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上市公司杨金龙能上院士吗

回复:中科大宣传【高考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回复:中科大宣传收藏
历年百篇优博排名---数学(截至2010)
数学与系统研究院8
2010年,获得国外名校奖学金出国深造的部分科大数学口本科生(注:未包括统计口本科生)
CKD&&&&&&&&&
AppMath@卡耐基梅隆大学U&&&&&&&&&&&&
CKD&&&&&&&&&
Math@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TA+First Year Fellow 5k
Erika&&&&&&&
TA+RA,$26000/y
ferarri&&&&&
Math@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
Florontino&&
math@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kjcuckoo&&&&
stat@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2086.85/month
kjcuckoo&&&&
stat@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kjcuckoo&&&&
mikeyk&&&&&&
piao.&&&&&&&
Fellowship
piao.&&&&&&&
Fellow/$29k TA+RA
piao.&&&&&&&
Math@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piao.&&&&&&&
Fellowship
richardyu&&&
math@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riverbird&&&
Fellow, $21000
scyshuzi&&&&
math@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tongcx&&&&&&
AppMath@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
TA,$1677/m
tongcx&&&&&&
TA,&$21800/9m
tongcx&&&&&&
caos@纽约大学库朗研究所&&&&&&
fellow+ra $24,617/9m
xiaohuan&&&&
math@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zest&&&&&&&&
fellowship
zzmzzm&&&&&&
TA,$2,000/month
科大的工科
一、科大的电子科学和技术
1。02年在国家教育部搞的一级学科评比中,学术声誉第4,综合排名第5。
2。Cadence公司是全球最大的EDA厂商,它和中国科大联合成立的“Cadence-中国科大集成电路设计培训中心”是Cadence公司在国内高校首家成立的培训中心。
二、科大的通信工程
为国家重点学科
1。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和国内5所大学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清华、北大、科大、复旦、上交。
2。全国6所高校中标参加国家4G(最新一代通信技术)研发:东南、北邮、清华、科大、电科、华科。
3。全国7所高校参加国家863项目"4G蜂窝移动通信无线网络试验系统研究开发”:东南、北邮、清华、科大、华科、西电、上交。(东南大学官方新闻)
4。获0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开发项目"主要完成单位包括4所大学:东南、北邮、清华、科大。
5。科大的语音技术国内独步,03年获得语音技术领域有史以来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奖
(三)科大的计算机科学和技术
1。02年在教育部搞的一级学科评比中,在高校中,科研排第6、综合排第7。
2。微软的“长城计划”出资2亿助中国高校打造中国软件的“黄埔军校”,首选5校启动该计划:清华、科大、浙大、北大、上交。
3。微软和5所大学(清华、科大、浙大、哈工、港科)联合建立了5个“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清华“媒体与网络技术”、科大“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浙大“视觉感知”、哈工“语言语音”、港科“信息技术”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
4。科大是国家网格(Grid) 的8大成员节点之一。
5。科大拥有一个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
(四)科大的自动化专业
规模不大,但科研水平很高,尤其是先进控制及其应用。
1)Pattern Recognition杂志是国际模式识别学会的会刊,每年评1个优秀论文,中国人迄今只有科大的杨光正教授1人获奖。
2)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2年一度的世界大会上每次有3-4个大会报告,全部是国际最著名权威学者做报告。科大孙德敏教授的工作是我国第1次也是唯一的2次被国际最著名权威在该世界大会的报告中介绍的。
3)科大包揽02年全国首届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的冠亚军;
代表中国,击败日本队,获得“亚广联”机器人大赛的亚军和最佳技术奖。03年只有科大和清华2支队伍代表中国“免试”参加亚洲机器人大赛的决赛。(科大机器人夺魁,是多个专业合作的结果;其中计算机、精密仪器等专业也功不可没
(五)科大的信息安全专业
1)这是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到数学、物理、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众多学科,而科大在以上学科无一不强,所以发展信息安全专业很有优势。
2)科大曾创办了中国唯一的一个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02年该实验室改由中科院统一管理,不过其中的骨干多是科大校友,和科大的交流、合作非常密切。科大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前去学习、实习和开展大学生研究计划,这就是隶属于中科院的好处,在利用中科院的资源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3)由物理学衍生出来的“量子保密通信”是当前信息安全领域最尖端前沿的热点,科大在这方面全国独步,无人可及。这是信息安全将来的必然发展方向。
六)科大的精密仪器和机械专业
1。 科大的精密机械系有几个方向非常不错:微系统(科学院和人事部“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基金、教育
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中科院留学回国基金和
985工程重点科研基金等经费的资助),纳米以及微细加工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机器人(国家863项目以及民用863项目)
2。 每年科大学生都收到很多世界顶尖名校机械专业的offer。
1)03年3月前仅 本科生
就有这么多顶尖offer:麻省理工 1;斯坦福 1;加州伯克利 2;普林斯顿 1;加州理工 1;康奈尔 2),除了清华,没有其他学校能比。
2)02年麻省理工机械(ME)专业给大陆3份全奖,分别被科大(USTC)、清华(THU)和上交学子获得。
03、04年麻省理工又连续给科大了机械专业全奖offer
(七)科大的力学和机械专业
1)由钱学森创办并担任首任系主任,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和若干院士,科研和教学实力非常强大。
2)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的力学专业只设了2个点:北大和科大
3)力学专业学生出国深造的形式也非常不错;很多学生都能拿到美国顶级名校的全奖。
(八)科大的环境学
是科大跨学科、跨院系的新设学科。科大在环境科学研究上的特色或强项是:
1)科大的绿色化学和洁净能源的研究水平国内领先。
2)生态地球化学、人体健康与环境、土壤环境等也是科大的研究强项
3)科大在全球变化的过程及其区域响应、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过程、和极地环境研究上达到世界水平。科大教授和学子多次赴南极科考并取得重大科学成果。
(九)科大的安全工程
《科学时报》报道科大的努力使我国的火灾科研步入世界前列
1)科大有我国火灾科学惟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98-02年火灾科学sci论文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商务部建筑与火灾实验室。
2)美国国家建筑与火灾研究实验室正式邀请科大(中国唯一受邀机构)参与美国“世贸中心灾难建筑与火灾安全”国家级计划。
3)科大获05年第八届国际火灾科学大会举办权。范维澄院士任大会组委会主席。范维澄院士还是亚澳火灾科技学会主席、国际火灾安全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4)科大众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火灾防治技术已实施了大规模成果转化,成功应用于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北京奥运场馆等100多个重要场所。
6)发明专利《利用彩色影像三基色差分进行火灾探测与定位的方法》(专利号ZL 95 1 00519.7,发明人为袁宏永、范维澄和王清安)获中国专利金奖。
7) 中国科大高分子阻燃材料研制成功,总体上处于国际先进地位。
(十)科大的热能和动力工程专业
1)科大的工程热物理在教育部搞的一级学科评比中,全国第4。
2)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是由著名热物理学家吴仲华院士创建。
(吴仲华院士创建了叶轮机械的三元流理论,中国现在工程热物理学界的许多大牛都是吴先生的学生,包括现在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徐建中院士和本系的湍流牛人吕盘明教授。吴先生早年与夫人李敏华院士共同求学于MIT。)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早年在太阳能方面的研究十分出色。当时的研究由太阳能界著名的葛新石教授和程曙霞教授领头。近年来,系里的研究呈现出多元态势。如,陈义良教授一直从事湍流模拟和湍流燃烧的研究;吴清松教授早年从事计算流体力学,现在转到了非常热门的交通流和颗粒流领域,PRE文章一大堆;程曙霞教授也在从事生物传热的研究;陈则韶教授从事制冷技术及热力学方面的研究;吕盘明教授一直单枪匹马特立独行的从事湍流机理的研究;系主任季杰教授从事空调系统和建筑节能方面的研究。除了上面所述的一批老教授外,本系还有一大批年轻教授组成的生力军。这之中,首推人气急升的王晓宏教授(此君博后导师是以色列前物理学会主席),在物理学报/Physica系列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让人琢磨不透的理论文章。另外还有才华横溢/特立独行的朱祚金教授,此君在多个领域全面开花,SCI/EI论文数让很多人望尘莫及。另外还有搞燃烧的林其钊教授/搞等离子体的夏维东教授/搞光声技术的胡汉平教授,等等等等,都是一等一的高手。老教授们的得意弟子也在本系处于上升时期。如葛新石教授的关门弟子叶宏博士,陈则韶教授的弟子胡芃博士。等等等等,此等新人,前途无量。
全美顶尖计算机系/电子系大陆教授,科大学子最多以前社会上一般认为科大强项是理科,就像很多人认为北大强项是文科一样。其实科大的工科教育和北大的理科教育毫不含糊。执教全美第一流的计算机系和电子系的毕业生人数,科大都首屈一指,虽然科大的招生并不多。
【执教全美Top计算机系的大陆学子,科大本科毕业生最多】
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 Stanford University
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Berkeley
1.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Hui Zhang,&&&&&
Full Professor,BS(北京大学),PhD(UC
Eric Xing,&&&&&
Assistant Prof,BS(清华大学),PhD(Rutgers/UC
5. Cornell University
Jiawei Han,&&&&
Full Professor,BS(中国科大),PhD(UW
Yizhou Yu,&&&&&
Associate Prof,BS(浙江大学),PhD(UC
Yuanyuan Zhou,
Associate Prof,BS(北京大学),PhD(Princeton)
Haiyun Luo,&&&&
Assistant Prof,BS(中国科大),PhD(UCLA)
Chengxiang Zhai,Assistant Prof,BS(南京大学),PhD(CMU)
7.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8. Princeton University
Kai Li,&&&&&
&&& Full Professor,BS(吉林大学),PhD(Yale)
9. University of Texas - Austin
Yin Zhang&&&&&&&
Assistant Prof,BS(北京大学),PhD(Cornell)
Lili Qiu&&&&&&&&
Assistant Prof,BS(Bridgeport),Phd(Cornell)
9.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Madison
Jin-Yi Cai,&&&&
Full Professor,BS(复旦大学),PhD(Cornell)
Jerry Zhu,&&&&&
Assistant Prof, BS(上海交大), PhD(CMU)
11. Caltech
11. Gatech
Ling Liu,&&&&&&
Associate Prof,BS(????),PhD(Tilburg)
Yan Zong Ding,
Assistant Prof,BS(????),PhD(Harvard)
Wenke Lee,&&&&&
Assistant Prof,BS(中山大学),PhD(Columbia)
Jun Xu,&&&&&&&&
Assistant Prof,BS(IIT),&&&&
PhD(Ohio State U)
1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无大陆学子任教
13. 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15. Harvard University
无大陆学子任教
Jingsheng Cong, Full Professor,BS(北京大学),PhD(UIUC)
Lixia Zhang,&&&
Full Professor,BS(黑龙江大学),PhD(MIT)
Songwu Lu,&&&&&
Associate Prof,BS(中国科大),PhD(UIUC)
Songchun Zhu,&&
Associate Prof,BS(中国科大),PhD(Harvard)
15. Michigan–Ann Arbor
Mingyan Liu,&&&
Associate Prof,BS(南京航空),PhD(Maryland)
Yaoyun Shi,&&&&
Assistant Prof,BS(北京大学),PhD(Princeton)
18. Columbia University
无大陆学子任教
18. Purdue University
Zhiyuan Li,&&&&
Full Professor,BS(厦门大学),PhD(UIUC)
Ninghui Li,&&&&
Assistant Prof,BS(中国科大),PhD(NYU)
Luo Si,&&&&&&&&
Assistant Prof,BS(清华大学),PhD(CMU)
Yinlong Sun,&&&
Assistant Prof,BS(北京大学),PhD(Simon
Dongyan Xu,&&&&
Assistant Prof,BS(中山大学),PhD(UIUC)
Xiangyu Zhang,
Assistant Prof,BS(中国科大),PhD(Arizona)
18.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Jianbo Shi,&&&&
Assistant Prof,BS(Cornell),PhD(Berkeley)
18. Yale University
Zhong Shao,&&&&
Full Professor,BS(中国科大),PhD(Princeton)
注:12岁考入科大少年班,23岁执教Yale CS,32岁晋升正教授。
Yang Yang,&&&&&
Assistant Prof,BS(清华大学),PhD(UT
【执教全美Top电子系的大陆学子,科大本科毕业生最多】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Qing Hu,&&&&&&
Full Professor,BS(兰州大学),PhD(Havard)
Lizhong Zheng, Associate Prof,BS(清华大学),PhD(UC
Jing Kong,&&&&
Assistant Prof,BS(北京大学),PhD(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Shanxiang Wang,Associate Prof,BS(中国科大),PhD(CMU)
Shanhui Fan,&&
Assistant Prof,BS(中国科大),PhD(MI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无大陆学子任教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 Champaign
Jianming Jin,
Full Professor,BS(南京大学),PhD(UMich)
Zhi-pei Liang, Full Professor,BS(华南理工),PhD(CWRU)
Chang Liu,&&&&
Associate Prof,BS(清华大学),PhD(Caltech)
Yi Ma,&&&&&&&&
Associate Prof,BS(清华大学),PhD(Berkeley)
Deming Chen,&&
Assistant Prof,BS(U Pittsburgh),PhD(Berkeley)
Yun Chiu,&&&&&
Assistant Prof,BS(中国科大),PhD(Berkeley)
Xiuling Li,&&&
Assistant Prof,BS(????),PhD(UCLA)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无大陆学子任教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Wei Lu,&&&&&&&
Assistant Prof,BS(清华大学),PhD(Rice)
Lingjie Guo,&&
Associate Prof,BS(南开大学),PhD(Minnesota)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Jian-Gang Zhu, Full Professor,BS(华中科大),PhD(UCSD)
Yi Luo,&&&&&&&
Assistant Prof,BS(中国科大),PhD(Columbia)
Xiaodong Song, Assistant Prof,BS(清华大学),PhD(UC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 Tong Zhou,
Full Professor,BS(天津大学),PhD(Virginia)
Chuanyi Ji,&&&
Associate Prof,BS(清华大学),PhD(Caltech)
Ye Li,&&&&&&&&
Associate Prof,BS(东南大学),PhD(Gatech)
Xiaoli Ma,&&&&
Assistant Prof,BS(清华大学),PhD(Minnesota)
Ying Zhang,&&&
Assistant Prof,BS(同济大学),PhD(UC
Cornell University
Lang Tong,&&&&
Full Professor,BS(清华大学),PhD(Notre
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
Hao Ling,&&&&&
Full Professor,BS(????),PhD(UIUC)
Yihong Chen,&&
Assistant Prof,BS(UT AUstin),PhD(UT Austin)
David Pan,&&&&
Assistant Prof,BS(北京大学),PhD(UCLA)
Shouli Yan,&&&
Assistant Prof,BS(上海交大),PhD(TAMU)
Purdue University– West Lafayette
Hong Z. Tan,&&
Associate Prof,BS(上海交大),PhD(MIT)
Peter Ye,&&&&&
Associate Prof,BS(复旦大学),PhD(Max
Planck Institute)
Jianghai Hu,&&
Assistant Prof,BS(西安交大),PhD(UC Berkeley)
Yu Hu,&&&&&&&&
Assistant Prof,BS(中国科大),PhD(Harvard)
Dan Jiao,&&&&&
Assistant Prof,BS(安徽大学),PhD(MIT)
Xiaojun Lin,&&
Assistant Prof,BS(中山大学),PhD(Purdue)
Minghao Qi,&&&
Assistant Prof,BS(中国科大),PhD(MIT)
Princeton University
Stephen Chou,
Full Professor,BS(中国科大),PhD(MI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Lei He,&&&&&&&
Associate Prof,BS(复旦大学),PhD(UCLA)
Yuanxun Wang,
Assistant Prof,BS(中国科大),PhD(UT Austin)
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Gang Qu,&&&&&&
Associate Prof,BS(中国科大),PhD(UCLA)
Min Wu,&&&&&&&
Associate Prof,BS(清华大学),PhD(Princeto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Zhen Zhang,&&&
Full Professor,BS(????),PhD(Cornell)
Chongwu Zhou,
Assistant Prof,BS(中国科大),PhD(Yal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Deli Wang,&&&&
Assistant Prof,BS(中国科大),PhD(UCSB)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Richard Shi,&&
Full Professor,BS(复旦大学),PhD(Waterloo)
Hui Liu,&&&&&&
Associate Prof,BS(复旦大学),PhD(UTexas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Hongrui Jiang, Assistant Prof,BS(北京大学),PhD(Cornell)
Zhenqiang Ma,
Assistant Prof,BS(清华大学),PhD(Michigan)
科大在UCLA计算机系任教的Songchun
Zhu和在斯坦福大学电子系任教的Shanxiang
Wang都已经是Full
Professor了。
科大在普林斯顿电子系任教的Stephen Chou也是目前大陆文革后本科毕业生中唯一的美国工程院院士,我个人还比较看好科大在UIUC任教的Jiawei Han或在斯坦福大学电子系任教的Shanxiang Wang成为大陆文革后本科毕业生在电子/计算机领域中的第二位美国院士。
其实我也不是合肥人,但是以前我在合肥读书,在中科大里面玩,那时就知道那里真的是个学术氛围很浓很好的地方了。 那请加油选到一个好学校吧,加油
科大在材料和化学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
1)&&&&&&&&&&&&&&
科大在纳米科技领域的sci论文列世界第2,比名列世界第1的美国顶尖名校加州伯克利大学仅少3篇。(美国加州伯克利在化学和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排名全美第一)
“纳米科技是影响未来人类生活的世界三大新科技之一,是与生命科学、信息技术、能源科学并重的21世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领域。据记者了解,在过去5年间,我国纳米研究论文数为1707篇,仅次于美国、日本,列世界第三位,中国有8个单位进入了世界纳米研究前50名,中国科技大学纳米研究论文数量达223篇,仅比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少3篇,在世界前10名机构排行中位列第二,从论文数量来看,我国在纳米材料研究领域已处于世界前列。”
2)科大的钱逸泰教授发展了溶剂热合成技术,国际上首次在300℃左右制成长度达30纳米的氮化镓微晶;成果发表在权威国际刊物《科学》上。
3)科大钱逸泰教授在国际上首次成功用催化热解法制成纳米金刚石,成果也发表在美国《科学》上。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杂志还发表题为“稻草变黄金从四氯化碳(CCl4)制成金刚石”一文,予以高度评价。
4)科大的侯建国、杨金龙、朱清时教授在国际上首次“拍摄”到能够分辨碳原子间单键和双键的分子图像,为制造纳米器件提供了有效手段。该科研成果入选中国年度10大科技进展
5)科大的纳米科研成果获得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奖2等奖第1名(1等奖当年空缺,而且此前连续多年空缺)。科大的化学和纳米材料科研成果还多次入选中国10大基础研究进展、高校10大进展,和中国10大科技进展,入选次数之多,全国领先。
6)00-05年国家基金委在全国高校中总共遴选了5个化学和材料领域的“创新研究群体”,科大独占其3,居全国第一!
7)国际顶尖学术刊物《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出中国科大专刊,并称赞科大为“天才工场”!
8)材料和化学精英:MRS全美杰出研究生奖,科大学子多次占华人得主半数
美国材料学会院士(MRS Fellow),科大毕业生最多
美国材料学会
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科大毕业生包揽
年,全球10大顶尖化学家,科大校友占其二
年,全球百位顶尖化学家,科大校友占其6!
年,全球百位材料学家,科大校友占其7!前6名中5人是科大校友!
化学系(19系)2007届毕业本科生去向
化学系2007年毕业本科生78人。其中有33人获国外和香港高校全额奖学金继续深造,占总人数42.3%;36人保送或考取在国内研究所或高校读研,占总人数46.1%。2007年化学系本科毕业生在国内外深造总人数达6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8.5%,
化学系(19系)2008届毕业生获得全额奖学金出国深造情况
科大化学系(19系)2004级(2008届)本科生全班87人,其中共有42人申请出国深造,目前42人全部拿到全额奖学金(简称offer)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8.3%;截止日,已有一大批同学汇报了北美一流名校的全额奖学金。其中,获得美国最富盛名的常春藤名校全额奖学金的同学就多达11位!常春藤名校之一的宾西法尼亚大学一口气给该班4位同学发来了全额奖学金。
化学系(19系)2008届毕业生获得全额奖学金出国深造情况
科大化学系(19系)2004级(2008届)本科生全班87人,其中共有42人申请出国深造,目前42人全部拿到全额奖学金(简称offer)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8.3%;截止日,已有一大批同学汇报了北美一流名校的全额奖学金。其中,获得美国最富盛名的常春藤名校全额奖学金的同学就多达11位!常春藤名校之一的宾西法尼亚大学一口气给该班4位同学发来了全额奖学金。
谢谢!科大学风,世界认同啊。
加油哦有空到科大来玩,感受一下,O(∩_∩)O哈哈~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纳米研究方面取得了具有重要影响的七项成果,先后在《自然》、《科学》等国际科学杂志上发表了 5 篇文章, 引起国际科技界的很大关注。98年10月,美国家科学基金会 主任 Rita R Colwell访华,提及中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3项研究成果,其中就有碳纳米管技术 (另2项是胰岛素合成和晶体生长。)
这七项重要成果是:(科大、清华各2项,中科院3项)
1.用苯热法制备纳米氮化镓微晶
这是中科大钱逸泰小组完成的。钱逸泰小组发展了溶剂热合成技术,
首次在300℃左右制成长度达30纳米的氮化镓微晶。还用苯热合成制备氮化铬(CrN)、磷化钴(Co2P)和硫化锑(Sb2S3)纳米微晶。论文发表在97年的《科学》上。
2.用催化热解法制成纳米金刚石
这也是中科大钱逸泰小组在高压釜中完成的。他们用中温
(700℃)催化热解法使四氯化碳和钠反应制备金刚石纳米粉。论文发表在98年的《科学》杂志上。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杂志,还发表题为“稻草变黄金从四氯化碳(CCl4)制成金刚石”一文,予以高度评价。该成果也入选98年中国高校10大科技进展。
3.氮化镓纳米棒制备
这是清华大学范守善小组完成的。他们首次利用碳纳米管成功地制备出直径为3-40纳米、长度达微米量级的半导体氮化镓一维纳米棒,并提出碳纳米管限制反应的概念。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杂志等相继报道了这一结果,《科学》的97年十大科学突破中就有“碳纳米管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这一成果。此成果还被9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4.硅衬底上的碳纳米管阵列
这是98年范守善与斯坦福大学戴宏杰教授合作完成的。他们首次实现硅衬底上碳纳米管阵列的自组织生长,从而利用微电子工业兼容的技术可大规模制备碳纳米管阵列,推进碳纳米管在场发射平面和纳米器件方面的应用研究。该项发明已申请专利。
5.准一维纳米丝和纳米电缆
这是中科院合肥固体物理研究所张立德小组完成的。他们首次合成了碳化钽(TaC) 纳米丝外包覆绝缘体SiO2,TaC纳米丝外包覆石墨纳米电缆, 以及半导体SiC 纳米丝外包覆绝缘体SiO2纳米电缆。国际上仅少数研究组能合成这种材料。其论文在98年第四届国际纳米会议宣读后,许多外国科学家给以高度评价。
6.大面积定向碳管阵列合成
这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解思深小组完成的。他们利用化学气相法高效制备纯净碳纳米管,在平板显示的场发射阴极等方面有重要应用前景。其文章发表在1996年的美国《科学》上。
7.超长纳米碳管制备
这也是解思深小组完成的。这种超长碳纳米管比现有碳纳米管的长度提高1-2 个数量级,还实现了碳纳米管底端自然开口,直接获得了高产量的开口碳纳米管。
该成果发表于98年8月《自然》上。
历年百篇优博排名---化学
上海有机所10
长春应化所8
大连化物所2
今天先就贴到这儿..太多了..有兴趣的自己登陆中科大招生论坛哈
LZ其实你贴这么多……别人很少会看的,你不如直接开贴回答疑问的好~!
这就算是答疑帖了啊..
TUT楼主为毛你没有市场呢~
夜深了..夜深了..
夜深了..夜深了..
夜深了..夜深了..
好吧~夜深了,嘿嘿。其实标题可以【】起来,醒目一点嘛~
算了..实在不想重发啊..以后发的时候我一定注意这点啊..明个儿黄金时段我来个人工置顶就一定有市场了哈哈哈
嗯嗯,明天我在就帮你哈~话说好喜欢科大的~
预先谢过了啊..
没事,嘿嘿。。。
中美印科学家烹制宇宙大爆炸“夸克汤”确定了从普通物质到夸克物质的相变温度我校近代物理系2008级博士研究生罗晓峰与美国、印度科学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确定了从强子物质到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相变温度约为175百万电子伏特(相当于2万亿摄氏度)。6月24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以“量子色动力学相图的标度”为题,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罗晓峰为论文第二作者,是5位作者中唯一的学生,论文中的实验数据与统计分析由他完成。   我校近代物理系2008级博士研究生罗晓峰与美国、印度科学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确定了从强子物质到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相变温度约为175百万电子伏特(相当于2万亿摄氏度)。6月24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以“量子色动力学相图的标度”为题,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罗晓峰为论文第二作者,是5位作者中唯一的学生,论文中的实验数据与统计分析由他完成。
罗晓峰说,宇宙初生时,亿万物质是一锅由自由的夸克和胶子组成的浓稠的“汤”, 俗称“夸克汤”,即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寻找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存在的证据并研究其基本性质,对研究早期宇宙具有重要意义。 在通常情况下,夸克和胶子被强相互作用力禁闭在强子中。强子是由夸克组成的粒子,包括重子(含三个夸克,如质子和中子)和介子(含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通过对普通原子核“加热”,有可能使强子“融化”从而形成由自由夸克和胶子组成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2000年以来,科学家们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汶国家实验室中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进行实验研究,发现了一些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形成的证据。但是从强子物质到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相变温度尚不清楚。 日前,RHIC对撞机将两束金原子核加速到接近光速,使它们发生碰撞,形成了高能量密度和高温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冷却后产生了大量粒子。中美印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合作小组,分析研究了对撞机上STAR探测器采集到的大量实验数据,在世界上首次把测量到的净质子数(质子数减去反质子数)分布的高阶涨落,与格点量子色动力学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从实验上直接确定了重子数密度为零情况下从强子物质到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相变温度。 该相变温度是强相互作用物质相图的一个基本标度(类比于标准大气压下,100摄氏度是水的相图一个基本标度),对研究强相互作用物质的整体性质以及相变结构有着重大的科学意义。STAR国际合作组发言人许怒研究员说,他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定量研究重离子碰撞中产生的高温高密物质性质开辟了新方向,也为量子色动力学理论在大尺度和低动量传递区域(即非微扰区域)的检验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罗晓峰2006年中国科大本科毕业后,作为硕博连读生保送到我校近代物理系高能物理组,师从李澄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重离子碰撞物理及状态方程研究,并于2009年2月至2011年4月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作为联合培养生,在研究员汉斯.盖尔.瑞特和许怒(中科大77级校友)指导下完成了上述研究。罗晓峰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Phys. Rev. Lett., Phys. Lett. B, Phys. Rev. C,J. Phys. G等学术杂志上发表多篇相关学术论文。
另外,我校近代物理系高能物理组为STAR实验研制的高时间分辨飞行时间(TOF)子探测器,大大提高了STAR探测器的粒子鉴别能力,在国际上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