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外稳定应力比应力和平面外稳定应力比迎面求解同一问题结果差别大么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按应力求解平面问题 本文档属于精品文档、课件类技术资料,转载请联系作者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按应力求解平面问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查看: 6046|回复: 3
平面应力/应变壳单元厚度问题
平面应力/应变壳的时候需不需要设置厚度,厚度对结果有没有影响?求解...
楼主说的是截面属性里的设置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楼主说的是截面属性里的设置吧?
是的,平面壳就是在这里面设置厚度
这个好像取决于问题类型,比如常规的静力学求解,这个值的区别不大。
但是,如果做的是切削之类的问题,当厚度变化后,切削力会显著变化。最新经典ANSYS及ANSYS教程
字号:大 中 小
问题描述图3.1所示为一中心带有圆孔的薄板承载示意图,薄板平均厚度为0.2mm,两端承受均布载荷P=1000Pa,求薄板内部的应力场分布。(薄板材料弹性模量为220GPa,泊松比为0.3)
问题分析对于涉及薄板的结构问题,若只承受薄板长度和宽度方向所构成的平面上的载荷时(厚度方向无载荷),一般沿薄板厚度方向上的应力变化可不予考虑,即该问题可简化为平面应力问题(将单元关键字设置为平面应力属性)。根据平板结构的对称性,选择整体结构的1/4建立几何模型,进行分析求解。如果无法判断某一问题是否为平面应力问题,则需选择SOLID实体单元建立空间模型,施加载荷和相应的边界条件进行求解。求解步骤1.定义工作文件名和工作标题1)选择Utility MenuFileChange Jobname命令,出现Change Jobname对话框,在[/FILNAM] Enter new jobname文本框中输入工作文件名EXERCISE1,并将New log and error files 设置为Yes,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2)选择Utility MenuFileChange Title命令,出现Change Title对话框,在[/TITLE]Enter new title文本框中输入ANALYSIS OF PLATE STRESS WITH SMALL CIRCLE,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2.定义单元类型1)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命令,出现Element Types对话框,单击Add按钮,出现Library of Element Types对话框。在Library of Element Types列表框中选择Solid,8node 82,在Element type reference number文本框中输入1,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2)单击Element Types对话框上的Close按钮,关闭该对话框。3.定义材料性能参数1)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s命令,出现Define Material Model Behavior对话框。2)在Material Models Available一栏中依次单击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选项,出现Linear Isotropic Properties for Material Number 1对话框,在EX文本框中输入2.2E11,在PRXY文本框中输入0.3,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3)在Define Material Model Behavior对话框上选择MaterialExit命令,关闭该对话框。4.创建几何模型、划分网格1)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RectangleBy Dimensions命令,出现Create Rectangle by Dimensions对话框,在X1,X2 X-coordinates文本框中输入0,0.025,在Y1,Y2 Y-coordinates文本框中输入0,0.015,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2)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CircleBy Dimensions命令,出现Circular Area by Dimensions对话框,在RAD1 Outer radius文本框中输入0.005,在RAD2 Optional inner radius文本框中输入0,在THETA1 Starting angle(cegress)文本框中输入0,在THETA2 Ending angle(degrees)文本框中输入90,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3)选择Utility MenuPlotCtrlsNumbering命令,出现Plot Numbering Controls对话框,选中AREA Area numbers选项,使其状态从Off变为On,其余选项均采用默认设置,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4)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OperateBooleansSubtractAreas命令,出现Subtract Areas拾取菜单。在文本框中输入1,单击OK按钮,在文本框中输入2,单击OK按钮关闭该拾取菜单。5)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Numbering CtrlsCompress Numbers命令,出现Compress Numbers对话框,在Label Item to be compressed下拉列表中选择All,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6)选择Utility MenuPlotCtrlsStyleColorsReverse Video命令,设置显示颜色。7)选择Utility MenuFileChange Title命令,出现Change Title对话框,在文本框中输入GEOMETRIC MODEL,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8)选择Utility MenuPlotAreas命令,ANSYS显示窗口将显示所生成的几何模型。9)选择Utility MenuPlotCtrlsNumbering命令,出现Plot Numbering Controls对话框,选中KP Keypoint numbers选项,使其状态从Off变为On,其余选项均采用默认设置,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10)选择Utility MenuPlotLines命令,显示所有线段。11)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eshingSize cntrlsManualSizeGlobalSize命令,出现Global Element Sizes 对话框,在SIZE Element edge length文本框中输入0.002,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12)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eshingMeshAreasMappedBy Corners命令,出现Map Mesh Area by拾取菜单,在文本框中输入1,单击OK按钮,在文本框中输入1,4,5,3,单击OK按钮关闭该拾取菜单。13)选择Utility MenuFileChange Title命令,出现Change Title对话框,在文本框中输入GEOMETRIC MODEL,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14)选择Utility MenuPlotElements命令,ANSYS显示窗口将显示网格划分后的结果。15)选择Utility MenuFileSave as命令,出现Save Database 对话框,在Save Database to文本框中输入EXERCISE11.db,保存上述操作过程,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5.加载求解1)选择Main MenuSolutionAnalysis TypeNew Analysis命令,出现New Analysis对话框。选择分析类型为Static,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2)选择Utility MenuPlotCtrlsNumbering命令,出现Plot Numbering Controls对话框,选中LINE Line numbers选项,使其状态从Off变为On,其余选项采用默认设置,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3)选择Utility MenuPlotLines命令,显示所有线段。4)选择Utility MenuSelectEntities命令,出现Select Entities对话框,在第1个下拉列表中选择Lines,在第2个下拉列表中选择By Num/pick,在第3栏中选择From Full单选项。单击OK按钮,出现Select lines拾取菜单,在文本框中输入4,单击OK按钮关闭该拾取菜单。5)选择Utility MenuSelectEntities命令,出现Select Entities对话框。在第1个下拉列表中选择Nodes,在第2个下拉列表中选择Attached to,在第3栏中选择Lines, all单选项,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6)选择Main Menu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DisplacementOn Nodes命令,出现Apply U,ROT on N拾取菜单,单击Pick all按钮,出现Apply U,ROT on Nodes对话框。在Lab2 DOFs to be contrained列表框中选择UY,在VALUE Displacement value文本框中输入0,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7)选择Utility MenuSelectEntities命令,出现Select Entities对话框。在第1个下拉列表中选择Lines,在第2个下拉列表中选择By Num/pick,在第3栏中选择From Full单选项,单击OK按钮,出现Select lines对话框,在文本框中输入5,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8)选择Utility MenuSelectEntities命令,出现Select Entities对话框。在第1个下拉列表中选择Nodes,在第2个下拉列表中选择Attached to,在第3栏中选择Lines, all单选项,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9)选择Main Menu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DisplacementOn Nodes命令,出现Apply U,ROT on N拾取菜单,单击Pick all按钮,出现Apply U,ROT on Nodes对话框。在Lab2 DOFs to be contrained列表框中选择UX,在VALUE Displacement value文本框中输入0,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10)选择Utility MenuSelectEntities命令,出现Select Entities对话框。在第1个下拉列表中选择Lines,在第2个下拉列表中选择By Num/pick,在第3栏中选择From Full单选项,单击OK按钮,出现Select lines对话框,在文本框中输入1,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11)选择Utility MenuSelectEntities命令,出现Select Entities对话框。在第1个下拉列表中选择Nodes,在第2个下拉列表中选择Attached to,在第3栏中选择Lines, all单选项,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12)选择Main Menu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PressureOn Nodes命令,出现Apply PRES on Nodes拾取菜单,单击Pick all按钮,出现Apply PRES on nodes对话框。在VALUE Load PRES value文本框中输入?1000,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13)选择Utility MenuSelectEverything命令。14)选择Utility MenuPlotElement命令。15)选择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Output CtrlsSolu Printout命令,出现Solution Printout Controls对话框,在Item Item for printout control下拉列表中选择Basic quantities,在FREQ Print frequency选项中选择Every substep单选项,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16)选择Utility MenuFileSave as命令,出现Save Database 对话框,在Save Database to文本框中输入EXERCISE12.db,保存上述操作过程,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17)选择Main MenuSolutionSolveCurrent LS命令,出现Solve Current Load Step对话框,单击OK按钮,ANSYS开始求解计算。18)求解结束时,出现Note对话框,单击Close按钮关闭该对话框。19)选择Utility MenuFileSave as命令,出现Save Database 对话框,在Save Database to文本框中输入EXERCISE13.db,保存求解结果,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6.查看求解结果1)选择Main MenuGeneral PostprocPlot ResultsDeformed Shape命令,出现Plot Deformed Shape对话框,在KUND Items to be plotted选项中选择Def+undef edge选项,单击OK按钮,ANSYS显示窗口将显示变形后的几何形状和未变形的轮廓。2)选择Main MenuGeneral PostprocPlot ResultsContour PlotNodal Solu命令,出现Contour Nodal Solution Data对话框,在Item to be contoured列表框中选择Nodal SolutionDOF SolutionDisplacement vector sum,其余选项采用默认设置,单击OK按钮。3)选择Main MenuGeneral PostprocPlot ResultsContour PlotNodal Solu命令,出现Contour Nodal Solution Data对话框,在Item to be contoured列表框中选择Nodal SolutionStressvon Mises stress,其余选项采用默认设置,单击OK按钮。4)选择Utility MenuPlotCtrlsStyleSymmetry ExpansionPeriodic/Cyclic Symmetry命令,出现Periodic/Cyclic Symmetry Expansion对话框,在Select type of cyclic symmetry选项中选择1/4 Dihedral Sym,单击OK按钮,ANSYS显示窗口将显示扩展后的结果。5)选择Utility MenuFileExit命令,出现Exit from ANSYS对话框,选择Quit-No Save!选项,单击OK按钮,关闭ANSYS。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共享资料网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
大连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 姓名:房桂祥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固体力学 指导教师:钟万勰
摘要平面偶应力理论虽然早在上世纪初就出现了,但是其分析求解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现有的求解手段主要采用数值方法一如有限元法。而能给出其解析解的只限于某些特殊的偶应力问题。辛方法作为一种崭新的理论求解体系已成功应用于板、梁等弹 性力学阀题的求解,与经典的弹性力学求解体系相比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本文目的在 于把这种解析方法应用到平面偶应力问题的求解。 本文借助于Reissner板与平面偶应力的模拟关系,在平面偶应力问题的类 Hellinger-Reissner变分原理的基础上,以应力函数为原变量,部分应变为其对偶变量, 推导出力法形式的平面偶应力问题的Hamilton对偶方程组。于是把平面偶应力问题引入 到Hamilton体系,从而利用辛空间的分离变量和本征函数向量展开法获得其解。本文讨论了两种典型边界条件――对边自由和对边固支矩形域问题的解析求解。首先求解出由于用应交代替位移作为基本变量而带来的对边自由矩形域问题的所有非齐次特解,这些 解均是有特殊物理意义的解。然后,推导出这两类边界条件各自的本征值超越方程,并 进一步给出其对应的非零本征值的本征解。从而依据叠加原理,获得这两种典型边界条 件问题的解。最后,本文求解了一半无穷矩形域单向拉伸问题,数值结果证明了微尺寸 下经典弹性力学的求解方法得出的结果不再适用,由于偶应力的影响,单向拉伸问题在固定端角点处的奇异性消失。本文将辛方法成功应用于矩形域平面偶应力闯题的求解,为这~类问题提供了一条 崭新的解决途径。算例结果也很好地证明了辛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平面偶应力,Hamilton求解体系,辛对偶空间,本征展开法 AbstractPlane couple stress problem appeared at the beginning of last centuTy,bm it has not been well analytically solved before.There are mainly some numerical methods such as FEM ere. present.and there are only feW analytic solutions for some special problems.Symplectie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in some plate and beam bending problems SUCCESS“lv.Comparedatwith classical method,it has some unique method in plane couple stress problem.Basedonadvantages.删S Paper allns to apply thisanalyticthe Pro.Hellinger-Reissner variational principle of plane couple stress problem。 the dual PDES are proposed coIresponding to the foroe method extension.The duality solution methodology is thus extended to plane couple stress problem.and then the method of separation of variables and eigenfunetion expansion in the symplectic space iS used to find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A long strip domain plate with both lateral edgeS free.freed at one end and under simple tension at the far end.is solved analytically.The solution is composed oftheinhomogeneous boundary condition solutions(which are induced from that the stress functions are selected as primary unknowns)and the superposition of eigensolutions ofhomogeneous lateral boundary conditions.111e method of separation of variables iS used for the dual PDEs.from which the eigen-root transcendental equation is solv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eigenvector functions are obtained.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t the fixed end derived via。the variational method.The superposition of these eigensolutions gives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at the fixed end.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due to the effect of couple stress.the stress击stribution is no longer infinity as given by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elasticityareatthe comeroffixedend.Results improve that in micro SCale the couple StreSS e自fect should not be neglect,and symplectic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advantageous to handle with plane couple stress problem in rectangle field. Keywords:Plane couple stress,Duality solution system,Symplecfic geometry,Eigen-solution expansion method.II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隶解方法1绪论1.1引言弹性力学作为工程力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影响到工程力学的各个方面,而且也是数 学物理方法的主要内容。然而弹性力学问题的求解一直是其发展的一个“瓶颈”。以铁木 辛柯的《弹性力学》为代表的著作,其求解方法占了很大篇幅,而其求解方法是尽量消 元以使未知量尽可能减少,其结果是方程的阶次却提高了。因此数学物理方法中最有效 和最基本的分离变量法和本征函数展开法就难于实施,半逆法求解就成为其特点。1.2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根据结构力学与最优控制理论的模拟关系,将由原变量和其对偶变量组成的辛空间 引入到弹性力学,从而使分离变量及辛本征函数展开的直接解析方法得以实施,形成了 弹性力学问题的求解辛体系。辛求解体系是通过理性的推导逐步进行下去的,它改变了 以前弹性力学求解中大量运用半逆法的传统,给出了一个理性的求解方法。这样就有可 能求得许多以前半逆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而过去由于端部条件方面的困难,只能用圣 维南原理覆盖的部分现在也可以予以求解。 辛求解体系与偏微分方程的传统求解思路正好相反。相比于传统求解方法的努力消 元,尽可能减少未知变量的数目,而不惜方程阶次的升高,辛体系下则是引入对偶变量, 使阶次降低,低阶微分方程有利于数值求解,而对偶变量数目的增加也不会带来大的影 响。辛体系与数值方法相结合,将能更好的体现出辛体系的优点,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 势,去解决工程问题。偶应力理论早在1887、1894就出现过【”,但是长时间未得到重视。在20世纪60年代R.A.Toupin[2.31、R.D.Mindlin[4]等人就偶应力问题发表过几篇文章,但其后很长时间又 趋于平淡。近些年来,由于其在描述材料尺寸效应方面的优势,偶应力理论引起了越来 越多的重视,其理论及数值方法的研究已成为固体力学研究新的热点之一。 新近的实验表明,当非均匀塑性变形特征长度在微米量级时,材料具有很强的尺度 效应。例如Fleck[5】等在细铜丝的扭转实验中观察到,当铜丝的直径为12微米时,无量 纲的扭转硬度增加至170微米直径时的3倍;Stolken和Evans[61在薄梁弯曲实验中也观 察到当梁的厚度从100微米减至12.5微米时,无量纲的弯曲硬度也显著增加。这些现象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用传统的力学理论无法解释。此外,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分析也一直是一个难题。 应变梯度理论就是一种能够解释上述尺度效应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应变梯度理论的发展现状及进展我们将在下面给出。因为传统的弹性理论的模型不含有任何尺度,不能预测出尺度效应,所以传统的弹 性理论在微尺度下不再适用。偶应力理论在描述材料尺寸效应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 固体材料在微米和亚微米尺度下将表现出和宏观尺度不同的力学性能。另一方面, 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对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微型产品的 尺寸已经小到微米及亚微米量级,产品质量是一个非常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偶应力问题,人们对它的研究多是着眼于如何寻找新的单元,利用数值方法进 行计算。R.D.MindlinN给出过中间带原孔的简单拉伸板等某些特殊偶应力问题的解析解。 此时,如果能求出偶应力的解析解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3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如前所述,偶应力理论早在1887、1894就出现过【l J,但是长时间未得到重视。在 20世纪60年代R.A.Toupinp.3】、R.D.Minmill【4】等人就偶应力问题做过一些工作,但其后 很长时间这方面的研究又趋于平淡。近些年来,由于其在描述材料尺寸效应方面的优势, 偶应力理论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理论及数值方法的研究已成为固体力学研究新的 热点问题之一。 20世纪初Cosserat兄弟提出微极非线性弹性理论引起人们的注意【7J。Cosserat理论 (一般偶应力理论)于1909年提出,在此理论中,考虑了每一个材料粒子作为一个完美 的刚性颗粒,在变形时,不仅有位移产生还伴随着转动。每一个物质元有6个自由度, 导致了应变和应力张量的非对称性。由于此理论已经为非线性理论,且当时并非用来分 析弹性理论框架下的一些问题,而是考虑了一些非理想的流体,并试图分析了一些电子 动力学问题。在他们的理论中,Cosserat兄弟并没有引进本构关系。所以一直没有引起 人们的关注。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研究连续介质理论的基本原则,而引起一些学者 的兴趣。他们将原先的Cosserat兄弟的偶应力理论加以拓广,引入了微极弹性理论的术 语,仅利用位移矢量来描述连续介质理论。 Toupin[8,9]讨论了在连续介质中引入高阶梯度的基本原理,他假定应变能密度函数不 仅依赖于应交而且依赖于转动梯度,得NT线弹性偶应力理论。MindlinIl叫认为连续介 质中每一个物质点,从微观角度上可以看作是一个胞元。这个胞元不仅跟随连续介质做 宏观运动和变形,而且自身会有微观位移和微观变形。因此,应变能密度函数不仅依赖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于应变张量而且依赖于变形张量及微观变形梯度。弹性偶应力理论是应变梯度理论的一种退化形式ILn]。现在国内外对应变梯度塑性理论的研究比较多f7】。现在逐渐发展起来的两种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分别为CS(couple stress)应变梯度塑性理论、SG(stretch and rotation gradient)应变梯度塑性理论【11】。1993年Fleck和Hutchinson从几何必需位错角度出发,发展了一种只考虑转动应变梯度影响的应变梯度理论;在分析裂纹尖端场或微米压痕时提出了一种完整的应变梯度理论,既考虑了转动梯度又考虑了拉伸梯度。1999年Nix和Gao发展 了一种简单的位错模型,后来Gao和Huang发展了一种基于位错机制的应变梯度塑性理 论(MSG)。中科院力学所的陈少华、王自强也建立了一种完整的应变梯度理论。清华 大学的黄克智等对应变梯度理论也有系统的研究。这些理论也得到一些渐近解应用到断 裂力学中,更多的则是采用有限单元法计算【『”。 许多学者发现对于应变梯度理论的有限元计算,单元的选择是比较复杂的,尤其是 其对具体本构关系的敏感性。Xia和Hutchinson曾经针对平面应变裂纹问题,讨论了应 变梯度塑性有限元实现的困难。为了在计算中捕捉应变梯度效应,已针对Fleck和 Hutchinson的应变梯度理论发展了很多单元,并且利用这些单元研究了裂纹尖端场问题, 微米压痕问题。这些单元可分三类【7】: 第一类单元是c.单元。这种单元最早是在研究板单元的时候,由Specht与 Zienkeiwicz和Taylor提出的,Xia和Hutchinson与Begley和Hutchinson把这种单元应 用于应变梯度理论中。在这种单元中,节点变量是位移和它们的导数,仅仅在节点处cl 连续,每个单元有三个节点。 第二类单元是混合单元。这种单元由Xia和Hutchinson与Shu和Fleck在研究CS 塑性理论时提出的,并且它的应用范围拓展到SG塑性理论中。在这种单元中,节点变 量是位移和它们的导数,单元内的位移和位移的导数由节点变量插值得到。 第三类是9节点或者16节点等参单元。这种单元仅仅适用于高阶应力曳力自由的 情况。因为在裂纹面和远处都没有高阶应力曳力,所以在裂纹问题中可以应用这种单元。 利用这种单元,Wei和Hutchinson研究了应变梯度塑性理论的裂纹问题。Huang和Xue 等同样利用了9节点单元分析了MSG理论下的微米压痕问题。 基于位错理论,材料的塑性强化是几何必需位错和统计位错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 材料中的应变梯度效应是几何必需位错引起的,存在微结构的弹性材料同样会表现出应 变梯度效应。Hwang等人(1998,1999)t12川给出了塑性和弹塑性材料I,Ⅱ,Ⅲ型裂纹的全 域解,其中存在一个材料尺度参数。 此外,对于弹性偶应力理论,Yang,E,Chong,A.C.M,,Lam,D.C.C.,Tong,P.1l州建立了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一种各向同性线弹性偶应力模型,给出了一弹性粱弯曲的解。肖其林及其合作者f151、郑 长良副教授【l创等人也发展了一些新的有限单元来求解偶应力问题。 除了数值方法之外,或许受经典弹性力学求解体系的限制,至今仍没有人对偶应力 问题在解析解方面做出深入、系统的求解与分析。 利用弹性力学求解辛体系的优点,借助于平面偶应力理论与Reissner板的模拟理论, 得出其他现有方法不能求解的偶应力问题的解析解。特色在于利用的辛体系的求解方法 被誉为具有中国原创性的方法,提出一般偶应力问题的解析解法也是第一次。 在弹性力学求解辛体系领域,1999年钟万勰和姚伟岸[171建立了平面弹性与板弯曲的 相似性理论,给出了板弯曲经典理论的另一套基本方程与求解方法,然后进入哈密顿体 系用直接法研究了板弯曲问题。应用分离变量和本征函数展开法给出了条形板的分析解, 突破了半逆解法的局限。姚伟岸和隋永枫【18】从Reissner板弯曲问题的H-R变分原理出发, 导出Reissner板弯曲的哈密顿对偶方程组。将问题导入哈密顿体系,详细求解出哈密顿 算子矩阵零本征值的所有本征解及其约当型本征解,并给出了具体的物理意义。2002年 钟万勰、姚伟岸和郑长良【19】在平面弹性与Kirchhoff板弯曲相似性理论的基础上,通过 对Reissner板弯曲和平面偶应力理论基本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的对比,系统全面的阐明 了两者的模拟关系,为两类问题的解析与数值求解打开互相借用的桥梁。1.4本文的主要工作钟万勰、姚伟岸等人已将辛方法成功应用于板、梁等弹性问题的求解即|2“,而且已 给出Reissner板弯曲和平面偶应力理论模拟关系。本文就是在这些前期工作的基础上, 尝试把弹性力学求解的辛方法运用到平面偶应力理论中。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点: 1.由Reissner板弯曲和平面偶应力理论基本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的对比关系,仿照 Reissner板弯曲问题的H.R变分原理写出平面偶应力问题的类H-R变分原理。平面偶应 力理论和以前平面弹性理论相比,剪应力f。≠f。,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对称如和反对 称两部分f。来处理。对称部分产生剪应变,非对称部分产生一局部刚体旋转∞:,由应 力偶州平衡。2.选取应力函数P、吼、妒,为原变量和应变r。、(-r。/2)、‘为其对偶变量。由H.R变分原理推导出平面偶应力问题的Hamilton对偶方程组。再运用分离变量法形成 问题的辛本征解。 3.分∥:0和∥≠0求解本征方程。∥=0时,求解出具有不同物理意义的本征解, 分别对应简单拉伸等受力情况。∥≠0时,我们先求出对称或反对称解的系数,然后代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入到相应的边界条件可以推导出本征值超越方程,从而我们可以求出本征值和其对应的 本征解。进一步我们可以利用本征函数向量展开法得到原问题的解。 4.本文后面给出一个例题:一端固支的半无穷矩形域,末端受单位均布力拉伸,求 解其固支端的正应力分布。将求解结果跟经典弹性理论求解结果作比较,发现用弹性偶 应力理论求得的结果当物体尺寸与材料尺度接近时,固支端的应力集中现象弱化甚至消除。 平面妈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2辛体系的一些基本知识瞳们2.1辛空间一切守恒的真实物理过程都能表示成适当的晗密顿体系,它们的共同数学基础是辛 空间。辛空间与研究长度等度量性质的欧几里得空间不同,它是研究面积的,或者说是 研究做功的。 定义1设y是实数域R上的一个疗维线性空间,y’为其对应的甩维线性空间,定义:矽=vxv,}亿?,则称线性空间∥为由矿和V’组成的实数域R上的2万维相空间。 定义2设矽是实数域R上的2H维相空间,对∥中的任意两个向量a,P依一定法则对应着一个实数,这个数称为辛内积,记作(口,卢),并且辛内积(口,卢)计算满足下列四个条件:(1)(口,∥)=-<p,口) (2)(t口,∥)=.|}和,P),七为任意实数 (3)扛十一卢)=扛.∥)+("∥),,,是矽中的任意向量(4)若向量口对∥中的任一向量声均有(口,∥)=0,则口=0称定义有这样辛内积的相空间为辛空间。 由上面第一式可知,任一向量与其自身的辛内积一定是零,即对任意向量口有@,口)=0(2.2)定义3若向量口,∥的辛内积(吼∥)=0,则说口,夕辛正交:否则说口,∥辛共轭a由定义2知,任一非零向量一定存在与其辛共轭的非零向量。事实上,若口≠0,则口与肛一定是辛共轭的。若向量组b。d:…q届卢:…羼)(,蔓一)的向量满足: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0q %∥、“口●=文恪以产 卢0印b睁(f,,=1,2,…,r)、,_:¨川“(2.3)则称向量组慨口2…口,属屈…屏J是共轭辛正交向量组;若上式中的 k。*1(f=1,2,…,),则称向量组杠。口:…口,麒展…∥,)是标准共轭辛正交向量组。定理1共轭辛正交向量组是线性无关向量组。定理22n维辛空间中任一个共轭辛正交向量组都能扩充成一组共轭辛正交基。定理3设W是2玎维辛空间,(%)为一组标准共轭辛正交基,则W中任意一个向量,在基扛,)下的坐标G1…x。X^+l…工2。)1为:i=1,2,-??玎x,=(∥,口。+。),x。“=-<B,口f)定义4如2nX2n矩阵S满足:S7JS=.,(2.4)(2.5)则称J是辛矩阵,其中‘,是单位辛矩阵。 辛矩阵有如下性质: (1)辛矩阵的逆矩阵还是辛矩阵; (2)辛矩阵的转置矩阵还是辛矩阵; (3)辛矩阵的行列式值等于l或一1; (4)辛矩阵的乘积还是辛矩阵。 定义5如果2n×2n矩阵日对任意2n维向量x,Y满足:《x,hry)=(,,―Eh)则称矩阵日为哈密顿矩阵。(2.6)定理4如Ⅳ是哈密顿矩阵日的本征值,重数为m,则一∥也一定是其本征值,重数也 为m:如哈密顿矩阵日存在零本征值,则其重数一定为偶数。 今后称土∥的两个本征值为哈密顿矩阵互为辛共轭本征值。我们通常将哈密顿矩阵 的非零本征值分成两组:@)/.z?,脚i<0或脚?20^1掣t<ol(卢)∥。“=一∥。J(27)、。在位)组中还可以按/.t。的绝对值的大小来编排,越小越在前。需要说明的是上式没有包 含零本征值,它是特殊的辛本征值,即其互为辛共轭的本征值是其本身。定理5设日是哈密顿矩阵,yP,“”,…y}m)和yjo),¨1’,…时’分别是本征值以,一对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应的基本本征向量及约当型本征向量,则当H+lJi≠0时本征向量间有如下辛正交关系:(∥“,妒jf))=妒jn.,时’=0 G=o,1,…,棚;t=o,1,…,n)(2.8)上面的定理说明了非辛共轭的本征值对应的基本本征向量及其约当型本征向量间存 在辛正交性质。下面我们讨论互为辛共轭本征值对应的本征向量间的关系。为简化,我 们假设每个本征值只有一个约当链。 定理6设±口≠0为哈密顿矩阵日的一对互为辛共轭本征值,重数为m,则一定存在一组共轭辛正交向量组◇扣’妒o)…妒枷一‘’妒(m。‘)…≯o’妒(o’),即:(^“))={∽7∥兽:歹::二器型本征向量。(2.9)其中p(o)矿(1)…∥加一‘))和如(0’妒o)…一(“’)分别是卢,一一对应酌基本本征向量及约当上面我们讨论了共轭非零本征值的本征向量之间的共轭辛正交关系。由定理4知道, 如哈密顿矩阵日存在零本征值,则一定是偶重根。零本征值通常存在约当型,由它们组 成的解在具体问题中是有特殊物理意义的,这些将在后面结合实际问题加以介绍。 零本征值因为其特殊性∥=-p=0,其基本本征向量及其约当型本征向量自身可以 组成一组共轭辛正交向量组,为讨论其共轭辛正交性,首先引入如下引理:引理设哈密顿矩阵日存在零本征值,而缸01妒o)…∥(2”一1’)是零本征值对应的任一组基本本征向量及约当型本征向量,则对任意1≤P≤2m一1,0≤g茎2m一2有:(yo),y(g’)=一f/(P一”,妒““’)并且当P+g为偶数时有(2.10)f矿(w,吵(口)).0(2.11)定理7如哈密顿矩阵日存在零本征值,其重数为2朋,则一定存在一组零本征值对应的基本本征向量及其约当型本征向量po’矿o)…y(2“’),它们有如下的共轭辛正交关系:(以∥)=Pa。鲫管麓22¨m-m时))由它们的列向量组成的矩阵当然是辛矩阵。(2.12)定理4--7表明2玎维辛空间~定存在一组由哈密顿矩阵日的基本本征向量和约当型 本征向量组成的共轭辛正交基;然后再通过归一化,可以形成一组标准共轭辛正交基,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关于哈密顿本征值问题的特点定理4已经有了介绍。由于哈密顿矩阵不是对称阵,因此可能出现重本征值,而且可以有约当型的本征向量。如‰。)是重本征值∥的基本本征向量,根据式线性空间的理论知其各阶约当型本征向量叛。),掣(:),…,甲(。)应分别由下列方程求得:/PP(O=∥‰)+毁o】日妒(2)=∥甄2)+P(1)日妒∽2声妒(^)+妒(女一1) (2.13)对基本本征向量毁。)来言,它对应的Hamilton对偶方程组的解为 ’(o)=e“譬,(o)(2.14)可是约当型本征向量不能按式(2.14)直接构成齐次Hamilton对偶方程的解,但由它们可 以组成原方程的解:‰=e一陬。)+x%)】Vt:,=e”[rc:,+x甲。,+i1 z2甲。,]f2.15)№矽h%)+...+≯‰]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本征值∥=0是一个特殊情况,它不包括在(2.7)中,所以说式(2.7) 的划分是不够严格的。在弹性静力学中,零本征值是常见的,而且通常存在约当型,其 对偶的本征向量与其约当型的解混在一起,这在理论上带来了某种不便。其处理是应该 将零本征值的本征解子空间先行求出,并将哈密顿阵降维降到不含有零本征值,使之适 应(2.7)的划分。2.2哈密顿原理与哈密顿正则方程“大自然总是走最容易和最可能的途径”,这是著名的费马原理。在经典力学中最小作用量原理归结为哈密顿原理,通常用有限自由度,l维的广义位移g。O=1,2,…,n)或用向量口来描述。用口。表示其对时间的微商,则动力系统的拉格朗El函数(动能一势能)为:上瓴雪)或£Q1,g:,…,鼋。;口。,寸:,…,口。)(2.16)哈密顿原理可表述为:一个保守系统自初始点Q。,fo)运动到终止点白。,t。),其真实的运9 平面儡应力问压的辛求解方法动轨道眨使作用量么成为驻值。4=C工白雪)df,跗=0事实上展开变分式(2.17),并作分部积分有:(2.17)跗=蜷一鲁[新靴=。由于硒可以任意变分,因此就导出了拉格朗臼方程: ∞ 旦dt㈦koqJ=詈仁嘞㈣、7因此说哈密顿原理式(2.17)对应于拉格朗日方程(2.19),它是二阶常微分方程组。我们看 到,以上的表述只有位移这一类变量,所以它是单类变量的变分原理。 在经典分析力学中早己发展了哈密顿正则方程体系,它是通过勒让德变换,把拉格 朗日函数L中的~类独立变量圣(广义速度)变换为p(广义动量,即对偶变量):p:罢由式(2.20)我们可以解出口,使圣是p、叮的函数,即:(2.20)尊=圣(p,譬)按照勒让德变换的规则,应引入交换函数,即哈密顿函数(动能+势能):(2.20.日C“口)=p1圣一三白雷(p,口))于是根据勒让德变换有:(2,22)罢:一百OH,尊:婴 向 阳’1 勿另一方面,由式(2.19)}知:(2.23)、6砚=-ad故得:rC引6)dt=pJ(2.24)’,圣:掣,p:一掣 cp 叼(2’25) g=―:一,p=一―i―L厶二)J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式(2.25)就是哈密顿正刚方程,其中采用了二类变量:广义位移窖与广义动量p。与哈密 顿方程(2,25)相对应的变分原理是6eb7口一日(g,尹)】df=o到式(2.25)。(2.26)其中g与P应当看成为互不相关独立变分的变量。只要展开变分式(2.25),就可以立即得从单类变量的变分原理式(2.17)变换到二类变量的变分原理式(2.26)的过程具有典型性,它是通过勒让德变换实现的。 平面偶应力问最的辛求解方法3具有应力偶的平面弹性理论及与Re i ssner板的模拟关系3.1具有应力偶的平面弹性理论。33.1.1引言经典应力理论与含应力偶的应力理论之间基本的区别在于对于表面单元的两面所假 设的材料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在经典理论中,假设在表面一面的材料对表面另一面的 材料的作用与~力是等价的。在应力偶理论中,假设相互作用与一力和一力偶(应力偶) 等价。进一步改进还允许假设体力偶的性质。应力偶取为单位面积的力矩,而体力偶取 为单位体积的力矩。 应力偶理论与经典应力理论相比具有更少的限制性。此外,有应力偶的弹性力学理 论应用到经典解产生局部无界应力或无界变形的问题表面时,该结果(例如奇异性)被 改变、被弱化或者可能被消除。 对于平面应变,应变一位移关系可以得到如下形式: 抛Lav.2否’占,2万^~㈤%2面+瓦’,,。2‰20应力一应变关系可写成如下形式:毛=.半k―y乜+盯,)】占一2―1■【(0一y≈以+盯,Jj旷半b,一vp;+q)】占,=―。rIFy―Vpz+盯,月。净(32) U‘z,y。:.20辜v__Ar。’掣3.1。2平衡方程对于相对G,y)平面并且无体力和体力偶的平面问题,能够支撑应力偶的~介质的应力平衡方程为(正应力方向如图3.1所示): 平面儡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只||O堕缸+=∑0 = O笠苏 坠砂堡砂十|1∑蜘。:警+等+~^=。(3s)因此,对非常数应力偶(am。/知≠0,锄,/勿≠0),剪应力不必相等(即r,≠%)。反过来,如果(~,r,)相等或为零,则应力偶(m。,m,)不比为零a方程(3.3)为略去体力和力偶的平面问题的Cosscrat平衡方程(Cosserat,1909)。图3.1正应力图Figure 3.1 Positivestresses3.1.3应力偶理论中的变形现在我们处理平面应变情况。相对G,y)平面的平面应变,位移分量0.v)只是G,),)的函数并且w=0。因此,对各向同性弹性介质,正应变b,,s,)由方程(3.2)的前两式与正应力b,,仃,)联系,-,,q)由方程(3.1)的前两式与0,V)联系。此外,剪应变Y。由方程(3.1)的第四式与(“,v)联系。然而,因为通常f。≠r,,方程的(3.2)第三式不再成立。因此,13 平面羁应力问题的事求解方法仿效Mindlin(1963),我们将%,%分熊成为对称部分%和菲对称部分_:。=委k+‰)由下图,对称部分珞产生剪应交f^±圭(f掣一彳声)(3.4)%2石h。丁b竹”』 %=石1”半(『∥,)(3.5)停 芦 母~,上x一_),f?彰。.‘”一fS飞-A% §yt.―(―,―一’■图3.2剪应力的对称和反对称部分Figure 3.2 The symmeWy and asymmetry part ofshem"stress其中G=,E/[20+y)】为剪切模量。类似的,非对称部分_产生一局部刚体旋转(如上图)1f加融1呸2i临一面j此外,非对称部分‘由应力偶平衡。(3.6)14 平面儡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研究应力偶对单元陋,妙)的影响,图3.3,我们注意到m。m。产生与旋转国:相关的曲率芷。K。并由方程:疋娑O'X缸=船&警渺=砂 ’卵或者(3.7)r。=警%=鲁 r。2i%2畜表示其关系。(38) (3省’类似于剪应变%与f。‰的对称部分b的关系,我们假设曲率(k,彭,)(变形)与应力偶(m。,m,)(力)成正比:1 1茁。2右m。b 2右m”的量纲。(3?9)其中B为曲率或弯曲模量而因子4是为以后的计算方便而取的。我们注意到由于应力偶 具有单位面积力矩的量纲或单位长度力的量纲而曲率为长度的倒数,所以模量B具有力R。=1/盯。(aq/缸玲~~蔓.m立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图3.3应力偶对单元的影响Figure 3.3 The effect ofthe couples缸tss3.1.4协调方程方程(3.1),(3.6)和(3.8)由用两个位移分量表达的五个变形量(‘,富y,%,k,茁p)组成,从方程(3.1)中消去位移分量,我们得到通常的应变协调方程丛+生:盟 Oy2’苏2踟'类似地,从方程(3.8)中消去旋转缈:得出:(3.10)、坠:坠 苏勿(3.11)现在由方程(3.1)和方程(3.6),我们发现:言2iI萨一丽j2ii一百知。102va2“11a%溉(3.12a)―』=一l¨12一一80J:1砂r a2v a2“1 2L苏砂砂2 Jl^asyl%良(3.12b)2砂因此由方程(3.8)得出: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1铆q k 2互蔷一蓄8slb2吉一j蓄d£v1 ayq(3.13)看起来我们已得到4个协调关系【方程(3.10),(3.11)和(3.13)]。然而,我们观察到方程(3.13) 隐含方程(3.11)。因此我们有协调关系:堕.堡:~02y。, 勿2。叙2姗y坠:坠 玉砂k一1 2i蓄一亏a%as。b=等一iI百Oy£y 2言一i百b其中只有三个关系是独立的,因为第二个方程被其余三个隐含。 (仃,,盯,,勺,f,)和应力偶(矾。,mF)写出,我们得到:(3.14) u?H,最后,我们注意到,4个协调关系可用方程(3.5),(3.9)fFll(3.2)的前两式按照应力分量等+誓卅p,坞)=茜G∥,)锄,锄。砂苏拼。玎昙kq)叫2刍b;一V◇;坞)】m,划2昙p,一yp:螺粕专(r∥,)其中(315) 平面得应力问惩的辛求解方法V2=罢COt:+芸Or'E_●__(3?s),:;堑±坐:旦“.(3.17)其中,2为材料常数B、G的比值。由方程(3.15)的后两式,我们注意到当,2≠0时,大的梯度可能导致大的应力偶(胁。,掰。)值,如果,=0,则材料对曲率的效应(纠G=0)无相应的抗力。因为方程(3.15)第二式被其它三个方程隐含,所以四个协调方程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3.1.5具有应力偶的平面问题的应力函数方程(3.3)可按类似于用Airy应力函数解方程(3.18)的方式来解(Calson,1966)。墼+冬+z-o,冬+孕+r:o 嗽 咖 砂Ox(3.18)按照全微分的理论,方程(3.3)的第一式是存在G,y)的一个函数妒使得有q2苗’‰一言a占 a口(3.19)的充分必要条件,而方程(3.3)的第二式以类似方式得出:盯户石Hp一百其中口=e(x,Y)。此外方程(3.15)的第二式允许一个函数y=5c,G,_y)以致(3.20)%5素’掰一5苗将方程(3.19)、(3.20)、 (3.21)代入方程(3'3)的最后一式得出:a矿ay(3.21)杀(警+庐)+专愕一口)-0稼L缸 ’,砂L砂 J(3.22)这又是存在函数日=H(x,),)的充分必要条件,使得: 平面儡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警巾警,或者塑一p:一型劫苏f3.23)妒=等一警,这样我们得到公式:口:塑+业缸砂(3.24)因此方程(3.24)代入方程(3.19)、(3,20)得出用y、日表示的盯,,盯,,f。,f,的表达式。咿矿一10xOy加y 2-gr+10xoy 铲一丽一铲H一一丽+蔷矾。=娑,脚,=譬 矾。2素’脚F 2亩(3,25) u’a2Ha2I圹a2Ha2wa2日a2i∥a2Ha2t矿其中所有的应力和应力偶分量都按两个应力函数y、日表达。对妒=0,m。=i'n,=0, 方程(3.25)简化为古典加ry应力函数关系【具有矿=0的方程(3.26)】:铲矿02F+.¨,=万02F彬铲一苗函数F为Airy应力函数。 (3.25)的前四个方程代入(3.15)的第一式得出:V 2V2H=V4H=0(326)日和v的微分方程。保留的协调方程【方程(3.15)】定义了函数日,y?因此,将方程(3,27)这样,日是经典应力理论的A酊应力函数【见(3.28)]。V2V2F=窑+2祟+矿O*FOX。O'XoT洲=。(328)最后,将方程(3.25)代入方程(3.15)最后二式得出:戗 昙p-12V2V,-)=-2(1一y),2昙oy勺2日)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昙p-12V2y)=2(1一pF2昙(V2Ⅳ)由方程f3.29),通过其第一式对x求导而第二式对Y求导并相加,我们得到:V 2妒一i2v4y=0(329)因此函数y一,2V2y和2(1一y),2V2H为共轭调和函数;即它们满足Cauchy―Rieman方程。(3.30)类似地,先对y再对x求导得出方程(3.27)。这样定义H¥12v的方程为(3.27)(3,30)a3.2Reissner板弯曲和平面偶应力理论模拟关系“钔基于平面弹性与Kicrchhoff板弯曲的相似性理论,Kirchihoff板弯曲的挠度w对应于平面弹性的艾里应力函数,反过来平面弹性的位移对应于Kirchhoff板弯曲的两个弯矩函 数≯:,≯。。在此基础上,分别在平面应力理论中弓|入与Ressaer板弯曲的转动虬,y,对 应的应力函数%,P。,从而可以建立起Reissner板弯曲和平面偶应力理论模拟关系,归纳整理成下表3.1。在坐标旋转下还要分析这些量的变换规则。吐是纯量,从而k,,一暂。;1是向量,{-m,,m。}T也是按向量变换的。显然盯,,cry,(~+‰),2及岛,£,,抽是传统平面弹性的张 量【”,故移,,妒,}T还是向量。注意(a冲k/良+锄,/砂)在坐标旋转变换之下不变,故是纯量,从而k―f。)也是纯量。在Reissner板弯曲问题中相对应的量都有相同的性质,再次表明了模拟关系的性质。 Reissner板弯曲理论的给力边界条件对应于平面偶应力理论的给定位移边界条件, 反过来Reissner板弯曲理论的给定位移边界条件对应于平面偶应力理论的给力边界条 件。按照平面偶应力理论与Reissner板弯曲之间的模拟关系。通过引入与Reissner板弯 曲的位移和转动对应的平面偶应力的应力函数P,吼,吼,于是就有如下的应力与应力函 数的关系:垆誓,~=一斋,%一誓一=誓,%=考一乃,%一謇+qk(3.31,采用代入验证,即知平衡方程已自然满足。20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表3.1Reissner板弯曲与平面偶应力理论之间的数学同构关系Table 3.1The analog rdationshipbetweenReissnerplatebendingandplane couple stress切力:Q:缸,g}T偶曲率:K=k,,一F。}T应变:J.,JF,jq,s, 切应变:以,以平衡方程:应力:拶,,f掣,fF,盯j偶应力:一聊,,m。 协调方程:Ql=aMt|ax―aM。/8 Qy=一aM。溆+OMy/8Y|瓠一a7。/28 --K"n=8sI{£y―ay”}2a):K。=8s‘等一2等+等…。叙2 苏ay 却。堡一一02y日,+垒:o”咖2缸砂’缸2内力―弯矩函数关系: M v=8母x}瓠Ml=劭v|匆应变一位移的几何关系: £|=8l‘iax £v=av|劬2M。=8《Ii|卸+8审,|瓠y。=孔|劬七∞|瓠{}m=婶争y胁一8母l/8)/2Qt=o声o|卸.Q,=一a矿o{瓠转动一曲率关系:09;=(av/缸-0u/8)t2xR=a∞I|却,一Xn=一8∞z}瓠应力―应力函数关系:sI=e妒t|瓠。s。=一8v。/8dry,=89I|瓠,t口=一8币;|铆2l =―――――――――塑丝垫墅燮 ――――――――――――――――――――――――――――――――一一协调方程:2s平衡方程:Y|瓠壬asq|秭=日 8s”?瓠+8s:{努=0a口xl敏七娩。|匆:0af。{敏+ad v|。y:0等一誓"。叫,=。物性关系: M y 2 DQ y+埔1)警+警+~一‰:。物性关系:£|=扣。一vcry)lE占,=p。~VO"。)/E鸩2J9瓴+增y)2肘捌=J凸q―p)(J廿+s片),0=(f掣+f掉)(1+y)/E‰=Q%,k=跏。 垒三二垦!竺:垒三二鱼7c ―――■■―■――――――――――――――――――――-二二――o,二―_=.一―_一首先应看到,类同于Reissner板弯曲的刚体位移,应力函数p:%+a。x+a2y、 吼2q与妒,2G3不产生任何应力,其中口。,口。,疗:为任意常数。以后称之为零力函数。其 次应当考察在坐标旋转时,应力函数仗,%与p的变换公式。当坐标旋转a角时,应力《=d'zCOS 2留+q sin2货+(岛+rF)sinacosa盯;=仃j sin2口+盯,COS2t2'-(r掣+f月)sinacosaf0=py一盯#)sinacosa+f掣COS2口一f岸sin2a哆2(tTr一盯,)sintzcosa+%COS2口一fw sin2口加二=肌ncos口一埘。sina(3132)槐二=myzCOSGr+柳。sm口相应地吸,伊,与P也应当转换为:纯=px COS+乃sinzz,矿=一以sin口+妒ycos口,P’=P(3.33)容易验证,(3.31)式在(x’,Y’)坐标中仍成立。即败,吼的变换规则与向量相同,而P为纯 量。 给力边界厂搠上的边界条件为:。.令下是连界条件?为简单记,我们讨论的都是童边边界条件。对平面偶应力问题其p。=)等=瓦,k=)一-舰d-=乙,h。=)鲁一仍=配(3|34)其中外法线记为,zt沿周界方向为,,(珥f)构成右手系。令上式中的吸=磊=玩:0, 平面偶应力阿匿的辛求解方法即给出所谓的自由边界条件。注意到上式只含有沿边界r的微商,因此可以积分,有:吼2两2E瓦出’+q,吼=_月=~£气出。+屯,p=芦=£(稚+£瓦出’)出’+a0+吼s(3.35)其中吼,a。,a:为待定常数,其余皆为已知函数。由于给力边界可以有若干段,因此不能将各分段的a0 a。,a:皆行消除,但利用零力函数的任选性,总可将其中一段的三个 常数予以消除。平面偶应力问题的给定位移f。上的边界条件为:“。=瓦, “。=瓦,∞:=砭(3.36)令上式中的瓦=霹=匾=0,即给出所谓的固支边界条件。上式也可用应变表示为:q=鲁=互,‰=警+豢=‰k=警=瓦体系嘲就可以直接应用于平面偶应力问题的求解。Bs,,根据平面偶应力理论与Reissner板弯曲之间的模拟关系,Reissner板弯曲的辛求解3.3Reissner板弯曲理论的H-R变分原理讨论Reissner板占有区域一a<x<a,0<),<,,而Reissner板弯曲的内力正向规定如图3,4所示;而对应广义位移有板的挠度w及转角¨和%。Reissner板弯曲的基本 方程可以从下面的HeUinger-Reissner变分原理导出61-12=0f3.3s)这里以一㈨一州 吩以 M卜 彤吨 鼬丝叙£,一 虬 虬0√而其中余能密度函数为生y 盟砂计 挚q 塑锣盟良 ,吖饥 ” 争一+%幽1l l,●Ju=面杀而k:+M,2一z洲,M,+z(1+y蛾卜去赎+彰)系,可以得出平面偶应力理论的类H-R变分原理如下:(3加)根据上节平面偶应力理论与Reissner板弯曲理论的模拟关系,由各物理量的对应关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6盯.=0(3.41)其中,泛函:皿=(El警+矗等一等陪+割一%罡一%)+茁。岛一吼]一u卜一lkp一劢+q(纯一万)+(_‰/2x识一列出一Lb瓦+仍爵+%(-死/2)】出’f3.a2)应变能密度函数:u=高ms;+2咿,)+丽E,刍+壶眩+r三)(3.。s)之所以成为类H_R变分原理是因为它是由相似性得来的。图3.4Reissner板弯曲内力正向规定示意图Figure 3.4 Positive streets ofReissner bending problem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4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体系4.1导入哈密顿体系由3.3节,我们已经得到平面偶应力的类Hellinger-Rcissner燹分原理:8H2=0 (4.1)其中,泛函:皿=ff:卜警+q警一≥(等+割一‰瞎一吼]+k陪一乃]一扣一L【Ko一;)+‘(%一万)+(-‰/2Xcpt一瓦)】山一Lbk+识瓦+钆(一只r/2)]ds’(4.2)应变能密度函数:u=高m占;+z峨F,)+丽E具甲丘g=【I+¨/L‘,L刀羽币斗尺厦系鳅ay弓+南k+K三)㈤)我们对泛函(4.2)施行变分,变分式如下:趼:=f£I s。警+qs警+sq等+qs-融虿-一a等(等+誓] 一等s陪+警]_s‰瞎一败)-‰《罢一致]+sk陪一竹]+k《考一以]一五兰巧kat+qsq+岷aq+qsq卜互杀可%s‰ 一刍k6%+k6k)]出妙+边界项变分按勋,6纵,6吼集项,我们可以得到平面偶应力问题的协调方程如下川、 ――――――――――立堕婴塑竖塑堂%。蔷一茜叫n。方一杰}一,一0£x。一8E yay¨d7≈(4.5)。婆一望+鼻:。 砂2蠡砂 缸2按6s,,60,6盯,,6r。,6%集项,我们可以得到平面偶应力问题的物性关系如下:‘铲(鲁叫争慨(卟吲/E 卿 铲嗉-v警汪=姆。~"淞积一…岛一玺+》”D/E=c”觑…邶%5∽6’Q(詈一织)=跏,,‰=Ⅸ等一吼)=跏。通过上面的推导,可见从变分原理完全可以推出平面偶应力问题的控制方程。这也证明 了变分原理的正确性。为将问题导入H锄iI。。n体系,这里我们选择J,模拟成常规H舭liloon体系的时间坐标‘,即在下面的推导过程中符号‘?’代表对夕求导,例如(‘)=彰缈。将盯,分别对勺和%旷半(铡吨 铲一程飞)将(4.4)式代入(4.I)式,得:∽,6江£咕7圣一胃k4y一£k。p一_)+岛<霰一动+(一%/2)(仍一西】出 一fr-扫矛一仍£魄(_死/2)叫:o@’8’一鬻2i吼+k以+要《+磊‰焉+吩誓+去r三2Q2―.舀@,,¨。’ ―――――――――型鲤缕幽堑刀z=n:卜以一孚丸+%p+等(铡2+詈(勃2~噻吼一垃2堡盘Z+边界项+詈《一k吼一高《+赫《一志砖 吨誓一面1f.3芷纠蛐‘j’变分后得到:f4.10)汨:2肛[僦w‘+丸《一刳+(一钟丸%酗+阮+警警a警+Q-2a詈一噻瓴一Q纹噻+卜等≯誓+誓a(-刳州”蛹,嘎毗一南毫+g哪q∽11’+熹如s(一刳州警一y等sL 一吾轧w妒y+边界项变分分别按5r。,a(--孥-),6q,劬,6纵,6吼整理可得:(其中要用到分部积分)卜,茁玎鱼& 沁一a 扣岳1_r一F一}一y驴ⅣE”y誓一器‘ w言一丁=丁‘9,2『=≯q疋=~Q矿d2p+Q警C%’C%(一马2=一生E磐ax一噻慨+y等、 ’2。叙’zr‘‘…敏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t=一―#一k为方便,我们取:a(一华)(4.12)p比如概)=卜专^)’,口乩棚:乜)=扫~,}T方程组形式:t=Hv+.Il。㈣这就组成了辛空间中的状态变量v=k1,P’,7。于是(4.12)可改写成标准的Hamilton对偶(4.14)Jl。是与外力有关的非齐次项,其中算子矩阵为:O 0 0 0 1l/Q0 0 0―100一纠彘00 0 0 0zE/(1+l,)00 0 0 E 0日=Oyo/0x08|0x(4.15)―Q02/缸2一Q8}a):0Q一(1一V2)a2/胁20vO/Ox一a/良0定义:<Vj,V:>=£Vj西:妙:咖舶:+铷~:蟾%慨c宁--Y一2坞^:户@16’其中.,为单位辛矩阵:.,=匕:]辛几何空间。 通过分部积分我们可以得到:∽∽显然式(4.16)满足辛内积的4个条件,即按式(4.16)的辛内积定义,全状态向量组V成一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凰)_(%I-Ivl)+@。(誓呗:卜峄陪一苦%]二 锄(善吨Jl一毕陪一苦%]:口㈣岬¨I一于.f%:鸣:f-等下面我们推导用全状态量表示的两种矩形域典型对边边界条件。 A.对边固支 对边固支条件下的位移边界条件为:U=0,v=0,CO:=0当X=±口时(4.19)为了得出其全状态变量表示,由上式得考-o,考_o,tC,=0孙蜘时即},=0(4.2。)(4.21)用全状态量表示为警一啬i t-o,罢一纯=o假一V’傩(4.22)另外,由应变位移几何关系:考=。y。=考+瓦Ov∞,=㈨苏一锄胁)/2由(4.20)第一式知:n=OoJ,胁(4.23)y。=豢国:=(Ov/Ox)/2 积。(4.24)再gt:l(4.19)知珊,=0,Nll七我-fiq得到:,d=0(4.25)所以综合起来,全状态向量表示的边界条件如下:警一苦巳=o罢哏=。(鸣/2)=o一口时(4.26)B.对边自由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力边界条件如下:盯;=0 r计=0 t'r/赶=0x=±d时(4.27)用全状态变量表示为:等一o,一等一o,考吨=0砂 砂砂。@zs,积分后:P=Co+C1x+C2Y P;=Cl伊y=C2x=±口时(4.29)所以,对两侧边固支边界条件有f4.26)所示。对两侧边自由边界条件有:P=0,9;=0, p,=0z=±口时(4.30)可见如果v。,v:是满足两侧边固支(4.26)或自由边界条件(4.30)的连续可微全状态向 量,则恒有:(V。,协:)=(V:,Hv。)(4.31)即算子矩阵日为辛几何空间的哈密顿算子矩阵。 至此,我们已经将平面偶应力问题导入哈密顿体系,余下的是按照哈密顿体系的常 规进行求解。 对偶方程组(4.14)的求解大致上有两类方法:直接积分法与分离变量法。直接积分法 对于当前的两点边值阅题的积分比较费事,对于维数黠不大时可以用精细积分法来计算, 但弹性力学要处理的问题是连续体,相当于无穷多未知数。对于连续体或以很大时,分 离变量法是适宜的:其实n较小时,分离变量法也是很好用的。 按照常微分方程的理论,要求解非齐次方程(4.14),应首先将其齐次方程解好,即先求解:蕾=Hv 设: r4.32)Kx,Y)=f(_y)掣(x) 代入到式(4.22)我们可以得到:日y@)=卢y(z) f(_y)=exp(/.,,y)(4.33) (4.34) (4.35)上式即为啥密顿矩阵的辛本征值问题。当本征值Ⅳ出现重根时,本征解便出现约当型,其本征解形式见2.1节。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4.2矩形域两种典型边界条件下的零本征值的本征解零本征值是一类很特殊的解,这类解在弹性力学中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应首先予 以求解。 A.对边固支解 现在我们要讨论零本征值的本征解,本征值方程为:日甄=0(4.36)设‰=阮,毡,‰,x;,x:,b)T代入(4.36)可得:一gQ可02X++哮=。y鲁一哮慨一半等=。_一拿。0 撒.(4.37)丝x.一堕;0 斑l+l,+言而+X6。0Ex++ve窿x+=0由(4.37)一③、④可得:an l 1 6‰铲一言㈡e一西墨。西蔷代入⑤得(4.38)石1可02x2一羔1铲o Q氟2+y‘(4,39)m=磊3I(4.40)我们可以求得x2=Ctemx+C2e‘“(4.41)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由齐次边界条件(4.26)第三式,即:jCle“a+C2e一=0lcle”。+C2e”=0可得到:CI=C2=0(4.42)(4.43)所以:Xl=0,X2=o,工6=0f4.44)由(4.37)一①、②、⑥,我们得到:掣=南+口‘(y)x,:一_v3(4.45)(4.46)ox__zE西将上面两式代入(4.37)-②式整理得:警=一鳓7设:(4.47)M=-eQ 求解上谣微分方程得到:(4.48)铲毕x2+b'咖Y“(j,)由边界条件(4.26)第二式,即:(4.49)缸‘x+b’L。=o得到:a’=0,b。=0(4.50)(4.51)所以:X3=0,x4=c。x+d。,x5=c1(4.52)所以:甄=b+d。我们可以得到:c‘0000)T(4.53)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vP)=螂)=(1 v52)=州2)=G位移场:0000o)7 o)T(4.54)1000(4.55)“=0,v=0(4.56a)彳掣=rF=0应力场:m茸=/7'I芦=0, 盯j=0, 盯y=0,(4.56b)显然这是原问题的增解。它是由于圃支边界条件采用应变表示而引起的,应该舍去。 所以,在对边固支情况下原问题的解只有非零本征解。 B.对边自由解 对边自由情况下边界条件为(4.29),其中存在非齐次项,所以我们应先对此进行求解。1.对于E项,令己=l其余两个为零,得边界条件:x=一口时P=0、伊,=0、妒,=0(4.57a)(4.57b)x=a时P=a、伊;=1、伊,=0求解方程日妒。=0,由缈,=O可求得:xl=x2=z6=0(4.58)结合边界条件(4.57):等n如“=o警^如“-1一Ma口3+―b―口2一(c。+口’)口+d’=O6 2、 。丝口,+生a2+(c1+口’Ⅻ+d1:d(4.59)6 2、。‘ ‘求得:拈去d‘=旦4口’=“=土22口(4.60)可求得解:蚶,趔,=降,警“…,一去}1物理意义:单向拉伸解。位移场:㈣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一"∥2Ea,v=y/2Ea应力场:(4.62a) (4.62b)聊n=掰F=0,仃,=0,盯y=i/2a,勺=fF=02.对于五项,令己=I其余为零,得边界条件:z=一a时P=0、伊,=0、妒,=0x=CI时P=1、9;=0、妒,=0 (4.63a) (4.63b)求解方程腰%=0,由吼=0可求得zl 2工2 2x6 20(4.64)再由边界条件 ―M―a口2―6‘口+c’:02Ma2a2+6‘口+c’:O一M6a a3+b2 a2-(c’+口’)口+d‘=”M6a 可求得:a3+b2__a2+(c’+a’)口“=1(4.65)口+=二I五函丽3 一2胁’+6口于是我们得到:6‘=oc’=互i五3函M两a2f2^如2―6)d。。圭2(4.66)‘’v51)=《”=}EQ.戤3+3R(EQa2+2弦+o.5,3EQR(a2一X2)'0,o’0,6QR珏}T其中:(4.67)R=l/4a(E9a2+3)物理意义:常偶应力解。相应的位移场:H=3QR(y2+Ⅸ2),v=-6Qe.-.y(4.68)(4.69a)应力场:m岿=―6R,m材=0,口,=0,盯y=--6EQ瓜,f掣=r芦=03.对于0:项,令C2=1其余为零,得边界条件:(4.69b)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x=一d时P=O、9,=0、妒,=0X=口时P=0、致=0、吼=1(4.70a)(4.70b)由于在式(4.29)中关于C2的项中有y的乘子存在,因此其解一定是对应p=1非齐次项的解P51’的次级约当型解,所以对于C2项的解应当求解方程: 日蛾2’=P5”方程组(4.37)的第3―5个方程变为:(4.71)1可得羔矿警=高+硒3M两a1 石1可02X2一苦铲蒙岛+2面而+――一瓦沥两 ―3-3M―a2一丽3My2Ma3-6a西xI¨6+y‘ax叫1 一 言一E 2―2(-2Ma―3+6a)+―2(2Ma―3-6a)舯12ax,v3Mx 2Ma3-6a胁33Ma2―612(―2。^4.口’+6口12(2』L如2―6)(4,2)、。西可一而xz先求特解,设(4.73) 竹√3J工:=五lx2+R2代入上式可求得:(4.74)RI=一3QR0+v),R2=3QR(I+yk2所以(4.75)x1=6QR[x―mtsinh(mx)】x2=cle桩+c2e’枢+五lx2+R2工6=6Rmtsinh(mx)一点Q嗯x 3+3EQRa2x+0.5 (4.76)由边界条件(4.70),可求得: cl=C2=3QRt所以35工3=x4=z5=0(4.77) ――..兰耍堡垦查塑曼塑主苎箜查鲨0妒52’=6Rmtsinh(mx)一耽3+3EQRa2x+O.56QR[x―mtsinh(mx)】0似.78)6QRtcosh(rnx)一3QR(1+y妇2一92)而问题的解为y52’=妒52’+y甲51’即:(4.79)一点驰3y+3【―酲9口2+2蛔+o.5y3占缎(口2一x2b6Rmtsinh(mx)一压耍幢x3+3EQRa2z+0.56QR[x―mtsinh(mx)Jf4.80)6QRtcosh(rax)一30RO+y妇2一口2)6QRvxy其中(4.81)位移场:U=QRy[3vx2+Y2―3a2(1+y)】V=QR【―-3习72+x3(2+y)-3a2(1+v)x一12tsinh(mx)/m】应力场: mF=-6Ry,m。=6R[x―mtsinh(mx)】,盯,=0,盯,=-6EQRxy(4.82)fH=3EQR(x2-a2),f"=-6Rm2tcosh(mx)+3EQR(x2一a2)(4.83)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对偶变量中没有位移变量,因此与刚体位移对偶的解就以非齐次 特解的形式出现了。如果采用位移变量为其中的对偶变量,则将出现三个刚体位移以及 这三个基本解。 求出上述非齐次特解以后,余下的是讨论相应齐次边界条件的解,对边自由板的齐次边界条件为(430)。先求零本征值的解日冁=0,由条件伊。=0可以求得:耳=x2=x6=0铲一詈汹‘z+b’)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粤x,+等x:心‘“)x+d -=Tx。+丁x‘+婶+口弦+dz。:丝x2+以+cz5=―‘::一x+Ojc+c(4.84)由条件P=0、吸=0即 Ma口2+6。口+c’:02―M―a口2―6’d+c’:O2一等^等^∥“灿如。丝6“冬^(ct“)d+d。=。(485)可求得:b。=0 d’=0 a’=c1=0(4.86)因此不存在有真实物理意义的零本征解。 满足式爿妒(x)=∥y(x)和边界条件(4.30)的只有非零本征解。它可以分成两组,即关 于Y轴的对称解和非对称解。4.3非零本征值的本征解零本征值的本征解对应的是圣维南问题的解,而由圣维南原理覆盖的部分对应的是 非零本征值的本征解,为了满足两端的边界条件,或者是域内的外载荷有突变时,这一部分的解是很重要的。由前面的推导得到Hamilton矩阵,我们写出本征方程为:用y(砷=∥妒(x)将其展开如下:(4.87)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o+o+o―Q丽a2p+Q警+o=阢…+p鲁一噻+Q败一Tl-v2一a2吼ox+o一∥卜等]盥积占‘I2J一茁。一―a―(-―=r口――/一2)+o+o+o+o:卢s;r。+。+善:。+。+妒,:坤 西1缸… o+羔1(_堡2]+0+…一誓御;+yI J‘4?88’O+O+Ee,+m誓+o=隅 盛’一u0一/t1 一2我们求得:01/Q0O00 02E/0+力0O E O以一“0=0Q£0Q九0一/t0 00一“ 一^似.89)-∞Q一(1一’,2)牙/E00―1M一∥^.2=/.ti厶.4=一,ui^.6=我们设“=士,f丝一p:V 1+y’(4.90)f4.91)为了求解,我们把全状态变量展开成如下形式:sin(m)+CPxsin(,ux)+DPxeos(/口)+E,COsh(/V∞+‘sinh(肚) q 2=An sin(,mc)+B“cos(声Ⅸ)+C“XCOS∽)+Dtxsin(,ux)+E“sinh(/Y50+‘。cosh(,uSc) q3=A^cos0』x)+B竹s叫膨)+C竹xsin(冉x)十D竹xcos(/.u)+■cosh(/.tk)+‘,s劬(∥_)(4.92)ql=Apcos(/=)+BPpl=A。cos(/zx)+风sill(肛)+qxsin(肛)+破xcos(/口)+最cosh(pk)+只sinh(u[x)P2=Arsin(,wc)+Br cos(/tc)+cr工cos(肛)+Drxsin(/tx)+E,sirth(∥'x)+‘cosh(,aSc)P3=A,cos(m)+B。sin(/tx)+C。x sin(ux)+D,xcos(ux)+占。cosh(/.t'x)+‘sinh(/aSc)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其中这些常数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从中可以看出,A,C,E组对应对称解,嚣,D,F对应反对称解。4.3.1对称变形非零本征值的本征解先求对称解,取彳,c,E组代入式(4.87)合并同类项我们得到:~∥0 0 0一芦1l/Q00C, C% C钆 C。 =0一芦0 一∥02别(1+p)00 0一∥ 卢一堆E 0v,uQ扛20鲫0一u00 0 ―1 0(4.93a)一Q卢Q+0一V2)∥2/Ec,C。一∥一∥0 0 0一Ⅳ11/Q00O O E卢0一u2E/(1+y)Ow劬2O幽O0一/a 0 0 0 C钆 0 ―10一廿 一“一Q∥Q+(1一V2)∥2/E一O叩伊 Vi i Ki i 八 办如砧以A止(4.93协一心“一QCp。+2QuC p―q+O.c,一鼍笋c。C7O―Uvu一∥ 0 0l 一弘 一∥VQ0O0o o E =02e/(1+¨O(4.93c)甜’0 一甜。 一劬1 Q―q―V2、u。|E 00 0 0一∥0 0 一1一∥ 一∥。o弘吖 Wi i Uni i 八 西如“豇易艮可求得展开式系数 平面偶应力问厦的辛求解方法4一南c,Arq=0 C=eE;一面Q而E,u'Er。‘2∥I(1--+V矿)cr―A,4.(EQ-2/u2)cr―E纵4厶:熹4 2而面_,4n2――页石驴一≮5碲 r:旦n‰。面i而彬’(1+nErEQ一∥2(1+y)Ep=0PECr“.94)E/J.E,~。(I+v)u,’EPr。~2可蒂,EC,一掣r%2而 易。=―EQ―-―二,u2L(1+v)ECt2一―EQ-p―2(1+v)E“Er也就是说独立的常数有三个,这里我们选择4,,C,,E,为独立常数,当然也可以选择其它的。4.3.1.1对边自由对称非零本征解将对称解部分代入齐次边界条件(4.83),并结合所求系数(4.94),整理得一篇妒膀一厕2cos(,ua)+矧c,一。篇4+警警Cr一面Ela棚画mh(#州a)E,2。(1+y)∥’(1+y)∥QE一∥‘(1+V)。一―E石c而os(,ua)4,+(LE(als+in”(/“∥a)?+E(1c+osy()#∥a:)1jc,+乏E疆UF'二cjo≯shi(i_g;'ia)i占,=。(4?95)由其行列式等于零可得非零本征值超越方程为:sin(2心)+2,ua+同时还得到方程组的一组非平凡解 以―2#―2si=:n(_2,u―a):0∞(4.96)型∞堕,丝妒卿券加o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乓=篙篡‰【s吣棚4Ⅵ…s(删相应的本征函数向量为:㈣■=[志c,一面‰4卜小高石c,xsin(,u,x)4-笔筹将髟㈣一而2 c,cos㈣一瓦要南驷n…4sin∞。x)+c,瓣os∞。的+Ersinh(,u'。曲[1-v C-Ar]c毗曲+c,xsin(,u.x)-.-差筹篙驷sn…因为本征值为复数,因此其本征解也为复型。而相应原问题(4.32)的解为:y。=e-u.。’'ta/t(4.99)4.3.1.2对边固支对称非零本征解将对称变形部分代入(4.26),我们同样可以得到本征值超越方程如下;si删=。 若sin㈨一驰+型塑蓦笋堕蚴一面/./2同时可以得到一组非平凡解:(4loo)E,=以,c,=一瓦E,u蕊.2 si丽nh(/.再t,a)再Q(1+而v),爿,=一竺耋:等c,一哿@.t。?,代入式(4.98),我们可以得到对边固支边界条件下的对称变形非零本征解和原问题的解。4.3.2反对称变形非零本征值的本征艇同样取反对称解口,D,F组代入哈密顿方程(4.87),整理得到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 0一u一/a 0 01 /a一ux/Q0 000]ho2e/(1+y)0掣2a,u0O/z00 0 01一∥0 0 ―1-/a一∥纵Q+(1一v2)/a 2/ef一∥0 1 0 一∥一掣|1E。悖DrII珥,=0(4.102a)一∥Jl以0]f丑,o E 0l/Q00一∥0-/a2E/(1+y)011%B。l0一v/.tl幽2【0一幽0一p000一p /aI―Q∥Q+0一y2)卢2/e00―1驯爱0气 lI(4.102b)0D,,一峨一QDp。一2Q,uDp一咄+O.D,+等竽%D,一∥O 一∥l1/Qo O――uo0O E =00 0一∥一∥2e/(1+y)0 0一∥一u‘2州纵’0 一纵。2 一幽。 Q一(1一v:)∥’2/e 00 0 0r4.102c)0 一1O弘¨ W¨ ¨ Un¨ ¨ 儿B■■‘‘C我们可以求得 平面偶应力问鹿的辛隶解方法坟一南D,B。=―∑二兰iDr+Br /a(1+们。‘坟=07c=一面Q而E,u'Fr‘‘D。=一DYF:丝坠!姿L=0。.昱Q一∥2(1+v)丑,=―(EQl-2k而t2)D面,+『_EQ,一uBr。P=一(1+EDv)y∥2耻志Bn%=蒜纬,2司而尹EDT+E汹r%2 一 一E Q - I - f l ( 1 + v ) %=一i而BOy.鹕(4?103)‘。=―EQ-丝/d'(Ll+v)这里我们选择占,,Dr,C为独立常数,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其它常数为独立常数。4.3.2.1对边自由反对称非零本征解掣B+f掣一2sin(#a)罂型盟h:0 篇B+篙等D,一面Eit∥cosh(…/a'a))铲F。(1+v)∥2_7。l(1+v)∥37∥(1+V)Q/a2(1+V)J7(1+p)卢(1+y)∥7QE一∥2(1+y)。一湍B+I㈨Eac卅os(,u∥a)?+iEls+in咖(,ua丁))D+面Eu∥'sinh((1#+'a∥)F=。(4-104)(1+y)∥7L(1+V)∥(1+y)∥2,’Q_E一∥‘(1+y)。我们可以得到反对称情况下的关于本征值的超越方程:siⅡ(2,衄)一2pa一―4,―u―3s―i―n2―(孬/.ni互)e_om(u'a)一! ‘!:_!i 笋=。D,=卢。,(4?1。5)同时,我们得到一组非平凡解:‘;毒訾烘【c。s㈨)q讹口sin(/u㈡】(4.106)’驴错_十誓,sm£∥.矗)彰乜43‘7(1+y)以2cosh(,u‘。口)。…………1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睾求解方法-c呒:{[志q+高万计蝴卜而岳qxcos(u.x)*一E盼/z'..s砰'mla讧…'.x)F删7)一丽2 D,s嘶抄瓦筹南‘s州一曲B,cos(u。x)+Drxsin(,u.x)+FTeosh(u'。曲l高乏Bcos(u.x)+去B鹋峨∞一―EQ-鐾Ia.-(1+v)F,cos姒曲E万一百磊卜+赤4]sin∞.x)-m…E订D―s“的[乏南珥+咔眠鹕嚣。魄小差筹篙渺∽曲因为本征值为复数,因此其本征解也为复型。而相应原问题(4.32)的解为:v^=e“7妒^(4.108)4.3.2.2对边固支反对称非零本征解将反对称变形解代入边界条件(4.26),我们可以得到本征值超越方程如下―3--―Vs诅G脚+枷 1+y一。。同时得到一组菲平凡解:‘讹,D,=豢焉2端t 妒一鬻D,一酱(41to)至此,求出了所有的非零本征值的本征解,它们除了互为辛共轭的本征值对应的本 辛正交是十分重要的性质,只要再作归一化,就可以适用展开定理了,这对求解十分重要的。 这些非零本征值的本征解当然全部都是向远处衰减的,这是由其本征值的特点所决燮学一簪m㈤一o1。oEQE(4.109)代入式(4.107),我们可以得到对边固支边界条件下的反对称变形非零本征解和原问题的解。征向量是辛共轭的外,均为辛正交关系,包括与零本征值的本征向量全部辛正交-共轭定的。口类解向的Y正向衰减,P类向Y的负向衰减。这些都是圣维南原理覆盖的部分。 平面佣应力问题的辛求解方法4.4算例4,4.1算例及其解例题:一端固支的半无穷矩形域,另一端受单位拉伸,求固支端正应力分布。如下 图所示:2匹图4.1偶应力例题图Figure 4.1 A plane couple s廿ess problem根据展开定理,我们得到:v=∑琦v嚣+∑矗i,r。(o。+∑饥%+,..V一。)f(4.111)』月ll按题意,当Y--),oo时只有单位拉力,并且其对于y轴是对称变形状态,因此其展开 式只能由(4.61)和对称的非零本征解(4.98)所组成,并且只选用Re(/『』。)<0类的本征解 v=^v 50)+∑五%(4.112)式(4.112)已经满足域内的微分方程及两侧边z=±d,厶要满足y―m端的合力边界条件,Y=O的边界条件用于确定常数Z,(f=1…2..),表示如下:“=0,v=0,∞,=0Y=0时(4.113)4.4.2边界条件变分我们考虑的是带有两侧齐次边界条件(4.19)的齐次方程(4.24)(Hamilton方程),因此其 平面偶应力问题的睾求解方法变分原理退化为:6lc£【plt一日】如妙+以j=o(4.114)其中日为哈密顿函数。 如果两端给定位移边界条件:U。=£6窖j(肼一两)血一£a。q。T(p。一风)血然后进行求解。(4.115)由于本征值出现复数,在具体计算过程中,要将方程(4.112)转化为实型正则方程,Re(,(以));堂掣:堂掣Iln(咄.));堂《验:堂导盟、。将式(4.I 12)转化为实型正则方程:v=^V:o)+∑∽Rev.+五+。Imv¨)(4.117)由于现在的表达式(4.117)已成为实型,并且已经满足了偏微分方程及侧边的边界条 件,运用交分原理可以得出两端边界条件的变分方程。 对固支端为给定位移边界条件(4.112),执行式(4.114)和式(4.i15)的变分得到:肛M雷一豺叭p+铡蛐一E研j(A一磊)出一『二a。g。T(p。一≯o)dx=O两端边界条件的变分式:…,由于P,口采用的是本征向量展开的形式(4.11"0,因此变分式的第~项恒为零,仅余留『。6彳j(A一磊)(ix―fa.ogoT(,o一磊)dx=0(4.119)这样,边界的给定位移边界条件(4.113)n-q以用变分方程(4.115)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将y=0,y=?代入式(4.117),则蜘,吼Po,A都成为待定常数二,Z的函数a这些待定参数都是变分的参数,而变分产生的联立方程组可以用于求解这些待定参数。这 个联立方程组就是正则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面外稳定应力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