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女,去年做的肝部部分切除术,开斩玉大刀怎么开永久的,什么时候,能要孩子,对身体好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赞(<span class="num" id="tips_count_)
loading.......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有关癌症的论文荟萃(七)
班主任德育论文荟萃 有关癌症的论文荟萃(七)
有关癌症的论文荟萃(七)( 18:48:11) &文章&&(一)癌症袭来,患者和家人该怎样面对?(—)学习凌志军“理性抗癌”感悟重生癌症袭来,作为癌患的心情如何?面对癌症,患者自己该有什么样的态度?世界上有很多对自己罹患癌症后的所思所想发表感悟的人,也有不少人真实记述了自己的抗癌历程。的确,遭遇非常事件时,往往会激发人人的文字创作潜能,因为那种刻骨铭心的心路历程,恐怕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刻画出来。所以关于给患者的建议,我忠实地载录新京报记者对人民日报资深记者,曾经的晚期癌患凌志军先生的采访,希望能有益于面对癌症来袭的癌患朋友。凌志军在抗癌过程中,有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和方法,而其人生感悟也较以往更豁达。就此记者和他做了对话。  一、态度:对疾病要理智和冷静  新京报:你以前当过兵,之前的生活经历也很丰富,你是比较坚强的人。当你被医生宣布恶性癌症的时候,你内心是否有一种恐惧感?  凌志军:除了抑郁病患者,在死神面前任何人都会恐惧。像大多数健康人一样,我对癌症的认识,就是它是一个绝症,且目睹身边很多人很绝望地痛苦地死去。当医生宣布你是癌症且只有三个月时间的时候,可以想象,那时候恐惧是很强的,而且想到后世、想到死神降临,甚至想到了遗书,也想到了很多在健康人的状态下你根本没有办法想象的那些事情。  新京报:我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你的理性和冷静要比平常的人超出很多。在生死大考的面前这么镇静,有如此强大心理素质和力量,是否和你以前的经历有关?  凌志军:当初医生说我脑转移瘤的时候,我和医生分析病情,对医生的话提出一些疑问,医生都觉得很惊讶,觉得我好像在说别人的病。有一点要明确的是大多数的病人家属会瞒着病人,所以这就很难去理性地面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可能大多数经历的事情比较多,顺境逆境都经历过且对人生的看法相对来说通透一点,或说有时有点糊涂,但冷静下来慢慢想,比较容易想明白。  新京报:我估计像你一样的同龄人,肯定有很多都做不到像你这样的镇定冷静和理性,这里面是否还有其他因素?  凌志军:其实周围的人很重要—如果周围的人能够冷静理性,而不是在你跟前造成一种很紧张很激烈很偏激的情绪,对病人很有好处。我的家人和朋友在当时起了很大的作用。比较好的情况就是我们有默契,互相之间不会有隐瞒病情的事,所以我们可以很心平气和地去谈论这个病,分析各种治法的利弊,分析哪个医生是值得信任的,他们的冷静和智慧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比如我妹妹哥哥和家人,齐心协力,运用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我得到他们很多方面的帮助,不管是直接的、间接的还是无形当中的鼓舞—癌症患者周围的亲友是非常重要的  兜里有钱的病人喜欢说,我有钱,你们想怎么治就怎么治,用最好的药,找最好的医生。没有钱的人还可以找媒体募捐。但是大笔的钱很容易诱导过度治疗。医院的利益和医生的利益建立在给癌症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医生通常给一个病人治病的潜在条件是两个:你有多少钱、你的身体基础好不好。你要是有钱,身体底子又好,这就构成了他们给你下狠药的基础。在有些情况下,有钱恰恰不能救你的病,反而害了你。  二、策略要辨别哪些医生值得信任  新京报:现在医患关系紧张,可能在从事的新闻行业中所知很多,你在书中也强调,不能盲目地相信医生。在你自己亲历了之后,你是怎么看医患关系的?  凌志军:病人通常有两种心理:第一,我不懂医,不听医生听谁的;第二,医生都是王八蛋,不能听医生的。我想这两种心理都有问题,都会导致自己犯错误。看病是一件很受罪很难受的事情—不是疾病带来的难受,而是看病的过程当中种种的问题。  的确有一些医生不怎么样,医生也会犯错误,我遇到好几次,所以对医生的话不能盲目。但也的确有好医生,医术高明医德高,这样的医生不难找到,我就碰到好几位。癌症患者对医生的选择非常重要,我从医生那里学到了很多,医生不仅救了我的命,而且给了我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引导着我的康复之路,甚至他们的错误也让我学到很多。还有,犯了错误的医生不一定不是好医生。那些有热情有办法去发现新证据且根据新证据迅速修正自己错误的医生,更值得信赖。  新京报:我还注意到你写到的另一句话,很多人是因为过度治疗而死亡的。就你接触到的情况,过度治疗是怎么形成的?  凌志军:过度治疗其实不是我说的,我是转述医学圈里面专家和医生的话。这些话和我个人体验比较吻合。全世界都有这样的问题。有时医生会告诉你一个很新的很绝的技术,贵一点,但怎么怎么好。我做手术时,就问医生能不能来个微创的,因为听说那怎么怎么好,就算多花钱也愿意.我的手术大夫是国内最早做微创手术的人之一,很有经验,但他对我说,传统的手术能把问题解决得更牢靠,因为它成熟。我听了他的话,结果手术很好,不就是身上的刀口长点儿吗?癌症病人要特别明白这一点,癌症病人最大的难关不光是生理上的,还有心理上的,很多癌症患者后来得抑郁症,也是因为心理关过不去。一旦进入这种状况,他会受不了,觉得我怎么那么倒霉—其实不是,你是进入了生命的另外一个境界,理解了这一点,对康复是大有好处。所以不管是生病的人还是不生病的,迟早都会悟到这一点,我是被动的,但是我希望有人能够主动悟到。  三、感悟要知道生命还有另一面  新京报:从被诊断出来有癌症,然后到现在接近于正常的状况,你在人生观方面有哪些改善?  凌志军:重新体验了一把生命,跟过去感觉不太一样,过去很多自己觉得很重要的事情,现在觉得不那么重要了。生命是不断增加又不断减少的过程。如果在50岁之前你是不断增加,到了50岁之后,你开始慢慢减少。你在50岁之前不断地获取,每一次获取都有成功;50岁之后你不断地失去,你的身体越来越坏,你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少,力量越来越小,你的朋友也开始越来越少。  一生病,你会觉得这个进程非常清晰,但是大多数人不会感觉到这个很清晰的过程,实际上有时候减少比增加还要美好。这也许就是“知天命”的一个道理吧。人生美好的东西不光是灯红酒绿、功名利禄、成功、鲜花、喝彩、赞扬,有时候,安静、没有人打扰,就像这里,一片湖水、一个山坡,一片绿草地,其实也很好,都是生命当中美好的东西。  新京报:有的人虽然也身患绝症,但是他还是抛不开你说的这些,甚至有人最后一刻还处在第一线,在冲、在跑,你怎么看这种状况的?  凌志军:很正常,没有什么不好,因为整个社会要求大家就是这样子。现在我想说的是,当你追求自己的目标时,一定要知道生命还有另外一方面。包括新闻行业都有一些年轻人猝死。这就做得太过了,不要等到像我这样才能明白。  新京报:如果有一天你完全恢复到和患病之前一样健康了,你还会和原来的生活状况一样吗?  凌志军:不会了。因为我没有把握让我的身体还能恢复到我生病以前的状况。就算我还能工作,跟原来的心情也会不一样。原来一天12个小时,一周7天的工作方式肯定是不会有了。  癌症被视为不治之症,凌志军也一度沮丧。但他很快从负面情绪中恢复,以乐观的心态和顽强的意志对抗疾病,同时理性审慎地选择治法,调整作息,改变以往不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最终他的努力不但使自己重获健康,更成为其他癌症患者的励志故事。  四、从绝望到抗争  凌志军很绝望,他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令人沮丧。过去30年,癌症患者的数量以每年3-5%的速度增加。2012年全球死于癌症的人可能超过1000万“癌症就是绝症”已成民众的普遍看法。  奇怪的是,凌志军认识的一些美国人不约而同地告诉他,癌症不是绝症,只是一种慢性病。在验证美国朋友说法时凌志军发现,美国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最近10年里第一次被遏制,转而呈现下降趋势。癌症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即“治愈率”提高到81%。如今美国癌症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已经达到11年,并不比一些慢性病患者如心脏病或者是糖尿病的更短。世界卫生组织宣布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可以根治,1/3经过治疗可长期生存。他决定自己选择治疗方向。  五、倾听自己的身体  北京上海的专家们陈述的治疗程序是:开颅手术;化疗、放疗;观察肺部病灶,准备第二次手术,打开胸膛,切除肺叶;继续化疗,放疗……  因为开颅也不能保证痊愈,凌志军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先观察一阵。  两星期之后,医生的说法是,脑部的肿瘤“应该是没有长大”!凌志军倾听自己身体所发出的信号是,头痛、眩晕、视觉模糊、眼球震颤等症状并没有更严重。  与此同时,朋友介绍了一位名中医。他强烈反对凌志军手术,并让他喝牛筋汤和开胃汤。  在此期间他的《中国的新革命》在一家饭店发布。记者看到他的精神面貌明显不好,但仍然坚持参加完了答问等所有环节。  乐观的精神显然有益于治疗,凌志军开始听相声,他喜欢侯宝林,而儿子喜欢郭德纲。  他向妻子炫耀机敏和迅捷,不料连拍四掌,飞蛾都逃脱了,妻子笑他,他的回答是“不是没有好猎手,是狐狸太狡猾了”两人大笑。  六、用脑救命,而非钱包  尽管医生们不信,妻子仍详细记载着凌志军身体的每一个细微信息:晕眩感觉好转,走路姿态接近正常,视觉好转……他写下了“最想做的10件事”第八件是“重返滑雪场,从雪山顶峰速滑下山”。第10件是“告诉所有癌症患者和其家人,癌症不可怕”他也想到,医生也会犯错误。对病人而言,要用我们的脑子救命,而不是用腰包救命。他停止服用了牛筋汤和开胃汤,也拒绝了那位中医的“控岩散”如同拒绝了西医的手术刀。但他并非一味排斥手术,在可信的医生,胸科影像学专家石木兰确认肺部的癌症,并建议他做手术开胸之后,他立即按照石木兰的推荐,选择医生刘向阳为自己主刀。肺部的恶性肿瘤被切除后,他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家里。他拒绝了化疗,因为化疗仅仅“将治愈率从60%提高到62%”同时拒绝了很多昂贵的“特效药”他查阅了很多资讯,确认中国有很多癌症患者被过度治疗。他的一个朋友,身体棒,腰包鼓,结果从发病到治疗仅三个多月就去世了。他决定做一个聪明的患者,相信自己身体的力量而不是医生和药物,开始自我恢复。  七、把身体交给自然  从饮食和起居习惯开始,凌志军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他不再忙碌。对他来说“时间不再是金钱,不再是完成工作进度的承载体,它不过是我告别死神走向康复的桥梁”  他更多的时间是在户外度过,在湖边踏青,在林间漫步,在阳台听音乐闭目养神,眺望远山近水和蓝天白云。他享受阳光也享受风雨雪雾。  每天他重视的五件事是:吃、喝、拉、撒、睡。在吃的方面,要足够杂,足够粗,足够素,足够天然;他每天要喝2400毫升水;让自己的排泄每天都有规律,同时观察大小便的颜色和多少,间隔时间;每天的睡眠不低于8小时。  春秋季节,盛夏9点之前和下午5点之后,他会来到户外,裸露50%的皮肤晒太阳,就算不能补充维生素D,“我的生命再次被阳光照亮,生机和活力不知不觉重新回到我的身上”  他还去一些气候和空气好的地方疗养。去苏州的第二天,开胸手术后的正常反应胸闷和咳嗽就减轻了,五个月后咳嗽就好了。他还去了深圳东郊隐居,或在漫步海边,或在山间拾级而上。  他终于又回到了滑雪场,重温了这种野性和富有刺激性的运动。当晚,他给关心他的朋友发出一条短信:“号外:凌志军重返滑雪场”  八、尾声  今年3月15日,经过新一轮的复查,凌志军颅内病灶几乎完全消失,肺部和腹部未见新的异常。医生对他说“不要再把自己当作病人啦!”9月24日,以前从不流连于网络的凌志军开了微博,向癌症患者和他们的家属讲述自己抗癌成功的经验。他告诉大家自己从来不给医生送红包“我也不认为收红包的医生真的值得信任”10月18日,一位署名为henghengyan的网友向他致谢:妈妈读他的书被感动哭了,他的文字给了妈妈更大的信念,也让她在康复的道路上更积极。他回复说“很欣慰。为她祈福。”&(二) 谁也无权剥夺患者求生的权利&&&&& 罹患癌症,最揪心的一定是患者的家人。亲人间无法割舍血肉亲情,常常在癌症突如其来的时候,令肝肠寸断的父母宁愿替患病的孩子慷慨“赴死”让撕心裂肺的儿女甘心献出自己的“阳寿”来换得老人恢复健康。然而当和癌症抗争一段时间以后,尤其是在不正确的地点选择了不恰当的治疗途径和方法后,病人在被折腾的死去活来后,随着病情不断恶化,而家里的钱财也快被掏空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 1、做父母的为儿女愿意献出所有,不惜倾家荡产,甚至宁愿拼上自己的全身心,也要为自己的亲骨肉治疗到哪怕最后一刻!这样感人的场面我在多年的医疗实践中几乎随处可见,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2、做子女的可能会有两种表现,一是应验了“久病床前无孝子”那句话,在内心深处已经对风烛残年的老人有了“撒手”的邪念,舍不得再花代价去寻求治疗;二是继续在努力寻求更好的方法,依然千方百计挽救老人的生命,但对“人财两空”的悲剧却也充满了恐惧。&&& 尤其是那些对老人隐瞒病情的子女,在经过一圈错误或不当的治疗后,往往乐意听从主流医生的“劝告”为避免人财两空,而选择“抛弃”于是便斗胆包天,把生养你的父母最后那点求生的权利给生生剥夺!美其名曰“替老人做主”而拒绝了可能延长老人生命,改善老人生存质量的有效的后续治疗。全然不去回想,当初你给老人找的治疗途径手段是最佳的吗?在当前的医疗水平下,你给老人的治疗安排是无悔的选择吗?如果还留有一大堆的后悔,你是否想到要在老人最后的危急关头去竭力弥补呢?【注:这里,我高度质疑,发表这些“善意”忠告的专家是否就代表着中国癌症医疗的最高水平?他是根据什么做出“绝症”“回天无力”的判断的?如果是为病人着想,那么这些“善意”的劝告为什么很少出现在病人刚刚来求医的时候?是谁,又是用什么办法把一个条件还不错的病人给鼓捣成现在这个病情“危急”的样子的?】【当初,病人的身心条件和经济实力都还可以让那些事后诸葛亮医生在治疗上面“大做文章”他不会讲出别过度治疗之类的话,而是煞有介事地制定出一整套治疗套餐。在折腾一年半载之后,病人通过“手术、放化疗和靶向”以及“以毒攻毒”的战争折磨后,身心已经极度衰败,同时经济能力也已捉襟见肘了,这时掌握话语权的医疗专家却忽然仁心大发,不忍再见“钱尽人亡”的悲剧重演,于是便在告知预后“刑期”的同时,善良地告知家人“这是绝症,已经病入膏肓,本来就全世界无法,就别再浪费钱费劲啦!”“在当初病人还算不错的身心条件下,我们大医院大专家都施救乏术,到了此等恶劣条件下,如果还试图‘妙手回天’不是骗钱便是忽悠!”】&&&& 我亲眼见到一位病情危急的50多岁的母亲,在吃药的时候不忍用儿子的水杯喝水,唯恐会传染到儿子—儿子是她一生最大的骄傲,就是在病情如此危重的情况下,夸赞起她大学毕业事业有成的儿子,她浑浊的眼里便立马透出怜爱和自豪光芒。可她万万想不到,就是这个她引以为豪的儿子却硬是将她从病床上拖起,放弃了一次可能很有价值的治疗,踏上了可见预期的归途。我们也非常理解这个面对母亲也泪水盈盈的儿子,也相信他是一个孝子,但抵挡不住世俗的压力,他可能是万般无奈地选择了对母亲的“抛弃”因为他自己也深知,一旦离开医院,便有可能是斩断了唯一可能帮助母亲回头上岸的“救命稻草”......&&& 对于那些曾经选择了不当的治疗医院、途径和方法,铸成了似乎不可原谅和饶恕的错误的家人,在“久病成医”的同时,一定要全面、系统、理性地研究在传统体制外的治疗方法—你当初由于选择不慎,已经把老人治病的最佳时机,如相对“健康”的身心基础,给了大医院、大专家和规范性的流程上了,可能浪费在了错误的治疗手段上了,就像很多人酸涩调侃的那样,“到了总医院,死了不遗憾”而今面对老人可能是最后的机会,你再也无权替老人做主了—应该把最后选择生存的权利交还给自己的老人。&&& 对每一个面临死亡威胁的人来说,唯有活着才是王道!如果在生死问题上还一味地“贪大求洋”而全然不顾一路走来的血的教训,那就是“无可救药”的愚昧!&&& 鉴别真假医术,判断“救星”和“骗子”需要下苦功夫,真功夫,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懒惰。这里有四点值得参考:&&& 1、当医生明确告知你这是绝症,预后很差,只能按照规范试一试,且后果可能不良时,你依然选择他,那么你就必须承担医生提前告知的预后结果,不可抱有侥幸心理。把命运交给本身就没有信心的一个人去掌握,却企盼某种奇迹的出现,往往会是失望的结局;&&& 2、如果一个医生告诉你采用常规的医疗手段和规范化的治疗程序,那么其结果往往就是“预定”的走向,因为这是大样本统计的结果;&&& 3、真正有可能改变癌症病人命运的肯定是出其不意的另类疗法,其结果也有两种可能:一是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从而不仅改写了程式化的方法,也改写了程式化的结局;二是可能不一定比常规的方法更好,但是在“死马当做活马医”的最后关头,其可能的不好结局也一定不会比常规的“放弃”结果差多少!&&& 4、判断一种独特的癌症治法是否具有可行性,关键是看以下几个要素:一是治疗是否可能带来新的伤害而加剧病情发展?二是能否首先迅速解决病人难睡眠、难吃饭、疼痛、胸腹水和内心极大的死亡恐惧?三是能否少折腾病人去做若干项目的体力消耗的检查,而更多依赖医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来把握病情?四是病人的情绪是否因为治疗而很快稳定下来,求生的欲望被极大调动起来,从而以积极的姿态来配合治疗?&(三)绝对不可回避的一些关键问题癌症来袭,不紧张是不可能的“突如其来”“五雷轰顶”“天塌下来”“惶恐万分”“惊慌失措”“大脑一片空白”“眼前一阵发黑”......这些都是人们面对癌症初袭的本能反应,人之常情,感同身受。估计少见有我这样对母亲疑似罹患子宫癌的反应—冷静分析原因,理智确定解决之策,有理有据地安抚母亲周围的所有亲人,并坦然面对担当。当然我也有一通若干“马后炮”式的自责【我的母亲疑似罹患子宫癌& 明日从美国纽约飞抵北京治疗。这一切大概都源于目前我对癌症的认知,对“平衡医疗”的研究和对临床验证效果的把握。& & 紧张可以理解为正当的生理反应,但紧张过后的“慌张”或“六神无主”或“束手无措”却可能导致下一步的判断、决策等一系列失误。这样的教训几乎无处不在:家里发现癌症病人,本能地奔向大医院,挖空心思,找百忙应对在癌症诊疗“程序化”作业线上的名医、专家,按照多年来“约定俗成”的模式,把自己的亲人也及早插入到这个“流水线”上,任凭医生们像“技工”一样按照既定程序:& & 1、手术。多年来的主流医学的医疗实践证实,手术是解决癌症问题的首选。“规范”把“手术指证”作为“指南”“守则”来颁行(一般是早期或中期癌肿)不过如今的人们也在各种原因主导下开始“挑战”这个“规范”—如果没有手术指证,可以设计出“新辅助放疗”“新辅助化疗”来人为“降低”恶性肿瘤的TNM分期,从而“创造”手术条件,来达成手术的目的(注:此时可能医患双方的心理是一样的,患方希望尽早切除那个癌灶,似乎只要切掉它,问题就好像已经解决了“一大半”了;从最善良的角度想,医方则可能是为了迎合患家的心理,努力去创造手术条件。那过去规范设定的手术“指证”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个手术指证是从数十万、数百万例手术中总结出来的血的教训)其实人们早就用无数先烈的生命代价验证了一个真理:不该做的,不能做的,一旦硬做,只能是蛮干!其结果很大可能是加剧了患者的不幸后果!可在对抗性思维的主导下,人们内心深处最大的阴影似乎就是那个“肿块”必欲除之而后快!却全然忘掉了那是人体自身细胞“恶”变的一个产物“恶变之源”不解决,还一定会有新的细胞继续恶变;而已经先期血行或循淋巴道“扩散”出去的癌细胞,也一定会在“拿掉了”最大免疫抗原的情况下,在“元气”大伤的患者体内“疯长”!& & 2、放化疗。放化疗是对抗医学思想主导的医学方法,畅行半个多世纪以来,已经随着被现代科技武装的西医学的优势“强化”而成为癌症治疗的“常规”手段,几乎95%以上的肿瘤病人都或多或少地经受了放化疗的“考验”其中不乏大量的受益者,但也有不少的受害者,而鉴别“受益”和”受害的“科学”“规范”标准目前尚缺乏,因此只能根据人们的“感知”来判断。如果说这个感知还太主观的话,那么这些年来的癌症发病率、治愈率、有效率、显效率和死亡率却是相对客观的,似可作为参考。值得注意的是,百年来人们对癌症的研究几乎从未停止过,且还在不断深化和扩展。同时世界各地不断出现的“癌症自愈”现象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对晚期癌症,单纯依靠“规范”的放化疗手段得到“痊愈”的患者数量与经过其他“非主流”手段“治疗”的“自愈”患者数量,到底孰多孰少,恐怕目前全世界也没有统计资料!因此人们也就无法“科学”判读癌症治疗效果和癌症自愈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关联。放化疗对癌患治疗的作用、价值,放化疗手段动机与效果的关联度“比值”目前可能也缺乏最权威的数据,也许掌握话语权的专家知道的很多,但对普通患者和家人来说,这方面的信息可能是“不对称”的。由于没有官方的“澄清”“生命不息,化疗不止”“过度治疗”“(夸大的)放化疗毒副作用”等信息便畅行其道,成为难以禁止的“谣言”。普天之下,一个看似十分反常的现象便越来越“流行”—本来是为着治病救人的放化疗手段,不仅让患者本人“恐惧不安”也令焦虑的患者家人“畏之如虎“常常成为人们“无奈”的选择!久而久之,连有些医生也对上这个手段感觉有些“不好启齿”似乎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震撼“上市”的靶向药、基因药、单抗药和生物免疫治疗,尽管大多还是被用来“二线”“三线”治疗,但已经有趋势显现,其正在逐渐从“预备队”上升到打“主攻”的位置。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癌症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同时也似乎预示着曾经“风行”百年的放化疗手段正在逐步“淡出”前不久我曾应邀担任中咨国际的肿瘤医疗专家,来为一家准备投资32亿、占地400余亩的现代化专业肿瘤医院做相关技术评估指导,某知名的医疗集团计划斥资近10亿购买一台“质子刀”(质子加速器)这样的设备全世界目前在使用的不过42台。说实话,这个质子刀也是基于“对抗医学”理论而研发的,由于其“布拉格峰值”特点,使其具有最优化的靶点质子束治疗和最低的“副作用”也许某一天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富裕,这项治疗将可能完全取代现有的传统放疗,甚至取代目前较先进的“三维适形调放”等技术。如果这项技术得到普及,那么在这之前的那么多所谓“普放”“精准放”是否就是明显“有缺陷”的“不完美”治疗呢?方兴未艾的生物免疫治疗和细胞基因治疗尽管目前还是在“半遮半掩”的状态中,但近些年的生物医学诺奖都相继“投向”这个领域的研究专家,似在表明世界医学“科学”界对这一研究的高度重视,这个医学科研“风向标”同时悄无声息地告知人们,现在的细胞毒药化疗技术也是对肿瘤有缺陷、不完美的治疗方案。否则,世界上一定还会循着“细胞毒药”这个思路继续“深鉆细研”的。我估计不仅普通老百姓渐渐醒悟,就连那些高居“象牙塔”顶端的人恐怕也对化疗的“正”“负”价值心照不宣!只不过目前西医还没有找到一种可以替代化疗的更有效、更廉价、更方便、更可靠的方法,所以明知不完美不确切,但是还得沿袭、延续......直到某一天,美国FDA黯然宣布人类的化疗时代已经过去,新的更健康、少毒害的癌症细胞生物免疫治疗时代已经到来。也许到那时,全球各地的生物免疫治疗机构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将出来,只留给人们对“化疗”历史的沉重的“盖棺定论”。&(四)绝对不可回避的一些关键问题&对手术和放化疗方式治癌的“规范”模式,相信人们已经“耳熟能详”了。外国是否也依靠“三板斧”打头阵,不敢妄言,但这几十年来,国人似乎都是沿袭这样的治疗“路数”一溜歪斜地走到了今天。对这样的“首选”手段,人们似乎也快成了共识,患者和家人对“根治术”还抱着满腹期待,但对放化疗却显得很勉强,尽管如此,人们似乎也别无选择了。治癌的“主旋律”也在不断强化着这样的声音:癌症是疑难慢性病,只有“三板斧”才是正宗、正统的“规范”疗法【国家甚至还把其中大部份的内容给纳入了医保报销范畴,旨在鼓励人们遇到癌症首先去抡“三板斧”】其他的医学方法都处在“试行”期。而除此之外的另类疗法则被认为是“死马当活马医”的“下策”这些癌症医疗观念目前已经深入人心。实际上人们对“三板斧”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因为那需要“太多的勇气”;而想要“不用你”却也不是容易的事,因为那不仅需要“太多的勇气”还需要太多的胆识!于是我们便引出了下面的话题,除了“三板斧”,对癌症治疗您还了解多少?& & 1、中医。&&& 不用统计,全世界用中医手段治疗或辅助治疗癌症的,中国绝对最多。不少信奉中医的人对中医治癌的效果和意义也大加推崇,对那些盲目否定中医的人更是气愤不平。但令人疑惑的是,中国的癌症死亡率并未因此而降低,中国的癌症存活率、存活期等数值也并未因此而增高。难道问题出在中医身上?显然不能因此而诬赖中医。在中国,尽管中医不少,号称能够治疗癌症的中医大师也层出不穷,但有多少人是在发现癌症的时候就首先想到找中医去治疗呢?而且所找的中医是否真的就是能够治癌的中医呢?&&& 西医用药治肿瘤医生的水平高低主要体现在诊断、鉴别诊断能力上,如影像判读、病理分析和体液检查数值的分析(会从看似正常的数值中进行分析计算的人也是凤毛麟角)也包括对已经存在的抗癌药物了解掌握的程度上。如果药厂,特别是西方药厂没有生产出特效药来,医生就是分析得头头是道,恐怕对癌症治疗也是“爱莫能助”因为他自己绝对不可能造出一粒药来!中医水平的高低全在“八纲辨证”和理法方药上!对这一点,不少西医可能是不屑一顾的。问题是,普通的癌患不可能看出中医调配君臣佐使的水平差异,因此也就很难判断该找那个中医来治疗癌症。&&& 中医治癌的水平参差不齐,差异巨大。看着都是一堆草根树皮,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生死成败往往就在分寸之间。您可能也想到找中医调理了,有人还吃了俩月、甚至一年半载的中药,但您知道怎样来考量中医的疗效和水平高低吗?&&& 可以肯定地讲中医对癌症的治疗和辅助治疗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但找对中医却很不易。能够巧妙地把中医治癌和西医治癌有机结合起来,简直就是一门高超的“艺术”绝非常人所能及。这必须通过整合医疗专家的专业指导,在以人为本、治病留人、摒弃偏见、同心协力的思想指导下,才能把中西医的有效治疗技术贯穿始终,发挥到最优化状态。&&& 到哪里去找这样合适的中医呢?首先,整合医疗的专业指导。癌症的治疗不可偏废任何一项技术,必须在中西医结合整合医疗、个性化治疗、综合治疗的思想指导下,通过专业人士,尤其是整合医疗专家来全程指导,绝对不是随便找一个老中医就能担当此大任的。中医治疗是癌症治疗的有机组成部分,绝对不是“擦屁股”“打补丁”“凑份子”的地位,更不是“死马当做活马医”“瞎猫撞上死耗子”的碰运气。其次要了解中医师的医学思想。尤其是肿瘤医疗思想,凡是对西医手段一概排斥,对癌症的病因、机理和预后不置可否,对中西医结合盲目抵制的中医都值得高度质疑。西医对癌症的定位、定性、定量分析,关于癌细胞和癌症成因的基本理论,关于扩散、转移和免疫平衡的理论,对现代中医来说都是值得借鉴的。蔑视西医技术手段,仅仅依靠单一手段治癌的,不是妄自尊大,便有可能是孤独求败。一个连癌症成因和细胞免疫都讲不明白的中医,即使能够拿出一些成功治癌的病例来佐证,都无法让人心悦诚服地把癌症之躯全权相托。第三对中医为主治癌,一定要用中医的思想来看待疾病。病人的睡眠、饮食、疼痛和精神、体力的改善应放在考量首位,而影像学和实验室的检查则放在第二位,这是中西医不同癌症治疗观所决定的。如果一方面以中医治癌为主,另一方面又以西医“杀伐”的观点为依据,则对部分中医来说,这样的“矛盾”似乎很难协调统一。西医的目光着眼于肿瘤的大小,所以药物是以“杀”为主来设计的。中医更多强调人的整体,则把上述的“表征”作为治疗的导向,而往往难以直接让肿瘤快速缩小。当然也不能排除,有的中医大家可以把“扶正”和“祛邪”结合的很好,既保护人体正气,又可消减肿瘤,这自然是治癌中医中的高手。&&&2、另类疗法。&&& 我这里把元素和体液平衡、汗蒸鼻吸、气功、针灸、拔罐、外敷贴、红外线、仿生运动、食疗、保健理疗等等诸多疗法统一归为“另类疗法”。另类疗法目前在一些晚期癌症病人中也比较时兴,有些早期手术后或手术、放化疗后,未见肿瘤复发“迹象”的患者,因为无特效的预防药可兹使用,便也转向另类疗法寻求“巩固”。&&& 资料表明另类疗法对于那些“叫天不语唤地不应”的“绝症”型癌症,如脑干胶质瘤、胶母细胞瘤、早期多发转移的肺腺癌、复杂的恶性淋巴瘤等,还有久经折腾,人财几近两空,最后被多方拒绝收治的那些“爹不疼娘不待见”的晚晚期癌症,如二三次术后复发的脑癌,放疗手段用尽(把人一生能够承受的放射线总量约6000Gy已经“照完”)的癌症,化疗无法承受、靶向已经耐药、无财力承担生物免疫治疗的病人,另类疗法应该是大家无奈的选择。难能可贵的是,那些被排斥在医疗圈外的“另类”疗法对这样的病人还敢于承担治疗责任,并且还有可能从中做成几个成功逆转危局,甚至回阳救逆、起死回生的案例来!另类疗法“治疗”对象的特殊性和“低成本”的性价比,让一些典型的“死马当作活马医”的病人,在最危急的关头,看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文章(二)一位癌症患者重生的启示&&& 凌志军是著名作家、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也是一位晚期肺癌的患者。不久前,他把自己过去5年的抗癌经历写成书《重生手记》,讲述了一个癌症患者从“肺癌晚期”的绝境到逐步康复的故事。同时,这本书也是一位有20多年新闻工作经验的著名记者对当今中国医疗体系、医患关系种种利弊的观察、剖析与建言肝癌?真是肝癌&&& 妻子的背影僵直地坐着&&& 透过虚掩的门缝,我看见妻子晓东的背影。她僵直地坐着,一动不动。&&& 那一天,我本该至少有24小时在睡梦中度过,因为,我刚已经没有休息日地工作了12个月。直到突然袭来的天旋地转,促使我直奔医院。&&& 回家路上,车里气氛低沉。晓东紧紧拉着我的手,似乎担心我突然消失。而我,第一次明白什么叫“绝望”。我们来到一家饭馆,要了一大盆疙瘩汤。也许是为了安慰晓东,也许是为了鼓舞自己,也许是想证明医生危言耸听,我尽量让自己表现出如饥似渴和津津有味,同时从塞满食物的嘴里挤出一句话来:“肝癌?真是肝癌,我还能这么吃吗?”&&& 直到我突然意识到,晓东几乎没动筷子,她只是安安静静地看着我,面色苍白,眼睛里充满了哀伤和怜惜。&&& 胶片清晰地显示出,我的后脑有个2.5厘米×2.3厘米的病灶,圆圆的像个乒乓球漂浮在那里,紧挨着大脑中枢神经。&&& 有一会儿,我开始怨天尤人:为什么是我?老天爷为何要下如此狠手?为什么我没有好好养护身体?为什么我没有好好享受人生?我沉浸在这一连串的“为什么”中,情绪低沉。&&& 靠着晓东搀扶,我摇摇晃晃走出家门,像所有癌症患者一样,踏上慕名投医的漫漫路程。&&& 挂号等了3小时看名医&变成“教学标本”&&& 我们找到北京天坛医院的一位“主任”,他是大权威,据说拥有很高的专业水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忍耐了两个小时的路上颠簸和头晕目眩,又花了300元挂上专家号,我们耐心等了三小时,终于在下班前最后几分钟见到他。&&& 由于眩晕和畏光,几天来我一直戴着一副墨镜。看到他,我的内心充满敬畏,赶忙摘下墨镜。&&& 而眼前这个保养很好的中年男人,只看了我一眼,便把注意力集中到我的核磁共振胶片上。我强打精神,试图叙述我突然发作的症状,可是很快发现,他的热情,似乎只在向他对面的年轻医生侃侃而谈。&&& 我忽然觉得自己并不是他的一个病人,而是一个病例,在适当的时候自己送上门来,做了他的教学标本。&&& 晓东急切地想要弄清楚我脑子里的东西和肺上的病灶是否有关,她终于忍不住打断专家演讲,提出问题。&&& “你想让它有联系?”他刻薄地反问一句,嘴角带着明显的嘲弄和不屑,“是吗?”&&& “主任”在诊疗本上写下结论:胶质瘤?多发转移性病变待除外。&&& 告别“主任”时天已大黑。我和晓东蹒跚而行,感觉又冷又无助。我们得到的,仅仅是一张“专家门诊挂号费发票”,以及一篇演讲、一个“问号”和一个模棱两可的“待除外”。&&& 比利时医学专家看了60分钟& 国内特需专家3分钟诊断完毕&&& 我躺在朦胧的暮色中,明知恐惧有害无益,还是忍不住想象死神降临时的情形。晓东则坠入服丧般的悲痛之中。&&& 我们抱着一点侥幸心理,匆匆赶到上海。但上海的专家们甚至还有更大的担忧:我的死期更加紧迫,可能“只有三个月”。&&& 在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所有恐惧中,没有什么比预知死期将至更加恐怖了。我可以选择去医院切开脑袋,也可以选择待在家里。这可真应了癌症患者圈子里流传的一句话:治,是找死;不治,是等死。&&& 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周良辅教授建议我们,对脑部重新做一次核磁共振扫描,加上“波谱扫描”。就在这时,我们意外地收到来自欧洲的好消息。&&& 在比利时的妹妹,专业是糖尿病研究治疗。接到我们寄去的胶片后,她立即请相关领域的医学专家会诊。&&& 这些国外医学专家把我的九张脑部胶片一一排开,整整齐齐悬挂了半面墙壁。他们拿着放大镜,仔细查阅每一张,又认真倾听妹妹转述我的发病经过,对他们认为很重要的细节不厌其烦地询问。&&& 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60分钟,然而还没有完,他们又把胶片的数码文本拷贝到电脑上,经过放大处理后再来比照。&&& 这样的会诊先后有过两次,结论大致相同,他们认为,病灶显示出良性的可能只有2%;但从病人脑部症状是“突发”而不是“渐进”来看,这一病灶更像一种罕见的炎症。前一条和中国医生的意见基本一样;第二条,所有中国医生都忽视了。&&& 国外的专家向妹妹推荐了一位中国很有名的医生。妹妹当即决定从布鲁塞尔赶回北京。&&& 她惊讶地看到,这位“很有名的中国专家”,只不过在九张胶片之中挑出三张匆匆看了几眼就诊断完毕。“不手术?那就等着呗!”专家说,全程不到3分钟。&&& “等着”的意思,就是“等死”。&&& 转瞬之间,医生在招呼下一个病人了。&&& “对不起,我还看不懂它” 专家也有不懂的东西&&& 有了如此一番经历之后,妹妹忽然销声匿迹。直到一个午夜,她打来电话,“就算它是肿瘤,也是良性的可能性更大”。她信心十足地说。&&& 她的依据正是我的最新一次“波谱扫描”。为了看懂扫描结果,她特地去书店买来一本厚厚的专著自学。后来的事情证明,这恰恰是我的疾病诊断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可是我们这些天拜访的医生,他们中的多数人都对这个新的检查结果甚至连看也不看。直到北京医院的李金大夫对我承认了一个事实:“真对不起,我还看不懂它。这是个新技术,引入中国的时间不长。”&&& 她的语气充满真诚和愧疚,让我感动之余又恍然大悟,终于明白原来专家们也有不懂的东西。&&& 我们还意外地发现,脑瘤并没有像医生预言的那样迅速长大!我的身体正在发出微弱却清晰的信号,与两周前相比,我的种种不适——头痛、眩晕、视觉模糊、失去平衡……并没有更严重。&&& 医生们可以解释为医疗器械的“技术误差”,可是他们不会比我更了解我自己的身体。&&& 经过和家人的讨论,我们逐渐抓住问题的焦点,并共同作出决定:继续观察至少三周,等待下一次核磁共振扫描的结果。&&& 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多了一项内容:我把自己的感觉详细描述出来,晓东在日记中一一记录。如今翻看这些日记,对照前因后果,我才发现,它对我们没有误入所谓“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治”的歧途,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当疾病猝然而至的时候,我们必须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康复之门的钥匙在我们自己手里。迷信医生的滔滔不绝,比身陷疾病的折磨还要糟。很多癌症病人医治无效,不是治疗方法不好,而是从一开始就选错了治疗方向。&&& 传说中的“太医”& 祖传秘方就是两方汤剂&&& 有一天,一个朋友打来电话,声音中带着喜悦:“刘太医要来给你看病。”&&& 我对这个名号并不陌生,他依靠“祖传秘方”治疗肿瘤的诸多病例,好几个月以来都是这个圈子里最神奇、最脍炙人口的故事。&&& 第二天下午,“刘太医”在朋友引领下,顶着寒风,驱车一百多公里,直奔我家而来。&&& 面前的这个人,浑身洋溢着一种粗率的江湖气。“喝我的牛筋汤和开胃汤。”他说,“先喝三个月。”&&& 这是“太医”的两大法宝,他用它们来医治所有肿瘤病人。&&& “开胃汤”的药物成分简单到只有四味——北山楂、广木香、决明子、菊花,只是用量为每味50克,大约是通常中医处方用量的10倍甚至20倍。&&& 在京郊一个肉牛屠宰场,我们找到了刘太医要求的“原生态”牛筋。“刘太医”声称,牛蹄筋中的胶原蛋白,可以“把癌块紧紧地包裹住”。&&& 我开始每天怀着一种既好奇又庄严的心情,喝下一锅没加任何调味品、臊臭黏稠的牛筋汤。&&& 多年后,我读到“苹果之父”乔布斯的一篇传记,写他在身患癌症之后曾经吃马粪治疗。我相信,人到了那时候,只要相信有用,别说马粪,就是人粪也能吃下去。&&& 我喝“牛筋汤”不到一年,“开胃汤”也在半年后完全停止了,因为有人告诉我,长期大量地服用决明子会伤及肾脏。&&& 不好的症状减轻了& “三月大限”没有应验&&& 我的心境渐渐沉静。是的,我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回望自己走过的生命旅程。&&&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奇怪的是,我没有闻到一点死神的气息。&&& 为了印证我的“感觉”是否准确,我们决定来一次“临床检查”。于是我们再次去看李金大夫。&&& “原来有的一些不好的症状,现在减轻了。”她惊叹,“原来没有的不好的症状,现在还是没有。”&&& 走出医院时,我们浑身轻松,显然,医生们说的“三月大限”没有应验。&&& 要说医生会犯错误,甚至犯低级错误,也许会让一些医生不以为然。&&& 不过,我总担心,有一些非医学的因素,受制于医生人性方面的弱点、在病人面前的职业优越感、医患之间严重供不应求造成的普遍麻木和厌烦、利益的纠葛,都可能导致医生不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请记住,医生不等于医学。医生=医学+人。&&& 如果你把我的意思理解为“别听医生的”,那就错了。我想说的是,对于医生的话,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该听的,什么是不该听的。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不是你的疾病让你一步步走向死亡,而是你在疾病面前的一个又一个错误让你走向死亡。&&& 请记住,用我们的脑子救命,而不是用我们的腰包救命。&&& 灾难是突然降临的,就像晴天霹雳。&&& 那一天是日。当时我站在北京医院神经外科的医生办公室里,看着我的颅脑和胸部胶片悬挂在一个巨大的灯箱上,苍白凄厉。&&& “这里有,这里有,啊——肝上也有。”医生一边在胶片上面指指点点,一边说,“已经不能手术了,只能全身化疗。”&&& 他好像突然意识到什么:“请你在外面等一下,我要和家属谈一谈”。&&& 我知道这一切意味着什么:脑癌、肺癌,再加上肝癌。这不就是晚期恶性肿瘤吗!&我为什么不化疗?什么医生值得信服?做聪明的病人远比做听话的病人重要&&& 如今回看康复之路上的每一个脚印,我意识到,我当时犯了一个严重错误。脑瘤的危机很长时间里吸引了我的所有注意力,对于左肺上叶的那片阴影,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几个月后,石木兰大夫以不容置疑的方式描述了它“增大”、“形态不规则”、“毛刺增多”。我第一次切切实实地感到,我的左肺正潜伏着更大的威胁……&&& 将性命托付给值得托付的好医生&&&&当疾病猝然降临,无论对谁来说,都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经历五年顽强而智慧的抗争,凌志军目前的生活状态如何?他对生命有何新的感悟?11月10日,都市快报记者专访了他。&&& 都市快报:经历与疾病的顽强抗争,你目前的生活状态如何?对生命有何新的感悟?&&& 凌志军:对我来说,时间不再是金钱,不再是完成工作进度的承载体,它只不过是我告别死神走向康复的桥梁。手表早已不知丢到何处,手机也不再如影随形。我每天的很多时间是在户外度过的。在湖边踏青,在林中漫步,深深地吸进野草和泥土的味道,或者坐在阳台上,阅读一本40年前读过的老书。&&& 这样的生活方式,那些胸怀大志的人可能不会接受,但是对我这个命在旦夕、无欲无求的人来说,却是最适合不过。过去几十年,我已经习惯于忙碌。而现在,我发现自己挺容易地习惯了无所事事。在忙碌了大半生之后,可以这样来体验生命,真是奇妙。&&& 都市快报:你在书中提到,曾开玩笑说书名要叫做《别让医生吓死你》,你觉得现实中医生“吓死”病人的情况多吗?&&& 凌志军:说“吓死”有点夸张,但是我们国家当前的癌症治疗情况的确不容乐观,错误治疗和过度治疗的情况屡屡发生。癌症病人中的大部分人在三年内死去,能够活过五年的只有20%左右(根据不同的报告,我国肿瘤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在10%-30%)。这不仅大大低于美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都市快报:你怎样看待如今的医患关系?&&& 凌志军:医患关系不好,我认为两方面都有问题。我在书里说到了一些医生的问题,那是用一个患者的眼光观察所得。但我并不想责备哪一个医生。因为医生的问题是更大社会问题的反映。当然我知道,患者也有自己的问题。一个清醒理智的患者,不会让一个不好的医生影响自己的情绪,而是想方设法去寻找好医生。事实证明,好医生还是不少的,遇到好的医生,一定要给他(她)最充分的信任。&&& 都市快报:有人说,你的求医经历中,似乎有很多不可复制,例如您可以寻访到国内乃至世界顶尖的医生或专家等,你对此怎么看?&&& 凌志军:我的求医经历,的确有些独有的地方,但是要知道,我找到那些知名医生的办法是所有人都能使用的办法,即排队挂号。我跟所有普通患者一样,都是去医院挂号找医生,而且我一般挂的都是普通号,很少挂特别贵的专家号。当今中国虽然医疗体制有种种问题,但是好医生还是很多的,想找到并不难。&&& 都市快报:那么,是否有一些癌症患者应该共同遵循的东西?&&& 凌志军: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坚强,去接受那些应当接受的治疗;有足够的勇气,去拒绝那些不应当接受的治疗;有足够的智慧,去分清哪些治疗是你应当接受的、哪些治疗是你不应当接受的。&&& 都市快报:你认为一个人与自己身体相处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凌志军:善待它,别做让它承受不了的事,倾听它的需要,与其和谐相处。&&& 都市快报:我注意到您的书中提到一个问题,当今医疗体制下,我们把性命托付给谁。您觉得应该把性命托付给“谁”?&&& 凌志军:托付给自己的头脑,托付给爱你的家人,托付给值得托付的好医生。&&& 什么医生值得信服?&&& 我不懂医,但我懂人&&& 石木兰,这个70多岁已经退休的老医生,是京城最杰出的胸科影像学诊断专家。她的故事也是传奇。早些年,她仅仅通过CT胶片,成功地捕捉到自己体内的早期肺癌,然后又给自己选择了一位主刀医生,干脆利落地完成肿瘤全切除手术。&&& 她的古怪脾气和她的专业水平一样有名。整个过程中,她不苟言笑,把全部精力专注于胶片上。&&& 在我接触到的所有医生中,她几乎是唯一不会受到外来因素干扰、只是就影像论影像的医生。她的一丝不苟让我感觉,她不是不会误诊,但她误诊的可能性,一定比其他医生小。&&& 让我真正信服的那些医生,不是因为他们特别权威,不是因为他们特别大牌,不是因为他们对我有一番特殊关照,甚至也不是因为他们说的话特别中我的意。而是因为,他们都同时拥有以下9个特点:&&& 1.不自吹自擂; 2.不贬低同行;3.不仅关注仪器检验结果,而且关注病人;4.只关心你的病,不关心你是多大的官,不问你有没有名、有没有钱;5.对求医者一视同仁;6.不自以为是,坦率地承认自己也有不懂的地方;7.不模棱两可;8.言之有据;9.即使已经做出结论,也会特别注意那些不支持自己结论的证据,并且根据新的证据迅速校正自己的诊断。&&& 我为什么不化疗&&& 要坚强,更要聪明&&& 我的左肺诊断结果都呈现恶性肿瘤的典型特征,第一次我切切实实地感到巨大的威胁。&&& 石木兰大夫推荐了当初给她做手术的肿瘤医院胸外科医生刘向阳,做肺癌全切除手术。&&& 当我从术后麻醉中醒来时,看到了阳光中的妻子晓东。&&& “我肺上的是什么?”我问。&&& 她俯身在我耳边:“是恶性的。已经全切除了。”&&& 术后恢复期间,每一下呼吸,都实实在在让我感觉到了什么叫“撕心裂肺”。而更让我纠结的问题是:到底要不要做化疗?&&& 出院前刘向阳大夫曾给我一个忠告,就是“不建议你去做化疗”。他说这话时,脸上一点也不掩饰对化疗的反感。&&& 目前全世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肿瘤患者使用了化疗。毫无疑问,化疗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同样没有疑问的是,化疗也有很多失败的案例。它的弊端和它的优点一样令人印象深刻:一些正在用于临床的化疗药物,杀死的正常细胞,远远多于它们杀死的癌细胞。&&& 我选择了放弃化疗。我不是第一次“拒绝治疗”。我曾经拒绝了开颅手术,拒绝了脑穿刺,拒绝了刘太医的“控岩散”,拒绝了一些所谓“抗癌新药”。但我同时接受了肺癌全切除手术。这样看来,我并不是“拒绝治疗”,而是“拒绝过度治疗”。&&& 对待癌症不应麻木不仁,不容讳疾忌医,医生主张“积极治疗”也是有根据的。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坚定地认为,“积极治疗”不等于“过度治疗”。&&& 我看到一组数据是,目前我国有80%的癌症晚期患者在有意或被迫接受着超过疾病治疗需要的“过度治疗”;全球肿瘤患者有三分之一死于不合理治疗;因为“过度治疗”盛行,癌症患者的死亡率上升了17个百分点。&&& 很明显,对于我们这些癌症患者来说,仅仅凭借“坚强”是不够的。我们应当是一个坚强的患者,同时我们也应当是一个聪明的患者。&&& 重返滑雪场&&& 不要再把自己当病人啦&&& 人体自有一套强大的自我修复系统,最好的武器,其实是我们自己的身体。&&& 我自己杜撰了一个词,叫“非医学意义治疗”,我的标准是“自我感觉”——能够给我带来身体舒适和精神愉悦的办法,我就尽力地、持续地去做。这包括每天做好五件事:吃、喝、拉、撒、睡。&&& 我的内心深处也一直铺垫着三个信念:相信癌症是一种慢性病,不是绝症;要学会与癌细胞和平共处,而不是斗个你死我活;此外,还应“量力祛邪,尽力扶正”,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希望与癌细胞握手言和,就必须改变我们生活中一切与此相悖的事。&&& 回看这些年,我们经历了从天而降的打击,经历了迢迢漫漫的求医问药,经历了死亡的恐惧,经历了艰难的抉择……然而我们的生活,居然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我和晓东走过了银婚纪念日,孙子的出生,更让我们感受到生命延续的美好。&&& 患病之初我曾给自己列下最想做的10件事,其中一件是“重返滑雪场,从雪山顶峰速滑下山”&&& 今年3月,我又站在雪山之巅,看眼底千堆雪,听耳边百丈风,心中无限空寂。&&& 日下午,家里笑声不断。这天上午,我刚刚完成新一轮复查,结果出乎意料好:颅内病灶几乎完全消失,手术后幸存的那片肺叶竟也生长壮大起来。&&& 医生笑眯眯地对我说:“不要再把自己当病人啦!”&&& 我们都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该从容地迎接死神降临,什么时候该坚定地寻找康复之路。视死如归固然可敬可佩,叩开健康之门却更困难也更可贵。&&& 因此,做一个聪明的病人,远比做一个听话的病人更重要。&&& 凌志军总结的少犯错误的10条原则&&& 1.不被医生的话左右自己的心情——不论是乐观的话还是悲观的话。&&& 2.尽可能仔细、客观地体会自己身体的变化。&&& 3.记住每个医生都有犯错误的可能,也会有失败的病例。&&& 4.尽可能全面地收集与自己疾病有关的信息。&&& 5.把所有信息综合在一起,判断哪些是无关紧要的,哪些有可能是错误的,哪些是正确的。哪些事应当尽快去做,哪些事应当暂缓和等待,哪些事根本不能做。&&& 6.对那些正面作用很小、副作用却很大的治疗措施,特别慎重。&&& 7.对那些不能肯定有正面效果、却肯定会带来副作用的治疗措施,更要慎重。&&& 8.对那些有明显或潜在利害关联的医生提出的治疗建议,保持警惕。&&& 9.对那些特别关心你的身份和钱包的医生提出的治疗建议,冷静面对。&&& 10.对那些名气很大但却过于自信轻率的医生,切不可盲目追随。&尊重患恶性肿瘤父亲不治疗 杭州医生陈作兵:&&& 癌症别过度治疗 应该注重人的尊严&■医生视角&&& “过度治疗的情况还是很多的。”&&& 浙一医院康复中心主任、主任医师陈作兵的看法与凌志军的观察几乎一致。&&& 陈医生想起了女儿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是恶性肿瘤晚期,胃癌肺转移。&&& 他给家属的建议是不要过度化疗,好好调养身体,活得好一点就行。&&& 家属没有听从陈医生的建议,“诊断结果出来后,开始使用各种治疗手段,化疗加药物,每天的花费不下3万元。”&&& 化疗两个星期后,这位女老师去世了。&&& “很多医生和患者对肿瘤都很麻木,麻木地乐观,或者麻木地悲观。”陈医生感慨地说。&&& 只见肿瘤不见病人& 患者与医生一起制定方案最理想&&& 两年前,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转来陈医生的门诊。&&& “她感到腹痛,吃东西也吃不下去。”诊断为胃癌,透过片子,肿瘤在胃的下部清晰可见。&&& 其他医生都建议进行胃癌根治术,把胃的下半部分切除。&&& 陈医生说:“我看着这位老太太,年纪大,身体虚弱,如果进行胃部切除这么大的手术,恐怕是支持不了多久的。”&&& 根据陈作兵的经验,许多医生容易一叶蔽目,“只见肿瘤不见病人”,诊断为肿瘤了就想方设法要把它切除。&&& “西医是把肿瘤当做敌人来看待,如何把肿瘤清除成为治疗的出发点。”陈医生说,“但是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陈医生跟老太太的家属进行了沟通,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胃部切除手术老人可能吃不消。&&& 他觉得许多医生麻木地乐观,相信各种治疗手段,一定可以减轻病痛甚至根除,对现代科技的信任到了盲目的地步。&&& 相对地,也有麻木的悲观。医生认为没有救治的希望了,只给患者打一些盐水作为安慰,患者则可能极端地放弃生命,放弃治疗。&&& “肿瘤的产生只是你的身体发生了变化。”陈医生认为,肿瘤既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需要理性地看待。&&& “老太太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吃不下东西,我就提出给她做胃肠姑息吻合术。”陈医生提出的这种手术,是在胃上另开一个口,把肠接上来,避开了胃下部的肿瘤,使得老人能正常地进食。&&& 胃里的肿瘤仍存在那里,只要不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老太太跟它和平共处,不做殊死搏斗,就还可以好好地多活一些时间。&&& 老太太的家属接受了陈医生的意见。像凌志军这样,患者与医生一起探讨治疗方案,在陈医生看来是最理想的方式。&&& “前段时间,老太太来体检,还活得好好的。”陈医生说。&&& 谁愿意过度治疗& 社会舆论也会对治疗施加压力&&& 如果能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谁愿意过度治疗?&&& 像凌志军这样有文化、有资源的患者并不多,陈医生说:“许多患者可能到临终时,才从医生、家属的眼中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 陈医生其实也曾是一名肿瘤患者的家属。&&& 2011年4月,他的父亲诊断出恶性肿瘤晚期。当时朋友有各种治疗建议,陈医生把治疗可能的结果,以及不治疗的后果跟父亲一一讲清楚,并尊重了父亲的选择:不治疗&&& 年迈的父亲一年不到就去世了,这一年里陈医生的父亲跟家人在一起,享受了生命最后的时光。&&& 留给陈医生的也有巨大的争议,“在中国人观念里,我这可能是最大的不孝吧”,陈医生深有感触。&&& 如何对待癌症,体现了一个人对生命的认知。2011年年底,陈医生曾在英国进行3个月的进修。他的导师查理,被查出患有胰腺癌后,不肯为了15%的存活率而接受化疗放疗,而是回家尽情享受生活,几个月后在家中平静去世。&&& “许多家属想尽一切办法给癌症晚期的患者进行治疗,除了在乎生命,可能也怕周围人的议论。”陈医生认为中国式的社会舆论对癌症治疗也有很大的影响。&&& “这种议论的力量,很容易影响理性的判断。”&&& “为了延长生命,过度治疗,全身插满管子,躺在病房,忍受剧痛,不能跟人说话沟通。”在陈医生看来,这是对患者施加残酷的刑罚。&&& “放弃治疗会面临很大的压力。”陈医生认为目前中国社会看重生命长度胜过生命质量,也忽略了人的尊严。&&& 患者一听癌症马上就崩溃了& 谁能给患者和家属心理缓冲期?&&& 前段时间有一位20多岁的男孩来陈医生这里看门诊。&&& “他以为是胃病,右上腹痛。”根据检查基本诊断为肝癌。&&& “你的病需要马上住院,肝部有阴影,需要进一步诊断。”陈医生在病历上写了“肝占位”,他并没有直接告诉这个男孩可能是癌症。&&& 凌志军对医生的这类模糊用词颇有批评,认为这或许是医生水平不够。&&& 陈医生想的却完全不一样,他说:“男孩年纪轻轻,一个人来诊治,如果突然告诉他得了癌症,他可能马上就崩溃了。我们需要给患者一个心理缓冲期。”&&& 他认为用“阴影”、“肝占位”、“有块”这些词,是科学严谨的态度,所有的线索指向癌症,但是在没有做病理检查之前,并不能确诊为癌症。&&& 不使用“肿瘤”、“癌症”等词汇,也是为了避免刺激患者。陈医生遇到过许多人得了癌症之后的极端选择,患者一听马上就崩溃了,有的人直接跳楼了。&&& 陈医生把这位患者转到了住院部,同时他细心地给住院部医生打了一个电话:“这个患者第一次来诊治,家属也不在身边,还不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你们跟他说话要注意方式方法。”&&& 医院立即给患者家属打电话,陈医生说:“跟家属说的时候,就会实情告知,我们说高度疑似肝癌。”&&& “这个小伙在酒店做管理,才二十几岁,得了癌症,放在任何一个家庭都接受不了,什么安慰都是苍白的。我们医生只能从自己能做的地方,能温情一些就温情一些。”陈医生觉得我国缺乏一个对患者、家属进行安抚的环节。&&& 陈医生介绍,在西方的医院里有一个小教堂,牧师、志愿者、社工常会在患者、家属情绪崩溃的时候提供安抚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应对疾病。&&& “很多时候,安慰患者和家属的责任就由我们承担了。”这本不属于医生工作的范畴。&&& 陈医生每个工作日给自己的门诊限号20人,他曾经跟在他门诊实习的研究生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大海退潮了,沙滩上很多小鱼搁浅在水洼里。一个小男孩不停地捡起水洼中的鱼,一条条往大海扔。&&& 旁边的人说:“何苦呢,你救得了这么多鱼吗?再说,谁在乎你这么做呢?”&&& 小男孩扬扬手中的那条小鱼,认真地说:“它在乎!”&文章(三)治疗癌症中的经验教训和对使用中药的一点个人看法&&&   1、早查早治  癌是慢性病,从发生发展到晚期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一种药能根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早期检查,早发现,立足于早治疗。癌症的早期很容易控制病情。对于不明原因的疼痛不能乱用止痛药,一定要查清原因再止疼,否则有可能掩盖病情。对于到了晚期经调整还吃不下饭的病人就是神仙也救不了,到了那时就不要乱治,给病人额外增加痛苦了。发现有肿瘤后,无论其它的检查指标如何,只要没扩散,病人条件又允许,一定要做病理以活检为准,其它的指标只能作为参考。病人得的不是癌却被误当做癌治疗,并不是极个别的例子。检查确诊时要到大医院,但是如果确诊后用西药治疗在哪个医院差别都不大,都是手术放疗化疗这三斧头。对于医生的话要分析,大的主意一定要自己拿,这不是急性病,不会因为晚几天就会出现意外,除非本来就已不能治了。曾有个主治医生和我说,他们自己得了大病,也最少到到二、三家医院找医生咨询、检查,最后再根据检查的情况,自己做决定。不是说医生不好,但是现实中因为种种利益关系确实有医院对病人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这也是不胜枚举的事实。对于已经做过病理确诊了或已有转移病灶,明显扩散又无法做病理的病人,过度的检查则没有必要。除了B超对人伤害较小外,其它的放射性检查对人都有一定的伤害。我治过一个肝癌患者每次做完ECT后都要发烧好几天。我曾应朋友的请求到某地看望过一个老人,这也是我见过的最坚强的一个老人,肺癌淋巴转移有少量积水,有高血压心脏病。不知医生怎么想的,非要手术抽水取切片做组织分析,也许是通过熟人找到的,欠人情不做点啥不好意思吧。结果手术后出现感染,高烧不止,老人一周后去世了。其实如果保守治疗老人根本不会走得那样快。像这种危重病人,组织学分析做的再好,对治病没有啥实际意义,把病人是哪种类型的肺癌搞清楚了,病人也很快走了。   2、直面癌症  当家庭中的哪个成员得了肿瘤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能大意。一旦确定为恶性肿瘤,决不是手术切除或吃几副药就能治好的这么简单。这是个漫长的治疗过程,一开始就要精打细算节省财力,从长计宜,要全家人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合力。这不是某一个家庭成员就能大包大揽的病,而且治疗的过程如履薄冰,从精神到饮食,很小的疏忽都能误大事。所谓癌症病人是被吓死的不是没有道理。意志力、求生欲强的人能很好的配合治疗,会克服许多困难,再难喝的药也会咽下去,生命往往就在这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得到延续。不要盲目听信宣传,连媒体也未必全信。特别是那些打着各种证书头衔做宣传的。有许多药号称在实验室达到百分之多少多少的有效率,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药物在人体内的环境和实验室的环境是完全不同的。许多药在实验室做的很成功,但临床使用效果却很差,所以不能盲目地相信所谓的“科学”。   3、对于肿瘤已扩散的病人,非必要的手术只能是加速扩散。对于化疗,发明化疗药的西方人还在反思重新认识化疗的副作用。东方人是否适应?剂量是否适合东方人的体质,这些还是个未知数。就是做化疗也一定要根据病人的体质,不是谁都适合作化疗。特别是要避免过度治疗。许多病人刚做完化疗觉得很好,没多长时间又复发转移了,再重做化疗,再复发…如此反复,恶性循环。生存的时间是在痛苦中度过,无法保证生存质量,许多人还背负上沉重的债务。奇怪的是好多农村人因为没钱治疗,反而活了很长时间。而越是条件好的,把所谓的所有高科技药品名医专家都用上了,反而走的更快,这决不是个别现象,是该人们反思的时候了!如果不是为了止痛或解决压迫神经这些问题,放疗也要慎用。在放化疗中会大量杀死负责人体免疫的白细胞,医生往往会打生白针,其实这是把骨髓中未完全成熟的白细胞提前释放出来,而且短时间内重复用,也不会增加白细胞。最好选用一些营养药或通过改善饮食帮助调养,靠自身的功能产生正常的白细胞。有这样一个典型的病例:有姐弟俩经亲戚介绍找到我,他们的父亲得了肺病,颈上淋巴有两个转移肿块,到我这里时老人已消瘦,食欲极差,气喘胸闷。在这之前弟弟的岳父也得了肝癌,刚做完手术放化疗,又发现骨转移,医生推荐了一种国外进口药,说是用飞机运来的,吃后半年内不发展。我明确地告诉他们,这种药不可能存在,但是因为已交了订金,不能退药。抱着一线希望,病人服下了这种进口药。而且病人出现疼痛后某医院直接就给开了××止疼药注射,结果病人不到二个月就走了。对癌痛的治疗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案,止痛药物的使用剂量应坚持从小到大,从低到高的原则。病人家属往往以为医生给开的能迅速止痛的药就是好药,岂不知这样的用法到了后期会产生严重的精神和身体依赖性。我见过两例病人,肿瘤控制的不错,但因为长期服用麻醉止疼药而去世了。回过来头说刚才那位肺癌患者,家里人持两种意见,女儿和老伴的意见瞒住病人,先用中药治,儿子想听医生的建议放化疗。我告诉他们,先回去喝中草药,半个月后饭量增加了,两个多月后检查肿瘤缩小了。病人家属不相信是癌,又换了一家大医院检查,证实确是肺癌转移,才又接着吃药。两年多后,同村的一个患者听他们介绍找到我这里,我才知老人仍正常地活着。& & 4、慎用毒性药 &  不要乱用毒性药,单纯以毒攻毒的治法,不能说一点效果没有,但是产生的毒副作用也很大,对人正常的机能有相当大的破坏性。特别是对于晚期病重的病人不适合用。我曾经和内蒙的一个网友去辽宁看一位老中医,网友的父亲是肺癌,通过别人介绍,吃过一个月那个中医的药,说瘤小了。我俩约好了一起来到那个医生家里,和中医聊了一会,我已猜到了他用药的基本成份,尽管他看了我母亲的病历后一再劝我,说我母亲的病更严重要早用药,我还是以钱没带够为由没买,同时把我的想法告诉了那位朋友。但人到那时都和着了魔找到救星一样,他根本听不进去。回去后不久,我问他情况,他说老人已去世了。在癌症的治疗上还有许多误区,中药不神秘,但是对某种中药的药性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不能乱用药,就是书本也不可信。盲目的用药很有可能加速扩散有个朋友的父亲得了肠癌,早期手术后自己研究中药,给自己配中药吃,效果不错。后来他老伴也发现了癌症,他就按自己吃的药方给老伴吃。我问了一下病情,病人身体消瘦,饭量却又大的惊人,总是处在饥饿状态。觉得老人很可能还有糖尿病,建议她去医院检查。同时认为他开的中药不适合他老伴吃,特别是其中有些药抗癌利尿的作用,但是糖尿病人长期服用肯定是不适合的。老人非常不满意,认为他也天天看中药书,这样用药没错。我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能劝他早点去医院检查,果不其然检查结果是糖尿病。后来听说那次通话后不到两个月他老伴去世了。其实糖尿病本不是致命的病,本身具有能吃、食欲好的特点,反而使癌病不至于马上恶化。如果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应该比别的病人更容易存活。对于有毒的中药,一定要慎重使用。  五、本人对恶性肿瘤治疗的一点认识  目前世界上尚未发现哪种药对癌能根治,有特效。因此对癌应该中西医结合,复合用药,综合治疗。应该把病人做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只针对局部的肿瘤治疗。如果治瘤的目的是为了消瘤,那手术是最简单的,但有相当多的病人因手术加速了肿瘤的扩散。对于中晚期已有转移的,病人是不适合手术的。最开始试药时我一心想消瘤,恨不得用最狠最毒的药让瘤马上缩小,随着认识的深入,病例的增多,发现这是个误区,有多少人天天在痛苦中治疗,瘤消了人也去了。应该追求的是提高一个人的整体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最大限度的控制病情延长生命。控制病情不转移,再慢慢求得痊愈。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在现有的医学水平下,对病人来说也许是终生。癌是和免疫系统有关的疾病。是血热妄行的热病,切忌一味的以毒攻毒,应固本扶正,凉血解毒,去“湿、燥、火”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应从调节养胃增强免疫力入手,先求生存让病人暂时死不了,再凉血解毒去邪气,达到驱除病毒的目的,最后固本扶正气,求治愈。在临床上我常把这三点同时进行复合用药。中医传统理论讲究君医佐吏,但是对于癌症这种特殊的疾病,必须特殊对待。要连吃饭都要对治疗有帮助。对于那些营养品保健品,不要听宣传,要吃那些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天然的东西。除了一些基本药物外,每个病人本身的情况不同,处在发病的时期不同,用药都是不一样的,决不是几个偏方能解决问题的,这是个系统综合的的治疗过程。  六、对癌症病人的家属及社会关系的一点思考  中华民族有尽孝的美德,百善孝为先。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人之本性。但是与孝有关的问题不仅仅是个人或家庭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就拿父母生病和赡养来说,晚年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但是他们是为社会贡献了他们的力量的,却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我父母不到20岁就在黑龙江建设兵团工作,工作了近40年,退休了却每月只有几百元的退休金,一旦有个大病根本无济于事。    医疗体制的不合理,医疗、赡养费用和照顾等,基本上只能由子女负担。可是子女又需要工作,需要养家糊口,他们的力量是有限的。特别是象癌症这样重大的疾病,对于每一个家庭都是一场灾难,我曾碰到好几个青年谈了多年的对象,因为其中一个家中的父母得此病而分手。有过激的人说医生是披白大褂的强盗,但病人家属做的又怎样呢?      &&& 【附文】如何正确使用中药    一.药必须自己煮  无论在哪里买的药,尽量自己煮,避免图省事去外面加工,包括一些所谓的大医院。自己可以比较一下,你会发现,药煮出来的颜色、浓度都不一样,不排除有氧化的原因,但别的原因就不便多说,建议宁可费点事还是自己煮了放心。    曾经历过这样一个病例,肺癌脑转移,放疗没做完就不能进食,出现呕吐、脑水肿等症状,经半年的中药调养治疗后脑水肿消失、脑瘤减小。但是随着夏季来临,病人开始出现不定时呕吐且不能吃药,去医院检查却始终找不到原因。这样过了3个月,经反复询问呕吐时的症状和时间,发现病人住在西北地区,夏季气压低,病人本身血压极低,遇到天不好就憋气呕吐,天好时又正常。劝病人去医院看内科用药解决血压低问题。用了2个多月的复方阿胶口服液调理,病人血压上来不吐了,但是脑部检查肿瘤又出现增大,已消失的脑水肿又出现了(后来我查复方阿胶浆里有黄芪,出现复发这样快是否和黄芪有关系尚待进一步证实)。    本来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吃得下药给出一个多月的时间一般都能控制,但是吃了20多天药却没有看到预期的效果。病人女儿回家才发现,病人为了省事药都是放外面煮的,药性已大打折扣。气的她把已煮好的药都扔了,再重新自己煮,但已经来不及了,很快病人就吃不下药了。    算起来从我开始接触到这个病人正好有一年的时间,非常可惜,本来是有可能多延长几年的生命的。有时,在病情危重的时候,几天的时间都是极其宝贵的,错一步可能就永远也没有机会了。  二.煮药的工序  一定要用凉水泡药半小时以上,泡时间长点没关系,但绝对不能用热水泡药,直接用热水或迅速加热会把植物表皮的毛细孔封死,药汁就不易流出来。    煮药时水能没过药平面就行,煮的过程中也可以上下翻动。药物湿透后开火煎熬,先用武火(大火),沸后改为慢火,至少煮40分钟以上,再根据不同病人能接受的药液服用量,决定是否再多煮一会再浓一点。可以敞开锅盖,便于水分挥发。煮好的第一遍药液倒出后,直接放入凉水再煮半小时到一小时后倒出,将两遍药液混合后分三次温服。对于一些病重的病人或是肝不好腹胀的病人初期也可以少服频饮,逐渐增大药量。    单包“后下”的药可以在煮头一遍临出锅前15~20分钟下,并且一定要把药翻开,放在水能浸泡到的地方。  喝药必须要经过沉淀过滤,把杂质倒掉。因为有的药比如石膏牡蛎等本来就是粉,药液会很混浊。还有一些药比如胆南星,直接入口会刺激粘膜,感觉发辣,而喝煮成的汤药则不会有这个问题  服药的时间一般在饭后半到一小时后,但也要灵活掌握。有的病人消化能力弱,或是已卧床不起,肠胃蠕动慢,可以饭后时间间隔再长些,以自己感觉舒适为宜。    曾有人咨询能不能用暖水瓶泡药代替煮药?如果连煮药的耐心和时间都没有,复杂癌症的治疗过程就更无从谈起了。   三. 有关药量  刚刚用药时,开始两天要摸索着来,既要保证病人能按医生要求服下中药,也要保证吃下足够量且有营养的饭,因此必须根据每个病人的的具体情况,保证留存的药液的适量,不可因留存的药液量大而导致病人无法吃饭。不是煮剩的汤药量多就是吃的药多。其实剩的汤药多少药量都一样,只不过浓度不同。    对于有些口服的药粉,感觉难以下咽,可以头一天晚上用水浸泡,第二天就会变得结实。在用勺舀出来分次服,药味就会减少,也便于服用。切不可用水泡涨了再服用或是直接把药粉放在汤药中,那样更难以下咽。    吃完中药后可以用自己喜欢吃的小食品嚼服改改口味。  四.一些中药正常的反应  有些药,比如利尿的扁蓄,用后可能会子宫收缩、轻微腹疼;如果治腹水、胸水,有的病人两便次数会增多且大便稀;有些关节不好或有淤滞地方的病人还有可能出现疼痛;有阻塞性肺炎或肺痈的病人用药后有的出现咳嗽剧烈、咳痰增加的反应,这些表现都是病情好转过程当中的正常反应  如果吃了寒凉水果或是油腻的东西,或是药因为保存不当变质,还会出现腹泻。比如吃西瓜易引起腹泻。还有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出现感冒发烧,其实即便不吃药不得癌,感冒发烧也可能出现,不要啥都往癌上联想,往药上联想。针对具体情况应该冷静地具体分析,找出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有的需要自己解决,有的用药调整后自然就好了。    任何药也不是仙丹,不可能吃几天病人就好了,特别是部分临床症状不很明显的病人,出现明显好转是需要时间的。但任何一种药吃过两个月后仍无任何好转迹象则应对药的效果提出质疑    同时也应该避免另一种情况,即自己觉得吃了几天药没看见啥效果就不吃了,隔几天再换另外一种药,这样试来试去,最后的结果是把自己坑了。    事实上,中药治疗癌症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不同的病人个体都有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案,先治标还是先治本轻重缓急必须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有许多药也是逐步加量使用的,病人身体对药也有一个耐受及适应的过程,急功近利只会害了自己。这也是很多危重病人吃一段时间药后病情奇迹般好转的原因。许多人认为这是奇迹,其实是因为病重,很快就能看到效果,病人及家属很快对用药产生信任,就会认准了坚持服用,结果把自己救了。而有许多原本不很重的的病人,不同的药吃吃换换最后反而失去了治疗的机会。  五.服药时间的长短  对于没有出现转移的早期病人最少要吃半年以上中药,再定期检查,间断性吃药,直到完全停止。对于那些已经出现转移的病人则至少要坚持用药一年以上,有些病人需要终生服药,特别是那些做过放化疗的病人,用药时间更长。    我接触的病人中,到现在为止,停药后仍然没有复发的,基本都是没做过放化疗的那一部分。有的作过手术后直接吃中药,有的没做手术也没进行过其它治疗就直接吃中药,典型的象本博客贴的病例乳腺癌肝转移,一针没打过直接用中药,现在也两年了且已停药半年,病人无任何不适。  还有一对母女,女儿得癌后多次化疗,一年内出现肝转移腹水,因为嫌中药慢,要去抽水。本来去之前和医生说好了不往里打化疗药,但治疗中医生直接一次将腹水全部抽干净,病人难受呕吐,医生告诉往里打化疗药就好了。结果是往体内打化疗药后,当时病人是舒服了,但很快就吃不下饭,不到两个月病人就走了。在病人去世前她的母亲也发现同样的癌症,她和妹妹商量母亲手术后直接吃我的治疗肿瘤的中药,不做放化疗。目前已两年多了,病人的母亲仍然健康生活,没有出现复发转移。& & 六.对中药作用的认识  中药的作用不只是通常人们所理解的扶正、调理,这些只是中药作用的一部分。    治癌则必须针对不同的癌病使用有针对性的中药,要直接能控制癌细胞的发展,不是随便找个中医开点药就算是吃中药了,就算是中药抗癌了,这是个误区。而且癌病用药有其特殊性,对别的病适用的药,对癌不一定能用,甚至有可能起反作用。也不要相信名气,每个中医都有其特点,在某一方面可能是专家,在治癌上可能却是外行。这本来就很正常。在没搞清楚的情况下乱用药会适得其反。    事实上,中药完全可以独立抗癌,并非只是配合放化疗调理,而且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生存期限长、基本无痛苦等优势。缺点是没有制成成药之前口感差、服用不便。    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对于检查结果及部分辅助治疗则必须使用西医的检测治疗手段,靠摸脉是摸不出肿瘤大小或转移的部位的,也不可能确诊是不是癌。另外有些具体的情况,比如白蛋白低、电解质紊乱、脑转移出现水肿需要用甘露醇脱水,大出血等等。则必须使用西药,危重病人的抢救也要借助于西医的先进手段。    对一些已病到一定程度的特殊病人比如食道或贲门完全梗阻、滴水不进,肺部肿瘤压迫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等,无论哪种办法都要尝试,包括放化疗、手术,先要缓解目前的危险症状保证活下来,才能为继续吃药赢得时间,但是且不可因为只求速效而过度做破坏性的治疗,造成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后果。&文章(四)癌症本身不可怕,瞎折腾最害人&癌症其越来越高的发病率(可能与人们越来越长寿和检查手段越来越先进有关)和居高不下的死亡率,让人们畏之如虎,谈癌色变。 & & 过去,曾经要私下低声交流的少见“毒瘤”现在已经城乡遍布,屡见不鲜,甚至快被纳入“多发病”行列了(仅中国不完全统计每分钟至少有6人被确诊为癌症,与此同时约有5人死于癌症)癌症的“两高”(高发病率和畸高死亡率)既有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催生,更是癌症治疗技术手段的“不利”造成的。人们常说,癌症死亡名单中,有1/3是病死的,有1/3是治死的,还有1/3是吓死的,那么,被吓死的1/3也和治疗的“无能”有密切关系。& & 曾几何时,肺结核、“痨伤”也是不治之症,不知也“吓死”了多少人,随着治疗手段的改进提高,这一“吓死人”的多发病变成了一个可治、可控的“常见病”渐渐还成了“少见病”了;更早的时候“天花”“疟疾”也是要命的“死病”随着疫苗、奎宁和青蒿素的发现与应用,这些带有恐怖色彩的疾病逐渐销声匿迹了。& & 癌症目前的治疗技术手段已经花样翻新了,但唱主角的还是“三板斧”—手术、放疗、化疗,尽管人们对这些“要命的治病”常规手段早已诟病连声,但是,尚未见哪种更新的有效治疗技术取而代之。靶向药被列为“三线用药”,是继化疗无效后的“预备队”,在专家和管理者眼里,靶向药的地位可想而知,而其价格却高得吓人,性价比却差强人意;生物免疫治疗更是“高价疗法”,在肿瘤医疗规范的“管理簿”上,至今也还没有混上个正式的“户口”;其他五花八门的新技术、新疗法,大多还在漫长的“流程”上艰难跋涉着,距离广谱应用于临床的日子估计还有十万八千里& & 真正值得高度重视的癌症治疗技术是中医!我们常说,生在中国,真是上天的造化,我们庆幸有老祖宗留下来的中医——尽管她古老,但她的生命力却旺盛。& & 系统的中医(包括理论和实践)从《黄帝内经》开始,至今两千多年,薪火相传,与时俱进,代代光扬。中医一直是传承与发展的产物,是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从伏羲“尝百药制九针”、神农著“本草”、黄帝岐伯成《黄帝内经》到扁鹊、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皇甫谧、葛洪、孙思邈,再到叶天士、李时珍、王清任、张锡纯,及至20世纪初的京城四大名医,九十年代的“国医大师”中医的思想理论和临床实践都是在不断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历代中医大家都是师古不泥,开拓创新的典范。& & 同样在癌症治疗方面,中医也一直在发展创新中。癌症治疗思想从“以毒攻毒”“清热解毒”到“软坚散结”“扶正祛邪”的变革,带动了中药组方和治疗手法的不断改进。& & 再次感到庆幸的是,我国发展中医的战略思想给了中医治病救人的一块儿“天地”—应用于临床患者的中药组方可以不用强制性按照西药的“规范流程”来提取某种酶、某个素、某种酚,不用先在老鼠、兔子动物模型上(建立一个“拟人化”的合格试验模型估计比治疗癌症还要困难的多)去试验其治病效能。几千年的中医中药辅佐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为中国,也必将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 于是才有了中西医结合治癌研究的春天,也才可能有了更多中国人(在相信中医的前提下)面对癌症来袭时的更多求生之路。& & 现在,中国各地都有一些在癌症治疗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中医,他们也都有各自的一套辨病辨证方法和独特的药物组方。西方人讲“条条大路通罗马”,同样,在癌症治疗上也一定有着各种特色的疗法,因为癌症的机理既有相通的地方,而癌症患者本人却也有各自的体质差异,治疗不可能千篇一律,效果也难以保证“一视同仁”。&&& 为什么现在癌症的中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总体来说也不能令人信服呢?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教训,我感到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多数患者,十分遗憾地在第一时间走了错误的路线,采用了错误的方法,铸成了错误的后果,导致了难以逆转的结局!& & 首先,中医是一个完整有效的治癌方法体系,它治疗癌症绝对不是一个从属的地位,不是一个在“三板斧”手段中见缝插针的“补丁”。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找到治癌的中医,而是在折腾到“死马当作活马医”阶段才想起找中医碰碰运气,那么,对下一步的治疗效果就只能是“碰运气”的心态,而不能苛求中医成为起死回生的“神医”。当初刚刚发现癌症时的“有利时机”,在错误的治疗中丧失殆尽,中医也是一门医疗科学,源于自然的“中草药”在被细胞毒药、放射线伤害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基础上,恐怕有时也“回天无力”——因为细胞毒药、放射线等“人为”的伤害有时远比疾病本身更可怕、更恶劣!& & 其次,癌症治疗必须整合,尤其需要系统,既要考虑设法清除、减低、灭活肿瘤,减小较大的肿瘤负荷可能造成的“集群伤害”,同时也必须注重扶正——增强免疫力,而增强免疫力是一项需要特别智慧手段的大难题,绝非吃点人参、虫草、黄芪、枸杞、灵芝就能“补”上来的!更不是简单靠着输注一些增殖的“免疫细胞”(充其量是雇佣军)就能长期增强免疫力的,至于在放化疗后吃点“升白药”,打上几支“升白针”就能够补充提高免疫细胞“战斗力”的想法就更是天真幼稚了。(西药“生白”只是把骨髓制造的白细胞从“幼儿园”里强征入伍充数的一群娃娃兵,咋能打仗?让它们去吞噬癌细胞——牙还没有长齐呢)& & 第三,癌症治疗绝非“拿掉”肿瘤组织就能一蹴而就的!更不是输一堆化疗药就真能把散在的癌细胞“一网打尽”——这些都是人们(包括医生)的一厢情愿。肿瘤干细胞和变异的癌细胞诡异多端,这些药是杀不死他们的。要想杀死,只有玉石俱焚!癌症治疗必须讲究系统、整体、长期,三者缺一不可。而担负这样的整合医疗任务,绝非患者或患者家属“临时抱佛脚”、“现趸现卖”可以担当的。& & 癌症治疗不是难于上青天的:有的患者可以靠着自己的“自愈力”置之死地而后生;有的患者仅凭中草药就能够完全起死回生;有的患者靠着“三板斧”也获得了新生;有的患者靠着高科技的分子靶向药、生物免疫疗法,甚至五花八门的“另类”疗法,也获得很有质量。这说明,癌症本身是千差万别的。& & 治疗癌症的几个关键要素是:& & 1、不要把病人的身体伤害到自身难以承受的限度——主要指放化疗治疗,一定要遵循“见好就收”的原则,切忌“生命不息,化疗不止”,无数的教训已经血淋淋地告诫人们,过度医疗是致死的主因!& & 2、扶正是贯穿治疗全程的一个核心要素。癌症病人原因多样,但都是因为免疫机能低下才造成的,所以一切治疗都必须在设法保护正气的前提下进行,扶正祛邪必须一以贯之,须臾不可偏废。& & 3、从发现癌症那天起的一切治疗都必须以康复、痊愈为目标!这一点尤为重要!凡是一发现癌症,就给你划定“死期”的医生,都是按照规范套路给你治疗的医生,你寻求人家的治疗,“如期而死”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达到了“预期”啊!无论患者和家属都要抱定求生的愿望和信念,尤其是那些年龄低于65岁的病患,离自己的生命自然寿限还有一大截子呢,不可轻易言败啊!& & 4、癌症治疗既不能过度(主要指伤害性治疗手段),更不可面对小胜(如肿瘤消失、瘤标正常)就大意轻心,尤其忌讳半途而废,要获得全胜才能收兵,而且还要“监视”癌细胞至少五年——这是生命健康啊!& & 说了这么多,归结到一句话,癌症治疗要慎重,尤其是刚发现癌症时,切忌慌里慌张走错路、用错法,千万别瞎折腾—没有按照康复的标准进行整体设计的治疗,没有按照“治病留人”的原则进行的治疗,没有按照系统、整体、可持续、有质量生存原则的治疗都是瞎折腾!&文章(五)癌症病因和中西治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