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喜欢高中生出国留学步骤

 我在国外工作时接触过很多国内来的留学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留学生大部分是公派出国的,也有一部分是自费留学、但是都有不同程度的奖学金,他们对留学价值的期待是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奖学金或者由中国政府提供,或者由国外机构提供,许多人拿到的钱比他们在国内的工资还高,出国留学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到了9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富裕人群不断扩大,大批学生是在家长的资助下自费出国的。他们对留学价值的期待也是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却很大。这样,出国留学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了。

  机会成本,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放弃了一件事而做另一件事的代价。

  在留学这个问题上,这种代价就是损失了国内的工作机会、工作经验和那份工资。而这些,不仅仅是个人温饱所必须,更是职业生涯的必经之路,损失它可能意味着损失了升迁机会和近期现金流入。近两年的中国,出国留学的机会成本相当大,尤其对金融和经济类的学生来说。

  中国金融大幅度开放,国外银行蜂拥般进入中国,他们需要铺设分行网点,建立自己的人民币交易体系,以便在中国经营零售业务。所以,他们开出百万年薪从中国各大银行中招聘中层经理和中高级职员。在这个背景下,毕业不久的学生升迁机会就比较多;而过了这几年,等国外银行完成网点和人员的布局后,就不会那样大规模地招人了。

  一些人以为留学几年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价,以便能找到好工作,但实际情况未必如此。现在找工作难,今后找工作可能更难,不管你是否留过学。

  出国留学从准备到最终出去至少需要一年时间,之前有许多事要做。假如去美国,首先要考托福,要读研究生的话还要GRE成绩;其次,要进行大量调研,选择学校,倾听别人的意见,往选定的学校一遍遍地寄材料,还要经受一次次被拒绝的痛苦,在没签证之前,就已经有一些辛酸的经历了;而最后的美国使馆面签,则是一个谁都无法预料的结局。

  如果申请不到奖学金的话,自费的代价是相当高的。我的一个朋友对美英学校进行了对比:如果去田纳西州范登堡大学——这个在中国国内几乎没人知道而在美国却很有名气的学校,学习一年的花费是40万人民币。如果去英国那所仅次于牛津、剑桥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则需要人民币60万。

  60万人民币,以现在的工资水平计算,那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工作10年都赚不回来的净值,还不是净现值!这还不算在外学习期间丢失国内工作和经验的机会成本。如果一项人力投资在10年内都无法收回的话,那至少说明这是不成功的。

  所以,我不赞成那些并不太富裕的父母将毕生的积蓄拿出来给孩子出国用。那样,不仅使父母本人的生活陷入窘境,也会给孩子增加太大的精神压力。

  去西欧,还是去美国

  如果一定要出国,去美国好于去欧洲,去英语授课的国家好于去当地语言授课的国家。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因为出国留学是为了学以致用,如果学的东西没有多大用,那学它干嘛?!

  我曾经介绍一个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学生去一家法国公司应聘,结果被拒绝了,原因之一是她没有托福成绩,英语不好。所以我想,她以后求职的单位就局限于德国在华企业了,因为只有在德语的环境中,她学的知识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对于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学生,我更没有信心。因为法语不是一个常用语言,而且在华的法国企业还没有德国多。尽管法国有许多世界著名、历史悠久的大学,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学生,但问题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用英语统治的世界上,这是我们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事实。

  比较之下,在荷兰以及丹麦等北欧国家留学并不比德法等大国差,因为这些国家都习惯用英语授课,和美英的体系接轨。

  一些向我咨询去法国留学的家长告诉我,他们选择法国的原因之一就是法语是小语种,学的人少,物以稀为贵嘛!我就很郑重地告诫他们:就是因为用处少,所以学习的人才不多!

  是因为有钱出国,还是因为成绩好出国?

  若干年前,出国留学是人们羡慕的,但现在已经成为平常事。

  多年前,出国留学的学生是学校里的优秀分子,他们通过了重重考试,经过了重重选拔,到了国外又要打工挣钱,自己养活自己。

  过去出国留学的学生大都是穷孩子,在国外过着清贫的生活,辛苦打工培养了他们勤奋劳动的习惯。现在出国的学生,虽然一部分也是具有这样的家庭背景和素质的青年,但相当一部分都是因父母有钱才出去的。因为父母有钱,他们无需在外面工作,更要命的是,一旦脱离了父母的庇护,又不需要工作,那么他们释放出来的热情往往会化为一些荒唐的举动。我有个亲戚在加拿大东部的圣约翰小城,他告诉我,他们那儿有个来自中国内地的男孩,用父母的钱买了当地唯一的一辆宝马跑车,因飚车超速,一天里竟被警察抓住3次,被当地报纸大曝光。

  所以,现在国内一些用人单位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回国的留学生,因为他们搞不清这些人究竟是因为有钱出国,还是因为成绩好出国?

  中国学生在这种背景下

  中国经济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中国的劳动市场也是最能吸纳各国人才的市常在本国找不到工作的法国人开始到中国来寻找机会。在法国使馆工作的朋友跟我说,有些法国青年就跟几个世纪前美国西部的淘金者一样,以为中国是一个遍地黄金的地方。他们不远万里从巴黎飞到北京,下了飞机打的直奔法国驻华使馆,张口就问:“有没有什么工作机会给我们?”

  有一个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小校友,当初被北大录取的同时也得到了香港大学的入学通知书,他曾一度犹豫过,在两校之间举棋不定。我建议他上北大,因为北大不光是中国和未来国际上最好的学府,而且在那里还会遇到许多有前途的青年。这些青年人,今后完全可能成为科技精英、著名学者、成功企业家、地方甚至是中央政府的领导人。

  我问他:难道你不愿意与这些人为伍?难道你不愿意分享与这个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相伴随的难得的机会?

  他最终选择了北大,选择了北京。

  从个人创业角度考虑,留在国内的机会更多、更大!

  对中国人来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以后只需要讲两种语言,一个是汉语,一个是英语。如果活得够久,我们可能会看到西方留学生蜂拥进入中国的那一天!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5月21日,中国留学生Yang Shuping(音)在马里兰大学做毕业典礼演讲,本是作为中国留学生最骄傲的事情。但并没有想到她演讲说出的话,却引发轩然大波。

  杨同学的毕业演讲是由一个问题引出的:为什么来到马里兰大学?

  她的回答是:新鲜的空气。

  然后,她分享了当她下飞机时,本来准备带上自己的口罩,但是她被美国的新鲜、甜美而且近乎奢侈的空气震惊了。

  杨同学表示自己来自中国的某城市,每次出门我都要带上口罩。

  看样子杨同学被国内的雾霾折磨得不轻。的确,中国的雾霾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但是,据细心的网友发现,演讲者标注毕业于昆明一中。

  昆明又称四季春城,当地空气质量可排名全国前十。

图片来源:新华网-昆明信息港

  所以,场面一度极其尴尬。

  知道这些事实之后,网友炸开了锅。

  首先昆明发布的官微回应了这个问题

  针对广大网友因为视频产生的对昆明空气质量的质疑,小布表示,这个锅我们不背!昆明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截止5月8日,今年昆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100%。不过昆明的空气倒极有可能“新鲜而香甜”,如果大家行走在昆明的大街小巷,就能感受到昆明“四季鲜花开不败”的自然芬芳。

而且马里兰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也对此作出视频回应

  本校这名同学不代表其他留学生的立场。我就是马大2017届的,我本科在,研究生在美国,但我从没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在国外我一直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是怕给自己的国家抹黑,因为我是中国人,我代表中国。

  有时候真生气,我们在外面有礼貌,乐于助人,希望自己的做法能改变他们对中国的看法。会和人吵,告诉他们中国的生活方式到底是什么样子,而不是他们看到的那些西方媒体宣传的样子。

  出国留学最大的感受就是:我更爱我的祖国了。

  作为留学生,我会表现强烈的自豪感,无论是在国外看到升国旗还是熬夜看阅兵直播,都会让异国他乡读书的我热泪盈眶,我为祖国的强大而骄傲。

  5月22日晚,YangShuping(音)回应此次事件,称“我深爱自己的祖国和家乡,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深感自豪,也希望今后用自己在国外的所学弘扬中国文化,为国家做积极贡献。”

  该微博在五小时内已获34000转发,评论褒贬不一。有人批评她靠撒谎抹黑祖国、捧高美国,有失留学生的责任感。但也有人对她表示支持,认为她只是在说个人经历,网友的职责是道德绑架,她无需道歉。

  但无论怎样,她也不应当被“人肉”、接受人身攻击。

  当年有清政府选派幼童留洋以求引进西学,第一批就包括詹天佑等人。

  詹天佑,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

  他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为中国铁路事业做出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

  又有冯如,早年半工半读于美国,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研制成功世界第一架飞机。他决心努力钻研飞机的设计制造和驾驶技术,为祖国的国防事业作出贡献。

  1910年,冯如研制的飞机试飞成功,其飞行高度、飞行距离和速度均创当时世界纪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物质、金钱、地位不能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1950年2月,华罗庚毅然放弃了在美国“阔教授”的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途经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他满腔热忱地呼吁:

  “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还有,被誉为“中国现代火箭之父”的钱学森。经历不懈努力与斗争,在1955年9月17日踏上了归国的路程。回国后,钱学森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跃入世界前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到现在,我们看到中国留学生,为祖国形象以及祖国建设做出不懈努力。

  去年,同样是中国留学生,哈佛大学生物系博士何江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在哈佛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能够在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是毕业生的至高荣誉,何江也是哈佛历史上第一位享此殊荣的中国学生,令国人骄傲。他的主题是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但是科技应该更平均的分配到社会各地。

  何江说,他想让美国的大学生听听来自中国的声音。最终,凭借与众不同的理科视角和新颖的中国农村故事打动了哈佛学子。

  像何江这种,不卑不亢,将所学知识运用实处,或许才是留学生对待知识以及报效国家真正的姿态。

  我们的留学前辈们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终于让其他国家的人对中国有了一定的了解,一批又一批留学生作为桥梁,连接中外文化。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后辈留学生有如此条件和环境来学习知识。

  最后,引用百年前清朝留学生出国时的宣言,作为结尾:

  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记,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这才是中国留学生应该有的样子。

来源:中国新闻网(ID:cns2012)综合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观察者网等作者:郭琪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22岁的中国留学生萧竖天(译音)(图片来源:华尔街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3月18日电(信莲)据《世界日报》网站援引华尔街日报网站17日报道,美国大学吸引了破纪录的中国留学生到美国来念书,这有助于美国大学收取可观的外国学生学费,但是,中国学生的语言、文化隔阂,成为他们溶入美国大学的一个问题。

在伊利诺伊州Champaign大学城念书的,22岁的中国留学生萧竖天(译音)说,有时他感觉自己好像几乎没有离开中国。

譬如,他与三个中国朋友合住一个公寓,他早上起来后,走路去Urbana-Champaign的伊利诺大学上课,上的是一门工程学课,他与几个中国学生坐在一起。然后,他与一个中国朋友一起去健身,然后到图书馆念书到深夜。

国际教育学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数据显示,美国去年有外国留学生97万5000人,比上一年度增加三成,其中将近三分之一为中国留学生。

中国留学生涌入美国大学,起先对双方很有利。对中国留学生,有一张美国大学文凭是一种光釆,对美国大学,有中国留学生就是能够收取高于本地生两倍至三倍的学费。

纽约大学中国史教授卡尔(Rebecca Karl)说,中国留学生对她讲课可能造成“负担(burden)”,她需要修改让中国留学生听懂(上课内容)。

她不客气地说,很多中国留学生“程度极差(woefully underprepared)”,“他们不明白对课本内容提出分析,是什么意思。他们对基本的分析思考或写作的课业要求,感到极度困难。”

来自北京的,25岁的张玲媛(译音),在俄勒冈州立大学(Oregon State University)念商业系。她去上一堂会计课时发现,教室里15个学生里,有11人来自中国。她说:“我没料到来国外念书,还会跟这么多中国人一起上课。”

她说,她的一个中国室友为了多跟美国人交流,毅然转学到俄亥俄州的一个小学校去了。

原标题:中国赴美留学生吐槽班上中国人众多 犹如未出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生出国留学步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