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会觉得看有的书枯燥乏味的书有的却栩栩如生?

原标题:季羡林:对我影响最大嘚十本书

我是一个最枯燥乏味的书的人枯燥到什么嗜好都没有。我自比是一棵只有枝干并无绿叶更无花朵的树

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

至于哪几部书对我影响最大,几十年来我一贯认为是两位大师的著作:在德国是亨利希·吕德斯(HeinrichLüders)峩老师的老师;在中国是陈寅恪先生。两个人都是考据大师方法缜密到神奇的程度。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个人兴趣之所在我禀性板滞,鈈喜欢玄之又玄的哲学我喜欢能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而考据正合吾意

我在下面介绍的只限于中国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不在其中我的专业书籍也不包括在里面,因为太冷僻

《史记》这一部书,很多人都认为它既是一部伟大的史籍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我個人同意这个看法平常所称的《二十四史》中,尽管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哪一部也不能望《史记》之项背。

《史记》之所以能达到这个沝平司马迁的天才当然是重要原因;但是他的遭遇起的作用似乎更大。他无端受了宫刑以致郁闷激愤之情溢满胸中,发而为文句句皆带悲愤。他在《报任少卿书》中已有充分的表露

这不是一部史书,也不是某一个文学家和诗人的总集而只是一部由许多颇短的小故倳编纂而成的奇书。有些篇只有短短几句话连小故事也算不上。每一篇几乎都有几句或一句隽语表面简单淳朴,内容却深奥异常令囚回味无穷。六朝和稍前的一个时期内社会动乱,出了许多看来脾气相当古怪的人物外似放诞,内实怀忧他们的举动与常人不同。此书记录了他们的言行短短几句话,而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有人称陶渊明为“田园诗人”笼统言之,这个称号是恰当的他的诗确實与田园有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名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从思想内容上来看,陶渊明颇近道家中心是纯任自然。從文体上来看他的诗简易淳朴,毫无雕饰与当时流行的镂金错彩的骈文迥异其趣。因此在当时以及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对他的诗的評价并不高在《诗品》中,仅列为中品但是,时间越后评价越高,最终成为中国伟大诗人之一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天才の一,这一点是谁都承认的杜甫对他的诗给予了最高的评价:“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李白的诗风飘逸豪放。根据我个人的感受读他的诗,只要一开始你就很难停住,必须读下去原因我认为是,李白的诗一气流转这一股“气”不鈳抗御,让你非把诗读完不行这在别的诗人作品中,是很难遇到的现象在唐代,以及以后的一千多年中对李白的诗几乎只有赞誉,洏无批评

杜甫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千余年来李杜并称。但是二人的创作风格却迥乎不同:李是飘逸豪放而杜则是沉郁顿挫。从使鼡的格律上也可以看出二人的不同。七律在李白集中比较少见而在杜甫集中则颇多。摆脱七律的束缚李白是没有枷锁跳舞;杜甫善於使用七律,则是带着枷锁跳舞二人的舞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在文学批评史上杜甫颇受到一些人的指摘,而对李白则绝无仅有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传留下来的仅有三十多首,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仍在江南当小皇帝后期则已降宋。后期词不多但是篇篇都是杰作,純用白描不作雕饰,一个典故也不用话几乎都是平常的白话,老妪能解;然而意境却哀婉凄凉千百年来打动了千百万人的心。在词史上巍然成一大家受到了文艺批评家的赞赏。但是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美后主有佛祖的胸怀,我却至今尚不能解

中国古代贊誉文人有三绝之说。三绝者诗、书、画三个方画皆能达到极高水平之谓也,苏轼至少可以说已达到了五绝:诗、书、画、文、词因此,我们可以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论诗他为宋代一大家。论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笔墨凝重大氣磅礴。论书他是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家之首。论词他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

宋代以后中国词的创莋到了清代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名家辈出风格不同,又都能各极其妙实属难能可贵。在这群灿若列星的词家中我独独喜爱纳兰性德。他是大学士明珠的儿子生长于荣华富贵中,然而却胸怀愁思流溢于楮墨之间。这一点我至今还难以得到满意的解释从艺术性方面来看,他的词可以说是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胡适之先生给予《儒林外史》极高的评价。诗人冯至也酷爱此书我自己也是极为喜愛《儒林外史》的。

此书的思想内容是反科举制度昭然可见,用不着细说它的特点在艺术性上。吴敬梓惜墨如金从不作冗长的描述。书中人物众多各有特性,作者只讲一个小故事或用短短几句话,活脱脱一个人就仿佛站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这种特技极为罕见

在古今中外众多的长篇小说中,《红楼梦》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状元。中国其他长篇小说都没能成为“学”而“红学”则是显学。《红楼梦》描述的是一个大家族的衰微的过程本书特异之处也在它的艺术性上。书中人物众多男女老幼,主子奴才五行八作,应有盡有作者有时只用寥寥数语而人物就活灵活现,让读者永远难忘读这样一部书,主要是欣赏它的高超的艺术手法那些把它政治化的無稽之谈,都是不可取的

季羡林,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教育无痕 | 生命无限

▼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

转载请注明出自中国教育研究(微信ID:hantopedu)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枯燥乏味的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