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传媒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本科科摄影专业怎么样

问:英国哪些大学摄影专业比较好【英国留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2,462贴子:
问:英国哪些大学摄影专业比较好收藏
本人本科非985、211 普通二本
艺术类专业 开学就大四了 想去英国读研 并且是摄影专业的 有什么大学是摄影专业比较好的 除了UAL下的LCC,利兹大学 摄影好嘛
雅思5.5 有自己的作品集
你看看苏塞克斯和诺丁汉吧~怎么样~这个月正在做两个学摄影的孩子的文案~再就是德蒙福特也有这个专业挺好的~虽然排名不好但是一个很棒的大学~
来我们学校啊,去年我一朋友就在我们学校摄影研究生毕业,full-time的只有她一个学生,所有的老师只教她自己,学费也不贵,我们都说她这个研究生读的太值了!
可以去爱大 肯特 约克
曼大 问我吧
摄影类你可以申请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布莱顿大学,兰开夏大学,德蒙福特大学De Montfort University,桑德兰大学,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 ,伦敦传媒学院,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 ,等等,这些大学的摄影专业都是很棒的,当然如果你注重综排的话,也是有很多好一点的大学的。 详细你可以问我。。 wexin
塞萨克斯、诺丁汉都不错呢,还有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它的艺术专业可以和伦艺媲美的~
LZ可以考虑下谢大,具体可以到芝士大学咨询,芝士大学有多年线下申请经验,近几年开始接受线上申请,在芝士大学申请的同学会有一位专业的老师为您服务,从申请到出国全程辅助您哦~半DIY申请不收服务费,申请预科、语言、大一快捷课程、专升本/硕等桥梁课程申请免费、文书免费,成功就读更有千元补助哦。目前,在芝士大学申请的同学都已拿到心仪院校的offer啦,成功率99.9%以上哦~ 百度搜索“芝士大学”就可以喽
爱丁堡也不错,而且环境也很适合摄影的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伦敦传媒学院本科新闻与记录摄影专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伦敦传媒学院本科新闻与记录摄影专业
0|0|暂无简介|
立思辰留学,主要从事互联网留学在线办理、...|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你可能喜欢在伦敦艺术大学伦敦传媒学院(LCC)读本科是什么样的体验? - 知乎17被浏览3254分享邀请回答45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更多学摄影要不要去海外-中青在线
学摄影要不要去海外发布时间: 21:19 来源: 作者:中青摄影他们是一群在海外学习摄影的青年,纽约、米兰、伦敦、巴黎是他们的坐标。
海外求学让他们认识外面的世界,接触与众不同的理念与技术,对摄影也有更深刻的见地。肖慕漪、李泊言、谭佩里、王忠升,四位不同领域的青年摄影师与我们一起分享属于他们的学习经历。
“明确初衷、做一个更好的叙事者”
2015年马格南基金会人权项目奖学金获得者,目前在美国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深造。
去纽约前,她当过腾讯的图片编辑,做过摄影记者,“成为一个更好的讲故事的人”是她的新闻理念。
《弃子求生》系列之一:2015年,在火车上,女儿去摸肺癌爸爸的手,当时爸爸身体很疼,手抓着栏杆。
这个故事发出去以后六个小时之内就筹得15万捐款,这让肖慕漪坚定了“用影像助人”的目标。
去纽约后,她被贴上了“马格南基金会人权项目奖学金获得者”和“拥有摄影梦想的众筹女孩儿”这些标签。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新媒体叙事领域深造的她,继续追求“更好的讲故事的人”的目标。
马格南基金会人权项目(Magnum Foundation Photography & Human Rights Fellowship)的三门主题课程Photo Essay、Picture Essay、Presentation Strategies既包括关于人权、新闻、影像等概念解读,又有摄影项目的解读以及新媒体技术运用,让人开阔视野。培训结束后,她选择留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学习新媒体叙事专业,为一个故事寻找最适合的叙述方式。
2015年9月,男孩和女孩俯卧在秋千上玩耍。
这是刚开学学校布置的“热身拍摄活动”,学校出了15个线索,包括“document a trace of something or someone” “a port of the body defined by light”等等,这张图是我拍的其中一条“photograph a memory”。
2015年9月,一位男士在躺椅上酣眠。
这张也是热身拍摄活动里面的,“photograph something you are living without”。
多媒体作品《memory fade, memory stay》
“2015年2月,患老年痴呆症4年的外婆去世。我从母亲、外婆的朋友那里收集那些充满记忆的照片。当我的外婆去世的时候,我在国外。这段多媒体作品是我送给母亲的礼物,一段对她的母亲,我的外婆的回忆。”
摄影课堂上,老师很鼓励讨论与各种尝试。“明确初衷”是摄影课上一直强调的理念。而“慢”与“深度”则是在学习期间肖慕漪眼中摄影该有的方向。目前,她正在准备参加4月份由多届马格南人权项目的学员共同参与的摄影报道项目“what works”,大家在世界各地拍摄纪实题材,再进行项目编辑。
日,法国恐怖袭击发生当天,纽约联合广场,人们进行祈福悼念,一位女士蹲下身放置蜡烛。
这一年,她一直在思考“怎么拍、怎么讲好一个故事”。Susan Meiselas教授(马格南图片社成员)常对她说:拍什么之前都问问自己“so what”。“这条建议很适用于我们这种做社会问题的纪实摄影师。”她眼中的自己在摄影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前做选题可能是偏任务型的,现在更重视选题要‘走心’,我自己真的要很关心很触动。”
2015年10月,纽约地铁的有趣抓拍——戴着耳机的乘客望向窗外。
2015年12月,厄瓜多尔,海鸥在海边徘徊,一位男子在沙滩上行走。
未来,她要继续成为“一个更好的叙事者”,尝试长期做某些特定的、自己真正关心的主题,从小故事着手,挖掘出大背景,由点及面地推出作品;也希望能整合资源,最好能做一些对行业有帮助的事。
“摄影是自我理念和情绪的表达”
本科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硕士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传媒学院的新闻和纪实摄影专业,主要从事一些纪实或当代影像的研究和拍摄。
在谭佩里眼里,英国的摄影学习不仅包括大量的技术练习,也注重史论研究和批判思考,摄影教育要求遵循“有理可依”,更注重前期的思考,也更注重意义和内涵的表达。这些让他对摄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了解摄影流派与思想的基础上去审视自己的摄影,继而做出有意思有深度的作品。
《E72》系列
这是一组关于我在伦敦生活了一年的房间的照片。我拍摄了一些屋内摆放的生活物品和屋子的生活空间等,构建出一系列值得回忆的生活场景,这些随机物品像是一种符号,在不同的平面、光影、位置关系下,通过精巧的组合拼凑到一起,形成了一副错落但又整体的画面。
《LHR》系列
机场是一种文化,机场是人类文明的象征。这张照片里,有茂密的草坪、整齐的小楼和休闲的一家人,而一架庞大的飞机正扑面而来,几秒钟之后就降落在伦敦希斯罗机场的跑道上,这便是一副机场周边最为平凡的场景,也是这组作品里我最喜爱的照片。人与自然、与建筑,与机器就如此简单的穿插在一起,这便是现在生活空间中的一种状态。
在伦敦求学期间,他一直在思考自己的方向,“并没有什么结果,也愈发觉得自己看不透摄影”。但这段经历让他的思考方式发生了转变,并且尝试打破固有的评价体系。之前,他的摄影深受杜塞尔多夫学派的影响,在这一年里,他不停地观看各种类别的作品,用自己的眼光来思考他们在拍摄时所处的状态。从他的毕业作品《河》中,你会感受到他的蜕变。他选择以自己的生活轨迹为线索,用镜头记录了北京的亮马河畔与伦敦的泰晤士河。有意思的是,在拍摄的过程中,他尽可能把看到的、摸到的、嗅到的信息都记录下来。
《RIVER》系列
这是一组关于河和生活的照片。在我的生活轨迹中,总有一条河与我相伴,我对河以及周边区域更是有一份莫名的好感。我跟随着河流的轨迹,寻找并观察社会的景象。我借用河的意向,记录了几个不同生活轨迹下的日常场景。
第一张照片拍摄于伦敦泰晤士河畔,是一簇很常见的带刺的植物,常用于院墙篱笆。锋利的叶子似乎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象征,而红色的果实则是外在华丽的表现,但蜘蛛丝和干枯的树杈则是无法避免的灾难或是疼痛。我相信自然和人都是一样的,是由潜移默化的自然规律形成的生物体。
第二张照片拍摄于北京亮马河畔,繁华的北京CBD商圈是我从小到大生长的地方。高楼大厦之间的缝隙里,一片杂乱的树丛边立着几根混凝土柱和从未使用的岗亭。这幅景象便是我心目中北京发展的一束缩影。
谈到未来,他希望尽可能地多尝试各种摄影风格,多拍不同题材的照片;做一些与摄影结合或是摄影之外的艺术项目,把摄影看得小一些,眼界放得大一些。
《另外》系列
这是一组日常拍摄作品。
我尝试着用摄影的手段把在国外生活中吸引我的感官体验记录下来,例如一个反射的亮光、一抹有趣的色彩,或是一个简单背景、一种体态、一个眼神。在拍摄的时候,我尽可能地用这些刺眼、怪异、麻木、无奈的状态把画面填满。这些日常拍摄的画面随着不断的积累逐渐构成了一副庞大的社会景象画面,让我了解了国外生活的本来面目。这些日常的生活碎片看似粗糙无聊,但其实真实的世界就是如此,或许其中还夹杂着一点点躁动的心。
“互动里的艺术摄影”
2015年毕业于巴黎第一大学造型艺术专业。现居住在巴黎,从事纪实类、时尚类、艺术创作类摄影拍摄工作。
在他眼里,巴黎的生活能赋予人自由进行艺术创作的渴望,也让人能不断反思自己的作品。在李泊言眼中,他想借助摄影这种媒介关注一些身份认同问题,与受众进行互动。他习惯把自己的艺术创作上传到社交网站上,获得大家即时的反馈。“艺术家通过摄影呈现出个人生活感性的一面,摄影师一方面关注图像本身的光影、构图、冲击力,另一方面也探索图像背后的生活碎片、城市细节、日常生活。”
2015年,巴黎共和国广场,恐怖袭击后悼念的人群中,流泪的摄影师。
很多人把恐怖袭击当作是新闻事件,但对于我,它是真真切切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被袭击的餐厅是我常去的餐厅,一切都很熟悉。当我自然地面对这个场景,我只想用照片直观地记录。
2015年,巴黎NATION广场,查理杂志社遭恐怖袭击后,游行的人群。
对于李泊言,摄影更多的是在工作和阅读中学到的,特别是在给摄影师做助理的过程中。
海外求学带给他最大的变化是历经几年的尝试后逐渐形成的统一的艺术风格。“现在,我拍摄前会思考动机,会去选择表现方式、载体以及与受众互动的方式。以前的自己全是凭着好奇到处拍摄,现在,我更倾向于长期持续地拍摄某个项目。当代艺术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大量涉猎摄影理论和思想,特别是撰写硕士论文的过程,让我更加关注当代摄影的演变,我的摄影也逐渐靠近当代艺术的主题。”在法国,很多摄影师推翻其欣赏的摄影师的风格,创造出自己的风格,“这些理念让我保持开放与好奇心,坚定快乐地摄影”。
《不朽》系列——2015年,巴黎蒙巴纳斯公墓,巴黎墓地中的假花。
《假面》系列——2014年,巴黎,小丑的脸和认真的脸。
《仪式》系列——2015年,西班牙巴塞罗那,一群年轻人在沙滩上玩游戏。
《衣冠冢》系列——2013年,巴黎,童年的照片反射在面具上。
尝试让自己的摄影既表现当代艺术的主题,又能在风格上靠近商业摄影或者时尚摄影,去寻找这两者的汇合点是他未来的方向。
“从时尚博主到时装秀摄影师”
米兰美术学院装饰艺术专业大三在读学生,从事时尚拍摄和艺术创作。
他的故事很简单,从最初的街拍、撰写时尚博客,再到时装周的秀场拍摄,米兰求学的经历让他独立坚定。两年前,来到米兰的王钟升对街上人们的衣着很感兴趣,便开始了街拍项目。在他眼里,街拍是商业、艺术创作的融合,是一种“真实反映街头生活”的艺术尝试。
2015年6月,时装周一位意大利时尚博主的街拍。
这张照片的风格就是我理想的创作方向——带着“仙气儿”的照片。
后来,朋友建议他开设时尚博客,让更多人了解他对时尚的解读。“最让自己欣慰的就是日本版的《VOGUE》主编Anna Dello Russo有的时候也转载我拍摄的她的街拍。这对我也是一种肯定。”
2015年6月,日本版《VOGUE》的主编Anna Dello Russo在米兰男装周秀场街拍。
Anna经常会转发我在Instagram为她拍摄的街拍,能获得时尚主编的转发,对我而言是莫大的肯定。
成为商业摄影师的过程首先要求大量的研究学习,去琢磨大量其他摄影师的照片;当然也需要不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老师会教大家去协调联系化妆师、造型师、模特、服装设计师等各方资源。时装周的拍摄,也是从网络搜索信息开始,拿到邀请函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海量投稿。现在,有的相关行业人士会和他联系合作。“现在有很多私人媒体或者个人都会需要拍摄服务。”他参加过大概10季的时装周拍摄,米兰、巴黎、佛罗伦萨都有他的足迹。
2015年11月,与小牛电动车合作的广告拍摄。
2015年9月,时装周里为刘涛拍摄的写真。
2015年,与服装设计师牛敏合作的2015毕业设计作品拍摄。
2015年2月,在时装周为模特拍摄的写真。
王钟升眼里的米兰,不单单是时尚之都。“这里艺术资源丰富,社会开放,适合创作出奇特有想法的东西”。虽然现在从事商业摄影,但他坦承希望能进行更多的艺术试验。“在摄影道路上经常会迷茫,主要是关于自我的探索方面,怎么在作品中更好的体现自我。”虽然还没有颠覆性的质变,但他一直尝试提高技术,提升艺术意识。在海外学习,他也接触了很多年轻的设计师同学,与有想法的年轻人一起合作。谈到未来,他觉得自己会做一个“地球人”,在世界各地从事拍摄工作,然后抽出时间总结以前拍的作品,进行更多偏艺术的尝试,争取做一个摄影展,参加一些摄影比赛。
寇萌 | 编辑
快速关注“守候微光”
【责任编辑:视觉中心】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在徽州小镇过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中国梦的航程中 “中国号”正在稳步前行。习大大掌舵这三年都有哪些重大决策你心中有“数”吗?来测测吧!
“最美中职生”寻访活动已落下帷幕,10名“最美中职生标兵”,用不同的故事阐释着什么是“最美”。
新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本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