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触摸屏能实现力位移曲线与力的关系曲线吗

最近几天工程师的朋友圈们都已经被STM32峰会相关消息刷……
一场Pokemon
Go,让全世界的小精灵师都暴露了。因此,在……
2016年初,一场人机大战点燃了人工智能芯片的争夺战,而……
整个工业物联网连接领域的发展给了MEMS传感器广阔的应用……
在今年的3月份,ARM曾在北京召开全球发布会,宣布下一代……
演讲人:谢亦峰时间: 10:00:00
演讲人:李唐山时间: 10:00:00
演讲人:杜建中时间: 10:00:00
预算:小于¥10,000预算:¥10,000-¥50,000
基于PSD的微位移传感器建模的实现方法
[导读]摘要:为了正确反映基于光电位置敏感器(PSD)的微位移传感器的特性,首先介绍了一维光电位置敏感器的工作原理并分析了利用PSD结合光学三角测量法将位移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的工作原理,得出基于PSD的微位移传感器被测试
摘要:为了正确反映基于光电位置敏感器(PSD)的微位移传感器的特性,首先介绍了一维光电位置敏感器的工作原理并分析了利用PSD结合光学三角测量法将位移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的工作原理,得出基于PSD的微位移传感器被测试件位移量与相关测量电路输出电压(S,V)关系特征,然后基于最小二乘估计算法基本原理,提出了运用MATLAB语言建立PSD的微位移传感器(S,V)关系特征的数学模型的方法,给出了建模的程序流程图以及仿真结果。
关键词:光电位置敏感器;微位移传感器;传感器建模;位移测量;MATLAB语言
&&& 位置敏感传感器(position sensitive detector,PSD)广泛应用于光学位置、角度的测量与控制、工业自动化生产、远程光学控制系统、微电子生产中的各类检测和监控、位移和振动监测等。在PSD的众多应用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位移测量。本文通过光学三角测量的方法将测量物理位移信号转换成PSD能够测量的位移信号,然后利用PSD工作原理将位移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通过后续电路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经过放大、滤波、A/D处理后交由计算机对采集得到的电压(V)和位移(S)信号进行处理。为准确反映该PSD的微位移传感器系统的V-S间关系,实现精确测量,需要拟合出一条曲线尽可能逼近PSD的微位移传感器实际的输入、输出特性。文中采用MATLAB语言,运用矩阵运算,由实验测得数据采用分段拟合的方法建立了PSD的微位移传感器V-S间的数学模型,对于PSD的微位移传感器实际的非线性特性进行拟合,逼近得出最佳关系曲线。
1 基于PSD的微位移传感器测量原理分析
1.1 PSD的工作原理
&&& PSD分为一维PSD和二维PSD。一维PSD大致分为P-I-N 3层。一维PSD截面如图1所示。表面P层为感光面,从P层两侧分别引出一个电极,作为输出。中间的I层为电离层。底面N层的引出一个电极,作为公共端并施加反偏电压。PSD的光敏层接受入射光照射时,在相应的入射位置上所产生的电荷与光能成正比例关系,电荷定向移动形成光电流由P层两个输出电极输出。2个电极输出的电流大小都与入射光点位置到各电极之间距离有关,若感光面电阻是均匀分布的,距离越大,光电流越小;反之,则越大。
&&& PSD的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设电极1和电极2的距离为L,电极1和电极2输出的光电流分别为I1和I2,则电极3上的电流为总电流I0,并且IL=I1+I2。若以PSD的中心点位置作为原点,光点离中心点的距离为X。对一维PSD,如果负载电阻与面电阻相比很小,则有式(1)关系:
&&& 由式(1)可以看出光点坐标X仅和两极输出电流有关,而和入射光点强度无关,因此,若可以通过实验测量获得参数I1和I2的数值,光点坐标X就是可求的。
1.2 光学三角法构成的位移尺寸传感器
&&& PSD进行位移测试时经常采用光学三角测量法。具体过程为:当激光束入射到被测试件表面时,会形成漫反射光斑,将其作为信号,利用透镜成像原理将收集到的漫反射光会聚到焦平面的光接收器上形成像点。当入射光斑随被测物面移动时,像点在光接收器上面做相应移动,根据像移大小和系统结构参数可以确定被测物面的位移量。基于PSD的微位移传感器测试原理由图3所示。
&&& 由于直接从电极输出的是微安级的光电流变化,并且负载电阻应该尽可能小,因此需要合适的信号调理电路对PSD的输出信号进行处理和运算才能得到位置坐标。本系统的PSD信号调理电路主要由前置放大器、加法器、减法器、除法器等构成。其中包含4个高精度运算放大器。两个作为前置放大运算放大器,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进行放大,放大倍数取决于反馈电阻阻值。本系统在调试时为了提高测量精确度采用了精确阻值的电阻。另外两个高精度运算放大器分别作为加法器和减法器,为了实现精确测量,尽可能避免软件方法实现的除法器在两路数据采集过程中难以真正实时同步的缺点,本系统采用高精度模拟除法器实现除法运算功能。由于加法器、减法器、除法器的输出具有一定的电压波动,所以系统还加入了滤波器。用数据采集卡PCL-818HD采集高精度模拟除法器的输出电压并实现A/D转换,通过编程实现转换结果和PC机中的MATLAB数据连接,通过调用自行编写的建模程序实现对基于PSD的微位移传感器的建模,即在传感器系统中,电压大小与光点位置和原点之间的距离近似成线性比例关系。
2 用MATLAB语言建立数学模型原理
&&&&实验过程中所得到的实验数据往往是离散的,传感器建模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某些拟合方法得到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连续光滑曲线。实际测得一组传感器测量数据集{Xk,Yk},(k=1,2,&n),其中Xk为被测量,Yk为传感器输出量。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传感器数学模型的建立,就是要用多项式(2)
&&& 拟合测量数据集{Xk,Yk},(k=1,2,&n),使&值最小。一般均采用欧氏范数‖&‖2作为误差度量的标准。使用MATLAB的M语言对最小二乘算法进行编程,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利用polyfit函数进行多项式拟合,或利用矩阵除法解决复杂函数的拟合。文中用第一种方法拟合基于PSD的微位移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函数polyfit的输入量为X、Y、n,其中X、Y即为需要建立相互关系的2个变量的测量值,以数组的形式输入,n为多项式的阶数,输出的是多项式系数的行向量,得到的多项式是降幂的。对给定的一组数据(Si,Vi)(i=0,1,&,n),选取线性无关的基函数&={S0,S1,&,Sm},要求由&中找出一个函数y=V*(S),使误差平方和
3 基于MATLAB语言的传感器建模流程
&&&&通过对某PSD的微位移传感器建模原理的分析,利用MATLAB语言对传感器进行建模步骤为:
&&& 1)实际测得一组实验数据(Si,Vi)(i=0,1,&,n)(以数组形式输入这样便于在计算过程中引用),利用MATLAB中的plot(Si,Vi)函数完成描点画图,大致确定传感器系统输出电压和被测试件位移量之间变化趋势。
&&& 2)根据传感器系统输出电压和被测试件位移量之间变化趋势,采用分段建模方式确定PSD的微位移传感器数学模型为多项式形式如式(8)所示:
&&& V(S)&a0+a1S+&+amSm&&&&& (8)
&&& 3)选取基函数为&={1,S,S2,&,Sm},建立位移矩阵S。
&&& 4)将电压矩阵和位移矩阵代入相应法方程。
&&& 5)求解矩阵A。
&&& ①输入实验测得电压数据、实验次数n&=n+1及拟合多项式阶数m②求及M=STS③求N=STV④求A=M-1N6)求Q值及Z值。
&&& 建模程序设计流程图如图4所示。
4 实例分析与仿真
&&&&完成系统硬件连接,并对系统进行调试,开始对数据进行采集。实验过程中,利用步进电机对系统位移进行改变,步进电机精度为0.1 &m,其值远小于步进电机的步距(步距为10&m)故可以认为位移值为真值。为了提高检测的精确度,减小随机误差,PC机所获取的测量值为对每个检测点进行连续20次测量所取的平均值,其精度足以满足要求。通过实验测得PSD的微位移传感器系统输出电压和被测位移量之间对应关系的一组数据如表1所示。(电压采用20次测量的均值)。
&&& 由实验数据可知:在PSD的中间区域内,V-S变化趋势基本上成线性关系;但是在被测试件位移量较大和接近PSD的边缘时,两个区间内线性度较差,呈现非线性关系,这主要因为影响传感器特性的因素有很多;PSD器件的固有特性决定其存在非线性,这也是其主要不足之处另外,PSD不是理想的点电极,电极之间并非对称,而且,入射光、反偏电压、背景光、环境温度等都是影响传感器特性的因素。故大致可以分3段拟合该PSD微位移传感器的数学模型。拟合后残差平方和的大小决定了多项式拟合的效果,为了尽可能降低各测量点的残差平方和的数值,要合理选择拟合的阶次。拟合阶次的选择既要兼顾拟合曲线的光滑程度,又要注重考虑真实反映传感器输入、输出之间的变化规律。某PSD的微位移传感器特性拟合曲线如图5所示。
&&& PSD的微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和被测试件位移间存在对应关系。通过合理选择测量点,相应测得一组实验数据,运用MATLAB语言对PSD微位移传感器建立其数学模型,拟合求出PSD微位移传感器的(S,V)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这种建模方法可以实现PSD微位移传感器数学模型阶次和系数的辨识,拟合出的(S,V)曲线较为直观地反映了某PSD微位移传感器的特性,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此种建模方法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富于实际意义。PSD微位移传感器的模型的建立为其非线性补偿问题找到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指出了从DNA编码基因到RNA再到蛋白质的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一个基因被转录为RNA时,人们称之为“表达”。基因调控网络,即对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精准控制的蛋白与DNA间相互作用......关键字:
21ic讯&&ARM近日宣布,对周期精准虚拟原型建模的领先供应商Carbon Design Systems
(Carbon)的产品线和其他业务资产进行收购,旨在帮助ARM合作伙伴实现设计优化、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并提高......关键字:
在1月份 Windows 10 的发布会上,前 Xbox 孵化项目总经理,被誉为 Kinect 之父的 Alex Kipman 发布了令人震撼
HoloLens,以及被称为 Holograms 的技术,成功引爆了微软发布会的气氛。Holo......关键字:
Trends网站报道,由于特斯拉在快马加鞭地建设其超级电池工厂,法拉第未来的巨型电池生产工厂即将破土动工,大型汽车厂商在考虑追赶它们。Autocar刊文称,捷豹/路虎已加入福特和宝马之间有关联合建立电池生......关键字:
明年是苹果进入手机市场十周年,库克正准备推出一款全新惊艳的新手机(外界称之为iPhone
8)。据行业最新传言,这款手机可能会效仿微软和三星电子,推出虹膜扫描识别功能。微软在过去推出的Lumia旗舰手机中,曾经推出......关键字:
就在昨日,ofo 正式对外发布其自主研发的第一代智能锁,目前已有一批安装了智能锁的小黄车在北京部分地区投放。......关键字:
数码配件品牌 Anker 最近召回了一系列 USB-C 线缆,因为一段视频。独立的研究员 Nathan K 做了个演示。当你使用了 USB-C 给笔记本充电,比如
MacBook,它会记住该设备的输入电压,并在下一次为手机充电时保持这样的......关键字:
我 要 评 论
热门关键词当前位置:
>>>(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A放在气垫导轨B上,C为位移传感器..
(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A放在气垫导轨B上,C为位移传感器,它能将滑块A到传感器C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滑块A的位移—时间(x-t)图象和速率—时间(v-t)图象.整个装置置于高度可调节的斜面上,斜面的长度为l、高度为h.(取重力加速度g="9.8" m/s2,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现给滑块A一沿气垫导轨向上的初速度,A的v-t图线如下图实所示.从图线可得滑块A下滑时的加速度a = &&&&&m/s2,摩擦力对滑块A运动的影响&&&&&&&&&.(填“明显,不可忽略”或“不明显,可忽略”)(2)此装置还可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通过改变&&&&&&&&&可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通过改变&&&&&&&&&&可验证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3)将气垫导轨换成滑板,滑块A换成滑块A′,给滑块A′一沿滑板向上的初速度,A′的x-t图线如下图实所示.图线不对称是由于&&&&&&&造成的,通过图线可求得滑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题型:实验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 a = 6 m/s2,影响不明显,可忽略。(2)改变斜面高度h,改变滑块A的质量M及斜面的高度h,且使Mh不变(3)由于滑动摩擦力, =0.3(0.2-0.4都对).试题分析:(1)从图像可以看出,滑块上滑和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基本相等,所以摩擦力对滑块的运动影响不明显,可以忽略。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以得出(2)牛顿第二定律研究的是加速度与合外力和质量的关系。当质量一定时,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当斜面高度不同时,滑块受到的力不同,可以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由于滑块下滑加速的力是由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提供,所以要保证向下的分力不变,应该使不变,所以应该调节滑块的质量及斜面的高度,且使Mh不变。(3)滑板与滑块间的滑动摩擦力比较大,导致图像成抛物线形。从图上可以读出,滑块上滑和下滑时发生位移大小约为,上滑时间约为,下滑时间约为,上滑时看做反向匀加速运动,根据动学规律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下滑时,有,;联立解得点评:本题难度较大,首先应利用加速度概念,结合速度时间图像求得加速度大小,根据如题的运动情况判断受力情况,摩擦力不变,导致图像成抛物线,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结合求解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A放在气垫导轨B上,C为位移传感器..”主要考查你对&&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目的: 1、探究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定量关系。 2、学会利用图象研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实验原理: 1、如图所示,弹簧在下端悬挂钩码时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2、用刻度尺测出弹簧在不同的钩码拉力下的伸长量x,建立坐标系,以纵坐标表示弹力大小F,以横坐标表示弹簧的伸长量x,在坐标系中描出实验所测得的各组(x,F)对应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根据实验所得的图线,就可探知弹力大小与伸长量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 轻质弹簧(一根),钩码(一盒),刻度尺,铁架台,重垂线,坐标纸,三角板。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将铁架台放于桌面上(固定好),将弹簧的一端固定于铁架台的横梁上,在挨近弹簧处将刻度尺(最小分度为mm)固定于铁架台上,并用检查刻度尺是否竖直; 2、记下弹簧下端不挂钩码时所对应的刻度L0; 3、在弹簧下端挂上一个钩码,待钩码静止后,记下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Ll; 4、用上面方法,记下弹簧下端挂2个、3个、4个 ……钩码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L2、L3、L4……,并将所得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用xn=Ln-L0计算出弹簧挂1个、2个、3个……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并根据当地重力加速度值g,计算出所挂钩码的总重力,这个总重力就等于弹簧弹力的大小,将所得数据填入表格。 数据处理: 1、建立坐标系,标明横轴和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 2、标度:标度要适当,让所得到的图线布满整个坐标系; 3、描点:描点时要留下痕迹; 4、连线:让尽可能多的点落在同一直线上,让其余的点落在直线的两侧,误差较大的点舍弃; 5、根据图象做出结论。 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习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2、学习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即时速度和加速度。
实验原理: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由于电源频率是50Hz),因此纸带上的点就表示了和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点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2、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如图所示,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1、s2、s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s=s2-s1=s3-s2=……=恒量,即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①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即根据s4-s1=s5-s2=s6-s3=3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1=、a2=、a3=,再算出a1、a2、a3。②用v-t图法:即先根据vn=求出打第n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后作出v-t图线,图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器材: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米尺。
实验步骤: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4、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子,确定好计数始点0,标明计数点,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值,最后求其平均值。也可求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作v-t图线,求得直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注意事项: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2、应该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3、先断开电源,再取下纸带。4、对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如打出的点较轻或是短线时,应调整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5、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纸带上的点迹清晰,适当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注意计数点与计时点的区别),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等于(n-1)t。6、每打好一条纸带,将定位轴上的复写纸换个位置,以保证打点清晰(注意此项只对于电磁打点计时器才适用)。7、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一次测出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的距离,再逐个计算x1、x2、x3…,读数时应估读到0.1mm。8、尽可能保证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方法是:&&&&& ①细绳尽可能与板面保持平行;&&&&& ②滑轮和车轮灵活;&&&&& ③长木板表面粗糙程度、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基本保持一致。
实验目的: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原理: 1、如图所示装置,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小桶内砂的质量,从而改变细线对小车的牵引力,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作出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图线,验证加速度是否与外力成正比。 2、保持小桶和砂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减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作出加速度和质量倒数的关系图线,验证加速度是否与质量成反比。 实验器材: 小车,砝码,小桶,砂,细线,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托盘天平及砝码,米尺。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和M',把数据记录下来。 2、按如图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挂小桶用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加牵引力。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垫木,反复移动垫木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从纸带上打的点是否均匀来判断)。 4、在小车上加放砝码,小桶里放入适量的砂,把砝码和砂的质量m和m'记录下来。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绕过滑轮悬挂小桶,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取下纸带,在纸带上写上编号。 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的质量(要用天平称量),按步骤4再做5次实验。 6、算出每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的值。 7、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作用力,即砂和桶的总重力(M'+m')g,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描出相应的点,作图线。若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就证明了研究对象质量不变时其加速度与它所受作用力成正比。 8、保持砂和小桶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放砝码,重复上面的实验,并做好记录,求出相应的加速度,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内砝码总质量的倒数,在坐标平面上根据实验结果描出相应的点并作图线,若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就证明了研究对象所受作用力不变时其加速度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注意事项: 1、砂和小桶的总质量不要超过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的。 2、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悬挂小桶,但小车应连着纸带且接通电源。用手给小车一个初速度,如果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的间隔是均匀的,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跟它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 3、作图时应该使所作的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也要尽可能对称地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但如遇个别特别偏离的点可舍去。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体会探究的过程和所用的方法。 ①实验思想方法:倍增法。虽为变力做功,但橡皮条做的功,随着橡皮条数目的成倍增加功也成倍增加。这种方法的构思极为巧妙。历史上,库仑应用类似的方法发现了著名的库仑定律。当然,恒力做功时,倍增法同样适用。 ②数据处理方法:图像法。作出功-速度(W-v)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得出功与速度变化的定量关系。 ③本实验中,还用到纸带的分析、速度的测量、力的平衡等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学习的快乐;并通过亲身实践,树立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理念。 实验原理: 1、分析与猜测 ①通过研究重力做的功,我们确立了重力势能的表达式,通过分析弹力做的功,我们探究了弹性势能的表达式,那么,要研究动能的变化,也要从力做功开始。 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通过一段位移时,力会对物体做功,物体的速度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二者之间存在联系。 2、探究的思路 ①要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就要改变力对物体做的功,测出力对物体做不同功时物体的速度。 ②为简化实验,可将物体初速度设置为零,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橡皮筋来对小车做功W,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v,然后分析功W与速度v的关系。实验器材: 木板、小车、橡皮筋、打点计时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源、纸带等。 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器材; 2、平衡摩擦力:将木板固定,打点计时器的一端稍微垫高,使小车能牵引纸带在木板上做匀速运动; 3、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小车前端通过两铁钉连线时小车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功为W1,将数据记入表格,用标尺记录小车的初始位置; 4、改用2条、3条、4条……橡皮筋重复上述实验,让小车开始位置相同,每次橡皮筋拉开的长度相同,记录橡皮筋做功2W、3W、4W……情况下小车获得的速度v2、v3、v4……; 5、分析数据,研究W与v的关系。 数据处理: 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 我们可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作出W—v曲线、W—v2曲线、W—v3曲线……哪一种图象更接近于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功与速度之间就是哪一种正比关系。 用图象法处理数据,要比计算法更简捷更直观。 实验结论: 无论是通过计算法还是作图法都可以得出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结论,即W∝v2。 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实验中的小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对小车做负功,我们研究的是橡皮筋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应设法排除摩擦力的影响。可采用将木板一端垫高的方法来实现。将木板一端垫高,使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与摩擦力相平衡,就消除了摩擦力的影响。 2、每次实验所用的橡皮筋都相同并且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保持一致。 3、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相邻各点的间距并不均匀,应选间距均匀的那一段纸带来计算小车的速度,因这一小段是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完毕时的情形。(小车速度也可借助光电 门来测量)
发现相似题
与“(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A放在气垫导轨B上,C为位移传感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15351409672373833352493410783361265当前位置:
主题:628849 ┆
帖子:4971959 ┆
今日新帖:213 ┆
昨日帖数:1165 ┆
历史最高帖数:2608
在线用户:527人
如何用简单方法实现对两只液压缸的精准位移控制?
给TA发消息
加TA为好友
悬赏10分-已结帖 发表于: 23:45:56 楼主
折弯机智能化改造各位兄台:我现在想把一台低端折弯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该设备就一个机械主体、电机和油泵保留 其余全部 改掉机床主体如下图改造我们只讨论液压和电气部分的 功能要求4mm-16mm&&&&&&&&&
给TA发消息
加TA为好友 发表于: 08:32:58 1楼
这个设备改造,总体投入需要3k RMB左右,用触摸屏+PLC+相应传感器来实现,触摸屏实现你说的那些控制,角度显示,由PLC运算输出,根据比如角度位移传感器等的测量反馈给PLC,实现半自动化闭环控制,,如果不明白可以联系我。
给TA发消息
加TA为好友 发表于: 10:41:45 2楼
楼主这台压力机改完折薄板还可以,中厚板折不了弯,机架的横梁会弯的,两支液压油缸出力也不够,看图片机架宽度有1000mm以上,16mm厚的钢板折弯,大概估算了一下,需要2000kN以上的压力,下胎开口也要200mm,建议改之前先计算一下机架的强度、刚度和油缸的直径(出力)再决定改造。
给TA发消息
加TA为好友 发表于: 12:50:19 3楼
&&&&&& 价格实惠点就是位置定位你可采用位移传感器,如BAUFLL 的非接触位移传感器,测试液压缸的移动位置,用快速液压制动刹车配合定位。&&& 楼上有说 3K&这么便宜,一套 150MM 的好点手位移传感器就要这个价格呢&
给TA发消息
加TA为好友 发表于: 13:46:54 4楼
我的电脑不对吗?看不到图片。
给TA发消息
加TA为好友 发表于: 15:32:22 5楼
引用 阿水 的回复内容:&&&&&& 价格实惠点就是位置定位你可采用位移传感器,如BAUFLL 的非接触位移传感器,测试液压缸的移动位置,用快速液压制动刹车配合定位。&&& 楼上有说 3K&这么便宜,一套 150MM 的好点手位移传感器就要这个价格呢&不要告诉他。。。。。。。让他去干。。。呵呵呵。。
给TA发消息
加TA为好友 发表于: 17:47:39 6楼
引用 tianheyi 的回复内容:楼主这台压力机改完折薄板还可以,中厚板折不了弯,机架的横梁会弯的,两支液压油缸出力也不够,看图片机架宽度有1000mm以上,16mm厚的钢板折弯,大概估算了一下,需要2000kN以上的压力,下胎开口也要200mm,建议改之前先计算一下机架的强度、刚度和油缸的直径(出力)再决定改造。 楼主要多多参考这位兄的看法啊
给TA发消息
加TA为好友 发表于: 18:43:14 7楼
我觉得楼主既然打算改造这台折弯机,那么这台折弯机肯定有一些参数的,至于能不能折厚板,要看看他的牛顿是多少了。一般的16mm的厚板折弯的还很少见到呢。
给TA发消息
加TA为好友 发表于: 09:22:23 8楼
液压同步控制,液压位置控制的专家RMC75系列运动控制器RMC150系列运动控制器 &DeltaMotion产品的系统设置和编程调试非常方便,故障诊断功能非常完善。和市场上其他型号的运动控制器比起来同样的控制要求软件编程和调试的时间大大缩短。&DeltaMotion 产品无与伦比的独特优势在于除了能够实现普通运动控制器的伺服驱动和变频器驱动定位控制外还可以实现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的定位/压力/压强控制,以及实现位置,压力,压强控制之间的完美切换。电控,液压,气动多种驱动形式混合,多轴协调同步控制使得Deltamotion的运动控制产品在业界独树一帜.详情电邮:&& &田奎 联系电话:&&&& QQ: 美国DELTA运动控制器可以实现精确的闭环位置控制,速度,推力和位置压力或位置推力转换用于电动,液压和气动产品&1.RMC75(1到2轴) &&&& 提供比简单一到两轴控制更多的功能,通过RMCTools软件来设定,调整和诊断&&& 2.RMC150(2到8轴)&&&& DELTA的多轴控制器可能是业界最灵活通用的运动控制器. RMC150 CPU是最新的控制器,通过RMCTools软件来设定,调整和诊断&&& 3.RMC100(2到8轴)&&&& 通过RMCwin 来设定和编程&美国DELTA产品的优势:·高性能:同步运动,样条功能,位置压力和位置力控制.提高了产品生产率. ·通讯功能强: Ethernet, 串行 RS-232/485, Profibus, 直接 I/O, 和 Modbus Plus. ·连接各种传感器和变送器 ·快速响应的技术支持. ·支持电话:&&
给TA发消息
加TA为好友 发表于: 09:25:10 9楼
RMC75系列运动控制器&&& 可以实现你的要求,效果很好RMC150系列运动控制器 &
周点击排行周回复排行
[87] [72] [68] [62] [46] [29] [29] [26] [24] [23]
[10] [8] [5] [4] [4] [4] [2] [1] [1] [1]最新求助
[0] [4] [4] [40] [3] [14] [11] [6] [3] [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orkbench 力位移曲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