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跟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有没有关系

“世界万物都是一种对应关系”——“播种基因”的思想
&世界万物都是一种对应关系&&&&播种基因&的思想&&
日星期二上午我给王老师打了一个电话,王老师手机未开,之后我给王老师发了一个短信:&王老师好!我叫朱XX,黄老师的网站叫朱治学,宝鸡人,47岁。董克平易友多次向我介绍过您,因而对您十分敬仰,想与您结识,请求接缘!祝您健康吉祥幸福&。短信发出后10:30分,王老师给我打来了电话。我们谈的非常好,我为王老师的灵性和形象思维能力而折服。他善于思考,将易经的思想灵活用于生活,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他建立和正在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尤其是对&世界万物都是一种对应关系&有独到的体会,对二元世界的&对应统一性&很有见地,形成了自己的心物一元观,并应用实例进行了形象的比喻和阐述。其&播种基因&的思想深刻,让人豁然开窍。可敬可佩!感谢董克平贤弟推荐使我有幸结识了王老师。& & 下面是电话回忆记录,略作整理留作纪念!& & 王老师说:对应关系是宇宙的最大法则和规律,人体内部的五行有什么,之外一定有什么与之对应。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比如:我的小孩大学毕业,我和朋友讨论研究其毕业的分配问题,我一定要选择一个好的环境来谈论这个事情,绝对避开不整洁的环境和场所。换句话说,就是在不洁的、乱七八糟的环境就不谈这个事情。这里的选择环境就是在种基因,在创造一个事物(大学分配这个事物,就业这个事物)的形成链条。在一个洁净、高雅、吉祥、成功、光明的环境和场所谋划的这个事物,必定也是这个事物的一部分,或者说是这个事物的起点。那么按照事物发展的链条规律,光明的开始必有光明的结果(未来)与之相对应。这样就会使大学分配这个事物达到最好的结果。事实就是这样,小孩毕业安置我没有花钱。再比如:今天在外面吃饭的时候,服务员给我找钱时,一张5元钞票掉在了地下,她也看到了,我就说:&最近你要小心掌握好钱。& 因为我感觉她给我找钱而掉钱不好,和我有某种对应联系,出于自我保护的意识,我给她反了回去,又提醒了她。其实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这实际是对事物做的一种风水上的主动调理。我把它叫做&种基因&。& & 什么叫&种基因&那?比如:一对新人结为夫妻,男女交合就是种基因,将来孩子出生、长大、未来好坏都是在交合时种的基因,孩子一辈子都深深地留着父母带给他的性格、嗜好、气质、智慧等。人类的繁衍、种族的接续、民族的血脉无不与这个开始所种的基因有关。我们乐天知易,就要善于种那种好的基因,促使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 & 王老师接着说:比如春节期间我和单位的领导一同出去,当他要从一个很脏乱的农村经过时,我就告诉他,春节是一年的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从这里开始,这个时候一定要回避这种脏乱的地方;就说今天吧,起床后打开手机看到了你的短信,我没有立刻就回电话,而是先洗脸、刷牙,吃了一点东西再给你打电话。我是以这种干净整洁饱满的状态来&应&你这个朋友;再比如,我到外面去办事情,路上如果遇到了要饭的或者神经病之类或破破烂烂的人,我就尽量回避。不是我看不起他们,而是说明我在办事的过程中遇到了坎卦,我不去应这个不吉利的事物,我这样做了,效果就是比较好;另外我外出办事,对十字路口是十分注意的、也是十分重视的,尤其是第一个十字路口,我总是在没有人的时候很快过去。这就是&通畅顺利&这一自然语言,通畅为《泰》呀;再比如:我最近带妇人到医院B超检查,当我出去赶车的时候,刚好公共汽车发车,我没有赶上,我想一定应不顺利的事情,如果我要等待下一辆车,又要等十几分钟,可能预示这我到医院要等待。所以我立刻招手要来一辆三轮车,结果到了医院正好检查的地方没有人,十分顺利;又如:如果我一个上午作三件事情,这三件事情在不同的方位,那么我要按照顺时针方向走八卦去办理,事情同样顺利。如果有人出去谋财,我就让他身上带上象征财的物件去对应这个财。说的这么多,其实就是要你深刻地去体会事物的这种对应关系。黄老师的八卦象数也是讲对应关系,先确定太极点,再寻找与太极点对应的各种关系。& & 要直读卦象,这是来自大自然最直接的语言,没有任何人为的东西,&圣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始作八卦。&八卦是万物万事的转化形式。以道观象,以象言事,比什么都直接、简单,学易的终极目标就在这里,我是这样理解的。王老师接着说:一定要尽量找外应,实在没有外因时,可以以12属相定之。《易卜仙人决》讲得全部是对应关系,这是宇宙最大的秘密。比如:我经常遇到人问我:今天去打麻将能赢不能?假如今天是巳火日,我就看他坐在什么位置(目的是找这种对应关系),如果坐在离位,对应巳火为比助,就断:可以。如果坐在西南坤位,巳火生他这个坤土为得利,也断:可以盈。我们必须深刻地体悟这种对应。& & 新年刚过,我再说几句对过年的感悟,我以为过年是一年的开始,这个开头十分重要。过年时节,尤其是大年初一不要去打牌。因为是开始,你赢了,一年都可能在财上顺利,但是如果输了,一年在财上就不顺利。过年期间要多说好话,多说吉利的话,要注意安全,因为大年初一的信息是始发信息,会不断的进行连锁的,必须慎重,保证开泰,一年之始的出发点一定要好好把握。& & 晚上我正在思考和整理和王老师的电话交流,约八点左右,王老师再次给我打来了电话,我非常高兴。我们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交流,可以不恭维的说,让我获益匪浅。电话中我们谈论最多的仍然是对应关系,心物一元,气功理论,天人合一,自然语言等。尤其是自然语言,王老师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 王老师谈到: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思考和把握自然语言中的对应关系,要处处留心这种对应。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事物。郑老师自然语言中提出的&连锁理论&是能量递增式因果连锁反应规律的简称。是一种普遍性规律。它适用于任何一个领域,从自然、社会到思维,因为它是研究事物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理论学说。属于一种运动规律。其原理是,任何物体(事物)一旦要运动,都必须受一种外力(场)的作用。一旦受到这种外力,那么其运动过程所表现出的形式就是连锁的,而且先后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于是,整个物质运动过程犹如一条巨大的链条,环环相扣,紧紧相连地发展下去,直到这种力被转变为其它性质为止。& & 这个理论告诉了我们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消亡的规律,实际就是一种对应规律,外力点在哪里,对应的点就在哪里,换句话说,好的开始(外力)就有好的结束和其对应。这就是说,开始十分重要,链条的开始十分重要。在每一天中我们会经历许多事情,许多场面,接触许多人,茫茫人海,万千事物,怎么对应那?谁和谁有相似连锁对应关系?我一直非常迷茫。比如:郑老师说一次回家探亲,回家时上汽车后坐在了汽车的最后一排靠玻璃的地方,这时上来了一男一女俩个人,一看是熟人。在他下车转乘另一辆车时,也坐在了汽车的最后一排靠玻璃的地方,坐好后售票员喊着:没有人了开车了,开车!郑老师说:不要着急还有一男一女两个人,售票员问:你们是一起的?郑老师说:不是,也不认识。不一会果然来了一男一女两个人,售票员茫然;又一个例子,郑老师探亲返回时,刚上车出村时忽然一条黄色的大狼狗冲了过来,将他们吓了一跳。郑老师调整了座位,并反复叮咛司机谨慎驾驶,结果车到西安了,忽然冒出一个女士,驾驶着一辆黄色的摩托车飞快的横穿过来,只差几公分便撞上了,要不是司机一直谨慎驾驶,一场车祸便无法避免。我讲这俩个例子是在思考,郑老师探亲过程中,一定遇到了许多的事情,为什么不和别的对应,只和这两件事情对应?最后我终于悟出,事物(探亲这件事情)的起点非常重要。也就是那句话&任何物体(事物)一旦要运动,都必须受一种外力(场)的作用。&这个最重要,一方面它告诉我们,探亲这个事物分为去和回两个部分。去时上车遇到两个熟人,紧接着转车(到家最后一次转车)就有另外的两个乘车的人与之对应,完成了去时的事物对应链条;回来出门遇到黄狗,就有了眼看到家了,却遇到骑着黄色摩托车的女士对应;另一方面告诉我们,回家这个整体事物(不分回去和回来)链条为大链条,在回家探亲这个大的链条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小链条(这个符合周易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思想,大的太极中有无数个小太极,物物一太极,事事一太极。),小链条只能和小链条对应,不能和大链条乱对应。另外,对应是相似,而不是&是&,回家时的一对男女对应关系是相似,不同的是前者是熟人,后者陌是生人;回来时的黄狗和摩托车(摩托车狗象的图案)对应,黄色和黄色对应。这些真是值得好好品味。& & 既然事物的开头如此重要,事物发展在外力的作用下,事物的发展过程会表现出连锁性,一个个连锁之间有因果性。这样就有了:外力――连锁――因果――相似对应。这么一种逻辑关系,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利用这个理论来为自身服务,为人类服务。比如:我如果在离开办公桌时,被桌腿绊了一下,我就会认为不是好事情,一切都有预兆,这就是一个兆头,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故意在其他地方把脚绊一下,对应嘛,要给这个不吉的事物(连锁之因)对应了,为它画上一个句号。& &再次和王老师交流:& & 第二天中午,王老师打来电话,谈了昨天晚上对,链条理论的感悟。王老师认为&一&就是事物的起点,就是那个&基因&,老子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这就是说&一&是链条的那个基因,那个链条头。老子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样我们就为链条思想,种基因思想找到了易学根据。&一&就是太极,一天早为一,一年春为一,一件事物开始为&一&。王老师说:关于链条的能量问题,也就是&种基因&种的能量问题,我曾经和郑老师谈过,我说:我在给父亲打电话时候,我总是选择好的天气阳光明媚,好的地点窗明几净的房间,好的姿势恭敬站立,然后再打出电话询问健康,我是不是在创造自然语,在&种基因&,一个好的基因。郑老师说:&这个牵涉到调动能量的问题,在面授班讲。&这说明我提的问题触及到了实质和灵魂。由此我想到:能量分为两个部分:& &其一,是自己的能量。包括修行、悟道、积德、行善,包括注意汲取大自然的精华,采集天地之灵气,有意识地不放过与重要人物的接触,见佛就拜,见神就敬,见庙烧香,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有灵气。为什么老百姓为小人物,因为普通的老百姓可能一辈子见过的最大的官也不过一个村长,大者也不过乡长,所以他的那个能量最小,这就注定了他一辈子也迈不出村庄一步。现在改革开放了,许多农村的孩子走出了大山沟,在外面的世界谋生,为什么它们干上几年就不想回去了,因为它们接触了另一类人群,比他们能量大的人群,所以它们的能量也在增加,就是不回去它们也会生活的很好,甚至出类拔萃。正如黄老师说:跟着富人住在一起你就有可能富裕,因为你在盗他的气。& &&&其二:就是借力,实现四两拨千斤。这个方面我们要好好思考,如何借,怎样借?包括(1)借天时。在旺相的年份,行旺相的事情;在旺相的季节选旺相的事情,在旺相的时间谋旺相的事情。(2)借地利。选择合适优美的有能量的环境&(包括天气的阴晴圆缺)合适的基因。郑老师冬季初期到部队,获得部队赠送棉衣就是一种能量和场,是部队这个武装力量的场,这时一个大场具有极大能量的武装力量场,所以,学员问他:以后会怎样?其说:一直会连锁下去,最后有一件相当不错的棉衣结束。这样我们又发现什么那?那就是能量对等或近似。就象股票市场一样,底部(基因、行情的开始)能量聚集的越大,升幅越大;底部越扎实行情越持久(大链条越长,小链条越多,最后行情越高。在头尾对应的大链条中,每一个小链条,是一波大行情的各个阶段,也是积累和能量蓄势,最后实现对应。由此看来,事物的起点力(&种基因&&种&的力量,股票钞票的堆积,是一种能量的付出,这种付出的最后对应是能量的完全转化,这种转化符合能量守恒定律),所谓&横的有多长,竖起来有多高。&(3)借人和。在最好的人事环境(最有实力成就某一件事情的人事关系网中)中选择合适的事情。(4)借五行、八卦、五气的力量。就是营造实物五行场能。包括加强某个部位的五行类像。周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八卦类万物之象。大千世界无非五行,寰宇之内无非八卦,恰当地调动一个五行象能,就等于调动了该五行所对应的万物能量。所以才说四两就可以拨千斤。五行和八卦类万物之象,虽为万象,但是卦德,卦情是一致的,是&一&。正如老子所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大道无情,天地不仁&,&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讲得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我们取得的那种能量是相同的。怎样借?最简单的方法是借象,借气。心法是:我心为法,感而隧同。比如:我们见到一块木头,如果你仍在那里,它永远是木头,但是如果一个雕刻大师将其雕刻为观音菩萨,那它就可以在庙里用上排场,就可以受到朝拜,无论是多么大的人物,只要他是人就得朝拜。那这块昔日的木头在今日能量就大的多了。说明了什么,就说明了&象&和&位置&的重要性,说明了认识事物先认识象,我心为法,众心为法。那个雕刻出来的女人真得是观音菩萨吗?谁见过观音菩萨?那是心,贤人心,你心、我心、大家心。
现在讲讲生活中的部分外应现象,以期达到激发灵感的目的,先说十法:
1、破---打破东西,有破的现象
与人协商合作或办事情时,见或听到有打破碗杯等物之象,预示事情将破败,要小心行事,别期望值过高。生活中遇到时应马上说道:逢破必成,喜事来到。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口应,话语也是一种咒语,要多说吉利的话。
2、对应&电话响或来人
你刚预测或决定一件事时电话铃响起,应马上接听以对应事情;或正好有人敲门,应赶快去开门来对应事情。否则对应的事情就会难办,恐无望没门。
3、帮助---有救护车,有人帮忙
考虑办一件事时,见有救护车驶过,或有人帮忙、让座等,主有贵人相助。
4、口舌---听或见到吵架
预测或决定一件事时有人吵架,不吉有口舌的征兆,小心行事。
5、阻碍---呛或磕碰
预测中见喝水或吃东西时呛噎着,出门或行动时摔倒或绊着,事有阻不顺利。或出门后忘记拿东西,找不着东西,都是办事不利的征兆。
6、耗---见蟑螂老鼠
见到蟑螂老鼠,预示所测事情耗费很大难成功。喝水吃饭时不小心打翻杯子或碗,破财之象。曾有一学员和我吃饭谈到他94年练气功时不小心将眼前的汤碗打翻,我马上说道:这年你练气功后连饭碗都打破了,生活都成了问题。
结论非常正确。见到有人丢东西,也是投资难回之象。
7、漏---忘记或在地上掉东西
有筷子或事物掉在地上,应马上捡起来,预示所办之事有阻力,但能成功,若不捡起则难成功。遇到别人忘事,则事有阻,别人不尽心。
8、&&空---拿不到东西或容器空了
预测时想抽烟没烟了,想喝水没水了,点火时打火机打不着火了,写字时笔没水了,或拿着空容器,表示所问之事是假象,金玉其外败絮其内,小心被骗,也怕竹篮打水一场空。
9、动---人或物变动
测调动升职等动向方面的事,见人或物动即有动象,否则难有动象。测失物时见有动象则物已外失,静象则物没外动。
10、毁---见事物毁坏
预测时见到所用之物毁坏,或见到毁坏之物,预示事情可能毁于一旦,不圆满难成功之象。马上修好的话,还可以破镜重圆,亡羊补牢。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秦林芳:丁玲创作中的两种思想基因
——以1931年创作为例
进入专题:
【内容提要】 1931年,当“革命意识”成为丁玲最自觉的显意识时,她对“个性思想”却仍然有所持守。这造成了其思想结构中“革命意识”与“个性思想”的“二元并置”,并引发了其创作在思想性质上的矛盾性:一方面,她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取到人物的设定,都表现出了对革命功利性的诉求;另一方面,她又在“革命”叙事的架构中融入自己的个性话语,或以个人化的题材张扬自我,从而显示了其个性主义精神。1931年以后,这两种思想基因作为其精神的两极,以二元并置或此消彼长的方式,统领了其所有的创作,并演化为创作中的巨大矛盾。丁玲1931年的创作建立起了其此后创作的思想范型,值得关注。
【关 键 词】丁玲/思想基因/革命意识/个性思想/1931年创作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向来具有其思想性质。文学创作作为一种精神创造,总要表露出或流露出创作主体的思想意识。创作主体的思想意识决定了其创作的基本思想风貌,而创作的基本思想风貌也真实地呈现了作家的思想状态。因此,要比较深入、比较准确地把握作家的内在思想及其矛盾,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从其创作入手。
本文对丁玲思想意识及其矛盾的把握,所取的正是这一角度和路径。而在其创作的长河中仅仅截取1931年这一个断面,原因在于:1931年是丁玲完成其思想和创作转型的一年。在1929年底创作《韦护》之前,丁玲的思想和创作还处在比较单一的“莎菲”时期。1929年底至1930年,丁玲的思想和创作开始发生变化,并于1930年5月加入了“左联”,但是,她仍然抱着“自由地写作,比跑到一个集体里面去,更好一些”①的想法,并没有参加“左联”的任何活动。而到1931年,丁玲因胡也频牺牲的强烈刺激,而将希望寄之于“大家”、“集体”,并在行动上积极投身于革命和集体的行列,从而急速完成了思想的“左转”。丁玲思想上的这一巨大变化,在她的创作中得到了迅疾的反映——革命意识的思想基因到此时已融入其血脉中。但与此同时,其转型发生之前所固有的“五四”个性思想,作为一种潜在的思想基因,在其思想发生巨大转变的1931年,仍然顽强地在其创作中表现出来。1931年以后,这两种思想基因作为其精神的两极,或以二元并置的方式或以此消彼长的方式,统领了其所有的创作,并演化为创作中的巨大矛盾,从而造成了“两个丁玲”的现象。在这个意义上,丁玲1931年的创作,在她此后充满矛盾的文学生涯中具有源头的意义;在思想层面上,它事实上成了此后丁玲全部创作的一个全息切片。因此,仔细解读丁玲1931年创作这一断面,对于我们深入解剖丁玲创作上、思想上的矛盾,具有追本溯源的价值。
1931年,对于丁玲来说,是不平常的一年。外在于文学的许多事件,搅扰了她的创作心境。尽管如此,她仍然创作了小说九篇(含未完稿三篇)、散文一篇、诗歌一首。她将革命意识和个性思想这两种思想基因以二元并置的方式混融其间。因而,根据其思想性质,可以很清晰地将它们分为两类:其一是宣扬“革命意识”的,其思想的立足点在“集体”、“政治”和“为革命”。这类作品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取到人物的设定,都应和并反映了左翼革命文学思潮的要求,其中有些甚至成了左翼文学的经典。它们以“革命意识”为灵魂,强烈地表现出了对革命功利性的诉求。
小说《从夜晚到天亮》、《莎菲女士日记第二部》和《某夜》,是丁玲本年度创作的具有纪实性的三篇作品,是关于胡也频牺牲的情景及此后自我生活和自我心境的真实写照。其在丁玲思想转型过程中的意义在于:它们非常真实、非常鲜活地描画出了丁玲自己如何迅速地在思想上完成“左转”、如何确立“革命意识”的心理轨迹。在《从夜晚到天亮》中,丁玲夫子自道般地描写了“她”的思想和情感演变的过程:“平”的失去,使她“想着一切而伤心”;但是,正是在这痛苦绝望中,她迸发出反抗的冲动,表示要“坚决的,正确的,坚忍地向前走去”。在作品特定的语境中,她“坚忍”的举动就是弃置自己“无谓的幻想”,去续写“农家女幺妹和那三小姐”的故事。对照丁玲的创作实际,她所写的这个故事显然就是鼓吹阶级斗争的《田家冲》。《莎菲女士日记第二部》是丁玲1931年夏天随笔写的一篇未完稿。在这篇作品中,丁玲以第一人称日记体的形式,追忆了与《光明在我们面前》的作者(即胡也频)的相遇相爱的过程和“那失去了爱人的难堪的惨变”,同时还写出了自己在痛苦中的振作:“我只向着前方,一点也不回头”。从这两篇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丁玲在失去爱人的痛苦中走向了“革命”,并在“左转”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
在《某夜》中,丁玲站在“革命”的立场上,通过对烈士们临刑前情景和心理、行动的想象性描写,既控诉了反动政权的专制暴虐,又歌颂了革命者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与《从夜晚到天亮》和《莎菲女士日记第二部》相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某夜》中那个“热情的诗人”是以胡也频为原型的,但丁玲在对他的刻画中所取用的角度,却不再是前者中所曾用过的个人化视角,因而也不再有前者中对夫妇之情和人伦关系的回溯与点缀——“热情的诗人”实际上成了一个共名式的人物。可以说,在这篇名义上“为纪念一个朋友而作”的作品中,“革命”的理性彻底取代了个体的情感,个人化的书写已经完全让位于政治的需要。因此,从《从夜晚到天亮》、《莎菲女士日记第二部》到《某夜》,我们不但可以看到丁玲“革命意识”的确立过程,而且可以看到丁玲“革命意识”的深化和纯洁化的过程。
沿着这种不断深化和纯洁化的意识轨迹,丁玲主动应和左翼革命文学思潮的要求,以相当饱满的政治热情,在1931年里陆续写出了多篇鼓吹革命的、“为政治”的小说。丁玲的革命意识融入了这些作品,并成了这些作品的灵魂。在这些作品中,对革命功利性的追求成了终极性的目标,并构成了它们最显著的特点。
为了保证“革命功利性”这一终极价值的实现,丁玲在题材、主题、人物等方面都自觉地贯彻了左翼文学思潮的要求。首先,从题材和主题上看。“左联”非常重视文学叙事的对象、范围与价值取向,曾从五个方面明确规定了“现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所必须取用的题材”,并以六项“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最重要的当前任务”规定了文学创作的主题取向②。丁玲以自己的创作践行了左联的题材和主题原则。《田家冲》描写了农村中残酷的阶级斗争和革命者三小姐在农民中的宣传组织作用;《杨妈的日记》在主题上可以说是一篇以都市为背景的《田家冲》,写的是到都市里当娘姨的杨妈不断提高阶级觉悟的过程,并间接写到了农村的破败和革命者的活动。《水》是左翼革命小说的经典,它以当年发生的十六省大水灾为题材,描写了农民与天灾人祸作殊死搏斗的情景。它因“取用了重大的巨大的现时的题材”,并显示了“作者对于阶级斗争的正确的坚定的理解”,从而被赞为“我们所应当有的新的小说的一点萌芽”③。此外,丁玲本年度还涉笔于“反帝”题材,写了《无题》和《多事之秋》(两篇都是未完稿)。它们分别描写了十九路军下层官兵和上海市民的爱国热情,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进行了控诉,并揭露了反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其次,从人物设置上看。“左联”根据列宁的“属于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的原则,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丁玲对“左联”的这一要求作出了积极的呼应,强调要“用大众做主人”,要求作家“记着自己就是大众中的一个,是在替大众说话”④。虽然丁玲这篇文章是在1932年初发表的,但这一观点的提出无疑是以自己1931年创作实践为基础的。在1931年创作的上述小说中,主人公都是清一色的“大众”:他们中有农民、女佣、普通市民、下层官兵等。丁玲写大众、“用大众做主人”,其目的显然是在挖掘和彰显蕴藏于大众之中的革命热情和革命力量,从而进一步宣传与鼓动大众起来进行“经济的政治的斗争”,以实现文学的“社会价值”和革命功利。
在上述作品中,丁玲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和人物的设置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对革命功利的追求。这说明“革命意识”这一思想基因已经融入了她的血脉,并在她的创作中充分发挥了作用。在这些作品中,丁玲对革命功利的追求十分急切,以至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忽视了生活的积累和“文学的本身价值”,造成了许多作品艺术上的粗疏。倒是当时受到不少批评的《田家冲》一篇,因为有作者对农村的熟悉和热爱作为生活和情感的基础,同时也因为作品对革命者三小姐的活动只作侧面描写而未作正面展开,所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避免了概念化现象的发生,是一篇将生活、情感和革命意识结合得比较成功的作品。除此之外,其余每篇小说几乎都有不可忽视的(乃至是致命的)缺陷。关于《水》,30年代曾对之竭力推崇的冯雪峰在40年代后期对之作出了相当公允的评价,指出:“这作品是有些公式化的”,它“以概念的向往代替了对人民大众的苦难与斗争生活的真实的肉搏及带血带肉的塑像。”⑤《杨妈的日记》的主要缺陷在于真实性的缺失。它在形式上仿照《莎菲女士的日记》,用的是日记体。但一个来自破败乡间的25岁的农妇毕竟不是知识女性莎菲,她何以能写日记,而且所写为何还显得那样文气(诸如“悄悄地哭”、“现在想起来还很凄惨”等)?这不能不说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结果。《无题》是一篇残稿,写“一二八”战争中的下层官兵生活。在这一题材领域,丁玲因为缺乏起码的生活积累,于是在冒险写了三四千字以后自然就难以为继了。《多事之秋》虽写出了两万多字,但在结构上因没有线索的统领而显得极其凌乱,又因对市民生活的生疏,致使作品缺乏对人物的细密描写,并使许多口号直接充斥其间。丁玲在分析自己中途搁笔的原因时说:“有许多人物事实都在苦恼我,使我不安,可是我写不出来,我抓不到可以任我运用的一枝笔,我讨厌我的‘作风’。”⑥她这里所说的苦恼着她的“人物事实”,显然不是从生活上积累而来的,而是从“思想”上、理念上、功利上来的。“思想”上的需要与生活积累的不足这二者的矛盾,必然使她“抓不到可以任我运用的一枝笔”,把她的“思想”生活化地传达出来,因而即使勉力为之也只能中途搁笔。
总之,因生活积累的缺乏而导致的真实性的缺失和公式化、概念化、标语口号化现象的存在,几成丁玲1931年所作此类小说的通病。这些缺陷的存在,是完成思想转型的丁玲不能对表现对象进行充分的生活化和艺术化的结果。这也恰恰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此期丁玲在建立和表露“革命意识”这一刚刚融进自我血脉的思想基因时的急切。
在丁玲1931年的创作中,在思想性质上与上述作品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持守“个性思想”的第二类作品。这类作品的思想立足点在“个体”、“思想”(狭义的)和“为人生”。左联时期,“五四”的“个性主义”作为一种没落的阶级意识遭到了质疑和批判。瞿秋白在1932年5月所作的一篇文章中,就将“五四”的“个人主义”判给了资产阶级,称为“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是无产阶级必须批判、“反对”的“腐化的意识”⑦。丁玲在显意识层面对“个人主义”所持的态度与瞿秋白相当一致。早在1930年6月所作的《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中,她就借作品中人物之口对“个人主义”及其文学作出了否定。但是,正如她在1931年所作的纪实小说《莎菲日记第二部》中所写“也许我还遗留得有过去的成份,是我自己看不清,而常常要在不觉之中,反映出那种意识来的”,“个性主义”作为一种在其早期创作中曾经“一元单立”的思想基因,毕竟不是能够在瞬间就彻底铲除的。
丁玲的“个性思想”这一属于“过去的成份”的思想意识,在她1931年的文学活动中确实“在不觉之中”反映了出来。最初流露出这一信息的是作者有关写作《母亲》的构想。1931年5月丁玲在光华大学讲演时就宣示过:“现在我正打算写一个长篇,取材于我的家庭。”⑧丁玲拟写的这部作品是一曲个性主义精神的赞歌——她所欲探索的显然是辛亥时代的女性的出路问题,()
& & 进入专题: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栏目: &
本文链接:/data/99556.html
文章来源:《江苏社会科学》(南京)2007年6期
分享到新浪微博:
寄送给好友: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爱思想()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非经特别声明,本网不拥有文章版权。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相同主题阅读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1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胞胎跟基因有关系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