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如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怎样培养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怎样培养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正确引导,孩子比想象的聪明得多|孩子|思维|数学_新浪新闻
  姓名:华帅 微信得票:202
  所在机构:摩比思维馆
  教龄:4年
  工作内容:主要教授数学思维课程
  摩比思维馆数学教师华帅在大学期间接受的是工程教育。“在大学时我接触了很多工程、数学、物理方面的课程,我们的法国老师在教的时候很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我也开始对思维的过程、对数学、物理背后的推理过程更加感兴趣。”
  华帅说,自己在担任大学辅导员的时候,曾给大一的本科生讲过与思维相关的课程,有自己的心得,同时他也很喜欢孩子。所以当好未来做校招的时候,他了解到摩比思维馆的理念,就投了简历,成为摩比思维馆的数学老师,教授数学思维课程。
  有言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华帅指出,3到8岁是儿童生理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大脑重量和神经元数量是飞速发展的,8岁前就能达到成人的80%。这个阶段如果能够用抽象、推理等给大脑神经元充分的刺激,思维和智力就能够发展起来。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思维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这个阶段对孩子的数学训练一定根据孩子的生理特点来进行。”华帅解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觉得看到的、摸到的才是真实的,所以这个时候老师教数学没必要特别深,不要盯着数学的知识层面不放,而是要把重点放在孩子对具体事物的感知上。老师要想办法把实际场景模拟出来,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发现、去探讨。
  “我通过教学发现,如果从思维品质层面来讲,这个阶段的孩子比预期的要聪明得多。”
  华帅说,自己曾给4岁的孩子上过课,当时是想让孩子们了解圆柱体的特性。他在课上模拟了一个比较难的情景,桌子上摆放了一个方形铁块,比较重,此外还有一些小圆棍,他要求孩子们把铁块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出乎他意料的是,孩子们动手尝试之后,意识到了把铁块放置在小圆棍上来滑行,他们还合力把桌子稍微抬起来倾斜一下,这样小圆棍就自己可以滚起来。“我这个课程本来想定位在8岁呢。可见只要老师能够模拟好场景,并加以引导,孩子会比想象的聪明得多。”
  本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孔悦
  本版图片
  由采访对象提供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原海政文工团原副团长付林曾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我们各个团体千篇一律地都在发展晚会式的歌舞,这个很要命,同质化、浮华的艺术蔚然成风,只唯上,不唯下的服务意识,浪费了很多人才,也难以出现一个比较有艺术品位的作品。”
一场大病,一次股灾,一次爆炸,乃至于一次创业失败,就让你的人生几乎归零。跌倒后,有人掸掉身上的灰尘,眼含热泪,咬紧牙关,从头开始;也有不少人一蹶不振,失去再度站起的勇气。不是不愿站起,而是苦难太频繁。刚要站起,苦难袭来,一个趔趄;还未站稳,又是一记苦难……
他们自以为,纪念抗战胜利就是世世代代记住仇恨,自以为热爱祖国就是要在这一天只许愤怒不许喜悦,自以为爱国就是保钓的日子砸日系车、天津爆炸事故发生之后去富豪那里逼捐,自以为只有他们的方式才叫满腔热血,才配得上叫做爱国。
这一次朴槿惠来华参加仪式,并不是在中美之间“选边”,而是要确认韩国外交的自主性,践行此前朴槿惠提出的“信任外交”。美国与韩国之间是军事盟友,但是并不意味着韩国的外交要与美国绑定,朴槿惠的“决断”大大拓宽了韩国外交的空间。提升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第一题:树上有8只鸟,飞走了5只,又飞来了3只,请问现在树上一共有几只鸟?
第一题解析:
看了大家的回复,估计很多家长都会觉得这样一个题对孩子来说比较简单,可以直接口答。但是家长朋友们一定不要小瞧这样简单的应用题。孩子能把每一句话对应到一个符号,例如“飞走了5只”用符号表示就是“-5”,这种数学的对应能力是及其重要的,也是今后学习复杂的应用题的一个基础。
一部分孩子到了小学3年级的时候,在数学的学习上会有突然跟不上的感觉,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从3年级开始,加入了应用题计算的环节,这对一部分孩子来说是个很大的障碍,归根结底就是孩子还没有具备文字跟符号对应的能力。
第二题:妈妈今年30岁,爸爸比妈妈大3岁,想想再过5年后,爸爸比妈妈大几岁?
第二题解析:
年龄差的问题对孩子来讲,有时会有不小的迷惑,有些小朋友就会想当然用3+5=8来解决这道题,这样的答案显然易见是错误的。对于此类比较抽象的问题,家长朋友们可以引导孩子用形象的方法进行解决。题目中妈妈的年龄30岁,比较大,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数字入手。
假设哥哥今年5岁,妹妹3岁,我们如果用形象思维的方法表示的话,可以在第一列画5个圈来表示哥哥的年龄,在第二列画3个圈来表示妹妹的年龄。这样可以非常容易的看书哥哥比妹妹多2个圈,也就是大2岁。那2年后,哥哥长2岁,再画2个圈,妹妹也画2个圈,哥哥还是比妹妹多2个圈,还是大2岁。那5年后,10年后该如何表示呢?可以让孩子自己试试,最后我们可以进行总结:相同的部分永远相同、多出来的部分永远多出来。所以同时增大或者减少,差是永远都不变的。
简单的问题如果能从本源上进行理解,再换到妈妈跟爸爸的年龄差问题上,就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
除了刚才提到的形象思维的方法,如果孩子计算能力好,也可以先把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算出来,再算出5年后的年龄,再进行相减,不过这样的计算过程就会耽误孩子比较长的时间,而形象思维则可以让孩子从数字多少比较的本源上进行理解。
第三题:小猴皮皮跟小猴聪聪一共有8根香蕉,皮皮比聪聪多吃了两根香蕉,请问皮皮吃了几根香蕉,聪聪吃了几根香蕉?
第三题解析:
&&这道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其实是“暗差”的内容,与“暗差”相对的则为“明差”。例如“我有5个糖果,你有3个糖果,我比你多几个?”这就是孩子们经常见到的明差问题。而“我们两个有一样多的糖果,你给我一个,我比你多几个?”则是最简单的“暗差”问题。
&&不论是解决“明差”还是“暗差”问题,我们都需要知道数量比较中的数学本源,那就是“要进行比较,则一定是先有一样多的,才能有多出来的”。针对第三题,既然皮皮比聪聪多吃了2根香蕉,那如果我把多的部分拿走,剩下的部分一定是一样多的,这就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所以我们可以先从8根香蕉中拿走皮皮多的2根,还剩下6根,把这6根平均分,每一只小猴3根香蕉,再把多的那2根给皮皮,最后就知道皮皮有3+2=5根香蕉,而聪聪只有3根香蕉。
第四题:有8个小朋友在捉迷藏,已经捉住了4个,还有几个没捉住?
第四题解析:
这道题其实给孩子挖了一个小小的坑,很多孩子看到这样的题,就会比较大意的直接用8-4=4,其实作为老师的我,在看到这样的题时,也没有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
&&这道题的关键就是易被大家忽视的那个“捉人”的小朋友。一共8个小朋友玩游戏,1个人捉,那么其实是有7个人藏,捉住了4个,那就只剩下7-4=3个没有捉住了,您的孩子答对了吗?
第五题:一辆公共汽车开动第1次,从东站开到西站;开动第2次,从西站开到了东站;第3次,从东站又开到了西站……如果这辆车从东站出发,开了11次之后,这辆车到达了东站还是西站?
第五题解析:
判断单双数对于即将上小学的孩子们而言是相对容易的,但是一旦涉及到单双数的应用,很多孩子就会感觉比较吃力。这是因为他们往往不能发现重复出现的事件的规律。
这道题的问题是汽车开了11次之后,它的位置。因为11是一个比较小的数,即使孩子对单双数没有清晰认识和理解,也还是可以做出来,那就需要孩子一次次的数,直到数了11次,才可以判断出汽车的位置。但是如果题目的问题是111次呢?孩子可以数111次吗?如果孩子一次次的数,就会占用大量的考试时间,成绩也不会很理想。
针对这道题,第一次开动之后汽车就到了西站,第二次开动之后汽车就到了东站,第三次是西站,第四次是东站……我们不难发现,单数次的时候,汽车都在西站,双数次的时候,汽车都在东站,而11是单数,所以开动第11次后,汽车应该在西边。
在利用单双数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第一次”是最重要的,它决定了单数次物体的实际情况,有了单数情况,那双数就很容易判断了。
第六题:妈妈从家里到工厂要走3千米,一次,她从家里去上班先走了2千米,回家取了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再到工厂。这次妈妈上班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第六题解析:
&&这道题是行程问题中孩子很容易出错的一类题,遇到此类问题,一个比较常见的解题方法就是“画图法”。这要求孩子可以根据题目所叙述的内容把整个过程用图表示出来。
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情景再现,让孩子实际把故事情境演出来,这样孩子就可以比较清楚的知道题目中妈妈的运动过程。所以妈妈一共走了2+2+3=7千米。
第七题:有9本完全一样的新书,分发给2个小朋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第七题解析:
&&这道题其实在考查小朋友数字的分解,也就是9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字的和,但是要想把这道题完全做对,有两点需要孩子们注意。
第一,有些小朋友(包括很多父母)把“一个小朋友分9本,一个小朋友分0本”这种情况也算在答案中,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如果这样分,就不是分给2个小朋友了,而只是分给了1个小朋友,所以这种情况就不能算在答案中。
&&第二,在进行分解的时候,一定要有序思考,也就是要按照顺序来分解。如第一个小朋友分1本,第二个小朋友分8本;第一个小朋友分2本,第二个小朋友分7本........一直到第一个小朋友分8本,第二个小朋友分1本,所以一共是8种分法。
第八题:根据题意,把正确的数字填入括号里。(育民小学初试题)
第八题解析:
&&育民考试题的难度一直比较大,这道题如果不仔细审题,很可能就不明白这道题的意思。这道题其实是在考察孩子们的观察力,无论动物如何变化,无论每只动物上面格子的数量如何变化,只要格子的高度一样,那他们的所表示的数字就都一样。所以每一个括号里都填6。咱们的孩子答对了吗?
第九题:鱼缸里有10条鱼,死了2条,鱼缸里现在有几条鱼?
第九题解析:
这道题很多孩子看到后都会说是10-2=8条鱼。我曾经在自己的班上给孩子们出过这道题,12个孩子,只有一个孩子说:“死鱼也是鱼呀!”他认为鱼缸里应该还有10条鱼。显然,他的回答是正确的。当时孩子给了这个小朋友很热烈的掌声。
&&育民小学的超常班在选拔孩子的时候并不只是单纯的按照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数学好、语文好、英语好就可以收了,他们有的时候会去观察孩子的思维方式,挑选那些有特质的孩子。
第十题:一个正方形,上面写着字母b,顺时针方向旋转4次,请问现在正方形上面的字母是什么?
第十题解析:
&&这道题考察的是孩子空间方位的能力,对于正方形的的图形来说,转4圈就是一周,所以转4圈之后上面的字母与最初的图形是一样的,所以还是字母b。
&&在实际的考试中,如果孩子不能想象出题目所描述的样子,那么可以借助身边的纸和笔,真正地写出来,再进行转动,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题思路。家长在家也可以引导孩子用这样的方法解题。
第十一题:小朋友排队,从左边向右边数小红排第7个,从右边向左数小红排第8个,请问这一排队伍一共有多少人?
第十一题解析:
&&从左边数小红是第7个,说明小红的左边有6个人,从右边数第8个,说明小红右边有7个人,所以加起来一共是6+7+1=14人。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就是让孩子明白“基数”与“序数”的关系,即“左边有几个”跟“左边第几个”的关系,例如左边有3个人,那么她就是第(3+1=)4个人。右边的情况同理。在引导孩子做题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先尝试把题目中描述的情况用积木块摆或者生活中的小物体出来,例如花生或者豆子,然后再让孩子去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或者是让孩子用笔在纸上画出来,把关键性的人物“小红”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这样做起来就一目了然。这类题不建议让孩子直接口答,更多是让孩子自己实际操作,这样在考试中不易出错。
第十二题:有两杯果汁,宝宝先喝了半杯,妈妈又倒满;宝宝又喝了半杯,妈妈又倒满了,最后宝宝都喝完了,请问宝宝一共喝了几杯果汁?
第十二题解析:
&&解决此类问题可以运用数学思维中的“整体思维”方法进行解答。运用这种方法时,我们只需要关注加入的果汁的总量即可。通过题意,我们得知妈妈一共加了2次果汁,每次都是加了半杯果汁,那两次一共加入了1杯果汁。再加上一开始的两杯果汁,宝宝一共喝了2+1=3杯果汁。
&&我们可以将此类问题进行一下较为复杂的拓展,请大家参考第十三题。
第十三题:桌子上现在有一杯纯果汁,宝宝喝了半杯,加满水;又喝了半杯,加满水,最后宝宝把剩下的全部喝完。请问:宝宝喝得水多还是果汁多?
第十三题解析:
&&这道题是第十二题的一个拓展题型,同样运用“整体思维”的方法进行解决。既然是要比较水跟果汁哪个喝得多,那我们就一个一个的看一下。先计算水的量,总共加了2次水,每次加了半杯,那么半杯跟半杯合起来一共是1杯水,最后后被喝光了,所以喝了1杯水。再计算果汁的量,在整个过程中是没有加入果汁的,而一开始只有一杯果汁,最后被喝光了,所以也喝了1杯果汁。喝了一杯水,一杯果汁,所以正确答案是一样多,孩子答对了吗?
第十四题:黑兔、黄兔和白兔三只兔子在赛跑。黑兔说:“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白兔快。”请问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
第十四题解析:
&&这道题是一道相对简单的故事推理题,我们可以借助排除法来解答。黑兔不是最快的,但是又比白兔快,所以他既不是最快,也不是最慢,所以只能是第二名。所以白兔第三,黄兔第一。
&&将上面的题进行简单的拓展,就可以得到一道类似的,但是稍微复杂的题目。请参考第十五题。
第十五题:桌子上的杯子被打碎了,小明说是小红打碎的,小红说不是她打碎的,小强说也不是他打碎的,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请问是谁打碎的杯子?
第十五题解析:
&&这道题是一道难度很大的故事推理题。如果成人来做这样一道题,很多家长一般会用假设的方法进行解答跟推理,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孩子理解起来也会比较难。
&&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首先看小明跟小红的对话。小明说是小红打碎的花瓶,但是小红说不是自己打碎的花瓶。这样两个人说的话就是相反的,不可能同时说真话,也不可能同时说假话。所以他们两个之中,一定是有一个说真话,一个说假话。而题目说了他们3个人之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所以第3个人只能说假话。小强说不是他打碎的,所以真实的情况就是小强打碎的。
第十六题:一个正方形是四个角,请问在角上切了一个角之后,还剩几个角?
第十六题解析:
这道题考察的是小朋友的想象力,也是实际生活经验的一个测验。如果孩子没有类似的生活经验,他们就很容易直接用4-1=3来作答,但是实际情况是如果你切掉了一个角,反而会多出来1个角,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5个角。父母在家里可以让孩子切一切橡皮,让他们实际感受一下。
第十七题:小红参加数学竞赛,和参加竞赛的每一个人握一次手。小红一共握了39次手,请问参加数学竞赛的一共多少人?
第十七题解析:
&&这道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唯一的小陷阱就是孩子有没有考虑到小红自身并不在39个人之中,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39+1=40.
第十八题:小敏到文具店买文具,她用所带钱的一半买了一支圆珠笔,剩下的一半买了一支铅笔,,还剩下一元钱。小敏原来有多少钱?(2011年北京幼升小面试题)
第十八题解析:
&&解决这道题,首先要先让孩子明白题意。关键点在于小敏花了一半的钱买了一支圆珠笔,那么她是花的钱多,还是剩下的钱多呢?当孩子明白是一样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图来表示,孩子看起来就会觉得很直观。
&&在画图的过程中,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部分,花掉左边的钱,就剩下了右边的另一半钱,然后买铅笔又花了一半,花掉了右上部分的钱。最后还剩下1块钱。然后我们接着倒着推回去。买完铅笔之后只剩下1元,那如果我不买,原来应该是1+1=2元,所以右边是2元。如果我们不买圆珠笔,那么原来就应该是2+2=4元。除此之外,还可以拿4块钱,真实的模拟花钱的场景,让孩子看到钱变化的过程。
第十九题:一个孩子用6分钟吃完一个汉堡,请问3个孩子同一时间各吃1个汉堡用多长时间?
第十九题解析:
&&这道题其实是有一个小陷阱的,就看孩子们能不能认真读题,看清这3个孩子是同一时间一起吃的汉堡包。如果是同时吃,不管是3个小朋友一起,还是30个小朋友一起,用的时间都是6分钟。
第二十题:请你按照规律接着涂黑色。
第二十题解析:
&&&&&图形推理是近年来幼升小考试中的经常出现的题型,也是孩子易错的题。所以需要孩子有一定的观察跟总结的能力。
&第一题其实有两种解题方法,第一种就是最后一个涂黑色 因此白色是1 2 3 黑色是3 2 1
;第二种可以在倒数第4个圆涂黑,这样白色是1 2 3 黑色是3 3 3。
& 第二道最后四个涂黑色 因此黑色是1 2 3 4 白色是1 2 3。
第三道有两种解题思路,一种是排除法,把下半圆最外面的两边涂黑色,因为只有这两块没有涂过;第二种思路是从第一幅图开始观察,我们发现这两块涂黑的部分在不停地转动,但是每次转动的幅度都是两个格的距离,所以第四幅图还是把下半圆最外面的两边涂黑。
第二十一题:把左边的纸片按照虚线对折后,会得到右边哪个图形?
第二十一题解析:
&&&这道题考察的是孩子对对称图形的理解,此种类型比较简单,可以把一半盖住,然后就可以找到正确答案。还有一种类似的题型,就是题目中给出对折之后的样子,让孩子找出原来整个图形是什么样子,那样的题就会稍有难度,但是只要孩子理解了什么叫做对称,沿着对称轴把另一半画出来即可。
第二十二题:每个动物代表数字几?
第二十二题解析:
&&这道题是三元推算的一个题型,稍有难度,它需要孩子有比较强的整体思维,可以把“小猫+小狗=9”看做一个整体带入到第一个式子当中,这样就变成“小猴+9=18”,所以小猴=9。而小猴-小狗=3,所以小狗=6,进而小猫=3.
第二十三题:把下面的小动物按照由轻到重标上“1”,“2”,“3”。
第二十三题解析:
&&这道题跟孩子的实际生活相关,应该都可以比较容易的做出来。弹簧被拉伸的越长,说明物体越重,反之,则说明物体越轻。通过这道题我想跟家长传达的是:在实际生活中,能让孩子动作试的东西,就别只让孩子们看;能让孩子亲自尝一尝的时候,就别只让孩子们闻一闻,要让孩子有更多的一些生活体验。
第二十四题:有个正方体的每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1、2、3、4、5、6,有3个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如下图所示。问1对(),2对(),3对()。&
第二十四题解析:
&&这道题考察的是孩子的排除思维,虽然我们不知道1的对面是谁,但是我们知道肯定不是2,不是3,不是4,不是5,那剩下的只有数字“6”了。这样1和6已经确定了。接下来我们如果直接去判断“2”的后面是哪个数,是很难判断的,所以接下来从“3”入手。“3”的对面不可能是5,不可能是4,所以就只剩下“2”,所以最后剩下的就是“4”跟“5”。
&&&解决此类问题,家长只需要提问即可,例如你说“1”的对面是“2”吗?是“3”吗?等类似的问题,这样可以引导孩子们去主动的思考。
第二十五题:数字填空题。
1、4、7、10、()、16。
40、()、30、25、15。
15、3、12、3、9、()、()。
1、2、4、5、7、8、10、()、()。
19、9、17、8、15、7、()、()。
第二十五题解析:
这几道是数字推理题当中比较简单的题,在引导孩子的时候让孩子去观察数字之间差数的关系,是一直保持不变还是在按规律变化。这其中有些题还是双重规律,可以引导孩子间隔着看。答案如下:
& 1、4、7、10、(13)、16。&
&40、(35)、30、25、15。
&15、3、12、3、9、(3)、(6)。
& 1、2、4、5、7、8、10、(11)、(13)。
&19、9、17、8、15、7、(13)、(6)。
第二十六题:猜年龄。大象说:我比小熊大一岁。小熊说:我比大象小一岁。小兔说:我比大象小3岁。猜一猜:谁的年龄最大?小熊比小白兔大几岁?
第二十六题解析:
&&&一般来讲,如果年龄差的问题,在考试中,最好让孩子在纸上用假设法画一画。这道题,因为小兔子跟小熊都比大象小,而且小兔比大象小3岁,所以小兔子是最小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为小兔子画一个圈,假设它是1岁。根据题目,大象就是3+1=4岁,小熊就是4-1=3岁。所以小熊比小白兔大3-1=2岁。
第二十七题:根据左边的图形规律,推理出右边的图形规律。
第二十七题解析:
&&&这几道题是图形推理中比较难的一类题。一般出现在育民育才的复试题当中,放在这里是想让我们的孩子多见识一下不同类型的题,拓宽一下思路。
&&&第一题:左边的图形是相同的图形留下来,不同的图形去掉。所以第一题的答案是一个大的正方形。
&&&第二题:这个简单一些,两个半圆相对,但是中间要留有一点距离。
&&&第三题:左边的图形的变化规律是第一幅图套在第二幅图外面,所以右边的答案是圆形套三角,三角里面再套一个圆形。
第二十八题:请你用6根牙签摆出5个正方形。
第二十八题解析:
这种火柴棍类型的题,关键是让孩子们亲子用手去摆一摆,去尝试,多试一试,就比较容易做出来,而不是凭空去想象。6根牙签,摆成一个“田”字,除了比较明显的4个小正方形再加上最外面的一个大正方形,就是5个正方形了。
第二十九题:有3个杯子,装入不同量的水,再放入相同大小的糖块,请问哪个杯子里的水最甜?
第二十九题解析:
&&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推理题,跟实际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答案是水少的最甜,水多的最淡。其实很多推理题都是源自于实际生活,如果孩子有过这样类似的生活体验,那他就可以比较容易的做出来,如果孩子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就只能猜了。所以,在生活中,能让孩子摸的,就别只让他看。能让孩子尝的,就别只让他闻闻,多给孩子一些不同的生活体验。
第三十题:一只小兔跟几只松鼠一样重?
第三十题解析:
&&这道题是比较典型的代换题型。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就是找到中间转化的量,然后把中间的量用其他的量表示出来。一只可以换2只鸭子,而每一只鸭子又可以换2只松鼠,所以我们可以用两只松鼠换掉第一只鸭子,再用2只松鼠换掉第二只鸭子,这样2+2=4,所以一只兔子可以换4只松鼠。
上面的三十道题都是跟计算、图形、推理等方面相关的数学题型,但是在幼升小的面试题中,还有一类生活常识题或者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题型,接下来我会多更新一下此类的题型,开阔一下孩子跟家长的思路。
第三十一题:有一个皮球掉到了坑里,你能想办法把它拿上来吗?
第三十一题解析:
&&这道题考察的是孩子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考察孩子能否用多种方式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有的孩子会说我用夹子把球夹起来,有的孩子可能会想到我往坑里面灌水,球会随着水面的升高而升高,这些方法其实都可以,关键是看咱们孩子自己能想到什么方法了。
第三十二题:钢笔除了用来写字之外,还可以干什么?
第三十二题解析:
&&&这也是一类开放性的题,可以让孩子发挥想象随便说,言之有理即可,不要限制孩子的思维。
第三十三题:评价一下自己在幼儿园里的情况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名师推荐:20本经典数学书帮孩子培养数学思维
山西人事考试网
您当前的位置: >
  关注【晨曦教育】,获取育儿的智慧,与孩子一同成长!
  方法:打开微信→添加朋友→搜号→hebcxjy→关注!
  除了刷题,阅读也是培养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部分。你的数学书单还仅限于课本么?盘点那些最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数学书籍。这些书,有些追溯了数学发展历史上有趣的人和事件,有些讲述数学方法的由来和影响,分享适合学生在刷题之外,打开数学的眼界。
  在图书中库中输入关键字“数学”,立马就会跳出成千上万条结果。这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学书,到底哪些适合中学生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学者眼中眼中的“好书”到底有哪些吧!
  莫里斯&克莱因: 《古今数学思想》
  全书共三册,是数学史的经典名著。著作洋洋百万余言,阐述了从古代直到20世纪头几十年中的数学创造和发展,特别着重于主流数学的工作。大量第一手资料的旁征博引,非常全面地提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数学家特别是著名数学家的贡献,是全书的一大特色。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大潜这样评价:“本书通过对漫长而丰富多彩的数学历史的介绍,突出了古今数学思想及其发展脉络,抓住了核心和灵魂,对推动和吸引读者走近数学、品味数学、理解数学和热爱数学必将大有助益。”
  波利亚:《怎样解题:数学思维的新方法》
  这是国际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论述中学数学教学法的普及名著,对数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波利亚认为中学数学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教会年轻人思考,他把“解题“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才能和教会他们思考的一种手段和途径。
  全书的核心是在分解解题思维过程中得到的一张“怎样解题”表。作者在书中引导学生按照“表”中的问题和建议思考问题,探索解题途径,进而逐步掌握解题过程的一般规律。书中还有一部“探索法小词典”,对解题过程中典范有用的智力活动做进一步解释。
  艾格纳(MartinAigner) & 齐格勒 :《数学天书中的证明》
  书中介绍了40个著名数学问题的极富创造性和独具匠心的证明。其中有些证明不仅想法奇特、构思精巧,作为一个整体更是天衣无缝。难怪,西方有些虔诚的数学家将这类杰作比喻为上帝的创造。这不是一本教科书,也不是一本专著,而是一本开阔数学视野和提高数学修养的著作。
  西蒙?辛格:《费马大定理: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 》
  生动的故事和流畅的语言使《费马大定理: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形神兼备。全书分两条主线,一条是历代数学家征服费马大定理的努力,另一条是费马大定理证明者怀尔斯的成长之路。其间穿插各位数学家的轶事,精彩纷呈。
  高斯 :《算术探索 》
  《算术研究》是被誉为“数学王子”的德国大数学家高斯的第一部杰作,该书写于1797年,1801年正式出版,这是一部用拉丁文写成的巨著,是数论的最经典及最具权威性的著作。
  这部著作共七篇,由数的同余、一次同余方程、幂剩余、二次同余方程等构成,本书所探讨的内容是属于数学中研究整数的一部分,目的是介绍作者在高等算术领域所做的探讨。
  此书简洁完美的风格多少减慢了它的传播速度,而最终当富有才华的年轻人开始深入研读它时,由于出版商的破产,又买不到它了,甚至高斯最喜欢的学生艾森斯坦从未能拥有一本,有些学生不得不从头到尾抄录全书。
  埃伯哈德&蔡德勒:《数学指南:实用数学手册》
  这本书不仅仅是数学公式、定理与概念的罗列,对于数学各主要学科的全貌有清晰、准确同时较为通俗的介绍。内容涵盖了数学理论前沿、数学的应用与交叉以及科学计算,并有历史评注和背景介绍。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多功能的数学工具书,既是一本完备实用的数学手册,同时又是了解数学科学及其应用的入门概览。
  齐斯&德福林:《数学的语言:化无形为可见》
  数学是一种模式的科学,是我们看待世界,包括外在的物理、生物与社会世界,和内在心智世界的一种方法。数学的美,隐藏在数字、点、线与面、几何图形、函数等符号中。从古典数学(代数)到现代语言分析,从几何学、微积分到拓扑学、统计学及物理学,本书将从各学科层面,提示如何用数学去看见自然里不可见的结构;同时,从数学的发迹讲起,直至今日发展,提供一个清楚而贯通的网络。
  邓纳姆:《天才引导的历程:数学中的伟大定理》
  本书将两千多年的数学发展历程融为十二章内容,每章都包含了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即历史背景、人物传记以及在这些“数学杰作”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作者精心挑选了一些杰出的数学家及其所创造的伟大定理,如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牛顿和欧拉。而这一个个伟大的定理,不仅串起了历史的年轮,更是串起了数学这门学科所涵盖的各个深邃而不乏实用性的领域。当然,这不是一本典范的数学教材,而是一本大众读物,它会让热爱数学的人体会到绝处逢生的喜悦,让讨厌数学的人从此爱上数学。
  玛莎&葛森:《完美的证明:一位天才和世纪数学的突破》
  一位天才数学家,格里高列&佩雷尔曼,彻底处理了数学界七大千年难题之一庞加莱猜想,之后他拒绝数学界最高奖――菲尔兹奖、拒绝克雷研究所的百万大奖、拒绝好几所世界高等大学的职位邀请,从数学界销声匿迹,不再与外界接触。
  《完美的证明》揭示了佩雷尔曼的成长经历,并展现出数学家异乎寻常的个性、禀赋,从而告诉人们:为什么佩雷尔曼能够证明庞加莱猜想,之后又为什么远离了世界数学界,为什么拒绝领取巨额奖金?耐人寻味的是,几位中国数学家曾声称对庞加莱猜想的证明有巨大贡献,一时成为数学界的一段公案。对此,《完美的证明》也将拨云见日,还其真相。
  张景中:《直来直去的微积分》
  本书从常识性的平凡道理出发,不用极限概念也不用无穷小概念,直截了当地定义了函数的导数,证明了导数的常用性质;定义了定积分,推出了微积分基本定理。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相关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 本网转载的文章在于传递信息,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需删除请及时联系。
(三) 招聘单位无权收取任何费用,请求职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警惕虚假招聘,避免上当受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思维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