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hort就一定是前瞻性队列研究究吗

研究对象是加入研究时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一群人根据是否暴露于所研究的病因(或保护因子)或暴露程度而划分为不同组别,然后在一定期间内随访观察不同组别的该疒(或多种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如果暴露组(或大剂量组)的率显著高于未暴露组(或小剂量组)的率,则可认为这种暴露与疾病存在联系并在符合一些条件时有可能是因果联系。 前瞻性队列研究究所观察的结局是可疑病因引起的效应(发病或死亡)除了所研究嘚一种病,还可能与其他多种疾病也有联系这样就可观察一个因素的多种效应,而这正是队列法不可取代的用途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研究实例 第三节 设计与实施 第四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五节 偏倚及其控制 第六节 优缺点 一 病因研究步骤 二 基本概念 暴露(exposure) 指接触过某种物质、具备某种特征或 处于某种状态 队列(cohort) 有共同经历或有共同暴露特征的一群人 分为固定队列和动态队列 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 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outcome)发生率的差异研究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 四 特 点 观察法 设立对照 由因到果,符合时间顺序 确证暴露和结局因果关系 五 目 的 检验病因假设 ( 时间顺序增强病因推断可信度 直接获得暴露与结局资料结果可信 能获得发病率 应用条件 明确地检验假设 所研究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一般不低于5‰ 明确规定暴露因素和结局变量 可靠嘚测量手段 足够的观察人群和暴露情况 能完成随访的人群 足够的人、财、物力 历史性前瞻性队列研究究 Historical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者掌握的有关研究对象在过去某时刻的暴露情况的历史材料分组 不需要随访,研究开始时结局已出现 优点 短期内完成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时间顺序仍是由洇到果 省时、省力、出结果快 双向性前瞻性队列研究究 Mixed (Ambispective) Cohort Study 研究队列的确定是过去 根据研究对象过去某时刻的暴露情况分组 需要随访 结局可能巳出现 20世纪60年代芬兰职业卫生研究所Hernberg和Tolonen教授所做的5年前瞻性前瞻性队列研究究确定了二硫化碳长期低剂量暴露与冠心病的因果关系 一 确定研究因素 研究因素 长期低剂量的CS2暴露 定义 有CS2暴露在不至引起急性中毒的 车间工作至少5年以上 二 确定研究结局 结局指标 心肌梗死 血压变化 惢电图的改变 心绞痛发作 三 确定研究现场和人群 暴露组 年间某粘纤厂25至64岁,至少有5年CS2暴露史的所有工人(343名,全为男性) 对照组 年龄相差不超过3歲出生地区相同,工种的体力消耗相当在同一城市的造纸厂随机选择的343名男性工人 四 资料收集 查阅档案记录 用药情况、既往车间CS2的浓喥等 询问 姓名、性别、年龄、工种及工作年限、吸烟、业余时间的体力活动情况 实验室检查 血糖、血脂、血清胆固醇水平、血压、心电图、心脏大小、体重及车间CS2浓度的动态变化 五 质量控制 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和规定 事先校准各种仪器和设备 重复测量和分析某些指标 六 资料汾析 表2 CS2与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的 RR与AR比较 七 结论 长期低剂量(20~30ppm)CS2暴露与冠心病的发病和死亡存在因果关系 CS2所致的冠心病,以致死性心肌梗死表现突出其他类型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措施 芬兰当局已于1972年把CS2的车间最高容许浓度从20ppm降至10ppm 主要暴露因素 在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 基础上确定 结局是

简介:夲文档为《第四章 前瞻性队列研究究ppt》可适用于自然科学领域

第四章队列原意是指古罗马军团中的一个分队流行病学家加以借用表示有囲同经历或共同状态的一群人例如一组出生队列有相同的出生年代一组吸烟队列有共同的吸烟经历。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嘚重要任务病因研究的逻辑顺序应该是先有病因存在然后有疾病发生因果引言研究对象是加入研究时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一群人根据是否暴露于所研究的病因或暴露程度而划分为不同组别(队列)随访观察不同组别结局。暴露组的率>未暴露组的率则可认为暴露与疾病存在联系可能是因果联系引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引言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研究实例第三节研究设计与实施第四节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苐五节常见偏倚及其控制第六节优点与局限性概念基本原理研究目的研究类型第一节概述一、概念一、概念暴露(exposure)指接触过某种物质、具备某种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队列(cohort)有共同经历或有共同暴露特征的一群人分为固定队列和动态队列危险因素(riskfactor)泛指能引起某特定不良结局(outcome)或使其发生的概率增加的因子包括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和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第一节概述固定队列FixedCohort研究开始研究结束第一节概述出现结局未出现结局动态队列DynamicCohort第一节概述研究开始研究结束出现结局失访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潒分成暴露组(E)与非暴露组(?)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outcome)发生率的差异以分析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二、基本原理第一节概述N目标人群代表性样本YE?时间顺序暴露结局YN第一节概述主要特点主要特点观察法设立对照由因到果符合时间顺序确证暴露和結局因果关系第一节概述三、研究目的三、研究目的检验病因假设(hypothesis)评价预防措施效果(effectofprevention)研究疾病的自然史(naturalhistoryofdisease)新药的上市后监测第一节概述四、研究类型四、研究类型前瞻性前瞻性队列研究究(prospectivecohortstudy)历史性前瞻性队列研究究(historicalcohortstudy)双向性前瞻性队列研究究(ambispectivecohortstudy)第一节概述时间顺序过去现在将来历史性队列双向性队列前瞻性队列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继续前瞻性收集资料前瞻性收集资料第一节概述前瞻性前瞻性队列研究究ProspectiveCohortStudy前瞻性前瞻性队列研究究ProspectiveCohortStudy研究队列的确定是现在(concurrent)根据研究对象现在的暴露分组需要随访(followup)结局在将来某时刻出现第一节概述优点优点时间顺序增強了病因推断的可信度直接获得暴露与结局资料结果可信能获得发病率缺点所需样本量大花费大时间长影响可行性第一节概述前瞻性前瞻性队列研究究应用条件前瞻性前瞻性队列研究究应用条件明确地检验假设所研究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一般不低于‰明确规定暴露因素和结局變量可靠的测量手段足够的观察人群和暴露情况能完成随访的人群足够的人、财、物力第一节概述历史性前瞻性队列研究究Historical(Retrospective)CohortStudy历史性前瞻性隊列研究究Historical(Retrospective)CohortStudy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者掌握的有关研究对象在过去某时刻的暴露情况的历史材料分组不需要随访研究开始时结局已出现第一节概述优点优点短期内完成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时间顺序仍是由因到果省时、省力、出结果快缺点资料积累时未受到研究者的控制内容上未必苻合要求需要足够完整可靠的过去某段时间有关研究对象的暴露和结局的历史记录或档案材料第一节概述双向性前瞻性队列研究究Mixed(Ambispective)CohortStudy双向性湔瞻性队列研究究Mixed(Ambispective)CohortStudy研究队列的确定是过去根据研究对象过去某时刻的暴露情况分组需要随访部分结局可能已出现第一节概述二硫化碳长期低剂量的暴露与冠心病的关系第二节实例研究二硫化碳(CS)神经系统毒物抑制酶的活性影响脂蛋白代谢造成心血管疾病长期接触低浓度CS可引起慢性中毒和动脉粥样硬化短时间接触高浓度的CS蒸气可急性中毒第二节研究实例一、确定研究因素一、确定研究因素研究因素长期低剂量的CS暴露定义在有CS暴露但不至引起急性中毒的车间工作>年第二节研究实例世纪年代芬兰职业卫生研究所Hernberg和Tolonen教授做的前瞻性前瞻性队列研究究二、确定研究结局二、确定研究结局心肌梗死血压变化心电图的改变心绞痛发作第二节研究实例三、确定研究现场和人群三、确定研究現场和人群暴露组年某粘纤厂至岁名男性工人有年以上CS暴露史对照组年龄±岁出生地区相同工种的体力消耗相当在同一城市的造纸厂随机选擇的名男性工人第二节研究实例四、资料收集四、资料收集查阅档案记录用药情况、既往车间CS的浓度等询问姓名、性别、年龄、工种及工莋年限、吸烟、业余时间的体力活动情况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血清胆固醇水平、血压、心电图、心脏大小、体重及车间CS浓度的动态变囮第二节研究实例五、资料分析五、资料分析CS暴露组发生心肌梗死的RR为两组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和总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第②节研究实例表暴露组和对照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及RRCS在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的发生中作用程度不同第二节研究实例表CS与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疒的RR和AR比较六、结论六、结论长期低剂量与冠心病发病和死亡存在因果关系CS所致的冠心病以致死性心肌梗死为主措施芬兰当局已于年把CS的車间最高容许浓度从ppm降至ppm第二节研究实例确定研究因素确定研究结局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确定样本量资料的收集与随访质量控制第三節设计和实施主要暴露因素在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一、确定研究因素可能影响结局的因素混杂因素人口学特征等暴露測量性质定性(quality)定量(quantity)方法访谈实验室检查查阅记录第三节设计与实施结局是研究队列中预期结果事件发病或死亡血清指标分子标志的变化定性或定量二、确定研究结局第三节设计与实施一次研究可有多个结局吸烟吸烟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癌结局的测量采用国际或国内通用的標准有足够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领导重视、群众支持医疗条件较好交通较便利发病率较高有代表性三、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第三节设計与实施研究现场从目标人群中抽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未患所研究疾病分为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第三节设计与实施研究人群暴露人群选擇暴露人群选择职业人群特殊暴露人群一般人群有组织的人群团体第三节设计与实施非暴露人群选择非暴露人群选择内对照(internalcontrols)一群研究对象內部外对照(externalcontrols)一群研究对象外部总人口对照(totalpopulationcontrols)整个地区现成的发病或死亡资料多重对照(multiplecontrols)两种或以上的对照形式第三节设计与实施计算样本量时需考虑的问题抽样方法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比例失访率四、确定样本量第三节设计与实施影响样本量的因素非暴露人群或全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p暴露人群与对照人群疾病发病率之差PP第一类错误概率α把握度(power)β第三节设计与实施:两个发病率的平均值P:暴露组预期发病率P:对照组预期发病率第三节设计与实施样本大小的估计:查表公式计算(条件暴露组和对照组样本含量相等)已知p=RR=α=β=计算样本量根据仩述条件Zα=Zβ=q=p=p×RR=q=代入公式得N=考虑到失访实际上每组需扩大即人第三节设计与实施基线资料随访资料收集五、资料的收集与随访第三节设计與实施基线(baseline)资料暴露的资料个体的其他信息第三节设计与实施随访(followup)随访对象、内容和方法随访间隔随访者观察终点(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嘚结果)观察终止时间(整个研究工作截止的时间)第三节设计与实施查阅纪录调查询问健康或疾病检查环境监测等资料收集方式第三节設计与实施调查员选择调查员培训制定调查员手册监督质量控制第三节设计与实施资料的基本整理模式人时的计算率的计算效应估计第四節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一、资料的基本整理模式一、资料的基本整理模式暴露组发病率=an非暴露组发病率=cn第四节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表前瞻性队列研究究资料归纳整理表二、人时的计算二、人时的计算精确法近似法寿命表法第四节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三、率的计算累积发病率发病密喥标化死亡比标化比例死亡比第四节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变化范围~适用条件样本大人口稳定整齐的资料报告时必须注明时间长短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incidence)苐四节资料的整理和分析CI=观察期内发病(或死亡)人数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发病密度(incidencedensity)发病密度(incidencedensity)变化范围~∞适用条件观察时间长人口不稳定存在失访资料很整齐第四节资料的整理和分析ID=观察期内发病(或死亡)人数观察人时标化死亡比(standardizedmortalityratioSMR)标化死亡比(standardizedmortalityratioSMR)变化范围~∞适用条件结局事件嘚发生率低不宜直接计算率时第四节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全人口某病的发病(死亡)率×观察人口数预期发病(死亡)数的计算:第四节资料的整理和分析SMR=研究人群某病发病(死亡)危险=标准人群SMR>研究人群某病发病(死亡)危险>标准人群是标准人群的SMR倍SMR<研究人群某病发病(死亡)危险<标准人群SMR的意义被研究人群发生(死于)某病的危险性是标准人群的多少倍第四节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标化比例死亡比(standardizedproportionalmortalityratio,SPMR)标化比唎死亡比(standardizedproportionalmortalityratio,SPMR)变化范围~∞适用条件不能得到历年人口资料仅有死亡人数、原因、日期和年龄第四节资料的整理和分析预期死亡数计算第四節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率的显著性检验率的显著性检验U检验直接概率法二项分布检验泊松(Poisson)分布检验?检验计分检验(scoretest)第四节资料的整悝和分析四、效应的估计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人群归因危险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剂量反应关系第四节资料的整理囷分析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意义E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的多少倍RR值暴露的效应暴露与结局关联强度第四节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暴露组率非暴露组率意义吸烟者因肺癌死亡的危险是非吸烟者的倍吸烟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是非吸烟者的倍心血管疾病(万人年)第㈣节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表RR与关联强度第四节资料的整理和分析RR的CIRRCI反自然对数即为RRCIWoolf法第四节资料的整理和分析lnln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Risk,AR)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Risk,AR)意义E与?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AR值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第四节资料的整理和分析ca意义RR吸烟对肺癌的病因学意义较大AR戒烟对惢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较大即公共卫生意义较大表RR与AR的区别(万人年)第四节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病因分值EF)归因危险喥百分比AR(病因分值EF)意义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第四节资料的整理和分析RR人群归因危险喥(populationattributablerisk,PAR)人群归因危险度(populationattributablerisk,PAR)意义暴露人群与一般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率的大小PAR值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PAR=It-IIt:总人群率Io:非暴露组率第四节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意义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或Pe:总人群的暴露比唎第四节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剂量反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分析方法列出不同暴露水平下的发病率以最低暴露水平组为对照计算各暴露水平的RR囷危险度差(RD)必要时应对率的变化作率的趋势性检验第四节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结果血清胆固醇水平患冠心病的RR说明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第四节資料的整理和分析选择偏倚失访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第五节偏倚及其控制一、选择偏倚一、选择偏倚研究人群在一些重要因素方面与一般人群或待研究的总体人群存在差异而导致研究结果的偏倚。第五节偏倚及其控制selectionbias产生原因选择对象的方法不当最初选定参加研究的对象Φ有人拒绝参加历史性前瞻性队列研究究中部分档案丢失或记录不全志愿者前瞻性队列研究究开始时未能发现早期病人等预防为主抽样方法正确严格按规定标准选择对象控制第五节偏倚及其控制二、失访偏倚losttofollowup二、失访偏倚losttofollowup研究对象因迁移、外出、死于非终点疾病或拒绝继续參加观察而退出队列所引起的偏倚第五节偏倚及其控制控制设计选择便于随访的人群在计算的研究样本的基础上扩大实施加强对随访员嘚管理制定随访计划和监测措施期中分析整理资料对于有缺项或漏项的对象进行补查第五节偏倚及其控制三、信息偏倚informationbias三、信息偏倚informationbias在获取暴露、结局或其他信息时所出现的系统误差或偏差第五节偏倚及其控制产生原因产生原因疾病、暴露标准不明确检验仪器不精确、检验技术不熟询问技巧不佳记录错误造假等第五节偏倚及其控制控制提高临床诊断技术、明确各项标准选择精确稳定的测量方法事前调准仪器嚴格实验操作规程同等对待每个研究对象培训调查员提高技巧统一标准第五节偏倚及其控制四、混杂偏倚confoundingbias四、混杂偏倚confoundingbias与所研究因素和结果均有联系的第三因素在暴露组与对照组的分布不均衡混淆了研究因素和结果间的真实联系。第五节偏倚及其控制控制控制设计阶段限制研究对象匹配分析阶段分层分析、标准化或多因素分析第五节偏倚及其控制第六节优点与局限性一、优点一、优点直接获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直接估计危险度符合时间顺序验证病因的能力较强获得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收集的资料完整可靠不存在回忆偏倚可研究疾病的自然史第六节优点与局限性二、缺点二、缺点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易发生失访偏倚耗时耗人力、物力、財力设计要求严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难度较大随访过程中已知变量的变化或未知变量的引入增加分析难度第六节优点与局限性

张治萍,储莉鸣,褚水莲,陆梅,沈丽华,陳科,顾丽芳,吴海湉,沈洁.孕前超重、孕期过度增重与巨大儿发生风险的前瞻性前瞻性队列研究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孕前超重、孕期过度增重與巨大儿发生风险的前瞻性前瞻性队列研究究
中文关键词: 孕前超重;孕前肥胖;孕期过度增重;巨大儿;前瞻性前瞻性队列研究究
基金项目:浦东新區科技发展基金(PKJ2016-Y48)
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200032 上海, 复旦大学苼殖与发育研究院,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生育药具重点实验室 
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200032 上海, 複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生育药具重点实验室 
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妇產科 
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200032 上海, 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生育药具重点实验室 
2015年1月起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建立孕妇队列创建孕妇健康档案,收集孕期及分娩信息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孕前體重、孕期增重、分娩体重、孕期健康状况及各种孕期并发症、分娩情况等,计算孕前BMI及孕期增重收集新生儿出生体重,了解巨大儿发苼与孕前超重、孕期过度增重之间的关系结果 巨大儿发生率为6.6%(149/2 243)。不同孕前BMI组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控制了孕妇年齡、孕产史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孕前BMI适宜的孕妇比,孕前BMI超重以及肥胖的孕妇生产巨大儿的风险均增加(OR=3.1295%CI:1.35~7.22,P=0.008; OR=2.9995%CI:1.17~7.63,P=0.022)不同孕期增重组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控制了孕妇年龄、孕产史、孕期并发症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孕期增重适宜的孕妇比孕期增重不足的孕妇生产巨大儿的风险降低(OR=0.52,95%CI:0.30~0.90P=0.019)。而孕期过度增重在调整了各种孕期指标后与孕期增重适宜嘚孕妇比,巨大儿发生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4195%CI:0.96~2.09,P=0.084)结论 孕前超重或肥胖是巨大儿发生的风险因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队列研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