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个人手里买了美国股市总市值股票为什么还要等到15个月后才能交易?

> 通用汽车(GM) >
美财政部拟12-15个月售罄所持通用汽车股份
(i美股讯)北京时间12月19日消息,周三美国财政部宣布将在12个月到15个月之内完全出售所持的通用汽车股份。今年年底之前通用汽车将从财政部购买2亿股股票,每股价格27.5美元。最早明年一月财政部将再出售3亿股,不过具体计划得依据市场条件而定。周二通用汽车收报25.49美元。此前,财政部对于通用汽车495亿美元的投资已经回收了大约287亿美元。(i美股)
本文提到的股票:
关于“通用汽车(GM)”的新闻 >>
怎样开户 怎样买卖美股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CopyRight (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雪球财经旗下i美股网 版权所有
京公海网安备
i美股所提供之信息,不能保证其完全实时或完全准确,也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中国股市为什么留不住阿里巴巴
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于昨晚在纽交所挂牌交易,融资额218亿美元,创造美国IPO融资额新纪录。很多投资者抱怨,为什么阿里巴巴要跑到境外去上市,不让境内的投资者分享成长的果实?
赴美上市并非“美国神话”,花费多、监管严,日子不好过在美股市场,筹不到足够资金、股票“被低估”、IPO(首次公开募股)披露规则严格等问题凸出,而大陆“圈钱”更容易。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4月至2012年11月,美股市场共有45家中国公司提出过或者完成私有化退市。花费多,美国上市融资费用比例及维系费用远远高于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赴美上市的公司每年必须承担上市年费、投资者关系维护费、法律顾问费、审计费、信息披露费等高额维护费用(参见表1),远远高于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且美国对市场行情与上市时机要求甚高。如遇市场低迷时,上市过程会被推迟或彻底取消(比如中海油、中国电信在美国上市都曾经过一次失败,第二次才成功)。如要进行第二次,将会产生额外的上市费用。美国上市融资费用比例以及每年维系费用远远高于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监管严,中国公司屡遭“猎杀”,赴美上“市”常变成赴美上“庭”有人用“让造假者倾家荡产”来形容美国股市监管之严苛。的确,在财务管理、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美国上市企业只要某一环节达不到标准或经营业绩不善,就可能遭到停牌甚至摘牌的处罚。以信息披露为例,在中国,通过与当地地方政府签订协议免于披露税收(或收入)等信息可称得上是企业的惯例;而在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规定了强制性信息披露,美国上市公司必须公布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四张报表。且规定非常细致,如“本地税收必须与向美国证监会申报税收原则一致,最大差距不得超过10%”(中国公司此差距可达10倍以上)。严苛的监管制度下,赴美上“市”很可能变成赴美上“庭”,而被诉讼的中国公司又远多于其他公司。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10年,在284家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中,有25家(即8.8%)曾遭遇过集体诉讼。监管趋严,美国资本市场退市率亦高,纳斯达克市场平均每年的退市率高达8%左右。据统计,在1985年至2008年间,纳斯达克市场共新增上市公司11820家,而期间退市12965家,也就是说经过十几年发展,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数量还减少了1000多家。尽管“圈钱”不容易,仍有很多好公司跑到美国等境外去上市其实不止阿里巴巴,中国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上市都在美国。即使如前文所分析,赴美上市掣肘颇多;即使由于文化、语言和法律上的差异与障碍,企业在境外投资者获得的认知度有限,但它们仍然选择美国等境外资本市场。在美上市最快四个月搞定,在中国节奏缓慢到“上一次市脱一层皮”在中国,“上一次市相当于脱一层皮”绝非诳语。算上上市前的“整改期”和证监局“辅导期”,从申请到正式挂牌平均需要1-2年时间。如果股市“动大手术”(自1990年开始交易以来,A股市场历史上共有八次IPO暂停及重启,空窗期短则五六个月,长则逾一年),企业则随时可能折腾上3年才得以在国内主板上上市。近日“万达商业地产A股排队5年未果启动在港上市”极具代表性。而互联网企业成长非常快,要是等两三年后再去上市筹资,早就错过最好的发展时机了。相反,在美国,只要严格遵守正确步骤,上市准备过程非常短:在最受中国企业青睐的纳斯达克上市最快半年,甚至4个月就可以搞定,在纳斯达克的“公告板市场”(OTCBB)上市最短只要5至6个月便能完成手续。且相比中国的消化不良,在美上市的成功率超过99%。美国的资本市场是优秀公司的孵化器,中国基本沦为“圈钱”的游戏场上市不是IPO的一锤子买卖,而是建立一个可持续使用的融资平台,给投资者以分享这些公司成长的空间和机会,使得市场进入良性循环过程中。从总体融资环境看,美国对于互联网公司普遍看好,给予高估值,如百度市盈率(股价收益比率)基本向谷歌靠拢。而且在美国再融资比较方便,2011年5月,赴美上市近半年的优酷通过增发再融资六亿美元。如果说美国的资本市场是优秀公司的孵化器。中国内地基本上就是“圈钱”的游戏场。内地股市很多公司上市之日即已将其未来价值透支套现,挂牌之时可能就是其价值的历史最高点。目前,在国内上市的16家银行股票,除了一两家市净率保持在1倍以上外,绝大多数都已跌破每股净资产值。《证券法》还规定“再融资比照新股发行进行实质审核”,导致上市企业再融资效率极低。美国上市企业可以全员持股共享造富神话激励员工,在中国上市必先“清退员工股”在资本市场中,造富神话比比皆是。员工持股计划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长期激励机制,在国外上市公司中相当普遍。但是大多数国内A股上市公司的员工并没有分享到资本红利。按照《证券法》及证监会相关规定,拟上市公司发起人不能超过200人。对于公司来说,欲上市,必先“清退职工股”。直至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试点指导意见》),决定在上市公司中开展员工持股计划试点,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全员持股。阿里巴巴们舍近求境外上市,更多是被迫选择,而非自愿不受中国银行待见的阿里巴巴们靠境外风投融资,中国监管体制下无法境内上市以机构持股来看,日本软银集团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雅虎第二,两者合计57%。阿里巴巴的IPO招股说明书称:“尽管阿里巴巴在中国上市不符合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但未来我们可能在中国上市”。那究竟是什么法律法规阻止了阿里巴巴国内上市?中国互联企业在上市前都经历好几轮融资,不受银行待见的它们主要依靠海外风险投资。从股份构成的角度来看,很多中国互联网企业,不是中国人绝对控股,名义上属于外资企业。根据《证券法》和证监会的相关要求,申请A股上市的公司主体必须是境内的股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如果要在国内上市,两大投资者软银和雅虎必须剥离他们的股权,而即便他们愿意,出售的股份极大可能也超过国内市场所能承受的极限。中国的监管政策往往被通过法律漏洞规避。雪上加霜的是,这些漏洞迫使公司在海外筹集资金,从而更远离国内机构的监管。旨在控制某些行业的政策往往适得其反。全球募集资金的阿里巴巴变得更难以监控。另一个副作用是,疲软的中国股市不得不放弃一些最有前途的中国公司。“为中国投资者负责”的审批制使在中国上市对互联网企业高不可攀一家公司上市,就是把自己的一部分股权卖给愿意买的人,买不买自然也应该投资者说了算。而秉承“父爱主义”的中国的监管部门特别害怕投资者买到质量不好的股票,设置了各种上市指标来为投资者挑选所谓好的企业去上市,包括盈利能力、成长性、资产规模等等。关于中国监管部门如何干预股市,参见今日话题往期专题《“爱民如子”证监会》。互联网企业,前期都是烧钱的,很多烧到上市还没开始盈利(有些永远达不到国内A股上市标准),对于真正急需融资的成长型企业来说,即使上市门槛较低的创业板,也还是高不可攀,不符合内地的上市标准无法在内地上市。反之美国对新股上市实行注册制,美国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SEC)无权对证券发行行为及证券本身作出价值判断,发行证券的公司业绩如何并不在监管范围内,仅需要对注册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承担法律责任。一家企业即使资产为零、盈利为零,理论上也可以在纳斯达克的“公告板市场”(OTCBB)上交易。
中国的消费者用自己的消费,创造了阿里巴巴这些商业奇迹,但却没有机会成为其股东,分享其成长与收益,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哀。
王亚伟是在警告,不专业的股市投资等于赌博
真正需要铲除的不是字
在抗战中,桂系实力非但未曾受损,反而越打越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利用一切机会巩固其在东南
联系电话:010- Email: 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问编辑#
还能输入140字海峡时报指数
吉隆坡综合指数
香港恒生指数
纽约道琼斯工商指数
美国股市近期下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骆伟嵩精于衍生品交易,为许多投资培训课程的导师,他曾担任新加坡证券投资者协会(SIAS)研讨会的主讲人。请点击此处以查阅其个人简历。 请点击
查看作者的介绍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版权所有。先锋出版私人有限公司。要达到最佳浏览效果,请用Mozilla Firefox 3.0以上。当前位置: >
我们在美国炒股买楼经历 大家引以为戒
12:03:37  [来源:]
  文/陈思进
  最近中国股市风起云涌,不禁想起那些我们这些“老”留学生们在美国炒房炒股之往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炒作美股:从即将财务自由到倾家荡产
  我周围的留美同学朋友中,大都是20世纪90年代初毕业的,找到工作后在美国定居下来。当时正好赶上“点COM”的科技股热潮,于是有些朋友便涌入炒股的浪潮中。
  我的朋友俞芳是网络设计师,丈夫是银行的业务员,夫妇俩有房有车,生活得轻松自在。然而,互联网的疯狂扰乱了他们平静的生活。媒体所渲染的一夜暴富的故事,令俞芳动了心,也开始炒股票了。就像打麻将,初学者往往总能赢钱,她每笔交易少则赚进上百块,多则赚个三五百。
  俞芳的丈夫任职银行金融分析师,初时挺警觉的,知道股票这东西不是那么好玩的,但太太的屡屡得手,使他渐渐丧失了原有的警惕。心想,几千块能赚几百,要是投入几万,不就能赚几千了吗?要搏何不来大的?他们没多少现钞,在北美是不兴向朋友借钱的,于是就将自己的房产在银行抵押套现,将十多万块钱投入了股市。
  因此每次大家聚会聊天,都听到俞芳夫妇兴高采烈地大谈炒股经:“看我们赚钱多快呀,再过几年就可以退休了。”
  到了90年代末,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分析出互联网公司的股票有泡沫,一而再地警告泡沫马上就要破了。但那时的人可真倔啊,谁的劝告都不听,大量的散户涌进纳斯达克,主要炒作QQQ股(纳斯达克中100家典型公司的指数,类似于“上证50”)。他们将纳斯达克从2500点一路推高到4500点。从2000年开始,很少有人再谈股票泡沫,大概是“狼来了”喊过太多次,没人信了。但纳斯达克将超过道琼斯的“叫嚣”声,是一浪高过一浪(当时道琼斯指数已超过1万点)。不到一个月,纳斯达克果然冲上了5000点!
  也就在那两年,我也禁不起诱惑,拿出了2万美元“闲钱”,投入了纳斯达克,开始自然连连得手,不久2万美元的本钱就炒成了 10万,和所有炒家一样,真后悔当初投得太少,心想要是投入10万块的话,这会儿不就有50万了吗?眼看股市还在升,感觉这次不像有泡沫,于是又投入10万,和俞芳夫妇想法一样,企盼着再翻两番,就可以退休周游世界了。
  可就在全民兴高采烈之际,纳斯达克突然下滑。刚开始大家都抱着侥幸心理,觉得只是短期的小幅调整,依然在所谓的“低位”不断买进。在一派欣欣向荣中孕育的危险,往往是最易被人忽视和丧失警惕的。
  纳斯达克从2000年3月创历史峰值的5000多点,不断地下跌至2400点上下,再聚会时,我们几个“炒家”早已没了股市高位时的得意,不敢再加码了,只求着2400点是底部,能止跌回升,把亏损的钱找回来就知足了。而俞芳那时更像输红了眼的赌徒,待房产套现的钱也陷入了股市后,她把手伸向了信用卡公司,借的是高息,决定最后赌一把。
  最后,纳斯达克跌到了1100点,下跌幅度超过80%。损失惨重的股民面对如此暴戾的市场,真是欲哭无泪。谁能想到纳斯达克疯狂过后的报复会来得如此惨烈。我前后投入的12万本钱,从最高点20万一路跌到7 万,实际亏损5万美金。幸亏我在2000多点时逃了出来,是朋友中亏得最少的一个。周围的朋友中亏10万美金都是小意思,而俞芳则最惨,房子被银行收去,还欠下大笔信用卡债,最后不得不宣布破产,可谓倾家荡产。
  一直到12年后的今天,纳斯达克指数也只是回到3000点左右,元气大伤。
  美国“炒楼花”:楼市多军的惨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你方唱罢我登场。2001年的“点COM”热潮刚过不久,美国房地产又开始火热起来,利息是越降越低,房价是日涨夜涨。
  这回轮到买了房子的同学老张眉开眼笑了:“瞧瞧吧,还是房子好,看得见摸得着,房价涨得我都不好意思了。”他趁着低利息又向银行借贷,卖掉小房换了个大别墅,还开始学着“炒楼花”。
  那时有很多“炒楼花”的学习班,教炒房者如何以小博大,用金融杠杆来“一翘五”,甚至“一翘十”。老张用自住的大别墅抵押给银行,获得一大笔现金,先买下两个公寓租了出去,以租金来维持每个月的房贷,接着又把两个公寓抵押给银行,再贷出一笔钱,买入两套公寓。他以“借鸡生蛋”的方法,不断地如此这般,最后拥有10套公寓。看着自己的“财产”不断增加,他越来越得意,每次聚会都兴高采烈。而我则越来越发现,那是几年前我们炒“点COM”时的情景,唯一不同的是炒的工具变成了房子。
  我和几个曾经炒股的哥们儿一说,他们也纷纷响应,“是啊,老张和我们当年不是一样吗?作为哥们儿劝劝他见好就收吧”。老张跟当年的我们一样,根本听不进劝,还说“我和你们不一样,你们是玩儿虚的,我这房子可是实打实的东西,而且房价是肯定不会跌的”。
  曾研究过美国房市的哥们儿说,“谁说房价不会跌?近100多年来,美国的房价起起伏伏好多次了”。可老张立刻反驳:“房价上下起伏很正常,我早就算过了,跌10%,甚至15%都无所谓,我的现金流很充裕,撑得住。”我那哥们儿又说了:“要是房价大跌25%呢?”只见老张脸色一黑,斩钉截铁道:“美国房价绝不可能大跌!”
  话说到这份儿上就不能再争了,再说就有挡别人财路的意思了。老张一定以为我们这些炒股惨败的朋友,是在“羡慕嫉妒恨”他了,因此只能选择祝福他好运。
  很遗憾,好景不长,2006年7月,美国房价突然下跌,老张起先毫不在意,觉得那是暂时的,可万万没想到这房价一跌,竟然也和“点COM”下跌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迄今已经回到了2002年的最低点。这几年每次见到老张,只感觉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绝对不能再提房价了……
  与此同时,在2008年金融海啸后,美国股市先是下跌,大家纷纷逃离股市,大多是在极低点割肉的,都以为股市就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再也不复返了。可谁又能料到,道琼斯指数跌至7000多点反倒止住了,随后一路回升到今年年初的13000多点,距离历史最高点也不远了。而美国房价已下跌至2002年的最低位,依然跌跌不休,有可能会回到1998年,甚至1996年的价位,相比最高点将跌去50%。美国房市、股市的走势,再次让我们大家跌破眼镜!
  结果和俞芳夫妇一样,现在我们的聚会再也请不到老张了。
[责编:潘晓慧]
@华声大视界
华声大视界微信公众号:dsj_voc
【扫一扫二维码】
大视界,用平民视角展现世界的另一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美国证券交易平台转型研究论文论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美国证券交易平台转型研究论文论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股市股票数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