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类型测试中事件类型R和S+表示什么意思

最新通信综合能力职称考评答案
第一章 电信职业道德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通信科技职业道德的最高宗旨和根本原则是 (A) A、树立服务保障观念 B、树立全程全网观念 C、树立人民电信为人民的观念 D、树立高度组织纪律观念 2?本文主义是从本地区、本部门利益出发,不顾大局、不顾整体、不顾其他部门的不 良作风,是放大了的 (D)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集体主义 D、个人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电信的服务方针 ( ABCD ) A、迅速 B、准确 C、安全 D、方便 2.讲文明、讲礼貌,要做到 ( ABC ) A、诚恳 B、和善 C、有分寸 D、退让 三、判断题 ( T )1.全程全网性是通信网络的根本特点。 ( T )2? “人民电信为人民”的根本宗旨是一切电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F )3.电信的“八字”服务方针包括“迅速、准确、安全、秘密” 。 四、简答题 1.服从社会整体利益,不图谋技术垄断应从哪些方面做起? 答: (1)端正竞争态度, (2)不保守技术,搞好传、帮、带。 (3)不搞技术封锁(4)不以技术权 威的地位自居。 2.简述通信行业职业守则。 答: (1)爱岗敬业,忠于本职工作(2)勤奋学习进取,精通业务技术,保证服务质量(3)礼貌 待人,尊重客户,热情服务,耐心周到(4)遵守通信纪律, ;严守通信秘密(5)遵纪守法,讲求 信誉,文明生产第二章 法律法规一、单项选择题 1.电信资费标准实行的是以下列哪一项为基础的定价原则( A ) A、成本 B、生产经营成本 C、社会平均成本 D、固定成本 2.电信用户申告电信服务障碍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自接到申告之}_{起,多长时间 内修复或者调通( C ) A、城镇 36 小时、农村 48 小时 B、城镇 48 小时、农村 36 小时 C、城镇 48 小时、农村 72 小时 D、城镇 72 小时、农村 48 小时 3.收到电信用户申诉的机关必须对申诉及时处理.并自收到申诉之日起多长时问内向 投诉者做出答复( D ) A、7 天 B、10 天 C、14 天 D、15 天 4.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不得超过( B ) A、3000 元 B、5000 元 C、7000 元 D、9000 元 5.下列不属于单务合同的是(D ) A、赠与 B、无息借贷 C、无偿保管 D、买卖合同 6.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经营的,应当提前多长时间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续办 经营许可证的申请 ( D ) A、15 天 R、30 天 C、45 天 D、90 日 二、多项选择题 1.设置现行电信管理体制的理由包括( ABC ) A、通信关系到国家主权和信息安全 B、电信业是全程全网联合作业 C、通信行业监管的技术性、专业性很强 D、通信是服务性很强的行业 2.电信网间实现互联互通的原则包括( ABCD ) A、技术可行 B、经济合理 C、公平公正 D、相互配合 3.电信资费应该考虑的因素包括( ABCD ) A、成本因素 13、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 C、电信行业的发展 D、用户的承受能力 4.基础电信业务资费定价实行(ABD ) A、政府定价 B、政府指导价 C、消费者定价 D、市场调节价 5.电信贤源主要包括( BCD ) A、管线资源 B、无线电频率 C、卫星轨道位置 D、电信网码号 6.实行进网许可制度的电信设备范围是( BCD ) A、所有的电信设备 B、接人到公用电信网的电信终端设备 C、接人到公用电信网的无线电通信设备 D、涉及网间互联的设备 7.下列哪种情形不属于不正当行为( ABCD ) A、销售鲜活商品 B、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 C、季节性降价 D、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8.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的途径包括( ABCD ) A、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B、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C、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D、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判断题 ( T )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电信业的综合性行政法规。 ( F )2.电信条例明确了其适用范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空间范围,要在中华人 民共和国境内;二是对象范围,专指从事电信活动。 ( F )3.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具有企业经营管理和履行行业管理 的双重职能。 ( T )4.依法经营,遵守商业道德,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是电信业务经营者经营 活动的基本原则。 ( T )5.增值电信业务资费定价实行市场调节价或者政府指导价。 ( F )6.电信资源禁止拍卖。 ( T )7.电信资源使用者只具有该资源的使用权,而无处置权。 ( T )8.电信业务经营者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相应的电信普遍服务义务。 ( T )9.电信网问互联争议解决的基本程序包括协商、电信主管部门协调、公开论证 及裁决、裁决的执行等。 ( T )100 肖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 T )11.订立合同的程序包括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 ( F )12.适当履行原则是指按照合同的标的履行合同义务。 ( F )13.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 行合同时,应当原数返还定金。 ( T )14.合同中未订立仲裁条款,而事后又未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只能向人民法 院起诉,不得进行仲裁。 ( T )15.发生特大信息安全事件的,企业应于 2 小时内做 m 口头报告,24 小时内做 m 简要书面报告,相关事件处理结束后 5 日内做出专题书面报告。 ( F )16.企业 1 年内发生 1 次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或累计发生 10 次(及 IO 次以 上)一般信息安全事件的,由电信监管机构予以通报批评,对相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或 建议,并通报相关管理部门。 ( F )17.电信管理机构对通信网络安全防护工作进行检查,不得影响通信网络的正 常运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收取一定费用。 四、简答题 1.简述电信条例的立法目的。 答:1)为了规范电信市场秩序。随着一系列改革和重组,电信市场多元化的竞争已经形成,为了 避免无序竞争,规范电信市场秩序,需要制定电信条例。2)维护电信用户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合 法利益。为了避免电信业务经营者竞争的不规范,为了获得市场份额不择手段损害其他电信经营 者利益,一些电信用户消费行为不规范,有恶意欠费,损害电信经营者合法利益,电信经营者的 服务过程和电信用户的使用过程具有同一性。 根本利益一致。 保障电信网络和信息的安全。 3) (自 己发挥一下,例如非法修改应用程序,复制传播计算机病毒,攻击他人网络信息等)4)促进电信 事业的健康发展。 2.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电信服务中的“六不准”是什么? 答:1)以任何方式限定电信用户使用指定业务。 2) 限定电信用户购买其指定的电信终端设备或拒绝电信用户使用自备的已经取得入网许可的电信 终端设备。 3)违反国家规定,擅自改变或变相改变资费标准,擅自增加或者变相增加收费项目。 4)不得无正当理由拒绝、拖延或终止对电信用户的电信服务。 5)不准不履行公开做出的承诺或容易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6)不准以不正当的手段刁难电信用户或对投诉的电信用户打击报复。 3.电信建设的保障措施有哪些? 答:1)不得擅自改动或者迁移他人的电信线路及其电信设施; 2) 从事施工、 生产、 种植树木等活动, 不得危及电信线路或其他电信设施安全或者妨碍线路畅通。 3)从事电信线路建设,应当与已建的电信线路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4)经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批准,允许执行特殊通信任务的电信车辆,不受各种禁行标志的限制。 4.简述合同的变更和解除的条件。 答:1)双方当事人确实自愿协商同意,且不因此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2)由于不可抗力致使项目合同的全部义务不能履行。 3) 由于另一方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没有履行合同, 且在被允许的推迟履行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 由于项目合同当事人的一方违反合同, 以致严重影响订立项目合同时所期望的目的或致使项目 合同履行成为不必要。 5)项目合同的约定的解除合同的条件已经出现 5.申请经营基础电信业务的,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答 1)经营者为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基础电信业务的公司, 并且公司的国有股权或股份不少于 51%。 2)有业务发展研究报告和组网技术方案。 3)有与从事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和专业人员。 4)有从事经营活动的场地、设施及相应的资源。 5)有为用户提供长期服务的信誉或能力。 6)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营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 1 亿人民币;在全国或跨省、自治 区、直辖市范围经营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 10 亿元人民币。 7)公司及其主要出资者和主要经营管理人员三年内无违反电信监督管理制度的违法记录。 8)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第三章 电信网一、单项选择题 1.用光缆作为传输的通信方式是( B ) A、无线通信 B、明线通信 C、微波通信 D、有线通信 2.义称为辐射汇接网,是以星型网为基础,在通信量较大的地区间构成网状网。( C ) A、网状网 B、星型网 C、复合网 D、总线网 3.电信网是由(B )和软件按特定方式构成的一个通信系统,每一次通信都需要软 硬件设施的协调配合来完成。 A、软硬件 R、硬件 C、终端 D、接入 4.接通的( D )是对电信刚的最基本要求。 A、可靠性与经济合理性 B、透明性与任意性 C、可靠性与快速性 D、任意性与快速性 5 我国长途电活网目前采用的等级制电话网为( A )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6.我国长途网 DCI 之间采用(A ) A、网型网 B、星型网 C、复合型网 D、环形网 7.在两个长途交换中心之间选择路由时,首先应选择( B ) A、迂回路由 B,高效直达路由 C、转接次数较少的迂回路由 D、基干路由 8、电信网的( B )是电信网实现电信服务的运行支撑的重要组成部分。 A、硬件 B、软件 C、集线器 D、复用器 二、多项选择题 1.对电信网的质量一般提出 3 个要求( ABC ) A、接通的任意性与快速性 B、信号传输的透明性与传输质量的一致性 C、网络的可靠性与经济合理性 D、电信网的网络设备可靠性 2.电信系统的构成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个统一的模型,这一模型由信源( ABC ) 反变换器和信宿等 6 个部分组成。 A、变换器 B、信道 C、噪声源 D、发送设备 3.从硬件构成来看,通信网由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和传输系统构成.它们 完成通信网的基本功能( ABD ) A、接入 B、交换 C、终端 D、传输 4.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 ABCD )等形式 A、网状网 B、星型网 C、复合网 D、总线网 5.通信网由( ABCD )构成 A、终端节点 B、交换节点 C、业务节点 D、传输系统 6.本地电信网的网路结构可分为( AD )。 A、网形网 B、星形网 C、树形网 D、二级网 三、判断题 (F)1.星型网又称为点点相连制,网中任何两个节点之间都有直达链路相连接,在 通信建立的过程中,不需任何形式的转接。 (T)2.网状网适用于通信节点数较少而相互间通信量较大的情况。 (F)3.复合网适用于通信点比较分散,距离远,相互之间通信量不大,且大部分通 信是中心通信点和其他通信点之间的往来情况。 ( T )4.以电或光信号作为传递和交换信息手段的通信方式所构成的通信系统称为电 信系统。 ()5.话务量是用来定量地表示电信系统中各种设备或通道承受的负荷,也用来定 量地表示用户对通信业务需求的程度。 (T)6.智能网的实现是以 No.7 信令网和大型集中数据库为基础的。 ( )7.本地电话网采用来话汇接方式组网时,同一汇接区内各端局至本汇接局之间 设置低呼损直达来、去话中继电路群,疏通本汇接区内的局间话务。 ()8.分级信令网是指含有信令转接点的信令网。 ()9.程控交换软件中,维护管理系统含呼叫控制子系统、话务统计子系统、维护 子系统、测试子系统及计费子系统。 ( )l0.信令设备是交换机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通常连接到数字交换网络上,通 过交换机内部的 PCM 链路和数字交换网络来完成信令的接收和发送。 ()1 1.话务量是用来定量地表示电信系统中各种设备或通道承受的负荷,也用来 定量地表示用户对通信业务需求的程度。 ()12.空分交换机只能传模拟信号,不能传数字信号。 ()l 3.共路信令是指话音与信令在同一通路上传送。 ()14.程序和数据的管理制度规定:用户数据的增、删、改以业务部门提出的书 而或口头通知为依批。 ()15.v5 接口拨号音与 DTMF 通过承载通道传送。 ()16.环形网比网形网的传输链路少,线路利用率高,但稳定性较差。 四、简答题 1.电信的定义是什么? 答: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光电系统,对语音、符号、文字、图像以及其他形式的信息 进行发送、传输和接收。 2.简述对电信网的质量有哪些要求?解释各要求的含义。 答:电信网的质量主要有:接续质量、传输质量和稳定质量。 (1) 接续质量是指用户通话被接续的速度和难易程度,通常用接续损失(呼损)和接续时延来 衡量。 (2) 传输质量是指用户接收到的语音信号的清楚逼真度, 可以用响度、 清晰度和逼真度来衡量。 (3) 稳定质量是指通信的可靠性,其指标主要有:失效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修复时间 和系统不可利用度。 3.电信系统组成模型,并说明模型中各部件的功能。 答:模型有:信源、交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和信宿六部分。信源发出信息的信息源; 变换器是把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适合于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设备。 信道是信号传输介质的总称。 反变换器就是变换器的逆变。信宿是信息传送的终点,也是信息接受者。噪声源并不是认为实现 的实体,但在实际通信中是存在的。是指发送、传输和接收端各部分的干扰噪声。 4.电信系统三大硬件设备各包括哪些内容? 答:三大硬件设备有:终端、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终端:是电信网路中的源点和终点,它是大 众用户直接使用的通信工具。如固定电话机、手机、传真机、数据终端机等,随着技术的发展, 终端设备也随着电信业务的变化而变化。传输设备:指终端设备到交换中心以及交换中心到交换 中心之间的传输线和相关设备,用户线和中继线都为传输设备。传输设备根据媒介不同分为有线 和无线两类,有线传输主要是明线、音频电缆、载波电缆和光缆。无线传输手段有短波、微波和 卫星等通信手段。交换设备:能够完成终端用户到终端用户之间语音等信息交换设备,交换设备 主要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根据主叫用户终端所发出的选择信号选择被叫终端,是两终端间建立 连接。主叫和被叫间往往经过多个交换机,不同业务网有不同的交换机,但相互之间通过接口技 术和信令系统协调工作。 5.网络拓扑结构的概念。 答:即网络的形状,网络节点和传输线路的几何排列,反映电信设备物理上的连接性,拓扑结构 直接决定网络的效能、可靠性和经济性。电信拓扑结构是描述交换设备间、交换设备与终端间邻 接关系的连通图。 6.网络拓扑结构有哪些种类,各类的优缺点以及适用的网络情况。 答:星型网:中央节点相当于汇接局,周围节点则相当于端局。这种结构的优点是节省传输线路, 缺点是可靠性差。 网状网:网状网结构中,节点是个个相连的,显然这种结构可靠性最高,同时线路投资也最高, 不适合节点较多的网络。实际使用中往往采用部分网状网结构。 树型网和环状网:树型结构是星型结构的延伸。环状网在电话网中基本不采纳。电话网一般采用 树型网结构、部分网状网结构、网状网结构相结合的混合结构形式。 7.简述电信网的分类。 答:按电信业务的种类分为:电话网、电报网、用户电报网、数据通信网,传真通信网、图像通信 网、有线电视网等。 按服务区域范围分为:本地电信网、 农村电信网、 长途电信网、 移动通信网、 国际电信网等。 按 传输媒介种类分为:架空明线网、电缆通信网、光缆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用户光纤网、低轨道卫 星移动通信网等。 按交换方式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宽带交换网等。 按结构形式分为:网状网、星形网、环形网、栅格网、总线网等。 按信息信号形式分为:模拟通信网、数字通信网、数字模拟混合网等。 按信息传递方式分为:同步转移模式(STM)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异地转移模式(ATM)的宽 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等。 在我国, 电信网是指原邮电部建设、 管理的网, 如传统的电话交换网(PSTN)、 数字数据网(DDN)、 帧中继网(FR)、ATM 网等。 8.我国电话网的等级结构是怎样的?各级的职能是什么? 答:最早我国电话网是分五级,在五级制的等级结构电话网中,长途网分四级,一级交换中心 C1 之间相互连接构成网状网,以下各级交换中心以逐级汇接为主,辅以一定数量的直达电路,从而 构成复合型网络结构,由一、二、三、四级长途交换中心及本地五级交换中心构成。其中一级交换中心为大区中心,全国共八个: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 安。 二级交换中心为省交换中心,设在省会或直辖市。 三级交换中心为地区交换中心,设在地市级城市。 四级交换中心为县长途中心,是长途终端局,目前已取消; 经过多年的网络建设,电话网等级数逐渐减少,目前基本建成具有 2 个平面的长途电话网。有原 来的一、二级长途交换中心合并为 DC1,构成长途两级网的高平面网(省际平面) ;原来的 C3 为 DC2,构成长途两级网的低平面(省内平面) 。 1) 一级交换中心 DC1 为省(自治区、直辖市)长途交换中心,主要是汇接所有省的省际长途来 去话务和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DC1 级得各交换中心之间都有低呼电路相连,组成网 状网结构。 2) 二级交换中心 DC2 是本地网的长途交换中心,职能为汇接做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根据 话务流量流向,二级交换中心 DC2 也可非从属的一级交换中心 DC1 之间建立直达电路群。 第四章 电话网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电话业务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接续质量、传输质量和( D ) A、快速性 B、透明质量 C、活务质量 D、稳定质量 2.( C )又称为辐射汇接网,是以星型网为基础,在通信量较大的地区间构成网状网。 A、网状网 B、星型网 C、复合网 D、总线网 3.电信网是由( B )和软件按特定方式构成的一个通信系统,每一次通信都需要软 硬件设施的协调配合来完成。 A、软硬件 B、硬件 C、终端 D、接入 4.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三个步骤次序是( B ) A、量化、取样、编码 B、取样、量化、编码 C、滤波、量化、编码 D、滤波、取样、线性量化 5.PCM30/32 路系统,第 5 帧的第 16 时隙传输的内容是( D ) A、复帧同步 B、第 5 时隙话路的信令 C、第 21 时隙话路的信令 D、第 5 和 20 时隙话路的信令 6.我国长途电话网目前采用的等级制电话网为( A )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7.信号传输的( D )是指在规定业务范围内的信息都可以在网内传输,对用户不加 任何限制。 A、任意性 B、快速性 C、一致性 D、透明性 8.在数字交换中表示模拟用户接口电路的功能时,字母“B”表示的是( A ) A、馈电 B、测试控制 C、混合电路 D、编译码和滤波 9.程控交换机的馈电电压一般为( B ) A、一 60V B、一 48V C、48V D、60V 10.时钟级程序一般采用( A ) A、时间表调度 B、链接队列调度 C、时限队列调度 D、忙闲表调度 11.数字用户接口 2B+D 中的 D 信道的数字传输速率为( C )kbit/s。 A、25 B、64 C、16 D、128 12.程控交换机数据处理系统拥有大量公用资源,下列不属于公用资源是( D ) A、DTMF 收号器 B、中继线 C、交换网络链路 D、用户线 13.程控交换机控制系统处理机的处理能力是用( D )来衡量的。 A、处理机速率 B、忙时试呼次数 C、话务量 D、呼损 14.采用比特型时间表调度时,能够确定时钟级程序的人口地址的表格是( D ) A、时间计数器 B、时间表 C、屏蔽表 D、转移表 15.采用比特型时间表调度时,能够确定时钟级程序的执行周期的表格是( B ) A、时间计数器 B、时间表 C、屏蔽表 D、转移表 16.程控交换机中用来描述说明交换机中各种硬件设备的数量、安装位置、相互连接 关系等内容的数据是(A ) A、配置数据 B、路由中继数据 C、No.7 信令数据 D、计费数据 17.在以下数据中,用户数据的关键字是( B ) A、用户线类别 B、用户的设备码 C、话机类别 D、用户的服务等级 18.操作系统中按照一定的优先级调度已具备运行条件的程序在处理机上运行,从而 实现对多个呼叫的并发处理的程序是( B ) A、存储管理程序 B、任务调度程序 C、定时管理程序 D、消息处理程序 19.1-2 下程序中,程序的优先级最高的程序是( B ) A、信令处理 B、故障处理 C、呼叫控制 D、数字分析 20.在以下程序中,由时钟级调度程序调度执行的程序是(B ) A、DTMF 接收程序 B、呼叫控制程序 C、数字分析程序 D、路由及中继选择程序 21.在采用比特型时间表调度时钟级程序时,设时间表共有 20 行、8 列,则能提供的 程序周期最多有( C )种。 A、4 B、3 C、8 D、6 22.根据不同的呼叫源,主叫用户拨发的号码等参数为索引查找相关的局数据表格. 从而得到一次呼叫的路由、业务性质、计费索引、最小号长及最大位长,呼叫的释放方式 等数据的程序是( C ) A、去话分析 B、来话分析 C、数字分析 D、路由及中继选择 23.指出下列错误的长途区号( B ) A,852 B、21 1 C、35l D、5l0 24.在程控交换机中处理一个呼叫接续的程序在处理机上是( C ) A、连续执行的 B、按照一定周期执行的 C、被与该呼叫有关的事件启动执行的 D、随机执行的 25.局间中继采用 PCM 传输时,每个话路的一个线路信令要隔( C )才传送一次。 A、125μ s B、256μ s C、2ms D、16ms 26.在交换机软件中优先级最高的程序是( A ) A、故障级程序 B、信令接收及处理程序 C、分析程序 D、时钟级程序 27.我国国内信令网,信令点的编码计划是( C )位二进制数。 A、12 B、18 C、24 D、36 28.( D )不能通过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DSN)。 A、话音 B、信号音 C、铃流 D、DTMF 信令 29.时分接线器的输出控制方式是指话音存储器( A ) A、顺序写入控制读出 B、顺序写入顺序读出 C、控制写入控制读出 D、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30.时分程控交换机传输交换的信号是( B ) A、模拟信号 B、数字信号 C、PAM 信号 D、PCM 或 PAM 信号 31.摘、挂机扫描程序是( B )程序 A、基本级 B、时钟级 C、进程级 D、故障级 32.解码器收到中继线传来的 HDB3 码,要变成( D )再进行解码。 A、AMI 码 B、AMI 码后再变成 NRZ 码 C、RZ 码 D、NRZ 码 33.在 T―s―T 交换网络中,s 接线器交换的时隙是( B ) A、输入时隙 B、中间空闲时隙 C、输出时隙 D、以上都不是 34.模拟中继单元是数字交换网和( C )之间的接口。 A、数字用户线 B、数字中继线 C、模拟用户线 D、模拟中继线 35.用户电路中的 BORSCHT 中“R”和“H”表示( B ) A、过压保护和馈电 B、监视和混线 c、振铃和二/四线变换 D、过压保护和测试 36.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主要区别是( A ) A、取值时间上是否离散 B、幅值是否离散 c、时间和幅值是否都离散 D、以上都不对 37.以下哪一个不是数字信号的优点( C ) A、抗干扰能力强 B、易实现控错,纠错功能 c、占频带宽度较窄 D、无噪声积累 38.在 PCM30/32 路帧结构中,每一帧由( A )个时隙组成。 A、16 B、30 C、32 D、4 39.时分接线器负责( )换,空分接线器负责( )C A、线间,时隙间 B、用户,中继 c、时隙间,线间 D、中继,用户 40.PCM30/32 系统中话路的速率是( B )kpbs。 A、128 B、64 C、32 D、16 41.(A)级任务是在时间上没有严格限制的程序。 A、基本级 B、周期性程序 c、故障级 D、可暂缓执行的程序 42.T 接线器中的话音存贮器每一单元为( A )bit。 A、8 B、6 C、4 D、16 43.一种稳定状态向另一种稳定状态迁移时,其迁移方向决定于( A )。 A、输入信息,当前状态 B、输入信息,内部情况 C、输入信息,当前状态,内部环境情况 D、输出信息,当前状态 44.PCM 30/32 系统传输复帧同步码的时隙为( A )。 A、TS0 B、FO 帧 TS16 c、FO 帧 TS16 前 4 位码 D、FO 帧 TSl6 后 4 位码 45.PCM 一次群的接口码型的一种为( B )。 A、RZ 码 B、HDB3 码 C、CMI 码 D、以上都不是 46.下列哪个描述不符合数字通信的特点( D )。 A、抗干扰能力强 B、可以时分复用 C、便于构成综合业务网 D、占用信道带宽窄 47.( D )不能通过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 A、话音 B、信号音 C、铃流 D、DTMF 信令 48.一般认为,在本地电话网中,总呼损在 2%~( B )范围内是比较合适的。 A、3% B、5% C、7%D、9% 49.PCM 30/32 系统一个复帧的时间为( C ) A、2 x 125 p.s B、15 x 125 p,s C、16 x 125 μ s D、125 μ s 50.( C )是对通信网的最基本要求。 A、接通的可靠性与快速性 B、接通的完整性与快速性 C、接通的任意性与快速性 D、接通的综合性与快速性 5 1.满足抽样定理时低通型信号的抽样频率应选为( D ) A、fs≥fm B、fs=2fm C、fs&2fm D、fs≥2fm 52.为了提高信道的利用率,PCM 通信系统采用( C )技术来传送多路信号。 A、码分复用 B、频分复用 C、时分复用 D、空分复用 53.我国电话网的等级结构由原来的五级结构逐步演变为( B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54.ISDN 用户通过普通的 a,b 两线传送( D )速率的信息。 A、64 kb/s B、16 kb/s C、128 kb/s D、144 kb/s 55.时钟级程序一般采用( A )。 A、时间表调度 B、链接队列调度 C、时限队列调度 D、忙闲表调度 56.数字用户接口 2B+D 中的 D 信道的数字传输速率为( C )kbit/s。 A、256 B、64 C、16 D、128 57.程控交换机数据处理系统拥有大量公用资源,下列不属于公用资源是( D )。 A、DTMF 收号器 B、中继线 C、交换网络链路 D、用户线 58、PCM30/32 路系统,第 5 帧的第 16 时隙传输的内容是( D )。 A、复帧同步 B、第 5 时隙话路的信令 C、第 2l 时隙话路的信令 D、第 5 和 20 时隙话路的信令 59、程控交换机控制系统处理机的处理能力是用( D )来衡量的。 A、处理机速率 B、忙时试呼次数 C、话务量 D、呼损 60、我国常用的信号音如拨号音、忙音、回铃音均采用(B ) A.540HZ B、450HZ C、双频 D、1980HZ 6l、对话音抽样后的量化为( A )级。 A、256 B、128 C、64 D、16 二、多项选择题 1.接续时延是衡量网络服务质量的一个指标,衡量的参数一般用( AD ) A、拨号前时延 B、传输时延 C、交换时延 D、拨号后时延 2.串音即用户收到了其他用户之问的语音信息,分为( AD ) A、可懂串音 B、信道串音 C、噪声串音 D、不可懂串音 3.从硬件构成来看,通信网由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和传输系统构成,它们 完成通信网的基本功能( ABD ) A、接入, B、交换 c、终端 D、传输 4.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 ABCD )等形式 A、网状网 B、星型网 c、复合网 D、总线网 5.电话业务传输质量的好坏,主要体现在响度、清晰度和( C ) A、可靠质量 B、接续质量 C、逼真度 D、失真 6.决定电话业务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ABD ) A、接续质量 B、传输质量 c、可靠质量 D、稳定质量 7.数字中继器的主要功能有( AC ) A、码型变换 B、码型反变换 C、时钟提取和帧同步 D、信令的提取和插入 8.程控交换机按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 ABC ) A、集中控制 B、分级控制 C、全分散控制 D、混合控制 9.数字化就是在通信网中全面使用数字技术,包括( AB ) A、数字传输 B、数字交换 c、数字传真 D、数字终端 10?业务网包括( ABC )IP 电话网、数据通信网、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和宽带综 合业务数字网。 A、固定电话网 B、移动电话网 c、智能网 D、传输网 11.呼叫处理的程序包括( ACD ) A、输入处理 B、中继数据处理 c、分析处理 D、输出处理 12?程控交换机的控制部分是计算机系统,由( ABCD )组成,通过执行软件系统. 来完成规定的呼叫处理、维护和管理的功能逻辑。 A、处理器 B、存储器 C、输入设备 D、输出设备 13.双处理机结构有三种工作方式( ABC ) A、同步双工工作方式 B、主/备用工作方式 C、话务分担工作方式 D、备用工作方式 14.程控交换机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BD ) A、号码长度 B、呼叫处理能力 c、阻塞率 D、可靠性指标 15.稳定质量是指通信网的可靠性,其指标主要有( ABC )等。 A、失效率 B、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c、平均修复时间 D、时延 16、传输质量是指用户接收到的话音信号的清楚逼真程度,可以用( BCD )来衡量。 A、时延 B、响度 c、清晰度 D、逼真度 17、未来的通信网发展的方向( ABCD ) A、数字化 B、综合化 c、智能化 D、个人化 18、数字化就是在通信网中全面使用数字技术,包括( AB ) A、数字传输 B、数字交换 C、数字传真 D、数字终端 19、呼出限制的类别分为( ABC ) A、限制全部呼 m B、限制呼叫国际和国内长途自动电话 C、只限制呼叫国际长途自动电话 D、只限制呼叫本地电话 20、程控交换机的控制部分是计算机系统,由( ABCD )组成,通过执行软件系统, 来完成规定的呼叫处理、维护和管理的功能逻辑。 A、处理器 B、存储器 c、输人设备 D、输出设备 三、判断题 ()1.接续质量是指用户通话被接续的速度和难易程度,通常用接续损失(呼损) 和接续时延来衡量。 (T)2.电话网技术体制的主要内容有网络等级结构、路由规划、编号计划、信令、 传输标准、网同步等。 (T)3.传输质量是指用户接收到的语音信号的清楚逼真程度,可以用响度、清晰度 和逼真度来衡量。 (T)4.稳定质量是指通信网的可靠性,其指标主要有:失效率、平均故障间隔时 间、平均修复时间等。 (T)5.每个用户的语音经过抽样、量化、编码后,都为 64khit/s 的速率。 ()6.本地电话网用来疏通本长途编号区范围内任何两个用户问的电话呼叫和长途 发话、来话业务。 (F)7.T 接线器的输}}{控制方式是指 T 接线器的控制存储器按照控制写入,顺序读}}J 方式 jJ 二 作。 ( )8?T 接线器采用输人控制方式时,如果要将 T 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时隙 10 的内 容 A 交换到输出复用线的时隙 35,则 A 应写入话音存储器的 35 号单元,控制存储器的 10 号单元的内容是 35。控制存储器的内容在呼叫建立时由计算机控制写入。 ()9?T 接线器无论工作在输入控制方式还是工作在输出控制方式,其控制存储器 都是按照控制写入,顺序读出的方式工作的。 ()10-T 接线器采用输出控制方式,如果要将 T 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时隙 56 的内 容 B 交换到输出复用线的时隙 23,计算机在建立这个交换时应将 T 接线器的控制存储器 的 56 单元的内容置为 23。 ()11.设 S 接线器在输 m 控制方式下工作,如果要将 S 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 HW5 的时隙 56 的内 容 B 交换到输出复用线 HW2 的同一时隙,则计算机在建立呼叫时应将控制存储器 CM2 的 56 号 单元的内容置为 5。 ()12-S 接线器能将 S 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 HW2 的时隙 56 的内容 B 交换到输出复用线 HW2 的时 隙 34。 ()13. 接线器无论采用输出控制方式还是输入控制方式都可实现广播发送, S 将一条输入线上某个 时隙的内容同时输出到多条输出线。 (T)14.本地电话网是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所有的交换设备、传输设备和终端设备的组合。 ()15?在 T―S―T 数字交换网络中,如果初级、次级 T 接线器采用相反控制方式,并且反向通路 的内部时隙号根据正向通路的内部时隙号进行反相法计算得到, 则可以实现共用一套控制存贮器, 这样既可以节约硬件成本,又能够提高系统可靠性。 ()16-在一次人局呼叫接续中,在被叫用户所在端局进行数字分析时确定被叫用户是否登记了呼叫 转移业务并进行相应的接续处理。 ()17.由于各个交换局对交换机功能、容量、编号方案等要求不同,所以要为不同的交换局单独 编写相应的程序。 ()18.呼叫处理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对局数据进行修改。 (T)19.程控交换软件中,维护管理系统含呼叫控制子系统、话务统计子系统、维护子系统、测试 子系统及计费子系统。 ()20?呼叫处理程序按照一定的逻辑对呼叫进行处理,对呼叫的处理结果与局数据、用户数据的 内容无关。 (T)21.时分接线器的输入控制方式是指控制存储器按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工作。 (F)22.在采用比特型时间表调度时钟级程序时,设时间表共有 16 行、8 列,则程序厨期最多有 5 种、可调度的最大程序数为 8 个。 (T)23.程序的执行级别可分为三级:故障级、时钟级、基本级。 ()24.在交换系统中,去话分析利用主叫的电话号码作为索引来检索主叫用户数 据。 ()25.在程控交换机中处理一个呼叫接续的程序在处理机上是按照一定周期执行 的。 ()26.过压保护电路的功能是防止交换机外的高压(如雷电)进人到程控交换机 的内部,烧毁交换机内部的电路板。 ()27.30/32 路 P c M 一次群系统采用 13 折线¨律压扩特性。 ()28.PAM 信号是模拟信号。 ()29.时间接线器的话音存储器有顺序写入,控制读出及控制写入,顺序读出两种工作方式。 (T)30.程控时分模拟交换机交换的信号是模拟信号。 ()31.程控式交换机的控制系统都是由一个 CPI_J 组成。 ()32.程控交换机控制系统的呼叫处理能力用最大忙时呼叫次数来衡量。 (T)33.程控交换机按交换信息的不同,可分为模拟交换机和数字交换机。 ()34.本地电话网中的端局,仅有本局交换功能和来、去话功能,直接与用户连接。 (F)35.话务量是由电话用户进行呼叫并占用交换设备形成的。 ()36.时隙交换是指各条 PCM 链路的各个时隙的数字信息的交换。 ( F )37.普通话机送出的话音信号属于数字信号。 (T)38.数字通信比模拟通信抗干扰能力强。 四、简答题 l、程控交换系统软件中的用户数据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用户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用户电话号码、用户设备码、用户线类别、话机类别、用户的 服务等级、用户对新业务的使用权及用户已登记的新业务等。 2、简述控制子系统的控制方式及各种控制方式的优缺点。 答:1)集中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的优点是,它的程序是一个整体,调试修改比较方便。但由 于中央处理机要处理大量的呼叫信息,又要担负各种测试、故障诊断等维护管理工作,因此一般 要配备大型处理机,这在建局初期容量较小时很不经济。 (2)分级控制方式:分级控制方式是指多台处理机按照一定的分工,相互协同工作,完成全部交 换的控制功能,例如有的处理器负责扫描,有的负责话路接续等。 (3)全分散控制方式:优点包括:1)在集中控制和分级控制的程控交换机中,当增加待定的新 性能(如增开数据通信)时,其软件的改动较大。并且由于新业务的处理,将产生对控制部分的 争夺,影响交换机的处理能力。而在全分散控制方式中,增加新性能或新业务时可引入新的组件 (如增加数据通信业务时可增加数据业务组件) 新组件中带有相应的控制设备, , 从而对原设备影 响不大,甚至没有影响。2)能方便的引入新技术和新元件,且不必重新设计交换机的整体结构, 也不用修改原来的硬件。3)可靠性高,发生故障时影响面较小,如只影响某一群用户(或中继) 或只影响某种性能。 但是全分散控制方式目前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采用全分散控制时微处理机的数量相对增多,微处理机之间的通信也增加,如果设计不完善, 会影响交换机的处理能力,使各交换机真正用于呼叫处理的效率降低,同时也增加了软件编程的 复杂性。 2)随着微处理机数量的增加,存储器的总容量也会增加。 3、简述电话网构成要素 答:从设备上讲,一个完整的电话网是由用户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系统 3 部分组成 (1)用户终端设备即电话,是用户直接使用的工具,只要完成将用户的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或 将电信号还原成声音信号。 (2)电话网中的交换设备称为电话交换机,主要负责用户信息的交换。 它要按用户的呼叫要求给两个用户建立交换信息的通道,即具有连接功能。 (3)传输系统,负责 在各交换点之间传递信息。在电话网中,传输系统包括用户线和中继线。用户线负责在电话机和 交换机之间传递信息,而中继线则负责在交换机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传输介质可以是有线的也 可以是无线的,传送的信息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数字的,传送的形式可以是电信号也可以是光 信号。 4、我国电话网的等级结构是怎样的?各级的职能是什么? 答:最早我国电话网是分五级,在五级制的等级结构电话网中,长途网分四级,一级交换中心 C1 之间相互连接构成网状网,以下各级交换中心以逐级汇接为主,辅以一定数量的直达电路,从而 构成复合型网络结构,由一、二、三、四级长途交换中心及本地五级交换中心构成。其中一级交换中心为大区中心,全国共八个: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 安。 二级交换中心为省交换中心,设在省会或直辖市。 三级交换中心为地区交换中心,设在地市级城市。 四级交换中心为县长途中心,是长途终端局,目前已取消; 经过多年的网络建设,电话网等级数逐渐减少,目前基本建成具有 2 个平面的长途电话网。有原 来的一、二级长途交换中心合并为 DC1,构成长途两级网的高平面网(省际平面) ;原来的 C3 为 DC2,构成长途两级网的低平面(省内平面) 。 3) 一级交换中心 DC1 为省(自治区、直辖市)长途交换中心,主要是汇接所有省的省际长途来 去话务和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DC1 级得各交换中心之间都有低呼电路相连,组成网 状网结构。 4) 二级交换中心 DC2 是本地网的长途交换中心,职能为汇接做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根据 话务流量流向,二级交换中心 DC2 也可非从属的一级交换中心 DC1 之间建立直达电路群。5、简述电话网的特点。 答(1)同步时分复用(2)面向连接(3)对用户数据透明的传输 6、简述程控交换机运行软件的组成。 程控交换机的运行软件结构由程序和数据两部分组成。根据功能的不同,程序分为系统程序和应 用程序两大部分。系统程序由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组成。应用程序是直接面向用户,为用户服 务的程序,包括呼叫处理程序、维护程序和管理程序三部分。 7、画出采用分级控制的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结构图,并说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模拟 用户线 用户电路 用户集中级数字 用户线数字用户电话数字 交换 网络数字 中继线数字中继电路信令设备话路子系统 控制子系统 内部存储器 中央处理机外部设备外部存储器远端接口8、画 m 数字交换机中两用户通话时经过数字交换网络连接的简化示意图,设 A 用户的话音占用 HwlTS2,B 用户的话音占用 HW3Ts3l。 HW1数字交换网络TS2 BTS2 A TS31 B TS31 AHW39、画出比特型时间表的数据结构。 答:比特型时间表的数据结构如下图所示:10、画出采用比特型时间表的调度程序流程图。 11、什么是电路交换方式?简要说明电路交换方式的特点。 答:电路交换方式是指两个用户在相互通信时使用一条实际的物理链路,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 使用该条链路进行信息传输,并且不允许其它计算机或终端同时共享该链路的通信方式。电路交 换属于电路资源预分配系统,即在一次接续中,电路资源预先分配给一对用户固定使用,不管电 路上是否有数据传输,电路一直被占用着,直到通信双方要求拆除电路连接为止。 电路交换的特点是: 1、 在通信开始时要首先建立连接; 2、 一个连接在通信期间始终占用该电路,即使该连接在某个时刻没有信息传送,该电路也不能 被其它连接使用,电路利用率低。 3、 交换机对传输的信息不作处理,对交换机的处理要求简单,但对传输中出现的错误不能纠正。 一旦连接建立以后,信息在系统中的传输时延基本上是一个恒定值。 12、简要说明路由选择的一般原则。 答:路由选择的一般原则是优先选择直达路由,后选迂回路由,最后选择由基干路由构成的最终 路由。 13、简要说明程控交换软件的基本特点 答: (1)实时性强(2)多重处理(3)可靠性要求高(4)能方便地适应交换机的各种条件(5) 软件的可维护性要求高 14、简述模拟用户电路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答具有 BORSCHT 七大基本功能 (1)馈电 B(Battery Feeding)(2)过压保护 O(Over Voltage Protection)(3)振铃 R(Ring)(4)监视 S(Supervision)(5)编/译码 C(Codec)(6)混合 H(Hybrid Circuit)(7)测试 T(Test) 15、简要说明数字中继器的主要功能? 答:数字中继器是交换机与数字中继线之间的接口设备。数字中继的主要功能是时钟提取、码型 变换、帧同步和复帧同步等。 16、什么是局数据,局数据中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用来描述交换机的配置及运行环境,是与各局的设备情况以及安装条件有关的数据。主要包 括以下内容:配置数据、交换局的号码翻译规则、路由中继数据、No.7 信令数据、计费数据、新 业务提供情况等。局数据是与交换局有关的数据,一般多采用多级表格的形式来存放局数据。 17、按照对实时性要求的不同,交换系统中的程序可分为哪几个级别?说明各类程序 的特点及驱动方式。 答: (1)故障级程序:实时性要求最高的程序。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个是实时性要求高,在事 件发生时必须立即处理;另一个是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即事件何时发生事先无法确定。 (2)周期级程序:由固定的执行周期,每隔一定时间就由时钟定时启动。这种程序是交换系统正 常运行时要优先执行的程序,它对时间的要求很严格。所以它是由时钟中断(也称周期中断)来 启动。 (3)基本级程序:其功能是对外部发现的各种事件进行处理,基本级程序多是一些分析程序,基 本级程序的级别是最低级,没有执行周期,一般都插空运行。外部发现的各种事件送入不同优先 级的队列中进行排队,基本级程序通过队列法进行启动。 l 8、简述电话网传输质量的指标。 答: (1)响度:反应通话的质量(2)清晰度:反应通话的可懂度,是指受话人收听一串无连贯意 义的音节时,能正确听懂的百分数。 (3)逼真度,反应音色特性的不失真程度。 19、简述电话网可靠性指标主要有哪几种,指标间的关系如何。 答: (1)失效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一般用λ 表示。 (2)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相邻两个故障发生的间隔时间的平均值,MTBF=1/λ . (3)平均修复时间(MTTR)修复一个故障的平均处理时间,μ 表示修复率,MT-TR=1/μ . (4)系统不可利用度(U):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内,系统丧失规定功能的概率,通常假设系统在稳定 运行时,μ 和λ 都接近于常数,则 U=λ /(λ +μ )=MTTR./(MTBF+MTTR)第五章 移动通信网一、单项选择题: 1.( A )是由于在电波传播路径上受到建筑物及山丘等的阻挡所产生的阴影效应而产生的损耗。 A、慢衰落 B、快衰落 C、码间干扰 D、多址干扰 2.GSM900 收发频率间隔为( B )。 A、90MHz B、45MHz C、35MHz D、25MHz 3.在 GSM900 可使用的 25MHz 频段内,共有( )可使用的频点数,以及( )个时分信道? D A、375。3000 B、175,1400 C、125,1000 D、125,8 4.GSM 采用的多址方式为( B )。 A、FDMA B、TDMA C、CDMA D、SDMA 5.采用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测(RPE―LTP)混合话音编码时,在全速率情况下,与 64Kb/s PCM 相比,提高容量约( )倍。 A、lO B、8 C、5 D、3 6.下述 GSM 接口中属于内部接口的是( B )。 A、Um 接口 B、A bis 接口 C、A 接口 D、BS 接口 7.BSC 依据测量所得数据,进行计算,进而决定如何进行功率控制。若认为 MS 发射电平过高, ( B )。 A、BSC 可通知 MS 降低发射功率 B、BSC 可要求 BTS 降低发射功率 C、BSC 要求 BTS 提高发射功率 D、BSC 可通知 Ms 提高发射功率 8.WCDMA 系统中同一基站不同扇区间的切换被称为( A )。 A、Softerhandoff B、Soft handoff C、Hard handoff D、接力切换 9.IS-95 每个小区可分配的 WAKSH 码为 ( D ) 。 A、32 B、48 C、56 D、64 10.CDMA2000LX 系统的频谱带宽为( )。 A.1.23MHZ B.250KHZ C.500KHZ D.2.5MHZ l 1.3GPP 的宗旨是制定以( )为核心网, ( )为无线接口的标准。 A、GSM,UTRA B、ANSI/IS-41.cdma2000 C、ANSI/IS 一 41,UMC 一 136 D、GSM,cdma2000 12.WCDMA 系统中,核心网 CN 与无线接入网 UTRAN 之间的接口定义为(B) A、Uu 接口 B、Iu 接口 C、Iub 接口 D、Iua 接口 二、多项选择题: 1.GSM 体系机构包括(ABCD )部分。 A、BSS B、NSS C、OSS D、PSTN . 2.GSM 的逻辑信道,包括( AC )。 A、业务信道 B、变参信道 C、控制信道 D、恒参信道 3.下述(ABCD )部分是 GSM 系统独有、而有线通信系统没有的。 A、 移动交换中心 MSC B、 拜访位置动态寄存器 VLR C、 归属位置静态寄存器 HLR D、 鉴权中心 AUC 4.认证移动用户身份和产生相应鉴权参数(随机数 RAND、符号响应 SRES 和密钥 Ki) 的功能实体是( BCD )。 A、移动交换中心 MSC B、拜访位置动态寄存器 VLR C、归属位置静态寄存器 HLR D、鉴权中心 AUC 5.下列属于码分多址的接口标准是( ABD)。 A、cdma2000 B、TD-SCDMA C、DECT D、WCDMA 6.WCDMA 总体结构包括( ABCD)。 A、基站节点 NodeB B、无线网络控制 RNC C、用户装置 UE D、CN 7.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常用的多址方式有(ABCD)以及它们的混合应用方式等。 A、频分多址 B、时分多址 C、码分多址 D、空分多址 8.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可分为单向通信方式和双向通信方式两大类别,而后者又分为 ( BC)。 A、单工通信方式 B、双工通信方式 C、半双工通信方式 D、半单工通信方式 9.WCDMA 系统单元中 cN 负责与其他网络的连接和对 uE 的通信和管理,主要功能模 块有(ABCD)和 HLR。 A、VMSC/VLR B、GMSC C、SGSN D、GGSN 10.WCDMA 系统的接口主要有(BD)和 lub 接口。 A、Cu 接口 B、Uu 接口 C、Lu 接口 D、lur 接口 11.uE 通过 uu 接口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为用户提供电路域和分组域内的各种 业务功能,包括( ABCD)。 A、普通话音 B、宽带话音 C、移动多媒体 D、Internet 应用 12?RNC 是无线网络控制器,主要完成(ABD)等功能。 A、连接建立和断开 B、切换 C、宏分集合并 D、无线资源管理控制 三、判断题: (T)l.扩频通信中,处理增益反映了扩频通信系统信噪比改善的程度。 (F)2.软切换是指当移动台需要切换时,先与原基站切断联系,再与新的基站连通。 (F)3.CDMA 系统,其反向信道开环功率控制需要在移动台和基站之间交换控制信息。 (F)4.HLR 用来存储来访用户的的信息。 (F)5.移动通信网采用大区制系统容量比小区制大。 (T)6.我国移动台的国家识别码是 86。 (T)7.移动网中 MSRN 和 TMSI 都属于临时号码。 (F)8.信息实际上是放在逻辑信道上来传递的。 (F)9.位置区是指移动台可以任意移动而不需要位置更新的区域。 (F)10..当 MS 在进行位置更新时,需要进行鉴权。 (T)1l. .移动通信是指移动体之间,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 (F)12.半双工制通信方式与双工通信相类似,其中一方使用双频双工通信方式, 另一方则使用双频单工方式,发信时要按下按讲开关。 (T)13.频分多址是按照频率的不同给每个用户分配单独的物理信道,这些信道根 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分配,在用户通话期间,其它用户不能使用该物理信道。 (T)14.时分多址系统把每个无线载波按时间划分成若干时隙,每个时隙仅允许一 个用户发射或接收信号,每个用户占用一个周期性重复的时隙,每条物理信道可以看作是 每一帧中的特定时隙。 四、简单题: 1.简述移动通信的定义,组成,工作频段和发展历程。 答:移动通信是指移动体之间或移动体与固体之间的通信,即通信中至少有一方可移动。有移动 交换中心 MSC,基站 BS 和移动终端 MS 组成。我国陆地公用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 GSM 通信系 统采用 900MHz 频段,双工收发间隔 45MHz:890~915(移动台发、基站收)935~960(基站发、 移动台收) 随着业务的发展, ; 可视需要向下扩展, 或向 1.8GHz 频段的 DCSI800 过渡, 1800MHz 即 频段,双工收发间隔:95MHz:(移动台发、基站收)(基站发、移动台 收)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1)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 主要采用的是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DMA)技术。由于受到传输带宽的限制,不能进行移动通信 的长途温游,只能是一种区域性的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移动通信有多种制式,我国主要采用的 是 TACS。第一代移动通信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容量有限、制式太多、互不兼容、保密性差、通 话质量不高、不能提供数据业务、不能提供自动温游等。 2)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 主要采用的是数字的时分多址(TDMA)技术和码分多址(CDMA)技术。主要业务是语音,其主特 性是提供数字化的话音业务及低速数据业务。它克服了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弱点,话音质量、保 密性能得到大的提高,并可进行省内、省际自动漫游。第二代移动通信替代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完成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但由于第二代采用不同的制式,移动通信标准不统一,用户只 能在同一制式覆盖的范围内进行漫游,因而无法进行全球漫游,由于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带 宽有限,限制了数据业务的应用,也无法实现高速率的业务如移动的多媒体业务。 3)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 与从前以模拟技术为代表的第一代和目前正在使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 将有更宽的带 3G 宽,其传输速度最低为 384K,最高为 2M,带宽可达 5MHz 以上。不仅能传输话音,还能传输数据, 从而提供快捷、方便的无线应用,如无线接入 Internet。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宽带多媒体服 务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另个主要特点。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能将高速移动接入和基于互联网协议 的服务结合起来,提高无线频率利用效率。提供包括卫星在内的全球覆盖并实现有线和无线以及 不同无线网络之间业务的无缝连接。满足多媒体业务的要求,从而为用户提供更经济、内容更丰 富的无线通信服务。但第三代移动通信仍是基于地面、标准不的区域性通信系统。虽然第三代移 动通信可以比现有传输率快上千倍,但是未来仍无法满足多媒体的通信需求。移动通信系统的提 供便是希望能满足提供更大的频宽需求,满足第三代移动通信尚不能达到的在覆盖、质量、造价 上支持的高速数据和高分辨率多媒体服务的需要。 2.什么是双工工作方式,TDD 与 FDD 的区别是什么? 答:双工通信指通信的任何一方,收发信机均同时工作,即任意方在发话的同时,也能收听到对 方的话音,无需“按-讲”开关,操作方便。双工可分为单工,双工,半双工系统,目前绝大多是 移动通信均是双工系统, 一般又可分为时分双工和频分双工两种, 其中频分双工的收发频率分开, 接收和发送通过滤波器来完成,能够合理的安排频率资源,时分双工的收发公用同一个频率,接 收和发送通过时隙划分来完成,收发之间存在时间间隔。 3.与有线通信相比,移动通信的特点有哪些? 答:移动通信具有的特点: (1)必须利用无线信道传输; (2)在强干扰环境下工作; (3)可供使 用的频谱资源有限(4)移动性带来的复杂管理(5)网络结构多种多样 4.简述小区制移动通信网构成方式和特点。 答:小区制是指把整个通信服务区域分为若干个无线小区,每个小区的半径根据话务的密集度及 通信环境差异可以在几十米到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每个小区分别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区移动 台的联系和控制,在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的统一控制下,实现小区内、小区间,以及移动网和其他 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特点:小区覆盖半径小,所以可用较小的发射功率实现双向通信。 5.目前几大移动系统各采用什么样的多址方式? 答:GSM 采用的是 TDMA 时分多址方式,CDMA 采用的是 CDMA 码分多址方式,WCDMA 和 CDMA2000 采用单载波 DS-CDMA 方式,TD-SCDMA 采用单载波 DS-CDAM+TD-SCDMA 多址 方式。 6.越区切换的目的是什么? 答:越区切换是为了保证通信连续性,正在通话的移动台从一个小区进入相邻的另一个小区时, 移动台从原小区工作信道转换到新小区工作信道的过程,当然此过程中通话不中断。 7.移动通信系统中强迫登记和周期性登记的目的是什么? 答:强迫登记: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将系统覆盖范围分为若干个位置区。当用户进入一个新的位 置区时,必须进行的位置登记。这样的位置登记后,网络知道移动用户在某个位置区,但不知其 所处的具体小区,因此当某个用户做被叫时,位置区内所有基站一齐发出被呼移动用户识别码, 被叫移动用户应答后,由应答小区提供接续服务。 周期性登记 :不管用户位置是否变化,过一定时间间隔用户就向网络报告其位置,如果在指定的 周期超时后,移动台没有发起周期性位置登记,则网络记录将该用户和网络分离。这样为此用户 做被叫时,直接通知主叫用户不在服务区,不作无效寻呼,可以尽量减少电路资源和无线资源的 浪费。 8.简述我国 GSM 系统的网络结构。 答:主要由:交换网路子系统 NSS、无线基站子系统 BSS 和移动台 MS 三大部分组成。其中 NSS 与 BSS 之间是 A 接口,BSS 与 MS 之间的接口为 Um 接口。其中,BTS 与 BSC 构成了基站子系 统 BSS,MSC、HLR、VLR、AUC、EIR、SMS 构成了网络子系统。 9.什么是物理信道,GSM 的物理信道是指什么? 答:物理信道:物理信道(physical channel)物理可实现的信道。具体的物理信道与采用的 多址接入方式有关。FDMA(频分多址)系统为频道,TDMA(时分多址)系统为一个时 隙(时道) ,CDMA(码分多址)系统为码型(码道) 。GSM 物理信道是一个物理信道就为 一个时隙(TS) 。 10.GPRS 系统向原有 GSM 网络中引入的三个网络组件是什么?各有什么功能? 答:GRS 引入了(1)网关 GPRS 支持点 GGSN(2)服务 GPRS 支持点 SGSN(3)GPRS 骨干网 IP 三部分。GGSN 是 GPRS 网对外部数据网络的网关或路由器,提供 GPRS 和外部 Internet 的互 连。GGSN 接收移动台发送的数据,选择路由并发送到相应的外部网络,根据其地址选择 GPRS 网内的传输通道,发送给相应的 SGSN。SGSN 类似 GSM 中的 MSC,主要对移动台进行鉴权、 移动性管理和路由选择, 建立移动台与 GGSN 之间的传输通道, 接收基站子系统透明传来的数据, 进行协议转换后经过 GPRS 的 IP 骨干网发送给 GGSN 或反向进行,另外还进行计费和业务统计。 11.什么是逻辑信道,GSM 中的各种逻辑信道的作用是什么? 答:逻辑信道:通过统计复用的方式,按需分配信道带宽,只有用户有数据要传送时才为之生成 一个分组,并复用到信道中,从而形成逻辑子信道。 逻辑信道分为两大类:专用信道和公共信道。专用信道主要是指用于传送用户语音或数据的业务 信道,另外还包括一些用于控制的专用控制信道。公共信道主要是指用于传送基站向移动台消息 广播的广播控制信道和用于传送 MSC 与 MS 之间建立连接所需的双向信号的公共控制信道。 12.CDMA 系统具有哪些独特的特点。 答:特点: (1)抗干扰性强(2)抗多径衰落(3)保密性好(4)系统容量大(5)系统配置灵活 13.IS-95 CDMA 网络包括哪些功能实体? 答:包括基站子系统、移动台子系统、网络子系统和操作支持子系统等,CDMA 系统和 TDMA 系统主要差别是无线信道的构成、相关的无线接口。 14.简述 IS-95 CDMA 系统频率配置。 答:上行链路频率为 824~849MHz,下行链路频率为 869~894MHz 15.在 lS-95 CDMA 系统中,采用了哪些功率控制技术?是如何实现的? 答:前向功率控制:基站通过移动台对前向误帧率的报告来调整对每个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决定 增加发射功率还是减少发射功率。移动台的报告分为定期报告和门限报告。其目的是对路径衰落 小的移动台分派较小的前向链路功率,而对那些远离基站的和误码率高的移动台分派较大的前向 链路功率; 反向开环功率控制只是移动台对发送电平的粗略估计,移动台通过测量接收功率来调节移动台发 射功率以达到所有移动台发出的信号在到达基站时都有相同的功率。它主要是为了补偿阴影、拐 弯等效应,所以它有一个很大的动态范围,根据 IS―95 标准,它至少应该达到± 32dB 的动态范 围 反向闭环功率控制:基站对从移动台收到的信号进行 Eb/Nt 测量,测量结果如果大于门限,则发 送“下降”命令(1dB) ;而如果小于门限,则发送“上升”命令(1dB) 。移动台则根据收到的命令调 整它的发射功率,直到最佳。 16.什么是硬切换?什么是软切换? 答:硬切换:在切换时,移动台要先终端与原通信基站的联系,再建立与目标基站间的通信;软 切换:在切换时,移动台要先不中断与原通信基站的联系,而与目标基站先建立通信,两个基站 可同时为一个用户提供服务,当与目标基站取得可靠通信后,再切断与原有基站间的通信。 17.简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目标和要求。 答: (1)能实现全球漫游 (2)能提供多种业务(3)能适应多种环境(4)足够的系统容量 目前,3G 的大部分技术标准已经制定完成。从技术方面来看,它已经实现了对宽带多媒体移动通 信的要求。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区域和企业都希望在新的技术标准中体现出自己特点,同时 2G 时代已造成大量互不兼容的用户,也必须考虑保护运营商的投资,因此,以一种标准统一 3G 时 代的移动通信非常困难。目前,有 WCDMA、CDMA2000 和 TD-SCDMA。 l8.为什么说扩频通信系统比一般的窄带系统抗干扰能力强? 答:根据信息论中关于信道容量的香农公式:C=Wlog(1+s/n);其中 C:信道容量,W:频带宽度, S/N 信噪比,可见在 C 一定的条件下,W 与 S/N 是可以互换的。因此用远大于信息带宽的带宽来 传输信息,就可以降低通信系统对信噪比的要求,从而提高抗干扰能力。利用扩展频谱换取信噪 比要求的降低,正是扩频通信的重要特点。 19.处理增益是如何定义的?为什么说处理增益反映扩频通信系统信噪比的改善程度? 答:其定义为接收相关处理器输出与输入信噪比的比值。在扩频系统中,传输信号经过扩频和解 扩的处理,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得到提高,这种扩频处理得到的好处,称之为扩频系统的处理增益。 在一般情况下,发送信息的带宽是不变的,要提高扩频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就应该提高扩频系统 的处理增益。 20.在 WCDMA 中,OVSF 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OVSF 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该码字的产生机制与 Wash 码的产生机制没太大区别,Wash 码 用矩阵结构而 OVSF 采用树形结构描述。用途:在下行信道,OVSF 用于区分用户;在上行信道, OVSF 用于区分同一个用户的不同业务。 21.TD―SCDMA 的多址方式包括哪些? 答:采用了四种多址技术:TDMA、CDMA、FDMA、SDMA。综合利用四种技术资源分配时在 不同角度上的自由度,得到可以动态调整的最优资源分配。 22.TD―SCDMA 采用了哪些有特色的无线技术? 答:时分双工;联合检测;智能天线;动态信道分配;功率控制;上行同步;接力切换 23.说明功率控制和分类及作用。 答:控制基站、移动台的发射功率,首先要保证信号经过复杂多变无线空间传送后到达对方接收 机时,能满足正确解调所需的解调门限,在满足上一条的原则下,尽可能降低基站、移动台的发 射功率,以降低用户之间干扰,使网络性能达到最优。 功率控制的分类:根据功控方向分为:反向功控和前向功控;根据功控类型分为:反向功控有反 向开环功控和反向闭环功控,前向功控有基于测量报告的功控和 EIB 功率控制、前向快速功率控 制。闭环功率控制:分为内环功率控制,外环功率控制 作用: 对抗衰落对信号的影响, 降低网络中小区间的干扰; 降低发射机的功率消耗 (主要益于 UE) ; 减少同小区内来自其他用户的干扰。第六章 数据通信网一、单选题 1.在 OSI 网络参考模型中,应用于网络层之上的是( D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应用层 D、传输层 2.在 OSI 网络参考模型中,物理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 A ) A、比特序列 B、帧 C、分组 D、报文 3.在 TCP3/IP 网络模型中,与 OSI 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B ) A、主机一网络层 B、网际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4、因特网计算机域名的最高域名表示组织性质,以下代表商业机构的是( D ) A、EDU B、CN C、GOV D、COM 5.IP 地址为 224.0.0.1 1 属于( A ) A、D 类地址 B、C 类地址 C、B 类地址 D、A 类地址 6.255.255.255.224 可能代表的是( C ) A、一个 B 类网络号 B、一个 c 类网络中的广播 C、一个具有子网的网络掩码 D、以上都不是 7.在 Intemel 上浏览时,浏览器和 WWW 服务器之间传输网页使用的协议是( B ) A.IP B、HTTP C、FTP D、Telnet 8.IP 地址为 140.111.0.0 的 B 类网络,若要切割为 9 个子网,而且都要连上 Internet, 请问子网掩码设为( D ) A、255.0.0.0 B、255.255.0.0 C、255.255.128.0 D、255.255.240.0 9.半双工数据传输是 ( B ) A、双向同时传输 B、可双向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 C、单向传输 D、A 和 B 均可以 10.电路交换适用的场合为( D ) A、实时通信 B、传输信息量较小 C、传输信息量较大 D、A 和 C 1 1.路由选择是 OSI 参考模型中第几层的功能 ( C ) A、第一层 B、第二层 c、第三层 D、第四层 12.OSI 参考模型中具有流量控制的层次为 ( B ) A、物理层 B、链路层 C、网络层 D、B 和 C l 3.分组交换网通常采用( B ) A、一级交换中心 B、两级交换中心 C、三级交换中心 D、四级交换中心 14.帧中继交换机( B ) A、具有纠错和流量控制功能 B、无纠错和流量控制功能 C、具有纠错功能,无流量控制功能 D、无纠错功能,具有流量控制功能 15.不包含交换设备的网络是( B ) A、分组网 B、帧中继网 C、DDN D、以上都不是 16.私有网络地址是指内部网络的主机地址,下面属于 B 类私有网络 IP 地址的是( B ) A、10.0.0.0~10.255.255.255 B、172.16.0.0~172.31.255.255 C、192.168.0.0~192.168.255.255 D、224.0.0.0~239.255.255.255 17.IP 地址是数字型的,它由两部分组成。前面的部分为( B)标识,后面的部分为主机标识。 A、物理 B、网络 C、逻辑 D、链路 18.在计算机之间实现通信要遵守的有关规则称为计算机网络的( A )。 A、协议 B、制度 C、同步 D、保护 19.IPV4 地址是由( D )位二进制数组成的。 A、4 B、128 C、8 D、32 20.TCP 协议属于( A )的协议,使用广泛,功能强大,可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服务。 A、运输层 B、网络层 C、应用层 D、网络接口层 21.交换机把网络( A )隔离起来,但是它们还处在一个( B )之中。 A、冲突域 B、广播域 C、网络域 D、应用域 22.以太网中的每台设备用 MAC 地址进行标志,MAC 地址是由( A )位构成的。 A、32 B、48 C、128 D、16 23.因特网计算机域名的最高域名表示组织性质,以下代表政府部门的是( C ) A、EDU B、CN C、GOV D、COM 24.ATM 是基于信元的交换方式,其信元长度为(B )字节。 A、48 B、53 C、5 D、32 25.在 TCP3P 协议簇的层次中,保证端到端可靠传输的是( B )。 A、应用层 B、传输层 C、网际层 D、网络接口层 26.IP 地址 168.12.5.6 中, ( B )表示网络号。 A、168 B、168.12 C. 5.6 D、 66 27.IP 地址 168.12.5.6 中, ( C )表示主机号。 A、168 B、168.12 C、5.6 D、6 28.按照 TCP/IP 协议,接入 Internet 的每一台计算机都要有一个唯一的地址标识,这个 地址标识为( C ) A、主机地址 B、网络地址 C、IP 地址 D、端口地址 29.以下 IP 地址中,属于 C 类地址的是( C ) A、126.12.3.6 B、162.65.3.6 C、192.168.3.2 D、226.3.5.2 30.当 A 类地址 34.0.0.0 使用 8 位作为子网地址时,其子网掩码为( C ) A、255.0.0.0 B、255.255.255.0 C、255.255.0.0 D、255.255.255.255 31.在 TCP/IP 协议簇中,UDP 工作在( B )层。 A、应用层 B、传输层 C、网际层 D、网络接口层 32.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建立,TCP 通常采用( A ) A、三次握手机制 B、窗口控制机制 C、自动重发机制 D、端口机制 33.TCP 采用( B )进行流量控制。 A、三次握手机制 B、窗口控制机制 C、自动重发机制 D、端口机制 34.下面哪个协议被认为是面向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 B )。 A、TCP B.UDP C、IP D.RIP 35.( D )结构不足局域网拓扑结构。 A、总线形 B、环形 C、星形 D、全互连形 36.协议是(A )之间的规约。 A、上下层 B、不同系统 C、实体不同系统 D、对等实体 37.计算机网络中广泛使用的交换技术足( C )。 A、线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信源交换 38.若要对数据进行字符转换和数字转换,以及数据压缩,应在 OSI 的那层上实现( D )。 A、网络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39.广域网和局域是按照( A )来进行分类的。 A、岗络使用者 B、信息交换方式 C、传输层网络连接距离 D、交换方式 40.我们把分布在一座办公大楼或某一集中建筑群中的网络称为( D )。 A、广域网 B、专用网 C、公用网 D、局域网 41.计算机通信网按其使用范围来分,有( A )和专用网。 A、公用交互网 B、数据通信网 C、分步式计算机网 D、远程通信网 42.数据通信中,一条链路最多可存在( B )条逻辑信道。 A、3096 B、4096 C、5096 D、6096 43.ATM 信元分为信头和净荷两部分,信头为( A )字节,净荷为 48 字节。 A.5 B.10 C.15 D、20 44.每个 IP 地址由 4 个 8 位二进制数组成,每个 8 位数之间用( A)隔开。 A、园点 B、顿号 C、分号 D、斜线 45.帧中继网络 DLCI 的作用是( A )。 A、区分不同逻辑连接 B、处理拥塞 C.地址扩展 D、流量控制 46.ATM 中 UNl 接口信头结构中的 GFC 表示( A ). A、净荷类型标识符 B、一般流量控制 C、信元丢弃优先级 D、信头差错控制 47.帧中继核心层功能不包括( C )。 A、帧同步 B、拥塞控制 C、纠错控制 D、透明传输 二、多选题 l.x.25 建议内容涉及的层次为( ABCD )。 A、物理层 B、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C、分组层 D、物理层、数量链路层和分组层 2.分组交换网由分组交换机、( ABCD )和传输信道等组成。 A、网络管理中心 B、远程集中器 C、分组装拆设备 D、分组终端 3.TCP/IP 议采用层次结构,主要有 ( ABCD ) A、应用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接口层 4.同步传输是以固定的时钟节拍来发送数据信号的,数据通信中的同步传输方式有以 下几种。 ( AC ) A、字符同步 B、字节同步 C.帧同步 D、分组同步 5.数据链路是由以下( BC )构成的。 A、DTE B.DCE c、传输信道 D、通信控制器 6.按照数据传输代码传输的顺序.可以将数据传输方式分为(BC A、同步传输 B、并行传输 c、串行传输 D、异步传输 7.按照数据传输的同步方式,可以将数据传输方式分为(AD A、同步传输 B、并行传输 c、串行传输 D、异步传输 8.以下属于存储转发方式的交换方式包括( ACD )。 A、ATM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帧中继 9.OSI 参考模型的通信子网包括( BCD ) A、传输层 B、物理层 c、网络层 D、数据链路层 10.物理层的接口特性描述了( ABCD )基本特性。 A、机械特性 B、电气特性 C、功能特性 D、规程特性 11.因特网中的常用应用包括( ABCD )。 A、万维网 B、电子邮件 c、文件传输 D、远程登录 12.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包括( ABCD )。 A、差错控制 B、流量控制 C、顺序控制 D、帧同步 13.我国的数据通信网大致包括( ABCD ) A、数字数据网 B、分组交换网 C、帧中继网 D、ATM 网 14.DDN 网具有( ABC )和提供高速数据专线等优点。 A、传输质量高 B、误码率低 C、传输时延小 D、支持多种业务 15.数据终端也就是用户处的通信终端,包括(ABCD )、可视图文终端和显示终端等。 A、计算机 B、打印机 C、电传机 D、传真机 16.帧中继的特点主要有高效性、 (ABCD ). A、经济性 B、可靠性 C、灵活性 D、长远性 17.帧中继采用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可以提供( AB )业务。 A、交换虚电路 B、永久虚电路 C、模拟交换电路 D、数字交换电路 18.DDN 由( ABCD )组成。 A、用户环路 B、DDN 节点 C、数字信道 D、网络控制管理中心 三、判断题 ()1.只有建立起数据链路,才能进行数据通信。 ()2.二进制数据通信系统的波特率与比特率在数值上相等。 ()3.数据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是统计性能指标,在不随测量时间而改变的。 ()4.与并行传输相比,串行传输的传输速率低。 ()5.数据信息交换采用的是存储一转发方式。 ()6.电路交换不需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 ()7.数据通信不需要呼叫建立时间。 (T)8.与电路交换相比,报文交换可以提高线路利用率。 (T)9.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只是每次交换的数据信息长度不同。 ()10.数据报和虚电路方式都能很好地支持实时业务,如语音等。 ()11.无论那种交换方式,都要先建立起数据链路.才能进行数据交换。 (F)12.帧中继交换机要进行流量控制。 (T)13.DDN 是传输网。 (T)14.ATM 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传送方式。 (F)15.DDN 提供的是永久性连接。 (F)16.分组交换网的用户终端需经 PAD 接人分组交换网。 ()17.分组交换数据网中所采用的数据传输控制规程是 HDLC。 (T)18.分组交换的传输时延大小介于电路交换与报文交换之间。 ()19.分组交换中虚电路方式是面向连接的,它与电路交换相同。 ()20.数据通信系统的有效性指标用于衡量系统的传输效率。 ()21.数据通信系统的可靠指标用于衡量系统是否传输有效。 ()22.数据通信系统所占用的频带越宽,传输信息的能力就越大。 ()23.在二进制系统中,误码数目就等于传错信息的比特数。 ()24.在二进制系统中,码元传输速率等于信息传输速率,所以二者是一回事。 ()25.VIJAN 是一个在物理网络上根据用途、应用等来逻辑划分的局域网络,与用户的物理位置 没有关系。 ()26.不同的 VLAN 成员仍然属于同一个物理网络,所以不需要通过路由支持就 能通信。 (F)27.DDN 网能提供半永久性虚电路连接。 ( )28.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有 LAN、WAN、MAN。 ()29.通信协议是数据网络正常工作的要素之一。 ()30.数据通信网就是数据通信系统的扩充,或者说就是若干个数据通信系统归并和互联。 ( )31.DDN 网向用户提专用的数字数据传输信道,为用户建立专用数据网提供条件。 ()32.帧中继具有网络吞吐量低,传送时延高,经济可靠灵活的特点,是非常经济的用户宽带业 务接入网。 ()33.ATM(异步传送模式)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基础和核心。 ()34.ATM 宽带网是电信网的基础。 ()35.数字数据网是采用数字信道来传输数据信号的数据传输网。 ()36.DDN 的层传输速率高,网络时延小。 ()37.城域网是在一个广泛的地理范围内所建立的计算机通信刚。 ()38.广域网是在一个城市范围内建立起来的计算机通信网。 ()39.帧中继的高效性主要反映为有效的带宽利用率,传输速率高,网络时延小。 ()40.局域网中的交换和共享是对应的,交换式网络允许在一个时问片断内同时多对通信,共享 式网络在一个时间片断内可以有多对通信。 (T)41.ATM 是一种面向连续的传送方式 四、简答题 1.简述数据通信的概念 答:依据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它可实现计算机与计 算机,计算机与终端以及终端与终端之间数据信息传递。 2.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 答: (1)传输质量高(2)可实现分组多路通信(3)能满足实时性要求) (4)能提供不同类型终 端间的通信。 3.OSI/RM 网络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各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由低层至高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每 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并且上一层利用下一层的功能所提供的服务。 (1)物理层主要讨论在通信线路上比特流的传输问题(2)数据链路层主要讨论在数据链路层上 帧流的传输问题(3)网络层主要处理分组在网络中的传输(4)运输层是第一个端到端的层次, 也就是计算机-计算机的层次。 (5)会话层是指用户与用户的连接,它通过在两台计算机间建立, 管理和终止通信来完成对话。 (6)表示层主要处理应用实体间交换数据的语法。其目的是解决格 式和数据表示的差别,从而为应用层提供一个一致的数据格式,从而使字符,格式等有差异的设 备之间相互通信。 (7)应用层与提供网络服务相关,这些服务包括文件传送,打印服务,数据库 服务,电子邮件等,应用层提供了一个应用网络通信的接口。 4.简述 TCP/IP 的协议模型。OSI层次 TCP/IP层次 TCP/IP协议簇应用 传输 网际 网络接口层DNS TCPFTPTELNET UDPIP(ICMP、ARP、RAPP) Etherne Token-Rin 100BASE Others5.简述帧中继的概念。 答:帧中继技术是在开发系统互连(OSI)网络模型的第二层上简化的方法传送和交换数据单元 的一种交换技术,它仅完成 OSI 网络模型的物理层功能和数据链路层的核心功能,将流量控制、 纠错、及重传等功能留给用户智能终端来完成,这大大简化了网络节点间的协议,缩短了传输时 延,提高了传输效率;同时,帧中继采用类似分组交换技术的统计时分复用技术,可充分利用网 络资源。 6.异步传输、同步传输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答:异步传输的优点:实现字符同步比较简单,收、发双方的时钟信号不需要严格同步。缺点是 对每个字符都需加入起始位和终止位(即增加 2bit-3bit),降低了传输效率。 同步传输的优点是发送每一个字符时不需要对每个字符单独加起始位和终止位,只是在一串字符 的前后加上标志序列, 故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 缺点是实现起来比较复杂, 通常用于速率 2400bit/s 及其以上的数据传输。 7.HDLC 帧结构中 F 的作用是什么?如何保证透明传输? 答:HDLC 帧结构中 F 是一个 8 比特序列() ,用于帧同步,F 作为一帧的结束和下一帧 的开始,若在两个 F 之间有五个连续“1”序列出现,则在其后插入一个“0” ,在接收端把它去 掉,以保护 F 的唯一性。 8.简述数据通信的特点。 答: (1)传输的信号类型:终端发送和接收的数据是离散的数字信号 (2)通信的对象:计算机与计算机,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终端,终端与终端 (3)传输的可靠性:可接受的误码率小于 10-9 ( (4)接口能力:灵活性要求高 (5)通信量的突发性:突发性大,峰值速率与均值速率相差很大 (6)每次呼叫平均持续时间:25%的数据呼叫持续时间在 1s 以下,50%的数据呼叫持续时间在 5s 以下,90%的数据呼叫持续时间在 50s 以下, (7)每次呼叫建立时间:较短,通常小于 1S (8)传输时延:无要求 9.简述数据电路和数据链路的区别。 10.列举 VLAN 的划分方法。 答: (1)基于端口的 VLAN 划分 (2)基于 MAC 地址的 VLAN 划分 (3)基于策略的 VLAN 划分 (4)基于用户的 VLAN 划分 (5)基于网络层协议 VLAN 划分 (6)根据 IP 组播划分 VLAN 划分 11.简述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的工作过程。 答:第一步:如果媒体信道空闲,则可以进行发送 第二步:如果媒体信道有载波(忙) ,则继续对信道进行侦听。一旦发现空闲,便立即发送。 第三步:如果在发送过程中检测的碰撞,则停止自己的正常发送,转而发送一短暂的干扰信号, 强化碰撞信号,使 LAN 上所有站都能知道出现了碰撞。 第四步:发送了干扰信号后,退避一随机事件,重新尝试发送。 12.简述以太网交换机使用的交换方式。 答: (1)直通式(2)无碎片直通方式(3)存储转发方式 13.什么 ATM 中的 VPI 和 VCI? 答: (1)VPI 虚通道标识符。表明虚通道的号码,用于虚通道的路由选择,一个虚通道可含有若 干个虚通路(VC) (2)VCI, 虚通路标识符, 表明虚通路的号码,用于虚通路的路由选择,它随着呼叫的产生和释放 而生成和消失。 14.简述 DNS 系统的功能。 15.简述 TCP 连接建立和释放过程。 答:建立过程: (1)A 向 B 发送连接请求,发送的请求报文段首部中的 SYN 标志位有效,发送 序号为 x。 (2)B 收到 A 的请求报文段后,发送应答报文段给 A,报文段首部中的 SYN 和 ACK 标志位都 有效,发送序号为 y,确认号为 x+1 (3)A 收到 B 的应答报文段后, 也发送应答报文段给 B,其中 ACK 标志位有效,发送序号为 x+1,确认号为 y+1,通知 B 连接已建立。这样,A 和 B 之间的全双工的连接同时建立。 释放过程如下: (1)A 向 B 发送释放连接请求,释放连接请求报文段得首部中的 FIN 标志位有效,通知 B 数据 已全部发送完毕,发送信号为 x. (2)B 收到 A 的释放请求报文段后,若还有数据要发送,则发送应答报文段给 A,报文段首部中的 ACK 标志位有效,应答报文首部中的发送序号为 y,确认号为 x+1,通知 A 可以释放 A 到 B 之 间的单向连接了,即 A 不能再向 B 发送数据,但仍能接收 B 发来的数据,否则转到(4) (3) 收到 B 的应答报文段后, A 也发送应答报文段给 B, 其中 ACK 标志位有效, 发送序号为 x+1, 确认号为 y+1,通知 B 连接已释放。这样,A 到 B 之间的单向的连接释放,相关资源归还给系统。 直到 B 数据全部发送完毕后,接下来执行④ (4)B 也发送释放请求报文段给 A,报文段首部中的 FIN 和 ACK 标志位都有效,应答报文首部 中的发送序号为 y,确认号为 x+1,通知 A 数据已全部发送完毕,可以释放双向连接了。 (5)A 收到 B 的释放请求段后,也发送应答报文段给 B ,其中 ACK 标志位有效,发送序号为 x+1,确认号为 y+1.通知 B 连接已释放。这样,A 和 B 之间的全双工的连接全部释放,相关资源 归还给系统。第七章 传输网一、单选题 l.多模光纤的色散主要是( D ) A、材料色散 B、波导色散 C、偏振模色散 D、模式色散 2.STM―4 的速率是( C ) A、155Mbit/s B、2.5Gbit/s c、622Mbit/s D、lOGbit/s 3.长途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使用的光源是( B ) A、激光器 B、光电检测器 c、发光二极管 D、发光体 4.零色散的光纤通信工作波长是( B ) A、O?85μ m B、1.31μ m C、l?33μ m D、1.55μ m 5.低损耗的光纤通信工作波长是( D ) A、0?85μ m B、1.3lμ m C、l?33μ m D、1.55 μ m 6.STM 一 1 每秒可传输的帧数是( D ) A、1000 B、2000 C、4000 D、8000 7.SDH 传输网最基本的同步传送模式是 STM-1,其信号速率为多少 kbit/s. ( A ) A、155520 B、622080 C、2488320 D、.以下工作波长属于通信光纤窗口的是( B ) A、632.8nm B、1310nm C、2000nm D、10.6μ m 9.光纤的纤心的折射率 nl 和包层的折射率 n2 的关系为( ) A、nl&n2 B、nl&n2 C、nl=n2 D、以上都可以 10.性能最佳的单模光纤是( C ) A、G.65l B. G.652 C、G.653 D、G.654 11.微波中继通信系统的主要设备有:用户终端、交换机、终端复用设备、微波站。( D )的基 本功能是传输来自终端复用设备的群路信号。 A、用户终端 B、交换机 C、终端复用设备 D、微波站 12.( )转接方式以微波宽带低噪声放大器、微波宽带线性功率放大器和微波分路滤波器等器 件为基础,进行有源、双向、无频率变换的微波信号直接放大。 A、基带转接方式 B、中频转接方式 C、微波转接方式 D、无源转接方式 l 3.( )方式利用金属反射板改变微波波束的方向以起到转接的作用。这种转接方式维护简单, 主要用于克服山河等地形障碍,但对反射板的抗风能力要求很高且造价较高。无源转接方式 A、无源转接方式 B、中频转接方式 C、微波转接方式 D、无源转接方式 14.数字调制信号的解调,由于( )具有较好的抗误码性能,因而比较常用。 A.相干解调 B、非相干解调 C、PSK D、FSK l5.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距地面 500―2000Km,传输时延和功耗都比较小,但每颗星的覆盖范 围也比较小,典型系统有 Motorola 的铱星系统,其距地( A )。 A、500―2000Km B、 Km C、 Km D、1 Km 16.同步静止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理论上用( )颗高轨道卫星即可以实现全球覆盖。 A、8 B、4 C、3 D.6 二、多选题 1.光纤通信目前使用的三个工作窗口是( ABD ) A、0.85μ m B、1.31μ m C、1.33μ m D、1.55μ m 2.光纤的损耗包括( BC ) A.附加损耗 B.散射损耗 C.吸收损耗 D.传输损耗 3.光纤通信系统主要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 ABC ) A、光纤 B、光源 c、光检测器 D、光信号 4.光纤按传输模数量可分为哪几类。 ( AB ) A、单模光纤 B、多模光纤 c、石英光纤 D、套塑光纤 s.光纤通信系统的光源包括以下哪几种。 ( BCD ) A、导体激光器 B、发光二极管 c、半导体激光器 D、发光三极管 6.光纤的色散分为( ACD ) A、模式色散 B、作多级放大器 C、波导色散 D、材料色散 7?微波通信是重要的现代通信手段之一,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具有( AC )特点。 A、建设周期短 B、超高频 C、跨越地形障碍比较方便 D、损耗小 8.微波频段可细分为( ABC )频段。 A、特高频 B、超高频 C、极高频 D、长波 9.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系统的组成有( ABCD )。 A、用户终端 B、交换机 C、终端复用设备 D、微波站 10.字微波中继通信站的转接方式有( ABCD )。 A、基带转接方式 B、中频转接方式 C、微波转接方式 D、无源转接方式 11.按卫星的服务区域划分,有( AB )和国内卫星通信网等。 A、国际卫星通信网 B、区域卫星通信网 c、模拟通信网 D、数字通信网 12.按卫星系统的用途划分,有( ABCD )等。 A、军事卫星通信 B、海事卫星通信 C、电视直播卫星通信 D、综合业务卫星通信 13.按卫星系统的工作轨道划分,有( ABC )等。 A、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 B、中轨道卫星通信系统 C、高轨道卫星通信系统 D、综合业务卫星通信 14.典型的移动卫星系统有( ABCD )等。 A、铱星(1ridium)系统 B、Globalstar 系统 C、ORBCOMM 系统 D、信使系统(俄罗斯) 15.通信卫星可以传输( ABCD )和电视等信息。 A、电话 B、电报 C、传真 D、数据 16.目前数字微波中继通信已成为通信领域中一种重要的传输手段,并与(AB)一起成为当今三大 通信传输技术。 A、卫星通信 B、光纤通信 C、语音通信 D、数据通信 三、判断题 ()l.0?85μ m 的光信号可以用于长波长多模光纤通信系统。 ()2.渐变多模光纤比阶跃多模光纤中的模式色散大。 ( T )3?不管是多模还是单模的裸光纤的直径都是 125μ m. ()4.短波长光纤通常用于干线传输。 (T)5.为了使光波在纤芯中传送,包层材料折射率 n2 比纤芯材料折射率 nl 小。 (F)6.纤芯和包层即组成裸光纤,也就是光纤芯线。 ()7.光纤越粗,接收光的能力越高。 ()8.光缆中的加强芯主要用来承受安装时所加的外力。 (F)9.光发送器负责把发送过来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T)10.分复用技术是指在一芯光纤中同时传输多波长光信号的一项技术。 (T)ll.高轨道卫星通信系统(GEO)距地面 35800km,是同步静止轨道。 (T)12.波频段占用的频带约 300GHz,而全部长波、中波和短波频段占有的频带 总和不足 30MHz。 (F)13.波频段的频率范围为 300MHz~300GHz,所对应的波长范围为 10m~lmm. (T)14.星通信系统由卫星段、地面段、用户段三部分组成。 (T)15.星段在空中起中继站的作用,即把地面站发上来的电磁波放大后再返送回另一地面站,卫 星星体又包括两大子系统:星载设备和卫星母体。 ( F )16.SAT 系统中小站设备的天线口径小,通常为 0.3m 一 8m。 ( T)17.VSAT 网络一般由一个中心地面站、卫星和广泛分布在各地的 VSAT 小站组成。 (F)18.铱星系统属于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由 Motorola 提出并主导建设,由分布在 8 个轨道 平面上的 88 颗卫星组成,这些卫星均匀的分布在 6 个轨道面上,轨道高 度为 780 km。 四、简答题 1.简述光纤通信的特点. 答: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传输衰耗小,传输距离长;抗电磁干扰,传输质量好;体积小、 质量轻、便于施工;原材料丰富,节约有色金属,有利于环保 2.简述 SDH 系统的优点。 答:第一.把北美、日本、欧洲、中国 PDH 的 1.5Mbit/S 和 2Mbit/S 两种数字传输体制融合在统 一的标准之中,即在 STM-1 等级上得到统一,第一次真正实现了数字传输体制上的世界性标准。 第二. 采用同步复用方式和灵活的复用映射结构, 使低阶信号和高阶信号的复用/解复用一次到位, 大大简化了设备的处理过程。 第三.能与现有的 PDH 网实现完全兼容,同时还可以容纳各种新的数字业务信号。 第四.具有世界统一的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平洋光缆事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