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时,为什么大风条件下可适当加大条带宽度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复杂气候条件下混凝土坝施工温度控制技术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复杂气候条件下混凝土坝施工温度控制技术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毕业论文: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doc -max上传文档投稿赚钱-文档C2C交易模式-100%分成比例文档分享网
毕业论文: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doc
文档名称:毕业论文: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doc
格式:doc&&&大小:5.62MB&&&总页数:59
可免费阅读页数:59页
下载源文档需要:7元人民币
预览与实际下载的一致,文档内容不会超过预览的范围,下载前请务必先预览,自行甄别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存在文不对题等情况(本网站为文档分享平台性质),一旦付费下载,本站不支持退款
我已知晓:实际下载内容以预览为准!
文档介绍: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安全技术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青海门源810300)摘要:新形势下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水电工程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基本的安全生产方针,在建筑施工行业中,水电站工程施工属于高危施工行业,施工安全管理难度大,如何做好水电站安全施工管理工作,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树立一切责任事故均是可以避免的。预防和减小施工安全事故,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落实安全生产的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监督责任和现场管理责任,是安全工作的重点。在确保安全管理与水电事业的同步协调发展中,才能使水电施工企业获得更好的效益。针对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问题,本文从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与制度以及具体的施工工艺过程的安全技术控制入手,结合纳子峡水电站施工实例,介绍了该工程从主体工程大坝填筑到大坝混凝土面板浇筑施工安全技术,并结合实际施工经验对如何在高强度填筑、高差大,坡度陡,安全隐患相对较多的情况下做好大坝填筑及面板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关键词: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填筑面板混凝土施工安全技术1工程概况纳子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门源县燕麦图呼乡和祁连县皇城乡的交界处,地处大通河上游末段,公路里程经青石嘴(50km)-达坂山-大通县-西宁市约186km。电站开发方式为混合式,电站主要任务是发电,水库正常蓄水位3201.50m,最大坝高121.5m,总库容7.33亿m3,最大发电水头113.5m,总装机容量87MW,保证出力16.61MW,多年平均发电量3.106亿KW?h。纳子峡水电站大坝为1级建筑物,工程规模为二等大(2)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长度为408.3m,坝顶宽度为10.0m,最大坝高121.5m,面板最大斜长210m,大坝上游坝坡1:1.55,下游面设置三条宽3m的水平马道,一级马道以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高温高频率降雨地区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马来西亚班谷大坝工程碾压混凝土施工综述.pdf
文档介绍:
—————譬圈匿嚣lal函l闰卜————————————————————————~ (湖南水利水电&加12年第5期高温高频搴降雨地区压混鬟土蠢i技术研究——马来西亚班谷大坝工程碾压混凝土施工综述谈海斌夏国文龚建辉(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长沙市 410007)【摘要】如何在高温高频率、大强度、没有前兆性的暴雨地区,快速进行碾压混凝土施工,提高施工工效,降低施工生产成本,暴雨过后如何复工,如何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质量。文章以马来西亚班谷大坝为例,详细介绍了碾压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配合比设计、施工设备选型,分层分块及入仓方式、有效的降温防雨措施等。【关键词】班谷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综述1工程概况班谷大坝位于马来西亚砂捞越州,系市政引水工程。其目的是为下游巴图水厂解决古晋市区用水缺乏与水质问题。大坝底部高程为EL-24 m,最大坝高为62.2 m,共分为13个坝段,坝段长度(12.56—23)m不等,坝顶总长度为271.79 m。大坝碾压混凝土约138 742 m3,标号为C15.最大骨料粒径60mm。项目日开工,日完工。第一仓混凝土于日开浇,日混凝土全部浇筑完成。2科研内容和成果2.1 混凝土原材料选择水泥选自当地CMS水泥厂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能满足马来西亚MS 522及美国AsTMC150 I类水泥标准要求。粉煤灰选自当地Sejin酞at火电厂燃煤产生,由Gobel Industry公司收集处理,符合英国BS3892和美国ASTM C618 F类标准。外加剂采用中国江苏博特生产的JM~Ⅱ缓凝高效减水复合型干粉外加剂,在拌和系统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使用。拌和用水取自坝址处河水。经检验符合马42来西亚MS28:1985关于混凝土拌和用水要求。砂石骨料取自标书指定的采石场,岩石为石灰岩。2.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2.2.1 概述根据标书要求。试验要分阶段进行,待取得第一阶段91天试验结果后才开展第二阶段试验;且碾压混凝土正式开浇之前75天须做工艺试验。所以试验时间需要乱7个月。在采石场征地未及时解决、无法取料的情况下。为尽快开展试验,项目研究人员经多次与监理及主包商沟通,从古晋购买与班谷采石场岩石品质相近的混合料,经试验室人工筛分成所需的各级粗骨料,砂则用商品骨料运至巴贡加工***工砂。然后进行试验。在取得班谷采石场骨料后再进行复核试验。第一阶段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混凝土配合比的强度都满足设计要求,且非常高,胶凝材料的用量可以减少。为此研究人员积极与设计方沟通,说服其突破英美规范标准的束缚,接受和采用中国规范,融合中西规范进行碾压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水泥用量同时控制胶凝材料总量。这样不但可以降低工程成本,也可以减小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水化热过高而产生温度裂缝的风险。在征得监理的同意后,我们在第二阶段万方数据谈海斌夏国文龚建辉,,高温高频率降雨地区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的试验中尽可能地采用胶凝材料用量尽量少、粉煤灰掺量尽量高的试验方案。同时为缩短试验时间,我们提议在取得第一阶段试验的28天成果后即开始第二阶段试验。通过艰难沟通,监理同意提前开展第二阶段试验。2.2.2配合比设计试验方案(1)水胶比。试验方法是先给定几种胶凝材料用量.加入适当的水进行搅拌,得到规定的稠度并成型,在指定的龄期进行抗压试验,再根据所得强度选择最接近于设计强度等级的,调整胶凝材料用量进行复核试验.如此反复,直接找到满意的配合比。(2)骨料级配。标书要求粗骨料按粒径分为(60一20)mm,(20~10)mm,(10—5)mm三个等级。如果这样分类,则(60一20)mm的大石用量会很多,(20~10)mm的中石会很少,给砂石系统生产平衡性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况且大石内粒径差异太大。容易造成比较严重的分离;虽然中、小石粒径跨度小,对减少分离有利,但分类过细,将给砂石生产带来许多困难。因此我们建议粗骨料按粒径分为(60~40)mm,(40~20)mm,(20~5)mm三种骨料,经过与监理的艰难沟通,终于取得他们的同意。(3)粗骨料的大、中、小石按不同比例混合,检测各混合料的松散和紧密容重,选用容重最大的加入不同比例的细骨料,检测松散和紧密容重,对容重最大的进行筛分,确保组合后的级配符合相关要求。(4)稠度。(10~20)s的Vc值,混凝土拌和物会很干硬.经皮带薄层长距离运输及几次高处跌落后易造成骨料分离,混凝土太过于硬也不易碾压密实且有的地方由于骨料集中而使混凝土坝体不均匀,使坝体内部各处物理力学及热学性能差异而产生应力集中.也不利于层间结合。因此在配合比设计阶段尽可能采用允许Vc值的下限。(5)混凝土凝结时间。为适应高温多雨的特点,需要适当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保证层间结合,尽量避免出现施工冷缝。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时确定初凝时间不少于10h,终凝时间不少于20 h,后在旅工时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优化。最终批准的施工配合比见表1。2.3施工设备选型设备主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混凝土浇筑高峰时段为2009年5月至2010年1月)、混凝土高峰强度(23000m3/月)、同时考虑最大仓面面积(为2558 m2)来配置。配备的主要碾压混凝土施工设备见表2。监理原要求配置真空汽车泵作为雨后仓面内的排水设备。但由于工程规模小,配置真空汽车泵利用率不高且成本昂贵,最终我们说服他们接受了采用真空吸水泵及其它排水方法。由于分块后仓面变小,原计划用的仓面储浆车也没用。2.4混凝土分层分块及浇筑方法研究因9屯13*坝段的开挖已先于其它坝段开挖并于2009年5月初完成。为了避免因上游库区移民问题影响大坝整体浇筑上升施工进度,研究人员积极说服设计单位接受大坝分左右坝段浇筑的建议:9#~13。坝段先浇筑;1屯8。坝段待截流、基坑开挖及找平混凝土完成后再浇筑。这样9屯13*坝段在截流前即可施工,截流后左右两个大块可交替上升,降低了混凝土的最大人仓强度,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成本。分层结合当地多雨的气候条件,不利于连续上升,同时考虑工程规模较小,配置翻升模板成本过高,且3×3.3 m悬臂模板便于从巴贡工程调配,故浇筑分层绝大部分按照3 m考虑。经分块后的最大仓面面积为2 558 m2。采用平层法浇筑时的最大入仓强度为115 m%,而拌合楼43万方数据谈海斌夏国文龚建辉,,高温高频率降雨地区碾压混凝士施工技术研究的碾压混凝土生产能力为120 m弧,皮带机的输送能力为225 m孙,因此全部采用平层法浇筑。碾压混凝土摊铺厚度为350 mIll/层,压实后为300 mIIl/层。2.5混凝土入仓方式研究针对坝区高温的特点,人仓方式主要考虑要快捷,减少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升,同时考虑成本、浇筑强度等。研究人员重点比较了汽车直接人仓和皮带机人仓,最终采用皮带机人仓;然后分析了二期皮带机改线的多种布置线路。重点比较了布置在大坝上游面(即坝轴线处)与布置在坝顶两种方案,最终采用将后期皮带机布置在坝顶的方案。皮带机宽650 mm,带速2.5 m/1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转载]碾压混凝土施工工法
砣砣流域蒙溪河水利枢纽
大坝土建与金属结构安装工程Ⅰ标&
为保证碾压混凝土施工满足合同要求,实现快速、优质、高效的施工管理目标,提高施工局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队伍素质,特制定本工法。
本工法是以现行的《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和Ⅰ标合同文件及《砣砣流域蒙溪河水利枢纽二期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为主要依据,结合国内外碾压混凝土工程和碾压混凝土现场工艺试验成果及蒙溪河工程特点制定的。本工法未提及部分,按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执行。
碾压混凝土施工流程管理
碾压混凝土施工总的工艺流程根据有关规范、现场工艺性试验成果、施工经验成果制定,碾压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
碾压混凝土施工流程图
碾压混凝土施工的混凝土生产与输送系统和仓面施工设备管理除应遵守本工法外,还应另行制定《定期保养和维修制度》及分别适用于不同设备的《施工机械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并遵照执行,提高设备的完好程度和工作质量。
原材料管理
砂石料管理
第3.1.1条&
本工程所用的砂石料全部采用业主指定的天然砂石料,未经监理工程师同意不得将其它砂石料用于主体混凝土施工。
第3.1.2条&
进料过程中,试验室做好每批砂石料的检测工作。当发现砂子含水率超过6%时,立即报告监理工程师,并按监理工程师指令执行。
第3.1.3条&
砂石料进料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砂石骨料含水量,必须做到:
(1)碾压混凝土用砂与常态混凝土用砂分仓进料。
(2)进砂时,严禁在皮带机上喷水。
(3)拌和楼应坚持“先进先用、后进后用”的原则,进出料时间应有详细的记录。
(4)砂仓地弄输送砂时如果出现砂起拱现象,严禁采用水冲方式处理。
(5)更换砂子,拌和楼必须提前通知试验室做相应的检测。
水泥、粉煤灰、外加剂
第3.2.1条&
碾压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品质应符合蒙溪河质量标准和合同文件技术条款的要求。碾压混凝土、水泥粉煤灰浆、水泥净浆和水泥砂浆均使用42.5中热水泥;使用的粉煤灰为I级粉煤灰或准I级粉煤灰。外加剂为缓凝高效减水剂和引气剂,其质量标准满足相应规范要求。缓凝高效减水剂应按碾压混凝土施工的实际需要,按冬季型和夏季型两种配方分别使用。材料供应方选用引气剂应与坝体混凝土原材料特别是粉煤灰适应性好,引气效果好,含气量损失低的引气剂,保证出机口碾压混凝土含气量在3%~4%。
第3.2.2条&
不同品牌的水泥必须分罐储存,不同等级的粉煤灰应装不同的罐,同等级不同品牌的粉煤灰尽量分罐储存。
第3.2.3条&
一个混凝土系统必须采用同一品牌的水泥,设备物资部统一按计划需用量安排水泥或粉煤灰的入库及标识工作。
第3.2.4条&
设备物资部根据月施工计划与周施工计划制定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的材料供应计划,及时掌握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的动态储量及每一阶段的计划消耗量,计划储量。负责联系材料统供安排情况并报监理工程师及施工局有关部门和主管领导。确保原材料供应满足碾压混凝土连续施工强度要求。
第3.2.5条&
每一批水泥、粉煤灰及外加剂进场时,设备物资部必须向生产厂家索取材质检验证明资料,并送试验室。由设备物资部通知试验室及时取样检验(具体检验项目及办法见第十二章),不符合合同或规范要求的材料不得在本工程使用,并在24h内报送监理工程师。
第3.2.6条&
拌和楼(设备物资部)应加强对进场水泥、粉煤灰的保管工作,严禁回潮结块,对袋装水泥贮藏期超过3个月,散装水泥超过6个月时,使用前应进行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来确定其是否可以使用。
第3.2.7条&
所有减水剂、引气剂等外加物需在保质期内使用,进场后按相应材料保质保存措施进行,严禁使用过期、失效的材料。
第3.2.8条&
对钢筋、止水和其它原材料按规范有关要求进行抽检。
配合比选定与施工配料单签发
配合比的选定
第4.1.1条&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选择按经监理工程师审批的碾压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由总工程师签批后用于施工。
&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混凝土配合比。
施工配料单签发
第4.2.1条&
每仓混凝土浇筑前由土建队(工序分包队)负责仓面准备工作,准备就续申请验收,质量管理部将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的开仓证提交拌和楼值班调度人员;同时质量部填写混凝土要料单,要料单注明浇筑日期、浇筑部位、标号、温控要求、级配、方量等,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在混凝土开始浇筑前5~8h将混凝土要料单提交拌和楼值班调度人员;要料单一式四份,土建队、质量部、施工部、试验室各一份。
第4.2.2 条&
施工配料单根据已审批的施工配合比制定,试验室根据混凝土浇筑要料单在混凝土开浇前2~4h签发施工配料单。
第4.2.3条&
试验室经计算校核无误后才能发出施工配料单,配料单一经签发后除试验室根据原材料变化按蒙溪河质量标准规定调整外,任何人无权擅自更改。
第4.2.4条&
试验室在签发施工配料单之前,必须对原材料进行检查及抽样检验,掌握各种原材料质量情况。
第4.2.5条&
试验室在配料单开好后立即送交拌和楼施工部,并对拌和楼按配料单定称进行校对。拌和楼应严格按施工配料单进行拌制混凝土,严禁在无施工配料单情况下拌制混凝土。
仓面验收与开仓证签发
仓面工程检查验收
第5.1.1条&
仓面准备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坚持“三检制”,即班组自检,土建队复检、质量部终检。
第5.1.2条&
土建队应认真做好自检和复检工作,复检合格后填写检查表格,通知质量部终检,质量部终检合格后方可通知监理工程师最终验收。仓面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应达到95%以上。
第5.1.3条&
建基面检查验收
(1)混凝土浇筑前的建基面检查验收必须在开挖验收合格后进行,验收高程应高于该碾压混凝土升层顶部高程1m以上。
(2)建基面处理按Ⅰ标合同文件及设计要求处理。
施工缝处理与检查验收:
(1)施工缝必须冲毛,清除表面乳皮、露砂成毛面。采用低压水冲毛,水压力一般为0.2~0.5MPa,冲毛在初凝之后,终凝之前进行,不得过早冲毛。一般在混凝土收仓后16h~24h进行,夏季取小值,冬季取大值。
(2)采用高压水冲毛,水压力一般为20~50MPa,冲毛必须在混凝土终凝后进行,一般在混凝土收仓后20h~36h进行,夏季取小值,冬季取大值。冲毛前应避免仓面积水形成水垫,降低冲毛效率。
(3)高压水冲毛作业时,喷枪口距缝面10~15cm,夹角75°左右。冲毛时高压胶管应保持平顺,如有损伤应及时更换。
(4)碾压混凝土浇筑前,施工缝必须冲洗干净且无积水、污物等。
(5)施工缝冲毛检查验收:上游迎水面15m范围内的毛面要100%达到规范要求,其余部位的毛面达到规范要求的面积不得小于90%,且局部毛面未达到规范要求的面积不得大于0.1mP2P。
第5.1.5条&
模板检查验收详见《模板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第5.1.6条&
灌浆系统检查验收
(1)灌浆系统埋设件的材料、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2)埋件要准确、牢固。
(3)固结灌浆与接触灌浆埋设管路必须畅通,管口应封闭,封闭物必须牢固,防止脱落堵塞管道。在埋设后、浇混凝土后及灌浆前均应通风通水检查。
&钢筋检查验收详见《钢筋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第5.1.8条&
预埋件检查验收
(1)所有的预埋件材料品种、规格、尺寸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止水铜片表面应光滑平整,并有光泽,其浮皮、锈污、油漆、焊渣均应清除干净;橡胶止水带不得有气孔,塑化均匀,不得有烧焦及未塑化的生料,每一批止水带均应有分析检测报告。
(3)焊接上引的止水铜片时,应根据测量点采用垂球和尺量的方法校核下部止水位置是否对中,如止水片偏中,则应处理对位。铜片止水焊接,要求两止水鼻槽对中,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cm。橡胶止水带对接时端部宜齐平,在距端部10cm~12cm处划线标出削筋范围,以保证粘接面平整。止水带对位后要保证侧边及端部对齐。
(4)止水铜片焊接接头表面应光滑、无砂眼或裂纹。严禁在止水铜片及塑料止水片上穿孔。止水铜片、橡胶止水带在浇筑时,表面应清洁无污染。止水铜片的凹槽部位须用沥青麻丝填实,安装时应严格保证凹槽部位与伸缩缝位置一致,骑缝布置,其鼻子中心线允许偏差为±5mm。
(5)止水要加固可靠,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变形。
准备工作检查
第5.2.1条&
工程技术部在每仓开浇3天前,出具《仓面设计》,《仓面设计》应包括供料方式(若汽车运输则应有入仓口道路要求)、仓面特征、混凝土分区及标号、温控要求、浇筑方式、设备配置、层面间歇时间要求等。
第5.2.2条&
碾压混凝土浇筑前,需对下列各项进行检查:
(1)混凝土生产系统及输送系统、仓内的施工设备(振动碾、平仓机、振捣器、核子密度仪、VC值测定仪器等)及高温施工时段的喷雾设施均应保持良好状态,仓内施工工具及保温(保湿)、防雨材料准备就绪,随时可投入使用。
(2)自卸汽车直接运输混凝土入仓时,冲洗平台应符合技术要求,距入仓口应有足够的脱水距离(30m~50m),脱水路面为30cm碎石路面,并冲洗干净,无污染。
(3)皮带机运行前,应认真检查胶带输送机全线并清除胶带机上积水及杂物。
(4)预冷混凝土生产时,预冷系统应提前4h投入运行,并应检查一、二级风冷料仓内骨料及拌和用水是否已降至预定温度。
(5)仓面配备对讲机和电话,以保证仓面与拌和楼及有关单位的通讯联系畅通。
(6)生产线上的施工照明,仓内的电源等,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7)施工设备的检查工作由设备运行单位负责,汽车轮胎的冲洗设施及入仓道路填筑和清洁由机械队负责,质量部和施工管理部负责检查,符合要求方可签发合格证。
开仓证的签发
第5.3.1条&
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质量部方可签发开仓证。
第5.3.2条&
开仓证一式四份,一份留存质量部,一份交土建队作为开盘浇筑凭证,一份交试验室,一份送施工管理部。
第5.3.3条&
施工管理部收到开仓证,对准备工作的情况再次核实无误后,由施工管理部安排混凝土生产和运输设备。未签发开仓证的仓面严禁开盘浇筑混凝土。
碾压混凝土拌和
&砂石料进料由拌和楼负责,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砂石料供应满足强度要求,进料严禁混仓。
&拌和楼每天下午16点前向设备物资部报当天水泥、粉煤灰及外加剂储存量,由设备物资部根据生产计划统一安排运输,并保证水泥、粉煤灰及外加剂储存量满足施工强度要求。
&碾压混凝土配料权属试验室,值班试验质控人员根据试验室主任的授权签发配料单并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动态调整,其他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配料单。
&碾压混凝土出机口VC值按3~5s控制。试验人员在控制过程中尽量将出机口VC值控制在3~5s范围内,在高温时段取低值,低温时段取高值;汽车运输入仓时取高值,皮带机运输时取低值;当出机口VC值超过5s时要及时调整,特殊情况需请示总工程师调整。
&施工过程中拌和楼按照试验室签发的配料单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的衡量精度进行生产配料,对配料过程质量负责,试验室对配料单负责,并对定称的准确性、衡量精度、拌和容量、拌和时间、投料顺序等负责监督检查。
第6.3.1条&
拌和楼应加强拌和系统的维修保养,保证拌和系统的正常运转。
第6.3.2条&
混凝土拌和生产时,拌和楼每班设总值班一人,技术员一人,拌和楼设值班班长一人,配料操作、拌和楼监控、放料监控、电工等岗位配足人员,以保证生产正常进行。试验室每班配班长一人、检测人员若干人,对混凝土质量及时监控。
&拌和楼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的配料单、投料顺序和拌和时间进行操作,并保证设备的完好性和称量的准确性。
第6.3.4条&
拌和楼、试验室应紧密配合,对混凝土拌和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协商处理,当意见不一致时,以试验室的处理意见为准。
&拌和楼应保证在碾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拌和楼连续生产,当特殊原因停机超过30min以上时,应及时通知施工管理部。施工管理部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和主管生产副局长,并采取处理措施。
第6.3.6条&
严格遵守现场交接班签字制度,接班人员未到,当班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交接班工作不得超过40min(含交接班料罐冲洗时间)。
混凝土拌和
第6.4.1条&
有温控要求的碾压混凝土由施工管理部根据浇筑通知单提前4h通知拌和楼预冷骨料。拌和楼必须会同试验室对拌和设备的配料称量系统进行校核检查。
第6.4.2条&
每班开机前(包括更换混凝土配料单),拌和楼应按试验室的配料单定称。经试验室质控员校核无误后方可开机。拌和楼应将配料称量误差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当称量误差超过偶然变动范围(见第十二章)时,配料操作应及时采用手动添加或扣称办法处理。当频繁发生较大范围波动时,试验室质控员应督促拌和楼操作人员及时查找原因,排除故障,直至停机检修。
&拌和楼拌制碾压混凝土时,投料顺序和拌和时间必须按经过试验后由试验室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参数进行。对于强制式拌和系统:
二级配碾压混凝土的投料顺序选择为:中石→(水+外加剂)→(水泥+粉煤灰+砂)→小石;拌和时间为75s。
三级配碾压混凝土的投料顺序选择为(小石+中石+大石)→(砂+石粉)→(煤灰+水泥)→(水+外加剂);拌和时间为75s。
如果在碾压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采取加冰等其它措施时,为了确保碾压混凝土的生产质量,在投料顺序不变的前提下,拌和时间在原有基础上再延长15s。
第6.4.4条&
碾压混凝土每次开盘拌和时,拌和楼必须配合试验室现场试验检测人员对前三罐进行严密监控,做到“一罐试,二罐调,三罐复调,四罐正常”。前三罐混凝土需经试验室质控员检测后方可进入仓面。
第6.4.5条 碾压混凝土废料与处置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质量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按废料处置。
(1)碾压混凝土配料单算错、用错或输入配料指令错误,无法补救,不能满足质量要求的碾压混凝土拌和物。
(2) 碾压混凝土配料时,任意一种材料计量失控或漏配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碾压混凝土拌和物。
(3) 碾压混凝土原材料未经质量验收检验或实用原材料类别与施工配料单不符。
(4) 出机口碾压混凝土拌和物任一盘VC值超过15s。
(5) 拌和不均匀,夹混生料或冰块等的碾压混凝土拌和物。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废料不得入仓,混入仓内的废料必须挖除。
VC值在10s~15s间的碾压混凝土在仓面采用薄层摊铺(15cm),以确保压实密度。
&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拌和楼值班人员应对出机混凝土质量情况加强巡视、检查,发现异常时及时通报试验室质控员查出原因,及时处理。
第6.4.7条&
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拌和楼值班人员应注意拌和机内粘结情况,当粘结严重影响拌和容量和均匀性时,应及时清除。
&放料层值班人员应观察卸入汽车或皮带机的混凝土质量情况,当发现异常时应立即通报试验室值班人员,采取处理措施,严禁不合格的混凝土入仓。
第6.4.9条&
为减少混凝土骨料分离,汽车运料时,应做到二到三点装料。
第6.4.10条&
用皮带机供料时,放料量应与皮带机的输送强度相匹配,做到皮带机上混凝土量连续均匀。
混凝土运输
第7.1.1条&
运输能力应与拌和、浇筑能力和仓面具体情况相适应,安排混凝土浇筑仓位应做到统一平衡,以确保混凝土质量和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率。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不得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泌水等现象。
第7.1.2条&
在强烈阳光或大风天气,或气温≥25℃,汽车车厢顶部应加帆布遮盖,以减少运输途中混凝土温度回升。
第7.1.3条&
施工管理部负责安排汽车行驶道路维护,保持路面有效宽度和路面平整,及时清除各种障碍物;土建队负责脱水路面的平整和清洁。
第7.1.4条&
机械队负责安排混凝土运输汽车的保养、维修,保证车况良好、无漏油。汽车司机在上岗前应把车厢内外、底部、叶子板及车架的泥污冲洗干净,上岗后必须服从拌和楼值班工长和仓面总指挥的统一协调。
第7.1.5条&
拌和楼应在拌和楼靠驾驶室侧安装明显的灯光或其他的信号装置,便于放料人员指挥。运输车辆必须挂牌,标明混凝土种类、级配、来源,便于仓面管理。
第7.1.6条&
运输混凝土的汽车入仓前,必须冲洗轮胎和汽车底部粘结的泥土、污物,严禁将水冲到车厢内的混凝土上。冲洗汽车应有专门的冲洗平台,冲洗时间不少于20s,汽车应在冲洗平台上来回走动1~2次,未冲洗干净,不得强行进仓。
第7.1.7条&
混凝土运输车必须直达仓面或卸料点,严禁停车吃饭。在特殊情况下(故障、堵车等)需在途中停留时,应立即报告施工管理部。
第7.1.8条&
驾驶员应保持车厢整洁,交班前必须将车辆冲洗干净。
第7.1.9条&
严格遵守现场交接班制度,接班人员未到,当班人员不得离开岗位。
皮带机运输
第7.2.1条&
皮带机的设备管理及操作参见第2.2条。
&皮带机运行和维修人员,必须经专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有有效证件才能上岗。
第7.2.3条&
报话指挥人员除了必须经专门技术培训,持有有效证件外,还要求吐词清楚,语言规范,指挥果断,才能上岗。
第7.2.4条&
交接班应在机上进行。交班前要切实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认真填写设备运行记录。接班人员应提前到达工作岗位,做好接班准备。
&开机前应对胶带输送机全线进行认真检查,清除胶带机上积水及所有杂物。开机后先空载运行5分钟,确认正常后方可加载。运行中,运行人员必须集中思想,提高警觉,坚守岗位。要经常沿线巡视,及时发现并排除胶带跑偏、打滑、绷跳等故障。
第7.2.6条&
开机前应发出一分钟以上的警告信号,使在皮带机下方及附近的人员迅速撤离,以防物体坠落伤人。
&皮带机运行时,严禁任何人跨越胶带。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乘坐胶带,或在胶带上睡觉。
&运行中应利用生产间隙,使用高压水冲洗刮刀装置、胶带、托辊及机架上混凝土,以保持机件的清洁。禁止在胶带运行时用三角扒、铁锹、木棒等进行清理。严禁敲打硬质合金刮刀。禁止冲洗电气设备(使用抹布或其它工具清洗)。
&在运行时,应均匀地向胶带机供料。要等胶带上的料全部卸完后方可停机。应避免重载停机或重载启动。
第7.2.10条&
遇人员伤亡、胶带撕裂、胶带或电机冒烟、堵料、卡物及其它意外事故时,应立即停机。
第7.2.11条
&每次浇筑完成或告一段落后,应对输送系统进行彻底清洗、保养与检修,清除首尾刮削装置、托辊、转料斗和机架上的残留混凝土,更换或修复损坏的部件。保养时不可将油洒在胶带上。高空作业时,维修人员必须系安全带。
第7.2.12条
&胶带机不得长时间(30min以上)无料空运转,以免刮刀干刮,损伤胶带。
第7.2.13条
&安全电子导管装置要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整定、使用与维护。每运行半年,应用砝码或经重量率定过的专用配重物对导管重新进行一次率定,最大偏差应在5%之内。
第7.2.14条&
禁止在无安全电子导管有效保护的条件下开机生产。作业时,象鼻管必须自由地悬挂在空中,象鼻管末端不得与仓面接触,并应保持距混凝土顶面90~150cm左右,以防止混凝土分离或象鼻管堵塞。象鼻管下方和周围附近不得站人,以免象鼻管脱落或断裂时伤人。
仓面施工与管理
第8.1.1条&
仓面管理体系。为了保证碾压混凝土浇筑“一条龙”正常、连续、快速进行,建立了一个组织严密、运行高效、信息反馈及时的仓面组织管理体系,以便及时了解、掌握、处理现场问题。仓面组织管理体系见图8.1.1。
图8.1.1&&&
仓面组织管理体系图
第8.1.2条&
碾压混凝土施工仓面由土建队负责,每个仓面每班设仓面总指挥1人,协助指挥2~3人。仓面总指挥全面安排、组织、协调本仓面碾压混凝土施工,对本仓面进度、质量、安全负责。
&除仓面总指挥和协助指挥外,其他人员都不得在仓面直接指挥生产(紧急情况除外)。
第8.1.4条&
施工管理部对混凝土拌和、运输、仓面施工一条龙负责组织协调。各管理部门及有关领导对仓面施工的意见应通过仓面总指挥贯彻执行。
&所有参加碾压混凝土施工的人员,必须挂牌上岗,并遵守现场交接班制度,接班人员未到,当班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交接班工作不得超过40min。临时离开工作岗位需经仓面总指挥同意。
第8.1.6条&
施工仓面上的所有设备、检测仪器工具在暂不操作时均应放在不影响施工或现场指挥指定的位置上;出入仓面的其他人员,行走路线和停留位置不得影响正常施工,并应服从仓面总指挥的安排。
&入仓口必须有专人把守,与生产无关的施工局人员进入仓面需经仓面总指挥同意;外来参观人员进入仓面需经综合办公室事前通知并经有关领导批准。
&保持仓面干净、无积水、无杂物油污:
(1)进入碾压混凝土施工仓面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将鞋子上的泥污洗净,禁止在仓面抛掷任何杂物(如烟头、火柴棒、碎纸等)。
(2)仓面设备粘结的老混凝土应及时清出仓外。
(3)仓面设备应开出仓外加油,若需在仓内加油,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污染仓面。仓内设备不得漏油,出现问题仓面总指挥必须立即处理。
(4)设专人及时排除仓面泌水。
第8.1.9条&
仓内因某种原因需拌和楼暂停拌和或放慢拌和速度时,仓面总指挥应及时通知拌和楼,并报施工管理部。
第8.1.10条
&在混凝土开仓浇筑前,土建队应根据施工局施工技术措施及仓面设计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法,由仓面总指挥对有关人员进行交底,使现场施工有序进行。
第8.1.11条
&碾压混凝土浇筑时,测量人员必须跟班作业,及时校核模板,并对预埋件、结构线放样复核,按碾压层厚在模板上标线,各标线之间水平间距不得大于10m,横缝每隔30m应有标识。
第8.1.12条
&测量队负责冷却水管的放样;土建队负责冷却水管埋设、仓面维护及埋设后的实测成图;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冷却水管各工序的交接工作。
卸料与平仓
&碾压混凝土的铺筑作业应均衡连续进行,要求铺料方向与卸料方向垂直,铺筑层应以固定方向逐条带铺筑。采用平铺法进行碾压混凝土浇筑。
第8.2.2条&
平仓厚度由压实厚度决定,本工程碾压混凝土的压实厚度为30cm,碾压厚度34cm。
第8.2.3条&
混凝土施工缝面在铺砂浆前应严格清除二次污染物,铺浆后应立即覆盖碾压混凝土。
第8.2.4条&
采用布料机卸料时,布料方向与平仓方向垂直,下料导管管口距碾压面的高度控制在0.9m,最大不能超过1.5m,并顺铺料方向缓慢均匀移动,卸料应在已平仓未碾压的面上,以减少骨料分离。布料分条带进行,一个条带布料完毕后即进行另一条带布料,依次进行。
第8.2.5条&
自卸汽车卸料时,卸在新铺未碾压混凝土斜面上。汽车在碾压混凝土面上行驶应避免急刹车、急转弯,转弯半径不小于15m,车速控制在5km/h以内;平仓机严禁在已平仓的或碾压过的混凝土面上急转弯。
第8.2.6条&
门机、缆机下料时,下料高度不得大于1.5m。
第8.2.7条&
严格控制靠模板条带的卸料与平仓,卸料点与模板距离不得小于3m,避免混凝土直接冲击模板。
第8.2.8条&
严格控制三级配与二级配混凝土的分界线,其误差不得超过0.5m。
第8.2.9条&
为减少骨料分离,卸料平仓应作到:
(1)平仓后的混凝土料口保持斜面,让汽车能倒在新平仓的混凝土层面上卸料,避免直接卸在已碾压的层面上。
(2)卸料后,料堆周边集中的大骨料用人工分散至料堆上,不允许继续在未处理的料堆附近卸料。
(3)平仓机平仓过程中出现两侧的骨料集中,由人工分散于条带上。
第8.2.10条&
铺筑层应以固定方式逐条带铺筑;坝体迎水面8m~15m范围内,平仓方向应与坝轴线方向平行。
第8.2.11条&
在廊道及沥青杉木板两侧,应对称布料,防止其走样。
第8.2.13条&
距模板边(或钢筋、预埋件等)1.2m,距边坡基岩1m范围内辅以人工平仓。严禁在模板边(钢筋、预埋件等)、基岩面出现骨料集中的现象。
第8.2.14条
&平仓机平仓后,要求做到平整,平整度为±5cm,质量部应检查控制,尤其严禁整个仓面向下游倾斜。
碾压与成缝
仓面碾压时混凝土的VC值宜控制在3~5s。
混凝土碾压一定要体现及时性,快速平仓,完毕后具备碾压条件应立即碾压,碾压条带距平仓条带最大距离应控制在15m以内,以确保层面泛浆效果,保证混凝土层面结合质量。
第8.3.3条&
碾作业的行走速度采用1km/h~1.5km/h。碾压作业程序按无振2遍→有振8遍→无振2遍执行。在仓面周边的1~3m范围内应增加单轮有振8(10)遍。
第8.3.4条&
为确保施工安全,大振动碾距模板边不应小于1.0m。
第8.3.5条&
坝体迎水面8m~15m碾压混凝土必须平行于坝轴线方向碾压。
第8.3.6条&
大型振动碾碾不到的边缘拐弯部位,采用小型振动碾碾压密实。小型振动碾LW321F碾压作业程序按:无振2遍→有振32遍→无振2遍。
第8.3.7条&
碾压作业要求条带清楚,条带宽度同振动碾轮压宽度,技术员在两侧的混凝土或模板上标识碾压宽度,走偏距离应控制在10cm范围内,碾压条带必须重叠15~20cm,同一条带分段碾压时,其接头部位应重叠碾压2.4m
~3m(碾压机车身长度)。
第8.3.8条&
碾压层内铺筑条带边缘,振动碾不得穿越坡脚边缘,该部位应预留20~30cm与下一条带同时碾压,其最终完成碾压的时间应控制在层间允许间隔时间内。
&两条碾压带间因碾压作业形成的高差,采用有振慢速碾压1~2遍。在正常的碾压过程中禁止喷水,以免影响混凝土强度。
第8.3.10条&
每次碾压作业开始后,仓面总指挥应指派专人对局部骨料集中的部位分散处理,及时撒铺碾压混凝土拌和物的细料,以消除局部大骨料集中形成的麻面。
第8.3.11条&
碾压混凝土从出机至碾压完毕,宜在2.0h内完成。
第8.3.12条&
碾压混凝土的允许层间间隔时间必须控制在小于混凝土初凝时间1~2h以内。层间间歇时间,高温季节(6月~9月)小于6h,次高温季节(4月~5月、10月、11月)小于8h,低温季节(12月~次年3月)小于10h。
第8.3.13条&
碾压作业完成后,试验室质控员用核子密度仪按网格布点检测,混凝土相对密实度应大于98%(三级配区97%)。当低于规定指标时,应及时通知仓面总指挥补碾,补碾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在3mP3P以内的,可以在仓面挖除分散处理;超过3mP3P,应报告质量部作相应处理。
碾压作业后的混凝土面,要求有微浆出露,振动碾滚轮前后略呈弹性起伏。仓面总指挥根据现场碾压作业的实际情况要求调整VC值时,应经仓面试验室质控员同意,由试验室质控人员通知拌和楼试验室值班人员进行调整。
第8.3.14条
&通仓方式碾压的大坝横缝,用切缝机形成诱导缝,采用先碾后切,在碾压完成后进行切缝施工。采用间断切缝,间距不大于10cm,缝内填充4层彩条布,填充物顶部距压实面1cm~2cm,切缝完毕后用振动碾碾压1~2遍。
入仓口施工
&采用汽车直接入仓方式时,入仓口的施工由仓面总指挥直接负责,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完成。
第8.4.2条&
入仓口施工按下列程序作业:
(1)按入仓钢栈桥操作流程先进行入仓道路填筑。
(2)然后安装封仓模板(3&1.5m翻转模板),再进行钢栈桥安装。
(3)进行脱水道路填筑,经检查合格后,可恢复与仓面的交通。
层间结合与缝面处理
第8.5.1条&
连续上升铺筑的碾压混凝土,层间间隔时间应控制在直接铺筑允许时间以内,若坝体迎水面8m~15m范围以外超过直接铺筑允许时间而小于加垫层铺筑允许时间,则对层面采取铺洒一层水泥煤灰净浆措施后继续正常施工。
第8.5.2条&
为确保层间质量,次高温和高温季节施工,已碾压完毕的层面必须覆盖保温被。
&施工缝及冷缝必须进行缝面处理,缝面处理可用冲毛等方法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及松动骨料。层面处理完成并清洗干净,经验收合格后,均匀铺2~3cm厚的高一标号砂浆,然后摊铺碾压混凝土,并在2.0h内碾压完毕。砂浆超前碾压混凝土8~12m,运输车辆不得已摊铺砂浆的层面上行走。
第8.5.4条&
为便于施工缝砂浆均匀摊铺,确保施工质量,砂浆稠度80~100mm。
第8.5.5条&
坝坝体防渗区(二级配碾压混凝土)内每个碾压层面,铺水泥煤灰净浆2 mm厚,以提高层间结合及防渗能力。
第8.5.6条&
间歇上升的碾压混凝土浇筑仓,其间歇时间宜为5~7天,不小于3天。
第8.6.1条&
浇筑过程中若有大骨料在止水部位集中,应人工分散,并振捣密实;止水周围混凝土不得低于层面,防止在止水处形成集水坑。
第8.6.2条&
碾压混凝土内部观测仪器和电缆的埋设,宜采用后埋法。对没有方向性要求的仪器,坑槽深度应保证上部有大于20cm的回填保护层,对有方向性要求的仪器,上部最少要有50cm的回填保护层。回填料为相应部位碾压混凝土剔除大于40mm粒径骨料的新鲜混凝土,人工分层捣实。对电缆或电缆束宜在槽内回填砂浆,以避免形成渗漏通道。
第8.6.3条&
预埋件埋设应及时并与施工协调一致,尽量避免互相干扰。埋设单位要加强对仪器埋设后的保护工作,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各施工单位严禁损坏埋设件。
第8.7.1条&
收仓面应略向上游倾斜1&的坡度(或水平),不得有明显的踩踏痕迹。
第8.7.2条&
混凝土收仓后,水平止水片上的覆盖厚度不得小于30cm,在施工过程中,禁止踩踏止水片。
第8.7.3条&
碾压混凝土面收仓后需2~3天强度后方可允许设备通过。
第8.8.1条&
施工过程中,碾压混凝土仓面应防止外来水流入。
第8.8.2条&
在炎热及干燥气候情况下碾压混凝土施工中必须进行喷雾。
第8.8.3条&
碾压混凝土施工完毕24h后,即应进行洒水养护。对水平施工缝或冷缝,洒水养护应持续到上一层碾压混凝土开始铺筑为止,坝体上游面及长期暴露的混凝土面必须养护28天。
第8.8.4条&
有温控要求的碾压混凝土,应根据温控设计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8.8.5条&
碾压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土建队应指派专人负责,并做好养护记录,质量部负责检查。
变态混凝土施工
变态混凝土主要用于大坝上游面、靠岸坡部位、止水埋设处、廊道周边、楼梯井、抽排竖井、模板周边和其它孔口周边以及振动碾碾压不到的地方。
混凝土运输、卸料与摊铺
变态混凝土的运输、卸料、摊铺与同高程、同部位的碾压混凝土施工同时进行。
变态混凝土施工部位均为细部结构等狭小部位,为使埋件、止水、模板等不受到冲击、破坏,施工时混凝土可卸料在变态混凝土附近的碾压混凝土施工部位,然后采用小型平仓机配合人工平仓摊铺。混凝土料推到离模板、止水、埋件等细部结构30cm左右时小型平仓机即停止前进,辅以人工平仓。
灰浆的配制
设置集中制浆站,进行变态混凝土掺用的灰浆拌制。并配置配合比标识。
灰浆拌制严格按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进行控制。灰浆配合比如需调整,应由试验室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灰浆运输与储存
灰浆从制浆站用灌浆泵压入仓面的加浆机储存待用。输送灰浆的管道在进入仓面以前的适当位置设置放空阀门,以便排空管道内沉淀的灰浆和清洗管道的废水。灰浆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搅拌,以保证灰浆均匀性。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中变态混凝土的灰浆掺量为:二、三级配变态混凝土的灰浆掺量分别为50L/mP3P、30L/mP3P。不得随意更改灰浆掺量。如需进行灰浆掺量的调整,应由试验室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变态混凝土采用沟槽法加浆的方式。具体要求:在已经摊铺好的碾压混凝土上,人工采用钉耙将碾压混凝土掏出沟槽(沟槽示意如图9.5),然后将灰浆均匀地掺入沟槽内。灰浆采用装有计量装置的加浆机或人工掺入,灰浆均匀掺入在混凝土沟槽内。
沟槽示意图
人工用盛装容器进行掺入的具体方法为:首先确定每单位长度沟槽中需要的注入量,然后根据注入量制作相同容量的容器,每次容器盛满后均匀掺入在每单位长度沟槽中。不同宽度变态混凝土单位长度加浆量见表9.5。
&&&&&&&&&&&&&&变态混凝土加浆量表
变态混凝土宽度
单位长度加浆量
二级配混凝土
三级配混凝土
变态混凝土振捣
灰浆掺入碾压混凝土内10~15min后开始振捣,加浆到振捣完毕控制在40min内,振捣采用Φ100振捣器或振捣机将碾压混凝土和灰浆的混合物振捣均匀密实。
层面连续上升时,振捣器应插入下层变态混凝土内5~10cm。Φ100振捣器插入混凝土的间距不超过75cm,Φ50软轴振捣器插入混凝土的间距不超过35cm,振捣器应垂直按顺序插入混凝土,避免漏振。
振捣时间以振捣后混凝土表面完全泛浆为准,一般不应小于15s,振捣器应缓慢拔出变态混凝土,拔出时混凝土表面不得留有孔洞。
在止水埋设处的变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妥善保护止水设施不致变位,对人工剔除该部位混凝土中的大骨料,振捣应仔细谨慎,以免产生任何渗水通道。
与变态混凝土相邻部位的碾压混凝土施工
变态混凝土相邻碾压混凝土条带,在变态混凝土施工完成后碾压,相邻区域混凝土碾压时与变态混凝土区域搭接宽度应大于20cm。变态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的结合部位用小碾补碾2~3遍。
防渗层施工
防渗层施工:坝体二级配碾压混凝土区域层面处理采用铺设水泥粉煤灰浆的措施。每一碾压混凝土层上面在覆盖上一层碾压混凝土前铺洒2mm厚水泥粉煤灰净浆。边铺洒水泥煤灰净浆,边摊铺混凝土,水泥粉煤灰净浆覆盖的时间控制在初凝时间以内。
特殊气象条件的施工
第11.1.1条
当降雨量每6min小于0.3mm时,碾压混凝土可继续施工,但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1)拌和楼生产混凝土拌和物的VC值应适当增大,一般可采用上限值,如持续时间较长,应把水灰比缩小0.03左右,由试验室值班负责人根据仓内情况和质检、仓面总指挥商定,由仓内及质控人员及时通知拌和楼质控人员。
(2)卸料后,应立即平仓和碾压,未碾压的拌和料的受雨时间不宜超过10min。
(3)在垫层混凝土靠两岸边做好排水沟,使两岸边坡集水沿排水沟流至仓外,同时做好仓面排水,以免积水浸入碾压混凝土中。
第11.1.2条&
当6min内降雨量达到或超过0.3mm时暂停施工,暂停通知令由仓面总指挥发布并立即通知拌和楼,同时报告施工管理部。
第11.1.3条
&暂停施工令发布后必须对仓面迅速做如下处理:
(1)已入仓的混凝土拌和料,迅速完成平仓和碾压,对碾压混凝土条带端头坡面,采用大小碾相结合,全面碾压密实,并用塑料布覆盖。
(2)如遇大雨或暴雨,来不及平仓碾压时,所有工作人员应用塑料布迅速全仓面覆盖,待雨过后再做处理。
(3)在垫层混凝土靠基岩侧设排水沟,把岸坡水排出仓外,不浸入碾压混凝土层。
(4)装有混凝土拌和物的车辆用塑料布覆盖,待雨过后视时间长短再定是否入仓。
第11.1.4条
&暂停施工令发布后,碾压混凝土施工一条龙的所有人员都必须坚守岗位,并做好随时恢复施工的准备工作。
第11.1.5条
&因雨暂停施工后,当降雨量每6min小于0.3mm,并持续30min以上,且仓面未碾压的混凝土尚未初凝时,应恢复施工,恢复施工令由仓面总指挥发布,同时报告施工管理部。
第11.1.6条 雨后恢复施工应做好如下工作:
(1)立即组织人员有序排除仓面内积水,首先排除塑料布上部积水,再掀开塑料布,其次排除卸料平仓范围内的积水,再排除仓内其他范围内积水。视积水的程度,分别采用潜水泵排水、海绵和水瓢排水、吸尘器排水及吸管排水。
(2)由仓面总指挥、质检员和试验室值班人员对仓面进行认真检查,当发现漏碾尚未初凝者立即补碾;漏碾已初凝而无法恢复碾压的予以清除。
(3)仓面检查合格后即可复工。新生产的混凝土VC值恢复正常值并按上限控制。
(4)皮带机及停在露天运送混凝土的车辆,必须把皮带机及车厢内的积水清除干净,否则不允许运输拌和料,具体由施工管理部调度员检查。
第11.1.7条
&雨后当仓面积水处理合格后,可先用大碾有振碾压将表层浆体提起后,方可卸料,进行下一层的施工。对受雨水冲刷混凝土面裸露骨料严重部位,应铺水泥煤灰净浆或砂浆进行处理。
高温气候施工
第11.2.1条&
日平均气温等于或高于25℃时,应严格按高气温条件下经现场试验确定的直接铺筑允许间歇时间施工,间歇时间不得超过6h。
第11.2.2条&
从降低混凝土出机口温度、减少运输途中和仓面的温度回升两方面来控制浇筑温度。采取一、二次风冷及加冷水或加冰等措施以降低拌和楼出机口温度;对混凝土运输设备设置遮阳设施,控制混凝土运输时间和仓面铺筑层的覆盖时间,采用仓面喷雾等措施减少混凝土温度回升。采用喷雾机或高压冲毛机喷雾形成仓面小气候,每1000mP2P~1500mP2P仓面面积应有1个喷枪,喷雾过程要动态管理,确保层面不泛白。在每个碾压层已碾压面及时覆盖彩条布或保温被。
第11.2.3条
&VC值适当减小,按下限控制。混凝土入仓温度及有关温控要求按设计要求。
第11.2.4条
混凝土出机口温度、入仓温度、浇筑温度及冷却水管埋设、冷却通水,严格按《砣砣流域蒙溪河水利枢纽二期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执行。
第11.3.1条&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冷却水管埋设施工。冷却水管布置在已经碾压完毕的层面上,冷却水管下面不能与大骨料直接接触。冷却水管锚固间距应按2.0m控制。冷却水管埋设后,土建单位应在模板或边墙上标明冷却水管的位置,试验检测单位在作密实度检测时,应与冷却水管保持50cm以上的距离。
第11.3.2条&
碾压混凝土应顺管路摊铺,防止在浇筑过程中冷却水管发生偏移;引出仓面的冷却水管必须按图纸标识,并将冷却水管用钢筋固定引出混凝土面,防止冷却水管被损坏。
第11.3.3条&
冷却水管铺设后不通水检查,待冷却水管上一碾压层混凝土浇筑完48h后方可开始通水冷却。严格按照《砣砣流域蒙溪河水利枢纽二期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进行冷却通水、闷温、检测、记录及冷却水管的日常维护工作。
质量检测与控制
第12.1.1条&
碾压混凝土所使用的各类原材料,必须有相应的质量检测合格证明,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进场前的质量检验。当发现原材料有质量问题时,试验室应及时将试验成果及处理意见报施工局总工程师,按批复意见执行。
第12.1.2条&
碾压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检测按表12.1.1规定执行。
原材料的检测项目和检测频率
比表面积、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
检定出厂水泥质量
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
评定质量稳定性
细度模数、石粉含量、细颗粒含量
调整配合比
1~2次/班或必要时
调整混凝土用水量
超径、逊径、中径
调整配合比
1次/班或必要时
调整混凝土用水量
减水率、泌水率比、凝结时间差、含气量、抗压强度比
减水剂1次/100吨;引气剂1次/2吨
调整外加剂掺量
注:水泥每批不足400吨,粉煤灰每批不足200吨,减水剂每批不足60吨,引气剂每批不足2吨时,也应检测一次。
第12.2.1条&
碾压混凝土拌制配料应严格控制称量偏差,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2.2.1的规定。当称量偏差偶然性地超过允许偏差时,拌和楼的操作人员应按试验室的处理意见,用手动方式进行适当地添加或扣除。当情况严重或多次出现称量偏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应对拌和楼进行停机检修。
&&&&&&&&配料称量检验标准
水泥、粉煤灰
粗、细骨料
第12.2.2条&
拌和系统在投产前,必须进行碾压混凝土拌和均匀性试验。
第12.2.3条&
对于混凝土配合比,应及时根据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度变化及时作好调控工作。为了满足碾压混凝土的施工和易性,现场质量控制人员可根据原材料的变化(比如,砂的细度模数及含水率改变、粗骨料的超逊径变化等等)以及混凝土拌和物的实际情况,对混凝土用水量、砂率等参数作适当的调整和修正。当砂含水率偏大或粗骨料带水,混凝土的拌和用水量不能满足外加剂的稀释需要时,必须立即停机查明原因,并采取妥善措施进行处理。
第12.2.4条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检测,可在搅拌机出机口采用随机取样的方式进行。碾压混凝土拌和物的检测项目和频率按表12.2.2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的检验项目和频率
检 测 项 目
检& 测& 频&
检& 测 &目&
VC值(出机口)
检测碾压混凝土的可碾性,控制工作度变化
含气量(出机口)
使用引气剂时,1次/4h
调整引气剂掺量
出机口混凝土温度
备注:* 气候条件变化较大(大风、雨天、高温)时应适当增加检测次数。
第12.2.5条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出机口VC值按5±2s控制,并应根据仓面施工需要和气候条件进行动态控制。
第12.2.6条&
碾压混凝土出机口含气量按3%~4%,超出此范围时,应及时调整引气剂的掺量。
第12.2.7条&
碾压混凝土的性能试验项目、成型数量、试验龄期见表12.2.3。
&&&&&&&&&碾压混凝土性能成型频率表
抗压强度(28d)
大体积混凝土1组/500mP3P;非大体积混凝土1组/300mP3P,每班至少成型1组
抗压强度(90d)
大体积混凝土1组/1000mP3P;非大体积混凝土1组/3000mP3P,每班至少成型1组
抗压强度(28d、90d)
每种配合比1次/季度
劈裂抗拉强度(28d、90d)
每种配合比1次/季度
极限拉伸(28d、90d)
每种配合比1次/季度
抗渗(90d)
每种配合比1次/季度
抗冻(90d)
每种配合比1次/季度
抗压弹性模量(90d)
每种配合比1次/季度
如需增加试验项目或者增加取样频率,按有关指示进行。
仓面施工质量检测与控制
第12.3.1条&
碾压混凝土铺筑时,应按表12.3.1的规定进行检测,并作好记录。
&&&碾压混凝土铺筑现场检测项目和标准
检 测 项 目
检& 测& 频&
控& 制& 标&
仓面实测Vc值及外观评判
现场VC值允许偏差(3~5)S±3s
全过程控制
无振2遍→有振8遍→无振2遍
抗压强度(28d、90d)
相当于机口取样数量的5%~10%
相对密实度
每铺筑100~200mP2P碾压混凝土至少应有一个检测点,每一铺筑层仓面内应有3个以上检测点
每个铺筑层测得的相对密实度不得小于98%(三级配97%)
骨料分离情况
全过程控制
不允许出现骨料集中现象
两个碾压层间隔时间
全过程控制
由试验确定不同气温条件下的层间允许间隔时间,并按其判定
混凝土加水拌和至碾压完毕时间
全过程控制
第12.3.2条&
压实容重检测采用核子密度仪。每铺筑100~200mP2P碾压混凝土至少应有一个检测点,每一铺筑层仓面内应有3个以上检测点。以碾压完毕10min后的核子密度仪测试结果作为压实容重判定依据。
第12.3.3条&
在现场碾压工艺性试验前,应用实际原材料配制的碾压混凝土对核子密度仪进行现场标定。在相同的原材料和相同的测试条件下进行现场连续测试时,每隔6个月应进行一次现场标定。在现场测试前,都应对核子密度仪进行标准计数测量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12.3.4条&
相对密实度是评价碾压混凝土压实质量的指标。对于大坝混凝土相对密实度不得小于98%(三级配碾压混凝土不得小于97%)。
第12.3.5条&
仓面施工质量控制:在碾压混凝土施工中,质检部门、试验室值班人员应按表12.3.2规定的项目检查,测试并做好记录。
&&&&&仓面施工质量检查、测试项目表
质量标准(取样数量)
1、汽车冲洗
无泥水带入仓
2、仓面洁净
无杂物、油污
3、泌水、外来水
4、砂浆、水泥浆铺设
均匀无遗漏
5、层间间隔时间
下层混凝土未初凝
6、净浆比重
1、骨料分离处
2、平仓厚度、平整度
高差小于5㎝
1、碾压层表面
平整、微泛浆
2、相对密实度
≥98%(三级配≥97%)
混凝土质量
(3~5)S±2s
2、废次料处理
质量部(施工部)
异种混凝土结合
1、变态混凝土施工
2、变态混凝土抗压强度
根据需要取样
3、变态混凝土抗渗
根据需要取样
RCC抗压强度现场取样
相当于机口的5~10%
特殊气象下施工
质量部(试验室)
1、雨天施工
符合措施要求
2、冬季施工
符合措施要求
3、夏季施工
符合措施要求
第12.3.6条&
碾压混凝土的每一升层作为一个单元工程,当一个升层的碾压混凝土施工结束后,质量部和试验室应根据现场质检记录,按不同项目先依次对每一碾压层进行评定,根据各项目的质量评定结果,质量部会同试验室对该升层的碾压混凝土施工质量等级作出评定,作为混凝土单元工程质量评定的依据,以上评定结果应及时书面报送领导和单位,并作为奖罚依据。
第12.3.7条&
碾压混凝土施工中,对较大的质量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处理,不得遗留下来,否则要追究责任,属施工人员不执行质检和试验人员意见造成的,由施工人员负全部责任,属质检和试验漏检或未及时提出的,施工人员负施工责任,质检和试验负检查责任。
混凝土表面质量缺陷检查
第12.4.1条&
坝体上下游表面及其他外露面质量情况,在拆模后由质量部负责检查,检查项目及内容如表12.4.1,并记录拆模时间,对缺陷占总数的比例进行统计。
表12.4.1&&&
混凝土表面质量缺陷检查表
检 查 内 容
混凝土面损坏
处数、面积、深度
表面平整度
数量、面积
数量、长度、深度
数量、长度、深度
异种混凝土结合
数量、长度、深度
混凝土与基岩结合
数量、长度、深度
点数、严重情况
第12.4.2条&
质量部应对混凝土表面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措施。并对处理后的质量情况进行评定。
第12.4.3条&
混凝土表面外露钢筋头、管件头、表面蜂窝、麻面、气泡密集区、错台、挂帘,表面缺损、非受力钢筋,小孔洞、表面裂缝等,均应修补和处理,以满足施工详图和规范要求的平整度。
第12.4.4条&
如果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质量部应做好详细记录,包括裂缝位置、宽度、深度及处理措施等。
第12.5.1条&
钻孔取样是检验混凝土质量的综合方法,对评价混凝土的各项技术指标十分重要。钻孔在碾压混凝土铺筑后3个月进行,钻孔的位置、数量根据现场施工情况由监理工程师指定,取芯直径150mm~250mm。
第12.5.2条&
钻进应能保证最大限度地取得芯样。无论芯样有多长,一旦发现芯样卡钻或被磨损,应立即取出。除监理工程师另有指示,对于1m或大于1m的钻进循环,若芯样获得率小于80%,则下一次应减少循环深度50%,以后依次减少50%,直至50cm为止。如果芯样的回收率很低,应更换钻孔机具或改进钻进方法。
第12.5.3条&
在钻孔过程中,应对钻孔冲洗水、钻孔压力、芯样长度及其它能充分反映岩石或混凝土特性的因素进行监测和记录,并提交监理工程师。对每盒或每箱芯样拍两张彩色照片,作好钻孔操作的详细记录,一并提交监理工程师。
第12.5.4条&
芯样外观描述:评定碾压混凝土的均质性和密实性,标准见表12.5.1。
表12.5.1&&&&&&
&&碾压混凝土芯样外观评定标准
表面光滑程度
表面致密程度
骨料分布均匀性
有部分孔洞
注:本表适用于金钢石钻头钻取的芯样。
第12.5.5条&
钻孔冲洗。钻孔均应进行冲洗,冲洗采用风水联合冲洗或用导管通入大流量水流,从孔底向孔外冲洗的方法进行冲洗;冲洗压力采用0.5MPa。
第12.5.6条& 混凝土压水试验
(1)压水试验应在钻孔冲洗后进行,采用纯压式分段进行。压水压力按孔口0.2MPa控制。压水检查合格标准:二、三级配混凝土透水率分别为q≤0.5Lu、q≤1.0Lu。
(2)压入流量的稳定标准。在稳定的压力下每3min~5min测读一次压入流量,当流量无连续增长趋势,且连续5次读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10%,本阶段试验即可结束,取最终值作为计算值。
(3)碾压混凝土压水试验应按SL25―92《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中有关条文的规定进行“单点法”压水试验。
灌浆处理与封孔。对检查指标不合格的孔段应进行灌浆处理,否则可直接进行封孔。灌浆或封孔前,必须对钻孔进行冲洗,待回水变清后再持续10min可以结束冲洗,再往孔内通入压缩空气将积水吹干,然后下射浆管与卡塞进行单孔循环灌浆或封孔作业,射浆管距孔底不得大于0.50m。单孔循环灌浆采用水灰比为0.5:1的浓浆灌注,水泥标号42.5MPa,当注入率小于0.2L/min在设计压力下持续30min时,即可结束灌浆。屏浆结束后进行闭浆,闭浆时间不小于8h。封孔作业采用孔内循环用机械注入0.5:1的浓浆,待回浆比重达到进浆比重后,在设计压力下持续10min即可结束。待凝2~3天后,将孔口表面强度不高的水泥结石清理干净,孔内不满部分填补砂浆,砂浆强度应与周围混凝土相匹配。
其他未尽事宜参见Ⅰ标招标文件技术条款、《砣砣流域蒙溪河水利枢纽二期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及相关规程规范要求。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混凝土浇筑规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