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读书到市里读书,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农村孩子到底要不要读书?读书不光是为了挣钱,更是为了人生
我的图书馆
农村孩子到底要不要读书?读书不光是为了挣钱,更是为了人生
点上方蓝字“360doc个人图书馆”快速关注&作者:南宫即墨来源:简书这两天,热门上的两篇文章《农村的孩子不应该读太多书》、《农村的孩子应该多读书》引起了大家对农村孩子读书问题的讨论,坦白讲,我都只是粗略看了一遍,不想发表任何言论,但是因为长期和读书少的农村孩子打交道的缘故,我想聊聊他们的现状。我是农村孩子,在我老家,有很多没怎么上过学读过书的孩子;毕业之后,我一直在服装厂从事HR工作,几乎每天都要和一线车间工人打交道,他们之中99%都是没怎么上过学读过书的农村孩子。1工作选择和工作现状(一)、农村现在耕地已经很少,除非考上公务员教师,其他基本无工作机会,那么他们要养活自己,就必须走出农村去找工作,但是因为学历要求,他们可选择的工作机会其实很少,现行人才市场以及各大招聘网站展示的招聘信息几乎都要求学历,最低大专起,当然,也有极少数技术工种不作要求,但是要注意的是,他们对个人的技术水平要求极其高。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没有学历没怎么读过书的孩子,只能通过熟人介绍或者劳务中介去寻找工作,那么,一般情况下,他们会从事哪些工作呢?1、进厂:服饰类厂,电子类厂,食品类厂,重工类厂,保温杯厂,印刷厂……一切需要体力劳动者的厂都是他们的选择。2、技术学徒:美容美发,厨师,汽修,水电装潢,司机,挖机……3、服务行业:商场餐馆酒店等等服务员,保安……4、农民工5、跟随父母做小生意&(二)、工作现状分析,以我所工作过的服装厂为例:1、工作时间:每天几乎都在十小时以上,一个月能正常休息4天已属不易,单子货大期紧的时候,一月休息2天实属万幸,通宵加班都有可能。据我所知,有一家服装厂一月只休息1天,新年开工时,就把12个月的月休息日标记张贴。请假是奢侈行为,请假1天,扣全勤扣补贴扣工分,甚至影响年终评优。2、工作内容:流水线单道工序,或者整件,不管是哪一种,都要一直坐着(个别辅助工序需要一直站着),长此以往,很多员工都有肩脖腰腿的毛病。另外工作环境也很差,一层楼要坐到三四百人,就像上学时候那样拥挤的座位,噪音非常大,到处都是飞絮,地上都是碎布条。3、薪资福利: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之分,但总体实发工资差不多,月平均工资在之间是大多数,极少数人月入过万,学徒工或者新手基本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至4000之间。社会保险只是少数人的福利,提拔晋升、培训学习这些机会,呵呵,心里想想算了,别当真。4、职业前景:在一个厂安安分分熬上几年,也许能当上小组主管,或者转质检工艺,然后做质检或者工艺主管,他们跟工人相比,其实差别也不是很大;车间主任或厂长不是不可能,但是那个几率真的很小很小,实现以上还有个条件,就是这个厂的老板亲戚不多,老板愿意相信外人的情况下。其实制造业的员工流失率非常高,开工一天能入职几百人,五一十一、暑假寒假一天能离职几百人都是正常现象,那么这些人到哪里去了呢,通过他们的圈子和熟人,在他们知道的厂家里轮流转。(三)其他行业如美容美发、厨师、保安、服务员等等,我不熟悉就不再分析,但是基本上什么工作状态,我想大家平时也会有接触,自己心里都有底,至于农民工,更无需多言。另外提一下,富士康的流水线上早已经不仅仅只有没学历的农村孩子,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已经有相当比重。2婚姻家庭(一)早婚早育在和车间女孩接触过程中,最常见的震惊在于,这个女孩子看起来只有十几岁,或者实际年龄也才二十三四,但是,她们最大的孩子可能已经六七岁了。厂里人多,16-25岁之间的工人比例最大,在感情上的发展进度和变化速率,快得你想象不到,草率和随意的真能刺痛你的心脏,我见过的太多太多了,可是每一次当我听说哪个才16岁的小姑娘跟一个16岁的男孩子认识不到一个月就同居了,去流了孩子了,或者已经把孩子生下了,或者跟哪个男孩子私奔了,哪个孩子的家长又带着警察过来找人了,心底都是深深的悲哀,更深的悲哀还不止如此,而是这些事情在他们的认知里面来说:不是大事!以及发生之频繁!我总是跟同事说,这要是我的孩子,我一定要打断他的腿,可是,这样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我的孩子,一定要上大学,在16岁到22岁这期间最美好的年龄,应该在学校里,和书本、和知识、和梦想在一起。当然,有人一定会说,大学里,不照样有爱情同居,有堕胎流产,可是,亲爱的,当那些堕胎流产,和人私奔的事情发生在你的孩子身上,凭良心说,你真的一点都不介意吗?其实,我只想说的是概率问题,这些事情是发生车间工人身上多,还是大学生身上多呢?&(二)孩子教育很多人从农村出来,在外面没有属于自己的家,有了孩子,不能时时带在身边,即便想带在身边,可是因为厂里的工作时间制度,也不能时时照看孩子;所以,只能放在老家,由父母亲戚抚养,成为留守儿童;农村的学校教育本就落后,这些留守儿童既享受不到父母的疼爱,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他们的心理成长、人生成长,很可能又在重复父母的老路。即便自己有机会教育孩子,但是现在的时代变化之大,知识的更新之快,对于这些没有上过学读过书的父母来说,接受程度和速度甚至还不如孩子,甚至他们自己还是孩子还是未成年,还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的三观和思想体系,都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个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可是这样的他们,怎么成为最好的老师?因为做HR的关系,经常要和车间工人打交道,他们很多人很多字都不会写,入职表格都看不懂,恨不能每个空都需要你告诉他填什么,给她一个模板她能把模板上的“张三”个人简历从头到尾抄一遍,公司的很多制度政策,你需要逐字逐句的解释给她听,理解能力,逻辑性,真的差到你没脾气,这跟学历没有关系,但是好像也有那么一点关系。今天,我讲的很多事情都是从概率上来讲,都不绝对,我只描述现状,大部分的存在事实情况。3爱好兴趣以及消遣交际很多厂家现在都搬到工业园里,实行封闭式管理,工业园一般都在市郊,商店银行餐馆数量少,商品质量低劣,卫生条件极差,工业园内也有这些基础生活设施,但是价格比之正规商场要高出很多,其他娱乐设施基本没有。因为工作出勤制度,他们一般在夜晚下班后(最早也在九点以后),才有时间放松一下,无非就是玩玩手机,聊聊微信QQ,看看电视,打打牌,然后又早早休息,第二天又是一整天的体力劳动。&读书、学习新知识、辅修学历,到现在为止,不管是我老家的那些没有上过学读过书的孩子,还是我在工厂里接触到的工人,没有一个人有这样的兴致,我想肯定也有,但是几率怕是很小很小吧。他们的交际圈子,朋友层次,基本上也是和他们差不多。在公司里,车间工人和行管职能部门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泾渭分明,因为工作岗位价值、接触的人群、教育、知识面、眼界、素养、圈子都不相同,他们不可能打成一片。车间工人本身因为工种、出身、学历问题,对行管人员,要么谦逊到自卑讨好,要么自尊心强到仇视的地步;很多员工一走进行管办公室,就没来由的底气不足,说话很小声很小心,见谁都叫领导,那种唯唯诺诺的讨好自卑样子,真的叫人看着难受。也有小部分员工比较嫉妒仇视行管,最常说的就是上过大学有什么了不起啊,一天坐在那里打电脑能干出什么事?当然,也有若干行管人员,相当膈应看不起车间工人,不愿意和他们为伍。总之就是,车间工人在人身尊严,认同感等等方面,不管是自身菲薄,还是他人歧视,都处于弱势的一方,不管他们自己,或者是你承认不承认。每年过年回农村老家,亲戚们在一起,你一定会看到,肯定是上过大学的孩子在一起玩,没有上过大学的在一起玩,虽然彼此的界限并不是因为刻意划分,但是往往聊不了几句,就会自动组成各自的团体,而没有上过大学的那一拨要承受亲戚们善意的调侃或者对比,当年,当他们认为不读书也可以创出一片天的豪情,会因为这几年在外面受到的苦、选择狭窄、机会稀少而后悔,我的几个表弟都曾亲口对我说:他们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早早从学校退学,而没有读到书。4理想和未来其实,不能说是理想,确切一点应该称人生目标,他们的人生目标就是赚大钱、买车盖房子、娶媳妇,其实,这好像也是上过大学的孩子的目标,但是不同之处在于,上过大学的孩子,不仅仅只有人生目标,他们还有各自或张扬或深藏的理想情怀。先不说理想,只说说这个人生目标,现在的农村几乎家家都是楼房,不论是外观还是内装修,跟城市里面的没有差别,不少家庭也添置了汽车,媳妇娶得早,孩子生的也早,可以说,他们的目标其实已经实现了,那么,接下来要干什么呢?其实,还是要出去打工,这样,就又回到了第一个关于工作选择的问题,这是一个死循环。当然,的确有人没有上过学读过书依然能够脱离体力劳动和服务行业,赢得人生尊严,但是这种毕竟还是是凤毛麟角的事情,概率太小。当然,上过大学的孩子,也不见得就能够找到很好的工作,实现人生目标、个人理想,但是不论怎么讲,还是要比那些没有上过学读过书的孩子多一些选择、机会、认同、尊严等等。农村的孩子还是要多读书,这个社会总是要向着文明社会的方向发展,人人都要接受高等教育必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不能因为外部环境的恶劣,就要放弃对美好对理想对信仰的追求。最后,我要引用一下刘同对于“为什么要上大学”这个问题的回答,来结束这篇文章:读大学的价值在于,能认识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朋友,能学会如何分辨哪些人自己一辈子也不会交往,能遇见并解决的困惑,从而开始形成自己的原则,开始懂得拒绝。读大学的价值也在于你明白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人,你开始会有靠近的动力。读书,不是为了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原标题:《读书少的农村孩子现在都在干什么》作者微信公众号:南宫即墨的江湖,微博:女侠南宫即墨。本文已取得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更多精彩,请关注【360doc个人图书馆】&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不信你试试!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农村娃想去县城读书 却一样都是烦恼多多 - 网易温州
十天内免登录
农村娃想去县城读书 却一样都是烦恼多多
日,湖南省平江县石牛寨,儿童们步行上学。视觉中国供图□“在路上遇见送孩子去城里上学的人,人家说话时腰板都直些”□“全托班100多个孩子,生活老师加上辅导老师,一共才五六个人,根本照顾不过来”□“家长强迫学生转学时,连招呼都不跟老师打。到县城读了一段时间觉得不合适,想转回来时又跟老师说各种好话”“听说俺班有5个女同学、10个男同学,下学期都准备转学去县城。”离开学还有几天,河南省安阳市滑县Z村12岁的涛涛又开始缠着妈妈要求转学。一年多前,涛涛还在两公里之外的邻村中心小学就读。当时水泥路还没通,遇上阴雨天,乡村土路泥泞难走,孩子放学回来身上全是泥巴,涛涛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由于“撤点并校”,Z村小学一开始只能招一到三年级学生。一年后,经过村委会的多方走动,学校被允许招生到五年级,妈妈兴奋地对涛涛说:“回来上吧!”回村上学前,涛涛得意地对同学说:“俺不在这里上了,你们这里没有滑梯,我们村学校有滑梯。”虽然那些滑梯只是为Z村小学的附属幼儿园设立的,高年级的学生不允许使用。但没过多久,涛涛便对Z村小学的老师失望了:“村里老师讲得不好。”他开始眼馋那些去县城上学的邻居家孩子。尽管涛涛妈妈觉得,如果不好好学习,到哪里上都不顶事,可她心里特别不得劲儿的是,半年后升六年级时,涛涛终归要离开村子转去别的小学就读。涛涛一家的经历只是千千万万农村家庭的一个缩影,和城市家庭争抢学区房一样,如今乡村娃读书也免不了一番折腾。送孩子到县城就读,不仅是为了更好的教育,更是为了证明家里有钱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的张淑两年半前回到了故乡一所农村中心小学任教。在她印象中,农村学校的大班额是持续多年的顽疾。但这个年轻教师没想到,如今,她所在的学校竟因为生源流失实现了大班额的“消肿”。张淑任教的小学招生范围覆盖周围的五六个村庄,以往生源并不是大问题。然而,在她工作的这两年半时间里,每次校长开会都要提醒老师们多想想办法,保住本校生源。“一个年级的学生流失太多,就要合班。”张淑说。校长的提醒和老师的家访并没有减缓生源流失的步伐。近几年,这所小学一年级招生时有3个班,每班都有四五十人,可到了四五年级只剩下两个班,到了六年级每个班只剩下30多个学生。张淑认为,现如今很多农村地区的家长“看不起乡村教师”,一厢情愿地把孩子送到县城读书已成为一股潮流。其实学生在读到四年级前对老师并无明显的“挑剔”意识,一般都是到了五六年级随着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的增强,才会对老师有比较主观的评断。家长有意或无意的暗示,客观上加剧了孩子与村校的“对抗”心理。对村民而言,能把孩子送到县城就读,不仅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更是为了证明家里有钱。有村民坦言:“在路上遇见送孩子去城里上学的人,人家说话时腰板都直些。”多数农民想要支撑起孩子进城读书的“宏伟工程”,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挣更多的钱。望子成龙的期待与亲情的取舍,成为摆在很多农村家庭面前的一道难题。Z村50多岁的孙大娘,儿子儿媳常年在西安做水果生意,孙子打小就由老人拉扯大。去年,孙大娘的儿子托人给孩子在滑县县城找了一家全托班,周一到周五在县城全托,周末再接回乡下老家。他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二是孩子在县城上全托班可以为将来在县城读小学提前预订一张“门票”。儿子自作主张的“一番好意”却让老人不乐意了,“孩子从小就见不着爸妈,这下身边连爷爷奶奶也没有了,咋不让人心疼!”但孙大娘的抗议最终还是没有改变儿子儿媳的决定。“入城娃”的境遇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据粗略统计,涛涛所在的村子至少有40个孩子在县城上学。然而,“入城娃”的境遇并不如孩子想象的那么美好。赵大娘的孙女从幼儿园起就在县城上学,由于家不在县城,只能住全托园,每两周回家一次。但是提起孙女,赵大娘难掩无奈。“全托班100多个孩子,生活老师加上辅导老师,一共才五六个人,根本照顾不过来。”小孙女的被子不经常晒,头上还长过虱子,衣服也洗得不干净。赵大娘说:“孩子想哭都不敢哭,因为她一哭其他孩子就跟着哭。”13岁的晓晓刚升入初中,回忆起自己在城里的小学生涯,她印象最深的就是班上不断有乡下的学生转来,也不断有人转走。三年级时,晓晓的班里转来了一名乡下女孩冰冰。由于冰冰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班里几个霸道的“孬妮儿”立刻瞄准了她,要把她发展成自己的“小兵”。“她们把她拉过去,就是为了让她干活,给她们办事。”晓晓气愤地说。晓晓多次碰到“孬妮儿”们让冰冰给她们买东西,不买就打。作业写不完时,她们也会让冰冰给她们写。晓晓说,“孬妮儿”们在班里横行霸道惯了,有自己相对固定的“群”,每个年级都有“她们的人”。她们之所以“呛”冰冰,多是摸清了冰冰的“来路”:在县城没什么亲戚,离家较远的乡下插班生。因为冰冰的家位于离县城最远的乡镇,她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就算家里有大人来了,也是她年迈的爷爷奶奶,老人到了学校也很难跟老师沟通孙女在学校的事。事实上由于冰冰并不服管,没少被人欺负被人打,原本学习还不错的冰冰,不但变得更加沉默了,成绩也很快一落千丈。张淑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些年,在学生大量流失到县城的同时,她所在的中心校每年也会接收一部分因为适应不了新环境,被家长接回乡下就读的孩子。“家长强迫学生转学时,连招呼都不跟老师打。到县城读了一段时间觉得不合适,想转回来时又跟老师说各种好话。”有的家长想象着孩子到城里读书后成绩会突飞猛进,但很多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不但没有进步,反而下降了。“家长们总觉得为孩子找个条件好的学校就读理所当然,却忽略了孩子在转学过程中承受的种种心理压力和不适。”张淑说。享受县城教育资源背后的担惊受怕晓晓庆幸自己从一开始就在县城读书,不存在插班生的苦恼,也没有被人欺负。她现在担心的是她刚转到县城读幼儿园的弟弟。听老师说,城里学校苦于乡下学生越来越多,县城学校对外地生入学也卡得越来越紧了。日刚刚开学,晓晓的爸爸就收到一条手机短信:因消防和食品卫生安全不达标,县教体局要求停办和取消午(全)托,该县凡是午托的学生,从即日起,全部被清理、停课,必须回到原籍或者到能寄宿的学校就读。对于刚刚送孩子就读县城幼儿园的晓晓父母来说,停办午(全)托班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由于儿子入学的幼儿园不能寄宿,孩子平时在县城的食宿全都靠全托班阿姨照料,家长两个星期才需要接孩子回乡下一次。而且全托班的老师还承诺,等孩子读完幼儿园,他们能帮忙搞定入读县城小学的事。和晓晓的父母一样,第二天不少家长在送孩子去午(全)托班时,都被拒之门外。一些县城的小学也贴出告示:为了不耽误学生新学期的学业,请家长在暑假期间妥善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1.转回户籍所在地就读;2.在亲友家寄宿;3.自己租房照顾孩子。农村家长的情绪伤疤一下子被揭开。有村民怀疑:县里是以整治午(全)托班为理由,阻断乡下学生到县城的求学路,从而实现县城有限的教学资源不受侵占的目的。日,县教体局相关领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清理整顿午(全)托班,但不会取缔,等整顿结束后,学生还可以午托,整顿期限约一学期。在众多农村家长的抗议声中,县城午(全)托班的整顿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又恢复运营招生了。午托班整顿风波过后,晓晓的爸妈又开始为弟弟明年入读县城小学想对策了。据了解,现在县城的外来人员子女要入读公办小学,需要出具房产证、工商营业执照,或是劳动局出具的在当地打工证明中的一种。由于在县城打工工资低,多数在外打工和在家务农的家长选择复印亲友的房产证为孩子办理入学手续。为了堵住这一漏洞,有的县城学校要求家长在出具房产证复印件的同时,提供近几个月的水电费缴费清单,以及户主与孩子的合影等证明材料。“明年我们打算跟同村另外一个孩子的家长共用一个房产证,如果这样还不行,我们会继续想别的办法。”晓晓的爸妈认定,女儿就是因为在县城念小学,所以考上了城关一所还不错的初中,儿子万万不能在乡下读书。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wz-huqiulu
相关新闻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温州新闻推荐
网易温州访谈间
&select name="site" class="left"&
&option value="网易" selected="selected"&新闻&/option&
&option value=""&网页&/option&人民日报:农村孩子上学难不容忽视
村校一景。
  梁国安摄
  途中见到的荒芜村校之一。
  姚选民摄
  春节前夕,我们到鄂西湘南等地探亲访友,趁农民工返乡、家家户户团聚之际,走访了多地村寨农户,了解到农村孩子又出现上学难的问题。
  我国是农业大国,没有农业,一切无从谈起,而农业现代化更需要大批具有现代知识的农民。然而,时下不少地方在城镇化进程中,对乡村教育资源不是添砖加瓦,而是搞釜底抽薪,以致又现农村孩子上学难。
  村校荒芜
  孩子上学要长途跋涉
  我们发现,不少地方教育部门将国家农村城镇化战略简单地理解为“向城镇转移”,于是乎,一些县级教育部门一声令下,减掉了对村级幼儿园和小学的投入并责令其向乡镇合并,乡镇高中向县城集中,形成一股“停办村校向城镇合并”之风。我们在调查中看到,有的村级教育设施荒芜废弃,有的校舍成了仓库、牛栏、养鸡场。湘南祁东县村支书曹周德说,村里没了小学是每户农家最头疼的问题,孩子们上学好难啊!村民高德生说:“现在小孩上小学都要去归阳镇里寄宿,为省车钱,孩子们常常要抄近走十几里山路,有的泥巴路就在山塘边上,遇上阴雨天,大人走也一步三滑,咋不让人揪心!”
  农村许多学龄儿童
  不爱读书
  村里没了小学,家长也没了督促子女学习的劲头,许多学龄儿童只知玩耍。鄂西五峰县村民周大爷诉说,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现在都只知道玩耍,丝毫没读书心,大多数孩子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外出打工。湘西邵东县村民姜衡华大娘说,她自己识字不多,还要忙于农活,眼看孩子已超过了上学年龄上不了学,十分痛心。一位在广东中山市打拼多年的湘籍女士周环香说,因担心孩子留守家中老人难照看,外出打工只好把孩子带出去,然而,孩子因户籍问题或交不起高昂借读费也难在外地入学,因而他们的孩子处于“两头都难上学”的境地。
  读书成本大幅度提高
  教师严重老化
  不少地方名为“教改”,实为“一切向钱看”,使农村孩子受教育成本大幅提高。湘南祁东县小学教师高顺生的解释颇有代表性。他说,现在孩子的教育成本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看得见的。学校向乡镇、县城集中后,村里孩子上学的交通费、食宿费、生活费等明显增加。另一种是隐性的,村里的教育质量明显不如县城或乡镇学校。以湘北安乡县为例,很多早年“希望工程”援建的村级学校现在有的除了教室外,其他已一无所有,有的运动场也被种上了庄稼,音、体、美学科教师更无从谈起,一名教师教几门学科的现象极为普遍。教师老龄化也令人堪忧。安德乡4个教学点共26名教师,30岁以下的仅3人;该乡小学共10名教师,平均年龄达58.5岁,“爷爷奶奶”教小学已是“见怪不怪”。
  要像扶贫那样
  精准“扶教”
  对于学龄儿童来说,一旦上学难就有可能误其一生。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首先应尽早遏制“停办村校向城镇合并”之风的蔓延。对于地理条件十分恶劣又居住分散的山村,更不可将学校一刀切式地“化零为整”。从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战略角度来看,加大村校“义教”投入尤显重要。这就需要各地政府运用有形之手,调动一切社会力量支援村办小学教育资源的补充,要像支边支农扶贫那样精准“扶教”,鼓励师范院校毕业生去农村建功立业。
  《 人民日报 》( 日 20 版)(人民网-人民日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腾讯教育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qq_edu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校园好时光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小园同学”
交朋友长知识收礼物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干眼症是哪个组织异常造成的?
课程提供:
恭喜您,答对了!看一下您是不是和老师们的思路一样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很遗憾,答案错误。赶快看看正确答案和思路是怎么样的吧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答对啦,看看老师的思路吧!
有问有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孩子读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