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在统一初中短跑训练计划目标下联合实

【图片】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年)涉及临江部分【重庆市开县临江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452贴子:
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年)涉及临江部分收藏
1、万州―达州直线高速公路;2、临江―长沙快速通道、镇安―临江快速通道;3、达万城铁;
万开云”板块包括万州区、开县和云阳县,是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最具发展潜力和发展条件的特色经济板块。推动“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是贯彻落实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高区域开发效率,尽快培育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示范带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面上保护、点上开发”,更好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成渝城市群发展。一、重要意义和基础条件(一)重要意义。“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是重庆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成渝城市群发展的战略举措。“万开云”板块是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有利于形成长江经济带的新节点和成渝城市群的新支撑,有利于增强重庆作为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和成渝城市群战略核心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重庆在国家区域发展与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中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是重庆落实长江经济带“大保护”总体要求的重要载体。“万开云”板块是三峡库区腹心区域,加快一体化协同发展,有利于收缩开发阵地、整合开发资源、提高开发效率,为“大保护”腾留更多生态空间;有利于充分发挥“万开云”板块先行示范作用,推动三峡库区加快形成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共进的“大保护”格局。“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是秦巴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迫切需要。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是国家秦巴山连片贫困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区域。加快“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有利于更好辐射带动秦巴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共同发展,促进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是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率先突破的现实考虑。“万开云”板块是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最具“点”上开发条件的特色板块,加快一体化协同发展,率先实现“点”上突破,有利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尽快走出“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科学发展之路。(二)基础条件。发展基础较好。“万开云”板块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常住人口分别占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49.3%、38.6%;城区建成区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近190万,是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经济体量最大、人口最为集中、城镇分布最为密集、发展程度和开发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万开云”板块地处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地理中心,达万、宜万铁路及万开、万云、渝万高速公路等贯穿全域,6条国道线过境,万州港为长江十大优势港口之一,万州机场年旅客吞吐量50万人次左右,已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区域合作紧密。万州区、开县、云阳县地域相邻、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区域合作历史悠久,协同发展基础深厚。近年来,三地共同推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劳务经济开发、旅游联动等合作,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趋紧密。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遵循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功能定位,强化互联互通,整合资源要素,深化改革开放,在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迈出新步伐,努力把“万开云”板块建设成为全市“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示范区、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引领带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乃至更大区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二)基本要求。立足内生动力,一体化创新发展。着眼于培育壮大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把改革创新贯穿到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各领域,通过改革提供发展动力,通过创新激发区域活力。优化资源配置,一体化协调发展。加强统筹规划协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建立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利益分享机制,推动资源配置优化,促进要素顺畅流转,形成发展合力,实现抱团发展。融入国家战略,一体化开放发展。紧密契合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发展等国家战略,从更高层面谋划“万开云”板块发展,细化板块功能分担,在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中寻求发展契机,在承接、服务、配套国家战略实施中加快自身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一体化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调整优化空间结构,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推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切实保障民生,一体化共享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和加强人口管理与服务,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万开云”板块互联互通、互融互补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协同发展、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完善,以万州区为龙头的特色经济引擎功能明显增强,构建起产城融合、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区域协同的发展新格局,如期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00亿元,占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比重达到5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三、加快构建“三组团、同城化”的城镇空间格局坚持“全域统筹、三城联动、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优化空间功能布局,畅通内外交通路网,引导组团式聚合发展,构建形成以万州城区为核心、开县和云阳城区为拱卫,发展要素集聚、产业特色突出、布局疏落有致、生态环境美好的“三组团、同城化”城镇空间格局。 图1
“三组团、同城化”城镇空间示意图
(一)培育壮大“三组团、双两百”增长极。聚力实施“点上开发”,全面提升万州中心枢纽和开放门户功能,加速高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集聚,引导其余功能向开县、云阳县有序疏散和拓展,促进开县、云阳县以万州区为轴心聚合发展。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万州、开县、云阳三个城区组团的建成区总规模达到200平方公里左右、城市人口规模达到200万人左右,共同构建形成“三组团、双两百”区域增长极。万州组团,重点提升中心枢纽、开放口岸以及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集聚区等核心功能,着力增强其极核引领作用以及对奉节县、巫山县等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成为三峡库区及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经济中心、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游客集散中心和三峡库区综合交通枢纽。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建成“100平方公里、100万城市人口”的城区组团。开县组团,着力提升城区服务、商贸旅游等功能,密切承接万州区人口和功能疏解,分担“万开云”板块电子信息、交通装备制造零配件、中医药、消费品等产业配套,建设全市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工业配套基地、劳务经济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生态宜居滨湖城区。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建成“50平方公里、50万城市人口”的城区组团。云阳组团,着力提升城区商贸、旅游、航运等特色功能,分担“万开云”板块盐气化工、消费品、生物医药、汽车零配件、船舶制造等产业配套,建设全国生态经济示范县、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重要节点和全市工业配套基地。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建成“50平方公里、50万城市人口”的城区组团。(二)加快推进“三组团”同城化发展。促进工业园区一体化发展。统筹优化功能布局、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一体化推进“万开云”板块开发区建设,将开县浦里工业新区、云阳水口工业新区纳入万州经开区范畴,形成A区(原万州经开区范围)、B区(开县浦里工业新区)、C区(云阳水口工业新区)三区分工协同的开发格局。加快构建快速通道连接网络。加快推进“三组团”快联工程,构建万州、开县、云阳城区组团之间的骨干快速通道,加快推进万州周家坝―开县浦里快速通道建设,加快万州―云阳江南快速通道、开县―云阳小江快速通道、万州―云阳滨江快速通道前期论证工作,适时启动三地城际轨道的规划论证。围绕“三组团”骨干快速通道,加快支线连接道路建设,完善城区道路便捷网络,逐步实施公交一体化,形成紧密连接、快速联通的道路交通网络。整体提升对外开放功能。着力强化万州区域性交通枢纽和保税口岸功能,争取将万州航空和水运口岸升级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争取设立万州综合保税区、国家指定粮食进口口岸。将口岸功能逐步扩散覆盖至开县、云阳县,引导非枢纽性物流功能和非核心功能有序向两地扩展、延伸和转移,推动“三组团”深入开展进出口通关协作,分工协作发展外向型产业,加快形成以万州区为中心、涵盖开县和云阳县、辐射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以及周边区域的综合性开放口岸。(三)全面提升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区规划建设水平。优化同城化、组团式城区功能布局,统筹规划产业集聚、人口集聚、综合服务、生态保护等功能分区,推进城区与开发区整体衔接、融合发展。强化城区风貌建设,突出城区特质,加强山际轮廓线、水岸线、建筑形态、特色风貌风格管控,着力打造山水相融、生态和谐的产城融合新区。完善城区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强化城区地下管网建设管理,升级改造城区污水处理管网系统。推动城区道路“白改黑”、人行道地砖改造,完善城区路网格局。推动城区公交站场和停车场建设,实现公共交通全覆盖。推进城区景观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城区美观度。支持建设“智慧城区”,整合信息资源,高效利用信息化技术成果,实现城市管理的数字化、网格化。提升城区人口服务功能。围绕人口分布加快完善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升城区生活配套能力和居民生活品质。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城乡居民平等享有规范的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和农转非人员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落实创业扶持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发挥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有效开发保洁、保绿、保安、物业和车辆管理等社区服务岗位,加强家政、养老、助残等就业扶持。专栏1
“三组团”城镇功能完善重点项目万州组团(包括万州城区、万州经开区A区)。万州城区智慧市政系统、长江三桥及北岸综合交通体系、长江二桥―长江四桥两岸库岸综合整治、万州火车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及高铁站片区基础设施;万州经开区A区基础设施和功能完善、龙溪河大道、人防工程及公共停车场等。开县组团(包括开县城区、万州经开区B区开县浦里工业新区)。开县城区路网、凤凰梁大桥,供气管线及高压管线、配气站,二三级污水管网;万州经开区B区(开县浦里工业新区)路网、管网和污水处理工程,长沙综合物流园,综合天然气管线等。云阳组团(包括云阳城区、万州经开区C区云阳水口工业新区)。云阳城区外环大道、环湖绿道、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场、城区二三级污水管网、张飞庙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共同管廊,黄石高铁换乘枢纽、澎溪河黄石段防洪护岸、垃圾压缩中转站;万州经开区C区(云阳水口工业新区)路网,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等。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互惠互补、协调推进、畅通便捷”原则,提升以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水平,增强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支撑能力。(一)构建“一心四向多连线”的区域交通格局。“一心”。增强万州城区核心组团的交通枢纽功能,提升完善集疏运配套系统与城区配送系统,构建“铁公水空”全程无缝联运体系,增强开县、云阳两个组团的交通节点功能,积极承接、分担万州组团枢纽外溢功能,合力打造辐射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区域交通枢纽。“四向”。依托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和长江黄金水道,着力打通北至达州市与安康市、东到郑州市与武汉市、西接重庆主城区、南连利川市与黔江区的“四向”外联通道,加快形成支撑“万开云”板块联通周边地区、融入国家战略的综合交通骨架。“多连线”。以“三组团”快联工程为骨架,依托G542、S103等15条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的改造升级,在城镇之间、乡镇之间、景区之间以及与相邻省市县城、乡镇之间加快形成便捷连线,全面提升“万开云”板块内外交通便捷度。
(四)同步推进信息化发展。统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建设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区和智慧城区,推进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升级骨干网络,扩容通信枢纽,信息化整体水平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到2017年,城区光纤到户覆盖家庭达到100%,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光纤。推进移动通信网络升级工程建设,实现第四代通信技术(4G)网络覆盖城乡,无线局域网基本覆盖城区热点区域。推动信息服务协同。建设和完善电子口岸平台,加速实现“万开云”板块各口岸(作业区)、保税物流中心之间卡口物流监管数据交换和共享。加快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和互联互通改造,推进各类广播电视服务平台协同建设。联动建设信用信息、地理空间、自然资源、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数据库,推动电子政务、公共安全、市政管理等信息资源共享。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建立健全与“三网融合”相适应、面向下一代互联网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信息安全防护管理设施和协作机制,加强互联网和无线电安全管理。加强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和密码保障,推广电子认证服务,保障网上报税、网上交易及电子商务安全。建设电子政务统一备份中心和电子政务云平台,开展政务网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建设试点,提升政务网信息传输和安全保障性能。五、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立足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提质增效为中心,统筹规划、协调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垂直整合、联动发展产业链条、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打造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产业集聚示范区、全市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生态人文旅游胜地和“全链化”农业示范基地。(一)培育特色制造业集群。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协作配套能力,壮大支柱产业,打造地域品牌,加速产业集聚。到2020年,力争形成“152”制造业发展格局,即构建万州经开区(包括A、B、C区,下同)为主平台,培育壮大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现代生物医药、现代轻纺服装、精细盐气化工5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2000亿元工业产值规模。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挥万州区既有整车产业基础,联动开县、云阳县,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引进配套企业,加速汽车、船舶、铁路运输设备、助力车等产业链集聚,加快建设我市乃至长江中上游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装备制造和配套产业基地群。到2020年,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形成700亿元左右产值。专栏5
交通运输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集群产业链条。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船舶及零部件产业链;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产业链;助力车(高端自行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产业布局。万州经开区A区:发展汽车整车制造及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万州经开区B区:重点布局铁路运输设备和汽车车厢轴承、发动机等零部件及助力车(高端自行车)等。万州经开区C区:布局轻卡、特种专用车、节能环保车等整车制造及零部件,船舶制造及零部件。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适应不断升级的食品消费需求,突出优质安全、生态绿色、营养健康和产地特色,以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个性化和定制化为重点,推进原料保障、农产品深加工和产品营销协同发展,提高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功能特色食品比重,提升产业精深加工水平,建设西部地区健康食品加工基地、三峡库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示范区。到2020年,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形成300亿元左右产值。专栏6
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产业链条。柑橘、柠檬加工产业链;水产品加工产业链;畜产品加工产业链。产业布局。万州经开区A区:柠檬、渔业休闲食品精深加工。万州经开区B区:牲畜屠宰及特色休闲食品加工。万州经开区C区:牛羊生猪屠宰及肉制品、柑橘精深加工。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万州经开区为依托,重点培育以现代中药、非专利药物、医疗器械及医用材料、医药服务业为主的上下游产业集群,建设我市乃至长江流域重要的以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及医用材料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形成300亿元左右产值。专栏7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产业链条。现代中药;非专利药物;制药装备、高性能医疗器械及医用材料;健康养生和护理、药械物流、标准化外包和药用包装等服务业。产业布局。万州经开区A区:重点发展医疗护理、健康检测、卫生保健、中成药、生物制药、康复理疗、医疗机械及医用材料等。万州经开区B区:重点布局新型医疗材料、新型疫苗、中成药制剂产业,中药材良繁基地及深加工。万州经开区C区:重点发展中药材种植和深加工、中成药制剂、三药(农药、兽药、医药)及中间体产业、医用耗材。现代轻纺服装产业集群。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按照集约化、集群化要求,加强三地协作配套,深度转化特色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服装、家具、陶瓷等产业链,构建西部地区重要的纺织、服装和建材生产基地。到2020年,现代轻纺服装产业集群形成400亿元左右产值。专栏8
现代轻纺服装产业集群产业链条。工业、农业和医疗卫生用面料生产;服装鞋业和配饰加工;门业、家具;玻璃、陶瓷。产业布局。万州经开区A区:重点发展棉纺织业、蚕丝绸业、服装加工,环保建材。万州经开区B区:重点发展服装鞋业和配饰加工,门业、玻璃和陶瓷。万州经开区C区:重点发展服装、玩具、户外用品等。精细盐气化工产业集群。立足既有天然气资源,三地协作配套发展盐气化工、天然气综合利用、天然气开采装备制造和维修服务等产业链,建成西部地区最大的盐气化工基地、长江流域重要的能源保障基地和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到2020年,盐气化工和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左右。专栏9
精细盐气化工产业集群产业链条。盐气化工;天然气综合利用;天然气开采装备制造和维修服务。产业布局。万州经开区A区:重点发展生化农药、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万州经开区B区:发展天然气综合利用、天然气开采装备制造和维修服务。万州经开区C区:重点发展盐气化工、精细化工、天然气综合利用及新材料。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集聚区。坚持“布局合理、产业集聚、两化融合、技术先进”原则,统筹规划、布局、培育2―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新建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青年创新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校微企孵化园等创客平台和众创空间聚集区,引导创新型中小企业集聚,鼓励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产业链,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局面,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二)打造长江黄金旅游带精品腹地。以长江三峡、高峡平湖和库区移民新城镇为依托,突出生态观光、运动养生、红色文化体验、三国文化主题及精品景区打造,培育发展三峡旅游、三国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休闲度假、低空飞行体验和康体运动、医疗养生等多元旅游业态,将“万开云”板块建设成为服务成渝城市群、辐射周边区域的休闲旅游基地和高山乡村避暑旅游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精品景区腹地和主要集散地。到2020年,力争年接待游客人数突破1000万大关。深度开发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编制“万开云”板块旅游要素整合方案,整体谋划万州区万州大瀑布、高峡平湖、长滩温泉,开县雪宝山、汉丰湖,云阳县龙缸、三峡梯城等精品旅游线路,支持有条件的景点创建国家4A级或5A级旅游景区,推进实施“万开云”板块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提升三地旅游美誉度、知名度。完善水上旅游线路,在万州港、云阳港建成通往宜昌市的始发游船航线。深度挖掘三地旅游资源,培育一批旅游目的地、旅游演艺、旅游节事、旅游餐饮、旅游购物等区域性特色品牌。结合“点上开发”和乡村旅游发展,建设一批旅游产业集聚区、旅游度假区、特色旅游小镇和村寨。依托优质科教和医疗等资源,支持万州区重点发展老年教育培训、医疗护理、健康检测、卫生保健、康复护理等综合性养老业。依托良好的山水资源,支持开县和云阳县重点发展避暑休闲养老等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业。加快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高峡平湖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为核心,重点支持万州区完善旅游综合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三峡库区对外旅游枢纽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主要旅游集散地。围绕统筹策划的旅游精品线路,完善景区连接主干道,打通“断头路”,共建旅游码头,力争“十三五”期间实现“城景通、景景通”。加强重点景区水电气、自驾车露营地、便民商业等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旅游线路标识、旅游汽车租赁维修、沿线旅游信息化服务系统等配套服务设施。着力塑造旅游整体形象。鼓励大型旅游企业、旅游管理公司和知名旅游品牌实现跨地域经营、连锁经营和品牌输出,促进旅游人才交流和培训合作。实施“整体形象、渠道营销”计划,力争做到“电视上有声、报媒上有文、道路上有牌、站台上有景、网络上有名、活动上有势”。整合三区县政府、旅游企业、交通运输公司与各类媒体的营销资源,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各方联合、市场化运作的宣传促销格局。每年开展专题旅游推介、组织海内外重要客源地旅游推介。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建立旅游门户网站,适时发布旅游信息。 图5
重点旅游资源及线路分布图专栏10
旅游业发展重点项目及精品线路重点项目。万州区:围绕“高峡平湖明珠”城区旅游中心,重点建设“一湖”(滨江环湖)、“一瀑”(万州大瀑布群)、“一潭”(潭獐峡)、“一泉”(长滩温泉)。开县:重点实施“蓝色”(汉丰湖)、“红色”(刘伯承纪念馆及故居)、“绿色”(雪宝山旅游区)以及以铁峰山、南山为主线的乡村休闲旅游。云阳县:提档升级三峡梯城景区、张飞庙景区、云利路最美通道,创建龙缸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龙缸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精品线路。万州(大瀑布)―云阳龙缸―张飞庙―云阳三峡梯城;万州大瀑布―开县汉丰湖―铁峰山森林公园;云阳三峡梯城―张飞庙景区―龙缸景区―歧山森林草原;汉丰湖―雪宝山―澎溪河湿地―云阳三峡梯城。(三)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着眼于满足生产生活需求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服务业创新、融合、集聚、优化发展,增强服务周边功能,努力打造渝东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商贸服务业。加强三区县商业规划布局的战略性合作,尽快形成“万开云”板块商业集聚带,加快建设辐射渝东北、鄂西、陕南、川东北的区域性商贸中心。改造升级万州区高笋塘、开县新世纪、云阳县中环路等核心商圈,加快三区县高铁站商务区等商业综合体和商贸集聚区建设,打造“购物之城”。结合城区拓展,规划建设滨江环湖商贸旅游带以及新兴商业中心,推动商旅互动发展。优化商业结构,合理布局业态业种,提升消费档次。鼓励发展以金融服务、呼叫中心、数据录入等为主的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服务。进一步提升专业市场群的规模和档次,做大做强消费品专业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农产品专业市场以及特种行业市场。规划建设集商品交易、物流快递、配套服务等于一体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产业链建设,推进电子商务普及应用,加快电子商务配套体系建设,力争到202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00亿元。临港物流业。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高速公路、铁路、五桥机场等交通条件,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及物流节点,完善航空、公路、铁路、水运高效衔接的多式联运集成设施,进一步提升沿江集疏运水平,形成区域物流集聚效应。重点支持万州区建设新田港口物流园、天城董家市场物流园和三峡库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以及航空第三方物流、快递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建设区域性大宗商品和重要原材料物流集散基地。开县重点建设万州经开区B区物流园、白家溪港口物流园和城区日用百货、大宗商品生活物流园区。云阳县重点建设翻坝物流中心、黄岭综合物流园。 图6
港口物流布局规划图
金融业。在万州区规划建设市级金融商务区和金融产业服务园,大力吸引各类银行、保险、证券、期货、投资基金、金融租赁等金融机构入驻集聚。提升城区金融综合服务能力,扶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发展民营金融机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入股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融资租赁,稳妥发展新兴金融业态。鼓励设在万州区的金融机构延伸至开县、云阳县开展资产业务和结算业务。开展农村金融创新试点,培育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探索发展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积极开展农业保险、小额保险和贷款担保业务。联合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四)“全链化”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立足现有优势农产品基础,顺应目标消费者市场需求,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优化农业布局和结构,引导农产品就地加工,食品集中入园加工,联合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构建种植养殖―下游加工―销售服务互相促进的全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柑橘、柠檬产业链。以万州红桔、万州柠檬、开县春橙、云阳晚橙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突破口,增加种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加大向市外市场推广力度,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发展果汁饮料、罐头等精深加工,形成从幼树到销售的全程服务体系,打造长江流域特色柑橘产业带、世界最大的红桔生产基地和全国第二大柠檬生产基地。专栏11
柑橘、柠檬产业链重点项目万州区。小型冷库20个、中型冷库1个,20万吨柑橘浓缩汁加工。开县。柑橘果肉罐头生产线5条、预贮预冷库50座、30万吨柑橘浓缩汁加工。云阳县。30万亩柑橘标准化果园、柑橘观光采摘园、3.5万吨柑橘冷链贮藏保鲜系统、柑橘产后处理及精深加工、5000吨柑橘次果综合利用。水产品产业链。依托三峡库区丰富的水域资源,建立环境承载力和水域资源开发相一致的渔业产业带,形成集生态保护和资源集约利用于一体的重要渔业产区,发展下游休闲食品加工。支持万州区、云阳县建设10万亩三峡库区生态渔业示范区。支持万州区、开县打造重庆最大大鲵生态养殖及加工基地,建成年产50万尾商品大鲵养殖基地、20万尾大鲵储养物流中心和年产5000公斤以上胶原蛋白加工厂。专栏12
水产品产业链重点项目万州区。“渝乐园”虾蟹熟食与预包装食品加工基地,大鲵深加工(食品、医用),大鲵仿生态繁殖及示范养殖基地,长江特色鱼类标准化养殖基地。开县。高标准流水化生态鱼养殖基地,冷水鱼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产体系,35万尾大鲵肉类深加工,三峡大鲵胶原蛋白提取。云阳县。3万亩生态渔业养殖系统工程,高标准流水化生态鱼养殖基地,冷水(亚冷水)鱼生产基地。中药材产业链。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优势,推行野生抚育、林药间作、粮药间作技术,推广中药材GA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基地等模式,大力发展天麻、木香、菊花、板蓝根、厚朴、杜仲、党参等中药材,力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以上,建成全国最大的木香、乌天麻种植基地和市级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园区。专栏13
中药材产业链重点项目万州区。佛手、丹皮、金银花、青蒿等15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20万窝天麻生产基地。开县。木香、厚朴、杜仲、玄胡、党参、子壳等中药材种植面积20万亩。云阳县。菊花、乌天麻、板蓝根等中药材种植基地50个、10万亩。生猪及草食牲畜产业链。培育改良生猪品种,发展规模化生猪养殖,争取年出栏生猪200万头以上。引进优质品种,大力发展牧草种植和草食牲畜养殖,同步发展屠宰加工及特色休闲食品加工产业。支持云阳县发展牛羊肉加工,建设三峡库区重要的牛羊肉加工基地。专栏14
生猪及草食牲畜产业链重点项目万州区。山羊、禽兔、生猪良繁及标准化养殖场和交易市场,肉牛标准化养殖场。开县。黑山羊良种繁殖、肉兔标准化养殖场,年加工生产4.2万吨肉禽内脏制品、3.4万吨腌腊肉、4万吨牛羊肉酱、2万吨肉松等。云阳县。生猪标准化养殖场500个,山羊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建肉牛扩繁场6个,新建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30个。粮油产业链。继续巩固抓好粮油高产示范片建设,推进水稻等主粮种植优质化,鼓励大米加工集约化发展。择优发展高粱、糯玉米、晚秋作物等高效特色粮食作物,提高诗仙太白等行业龙头企业酿酒品质,增强产品竞争力。加快推进30万亩高淀粉薯类种植基地、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粮油作物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专栏15
粮油产业链重点项目万州区。优质水稻油菜制种科技园、10万吨优质粮仓、5万吨高淀粉甘薯加工。开县。菜籽油和大豆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5万吨芝麻压榨处理,年加工生产4.8万吨淀粉制品、1.2亿升米糠油、30万吨精制大米。云阳县。20万亩优质稻、6万亩“双低”油菜、4万亩优质芝麻和5万亩高粱、15万亩优质马铃薯基地,5万吨粮油加工仓储。六、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协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形成城乡统筹、共同繁荣的新局面。(一)择优培育重点特色小镇。发挥小城镇在城乡联接中的带动作用,选择20个区位条件较好、承载能力较强和资源特色明显的重点小城镇,科学规划镇域空间,加快道路、供水供电、排水排污、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重点解决以街为市、功能残缺、设施老旧等问题,重新塑造城镇风貌,提升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和人口适度集聚,打造成为经济富足、人居和谐、风情浓郁的特色小城和特色小镇。专栏16
20个重点特色小镇万州区。龙沙镇、白羊镇、分水镇、甘宁镇、太安镇、武陵镇、余家镇、龙驹镇、罗田镇。开县。温泉镇、临江镇、长沙镇、大进镇、白泉乡(雪宝山旅游区)。云阳县。江口镇、南溪镇、高阳镇、凤鸣镇、云安镇、清水土家族自治乡(集镇)。(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城乡统筹、协同发展,突出抓好村庄布局、村落规划和民居设计,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构建现代城乡新形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选址、因地制宜”原则,通过规划引导、功能吸引、政策激励等措施,鼓励农民相对适度集中居住。按照“因山就势、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体现山水田园风光和自然和谐之美”的设计原则,突出地域、历史、文化等特色风貌,集中打造一批文化特色浓郁、基础设施配套、产业支撑有力、村容村貌整洁的美丽乡村。选择一批有条件的乡村,配套完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功能较为齐全的农村新型社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水、电、路、气、房、环境改善和信息网络“七到农家”工程。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力争三年内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积极推进乡村公路向较大的村民小组和聚居点延伸,大力改善人行便道和田间耕作便道条件,完善村组道路管养机制。不断改善农村居住条件,重点解决贫困农户住房困难问题。推进“绿色乡村”建设,开展农村“四旁”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因地制宜种植特色经济林和珍贵树种,增储绿色财富。完善有线电视、邮政通信、储蓄信贷等设施设备以及边沟、路灯、标识标牌等附属设施。优化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加强电商便民服务,提升美丽乡村功能和水平。专栏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农民集中安置区(点)和美丽乡村建设。农民集中安置点:万州区110个、开县180个、云阳县117个。美丽乡村:万州区30 个、开县30个、云阳县30个。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村级道路:万州区新建或改扩建村级道路1000公里,开县新建或改扩建村级道路1500公里,云阳县新建或改扩建村级道路2000公里。农村水利:万州区建设农田灌溉水利及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新建节水灌溉10万亩,整治山坪塘2000口、沟渠200公里,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开县新建小型灌区渠系配套500公里、小型引水堰渠2050公里,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云阳县巩固提升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300余处,分散式供水工程620处,应急引提水工程23处,全面解决50余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万州区、开县和云阳县美丽乡村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率达到90%以上。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万州区优化35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功能,融合电商等综合服务;开县优化10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功能,融合电商等综合服务;云阳县优化12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功能,融合电商等综合服务。(三)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绿化、净化、美化、便民化为重点,通过乡镇垃圾处置、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大力推广农业生态示范村建设,建设一批“美丽乡村”。实施农村清洁示范工程,开展农村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综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重点实施265个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争取到2020年“万开云”板块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率提高到45%。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重点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开展废弃物综合利用及污染防治示范工程,积极推广“零排放”生态养殖技术。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施用化肥,推广使用有机肥、缓释可控化肥和高效、低毒生物农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禁止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的使用。专栏18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项目乡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工程。万州区:35个乡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工程,长江干流、五桥河、磨刀溪、瀼渡河等流域撤并集镇污水治理工程。开县:扩容升级改造41个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43个乡镇污水处理二三级管网工程。云阳县:2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23个镇污水管网工程,26个撤并场镇污水处理场及配套管网,江口、南溪、平安等6个返乡创业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万州区:20个乡镇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60万亩,建设示范片6万亩,采购发放秸秆腐熟剂1200吨。开县: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村86个,采购污染治理药品500吨,集成推广化肥农药氮磷控源治理高产、高效、生态施肥技术模式100万亩,农村垃圾集中放置点500个。云阳县:实施大阳乡庆霞村、上坝乡石梁社区等100个村环境连片整治,三峡库区流域32个撤并场镇和46个1000人以上农民新村、农村居民聚居点环境连片整治。七、实施生态涵养联护联保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依托国家和市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生态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沿流域和山脉划定生态红线,深入实施环保“五大行动”,强化生态涵养保护功能,促进绿色发展。(一)加强生态空间管制。科学规划布局生态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设生态功能保护区,构筑长江库周(沿长江两岸及铁峰山、南山、七曜山脉)、开云(沿雪宝山和小江流域)“人”型生态廊道。实施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严格控制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的开发强度与规模,引导超载人口有序迁移,减轻生态压力。重点加强国家和市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区域的强制保护,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保护和野生动植物就地保护及迁地保护,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全面划分城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实施分区分类管理、污染控制和综合整治,切实保障水源地生态安全。
九、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一)建立健全产业协作机制。加强产业政策对接。按照产业布局与分工,通过产业规划、政策引导,共同制定产业跨行政区域转移、收益分配的具体办法,将不同的特色产业向不同的特色产业园区集中,促进产业分工、产业链延长。提升产业承载平台,推进万州经开区做大做强和出口加工区发展升级,鼓励探索跨区域联合开发、委托战略投资者成片开发、共建产业园(基地)等多元开发机制,通过直管、托管和一区多园(基地)等管理模式建设开发区。完善统一市场机制。探索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管制度,促进三区县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协同。探索建立企业信用信息互通互享机制,实现三区县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信用信息采集、信息共享使用、惩戒联动协同。规范发展多功能、多层次的区域性要素资源产权交易市场。支持三区县优势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企业集团强强联合,打造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支持三区县共同出资组建旅游开发公司,对三地旅游资源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开发建设和统一管理营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逐步统一土地利用政策、税费优惠、招商服务标准,共同开展招商引资,互通招商信息,共享招商资源,积极开展市场化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明确主攻方向,精心选择、包装、储备一批优势产业和基础设施等项目,共同开展专题招商引资。坚持集群化和产业链招商,强力推进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500强企业以及央企战略合作,努力引进带动性强、支撑作用大的项目,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实效性。建立招商引资利益导向机制,制定激励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招商引资活动,力争更多产业项目落地。(二)协同推进区域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导和支持骨干企业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现有专利技术的利用和产业化。共建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提高科技创新的工程化、集成化和产业化能力。支持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新产品。鼓励万州经开区建设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科技服务平台,面向社会开展创业孵化、信息咨询、成果转化等专业性服务。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领域加强科技合作,共同打造在全市乃至西部地区同行业具有相对优势的科技创新基地。引导和组织实施跨地区的重大科研开发和产业化工程项目,联合建设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创新平台、实验室等,共同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引导三区县中小企业建立创新互动机制,发展各种形式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和支持三区县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联合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申报市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推进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促进科技资源共享。推进科技信息、科技人才资源库等基础性科技资源的联网共享。共同转化推广科技成果,合作举办科技博览会、交易会和项目推介会。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开展科技成果与技术需求信息发布、科技企业孵化、技术产权交易、科技风险投资、科技评估咨询、知识产权和人才中介等服务。建立三区县间科技人才交流与互派机制,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区域共享。(三)建立健全公共事务协同管理机制。推进交通协同管理。探索物流管理体制改革,打破业务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提高物流服务效益。积极稳妥开展PPP投融资改革,建立跨三区县地方铁路、公路共同投资建设及经营管理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建立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运输监控平台以及维修救援网络,实现交通信息资源互通互享。推行公共服务“一卡通”,逐步实现万州、开县、云阳三城区组团公交、水电气等收费一卡通用、异地缴费结算。研究三城区组团间车辆通行费减免政策。推动水务协同管理。推进水资源有偿利用和水价协同改革,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管水、用水、节水机制。上游地区重大资源开发工程或可能对水资源造成重大影响工程建设的项目要与下游地区协调。在有条件地区实施江河水和水库水互为备用工程,建立和完善水资源调配体系和水污染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加强“万开云”板块水政执法队伍和设施装备建设,实行区域联合执法。推进能源协同管理。依托大型电网公司、天然气管网公司、石油公司的运营管理优势,构建协同的能源输送网络,统筹调配区域内电源、油源、气源,做好能源资源储备供应。加强电力节能发电调度管理。加强对“万开云”板块成品油供应和调度管理,统筹资源储备和应急调配。探索支持发电企业向工业企业(非禁止类)直供电,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一体化机制。统一“万开云”板块基本公共服务配置标准,统筹规划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万州、开县、云阳城区组团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实行无差别、一体化统筹利用,“万开云”板块城区居民对三地公共资源享有“同城待遇”。完善环境联治机制。建立规划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会商机制,严格实行新建项目环保准入机制,逐步统一工业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联合开展环境污染调查,对由跨行政区域污染引起的问题加强协调、有序调查、有效处理。探索三区县间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水权交易制度,争取开展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四)实施精准靶向扶持政策。财政政策。支持万州区、开县和云阳县财政出资和引入社会资本,共同设立50亿元的“万开云”一体化协同发展基金,重点用于区域利益调节、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市财政局加强对基金设立和运作方面的指导。合理核定并保持适度地方债务规模。投资政策。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布局、审批核准、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积极协调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设立重庆库区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滚动支持“万开云”板块以及重庆库区产业发展。建立“万开云”板块民间投资信息发布机制,进一步畅通民间投资进入重点行业领域的途径和渠道。“万开云”板块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列入市高新技术企业备选数据库,实行重点培育。土地政策。积极探索下放土地管理审批权。适时优化调整三区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同意开展征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和农村宅基地抵押担保、转让等试点,创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途径,探索集体土地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化合作经营。探索开展“万开云”板块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地挂钩试点,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及区域间人口迁移数量挂钩。(五)完善分层联动协调机制。坚持和完善市领导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和三区县政府参与的“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市级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年度重大事项。坚持和完善三区县共同参与、轮流召集的区县联席会议,沟通协商重大项目、政策和重要事项。坚持和完善三区县部门定期交流对接机制,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制定并实施具体专项合作计划并协调督促落实。坚持和滚动实施“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年度重大事项和重大项目,确保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文结束!
字实在太多,空了看
我觉得喊口号很响,是为了争取国家资金和政策扶持,万州应该是主导,开县云阳一呼即应,因为万州一个区吼不一定有用,三个一起吼,上面啷个都要抖一抖!不过,与我们切实关系到的是区间的路什么时候修,特别是到梁平的高速和到长沙的快速通道,当然铁路不是吼吼就能修得
临江飘在边边上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现目标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