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是山地,东南丘陵地形特征,为什么水资源不容易保留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地形比例图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下列题。 1.该地发展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光热条件差
B.水资源贫乏C.耕地不足
D.人口稀少2.解决本地区能源问题的最优途径是(
)A.西气东送
B.利用煤炭发电C.利用秸秆
D.开发小水电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为您推荐:
试题分析1.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地形比例图可知,该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面积比重小,所以该地发展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耕地不足。南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南方人口稠密。故选C。2.从该地能源消费结构图可以发现,当地生物能(秸秆、薪柴)比重较大,其他能源比重都较低,大量使用生物能不仅能量利用率低,而且容易导致生态破坏。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因地制宜开发小水电,以解决能源问题。西气东送工程浩大主要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主要经济区的能源问题,南方煤炭缺乏。故选D。本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
本题考点: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2)今年春早较为严重的云贵地区主要地形的特点为:海拔较高,地面起伏较小.其地&&&&形为五种基本地形中的.(3)云贵地区分布有大量溶洞、钟乳石、石笋等喀斯特地貌,这些地貌的形成是由于(填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作用形成的.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东省增城市实验初中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综合练习地理试题
下列关于各种地形形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平原——海拔一般都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小但边缘较陡峭
盆地——海拔高度没一定标准,中间高四周低
山地——海拔高,山间起伏大、坡度陡
科目:初中地理
题型:解答题
依题意填空(1)我国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为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国家实施“南水北  调”工程;为解决季节性缺水修建水库.这些措施主要影响水循环环节中的______.(2)今年春早较为严重的云贵地区主要地形的特点为:海拔较高,地面起伏较小.其地  形为五种基本地形中的______.(3)云贵地区分布有大量溶洞、钟乳石、石笋等喀斯特地貌,这些地貌的形成是由于______(填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作用形成的.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山西地形地貌和资源
我的图书馆
山西地形地貌和资源
&&&&提起山西,人们总提起老陈醋、煤、重污染,把落后贫穷联系在一起。纠其原因在于山西工业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以粗放型工业为省内经济的龙头。而提起香港、广东、江苏、浙江、上海,人们自然想到那里经济强大、工业发达。提起日本、德国人们又会想到科技发达。提起美国人们又想到综合实力的强大。早期中国需要用煤换取日本高附加值机器。那些都是可以再生的,而我们所出口的却是不可再生的。中国需要向外出口一亿件服装或鞋才能换来科技含量高的大型飞机。原因在于中国科技、工业落后太多。人家却在科技和工业遥遥领先。率先形成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物质、能量进行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在环境方面追求低污染甚至零污染排放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的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也就是说,人们必须学会通过从源头上降低投入,以预防和减少废弃物产生而不是产生后治理的方法;“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旨在延长原材料、产品和服务的使用时间和利用强度,即尽可能地多次以及尽可能有多种方式使用、利用物品,防止物品因过早被废弃而退出生产和消费过程成为垃圾;“资源化”原则则是属于输出端的方法,旨在通过把废弃物再次或多次地变成资源以增加源头供应量和减少最终处理量。
&山西乃至中国要改变落后状况必须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要发展可循环的工业体系,首先必须认识自身的特点和不足。然后才能提高综合实力去世界上竞争。中国崛起看中部,中部崛起看山西。
了解山西地形地貌和资源以应对循环经济发展
山西地理位置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北界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隔黄河与陕西省相望,南抵黄河与河南省为邻,东依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毗连。省境轮廓大体呈平形四边形,位于于东经110°15′-114°33′,北纬34°34′-
40°43′之间,南北长628公里,东西宽385公里,总面积156
266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63%,总人口3300余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4%。
一、地形地貌
&1、山地丘陵多平原少
从全省范围看,总的地势是“两山夹一川”,也称两山夹一河,东部太行山脉、西部吕梁山脉、以及哺育山西儿女的黄河支流汾河谷地。地貌东西两侧为山地和丘陵的隆起,中部为一列串珠式盆地沉陷、平原分布其间。由北向南排列依次为大同盆地(海拔米)、忻定盆地(海拔800~900米)、太原盆地(海拔700~800米)、临汾盆地(海拔400~600米)和运城盆地(海拔400~500米)。省境地形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丘陵、残塬、台地、谷地、平原等交错分布,据初步量算,全省的山地、丘陵、平原三大类地形各占40.0%、40.3%、19.7%大体成4-4-2分布;而各地市分布比例状况又相去较大,分别是:雁北地区45.8%、31.0%、23.2%;朔州市34.5%、34.3%、31.2%;忻州地区53.5%、36%、10.9%;吕梁地区42.4%、49.3%、8.4%;晋中地区45.3%、38.0%、16.7%;太原市56.8%、25.5%、17.7%;阳泉市34.9%、64.6%、0.5%;临汾地区29.2%、51%、6.2%;长治市35.9%、44.3%、19.8%;晋城市37.5%、51.3%、11.2%。平原面积虽小却又是人口及其经济活动的集聚区,适于农作物生长的土地有限,制约了耕作业的发展,广阔的山丘陵,适合林木与草坡发育,为林、牧业提供了充裕的基地;加之山区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又为工业及副业开拓了前景。从而有利于综合发展和多种经营。
2、地表黄土广布 地面侵蚀强烈
&&&&山西普遍分布着黄土,被认为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随着地势起伏和下伏基岩地形的影响,黄土又集中成片分布在吕梁山脉以西的晋西沿。黄河诸县与陕北陇东的黄土高原主体连接,覆盖厚度大多在100--150米。此外黄土还散布于山麓洪积台丘、洪积扇、山间盆地、台地、山间宽谷等处,一般厚度30~50米。黄土地貌的主要形态类型有:黄土残源、破碎黄土源、梁状丘陵、峁状丘陵、缓坡丘陵、黄土台地。还有山间黄土盆地、黄土坪、宽谷阶状梁坡等。黄土分布地区,水土资源大量流失,地力减退,耕地缩小,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据初步统计,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的60.8%。晋西二十九县,土地面积占全省的29。6%,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高达2.9亿吨,占全省泥沙年流失量的63.0%。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每平方公里沟壑长度4-5公里,每平方公里每年流失泥沙8,000-12,000吨.控制和防治水土流失,是改变山西自然面貌和发展山区经济、恢复生态平衡的当务之急,需要全力、成片、持久地开展。
&3、整体地形南低北高 呈阶梯状抬升
  山西高原中部,是一串呈s形的断陷盆地所展布。从南到北,它们依次是运城及临汾、太原、忻定、大同等五个盆地。其盆底的平均海拔分别是320-400米、450-600米、700-800米、800-900米、米。如果将各盆地看作是各个地势基面,从与运城盆地相似高度的陕西省关中平原起算,从南到北跨越山西全境,直至东北方向海拔约1,400米的河北省张北高原,地势呈阶梯状逐渐升起,平地跨度已达1,000米。从再大范围衡量,也可将其看作是从华北大平原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强调指明这一地势特征,不难看出山西省正巧处在纬度地带递变与垂直地带递变在顺向上的叠加,从而加强了自然景观的演替变化,使省境内自然地带的跨幅大为缩短。若以年平均气温这项指标对照,华北平原从南到北是14-10℃,山西省则是13-5℃.同纬度(北纬35°)差不多的运城与新乡,小麦开镰时间前后差不多;另一同纬度(38°n)的太原与石家庄,前者约推后一个月:而另一个同纬度(40°n)的大同与北京,则要推后一个半月。
4、山峦重叠 山脉走向斜断
山西山地高耸,按地质力学构造体系,东部山地属华夏体系和新华夏体系,控制山体走向多呈北东向及北北东向;西部山地为祁吕贺大山字型东翼,走向南北向和北东向。这样的山势恰与夏季东南季风的来向相垂直,或成斜交,形成天然屏障,阻挡着潮湿气团,不易向内陆伸入。省境东部山地、晋东南高原和西部山地,地势抬升,迎风坡降水较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600毫米以上;个别山区如五台山、中条山东段年降水量可达800毫米以上,芦芽山、关帝山亦达700毫米,气候颇为湿润。而背风面的中部盆地区和晋西、晋西北丘陵,年降水量只有400-500毫米。出省境再向西北,内蒙古的鄂尔多斯、河套等地,年降水量仅及200毫米左右。这都是山西地势阻拦东南季风所使然。在冬季,强大的大陆干冷气团,来势凶猛,长驱直入山西地势又难以沮隔,降温早,降温幅度大:海拔高起,气温低,冬季时间长。&&
5、山地高差悬殊挺拔高耸              
  全省境内最高处是五台山的北台顶。海拔3,058米,最低处在垣曲县黄河谷地西阳河口,海拔不足180米,高低相差2,800余米。全境的大部分地区,均在1000米以上,五台山区尤为高亢,高出2,500米的山峰有北台、东台、中台、西台、大黄尖山及黑位旦尖等十余座,素有“华北屋脊”之称。此外,芦芽山区的荷叶坪(2,784米)及黄草梁、管涔山顶十余座山峰,关帝山区的南阳山(2,831米)、赫赫岩、北云顶山、骨脊山等十余座山峰,海拔也都超过2,500米。这些山峰与周边山麓基面的相对高度均达1,500-2,000米。地势的巨大高差是各个山地形成自然景观垂直分异的重要原因。
6、山脉交错 构成山结
  所谓山结,即不同走向的山脉相交汇,从而扭结在一处,山结点一般海拔比较高。山西山地多,脉络一般较清晰,但走向不一。东部由北而南相互平行的长城山、六棱山、恒山、五台山、系舟山、太岳山、中条山等山脉都呈北东向,但均受北北东向转南北向的行山脉所截,构成一些不太明显的山结。西部以吕梁山为主,由北向南包括七峰山、洪涛山、云中山、芦芽山、管涔山、黑茶山、关帝山、石千峰及龙门山,海拔一般在1500米左右。南北长550公里;管涔山以南统称吕梁山。西部的吕梁山脉由北北东转北东向继而转为南北向,山结点较多,省境内突出的山结有:六梭山(2,375米)、五台山东台顶2795、黑驼山(2,147)、管滓山(2,603)、南阳山(2,831)、绵山(2,120)、高天山(1,820)、舜王坪(2,322)等对山结的认识,主要就形态而言,能便于把握局部地区的山势脉络,找出一定控制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地质力学体系”的构造形迹在性质、级别、序次等方面的分析。
7、两大分水岭 河流周边辐射
省境西面及南面,为黄河围绕;东面及东南面向华北平原陡斜,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向省境外放射流出,山西河流属山地型,它们一般长度较短、流域窄小、比降大、冲刷强、含沙量大;另一特点是季节性的河流多,其洪水期集中、枯水季节长及流量变率大。全省流域面积在4,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八条,它们是汾河、三川河、听水河、涑水河、沁河,桑干河、滤沦河、漳河。分属于黄河和海河两个水系,黄河流域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62%,海河流域占38%。分水岭大致从省境的西北向南斜穿而过。从地表水源看,山西为全国严重缺水省区之一。除盆地区和宽谷地段能引用河水灌溉外,地表水大量疏出省境。水库数量不多,库容有限,且多受泥抄淤积。黄河干流流经省境公里,谷深被高,水湍流急,尚难于大规模利用。
&二、资源状况
1、丰富的矿藏资源
&& (一)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煤
山西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山西煤炭资源的地位一直排在全国的首位,煤炭是山西省最大的优势矿产资源。煤炭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量优。
全省含煤面积66282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0%,煤炭预测储量9000多亿吨。
截止1999年底,煤炭总资源储量2681.62亿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为702.87万吨,占26.21%;基础储量为1167.63亿吨,占总资源储量的43.54%;其余1513.99亿吨均属可研程度低的资源量(包括原表外储量),占总资源储量的56.46%
其中炼焦煤1506亿吨,占57.7%;无烟煤507亿吨,占19.4%;动力煤549亿吨,占21%;
境内大煤田主要有大同煤田、宁武煤田、西山煤田、霍西煤田、河东煤田、沁水煤田为主的六大煤田以及浑源、五台、垣曲、平陆、繁峙五个产煤地。且具有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地好、埋藏浅和易开采等特点。山西不仅煤多,而且煤种齐全,其中炼焦煤四种,占全省煤总储量的61%,非炼焦煤四种,伴有其他化学元素的煤60余种。
其中大同煤田是全国极为宝贵的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产地。
河东煤田则是世界少有、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基地。
  山西已经建起大同、阳泉、西山、汾西、潞安、晋城、轩岗等七个大型矿务局和霍州中型矿务局以及东山、荫营、小峪、王坪、寨沟、固庄、南庄等八个小统配矿务局,此外还有一个全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露天煤矿。山西全省各县,几乎县县有煤,所以山西的地方、乡镇煤矿多达6000多个。与山西的地下煤海相适应,山西煤炭工业设施已经连成一个庞大的网络。全省各类煤矿总计6425个,分布在全省11个地市87个县区,总生产能力达到3.3亿吨。采矿业8473个,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5852个,分别占到全省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28.5%和19.7%;
山西的煤质量较高,品种有烟煤、无烟煤以及气、肥、焦、瘦等煤焦用煤。煤中硫分、灰分含量低,发热量高,含碳量达80-93%,发热量达大卡/公斤。低灰、低磷、高热量是山西煤的主要特点,因此山西煤适合多种工业生产的需要,而煤层厚、埋藏浅、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开采,所以山西煤对外部世界的吸引力很大。山西煤炭资源的特点是储量巨大,分布集中,煤田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浅,易于开采,煤炭品种齐全,品质优良从气煤到无烟煤均有,著名的晋城兰花炭早已闻名海内外。炼焦用煤占全国的56.5%,无烟煤占全国的43.06%。离石、柳林、乡宁优质炼焦煤、晋城和阳城优质无烟煤、大同侏罗系的优质动力煤早已被原国家计委列为我国稀缺矿种;山西煤几乎辐射全国各地,已供应到全国的26个省和12个计划单列市;同时向外出口逐步增大范围,已达亚、美、欧三大洲的23个国家和地区。
 & (二)、矿产资源特征:
山西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矿产资源按矿产种类划分为:能源矿产、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贵金属矿产、稀有分散元素、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
已发现的矿产有120多种,已利用的矿产67种,居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34种;
其中煤、铝土、耐火粘土、铁矾土、珍珠岩、镓、铂、沸石、建筑石料用灰岩的储量居全国之首;
金红石、镁盐、芒硝、石灰石、锗、铜、钴的储量居全国的第二位。
钾长石储量位列第三。
铁矿石、硫铁矿、钛铁、熔剂石灰石的储量居全国第四位。
生铁、铁合金、矿山设备居第六位,合成洗涤剂居第七位。变压器居第八位,发电量、钢居第九位。
山西主要的优势矿产资源除煤炭外还有铝土矿、铁矿及非金属矿;铝土矿是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优势资源,分布广且集中,仅埋深在400米以上的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截止1999年底,铝土矿保有储量9.89亿吨,占全国的41.57%,储量居全国之冠;其它如铜矿、铁矿、金矿及许多重要的非金属资源也都在全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居全国首位的铝矾土是山西另一个优势矿种,总资源储量为9.89亿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为0.99亿吨;基础储量为1.07亿吨,资源量8.82亿吨,三者占铝土矿总资源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10.03%、10.84%和89.16%;
铁矿总资源储量为38.97亿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为4.81亿吨,占总资源储量的12.35%;基础储量5.49亿吨,占14.08%;资源量为33.48亿吨,占铁矿总资源储量的85.92%。
硅、金、银、钼、石膏、硫铁矿、石墨、金红石、石棉等矿产也都有综合开发价值,开发前景十分诱人。
花岗岩、大理石、云母等储量也极其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我国煤层气资源量可达30-35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三,而山西预测储量约为4-5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总量的1/7至1/5。
&& (三)矿产分布特点:
山西矿床地质条件简单,开采条件好。许多重要矿床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矿体多为层状、似层状,规模较大。许多非金属矿床均适宜露天开采。
煤、铝土矿、耐火粘土、石灰岩、白云岩等沉积矿产分布十分广泛,其中2000米以浅的含煤面积达5.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4.6%;水泥用灰岩、电石用灰岩、白云岩等厚度大,储量丰富,出露面积达2.34万平方公里。
占全省90%以上的铁矿资源储量分布在五台山区和吕梁山区;
石膏均分布在北纬38°以南的太原至襄汾和潞城一带;
占全省95%以上的铜矿储量集中分布在中条山区;
芒硝、镁盐和盐矿全部分布在运城盐湖;
锰、石墨、银、膨润土、沸石、珍珠岩等矿产分布在晋北阳高、灵丘、大同、浑源一带。
矿石工业类型较全,贫矿多富矿少。煤的种类从褐煤到无烟煤都有;耐火粘土有高铝粘土、硬质粘土、半软质粘土和软质粘土四种类型;石灰岩有电石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玻璃用灰岩、建筑石料灰岩等类型。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富矿少贫矿多,如铁矿中富矿储量仅占6.44%,富铜矿占13.86%,高铝硅比的铝土矿占12.89%,石膏、硫铁矿无Ⅰ级品矿石等。&
伴生矿多。以铝土矿为主的本溪组含矿岩系中,伴生有铌、钪、镓等稀有、稀土金属,并与耐火粘土、铁钒土、山西式铁矿共生;在含煤地层中共生有煤层气、硫铁矿、高岭岩、软质粘土;许多的内生矿产中常伴有多种组份可综合回收利用。
中条山铜矿中伴生有钴、钼、金、银、硫等。
灵丘县刁泉矿区为铁、铜、金、银综合矿床,
小青沟一带是银、锰、铅、锌综合矿床等。
在山西经济建设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有金矿、硫铁矿、石膏、水泥用灰岩;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外贸出口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的矿产为煤、铝土矿、铁矿、铜矿、耐火粘土、熔剂灰岩、电石灰岩、水泥灰岩、芒硝、石膏、硫铁矿等。
金、银膨润土及非金属矿产也有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媒体报到较多的山西的煤层气、金红石(钛矿)也越来越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
2、极端匮乏的生命资源----水
2004年,山西省水资源总量为99亿立方米,人均381立方米,比国际公认的绝对缺水线500立方米还低。
 &&山西共有大小河流1000余条,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其中我国第二大河流黄河,沿山西境界流程965公里。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道长度在150余公里以上的有8条(不包括黄河)。其中汾河源于管涔山麓至河津注入黄河,是山西境内第一大河,全长500余公里。山西河流,属于黄河水系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和漳河。黄河流域在山西境内的面积有97138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2%。海河流域在山西的流域面积59133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8%。主要特点是河流较多,以季节性河流为主,故形成夏季排洪、旱季断水的局面。山西境内河流由于受多山地影响,道自然落差一般较大,尤其在河流出省境地段,理论上的水力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多为季节性河流,水量变化的季节性差异大,因而水力资源的利用率不大,水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以小型为主。以储量和开发比较,清漳河、沁河、滹沱河、浊漳河的条件较为优越,水能储量占到全省的80-90%。山西省的主要水资源是河川径流,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当地降水,由于降水量分布不均及水文下垫面条件的差异,在地域上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总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山西是全国水资源贫乏省份之一。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4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储量约93.1亿立方米,但可采水资源只占45%,且多分布于盆地边缘及省境四周,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全国各省区居倒数第二位,不足全国的1/5,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4.3%;亩均占有水量只有全国的9.3%。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省可分为三类区:腹部盆地高开发区,东部山地中开发区,西部沿黄低开发区。由于地下水的高强度开采,盆地地下水位逐年下降,除局部地区尚有零星开发潜力外,盆地地下水的开发潜力已基本枯竭。1984年,本区域之河川径流利用程度已高达67.5%,其中汾河上中游区及桑干河区分别高达75.4%和71.7%,临汾及运城盆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高达80%。东部山地中开发区:包括阳泉、长治、晋城、忻定地区。区域内工农业有一定的基础,水资源也已有一定程度的开发,但潜力较大。1984年,全区河川径流利用程度仅有12.6%,其中滹沱河为39%,漳河为18.2%,沁河、丹河最小,仅为2.71%,全区岩溶大泉开发利用程度仅有7.2%。西部沿黄低开发区:包括晋西、晋西北山区。该区域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落后,水资源贫乏,大部分河流系源短流急的山区季节性河道,难于开发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1984年仅为9.86%,当地岩溶泉水基本上尚未开发。
&山西省已建成水库842座(大中型58座),其中大型水库有汾河水库,册田水库、漳河水库、关河水库、后湾水库、文峪河水库等,塘、坝、池、泊数以万计,总库容量达42.6亿立方米,控制全省地表径流的三分之一以上,每年能调蓄水量约20亿立方米。可灌溉农田400万亩。万家寨引黄工程位于山西省西北部,途径偏关、平鲁、朔州、神头,宁武、静乐、娄烦、古交8个县(市、区),穿过吕梁山区.万家寨引黄工程经过地区的主要河流有黄河水系的偏关河、县川河、朱家川河、汾河和海河水系的恢河。引黄工程由总干线(万家寨大坝向东至偏关县下土寨分水闸)、北干线(下土寨分水闸向东和向东北至大同市赵家小水库)、南干线
(下土寨分水闸向南至宁武县头马营)和联接段(头马营向南至太原呼延净水厂)组成。总干线引水总量12亿立方米,其中由南干线向太原市供水6.4亿立方米,由北干线向大同市、朔州市供水5.6亿立方米。万家寨水利枢纽为引黄工程的起点,位于黄河北干流上段,主要任务是供水,发电、防洪、防凌。万家寨水库总库容为8.96亿立方米,每年向内蒙供水2亿立方米,向山西供水12亿立方米,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080万千瓦。主要解决山西省太原市、大同市、朔州市工业及生活用水的一项大型引水工程。
山西由断块隆起的山地和断陷盆地组成,地下水储存于各类地层中,富水性差异大。根据含水介质性质及水动力特征,主要分为三大基本类型,即: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水,碎屑岩、变质岩、岩浆岩类裂隙水。地下热水和矿泉水丰富,据统计,全省共发现地热异常区221处,447个露点。目前热水流量合计约50万立方/日,约合1.825亿立方/年,均属低温热水,其中低温温水(20-40°C)200处,低温温热水(40-60°C)17处,低温热水(60-90°C)4处。
  全省目前发现的矿泉水共200余处,计350余个出露点,经过勘查评审通过的矿泉水产地100处左右,投产的有20余家。以锶、偏硅酸型矿泉水为主,还发现有锌、锂、碘、硒、溴矿泉水。批准矿泉水储量约3万立方/日,约合0.1095亿立方/年。
山西水资源匮乏,节水问题在山西是事关生存发展的战略问题。省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全省仅工业企业年取水总量即为12.29亿立方米,水消费12.09亿元。其中地下水及地表水消费量为10.03亿立方米,消费金额为7.6亿元;自来水消费量为2亿立方米,消费金额为4.49亿元。但就在这种薄弱的水资源基础上,山西水环境仍不断恶化。近几年山西大部分河流断流。目前,全省以城市为中心的地下水超采非常严重,造成地面下沉,建筑物受损,大量农用机井报废,水污染进一步加重。全省污水排放量已由1980年的5.5亿立方米增加到1999年的10.29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20%其中工业废水占到77.3%。每挖1吨煤平均损耗2.48吨水资源,每年挖5亿吨煤,使12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受到破坏。山西环保局网站公布了山西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的排名情况,山西的生存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经济发展质量和环境水平都排名全国第30位。
3、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
  山西气候和地形复杂多样,造就了丰富的植物、动物资源。共有各种植物2700余种,陆栖动物400多种,有红豆松、山白杨等国家级保护植物13种,优质牧草100多种,药作植物30多种,有褐马鸡、梅花鹿、丹顶鹤、娃娃鱼等国家级保护珍稀动物近30种。
山西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条件,造就了许多雄伟壮观、引人入胜的名山大川、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激流瀑布、神奇天象、珍贵生物等自然景观,其自然旅游资源之丰富位列全国前列,山西除了海洋、沙漠以外,几乎拥有所有的自然景观,而盐池、万年冰洞、火山群却是绝大部分省份所没有的。大自然神工鬼斧般地造就了一处处绚丽多彩的景色。山西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保留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旅游界因此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命史迹和新时期建设成就,共同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
山西多名山,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五岳、五镇和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著名的有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道教名山北武当山、绵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全国十佳自然保护区之一的芦芽山、五镇之一的中镇霍山、保存有华北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的历山、太行山脉中奇绝险峻的太行大峡谷、王莽岭、黄崖洞,另有灵空山、石膏山、仙堂山、管涔山、庞泉沟等,山色、神态各异,以险峻、幽雅、秀美而出奇制胜。有的可游赏,有的可避暑,有的可访古寻幽,有的可供瞻仰。黄河是山西、陕西两省的天然分界线,流经山西19个县,流程965公里,先后汇入18条较大的支流和上千条溪流,晋陕黄河峡谷两岸秀峰林立,形态万千,风陵渡一带的黄河宽达数十里,为黄河最宽处。这些名山大川犹如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形成多处风光宝地,成为山西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旅游资源。
洞石雄关:山西境内太行、吕梁、中条山中有多处石灰岩溶洞,如沁水白云洞、壶关紫团洞、盂县万花洞、玉华洞、太原天龙山溶洞、忻州禹王洞等,大都保存完好,洞体广阔,钟乳石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有的已对外开放,供人游览。省内地貌奇特,各大名山处处可见奇峰怪石,如芦芽山山峰形似芦芽,直插云霄;平走冠山顶似冠首;五台山的中台顶巨石堆积,名为“龙翻石”、北武当山巨大的“风动石”、灵石县的“灵石”,殊为奇特。奇峰险壁间形成了娘子关、雁门关、偏关、宁武关、平型关等多处雄关险隘。
  清泉湖泊:山西水资源缺乏,但天然湖泊遍布全省各地,历年来又建造了多处水库、人工湖泊,好似颗颗明珠镶嵌在三晋大地上。山西泉源数以万计,分冷泉、温泉和矿泉三种。较大的冷泉有:朔州神头泉、五台般若泉、太原难老泉、清徐平泉、洪洞霍泉、临汾龙子祠泉等等;温泉有浑源汤头泉、忻州奇村泉、原平大营泉、定襄温泉、盂县温泉、夏县温泉、新绛温泉等。矿泉中以般若泉为代表。山西的天然湖泊有五台山北台顶天池、宁武天池、晋祠鱼沼、清徐东湖、平泉东湖、西湖、运城伍姓湖、盐池等;人工修建的水库有垣曲小浪底水库、万家寨引黄工程、磨滩拴驴泉水库、恒山水库、汾河水库、文峪河水库、浍河水库、漳河水库、漳泽水库等等,这些水资源已成为游览胜地。
  激流瀑布:山西境内名气较大的瀑布有壶口瀑布、娘子关瀑布、王官谷瀑布、蟒河瀑布。娘子关瀑布秀美。壶口瀑布壮阔,激流险滩在黄河中游多处可见,如壶口以下的龙槽激流、龙门“三激浪”,都使人感到雄伟壮观。
  天气景象:山西气候季节性强,复杂多变,既有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又有开展多种温带旅游活动的条件,还可饱览奇特大气景观。五台山东台顶、历山舜王坪观“东海日出”可与泰山媲美,黄河孟门山“孟门月夜”景色迷人,五台山“宝光”堪称一绝。
馆藏&2953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南丘陵地形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