃,就每天煮一锅粥,分成四份儿,早晚各吃两份儿,就着盐浸的野菜充饥。
别人给他送去好的饭菜,范仲淹却不吃,解释道:“我平时吃粥已经习惯了,并不觉得苦。现在如果突然享受这么好的饭菜,以后还能吃得下粥吗?”
后来,范仲淹家穷得连一天两顿粥也吃不上了,但他仍然埋头苦读,五年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范仲淹长期坚持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宋史?范仲淹传》)
周恩来总理一生艰苦朴素。他规定自己主食要吃三分之一的粗粮;一双布鞋底儿磨穿了三次,还要缝起来再穿;牙刷只剩一半毛,还继续使用;连毛巾也补上补丁。
有一次,周总理的警卫员拿了一件旧衬衣请服务员缝补,衬衣上已经有了好几层补丁。服务员手拿这件衬衣,眼里滚动着泪花。(佚名)
有一天,爱因斯坦在纽约的大街上遇见一位朋友。朋友说:“你这件大衣多旧啊!应该换件新的了。”
爱因斯坦无所谓地说:“这有什么关系?反正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
几年以后,他们又一次相遇。这时,爱因斯坦已经誉满天下了,可他还是穿着那件旧大衣。朋友又一次劝他买件新的。
“这又何必呢?”爱因斯坦说,“反正这里的每个人都已经认识我了。”(佚名)
1752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冒着危险用风筝从乌云密布的空中引下电,证实了闪电就是电,不久就发明了避雷针,并把这项发明慷慨地奉献给了全世界——他发明了许多东西,但从来没想过从中谋利。
有一次,可怕的天花袭击了费城,富兰克林也传染上了,差点儿送命。刚刚痊愈,他就同别人一起创办了费城第一所医院;他忘不了年轻时为了买一本书而辛苦地赚钱,因此建立了费城的第一家公共图书馆,又开创了美国的第一家保险公司;他还改进了费城的治安和消防部门,修缮了许多道路;出版了美国第一份杂志——《穷人理查德历书》。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富兰克林参与起草了《独立宣言》,成为大陆会议代表,并于70岁高龄前往法国,说服法国政府站到美国一边,使美国赢得了独立战争。
在法国,富兰克林处处受人敬仰,特别是许多学者,非常崇拜他。他的照片随处可见,墙上、窗台上,甚至手帕上都有。直到今天,法国人仍认为富兰克林是最伟大的美国人。
当时,法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人们纷纷涌向那里赶时髦,以使自己成为上流人物。然而,即使在巴黎,这个法国国王带头奢侈享乐的都市里,富兰克林仍然只戴着一顶老式的开拓者的皮帽子,穿着一件朴素的棕色外套。法国的绅士们个个身佩宝剑,富兰克林却只提一根手杖。但那些贵族都很尊敬这个与众不同的富兰克林。(《人类精英轶事》)
布拉格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
中学毕业后,他被保送到威廉皇家学院读书。那时候,他每天都穿一双比自己的脚大许多的破皮鞋,同学们常常讥笑他,还有人诬陷说他的鞋是偷来的。
一天,学监把他叫到办公室,铁青着脸,死死地盯着布拉格脚上的破皮鞋。布拉格立即明白了事情的原因。他一句话也没说,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得起了毛边的纸片,交给学监。学监打开一看,原来这是布拉格父亲写给儿子的信。其中有这样的话:
“孩子啊!真抱歉,再过一两年,你穿着我的破皮鞋努力奋斗成功了……”
学监被感动了。
1915年,布拉格和父亲同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佚名)
洛克菲勒是举世闻名的家族,但这个家族的六个子女并没有享受豪门生活。洛氏的教子方法是“平民化”:每人只有很少的零用钱,而且要详细记录;鼓励孩子们参加家务劳动来获得额外的补贴;平时父亲带头补衣服给孩子们看;孩子们经常参加种蔬菜、养家兔等劳动;为了不使子女饱食终日、挥霍无度,糖果、零食限额,戒吃牛肉,甚至不许外出游玩。
小儿子戴维回忆道:“从我们最初的岁月起,父亲就叫我们不要把食物剩在盘子里,及时关掉电灯,不能随便乱花钱……”(佚名)
二十、勤奋专注
查理不算是绝顶聪明的孩子,但是他是个努力的学生,学习很勤奋。他总是把学习任务完成之后再心安理得地去玩。他和其他孩子一样爱玩,玩游戏的时候,每个人都喜欢和他一伙儿。通常,他总是最先冲到操场上,也最先回到课堂上。刻苦学习使他更有兴致玩耍,而玩耍也给了他努力学习的兴致。所以,课上课下他都很开心。
考大学的时候,老师强力推荐了他。在大学读书时,他同样坚持自己的原则,生活还是那样从容、快乐,不仅如此,他还参加了优秀学生社团,并挤出很多时间读自己喜欢的书。
在毕业典礼那天,父母、兄弟姐妹都来听他演讲,他们都为他感到自豪。
许许多多有利的机会敞开在查理面前,因为他勤奋,有才智,他受到所有人的爱戴。
这就是勤奋的回报。
整天无所事事地混日子是不能带给人快乐的,懒惰的孩子总是显得可怜悲惨。奇怪的是,还有人愿意这么过。(《美德读本》)
古希腊著名演讲家戴摩西尼生下来就口吃,总是表达不出自己的见解。为了克服这个生理缺陷,戴摩西尼常把石子放在嘴里,跑到海边,面对大海练习演讲,天天如此,居然把口吃的毛病改掉了。
为了专心练习演讲,戴摩西尼一边登山一边吟诗,有时站在镜子前练习手势。为了一心一意练习,他在地下室一待就是三个月。他还横下心来,把头发剃去一半,这样一来,想出去玩的念头就彻底打消了。
经过顽强的努力,在无数次失败之后,戴摩西尼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演讲家。(佚名)
东晋名将祖逖(tì),从小丧父,由哥哥抚养长大。由于性格豪爽,不受管束,到十四五岁还不愿好好读书。几个哥哥对他的前途很担心。
但后来情况有了改变,祖逖开始爱读书了。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经常到京城洛阳去找人探究学问。
24岁那年,他与好友刘琨一起到司州(洛阳东北)任主簿(主管文书),他俩志同道合,意气相投,白天一起办事,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
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鸣声惊醒,他把刘琨推醒说:“你听到鸡鸣声了吗?”
刘琨侧耳一听,说:“是啊,是鸡在啼叫。不过,半夜的鸡啼声是恶声啊!”
祖逖不同意,说:“这不是恶声,而是催促我们早点起床锻炼,快起床吧!”
两人一骨碌从床上爬起,到院子里舞起剑来。(《晋书?祖逖传》)
西汉人匡衡,家里世代务农,十分贫穷,连点灯的油也买不起。但他很爱学习,由于家里没钱供他读书,他便白天做工,晚上读书。有时在大户人家做工,遇到主人家藏书很多,他便不要工钱,只向主人请求借几本书读。
晚上,因为没油点灯,他心里很苦恼。
邻居是一家富户,夜晚经常灯火通明。一天,匡衡发现从墙的缝隙透过一丝光亮,他突然想出一个办法,顺着缝隙在墙上凿开一个小洞,让更多的灯光从小洞射进来。他拿书在洞口一试,果然看清了书上的字。于是,匡衡就靠近洞口,借着灯光读起书来。
经过不懈的努力,匡衡终于成了一位很有学问的人,尤其对《诗经》有独到的见解。汉元帝喜好《诗经》,就请匡衡为他讲解。匡衡受到信任,被拜为丞相,并封为安乐侯。(《西京杂记》)
车胤(yìn),晋代南平(福建)人。他的曾祖父车浚(jùn)三国时当过吴国会稽太守。有一年,吴县一带闹灾荒,车浚上书吴王孙皓,要求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吴王以为他是为了在百姓中树立威信,下令将他处死。车胤家里由于遭到这样重大的灾难,变得一贫如洗。
车胤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但因为家境贫寒,夜读的时候经常没有油点灯。夏天的夜晚,他就用白绢做成半透明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车胤的苦学终于得到了报偿。后来他成为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当过太守、将军、吏部尚书,人们也用“车胤囊萤”来比喻勤学苦练。(《晋书?车胤传》)
南朝齐国的江泌,少年时家里很穷,白天要做活儿,只能收工后读书。黄昏时分,他爬上屋顶读书。瞌睡了,从屋顶上跌下来,然后再爬上屋顶继续读。(《南史?江泌传》)
孙敬,西汉信都(河北冀县)人,从小非常好学,因为家境贫穷,没有条件入学,便在家中自学,直到成年。
孙敬读书入了迷。他从早读到晚,足不出户。人们只听到他朗朗的读书声,很难见到他的身影。
孙敬觉得夜晚比较安静,读起书来效果比白天好,因此每天读到深更半夜。但是,从白天读到深夜,毕竟非常劳累,难免打瞌睡。于是,他采取了一个方法:用一根长长的绳子,一头系在屋梁上,一头扎住自己的头发。这样,每当要打盹头往下垂时,就被绳子拉住,发根处顿时疼痛起来,睡意顿消,又可打起精神继续读书了。(《太平御览》《楚国先贤传》)
战国时,苏秦10次上书秦惠王,意见不被采纳,回家后发愤读书,瞌睡了,就用锥子刺大腿,血一直流到脚上。(《战国策?秦策一》)
路温舒,西汉钜鹿(河北平乡)人,出生在乡下一个看门小吏家中,生活贫困,小时候天天到野外放羊。
路温舒看到邻居的孩子读书,非常羡慕,可是他家买不起书,更不用说上学读书了。他想:要是能有书自学,那就心满意足了。
一天,他在河边放羊,见水中长着一大片蒲草,绿油油的蒲叶又大又阔,非常可爱。他看了一会儿,突然高兴地跳起来,自言自语地说:“这不是抄书的材料吗?为什么不用来抄书呢?”
第二天,路温舒出外放羊时就带了小刀,顺便到水边割蒲草。他割了一小捆带回家,把蒲草晒干压平,再裁割成同样大小,用麻线穿订起来,一册蒲叶本子就这样做成了。
有了蒲叶本子,他就向邻居借书来抄。白天放羊,晚上抄书,没多久就抄了很多蒲叶书,从此再也不愁没书读了。
邻居见了,都连声夸奖:“这孩子真用功!真会动脑筋!”
路温舒就靠这个办法读了很多书,成为西汉有名的学者。(《汉书?路温舒传》)
古时候有个名叫秋的棋手,由于他的棋下得好,当地人都称他为弈秋。
弈秋收了两个徒弟,他每天尽心尽力教导他们,想把自己高超的棋艺倾囊相授。但这两个徒弟完全不一样。
一个徒弟生性踏实认真。他谦虚好学,非常专注,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下棋上,认真思索老师所做的每一步安排,仔细品味老师的每一句言谈。所以,他极为准确地领悟了老师下棋的精髓,棋艺进步飞快,连老师都为之惊叹。
另一个徒弟正好相反。他虽然天天跟在老师身边学习,但老师讲解下棋要领的时候,他的眼睛好像是在盯着棋子,可心思却被空中的大雁占据,恨不得马上搭弓射箭,射下一只。结果,老师的讲解他一句也没听进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棋艺依旧拙劣不堪,一丝一毫的进步都没有,老师对他极为失望。
这两个徒弟,一个成了棋艺高超的名手,另一个一无所获。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心不在焉。(《孟子?告子章句上》)
二十一、持之以恒
如果一个农夫总是草草地收工,他就不会有好的收成。
如果一个学生总是早早地合上书本,他的学习一定不会太好。
如果想将自己的学习水平提高,那就耐心一点儿,不要急于求成。
一个人一天走一英里,只要坚持下去,他就可以走遍全世界。(《美德读本》)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孟轲)小的时候,母亲送他到学堂读书。刚开始孟轲还懂得用功,后来就渐渐学会偷懒、贪玩,不肯用功读书了。有一天,他竟然逃学回家。
母亲此时正在家中织布,一看见他逃学回来,就拿起剪刀把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麻布剪断了。孟轲吓得发抖,跪在地上。
母亲责备说:“求学跟织布的道理是一样的,必须一丝丝地不断积累,才能织成有用的布料。如果中途把它剪断了,那就会前功尽弃。求学更是要不断地用功,最后才会有所成就。而你现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