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到儿子读初中了要想家就不想读了,那我还得清父母的钱吗?

谈谈我父亲的读书经历,以及穷学生教育的问题
您当前位置:
最近有一些事件是关于教育和贫困学生的,想起我父亲给我说过的一些往事,信手记录下来,凭印象总是有一些偏差,不过大体差不多吧。
  父亲生在1935年,家在广州郊区的农村,几岁的时候爷爷就过南洋,此后就没有了音讯,他和伯父是奶奶一个人养大的。他们这个年代的人,逃过日本人,奶奶除了耕田,还帮人挑担子,卖东西,听她讲是很苦的。记得父亲的个人成分是学生,家庭成分是中农。
  父亲在家可能读过几年私塾,14岁的时候到广州读初中,考取了现在的十三中。没有听他说交学费的事,要交也就是年初的时候卖猪或者是卖了谷子的一点钱,每个月他还有大概7块或者9块钱补助,但除了吃饭外,还能省下一点喝一杯凉茶。
  初中毕业,他就考了师范学校,学费是免了的,没有听他说要家里砸锅卖铁地供他读书。因为体育好,所以他参加了省一级运动队,退役后到了学校当老师,后来又到了机关,退休时是一所小学的校长。记得小时候家里也很穷,可能那时大家都差不多。伯父在农村儿女多,父亲还帮抚养一个女儿,不多的家俱中还有一张书桌和两张椅子是单位借给他的。
  父亲回忆起来往事,还是乐观和愉快的,我想,从一个农村的穷小子,被培养成为教师,他的心里对社会是充满感激的。
  父亲的经历,可能和很多人相似,我母亲也是这样读的书。没有听说解放初期有全民义务教育,可能教育也不那么普及,但能读书的人,都能不用经济上付很大的代价读出来,而且很珍惜学习的机会,以后积极回报社会。对比一下现在,好象差了很多。
  教育收费,我觉得可以考虑,但怎么样使贫穷而有才的学生,有尊严地完成他们的学业,回报社会,这是我想思考,但没有考虑清楚的。希望有识之士给予关注,也给我一些意见。
看看学校里那些令人作呕的老师的表演和他们贪婪的表情,就知道现在所谓的教育是无药可救的了。
这种问题不用到城市论坛来问,关注下教育信息就能得到答案。城市论坛BT多,这里找不到答案。
我父亲当老师是很受尊重,我也很敬重我的老师们。为什么这短短的2、30年就变得这样子了??是教育改革改坏了人心??
我父亲当老师是很受尊重,我也很敬重我的老师们。为什么这短短的2、30年就变得这样子了??是教育改革改坏了人心??
  ----------------------------------------
  80年代的老师还是可以的。90年代老师开始变得垃圾了。现在有的70后,80后老师都跟畜生一个级别了。
财富是幸福的手段之一,对于缺少信仰的人来说,基本上是唯一手段。本来追求财富是没有任何错误的,但我们这个社会还没有为“手段”建立起起码的规矩。我们都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都是享受秩序却不肯为秩序付出丝毫努力的人。
  别指责教师,他们也是被代表。都是被代表,互相指责什么。看看代表是如何做的就知道被代表为什么这样了。
老师的问题只是表象,他们被异化的背后是制度的险恶。
老师的问题只是表象,他们被异化的背后是制度的险恶。
  ---------------
  我同意穆之兄和微笑兄的看法。我也不会指责教师,说实在的,除了父亲之外,我的堂妹,也就是和我们一起长大的,也是小学教师。所以教师的群体,不能太负面的对待。但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教师能否按良心教学,按照教育的本身的规律教学,这是值得思考的。
  其实从大学的体系来看,教师不仅不能说是强势群体,相反和行政人员相比,他们却是弱势群体。这次杨元元的事件,使她绝望的,我想不能归罪于教师群体,或者某一两个管理人员,应该是整个的教学行政管理系统。我想到稍远一点的,其实还有马加爵,可能比较典型的两个对教育制度和社会绝望的例子。
  我想说的是,过去象我父亲这样的穷孩子,包括我们这一代,中间也有一些困难的学生申请补助的,但他们非常勤奋也可以拿到奖学金,真的没有见到过为没有钱读书或基本生活发愁的,当然假如有需要的,同学之间帮助一下也是有的。毕业出来之后,也能够回报社会。我觉得给努力学习的人的帮助比什么投资都有价值。
  我想象不到现在是这个样子,难到没有钱吗??杨元元的学校能拿出很少的一点钱就可以帮助她了。希望她的死能唤醒以后的人。
写得有点乱,请包涵。
想想吧,思想改造、镇反、反右、拔旗、四清、破四旧,真正有良心的老师还能留下么。
  正相反,那帮不学无手术的流氓教师恰好借此上位。
以前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工资待遇区别不大,所以不是大家都拼命读书,读书人很少,收益也有限。
  现在也没谁砸锅卖铁地读书,收入低的确实供个大学生不容易,但是现在学生非常困难的也比不上你父母那时侯读书人困难,只不过以前认为是应该的,现在有些人认为是不应该的。
  现在国家助学金和励志奖学金都是针对贫困学生的,每年,面并不少,可以贷款,还有勤工俭学,名额真的很多,不算奖学金,也都不会有什么问题,我儿子在一般本科,但是他说每个同学都有电脑,他也是师范,农村孩子多。研究生重点大学基本上都是公费的,普通大学也在一半以上,另外全部都给生活费,如果你给导师干活,另外有钱,不用家里负担的。
简单说说,也很乱。:)
  儒家不好,不好在一个等级划分:君子阶层与小人阶层,或者是劳心阶层或劳力阶层。但由于劳心阶层真有那么一些向真君子努力的人,劳力阶层在生活能过得去的情况下,还保持着对知识的基本尊重或向往。
  但马列的引入,是小人阶层大反叛,平等的观念,导致的不是人格的互相尊重,而是地位的绝对平等。想想看,农民战胜资产阶级,在中国是有其必然性的。虽经对知识分子的残酷迫害与镇压,但改革初期那些人还活着,于是一经平反,他们仍能占据主流的发言权。
  但随着岁月的流失,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有“旧”观念的人死了,“新”的观念延续了地位平等,根本没有导致人格平等。知识的作用丧失,钱的观念至上。这时候,谁还尊重知识??没钱,有什么也没用。
  当然,钱是人生物质保障的唯一体现,追求金钱没有错。错的是追求金钱的手段。也就是社会的秩序。上梁不正下梁歪,在上者无所不用其极,在下者除了效仿,还能有什么办法??
  教师,也是社会中的一员。指望他们单独出污泥而不染,多半是虚妄的。
  好像还是得建立并承认多种价值观的平等。:)
谢谢关注。确实我觉得贫困可能是浅表的问题,有没有深层次的原因呢??心理问题??
是的,我儿子6岁,现在我们也要开始为他将来上学存钱。
  教育改革,扩招好象成了大学的敛财工具了。学生不能专心学习,老师不能专心教课,大学生毕业后出路也成问题,是很现实的,种种压力得不到释放,得不到社会帮助,难免有人走上绝路。
对照一下,真有点今不如昔的感觉。
以前没读大学大家觉得没什么,现在小孩不读大学基本上父母会感觉孩子一辈子完蛋。
     现在没砸锅卖铁读书的只有富人。一般的中产家庭都觉得很困难。现在供一个学生的费用,已经对家庭的生活支出和购房计划产生了严重影响。现在供养一个孩子大学毕业,十余年的花销将近五十万,这块费用势必影响购房、买车仍至于一般的吃穿住用等消费开支。说学费不影响生活,真是开大玩笑。
  ==================
  要看怎么供吧,我儿子没上什么补习班,也没花钱择校,大学学费也就一年5000多,加上我每月给800,不少吧,大学期间一年两万不到,也就6万,其实还没花这么多,因为我儿子还得过超万元的奖学金。中小学更少,感觉没你说的那么多,高中是省重点,也不过是400一学期,加上书本杂费等,从没上过一千,11年下来3万了不起了。我也就一般中产阶级,我儿子手机等都很普通,但是从没感到拮据。现在儿子准备考研,争取公费,加上一定有生活费,也花不了多少。
     以前上学绝对比现在容易。以前上学的困难,都是软障碍,比如学习成绩、家庭成分等。现在是硬障碍,就是看家庭条件,看财富的多少,成了拼爹游戏了。
  ========================
  以前应该是硬障碍,家庭成分你能逾越??不行你就死路一条,没什么商量的,成绩再好也没用,这个才是真正的拼爹游戏呢。而且成绩也是一样,以前高考录取率没现在的一成,包含人口增长因素。这个你能逾越??
     助学贷款办起来并不容易。还起来也很难。而且你要知道。你还完贷款,不给毕业证。不给毕业证,上哪儿找工作??所以所谓的助学贷款就是个骗局。
     学生打工给赚多少钱,还不是靠家里还贷款。而不从学费高昂的问题找原因,而是用贷款用解决,不异于饮鸩止渴。
     勤工俭学,势必影响到学业,到时候学习成绩不好,就业、考研也成问题。这不是国家的养士之道。
     一般大学生有个电脑不应算是奢靡之举。必竟现在电脑是生活的必需品。
  ====================
  现在大学机房足够学生用的了,虽然我儿子的大学不过是一般的二本。学生买机器主要是为了游戏,并不是什么必需品。
  学费高是因为现在录取率高,国家承担不了,另外是学习完成后收益高,如果没有这两个因素,学费没办法高的。正常大学大概两万的学费,一般大学生工作两年可以还清,除非不想还。如果收益不高,学生和家长不是傻瓜,不会去交这个学费的。现在中专没什么用,大家都不去读了。
     研究生的学费,现在大多数热门专业,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都是自费的,而且学费高昂。一般中产家庭都负担不起。
     给导师干活的待遇连民工都不如。导师不是帮你解决生活困难,而是无偿姚明你。
  =====================
  没有你这种说法,所有专业都有公费和自费的,看成绩的,除非MBA。
  你那什么民工呀,你去看下杨顺顺的待遇。
以前没读大学大家觉得没什么,现在小孩不读大学基本上父母会感觉孩子一辈子完蛋。
  -------------------------------
  远了不谈。77年恢复高考以后,上大学已经成了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了。
  以前大家也都想上,只是那时候学校上,名额有限。现在学校虽然多了,但是还是上好大学有保障。
  & & 我真不清楚您到底生活在那个时代。80年代那些没考上大学的高中生的惨样,我还是很清楚的。那个时候不读大学已经是一辈子完蛋了。
   现在没砸锅卖铁读书的只有富人。一般的中产家庭都觉得很困难。现在供一个学生的费用,已经对家庭的生活支出和购房计划产生了严重影响。现在供养一个孩子大学毕业,十余年的花销将近五十万,这块费用势必影响购房、买车仍至于一般的吃穿住用等消费开支。说学费不影响生活,真是开大玩笑。
    ==================
    要看怎么供吧,我儿子没上什么补习班,也没花钱择校,大学学费也就一年5000多,加上我每月给800,不少吧,大学期间一年两万不到,也就6万,其实还没花这么多,因为我儿子还得过超万元的奖学金。中小学更少,感觉没你说的那么多,高中是省重点,也不过是400一学期,加上书本杂费等,从没上过一千,11年下来3万了不起了。我也就一般中产阶级,我儿子手机等都很普通,但是从没感到拮据。现在儿子准备考研,争取公费,加上一定有生活费,也花不了多少。
  ---------------------------------------
  您家在教育上的花销,属于一般情况。这种条件我周围也接触过很多。但不要忘了还有几亿生活不如您的中国人的存在。他们的教育费用,他们是负担不起的。
  & &&&以前上学绝对比现在容易。以前上学的困难,都是软障碍,比如学习成绩、家庭成分等。现在是硬障碍,就是看家庭条件,看财富的多少,成了拼爹游戏了。
    ========================
    以前应该是硬障碍,家庭成分你能逾越??不行你就死路一条,没什么商量的,成绩再好也没用,这个才是真正的拼爹游戏呢。而且成绩也是一样,以前高考录取率没现在的一成,包含人口增长因素。这个你能逾越??
  -------------------------------------------
  现在的障碍不但存在于考学期间,上学期间的障碍更大了。
  现在学校里对穷人孩子的歧视已经超过了过去对出身不好家庭孩子的歧视了。
不好意思,我是60年代的人,正是78年考上大学的,我们学校我们年级有8个班,当时刚刚文革完,师资匮乏,78年初我们年级选拔了两个班容量的同学留下来配备老师备战高考,其他同学学校许诺给毕业证,统统回家不用到校上课,没留下的同学高高兴兴就回家等着拿毕业证了,要是现在,我靠,非翻天不可,告诉你,我的高中母校绝对的省城中学,当时我的同学包括后面若干届的弟弟妹妹们基本都就业了,当然有一部分到了90年代下岗了,但那是后话,去年我们已经30年聚会了。
  另外我们班同学基本没有复读的同学,要是考大学很重要,那一定会有很多复读的同学,从这点说,说明高考对大家是可有可无的。
  我工作的时候工人都还是很吃香的,比我们工资也不少几块钱,我哥哥比78年参加工作,一直和我一样的工资,所以不存在你说的一辈子完蛋的情况。
  77,78年包括以后若干年的高考试卷,可以说是很弱智的,放到今天,初中生也很容易满分,如果大家都很想考大学的话,肯定都会好好去学习,那么我想大家岂不都要高分,当时各个大学一般一届都是几百个指标,那怎么有区分度,而且事实上以前80年代甚至90年代初高考的孩子从小根本就没有什么从小补习各种功课一说,这些都是客观事实,说明大家对高考不是很重视。
我们这一代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就是扭曲的,他们一心认为考上好大学就有好出路,这是他们那个年代造成的。于是孩子被要求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这就阻碍了孩子性格上的发展,内向,自闭,间接地把一个个餐具端上台面。还有很多社会问题,还有待探讨,直至是一己之见,经供参考。
你算出来是50万,但是我认为完全不需要,可以说我家条件还是很好的,我给儿子的钱是很充裕的,甚至可以说我儿子存了上万块钱,而且买了超过2000的原版专业书,但是我也只花了10万左右,既然你都承认我的花费是属于一般情况,那么节省点花,是还可以省的,而且我说的绝对没半句假话,都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尤其是大学专科,我是在里面混过的,自然知道其丑恶的程序。
说话要以事实为依据的,现在很多农村小孩读书的,你要说农村孩子中小学条件差,农村小孩从小没参加什么辅导班,师资条件不如城市,这个我承认的,但是学校对穷人孩子还真的不歧视,我儿子大学我关注了一下,国家助学金今年有6000多学生得到,比例有三成,元,学费减免有700多人,也是元,如果学习稍微好点,还有国家励志奖学金,这个有5000元,比例大概是百分之五。这两个是全国高校都有的。另外校内安排勤工俭学,其实就是到各学院科室去帮忙,而且是上课只管去,没课时接接电话什么的,照样看书。还有一些专门针对贫困学生的,但是比例不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其实还有很多奖学金,比如三好学生,比例也很高的,但是不专门针对贫困生而已。
你算出来是50万,但是我认为完全不需要,可以说我家条件还是很好的,我给儿子的钱是很充裕的,甚至可以说我儿子存了上万块钱,而且买了超过2000的原版专业书,但是我也只花了10万左右,既然你都承认我的花费是属于一般情况,那么节省点花,是还可以省的,而且我说的绝对没半句假话,都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
  去年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有一期谈禁止有偿家教,有个学生说他的表弟上中学花的家教费用可以买一辆牧马人了。
那是他钱多烧的慌,我儿子所有家教没花到几百块。其实我并不缺这个钱,儿子成绩也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说不怎么样。但是我和儿子选择了不要逼自己太甚,我儿子除了有限的两三个月在10点半前睡觉外,其他都是10点前睡觉,作业无数没做,下午下课直奔球场。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现在的家长实在是太期望孩子读书了,到了疯狂的地步。
突然对楼主的问题有了答案,解放后其实国家和大部分人都是赤贫,所以国家给工人和农民工资都是不过可以保持不饿死冻死的状态,居住面积也是少的不能再少,其余的钱都被国家控制和计划使用。其中也包括公民的基本需求:读书。那么公民当然没有多余的钱来读书了,国家也只能是免费让大家读书,其实免费是表面的,实际上都是公民自己的钱。
  因为当时教育资源奇缺,读书的机会很少,又不收费,那不是要打破脑袋吗??国家从几个角度来控制,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读书的好处不明显,以前大学读四年或者五年毕业后一年后转正不过是54块钱,工人转正后是37元,所以以前家长根本不会要求孩子要好好读书,一定要考上大学。
  当然另外还有就是控制入口,你成分不好连资格都没有,这个真的是致命的,居然被某些人说没什么,很没人道的说。为什么要控制成分不好的人呢??其实很简单,所谓成分不好的人,都是有文化读过书的人,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是天然的重视,这部分人虽然占人口的比例很少,甚至生的孩子也少,但是他们的孩子个个都有读书的需求,所以直接把这些“害马之群”给PASS掉。说白点,以前就是实行愚民政策,大家都不要做明白人。
  现在国家的基本思路是钱我都发到工资里,你买房子也好,穿衣服也行,给孩子教育也没问题。那么你读书必然是要收费的,这个都是个人的选择了。
  其实楼主高考的时候家长还没有怎么疯狂。因为还是上面说的情况,待遇差不多。但是自从90年代后改革开放,读大学的一个月几千甚至上万的挣,而一般打工的几百块,差距实在太大,所以父母就希望孩子读书了,当然因为时差关系,应该是到了本世纪读大学的需求到了疯狂的地步。
  楼主是90年代读书的人,看看我说的是不是事实。
  你父亲因为是小学校长,是会很在意孩子的读书的,所以你父母会很小就对你们有具体的方法来帮助你们学习,而你的同龄人如果父母没什么文化的话他们不一定都要求孩子非好好读书不可,是不是这样呀。
我记得我小时候那些老教师会教我们做人,年轻一点的,就知道升学率,平均分
不要再提她了,其实这个女孩子根本不缺钱,是她妈妈变态,她绝望了而自杀的,很可怜的说。
  你想像一下,一个女孩,从读大学起到30岁,妈妈一直跟着自己,她没有跟别人谈朋友恋爱的机会,没有一点私人空间,这次读研,据他妈妈自己说,女儿跟弟弟商量好了,让妈妈跟弟弟,弟弟也答应好了,但是她妈妈不肯,又跟着女儿混寝室了,楼主你是读过大学的人,想像一下,如果你读大学的时候你爹跟你混寝室,你是不是会觉得生不如死呀。你说人家元元能不绝望吗??
  说到经济问题,杨元元读研有生活费,学费为0,妈妈退休金900多,弟弟不但不困难,还可以到处旅游,你能说她家有一丝困难吗??她自杀是为了经济吗??
  另外你去问下你老爸??他们那时侯可以想像谁带父母上学吗??估计他要说那人是不是疯子呀。以前守寡的,困难的,比杨老妈那是可以超过一万倍的。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2015意甲回顾:米兰双雄夏窗砸重金
涨知识,原来蚯蚓钓鱼有那么多技巧
2015意甲回顾:尤文上海捧起超级杯
  201...
钓鱼用“盐”会事半功倍,这是钓鱼大师说过的一句
2015意甲回顾:深圳上演米兰德比
  2015...
这名男子冲浪时不幸遭鲨鱼袭击
  大海一...免费发布咨询,坐等律师在线服务
需求发布后
10分钟内收到律师在线回复
平均有多个律师参与回复
得到了圆满解决
您的位置: &
初中毕业没读书了 然后父母让自己学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然后只读了一年半就没读书了 现在十六岁 在打工 可自己想读自己喜欢的专业 父母却不让 每次都是因为这个跟家里吵架 也不管我 家里也有重男轻女的现象
就让我以后直接打工就好 也不会给我那一分钱让我读书 这种父母算什么
初中毕业没读书了 然后父母让自己学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然后只读了一年半就没读书了 现在十六岁 在打工 可自己想读自己喜欢的专业 父母却不让 每次都是因为这个跟家里吵架 也不管我 家里也有重男轻女的现象&&就让我以后直接打工就好 也不会给我那一分钱让我读书 这种父母算什么
律师回答地区:广东-中山咨询电话:帮助网友:773 次点赞人数:<span class="s-c666" id="r_ 人与家人好好沟通,让家人尽量理解你,实在不行靠自己能力赚取读自己喜欢专业的学费 23:22地区:江西-赣州咨询电话:13257***帮助网友:6244 次点赞人数:<span class="s-c666" id="r_ 人遇到这样的事情,你只有自己努力了,他们已经养到你有了劳动能力。法律没有规定父母有义务让子女读书都大学。 22:53
无锡推荐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子读初中了要想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