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充满风险的一天知识的氛围下,一个人一天能获得并且有效吸收多少新的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
点开网址后,请输入密码:nimenqu.net 此文章是acrobat PDF格式的,如果你没有这个格式我建议你去下载一个阅读软件。此书非常棒,不用花钱就能看到。耶d和他的得侃o成樾磐矫刻焐钪谢钌氖。}指示我「在信心中行事」的真正意x是甚No以及透^在耶de的信心o我在生活的每用娑伎梢缘佟• 我要推]你x@本o它助你在信心上成L。艾克曼是北W地^的凫`I袖o他助我看到信心的\告所a生的功效s在有P「信心c崭蛔恪沟慕Зo既合乎}o又可以HwF。――R斯特.桑瑞• 艾克曼牧所碛械摹龠^世界的信心」o_已改了S多药o催生了狄郧в的教oK且影世界各地蛋偃f人的生命。你x@本r候oA漕I受信心的分n吧。――康希作者sW夫艾克曼 Ulf Ekman旦s182n案型sAcrobat PDFn案大小s2,230K 字元Z言sw中文(GBa)
&(字节数: 1806) [转贴
12:49:35]&&&& 十二使徒殉道史&& 当年,主耶稣差遣门徒去传道时,嘱咐他们说:“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象蛇,驯良象鸽子。你们要防备人,困为他们要把你们交给公会,也要在会堂里鞭打你们,并且你们要为我的缘故被送到诸候君王面前,对他们和外邦人作见证。”(太10:16-18)主又郑重宣告:“弟兄要把弟兄,父亲要把儿子送到死地,儿女要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并且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10:21-23)  “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唯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主要门徒们能完全信靠上帝而大有勇敢。人只能杀人的身体,却不能伤害人属灵的生命。信徒的属灵生命完全在上帝的手中。所以不要怕被杀害,却要抵挡罪恶,唯有犯罪能使人的灵魂失丧,不能得救。  第一代使徒牢牢记住主言。他们个个都是忍耐到底、至死忠心的。使徒们的动人事迹、可歌可泣的经历,是值得人们称赞、思念、传扬的。这是他们依靠圣灵的大能而作出的见证,也是主耶稣在他们身上彰显出来的荣耀见证。   第一位殉道者,是主耶稣自己。他是第一颗落在地里死了的麦子。他所受的痛苦,是世人无法想象的。公元三十一年,他被钉死在耶路撒冷城外的各各他山。他是独一的主,学生不能大过先生,仆人不能高过主人。先生所受的,学生也需经受,主人的苦难,仆人理当经受。  司提反是第一个为主光荣殉道的基督徒,被称为“最早殉道者”。他的事迹,记载在使徒行传7章。  接着殉道的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他原来是个渔夫,是使徒约翰的哥哥。这兄弟二人又叫“雷子”,可见年轻时性格很暴躁。雅各成为第一个为主殉道的使徒。当时,希律王为了讨好犹太人而发起对基督徒的迫害,杀害了雅各。在雅各殉道前,曾有人用钱收买人作假见证。那个作假见证的,原以为雅各一定会脸色发白,吓得发抖。哪知他发现雅各脸上发光,流露出喜乐的表情,象是个胜利的征服者。这使作假见证的人转变了想法。他确信雅各所信靠的是真神,否则不可能使这个被判死刑的人如此勇敢自在,并充满欢乐。后来这人竟完全改变,悔改而成为基督徒,最后与雅各一起被判死刑,两人在同一天被同一把刀所杀。这是在主后四十四年。  腓力是加利利的伯赛大人。他曾担任重要的传道任务,曾奉差遣往亚洲的一些国家去。他抵达赫拉波里斯时,发现当地居民对偶象崇拜得厉害,竟去拜一条大蛇。腓力使许多人转而成为基督徒,几乎完全消除了对这蛇的崇拜。这一来,激怒了地方官和祭司们,困为他们从中可得大利。所以他们把腓力关进监狱。腓力被残酷地鞭打,最后钉死在十字架上。为这事,巴多罗买也在附近地点遭到杀害。腓力的殉道比雅各晚八年,是在主后五十二年。  马太,出生在拿撒勒,但多数时候却在迦百农生活,原是税吏,故也称税吏马太。当他被主呼台以后,立刻撇下一切,跟从了主耶稣。基督升天以后,他继续在犹太传道九年之久。为了传福音到外邦,他必须离开犹太,于是就用希伯来文写了福音书即马太福音留给犹太人。传说,后来主的兄弟雅各(也就是写雅各书的雅各)把它翻译成希腊文。马太后来到了埃塞俄比亚,在那边建立教会,按立传道人,使很多人信了主。那里也成了他殉道之处,于公元六十年被刀所杀。  马可的父母亲都是犹太人,属于利未支派。一般相信,他是受了使徒彼得的影响而归主的。他曾随彼得来往各地。在罗马期间,在一些信徒的要求下,他将彼得所传讲的信息用希腊文写成福音书。所以马可福音是彼得传道的内容。马可还在亚历山大设立教会。后来到利比亚去,使许多人归主。在他回亚历山大的途中,一些妒忌他的埃及人决定害死他。他们抓住了他,捆绑了双脚,拖拉着过马路,再把他满身创伤、血流不止的身体,整夜丢在地牢里,第二天又加以焚烧。后来有些基督徒小心地收集了他的尸骨,郑重地埋葬了。有传说马可的尸骨曾经被移葬在威尼斯。  主的兄弟雅各,是雅各书的作者。在基督升天以后,雅各被选举为耶路撒冷的监督。他所写的雅各书,是为了纠正当时流行的一种错误观念,就是唯信主义。唯信主义主张单单凭信心的概念就可以得救了,不必有好的行为。雅各却清楚地指出: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人称义,必须靠活的信心,就是有行为的信心。亚伯拉罕献以撒,就是以行为称义,“可见信心是与他的行为并行。”雅各把救恩与律法、信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特别好。基督徒必须信道,也要行道。当时,耶路撒冷的犹太人由于恨基督徒,就在雅各身上报复,群众在被人激动之下攻击雅各,在马路上把雅各推倒在地,又从高处推下,摔得遍体鳞伤,再用石头打死。  基督升天后,卖主的加略人犹大的位置空着,于是由马提亚来填补,成为使徒。马提亚后来在耶路撒冷殉道,先被石头打,之后再被杀头。  安德烈是彼得的亲兄弟,曾在亚洲许多国家传道。后在希腊的彼脱拉传福音,当地的执政者以判处死刑来恐吓他,由于他叫人不拜偶像,而执政者却是拜偶像的。但安德烈仍勇敢无畏地向人们传扬福音,终于被判死刑。政府当局在地上架起了用二根同样长短的木头做成的十字架,并且两头固定在地上,所以十字架是斜的,呈“×”形,安德烈又是被绑在十字架上的,这是为了拖长他死的时间,折磨他。一位古代的作者记载了安德烈当时的勇敢的大无畏精神:“安德烈看到了这个准备好的十字架,他既面不改色,也不愿显示心灵有软弱。他的口才不受影响,他的精神也未瓦解,他的思想没有烦恼,他的理智也未消失,倒是出于他宽广的心胸,从他口中吐出充满爱心的言词。他说:‘哦!十字架,是我最欢迎、最爱慕的,是我的盼望,是我的喜乐,是我的需求,我来到你这里。我是曾经挂在你上面的那一位的传道者,因为我素来恋慕你,也素来盼望拥抱你。’是的,十字架!十字架!是基督徒的荣耀,是基督徒的冠冕。”安德烈被挂在那个十字架上,有三个整天,经受着肉体的痛苦,但他仍继续向四围的人传讲基督的爱。那些听众们开始相信他的话了,他们要求政府领袖把他从十字架上取下来,那领袖不想拒绝众人的要求,命令割断捆绑安德烈的绳子。当最后一道绳子被割断时,安德烈的身子就落在地上,那时,他却完全死了。  彼得生于加利利的伯赛大,原是一个渔夫。他和安德烈是亲兄弟,也是同时蒙召。彼得在基督里的热情和勇敢是可贵的,但他曾经有过软弱和失败,当主耶稣被捉拿时,他曾否认过主。那时他常是凭血气争战,拔出刀来想保护主,却不知道善恶的斗争是道义的斗争、是非的斗争,而不是暴力的斗争,凭血气去进行属灵的战争,必然失败。彼得从失败中学到惨痛而深刻的教训。  基督升天以后,犹太人继续逼迫基督徒。那时使徒们都满心欢乐,因觉自己配为救赎主的名而受苦受辱。当希律阿格利巴杀害雅各以后,发现这事能讨犹太人的欢喜,就转而想杀彼得,于是把彼得逮捕入监。主的使者却在晚间救出了他。希律为此在为震怒,杀了看守监狱的人。彼得在行了一些神迹以后,就到罗马去了。使徒保罗此时也去了罗马。公元六十四年,罗马帝国的暴君尼禄在位时,有记载说,他暗中指使人在罗马城各处放火,自己坐在高处欣赏火烧的场面。事后这阴险狡猾的皇帝嫁祸于基督徒,指控是基督徒放火烧城,借此杀害了几百名基督徒,采用各种残酷刑罚将基督徒折磨致死。  当时在罗马有一个行邪术的人,名叫西门马古斯,说是能在空中飞翔,并能行许多异能奇事。有一天,许多人看他飞行,当时彼得和保罗也在,据说那人起先确实行了一些奇事,致使人们感到惊奇佩服!彼得和保罗就跪在地上呼求主,不让行邪术的人得逞而迷惑人。当他们祷告完毕,西门立刻从空中落到地上,跌断了双腿。但这个西门却是尼禄的宠人,尼禄就此恼恨使徒,特别又因为使徒使罗马宫廷中的许多人转化成为基督徒,更触犯了这个暴君。于是他将彼得和保罗逮捕入狱九个月。在这期间,两位使徒劝化了两名守卫和四十七个犯人成为基督徒。九个月后,彼得被拉到刑场,先被鞭打,然后被钉十字架。据说在钉十字架之前,彼得要求倒钉,困为他觉得主耶稣是立钉十字架,他不配与主同列,故要求倒钉。结果,他勇敢地倒钉在十字架上而殉道。  使徒保罗生于基利家的大数城,属于便雅悯支派,原名扫罗。他因父亲的缘故,生来就是罗马公民。保罗原是基督徒的敌人,是参与逼迫司提反致死的悍将之一。在去大马色的路上,主的荣光临到他,使他悔改成为一个基督徒,而且是一个大发热心的使徒。他的勇敢、勤劳和他所结的果子,是当时的基督教界远近皆知的。他曾经和巴拿巴一起传道,受了许多逼害之苦,最后作为犯人,被送到罗马。当时尚有自由,两年之久,自己租了房子居住,还可接待客人,最后获得释放。然后就去访问希腊各处的教会,并在高卢、西班牙传道。回到罗马后被拘禁,与彼得一同被关押了九个月。之后尼禄下令杀保罗。保罗被斩首而死。  使徒犹大是雅各的兄弟犹大,通常又叫做达太。他奉差遣往波斯去,行了许多神迹,使许多人悔改归主,终于激怒了当权者而被钉十字架。这是在主后七十二年。  巴多罗买曾经在一些国家传道,行了许多神迹,医治了许多病人。他将马太福音翻译成外邦国家的文字。最后遭到偶像崇拜者的杀害。有说是被刀杀死的,也有说是被棍子打死的。  多马的名字是叙利亚文,希腊文是底土马。他曾经在巴西亚和印度传道。在引领许多人归主后,引起邪教祭司的愤怒,被人投掷长枪而剌死。  西门,又称奋锐党的西门,曾经在非洲的毛里塔尼亚和其它地区传道,曾远到过英国,都获得很大的成功,使许多人信而归主。他于主后七十四年被外邦人钉死在十字架上。  使徒约翰,是雅各的兄弟,也是十二使徒中最年轻的一位,被称为爱的使徒,在希腊建立了许多教会。当约翰在以弗所时,罗马皇帝下令将约翰解送至罗马,被定罪后丢入沸腾的油锅中,但上帝施行保护,使他未受伤害。后来皇帝下驱逐令,将他流放至拔摩海岛。在那小岛上,他看到大异象,承受大启示,写成了重要的启示录,将历代善恶斗争的情景,记述成书,流传后世。尼弗接任罗马皇帝后,善待基督徒,让约翰重新回到以弗所。在那里,他继续著作。他活到很高的寿数,有记述说,他活到一百岁的高龄。  在拔摩海岛上,基督在荣耀中显现。他凭着他无限的权柄宣告说:“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远远,并且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启1:17-18)是的,基督徒所信靠的那位伟大的主,是圣洁公义的主,他自己曾死过,因为他被这个世界所不容。然而他已经复活,且要活到永永远远。他手中掌握着死亡和坟墓的钥匙。他又是公义的审判者。他爱他的羊群,他忠心的子民。到他复临之日,他会将所有信靠他的、受冤至死的上帝的儿女唤醒。那时,从东、从西、从南、从北,将有许多人来,聚集成为大群。他们将与慈爱的上帝主耶稣基督永远欢聚在一起,再没有痛苦、死亡和眼泪,却要以无比荣耀的形象出现在天地之间。  在各世代中,救主的选民都在试炼的学校中受到教育和训练。他们曾在世上行走窄路;他们曾在患难的火炉中被炼净;他们曾为耶稣的缘故忍受反对、恼恨和诽谤;他们曾在斗争和痛苦中跟从他;他们曾坚忍克己并经历痛苦和失望。由于他们自己的痛苦经验,他们看出了罪的邪恶、权势和祸害;因此他们真心厌恶罪恶。他们既体会到救主用以消除罪恶的无限牺牲,就必自卑虚己,心中充满感恩和赞美。这种心情不是那些未曾犯罪堕落的天外世界的生灵所能体会到的。他们蒙基督的赦免多,所以他们的爱也多。他们已经与基督一同受苦,所以也配分享他的荣耀。  『上帝的后嗣是从角楼、草舍、地窖、死刑台、荒山、旷野、地洞、和海岛出来的。他们在世之时,曾受穷乏、患难和苦害,千百万人因坚决不肯顺服撒但的欺骗主张,而死于臭名之上。在世人的审判厅中,他们被判为最恶劣的罪犯。但现在“上帝是施行审判的”(诗50:6),世人的判决被他推翻了。他又“除掉普天下他百姓的羞辱”(赛25:8),“人必称他们为圣民,为耶和华的赎民”,上帝要定规“赐华冠与锡安悲哀的人,代替尘灰;喜乐油,代替悲哀;赞美衣,代替忧伤之灵。”(赛62:12;61:3) 他们不再是软弱、受苦、离散、被压迫的了。从此以后,他们永远与上帝同在。他们站在宝座之前,身上披着华丽的衣袍,胜过世上最尊贵的人所穿的。他们头戴王冠,其荣美胜过人间帝王所戴的。痛苦流泪的日子从此永远终止了,荣耀之君已擦去各人脸上的眼泪;一切忧苦的因素都被消灭了。在棕树枝条挥舞之下,他们要唱出清亮、甜蜜、和谐的赞美之歌;每个声音极其雄壮悠扬,响彻穹苍,“愿救恩归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上帝,也归于羔羊。”随即有天庭全体响应说:“阿门,颂赞、荣耀、智慧、感谢、尊贵、权柄、大力,都归于我们的上帝,直到永永远远。”(启7:10,12)』(《善恶之争》673-674页)&(字节数: 5361) [转贴
11:46:42]&&&以弗所书6∶1-3
&&&&& 今天是母亲节,所以我要讲孝敬父母的真理。上帝说∶“母亲怎样安慰儿子,我就照样安慰你们。”(以赛亚书66∶13)“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他的人。”(诗篇103∶13)上帝引用父母之爱叫我们明白他的爱,因为父母之爱是人间最伟大的爱。五月第二个主日是母亲节,六月第三个主日是父亲节,这是国际性的节期来纪念父母之爱,叫我们增加孝敬父母之心。&
&&& 圣经里面提到理所当然的事只有三件。一件就是今天所读的经文所说孝敬父母是理所当然的;再一次是在雅歌1∶4,说爱主是理所当然的;另一次是在罗马书12∶1,说我们要献为活祭,为主而活这是理所当然的。爱主是理所当然的,孝敬父母也是理所当然的,可见孝敬父母是何等重要。&
&&& “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在主里的意思是说你若在主里面,你自然会孝敬父母,若不孝敬父母心中一定不安,圣灵要感动你,叫你悔改,所以你有无孝敬父母,也可证明你有无在主里面。再有一个意思,就是我们听从父母应以真理为依归,父母之命若符合主的真理,我们应当听从;若不合真理,就不该听从,所以要在主里听从父母。&
&&& “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旧约时代,上帝借摩西传十诫,这十条诫命可分两大类,一到四条属于天道,五到十条属于人道。天道是说人对上帝应有的态度;人道是说人与人之间应有的态度。人道的第一条就是第五条诫命当孝敬父母,可见上帝是何等看重孝敬,因为这条是放在人道的第一条,并且是第一条带着应许的诫命。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有长寿,这是我们中国人所谓福禄寿全。有许多人有福气却没有长寿,又有许多人有长寿却没有福气。上帝特别祝福孝顺的人,给他们福寿双全。中国是以孝立国、以孝道为教育之本,是尊重孝道的文化。我们是中国人又是基督徒,应当遵行孝道。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孝是道德的第一,不孝则不道德。我们中国的道统是敬老尊贤、长幼有序,可是现在的年轻人没有长幼、没有秩序,对孝道已经不再重视,这是末世的现象。我们基督徒应当遵守基督的教训孝敬父母。保罗说∶“若┅┅有儿女,或有孙子孙女,便叫他们先在自己家中学着行孝,报答亲恩;因为这在上帝面前是可悦纳的。”(提摩太前书5∶4)&
&&& 父母有生育之恩、教养之德,不辞辛苦,不计金钱、精神、光阴,竭尽所能、出尽所有,一生最大的牺牲就是于儿女身上。俗语说∶“父母爱子无微不至”,真是无与伦比之爱。儿童时期之所以称为黄金时期者,乃因有父母之爱,若没有父母之爱,哪里有黄金之可说。俗语说∶“父母爱子长流水。”父母之爱好像长流的水一直流下永不停息,是天性之爱,是自然的,不是勉强的。父母施在儿女身上的爱和恩是无声无色的,是隐藏的,是人看不见的,真是莫测之爱。大哉父母之爱,除上帝以外人间最伟大之爱就是父母之爱。&
&&& 当然有许多为父母者因自己的无知,或因性情的暴厉,给儿女许多痛苦,这是他们的软弱和亏欠。但是他们爱儿女的心总是真诚伟大的。他们爱儿女也许爱得不适宜,他们的爱也许被他们那暴厉的性情掩盖起来,以致使儿女看不见他们的爱,认为他们并没有爱,但他们究竟还是爱儿女。如果作儿女的只看父母的弱点、错误和无知,则会对父母反抗甚至恨恶。但儿女若能想到父母深切之爱,便要感念父母的恩情,而孝敬父母了。俗语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天下没有不对的父母。这意思是说,因为父母对儿女的恩情天高地厚,父母对儿女的恩情太大,所以儿女总不可怪罪父母。不是父母没有错处,乃因儿女感念父母的恩情便不看父母的错处。上帝安排父母在儿女之上,他们再不好、再愚昧、再无用总是你的父母。你不能因为他们不好、无知、条件不够,就不把他们
&&& 当作父母看待。父母就是父母,你就当孝敬,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声望、有道德、有光彩、有荣耀,使你有享受的好处,你才尊敬他、孝顺他。不是的,乃因他是你的父母,你就当孝敬。&
&&& 所罗门说∶“你要使父母欢喜,使生你的快乐。”“你要听从生你的父亲,你母亲老了,也不可藐视他。”(箴言23∶22,25)人常藐视年老的父母,瞧不起他们,因为父母年老了、无用了,就藐视他。儿女自以为了不起,一切都比父母强。本来一代强过一代是好的,但是为儿女的,应当晓得你之所以会强、你之所以高明,比父母更好、更懂得多、更有造就,这是父母养育之恩。无论父母多笨、无知、不长进,你仍要孝敬不可藐视他。“智慧子使父亲喜乐;愚昧人藐视母亲。”(箴言15∶20)藐视父母的人是愚昧人,使父母喜乐的人是智慧的儿女。&
&&& 箴言20∶29∶“强壮乃少年人的荣耀,白发为老年人的尊荣。”白发是指丰富的经验。父母年老于许多事上是过来人,得失、成败无不亲历,经验充足值得我们参考借镜。故勿忽视他们的良言,以为忠言逆耳而拒闻。父母经验之谈务要尊重。
&&& 以撒顺从父命负柴上山,顺从父命将身献在祭坛上。约瑟不但孝敬奉养年老的父亲,连恶待他、出卖他的哥哥们,他也养活他们、爱护他们,以安父亲的心。这都是我们的模范。
&&& 主耶稣在世上三十三年半,他用了三十年的光阴在家中尽人子的本分,余下三年半的时间在外传扬上帝的道,他留下许多孝敬父母的榜样。他在儿童时顺从父母、孝敬父母(路加福音2∶51);少年的时候在家操作奉养父母;及至出门传道仍携带母亲奉养她。在十字架上极痛苦的时候,还是顾念母亲,把母亲托给门徒约翰。&
&&& 主耶稣曾责备法利赛人和文士说∶“你们为什么因着你们的遗传,犯神的诫命呢?上帝说∶‘当孝敬父母。’又说∶‘咒骂父母的,必治死他。’你们倒说∶‘无论何人对父母说,我所当奉给你的,已经作了供献,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这就是你们借着遗传,废了上帝的诫命。”(马太福音15∶3-6)上帝的诫命是要人孝敬父母,法利赛人却说人所当给父母的分,若奉献了给上帝,就可以不必奉养父母了。他们借供献之名而推辞孝敬父母的责任。所以主耶稣责备他们,叫他们明白不能用任何理由来逃避奉养父母的责任。保罗说∶“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自己家里的人,更是如此。”(提摩太前书5∶8)不看顾父母更不应该。俗语说∶“积谷防荒,养儿防老。”年幼时父母养育我们,父母老矣,当如何报恩。好像你向朋友借一千元,你理当偿还,你不能因为他有什么不好就可以不还他。他有什么不好是另外的问题,你向他借一千元必定要偿还,这是理所当然的。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深恩大爱这是理所当然的。孝分为三等∶第一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连供养父母的生活费都做不到就是不孝。&
&&& 有一个家庭,丈夫死了,留下寡妇和四个儿女。这个寡妇作苦工日夜勤劳,使这四个儿女都得到大学毕业。最小儿子行毕业典礼时,得到最优等的奖赏、品学兼优,会众鼓掌如雷。他从台上拿了毕业证书和奖赏,走到台下流着眼泪,向母亲说∶“母亲!这些奖赏和毕业证书是你的,因为你的劳苦才有今天的成就。”会众都感动,许多人跟着他流泪。&
&&& 有一位主内的姊妹非常不喜欢她的婆婆,因为她的丈夫很孝顺母亲,于是她想方法对付她的婆婆。她婆婆对她说话,她装作听不见。和婆婆一起吃饭时也不理睬她。用各种方法要使婆婆难堪。有一天上帝的灵光照她,使她看见她对婆婆不孝不敬、仇恨之心是不应该的,是失了基督徒的体统,幸好她不消灭圣灵的感动,肯向主认罪,悔改自新,改变对婆婆的态度。因此不但使婆婆得到喜慰,家庭得到快乐,她自己也蒙主喜悦。&
&&& 英国有一个大文豪名叫山姆强生,他幼年时家境清苦,他的父亲是一个摆书摊卖书的,一天不卖书,生活就没有着落,因此非常辛苦。有一天父亲病倒了,叫他往书摊看守。他却不肯去,因怕同学笑他。父亲再三劝他,他仍是不肯,着亲只好拖父病躯仍去卖书,结果当天回家得了重病就死了。从那天开始,他小小的心灵就永远懊悔,为什么我父亲劝我、求我去看一天书摊我却不肯去呢?我父亲是因我而死,此后我再也没有机会孝敬我的父亲了。五十年后他已经成名了,但他想起这件事心里就难过不平安。每年在他父亲死的那日,他都穿上礼服、戴上礼帽到风雪中他父亲从前摆书摊的地方,默念追思他的父亲。他向父亲忏悔为什么当年不听父亲的话。&
&&& 昔时孔子听见一位老人常常叹息。孔子问他说∶“你为什么这样叹息?”他回答说∶“我因为少年时不晓得孝顺,到父母死了心中越想越难过,我后悔不趁着父母健在时行孝,已经没有机会了,所以我常常叹息。”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停,子要孝而亲不在。”许多为儿女者向山姆强生和高愚那样的叹息。愿我们的弟兄姊妹遵行主命孝敬父母,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字节数: 4662) [转贴
14:17:55]&&
讲道日期:10 May 2009 | 经文:得一16~17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border=0 src="http://images./image/1/photos/upload/300x300/Sgii7AoKCEEAAGhVkxM1/090512Respect-color.JPG?et=YauSvipM5EXdPdYp8qviqQ&nmid=0">在线收听:
老年人受虐待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这些事件可略分为精神虐待、经济虐待和肉体虐待三大方面。几年前,韩国十七家虐待老人预防中心去年受理的二千零三十八起虐待老人事件进行了分析,结果,由儿子引起的虐待事件超过一半。中国的情况也不见得好只是因为受“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约束,很多老人在家被虐待却不敢声张,所以无法收集老年人受虐待的具体调查数据。以下是类似的个案:
《家庭》杂志曾报道一个丧夫的妇女在晚年欲寻求伴侣却遭儿子反对,其子有时对母亲咆哮道:“你要结婚今后叫我把脸往哪里放?你对不起我爸爸!”有时则跑去威胁母亲的意中人,挥着拳头叫嚷“我要打你”种种干涉、歧视老年人再婚的行为。
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里,曾播出过浙江省天台市一个刘姓老农民状告儿子不赡养老父的报道。这个70多岁的孤独老人已丧失劳动能力,栖居在一间极为简陋的草棚子里,晚年生活十分艰难。他有三个儿女,都在上海工作,却都互相推诿承担赡养老父的责任。
讽刺的是,无论韩国或中国,都已经有流传久远的孝道传统。身处于这个病态的社会里,基督徒的表现又是否足以成为美好的见证呢?什么样的孝才是真孝呢?今天我们要从圣经中一个经典的故事――路得与拿俄米――来思想。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房子再大,也容纳不下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人。”所指的当然就是婆媳问题,可是路得和拿俄米的关系却叫人羡慕,尤其路得对他婆婆的孝敬,可真的比得上很多人对自己亲身父母的爱戴,真可谓“孝傲江湖”了!这个经典的婆媳故事其实了一个真正的爱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肯付代价的孝
这故事发生在以色列人的士师时期,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在以色列发生饥荒时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逃到以色列东南面的摩押地,在那里居住了十年之久,两个儿子更是娶了摩押女子――俄耳巴与路得――为妻。只是好景不长在,在那十年里,拿俄米失去了丈夫和两个儿子,而且媳妇尚未为她生孙子,只留下两个外邦媳妇在身边。后来,拿俄米听见神恩待自己祖国的人,就决定动身回家。那时,两个媳妇都愿意跟随拿俄米回去,经过婆婆的一番劝说,俄耳巴就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只有路得坚持留下陪伴婆婆。我们不要批评俄耳巴,因为按照法律,她拥有绝对的权利另找一个归宿,再说她并不是一开始就决定这样做,她对婆婆也很不舍。不过,和路得相比之下,俄耳巴虽然不该受批评,也没有什么可称赞的。她反应的就是一般人身上常见的表现,只要法律上没有罪名,就尽量运用自己所有的权利。但是真正的孝必须超过规条的限制和要求,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
路得的条件和俄耳巴一样,她没有法律上的责任当跟随拿俄米,就律法的权利来说,路得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离开,拿俄米不但无权要求她留下,而且文中也显示她希望路得回去,甚至催她回去,若不这样,拿俄米心里可能会更过意不去,因为她断送了一个少妇的幸福。由此可见,路得的选择是远远超过她自己应该做的,显出她真诚的孝与爱。
此外,选择跟随拿俄米没有任何好处。正如拿俄米自己说,她已经年老,不能再嫁,也不能再给媳妇生孩子做他们的丈夫了,就算可以,路得也不能等他们长大。根据以色列人的律法,夫妇中丈夫死了没有留下后代,他的兄弟有责任娶寡嫂为亡兄立后,可是这个法律在路得的例子上却行不通。再者,跟随拿俄米表示路得要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可能排斥她的环境。摩押人是罗得与他的大女儿乱伦所生的儿子(创十九37)。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期间曾与当时占领摩押地的亚摩利王西宏争战,击败他们(民廿一21~25),后来摩押王巴勒找先知巴兰来咒诅他们(民廿二~廿四;书廿四9),耶和华因此吩咐以色列人将之排拒在外(申廿三3~6;尼十三1)。以色列人在摩押平原安营期间,曾被他们的女子诱惑去拜偶像――基抹(民廿五1~2)。由此可以想象,路得来到以色列居住会遭受什么样的眼光和对待。我相信这些困难都曾经令路得感到担心,但是看见自己年老的婆婆孤零零一个人,带着过去悲惨的遭遇所留下的伤感,去面对不可知的明天,那些所预设的困难顿时变得不重要,她决定照顾婆婆的一生。
这个社会的孝有几个常见的现象。一种就是只做该做的事:定期给家用、办寿宴、定时回家、定时打电话,或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才与父母分享。做了这一些,不能说不孝,但也没有什么出众之处。此外,还有人按照父母的表现来决定他们配受什么样的对待,父母好就多加敬重,不好就不肯饶恕。另外还有人是“孝里藏刀”,不是真正愿意孝敬父母而付出,而是为了利益、为了财产、为了名声、为了好看。这些传统、常见的做法都值得我们反思和更新。真正的孝,不只是做该做的事,也不该按照父母的表现来决定是否该孝,以及怀着不良动机来表达孝;真正的孝,需要愿意真诚地为父母的幸福来付上代价。
我们对自己的父母又如何呢?我们是像俄耳巴一样,别人虽然无从挑剔我们的不是,但也没有什么过人的表现吗?还是我们像路得一样肯为了孝敬父母付代价,做超过自己责任的事呢?笔者夫妇不时常在家,我们不敢说自己在孝道上做得很好,但总是会努力去想自己当如何更好地表达对他们的孝敬。所以,虽然钱不多,但家里需要什么总是尽力去满足,有时候会花一些钱让父母和我们出外旅行,有了孩子之后,就为家里装了电脑,让他们可以通过网络相机和电话常常联系自己想念的孙子。在家的时候,虽然我不是很喜欢看电视,但一到晚上总是要求自己陪一陪父亲看电视、谈谈话。此外我还能做什么,以后会不断改进。愿大家多用一点心思来改进我们孝敬的方法。
为什么路得愿意如此地向婆婆委身?出于他的认同。
二、彻底认同的孝
本段告白所包含的范围甚广,包括其去向、生活、种族、信仰和生命终局。路得还说:“只有死亡可以把你我分开。” 我们常在婚礼上听见这样的告白,其实,严格说起来这段话不该是新娘对新郎说,而应当对家婆说,为什么今天却用到婚礼上呢?因为路得这番表白的内容似乎只可能出现在男女或夫妻关系上。换句话说,路得对他婆婆的委身在程度上和夫妻并没有两样!可惜的是,这个誓言即使在实际的夫妻生活上也很难看见,更谈不上孩子对父母的表现。
这话是不容易说的。当路得说“你到哪里去,我也要到哪里去”的时候,那一条路可能是坎坷崎岖的,但是她决定走到底;当路得说“你在哪里过夜,我也要在哪里过夜”的时候,那个生活可能与自己原先的环境大相径庭,但是她决定去适应;当路得说“你的同胞就是我的同胞,”的时候,她可能要承受别人的歧视和侮辱,但是他决定去忍受;当她说“你的神就是我的神”的时候,他可能面对同族之人的闲言闲语和迫害,但是她决定信靠;当路得说“ 你死在哪里,我也要死在哪里,葬在哪里”的时候,他可能需要舍弃一生的理想和幸福,但是她决定去牺牲。还有一句更重的话是这段表白的结尾:“如果我离开你,愿耶和华加倍惩罚我。”路得不可能没有想到将来生活的困难,但是她显然已经决定一生照顾婆婆到老,这个志向本身是值得敬佩的。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border=0 src="http://images./image/1/photos/upload/300x300/Sgt2fAoKCEEAAGpnTr81/090514sympathize-their-need-color.JPG?et=JD3vNWQ5%2CPe%2BWo8sRPDzNQ&nmid=0">今天的社会,不要说媳妇对婆婆,不要说儿女对父母,就是连夫妻之间也失去了这种委身,只是在婚礼的时候随便讲讲吧了。我见过不少人在结婚之后,其中一个有心志要全职事奉主,或有感动作宣教士,另一半就拉着他的后腿,完全忘记了婚礼上“你到哪里去,我也要到哪里去”的誓言。这个时代的人品格上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做事不讲承诺了,或把承诺当作儿戏,严重违背了爱的真正含义。要讲爱、讲孝,就不能只是根据喜不喜欢来决定所作的事,我们需要一个决定、一个委身。
这个时代生活有所不同,我们面对人现实的需要,也实在很难撇下所有的来专心照顾父母,但是这种基本认同感还是需要的。几天前,韩国朝鲜日报对50岁以上中老年人社区“老年人通”的205名会员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询问父母所认为“平时子女说的最令人伤心的话”,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和父母没有共同语言”(36.2%),第二位是就手机、互联网等操作问题,例如:“连这个都不会吗”、 “到现在都不会用手机发短信吗”等等 (23.5%),再下来就是“我太忙,不能去看您”(21.2%)。换句话说,父母最渴望的,就是孩子对他们有认同感,能体恤到他们的需要,能接受和包容他们的软弱,能配合他们的需要去和他们共同面对困难。
另一方面,父母最想从子女那里听到的话又是什么呢?根据相同的调查,排在第一位的是“谢谢您养育我”(41.2%),第二和第三位分别是“不要再为我们操心,从现在开始就为您自己活吧”(30%)和“祝您健康长寿”(18%)。这同样也是一种认同,去计算父母那些无形的付出,表以感激,去解除他们内心的担忧,让他们感到自己没有白费心机,去并且祝福他们每天的生活,让他们知道我们希望他们幸福。
我深信路得的话曾经给拿俄米带来极大的安慰和感动,愿我们今天也能用话语去安慰我们在世的父母。相对来说,我们所要作出的调整比起路得来得容易得多,我们又是否愿意尝试去认同呢?
不过,正如我先前所说,即使是婚姻的誓言,很多人也只是说说而已,一旦结了婚就原形毕露,忘得清光了。路得不是这样,她的孝是一种拥有实际行动的孝。
三、实际行动的孝
不过,正如我先前所说,即使是婚姻的誓言,很多人也只是说说而已,一旦结了婚就原形毕露,忘得清光了。路得不是这样,她的孝是一种拥有实际行动的孝。
拿俄米见媳妇路得心意已决,就让她跟随她到伯利恒去开始新的生活。我们今天已经知道了故事的发展和结局,路得将要在伯利恒找到如意郎君,结婚生子,还得成了以色列最伟大之王――大卫的曾祖母。不过我们不要忘记,当时回到伯利恒的两婆媳并不知道会有这些好结果,相反的,等着他们的是一个不可知的未来,甚至是一个现实和艰苦的处境: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和闲言闲语,还有一些土地权的法律问题需要处理,甚至连饭也不知道有没有得吃。然而,路得不但是默默忍受,更是积极地尽上责任,以实际的行动去服事年老的婆婆。她主动要求婆婆让她去考拾穗来糊口。单单从这一点或许不足以断定她是一个好媳妇,可是路得的见证却似乎是当时的人有目共睹的,连她去拾穗的田主也知道,他对路得说:“自从你丈夫去世以后,你对婆婆所行的,和你怎样离开父母与出生之地,来到素来不认识的人中间,这一切我都知道得很清楚了。愿耶和华照你所作的报答你。”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border=0 src="http://images./image/1/photos/upload/300x300/ShCCMQoKCEEAAEHuOzk1/090518Action-needed-color.JPG?et=eKe481iBzbMVgh%2BC4av5LQ&nmid=0">孝,不能只说在嘴里,除非我们化为实际的行动,不然一切都是虚假的。话说有一位老人收藏了许多价值连城的古董,他的老伴早死,留下三个孩子,但是都已经长大出国去了。孩子不在身边,所幸还有个学生,跟出跟进的伺候。许多人都说:“看这年轻人,放着自己的正事不干,成天陪着老头子,好像很孝顺的样子。谁不知道,他是为了老头子的钱。”老人的孩子们,也常从国外打电话,叮嘱老父要小心被骗。
“我知道!”老人总是这么说:“我又不是傻子!”老人死了。
律师宣读遗嘱时,三个儿子都赶回来,那学生也到了。遗嘱宣读之后,三个孩子都变了脸,因为老人居然糊涂到把多半的收藏都给了那个学生。“他是不是贪图我的收藏我不知道。”老人的遗嘱写着:“但是在我苍凉的晚年,真正陪我的是他。就算我的儿子爱我,说在嘴里、挂在心上、却不伸出手来,那真爱也成了假爱。相反地,就算我这位学生对我的情都是假的,假的帮我十几年,连句怨言都没有,也就应该算是真的!”
我们不该主张带着自私的动机去孝顺,否则就是“孝里藏刀”,但是,我们也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认为自己心里对父母尊敬就好,表现不重要。我看见过有学生对老师极不礼貌,大声说话,也不听从,但是他却为自己辩称:“我不是不尊敬老师,我的心怎样神知道!”再者,心里怎么想别人实在看不出来,我们怎么知道前文所提那个忠心服事老人的学生是为财而做呢?他忠心的服事本身使他配得老人给他的奖赏。
为你的父母做一些事,母亲节、父亲节当然是极好的时机,但也不要只在这两个节日做就以为是孝顺,更重要的是你平时怎么对待他们。不要等到父母生日的时候才为他办大寿,平时就应该常常讨他们的欢喜;不要等到丧礼的时候才称赞他,要在平时常让他们感到你对他们过去的付出心存感激。
但愿你我都能效法路得,在对待父母的事情上孝傲江湖。&(字节数: 0) [转贴
11:09:35]&&
福从天降(五):新归属
讲道日期:17 May 2009 | 经文:弗一3~14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border=0 src="http://images./image/1/photos/upload/300x300/ShSXxgoKCEEAAE9Mhic1/090521God-is-our-Home-color.JPG?et=3ZBkP1AgFaxKQX0Y1G%2B%2C8Q&nmid=0">
在线收听:
那凭着自己旨意所计划而行万事的,按着他预先所安排的,预定我们在基督里得基业(“得基业”或译:“成为 神的产业”),借着我们这在基督里首先有盼望的人,使他的荣耀得着颂赞。(弗11~12)
人的一生在地上生存的其中一个主要活动就是为自己积蓄产业。你会以什么为你的产业?一般人都以有价值的东西为产业,土地、房子、车子、名画、古董等;另一些人则视一些特殊的兴趣为他的产业,例如音乐家的琴和他的光碟收藏、集邮者的邮票、各类的钟表、还有人收集玩具车;此外,还有人以一些对他具有深层意义的东西为他珍贵的产业,例如他死去的爱人所留下的遗物,抑或国家某段历史上所留下来的重要物品等。你想,创造和拥有天下万物的神,又会以什么为他心中的珍宝和产业呢?答案不是人所看为贵重的任何东西,而是人本身。人,特别是相信接受耶稣基督的人,就是神的产业。
本段经文在原文有2种可能的翻译,一是大多数中文译本所采取的立场――“预定我们在基督里得基业”,另一则是中文译本的小字注释――“成为神的产业”。由于两者都符合原文的意思,也可以配合上下文,而且两个观念都能在圣经和神学上找到基础,所以至今尚未有明确的结论。我个人所采取的立场是基督徒因信耶稣而“成为神的产业”,这也是本篇讲章的角度。旧约圣经充满着这样的观念,例如:“……耶和华的分就是他的子民,他的产业就是雅各。”(申卅二9;另参四20,九29)“以耶和华为 神的,那国是有福的;耶和华拣选作自己产业的,那民是有福的。”(诗卅三12)“因为耶和华拣选了雅各归他自己,拣选了以色列作他自己的产业。”(诗一三五4)“主耶和华啊!因为你已经把他们从地上万族万民中分别出来,作自己的产业,正如你领我们的列祖出埃及的时候,借着你的仆人摩西所应许的”(王上八53)“万军之耶和华赐福给他们,说:‘我的子民埃及,我手的工程亚述,我的产业以色列,都是有福的!’”(赛十九25)
然而,我们是神的产业也代表着有永恒的产业为我们预备。正如以弗所书一章14节说:“这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直到神的产业(注:即属神的人)得赎,使他的荣耀得着颂赞。”这意味着我们继承着神永恒的应许,包括救恩、福气、荣耀和不朽的生命。究竟成为神的产业对我们有何意义呢?最直接的意思,就是这表示我们属于神。
一、我们是属于神的
所谓产业,乃指一个人在法律上正式拥有的财物或土地,或指一个家庭成员死后,他的继承人所可以得到的属于死者的物业。在犹太人的习俗里,产业的继承人必须与死者有血缘关系。
从广义来说,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所有的人类既然都是神所造的,当然都是神的产业,不论他们是否相信神,然而这并不是本节的意思。保罗所指的,也是圣经大多数提到“产业”之经文的观念,是指神按照自己的旨意和主权所特别拣选的子民,正如耶利米书十章16节说:“以色列是属他的民族,万军之耶和华是他的名。”圣经同时声称耶和华是他子民的产业:“耶和华是我的产业,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业分,你亲自为我持守。”(诗十六5)这群子民在旧约以以色列人为代表,但到新约则倾向其预表性的意义,即凡相信和顺服耶稣基督的人。对于这样的人,他们属于神,神也属于他们。
这是何等简单而重要的观念,却是最容易被轻忽和误解的观念。信主的人往往以为,所谓属于神,即指得了神儿女的新身份,以及我们将来要的永生这么简单,这些抽象的观念似乎并没有对我们的生命和实际生活产生实际的影响,其实并不然,这应当关系到我们生命的每一个层面。属于神包含着几个人生的事实。首先,这表示神才是人终极的满足和喜乐。人是神所造的,也是为神而造的,人本因与神保有亲密的关系而真正满足,但是,自从人堕落以后,我们与神的关系破裂,我们也因此失去了心灵的满足感,更失去了方向,尝试以其它的东西――诸如金钱、家庭、理想、嗜好、婚姻等――来满足空虚的心灵,却望尘莫及,因为人不是为那些东西而造的,人也不属于这些东西。信主的人解除了神人之间的障碍――罪,重新回到那位创造我们的主怀里,也回到人真正该有的地位和状况里,以神为我们最后的满足。就好象鱼属于海洋、飞鸟属于天空、骆驼属于沙漠,以及其它很多野兽属于森林一样。套用乔治?穆尔(George Moore)的一句话:“人们总是走遍世界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最后回到家却发现它就在家里。”(A man travels the world over in search of what he needs and returns home to find it.)事实上,这个家应当是天父的家。自称已经信主的人应当好好反省,我们是否仍然透过其它的事情来寻找人生的满足?信仰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还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呢?
此外,我们属于神,表示神对人拥有绝对的权柄和拥有权。人不是、也不能独立於上帝之外而存在。人从来没有真正脱离神而独立,即使人自己宣告如此,又似乎独立地自我操纵,仍不能改变我们是属神的事实。属不属于神不是人能选择的,而是事实的真相,是理所当然的。因着我的生命属于神,我所拥有的一切也属于神,而且我们被他所用也是本分。不是我们选择要不要被神使用,而是被神使用本来就是应该的。受造物本是按照创造者的目的而生存的,它什么时候脱离了这创造者的原旨,它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我们要常想,既然我的生命不是偶然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那么,神把我放在这世界上的目的是什么?我现在有没有按照神在我身上的目的而活?我应当怎样更好的活出我的人生使命?这不是单凭我们主观的感动,更是根据客观的真理。
二、我们是有价值的
神多富有,千山的牲畜都是他的,其中最麻烦、最多事、最悖逆、最污秽、最软弱的就是人类,但是神却极其爱惜过于世上其它的东西。我们神深信爱万物,我们也相信神更爱人,因为人是按照他的形象和样式造的。我们更相信,神更爱那些他所拣选相信跟随他的人,因为他们是堕落后恢复了神形象样式的人。我们借着神把我们当作他的产业的客观事实,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知道自己是神眼中的宝贝。
单单从科学和经验,我们很难找到对自己的准确评价,大部分人可能认为什么也不是。以身体为例,它常不忠用,动不动就生病、受伤,不堪一击。美国的化学及土壤局花了不少钱来计算人体所含的化学和矿物成份,所得结果如下∶氧(65%)、碳(18%)、氢(10%)、氮(3%)、钙(1.5%)、磷(1%)、钾(0.35%)、硫(0.25%)、铀(0.15%)、氯(0.15%)、镁(0.05%)、铁(0.0004%)和碘(0.00004%),还有微量的氟、矽、锰、锌、铜、铝和砷,这些化学成分加起来总值3.5美元!
综合历代哲学上对人类的看法也评价不高,其中包括下几大类:
一、人是机械或工具:以人的能力去定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在乎于他能作什么,而非他是人。这个看法很自然就把能力较大的人高高抬起,把没有才华的人则看的一文不值。
二、认识动物中的一种:认为人是动物王国的一员,经过与其它动物相同的过程,也有着与他们类似的结局。故此,人和动物的分别不是本质上的,而是程度上的。人和动物的分别是因为人有一个较大的头盖骨,和一个受过更高训练的刺激和反应机制。
三、人是经济产物:注重人的物质需求,认为足够的食物、衣服和居住环境是人最大的需要,而当人的经济力量可充足供应自己和家人的需求时,人就满足了,已经达到人生的目的了。可是事实上,人除了基本的物质需要,还有精神和灵性的需求。
四、人是性的产物:这是弗洛伊德的主张,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来自性的动机和冲动,是从“本我”的部分发出的,而人正奋力的得到完全没有约束的性的满足,可是社会为防备这冲动所带来的侵略性而加以限制,因此造成人的严重的不适应。
五、人是宇宙运作的牺牲品:认为人受到控制命运的宇宙力量操纵,但这力量却没有真正关怀人类,因此造成人的无助和无用感。薛西弗斯的神话:薛氏死后要到阴间却因贪恋今世的享受而拒绝回去,结果遭到惩罚,被迫将一块大石头推到山顶。但是当他把大石头推到山顶时,却见那大石头又滚到山脚。他被判要永无止境地重复这个过程,他的一切努力都不会有永恒的结果。不论是沉思死亡的可怕、未来星球的自然毁灭、核子的毁灭或政治和经济的权势斗争,所有持此观点者皆受制于相同的无助和任命感之中。
六、人是自由的存在:强调人的自由和选择力,主张人的意志是人格的本质。国家政府的任务就是确保人有一个实践自由的稳定环境,而且采取不干涩的途径。据此观点,人的基本需求就是能够帮助他作出明智抉择的资讯。
七、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认为人是社会的成员之一,在团体中以及团员之间的互动是真正区别人之所以为人的因素。透过关系的培养和建立,人成为了完整的人,一个不与其它社会性存有互动的人是不完整的人,因他没有实践其存有的目的。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border=0 src="http://images./image/1/photos/upload/300x300/Shs7QgoKCEEAAAzpzbo1/090522Precious-in-Gods-eyes-color.JPG?et=ixlz0dGv51lDhtlT3iMNaA&nmid=0">上述无论哪一个观点,我们都很难找到人的真正价值所在。然而,无论我们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也不论别人怎么看待我们,给我们的心留下各种委屈和伤害,在神的眼里我们却是他的产业,神看为宝贝!我的儿子天洵有一只玩具青蛙,是在他出世之前就等待他到来的,在天洵还未懂得拿奶瓶的时候,它就帮天洵捧着,陪伴着他长大。那只青蛙现在以及双眼失明,因为眼珠都没了,样子也不好看,味道又臭,免费送给都没人要,可是对天洵来说,那却是他的宝贝。我们带他外出几个小时以后,一回到家他第一个就去抱青蛙;如果需要外出过夜,青蛙也必须伴随身边。有时候妈妈觉得很脏、很丑,想拿去洗干净,他都不肯。每一个人或许都有一些你非常珍惜的东西,那些东西不一定有价值,但对你而言却比什么都来的珍贵。你爷爷所留下来的破旧字典,父亲卖给你的第一枚手表,你和对象谈恋爱时的情信,你少年时和好朋友一起拍的泛黄照片……它们实际的价值比它们表面的价格更珍贵的多。我们在神的眼里也是这样被爱惜。
有一次在网上看见一首讲述“名人”与“凡人”之别的打油诗其中一句说:“名人用过的东西叫文物,凡人用过的东西叫废物。”从这个定义去看,我们不是废物,而是文物,是创造宇宙万有之主所拥有的无价之宝!
三、我们是永长存的
保罗提到我们这些作为神产业的人是“在基督里首先有盼望的人”,而这个产业也将“使他的荣耀得着颂赞。”(一12)“盼望”是关乎未来,指一个百分之百有把握的美好明天;“使他的荣耀得着称赞”则是神使我们有盼望的目的。原来,收我们成为产业一方面使人因此而得到了永恒而无比的好处,另一方面也成全了神崇高而神圣的目的,而这一切都是在基督里做成的。
这或许就是这个时代的人所面对的两个最严峻的生存问题:一是活着没有盼望,另一则是活着不知道意义为何,或错把不是真正有意义的东西尝试装满自己的内在生命。
活在当今这个社会中,人所要承受的压力和冲击是很大的,我们对未来也没有多好的盼望。金融危机、失业、病毒、环境变化、竞争、文化复杂、资讯泛滥……很多人已经承受不住。一项最新发表的全球性医学研究指出,世界各地每年估计有100万人自杀,其中30%来自中国。日本自杀人数已连续11年超过3万人。在去年自杀的3万2249人中,年轻自杀者数量有所增加。尤其是30-39岁这一年龄段的自杀人数,创下历史新高。无论中国或日本,专家们发现,近年以年轻男性的自杀数字增长最快,而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稳定的氛围下年轻男士特别容易自杀。
几年前,美国有人认为主流传媒的新闻报导充斥天灾人祸是夸大了世界的阴暗面,於是推出报喜不报忧的“开心新闻网站”
(),吸引了不少网友。我想,这或许能开启我们的新视野,但是人若不是对真实、美好将来、对永恒有确实的把握,这些正面信息也不能实际引起效用。
此外,就算暂且不谈永恒的将来,一个活在当下的人,如果不能为自己生存的目的找到答案,或错把别的目的当作人生存的内涵,生命也是一团糟。意义是人类独需也是不能缺少的精神营养。精神科医生法兰克(Viktor Frankl)认为,对人生意义的追寻是“人类身上最根本的动机力量。”(the desire for meaning is the central motive of mankind)戴乐德(Dallas Willard)也说:“意义对我们并非奢侈品,它是心灵的氧气,是我们的灵魂可以活下去。”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border=0 src="http://images./image/1/photos/upload/300x300/Shs7eQoKCEEAAAu0xxU1/090526No-doing-main-thing.JPG?et=qulRmMfkieULwu8lnjucSw&nmid=0">当我还在新加坡神学院读书的时候,有一次接待一个久违不见的宣教士夫妇到附近的小贩中心吃饭,那时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那一天,一个我们熟悉的卖饮料的老板娘钱来招待我们,问我们要点什么饮料。那对宣教士看见老板娘神情凝重,心事重重的样子,很自然地慰问她。我记得她当时面无表情,只说了一句:“唉~做人没有意思。”然后转身就走了。这或许正是许多人内心深处的叹息。为何会这样?因为大家都在做一些事,却不知道做是为了什么。今年初,我在汶莱进行探访时,发现一个家庭的墙上挂着一副字画,内容如下:“做人就应该做;不会做学习做;会做了自己做;做不熟常常做;想到就立刻做;应该做赶快做;做不好改良做;穷时正当要做;富时更是要做;做到死才不做。”没错,但是做着的人若不知道自己做是为了什么,抑或所作的和他作为人存在的崇高目标无关,只是为做而做,他的心灵不能满足。
所谓“充实”,不应该只是尽量让自己每天的廿四小时塞满各类活动,而是做自己作为人真正该做的事。我们是在基督里有盼望的人,也知道自己为了神的荣耀而存在,所以生活在最佳状态之中。盼望和生存目的两者密不可分,在今生按其作人之原始目的而活的人就必然对将来有盼望。
畅销书「人生下半场」的作者在书中分享他的经历。他提到自己唯一的儿子罗斯,他在大学毕业以后就投入一个投资银行家的工作,以吸取一些经验和磨练,准备将来接续他父亲的有线电视台企业。罗斯工作的第1年,就让他赚得了15万美元,第2年才刚开始,他很快就可以另外多转50万美元。他父亲形容自己的儿子是个优秀的青年,充满活力,品格、人际、才华都令人羡慕。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87年1月3日,24岁的罗斯同2个朋友在游泳越过里欧葛兰河的时候失踪了,直到4个多月之后尸体才被发现。那一段时间,他父亲在他的书桌上发现了他用手写的遗嘱……
如果你正在看我的遗嘱,显然我已死了。我不知自己会如何死,很可能是意外事件吧!因为如果是其它方式,我就应该有时间重写遗嘱。但即使我死了,请记得一件事:我拥有一个美满充实的人生。更重要的,请记得我现在是在一个更美好的地方。
遗嘱中也交代应当如何分配他的财物,然后以这个祝祷的方式作结束……
最后,我爱你们每一位,谢谢你们让我有美好的人生。请各位确定自己将来是来天堂而不是下地狱,我会在天堂的大门恭候你们。只要放眼找那位穿着卡其裤、褪色衬衫、球鞋、戴着牛仔帽,脸上挂着太阳眼镜和影星杰克尼柯逊般灿烂笑容的就是了。我也感谢神赐给我机会,在离世前写这份遗书。谢谢。再会!罗斯敬书。
如果你今天离开世界,你回头看自己的一生,你是否满意呢?你向前看,又是否对自己未来的生命有把握呢?&(字节数: 11529) [转贴
11:08:06]&&
作精明的管家
经文:路十二35~48 | 讲道日期:24 May 2009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border=0 src="http://images./image/1/photos/upload/300x300/Sh44jQoKCEEAABMbV1A1/090528-We-are-just-servants-color.JPG?et=AKhnpy2OWruNzxPLfnMh3w&nmid=0">在线收听:
正在写本篇讲章,传来韩国前总统自杀的消息,他在清晨登山时坠崖身亡。他在遗书中写道:“受惠于很多人,却让很多人因我而受难,往后将还有承受不完的痛苦。剩下的余生只会是别人的累赘。健康不很好,所以什么也不能做,就连书也读不下去,字也写不成。 不要太过于悲伤,生和死不都是自然的一个形象? 不要道歉,也不要埋怨谁,都是命。 火葬了吧。然后在家附近的地方立个碑就足够了。这是酝酿了很久的想法。”
一个曾经拥有过许多人渴望却无法拥有之东西――名誉、地位、权势、金钱――又在今世做过大事的人,竟然选择这样的结果,这显示很多人所渴望的那些东西并不能真正解决人生的问题,背后还有更重要的因素可以满足一个人,或摧毁一个人。那些因素是什么?我们应当怎么样更好地管理我们的生命?路加福音十二章35至48节的比喻就教导我们要做个精明的生命管家。
从经文我们可以归纳出生命所需要的三方面觉醒:
一、身份的觉醒:人人都是管家
全段包含有两个比喻,第35至38节是一个,人物除了主人之外,是看门的仆人。在耶稣的时代,富有人家通常会有一位或几位守门的仆人,他们的功用不但是给主人开门,也用于防备其他不合适的人进屋。42至48节是另一个比喻,人物是一个管家。那时代的管家好像“经理”一样,地位很高,除了处理主人家产的事宜,也管理分配给其他仆人的事物。
这个比喻中的仆人和管家所指的到底是谁,他是指一小撮神特别拣选的领袖吗?还是指一般信徒呢?探索这答案最基本的途径,是看看当时耶稣说话的对象。根据十二章1节,当时有成千上万人聚集在耶稣那里,耶稣就对他们讲道,文中有时称耶稣是对众人说话(十二15),有人是对门徒说话(十二1,22),但本故事的开始却没有清楚标明听众。彼得在本段所发的问题也是另一线索,他说:“主啊,你说这比喻,是为我们还是为众人呢?”耶稣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却说:“谁是那忠心精明的管家……呢?” (十二41~42)耶稣的意思似乎是,不论是谁,只要他在主人回来以前做好一切准备,就是精明的管家。可见,本段显然是对众人说的,不然耶稣在被问及说话对象的时候就会特别指明了。此外,耶稣在46节的话也是一个重要根据,他提到那些没有做好准备的管家将被当作是“不信的人”,显示耶稣期待所有信的人都有精明管家的样式。
既然耶稣在此是对所有人说的,管家的职分和职责对我们又有何意义呢?这个比喻是耶稣长篇讲论的一部分,起源于一个听众的要求――请耶稣吩咐他的兄弟和他分家业(十二13),耶稣当然没有答应他,反而讲了一个比喻,要人免去一切的贪心,不追求物质的丰盛,而当追求内在生命的丰盛(十二15~21)。若是这样,我们日常所需又怎么解决呢?接着,耶稣又继续讲述不要忧虑的道理,用意在于教导人不要只为地上的事情劳碌,人作为人真正的意义不在于满足这些需要,而在乎于追求神的国,从事永恒的事业(十二22~34)。接着,耶稣便讲述了这个比喻,要众人作好仆人、好管家,准备迎接那位掌管宇宙和天下万物之主的到来。
无论是仆人还是管家,这个比喻都启示了一个人生的事实:人本身以及他所拥有的一切都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它们终极的主人是神,我们只是神暂时托付管理的人。因此,人不能按照自己的私欲、理想、目标来管理它们,而应当按照它们真正所属之主人的意思来管理,因为有一天他必须为此交账。
原来,一个人是不是精明的管家在乎他如何经营人生,如何善用和管理神所给他的丰富资源去投资在拥有永恒价值的事情上。按照耶稣在前文《无知的财主》的比喻,有人可以为自己在地上积攒许多财宝,可是他却没有为永恒做准备,结果他不但无法好好享受今生的所得,更失去永生神的喜悦。那不是精明的管家。后来,耶稣又教导人不要为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而忧虑,辜负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尊严和高尚的选择。那也不是精明的管家。一个精明的管家,他不被自己堕落的欲望所指使,也不被现实的需要所击倒,他有智慧、有眼光地为永恒的将来做好准备。
今天有很多人有很大的成就,但他们并不等于精明的生命管家。相信你也看过很多人废物利用,例如有人将旧的电视变成鱼缸,摆在客厅工人观赏;还有人把电脑显示器变成宠物笼,在里头养老鼠;有人把电脑的主机当作烧烤的炉,在上面烤肉。这些做法都显示出人的创意和应变,可是我们能不能说,那能做鱼缸的电视机是好电视机?那能养老鼠的显示器是好的显示器?抑或那能用来烤肉的电脑是好电脑?不行,因为他原来的功用不是那些。相同的道理,人可以拥有许多伟大的成就和作为,但判断他是不是一个好管家的标准在于他是否做好主人所交付他的工作,而不是其它的工作。
神给我们各种各样资源――时间、金钱、才干、健康、青春,不在乎多或少,我们如何使用它们将决定我们是不是神家里精明的管家。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说:“科学是有系统的知识;智慧则是有系统的生活。”(Science is organized knowledge. Wisdom is organized life.)我们需要对这些资源做妥善的管理,以致用它来达致最大、最久远的果效和价值。
二、时间的觉醒:结局随时到来
你是否能找出以下各样彼此之间有何共同点?
1.&&&&& 门锁
2.&&&&& 遗嘱
3.&&&&& 灭火器
4.&&&&& 安全带
5.&&&&& 紧急出口指示灯
没错,它们都是“预防”作用的工具,平时我们不会用到它,但是我们也不能没有它,因为它总是在突然之间发挥作用。这些东西的存在显示了人生的一个实况,有许多世事远超过我们所能预料,为了到时我们不至于受伤害、受亏损,我们就必须对未来有所准备。圣经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生命的结局,以及整个人类历史的结局也是这样。
&“主必突然来临”是本段经文另一个明显的教导。比喻中提到仆人的主人也许半夜之前,或天亮之前回来(38节),耶稣还用贼来形容这种意想不到的时间(39节),并且应用到自己身上,说:“在想不到的时候,人子就来了。”(40节)新约书信也曾经这样形容过主的再来,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二至三节说:“主的日子来到,就像夜间的贼来到一样。人正在说平安稳妥的时候,毁灭性的灾祸就突然临到他们,好像生产的痛苦临到怀胎的妇人一样,他们绝不能逃脱。”贼是不好的,圣经却几度用在耶稣基督这位圣洁的主身上,叫人难以接受,可是贼的所作所为却是人间最难预料的行动,为了表达这种特殊的情况,耶稣只好用它来形容。谁有收过小偷写的信,说:“某某先生你好,我是某小偷,明早凌晨2点,我会登门到访,请把你的钱和贵重的金饰放在客厅的桌子上,以方便我拿。谢谢合作。”没有,这就是为何人需要发明锁头和防盗系统的原因了。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border=0 src="http://images./image/1/photos/upload/300x300/Sh9kUgoKCEEAAAK7SoA1/090529when-servant-is-alone-color.JPG?et=zxO0ZycSE%2CxT%2BaBNbzW0zA&nmid=0">既然是这样,神的管家就必须常做准备。耶稣说:“你们的腰当束起来,灯也该点着。”(十二35)当时的人穿长袍,束腰是为了不妨碍工作。耶稣在这里的意思是要众人像守夜的哨兵,在别人都睡觉的时候仍然穿戴整齐,随时预备行动。灯的油也必须确保有充足的供应,并且要随时添油,让灯常常亮着。对于看门的仆人,主人预期他时刻警醒,以致任何时候主人回来,他都能即刻给主人开门,不该让主人在门外久等。对于分粮的管家,主人预期他在主人外出期间,仍然按照主人的要求和自身的职责,去完成一切他该完成的任务。管家所做的一切,不应该只做在主人的面前,目的是得到主人的赞赏。他所做的一切应当是出于他忠于自己的职责。我们更当如此,毕竟我们知道无论有没有人看见我们所做的,无论自己是不是看见神,神随时随刻都在看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是怎么生活的呢?
我在神学院教书很少给学生大考,我的考试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突击考试,另一则是每一堂都考试。学生大多数都很怕、也很讨厌这样的老师,但我这样做绝对不是为了让他们讨厌我,也不是要刻意为难他们,乃和我的教学理念有关。我认为,如果定一个日期、一个范围让学生做充分的准备,并不能考验学生真正的实力,考得好也不算什么,而且考完试以后可能就忘得清光。我认为学校不应该培育出一批只会应付考试的人,而应当培育出真材实料的人。学生能回答突击考试的问题,表示他已经懂得那些答案,那些知识是平时或长期存在他脑海当中的一部分。我个人还主张,学生不要在考试前,尤其是考试当天拼命读书。表面上听起来是不要他们为考试做准备,背后真正的目的是要他们常做好准备。换句话说,我不是要他们在考试的时候才懂得那些东西,而是平时就懂得的,也就是他们真正懂得的。
这就是耶稣基督再来对信徒的意义。他不要一批只会做给他看的管家,而是一个平时就很尽责的真正忠诚的管家。问题不在于我们能不能在他来的时候做好管家,而是我们平时是不是一个好管家。一个人是否忠心不要看他在人前的表现,而是在没有的时候的表现。所以,我们无时无刻都该好好管理自己的生命,每一天都像是世界末日一样。
三、结果的觉醒:主必赏罚管家
经文提到好仆人和好管家将受到两种赏赐,首先好仆人将受到主人的服事。在看门之仆人的比喻中,耶稣提到主人将厚待那警醒的仆人。古代主人和仆人平等的论调是少有的,据说曾经有一位罗马富人曾经和他所释放的奴仆共餐,但是耶稣这里所说的主人“亲自束腰,招待他们吃饭”则几乎是不可能的,表示耶稣何等看重忠诚、警醒又精明的仆人。那些在今生警醒度日、尽责服事的人,神也将在永恒里与他分享最高的荣耀!
好管家将受到的第二个赏赐,是受托更大的权柄。在第二个忠心管家的比喻中,耶稣提到那按时分粮给仆人的管家将受托管理主人一切的财产。当时的家仆确实有升级的机会,其权利、地位和收入甚至比自由的农人还高。虽然本段较多指向未来,但仅是已经可见此原则在落实着,例如,不久前看到一个视频,报道韩国一个只有四根手指的小女孩,却弹出一手好琴技来,比我们许多拥有十根手指的人还要杰出。此外,我们也看过一些低学历、残缺、短命、拙口笨舌的人因忠于神给他们有限的资源,被神交付更大的权柄,产生极大的影响力。
相反的,不忠诚的管家必受主人的严惩。“严厉地处罚他”(和合本小字作“把他腰斩了”)原文是“切成块状”,是一种在异教中出现过的刑罚,对于当时的听众而言一定极为恐怖,耶稣似乎要他们感受到这事情的严重性,不容人掉以轻心。耶稣还说,会将这样的仆人与“不信的人”同列,这牵涉到救恩的问题。或许有人会感到奇怪:“我们不是常强调人的就完全靠信心吗?为什么还看人的行为呢?”没错,但是我们往往把信心只是理解为一种主观的信念,但圣经所强调的信心是必须有外在的行为彰显,行为虽然不是得救的途径,却是得救之人必有的成果,不然就是“假冒伪善”了(太廿四51)。所谓行为,不只是道德上,更是整体的人生取向,看我们是否真的为神而活,真正为神而活的人必定按照神的旨意来经营人生。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border=0 src="http://images./image/1/photos/upload/300x300/SiMY8QoKCEEAAHzDXrQ1/090601More-authorities-color.JPG?et=k2TF37jLf3%2CgbiKcuXPa5Q&nmid=0">第47节说:“那仆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却不预备,也不照他的意思行,必多受责打。”古代有的法律认为奴仆是主人的产业,主人可以任意待他们,但出于经济利益,一般主人也不随便鞭策仆人。这个比喻中所说的责打和处死的做法,反映出主人看仆人之过犯极为严重。
第48节提到:“但那不知道的,虽然作了该受责打的事,也必少受责打。”本节反映出旧约圣经的一种赏罚原则:知识愈多,责任愈是重大(参利廿六18;摩三1~2)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无知者无罪”,毕竟耶稣没有说他们不必受责打,只说少受责打。利未记五章17节说:“如果有人犯了罪,行了一件耶和华吩咐不可行的事;他虽然不清楚,仍是有罪,他就要担当自己的罪责。”因此,人也不能故意选择无知,以为即此可以逃脱审判,这个心态本身就有问题。基督徒应当心想,神向我们所发的一切要求都是为了我们的幸福和荣耀,所以我们不该让自己停留在无知的阶段,反而应当努力明白神的旨意,活出像样的生活。
人本是为神而造,却因犯罪而从原旨上堕落了,只有恢复为神而活人才能找到幸福。假如一个麦克风坏了,不再能发挥扩音作用,身为麦克风,若它会思想,它一定渴望恢复这个失去的功能,因为只有当它扩音的时候才有荣耀。人也是这样,而圣经的话就是为此而赐,而不是要为难我们。因此,人理当渴望更多明白神的真理,重拾做人的光荣。
本段最后一句话说:“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神给每个人的资源分量都不同,有些人身体比较健康,有些人天生比较软弱;有些人比较长寿,有些人则较短命;有些人比较聪明,有些人则不太聪明;有些人多才多艺,有些人则没有明显的长处;有些人生在家境较好的家庭,有些人则在艰苦的环境下出生。有些人即此批评神不公允,神若公允,理当赐给每一个人都拥有一样的资源。然而这不是神的原则,神的原则是“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你拥有的资源比别人多,身体比别人好,寿命比别人长,但是你有没有因此活得更有意义?换看周遭,回看历史,我们不得不感到羞愧,因为和许多人相比之下,无论我们是否满足于神所给我们的资源,实际上我们比许多人条件都好,但是我们却没有他们活得那么精彩,那么有意义,那么有价值。
每年的一月及二月,在韩国首都首尔市仁寺洞都会竖立起几棵许愿树,在这些树木的垂枝和叶子上,有许许多多写满文字的贴纸,首尔人就在五六色的贴纸上,写下他们祝福和愿望。以下是一些许愿的内容:
希望我们在变成已经不能挺直站立的老婆婆时还是朋友。
我希望哥哥和姐姐能勤奋做家务。
我希望我们的爱永不变。
我想要有一只小猫。
我希望我的薪水能按时发出……
如果凡许之愿都能成真,你会许什么愿?这些许愿反映出人内心的渴望,然而,人真正需要的却是怎么管好自己的生活,过得更有意义,为什么却不见得人这样许愿呢?&(字节数: 10683) [转贴
11:06:37]&&
没有神迹的时候
经文:林后十二6~10 | 讲道日期:31 May 2009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border=0 src="http://images./image/1/photos/upload/300x300/SiSodAoKCEEAAH4qCPc1/090602See-what-we-do-color.JPG?et=%2C2b9EjdSp1GupppCQa5b%2BQ&nmid=0">
在线收听:
信主多年以来,听过许多神奇的信仰的经历,相信你也听过不少:
有一个姐妹的父亲在信主前,有一段时期生活面对很大的压力。某一天,梦见自己爬上一个很高的梯子,在梯子的末端遇见一个老人,那个老人对他说:“你回去念诗篇廿三篇。”他从来不知道有这样一本书,醒来以后他去找一个教会的牧师,牧师把那经文念给他听,并且带领他信了耶稣。
有一位传道人告诉我,她和丈夫曾经一度穷到家里只有冰箱、没有食物。那一天,他们按手为冰箱祷告,结果第二天食物的问题就解决了。
此外,有人患上末期癌症,连医生也束手无策了,但是他回去禁食祷告,后来再去检查,癌细胞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的神学院同学中,有人蒙召的时候看见了清楚的异象,还有人做了异梦。
当你听见这些见证的时候,是否感觉到自己的信仰经历太平淡?你是否在讲述自己的见证是感到剧情枯燥?你是否羡慕那些充满神秘经历的生命见证?你是否有时候因为自己没有那些经历而感到困惑,或怀疑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有个好消息给这样的人:你现在的处境就是最好的见证机会!怎么说呢?哥林多后书十二章六至十节是最好的提醒。
一、观念方面:在乎你看重什么
一些人渴望拥有超自然的经历,显示他们看重这些经历。那些以自己超自然的经历夸口的人,认为超自然的经历就是人生最感到骄傲的事,其他的人没有说出来,但心里看重和追求也与他们没有两样。
在保罗的时代,一些与他作对的人以自己领受的超自然启示炫耀,好像要借此显示自己比保罗地位更高、权柄更大,企图把保罗比下去(参十2,10;十一5,12)。但保罗却说:“即使我想夸口,也不算愚妄,因为我要说的是真话。”不是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可以夸口,而是他选择不以此夸口,因为他不看重。由此可见,夸口不一定是歪曲或夸大事实,讲真话也不应该是夸口的借口。一个人是否不“正当地”夸口,在乎于他的心态。保罗也有类似的经历,解经家一致认为保罗在第二节至第四节所说的那个上过三层天、听见隐秘言语的人就是保罗自己,但是他在讲述这经历的时候却故意用第三人称,这是当时犹太文学常有的用法。原因很清楚,就是保罗在第六和第七节说的,他看重客观的生命见证和自己人格的成长。
1. 看重客观的生命见证
保罗说:“但我闭口不提,免得有人把我看得太高,过于他在我身上所见所闻的。” “所见所闻”在原文是现在式,意即保罗希望别人给他的评价,不是根据他所说的,而是根据他们现在从他身上之所见所闻。保罗要别人看见自己真实的一面,他们从他身上所看到和所听见的东西比保罗自己叙述自己主观的生命经历更重要。“所见”当然就是保罗身上客观的见证,包括他在提摩太后书三章十节提到的“品行、志向、信心、宽容、爱心和忍耐”等等。“所闻”所指的就是保罗口中所传出来的福音真理。他人从保罗身上之所见,是福音在保罗身上所产生的实际果效,而他们从保罗身上之所闻则是这福音的内容。保罗希望别人从他身上听到完备的真理,并亲眼见证这福音改变人生命的果效,而不是神怎么给他个人一些特殊的、超自然的经历。
你信主的经过很特别或许叫人羡慕,但更重要的是让人看见你信主后的成长和生命改变;你蒙召的经历很特别没人可质疑,但更重要的是在事奉中让人看出你是一个真有呼召、有生命的神的仆人;你讲的见证很精彩没有人敢说你吹牛,但更重要的是让人在你的话中高举了基督,以及一切符合全备福音的信息。反之,如果你有成熟、成长的属灵生命,如果你有清楚的呼召、忠诚的事奉,如果你宣讲纯正的福音真理,那些奇特的经历就不显得那么必要了。
小心别让宗教信仰失去了它原来的目标――救赎和改造人的生命。曾几何时,这个特性的光彩变得黯然失色,宗教变成追求奇幻经历和功利主义的天堂。
2. 看重自身的灵性成长
第7节提到另一个他不以特殊经历夸口的原因是关系到自己与神的关系。他说:“又因为我所得的启示太大,恐怕会高抬自己。”意即恐怕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过于自己实际的情况。实际上不是很厉害,却自以为很厉害;实际上不是很属灵,却自以为神属灵;实际上不是很有能力,却自以为很有能力。这些心态都会影响他与神之间的关系,阻扰了他的灵性成长。保罗不期望自己某些特殊经历或别人对他经历仰慕的眼光歪曲了他对自己正确的认识。他希望自己对自己实际的情况有正确的理解,常在真相中而非幻觉中成长。
人总是喜欢塑造好的自我形象,甚至不惜情愿自欺欺人。大约一年前,中国网络上就爆出明星在“新浪博客门”中自扮粉丝在自己的博客中“自卖自夸”的事件。此前,新浪的博客可供匿名留言,其他阅读博客的网民不会知道其他留言者的身份。可是后来,新浪博客升级了,匿名留言不复存在,结果许多明星的博客中匿名的网友都露出马脚,被发现是明星们自编自导扮粉丝夸自己,以提升博客人气。有一个女歌手给自己写了多条留言,如:“私底下你好像个小男生好可爱”、“好喜欢你!!我们全班都爱你!”、“你写的文章好有feel,美女还充满才气”等。有另一个男明星自己扮粉丝留言写道:“你最帅”、“你有天使一样的笑容”、“希望能看到你勤奋些、为我们这些爱你的Fans”等。
这些只是自恋狂的极端表现,背后却映射出一个堕落人性的特征:人总是用各种方式掩饰真正的我,并在人面前用言语和见证企图捏造出一些假象,甚至连自己也信以为真。这个尾巴有时候也不知不觉在我们的信仰和服事过程中暴露出来。事实上,这些行为正好与信仰的真义背道而驰。灵性成长的标记,不是越来越懂得如何包装自己,而是越来越懂得敞露自己,并在真我中把正在成长的基督形象流露出来。既是如此,客观的生命见证和个人品行的成长才是我们追求的信仰内涵。
二、心态方面:在乎于你怎么看
我们如何看待没有神迹得的生命经历,将决定我们是否能享受神为我们量身定做的经历中。本段启示出两个重要的看法。
1. 看逆境是有益的
第八节说:“所以就有一根刺加在我的身上,就是撒但的差役来攻击我,免得我高抬自己。”这根刺所指的是什么,保罗没有清楚交代,一般认为有几个可能性:(1)由于保罗是说“在我的身上”,故可能是身体上的某种疾病,更有人认为是保罗视力的问题,因为曾经形容自己亲手写的字很大(加六11);(2)由于保罗说这是“撒但的差役”干的,故有人认为是一些骚扰人的邪灵,但我个人认为可能性不大;(3)从保罗在第十节的话,可能是指他在福音事工上所遇到的迫害和拦阻,按照这种说法,所谓“撒但的差役” 一种保罗讽刺其对头的说法。上述我认为第一和第三都可取,肯定的一点是,无论是哪一个,这根刺和保罗先前所说的超自然经历相比之下,是一些非常平凡、非常普通的经历,而且应该不是一些小毛病,它似乎给保罗带来极大的痛苦。这些经历之所以存在,负面因素是撒但的攻击,要打击他的信心和事奉能力,正面因素却是一个防备陷入更大的罪恶和危机的工具。
许多人都渴望平静的生活,基督徒更渴望在面对困难的时候,经过祷告马上能看见神把问题拿掉。但我们必须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神并不一定会这么做,甚至我们可以说他大多数不会这么做,因为那些问题对于磨练我们的人格,以及推进我们的灵性成长大有帮助!读者文摘特派调查员在世界卅五个城市调查人民的礼貌表现。此调查有三个途径:(1)调查员紧随他人进出公共建筑物廿次,看看走在前面的人进出大门后,是否会帮尾随而至的调查员拉住门;(2)调查员在廿所商店购买便宜的小物件,并记录店员是否说谢谢;(3)调查员在繁忙地点掉下一叠文件共廿次,看看是否有人主动捡拾。调查结果是美国的纽约登上榜首。纽约在三项测试中的表现都排名前五名;在开门一项中更有卓越的表现,只有二个人没有伸手帮忙。前纽约市长艾德?寇区指出,这城市的人自九一一那次恐怖袭击后,已经变得友善:“九一一事件令他们明白生命短暂,变得较会关心别人。”
还看周遭,有人因为失去爱人而学会珍惜,也有人面对同样的问题学会放手,有人历尽磨练以后个性变得更加刚毅、坚韧,有人在重重患难当中体会到身旁人对他的爱,顿然发现原来自己过去一直活在福中而不自知。这些品格特点,绝对不是安安逸逸的日子可以陶造出来的。
2. 看主恩是够用的
为了那根刺,保罗曾经三次求主,祈愿这根刺离开他,所得到的回应只是“我的恩典是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这句话显示几个重要真理:(1)不是每一个祷告都会蒙应允,连有医治和行异能恩赐(参十二12)的保罗也没有如愿以偿;(2)不好的事情有它美好的目的;(3)人生每一个遭遇都不会超过我们所能承担的,因为神的恩典从来没有短缺。人生当中有些问题不是我们要去解决的,而是我们要去适应的,以致我们能够在其中经历神丰厚的恩典。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border=0 src="http://images./image/1/photos/upload/300x300/SidITAoKCEEAABiXajU1/090604Not-to-solve-color.JPG?et=bQ9Rqz%2C0ty15QXk9z%2Bq5gQ&nmid=0">最震撼人的见证往往不是神迹,而是现实生活。在我所看过的生命见证中,给我最大震撼、也是记忆最深、也是看最多次的就是《爱是永不止息》。英俊潇洒的新加坡演员陈成贵,在和爱人吕院雅结婚一周之后就发现患有鼻咽癌,在接着下来的几个月里,他的脸肿大到“不成人形”,难看是一回事,他本人更是所受的苦更是我们难以体会的。他们夫妇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但是他的病并没有得到医治,死了。我看了十几次,每一次看,以及我无论到哪里播放这个短片,都带来极大的感动。有一次我在韩国一家教会播放完毕后,有一个传道人分享说:“我起先以为最后他会得到痊愈,没想到……”我心想,如果他真的得到医治,这部影片的震撼性就大大减弱了。我记得片中他的妻子院雅作见证说,成贵在病得很重的时候问她:“你知道为什么这个瘤是长在我的头里面而不是在身体其它的部位吗?”
院雅说:“我很想知道,求神让我能知道。”
成贵说:“因为如果这瘤长在其它部位,我穿起衣服就没有人知道了。但是它长在我的脸上,是要叫人看到神的荣耀。”这就是苦难所提炼出来精品!片中成贵的表哥作见证说:“曾经听过一百零一遍关于耶稣的事,我都不信,但是看见成贵的耶稣,我开始领悟到耶稣的重要。”
人能在极大的患难中活出见证,这就是神在保罗身上所长显得够用恩典!我想起几年前流行的一首通俗歌曲《隐形的翅膀》,歌词说: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
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飞过绝望。
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
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终於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
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
我终於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
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
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
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像。
按照保罗的经历,那个隐形的翅膀不是别的,是神够用的恩典,带领我们冲破人生的每一个波浪。
三、实践方面:在乎你如何回应
观念正确了,我们也需要实际的方法来面对现实的处境。
1. 学习向神支取力量
对于苦难的特殊看法,以及从神所得到的“恩典够用”的应许使保罗活出了一个颠覆性的生活方式――喜欢夸自己的软弱!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基督的能力临到他的身上。保罗向神支取力量的方法,就是承认自己的软弱。这并不意味着保罗可以表现得软弱,或他把自己弄得很软弱,他是看到并承认自己灵里的实况,无论和别人相比之下是多么杰出、有能力,实际上这些能力都是从神而来的,神是力量的来源。
2. 学习配合不同境遇
在依靠神的能力过程中,保罗对不同环境采取了相当乐观的态度,他说:“因此,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艰难、迫害、困苦为喜乐,因为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这里所说的软弱,并不包括我们一般用这词的时候所包含的品格缺陷或罪恶。如果我们确实有那些“软弱”,在生活中做错了事,千万不要以此为乐!这听起来有点可笑,但我确实听过人这么说的,那个人做了不该做的事,心里很不安,但是他想起圣经中要我们在任何境况中喜乐,所以他就不当一回事,仍然嘻嘻哈哈地过日子。如果我们真是有那类型的软弱,应当为自己哀恸悔改才对!保罗这里所讲的“软弱”,是一些似乎超过他能力能承担的患难,以及一些最现实的人生经历,保罗在当中选择以喜乐来面对。
能集体去春游能喜乐不稀奇,事奉上有果效的时候有喜乐不稀奇,讲道得到人的称赞能喜乐不稀奇,自己做好了自己有能力做好的事能喜乐不稀奇,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的时候能喜乐不稀奇,疾病在祷告后得到医治能喜乐也不稀奇,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然而,要在面对重重困难、困境、迫害环绕着我们的时候能喜乐就不容易了,但那却是作见证最好的时机,也是操练喜乐最好的时机。今天很多教会和信徒对信心有一个要命的误解,以为真正的信心可以使神迹发生,其实并不然,没有神迹的时候才需要真正的信心,因为你看不见神,却坚信仍然同在,并因此而欢喜。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border=0 src="http://images./image/1/photos/upload/300x300/Sio-iQoKCEEAABXYIJY1/090606Joyful-when-suffer-color.JPG?et=hRb2KZzNvl5BvDUK8f6SBw&nmid=0">喜乐不代表我们没有负面的情绪反应(心爱的人死了还嘻嘻哈哈),也不代表我们要自己找苦来受(保罗也尽一切努力不让自己白受苦),喜乐是做完一切正确和该做的事情以后,面对自己不能控制的环境和遭遇所选择的一种心境,不但不悲观、埋怨,反而在负面情绪困扰着的时候积极面对,坚信神在你身边,他正用万事来叫爱神的人的益处。
喜乐严格说起来并不是一种情绪反应,而是一种选择、一个决定。有一个九十二高龄的老人家,在他的老伴去世不久之后决定离开原来的家,到一家老人公寓去住。这个老人家身材不高,很看重自己的外表,总是以整洁的服饰亮相。搬入老人公寓的那一天,他在大厅等上了好几个小时。后来护理员来通知他房间整理好了,他带着慈祥的微笑站起来,跟着护理员往房间走去。在他倚着拐杖缓步前行的路上,护理员在一旁耐心地向他解释房间的事,旁边还跟着一位八岁的小孩。
老人边听着护理员的说明,边说:“我很喜欢这里。”
“爷爷,”小男孩抢着应他说:“你还没有看到房内呢,很快就到了。”
“都一样,没关系啦。”老人接着分享了他充满智慧的处世原则,他说:“我早就选择好我的幸福了,我不会因为房内有些好家具或是装潢就感到意外,关键是我要怎样去欣赏他。我在脑海中已经确定我会喜欢这个房间,这是每天起床时我要做的决定。我也能有不同的选择,选择终日躺着,数算自己身上逐渐退化的器官,但我也能站起来感谢神,我身上的器官竟然还有好多蛮管用的。我们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神的恩赐,只要我还能睁开眼睛,我都要专注于这新的一天,并回忆着过去所有美好的回忆……”这正是使徒保罗的决定――以任何境况为乐。
你和我一样还看不到明天,但你会选择怎么生活?如果环境能改变会很好,但如果神决定不改变,表示那更好。或许你也在为自己的困境和身体的软弱祷告,我不会鼓励你放弃,但鼓励你在期待结果来到以前,同时要学习在当前的处境中去适应、去体会神恩典的奇妙,或许,或许你会发现一些比结果更奇妙的东西。神的能力不一定在神迹发生的时候才彰显,在最平凡的经历中神的手也从未离开。你可以选择数算还有多少个祷告神还没有应允,但也可以选择努力去发现神在此时、此地、此景所给你的恩典。神施恩的方法不一定是把你带离某种痛苦,而是让你能承受那个痛苦,并且在痛苦的经历中显露出非凡的生命来。
其实,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知道苦难是难免的,甚至是必要的。就好象我们看电影,总不期望电影的情节只是平平淡淡,故事中主角所经历的困难,以及他如何突破那些困难常激动我们的内心,叫我们钦佩。但是,我们从来没有预备好,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真正英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充满希望的一天表情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