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词希腊文的意三自教会是什么意思

新约及早期基督教文献希腊文大词典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新约及早期基督教文献希腊文大词典
《新约及早期基督教文献希腊文大词典》是2010年汉语圣经协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麦启新博士。
新约及早期基督教文献希腊文大词典内容介绍
资料丰富,且广泛地使用早期基督教各类资料,是一本为希腊文新约圣经研读者而写的专著,而且是必须拥有的一本工具书。
将最权威、最经典的希腊文大词典(BDAG)翻译成中文!
由新约学者麦启新博士主编此中文版希腊文词典具多个特点:
·中文版简写简洁易明,免却记忆数百艰涩英文简写之苦。
·加入更详尽的典外文献翻译资料。
·直接从原书引用的希腊文字句翻成中文,是真真正正的希中大词典。
·中文版附有原书没有的使用说明及短片,查考字典更容易。
·每个条目附原文编号,有助读者检索字词。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教会的希腊文为εκκλησα(ekklesia)-瑞士巴塞尔华人基督教会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教会的希腊文为εκκλησα(ekklesia)-瑞士巴塞尔华人基督教会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会 员 登 陆:::&&
&名&&称&&&密&&码&&&验证码&&&&&
:::超 级 搜 索:::&&
栏&&目&&搜索站内文章搜索站内教程搜索站内软件搜索站内新闻搜索超酷壁纸搜索站内影音搜索佳宾留言类&&别&&按标题(名称)按作者(来源)按内容(简介)按关键词关键词&&&站内搜索&&&网络搜索&&
:::热门文章TOP10:::&&
&&&&&&&&&&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站资料文章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地方,请尽快与本站联系!
&来&&&&源:&天主教沧州(献县)教区网站
&作&&&&者:&xianxiancc
&发表日期:& 19:32:00
&阅读次数:&28819
&文章标题:& →
→ 天主教知识问答之一
&查看权限:&普通文章
&查看方式:&查看:[
]&[双击滚屏]
&正&&&&文:
天主教知识问答之一
1.什么是信仰?
2.什么是基督教?
3.什么是天主教?
4.为什么天主教又称“公教”?
5.天主教是至一的,是什么意思?
6.天主教的圣统制是怎么回事?
7.天主教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呢?
8.“大公会议”是什么?
9.基督新教是如何创立的呢?
10.天主教与基督教有哪些区别呢?
11.“天主教”的名称的是怎么来的?
12.天主教是玛利亚教吗?
13.各宗教都劝人为善又何必要信天主教呢?
14.耶稣基督这名字有什么意义?
15.耶稣是怎样诞生的?
16.耶稣行了些什么奇迹?有什么意义呢?
17.耶稣所行的奇迹可信吗?
18.天主子如何是个人?
19.如何理解玛利亚的童贞呢?
20.十字架对人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21.耶稣遭受的最大痛苦是什么?死在哪里及哪一天?
22.“坐在圣父的右边”是什么意思?
23.教宗是什么?
24.梵蒂冈是个国家吗?
25.罗马教廷是什么?
26.枢机的含义是什么?
27.枢机主教是什么?
28.神职的种类有哪些?
29.修女是神职人员吗?
30.教父是什么?
31.圣召是什么?
32.怎样才能成为神父(司铎)呢?
33.为什么要守独身生活?
34.天主为什么颁布十诫?
35.什么是罪?
36.我有罪吗?
37.救恩史是什么?
38.获得救恩的条件是什么?
39.领洗入教以后该如何做呢?
40.最后的审判是什么呢?
41.鱼代表着什么意思呢?
42.聂斯多略教派与中国的景教是什么关系?
43.宗教改革是怎么回事?
44.康熙信仰天主教吗?
45.《圣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46.雅威是谁?
47.什么是“六日工程”?
48.“安息日”是什么意思?
49.《圣经》是怎样叙述人类起源的?
50.“伊甸园”是怎样回事?
51. “天使”是怎么来的呢?
52.“魔鬼”也是天主创造的吗?
53.什么是“原罪”?
54.始祖犯下的原罪为什么后代子孙也有呢?
55.为什么西方常把加音当作心胸狭隘的典型?
56.为什么西方文学把“方舟”比作避难所,以鸽子和橄榄枝象征和平?
57.什么是“巴贝耳塔”?
58.亚巴郎是谁?
59.“割损礼”是怎么来的?
60.哈加尔和依市玛耳是谁?
61.天主为什么特别赐福给亚巴郎,为什么色列人以自己是亚巴郎的后裔而感到莫大光荣?
62.为什么西方把“索多玛和哈摩辣”作为罪恶的代表?
63.“红豆汤的故事”是怎么来的?
64.以色列人的十二支派是怎么样形成的?
65.以色列的民族史是怎样的?
66.梅瑟是谁,他是怎样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
67.什么是“西乃盟约”“天主十诫”?
68.“耶里哥的城墙”是个什么典故?
69.“士师”是什么意思?
70.以色列人为什么又叫“犹太人”?
71.“人子”是什么意思?
72.耶稣十二宗徒是谁?耶稣的三位爱徒是谁?
73.保禄是谁?
74.保禄归化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75.什么是“山中圣训”?
76.什么是“主祷文”(“天主经”)?
77.耶稣是怎样“受难”、“复活”、“升天”的?
78.“架上七言”是什么?
79.耶稣的死因是什么?
80.祭衣的:红、白、紫、绿等各有什么意思?
81.弥撒中提炉、蜡烛、花、圣枝、打铃有何意义?
82.“圣号经”、“划十字”和在弥撒中神父“伸开双手”有何意义?
83.“祝福圣物”和“祝福房子”有何意义?
84.天主教的礼仪是什么?
85.什么是“弥撒”,为什么教友必须要参加弥撒?
86.弥撒的程序及意义?
87.举行弥撒时用些什么圣器?
88.弥撒中的站、坐、跪有什么意思?
89.应怎样参加弥撒?
90.何谓追思弥撒?
91.圣事是什么?
92.耶稣为什么建立告解圣事?
93.婚姻为什么是件圣事?基督徒在结婚之前,应有什么准备?
94.为什么不能离婚?
95.病人付油圣事是什么?
96.为什么圣洗、坚振、圣秩圣事只能领一次?
97.圣名是什么?
98.谁可做代父代母?
99.代洗有什么规矩?
100.告解圣事有何效果?
101.告解圣事的规则有哪几条?
102.什么是大赦?
103.大赦怎样分呢?
104.什么是礼仪年?
105.怎样过主日?
106.什么是将临期?
107.圣诞节是怎么来的?
108.圣诞马棚是怎么回事?
109.圣诞节有哪些习俗呢?
110.圣诞老人有什么来历?
111.什么是主显节?
112.什么是四旬期?
113.圣灰礼仪有什么意义?
114.该怎样预备领圣体?
115.什么是大斋?在什么时候应守?
116.什么是小斋?什么人应守小斋?什么时候守?
117.什么人应守大斋?一年守几个大斋?怎么守?
118.守大小斋的意义是什么?
119.弥撒中的面饼与葡萄酒及行圣事时的覆手各有什么意思?
120.十字架与苦像有何区别?
121.天主教为什么恭敬圣像?
122.“补赎”是什么?
123.圣枝主日有何意义?
124.什么是圣周?
125.什么是逾越节三日庆典?
126.圣周五的礼仪如何分?
127.圣周六的礼仪有哪些?
128.复活节有些什么习俗呢?
129.什么是常年期?
130.常年期内“主”的庆节有哪些?
131.圣母的庆节有哪些?
132.圣教会有哪些圣月?
133.诸圣瞻礼指什么?
134.追思已亡有何意义?
135.什么是朝拜圣体?
136.祈祷是什么?
137.祈祷有哪些形式?
138.我们为什么应当祈祷?
139.“阿们”是什么意思?
140.“阿来路亚”是什么意思?
141.什么是九日敬礼?
142.什么是首六、首七?
143.在苦像上有一牌子,上有“JNRJ”,这是什么意思?A和Ω是什么意思?
144.教会的四大瞻礼是什么?
145.“中国礼仪之争”是怎么回事?
天主教知识问答
一、信仰部分
1.甚么是信仰?
信仰是什么呢?从定义上说,信仰是对某种终极价值的追求。信仰是对某个特定目的、某种主张的尊重和相信。
这里的“特定目的”,可以是神,也可以是人,还可以是物。信仰可能是有神论的信仰,信仰也可能是无神论的信仰。你可以信仰耶稣基督,信仰释迦牟尼,信仰穆罕默德,信仰观音大士;你也可以信仰黄大仙,信仰猪八戒……。当然,你可以信仰孙中山,信仰华盛顿;你也可以信仰孔子……。你可以信仰三民主义,信仰自由主义,信仰恐怖主义,信仰金钱主义等等。
通俗的说,信仰就是一种“活法”。每个人都有自己“活法”,都是按照自己的“活法”去生活的,由“活法”指导着生活,离了“活法”的人肯定活不下去了!所以,信仰是我们生活的指南,是每个人都要有的,离了信仰我们就肯定活不下去了!
2.什么是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宗教。它是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的统称。基督教由耶稣基督(圣子,天主第二位)创立,公元392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逐渐成为欧洲中世纪的主要宗教。1054年东西罗马的分裂造成了基督教分裂为罗马公教(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正教);16世纪中叶,天主教又发生了反对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陆续派生出一些脱离天主教的新教派,这些新教派统称“新教”,又称“抗罗宗”或“誓反教”,在中国曾称为“耶稣教”,如今在中国“基督教”通常专指新教而言。
3.什么是天主教?
天主教也称"普世公教"、"罗马公教"或"罗马天主教"。天主教和东正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教派。
天主教由天主圣子耶稣(天主第二位)创立,初期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中,以后逐渐发展成以罗马为中心的广大社会阶层人民所信仰。
4.为什么天主教又称“公教”?
5.天主教会是至一的,是什么意思?
6.天主教的圣统制是怎么回事?
耶稣立定了十二宗徒为宗徒团,又拣选其中之伯多禄为元首。犹如伯多禄和其他宗徒们被耶稣立定为惟一宗徒团,同样伯多禄的继承人罗马教宗的宗徒们的继承人主教们,也是互相结合为一的,成为主教团,以教宗为首。
&&& 主基督立定了伯多禄为教会磐石,为整个羊群的牧人,把天国的钥匙交给了他,又把捆绑和释放大权交给伯多禄和其他宗徒们,为此伯多禄和其他宗徒们的牧职构成教会牧职的基础。以后由宗徒们的继承人主教们,在伯多禄的继承人罗马教宗的首席权领导下,继续执行牧放职务,这样就建立了教会的圣统制:包括教宗、主教团;主教和他们的助手司铎(神父)和执事。
&&& 教宗:罗马主教,伯多禄宗徒的继承人,教会可见的元首,主教们合一的基础,信徒们合一的基础。的确,罗马教宗以他基督代表职务之力和全教会牧人之力,对教会享有至高普遍的全权,且常能自由地执行此权。
&&& 主教团:主教团如果与罗马教宗合而为一,便有权能,对教会享有至高的全权。故为行此权能,必须有罗马教宗的同意。主教团在大公会议里,可隆重执行他对普世教会的职能,只要大公会议已由教宗所肯定或至少被他所接受。主教团按由许多人组成来说,他表现天主子民的多种性普遍性;按集合在一个首领下来说,表示基督羊群的至一性。
&&& 主教们按个人来说,每位主教在他的地方教会里,他是教会至一性的根源和基本。在这种情况下,他对托付于他的天主子民执行牧灵任务,并有司铎和执事作他的助手;但按他们是主教团的成员来说,他们当中每一个人,都是参与照顾整个教会的人;为执行此任务,他一面照顾托付于他的那部分地方教会,一面为促进整个教会的发展作出贡献。他们对教会的这种关怀,特别施于贫苦之人,为信德受迫害的人和在世界各地作传教工作的人。
拥有同一文化背景的近邻教区,可形成教省或宗主教区,这些地区的主教们
7.天主教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呢?
1、世界部分
公元29年:圣神降临,教会开始传扬。
64-100年伯多禄、保禄及其他宗徒在罗马为信仰致命。
70-313年:是大教难时期。信徒被剥夺一切权利,冒生命的危险在坟场地窟中聚会祈祷。
313年:米兰圣谕,三百年教难结束,天主教取得“合法化”地位。
325年:第一届尼西亚大公会议召开,定基督是天主及圣三道理。
431年:厄弗所大公会议,定圣母为天主之母。
590年:大额我略教宗,开始了“教宗国”的雏形,尝试摆脱政权对教会的束缚。
747-13世纪:政教混淆不清,教宗须效忠皇帝,皇帝须得教宗加冕。
1054年:希腊东正教正式与罗马天主教分裂。
年:十字军时代。
年:文艺复兴时代。
1517年:基督新教出现。(即今日中国的基督教)
年:天主教内部革新,召开脱利腾大公会议(内容主要针对圣经、圣传、原罪、圣化成义、圣事、弥撒及其他教会改革)。
1869年: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召开(论教宗在定信德道理时不能犯错误)。
年: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召开(主要内容有教会、礼仪、圣经、非基督徒、教会与世界之关系)。
 2、中国部分:
公元636年(唐朝)“景教”传入中国。(很相似天主教的一派别)
年,(宋、元朝)方济各会士入中国,真福孟高味诺主教被授权在北京设立总教区和为元朝国土上的都主教。
1582年,(明朝)利玛窦抵达中国,他结合中国文化把“GOD”一词译为“天主”;从此,天主教这个名字开始在中国传开。在利氏影响下入教的徐光启、扬廷筠、李之藻并称教会三柱石。
1654年,罗文藻成为第一位中国人神父,后来更成为第一位国籍主教。
1692年,康熙皇帝准许天主教自由传教。自此,许多传教士进入中国各地,向各阶层的民众传教。
年,礼仪之争。
1900年,义和团运动,不少传教士、教友被杀。
1926年,祝圣六位中国主教。这六位主教是:
1946年,建立中国圣统制,田耕莘为中国第一位枢机主教。
1979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天主教教堂重开。
8.“大公会议”是什么?
大公会议是天主教会举行的普世性主教会议,与会的主教们相聚在一起,通过大会的形式共同商讨教会发展和神学问题。首届公会议于圣神降临后第三世纪始召开,因为在过去那段日子里,召集全体主教是件不可能的事;教难的阴影经常威胁着教会,即使受到容忍,但仍末获得合法的存在。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诏书承认教会的权益,十二年后便有了第一届大公会议。前往尼西的318位主教中,大部份受过最后一次教难的折磨,他们都是信仰的“证人”。
最初四届大公会议都有独特的重要性,各以简洁的词汇表达了教会的信仰:
耶稣基督是真天主。 ( 尼西大公会议 ) 圣神是真天主。 ( 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 ) 耶稣基督是天主也是人,k的母亲应被称“天主之母” 。 ( 厄弗所大公会议 ) 耶稣拥有人性与天主性。 (加采东大公会议)
如今在主日所诵念的信经文字,就是由这几届大公会议所修定。
前八届大公会议都在东方举行。当时拜占廷帝国一片升平,而西方却为蛮夷所侵。
可惜,教会两支派(西方通用拉丁文,而东方则采取希腊文)的融洽,终于在869年,君士坦丁堡第四次公会议时决裂。这里值得一提的是,1925至1945这二十年间,未来的若望廿三世,正受任保加利亚、希腊.以及土耳其的教廷大使,因此对东方教会认识颇深。
公元1123至1215年四届公会议都在(罗马)拉脱朗举行。当时正值中世纪文化的全盛时期,会议目的:消弭战争(禁斗周期);戒绝买卖圣物圣职;订立遴选教宗程序(使政治权力无法干预);末了,拉脱朗第四届大公会议还颁令规定每年(复活节)至少告解及领圣体一次。
欧洲的颠覆
以后两个世纪,教宗无法在罗马稳定下来,公会议亦在欧洲各地召开,希望解决基督徒社会的政治与宗教矛盾。
历经十八年的公会议
脱利腾公会议的举行,正值世界换上新面貌之际:五十年前,哥伦布发现美洲,但新大陆的东海岸尚末开发;文艺复兴已近巅峰,还有一些宗教改革者如路德、加尔文等,对天主教会的组织及部份训谕提出质疑。
脱利腾公会议的成就亦相当可观,它阐明遭受反对的信理(信仰、原罪、圣事、圣体),又组织教会革新:提醒“主教的职责”、创立修院以陶成司铎,还起草撰写一本简明的信仰手册:要理问答。
工业时代初期的梵蒂冈第一届会议
脱利腾公会议后,世界发生深重的改变。政治暴动,摇撼整个欧洲(1789, 1830,1848 年的革命),大型工业及其引致的困厄一起到临,许朗和其它人士,群起攻击信仰的基础,杂志、报章到处散布反宗教思想。
“公会议应小心谨慎,规定什么是应当做的....为保持信仰的完整,发扬文化,及人类永恒的救恩,也为普世和平”(召集公会议函)。
讨论的项目千头万绪,但真正可以研究的仅得两条(信仰与理性的关系,教宗不可能错的训导权)。
事实上,会议进行期间,法、德刚宣战,意大利军队更侵入教会国土,强占罗马,公会议无法继续进行。
梵二大公会议 ()
一九五九年一月廿五日,若望廿三世当选后三个月,他宣称有意召开公会议,大家感到非常讶异。
教宗很快便宣布:“我们希望这届大公会议,就像一次新的圣神降临”(一九五九年五月)。又加以说明道:“大公会议主要目的在推动基督徒信仰的发展,信友生活的伦理革新,使教会的规则适应时代的需要和方法。”(一九五九年六月廿九日)
是届大公会议由若望廿三世召开,但他却于第一期会议后一九六三年六月逝世。继任的保禄六世继续主持其它三期会议。四期集会中,每次都有约二千一百二十四至二千三百九十九位主教列席,工作小组则在休会期间不断工作。
大公会议彻底简化筹委会的临时草案,经过颇久的工作,最后才拟定十六份文宪。这些文宪组成教会对现代社会的反省及指定应循的方向。
教会负有使人认识福音、和召集世人在爱中生活的使命,这个信念推动了大公会议的工作进展。
9.基督新教是如何创立的呢?
基督新教是于公元16世纪初叶自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派。最初的教派有三支:一是路德教派,路德原是德国天主教奥斯定修会的一位神父,他曲解教义,主张人只靠信德即可成义得救,不需行任何善工。因拒绝教会的多次劝导,终于1517年在德国威登堡教堂发表了他自己的信仰主张,自天主教分裂出去,成为路德教派。二是加尔文教派,加尔文法国人,生活于瑞士日内瓦,与马丁路德同时,除同意路德所讲的“人只靠信德即可成义得救”的主张外,还提出他个人的主张“人的成义得救早由天主所预定”,结果也由天主教分裂出去,自成加尔文教派。三是英国教派,由英王亨利八世开始,他因欲休加达利纳皇后、另娶宫女宝兰为后,未蒙教宗允准,遂于公元1534年自天主教分裂出去,成立了英国国教,自立为国教教宗。
&&& 上述三个教派各自成立后,每个教派内的信徒,又因在信仰上意见分歧,遂又各自分裂,渐渐产生了许多新教派,例如从路德教派又分裂出福音堂、美以美会;从加尔文教派又分裂出唯一神派、清教徒、公理会、长老会、浸礼会等;从英国国教又分裂出圣公会、高级教会、低级教会、自由教会、牛津公教会等。基督教之各教派,在过去四百余年内,已分裂为数百大小不同的教派。在欧美各国,基督教各教派统称为“誓反教”,乃因当时路德教派在德国得势后,严禁天主教举行弥撒圣祭。数年后,即于一五二九年,斯倍尔国会又宣布恢复天主教举行弥撒圣祭之自由,当时国内有五个皈依路德教派的王侯和十四座城市的路德派信徒,群起誓死反对,称自己为誓反教派。自此以后,自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派都称为誓反教,以示与天主教分离之意。待日后他们来到中国传教时,因为中国环境与欧美不同,他们觉得誓反教之名有欠和善,遂以基督教之名取而代之,称为基督教。
10.天主教与基督教有哪些区别呢?
(本书一下所谈的基督教特指基督新教)
1.同根分枝:从信仰根源及教会历史作简要分述
1.同根:从信仰根源看,由主耶稣建立的教会,是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和初期信友传下来的教会。在这信仰根源上,没有区分“天主教”、“基督教”的名称。
2.分枝:从教会历史看,原本是合一的教会,在历史中有二次大分裂:公元1054年,合一的教会分成二个教会:东方教会和西方教会。东方教会,史称希腊正教会或东正教;西方教会,史称拉丁公教会或罗马公教会。东西方教会在信仰根源上,可说完全相同,而在表达信仰及敬礼上,却有各自的特色;在教会行政上,各自分治,东正教由其首席教长以象征性领导,罗马公教会由教宗以实质性领导。为辨别这两个公教会,一般称希腊教会为东正教(ORTHODOX),称罗马公教会为 ( CATHOLIC中译:天主教 )。16世纪从罗马公教会再分枝的基督教,主要有四个教派:
(1)路德教派 (信义宗) LUTHERAN CHURCH ──── 1517年
重洗派 ANABAPTISTS ───────────── 1534年
士文克特派 SCHWENKFELDAINS ───────── 1539年
门诺会 MENNONITES. ───────────── 1545年
(2)慈运理派 ZWINGLIANISM.────────── 1523年
清教派 PURITANS. ────────────── 1559年
公理宗教会CONGREGATIONAL ────────── 1581年
(3)圣公会 ANGLICANM CHURCH ───────── 1534年
(4)长老会 PRESBYTERIAN ─────────── 1537年
加尔文派 CALVINISM ───────────── 1541年
以上(1)至(4)教派,一般称为基督教。这四大教派可说是后来400多个基督教派的源流。其中圣公会因延续宗徒的“主教”品位,因此,圣公会在信仰、圣事礼仪、行政体制,都与罗马公教会相近。罗马公教会在16世纪──明朝末年,由罗明坚和利玛窦,二位传道士来到中国后,他们在1583年,把罗马公教会CATHOLIC CHURCH 以中文译用“天主教”。
2.基本信仰:两教信仰渊源、圣经数目、讲解圣经、基本信仰、人得永生等之同与异
1.信仰渊源:
两教都根据圣经──旧约和新约:上主对人的启示,人对上主启示的回应。天主教信从圣经,也信从圣传,即宗徒及历代教会的传承。基督教只信圣经不信圣传。
2.圣经数目:
天主教圣经─旧约46卷,新约27卷,合计73卷。
基督教圣经─旧约39卷,新约27卷,合计66卷。
基督教旧约少7卷:多俾亚传、友弟德传、巴路克、智慧篇、德训篇、玛加伯上、玛加伯下。因为这7卷旧约是用希腊文写成,其中玛加伯下12:38-45为亡者献祭,涉及炼狱的存在,因此,这7卷旧约,不被基督教承认为圣经。
3.讲解圣经:
天主教强调全球统一的圣统制,由圣职人员依照训导权核准的圣经注解,讲解圣经;
基督教强调地方教会及每人直接由圣神(圣灵)指引,信友可自由讲解圣经。
4.基本信仰:
两教根据圣经共同的基本信仰包括:(1)信拜唯一至爱的上主(2)信传上主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3)信传上主一体三位在耶稣身上救赎人类,死亡及复活(4)信传圣神(灵)恩赐信从圣子耶稣的人,获得永生、肉身复活,共享天国荣福。
5.人得永生:
天主教强调,信望爱三德,是人得永生的必要条件;相信有赏善罚恶的天堂、炼狱、地狱。
基督教强调,信耶稣必得永生──因信成义,不靠人的行为;相信有赏善罚恶的天堂、地狱、无炼狱。
3.基本敬礼:两教敬拜上主、敬礼圣贤、圣事祈祷等之同与异
1.敬拜上主:
两教在礼仪祈祷时,都共同“敬拜”唯一上主一体三位,及天人的中保耶稣基督。
2.敬礼圣贤:
天主教“敬礼”圣贤包括:圣母、天使、圣人、圣女、人类历史中的圣贤,祖先;并绘制有形象的耶稣,圣贤和祖先的牌位,表达敬意、效法善行、彼此相通、请求转祷上主。
基督教依照旧约禁拜偶像(申5:6-10),只以耶稣为天人中保,不敬礼圣贤、祖先,。
3.圣事祈祷:
天主教有七件圣事礼仪,即圣洗、坚振、圣体、告解、圣秩、病老傅油、婚姻。以弥撒感恩祭典为中心,全球有统一的团体祈祷经文,也有地方教会自行编用的祈祷经文。
基督教各教派都有圣洗圣事,而无弥撒圣祭、也无其它圣事;圣餐(圣体)也只是纪念主耶稣的最后晚餐;团体祈祷,注重读圣经、讲道,献唱圣诗、祈祷。
4.基本伦理:
两教都强调该遵行上主十诫,并以主耶稣所教导的:“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你们一样”为互爱的准则。
5.传道使命:
天主教较注重普世教会及用天主教教理传道,推展修会男女会士到世界各地传道、建立教会;地方教会则由圣职人员负责牧灵工作;而忽略信友的传道使命。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 ) 重视地方教会,并积极推动信友传道的意识及传道工作,并以当地文化传道建立地方教会。
基督教开始就以信徒和地方教会为主体,注重信徒直接用圣经传道及扩展地方教会。而较忽视当地文化。
6.行政组织:
天主教注重从上治下的圣统制,以教宗治理普世教会。以教区主教治理地方教会。
基督教以信徒和地方教会为主体,由信徒选出的“长老团”,集体治理其地方教会。
7.主内合一:
自16世纪基督教从天主教分离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基督教分枝有数百教派,但在基本信仰上,天主教与基督教各派,可说在主内同根、大同小异。
基督教为了促进各教派的交流共融,设立了“普世基督教协会”;
天主教召开梵二大公会议,除了革新整体教会,并以大公主义法令,从彼此的共同点交谈,合作促进所有基督徒合一;梵二后,也设立基督徒合一秘书处,积极推动与基督教兄弟姊妹互访交流、共同祈祷。并且把
在主内合为一体是主耶稣的心愿和遗言:“父啊!愿众人都合而为一,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如同你在我内,我在你内,使他们完全合一”( 若17:21- 23 )。
11.“天主教”的名称的是怎么来的?
&&& “天主教”的中文名称,乃明末来我国传教的教士所拟定。它原来的名称是基督宗教(Christianity),意指耶稣基督所创立的教会。凡信仰耶稣基督者,统称为基督徒。随时代的变迁,以后出现了许多自称为基督徒的教派,Christianity便成了总称,各教派不得不冠以他词以示区别。欧美各国都以“公教会”(Catholic Church)或“罗马公教会”,称隶属罗马教宗的天主教,以与分离的“希腊正教”或“东正教”(Orthodox Church),及Protestaint(Protestant有“誓反教”之义,我国人多称之为“新教”或径称“基督教”)等教派有所区别。
&&& “天主”二字,是天主教称呼宇宙真主的名词,也就是所称的“至上神”。这个名词始自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原来罗明坚教士,离开广东肇庆时,托一位望教少年照管祭坛和祭服,后来罗明坚与利玛窦等回肇庆时,发现祭坛中央壁上,悬一中堂,书“天主”二字,遂被采用,与“上帝”或“天”等名称并行。
&&& 明末清初,由于不幸的礼仪之争,教宗本笃十四世,颁布最后一道禁令(1742,即清乾隆七年),不许单称“天”或“上帝”,此项禁令现已松弛,不过从那时起,便通行了“天主”的名称。
&&& 在利玛窦以前,唐太宗贞观九年(625)天主教的分袂弟兄――景教,传入首都长安,其所译“默西亚经”(原作“移鼠迷诗言哥经”),称宇宙真主为“天尊”。
&&& 我国古籍中,天主的名称,始见于秦始皇所封八神,“天主、地主、阳主、月主、四时主”等。南朝宋时,呵罗单国尊称宋帝为“无忧天主”。佛经中称诸天之帝曰天主,例如:“忉利天主”。说文解字:“天者、巅也,至高无上”。但我们所谓“天主”,并非秦始皇所讲八神原意,亦非佛经中的“忉利天主”,乃是指宇宙的唯一真主宰。
&&& 对“天主”的称呼,世界不少语言均按照拉丁语Deus译为类似的名称。Deus、则是根据古罗马“多神”dii的原有名词而来,但为保持一神观念,将小写改为大写,将复数改为单数;这样便固定了唯一主“至上神”的名称。
&&& 我国文字,通常无大写小写之分。为表达“一神”观念,只有加以限定字,呼之为“真神”、“至上神”等。因我国“神”字古义,原来也指“多神”。一、即所谓“天神地祗”。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祗:地祗,提出万物”;天神指日月星及诸神,地祗指山川河海之神。二、即所谓“天神人鬼”。吕览顺氏篇“鬼神伤民之命”;高注:“天神曰神,人神曰鬼”:此处“天”“人”对称,但是“神“和“鬼”都是多数的。
神“引出万物”,实指日、月、星及诸神,“生风云、调阴阳”,并非特指“创造宇宙”而言。但近代学者,由于研究“天神”、“一神”、“多神”、“泛神”等问题,将西方之Theos、Deus、God……径译为“神”字。因而我们从“一神”立场,也呼“天主”为“神”及“至上神”等。
12.天主教是玛利亚教吗?
“天主教拜玛利亚,是玛利亚教!”这是某些基督教人,多年来对天主教所作的错误宣传。
&&& 一、天主教敬礼圣母玛利亚,有下列四种原因:
&&& 1.圣母玛利亚是耶稣基督的母亲,耶稣基督很敬爱他的母亲;我们既是耶稣基督的信徒,对他的母亲也该有礼貌,表示尊敬;不然,对不起耶稣基督。
&&& 2.圣母玛利亚是耶稣基督的母亲,耶稣基督是天主子降世成人、代人赎罪的救主,他从圣母玛利亚取了人性,圣母玛利亚养育了他;当他为代人赎罪,受苦受难受死时,圣母玛利亚在精神上又分担了他的苦难:圣经上记载:耶稣背着重大十字架走苦路时,圣母玛利亚远在后面,很难过地跟着他走;耶稣在加尔瓦略山上被钉时,圣母在旁痛哭着观看;耶稣被悬在十字架上数小时痛苦不堪时,圣母站在十字架下,与耶稣一起痛苦悲伤;耶稣死后圣尸被卸下时,圣母接抱在怀中,哀伤万分。我们可以说,圣母在精神上分担了耶稣的苦难,帮助他完成了救赎人类的大功。我们承受耶稣救赎大恩的人,对救主耶稣一定要感激崇拜不尽,但对圣母也该有一份谢意和敬意。
&&& 3.圣母是耶稣基督的母亲,她以慈母心肠爱护耶稣基督,她这种慈母心肠,还由耶稣身上扩展到耶稣的信徒们身上,以爱耶稣的心情爱护耶稣的信徒们,她看到信徒们的疾苦,便在天主台前为他们转求一切恩典。在天上我们拥有一位这样的好母亲,真是我们的福气,难道我们不该敬爱她吗?
& &&4.圣母是我们品德的模范。我们做人要修炼美德,在这方面圣母为我们立了很好的德表。她的第一美德是服从天主的圣意,听天主的命。听命或服从是很难修的德行,我们的原祖父母,就因不肯听从天主的命令,才惹下了滔天大祸。圣母玛利亚却不如此,比如当天使嘉俾厄尔向她报告说,她要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耶稣时,她曾向天使说,她不认识男人,这事如何能成就呢?天使向她说,她将因圣神的德能而怀孕无损于她的童贞,她要生的儿子将成为至高者天主的儿子,是拯救人类的默西亚。圣母得知这是天主的计划后,立刻表示服从,向天使说,我是天主的婢女,就按天主的圣意完成于我吧!这是多大的服从。圣母的第二美德是谦逊:圣母一生谦虚为怀,比如她从天使得知,她要怀孕生默西亚时,并未像一般犹太妇女一样,以作默西亚之母为莫大荣耀;她却以天主的婢女身份自居,情愿听天主的使唤,天主叫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这是多大的谦卑。圣母的第三美德是忍耐,圣母一生遭受了许多痛苦和挫折,她都安心忍受下来,比如当她和圣若瑟献耶稣圣婴于耶路撒冷圣殿时,老人西默盎指着耶稣圣婴向圣母说:“看,这孩子已被立定,为使以色列中许多人跌倒和复起,并成为反对的目标。至于你,要有一把利剑刺透你的心灵,为叫许多人心中的思念显露出来。”(路二 34~36)。倘若是一般妇女听到了这些话一定会感到紧张不安,要向老人西默盎问个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圣母当时并未如此,却把这些话默存在自己心中、隐忍起来,忍耐为人生非常重要,国人常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我国先哲为劝人忍耐,留有百忍图,作为警惕。圣母的忍德,的确是我们在生活上忍辱负重的楷模。圣母的第四美德是助人的爱心和行动,比如她在天使嘉俾厄尔向她报喜时,得知她表姐依撒伯尔已怀孕六个月之事后,她立刻想到,她表姐一向未曾生育过儿女,现在到了老年,竟然怀了孕,而且已六个月了,一定需要有人在场照顾。因此她为爱心所驱使,不怕当时交通工具缺乏,不怕三天旅途劳累,竟自以色列北部的纳匝肋,长途跋涉的来到南部的艾殷卡林她表姐家中,照顾她表姐三个月左右。这是多大的助人爱心和行动。又比如在加纳婚筵时,席上没有酒了,这为喜家是难堪之事,圣母见此窘状,立刻自动地向耶稣报告了一切,请他设法帮助喜家解除窘境,结果产生了耶稣变水为酒的奇迹。这又是多大的助人爱心和行动,由于圣母有服从、谦卑、忍耐和爱心等美德,所以圣母慈祥良善。我国文化最尊重圣贤和圣贤遗教,也讲究师法圣贤和圣贤遗教。倘若有读书人言行不当,旁人会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圣母玛利亚是圣贤中的圣贤,更值得我们尊重和师法。
二、天主教敬礼圣母和恭敬天主或基督不同
&&& 天主教虽然恭敬圣母,但和恭敬天主或救主基督不同,天主教恭敬天主,因为他是创造我们的真神主宰,我们是他的受造物,我们出于他,属于他,受他爱护照顾,将来还是要归于他,分享他的永生,所以我们对他有义务举行祭祀真神主宰典礼,钦崇他朝拜他,以便将来回到他台前。天主教恭敬耶稣基督,因为他是天主子降世成人代人赎罪,为人类恢复分享天主永生的真神救主,我们出于他,属于他,被他救赎得享永生。所以我们有义务向他举行祭祀真神救主典礼,钦崇他朝拜他,确实获得他的救恩。
&&& 天主教恭敬圣母,并未将圣母视为神明主宰,也未将圣母视为人类的救主,也未向圣母举行祭祀神明典礼、钦崇她朝拜她。天主教恭敬圣母,乃因圣母是耶稣基督的母亲,她在耶稣基督前说话有分量,她能为我们说情,所以我们将圣母视为我们在救主基督前的中保,为此我们敬礼她,向她祈祷,求她代我们转求救主基督,多赐我们恩宠,俾能更热心爱天主和救主基督。按天主教的信仰和礼仪,钦崇朝拜(ADORARE)祭祀(SACRIFICIUM 和尊敬(HONORARE)祈祷(ORARE)敬(DEVOTIO)在程度和层次上是有区别的,钦崇朝拜、祭祀是为恭敬造物主和人类救主基督专用的最高礼仪,不能为圣母或圣人圣女用,为恭敬圣母或圣人圣女,我们用尊敬,祈祷或敬礼。
&&& 此外,天主教恭敬圣母,并不减少对天主或救主基督的崇拜,因为按天主十诫第三诫和教规第一规之规定,凡知是非辨善恶的男女教友,都有义务每主日(星期日)进教堂参与弥撒祭祀,钦崇朝拜天主和救主基督;即便在圣母的节日所举行的大礼,或是在国际间知名的圣母朝圣地如法国的露德或葡萄牙的法蒂玛所举行的大礼也都是举行弥撒祭祀、或耶稣圣体游行和圣体降福,向天主和救主基督表示崇拜;至于向圣母,只是诵念一些经文或唱几首圣歌致敬,请她带领我们到天主和基督台前,为我们求天主和救主基督,多赐我们恩宠,助佑我们虔诚崇拜赞颂天主和救主基督,并爱人如己。
&&& 在日常生活里,天主教鼓励教友们多念玫瑰经,并不降低或减少教友们对天主或救主基督的崇拜或赞颂,反而予以加强;因为玫瑰经的内容是有关耶稣降世成人,受苦受难受死,代人赎罪,又复活升天,赐人永生及圣神降临,领导教会,圣化人灵,助人获得耶稣救赎大恩等十五端奥迹。念玫瑰经的目的,是也是为鼓励教友多默想这十五端奥迹的意义和对教友的密切关系,激发起教友们对救主耶稣的敬爱和颂谢。在每端奥迹前重复诵念圣母经十遍,乃为在此时间内默想该端奥迹的意义,同时也因为圣母在该端奥迹上有着相当的关系。天主教鼓励教友们多念玫瑰经,因为圣母于主历一九一七年在葡萄牙的法蒂玛显现时,适值世界第一次大战结束,苏联完全赤化,与天主和救主基督为敌;在其他国家,也有许多人远离天主,沉迷于世俗罪恶之中。因此,圣母才向普世教友呼吁,要求他们多念玫瑰经,求主恩赐罪人悔改,世界和平,否则,许多国家要被灭亡,无数民众要惨遭杀害。普世天主教会响应了圣母的呼吁,发起了热心念玫瑰经求主运动,经过了七十二年的求主时间,终于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应验了圣母的预言,但是世界各地仍有许多罪人执迷不悟,我们仍须继续努力、热心念玫瑰经,祈求仁慈天父和救主基督,早日寻回这些迷失亡羊,同时也求仁慈圣母转求天主和吾主耶稣,早赐这些罪人悔改的大恩。
13.各宗教都劝人为善又何必要信天主教呢?
究竟哪一个宗教才是我们应该信奉的呢?那要看哪一个宗教的教义为人最好来决定。一般说来,宗教的创始者都是人,教义是由他们构想彻悟出来的。倘若有一个宗教是天主亲自为人所立,为人指出敬天爱人之道,人就该信奉此教,因为他的教义、诫命、教规和圣化方法,才是最好的最中悦天主圣意的,远非其它由人所创的宗教可比。现在世界各大宗教中哪一个才是天主亲自为人所立的宗教?从各方面证实,只有天主教才合乎此条件。天主教为耶稣基督所创立,耶稣基督是天主第二位子降世成人,代人赎罪的救世主,他建立了他的教会,召选了宗徒弟子们,训练了他们如何治理照顾他的教会,直到世界的终结。他亲口向他们传授了教义,诫命和圣化方法――七件圣事、祭祀和祈祷,他于升天前,又派遣他们向普世万民宣扬他的福音和救恩,使万民成为门徒;又派遣圣神降临到教会里,领导他们和他们的继承人执行此重大任务,直到世界的终结。耶稣所立的这个教会就是天主教,也只有天主教才符合上述这些条件。
&&& 天主既亲自建立了天主教为他的教会,为使人信奉,以便建立起完善的天人关系,分享天主的永生,那么人就该信奉天主亲自为人所建立的教会――天主教,进入天主的大家庭――天主的国,成为天主的儿女;不该再去信奉其他人为的宗教,去绕弯子走岔路。
&&& 至于有些教派,也借耶稣基督之名向人传扬他们的教派,须知这些教派,都是因人为因素从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派,他们按着自己的意见改变了耶稣所传授的教义,或删减了耶稣所立的净化圣化人灵的方法――圣事,使耶稣所立的教会变了质,已不是天主所立的教会了。
14.耶稣基督这名字有什么意义?
基督英文叫Christ, 拉丁文是Christus (希腊文也和这类似), 希伯来文叫Messia(即默西亚,或弥赛亚)。中文都是外文的音译。“基督”这词的原意是“受过傅油的尊贵者”。
耶稣生前的原名只是“耶稣”(),经常也被称为耶稣,后来才被称为基督。他死而复活升天后,教友们尊敬他,所以称他为“基督”。
15.耶稣是怎样诞生的?
&&& 在童贞玛利亚怀孕耶稣之前,天主就派遣天使嘉俾额尔向她预报,她要怀孕生耶稣之事。玛利亚已发愿奉献于天主、守贞不嫁,无法了解此事如何能够成就。天使向她解释,她之怀孕,并非由男女交合受精成孕,而是因圣神的德能,以她的净血成胎,无碍于她的童贞。她生子后,要给他起名叫耶稣,他将成为至高者(天主)的儿子,他要从罪恶中把他的民族拯救出来,所以无损于她的童贞。这正应验了上主于七百余年前,藉依撒意亚先知所说的话:“看!一位贞女将怀孕生子,人将称他的名字为‘厄玛奴耳’(714),意思是‘天主与我们同在。’(玛一 22~23) 玛利亚了解后,遂谦虚的回答天使说:“我是天主的婢女,就按你的话成就于我吧!”(路一 26~38) 为此圣母玛利亚亦称为天主之母,因为她是基督的母亲,基督是天主第二位子降世成人的救世主。
&&& 玛利亚矢志奉献于天主,发愿守贞不嫁,在犹太社会上并不多见。按犹太传统,青年男女到了嫁娶之年,家长就为他们寻找合适之人定婚。就在这种传统环境下,玛利亚遂由长辈作主,把她许配给义人若瑟。这可说是天主的安排,因为玛利亚未婚生子,在不知内情的大众前是不名誉的,把玛利亚许配给义人若瑟后,即可消除此顾虑。不过玛利亚因圣神受孕之事,义人若瑟尚不知情。待他发现玛利亚有孕后,就想私下与她解除婚约,以免公开解除对玛利亚之名誉不利;因为他是义人,他也不怀疑玛利亚之贞操,故不愿危害她的名誉。当他在思虑这事时,上主的天使显现给他说:“若瑟!不要怕娶你的妻子玛利亚,因为那在她内受生的是出于圣神,她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为他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们的罪恶中拯救出来。”(玛一 18~21) 若瑟蒙天使指示后,了解这是天主的安排,遂决意谨守奉行。若瑟与玛利亚举行婚礼后,始终未以夫妻关系同房,却以兄妹关系共居一家。因此义人若瑟称为圣家之长,圣母玛利亚之保护人,救主耶稣的鞠养之父。
&&& 圣母和圣若瑟结婚后,仍定居在纳匝肋。当时罗马帝国凯撒奥古斯都要调查户口,下令全帝国的人各回本乡去登记。圣母和圣若瑟原籍犹大省白冷,遂回白冷去登记。当时圣母分娩之期已满,在客店里因没有住处,遂往白冷山洞的马棚去过夜,在那里圣母生了圣婴耶稣,用襁褓裹起来,放在马槽里,适在严冬深夜。耶稣没有生在王宫里,也没有生在自己家里。更没有生在产科医院里,却生在旅途中,生在一个荒凉的山洞里,生在深夜严寒里。耶稣诞生在如此贫困环境中,乃为告诉我们,他来在世上是为代人受苦赎罪,所以他一生下来就为人受苦。
耶稣诞生在白冷山洞后,天主却派遣天使向附近看守羊群的牧人们报告救主耶稣诞生的大喜讯,请他们去朝拜;同时又有一大群天使,在空中赞颂天主说:“天主在天受光荣,主爱的人在世享平安。”在这种贫寒中,他却显示了他在天上的荣耀。当时又藉天上一颗异星,召叫几位东方外邦贤士前往朝拜,向他献上黄金乳香没药三礼。天主先召叫贫苦卑微的牧人,表示耶稣诞生救人,不分富贵贫贱、一视同仁不似世人嫌贫爱富;又召叫外邦贤士,表示耶稣基督是普世万民的救主,不分选民或外邦人,大家都是天主的儿女。
16.耶稣行了些什么奇迹?有什么意义呢?
1046522111141521
17.耶稣所行的奇迹可信吗?
(1237) (9141)
18.天主子如何是个人?
耶稣基督是天主圣叁第二位圣子,他是真天主,也是真人。但是我们不禁要问:真天主的他如何表现,如何显出他的人性呢?
梵二大公会议文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第廿二节说:“在降生为人的奥迹中,圣言取了人性,但并没有因此而消灭了他的人性。”对这个信德的道理,多少世纪以来,教会一直受引导去承认,去公开表明基督实实在在具有人的灵魂,他以自己人性的身体、理智和意志生活行事。在这同时,教会也一次又一次地提醒我们:基督的人性归属於天主圣子的天主性,因为是基督的天主性取了人性。凡是基督的一切,不论他的所是或他的所有,都来自他天主叁位一体的第二位。所以,天主圣子把他在圣叁中存在的方式通传给他的人性。也因此,基督以人性的途径,在他的灵魂和肉体中表现天主圣叁的神性行为。若望福音第十四章九到十节记载耶稣的话说:“谁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我自己讲的,而是住在我内的父在作他自己的事业。”大公会议的教会牧职宪章廿二节也提示我们:“天主子曾以人的双手工作,以人的理智思想,以人的意志行事,并以人的心肠爱天主爱人。他既生於童贞玛利亚,则他的确是我们中的一员,并且在一切事上,除了罪恶以外,同我们相似。”
第四世纪曾有阿波利纳莱.劳迪切亚异端主张天主圣言在基督内取代了基督的精神灵魂。当时教宗圣达玛索一世反驳这个错误说:永生的天主圣子也取了人性有理性的灵魂。天主圣子所取的人性的灵魂具有真实人性的知觉,所以,他的人性灵魂并不是无限的;换句话说,天主子耶稣基督在世时,他的作为都在时间和空间的历史条件下完成的。正因为这样,天主子降生为人之後,他会在智慧、年岁和恩宠中逐渐成长,(路二52)他也需要询问那些从人性方面非靠经验无法得知的事。( 谷六38;八27;若十一34等)这一切都符合了他甘愿屈尊就卑,取了奴仆的形体的事实。
天主圣子固然因为是人,所以受到有限人性的限制,但是他的人性知觉知识也时常表现出他天主第二位神性的德能。圣玛西莫精修说:“天主圣子的人性不由於自身的理由,而是因为结合於圣言,所以在基督这个人身上表现出一切符合天主的事,也认识天主所愿意的事。”最显明的例子就是马尔谷福音第十四章卅六节,玛窦福音第十一章廿七节,或若望福音第一章十八节等处所记载的,耶稣基督深深认识他的天父的心,也深入看透隐藏在人心中的种种秘密。
耶稣基督人性方面的知觉,由於结合降生为人的天主第二位的神性智慧,所以完全认识他要向世人启示的天主永久的计划。对这方面的事,或许他偶尔会说不知道,就如马尔谷福音第十叁章卅二节耶稣所说的话:“天地要过去,但是我的话绝不会过去。至於那时日和那时刻,除了父以外,谁也不知道,连天上的天使和子都不知 道。”但是这并不是说耶稣真的不知道天父要作的事,而是说他没有向世人启示的必要,就如《宗徒大事录》第一章第七节所记载的耶稣的话说:“父以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与日期,不是你们应当知道的。”
天主圣子耶稣基督除了有人性的灵魂与认知能力之外,也具有人性的意志和身体。教会在公元六八一年召开的君士坦丁堡第叁届大公会议中声明:“基督有两个意志,两个本性的行动,一个是天主性的,一个是人性的。他所具有的这两个本性不但不互相对立,而且彼此合作,好使他的人性在服从天父圣意的心情下,乐意承行他的神性为了我们的得救而与圣父和圣神共同决定的事。”简单地说,君士坦丁堡第叁届大公会议所声明的是:基督的人性意志毫无困难阻碍地顺从他神性全能的意志。基督除了有神性和人性两个互相合作的意志与行动之外,也具有一个真实的身体。这个身体是天主第二位圣言成了血肉所取的人性形态。为此,基督的身体是有他明显的轮廓与造型特点的。也因为这样,基督的人性外表相貌是可以描绘出来的。圣保禄宗徒致迦拉达人书第叁章第一节说:“无知的迦拉达人啊!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已经活现地摆在你们眼前,谁又迷惑了你们呢?”
圣保禄要说的是耶稣不是一个抽象,无法捉摸,不可形容,缺乏个人特征的人,而是实实在在,具体的,像我们每个人一样,有形象模样,有眉有目的人。公元七八七年举行的尼西第二届大公会议曾宣布以圣像方式来描绘耶稣基督是合法的事。当然,教会一向认为:不可见的天主圣言,以和我们同样可见的血肉形象,呈现在耶稣的身体上。事实上,基督身体的种种特征正表现出天主第二位圣子的神性位格。既然天主圣子以他人性肉体的轮廓模样作为自己的形象,所以他的圣像自然可以受到我们的尊敬,因为谁尊敬圣像,他即在尊敬圣像所显示与代表的事实。
耶稣基督有神性与人性两种意志和行动,有真实的身体,也有一颗人性真实的心。他生前,不论是受难或临终的时刻,都爱我们,爱我们每一个人,并为我们奉献出自己。他以一颗人的心爱了我们众人。为此,耶稣那颗因了我们的恶过和为了我们的得救而被刺透的圣心,被视为他无限的爱的主要记号和象征。他以这个无限的爱继续不断地爱永生的天父和众人类。
归纳起来说:
第一,基督是真天主,也是真人,他有人性的理智和意志。但是他的人性理智和意志与他的神性理智和意志完美地配合着,并听从神性理智和意志的决定。他与圣父及圣神有共同的神性理智和意志。
第二,天主降生为人是天主性与人性美妙地结合在天主第二位圣言内的奥迹。
19.如何理解玛利亚的童贞呢?
20.十字架对人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每年在圣周的苦难纪念(星期五) 礼仪中,我们纪念耶稣的苦难圣死事迹时,其中有一项是朝拜十字架。为一个基督徒来说,十字架实具有至大的意义:
每一次,当我们见到十字架时,我们不单见到痛苦和死亡;同时也透视了光荣复活的一面。这就是说,纵然我们面对失败和痛苦,我们仍不失望,我们会怀着希望来信靠天主对自己的照顾。此生中谁也逃不开“十字架”,但是能否生活出它的意义,那么就要看看我们懂得多少和做到多少!
Δ承行父的旨意──十字架上的耶稣,一生都为承行天父的圣意而生活。k服从至死,以至死在十字架上,最后说出:“一切都完成了”为止。回顾我们的生活,究竟能否将主的事放在首位?又生活中有多少次的选择是以信仰为准的呢?
Δ完全的信赖──耶稣在传教时教导人要信赖天父的照顾,k说天父连天上的飞鸟和田里里的野花也不忽略,又何况我们人呢?(参阅玛∙10:26─33) 在十字架的苦难中,耶稣真的做到了对父的完全信靠,k从没有改变k对父的信赖。在如意顺境的生活中,信赖天主的照顾倒不甚困难,但是,偏偏要一个“好人”受诸多的折磨,在磨难中仍然依赖、相信天主是在照顾他时,就非有大信德不可了。
Δ无限的宽恕──多少次耶稣告诉我们要宽恕别人,要爱仇人。k不但透过“言”,也透过“行”启示了这无限的宽恕。在苦架上k为钉死k的人祈祷:“父啊!宽恕他们吧!”在这行动中,不但要求我们也去宽恕人,同时给我们启示了父对人类的无限宽恕。没有宽恕就没有爱,天父对我们的爱是千真万确的;但k也要求我去爱和宽恕别人。
基督徒的十字架代表着痛苦、困难和死亡,但是也给人带来了慰藉、平安和复活。凡这一切,不单是对永恒的寄望,更是对一个现实生活的把握。十字架使我们在这有死的人中,建立起一个新的价值观;使我们从多幻化的生活里,找到正确的目标,并活出意义来。
21.耶稣遭受的最大痛苦是什么?死在哪里及哪一天?
22.“坐在圣父的右边”是什么意思?
这个说法是源于圣咏:“上主对我主起誓说:‘你坐在我右边,等我使你的仇敌,变作你脚的踏板!’”(咏110:1)。耶稣坐在天父的右边显示耶稣是天父的独生子,与天父享有同样的尊威和光荣。耶稣升天并没有离开这个地球,只是k与世间的往来已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23.教宗是什么?
按天主教会的立场,教宗(Pope)是耶稣基督在世的代表,伯多禄(Peter)宗徒的继承人,天主教的首领和罗马主教,西方的宗主教,意大利的首席主教,意大利教省的总主教和首席主教,梵蒂冈的最高元首、天主的众仆之仆。教宗基于此职务,他在普世教会内享有最高的、完全的、直接的职权,且得常常自由行使之。(《教会法典》第331条)。
英文词“教宗”(Pope)这两个字源自希腊文里的pappos,可以追溯到拉丁文,都是“父亲”的意思,是对神职人员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神父的意思。“初时,教宗的称呼,被用在所有神父和主教身上。但到了第六世纪中叶,教宗额我略七世立法规定,限定教宗为“罗马天主教的最高职位”的尊称。这种普通名称逐渐演变成“罗马主教”的专有名词、独一无二的特称。
在我们中国,教宗这两个字却被译成教皇。在中国,似乎教宗不仅仅是天主教的领袖,而且还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这种说法,对于全世界的天主教徒而言,实在难以令人接受。教宗不是一个皇帝。因为他是Pope,Pope就是爸爸,是普世天主子民的父亲。
教宗以其做所有基督信徒的最高牧人和导师的身份,有权在信仰上坚强众弟兄。当用职权以决定的行动宣布有关信从的信仰或道德教义时,享有在训导上不错的特恩。(《教会法典》第749条)
罗马教宗继承伯多禄的信理源自新约,“伯多禄”,意即磐石;他原名是西满,这个名字是耶稣给的,耶稣亲口对伯多禄说:“你是伯多禄,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
伯多禄首牧职务以及其继承性,为天主教而论,是天主启示的真理,又为教会钦定,所以称为信理。至于罗马教宗继承伯多禄,享有首牧职务,由于与天主启示的真理以及教会钦定的信理密不可分,神学上称为“信理事件”,一般也称为信理。
由于教宗职务的独特性,今天关于他的任期等等问题,天主教法典都无规定。至于在教会历史中,教宗为帝王撤职者有之,辞职者也有之。历史中也出现过教宗渎职与失去智能等等问题的讨论。在教会法典335条指出:“宗座出缺或完全被阻时,在普世教会治理上,任何事不可变更,但应遵守对这种情况所制订的法律。”
24.梵蒂冈是个国家吗?
梵蒂冈(VATICAN)在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地”。其面积&0.44平方公里,人口&1380人,常住人口仅540人,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罗马教廷的所在地。梵蒂冈虽小,但她是一个国家,而且是一个中立国,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主权属于教宗。在这个小小国家里,教宗确实拥有被世代所公认的、无人可以制衡的权威。教宗不仅仅管理这个弹丸之地的事务,还管理凡涉及到基督信仰与社会正义的事,以及所有在其境外的4000多名主教、26万名神父、20万名修士和82万名修女,和占全世界人口六分之一的天主教之基督徒。19291870严格来说,梵蒂冈可以看成是一个无国界的国家首都,而支配这个国家的人,就是教宗。
25.罗马教廷是什么?
教廷是天主教会的中央行政机构,协助教皇处理整个教会的事务。
根据保罗六世于1967年颁布的《治理教会》宪章规定,教廷中的职位五年一任,期满可连任。各部主席红衣主教,年满75岁可退休,80岁必须退休。
教宗逝世时,各部门负责人自动辞职,等候新教宗重新委任。各部门负责人都由教皇授予决策和执行的权力,但教皇保留最后决策权。
教廷官方语言是拉丁语,但也采纳国际通用语言。
沿革 基督教形成以后,原由定期召开的主教会议履行对整个教会的领导职能。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后,罗马主教府发展成为天主教会的领导机构。早期由教宗遴选罗马教区的司铎、执事(六品)和邻近 7个教区的主教组成枢机团,作为教宗重要的咨询机构,下设小组,分工专职处理政教事务。1586年,枢机团人数增至70人。 1588年,西克斯图五世设立15个部门,其中9个处理教会日常事务,6个负责管理教宗国,教廷机构始告形成。教宗权力按照君主制的模式建立,此后,枢机会议的作用逐步减少,担任教宗外交代表或常驻罗马,在各部担任要职的枢机的权力则日益扩大。以后机构日见庞杂。18世纪中叶,本笃十四世曾进行改革。20世纪,教廷机构的扩大又造成了教务和俗务机构、行政与司法机构之间权限混乱的现象。庇护十世和本笃十五世采取了一系列精简机构的措施。第二次梵蒂冈公会议提出对教会的领导体制实行重大改革,会议宣称:天主教会的最高领导乃是由全体主教结合成一个集体和教宗一起共同领导和管理,预示教宗权力将由君主制向议会制过渡。1967年,保罗六世对教廷进行改革,但庇护十世时的基本结构没有变。1985年的全球枢机会议,专门商讨教廷改革问题。若望?保禄二世在会上宣称:“教廷的作用在于协助教皇沟通各地的主教”,但仍表示,在沟通过程中,有时需要对地方教会的教务作出“若干特别的指示或干预”,藉以维护教会的正统教义。会后成立了由6名枢机组成的委员会,将在精简机构、实现教廷领导成员国际化,明确教廷各部的职权范围和教区主教领导权的权限等方面,提出改革计划。  组织机构 教廷首脑为教宗。枢机团成员有选举或被选举为教宗的权利;原由教宗从主教、神父和执事中遴选委任,近世以来已大多数从主教中遴选,但仍保留枢机主教、枢机神父及枢机执事三级。因皆穿红衣,在中国亦通称红衣主教。狭义的教廷仅指天主教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各圣部、各法庭,教廷各秘书处、办事局和理事会以及一些常设委员会,均由教宗授权进行工作。  ●国务院:
以教廷国务卿为首,负责领导教廷各部门的工作,协助教宗管理全世界教会事务。
国务卿与“教会公共事务理事会”合作,处理外交事务。
国务卿下设两个小组,一组专门负责为教宗准备和撰写文件,另一组保管教宗的印章。
●教会公共事务理事会:
相当于外交部,负责与各国政府建立关系,以及管理教廷驻外使节等事项。
●枢机院:
由枢机主教(亦称红衣主教)组成,原定70名,1976年扩大为137名。1994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又任命了30名枢机主教,现在共有167名成员。在各大洲均有代表。枢机院设有院长、副院长、总务和秘书各一名,加上教廷和地方教会中资深的神职人员若干名。由教宗直接领导,协助教会的行政工作,或做教宗的代表和使节,处理教会事务。
●三个法院:
○最高法院――负责监督所有教会的法院,以维护公正的审判。各地教会法院每年向最高法院汇报一次。案件中的有关人士认为法院的判决不当时,可向最高法院上诉。最高法院有权责令教区法庭重新审理,或由最高法院直接审理。如果对教会的行政制度有意见,也可向最高法院上诉。
教廷的最高法院也是梵蒂冈国的最高法院。
○圣轮法院――同最高法院一样,也是一个上诉法院。它负责审理对违反教会法规的行政处罚所进行的上诉,也处理各圣部之间的争端。教徒认为教区法庭的判决不公正时,也可向圣轮法院提出上诉。但该法院通常所处理的都是婚姻纠纷的案件。
教区法庭遇到疑难问题时,可向圣轮法院咨询。
○圣赦院――不是一个公开的法庭。主要处理与良心有关的问题,如给予申请人宽免、恩准等。
●两个会议:
大公会议和世界主教代表会议均由教宗直接领导和主持。前者公元初即已形成,迄今召开了21次;后者1965年成立,每三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并可召开临时特别会议,主要讨论有关天主教的信仰问题。
●九个圣部:
○信仰理论部(信理部)――负责维护信仰与教义,查禁和制裁任何违反信仰原则及教义教规的言论和刊物。
○主教部――负责各地教区的设立。接受并研究各教区的报告。监督各地的主教会议,同时负责监督“拉丁美洲委员会”和“移民与观光委员会”。
○东方教会部――负责处理有关东方教会内的人事和纪律问题,并与“基督徒合一秘书处”和“非基督徒秘书处”一起,谋求改进同东方教会和其它宗教,特别是伊斯兰教的关系。
○圣事礼仪部――负责推行有关圣事的规定,处理东西方教会的礼仪。
○神职人员部(圣职部)――研究和处理各教区的神职人员的培训和生活等问题。
○修会与世俗修院部――这是两个部门,前者负责处理修会团体的成立或解散,监督修会团体的会规、纪律等;后者负责监督不入修会的在俗神职人员团体的规章制度。
○万民福音传播部――原名传信部。专门负责培养和派遣传教士。布置和开展世界各地教会的传教工作,从经济和精神上给予支持。
○册封圣人部――主管册封圣人的过程和手续,以及保管圣人的遗骸、遗物等。
○公教教育部――监督天主教大学和修道院的组织,包括行政、方针、规章等。
●三个秘书处:
○基督徒合一秘书处――1960年成立,负责协调各基督教会之间的关系,推动基督教各派别的统一。
○非基督徒秘书处――开展基督徒与非基督徒间的联系与对话。
○无信仰者秘书处――研究无神论的背景和思想,寻找共同点,与无信仰者进行对话。
●办事处:
○教廷经济会计处。
○教廷遗产管理处。
○教廷宫廷管理处――负责管理教廷的物业。
○教廷秘书处――负责安排教皇接见访客和出外访问事宜。
○中央统计处――负责收集整理有关教会及神职人员工作的资料。
○教廷慈善事业管理处。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档案管理处。
○人事管理处――负责梵蒂冈内的办事处和其他机构的人事问题。
●委员会:
众多的委员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或需要,不时有所变更。既有加强充实的,也有变成联络或资料中心的。它们按照各自的性质,隶属于相应的上级机构。
其它附属机构:梵蒂冈印刷所,梵蒂冈出版社,罗马观察报(日报及周报,月刊),梵蒂冈电台,电视中心。
此外,尚有:俄国委员会,中央神学委员会,以及人类发展委员会等组织。
26.枢机的含义是什么?
“枢机”一词,原文是拉丁文的(CARDO),中文为门轴、户轴或绞链式活页板,引申为主要的关键,如中枢。枢机因而有机要处所之意,(CARDO)是名词,其形容词 (CARDINALIS)的意思与名词一样,中古时代,此字仍保有重要之意,如东西南北风为枢机风(Quatvor Venti Cardinals),圣堂的大祭台叫枢机祭台(Cardinale Altare), 大礼弥撒叫枢机弥撒(Cardinalis Missa)。
教会第一次用“枢机”一词,是为指一位神职人员,条件是第一、这神职人员,应有一个固定服务的圣堂,第二、他的圣堂应当有相当大的规模:如主教座堂、堂区圣堂、或神父团体圣堂(Collegiale)。圣额我略教宗曾许可任命上开小教堂的神父为枢机,但禁止私人小教堂的神父当 枢机按当时的原则,一位五品人员不得当枢机。可是例外的也有枢机五品。额我略第七世曾任命过枢机五品(Cardinalis Subdiaconus)。一五六七年,枢机的名衔只给罗马的高级神职人员们。
开始的枢机们无论是枢机执事、枢机神父、 枢机主教全部都是罗马市的神职人员。他们是枢机,只是由于他们是“职衔”或“执事圣堂”的负责人,市外的主教们不属于市内神职人员,因此他们如果是枢机,全是因为他们是教宗宫廷的人。日后这三种枢机的工作,全部在于辅佐教宗;他们遂成为罗马神职中的高级干部(Proceres Clericorum)。另方面,当时教宗又没有许多相称的助手,就更有须要多请他们帮忙管理教会,因此对自己的教区,只留下当地主教的名义,而无实际治理工作,他们就渐渐都搬到罗马教廷居住。这种演变,使更多罗马以外的枢机们进入了罗马,一○四九年,就有十几位外地来的枢机,这些枢机,开始全是从大修会院长中选出。自十三世纪,亦有乡间及其它地方的主教被召来罗马担任枢机职,并帮助教宗的管理工作。这些枢机当然要放弃自己的教区,来住罗马。有时这造成许多实际困难,因此某些主教宁愿留在本地而拒绝了罗马的请求。特利腾大公会议规定:如果枢机有教区及牧灵的工作,不必离开自己的教区,此后枢机团分有两种:一种是教廷枢机,他们常住罗马,积极辅佐教宗…其中亦有别国的枢机。另一种是住在其它各国的枢机。此外枢机团里常有些会士,教宗西希德第五,规定四位枢机应当从四大乞丐修会选出,这法令虽未时常生效,但很深刻的影响了历代教宗。
27.枢机主教是什么?
(349-350)1917
28.神职的种类有哪些?
主教是主教团中的一分子,同时是宗徒的继承人,与十二宗徒一样,能全权代理基督,且可传授代理权。故此,神父之权只能从主教处领取。主教所领受的,是圆满的圣秩圣事,习惯上称之为“至高的司祭职”,神圣职务的顶点。在祝圣主教的同时,即授予训导和管理的职务。所以,主教在自己的教区内负起领导的责任:他要主持礼仪,关心各堂区的神父、执事的职务和生活;同时,以圣秩圣事,收纳新的被选者,加入神职的行列。教宗亦是主教,但他是伯多禄的承继人,故亦继承了作宗徒之长的领袖地位。主教过独身生活。
在主教品位中,还分宗主教、都主教、大主教和主教四级(希腊语是Patriarches,Metropolis,Arch Episcopos,Episcopos)其中,宗主教地位仅次于教皇,余者次之(近世将都主教和大主教视为同等)。但是,这些都是非品位的级别。
神父(司铎)
协助主教的神父,由主教委派到堂区或某一指定的职位服务。他们负责领导区内的教友,藉着教导、培育来协助各人信仰生活的成长,负起传福音的使命。神父们并在教会内负责施行圣事和举行祈祷礼仪,以分施天主的恩宠给众人,和维系区内教友的团结。在教会的文献说:“司铎因圣秩圣事之故,依照永远的最高司祭基督的肖像,被祝圣为新约的真司祭。去宣讲福音,管理教友,并举行神圣的祭祀。”(教会宪章28)。神父过独身生活。
执事的职务,在宗徒大事录第六章内已谈过,而教会宪章又说:“他们(执事)因圣事的圣宠受到鼓励,在主教及其司祭团的共融之中,为天主的子民作礼仪、讲道及爱德的服务工作。”(教宪29节) 在某些国家(香港是其中之一),是有终身执事职的,不论已婚或独身教友,均可选择此终身职务。
执事应该是主教的直接助手,而不是司铎的下属。执事可以施行圣洗、婚姻和病人傅油三件圣事。
总观各人的职责,任务各有不同,但却是共同合一地服务教会的一个标记。他们在教会内领导天主子民,责任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保持合一共融:宣讲、解释天主的圣言。
(2)加深天主子民的信仰生活:施行圣事。
(3)领导天主子民扩展基督的神国:牧民工作。
29.修女是神职人员吗?
修女在教会不是神职人员,她们是一批自愿献身于天主过圣洁生活的人,她们的职责是帮助神父传教,或搞一些慈善事业,服务于各个堂口。要做一名修女必须是自愿的、高兴的,把一生献于天主和他立的教会,努力传扬基督的福音,具有服从和听命的精神,培养修女有望会期(二年),初学期(二年),暂愿期(根据各修会会规定),最后是永愿。
培养修女的修会分国际修会和教区修会两种,国际修会由修会上司直接管理,下设分会有分会长管理。教区修会由主教委托一名修会修女管理,内设会长,导师,分会也是一样,她们要对教区和主教负责。以服务教区为主要任务。并帮助各堂区神父传教。
30.教父是什么?
1& 概念说明:教父(father of the church)一词大致可以定义为:在基督宗教初期的教会作家,他们都以正统的教义和圣洁的生活知名于世,也因此曾受教会嘉许为信仰的见证人。
2& 教父主要特征:有四点,即年代古远、正统教义、圣洁生活、和教会嘉许:
(1) 教父时代(当作一个文学阶段来看) 始自圣经古典文学之后的第一章。按历史研究现存最早的作品可能是约96年教宗克雷孟一世(Clement I,92―101 )写给格林多的书信或是 (宗徒训诲录)。比教父年代的开始更难决定的是它的结束时期。一般的看法是以若望达玛森(John Damascene,约650―750)为东方的最后一位教父,而以依西都(Isidor of Sevilla,约560―636) 为西方教父的最后一人。不过,有人以为这个时代早在犹斯弟尼安一世(Justinian I, 527―565)登基之时(527)已经结束了 ; 但也有人认为它应该延续至850 年为止。
这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不过它并不影响时代问题的重点:教父文学是继圣经古典文学之后最早的作品,它见证出基督徒在最初几个世纪内的神学(尤其是基督论、圣三论和教会论)看法及发展。
(2) 正统教义的超卓性。这个定义其实包含三个要点:1)“教义”是指神学思想外在化于写作之中教父们都是作家。 2)「正统」教义并不暗示没有错误,因为教父并非仅是信仰的见证人,他们大都是神学家,尝试更深入地透悟启示的讯息。因此所谓正统教义意含着与正统教会保持教义上的共融。乐林人文森(Vincent of Lerins, 约+450)便曾这样描述教父们:那些受嘉许的教师,在他们各自的时间与地方,与唯一的公教会保持着一样的信仰与共融。」其后的(集拉修法令)(Gelasian Decree:这是一部律令选集,相当忠实地反映罗马教会六世纪的看法),也把重心放在「共融」(communion)的基础上。 3)最后「超卓性」可以指独创性、深刻、或圆满,也可以指富有活力、清晰、或卓越不凡。它不一定意含比较(比后世超卓),却显然含有一定程度的不朽(相对于作者当时当地而言)。
在这一点上,还须略加一点补充:在许多教父论或教父神学的研究中,都会包含有一些「非正统」的基督徒作者,他们的正统性也许曾经受过质疑 (如奥力振Origen, 约 185―254) , 他们甚至离开过教会(如戴尔都良Q.S.F. Tertullian,约160―23O);抑有甚者,教父论甚至还可能包含一些攻击信仰的外教作家(如采尔稣斯Celsus,二世纪,波斐留斯 Porphyrius, 约233 ―305)。大概可以这样说,他们位列教父论的研究中,却不是正式的教父。教父(论)的研究涉及他们的作品是可以理解A: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显示出教义的发展,从而结出丰富的神学果真。
(3) 圣洁生活:无可否认的,并不是所有教父都位列圣品。有些甚至没有受到像早期教会崇敬圣人一般的待遇。因此,所谓「圣洁生活」仅是指最起码的基督徒德行,经常与主冥合,具体地表现出生活与理论上的和谐、信仰与道德上的一致。因为必须如此才可能对天主的启示和基督徒的传承有更精确、更深遽的理解。
(4) 教会嘉许:教会的嘉许可以是正式的,那就是经由大公会议或教宗宣布某位古代作者在教义上或伦理上的功绩。但也可以是隐含的:即大公会议或教宗甚或礼仪嘉许性地引用某位作者的说法。最后,它还可以是实质上的,即是说他的理论为一般基督徒广泛地采用。
3& 希腊语是教父文学最早期的语言。但在罗马、北非和高卢(Gaul),希腊语要迟至三世纪才通行起来。渐渐地,除了希腊本土以外,它竟有被本地语言所取代之势,特别是叙利亚语、科普替语(Coptic一种埃及土语),和亚美尼亚语;而在西方,拉丁语更是后来居上,成为西方教父的普遍用语。
至论教父文学的后期,差不多每一位研究教父的人都有他自己的分法。这个现象不单指出后期的困难,还暗示着它的权宜性,事实上历史洪流是不容许人一刀两断的。而这里所列举的三分法,只是许多可行的方法中的一种:
(1)早期教父(从最早的教父开始至313年(米兰通论)或325年尼西亚第一届大公会议为止) : 这期间又可以细分为三组:
1) 宗徒教父,由于他们可能接触过或受教于宗徒或宗徒的门徒而得名,如安堤约基人依纳爵(Ignatius of Antioch, 约 +117)、坡利加 (Polycarp,约 +168/169) 、 克雷孟一世等。虽然只有寥寥数字,他们的作品都充满牧灵的语气,强调末日,对基督有着鲜明的怀念,真正地反映出早期基督徒的见证。
2) 护教者,由于教会对外邦信仰和犹太主义的还击,因而产生了第一批与外面世界接触的基督徒文学家,如殉道者儒斯定 (Justin the Martyr, 约 +165) 、 雅典人阿特那哥拉斯 (Athenagoras,二世纪下半)等。他们以自已的笔对抗君王的刀剑,力图表达新约是旧约的满全,让基督徒的真理与外教神话相对立。同属于这一组的还有教会对蒙丹派和诺斯底主义的回应,个中翘楚应推依雷内 (Irenaeus,约 140―202)。
3) 第一批真正致力神学整体研究的学者。他们的努力一方面是由于争论的刺激,而更重要的却是信仰在基督徒知性上的推动。当时主要的神学活动中心是东方的亚历山大及西方的迦太基(Carthage)。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则有亚历山大人克雷孟CIement of Alexandria, 约140―2l7与奥方振。在西方有戴尔都良与西彼连(Cyprian,约200―258) 等。由于他们的努力,教父时代已经准备好迎接它黄金时代的到来。
(2)黄金时代(上承早期教父,下迄451年加采东大公会议):
1) (米兰通论)(313)正式承认基督宗教存在的权利,也让基督徒可以在完全自由的情况下参与崇拜和敬礼,更为教父文学铺开了通往黄金时代的大道。这是教会首四届大公会议的时代,即第一届尼西亚(325)、第一届君士坦丁堡(381)、厄弗所 (431)和加采东(451),是一个在基督徒神学里富于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时代,深入地寻索教会的基本信理 (在东方是圣三论和基督论,在西方则是救援论和教会论) 。不过,这也是一个充满痛苦和争执的时代,教会不幸地一次又一次地受尽亚略主义、多那特主义、摩尼教、白拉奇主羲、阿波林主义、奈斯多利主羲和一性论的打击。
2) 在这光采四射的文学和神学的时刻里,充满着第一流的作家,本文仅列举最著名的几位代表 : 在埃及有反亚略主义者亚大纳修 (Athanasius, 295―373)和反奈斯多利主义者济利禄(Cyril of Alexandria, +444) 。 在小亚细亚触及神学的顶峰的是三位卡帕多细亚人 (Cappadocians):西泽勒雅的巴西略(Basil, 约329―379) 、纳齐盎的额我略(Cregory 0f Nazianzus,约 329―390)和尼沙的额我略 (Gregory of Nyssa, 约 335― 394) 。
在安提约基学派,最著名的代表是塔尔索的狄奥多 (Diodore of Tarsus ,+394)、金口若望 (John Chrysostom,约 344-407)等。
在西方,领导的人物如下 : 依拉利(Hilary of Poitiers, 约 300― 368) 、 盎博罗 修(Ambrosius, 约339―397) 、 圣经学家热罗尼莫( Jerome, 约 340―420) 及 圣 奥斯 定 (Augustine,354―430)。
(3) 衰落时期(五世纪中叶至七世纪末):加采束大公会议之后,教父们的蓍作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衰落,特别由下列二种原因造成:
1) 信仰上的基本问题似乎解决了,神学已经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境地。物极必反,不进则退,这是必然的道理。在圣经诠释和理论思辨都转弱的当儿,灵修和崇拜成了注目的焦点。在这情况之下,新颖而富创造力的思想必然减退;传统主义,对从前的依附成了无可避免的事。
2) 政治和文化的因素亦不可忽略:外方民族在西方肆虐,君王权力侵入了东方教会;再加上东西方的分裂,回教文化的层层进军,在在都令教父文学有今非昔比之叹。但话得说回来,这段时期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应用为中世纪士林哲学作好了准备的功夫,就是这时期的人物也并非全属等闲之辈,如翻译亚里士多德的波哀丢斯(Boethius,480―525),灵修学大师额我略一世(Cregory I,590―604)等等。不过,无论如何,教父时代终于走到它的尾声了。
31.圣召是什么?
32.怎样才能成为神父(司铎)呢?
33.为什么要守独身生活?
在教会的传统中,不断有热心事主的男女基督徒,选择了独身的生活,如我们常见到的神父、修士、修女。独身在教会团体中是一个神恩,但是并非圣秩圣事本身的要求,这点可以从教会历史中看见,已婚者是可以晋升神父的。“谁若想望监督的职分,是渴望一件善事:这话是确实的。那么,监督必须是无可指摘的,只作过一个妻子的丈夫......”(弟前 3:1-5) 此处的监督即主教,可知当时的主教是有家室的。此外,亦可是弟铎书中对长老的资格亦有同样的要求。(铎 1:6) 今天在东方教会(即东正教)中的许多司铎是已婚人士。
根据教会法上的规条:西方天主教会的司铎,不可结婚。这规则是在四世纪时开始有人实行,至一五六三年脱利腾大公会议,才立定只有独身者才能领受圣秩圣事。
遵守独身必须是出于自愿,为能全心全意为天主和人群服务。正如圣保禄说:“没有妻子的人,所挂虑的是主的事,想怎样悦乐主;娶了妻子的人,所挂虑的是世俗的事,想怎样悦乐妻子:这样他的心就分散了。”(格前 7:32-33)
34.天主为什么颁布十诫?
35.什么是罪?
36.我有罪吗?
.............18-21
了与近人的交往。
37.救恩史是什么?
其实,耶稣基督的死亡和复活就是救恩史的核心,也是我们信仰的核心。
简单来说,救恩史是天父对整个人类的救恩计划。为使整个人类认识k的救恩计划,天父把这计划启示给一个民族(以色列),并在这民族中开始实行这计划。
这启示和实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亚巴郎――以色列民的第一个祖先――直到耶稣基督的来临,为时约一千九百年,天父一步一步的实践和启示k的计划。
耶稣基督的死亡和复活就是救恩史的高峰。
我们可以把整个救恩史分为三个阶段:
1以色列民的阶段:是天父许诺、人类期待的阶段。
2耶稣基督是满全一切的阶段。
3教会的阶段:教会借着宣扬福音的活动和礼仪,延续耶稣基督的工作,直到基督在人类历史结束时再来的日子。
38.获得救恩的条件是什么?
39.领洗入教以后该如何做呢?
40.最后的审判是什么呢?
  宗徒信经最後一条当信的道理是“我信常生”这端信条在尼西君士坦丁堡信经中念作“我期待来世的生命”。
“我信常生”这端信理包括下面几个主要内容:私审判、天堂、炼狱、地狱、公审判和新天新地。
关于最后审判和世界末日以后的宇宙人类命运,圣经上,尤其是新约圣经中,有不少的记载,宗徒大事录第廿四章十五节记载圣保禄遭犹太人控告,在斐理斯总督前答话说:“我对天主所怀的希望,……就是义人及不义的人终将要复活。”善人与恶人都要一起复活,那是怎样一种时刻呢?若望福音第五章廿八到廿九节说:“时候要到,那时,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他的声音而出来:行善的人要复活,进入生命;作恶的,也要复活起来受判罪。”
上面这两段圣经都在说将来有一天众人都要复活的事。但是我们并不是为了复活而复活,而是为了决定永恒的命运而复活。所谓决定永恒的命运,就是最后的审判,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审判。所以,当世界末日,众人都复活之际,公审判的时刻就来到了。玛窦福音第廿五章有这么几节说:“当人子在自己的光荣中与众天使一同降来时,……一切民族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们分开,如同牧人分开绵羊和山羊一样,把绵羊放在自己右边,山羊在左边,……在左边的,要受到处罚,至于义人,却要享受永生。”
这段福音说“一切民族都要聚集在人子基督面前”。聚集在耶稣面前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耶稣是最崇高的真理,在真理之前真相终将大白。人的真相就是他和天主的关系,在公审判时,基督将把这种关系的一切后果都公开出来,在世行善的人,他和天主的关系良好;作恶的人,这种关系自然恶劣。
圣奥斯定在他的讲道中说:“坏人所行的恶都要背着他们被记录下来,当天主不再缄默那一天,他要转向坏人说:在世间我曾为你们安置了穷人……他们是你们的差役,为把你们的善行存在我的宝库,但你们并没有交给他们任何东西,所以在我这里你们并没有存放任何属于你们的事物。”
圣奥斯定这段道理简单、明了、发人深省。他所说的“天主不再缄默的那一天”,就是基督要在光荣中再度来临的时刻,就是最后审判来到的时刻。这个时刻什么时候来到,只有天主圣父知道,因为是他要作的决定。到时候,他要藉着圣子耶稣对整个历史下定论,我们也将因此而认识整个创造工程和整个救恩计划的最终意义,同时也将了解天主的上智如何引导宇宙天下一切事物走向各自最后目标的美妙途径。总之,在公审判的时候,我们要看到天主的公义战胜受造之物所铸造出来的种种违反公义的丑行,也要看出天主的爱比死亡的力量更强大。
以上所谈的有关公审判的事,到底在告诉我们什么呢?对我们现世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最主要的是在规劝世人,特别是已经接受基督信仰的人,趁天主仍在宽待我们的时候,好好利用这时机,及时悔改,归依上主。圣保禄给格林多人写信说:“我们……也劝你们不要白受天主的恩宠,因为经上说:‘在有利的时刻,我俯允了你;在救恩的时日,我帮助了你。’看!现在正是有利的时候,看,如今正是救恩的时日。”(格后六,1-2)
此外,公审判的道理也在激发我们敬畏天主的心,督促我们努力在现世推展天国的义德,并向人类宣报美好的希望,即“主耶稣将再度回到人间,在他的圣徒身上受光荣,在所有信众身上受赞美”(得后一,10)。这一切都和上面所说的“及时悔改,归依上主”的行为有着相互为用的关系。一个知道不敢妄用天主所赐给的有利时刻, 不糟蹋天主的恩典的人,必定知道及时悔改,归依上主,因为他晓得公审判必将来到。那时,在基督唯一大真理面前,宇宙天下的一切真相必然要大白,任何隐密的事无所遁形,每个人生前的思言行为在真理强烈光线的照射之下,显得一清二楚,不用至高的审判者发言,人已经看出自己永远的命运,因为他的一生就在为他的永远作证。
一个有这种认识的人,必然会敬畏上主,因为上主固然仁慈但也公正无私。为了赢取身后的永恒幸福,他会在今生余下的有限时刻多行善功,为自己在天堂积下宝藏,也会在现世努力拓展天国,使天主的义德日渐充满人间社会,让大家热切期待基督早日在光荣中重新回到大地,主持最后的正义。
总之,至圣罗马公教会相信,也坚决承认:在最後审判的那一天,所有的人,灵魂肉身一体,都将出现在基督法庭面前,为自己一生的行为向基督交帐
41.鱼代表着什么意思呢?
在天主教的艺术中,经常用“鱼”象征耶稣,这个标志源于希腊文“鱼”一词ΙΧΘΥΣ。ΙΧΘΥΣ是希腊文“耶稣、基督、天主、子、救世主”五个词的缩写,其中Ι代表耶稣、Χ代表基督、Θ代表天主、Υ代表儿子、Σ代表救世主。因而,从教会早期便以“鱼”象征基督,而鱼也象征着丰富。
42.聂斯多略教派与中国的景教是什么关系?
在相当于丕平和查理曼时代的中国唐朝的时代,基督的福音首次传入中国。当然那是从同罗马教会已分离了数世纪的教派所作的工作;不过也只是昙花一现,以后便湮没无闻了。
聂斯多略(Nestorius)是叙利亚人,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原任安底奥基亚城隐修院院长(428年);聂斯多略异说教派也因他而得名。传统上都认为此派否认耶稣基督内天主性与人性有真正“单一”位格上的结合。此派主张耶稣有两个完全且各自独立的性体(天主性和人性),所以他具有两个位格(天主的和人的位格)。换言之,圣言成了血肉是圣言寄居在基督身上,意思是说,天主的位格与人的位格本是各自独立的,只是伦理上的结合而已。因此,玛利亚只是基督之母,而不是天主之母。431年,厄弗所大公会议谴责了聂斯多略是异端邪说,因为他反对以天主之母称呼玛利亚。然而,从聂氏学说来看,聂氏发觉当时有关“天主之母”的争论愈演愈烈,他的目的是想以“基督之母”来调解此争端,后来极端人士滥用了此称呼。至于431年厄弗所大公会议对聂氏本人及其目的未能公正予以置评,令人惋惜(《神学辞典》228#)。&
聂斯多略异端,虽被公元四三一年召开的厄弗所大公会议判为异端而予以罚禁,但它并未由此而绝迹,且在波斯(伊朗)曾盛极一时。当波斯帝国沦陷于阿拉伯回教徒手时,聂斯多略派同战胜者取得了妥协,最低限度在回教徒统治的初期,他们还享受着宗教自由,且在第七、八两个世纪有过非常广泛的传播。他们虽因对降生的错谬道理与罗马教会分离,许多教徒却心热如火,亟欲传播他们的信仰;且在隐修院中栽培了不少的传教士。另外中亚政治的局面与他们有利,使他们得以平安传入;因中国唐朝的皇帝,为镇压在中亚骚扰的突厥,让贯通大陆的大道重行开放;那是由波斯通往印度和中国的古道,商队常由此将中国所盛产的丝绸运往欧洲。&
聂斯多略的传教士便追随着商队,或自行扮作商人,或乘坐商人的船只潜入中国传教。他们当时的一位宗主教曾有这样的记载:“许多人只带着一根和一只行乞的布袋,梯山航海到印度和中国去传教。”他们能讲他们所要去的地方的语言,甚至在每一站,能杂在民众中,召集听众,宣讲他们的教义。如果首次接触顺利,便在那里安排下传教站,附设旅店和学校。
他们传教的成绩实在惊人:他们进入了印度和锡兰,在中亚的突厥民族中得到了许多信徒。公元八世纪中叶有回纥(Uigurs)教徒在中国军队内充当佣兵。一零零七年住居蒙古南部的克烈人(Keraits)曾大批地进教。同时或稍后,住在河套(黄河)的汪古人(Ongut)也归化了。聂斯多略在极盛时,在亚洲曾拥有二百位主教。
明万历年间,一旅客在唐故都西安道上迷道,向地方人士询问:‘曾有基督教派来当地传教没有?’问得他们瞠目结舌,答以从来没有...那是不对的,因为千年以前,正是高僧玄奘由印度取经回国后九年,有基督宗教教徒由西域来西安,皇帝曾予以礼接待,并在中国传教二百年之久;以后竟消灭得无影无踪,不复为人所记忆,真是咄咄怪事。&
利玛窦和其它传教士在明末由澳门进入中国,深知关于宗教问题,除非先证明那是由国自古以来所固有的信仰,他们是来此相印证,决不能获得中国人的尊崇。他也曾被中国人目为强词夺理;他竟不能指出一点儿遗迹,如一座教堂,一座隐院,或一本经卷,足以给新奉教者证明,除儒释道外,中国曾有过其它可以令人信服教门;根据由欧洲和印度得到的传说,他们以为中国曾听到过福音,但不予以证实。直到一六二五年才偶然获得了证明。此时在西安附近,有一座在唐朝建立的石碑(公元七八一年)出土,碑文很长,顶上有一石刻十字。碑文开始以佛教及道教的术语,陈述基督教教义大纲;然后追述该教在由中国传播经过的主要阶段。公元六三六年(唐太宗贞观中)传入中国。大秦(即波斯或云巴肋斯坦)人阿罗本赍其经典来长安,太宗觉其教义正直合理,予以尊崇;‘命房玄龄宾迎留禁中翻经’,为他建波斯寺,准他招收教徒,他们自称景教,就是说教义光辉正大当受人景仰的意思。以后二百年中大致和平顺利,但也受过折磨反对。高宗时(公元六五零~六八三)更在各州建波斯寺,尊阿罗本为“镇国大法王”,教化大行,其间也遭受过佛教和道教的反对。玄宗天宝四年,下诏称“波斯经教本出大秦,其西京波斯寺宜改名大秦寺。德宗建中二年,(公元七八二年),长安大秦寺僧景净,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至武宗时,宠信道士归真,“归真恃宠,排毁释氏,言非中国之教,尽宜除去”,武宗便命拆毁佛寺:归真又秦‘释教既已厘革,邪法不可独存’等语...于是皇帝下诏说:“我高祖太宗以武定祸乱,以文理华夏...岂可区区西方之教与抗衡哉!”...所以他下令‘寺宇拆除,僧侣还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教会我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