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三一年努力来得及吗,不到一年就要高考了。每次写作业效率都好低,看不进去怎么办。就算手机电脑全部拿开我坐那还

&p&更新记录太长了,放到后面。&/p&&p&此回答为文科版,删去了原来比较难或用的不多的的一些知识点和相关例题,适用于文科生和基础稍差的理科生。&/p&&p&理科版请看&/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790&/span&&span class=&invisible&&3858/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一、设点或直线&/p&&p&做题一般都需要设点的坐标或直线方程。点可以设为&img src=&///equation?tex=%5Cleft%28+x_%7B1%7D%2Cy_%7B1%7D+%5Cright%29+& alt=&\left( x_{1},y_{1} \right) & eeimg=&1&&,&img src=&///equation?tex=%5Cleft%28+x_%7B2%7D%2Cy_%7B2%7D+%5Cright%29+& alt=&\left( x_{2},y_{2} \right) & eeimg=&1&&就可以。还要注意的是,很多点的坐标都是设而不求的。对于一条直线,如果过定点&img src=&///equation?tex=%5Cleft%28+x_%7B0%7D%2Cy_%7B0%7D+%5Cright%29+& alt=&\left( x_{0},y_{0} \right) & eeimg=&1&&并且不与y轴平行,可以设点斜式&img src=&///equation?tex=y-y_%7B0%7D%3Dk%5Cleft%28+x-x_%7B0%7D+%5Cright%29+& alt=&y-y_{0}=k\left( x-x_{0} \right) & eeimg=&1&&,如果不与x轴平行,可以设&img src=&///equation?tex=x-x_%7B0%7D%3Dm%5Cleft%28+y-y_%7B0%7D+%5Cright%29+& alt=&x-x_{0}=m\left( y-y_{0} \right) & eeimg=&1&&(m是倾斜角的余切,即斜率的倒数,下同)。如果直线不过定点,干脆在设直线时直接设为y=kx+m或x=my+n(注意:y=kx+m不表示平行于y轴的直线,x=my+n不表示平行于x轴的直线)&/p&&p&二、转化条件&/p&&p&有的时候题目给的条件是不能直接用或直接用起来不方便的,这时候就需要将这些条件转化一下。&b&对于一道题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转化得巧,可以极大地降低运算量。&/b&下面列出了一些转化工具所能转化的条件。&/p&&p&向量:平行、锐角或点在圆外(向量积大于0)、直角或点在圆上、钝角或点在圆内(向量积小于0)、平行四边形&/p&&p&斜率:平行(斜率差为0)、垂直(斜率积为-1)、对称(两直线关于坐标轴对称则斜率和为0,关于y=±x对称则斜率积为1&/p&&p&使用斜率转化一定不要忘了单独讨论斜率不存在的情况!&/p&&p&几何:相似三角形(依据相似列比例式)、等腰直角三角形(构造全等)&/p&&p&有的题目可能不需要转化直接带入条件解题即可,有的题目给的条件可能有多种转化方式,这时候最好先别急着做题,多想几种转化方法,估计一下哪种方法更简单,三思而后行。&/p&&p&三、代数运算&/p&&p&转化完条件就剩算数了。很多题目都要将直线与椭圆联立以便使用一元二次方程的韦达定理,但要注意并不是所有题目都是这样。&/p&&p&解析几何中有的题目可能需要算弦长,可以用弦长公式&img src=&///equation?tex=d%3D%5Csqrt%7Bk%5E%7B2%7D%2B1%7D+%5Csqrt%7B%5Cleft%28x_%7B1%7D%2Bx_%7B2%7D+%5Cright%29+%5E%7B2%7D-4x_%7B1%7Dx_%7B2%7D+%7D+%3D%5Csqrt%7B%5Cfrac%7B1%7D%7Bk%5E%7B2%7D%7D%2B1%7D%5Csqrt%7B%5Cleft%28y_%7B1%7D%2By_%7B2%7D+%5Cright%29+%5E%7B2%7D-4y_%7B1%7D+y_%7B2%7D+%7D+& alt=&d=\sqrt{k^{2}+1} \sqrt{\left(x_{1}+x_{2} \right) ^{2}-4x_{1}x_{2} } =\sqrt{\frac{1}{k^{2}}+1}\sqrt{\left(y_{1}+y_{2} \right) ^{2}-4y_{1} y_{2} } & eeimg=&1&&&/p&&p&解析几何中有时要求面积,如果O是坐标原点,椭圆上两点A、B坐标分别为&img src=&///equation?tex=%5Cleft%28x_%7B1%7D%2Cy_%7B1%7D+%5Cright%29+& alt=&\left(x_{1},y_{1} \right) & eeimg=&1&&和&img src=&///equation?tex=%5Cleft%28x_%7B2%7D%2Cy_%7B2%7D+%5Cright%29+& alt=&\left(x_{2},y_{2} \right) & eeimg=&1&&,AB与x轴交于D,则&img src=&///equation?tex=S_%7B%5CDelta+AOB%7D+%3D%5Cfrac%7B1%7D%7B2%7D+d%5Cleft%7C+AB+%5Cright%7C+%3D%5Cfrac%7B1%7D%7B2%7D+%5Cleft%7C+OD+%5Cright%7C+%5Cleft%7Cy_%7B1%7D-y_%7B2%7D+%5Cright%7C+%3D%5Cfrac%7B1%7D%7B2%7D%5Cleft%7Cx_%7B1%7Dy_%7B2%7D+-x_%7B2%7Dy_%7B1%7D+%5Cright%7C+& alt=&S_{\Delta AOB} =\frac{1}{2} d\left| AB \right| =\frac{1}{2} \left| OD \right| \left|y_{1}-y_{2} \right| =\frac{1}{2}\left|x_{1}y_{2} -x_{2}y_{1} \right| & eeimg=&1&& (d是点O到AB的距离;第三个公式教材上没有,解要用的话需要把下面的推导过程抄一下)。&/p&&img src=&/cfc5ea735821a_b.png& class=&content_image&&&br&&p&解析几何中很多题都有动点或动直线。如果题目只涉及到一个动点时,可以考虑用参数设点。若是只涉及一个过定点的动直线,题目中又涉及到求长度面积之类的东西,这时设直线的参数方程会简单一些。&/p&&p&有的解析几何题目可能需要求一个分式的取值范围,所以我这里也总结一下常见的六种类型分式取值范围的求法。设&img src=&///equation?tex=y%3D%5Cfrac%7Bf%5Cleft%28+x+%5Cright%29+%7D%7Bg%5Cleft%28+x+%5Cright%29+%7D+& alt=&y=\frac{f\left( x \right) }{g\left( x \right) } & eeimg=&1&&,其中f(x)的次数为m,g(x)的次数为n&/p&&img src=&/v2-90d42db1ec666d8af1dba1a486b7196c_b.png& class=&content_image&&&p&在解析几何中还有一种方法叫点差法虽然适用范围不大,但是能用点差法做的题目用点差发真的会比常规方法简单不少。这类题目一般都会涉及到弦的中点,做题时一定不要忘了点差法的存在。设椭圆上两个点的坐标,将两点在椭圆上的方程相减,整理即可得到这两点的中点的横纵坐标与这两点连线的斜率的关系式,或者说得到两点联线斜率与中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积。因为点差法得到的是斜率关系,所以将点差法与转化斜率关系一起使用效果更佳。(当然前提是这道题得能用斜率转化)&/p&&p&为了是大家更好地认识点差法,我单找了一些点差法的例题,希望大家能对点差法有更深的理解&/p&&p&例一&/p&&img src=&/fea2e40d05c20baf6aab28_b.png& class=&content_image&&&p&例二&/p&&img src=&/b4ffd51dacbed_b.png& class=&content_image&&&p&例三&/p&&p&例三虽然是理科的题目,但是并不算难。&/p&&img src=&/24bacfb03ebabdf68e5eecd_b.png& class=&content_image&&&p&四、能力要求&/p&&p&做解析几何题,首先对人的耐心与信心是一种考验。在做题过程中可能遇到会一大长串的式子要化简,这时候,只要你方向没错,坚持算下去肯定能看到最终的结果。另外运算速度和准确率也是很重要的,在真正考试的时候肯定不像平时做题的时候能容你慢慢做题,因此需要有一定的做题速度,在做题的时候运算准确也是必须要保证的,因为一旦算错数,就很可能功亏一篑。&/p&&p&五、补充知识&/p&&p&这一部分主要说一些对做题有帮助的公式、定理、推论等内容&/p&&p&1、关于直线:&/p&&p&将直线的两点式整理后,可以得到这个方程:&img src=&///equation?tex=%5Cleft%28y_%7B1%7D-y_%7B2%7D%5Cright%29+x-%5Cleft%28x_%7B1%7D-x_%7B2%7D+%5Cright%29y%2Bx_%7B1%7Dy_%7B2%7D-x_%7B2%7D+y_%7B1%7D%3D0+& alt=&\left(y_{1}-y_{2}\right) x-\left(x_{1}-x_{2} \right)y+x_{1}y_{2}-x_{2} y_{1}=0 & eeimg=&1&&。据此可以直接写出过&img src=&///equation?tex=%5Cleft%28x_%7B1%7D%2Cy_%7B1%7D+%5Cright%29+& alt=&\left(x_{1},y_{1} \right) & eeimg=&1&&和&img src=&///equation?tex=%5Cleft%28x_%7B2%7D%2Cy_%7B2%7D+%5Cright%29+& alt=&\left(x_{2},y_{2} \right) & eeimg=&1&&两点的直线,至于这两点连线是否与x轴垂直,是否与y轴垂直都没有关系。对于一些坐标很复杂的点,可以直接代入这个方程便捷的得到过两点的直线。&/p&&p&2、关于椭圆:&/p&&p&椭圆&img src=&///equation?tex=%5Cfrac%7Bx%5E%7B2%7D+%7D%7Ba%5E%7B2%7D+%7D%2B%5Cfrac%7By%5E%7B2%7D+%7D%7Bb%5E%7B2%7D+%7D+%3D1& alt=&\frac{x^{2} }{a^{2} }+\frac{y^{2} }{b^{2} } =1& eeimg=&1&&的焦点弦弦长为&img src=&///equation?tex=l%3D%5Cfrac%7B2ab%5E%7B2%7D+%7D%7Ba%5E%7B2%7D-c%5E%7B2%7Dcos%5E%7B2%7D%5Calpha%7D%3D%5Cfrac%7B2ab%5E%7B2%7D%5Cleft%28k%5E%7B2%7D%2B1%5Cright%29+%7D%7Ba%5E%7B2%7Dk%5E%7B2%7D%2Bb%5E%7B2%7D%7D+& alt=&l=\frac{2ab^{2} }{a^{2}-c^{2}cos^{2}\alpha}=\frac{2ab^{2}\left(k^{2}+1\right) }{a^{2}k^{2}+b^{2}} & eeimg=&1&&(其中α是直线的倾斜角,k是l的斜率)。右焦点的焦点弦中点坐标为&img src=&///equation?tex=%5Cleft%28%5Cfrac%7Ba%5E%7B2%7Dk%5E%7B2%7D+c+%7D%7Ba%5E%7B2%7D+k%5E%7B2%7D%2Bb%5E%7B2%7D+%7D%2C-%5Cfrac%7Bckb%5E%7B2%7D+%7D%7Ba%5E%7B2%7D+k%5E%7B2%7D%2Bb%5E%7B2%7D+%7D+%5Cright%29+& alt=&\left(\frac{a^{2}k^{2} c }{a^{2} k^{2}+b^{2} },-\frac{ckb^{2} }{a^{2} k^{2}+b^{2} } \right) & eeimg=&1&&,将横纵坐标都取相反数可得左焦点弦的中点坐标。&/p&&p&上面给出的几个内容大都是教材中没有的,但这不代表这些东西在考场上不能用。比如关于直线的内容,用的时候先写两点式或点斜式,在写上面的形式,阅卷老师也不一定知道你是在套结论。如果想用关于椭圆的内容,可以装模作样地算算,实际上再套用结论,老师也未必能看出来。用这些结论,都能或多或少地减小运算量,降低算错的几率。&/p&&p&六、例题&/p&&p&下面看几道例题。建议大家看解题过程之前最好先自己做一做。&b&就算不做也一定要看啊,里面涉及到有好多方法的!&/b&&/p&&br&&p&例1&/p&&img src=&/e25f4034b4acdc8cddf62e6f392bf100_b.png& class=&content_image&&&br&&p&例2&/p&&img src=&/aa659c59c8ec2e2bc6ef_b.png& class=&content_image&&&br&&p&例3&/p&&img src=&/0c35ee623fdffc_b.png& class=&content_image&&&br&&p&例4&/p&&p&这道理科题有一定难度,可以用来锻炼运算能力&/p&&img src=&/9ee7df3e0ee64c805efa_b.png& class=&content_image&&&img src=&/01b3bf4f848d2a24f969e28_b.png& class=&content_image&&&br&&p&例5&/p&&img src=&/fe5c3f7be626fdcfd326aa94758bff91_b.png& class=&content_image&&&img src=&/cf473a34a34920e1fccc91fcbca35ef8_b.png& class=&content_image&&&br&&p&—————————————————&/p&&p&日更新:添加了例1&/p&&p&日更新:改正了一些错误,补充了“补充知识”部分&/p&&p&日更新:添加了例2、例3,改正了一些错误&/p&&p&日更新:完善了答案&/p&&p&日更新:改正了一些错误&/p&&p&日更新:补充了第三个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补充了“设点或直线”部分&/p&&p&日更新:添加了例4,补充了代数运算部分&/p&&p&日更新:改正了一些错误,对“转化条件”部分有补充,添加了例5&/p&&p&日更新:对“转化条件”部分有所补充,补充了点差法的内容&/p&&p&日更新:补充了点差法的例题&/p&&p&日更新:删去了原来比较难或用的不多的的一些知识点和相关例题,并将此版本设为文科版&/p&
更新记录太长了,放到后面。此回答为文科版,删去了原来比较难或用的不多的的一些知识点和相关例题,适用于文科生和基础稍差的理科生。理科版请看一、设点或直线做题一般都需要设点的坐标或直线方程。点可以设为\left( x_{1},y_{1} \ri…
希望你通盘考虑这个问题。&br&&br&我是已过了而立之年的人,回头看当年的事,许多都发生了变化。我看到回复里不少人都是直接给出了“复读,不复读”的建议,我写作的方式不是这样的。既然你邀请我回答问题,那就忍耐我回答问题的方式吧。&br&&br&当年我高分落榜名校,由于家庭变故,没有“复读”这一选项。我去了一所重点大学的烂专业,大二的时候企图退学出国,未果。毕业后终于如愿出国读书。我换过三个专业,读过艺术,放弃了高收入的计算机行业,最后在最没有未来的写作行当安定下来。12年坎坷的职业路上,每一遇到困难我就回头想当年的高考,我就会想:如果我复读了又会怎么样?&br&&br&&b&为什么要去好一点的学校?&/b&&br&&br&首先,你要明白“高考”是什么。&a href=&///?target=http%3A//zhi.hu/j9P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有哪些有实操性的,能够在高考前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方法? - 张智丰的回答&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就最重要的原则而言,无论老师和还是家长,都要向学生传达正确的理念:高考很重要,高考是一次机遇,应尽量以积极认真的心态好好把握,但也不是人生唯一的决定因素。&br&&/blockquote&我觉得上面这个理念比我所看到的所有定义都要好。我不认为高考是一个挑战自我、战胜困难、积累实力的考验,高考仅仅是一种在我国现有国情下不得已而为之的分配教育资源的方式。高中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其中有一半是用来对付考试,而不是知识、技能、思维方式。而且等你以后再接受教育和工作时就会感觉到,“考试思维”将会是你职业道路上的一个巨大的阻碍。这么说是不是让你不要认真对待高考?恰恰相反,我也赞同你去读更好的学校。并不是因为好的学校有多么好,而是烂的学校根本不值得你付出四年时间,不仅如此,你还会觉得你高中的努力和期望都打了水漂。有人在回复中提到:&br&&blockquote&我想说的是,我考了一所不理想的大学,但是经历了我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其实大学好不好在于你的学习态度和人格塑造,老师能教的很少【部分名校除外。】如果你把握了你人生的方向,你就会知道你要的是什么。&/blockquote&我基本同意。上一个好学校不能保证你的将来,但是至少不会让你怀疑你曾经的付出。&br&&br&&b&撇开考试,为什么要好好学习?&/b&&br&&br&明白了“高考”是分配教育资源的方式,就有利于我们把“教育”和“学习”分开。是的,我们的教育烂爆了,但学习是件实在的事。在讨论学习之前。我们先讨论高考。有一篇我觉得写得很好的文章,推荐你去看一下 &a href=&///?target=http%3A///not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我的学霸同学&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篇文章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br&&blockquote&这个事情我领悟了很久才明白,也是从那时开始,我知道了我们大部分学生都已经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学习是件务实的事情,这个道理到现在很多人还是不明白。&br&&/blockquote&你说你没有好好学习,我好奇原因是什么,厌恶考试和厌恶学习是两件事。我不觉得有人天生厌恶学习,只是在我们现行的体制下,把两个混在一起让人厌恶了。前面聊过高考,高考只是一种分配教育资源的方式。但你的高中三年都在做什么,有没有好好学习、打好基础,这些都是跟考试无关的,而这些东西才真正的影响你的大学生活、乃至今后的职业生涯。今后你就会发现,那些在职业上出色的人,几乎都是会学习、肯学习的人。而且只要你把基础打好,考试不会太差。&br&&br&&b&会考试是什么意思?&/b&&br&&br&中国的教育已经是本末倒置了,学习是为了考试,而本质上考试只是为了分配教育资源,把那些最佳的资源分配到最有希望的人身上。为了争夺这种资源,光会学习还是不行,还得会考试、会报志愿,一环都不能差,这都是我当年不懂的事。会考试主要是会抓分、会揣摩出题人的意图、会分配精力在最能得分的项目上;报志愿则是一件更微妙的事,这里不展开了,去找专家吧。但这些都是跟学习无关的事,你要明白会考试的人就是会考试而已,身边的尖子生后来沦为平常人,太多了。这些人不聪明吗?Again, 考试,跟学习跟创造跟经营跟好多决定事业成败的事情,都没有关系。&br&&br&我不知道你复读会不会得到更好的成绩,但是至少你拥有这个选项。不用像我一样,日后每每遇到挫折,就责怪自己错失的机会,这不是健康的心态。尝试了,无论成败,对人的心态会有很大的影响。就算失败,你也会心甘情愿的接受,是自己的问题,这才是积极的心态。&br&&br&&b&高考之前应该思考的事?与教育、考试都无关……&/b&&br&&br&前面讲到了教育和考试能够影响你的方面。接下来讲教育不能影响你的方面。&br&&br&终于在拿到计算机硕士的时候我决定放弃这个行业。在国内时没有果断放弃的行业,为什么出了国拿到了学位之后反而果断放弃了?此前我一直认为我在这个行业不能如意是教育的问题,我没有接受到最好的教育。但是就在我坐在教授的办公室里,他花一个小时给我讲解一道图形数学题而我怎么也听不懂的时候,我发现我对这个职业的耐心、好奇心走到了尽头。我从小学三年级就接触电脑,一直也没培养出什么特别的兴趣。我对它不感兴趣,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或许我早点遇到足够耐心的老师,我就会培养出兴趣?这是教育界的未解之谜,兴趣到底是从哪来的?&br&&br&在深入探讨兴趣之前,我想先声明一点。许多人都认为,职业不能光靠兴趣维持,我很同意。有兴趣不代表你不必吃苦费力的去学习,天赋再高的人都会在开拓职业道路时遭遇艰辛,这个世界非常大,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但是兴趣、热情,是能让你愿意费劲的动力。当然不是所有的人生都那么幸运,依靠兴趣来推动。所以从我们年轻的时候就需要去慢慢发现的一件事就是,我们的人生,是以什么为动力的?是靠什么给养?什么东西能让你甘愿受苦去耕耘?大多数人需要谋生,谋生就是动力;许多人向往名利或者权力,这些就是动力。在每一个行业里你都会发现自己的底限,你愿意为之付出什么、不愿意做出什么让步。在面对一个行业时,自己的底限越低,真正喜欢它的可能性越高。因为你拥有很多的自由。底限低并不指无耻,而是指你的观念灵活、价值观多元,你能意识到多种形态存在的意义其实是基于某些本质需要。之前在看《银之匙》,农业高中的学生问现任兽医:“是什么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做兽医?” 兽医答:“他能不能杀死动物。” 我遇到过不少喜欢动物的人,最后在兽医职业上都退败了,完全不是能力问题,是在价值观上过不去了。&br&&br&因为教育资源缺乏,换专业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大多数人高考报志愿,都是凭家长的道听途说。那些信口拈来的“待遇好”“有前途”“收入高”其实都意味着他们对某些行业根本一无所知。这些家长连自己的职业都没搞清楚,不用说其它的职业了。考学校还在其次,以后还可以再教育,读学位,职业是一辈子的事,选错了很难回头。没有时间,没有钱,没有机会。关键是,如果你是个有强烈热情的人,进了一个错的行业,会一辈子活得很痛苦。你想像一下,你一天8小时、一年365天都要在自己越来越厌恶的事情中渡过,那种精神折磨是难以想像的。不过这也因人而异,对有的人来说,有工作就很好啊,感情可以慢慢培养啊,如同先结婚后恋爱,也是有不少成功案例的。关键是,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什么?你适合什么生活方式?&b&而且你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在今后的几十年中还会不停的发生变化。&/b&&br&&br&身边就有很好的案例,并非名校出身的人,因为选对了行业并且能够持续努力,过得自在称心。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有时候像障眼法。乍一看,大家在学校里都差不多,很平等。一进入社会就高下立见。所以同学会是最伤人的,因为有人会觉得当初跟我读一个学校的人怎么今天变得这么牛,而我却这么挫?这个认识本来就错了,他当年就牛、你当年就挫,只是教育公平的假象迷惑了你,你不知道而已。我们从一开始就不一样,越早开始认识和接纳自己,就越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br&&br&你喜欢什么?你觉得自己最有可能为什么付出辛劳的代价和持续的努力?在努力学习之余,尝试着做这种思考,你就有机会发现课本之外的很多事:原来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学语文课本对他的强调并不全是因为他的政治倾向,他早在一百年前写下的“故事新编”中的一篇居然是影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最大的短篇小说;原来线性代数是计算或者图形学的基础,这就是为什么你今天要做枯燥的线性代数运算的原因(我上大学时的老师居然都答不出线性代数的应用,多可笑)。学习从来就不是孤立的。我做梦也没想到,我高中时学过的三角函数会应用在后来的雕塑上。运用合理的切割,用一块木料就做出一般情况需要两块木料才能组合成的艺术作品。这不仅仅是省钱的问题,还有,这是一块特殊材质的木料,得到第二块是不可能的;或者,在截止期限前,你已经没有时间购入第二块木料;最后,当经验丰富的老雕塑家用惊奇的眼神注视着你并告诉其它人时,你突然觉得曾经一无是处的东西突然焕发了光彩。&br&&br&&b&结尾&/b&&br&&br&我洋洋洒洒写下的,已经远远超出了“是否应该复读”的范围。看《猎人》动画时,记得很清楚的一句话&br&&blockquote&将自己的的天资发挥到最大的境界。发挥出自己的独创性。想想自己的的希望,自己的的喜怒,喜欢什么,想追求什么,到哪里去旅行,遇见什么样的人,得到了什么样的经验,就如同这一切会形成你的未来……&br&&/blockquote&可笑的是,这些道理都是由家长老师最深恶痛绝的——动漫、娱乐的方式说出来的。我也算读了不少书,几未在中国文学作品中读到此类对青少年充满关怀的作品,这背后是中国人不重视培养年轻人的文化传统。别误会,中国人所谓的“重教育”其实是“重教化”进一步就是“重洗脑”。&br&&br&如果我能再读一次高中,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但不是拼命学习。我会在十一点前睡觉,用我80%的精力稳妥的考上任何一所重点大学。剩下的20%,我会好好想想自己喜欢什么,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许偷偷写完14岁时被父亲毁掉的小说,即使最后也没有发表的机会。&br&&br&有一个问题,三年前我才第一次被问,被问的时候我呆住了,答不出来。让我用这个问题再问你一次:你喜欢什么?
希望你通盘考虑这个问题。 我是已过了而立之年的人,回头看当年的事,许多都发生了变化。我看到回复里不少人都是直接给出了“复读,不复读”的建议,我写作的方式不是这样的。既然你邀请我回答问题,那就忍耐我回答问题的方式吧。 当年我高分落榜名校,由于…
我是广东文科生,情况跟你差不多,不过今年高考竟然601分,全区15名,全省4444(这数字。。。)录取结果出来了,后面再讲●﹏●&br&&br& 我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很优秀,好运一直伴着我上初中。直到高中,呵呵,悲剧开始了←_←反正高一就是在吃老本。大概是初中学苦了,不想再苦下去了,于是高中堕落成学渣,分科时选择了文科。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英语一直是强项,在高考幸好没失手(╯3╰)。&br& 既然提主是高三的,那么就略过高一高二,吧,接下来就谈谈我高三的辛酸史T_T。Ps:小学到高中,一直在尖子班。&br&&br&&br&————————心路历程篇————————&br& 首先,我是住宿的。老师一直拿尚雯婕来激励我们←_←&br& “人家尚雯婕高二时候玩物丧志!高三醒悟了!扔掉吉他,高三一整年留宿,就没回家,最后就进了清华!”&br& 这样的心灵鸡汤深深地刺激了我,我也学她留宿,坚持了一个月。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不会的还是不会,成绩还是吊儿郎当,在班里十多名,而且直到高考前的最后一场考试,我也就排在全班第二十名,全级七八十名开外。其实我自尊心很强的,说白了就是爱面子,我们班的人很多都是初中同学,因为这个区的学校本来就不多。我初中时因为成绩好,就拽拽的。高三后,很多初中成绩一般的人都飙上来了,我也就拽不起来了T_T。无论怎么用功(现在才发现,当时的学习方法很不科学,吃力不讨好),成绩就是不好,只能干焦急!而且,毕竟是文科尖子班,女生多自然就是非多。成绩好的就各做各的,不鸟人的;成绩中层的就只会找成绩好的交朋友;成绩差的就不读书(尖子班的也是有差生的!!!)整个班就冷冷地,其实,这样对枯燥艰巨的高三生活来说是很不好的。&br& 学到后面,你会发现 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怎么熬夜,怎么早起,总会有一些学得比你轻松的人慢慢冒上来,超越你。其实,这很正常,你学好自己的,不要管其他人学的怎样,否则你的心理负担会很重的,相信我。你可以这么想,也许人家在背后真的比你努力呢?人家就是在高三这时候质变了呢?但你要坚信,你的质变在高考!&br&况且 这些冒出来的人也不是每次考试都考得好,也许就是偶尔一次两次 。举个栗子,我们班有个女生J,数学学渣兼全班倒数,后来发奋图强,真的是不吃不喝兼留宿啊!数学好上来了,130、140分不成问题,也能排在全级前三十左右,但到了高考还是没考好啊。老师说她是心态不好,老是觉得后面冒出来的人随便努力一下就超越了她一年的艰辛成果,所以排名也越来越后。&br& 永远记住老师的一句话,你不是和本班人竞争,你不是和本校人竞争,你是和整个省竞争!&br& 所以,提主不要在意其他同学的成绩,考第一不一定笑到最后(虽然我们班第一名的确笑到最后-_-||),中游的人也可能是无冕之王!!&br& 总结一下高三的心理状态。&br& 1.其实,没有人敢给你压力,很多压力都是自己给自己的。&某某人考的比我好,但学的比我差,好不公平!&或者是&怎么我那么努力,还是那么差!&没关系的,少说这些负能量的话,你会发现高三的复习只是件很纯粹的东西,只是学习,没有压力。&br& 2.多和父母交流。老师说是说会帮你,但老师和几十个学生一对一谈心后,心也会累额。。父母永远是后盾,敞开心扉,你会发现高三有父母的陪伴挺好的●﹏●&br& 3.不抱怨&br& 4.不心急,循序渐进。&br& 5.积极乐观&br& 因为不知提主是哪个省的,所以关于学习方法和、考试技巧什么、逆袭计划什么的就搁置先吧,明天再续●﹏●&br&&br&&br&—————————高三学习方法———————&br&
提主是河南的,然而我对河南的高中情况一无所知额⊙_⊙,那我就讲讲我这个广东考生的学习情况以供参考吧(╯3╰)。&br&
我就列个我们这里的高三作息表&br&&br&06:00学校统一打铃&br&06:30早读&br&12:00放学&br&14:00学校统一打铃&br&14:30上课&br&17:00放学&br&18:20统一到课室&br&22:00晚修放学&br&22:30熄灯&br&
另外,我们学校的高三上课时间是周一到周日中午,周日下午才放假,晚上又开始晚修了额←_←&br&&br&
根据那个作息表,我举几个人的栗子&br&
A同学,我们级里的学霸 ,曾经盘踞全级第一一整年! 她的作息很简单,一直学,一直学,一直学,只是不熬夜,上课就很认真的听,跟小学生的坐姿惊人的一致@_@。她对于学习就好像见缝就插,比如说下课铃响了, 老师刚说完下课,她就立刻开启另一科的学习模式←_←。这样的学习时间,她已经坚持了三年。&br&
高考成绩出来了,她考了633分,超重本50分,是我们这个县的文科状元。去哪儿了我倒不清楚了,因为我和学霸没共同语言,跟她就自然没有联系⊙_⊙。&br&&br&
B同学,我们这个级的学神,该吃吃,该睡睡,没看过她发奋读书,回到宿舍(我们同个宿舍)照样聊明星八卦,没有开过小灯熬夜。反正就是没有书呆子的赶脚,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一点对于文科生很重要T_T),而且每次考试都能拿全级前十名,有次掉到级30都觉得考的很差。我问过她,她是用什么时间秘密学习的,她说就上课认真上,全神贯注地上 ,晚修认真做作业。说是这么说,其实她是从小打好基础的,初中就是全省前几名。&br&
只是,出人意料的是,她高考失利,竟然差重本线30多分。心态是一部分吧,我后面再讲。即便如此,我仍然觉得她的时间用得很充分,不像A同学一味地学学学学,她是劳逸结合。&br&&br&
再举一个,就是我啦~~(╯3╰)&br&
得分两个阶段,一个就是急功近利,一个就是厚积薄发(其实,到了这个阶段的时候,我是有点放弃的了,因为成绩就没有多大起色)。&br&
急功近利。当时是高三上学期,教室的两个电插孔不仅都插上了小电灯,而且还有几只小电灯在排队←_←,我想,我是不是也得熬夜了呢?于是,我也开始在熄灯后开小灯。但是,问题就来了。&br&
首先,我开小灯想干嘛?是预习呢,还是复习呢?是背书呢,还是看课本呢?是写计划呢,还是做作业呢?其实,无论我选择什么,都是没用的。我前面说到,我们这里22:30熄灯,很多努力的同学也是在熄灯之后才陆陆续续回宿舍的,在黑灯瞎火中,各种声音接踵而至,闲聊的,洗衣服的,刷牙的,打扫卫生的,找东西的,喊“捉老鼠”的←_←,甚至到了夏天还有集体喊“我要开空调”的以及到了周四晚上集体喊“放我双休”的←_← ,反正就是没可能静下心来学习的。另外,绝对不提倡带着耳机听音乐学习的,哪怕是纯音乐,道理谁都懂好,当周围一切都静下来了,熊舍友们不闹腾了,看看表,呵呵,23:30了,睡眼朦胧,脑袋迟缓,事实上我该睡觉了。可我就是倔,即便被舍友嫌,也要熬夜,硬是撑到十二点半。于是乎,第二天一醒来,头痛得就像脑子被烧了一样,反正就是难受,难受到我死都不想再体验多一遍!!!而且 ,昨晚学了什么我也不记得了。&br&
讲那么多就是想告诉提主,熬夜没用!熬夜没用!熬夜没用!&br&
无论你有多少舍友熬夜,都不要放在心上,哪怕你们全级第一熬夜也不要管。总之就是要让自己舒舒服服地度过这个高三。有个重点班的朋友曾经和我有过这么一段对话,我觉得很有道理。&br&
“你干嘛请假回家?”我问她&br&
“我来例假,有点痛,想回去休息。”&br&
“可是高三时间紧张啊,你来一次就回一次,不会很浪费时间吗?你可以吃点止痛药什么的”&br&
“高考很重要,但我不想因为高考耽误自己后面的生活,我宁愿回家好好调理身子”&br&
是啊,高考很重要,但健康更重要!没有好的身子,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啊!高三注定是个有血有泪的旅程,所以,除了学习,我们得尽可能地让自己过的舒服些,才不会让这旅程看起来像永不见尽头的黑洞。&br&
熬夜学习的日子大概坚持了一个月,就果断弃掉了。急功近利的阶段也随着结束了。。。。至于厚积薄发的阶段就下回再续~&br&
小小讲下急功近利的心态。&br&
高三学生最忌的就是急功近利,认为我这阵子很努力了,很熬夜了,这次考试一定会有进步!事实确实原地踏步甚至退步了,于是就各种丧气甚至放弃,压力也就更大了。遇到这种情况,你得这么想,我这阵子的努力不是为了这次月考或模拟考,而是为了高考。这次考差了是因为我还没有复习到这一块,而高考可能就考这一块。要淡定,沉得住气,目光长远⊙ω⊙.&br&&br&——————————————我又回来了之分割线————————————————————&br&
9月份,大部分高三学生都开学了吧?这个学期想必是各种考试接踵而来。所以,你需要一本考试总结本。&br&
广东这里的话,从现在算起,距离高考起码还有五场大考试,还有各种日测,周考,月试,反正就是考考考,感觉河南会有更多。得买一本文件夹,有四十页的那种,把每次考试的试卷,答题卷,以及错题,正确答案,反思等等都整理好塞进去,坚持每个星期看总结本。不过,不可能每次考试都能做到总结。我自己做一份总结都得做一个晚上,有点耗时间。所以,把几次大型考试的结果总结出来就好了,小考什么的就保留试卷吧。这个方法的确很有效的!起码不会再让你对发回来的试卷大喊:“我明明会做的!&&br&
另外,得有个计划本。相信题主一定有自己的计划本,因为高三老师很强调这个- -。这个得自己感受感受,琢磨琢磨,这里就不详细讲了~&br&
还有,有假期放就一定要好好享受!有假期放就一定要好好享受!有假期放就一定要好好享受!有假期放就一定要好好享受!有假期放就一定要好好享受!真的!劳逸结合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放假都拼命学习,你就会有种”我往死里学,一定取得好成绩!&的想法。但,很多时候,事情不是这样发展的,取得好成绩是靠平时的高效学习,不是因为用偶尔的假期的疯狂啃书得来的。但是放假也不是要疯玩,最好去逛逛图书馆,或看看脱口秀(《笑逐言开》很不错),也可以去运动运动。&br&
关于手机,我觉得不需要禁手机,它可是很好的学习工具!早上懒床不想起来时,塞上耳机,来首鸡血的歌,整个人就跳起来了!吃早餐的时候,听听英语听力;中午午休可以看看新闻,浏览一下微博;睡觉前看看时评文章。强烈推荐看时评!对写作文很有效!!!!别再看那些厚厚的素材书,作文书了,就看时评!比如,我高考前那阵子有个新闻事件,“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很出名吧?我就睡前看了很多关于它的时评。恰好把它运用到了模拟考作文中,满分是60,我拿了55.最高的一次!2333333
。还有,下载个百词斩,各种排队时不忘记单词 我不是玩游戏的人,手机里没有任何游戏,所以手机没有打扰我学习,反而帮助了我很多。&br&
就酱紫先~~再续~
我是广东文科生,情况跟你差不多,不过今年高考竟然601分,全区15名,全省4444(这数字。。。)录取结果出来了,后面再讲●﹏● 我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很优秀,好运一直伴着我上初中。直到高中,呵呵,悲剧开始了←_←反正高一就是在吃老本。大概是初中学苦了…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428&/span&&span class=&invisible&&6234/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这是知乎一个大神的回答,关于为什么有些人看书会睡着,分享给大家&br&更新&br&------------------------------------------------------------------------------------------------------------------------------&br&作为一个刚过完高三的人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br&首先我自己是一个上课从未睡过觉的人,在学校也只睡过一次觉(考试时写完卷子剩的时间太长了)。不是我不困而是学校睡觉的环境实在太差了,而我对睡眠质量又要求颇高,最重要的是趴在桌子上真心不舒服。&br&相反我们班另外一个人,因为个人原因导致人际关系在高二后急剧恶化,整个人越来越消极,以至于她整个高三,毫不夸张的说,是睡过来的,我可以确定她从高三以来没有听过完整的半节课,没错就是半节课,就算被老师叫起来,站着也要睡。我们班某个老师有一次实在受不了就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得到的答案是:失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高三这个关键时期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自己积极的状态,其次是充足的睡眠,千万不要为自己没事找事来影响自己的情绪。&br&关于睡觉这个问题是高三时期除了学习以外我个人最关注的,我曾经做过一个小测试:在上课的时候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跟着他的思维一直走。这听起来并不像一个测试对吧?但是我当时想的是,事实上我们对睡眠的需求并不像高三时期我们想象的那么多,比如干你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你并不需要太久就能进入状态,而且上课时无论是犯困还是思想抛锚都常常是无意识的,所以如果你有意识地让自己思想不要抛锚,大脑不要犯困结果会怎样呢?换句话说,我认为其实我们上课会犯困其实是自己潜意识里给的默许,比如你困得时候会不会想着千万不要让老师发现我?这么想是不对的,这么想就是给了自己默许,应该要想:我不困。测试的结果是我那节课的听课效率非常好,虽然一开始的时候我很困。&br&我经常想,等到高考完的那天我一定要大睡特睡睡个天昏地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高考完后我对睡觉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多了,高三会犯困其实是因为我们一直重复做着自己并不喜欢做的事,而且是强制性的(这里的强制性不是被逼迫,而是我们不得不做),上面说的告诉自己不要困的方法听起来人人都知道,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却挺难的,因为我们饿的时候就是想吃困得时候就是想睡觉,困的时候真心的告诉自己不要睡确实不易。但是你来问如何让自己不犯困这个问题本身最基础的答案其实就是自制力,无论是抹风油精啊还是拿圆规扎什么的首先你得愿意抹愿意扎,如果你愿意,其实一切都没有那么难。&br&另外,就我个人而言困倦是无法避免的,就算你想着为了明天上课的时候不困今天睡上十个小时,你还是会发现这种方法无法长久也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因为根本问原因不是没睡够,而会犯困就是因为你在学习,你是高三,而且睡十个小时对于一个高三学生来说也不现实。所以我们只能在开始要犯困得时候想办法解决,。&br&这是我在知乎的第一个回答,上述方法也是自己的探索,共勉。
这是知乎一个大神的回答,关于为什么有些人看书会睡着,分享给大家 更新 ------------------------------------------------------------------------------------------------------------------------------ 作为一个刚过完…
================原答案========================&br&我来说一点自身经验.山东考生.2011年高考数学137.&br&不算惊艳的成绩,但是也算是进入一所好大学的基本分数了.&br&&br&高中的时候数学还算比较好的,基本140+,只有少数几次栽跟头,比如圆锥曲线的第一次考试.(呵呵..待会还会说这货...)&br&&br&很多时候我都在怀疑高中的教学,无论是从应试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当然...素质教育就先不说了......&br&有的时候我甚至觉得,有很多老师连应试教育也搞不好.当然不是对这些老师心存不敬.&br&&br&以下是我对数学单科的认识.&br&就那高考来说,只有三个字: 基本功.&br&&br&我们数学老师说的好,三十分钟,最多四十分钟,选择填空,一个不错.最多是错一个.这就是你们高考数学的底线.&br&这不是危言耸听.如果说你数学没那么好,知道最后两个题基本做不出来的话.前面的填空选择和四个大题就是你的底线.&br&如果你肯扎扎实实的学,心态放好的话,理想情况是这样的.倒数第二题拿到一半分6分(第一问拿下因为很简单,第二问第三问的步骤分) .最后一个题拿到四分之一4分(基本也是第一问,运气好哪一些第二三问步骤分) 这样一共减掉16分.所以134.不算惊艳.但是绝对是个可行的好方法.&br&&br&拿我们那年的高考来说,难度分布差不多是除了最后三个大题前面所有的提基本上是课本习题的难度,对于专注高考真题一年的大部分考生来说前面真是简单爆了.顶多有两道小题有些小技巧.真心不难.&br&&br&最后三个题 难度陡增.并且不按套路出牌.考完之后我知道很多同学最后三个题全砸了.&br&&br&倒数第三题考了个应用题! 从来没有的事! 事后我才知道是 函数求导求最值! 压根没想到! 幸好有点竞赛底子,用柯西不等式解出来,不过貌似扣了几分.&br&倒数第二题是啥忘了..&br&倒数第一题是 圆锥曲线!!!! 当时我看到这个题我就知道我肯定解不出来. 对. 我心态就是这么好.&br&&br&当时到最后一个题差不多还有45分钟左右.对.我做数学特别特别快.&br&&br&当时一看,这题条件太少了.第一问很简单,三五分钟解出方程式.&br&第二题貌似是解直线斜率.一看条件少,肯定一大堆算术,并且指不定哪一步技巧性极强,所以,当时我的策略---猜答案!&br&这个策略是我第三次模考的时候领悟的.其实大家可以想,最后答案肯定不会特别奇葩,题目里面一些如此优美的等式都是出题人找一些很巧的曲线和直线才能推倒出来的.所以斜率肯定不可能是 根下176 这样的奇葩解.&br&&br&后来我才发现,只要求斜率就这么几个答案!&br&斜率平方 = 1,2,3,4,5,8!!! 所以最后答案是 正负1 正负根2 正负根3 正负根5 正负2根2&br&基本是2或者3啊!!! 你们回想以下!!! &br&&br&于是我大胆猜了 斜率平方=2.&br&带入.和题目一致.当时我就 哈哈哈哈了....&br&于是写了一大堆的式子,然后写了句化简得 斜率平方=2 &br&所以答案是 正负根下2&br&第三问,什么JB证明.一看做不出来.策略.放弃.&br&&br&这个时候我还有30分钟!!!!!!!&br&我长舒一口气,从第一题开始检查. 我检查出来一到填空题 .拯救5分.&br&&br&最后137.&br&&br&考完试和同学交流心得,很多人最后一个题算了差不多30分钟,但是就我所知,没有一个人解出来,最后貌似那年数学140+寥寥无几.&br&&br&而且我们班的大拿们,很多人错了一到两个填空选择.&br&我认为我们班最强的同学最后高考数学124.幸好当年有西交的自主招生(当时还觉得谁她妈去西交)加了二十分选了个鼎好的专业.&br&&br&反倒是几个女生稳扎稳打貌似最后也都是135左右.&br&&br&&br&再次告诉即将高考的同学.&br&你们水平就那样了.你不用在纠结实力问题了.&br&你现在能做的就是 心态和考试策略.&br&&br&高考你如果能把会的都做对,最后的结果肯定会非常好! 不是危言耸听.&br&这个时候不用想着超长发挥了.扎扎实实把会的一个一个都作对,能写步骤写步骤,&br&结果不好算,就光写步骤,不要算了! 时间宝贵,先做简单题.&br&该放弃就放弃.&br&认真审题.&br&自习.&br&化学,语文,生物尤其注意答题技巧.&br&所有的大题排版好看点. 算不出来就把结果空出来.省出时间做别的.&br&心态放平.&br&没事抖抖试卷,从气势上压倒自己旁边的同学.&br&&br&&br&还有不要忘了写名字考号. 至今还记得收卷之后有个女生哭着求老师说我忘写名字了. 老师说,给你是对其他考生的不公平.女孩哭成了泪人.&br&难得的是,这个姑娘第二天考试心态很不错 赞.&br&&br&&br&祝即将高考的学弟学妹们考出自己的水平 :) &br&&br&==========================update =======================&br&这个答案评论里面碰到了好多老乡! 好开心啊啊~~&br&有老乡说..数学137够好了..哈哈..承蒙老乡赏识,我决定在写一点.....我就是个话唠.....&br&我写的都是我最后一年备考时自己的心得,可能和你们的不一样,如果觉得好,您就点个赞,如果不好,还请大家讨论,希望可以给即将高考或者今后迟早要高考的人一点帮助 :)&br&&br&之所以只详细写了数学是因为数学自我感觉学的最好,加上参加过数学竞赛,所以才斗胆写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现在我希望能把我认为有用的东西全都写出来,以飨后人 :)&br&&br&如果看到帖子的人时间不多了&br&上面写的都适合你们,我再来做下总结:&br&&br&所有科目,先做简单题,心平气和,不会做的一定不要耽误时间,&b&树立拿分意识.&/b&&br&数学 &br&如果底子不好 一定要在前面的题上多花点心思 尽可能不失分 注意小陷阱&br&如果是函数题 比如周期什么的&br&首先一定注意!!&b&定义域!!!&/b& 选择填空一定会有这样的坑!&br&第二考虑画图 我们数学老师有句名言 &&b&数形结合千般好 一旦不做万事休!&/b&&&br&画图直观明了 很多时候不用计算直接能从图上看出结果了&br&选择填空会有2-3个题比较难,俗称技巧性比较强,这样的小题不会有哪个会让你花上10分钟计算的.如果有个题你算了7 8分钟还没做出来一定是方向错了,建议直接放弃,等会再来做. 可以试试画图解决.&br&画图对于 函数题 圆锥曲线 三角形... 等等等等 都很有用 首推!!&br&&br&数学大题 没有任何一个提干条件是多余的.&br&所以假如推倒不出来就看看是不是有哪几个条件没用上.&br&小细节一定不要忘啊! 只要是有函数 先求定义域! &br&&br&如果最后一个题是 圆锥曲线 更有甚者 如果最后一个题是 数列.... 就可以洗洗睡了...&br&最后一个题是 函数求导 才正常好么???&br&&br&..........希望你们考到正常的数列题 ........希望你们考到正常的圆锥曲线.........&br&圆锥曲线的话 一直到 算出 x1+x2 x1*x2 都会很简单的. 如果感觉计算麻烦 就不要盲目的算了. 可以试试特殊的直线 比如 斜率为零 或者 垂直的那条没有斜率的 对! 千万别忘了讨论无斜率的这条 这条也算分啊! 更关键的是 这条可以提前帮我们算出答案来!!! 如果没时间了 直接写 &简化得& 就好了 答案基本上和 无斜率那条算出来的一样.&br&&br&最后一个题如果出题人正常的话 会是 函数求导.&br&老实和你们说吧 这道题正常人都做不出来.&br&但是总结出来一个经验. 一般是三问.第一问一般很简单 拿下先 4分.&br&第二问如果...如果你聪明伶俐.....做出来的话 . 第三问往往会用第二问的结论 . 所以如果你能把第二问做出来的话 第三问可以尝试一下 . 一般不需要硬算.&br&三思而后行啊!&br&&br&不过我更希望你们能在前面的填空选择前四道题上足够重视. 争取一分不减.&br&&br&&br&=============================如果你才高二============================&br&以下观点希望你可以建立.&br&&b&老师精力和能力都有限,不可能对你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自己对自己才最了解.&/b&&br&所以你要对自己负责.只是按部就班的人往往只能考一个平庸的分数.&br&&b&知识点是有限的.会一个少一个,然后转战下一个.&/b&一个一个攻破.而且是扎扎实实突破.&br&所以平时复习的节奏是 如果真的是太简单的检测 就不要做了. 尤其是不要每天画上2节自习课做数学.实在是太不划算了 你还有很多其他知识点要拟补.知道自己哪里不行, 敢于不跟着老师的节奏, 那里不会我学哪里啊! 马上你们就高三了! 窃以为,那些只知道跟着老师走的人才是最懒的人, 根本就不愿意思考一下 我哪里不行.&br&&br&&b&研究答案很重要!!!&/b&&br&树立 &b&踩点得分&/b& 的观念. 每道题几分就有几分的要求.&br&数学物理的要求是和答案写的一模一样 不多不少. 美观省时间.&br&生物化学和答案写的一模一样 这种答案很抠字眼的. 实验步骤怎么写 化学方程式一个反应条件都不能落下.&br&&br&&b&以下语文&/b&&br&语文 诗词,阅读和答案一模一样. &br&比如阅读题 举个例子 这样写好不好? 答案一定是 &br&&br&好[观点]&br&运用了什么手法[展开]&br&具体到这句话的那几个词体现了这样的好[具体分析] &br&&br&基本每个答案都是这样的 你们感受下. 还有理解能力真的差的话 阅读就好好研究说明文,这尼玛一点阅读难度都没有啊!! 全是答题技巧.当年看了前面的小说什么jb东西看不懂,果断开始看说明文,做题的时候脑子里想,观点,展开,细节解释.三分到手! 爽到不行!!!&br&老师不让我们做说明文不知道是什么心态????&br&&br&有个小忠告 不要把大把的复习时间放在 字形啊 拼音啊这上面.... 这个.. 平时找个本子 不会的记录下就好了 真考到变态的就认了吧. 况且很多时候都是重复准备.....况且这才几分?作文阅读几分?孰轻孰重?&br&老师你们不好好教阅读不好好教作文是不是因为你们也看不懂是不是你们作文也写得很烂啊???&b&阅读20多分作文60分!!&/b&&br&&br&平时多注意和作文好的同学或者作文书上面取经. 多模仿一下.&br&自己最起码有10个左右超级棒的段落.&br&比如感动中国人物准备3 4个,历史人物准备几个,外国名人准备几个. 一定是那种150-300字左右的超级惊艳的段落.就是那种行文很棒,有思想的段落,你晓得莫??? 反正就是老师一看作文肯定50分你自己肯定写不出来的那种! 是不是你写的不重要!!! 你写在卷子上就是你的啊!!!!! 作文三观正的不行啊! 所以十几个例子差不多了!! 一定要准备!! 一定要写到本子上反复读,模考反复用!! 作文拼接起来就好啊!!&br&我当年找了本 作文素材 先后准备了一篇超级屌的小小说(模考临摹了下考了52分,乖乖!) 准备了苏珊大妈,几个感动中国人物,几个古代牛逼的人. 作文全用上了!!! &b&恬不知耻的借鉴你们班回回拿50的,恬不知耻的抄往年哪些满分作文.欧耶!&/b&&br&&br&&br&===================哈哈哈哈========== 以下针对高一 ==================&br&我只说一件事. &b&平时的成绩不重要啊!!! 高考就一次!!! 扎扎实实!!!&/b&&br&如果以后还要分理科或者文科的话. &b&听从你的召唤&/b&. 不要听班主任的不要听家长的&br&谁说文科没出路??? 领-导-人-们 习-大-大-李-大-大-都文科生好么??? &br&你们家长知道物理3 4十分是什么感受么?? 一点都不会学个jb!&br&所以遵从你自己的召唤 :)&br&&br&下面我来说一下我的文科学习经验......&br&&br&你TM在逗我?????你不是理科生么???? 哈哈哈哈..我文科学的比理科好...当时没有听从内心的召唤....&br&&b&政治&/b&&br&最拿手. 一个经验. 每个单元给自己出 1-2个题.然后自己总结答案. 答案呢就来自于老师上课板书.&br&一本书5-10个题.相信我,最后的期末考试范围就在这10个题里面.&br&政治基本没下过90好么?? 当年不分课优势全都在文科好么....&br&只要好好总结.这十个题基本就是全书的骨干. 多让老师帮助整理 :) 老师可愿意了 多套近乎.&br&&b&历史&/b&&br&真心建议拿出一段时间看看通识,建立一个大局观,别朝代之间的关系都搞不明白&br&娱乐可以看看 袁腾飞的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 很好玩.&br&严肃点可以看看 全球通史啊 或者文科生课程压力少 历史小说这么多 &唐宋元明清朝 很多事&什么的 多看没坏处的!&br&而且历史小说看的多 语文作文有好处! 据我所知 语文最吃香的作文类型是 装13的历史小小说 . 就是以第一人称视角描述一下一个历史事件 .比如草船[射箭](  ̄ー ̄)——)-=======&--&& 比如项羽自刎什么江 啥的 . 叼的不行 我反正写不出来 也模仿不出来 读书少.&br&&b&地理&/b&&br&第一册很理科.ㄟ( ▔, ▔ )ㄏ小心哦!!&br&建议熟看世界地图 中国地图 熟记中国主要地铁线.&br&有大局观才能不迷茫啊!!!!! &br&&br&自己文科也是学到高二下,备考的话我就没经验了.但是上面的活动我除了不看历史书之外都干了.文科成绩还比较好..o(*≧▽≦)ツ&br&&br&如果你笨,没关系,新课就学到高二,有的是时间追赶你们这些傲娇的人.&br&我知道一个兄弟,每次第一次考试都不会很理想.但是只要大考就考的好. 人家谦虚好学,到期末都补回来了啊.&br&高二下的时候先是选了理科但是有点吃力,果断的转了文科,由于数学底子很棒,秒杀众文科生,当年差点去了北大,最后去了人大金融,叼的不行.&br&&br&所以啊 年轻的人啊 &b&多多思考 未来是你们的&/b& :)&br&&br&===============update ==================&br&&br&我就是个话唠......&br&有个小朋友问数学做题慢的问题.....&br&我粘一下刚刚的回复...感觉还蛮重要的一个问题...&br&&blockquote&如果按照我的经验来说的话,慢,有三个原因.&br&(其实吧...慢...仅仅是表面现象....................)&br&&br&第一个 解题的基本功太差! &br&比如我现在问一下 对于 十字相乘法(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直接看出答案) 自己熟练么? 对于三次方方程会求解么? 比如圆锥曲线的 x1 + x2 x1*x2 能熟练的写出来么? &br&等等吧&br&我说的这些往往会被老师忽略. 认为这些不是知识点,但是&b&解题基本功很重要的好么??&/b&. 比如十字相乘法频繁的使用,如果再解函数题的时候花了老半天在这样简单的事情上就把真正应该用于思考如何做题的时间挤占了.&br&&br&所以如果你感觉做题是因为这些慢,那么不用担心丢人去问同学就好了.这些很简单的.但是往往被忽略了.&br&&br&第二个 基本功太差!&br&你可以感受一下下面这个场景.&br&我看到一个选择题,花了5秒钟,就把函数图像,对称轴,峰值,周期标注在了提干的旁边. &br&然后思考题目的时候,笔在图上画画说不定就能看出答案. 做选择的时候甚至不用画一分钟一个题.&br&&br&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做题快. 因为基础知识掌握的好. 大部分提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些基本功的组合和小技巧而已.&br&问问自己:&br&比如你是否可以熟练的默写所有三角公式?&br&比如你是否能把常见的函数的图像画出来么? 他们的对称性周期性峰值是怎样的?&br&是否对于圆锥曲线里面 a b r (长轴?短轴?焦距?忘记了是啥名字了..好陌生的感觉....)的常见关系敏感? &br&&br&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解决思路就出来了.&br&&br&把所有的函数的性质画个表 填过一次 然后时不时默写.&br&一口气写出所有三角函数.&br&&br&等等. 善于总结所有的知识点, 用表格法. 用图象法. 关键在于对比和直观的展现知识点和他们之间的关系.&br&&br&第三个 不善于总结题型.&br&&br&刚刚高一的时候或许所有的题都是新题.但是到高三的时候所有的题都是旧题.&br&但是大部分同学高一怎么错的高三在做还是怎么错.&br&这就是自身的问题了.&br&&br&我的观点是 知识点是有限的. 全都在课本上. &br&题型也是有限的, 所有的题都有一些母题. 所有的题变来变去好没意思. (当然...局限在大部分题..)&br&所以善于总结这些题型很重要. 但是不要只要错了就总结.... 我很讨厌记笔记的....有针对性. 哪里不会记哪里..要多思考.&br&&br&不知道说这些感觉有没有些头绪.&br&或许真正的方法还需要自己去探索和发现. &br&其实一切说白了还是知识点不牢.无他. 缺了一个知识点有时候就是少了一个线索,题目解不出来也很正常了.&br&&br&所以可以找本高三的那样的总结书.把知识点和接下来的基础题坐坐. 好好感受下这些知识点是不是都明白了.&/blockquote&# 你们都看烦了吧.#&br&.... 哈 ...发现知乎还有好多高中生....你们啊! 好好学习啊不要老是刷知乎啊 !
================原答案======================== 我来说一点自身经验.山东考生.2011年高考数学137. 不算惊艳的成绩,但是也算是进入一所好大学的基本分数了. 高中的时候数学还算比较好的,基本140+,只有少数几次栽跟头,比如圆锥曲线的第一次考试.(呵呵..待会…
---------------------------------我是改的认真的分割线----------------------&br&&br&在修改别人作文中出现的问题&br&&ol&&li&一定要注意不要口语化,不要老是出现“不错”,“呜呼”这样的口语化词汇,高考作文毕竟是比较正式的文体,要用正式的文体写作&/li&&li&我个人比较推崇文学性,古文性的写作,但要和自己的文章相符,前面都是很正常的议论,最后突然笔锋突变,转成文学,文章的整体风格就不统一了,写文章之前一定要确定自己的行文风格&br&&/li&&li&三个论据都写古人会不会有拘束的感觉? 想要写的有古意,那就都写古人,突然冒出一个外国人太突兀了&br&&/li&&li&写外国的例子体现知识面丰富?这毕竟是在中国的考试,考语文,知识面丰富和语文考试没关系吧,高中生知道的外国人的事例还是太少,要不就是太平常的,要不就是不适合写成例子的,中国人的事例就够了&br&&/li&&li&有人问道到底我建议的每晚随笔怎么写,是不是日记?我具体讲一下,&/li&&li&最好不是日记,因为日记会牵扯到自己和他人,容易不客观,高考作文对个人的感情要求不多,&br&应该算随笔之类的把,举个栗子:今天你看了李煜,你想到了帝王是个好诗人,不是个好皇帝,你又想到国家不幸,诗人幸,接着你又想到、、、、你把这些你想的,组织语言写下来,不要求文笔怎样,立意怎样,刚开始只是写,写到1个月之后,就看看自己以前写,这时候就要改改自己以前写的了,&br&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li&&/ol&&br&&br&-----------------------------更新----------------------------&br&&br&再再更新,&br&好多人私信问了我问题,我都回答了,我发现我在这些回答中也会产生什么多很好的建议,所以我会把一些回答贴在这里,不定期更新&br&&br&---------------------------------------------------------------------------------------------------------------&br&前端更新&br&最近好多人托我改作文,&br&&ol&&li&作文一律加上题目,发到&/li&&li&我有自己的工作,还有自己的稿子要写(万恶的编辑),所以不能保证及时回复,十分抱歉&/li&&li&一般会在十天左右回复,&/li&&/ol&&br&------------------------------------------------------------------------------------------------------------&br&&br&高考的时候,作文是满分,(因为在大一的时候在好几本满分作文选上看到了自己的作文),写写自己的感受和经验,一定会是篇长文,所以,大家慢慢看&br&作文无非是1审题,2分析题,3确定自己的中心思想,4找到支持自己中心思想的二到三个点,5找到支持这两三个点的事例,6用好的,有文采的语言把点和事例串联起来,7结尾点题8再读,改改错字和不通顺的语句,下面分开来说(以下适用议论文和散文,我没写过记叙文,剧本,诗歌,小说啥的,所以恕在下无能为力,但大体思想应该相去不远,我自己散文写比议论文好,所以基本上都是散文拿高分,70分满分,一般都在62到67左右,偶尔满分,议论文是来保底的,一般是58到62左右)&br&&ol&&li&审题,这是个最简单的步骤,不过近几年来,出高考试卷的那些人,把这个步骤搞的越来越复杂了,现在的高考作为在题目设置上,一定会很简单,让你一目了然知道题目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但要注意,一定不要想多,题目说的是什么意思,就是什么意思,不要用自己的知识去扩充题目,高考是穿着镣铐跳舞,所以按卷子上来&br&&/li&&li&分析题,这一条是第三重要的一点,题目出来了,就要分析,这时要注意两点,1一定要积极向上,高考是全国的考试,不是贴吧,不是可以随便表达自己观点的地方,所以所有的愤青,负面的想法都要摒弃,尤其不要讽刺,这个世界上能骂人,还能骂出改卷老师喜欢的文章的有且只有鲁迅先生,所以写积极,假大空都比讽刺要好
2尽量不要反弹琵琶,因为,反弹琵琶是实在是一种风险大于收益的办法,确实反弹琵琶会给老师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但大部分人写出来的反弹琵琶的文章就只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下面没有了。。。。。。没有合适的点和例子撑起来,这种文章就会的很低的分,40多很有可能,所以除非这个题目,你曾经思考过反弹琵琶怎么写,或者已经有非常好的例子,不让就不要冒那么大的风险,安安稳稳的写议论文,正面写,52到56是可以保证的)&/li&&li&
确定自己的中心思想,第一重要的点,因为,高考改卷就那么一分钟,你的作文就改完了,改卷老师要在这一分钟内知道你写了什么,所以一定要确定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然后明确的表述出来,具体的建议和分析题有类似,但多出来一定,就是一定要有拔高,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高考作文不是小学生作文,不能再写,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这么直白了,就是要写着件事,也要拔高到,君子慎独,或者勿以善小而不为这种高度,你要向改卷老师证明你是一个有能力上大学的人,所以高度一定要有&/li&&li&找到支持自己中心思想的二到三个点 ,我是写散文的,因为那时候古诗词比较好(当时还能自己填词,现在。。。。。哎,俱往矣啊),我喜欢用三个古诗词作为支持我中心思想的三个点,这样把词当做小标题,或者每段的核心句,和结尾句,一目了然,还显得文章古意盎然,当然议论文也可以用三句名人名言作为开头句,写作文一定要有三个点,其实现在800+的文章,两个点太少,每个点要400+,高中时候的文字素养,很难驾驭好那么长的文字只写一个东西,反而三个论点,一个200~300,符合那时候我们的文字驾驭能力。&br&&/li&&li&找到支持这两三个点的事例 。在这一条里,有三个建议:一别用老事例,司马光了,爱迪生了,居里夫人了,这些真的不要再用了,哪怕高中生正常的阅读量,事例就不会局限在这些人里,这些事例对文章一点用都没有二,实例上,别用偏事例,中西结合,不一定好,多用中国的事例。改卷老师喜欢这样的学生,“哟,这个学生写的事例,别的学生写的很少,说明他阅读量可以啊,我本来觉得这个事例只有我这种老师才知道,他也知道,不错不错,你看写的都是中国的事例,一定有不错的文学修养,这文章我好好看看”而不是“这事例是啥,我咋没听说过,我这么牛的人,都没有听说过,一定是假的,还举得都是外国例子,觉得老师没读过外国书籍,想蒙混过关吗”三,在这里,不得不推荐一下,余秋雨老师和《怅望千秋》,余秋雨老师的文章很好的为高考提供了很多素材,也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满分作文的范式,就是文化散文,好多老师都深恶痛绝,坚决要求学生不要写这种文章,说你们写不好,会得分很低,还不如写议论文,但是余秋雨老师的这种散文确实最好学的写满分作文的方法,向散文里加些文化,找好一些有文化的事例,只要你在高考前,好好的训练过,这种文章很容易在考场上写出来,而且,只要你能紧扣题目,就能拿到60分左右,前提一定要多训练,这种文章第一次写可能不那么好写,写多了,找到套路了,就是一种最经济实惠的方法。至于《怅望千秋》,书一般,但是非常适合做例子,因为里头的文章都每篇以一个诗人的一句诗来讲诗人的事,这样的文章一精简就是一个完美的高考作文事例&br&&/li&&li&用好的,有文采的语言把点和事例串联起来 ,这一点,很难给出什么实质性的建议,这一点与每个人自己的文学素养有关,自己没读过书,再怎么想写好的语言都是写不出来的,我的建议是看《格言》,我买了整整6年的格言,从初中到高中,每期都没有少过,虽然现在不买了,但是在高中的岁月,它在不知不觉之间锻炼了我的语言能力,因为格言的文章普遍是不长的文章,普遍都是那种中心非常突出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最适合高考作文的文笔,不过高考后就可以不用买了,毕竟文章中的思想和层次低了一定&br&&/li&&li&结尾点题 ,这是第二重要的点,这一点十分重要,如前所述,改卷老师看你的文章时间非常少,一般结尾和开头,是看的时间最长的部分,所以,但开头最好不要写花活,指望着开头出彩,风险较高,要是你的花活老师不喜欢,会马上影响到你整个文章的评价,就有可能有很低的分,而如果结尾巧妙的点题和好的收尾,很可能把文章的得分提高,但是切记,结尾一定要短,不要拖长&br&&/li&&li&再读,改改错字和不通顺的语句 ,这个步骤没什么好说的,看大家的时间来定,有时间,就再读一遍,没时间,就可以省略这个步骤了。&br&&/li&&/ol&如果还有什么这方面的问题,可以私信我,或者评论,我会尽全力解答的&br&&br&更新:&br&评论里问怎么结合真实情感,以下回复&br&1政治不正确的真实情感不要出现在考场上,积极向上的真实情感可以出现。&br&2考场作文现在一般都给一段材料,如果材料给出了明确的,或者隐晦的提出了明确的出题人态度,那出题人态度就是真实情感&br&3真实情感必须有相应的例子或者说事迹辅助,用事说情,借古喻今&br&4最后这一点不推荐,鄙人高考作文结尾是我写的一首七律,那年江苏的题目是绿色生活,我把一种向往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写进了诗里。 &br&&br&再以下彩蛋:其实这首诗里头还藏了我的名字和我女朋友的名字。。。。。。还有另一个姑娘的名字&br&&br&&br&&br&&br&再度更新的分割线。。。。我一定是排版不能星人&br&几个问题的解答&br&&ol&&li&&b&议论文怎么开头&/b&?
1议论文一般都是求稳,拿个平均分,很难得到较高的分,因为写议论文的人太多了,
2议论文开头,一定要点题,点明主旨,把基调定下来。
3如果你的论点是比较向上激昂的,可以用排比和反问来强化感情,排比在高中还是无往而不利的,反问,你把你的观点反问出来,比如以“包装”为话题写文,我当时写的是“历史不能包装”,开头一段最后是“煌煌五千年历史,又怎么能包装那!”,引出了后面的事例
4开头重要系数不高,毕竟非常出彩的开头,风险系数较大,建议平常开头就可&/li&&li&&b&如何在考场上快速的想例子?&/b&
例子方面,如果要想例子,很简单,一看到题目,开始从先秦开始顺着朝代向下想,过于耳熟能详的不要,比如司马迁,过于生僻的不要,比如李贤,一遍下来,确定三个例子就可&/li&&li&&b&例子如何融入文章?
&/b&融入方面,个人推荐中国的例子的原因,就是因为可以非常好的融入作文,
我一直觉得最好的例子,是这样一种,有名人,有诗句,有故事的“三有例子,
有名人,就是这个例子要是名人的,
有诗句,就是最好这个例子有个诗句可以概括,比如,韩愈”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这是梁衡写韩愈的),陆游“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诗句用词精准,读起来有阅读快感,而且十分简略的突出了含义,当小标题可以,事例最后点题也可,十分容易提升文章的阅读快感,
有故事,就是这个故事要能用一句话概括。&/li&&li&&b&作文提高方法?&/b&&br&建议首先,练练用文言文写写文章,我高中的时候给全班每个人都写了一篇文言文的传记,这种练习不是要提高文言文功底,而是练习如何把一件事用比较精炼而又古朴的文字写出来,写多了,在写文章的时候,很多词就可以用一种半文半白的方法写出来,这样写,叙述的时候偏文言,字数少,一些议论的时候,偏白话,字数多,这样就解决了“写故事自己也觉得有点长了”的问题,&br&其次个人推荐,每天晚上自习快结束的时候,抽出10分到20分钟,拿一个本子,随便写写今天看的东西的读后感,力求用最精炼的文字,一个故事一句话概括,或者只提出一个主题,这样写多了,对各种故事就熟悉了,就能解决‘例子不会像那样很自然的融入进去’的问题&br&&/li&&/ol&&br&&br&彩蛋竟然没有人关注,好伤心&br&&br&&br&&br&再度更新的分割线&br&给一二三同学&br&&br&&ol&&li&现在的高考作文的命题如一二三同学所说,是以具体事件来命题,这是为了减轻高考难度的,具体事件,不容易写跑题,尽量防止有人发挥失常&/li&&li&但具体事件,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升华,不然没法写出800字来,高中又不练时事评论&/li&&li&扣题的话,分两种,内扣和外扣(这是我自己的命名方式)&/li&&li&外扣就是作文的扣题方式,说来简单,就是重复出现题目和主题,这招是真没技术含量,早年我都不齿用这招,但是大繁至简,这招最管用,还是那句话,老师没那么多时间看你文章,看你开头有题目和主题,结尾有题目和主题,齐活&/li&&li&内扣,就是文章的主题问题,这个我要只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估计大家要打死我,但确实这样,每道题每道题分析,积累经验,只能这样,作文书,老师讲的那种分类和审题方法都是大白话,大道理,具体问题上没有用,只能一篇篇作文的改,然后练出来。&/li&&li&这样吧,各位高一高二高三的学弟,如果有作文想让我帮忙改,可以私信我,当然我平时比较忙,但如果有空,我会帮忙改和讲,&/li&&li&大致如此&/li&&/ol&
---------------------------------我是改的认真的分割线---------------------- 在修改别人作文中出现的问题 一定要注意不要口语化,不要老是出现“不错”,“呜呼”这样的口语化词汇,高考作文毕竟是比较正式的文体,要用正式的文体写作我个人比较推崇文…
&p&&b&2014&/b&&b&年6月8日&/b&&b&,即今年的高考一过,我就18岁了。正式的成为一个成年人。&/b&&/p&&p&
我的心里还没有做好准备,我还没有打心眼里明白我将扛起的那份沉甸甸责任 。我也不知道我将面对的社会,抑或人生,到底是多么的残酷和不讲人情。所以这份成人礼来的是那么自然——高三。&/p&&p&
我高三了。在期中考的总结的时候,班主任找了我总结了一下这次期中考。这里顺便提示一下自己,这次又TM考差了,直接跌回刚进高二的时候的排名。年级30+,我知道这样的渣渣成绩会让中大最终成为一个美丽羞涩的梦,所以,恩,加油。回到正题,老班结束谈话的时候轻描淡写,但是也很缓慢的说,“别想这次考试了,都过去了。期中考一过我们就会进入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了。”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脏瞬间抽紧了一下。&/p&&p&
WTF,高三?高三! &/p&&p&&b&高三真的来了。&/b&&/p&&p&
从前看那么多青春小说 ,就觉得高三肯定很恐怖,肯定work like
a dog,sleep like a baby.总之不是人活的。但是等到我真正来到高三的大门口,我才感受到了那份恐惧和难以名状的兴奋,当然,兴奋大于恐惧。 &/p&&p&
我还不确定我是否做好了艰苦奋战的准备,但是我正在尝试,我把我那部能上网的手机交给了宿舍老师并叫他高三再还给我。我取消了几乎所有的微博关注,剩下G.E.M,然后即将留下这篇长微博然后删除其他的微博,这样我就不会老犯信息饥渴症,我锁上我的微信和空间,我用360永久删除了LOL,把MP3里所有的音乐都换成钢琴曲,只留下一个爱好就是买各种我喜欢的鞋子,因为我知道我不会花太多的时间,而且会经常留下一个草莓奖励自己
在高三的一年我知道路对我来说会异常的难走,这将是我从小到大最大的一次挑战【好吧,别笑】,“&b&如何战胜班上那些天赋或者勤奋爆表,甚至两者皆有的同学,挤到年级的前十,然后落地生根&/b&”。高一的时候我就壮志凌云的说我高二要做到但是,你也看到了,失败。但是起码高二一年我学会了很多。&/p&&p&
我有个习惯就是, 每次考试,到了考试日起床的时候就会大喊一声,“成败就是XX科了!”但是到了高三,我每天都要大喊一句,“成败就在今天”,是的,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每一秒。这并不代表我不吃饭不上厕所不娱乐,而是警醒我:你必须拿出百分百的精力和百分百能抽出的时间,完成今天你的任务,就像是对待一场考试。在高一高二我已经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任务,合理的找出什么时候最应该做什么。所以接下来就是最后一步,&b&just
do it&/b&。&/p&&p&&b&高三的路上必定会很孤独&/b&,我想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当你真正的追求或者奋斗的时候,你永远是孤独的。比如高三,过了高考的会安慰你,引导你,还在高三的根本没空理你,而同学们自己有自己的难念的经,只能默默为朋友打气,那些还没到高三的学弟学妹根本就不能理解。这些根本不能代替你去应对高考,去经历高三。路,再怎么光明或者黑暗,都还是要自己走。没有人同行,因为你走的,永远都是一条与众不同的路。我在深夜下想的事情,我在心情烦躁时候想的东西,我看着华附对面那片海时候,我思念的一些事物,这些东西就算我和朋友说,朋友也是无法体会到百分之百的,我一直相信:心里想的事情,很多时候是无法传达的。孤独也是。&/p&&p&&b&我必须越过这份孤独。&/b&&/p&&p&
在我的前面 ,有许许多多的学神和学霸,我以前一直觉得一定要打败他们然后才能站在巅峰。但是高二一年告诉我这是错的,这样的竞争意识不但使你身心俱疲而且用处不大。因为你在跑,别人也在跑,你跑的很快,别人或许更快,你如若以别人为参照物,你最终会觉得自己停滞不前甚至是退步,这会让你习得性无助。&/p&&p&&b&你应该和你自己比较。&/b&&/p&&p&
鼓励自己的每一点滴进步,鼓励自己的坚持,鼓励自己的勇气。这样才会让自己在高三的路上不至于没油&/p&&p&&b&高三的路注定是漫长而又短暂&/b&。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在我每天去教室的路上有一个高考倒计时,在我看来,它似乎是旧社会的奴隶主,拼了命的催促时间跑快点。200天,100天,眨眼间如今剩下不到40天。他们刚踏进这所高中,我还在 初三目送他们的样子我还历历在目,而现在我即将再次目送他们,不知不觉已经3年。三年已如此,更别说高三一年,365天其实没那么长,高三给了我们无限的任务却只给了365天。所以,我要把每一秒钟都紧紧的攥在手里。如果我是雷锋,我就会说:“我要把我有限的高三投入到无限的高考中去!”&/p&&p&
高一高二我对刷题党一直嗤之以鼻,认为这是个很low的方法:你课本还没有完全搞懂就去做题?但是现在是高三了,我也要开始刷题了,是那种日复一日的刷,累的和狗一样也得揉揉眼睛继续刷,今天的题目今天必须刷完的那种刷,再枯燥无味再难到爆表的题我还是得刷。高三的重点班,我们的前辈和我说,&b&高三其实就是刷题的一年,你得不断的刷题刷题然后总结再刷题,循环反复,直到你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你知道每一道题在考什么,知道每一道题的思路,你看到题目你就会写出来然后分析得头头是道就好像你三年都只做这一道题一样&/b&,最好是和吴老大【我的吊炸天数学老师,我们学校负责竞赛的带头人】一样。 &/p&&p&
很庆幸,我高一高二的基础虽然没有班上那些天赋爆表的同学们那么好,但是也足够我去刷刷题了。我知道班上很多同学高一高二就刷完各种王后雄薛金星小题狂做教材解析53和72 ,我没有。但是我不觉得是劣势,我起码把课本都弄懂了。现在开始刷题,我要加油。&/p&&p&
如若高三也如王国维所说,分成三个阶段。想必我定在第一阶段&/p&&p&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p&&p&
站在高三的起点,我极目眺望,看向天涯的尽头,那里应该就是我的目的地。 &/p&&p&
高三,当我跨过它的时候,我相信我已经学会如何忍受孤独,如何把握时间,如何集中精神,如何正确的学习,等等。&/p&&p&
我也相信,这些品质,会成为一颗颗闪亮耀眼的钻石,镶嵌在我的心中,作为我18岁的成人礼,成为我最值得骄傲的资本。&/p&&p&&b&我是金子,我要发光。&/b&&/p&&br&&br&&p&&b&——————————————分割线,今天是日——————————&/b&&/p&&br&&p&&b&我努力了。结局还行。我没有上中大。我在华南理工大学。也是985+211.&/b&&/p&&p&&b&PS:轮子哥直系师弟。【算不算拉关系啊捂脸…】&/b&&/p&&p&&b&我很知足了。&/b&&/p&&p&&b&我还是很想去中大。然而,这个结果我也很满意了。&/b&&/p&&br&&p&&b&高三让我知道,努力不一定会有你期待的结果,但是,最后的结果,往往不赖。&/b&&/p&
2014年6月8日,即今年的高考一过,我就18岁了。正式的成为一个成年人。 我的心里还没有做好准备,我还没有打心眼里明白我将扛起的那份沉甸甸责任 。我也不知道我将面对的社会,抑或人生,到底是多么的残酷和不讲人情。所以这份成人礼来的是那么自然——高三…
&p&先做一个介绍吧。2014届浙江毕业生,来自一所浙江很不错的高中。和诸多保送、竞赛或者班里、年级第一第二的答主不同。普通班的我和许多人应该都一样,没有竞赛,没有保送,有的只是高中近千日的日复一日的重复。而这千日地狱中最后那两百多天却让一个迷茫的孩子完全蜕变成长。&/p&&p&可能是因为我是看郑渊洁长大,因此骨子里存有一种很纯粹的叛逆精神。与楼下那位写了《每个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的匿名用户类似(如果你看到了我的答案,求私信认识),我的高一高二乃至高三的上学期都处于这样类似的一种状态——什么高考,什么成绩,什么大学,跟老子有半毛钱关系。恐怕也是因为抱着这么一种心态在学习,我的成绩从高一刚入学时的全校30名(清北水平),一直降到200开外【150名是浙大水平】。&/p&&p&因为初中时候自己不怎么用心也是班里数一数二,他们从不关心我学习上的事情,我只需负责考出好分数,然后剩下听赞美和羡慕的事情都是他们包揽。因为父母没文化,初中都没毕业,他们其实很在意“成绩”二字,所以等到我高中这么来一下,他们开始恐慌了,每次回家都会质问我学习上的事情。也因此,这段时间特别容易和父母吵架。他们骂我太任性,我怪他们不懂我。&/p&&p&就在这么一段时间内,我在一个又一个夜自习中写下了一堆又一堆惆怅又愤世嫉俗的文字。现在看去,依稀还能记起当时写下它们时内心强烈的无助与愤慨。&/p&&p&======&/p&&ul&&li&不得不承认,在此的同学皆为人中龙凤,在应试教育下活的如鱼得水。但社会怕不是如此吧……之后的日子又会如何呢?应试教育培养的只是指顺民,再这样仍凭其发展十几年,不从本质上改变,那怎么可能会有乔布斯这样的传奇出现?
&/li&&li&高考不过是一场小丑们的盛宴罢了,顺民们振臂高呼,小丑们在梁上战战兢兢,而暗夜中的行客冷笑,轻燃钢丝。小丑们从各自的位置摔下,落入已知或者未知的深渊,在火与恶的交错中成为顺民。往复循环,没有终点……&/li&&li&曾经的我,年少轻狂,力图在这座百年历史的学府中留下自己的印记,而三年过去,我渐渐明白到,她不过是承载我三年生命的船舶,而我也不过是她百年历史中一粒微小的尘埃。那个想在这里留下名号的梦已去,可我不知该不该为此默哀。若我未来之梦想也如此一般幻灭,我的生命又还有何价值?&/li&&li&在知乎上待久了,我似乎已经有半只脚踏入了社会,其映射出来的社会充满机遇与无限活力,同时也展现指出深渊般的危险。我是不是比同龄人多看了十年呢……
&/li&&li&当他们沉浸在高考的压力与未来的考后的解放中时,我已经看到那完全沦陷的大学教育。社会呈现给我一条康庄大道,平坦而无趣,以及一条荆棘密布的小路,幽暗、阴森……&/li&&/ul&&p&======&/p&&p&这些毫无逻辑的文字非常好地反映了我当时的心态:&/p&&ol&&li&&b&对应试制度(或者强制高考)的极度厌恶。&/b&高一高二的时候,我的脑中一直存留着这样的想法,&i&为何我要把这三年时光浪费在这种毫无意义的“高中”上?为何我一定要沿着别人为我铺好的路前进? &/i&我想这就是为何我从本质上缺少学习动力的原因。&/li&&li&&b&对自己的不自信。&/b&表现为,想通过其他方面刷优越(比如上知乎了解社会等等)来掩饰或者逃避自己在成绩上的不足。也时常想着,如果我有XXX那么努力,肯定不会比他差的,但是事实上却是害怕自己像人家那么努力之后,还是比不上别人。&/li&&li&&b&对未来的迷茫。&/b&高中三年没有在母校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而这原本是我当时进入这所学校时的一个小小梦想。&/li&&li&&b&对自我价值的怀疑。&/b&其实就是我这般拥有“个性”却不被理解,那我TMD图个啥?
&/li&&/ol&&br&&p&&b&现在看来,这心态无一不显露着自己的幼稚。&/b&因为我总是在以“个性”为借口来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东西,没有拿出应有的担当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p&&p&还好所幸的是,高三最后的那个学期,我觉醒了。&/p&&p&我的改变(或者说进化史),应该要从那最后的寒假说起。
我还记得那个无所事事的夜晚,打开知乎开始刷屏,多少次跳转,我已经忘记,唯一清晰的是,当时看到那篇问答时的内心的无比震撼。一切的改变,我想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附链接:&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需要付出什么代价?会有什么收获?&/a&)&/p&&blockquote&&b&他们并非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仇恨。恰恰相反,他们是太爱这个世界,他们希望这个世界跟自己一样真诚而善良。
越是与世界为敌的人,越是渴望世界对他的认同。&/b&&/blockquote&&br&&p&这句话如同一把重锤直击我的心脏,自己那颗不被理解的心,似乎在这里找到了知音。&/p&&blockquote&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与其考虑要不要当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不如先想想自己是否受到任何一种压迫。没有压迫就没有反抗,没有反抗,“特立独行”就无从谈起。而你一旦有幸、或不幸地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所失去的一定比你得到的更多。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上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世界很公平,你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你想体会“特立独行”的潇洒,首先就要失去平凡纯朴的欢愉。
&b&“特立独行”就像是绝路上的一座桥。行走于桥上之人,早已被命运逼向绝境。&/b&&/blockquote&&br&&p&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哭成了一个泪人。此刻间我突然感到无比的后悔与汗颜。我身体健康、亲人健在、家况良好,完全没有任何压迫存在于我的身上。而我却偏偏为了所谓的“特立独行”而故意自我压迫,幻想着全世界都在与自己为敌。事实上,我所追求的“特立独行”,却是别人无可奈何后迫不得已的抉择。&/p&&blockquote&我相信,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真正特立独行的人,会将“特立独行”当作自己的本意。
如果有可能,我更希望这世上没有所谓的“特立独行”。我们不必再人云亦云,也不必再哗众取宠。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喜好,毫无顾忌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所有人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得到尊重,不用为了搏出位而标新立异,不用为了活得体面而苦苦挣扎。更重要的是,不会再因为一个无法踏上的“台阶”而眼睁睁看着别人离开。&/blockquote&&p&看完这篇回答,我辗转了一夜。我无法感知到在我入睡之后我的脑神经做出了什么样的反应,&b&但当我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冥冥中能感觉到,新的一切就要开始了。&/b&
还要庆幸的是,我是在寒假刚开始的时候看到的这篇回答,以致我有这么一个机会在在短短二十天的寒假里拓宽了近30%的视野。尤其是看完&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知识想推荐给年轻人?&/a&这个问题下大部分高票答案后,对未来有了一个更清醒的认识。&/p&&br&&ul&&li&&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有哪些实用的小方法、小技巧、好习惯能让一个人每天进步呢?&/a& &/li&&li&&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怎样有效率地做自己不喜欢的事?&/a&(好像答主删了她的回答,贴个截图)&/li&&/ul&&img src=&/f0facede92db3325cb5df_b.jpg& data-rawwidth=&584& data-rawheight=&3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4& data-original=&/f0facede92db3325cb5df_r.jpg&&&ul&&li&&a href=&/story/3011763& class=&internal&&年度热门 · 著名的倒霉蛋定律:越担心失败就越容易失败&/a& &/li&&li&&a href=&/question/#answer-3087615& class=&internal&&如何有效地进行资料整理?&/a& &/li&&li&&a href=&///?target=http%3A///archives/4193.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如何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i class=&icon-external&&&/i&&/a& &/li&&li&&a href=&///?target=http%3A///archives/4137.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反驳别人的七个层次&i class=&icon-external&&&/i&&/a& &/li&&li&&a href=&///?target=http%3A///archives/category/impressi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风云印象 | 左岸读书&i class=&icon-external&&&/i&&/a&中语不惊人死不休系列
&/li&&li&……(看了挺多的东西,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li&&/ul&&p&(所有对我有帮助的内容,我都存了一份在evernote里,所以现在还能找出部分链接给大家过目。当然也别想着向我要了…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思想积淀的过程,都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也无法传授,只有靠自己去获取去感悟)&/p&&p&这是应该算是我的进化史的第一阶段,&b&思想上的颠覆与提升&/b&。它把我从一条歧途中引回正道,同时为我照亮了那曾经若隐若现的道路。&/p&&p&第二阶段的进化是从高三下学期开学的时候开始,到现在也未曾结束。&/p&&p&这个阶段中,我开始摸索全新的学习方式,完善牛柳法,使用思维导图,构建自己的经验知识本……成绩也从200名开外的逐渐回升到120名左右。虽然高考前最后一次模拟 考了有史以来最差的成绩(全班39,全校250开外),但是我毫不在意,自己的方法一以贯之,在高考厚积薄发,考出了自己全盛状态下的水平(除了数学和自选,每一门几乎都是有史以来的最高分,全班第一,全省237)。&/p&&p&在这个阶段中,我意识到了&b&&u&认真&/u&&/b&和&b&&u&坚持&/u&&/b&真正的意义。&/p&&p&我所谓的认真,绝不是所谓的多刷几十道甚至几百道题,而是在做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时都能一丝不苟。&b&前者不过是被制度逼着的无奈之举,而后者却是生活态度的直观反映。&/b&&/p&&p&对,我周围有很多人,他们在学习上比别人都刻苦勤奋、成绩优异,但就不见得有真正认真的生活态度。我有H同学保送北大然后整天拿着手机看小说的,也有L同学复旦预录取然后荒废时光的,还有一对保送了的男女光明正大地谈起恋爱的……&/p&&p&当然他们这么做也无可厚非,他们有可以挥霍的资本。&b&只不过在我看来,天赋再好的人,缺少“认真”这种生活态度,怕是只会平庸一生。&/b&&/p&&blockquote&毕竟,在这个“认真你就输了”的世界,认真绝对是最难能可贵的品质之一。
&/blockquote&&p&&b&认真和坚持,这是我这二百多个日夜中体会出的最重要的东西,我很庆幸自己在这一段“地狱”时光中悟出了这四个字的意义。我相信,若有这四个字陪伴终身,必将受益终生。&/b&&/p&&p&第三阶段,比第二阶段晚了近百天,但是同样,到现在都没有停止。
而这阶段让我触动巨大的,就是考前百日练汉字和考前一个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三一年逆袭清华真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