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突然感觉眼晴不适,鼻咽部不适适要当心什么?

您好,欢迎登录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肤乐霜进宝宝眼睛里请求帮助,急急急!!!
匿名用户&&&&
| &&&&浏览9879次 &&&&| &&&&提问时间: 09:54:50 &&&&|&&&& 回答数量:
病情描述:
宝宝一个月零7天,有湿疹和黄疸,今天涂肤乐霜时进眼睛里了,宝宝下眼皮有点红怎么办?宝宝眼睛现在还不会跟着找会有影响吗?总是哭闹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你好根据你现在所说的情况,问题不是特别大可用清水冲洗一下就可以了,如果宝宝总是哭闹最好还是找到医院,眼科进行专业冲洗吧,应该问题不大的。
指导意见:
平时还是要注意,尽量少吃辛辣食物,保持生活规律哺乳的话也要注意方法以后注意就可以了,应该问题不大。
病情分析: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肤乐霜进入眼内会刺激宝宝眼晴,引起红肿等症状。
指导意见:
你好根据你的情况,建议您带宝宝到医院眼科做一下冲洗,避免引起宝宝眼睛的不适,祝宝宝健健康康。
咨询相关专家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擅长:心理科综合
擅长:内科疾病
育儿|两性|男性|整形|养生|老人xinlinqiuzhe
本日志涉及话题:
宝宝不适症状自查应对笔记
宝宝不适症状自查应对:
一般宝宝正常
肛温:36.9~37.5℃;
舌下温度:比肛温低0.3~0.5℃;
腋下温度:36~37℃。
一般超过基础体温1℃考虑发热。
一般发热夜间体温容易升高,普通感冒发热3天会自然消退。如无其他症状,可以观察。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退热后再次发热,或有咳嗽、呕吐、腹泻、全身无力、脸色难看等,需要尽早来院就诊。
家庭降温方法:
冰敷:敷头部、或冰枕、或冷敷腋下或腹股沟部位,但注意冻伤。
温水浴:15~20min,水温37~38℃(以手放时不冷也不热为准),根据体温情况延长时间,完后擦干全身。
发热注意保暖:发热时有寒战,应适当保暖,但要防止捂热综合征。
退热时帮助降温:体温升高时要及时降温避免高热惊厥,退热会出汗,要及时擦汗换汗湿的衣物,避免对风吹,以免着凉。
补充水分:发热时多喝水(温开水或温的牛奶、米汤、果汁均可,注意少量多次 )。
饮食:如果能吃最好。如果不能吃,适当进食清淡富含维生素容易消化的食物,鼓励多吃水果蔬菜,少量多餐。汤粉、汤面、粥均可。注意不要强迫,也不要吃的过饱。
退热药:一般持续高热,体温超过38.5℃以上,可用退热药,一般半小时后体温若下降0.5℃,表示有效。注意退热药并不是治病的药物,也无法让体温降至正常。
流感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者,用阿司匹林退热药,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出现严重症状,危及生命。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可采用。
一般体温4~6小时测一次。室温保持20~25℃,保持空气流通。
发热是感染的表现,肺炎一般是感染未控制的表现,另外即使体温退下来也需要尽早来院查明发热的原因,防止病情反复或进一步发展为肺炎。
发热是机体的正常反应,但严重的发热可能导致其他不适。
可以补充水分:多喝开水有利于痰液排出,温开水、牛奶、米汤、刺激小的果汁如苹果汁、梨汁都可以选用,但不建议橙汁、柚子汁等,少量多次。
注意体位:头抬高、拍背咳嗽可以缓解。睡姿,最好是左右换着睡,有利于痰液排出。潮湿的空气有利于平缓咳嗽,如浴室里的热气,几分钟即可(此种方法类似超声雾化)。止咳要兼具化痰功能,糖浆优于片剂,容易吸收,更能减轻咳嗽症状,服用时不要加水,也不要用成人的咳嗽药。室温:20~25℃,保持空气流动,卧床休息,保持充足睡眠。
甲醛超标,更容易导致宝宝咳嗽。甲醛为无色,刺激性气体,水溶液为福尔马林。长期接触容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月经紊乱、不孕不育、新生儿体质差、染色体异常、甚至鼻咽癌。
如果抗生素与止咳药无效,一般主要考虑过敏性因素。
一般常见消化系统问题,但孩子不容易注意个人卫生,感染性因素也是比较常见的。
补充水分:一般呕吐如果严重的话,最好2个小时后喂养,注意少量多次。
清洁口腔。
掌握正确的喂奶姿势:奶瓶平放时喂养容易进空气、哺乳时奶瓶与宝宝呈45度,奶嘴大小要合适。
腹泻时勤换尿布。
留意是否脱水:如皮肤干燥、前囟门凹陷、哭时是否有眼泪、皮肤是否有弹性等,如果有脱水尽早来院,必要时输液,因喂养到起效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脱水还伴有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有口服补液盐最佳。
足月宝宝胃容量:30~60ml,1~3个月90~150ml,1岁时250~300ml,一般不要喂太多,否则容易吐奶。少量多餐,按需喂养是基本原则。
奶粉最好按照厂商提供的方法配制,不宜过淡或过浓,过淡营养不足,过浓容易导致呕吐、消化不良发生。
皮疹发生时,先洗脸再洗身体,可以用沐浴露,不建议用毛巾,最好用手,洗完后擦干保持皮肤湿润,最好是婴儿用的。如果皮疹痒,最好是淋浴,因盆浴可能加重痒的症状。保持空气湿度,有加湿器更好,如果没有可以悬挂湿毛巾。内衣要通气,毛巾衣服要专用,避免衣物及尿布上洗涤剂残留,注意配合接诊医生用药。
适当通风,室温20~25℃。
一般3岁前发生,随着脑部发育,一般6岁后消失。
高热惊厥一般在发热24小时内出现,全身或局部痉挛性抽搐,多有意识障碍、双眼上翻、凝视、斜视、发作时间短,可以反复发作,一般2~3分钟自然结束。热性惊厥预后好,不留后遗症,如果惊厥时间过长,会出现意识模糊、谵妄、精神错乱,进入昏迷状态,可导致窒息、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惊厥时千万不要塞东西入口腔,更不要喂水,因一般惊厥不会咬到舌头。
注意卧位时保持头向一侧。
如果宝宝无意识及惊厥持续10分钟以上,可使脑细胞缺氧,甚至窒息死亡。
一次惊厥对近期记忆有一过性影响,与脑震荡所致的损害相当,持续或反复的惊厥可以导致脑损害,出现智力减退、癫痫、局限性脑功能障碍等。
常流鼻血的宝宝应当不吃巧克力、可可、咖啡、橘子、杏等食物。
宝宝刚出生时,中枢神经系统和唾液腺功能未完善,唾液很少,至3个月唾液分泌增长,容易流口水,6~7个月时,乳牙萌出,刺激三叉神经,增长口水分泌,另外宝宝口腔容量小,如吞咽不及时,容易流出,另外脑发育异常也能导致口水明显。一般1岁后脑发育完善,流口水较少,2~3岁时一般就不会有流口水的情况了。另外宝宝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发育不好、口腔炎症、消化不良等均能引起口水增加。
龋齿:一般5岁乳牙发育时期及15岁恒牙发育时期容易出现。
幼儿急疹:
一般2岁前发生,6个月~1岁最常见,机会每个孩子都患过,一般只感染一次,突发高热,发热持续3~4天,热退疹出。由疱疹病毒引起,一般是6型,少部分为7型,如果两种类型病毒感染,可能发生两次。全年可发,冬季明显。潜伏期10~15天,无前期症状,突然高热,体温39~40℃,精神状态可好可差,体温突然升高,可能出现惊厥可能。一般3~5天体温骤降,腹部、背部出现红疹,24小时出齐,经过1~2天皮疹消退,不留痕迹。一般不发生在鼻颊部、膝下、掌趾。全身症状除了食欲欠佳,其他比较好,少数有腹泻发生、淋巴结肿大等。如果发热持续4天以上,或没有热退即出疹,且有严重呕吐、反复痉挛,可能存在其他疾病。急疹的皮疹与风疹、麻疹、猩红热类似,但最大的不同是急疹是热退疹出,其他高热即出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较轻的全身症状和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水泡、痂疹等为特征。多见于婴幼儿,2~10岁易见,6个月前很少发病,出现一次终生免疫,红疹发生遍布全身,且发痒。传染性强,如一人感染,则家人90%可以感染上,喷嚏、水泡等均有传染性,冬春季容易传染,夏季较少传染。从感染到水痘需要2~3周,而出水痘前1~2天就具有传染力,此外水痘出现到结痂时也具有传染力。一般为清亮的水泡,周围有红晕,无脐眼,24小时后水泡内容物浑浊,容易破溃。红疹在脸、头部、发间、口腔内均能出现,开始出疹到第三天,就会长满全身,红疹出现一天后,就形成水泡,3~4天干涸结痂。从皮疹到结痂各个阶段可以同时出现。多数有轻微发热和精神不好,红疹数量多,发热可明显。一般红疹和水泡均会有痒,等结痂后,发痒和发热就会结束,结痂后自行脱落,2周全部消失。结痂后留下的白点,半年后才会全部消失。一般水痘能顺利痊愈,但偶可引起皮肤继发感染、血小板减少、水痘性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尽量不要抓破水泡,一般来说如果水泡发炎化脓,4~5天仍没有结痂,要及时就诊。阿昔洛韦早期应用时,红疹和水泡量可减少,能尽早痊愈,如长大量水泡或大部分已结痂,再用效果就不明显了。1岁开始可以接诊水痘疫苗,因水痘疫苗为较弱的疫苗,因此20%的人还是会感染到水痘,一般建议接种比较好,但中重度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孕妇、大剂量全身性皮质激素治疗及水杨酸盐服用的患者不宜接种疫苗。本病成人也可以发生,一般水痘痊愈后,病毒不会完全消失,而是潜藏在感觉神经节内,但人过于疲倦、身体情况差、会沿着感觉神经,在皮肤出现红色皮疹,呈带状分布,有明显的神经痛。
有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为严重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可视、喷嚏等飞沫传播,90%感染者会发病,1~5岁发病率最高,疫苗应用后发病率下降,但免疫不持久,未接种的学龄前儿童、免疫失败的十几岁的儿童、青年人多见。潜伏期为10~11天,从发热前三天到出疹后5天一直有传染力。麻疹一开始表现为流鼻涕、咳嗽等一般感冒症状,同事出现发热,几乎所有的病例均有,为中度以上的发热。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到40~40.5℃,皮疹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开始见于耳后、颈部,迅速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四肢。高热可持续4~5天,此时咳嗽、鼻涕、眼屎比较严重。出疹3~4天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无其他并发症时,食欲精神也随之好转。疹退后皮肤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约7~10天可痊愈。发热2~3天,脸颊内侧黏膜出现微微隆起的灰白色小斑点,为柯氏斑,斑点直径约1.0mm,外有红色晕圈,开始 仅见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麻疹初期和一般感冒分不清,如果能确认柯氏斑,出疹前能诊断。身体抵抗力弱,容易出现并发症,常见是肺炎,其次是中耳炎、脑炎等。如出疹后高热超过5天以上,咳嗽不停,水分不足等症状,有可能引发并发症,需尽早就医,有痉挛、意识模糊,需要看急诊。麻疹潜伏期为10~11天,发热前3天到出疹后5天属于高传染期,所以接触到感染麻疹的宝宝,即使没有立刻出现任何症状,但10天后也有可能会发热。接触后3~4天内,进行被动免疫可免于发病,如肌注丙种球蛋白或麻疹疫苗,即使感染也可以减轻症状。麻疹减毒活疫苗初种年龄不宜小于8个月,因担心母体的抗体中和疫苗使之失效,我国规定8个月时接种,4岁时加强。麻疹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是对症,抗生素无效,但可防止继发感染。
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发热皮疹为特征,常伴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典型症状是发热、全身出疹,但有时也可没有症状。风疹病毒为RNA病毒,仅限人类。可在胎盘存活数月或数年,引起长期多系统的慢性进行性感染。主要通过咳嗽、喷嚏等飞沫传染,传染力比麻疹弱,潜伏期2~3周。轻微发热和出疹,3~4天能痊愈。症状比麻疹轻,发热时体温37~38℃,同时脸部、头部出现红疹,再扩展到全身,但也有不发热的。另外也会出现耳后方及颈部、腋下淋巴结肿大,眼睛充血及咽喉疼痛等。发热和出疹3~4天会结束,也不会有红疹的疤痕,但淋巴结肿大会持续1个月左右,最终还是会消失的。一般很少有并发症,但可能引起脑炎,但基本不留下后遗症。但孕妇感染风疹,特别是4个月内感染,可导致失明、先心病、耳聋和小头畸形等,多数宝宝出生时已很明显,部分出生后数周才显示出来,少数可在数月或数年后发生。因此孕妇建议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抗体阳性率95%),一旦发生风疹,应考虑终止妊娠。因活疫苗的弱病毒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孕妇不宜用。一般风疹好发1岁到学龄期,婴儿很少,2~3岁超过一般会感染,一次感染,终生免疫,另外一些宝宝感染无明显症状,身体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免疫。风疹到出疹完5天后仍有传染力,尽量减少外出。风疹也会有发痒的情况。免疫球蛋白预防风疹目前还没有肯定。一般来说如果孕妇接触了风疹患者,一般5天内大剂量注射胎盘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如果孕妇头三个月确诊风疹,则考虑人流,风疹初愈的育龄妇女6个月内最好不要怀孕。
流行性腮腺炎:
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也可以发生。由腮腺病毒引起,主要侵犯腮腺及神经系统、肝、肾、心脏、关节等几乎所有器官。除腮腺痛外,还能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等,而婴儿几乎不被感染。主要经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潜伏期2~3周,发病起10天内,其感染力最强。主要症状是唾液腺之一的腮腺(耳下腺)会肿大及疼痛,通常先从一侧脸颊和腮腺开始,再扩大到另一侧,但也只有一侧,另外下巴下方的颌下腺也会肿大。腮腺肿大3~7天,有时两边肿大中间有个肿大期,大概10天左右,而颌下腺肿大的时间,比腮腺肿大时间更长,另外肿大可引起发热。流行性腮腺炎会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幼儿听力障碍(多为单耳)等。睾丸炎、卵巢炎常在11~12岁后出现。男宝宝如果双侧睾丸炎,会造成无生殖能力,但流行性腮腺炎引起的睾丸炎,多半为单侧睾丸炎,不会影响生殖能力。另一方面,女宝宝如果引起卵巢炎,并不会造成不孕。一般3~9岁多发,感染后终生免疫,少数能再次发作,但通常无症状,自行康复,或轻微症状。如耳下方肿胀,需尽早就诊。一般1岁开始接受预防接种,我国采用麻疹、腮腺炎、风疹混合疫苗,共2针,出生满18~24个月接种第一针。一般来说接种疫苗还是被感染了,但病情轻,基本不会导致听力受损。
手足口病:
多种肠道病毒引起,有传染性,属于丙类传染病。大多数症状轻微,以发热、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症状发展迅速,可导致死亡。
常见病毒: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病毒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咳嗽、喷嚏等)、分泌物、皮肤及黏膜疱疹液或物品等。是否经水或食物传播不清楚。
全年可发生,一般5~7月为高峰,可在集体中爆发。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形感染比例大,传播也快,控制难度大,容易短时间爆发。
症状:手掌、脚底、口腔等处,出现红疹。潜伏期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7~10天。发疹是主要症状,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泡周围有红晕、水泡液体清亮、水泡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大小如芝麻到米粒大小,红疹可出现在手臂、膝盖、臀部等部位。发热,口腔黏膜散在的疱疹。可伴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无发热,仅皮疹或疱疹,一般预后好。少数患儿,特别是肠道病毒71型感染,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留有后遗症或可致死亡。手掌和脚底的水泡,如果不破的话,2~3天水泡消失,变为褐色的斑点,周围红晕仍在,不会有疼痛和发痒的情况。口腔内的水泡,一般在脸颊内侧及软腭上,容易破裂化脓,非常痛。手足口病一般7~10天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数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机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亦可发现异常。
发病年龄:5岁以下,尤其是三岁以下,但成人也可以发生。感染后可获得该种病毒免疫。
家庭处理:
使用冷气,可以适当缓解症状,但不要过凉。
补充水分,如果怕痛,可以少量多次,给予柔软的食物,避免太冰、太烫,吃完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手足口病多数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发育,注意不要太过担心。
有出疹要尽早来院。
治疗目前没有特效药,抗病毒、高热退热对症、口涂的药物(患儿不容易接受,通常开抑制口内炎症的药物)。如果出现高热、呕吐、呼吸困难等情况,可能存在并发症,需立即来院。
杀灭肠道病毒:可用紫外线、漂白粉、甲醛等,乙醇和消毒液无效。肠道病毒容易在湿热的环境生存。
一旦患病,宝宝尽量留在家中,等待体温恢复正常、红疹消退及水泡结痂后恢复正常。
传染性红斑:
称第五病(因是第五种被发现的伴有红疹的儿童期疾病)。是病毒引起的良性传染病,患儿脸颊像红苹果一样,手臂、大腿也都有出疹。一般感染后约1~2周自然痊愈。病毒类型为B19型人类微小病毒所致。一般病情不重,幼儿园及学龄期儿童常见,冬季到春天流行,典型症状是脸上红疹,看上去像被打了一耳光。潜伏期2周左右,发红前一周传染力最强,发红后不会传染。体温不升高,即使发热,一般37.5℃左右。脸颊发红后,手臂和大腿也开始出疹,红疹特点是中间淡、外围红及有的外围像蕾丝,另外出疹可能有痒痛症状。该病无并发症,1~2周痊愈。
如孕妇感染,胎儿会出现水肿,需要引起重视。大多数孕妇没有问题。孕妇感染,传染给胎儿的机会是1/3。怀孕初期感染,可能出现流产、胎死宫内、严重贫血,进一步发展为胎儿水肿的严重疾病,有时可引起胎儿心肌炎。20周之前感染的,虽然最初不会流产,但最终还有11%的人失去胎儿。如果是怀孕中期感染,一般宝宝很少出现问题。
如脸颊发红,应前往医院,没有特别的治疗,只需要等待康复即可,如果有痒,对症治疗即可,出疹后就不会传染了,可以上学。日晒或洗澡后,治愈的红疹可能复发,但没有关系。
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杆菌引起。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伴有特殊的吸气吼声,病程长,可达数周到3个月左右。主要经咳嗽、喷嚏来传染,潜伏期1~2周。剧烈咳嗽会导致宝宝非常难受。最初是喷嚏、咳嗽等,类似一般感冒,一般感冒的咳嗽,一周左右结束,而百日咳的咳嗽,会越来越严重,但发热不常见。经过2周后,夜间咳嗽比日间咳嗽严重。机关枪似的持续激烈咳嗽,会有一种窒息感。在咳嗽结束时,患儿特别用力吸气,气流形成吼声,如鸡鸣或犬吠样,为鸡鸣样回声。一次咳嗽约长达2~3分钟,一天咳数十次,晚上咳到无法入睡。出生6个月以下,无法像成人一样吸气,容易造成呼吸困难,此时咳嗽停止或引起痉挛。如呼吸困难,可引起脸、嘴唇发绀。同时眼皮浮肿、眼球充血、脸部肿胀等情况。这样的症状持续3~4周,会慢慢减轻,2~3周后可恢复。病程一般1个半月到2个月左右。持续咳嗽期间,有可能引起肺炎、中耳炎。新生儿无法获得相应免疫力,2岁以下感染率高,年龄过小,严重的病情可能危及生命,但感染过一次后,可终生免疫。止咳药对症,喂食少量多次,防止剧烈咳嗽导致呕吐发生,注意补充水分,洗澡可避开咳嗽高峰期,如果咳嗽严重,也可以不洗。让宝宝洗点蒸汽,可以适当缓解症状,室温20~25℃,如太干燥,会引起咳嗽。开始咳嗽的一个月内,因有传染性,尽量不要外出,等咳嗽减轻再外出。鼻咽部分泌物和血液做细菌培养可以确诊。治疗是红霉素等。对症治疗咳嗽,适当使用化痰药物。药物应用可以持续1个月左右。出生4个月以下的婴儿,住院常见,使用氧气面罩和输液治疗,如果没有住院,症状严重,必须隔2天就来医院复查。如果脸色发紫、呼吸困难、痉挛等,即使半夜,也必须来院。百日咳预防接种非常有效,对于3~6个月基础免疫,皮下注射3次,在流行期,一个月即可接受疫苗接种。一旦宝宝接触患儿,可用红霉素预防治疗。
大脑发育不全常发生高热惊厥或抽经者(癫痫)不能接种百白破疫苗,但可接种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注射后有抽搐者,下次不能再注射百白破,但可接种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注射后局部有轻微红肿、胀痛和硬块,少数有低热,疲倦无力等。个别可出现腹泻、湿疹、荨麻疹等,这些不能作为以后不再接种百白破的理由。接种疫苗引起的反应,只有适当休息,一般对症处理,如高热退热、腹泻止泻、抗过敏等,一般2~3天内反应会很快消失。
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可引起心、肾、关节损害。A群溶血性链球菌可经喷嚏、咳嗽等飞沫传播,痰液或脓液中可存活数周,加热56℃30分钟或一般消毒剂均可将其杀灭。潜伏期2~12天,多数为2~5天,起病急骤,以发热、咽峡炎和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多为持续性,体温可高可低。80%有扁桃体肿大,可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点片状脓性渗出物。有时可有呕吐、腹泻、腹痛等。高热后2天,身上开始出现小红疹,身体出完红疹后,舌头也长出一粒粒红疹,为草莓舌。在恢复期,四肢指端会出现脱皮现象。
可以出现各种化脓性并发症:如中耳炎、乳突炎、副鼻窦炎、颈部软组织炎、蜂窝织炎、肺炎等,中毒性并发症如中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等。还会发生一些变态反应性并发症,一般见于恢复期,可出现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及急性肾小球肾炎,并发肾炎一般病情较轻,多能自愈,很少转为慢性。
好发年龄:2~10岁,未满1岁也可能被感染。
预防药物:及时感染多次,也无法终生免疫。使用抗生素能很快消灭链球菌,一般用药10~14天,同时抗生素也能预防感染。但不能类型链球菌可能多次感染。
猩红热没有预防疫苗。但可以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链球菌感染的药,需要服用10~14天,如果没有按照规定服用,是无法痊愈的。由于猩红热成人也可以感染,注意防止感染,可以带上口罩。治疗建议:咽喉的唾液及血液检查。开始服用抗生素的1~2天后,即便症状有所改善,还要坚持服用10~14天。如果中途停药,可能使咽喉发炎,再次复发,引起肾炎,不但治疗时间延长,还会留下后遗症。另外猩红热很可能误认为感冒,没有服用抗生素,导致并发症发生。服用抗生素后,为了要确定没有引起其他并发症,1个月后,须来院尿液复查。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全身各个器官都可累及,但肺结核常见。结核任何人易感,但病原体进入人体,大多数不会立即发病,而是由于免疫抑制,等免疫低的时候发病,但也有人终生不发病。小儿结核与成人不同,一旦感染,立即发病,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并且越来越严重,也有表现为低热、结核中毒症状,呼吸系统症状不明显。如出现咳嗽、多痰、咯血或呼吸困难等,多为并且已经较严重的情况了。小儿患结核症状类似肺炎,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同时出现呕吐、哭闹、纳差等,另外结核杆菌进入脑部引起脑膜炎。诊断:X片、痰液检查、结核菌素试验、血液检查等。如果没有接种过卡介苗,且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提示已感染结核。如已感染结核杆菌,但一直没有发病,可以连续服用异烟肼6个月,可以预防。对于已发病,即使服用异烟肼加上其他药物,至少需要治疗0.5~1年。卡介苗预防结核是安全的,接种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岁,为慎重起见,免疫缺陷、恶性疾病(如肿瘤、白血病)等导致免疫低下,以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患者禁忌。患者如果配合治疗,98%结核是可以治愈的。
结核药分级:一等一级为异烟肼、利福平;一等二级为链霉素、吡嗪酰胺、乙硫异烟胺和乙胺丁醇;二等为氨基水杨酸钠、卡那霉素、卷须霉素、紫霉素及环丝氨酸;三等为氨硫脲。
新生儿黄疸:
90%新生儿会出现黄疸,一般能自然消退。临床上的黄疸无其他症状,1~2周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04μmol/L(12mg/dl),早产儿≤255μmol/L(15mg/dl).生理性黄疸应警惕,避免对病理性黄疸误诊。婴儿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约5~7天颜色最黄,等肝脏功能成熟时,颜色变淡,最长2~3周消退。黄疸多在婴儿出生后数天内发病,因为婴儿的肝脏发育尚未成熟,无力过滤血液中的胆红素,另外母乳成分也感染肝脏对胆红素处理能力。蓝光治疗一般6~8小时,有些12小时或更久。一般胆红素分为直接型和间接型,直接型高主要是肝脏胆道的问题,间接型主要是红细胞破坏过多所致,可能造成脑部核黄疸。
母乳性黄疸:出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情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二个月逐渐减退,少数可达10周才退尽,不需要担心。一般停止母乳喂养3~5天内消退,如果确诊,一般不需要终止母乳。母乳性黄疸一般1~3个月完全消失。用牛奶代替母乳3~5天,然后测量血液中胆红素的量,如果胆红素减少≥50%,表示黄疸的原因可能为母乳。注意暂停母乳时也根据哺乳量挤出乳汁,维持正常泌乳。
家长可以自行简单辨认黄疸程度:在自然光线下,仅仅面部黄染为轻度黄染,躯干部用手指将皮肤按压后抬起,观察皮肤黄染情况,躯干部黄染提示中度黄染,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染,为重度黄染。一般来说重度黄疸发生后12~48小时之内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吸允无力、肌张力下降、呕吐、不吃奶等,如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
新生儿头皮血肿和产瘤:
头皮血肿主要是头位分娩,由于助产不当导致,一般为一侧或双侧顶骨部位,血肿边界清晰,大小不一,不超过骨缝,一般于生后2~3天明显,按压有波动感,可逐渐吸收消失,一般数周或数月不等,少部分钙化,没有感染一般不需要处理。
产瘤分娩是胎儿先露部受强烈挤压,头皮、皮下组织发生水肿,因而产生柔软的瘤体,一般横跨两个头骨。特点是婴儿一出生就存在,部位不定,多见于枕部,无一定边界或波动,可超过骨缝,多于产后2~3天内逐渐消失,不需处理。
处理:两者均不要揉按。较大的血肿,主张穿刺抽血,穿刺前肌注维生素K1及止血敏,以促进血凝,若排出血液大于40ml,应适当输血输液。
新生儿痤疮:
额头及脸颊部多见,出生10个月后消失。主要是由于母体激素的影响,出现皮脂腺分泌亢进。为黄色和红色的痤疮,可以形成粉刺样毛囊性丘疹,类似青春痘,一般数周后自行消退,多数不留痕迹,个别出现脓包、丘疹性损害,愈合后留疤痕,有些皮疹长时间不退,需要尽早就诊。另外头皮和额头上,也会出现黄色结痂的脂溢性皮炎,与痤疮一样。痤疮及异位性皮炎不一样,不会有发痒的情况,一般婴儿痤疮,出生10个月后便不再出现。注意保持面部卫生,温水洗脸。治疗建议:妊娠期间,避免孕妇食用激素类药物。
脐带肉芽肿、脐炎:
脐炎主要是由于脐带伤口处理不当,被细菌入侵,轻者表现为渗出物,严重红肿明显,伴有肉芽肿出现。婴儿的脐带一般在出生后就会脱落,即使脱落后未干的话,大约一周后也干了,但脐带脱落,根部湿润,则会导致细菌感染。处理:75%乙醇、生理盐水、3%硼酸、1:1000新洁尔灭液、氯霉素眼药水中的一种消毒,每日1~2次。如果脐带没有发炎的情况下形成肉芽肿可应用药物(10%硝酸银)或激光烧灼,使肚脐根部干燥,较不容易发炎化脓。由于肉芽肿无神经,所以不会疼痛。
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上感:最常见是侵犯鼻咽喉部,表现为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喉炎。80~90%为病毒引起,大概230种。虽然冬季多发,但其他季节也有,如柯萨奇病毒、疱疹性咽峡炎常在夏季发生。
症状:轻度只有鼻部症状,如流清鼻涕、鼻塞、喷嚏鞥,也可流泪、微咳或咽部不适,重者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伴有冷感、头痛、全身无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等。其他有关节疼痛、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宝宝感冒时,最容易发热。潜伏期2~3天或稍久,一般发热2~3天会退热,伴随其他的症状会慢慢改善,大约一周痊愈。鼻咽部感染可出现并发症,如喉、气管、支气管、肺、口腔、鼻窦、中耳、眼以及颈淋巴结等,引起相应的炎症。出生6个月后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减少,感冒易发。家庭处理:保持室温20~25℃,开窗通风,一次15分钟左右,上午下午各一次。一般38.5度以上可以使用退热药,退热2小时后体温降0.5度为有效。退热药无法去除病因,也无法使体温降至正常。
疱疹性咽峡炎:
由肠道病毒引起,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粪口或呼吸道传播为主,感染性较强,夏秋季高发。
病因:科萨奇病毒引起,A组为主,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特点是疱疹性溃疡性黏膜损害,夏季多发,一般流行期是6~9月,病毒由喷嚏、咳嗽等飞沫传染,或粪便传染,潜伏期3~5天。
症状:高热、咽喉内水泡。没有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发热38℃,隔天会退热,也有高热持续2~3天,有些有腹泻和呕吐症状。咽喉内的刚开始出现红疹,转变为水泡,水泡破裂化脓,部分有淋巴结肿大及压痛。水泡一般4~5粒,1周左右痊愈。3~10岁易发,5岁下明显,但也有3岁以内。由于病毒可能不同,可以多次感染。
处理:补充水分,如高热和腹泻、咽喉痛拒食,容易造成水分不足。可以饮用温开水或牛奶、米汤等,果汁也可以。及时不吃也不要强求,因只有3~4天,即使体重下降,也能恢复,多补充水分。
治疗: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如呕吐反复、高热持续4~5天,痉挛鞥可能是其他疾病。需要与手足口病鉴别。
咽结合膜热:由病毒引起,表现为咽喉痛、高热、眼结膜充血的疾病。主要是腺病毒感染所致,特别是3、7型。主要通过感染者唾液和眼分泌物传染,潜伏期5~7天。一年四季可发,成人也可以发生。
症状:突然高热,达到38~39℃,高热时间比普通感冒长,可以持续3~5天,同时伴有咽喉红肿疼痛。咽结合膜热的眼睛发红多仅限于一侧眼睛,并且眼分泌物少,这个是区别其他疾病的眼睛发红的关键。也可以双眼发红,但各程度不同。颈部淋巴结也会肿胀,按压相当疼痛,患儿的颈部、耳后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另外也可以出现腹痛、腹泻、咳嗽等症状。发热一般3~4天会退热,其他症状一周左右消失,一般无后遗症。
治疗无特效药。注意护理即可。
通常的红眼病在医学上为急性结膜炎,由细菌引起,表现为两眼充血发红,尤其是较多的分泌物,清晨起来明显,很少高热。
急性支气管炎:婴幼儿多发,较重,常继发上下呼吸道感染,为麻疹、百日咳、伤寒及其他急性传染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常见的细菌是肺炎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较少见的有百日咳杆菌、沙门菌属或白喉杆菌。营养不良、佝偻病、变态反应以及慢性鼻炎、咽炎等更容易患此病。造成支气管炎绝大多数原因是感冒,也有直接感染支气管的。
症状:感冒后激烈咳嗽,最初流鼻涕,发热及干咳等感冒症状,接着激烈咳嗽,也会有哮喘声。有时出现38~40℃高温,发热2~3天如果症状得到控制会退热。咳嗽在退热后还会持续1~2周。因病毒感染而发炎的支气管,也很容易再被细菌感染。被细菌感染后就会出现黄色脓痰。另外,也有持续发热以及咳嗽越来越重的情况。一般6个月到2岁常见。
处理:补充水分。温开水、温牛奶、米汤等,也可以喝鲜果汁,少量多次。保持湿度,如果室内太干燥,容易诱发咳嗽,可以用加湿器或悬挂湿毛巾。如果剧烈咳嗽,可以让宝宝上半身坐起的姿势,如果是卧位可以垫高上半身下方。如果喂药10分钟内呕吐,需要再喂一次,如果喂药超过10分钟,可能药物已经吸收。发热2~3天一般会退热,如果超过5天以上,咳嗽越来越重,出现呼吸困难,要尽早就诊。治疗无特效药,主要是对症处理。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炎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是支气管炎加重的基础上还有喘憋。由于感冒导致支气管黏膜肿胀,气管腔狭窄,痰液阻塞导致。病毒和细菌均能引起。多数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并发细菌感染。在支气管炎中,喘息型不常见,多和过敏、哮喘等变态反应有关。一般常见3岁以下,肥胖者多见,常有湿疹,或过敏史有关,表现为轻度感冒症状,刺激性干咳为主,呼气性呼吸困难,夜晚或清晨症状明显,似哮喘发作。适当治疗后5~7天明显减轻,预后较好,5%发展为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处理:主要是对症。促进痰液排出,补充水分,保持房间湿度。
毛细支气管炎: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其病变主要是细小支气管,可累及肺泡、肺间质等,为肺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常见于2岁以下,特别是1~6个月,北方冬春季多发,南方夏季也可以发病。
症状:感冒后出现相当痛苦的气喘声。最初流鼻涕、发热等感冒症状,感冒2~3天后,出现持续性干咳和发热,体温以中、低度发热为主,喘憋为特点,数日后为剧烈咳嗽,出现喘鸣声以及呼吸急促。且有脸色难看、缺乏活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若发生在婴儿身上,会喝不下母乳或牛奶,容易诱发脱水。呼吸困难时,脸和嘴唇会变成紫色,而引起发绀。重症患儿明显为三凹征、脸色苍白、口周发青、烦躁不安、呻吟不止等,病情更重的导致心衰或呼衰,大部分治疗后可缓解,极少数发生死亡。月龄低的宝宝,病情容易突然加重。
处理:原则上应住院治疗。氧气吸入、输液治疗。3~4天后,多数可恢复,如果病情严重,需要用呼吸机辅助。
支气管肺炎:为小叶性肺炎,为最常见的肺炎。主要为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支气管肺炎。前者多由细菌干,后者多由病毒感染。临床上统称支气管肺炎。
症状:发热持续不退、咳嗽、咳痰。由感冒症状开始,一般感冒发热2~3天会退热,而肺炎发热持续4~5天不退,咳嗽也越来越重,最初是干咳,转变为咳痰,最后到咳喘。肺炎有轻有重,一般细菌性肺炎比病毒性肺炎症状重。
细菌性肺炎:病原菌有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月龄低容易感染,未满2个月感染容易危及生命。细菌性肺炎会有持续39℃以上的高热和激烈咳嗽,一般早期呼吸明显快,可达40~80次,然后呼吸浅快。严重者有三凹征,鼻翼煽动等呼吸困难缺氧症状。发热一般早晨较低,傍晚再次升高。葡萄球菌肺炎引起的肺炎,可以在胸壁内侧和肺脏外侧的胸膜腔中,有脓液积聚导致脓胸。细菌性肺炎一般需要2周以上痊愈。
病毒性肺炎:由麻疹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可感染,但出生后5~6个月以及1岁后多为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多症状较细菌性肺炎轻,发热一般37~38℃,没有细菌性肺炎发热那么高,但有些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引起的肺炎,症状比较严重,需要重视。一般病毒性肺炎持续1~2周痊愈。
处理:补充水分、少量多餐,注意排痰止咳。如果感冒经过2~3天后,发热不退,咳嗽越来越重,需要尽早就诊,必要拍X线片确定肺炎。感冒发展为肺炎很难用时间预料,发展慢的可以在感冒2~3天后出现,快的可以出现上午感冒、下午支气管炎、晚上发展为肺炎。
发热和咳嗽为肺炎最常见的症状,但不是必备症状。一般肺炎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并持续2~3天不退。感冒和肺炎的咳嗽多为阵发性,一般不会出现呼吸困难,如果咳嗽很重,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提示病情严重。
支原体肺炎:为各种肺炎的10%,严重的病情可以导致患儿死亡。主要通过咳嗽和喷嚏的飞沫传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即使感染也无法终生免疫,可以再发。肺炎支原体的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2岁以上常见。
症状:为持续性咳嗽,发热38~39℃,咳嗽最长可达一个月。症状比细菌性肺炎轻,几乎不会出现呼吸困难。但可能出现出疹、红疹,没有特定的形状,全身可见。可以引起中耳炎、脑膜炎等并发症。成人也可以感染。全身会有疲倦感和头痛。年龄较大的宝宝感染最多,特别是3岁以上的。处理:对症。症状明显,需要住院治疗,一般10~14天。轻微的话也可以在家治疗。从治疗到痊愈需要2周左右。感染支原体后IGM可在体内存在6~12个月,因此不是判断疗效的标准。如果按照支原体治疗3~5天病情未改善,应考虑诊断是否正确。支原体无反复倾向,一般治疗2~3周即可,治疗疗程太长副作用也明显。
支气管哮喘: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伴气道高反应性的可逆性梗阻性呼吸道疾病。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但多数还是在4~5岁前,治疗的好不会演变为成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与体质、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父母有过敏体质,孩子遗传,又同时接触到过敏原,容易诱发哮喘,天气变化或者感冒也可以诱发加重。常见过敏原有尘螨、灰尘、动物毛发、花粉、病原体、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虾、肉蛋、香料等。有些过敏表现为过敏性鼻炎、异位性鼻炎、食物过敏等。有些宝宝虽然有喘鸣,但发作次数不够,肺功能正常,则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表现为呼气费力,为呼气性呼吸困难。如果宝宝有面色苍白、鼻翼煽动、口唇发绀、冷汗淋漓,可能病情危急,需要积极治疗,另外支气管哮喘也能影响到孩子的食欲。夜间、清晨发作频率高,没有发作时,跟正常一样。大多数支气管哮喘的宝宝,青春期时就不再发病了。宝宝发作时,抱起,或让上半身做起,有利于呼吸。同时喝水,促进痰液排出,较大的宝宝可以让其喝冰水,身体前倾,缓慢呼吸,按摩背部。对于过敏性要注意避免接触,经常清扫房间,预防尘螨滋生,棉被、枕头可以用暴晒,用吸尘器吸,尽量不饲养宠物,不要抽烟,干布摩擦可以使呼吸功能增强,可以慢跑、冲水锻炼身体。肋骨的地方,有呼吸肌肉活动,干布摩擦缓解肌肉紧张,减轻呼吸困难,注意力度不要太大。不要太过保护,也要多外出玩耍。如果嘴唇发绀,脸色难看,可能病情紧急需要尽快来院,即使晚上。治疗上,医生可能会教会家长如何预防哮喘发作,适当用药,另外注意坚持治疗,特别是没有症状时,否则再治疗会更困难。一些家长担心激素影响孩子,其实不是的,但也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口腔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等,只要使用合理,吸药后立即漱口或使用喷雾剂,是可以完全避免的。只要宝宝没有明确海鲜是致敏原,一般不建议盲目禁止海鲜食用。
颈部淋巴结肿大:主要由于感染如细菌、病毒感染引起,淋巴结结核、过敏、肿瘤、结缔组织病也能引起。淋巴结肿大主要是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的,如夏天的痱子,特别是头部排汗不畅导致的疖主要是后脑勺、颈部的淋巴结肿大。口腔牙齿的感染,主要引起下颌角、下巴处淋巴结肿大并压痛。单个淋巴结肿大、发热、压痛、白细胞增加,提示化脓性淋巴结炎。结核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多为双侧,有低热、盗汗、体重下降等。淋巴瘤为宝宝时期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特征是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伴不明原因的贫血、发热等。另外一些颈部的肿块也误认为淋巴结,如先天性斜颈的胸锁乳突肌、颈肋、甲状舌骨囊肿和鳃裂囊肿等。一般淋巴结肿大多数不用太担心,注意观察即可。
心血管疾病:
室间隔缺损:缺损小不影响发育,缺损较大,可能导致呼吸快、易感冒等。含氧的血从肺流向左心室,再到全身,如果有心室缺损,则血液不能全部流向全身,部分流向肺部,加大心肺负担,另外缺损的位置如果在大动脉下方,会造成动脉瓣变形。室间隔缺损原因目前不清楚,可能与怀孕前3个月感冒、风疹、腮腺炎、柯萨奇病毒感染、射线、药物等影响。主要症状是出生1个月后呼吸急促,如果缺损很小,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如缺损较大,可能出现肺炎、发育障碍、反复感冒、哭闹、活动后气急、左心室衰竭等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时间,肺部症状可能会改善,主要由于血液分流不同的原因。轻中度肺动脉高压,左到右分流减少,肺部感染较轻,但呼吸急促、活动受限仍存在或更加明显,重度肺动脉高压,有双向或反向分流,可以出现口唇发绀,及艾森曼格综合征,体力活动和肺部感染时紫绀加重,最终心衰。孩子可能有呻吟的声音,可能是呼吸困难的表现,容易疲倦,喝奶断断续续,体重增加不多,容易出汗,哭声弱。喂奶应少次多量,避免进入的乳量不足,出生6个月后注意添加含铁多的食物。留意蛀牙,因蛀牙拔出导致细菌感染引起心内膜炎可能加重病情,因此拔牙时即使症状轻微,这种情况也应住院1~2个月。一般小缺损如果不影响生长发育,可以自愈,观察到3岁,如果没有愈合,需要手术修补,大的缺损容易诱发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比较急,需要尽早手术,否则死亡率较高,术后恢复也不好。
房间隔缺损:主要分为继发孔型及原发孔型,前者多。有些房缺幼儿不出现症状,长大后(30~40岁左右)出现活动或工作劳累,不能参加体力劳动,如果缺损较大需要在上学前手术。目前原因不清楚,可能与室缺差不多。目前大部分房缺没有明显症状,部分容易感冒、体重增加缓慢、活动受限等,容易被家长忽视。一旦确诊,定期检查,了解肺动脉压力或缺损程度,如果比较大,需要尽早手术,可以择期,一般手术恢复很好,术后能像正常人一样。没有症状的等成人后再手术,常容易出现术后心律不齐等后遗症。
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在胎儿期是开放的,出生后1~2天关闭,如果没有关闭(早产儿多见),则血液从主动脉分流到肺动脉,出现肺部充血的先天性心脏病。可以手术治疗也可以进行心导管治疗。动脉导管小一般没有任何症状,如果大的话,容易出现呼吸急促,喂养困难、体重增加困难等类似室间隔缺损症状,听诊心脏有连续杂音。出生6个月后注意加含铁食物,如果有蛀牙,注意积极治疗,否则类似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方式,虽症状轻,也需要住院拔牙。1岁以上确诊的,可以手术治疗,最适合的手术年龄为6岁内,伴有细菌性心内膜炎的,需大量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3个月后,才能手术。对于早产儿的,如果呼吸困难、反复感染、胸片心脏增大,需要及时手术。如果对于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的动脉导管未闭,家长容易犹豫,也需要建议尽早手术,消除对肺部的不良影响。
法洛四联症:为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心病。四种畸形同时存在如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由于大量未氧合的血进入体循环,导致不同程度的缺氧。宝宝表现为出生后哺乳困难,逐渐吃奶、哭闹时紫绀,严重时可以晕厥。会走路的宝宝不愿意走路,或走一会儿蹲一会儿,因此此种宝宝容易偏胖。由于缺氧,手指容易粗大,即杵状指,宝宝困难、活动时青紫加重,又由于血流连稠度增加,也容易出现脑血栓。平时应多给孩子喂水,稀释血液,避免孩子哭闹,哺乳时注意鼻子外露,防止缺氧,一般此类患儿不易感冒、发热,如出现需即使来院治疗,避免细菌栓塞,有条件但还没有手术的,可以自备氧气袋,每天吸氧1~2小时。由于此种是比较严重的先心病,因此不愿意接受手术的,相当一部分活不过1岁,及时手术术后能与正常人一样活动。如果宝宝晕厥,是缺氧发作,可将宝宝双腿卷起于胸前,一般能缓解症状,有条件吸氧。
先心病术后护理:
饮食方面:
<3个月,母乳、牛奶、米糊为主,适当加浓缩甘油滴剂、钙片、新鲜果汁、菜泥、泥状物。每天6次奶左右。
3~10个月逐渐增加蛋黄、鸡蛋羹、稀粥、菜粥、碎面条、肉末粥等,辅食添加水果汁、饼干等,减少喂奶次数。
>10个月能吃面条、鸡蛋、烂碎的鸡鱼虾菜等,小片水果,需要注意营养,防止低蛋白导致的水肿或营养不良。
心功能较差的,适当控制水量,注意尿量及颜色,避免心肺负担增加。
三顿主食:早餐牛奶、粥、鸡蛋等。中晚餐以鸡、鱼、肉、蛋虾等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为主,新鲜蔬菜为辅,少量米面类食物,七八分饱即可。
三次辅食时间:早9~10点、下午2~3点、晚上睡前。水果为主,辅质量好的蛋糕、饼干等。
活动方面:
一般术后6个月内不宜剧烈运动,如跑、跳等。
心功能正常时可以床前屋后走走,晒晒太阳。
心功能较差者,如肝大、水肿、呼吸和心率较快、精神食欲差,则需要严格控制活动量,多卧床休息,注意控制活动量。
当出现原因不明的心慌、气短、呼吸困难、紫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浮肿明显应及时就诊。
出院带药:
对于不合并肺动脉高压的非紫绀性先心病,出院带药一个月,一个月复查无特殊情况可停药。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非紫绀性先心病建议服药3个月,一般出院带药1个月,一个月复查时根据情况调整药量继续用药。3个月时可根据情况停或继续用药。
紫绀性先心病术后服药3个月,出院带药1个月,一个月后复查可根据情况调整药量或继续用药,3个月复查时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停或继续用药。
对于接受双向格林、房坦、体肺分流等手术的,术后小剂量阿司匹林服用半年至终生,根据病情调整剂量,不能擅自停药。
出院时一般根据宝宝情况要带一些强心、利尿、补钾、血管扩张剂、抗生素、止咳化痰、退热药等。
退热药38.5℃以上用,服用后适当增加饮水量。
有痰时除了用化痰药,还应鼓励自行咳嗽排痰,家长可以帮忙拍背,必要时中指、食指分开,按压气管几次,迫使宝宝咳痰,有助于排痰。
出院后服用3~5天抗生素。
利尿剂注意按照医生交代的,注意尿量,不能突然停药。
补钾不能多补,服用速尿后出现食欲差、恶心、呕吐,注意低血钾,可以急查血电解质。
服用血管活性药如开博通、万艾可注意头晕、低血压等并发症,必要时停药或减量。
一般术后1、3、6、12个月专科复查。平时了解孩子的活动量、精神、食欲、大小便、身高体重等情况有无增长。复查可以发现手术后是否恢复正常。
预防接种:一般先心病术后3个月可以预防接种。如宝宝从未接种,可以术后3个月宝宝体质最佳时间补种,注意如果有高热、呼吸和心率加快等,及时和接诊医生联系。
川崎病:主要是全身血管炎症导致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全名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博士发现而命名。目前病因不清楚,可能与细菌感染、免疫异常有关。主要表现为高热、舌头红肿。不明原因的全身血管炎症。以下症状有5个可以诊断:1、持续高热超过5天。2、两眼结膜充血。3、口腔黏膜变化,如草莓舌、嘴唇红裂,甚至出血。4、不同形态皮疹,广泛分布于四肢和躯干。5、颈部淋巴结肿大。6、手足出现红斑、浮肿、皮肤脱屑,特别是指尖周围。早期容易被诊断为感冒。川崎病会造成血管并发症,冠状动脉炎症能导致冠状动脉瘤,日后会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导致恶化,另外血液凝结造成血栓或栓塞,有川崎病的宝宝,20%有冠状动脉瘤。川崎病好发4岁以下,但也有人认为4个月到1岁也容易感染,女宝宝多见。川崎病一旦确诊,需要住院治疗,一般住2~3周,症状消失,血管炎症控制住后可以出院。出院后饮食正常,但预防接种需要延后,否则注射疫苗效果差,至少延后半年左右再接种,服用阿司匹林后注意不要得流行感冒,有冠状动脉瘤的,出院后需要服用阿司匹林,需要定期来院超声复查,流行感冒期间,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瑞氏综合征,因此阿司匹林服用期间,若出现流行性感冒,需要暂停服药。防止复发,4%的复发率。日常生活上注意饮食结构,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急性胃肠炎:病毒或细菌引起,由于饮食不当导致,发病突然,恢复也快。多由于肠道病毒引起,肠道病毒发生在夏天,其他病毒冬春季多见,从感染到发病,一般2~5天。细菌性感染多发生在夏天,根据病原菌不同,最快4小时内出现症状。另外呼吸道炎症、肾炎、中耳炎等胃肠外疾病,由于发热导致胃肠不适也能引起肠蠕动增加。不合理喂养、吃得过多、过少、过早、过多淀粉类、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突然断奶、气候变化也能引起急性肠胃炎。病毒性一般症状比细菌性轻,多数呕吐后腹泻,或者呕吐腹泻同时发生,但一般呕吐次数不多。大便如水或糊状,由于病毒性胃肠炎可以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细菌性多为急性,病情比较重,有腹泻、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且粪便有血丝或脓。主要是补充水分,可以在呕吐2小时后补充电解质或者电解质饮料,少量多次喂。呕吐症状消失后可以喂食,以容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为主。如果体重减少5~10%、半天左右没有排尿、皮肤干燥、意识模糊等,必须住院治疗。
食物中毒:一般葡萄球菌主要是烹饪者手上的伤口传染,感染后4小时以内出现症状,夏天常见。副溶血性弧菌喜欢盐分,进食10小时左右出现症状,夏天常见。沙门菌由于动物的粪便、蟑螂为媒介污染食物,是最常见的,感染后半天到1天出现症状,以夏秋交替期间常见。肉毒杆菌喜欢没有空气,为封存食物感染,感染半天到1天出现症状,大多发生于夏天。空肠弯曲菌以动物的粪便、蟑螂为媒介感染食物,常是肉类,感染3天后出现症状,任何季节可发。大肠杆菌为粪便等经人感染,感染1~8天后出现症状,主要发生在夏季。症状主要为呕吐、腹泻、发热、腹痛等症状,有时头痛,肉毒杆菌可以导致神经麻痹,危急生命。沙门杆菌可以出现便血。
食物过敏,一般1~2岁开始进辅食的,过敏比较多,2岁后消化道发育成熟,过敏较少,但也由出生1~2个月宝宝对蛋、牛奶过敏的。过敏症状主要是荨麻疹、发痒、水肿等,还有呕吐、腹泻、腹痛、头痛、鼻炎、眼睛发痒等,可有血便、血尿等。有的可在几小时后出现,有些可以2~3天后出现。一些食物可能终生过敏不能接触,但一些食物如牛奶、蛋、豆奶、小麦等过敏反应一般6个月左右产生,14个月左右可以安全添加,也可以随着年龄增加而消失。
||||客服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嗓子疼吞咽时有不适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