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了好多校园司令拖欠工资贷,已经是大三专科,可以不在学校,给家里坦白了一部分

欠“校园贷”6万元月息超5千元 学生休学打工
大学生无力偿还贷款跳楼自杀、女生手持身份证拍裸照作借条……2016年,因不良“校园贷”引发的悲剧和纠纷屡见报端。日前,一则网贷平台泄露出大量学生裸照的新闻,让不良“校园贷”再登风口浪尖,“校园贷”乱象亟待整治的呼声此起彼伏。海南各大高校同样存在不良“校园贷”引发的诸多问题,不少涉案学生因此背负沉重的经济及精神压力,甚至严重影响学业,无奈向公安部门报案。即日起,南国都市报推出系列报道,关注不良网贷入侵校园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问题。欢迎读者拨打新闻热线966123,为有效治理不良网贷,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提出建议和意见。一名深陷“校园贷”的学生自述——欠6万元贷款,每月利息高达5000多元无奈休学一年打工挣钱还贷款他原本是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汽修专业的在读大三学生,但从今年3月份开始,他以休学为由离开学校,回到乐东老家打工挣钱。休学的原因,不是生病,而是因为他在网贷平台上借的钱像滚雪球一样在增长,几乎使他陷入绝望。接到记者电话,小吴敞开心扉,详细介绍了自己一步步陷入借贷“死循环”的过程。学生遭遇贷款逾期未及时还,被公布个人信息,想删删除不掉通过海南工商职业学院贴吧,记者拨通了被贴上“欠账不还”标签的学生小吴的电话。因为网络贷款平台借钱逾期未还,小吴的姓名、电话、专业等被公布在校园贴吧,让小吴在同学中名声扫地。小吴告诉记者,校园贴吧里被公布欠账的事件是今年年初他通过网贷平台借款后引发的。此前有人到学校发传单,宣传网上贷款是如何便捷、划算。被吹嘘得如同“雪中送炭”的大救星一般。今年2月份,他有几天因缺钱用而着急,于是向一个名叫“闪*学贷”的网络贷款平台申请借800元钱,但减扣了手续费后,到手只有680元钱,当时约定一个月后还本金800元,但逾期后,一天要多还36元的利息。就因为一时大意,逾期不到一个月,他连本带息总共被迫还了约1500元。网络借贷平台催款员把他的个人姓名、学校、专业和电话号码公布在了学校贴吧内。小吴说,事后,他曾联系催款员,要求对方删除贴吧内有关他欠账的信息,但还款后,对方对此前公布的信息不理会。他现在想删除不知道该怎么办,不少不知内情的同学通过校园贴吧看到后,则在上面评论,有些认识的同学还因此误会他。冰山一角还没毕业就已身背六万余元的贷款,有些自己都记不清“在学校贴吧上被公布的那笔账,只是我年初借的最小的一笔。”小吴向记者坦承,他目前实际拖欠了十几个网络借贷平台的欠款已经高达六万多元,现在每个月的贷款利息就高达5000多元。“现在我都记不清,我具体怎么欠下这么多账的了,感觉每次就借几千块钱,没想到会越来越多。”“这总计六万多元的欠款,借账来源包括‘诺诺*客’、‘乐*花’、‘优*期’等十几个平台。”小吴坦言,他自大一开始接触,到大三上学期,借钱的平台多得数不过来,现在每个月接到定时来的电话和短信,他才知道又到还款时间了……拆东墙补西墙借款抵债越欠越多,利息像滚雪球一样增长小吴向记者举了一个发生在他身上的实际案例。今年上半年,他从“优*期”(网贷平台)借款1900元,如今,仅170多天过去,这笔账的“利息+逾期罚息+本金”已经达到5000多元,超出本金有3100多元。小吴近期还联系到网贷平台的催款员和平台客服,提出希望还款3500元左右,但遭到对方拒绝。无奈,他只得又从其他两个平台结账,来填这个平台的账,但现在还差其中一千多元未还清。“说实际点,很多时候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小吴说,“刚开始,没钱还,我只能从一个平台借钱,抵另一个平台的欠账;到后来,欠的多了,要从另外几个平台借钱,去抵前一个平台的账。”“这些平台很多都不告诉具体的利率。一般借的金额少的,每天利息几块钱,到几十块不等,看不出来有多少,等意识到已经晚了,有些到后来实在还不起了,不知道该咋办。”身心焦虑身边还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同学,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各个平台贷款,每个月利息加在一起就有5000多元,我现在不吃不喝,一个月工资就两三千元,根本还不清……”小吴向记者表达了内心的焦虑。今年3月份,他迫于压力,向学校提出休学一年,原本明年六月份就可以拿到毕业证顺利去找工作的,而现在只能留一级,明年3月前到学校报到,申请重修。网贷所欠的账,如大山一样压在他心上,让他根本喘不过气来。小吴家里有四口人,父母是乐东当地普通农户,家里并不富裕,小吴还有个哥哥在湖北上大学,家里经济压力较大。据小吴介绍,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他周围的同学,以及家里的父母、亲戚等都接到了催款电话。记者于12月4日联系到小吴所就读的海南工商职业学院,对小吴休学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核实。据该校汽修专业小吴所在班级的辅导员张女士介绍,“小吴今年3月份提出学费不足,希望外出打工休学一年,但学校此前还不知道他网贷欠款的情况,而今知道了情况,将介入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我身边一些同学因为网上贷款欠账比我更多,有人甚至欠了十几万,一个月利息七八千以上,该怎么还?”小吴反映,今年3月份,在他所住的学校宿舍12栋6楼的一个隔壁宿舍,曾经有三个身材高大的青年到学校宿舍找同学催账,有些同学被迫提前出校实习挣钱还债。21岁的小伍,是海南工商职业学院营销专业的大三学生,半年前,就已出校到海口某品牌4S店汽车销售岗位实习。由于欠账数目相对较少,小伍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已经基本还清了个人所欠的账目,但校园贴吧上“欠账不还”的标签,仍挂在上面,想删不知道该怎么删除。最近,海南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因各种原因落入不良“校园贷”陷阱,不少涉案学生因“校园贷”所带来的经济及精神上的压力严重影响学业,无奈向公安部门报案。南国都市报记者近日进入多所高校走访发现,因案情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很多平台的网贷业务已逐渐由高调宣传转入低调行动。虽然发传单的少了,但网贷平台推广力度并没有减弱,很多网络借贷中介成立了QQ群,专门向大学生发放贷款。记者进入多个“校园贷”交流平台暗访发现乱象多:贷1万到手7700元咨询费手续费从里面扣套路深似海年化利率高达20%校园风声紧学生警惕性提高“校园贷”从地上转地下近日,南国都市报记者在海口、三亚陆续走访多所高校,上百名受访学生全都听说过“校园贷”。他们能一口气列举出形形色色的贷款平台:分期乐、趣分期、优分期、我来贷、爱学贷、名校贷……有学生主动报料称,他在一所三本院校读书,身边20%以上的同学尝试过网络贷款。在一些高职院校的校园贴吧里,“校园贷”成为热议话题,甚至有人以能借到钱为荣。“以前寝室里经常收到校园贷的传单,宿舍门外、走廊墙上、校道宣传栏里也到处都是宣传海报,多打出‘秒放’‘无前期’‘零利息’等诱人字眼。”12月3日,记者在三亚学院走访时,大三学生小杨告诉记者,听说“校园贷”最近惹出了很多事,如今那些小广告在校园里已销声匿迹,但只要多向几个同学打听,还是会找到人上门办理。“身边有不少同学当代理,专门动员大家贷款。”在海南师范大学,几名大四女学生告诉记者,“前不久,在报纸和网络上看新闻,才知道有好多同学陷入网贷诈骗亏了钱。为这事辅导员还专门给我们开了会,希望警钟长鸣。”群里不停刷屏称不面签即可借款记者通过群搜索“大学生贷款”,找到了数十个群组,很多群里面都有上千名成员。有的群不设门槛,有的群则需交费加入。记者加入了“海南大学生贷款平台”、“海口大学生贷款服务群”,发现这两个借贷群始终处于“刷屏”状态,不停有放贷的信息发布,指明仅向大学生发放。根据学历不同,贷款额度有差别:比如专科生最高贷款8000元;本科生最高有1.5万元的贷款额度;研究生则可贷6万元。群内信息发布者之间也有竞争,比如,你许诺贷6000,我许诺贷8000等等。群上还有人吹嘘称:“大学生贷款1到10万,不用你面签,如果你想借款遇到难题就找我吧,按照你的处境,为你量身打造你的平台……”一个个吹嘘得如同雪中送炭的大救星一般。先让利引学生下载APP给代理高提成“打入内部”“一年前,经常能看到好多不同贷款平台的校园代理,通过冠名赞助做活动,他们还拎着好几箱子食品饮料进入宿舍楼,挨家挨户发放。我和身边不少同学都是那时被吸引下载手机APP的。”海南大学大三学生李华(化名)说,比如,*分期在校园里进行过“一分钱买用品”活动,平时卖3元一包的薯片、600毫升的可乐、抽纸、香皂等,只要下载其手机客户端,统统都只要一分钱,这些活动也着实吸引了众多学生去了解及体验使用分期贷款平台。海南大学大三学生小徐(化姓)曾做过半年的某分期平台的校园代理。他说,一开始当校园代理的提成十分丰厚,每发动一个人下载该平台手机APP,代理就能提成2元,而发动贷款购买手机、相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提成比例则更高。“当时我每天中午吃完饭就去扫楼宣传做推广。宿舍、班级、乃至老乡会等群体,都去推广过。同时,我还根据订单去拿货送货,平均每天拉十多人下载手机APP,能赚40元左右。有的同学身兼多个平台的校园代理,每天仅提成就能收入数百元。为了能够多挣钱,校园代理们都非常卖力,发动身边的同学贷款消费。”贷款门槛低是为“挖坑”咨询费手续费都要你出无抵押、放款快,一张欠条就能搞定……低门槛的贷款手续,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开始习惯于贷款或分期付款消费。然而,“校园贷”真的有这么美好吗?海南一高校大三学生何伟(化名)告诉记者,使用校园贷平台时,需要关注所谓的“咨询费”。“我曾经贷过1万元,算了下利息觉得可以接受,结果批下来到手只有8000元,收取了20%也就是2000元咨询费不说,到手的8000元还要交300元给办理人,等于只拿到了7700元。平台称2000元咨询费不逾期还款就能退,但由于办一些手续出了问题逾期两天还款,结果2000元就没能退成,所以等于我借到7700元,但是要还12377.5元。也就是说,你的借款中有20%使用不了,但是你也要替其还利息,如果你出现逾期,这20%的借款你还要支付。”体验过发现“套路深似海”年化利率高达20%在采访中,不少体验过网上贷款的学生向记者吐槽这些贷款平台“套路深似海”,打着免息或低息的旗号,实际上利率并不低。三亚学院一名不愿具名的大二男生说,去年他曾在“分期*”平台购买了一款售价5499元的iPhone6,分12期还款,每月还款约500元,最终他实际偿还了6647元。“他们利息是复利,最后算下来年化利率高达20%,简直比高利贷还恐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学生在使用网贷平台时,并不清楚其中的猫腻。比如在“分期*”平台的用户协议中写到,如果用户逾期15天以内,将按照当前本金+利息的1%收取罚金;如果用户逾期15天以上,则按照所有本金+利息的1%收取罚金。“很多人根本不会点开协议看,等到逾期才发现罚金这么高。”一名曾经当过校园贷代理的学生告诉记者,部分平台在发放贷款时还会收取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学生申请贷款1万元实际到手只有8000元左右,但利息仍按1万元算。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rachelyao]
热门搜索:
热门排行焦点今日热评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如何应对校园贷? - 知乎121被浏览46356分享邀请回答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2/12/id/799664.shtml(注:此案例发生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颁布生效之前,因此利率表述方式,采用的是当时的表述方式。)二、关于“利息”标准千万记住,不管和非法校园贷约定的是每天利息多少,每周利息多少,每月利息多少。只要利息标准超过年息24%,超过月息2%,超过周息0.46%,超过日息0.065%,只要超过这些标准,就算是出借人起诉你们,超过的利息部分,法院也不会同意你们偿还的。参考法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八条“借贷双方对前期借款本息结算后将利息计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债权凭证,如果前期利率没有超过年利率24%,重新出具的债权凭证载明的金额可认定为后期借款本金;超过部分的利息不能计入后期借款本金。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24%,当事人主张超过部分的利息不能计入后期借款本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按前款计算,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届满后应当支付的本息之和,不能超过最初借款本金与以最初借款本金为基数,以年利率24%计算的整个借款期间的利息之和。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支付超过部分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大学生们,你们睁大眼睛好好看看“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支付超过部分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请刻到脑子里。参考案例:(2015)嘉民初字第1118号“李雪华与南充市攀峰滤清器有限公司、朱亚伟民间借贷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原文链接:(注:这份判决主要是想告诉你们这些大学生,不是约定多少利息就一定会支付多少利息的。)三、利息计算方式不管非法校园贷约定按月计算复利,还是按照每周计算复利。只要利息金额,超过依据上列利息标准计算出的利息金额,超过的部分你们都可以不还的。另外,民间借贷中,除非特殊约定,一般是不按照复利方式进行计算的,是按照最终还款本息和=本金X利率X借款时间+本金。参考法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存贷款计结息问题的通知》银发【号?参考案例: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6)皖民终1号“芜湖盐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与安徽省华银茶油有限公司、魏柱银保证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原文链接:(注:这份判决书,主要是给大学生们看看如何结算借款利息的。)四、“违约金”“滞纳金”等不管借款协议中约定了什么滞纳金,违约金。只要这些金额加在一起,超过了年息24%的利息标准,超过的部分,你们可以拒绝支付的。非法“校园贷”不同意,你们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给予确认。(当然,他们用高额律师费吓唬你们,让你们支付,其实也是含在24%内)参考法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条“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参考案例:“民间借贷中可同时约定逾期利息和违约金,但两项相加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注:这个案例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生效前做出的。利率四倍现应为不超过年利率24%。)原文链接:五、骚扰亲人、同学民间借贷债务保证人,是要保证人亲自签字同意的。只有保证人亲笔签字之后,出借人才可以联系保证人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义务。否则,无穷无尽的骚扰是要承担责任的。你的同学们,亲友们,完全可以要求对方不得骚扰甚至因骚扰引发的精神赔偿。参考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在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参考案例: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2014)徐刑终字第00157号“鲁某、邵某等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二审刑事裁定书”原文链接:六、“裸条”追债所谓的“裸条”借款,出借人往往自认为最强底牌就是这个所谓的“裸条”。利用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羞耻心和社会评价逼迫借款人按照各种不合理的利息、违约金偿还借款。那么“裸条”就真的没有办法解决了吗?我要说的是,如果你提供了“裸条”对方还没有散布,那么你要抓紧起诉、起诉、起诉,一定要起诉。不要对起诉有什么恐惧,不要觉得起诉会刺激对方散布“裸照”,如果说“裸条”是对方逼迫你的底牌,那么起诉就是你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通过起诉方式,你可以要求对方返还“裸条”并保证没有扩散。如果对方已经扩散,那么对方可能已经涉嫌触犯刑事犯罪。参考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具体分析,请自行网络查找“敲诈勒索罪”)参考案例:“通过微信发送他人“裸照”,并以此威胁敲诈,51岁海伦籍男子刘某近日,被海伦市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3000元。”原文链接:七、“裸条”高息不光出借人可以起诉借款人,要求借款人还钱。借款人还可以起诉出借人,要求调整借款利息,调整还款计划。简单说就是,如果借款人觉得约定的利息太高,或是还款方式不能继续履行,借款人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要求对方在合法范围内变更之前的约定。如果出借人在协商过程中,要求过高的本息一次性偿还,或是对出借人的合理要求不予反馈。那么也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对合理范围内的还款,进行司法提存。避免日后产生其他不合理的违约金、滞纳金等等费用。参考法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参考案例:南宁首次受理确认债权债务消灭之诉,民间“任性”索取高额债务现象将有法管制—债务人起诉债权人“拆除”高额债台原文链接:八、这类“官司”到底要花多少钱?这类民间借贷官司是花不了几个钱的。你们傻傻的等待一天所产生的“利息”都差不多够你们去法院起诉的费用了。实在不知道怎么办,可以咨询一下你们学校法学专业的老师。不一定请他们代理你的官司,也可以请教一下关于诉讼费用的问题吧。以前大学生是优秀,精英的代名词,请不要把现在“大学生”搞成无知、幼稚、愚蠢的代名词。参考法律:《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看不懂的话,自己网上搜索“诉讼费在线计算”,就可以大致算出来需要多少钱去起诉了。这个社会对这些事情的发生恐怕也是难辞其咎。信贷不规范,信息审核不严谨,肆意贷款无监管,需要谁来负责???最后:大学生们,你们以为借高利贷买苹果三件套每晚泡吧喝酒聚会吹吹牛逼很酷吗?太幼稚了,真正酷是那些兢兢业业,爱人克己,努力对某一专业有所深入的人,他们可以用实实在在的技长和汗水来构筑一个美好的明天,充满浪漫且并不虚无,这种浪漫是他们真的能够实现的。记住,对未来有担当,能把未来攥在手里的人才酷,借钱耍帅什么的真的会把大好人生毁了的,现实中例子太多,望自重!个人专栏:生活法律库2563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4 个回答被折叠()校园贷频现隐患重重 大学生深陷其中让人疼_新浪苏州_新浪网
本报记者赵晨民
  近日,学生小张已经被频繁的催款信息弄得寝食难安,作为学生的他,被一家“校园贷”平台催款近三万元而自己却并没有拿到这笔钱。和小张一样被平台催债的学生已经接近了一百人,矛头则直指一对学生情侣为创业而把大家坑了。本应认真学习的大学生们为什么会一步步陷入贷款平台强势催款“泥潭”呢?记者进行了调查。
  每天催债
  让人无法忍受
  “欠钱不还,再不去还,就去学校贴海报或者去家里找。”“不还钱,就到家里去找家长。”这是还在读书的小张手机里面铺天盖地的短信,无论是微信、QQ还是短信,到处都是贷款平台发来的催款消息,而越接近现在,口气越来越凶,而且威胁手段从到学校里面开始转向到家里。“我也和催债的人说明了自己的情况,但是他们根本不理会,还是拼命发短信,打电话,还跟我的同学去要求我还钱。”小张告诉记者,他已经替真正借钱的学长垫了5000多元了,而自己“账面”上还有25000元以上“贷款”。
  小张介绍,现在老家的妈妈已经接到短信了,但是身在苏州读书的自己一边要跟家里解释自己的遭遇,一边还要应付催债公司的各种威胁。每天学习生活的节奏全都被这一件事情牵扯着,如鲠在喉的感觉让小张十分难受,而和小张一样每天被追着屁股要债的同学仅仅小张自己统计的名单就已经近百位了,每个人少则几千元,多则数万元,累计目前已经超过一百万。虽然这些贷款都是以这些同学的真实信息进行的贷款,但是他们并没有拿到这笔钱。
  而造成这一切结果的“罪魁祸首”,小张说是两名大四的学长在2015年开始的“创业”。
  被刷单、
  被贷款还被买手机
  小张告诉记者,从2015年起,他们学校有两名大学生情侣,以刷单的名义,组织本校和周边其他校的学生,以每个学生的真实身份信息,分别在多个网络平台贷款。每人少则几千,多则两三万。贷款申请成功后,将学生账户里面的款项转账给他们俩,随后学生本人可以得到对方给的几百元好处费,同时,对方还承诺会每月按时还款,绝不逾期。不少学生见到操作一次就能获得几百元的好处,纷纷同意加入这对情侣的“创业”计划。
  据了解,其实这对情侣的“创业”计划很简单,他们开了一家数码店,主营业务就是卖手机。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个人信息在网站通过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手机,等拿到手机之后,让学生将手机交付给他们,贷款由这对“创业情侣”偿还。
  小张告诉记者,通常所有的学生在完成相关手续之后,不仅仅能够获得一百至两百元的“酬劳”,保证不仅不会影响学生们的学习生活,还可以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除此以外,这对“创业情侣”还让学生以同样的方式“发展下线”,让更多的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贷款。当然越发展下线,后面的学生得到的“酬劳”也就越少。小张说,一些后来的学生拿到的可能只有一百甚至更少,而到最后则是只能拿到几个水果。
  大学生创业却“翻船”了
  小张口中的这两位“创业情侣”,先是开了一家手机店,靠着一些同学们通过贷款筹集来的钱和分期付款买来的若干台手机,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旅。随后又开了一家火锅店,据说生意还不错。然而这对情侣并没有安于现状,小张告诉记者,这两位学长将后来筹集来的钱全都投进了一家投资平台。据其他同学介绍,投资额度可能在一百万左右,而平台承诺的回报可能在三倍甚至更高。当然,这一笔投资最终以被骗告终。
  这对“创业情侣”快速致富的美梦一下子就被残酷的现实惊醒了,带来的麻烦就是两家实体店的资金链一下子就断了。
  小张说,这两名学长很可能是最开始投资失败,就利用学生们在网络上进行贷款,来拆东墙补西墙,但是债务的雪球越滚越大,结果每月还款都出现了资金断裂。保守估计两名学长欠款可能达400多万。虽然事发后,在学校调解下,学生家长已经偿还了一部分欠款,但是那么大的“坑”想要填平也没有那么容易。当事学生的家长也已经出面卖房还款了,甚至发短信请求同学们的原谅,但是卖房资金还没有到位之前,学生家长也在请求学生们能够先垫资还款一两个月。
  然而小张告诉记者,所有被平台催款的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极其有限,但是很多学生一个月的还款就可能达到了两千到三千元,即使不吃不喝也很难去偿还。
  目前,被要求还款的学生已经在整理收集手头的证据,部分学生已经准备到法院起诉这对学生情侣。
  “校园贷”频现隐患重重
  所谓校园贷,其实不仅仅关系到还在校园的大学生,也关涉到刚步入社会、职场的年轻人。这个阶段的年轻人,由于现金流相对紧张,而消费需求又旺盛,在校园贷等形式的消费贷款平台的宣传之下,会让涉世未深的学生或者年轻人“误入歧途”。
  据媒体报道,校园贷潜藏着一些风险,如有些平台通过虚假宣传,如零首付、零利率等,但实际上却收取各种名目的手续费,此外,还有故意隐瞒借款利率,或者期限等。
  就在去年,河南郑州的一名大学生用自己及冒用同学的身份贷款,负债几十万,无力偿还后跳楼自杀。而随后爆发的“裸条借贷门”,让这一频发于大学女生与无良借贷者之间的“钱色交易”浮出水面。形形色色的借贷门被曝光之后,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2016年8月,银监会亦明确提出用“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整改校园贷问题。
  专家提醒,身份证等个人信息也不能随便帮别人贷款。有的同学碍于人情关系、受骗“兼职”等原因,用自己的身份证件替别人办理贷款。这种行为风险很高,因为一旦对方无力还款,剩余的债务就将由“被”办理人独自承担。现实中,甚至出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贷平台的审核漏洞,盗用多名学生身份信息办理贷款的情形。
  律师:
  大学生应该头脑清醒
  姑苏晚报律师团、江苏简文律师事务所许卿亭律师表示,大学生以及年轻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主动出借身份证给别人进行贷款,后果往往是出借人自己承担。
  许律师介绍,大学生的身份证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个人信息是学生本人非常重要的信息,正确使用这些信息,可以通过个人信用担保获得一定的贷款额度。如果学生在明知出借自己的身份信息可以贷款,并且将贷款转移给他人,那么一旦出现借款人无法偿还债务的时候,出借身份证的大学生必须承担相应还款义务,毕竟借款的主体是大学生本人。律师建议,偿还相应的欠款之后,大学生可以要求借款人偿还相应的款项,也可以向法院起诉。
  许律师告诉记者,借款创业的学生如果没有明确告知大学生身份信息的用途,或者编造谎言欺骗大学生将身份信息交给自己使用的话,可能还会涉嫌诈骗甚至更严重的法律后果。
  律师提醒,目前市场上小额贷款公司的个人贷款业务比较多,而且通过网络平台审核发放贷款的手续很便捷。但是很多大学生往往贪图便利却忘记了背后的隐患,而随意透支自己的个人信用,往往可能造成以后踏上社会更多的问题出现。
04-07 11:23|分享
04-07 11:20|分享
04-07 11:14|分享
04-07 11:09|分享
04-07 11:05|分享
04-06 16:07|分享
04-06 10:47|分享
04-06 10:32|分享
04-06 10:28|分享
04-06 10:24|分享
新浪地方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专科大学生借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