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留学生融入当地生活有什么影响

留学:融入当地人生活 多用礼貌性敬词
10:20:19&&&&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标题:留学不“踩雷”:入乡随俗增好感 多用礼貌敬词
学季来临,新一波出国留学热潮又将掀起。又一批学子即将奔赴异国他乡,心中不免有点忐忑。出国留学前,学子应提前做好准备,了解留学地的风土人情及当地的制度法规,避免因为国内外环境差异而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了解不同习惯 入乡随俗增好感
到哪山唱哪山的歌。不同留学地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为了迅速地适应留学生活,留学生了解当地的风俗十分必要。
张大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读新闻学专业。俄罗斯很多风俗习惯都让他觉得诧异,但是最让他惊讶的是在俄罗斯很多场合脱外套代表尊重别人。“俄罗斯人把进门脱外套当做基本的礼貌,有个同学在考试时因为进门没有脱大衣惹恼了老师,他这门课就直接挂科了。”另外在俄罗斯的公共场合说话时要轻声细语,避免打扰他人。街上有时就会有陌生人提醒你声音过大了,说话要小声。
“加拿大人很有礼貌、很贴心。进入一个建筑物的大门时,前一个人通常都会帮后一个人开门。而且人人都这样,有时候甚至你还离得很远他就帮你把门拉开。起初,我还觉得受宠若惊,后来自己也会学着这么做了。”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读金融经济专业的贺鹏说。
熟悉留学地规则 掌握实用的常识
除了应了解习俗之外,留学生还应掌握当地的规则,多了解一些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常识,以增添留学“幸福感”。
说到留学生最应该了解的常识,在加拿大皇后大学留学的贺子懿不假思索地说:“我觉得留学生应该学会主动开口询问别人,不要害羞。因为加拿大的大多数组织、公司都设置了专门岗位来解答他人疑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贺子懿在刚去加拿大的时候住在比较昂贵的宾馆里,但几天之后他想换一个便宜的住所。于是就联系了所在学校的学生会,学生会不仅热心地帮他安排免费住所,每天还询问他的住宿体验。
张大伟认为,俄罗斯与中国最不同的日常规则在于交通。俄罗斯规定汽车礼让行人,机动车遇到行人时必须停下。所以他在俄罗斯经常看到司机在斑马线附近耐心地等待一些拄着拐棍还牵着狗、自言自语的老太太颤巍巍地过马路的场景。他提醒来俄留学生,驾驶汽车时一定要礼让行人。
贺鹏说:“加拿大的很多服务都需要预约,这在加拿大算是很基本的常识。提前预约好时间后,双方很早就可以安排好时间表。但如果遇到紧急的情况不能预约,一般要支付超额服务费。”他曾在加拿大体验过提前预约换冬季车胎服务。但那时候贺鹏不太清楚提前预约的规则,打电话预约晚了。结果他等了两个多星期,雪都下完了才换成轮胎。
融入当地人生活 多用礼貌性敬词
很多留学生想尽快融入当地社会生活,与当地人打成一片。为此,除了要保持自身积极开放的交友态度外,还应了解当地人与人交流的习惯。
贺子懿所在的皇后大学亚洲人很少,刚开始留学的两个月里,他没有朋友,常常感到孤单。后来他加入了学生会,经常参加活动,朋友自然就慢慢地多了。“我觉得加拿大人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相处的。一方面因为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包容性强;另一方面因为加拿大人很有礼貌,容易接触。但是留学生也要注意,在与加拿大人聊天的时候尽量不要打听别人隐私,像工资、年龄之类的。而且在与长辈聊天沟通时,多用敬词往往会收获更好效果。”
张大伟认为,与人交流的前提是尊重对方。“我觉得不要过于顾忌什么交流禁忌,有什么说什么,直接了当挺好。”张大伟的这种与人相处之道在和个性率直的俄罗斯人交往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留学生没必要一言一行都向当地人靠拢。一方面我愿意了解你们的习俗爱好,但另一方面我有自信,还是更想做一个有特点的中国人。”
[责任编辑:张蓉萍]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试论我国地方高校留学生思想教育现存的问题和对策
下载积分:633
内容提示:试论我国地方高校留学生思想教育现存的问题和对策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6:28:3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633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试论我国地方高校留学生思想教育现存的问题和对策
官方公共微信低龄留学生:难以融入当地生活 半数经常焦虑_网易教育
低龄留学生:难以融入当地生活 半数经常焦虑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日,报告显示入读美国中小学的中国留学生数量逐渐增多,家长担忧和暴露出来的问题也随之增多。
近日,《留美出境后服务用户需求调研报告》发布,报告收集了2148份调查问卷,对低龄前后家长和学生的关注与需求进行调研。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国安部数据显示入读美国的留学生数量,从8000多人增加至3万多人。此外,寄宿中学申请难度增加,语言成绩要求高,年TOP 30寄宿中学录取托福均分从97上升到107分。低龄留学生家长的五个担忧在低龄留学前后,家长关注的问题出现分化:考虑读初高中学生的家长主要关注学校的文化氛围、语言环境、升学出口保障;而正在国外读初高中学生的家长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心理疏导、学生监管、家长沟通。同时,报告总结了小留学生的家长的五个焦虑:安全、生活、学业、沟通、监护。根据调查显示,家长关注度最高的是低龄留学的安全问题,其中,人身安全及医疗保险关注度占比96%、健康卫生的饮食占比92%;在监护管理上,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青少年行为管控(沉迷网络/)关注度占比分别是87%、81%;在沟通问题上,专人定期反馈学生在校学术及活动表现和完善的紧急联络机制占比相同为85.5%。另外,在学业指导中,家长关注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占比82.5%、专业的教师做课外辅导的占比74%;在升学规划中,个性化升学规划的关注度占比82%、目标院校招生官模拟面试占比69%;海外生活中,充分参与美国社区活动占比85.5%、健全的学生活动设施占比82%。小留学生:如何融入当地生活成难题报告显示,47%小留学生认为在国外上学期间会感到经常焦虑,43%小留学生会偶尔焦虑。
小留学生最关注的问题是难以融入当地生活,其占比24%;难过语言关和远离家乡想家占比相同为21%。同时,报告介绍了小留学生家长遇到过孩子发生的最多问题有3类,分别是不知道如何融入同学圈子、课程跟不上和作业压力大、健康和安全问题。在家长与小留学生的沟通方面,40.1%小留学生选择1周与父母联系一次;46.3%小留学生家长希望每天都与孩子联络。当小留学生遇到问题时,家长优先向留学机构求助,小留学生向中国朋友求助。其中,27.3%小留学生会向周围的中国朋友求助;15%小留学生不会选择主动寻求帮助。
本文来源:国际在线综合
责任编辑:马韫璞_NQ3105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微信扫码,快速登录
二维码失效
您已成功扫描,
请在微信上确认登录
扫一扫下载
留学生一定要融入当地生活圈才叫好么?
阅读:11018
出国留学让我们有机会直接接触各种各样的文化,也可以和欧美同学有更深入的交流。
很多同学在选择要不要出国留学时都会做梦:觉得出国以后就可以拿着镀金文凭回来叱咤风云,就可以当上CEO赢取白富美,分分钟走上人生巅峰。
但是,梦终究是梦,等到了国外梦也就醒了,不过,也会渐渐发现出国它能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其实是,更好的正视自己:自己的国籍,自己的能力,自己的选择。
出国,让我们的内心更强大。
记得刚出国的时候,我总是觉得焦虑和悲观。
在开学第一天,我们专业的Orientation(新生招待会)结束后,我就一个人悄悄地哭着走回宿舍:因为在招待会上,我不知道怎么和同学交流,只能看着身边的同学用英文谈笑风生。
我觉得自己的口语很烂,而且不会social,就像一个华丽舞会中的小丑,在所有同学里面,我一定是最差劲的那一个。
后来,在经历了上课听不懂老师说什么,回答问题老师听不懂我在说什么的各种尴尬经历之后,我发现自己的脸皮慢慢变厚了,我想:既然法国学生都能以自己带着法语口音的英语发音为自豪,非洲同学操着尼日利亚口音都敢骄傲的讨论欧美文化,我为什么不敢发言,不敢和其他人交流。
后来,当我站在讲台上做presentation的时候,常常会自己准备一个小笑话,我不仅要把我的作业成果展示出来,我还要让老师也笑出声来。
当我看到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的时候,我忽然发现,原来我不是那么差劲,我比从前的自己,进步很多。
在那段独孤又敏感的日子里,我发现每一个人都不是世界的中心,每个人的内心都很脆弱。
如果总是和别人的长处去比较,人就会越来越自卑。
可是,换个角度去想,如果拿今天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比,就发现自己越来越坚强,越来越善于表达自己,越来越懂得欣赏自己。
现在的我,不论站在哪里都不会觉得胆怯,因为出国留学的经历让我明白,再微小的我,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融入欧美主流文化圈,真的很重要吗?
在举办校园宣讲会的时候,常常有学弟学妹会问这样的问题:美国人会歧视中国人吗?我们出国后可以进入欧美人的圈子吗?中国人和外国人会不会变成特别好的朋友?&&
以我在英国和的经历来看,我觉得比较合适的回答是:留学生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多元文化,但始终保持自己的文化底色才能让我们找到真正的归属感。
出国留学让我们有机会直接接触各种各样的文化,也可以和欧美同学有更深入的交流。
我们从他们身上收获很多:独立思考判断问题,不受外界的影响;积极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不被传统所禁锢;竭尽全力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从不掩饰自己的热情&&
这些东西都值得我们借鉴,也是我们出国之后才能真切体会到的财富。然而,在国外生活,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文化本源,盲目追随欧美的文化和价值观。
我始终记得我们专业的系主任告诉过所有同学一句话:You stand here because who you are。
在国外,&个性&是及其被珍视的东西,有自己的原则和追求的人,往往更受到尊重。
同时,作为中国人,我们和欧美同学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的文化背景,能够让他们获得新的思路,同时也让西方社会逐渐消除对我们的偏见和误解。
其实,能否融入欧美主流文化不重要,能够吸纳他们的精华,提升自己才是关键所在。
没有必要去迎合西方的价值观,归根到底,我们的优势反而在于来自东方的思路和文化,让我们在异国他乡的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归属感。
很多人出国之后反而更加爱国,对自己的文化更有自信,也正是源于这样的民族底色。
出国&&出任CEO,赢取白富美,登上人生巅峰&
我出国就读的是传媒专业,在美国就业形势很差。当时我在世界电影中心洛杉矶,传媒的就业情况已经比其他地方好了很多。
但是,我身边的同学即使找到工作,薪酬和读计算机的人比起来真的不值一提。
可是,即使是硅谷年薪十万美金的工程师,也常常会抱怨湾区的生活成本太高。
回国后,留学生也会发现,国内本科毕业的人,因为已经积累了几年的工作经验,待遇早已超过了&海龟&。
有一些申请者问我,海归在求职的时候会不会更有优势,待遇会不会更加好。
我反而觉得,留学生的优势不在于一张海外文凭,而是在处理问题和与人沟通时,拥有一个更平静、更开放的心态。这种软实力,才是职场发展的竞争力。
很多抱着&要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可能&想法的留学生,往往会感到失望,因为出国留学真的不是一个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立竿见影的回报的事情,但它能潜移默化影响你的眼界和心境,让你更明白,不要去做一个急功近利的人,而应该去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成就感。
最后,有一句话,非常想送给大家:如果你想拥有未曾拥有过的东西,就应该去做未曾做过的事。所以,当你年轻的时候,请大胆去冒险吧!
51offer编辑:jingyi
7749 10:31
3640 11:01
1925 12:02
请选择出国时间
请选择出国时间
请选择就读年级
已有92577人获得方案留美学生拍微电影&解惑如何融入当地生活(图)
&&&&来源:&&&&
&&&&&&字号
原标题:留美学生拍微电影 解惑如何融入当地生活(图)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2年前,中国留学生牛牧歌和同学在社交媒体建立了视频频道,制作一些反映中国留学生生活的小视频,帮助中美两国学生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本周,他们制作的首部微电影《我的“老外”室友:牧歌与凯瑟琳》即将多个网站发布,以轻松幽默的方式继续探讨留学生话题。
  留美学生拍微电影 解惑如何融入当地生活
  中国学生为什么要来美国留学?中国学生为什么不说英语?中国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参加派对?对于许多美国本地学生而言,这是他们对中国留学生群体存在的困惑。租房、做饭、洗衣、社交……对于许多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来说,这些最平常最普通的事宜到了美国就成为新的挑战。
  目前就读于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研究生一年级的牛牧歌是Channel C的创办人及制片人,同时也是《我的“老外”室友》的主演。
  高中就从上海来到美国求学的她从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获得新闻学及经济学两个专业的学位后,回北京工作一年,继续来到纽约追逐新闻梦想。
  不过牛牧歌坦言,创办Channel C及制作留学生题材的短片则主要受到个人经历及所见所闻的影响。她说,在麦迪逊分校就读时,学校为了促进此校中美学生的交流,曾经举办过相关活动。然而,中美学生的反应并不热烈,前去参加的中国学生仅有她与缪思等3名学生参加,美国学生也寥寥无几。
  另一方面,中美学生之间也确实存在文化差异、缺乏了解等问题。牛牧歌说,中国学生常常出现“抱团”的情况,比如在电梯里,如果有一个以上的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中国学生通常彼此用中文聊天,被晾在一旁的美国学生就显得很尴尬。
  事实上,不少中国学生内心都渴望与美国同学交流,融入到他们中去,但中国留学生所表现出的状态又让美国同学无法感受到他们的意愿。她说,“一些中国学生好像生活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而美国同学也因为不了解加上害怕冒犯到中国学生,不去主动与他们交流。”
  为了解答中国与美国学生心中存在的一些疑问与困惑,牛牧歌与同学缪思、潘芳迪创办了Channel C,他们拍摄一些节奏明快、轻松幽默的短片讲述留学生活中的趣事和尴尬事。
  作为一个留学生,牛牧歌对于如何融入美国社会也有自己的体会,“很多中国学生都很有才华,但我感觉好像都用在办各种春晚上了。”她说,中国学生不应该关起门来,而应该在更广泛的范围里展示自己。
  她还说,融入美国社会并非要模仿美国人的思维模式与生活方式,完完全全的改变自己,“其实做自己也能交到不同背景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能够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并欣赏这种差异的。”
  (原标题:留美学生摄制微电影 轻松幽默中探讨留学生活)
(责编:郝孟佳、熊旭)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媒体对社会生活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