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师越战士兵回忆录电影美国士兵屠杀村庄一个叫沃特西

历时十四年之久的越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十四年间,美国深陷越战泥潭而无法拔足,耗费了难以数计的国力财力,近6万名的美国士兵长眠在了梦魇般的越南战场。在给越南人民带来无穷灾难的同时,越战加剧了美国国内的民权问题、种族问题,使国家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给美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创伤,越战是每一个美国人都不堪回首的苦涩往事。  
从战争结束到现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美国人拍摄了大量的以越南战争为题材的影片,越战电影已经成为了美国战争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越战电影中,以《猎鹿人》、《现代启示录》、《野战排》、《全金属外壳》四部影片所体现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为最高,这也是电影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四部最为优秀的越战影片,被称作反思越战的电影四杰。    
拍摄于1978年的《猎鹿人》用不瘟不火的节奏向观众讲述了一个由于越战而造成的悲剧故事,表现了战争对人性造成的难以磨灭的创伤,以和平年代的亲情友情反衬出了战争的恐怖可憎。一年之后的《现代启示录》则是大导演科波拉继《教父》之后拍摄的又一部真正伟大的作品,影片通过主人公威尔德上尉执行任务的冒险之旅,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充满恐惧绝望之情、令人窒息、令人疯狂的越南战场。拍摄于1986年的《野战排》是奥利弗斯通“越战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各方面最为出色的一部,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惨烈血腥的丛林战斗场面,充分表现了地狱般的可以吞噬一切的越南丛林,令观众触目惊心。一年之后大师库布里克推出的《全金属外壳》更是通过一群新兵的越战经历深刻揭露了战争的残酷对于人性的摧残,直刺观众心底。    一
丛林 •地狱 •灾难     
对于每一位经历过越战的士兵来说,杀机四伏的越南战场绝对是个不折不扣的可以吞噬一切的人间地狱:阴暗恐怖的热带丛林,神出鬼没的北越游击队,遍布战场的地雷阵,一分钟之前还和自己有说有笑、生龙活虎的队友却在转瞬之间中弹身亡、魂归故里……梦魇般的遭遇时刻撞击着每一位士兵愈发脆弱的神经,越战的经历是他们人生中难以磨灭的一场灾难。    
《野战排》的开片部分就以一组越南丛林的画面剪辑为整部影片拉开了序幕,其渲染的阴森可怖的气氛为整部影片奠定了叙事基调,片中多次出现的惨烈异常的丛林战斗使得每一位观者都胆战心惊。英勇顽强、神出鬼没的游击队员、变化多端、难以预料的机关埋伏、潜伏在周围随时威胁士兵生命的丛林生物……越南丛林中所有可怕的因素都一一在影片中展现。影片最后,经过一场悲壮惨烈的大战,除了新兵克里斯和几个幸存者之外,野战排全军覆灭,结尾部分俯拍埋葬战士尸体的“万人坑”的镜头更是令观者无比心痛,如同开片部分阴森的丛林画面拉开序幕,“万人坑”的镜头为这出战争悲剧拉下了帷幕。    
虽然没有《野战排》那么多惨烈的战斗场面,但其余三部影片也都用有限的笔墨充分展现了越战战场“人间地狱”的本质:《现代启示录》中威尔德上尉一路触目所及的炮火连天、断壁残垣、伤兵腐尸,以及 “柯兹王国”中那一具具悬挂在树枝之上的尸体、骷髅,《猎鹿人》中极度刺激观众神经的俄罗斯轮盘赌,《全金属外壳》中战地记者小丑一路的所见所闻……这一切都毋庸置疑的向观众表明了不管是对美国人还是越南人,越南战争都是一场不堪回首的沉重灾难。    二 人性•扭曲•升华    
地狱般的越南战场带给美国士兵的是深深的恐惧,极度的恐惧之情必然导致人性深处的扭曲、疯狂,正因此,四部影片无一例外的反映了战争对于的人性的残酷迫害,展现了越南战场上的人性百态。《现代启示录》向观众描述的是一个疯狂的战场:狂放不羁的基尔上校仅仅为了得到一块冲浪的好地方就带领直升机群肆意射杀无辜的越南平民,而在这疯狂的屠杀过程中,他和他的士兵们竟然陶醉在了瓦格纳歌剧神圣的音乐中。片中的另一位狂人、被看作是精神失常的柯兹上校则干脆脱离美国军队,以嗜血残暴的手段统治着当地的一批土著居民,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地狱般的王国。实际上,自从威尔德上尉接受刺杀柯兹上校任务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进入了一个彻底疯狂的世界,淹没在了人性最原始的黑暗之中。    
《野战排》中更是以二元对立的方式表现了战争中人性的丧失,在全片最为刺激观众神经的村庄杀人段落中,以彭斯为代表的一伙士兵为了给冤死的队友复仇,肆意的屠杀手无寸铁的越南平民,老弱妇孺也不放过;而以伊利为代表的另一伙士兵则坚持原则,决不滥杀无辜,两种立场的直接对立尖锐的揭示了越南战场上人性的沦丧。《猎鹿人》中原本生龙活虎的尼克在经历越战之后变成了一个表情机械、目光呆滞、毫无感情的赌博机器,《全金属外壳》中活泼喜人的胖子比尔在经历了魔鬼般的新兵训练后,射杀教官后饮弹自尽……这一切都在控诉着残酷的战争对人性造成的扭曲。    
然而,在越战残酷的洗礼下,却还是有人能够找回自己潜在的高贵的人性,完成人性的复归与升华。《现代启示录》中的威尔德上校和《野战排》中的新兵克里斯在大多时候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这场令人疯狂的战争,他们也都在最后逐步看清了越南战争的本质。《全金属外壳》中的小丑本来已经在新兵训练营被驯化成了一台“全金属外壳”的杀人机器,但后来,他却在亲历越战前线的过程中逐渐找回了自己的人性,影片最后小丑一枪解决掉身受重伤的北越女战士即是最好的证明。《猎鹿人》中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麦克从越南归来后,在同样的地点面对同样的一只驯鹿,他最终缓缓的放下了瞄准驯鹿的猎枪,无疑,越南战场的死里逃生已经让麦克懂得了生命的宝贵。就这样,影片通过讲述战场中人性的升华,既从侧面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又从正面肯定了人性的可贵,取得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三 战争•反思•批判    
“我的战争已经结束,但这段回忆永远存在我的心中。我们仿佛不是在跟敌人战斗,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野战排》最后新兵克里斯的这句内心独白直接把批判的矛头对准了美国政府愚蠢的越战政策。事实上,“我们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是四部影片不约而同都在追问的一个问题。库布里克在《全金属外壳》中更是安排了媒体的参与来揭示美国舆论对于人民的欺骗,面对记者的镜头,许多的士兵不约而同的发出了这样的疑惑:“我们给越南人送来自由,他们却不要自由反而攻击我们”,越战的本质昭然若揭:美国人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给越南人民,美国政府单边主义的霸权行径导致了越战的发生,美国政府应该对这场沉痛的战争悲剧负责。    
如前所述,四部影片都不遗余力的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揭示了越战对于对于人性的摧残,向观众表明了越战对于两国人民来说绝对是一场沉重的灾难,而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反思和批判越战的过程。《现代启示录》中跟随威尔德上尉执行任务的一行几人中,他们各自的梦想仅仅是当一名普通的厨师或者在碧海蓝天下尽情的冲浪,然而美国政府的愚蠢政策却使他们长眠在了人间地狱般的越南战场;《野战排》中多名士兵为了能够离开战场回到家乡而自己弄伤自己,类似的,《现代启示录》和《全金属外壳》中也都出现了美国士兵渴望早日回家的细节描写……这一切都表明了越战除了给两国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外实在毫无疑义。    四
特色•亮点•影响    
虽然四部影片具备许多的共通之处,但它们也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并对以后的影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猎鹿人》是一部饱含深情的叙事长诗,用不瘟不火的叙事口吻向观众讲述了一个越战造成的悲剧,影片开头部分不遗余力的塑造了一场欢乐盛大的俄式婚礼,这与结尾部分主人公们高举酒杯低吟国歌的无奈与苦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刻的揭示了越战给美国人民带来的灾难。这种以大喜衬托大悲的技巧也成为了日后的影片展现悲剧力量的常用手法。《现代启示录》则是一部标准的科波拉式的伟大作品,镜头沉重凝炼,风格黑暗阴郁,越战中人性的扭曲在影片中一览无馀。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直升机群屠杀北越平民的段落,在瓦格纳歌剧高亢神圣的音乐伴奏下,基尔上校带领他的战士们对无辜的平民百姓展开了疯狂的屠杀,优美动听的音乐配合暴力血腥的场面,这也成为了后来许多导演情有独钟的对于暴力场面的表现手法。    
《野战排》是奥利弗斯通“越战三部曲”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叙事流畅、情节紧凑,片中多次展现的丛林战斗场面更是惨烈逼真、动人心魄,成为了日后同类影片描述丛林战斗所必需的参考教材。《全金属外壳》则延续了库布里克早前《奇爱博士》中的黑色幽默风格,影片前半段所展现的新兵训练营的生活充满黑色幽默,观众在大笑之后却是思索良久,而影片最后那场北越狙击手猎杀美国士兵的战斗更是拍摄的异常精彩:在一块已经被炮火炸成废墟的楼群之中,十几名美国士兵和一把如同鬼魅的狙击步枪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场景调度、镜头剪辑、音效使用近乎完美,双方的位置所在、势力对比以及美国士兵们的心理变化都交代的一清二楚,观众看时犹如身临其境,这场惊心动魄的狙击战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日后许多的战争影片效仿的对象。    
结语:    
自古以来,战争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永远也说不清的话题,本文仅仅是分析了一下四部越战影片所探索的战争话题,文中关于战争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还望见谅。最后以周董的一首歌曲《止战之殇》为全文划上一个句号:    
孩子们眼中的希望是什么形状  
是否醒来有面包跟早餐  
再喝碗面汤  
农夫们烧毁土地跟村庄终于拿起枪  
他却慢慢习惯放弃了抵抗  
孩子们眼中的希望是什么形状  
是否院子有秋千可以荡  
口袋里有糖  
刺刀的光被仇恨所擦亮在远方野蛮  
而他却微笑着不知道慌张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贴一张四部影片中最有感觉的海报先   
  顶文!呵呵!
  有机会一定看看
  最喜欢《野战排》!  
  谢谢楼主精彩的介绍。
  喜欢野战排与全金属外壳
  顶,也很喜欢野战排这张海报
  美国人不够狠  看看中国人  把越南干的屁滚尿流  据说都是炮火先行,不管是碉堡还是村庄  
  好像描写越战的片子我知道的就这四部,每部都是经典。只看过现代启示录和金全属外壳,最喜欢《现代启示录》。  看了楼主贴子才知道越战持续了14年之久。  《细细的红线》是关于越战的吗?听说过
  《细细的红线》是关于二战的
  这四部电影都很喜欢,按我的喜好排名是  野战排 现代启示录 全金属外壳 猎鹿人    石头越战三部曲的生于7月4日和天与地...角度虽然不同,但是也值得欣赏。    有兴趣看这方面电影的,除了楼主说的是绝对经典之外,可以看看其他的,虽然跟经典有很大差距,哈哈。象梅尔吉布逊的主旋律片越战忠魂(we were soldiers),里面那个越军的领袖演得非常出彩,布赖恩迪帕尔马尝试不同风格的越战创伤(西恩潘演反面教材的),就算被砸也要说一句:其实第一滴血也可以算进来哈......
  就算被砸也要说一句:其实第一滴血也可以算进来哈......  ------------------------------  呵呵 《第一滴血》系列绝对是如假包换的越战影片 只不过和吉布森的《我们是战士》一样 片子体现出的一些思想 让我们看着很是不爽
……    据说还有一部《杀戮战场》 是一名华裔演员主演的 此片还在奥斯卡上获了奖 有空得找来看看先 ……
  还有汤姆克鲁斯的&生于七月四日&的,据说他同意出演该片就是受看了&现代启示录&的影响.可以说,&现代启示录&是美国七十年代那批现在已是当今社会精英的美国人差不多都看过的国民级电影,影响很深远.
  很喜欢 全金属外壳
  《第一滴血》说到底就是“YY越战电影”,一个越战败兵回到本国成了“无敌战士”,内心深处还是不承认越战的失败。
  第一滴血,间接描绘越战,最后兰博关于越战创伤的那段独白很不错
  最喜欢 全金属外壳   
  梅尔吉布森的我们曾经是战士,也是关于越战的吧
  《第一滴血》说到底就是“YY越战电影”,一个越战败兵回到本国成了“无敌战士”,内心深处还是不承认越战的失败。  =====================================================  政府将一批热血青年送上战场变成冷酷的杀人机器,一旦机器没有了用处,就丢弃在一边任其腐朽溃烂。  第一滴血其实是一部反战影片,不是观赏能力问题,是思维方式问题
  《现代启示录》给我的个人体验更加丰富些!
  作者:冲灵剑 回复日期: 09:20:23   
    梅尔吉布森的我们曾经是战士,也是关于越战的吧  ---------------------------------------------------  那个片子我感觉不好,谈不上反战,只是一般娱乐片。
  作者:天下无色狼 回复日期: 19:16:25 
    就算被砸也要说一句:其实第一滴血也可以算进来哈......    ------------------------------    呵呵 《第一滴血》系列绝对是如假包换的越战影片 只不过和吉布森的《我们是战士》一样 片子体现出的一些思想 让我们看着很是不爽 ……        据说还有一部《杀戮战场》 是一名华裔演员主演的 此片还在奥斯卡上获了奖 有空得找来看看先 ……        ==============================  哈哈,真巧了,昨天去淘碟,看目录刚好订了这张杀戮战场,不过我看到的翻译是战火屠城,我是冲着约翰马尔科维奇订的,没想到原来吴汉1984年凭《杀戮战场》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柬埔寨华裔) ...期待我的碟快点到手啦。
  作者:小雨1900 回复日期: 0:36:41 
    《第一滴血》说到底就是“YY越战电影”,一个越战败兵回到本国成了“无敌战士”,内心深处还是不承认越战的失败。  =============================  不同意这位朋友的看法,我倒觉得第一滴血,尤其第一部,是非常严肃的反战电影,当然这只是个人意见。  第一滴血本来的结局,是兰博当着旧日上司的面干脆利落的开枪自杀了,DVD里收录了这个不同的结尾。当然估计大家都想要是卖得好要拍续集咋办,就改了,嗬嗬。
  这么好的文章竟然不是我写的,郁闷.        然而,在越战残酷的洗礼下,却还是有人能够找回自己潜在的高贵的人性,完成人性的复归与升华。《现代启示录》中的威尔德上校和《野战排》中的新兵克里斯在大多时候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这场令人疯狂的战争,他们也都在最后逐步看清了越南战争的本质。《全金属外壳》中的小丑本来已经在新兵训练营被驯化成了一台“全金属外壳”的杀人机器,但后来,他却在亲历越战前线的过程中逐渐找回了自己的人性,影片最后小丑一枪解决掉身受重伤的北越女战士即是最好的证明。《猎鹿人》中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麦克从越南归来后,在同样的地点面对同样的一只驯鹿,他最终缓缓的放下了瞄准驯鹿的猎枪,无疑,越南战场的死里逃生已经让麦克懂得了生命的宝贵。就这样,影片通过讲述战场中人性的升华,既从侧面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又从正面肯定了人性的可贵,取得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TMD,写的太好了!
  另外我觉得阿甘也算半个越战片,虽说这片子写出美国现代风情录,但越战对阿甘,中尉,珍尼一生影响也不小(没他们父母大).
  TMD,写得真好,越战片我就看了这四部,各有千秋,《野战排》在我心中最经典,真的让人感觉真实!
  其实《生于7月4日》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作者:fisher1884 回复日期: 16:30:53 
    美国人不够狠    看看中国人    把越南干的屁滚尿流    据说都是炮火先行,不管是碉堡还是村庄  ~~~~~~~~~~~~~~~~~~~~~~~~~~~~~~~~~~~~~~~~~~~~~~~~~~~~~~~~~~~~~~~~~~~~~~  你是说对越反击战吗?中越伤亡比例大致上是1:1哦!“中国人把越南干的屁滚尿流”的结论怎么来的?  
  他据说,你也差不了多少
  越战的片子其实很多;阿甘正传,出租车司机都是对越战的隐性描写
  这四部电影  我最喜欢《现代启示录》  再是《猎鹿人》,喜欢里面的老歌,影片开始和结尾部分  然后是《野战排》  最后才是《全金属外壳》觉得这片子太闷了……
  我用&卖碟自由人&的语言来批驳你这腐烂的观点!!!  
这些气势宏伟的战争电影到底有几分反战的意图,或者说,他们到底能激起男人多少对战争的憎恨?对战争的思考?我很怀疑。  
我爱《阿拉伯的劳伦斯》中阿拉伯军队屠杀土耳其军队时马蹄在大漠中卷起狂沙的畅快和“不留一个活口”的仇恨,我爱《指环王》中世界在脚下、故乡在远方,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我觉得《拯救大兵瑞恩》中奥马哈海滩的机枪声比女人的叫床声还让人兴奋、那横飞的肢体血肉的横飞比A片图画都刺激,我痛恨极了《细细的红线》中那个整天喃喃自语喋喋不休在战场上想着老婆的没有骨气的男人,我甚至唾弃那些不喜欢战争片的男人我觉得他们都是假男人没有武器的男人……  
都说大卫里恩的《桂河大桥》让人认识战争的荒谬,可我只看到了那个英国男人做阶下囚也捍卫着自己的尊严;都说《现代启示录》用逆流而上的情节隐喻着人类理性的倒退,可我最爱的却是在猩红黎明中在《女神颂》的激昂中那次完美的攻击,我也觉得凝固汽油弹的味道是最好闻的味道,因为那是战争那是死亡的味道;都说《野战排》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异化,可我宁愿象威廉达福那样,在丛林中在风中在弹雨中绝望地挥舞着双手让死亡都那么富有激情那么悲怆,总比老病在床上死悄俏地咽气闭上眼睛要强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  
相对于战争的诸种伟大之处,人类一切的行为都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如此渺小。(美国战神四星上将巴顿将军之言)  
  也谈看法。《猎鹿人》没有看过,其他三部堪称越战代表作。    《现代启示录》是大师手笔,将近200分钟的片长行云流水,毫无滞涩。主角威拉德上尉带着刺杀任务上路,直到完成任务,一路上他的困惑和经历正反映了越战时代的一系列扭曲的社会现实。影片对战争与和平、正义与邪恶这样的大是大非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侧面刻画,最后辅以科茨上校的一段独白,令人震撼;对其背后的琐碎现实,同样进行了或白描或反讽或直抒胸臆的描写,没有露骨的评价,没有强加于人的批判,更没有拙劣的喃喃自语,情节、画面、节奏,一切正如行进中的河水一样,自然,平静,却又充满诡密。该片在技术上几乎没有缺陷,在对战争与人性主题的探讨上更是非常理性、深刻,也正是由于这两者,才使得导演的表达手法含蓄从容,是毕生功力的体现,更是思想者的自信。我只看过两遍,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也许看过十遍之后才能说出更多的东西吧。    《全金属外壳》内容安排比较独特,前一半几乎都是海军陆战队的军校训练生活,直到大家被训练成“吃掉自己内脏也不眨眼的杀人机器”,毕业当晚教官被一枪崩了,杀人的机器饮弹自尽。后一半来到越南战场,经过短暂铺垫后进入一个越共狙击手(少女)设伏的故事。最后,主人公战地记者“小丑”经历多位战友牺牲后,干掉了敌人的同时也解放了自己。本片给我的感觉干净利落,充满反讽和嘲弄,充满导演的个人风格。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好像是导演把握主题、收集素材、班底敲定之后,胸有成竹的告诉我们:战争片就是那么回事,老子不过是借着越战讲讲自己的心事。曾听说过此片初映时曾被美国越战士兵指责“不真实”,但此不真实在骨子里却透出一股真实劲儿,那就是人性在战争中的崩溃,夸张也好,特写也好,一种手法罢了。    最后看看《野战排》,我的评价“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从细节描写、镜头运用等技术角度,以及作者的生活经历来看,本片自有独到之处。奥立佛·斯通本人在越战中立过军功,对亚热带雨林的战场环境、士兵的生活、心理斗争等刻画上有不可比拟的体验优势,这些近乎真实的画面也从故事性上更能吸引观众,所以言越战影片必称《野》也成了风气。但我的感觉,这部片子最大的缺陷在于皮肉丰满,筋骨不牢。导演的思绪一片混沌,究竟想说些什么:倦鸟思归无士气?老兵好心无好报?新兵淬火终成钢——正所谓:不是越共太狡猾,而是我们窝里讧。的确,这些情节也反映了前线士兵心理上的虚弱以及人性的扭曲,但再进一步的话,问题出自哪里呢?对这一点,导演要么是想法终未成形,只好虚晃一枪;要么是功力有限,自以为绝命枪已经出手。我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从作片的角度看,越急于表达越容易失去气度。片中查理·辛稚嫩的画外音贯穿于始终,一个脆弱的新兵在战火畔呼唤千里之外的祖母,同时递上思想汇报。这种手法颇具感染力的背后是表现力的匮乏,说穿了也是导演的不自信。同为画外音,《现代启示录》中威拉德枪杀受伤越南百姓后的自白听起来就发人深省。差别在哪里?如果画外音出来之前其他电影语言组织的好,表达自如,这时就容易引起共鸣;如果完成不好,非常通过别的方式包装,强行引入画外音,固然一时也能打动观众,但时间一久终究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当然,我承认本片的一个亮点,就是威廉·达福的表演,不温不火,但生动传神,反复看后更是不忘这样一个善良正直、机智骁勇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美国士兵形象。他的表演远比那些所谓真实的环境描写更具说服力。    所以,我也喜欢这张海报。      一些题外话:这些年对奥立佛·斯通有些失望,不可否认他是一位才华横溢、有社会责任感的导演,他的越战三部曲、《JFK》、《华尔街》等影片曾让大学时的我极度震撼,甚至还背诵了凯文·科斯特纳最后那十分钟激情四溢的陈词。可是工作几年后,对人生和社会有了一些认识,再回味他的影片,觉得他堪称奇才,但还不到大师的境界。能体会他的激情满腹和思绪万千,但总觉得在表达手法上有问题,乍一看声势惊人,剥皮后却发现筋骨不全,更何况精气神了。也许,他做不到忘情投入。        
  作者:橡皮轮胎 回复日期: 15:46:12 
    《第一滴血》说到底就是“YY越战电影”,一个越战败兵回到本国成了“无敌战士”,内心深处还是不承认越战的失败。    =====================================================    政府将一批热血青年送上战场变成冷酷的杀人机器,一旦机器没有了用处,就丢弃在一边任其腐朽溃烂。    第一滴血其实是一部反战影片,不是观赏能力问题,是思维方式问题  ---------------------------------------------------------  nod!  II和III倒是比较商业化的产物了,但I绝对是反战的主题,兰波最后的独白很抓人的
  &&现代启示录&&是科波拉的经典之一      单从制作上来说      他把拍《教父》赚来的钱全部用来拍这部电影了,    而且这部答应他玩的是声音    影片全部声音都是电子制作!    全片声音轨道竟然多达127条!    谁能与他比??      
  这四部确实都是经典,都看过N遍了。最喜欢的还是《野战排》
  者:橡皮轮胎 回复日期: 15:46:12        《第一滴血》说到底就是“YY越战电影”,一个越战败兵回到本国成了“无敌战士”,内心深处还是不承认越战的失败。      =====================================================      政府将一批热血青年送上战场变成冷酷的杀人机器,一旦机器没有了用处,就丢弃在一边任其腐朽溃烂。      第一滴血其实是一部反战影片,不是观赏能力问题,是思维方式问题            2 3两部就是纯粹的意淫片了。  
    野战排的丛林战斗拍得太好了    we were soldier是100%垃圾, 从头到尾就是越共排着队给美军练射击  
  者:橡皮轮胎 回复日期: 15:46:12          《第一滴血》说到底就是“YY越战电影”,一个越战败兵回到本国成了“无敌战士”,内心深处还是不承认越战的失败。  =====================================================  SB  Rambo作为一个丛林特种作战的专家,面对一群乡下土包子胖警察,难道还不能做到无敌?  Commando一片的目前加州州长连任成功的阿诺舒华新力加是YY, 第一滴血I绝对是写实  
  II和III倒是比较商业化的产物了,但I绝对是反战的主题,兰波最后的独白很抓人的  -----------------------------------------------------------    I 当年据说还差点拿了奥斯卡,一个为国献身的士兵回国后却成了被人看不起的垃圾,斯泰隆演得还是不错地特别是最后那段表白。  II,III就完了全成了肌肉和各种武器的展示  9.11之后的越战片 我们曾是战士 大肆宣扬爱国主义被认为是美国政府的征兵广告。  看来美国不同时期的思想特征是可以看电影看出来
  一些题外话:这些年对奥立佛·斯通有些失望,不可否认他是一位才华横溢、有社会责任感的导演,他的越战三部曲、《JFK》、《华尔街》等影片曾让大学时的我极度震撼,甚至还背诵了凯文·科斯特纳最后那十分钟激情四溢的陈词。可是工作几年后,对人生和社会有了一些认识,再回味他的影片,觉得他堪称奇才,但还不到大师的境界。能体会他的激情满腹和思绪万千,但总觉得在表达手法上有问题,乍一看声势惊人,剥皮后却发现筋骨不全,更何况精气神了。也许,他做不到忘情投入。    ——————————————————————————————  兄台对斯通的评价深的偶心啊 感觉斯通、昆汀、索德博格、科恩兄弟、贾木许……
这些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人物 只能称得上奇才,难以称得上大师。  
  第一滴血    兰博的那把刀。。拽!!!我喜欢!!!    征兵广告的话,we were solders(我们是战士)比Top Gun(壮志凌云),An Officer and a Gentleman(军官与绅士)要差不知道多少倍。
  作者:贝利撒留 回复日期: 13:03:30 
    II和III倒是比较商业化的产物了,但I绝对是反战的主题,兰波最后的独白很抓人的    -----------------------------------------------------------        I 当年据说还差点拿了奥斯卡,一个为国献身的士兵回国后却成了被人看不起的垃圾,斯泰隆演得还是不错地特别是最后那段表白。    II,III就完了全成了肌肉和各种武器的展示    9.11之后的越战片 我们曾是战士 大肆宣扬爱国主义被认为是美国政府的征兵广告。    看来美国不同时期的思想特征是可以看电影看出来  ---------------------------------------------------------    《我们曾是战士》几乎就是一部展示美军强大火力的战时宣传片,而当时美军介入越战的理由也被涂改了,明明是为了阻止共产主义扩张却变成了维和阻止南越北越仇杀。还有片尾摩尔和两个华府高官的对话中展示了一个北越士兵的日记并赞扬北越士兵英勇不屈的精神,对美军介入越战的合理性产生质疑并对未来显示出悲观,当然这些全部都被删去了,因为这不符合目前美国的政策。  
  强帖留个名,以后无聊了看。
  我是小学生,这些基本只看过一点。  猎鹿人无疑是不错的,没有过分的渲染战争,带给人们的是更多的反思。  我们是战士渲染了战争的残酷血腥,值得推崇。
  越战太残酷。
  都看过,最喜欢现代启示录!
  我最喜欢《全金属外壳》的,是教官教训学生的一幕,满嘴脏话,看得人心大爽哦。
  一些题外话:这些年对奥立佛·斯通有些失望,不可否认他是一位才华横溢、有社会责任感的导演,他的越战三部曲、《JFK》、《华尔街》等影片曾让大学时的我极度震撼,甚至还背诵了凯文·科斯特纳最后那十分钟激情四溢的陈词。可是工作几年后,对人生和社会有了一些认识,再回味他的影片,觉得他堪称奇才,但还不到大师的境界。能体会他的激情满腹和思绪万千,但总觉得在表达手法上有问题,乍一看声势惊人,剥皮后却发现筋骨不全,更何况精气神了。也许,他做不到忘情投入。        ——————————————————————————————    兄台对斯通的评价深的偶心啊 感觉斯通、昆汀、索德博格、科恩兄弟、贾木许…… 这些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人物 只能称得上奇才,难以称得上大师。    ==================    请问这位兄台。什么才叫大师啊?举出几个人来嘛。。。
  呵呵 大师嘛
又不是一个明确的概念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欣赏的大师 电影界的大师数不胜数
像我们这样的普通电影爱好者 有许多的大师都是只闻其名 未观其片
偶在这里列几个自己比较欣赏 看的他们作品也比较多的大师名单先    先说说咱们 华语界 杨德昌、候孝贤、胡金铨、田壮壮、谢晋几人是偶心目中的大师
韩国的林权泽偶也很欣赏 至于金基德、朴赞誉这些小辈们 还得再继续努力…… 日本电影界 则最为崇拜黑泽明、小津、今村昌平三位大师 ……    欧洲界 库布里克 阿莫多瓦的片子 差不多都看过 两人都是个人非常欣赏的大师 至于意大利三尼 虽然只看过他们一些的扛鼎之作 但却也敬佩的很 ……    美国的导演 熟悉的就比较多了 看的他们的作品也多 个人最欣赏斯科塞斯、科波拉、希区柯克三位大师 在一些独立电影人中 大卫林奇也堪称大师……    
    那楼主。拍电影从电影的角度来看最牛B的几个导演应该是哪几位啊?我看的不多,就对库布里克有好感,喜欢他的发条和2001那个猩猩的那个,中国的前两天也被了下活着别姬阳光几部,没啥感觉。倒是秋菊和芙蓉镇看明白点了。那楼主,公认为大师和鬼才的导演是哪几位啊?欧美的亚洲的能请举出几位不?他们的分界又是哪啊?
  好贴做记号  
  目前只看过《野战排》,想看下《现代启示录》!
  每部都看过,每部都喜欢。  绝对的经典。    特别喜欢猎鹿人里面那个盛大的婚礼。
  这四部越战经典影片能称为诗史的也只有《现代启事录》,每当想起影片中在瓦格纳乐章衬托下武装直升机飞跃海平线的场景,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公司老板年轻时就参加过越战,是一名骄傲的marine,现在提起来仍神采飞扬,颇为自豪,跟《全金属外壳》里面的小丑统属一个军种。    老大家乡在北卡州,《全金属外壳》中安排的海军陆战队新兵训练基地也在那,作为一个出身美国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孩子,如果不是当兵去海外服役,恐怕没有多少机会见多识广的。老大当年被约翰逊总统派到越南战场的时候还不满20岁,呆了一年多,就论调到其他地区的美军基地了。老头说,他们差不多是最早一批派往越南的marine。想必当时局势还没有完全恶化,也没怎么发生像电影里面描述的惨烈战斗,反正老大是毫发无损的回来了,心智也十分健全。    老头说,关于越战的是是非非完全是政治问题,没必要多讨论。不管怎样,越南开启了他的第一次亚洲之旅,之后30多年游历了全世界,现在到了快退休的年龄还远离家人,来到中国这里淘金,估计感觉肯定还没有年轻时在西贡好玩。。  
  欧洲界 库布里克        ???????
  呵呵 虽然老库拍了不少的好莱坞电影 但俺还是喜欢把他当作一名欧洲导演来看待 一名与好莱坞主流格格不入的英国电导演 他的大部份作品也都是在英国完成的   ——————————————————————————----  那楼主。拍电影从电影的角度来看最牛B的几个导演应该是哪几位啊?我看的不多,就对库布里克有好感,喜欢他的发条和2001那个猩猩的那个,中国的前两天也被了下活着别姬阳光几部,没啥感觉。倒是秋菊和芙蓉镇看明白点了。那楼主,公认为大师和鬼才的导演是哪几位啊?欧美的亚洲的能请举出几位不?他们的分界又是哪啊?  ——————————————————————————————  这个问题 就很难说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啊…… ^_^^_^    
  好文,受楼主教育,下载中
  《野战排》、《全金属外壳》最为喜欢,顶贴
  现代启示录&猎鹿人&全金属外壳&野战排
  现代启示录&猎鹿人&全金属外壳&野战排    个人观点
  作者:fisher1884 回复日期: 16:30:53 
    美国人不够狠    看看中国人    把越南干的屁滚尿流    据说都是炮火先行,不管是碉堡还是村庄  ---------------------------------------  仿佛美国人不够狠,没有放开手脚,主要是怕再象朝鲜一样中国大规模介入吧!中国则没顾虑!    《野战排》、《全金属外壳》不错    《现代启示录》看的不完整版本,觉得没说的那么好!    
  我再说两部90年代的越战电影:  《我们曾经是战士》---主演:梅尔吉普森  《生于七月四日》---主演:汤姆克鲁斯
      
应该算上第一滴血,它只不过拍的比较晚了.
  全金属外壳  ————    前半段里面那个教官那些骂人的话真是让人开了眼了,我边看边笑的不行,那丫骂人真骂出套路来了。 估计和九品芝麻官里的星爷都有的一拼。    越战创伤,和 野战排 比较感触,尤其是杀当地人的时候,结局也完全不一样,越创里那些人被军事法庭审判,而野战里,当正义无法用正当裁决时,只选择了杀戮了方式。    可惜那个野战排里那个正义的中士。
  本人到目前看过的所有电影中最喜欢《现代启示录》  呵呵
  惭愧,楼主说的4部都没看过....
  早安,越南!很不错 里面戴斗笠的姑娘,肥皂般的姑娘  姑娘不该是肥皂
  我绝对相信天涯诸位能从这些电影看出反战的味道,可是我怀疑那些18、9岁的美国小屁孩看到的恐怕还是爱国主义、最强火力、美军无敌、民主万岁这些东西。  
《锅盖头》大家应该都看过吧?绝对反战。不过其中一幕陆战队在沙特基地看电影,刚好就是《现代启示录》(绝对是导演故意的)中那段瓦格纳之直升机攻击,这群70年代出生的高中毕业的陆战队员看的热血沸腾,叫好连天,战意盎然,恨不得立即冲向伊拉克。虽然影片着力表现了伊拉克车队(军民混杂的)被美军攻击后的惨状以及对主人公造成的震撼和思考,但是影片最后,退役后的主角的独白却表现出来对海军陆战队的忠贞(所谓永远都是一名锅盖头),简直也可以算招兵广告了。战争的遗憾也只剩下他那位本来有机会亲手干掉一个伊拉克军官却因为空军轰炸而未遂的搭档了。
  就现代启事录没有看过,喜欢猎鹿人里面那首酒吧里的歌曲,特意去下载了,呵呵
  只看过野战排跟现代启示录
  全都看了,各有特色。  猎鹿人里面那首吉他曲CAVATINA,已经成为我的手机铃声了。
  最喜欢《现代启示录》和《猎鹿人》,其次是《全金属外壳》,《野战排》也很经典。要说影响力恐怕是科波拉的那个最大,猎鹿人歌曲好听,景色也美,库布里克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美国佬,不过他的电影大多在英国拍,所以跟美国扯不大上关系,全金属里面的胖子最牛,影片的后半段那个女狙击手真是太酷了,而前半段的教官也是电影里面的独一无二的角色,他的那些军歌光听曲调不管歌词还是很爽口的。  拿这四部电影说越战,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其实我挺喜欢看战争片的,很多都有宏大的场面.  关于越战的这几部电影我除了kubric的没看过外,其他的都看了.视觉上的冲击带来的是内心的冲击.几部影片对战争意义的探讨和对人性的剖析远远大于对战争本身的描述.  或许,几年以后,关于iraq战争的大片就也会出来了吧
  现代  唯一看点是“进攻海滩”      外壳  唯一看点是“女狙击单挑”  
  血腥的场面很震撼  更震撼的地还是《生于7月4日》里的战后创伤描写        看得是让人欲罢不能(停止不了郁闷)  个人认为是汤姆哥哥演绎得罪完美的角色      喜欢奥利弗斯通  最喜欢他的《门》,让我发现了性格帅哥瓦尔·基莫
  楼主列出来的这几部里  个人觉得《现代》好一点    因为它可以不让我只是批评战争、反感战争  它在描写人物内心上是很有力度的  对人物心理的描写称得上是杰作哟  特别是对那个马龙白兰度演的军官的侧面刻画    还有就是它的光影运用  让我顿时有所觉悟:有了钱,艺术电影才能出更好的效果  这部电影砸钱还是有回报的,虽然不是经济上的哈  
  看这些片子要是只把目光盯在“反战”二字上实在有点狭隘。  西方对于战争与人性的认识与我们有很大不同,不要以为描述说士兵迷茫厌战就是揭露战争的非正义,其实二战中的自伤现象也屡见不鲜。在西方人眼中,不厌战的士兵肯定是精神有问题。人家关注的是战争对于人性的摧残和升华,政治性当然有,但更接近于哲学论题。要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你就不会理解海明威为什么终生在描述战争的恐怖,但却投身到了有生之年里所有的战争之中。  当然,越战的确是个特例,但当时的反战浪潮绝不只是由于越战造成。认真研究一下美国历史,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越战更像是导火索而不是问题的本质。对美国而言,越战失败不是和平主义的胜利,而是孤立主义的胜利。
  作者:sc_wuyf 回复日期: 02:53:09 
     我绝对相信天涯诸位能从这些电影看出反战的味道,可是我怀疑那些18、9岁的美国小屁孩看到的恐怕还是爱国主义、最强火力、美军无敌、民主万岁这些东西。     《锅盖头》大家应该都看过吧?绝对反战。不过其中一幕陆战队在沙特基地看电影,刚好就是《现代启示录》(绝对是导演故意的)中那段瓦格纳之直升机攻击,这群70年代出生的高中毕业的陆战队员看的热血沸腾,叫好连天,战意盎然,恨不得立即冲向伊拉克。虽然影片着力表现了伊拉克车队(军民混杂的)被美军攻击后的惨状以及对主人公造成的震撼和思考,但是影片最后,退役后的主角的独白却表现出来对海军陆战队的忠贞(所谓永远都是一名锅盖头),简直也可以算招兵广告了。战争的遗憾也只剩下他那位本来有机会亲手干掉一个伊拉克军官却因为空军轰炸而未遂的搭档了。      我觉得这部影片反战的味道不是很浓,就像那个狙击兵因为没有能射到一个伊拉克士兵就要离开战场而感到痛苦万分,似乎是为步兵越来越淡出战争的一种哀叹。  
  靠,真是好帖~不得不回。。。    四部片子都看了,最喜欢的还是《现代启示录》,象楼上的约瑟夫K说的,“人家关注的是战争对于人性的摧残和升华,政治性当然有,但更接近于哲学论题”,感觉这话放在《现代》身上说特别合适,老早看了这个片子(剪辑版和完全版的感觉真是不一样啊),限于才力,很多东西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但是一提起这部片子还是觉得很耐人寻味。对了,大家有没有注意片子的开头,直升机,丛林,黄沙,战火……配着大门乐队(The Doors)的那首“结束”(The End)真是绝了~    还有,楼上的水光如刀对斯通的评价很赞同,想当年我看了《JFK》,那是相当的震撼啊~~~~    其次是《猎鹿人》,那个片子看了之后要得内伤的,那场俄罗斯轮盘赌真要命~    第三是《全金属外壳》,个人觉得也很不错,后半段的女狙击手先不说,前半段那些大兵们被教官操练那段我觉得也拍得很好,但是跟我一起看的朋友竟然认为它不如斯皮尔伯格的《兄弟连》……NND,难道斯大叔敢在片子里让大伙肩上扛着真家伙,手里还提着一只“枪”操练吗?    最后是《野战排》,这个算是早期看的越战片了,现在想起来竟然没什么印象了,我汗~  
  只看过现代启示录。。。。
  结果档次太。。。。。。
  结尾不怎么好
  这四部和生于7月4日都在硬盘里,至今提不起精神看
  作者:约瑟夫K 回复日期: 9:30:42 
    看这些片子要是只把目光盯在“反战”二字上实在有点狭隘。    西方对于战争与人性的认识与我们有很大不同,不要以为描述说士兵迷茫厌战就是揭露战争的非正义,其实二战中的自伤现象也屡见不鲜。在西方人眼中,不厌战的士兵肯定是精神有问题。人家关注的是战争对于人性的摧残和升华,政治性当然有,但更接近于哲学论题。要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你就不会理解海明威为什么终生在描述战争的恐怖,但却投身到了有生之年里所有的战争之中。    当然,越战的确是个特例,但当时的反战浪潮绝不只是由于越战造成。认真研究一下美国历史,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越战更像是导火索而不是问题的本质。对美国而言,越战失败不是和平主义的胜利,而是孤立主义的胜利。        这位是明白人~~~~~~
  爪一个~~
  在任何一场战争中,没有哪一方会在一开始就宣称自己是罪恶的,有能力开始或者结束战争的人都会为即将被送上前线的小伙子们灌输一大堆“正义”“爱国主义”之类的陈词滥调。“小伙子”们在战场上的疯狂往往并不是接受了刻意的指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在面临危险的时候潜意识里被激发出来的兽性使然,当规则不足以约束这种冲动的时候尤其明显。    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反思。    我认为这四部电影排序是这样的:《现代启示录》-《野战排》-《全金属外壳》-《猎鹿人》
  One Shot, Two shots is pussy.
  目前看了《野战排》-《全金属外壳》  都不错
  爪先,慢慢看
  天与地 呢?
  从越南的枪林弹雨中飘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好看的美国越战大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