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写的送别诗诗中多写杨柳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哲学概论作业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哲学概论作业答案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99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送别诗中柳的意象成因简析[权威资料]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有关杨柳的送别诗?不要太长,还要告诉我表达了什么的思想感情啦,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 劳劳亭,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是古时送别之所.李白写这首绝句时,春风初到,柳条未青,应当是早春时节.不过,诗人要写的并非这座古亭的春光,只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的离别之苦. 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以极其洗炼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就句意而言,这两句就是屈原《九歌·少司命》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和江淹《别赋》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诗人既以亭为题,就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这样直中见曲,越过了离别之事来写离别之地,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客之亭,立言就更高妙,运思就更超脱,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不过,这首诗的得力之处,还不是上面这两句,而是它的后两句.在上两句诗里,诗人为了有力地展示主题,极言离别之苦,已经把诗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没有什么话好讲,没有进一步盘旋的余地了.如果后两句只就上两句平铺直叙地加以引伸,全诗将纤弱无力,索然寡味.而诗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条未青之景,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两句,另翻新意,振起全篇. 这一出人意表的神来之笔,出自诗人的丰富联想.《文心雕龙·物色篇》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诗思往往是与联想俱来的.诗人在构思时要善于由甲及乙,由乙及丙.联类越广,转折和层次越多,诗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寻味.古时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一些诗人写离别时常想到杨柳,在杨柳上做文章.例如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就是从杨柳生意,构思也很深曲;但就诗人的联想而言,只不过把送别与杨柳这两件本来有联系的事物联在了一起,而在诗中虽然说到杨柳是“东风树”,却没有把送别一事与东风相联.李白的这两句诗却不仅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在一起了.如果说王诗的联想还是直接的,那么,李诗的联想则是间接的,其联想之翼就飞得更远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杜甫写的送别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