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每月生活费调查主动向父母索要生活费反映了什么心理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父母教养方及行为与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pdf5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50 &&
父母教养方及行为与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大
连医科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
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
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度旦选 签字日期: 姓年』月监日 附件2: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大连医科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请在以下相应方框内打“4" : 1.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口。 作者签名:步日七乞 日期:劢廖年f月,乒E1 导师签名撅 日期:24P-年f月/垆日 目 录
一、摘要…………………………………………………………………1 一 中文摘要…………………………………………………………1 二 英文摘要…………………………………………………………3 OOO……………5
二、正文………………………………………………OOO 一 日IJ舌“”………………………………一……””………”…………5 一 前言…………………………………………………………………5 二 材料和方法…………………………………………………………7 ODOOO…………………………………ODOOOOOO 1.研究对象…O O……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心理问题应对方法_大学生心理问题要如何应对-疾风资料库
心理问题应对方法_大学生心理问题要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 01:11&&&&发布人:
大学生心理问题要如何应对
近年来,随着高校一些触目惊心的“校园事件”的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学校、社会和家长所关注的焦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环境及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等心理素质,是确保他们顺利成才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客观深入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0年上半年《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显示,通过对23所高校600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测试,发现有16.5%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这表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根据笔者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较为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适应环境困难  大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进入大学,而现实和理想存在很大差距,如学校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完美,专业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理想,学习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轻松,自己没有在中学时那样卓越等。自豪感与自卑感的交织,不想学和不得不学的矛盾,造成了情绪的波动和低落,因而产生了厌学和压抑等消极情绪。  2 人际关系不和谐  在人际关系上,大学一年级学生出问题的往往较多,因为他们面临着1个重新认识别人,确立人际关系的过程。部分新生因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和方法,造成人际交往困难,产生孤独感,缺少安全感,出现焦虑不安、寂寞失落和注意力分散等症状,这使得他们中的一些人感到空虚无聊,内心困惑,学习、生活失去了动力,整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小编推荐:学生暑期恶补体育不利健康  3 情感方面的困惑  大学生在校园里谈恋爱司空见惯。有些学生是心理空虚,以此为消遣;有些学生是迫于心理对异性交往的需要而谈恋爱,但在恋爱中有许多心理问题出现。例如,有的女生刚入学就接二连三地受到男生的邀请约会,因不知道如何应付而陷入苦恼之中;有的学生因看到周围的人纷纷交友结伴而自惭形秽;有的学生因失恋而长期精神萎靡不振,甚至轻生;有些学生更沉重的心理负担是性心理方面的问题。  4 经济状况差异  造成的心理不平衡高校收费制度的实行,使学生进校后学习费用增加,个人生活开支增加,许多家庭的经济状况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家庭的经济问题,这个问题现实而又复杂,解决起来难度很大。缺乏处世经验的大学生们常常感到一筹莫展。此外,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家庭经济状况差距要比中学时代明显得多。面对这种情况,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难免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造成心理的不平衡。  5求职择业竞争带来的压力  当今社会,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毕业分配已被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主择业所代替。随着年级升高,因为专业方向、社交范围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大学生个体之间在就业观念、择业机会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面对激烈的竞争,有的大学生表现出缺乏自信、眼高手低、畏惧社会等心理问题。(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  大学生产生上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主观上的生理、心理因素,也有客观上的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的因素。  1 客观原因  (1)应试教育与独生子女政策。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使得中学教育基本上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转,学校重视了高考科目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加之独生子女的依赖性强和自理能力差,进入大学以后,无所适从,难以应付。  (2)社会竞争的压力。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竞争日益加剧,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使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多样,这也对大学生造成了相当大的心理压力。(3)社会上不良风气及各种有害思想的影响。社会上的各种信息通过种种媒介进入校园,良莠难辨。一些学生由于分辨是非能力低,在接受一些有益信息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接受了一些消极信息。  (4)思想政治教育不得力,学校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的思想教育基本上停留在标语、口号式的宏观层次上,缺乏必要的细致和深入。从中小学一直到大学,学生都缺乏良好的心理教育,学校只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没有教会他们怎样去适应社会,更好地做个社会人。在这方面,学校的工作还不到位。  2 主观原因  (1)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理想与现实脱节。目前我国大学生入学时一般在18岁左右,经过4-5年的大学学习,毕业时22岁左右,这一时期正是青春后期与成人初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处于1个迅速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他们富有理想和幻想,对未来充满憧憬。但是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他们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条件和环境及人际关系常常提出过高的要求,忽略客观条件限制,期望一切都是现成的和顺利的,一旦在现实中遇到一些挫折,他们就大失所望。  (2)自我意识不健全,常出现认知偏差。1个人在自尊、自信基础上建立健康协调的自我统合,即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应对现实的心理基础。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大都与自我意识有关,例如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对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不能准确地自我定位,不能独立地整合各方面信息等。  (3)应对策略与应对能力欠缺。在现在的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人对生活事件的应对策略与生活对他们的要求很不相称。当他们遇到某些事情难以处理时,虽然能够对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内外原因进行一番分析,但是最后往往会出现“我知道……,可是我该怎么办?”的局面。这种策略和能力方面的限制使他们不能有效地处理各种生活事件,不能积极地面对各种压力,不能很快地恢复自己的心理平衡,而是经常处于1种紧张的应激状态,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已成为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制约了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势在必行。  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随着高校扩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校学生对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没有清醒的认识,思想上存在模糊的认识,在心理上就产生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在经济体制转轨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激励大学生进取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工作积极性,但市场经济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放松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将会乘虚而入,如果他们忽视学习和道德修养,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的培养。为此,高校必须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要不断优化德育工作队伍,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在高校扩招、学生增加的情况下,及时配备、补充管理队伍,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2 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健康心理学”等选修课、必修课或讲座,开展心理训练,帮助大学生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具体内容应包括:学习心理教育、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培养、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及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等。心理健康教育课要防止纯理论灌输,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心理训练活动。心理训练是指通过社会认同、自我识别、角色扮演等行为操练,增强学生的受挫力和自信心。如针对新生适应问题,课堂内容的设计可以有:人际交往、首印效应、分离经历、交流的艺术、自我探索、情绪的表达与控制和团结协作等。让学生在课堂训练和角色扮演中获得新的感受,并将感受带回到生活实践中加以巩固,从而提高心理适应性。通过给学生开办讲座的形式,告诉学生青年大学生心理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以及预防和矫正办法。要利用墙报、广播、电视、报纸、小册子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和手段,广泛宣传心理卫生常识。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心理以及学会各种心理自我应对与求助的能力。  对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学生一天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与老师接触,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若教师人格不健全、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也会影响着人格尚未定型的学生。但反过来教师的一句话或1个动作,也许会改变1个学生的消极心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动力。  3 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调查与研究工作  为了对学生心理状况有1个全面的了解,要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来源进行分类,有意识地开展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进行归纳、整理,采取积极、主动的办法和措施,克服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对新生要对他们进行生活、学习环境适应性方面的调查;二、三年级学生要关心他们在适应环境后学习和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大四学生则应重点放在适应社会、加强对未来职业适应方面等问题上。就性别而言,男生性格比较坚强、冲动,女生相对温和、性格内向。要研究男女学生这些心理特点上的差异。而且要加强高校与高校之间、系与系之间的信息交流,预防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心理问题方面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同时,还应加强问题发现的途径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的研究,并形成以心理咨询中心为核心、院系管理干部队伍为枢纽、学生骨干为信息源的信息网络体系。  4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最主要场所。学校应为大学生提供1个良好、宽松的心理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严肃活泼、松弛有度的作息安排,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业余文化生活,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都可以成为1种心理背景,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添情趣和色彩。反之,呆板的生活节奏,沉闷、压抑的校园氛围,则很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5 有效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可以及时疏通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理困惑以及其它心理疾病,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这种通过面对面、电话、书信等形式的交流更加直接、亲切和有针对性。高校要为心理健康咨询创造条件,设立心理咨询中心,配备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品德高尚的专兼职人员,完善各种服务设施,如电脑、电话等。建立接待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完善各种信息服务网络,发挥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特别是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要早报告、早干预。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社会求助热线帮助学生尽快解决心理问题。为了有效地开展好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应在每年新生入学后,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这一方面有利于及时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状况,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的教学、管理、德育等工作;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中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患者,以便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青少年十大心理问题及家长应对方式
中学生时代,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急剧变化。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好,就可能影响今后的一系列发展,本应无忧的年纪,也会从此蒙上阴影,种种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都显示,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因此记者特别选取青少年中最常见的10大心理问题,希望青少年有了心理问题要及早诊治。考试焦虑症[个案]“我现在一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小丽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后,成绩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重点高中,因此她一直都在自我加压的情绪下紧张学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会做的题目现在也不会做了。她说:“我觉得自己无颜面对父母,还不如死了算了。”[应对]每个学生都有考试焦虑,只是程度因人而异,显然小丽是得了典型的考试焦虑症。这时,父母和家长的耐心鼓励很重要。家长应该先接纳孩子的紧张焦虑,听孩子说说他的担心与不安,让他慢慢放弃那些不利的想法,进而改善考试焦虑的情形。孩子也可以找一个亲密朋友,把种种委屈都发泄出来。[小贴士]所谓“考试焦虑”,是指由考试所引起,在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生理上的紧张,诸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头脑一片混乱或空白等;心理上的紧张则大多以担心的形态呈现, 例如:担心考试时自己有一大堆题目不会写、担心考坏了被父母责骂等。强迫症[个案]自从进入高中后,琳琳觉得学习比以前更紧张了,可是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却是要将家里所有的东西进行整理、归类。做完了这些事后,才能集中思想做作业。有时放好的东西又会再拿出来重新放。这样的事总要重复几次,最终必须做到全部让自己认可,才终止这一行为。这花费了琳琳许多宝贵的时间,为此她感到很烦恼,但她表示,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应对]一般来说强迫症的背后都有一个潜在的原因,比如父母追求完美,对孩子要求很高等等。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发呆、做功课特别慢、咬指甲、耸肩膀等,就得注意了,这很有可能是一种强迫性的行为,这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的原因,并及早带孩子去看医生。[小贴士]强迫症是一种通过仪式化行为来减轻内心焦虑的精神疾病,病患会产生挥之不去的想法,出现不得不做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是指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里的某些想法、冲动、情绪等,患者能认识到这些是不必要的,很想摆脱,但又摆脱不了,因而十分苦恼。性别角色模糊[个案]明明是个男孩,今年10岁,长得白白净净。由于父亲去世早,他从小就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开学一周后,他的一些异常举动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说话嗲声嗲气,经常抱着年轻女教师撒娇。一个月后,他不仅要抱女教师,还经常去抱女同学,有时还会亲女孩子。[应对]明明这样的表现显然是性别角色模糊,心理专家研究后发现,由于明明从小的社会关系网中几乎都是女性,这使他产生爱跟女孩玩、认为她们同自己一样的想法。为了改变这一性别偏差,可以请他的外公和学校的男教师经常和他谈心、交流、玩耍,同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男同学和他一起做游戏,使他在男性榜样的示范下,肯定自己是个男子汉,并逐渐学会勇敢、坚强。[小贴士]所谓性别角色模糊是指个体对自己性别角色认同的错位。一般来说,大约从3岁起,儿童开始逐步形成性别角色的概念。如果小男孩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与周围女孩子一样的人,在打扮、表情、举止上努力模仿女性,即成为女性化男孩,反之也一样。恐学症[个案]青青今年8岁,刚念一年级,原先是一位十分活泼可爱的孩子。可是近半年来,每天早上上学前,她就千方百计找借口赖在家中不肯走,或是发寒、肚子胀、胃痛,或是昨天晚上没有睡好、吃不消等等。但一到双休日不用上学时,一切异常情绪就都烟消云散。后经医生检查,发现小青青原来是得了恐学症。[应对]家长、学校和教师的各种压力和教育方式不当,及孩子的胆小、敏感、经不起批评 等性格特点都易导致恐学症。家长首先要寻找孩子不肯上学的原因,不要采用简单的恐吓的方法迫使其去上学。开始时先让孩子在学校呆一个小时,如果这步成功了,可将时间逐步延长。[小贴士]“恐学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12岁的小学生。由 于学生害怕上学,具有恐惧心理,也称为学校恐怖症。常见的表现是,儿童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上学时感到勉强、不高兴,该上学的时候不去或提出苛刻条件,一旦到校又借故回家,或在上学当日清晨或前一天晚上诉说头痛、头晕、腹痛、呕吐等不适,以上症状在节假日不出现。体象烦恼[个案]小亮今年正读初二,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只是身材瘦长,长相不佳。情窦初开的年 纪,他喜欢上了班上的一位女孩子,没想到表白后,女孩转身就逃,一边逃还一边喊:“难看死了。”“我是不是真的很难看?”小亮不停地问自己,当天回去就照镜子,镜子里的他小眼睛、塌鼻子,他越看自己越难看,于是产生了自卑心理。他想“改头换面”,但没办法,于是常常失眠,开始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人多的地方是再也不敢去了,成绩终于一落千丈。[应对]男孩更多地忧虑自己的身躯不够高大,女孩则担心自己的形体不够优美。进入初中的学生,随着生理的变化,都渐渐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其中不少青少年甚至由于容貌或生理上的缺陷而产生了严重的精神负担,可以说体象烦恼在青少年各种心理烦恼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心理专家建议,告诉这类孩子,体象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俊男美女也有不足,告诉他们气质才是最重要的,要学会欣赏自己的才华,比如小亮虽然眼睛小,但很有神,虽然长相普通,但身材不错。[小贴士]体象烦恼是一种性心理障碍,一般出现在青春发育期。此时面对性别差异的突然出现,青少年往往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他们会不由自主地与他人进行对比,一旦出现较大的差距,其中的一些人就会产生体象烦恼。恋爱受挫[个案]瘦高、文弱的小杨从高一开始就对同桌女同学产生了好感,买雪糕总是买两支,有新书主动借给人家,晚上放学还护送同桌回家。学期结束时,小杨便兴奋地提出“发展恋爱关系”,同桌却说他“歪心眼”,并让老师给调了座位。被浇了冷水之后,小杨不但没有冷静下来,反而产生了强迫性思维:“她为什么不喜欢我呢?我长得太瘦弱?我对她还不够好?”终日胡思乱想,使他的成绩不断下降,终于有一天,他选择了轻生。[应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是不同步的,因而恋爱受挫往往使他们心灰意冷, 这时候心理承受力差的就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因此对恋爱受挫的青少年,家长和老师应当及早发觉,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老师可以对青少年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并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和伟人的事迹来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小贴士]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此时一些微小的事情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像恋爱受挫、体象烦恼等属此类。社交恐怖症[个案]“要我上台发言,还不如把我杀了。”小张是名高中生,性格内向。上初中时,由 于爱斜着眼看同一排的女生,引起了对方的反感。调换座位后,仍无法改变这种行为,后来连男生也不愿意坐在他旁边了。从此他便认为世上最难打交道的是人,十分害怕与人交往。老师说,每次遇到同学必须轮流上台发言,他宁愿装病逃学,也不敢面对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说话。小张显然是得了社交恐怖症。[应对]内向的孩子在青春期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就会惧怕与人交往,从而引发社交恐惧。因此作为父母应及时审视自己对待孩子的行为是否恰当,并尽早纠正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孩子给予更多表扬和鼓励。孩子则要注意训练用大胆而自信的眼光看别人,为建立自信心打下基础。[小贴士]患社交恐怖症的人,面对不熟悉的人讲话、在众人注视下运动或与异性交往时,往往会出现显著的、持续存在的担忧或恐惧,担心自己将面临窘境或耻辱。患者对所恐惧的环境一般采取回避行为,即使坚持下来也十分痛苦,经常会出现焦虑、多汗、面红耳赤等症状。学习障碍[个案]小丽今年刚刚入学,可是父母却发现孩子写作业时十分粗心,经常多一撇少一划,把答案抄错。一次试卷发下来,父母发现中间竟然漏做了很多题,而小丽却说自己根本没看见这些题,父母于是觉得孩子学习态度有问题,故意不肯做题,于是打了她一顿,但整整一个学期,这种情况始终没有得到改善。[应对]专家指出,小丽其实是有书写障碍。一般这类患者的眼睛似乎与别人的不一样,好像“懒惰的眼睛”,会漏掉许多明显的信息,表现在学习时视而不见,可以把整个题丢掉,事后却说自己没看见这道题。这种孩子最易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误解,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能力障碍。只有进行有关的视知觉训练才能见成效。因此,遇到孩子学习表现不佳时,家长和教师应当首先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心理出现了什么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从而为孩子设计一个个别化的教育方案,针对特殊的学习能力不足进行培训。[小贴士]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但因学习能力落后而导致成绩低下的现象。研究表明, 大约有5%―10%的在校生属于学习障碍儿童。学习障碍是由若干不同类型所构成的,包括书写障碍、阅读障碍、数学障碍(又叫非语言学习障碍)。精神分裂症[个案]小王自从升入高三后,成绩每况愈下,每天一回家便躲在房间里不出来,而且几乎很少跟父母说话,也越来越少与朋友联络。一开始王妈妈以为小王是因为升学压力太大,而出现暂时不适应的情况,岂料小王的状况越来越怪异,整日自言自语。某天晚上吃完晚饭后,小王竟然声称看到阎罗王要夺取他的性命,而父母便是牛头马面,于是拿起菜刀想要追杀父母。最后,小王被送入医院急诊,诊断的结果是精神分裂症。[应对]由于这类疾病常有许多前兆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因此父母或老师应提高警觉,一发现征兆,立即送医院治疗,以免错过治疗时机。这类患者的挫折应对能力较正常人差,因此在面对较大的生活压力时,便可能恶化,不能承担太大的学习任务。应尽量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不要对他们有太高的期望。可以将家中许多压力较小的家事交由病患处理,让病患自觉对家里有贡献,以提升其自信心。[小贴士]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多发于15岁到20岁。主要症状包括思考、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在发病之初,病人可能出现成绩或工作表现一落千丈、社交退缩、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先兆,在潜伏期阶段,若未予以适当的处置,病情便会更加恶化,而衍生出幻觉、妄想、语无伦次、行为怪异等症状。抑郁症[个案]小张正读高一,是某校的特困生之一。有一天他找到班主任老师,紧张而急促地说:“我完了。一个多月了,晚上几乎通宵失眠,白天神思恍惚还经常呕吐。”说着懊丧地抬手扶了扶眼镜,右手腕上一道伤疤赫然而现,这是他不久前试图割脉自杀留下的痕迹。[应对]经过心理专家的咨询,发现小张得了抑郁症。专家建议,为了避免心理问题导致情绪低落,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安排得充实一些,避免因过多的空想和胡思乱想而产生失落感,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使自己心情舒畅起来。另外,还可以多与父母及亲近同学谈心交流,向他们倾吐心头的积郁,使自己心情愉快起来。[小贴士]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异常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无趣、无力、无望、无能、无助。症状包括:极度忧伤、绝望、疲劳、身体疾病。患有抑郁症的人,其情绪低落的程度和性质都远超正常变异的界限,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烦恼那样容易逐渐地“云消雾散”。来源:新浪教育
CopyRight&2012- AllRight Reserved办公电话:报警电话:E-mail:
心理健康与安全&一、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而持续的生活适应状态。其一,心理健康是指人能适应生活,而对生活中的一切,不论喜怒哀乐,均能平静接受;其二,心理健康 是指人的这种适应状态是持续稳定的,而非瞬间发生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总结心理健康表现在十个方面:一是具有适度安全感受,二是具有适度的自我评价,三 是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四是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五是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六是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九是在不违背团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 的个性,十是在不违背社会成规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做恰如其分的满足。 二、什么是不良心理?大学生主要有哪些不良心理表现? 笼统地讲,不良心理包括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所谓不良心理是相对于健康而言的,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往往表现为心理障碍现象。健康心理是指个人能以 积极的、稳定的心理状态适应生活、学习、工作中各种内外因素、环境、政策的变化,从而保持应有的心理平衡。而不良心理或心理障碍是指这种心理平衡被打破, 出现了异常的心理倾向。大学生常见的不良心理表现比较集中的方面有:1、学业方面表现为考试焦虑、成绩不稳定、学习压力过大、负担过重、专业不理想、缺乏学习动力、厌学情绪比较严重、没有学习欲望。2、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沟通不良,交往恐惧、人际冲突、关系失调、孤独封闭、缺乏社交技能等,从而产生自卑、自负、嫉妒、冷漠等不健康心态。3、恋爱与性方面表现为与异性交往困难、因单相思而苦恋、失恋、陷入多角关系不能自拔、对性冲动的不良心理反应、对性自慰行为的过分自责、时常 产生性幻想。4、人生态度方面表现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取向、人的本质的认识等问题产生消极的评价倾向。经不起批评、打击和失败。5、其他如家庭关系、经济困乏、职业选择、个人发展方面,也常出现困惑和苦恼以及情绪的不稳定等。[典型案例] 王某是某中师学校中文班的学生。自打高中起,她就是班里的学习尖子,老师的宠儿,父母的宝贝。高考那年因身体原因和临场发挥欠佳,没能考上大学,才被某中 师录取。当时她心理很不是滋味,不想上中师。父母再三做她的思想工作,说是先上为好,只要她好好学习,毕业时再考大学,家里一定尽全力支持她。自她上中师 以后,父母经常到学校来帮她洗衣叠被,并走访老师,鼓励她一心一意学习,不要分心。父亲说,只要她能考上大学,他干什么都可以。父母的过分关注使王某背上 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她总担心自己万一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越担心越不集中精力,学习由班上前几名掉到中游。随着毕业的临近,她的精神越来越紧张,时间一 长、精神不堪重负。现在一天到晚神思恍惚,心烦意乱,拿起书就头疼。有时父母大老远跑来学校看她,她却避而不见。平时总认为别人都在笑自己,说自己的闲 话,碰到芝麻大的事都害怕,过马路怕车撞,开冰箱怕触电,夜里失眠,白天昏沉。离毕业只有三个月了,她却无法坚持下来,不得不休学回家。[案例解析] 这是一种心理病症。叫做焦虑性神经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感到焦虑,比如临考 前、上讲台前、在刚进入一个新的陌生环境中都会产生焦虑。而焦虑是一种心理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无时不焦虑,无时不紧张、害怕,整天为无谓的事情担扰,惶惶 不可终日,产生诸如失眠、心悸、头昏、乏力等症状。其产生的原因一个是个人原因,二是环境原因。往往都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在外来压力下,内外因素共同促 使产生的。像王某的表现,一是自身控制把握能力差,二是父母极度期望的促使。三、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一)交际、交往的困难是诱发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进入大学的青年男女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较中学相比缺少父母、亲朋、师长的更多关照,因此有些大学生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 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异牺牲原则随波逐流。导致大学生交际困难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对其教育不当造成了一些负面效果,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二是由于从小缺乏集 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三是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之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由于交际困难,一方面导致大学生产生 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因无倾述对象,有问题的学生更会加重心理压力,还易导致心理疾病。(二)情感困惑和危机是诱发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当前,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大学生的性困惑问题,男生因 对遗精产生误解而紧张,对手淫认识有偏差而产生犯罪感;女生在月经前后精神紧张,在性意识与自我道德规范的冲突中产生心理矛盾。其次是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 的情感危机,这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恋爱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三)角色转换与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高低是诱发心理问题的又一重要因素大学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每年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 导致新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心目中的大学不统一,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生 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另外,新生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与其以前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大不一样。大学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四)学习与生活的压力也会诱发心理问题进入大学后,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都会因环境的变化而有很大的变化,被迫做以调整;部分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并非是自己理想的专 业,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 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 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有些人虚荣心太强,经不起贫困带来的精神压力,总觉得穷是没面子的事,不敢面对贫困,与同学相处敏感而自卑,采取逃避、自闭的做 法,有的同学甚至发展成自闭症、抑郁症而不得不退学。(五)就业压力的增大也是诱发心理问题的因素之一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 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六)对网络的依赖是引发心理问题的一个机关报现象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 强,有的甚至染上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这样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 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迷恋网络还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举止失常、神情恍惚、胡 言乱语、行为怪异,甚至发展成为“网络综合症”。(七)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另一诱因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由于升入大学前期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不当,使得独生子女出现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源 于独生子女从小就备受家人的溺爱,缺乏集体合作精神。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常会养成许多不良习性,而这些习性则成为诱发心理疾病的原因,使人产生暴力 倾向和行为。(八)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比如不当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攀比、对贫困生的 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等。四、大学生中有哪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容易引发违法犯罪行为? (一)追求享乐心理这是大学生中较为普通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校大学生没有经济收入,但一些人往往又追求高消费、摆阔气,整天想着不劳而获,做人上之人。这类大学生 的家庭条件往往并不困难,但他们追求高消费,享乐成了优势需要,一旦手头“吃紧”,向家里伸手又难以满足时,便产生通过盗窃、诈骗等手段获取不义之财的动 机。[典型案例] 某重点大学学生高某其父母皆为工薪阶层,入学不久他找了女朋友。起初,家里每月给的600元的生活费完全可以应付每个月的生活开支。但是,从第二学期开始 他经常带着女朋友出入宾馆、饭店,600元的生活费显得捉襟见肘。于是,他整天与朋友一起潇洒之后想得最多的就是怎样能弄到钱。2001年5月的一天,他 同寝的李同学亲戚给他捎来2000元,还未来得急存入银行,便被高某盗走。案发后,高某被开除学籍,同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案例解析] 高某追求享乐的心理需求,导致了他犯罪行为的发生。据资料显示,目前大学生盗窃行 为及个别女大学生卖淫行为的发生,主要原因都是追求享乐。(二)打击报复心理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成熟的过渡期,看问题缺乏全面性,对困难和挫折缺乏想象力,有较强报复心理。有的人恋爱不成而生恨,有的人被对方非礼后千方百 计寻求报复,有的人仅仅因为一两句话或一点小事,就认为被对方侮辱便打伤或杀害对方。[典型案例] 吉林省某高校学生江某下课后与女朋友一起回寝室,迎面走过来的同专业男同学刘某看了女朋友一眼,江某大为不快,与刘发生口角,进而殴打在一起。在两人撕打 过程中,江觉得没占到便宜,在女朋友面前很没有面子,后又回到寝室拿来一把水果刀,将刘某刺伤,造成重伤害。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同时被学校开除学籍。[案例解析] 由报复心理引发的犯罪在青年人违法犯罪中占较大比例。江某即属于报复心理很强的一 类人。大学生青春年少,血气方刚,对事情缺乏忍耐,动辙报复于人而酿成终生大错,小不忍则乱大谋,自古成就大事者,必先学会忍。否则,你报复我,我再报复 你,那世界将永无宁日。(三)寻求刺激心理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求知求新欲望,但如果在求知求新过程中低级的情绪体验——寻求刺激成为优势需要时,往往会迎合那些情调低下的东西或满足自 我畸形的求新求奇的心理而形成不正常的寻求刺激心理。[典型案例] 南京某高校一位女大学生煞费苦心设计作案手段实施盗窃。每每盗窃成功后,又将盗来 的物品精心销毁或遗弃。被捕后她坦言:“我模仿警匪片中的情节,每次作案时都很有成就感,特别刺激”。[案例解析] 该女同学为满足享受刺激的心理需求而触犯国家法律,一方面反映出其法律观念的淡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她极其稚嫩和为享受刺激而苦心设计刺激的不健康心理状 态。这是一起典型的由心理问题而引发犯罪的案例。(四)逆反心理这是一种故意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心理状态。青年学生中常会出现的个别人“不受教”、“不听话”,与教师“顶牛”、“对着干”现 象。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非凡”、“高明”的行为,往往来自“逆反心理”。[典型案例] 某高校学生王某家庭经济富裕,在学生中间很有优越感,平时对辅导员或班级干部的要 求、号召一向不太买账。有一天,下课后他故意从写有“禁止穿越草坪”处穿过。校园管理人员上前阻止,他不但不听从劝阻,反而殴打管理人员,致使该管理人员 左眼失明。王某因此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案例解析] 王某有禁不止,明知故犯,以此来显示自己非同一般,多么了不得,这是典型的逆反心 理在作怪。作为大学生违反学校规定,故意践踏草坪实属不该,故意伤害他人更是法律所不容,其中的教训值得吸取。(五)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是面对他人的某种优势而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它俗称“红眼病”,是对别人的优势以心怀不满为特征的一种不快、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 有破坏性的负感情。青年学生一方面由于心理发育不完全成熟,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交往范围日益扩大,置身于一种充满竞争的学校或社会环境中,于是个别差异在相 互交往中被突出了。因此,优势地位成了他们追求的目标,进而看到别人的长处,而自己又无力或不愿改变现状,于是就对对方表示不满、怨恨,甚至加以损害。[典型案例] 某高校女大学生孙某以优异成绩考入该校生物工程专业。入学初她因高考成绩突出被推 选为班级学习班长。一段时间之后,班级团支部调整,她有意当支部书记,但未能如愿。结果是她同寝的另一名女同学吴某因工作能力较强、爱好广泛、群众关系好 而以高票当选。对此,她心理很不是滋味。有一天她趁上课之机,悄悄溜回寝室盗走了吴某的随身听、手机充电器、衣服、化妆品等,总价值3000余元。吴某发 现被盗后,立即到学校保卫部门报案,案子很快告破,孙某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案例解析] 孙某由于自己被冷落而嫉妒人气旺盛的吴某,并把对吴的嫉妒渐渐地演变成制裁,这是 一种非常愚蠢的做法。到头来对别人制裁不成,自己却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五、大学生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 一个人对事物及问题的认识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和对问题的看法往往有失全面性 和客观性。如果不注意完善,提高自我,就会陷入情绪化、不理智,对未来失去信心,长此以往,还可能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大学生要定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不妨采 取以下方法。(一)调整认识角度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森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被称为“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认为,情绪困扰并不一定是由诱发性事件直接引起的,常常是由经历者对 事件的非理性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如果改变了非理性观念,调整了对诱发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领悟其中的理性,情绪困扰就会消除。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情绪困扰都 是这样,如果从非理性的角度去认识某一事物或问题,会使人恨恨不已;如果换个角度去认识,理性一些去认识,就会使人豁然开朗。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或 者说“换个角度天地宽”。(二)学会难得糊涂对一些无关大局的非原则性的外部刺激,在认识上要模糊一些,在心理感受上要谈漠一些,当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几句话时,或因一些小事与人发生口角 时,或偶遇失意时,不妨有意识地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坦然处之,不斤斤计较,不耿耿于怀,做到大事清楚,小事糊涂。这种超然处世的态度,显示出一个人的态 度、自信和修养,需要有意识地经常加以培养。(三)合理进行宣泄人的情绪处于压抑状态时,应该加以合理宣泄,这样才能调节机体的平衡,缓解不良情绪的困扰和压抑,恢复正常的情绪情感状态。如遇到挫折和失败, 内心苦闷难受时,畅快地哭一场,或者找人诉说一通,都是缓解情绪压抑的好办法。日本一家企业,设立专门部门,旋转吊袋,供对企业有不满情绪的人拳打,发泄 后再畅谈一番。国外一些城市、大学内,设立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机构,如“自杀咨询电话”、“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等,自己信任的老师、同学、老乡、恋人, 特别是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人员,作为倾吐的对象。这些人可以成为我们缓解消极情绪压力的“精神港湾”。(四)通过活动转换当出现不良情绪反应时,头脑中有一个较强的“兴奋灶”,此时如果能够在头脑中建立起另外的“兴奋灶”,可以使原先的“兴奋杜”冲淡或抵消。这就 是利用环境的调节和活动的转移来排扰解悉的又一方法。例如,苦闷烦恼时,出去散步或听听音乐,会使人心情舒畅一些;当怒不可遏时,可强迫自己做一些别的事 情,分散注意力,从而稳定情绪;失恋中的青年,可以把学习或工作的日程排得满一些,紧凑一些,使看书沉浸于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中。(五)巧用幽默缓解幽默感是消除不良情绪很有用的工具。当我们遇到某些无关大局的不良的外界刺激时,如别人的讪笑、挖苦等,要避免陷入激怒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超 然洒脱一些。一个得体的幽默,一句适宜的俏皮话,常常可以使已经紧张的局面轻松起来,使一个窘迫难堪的场景消逝。幽默,是智慧的表现,是成熟的表现。乐观 地对待生活,不为任何挫折、失败和痛苦所压倒,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幽默感,正是在这样的意志锤练中培养起来的。[典型案例] 2002年5月,某高校一名女生被同寝室5位女孩齐发“逐客令”。原因很简单,她 常常偷看室友私人信件,窥视别人情感秘密。有一次,一位室友的男友从北京打来长途,寝室里就她一人,于是,找了一封“虚拟”情书,对着电话详细描述室友与 “新欢”的发展动态。结果,“北京那边”与室友分手了。她已经与所有室友的情感都出现裂痕。她说:“一看到寝友与男友出双入对,甜言蜜语地煲电话粥,心理 就不爽,感觉快要发疯了。”[案例解析] 这是典型的情感失落,导致心理失衡,该女生家教甚严,所受关爱太少,过分关注自 我。一旦自己情感世界出现空白或受到刺激,就会感到不公平,千方百计寻求解脱的方式。对于这样的同学应多与其沟通,转移其注意力,使其学会关心他人。六、大学生如何面对挫折? 一个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将随着知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逐步走向成熟。在这些过程中,大大小小的挫折将时刻伴你左 右,只有敢于和善于直面人生挫折,才能在挫折中奋飞,在拼搏中成功。(一)要正确地认识挫折挫折指人在达到自己人生目标过程中所受到的困难以及因无法克服这种困难而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从哲学上讲,挫折的产生既是必然的,又 是偶然的。说其必然,是指在人生整个过程中,人们总是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可能遇到各种不同的挫折;说其偶然,即在人生旅途中,每个人可能遇到什么样的挫 折、什么时候发生挫折是很难预料的。了解到挫折的特征,我们就容易应对人生挫折了。(二)冷静且客观地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挫折的产生不外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种情况。客观原因即外界条件的限制和阻碍,这种条件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的限制和阻碍, 这种条件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自然条件如天灾人祸;社会条件如社会政治动荡、战争等。无论是自然的天灾人祸,还是社会变迁影响,对于个体都是不可 选择的。因为人不可能选择家庭出身、选择社会时代,更不可选择自然。主观原因,即是主体条件的限制和阻碍,它主要包括行为者自身的条件和认识的偏差两个方 面。个体自身的条件如容貌、身高、健康、经济状况、智力、心理素质等影响个人目标实现的因素。认识的偏差表现为目标过高和期望值过高,致使行动无论怎样努 力都难以达到目标。青年期正处于自我意识确立的敏感期,思维方式的两极波动异常使青年走向简单否定。因此,冷静地对产生挫折的原因进行客观的分析不仅需要掌握唯物 辩证法这个基本武器,还要善于改变自身的不良个性。(三)积极寻求战胜挫折的方法认识和分析挫折的目的是为了战胜挫折。要战胜挫折,就必须找到适当的方法。1、热爱生活 从人生态度的层面上看,热爱生活反映了人生的一种基本信念,提示了人对自己、对社会及其生活的一种积极倾向,这种倾向内在地奠定了人们正视产生任何挫折可 能性的心理随基础。2、锻炼意志力 不论是从社会发展还是人生的进步方面看,人类社会和个体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以物和人的牺牲为前提的。在今天这个多变转型的社会中,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要具备 顽强的意志。只有一个好的智力而没有坚强意志力的人很难适应社会进步的。3、重建目标系统 当人陷入某种困境时,理性的迷失或降低都是常见的情形,因此要走出认识上、心理上的某些误区,重建自己的目标体系。这才是一个理智的、成熟的人的标志。4、要有成败两手准备 这是前人人生经验的总结,更是生活辩证法的揭示。有了“最坏”的准备,就等于增强了心理承受力。有了对挫折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再加上向“最好”处努力,就 能够构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有利于在人生实践中把握自学性,减少盲目性;增强主动性,减少被动性。[典型案例1] 小凯和玲都是校学生会的干部,平时经常在一起工作,慢慢地小凯发现自己爱上了聪 明活泼的玲,正当他想表白的时候,得知玲已经有男朋友了。小凯知道自己是没希望了,他想就这样吧,能做一个普通朋友也不错,最起码还能经常在一起。可事情 却变得越来越糟,他总是莫名其妙地对玲发火,嫌她烦,老是伤害玲,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对,可就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案例解析] 情感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的首要心理问题。由于他们在校学习都一帆风顺,在家又 备受宠爱,所以很多大学生都养成了我行我素的性格,却不知道如何与别人相处,在人际交往和恋爱中很容易遇到挫折,在挫折面前又显得不知所措。如果小凯能把 这件事看作是自己感情世界里的一道风景,这种挫折感就会消失。[典型案例2] 某高校大学生杰说:“我以前在高中时可以说是佼佼者,到了大学里,好像每个人都 比我强,我发现自己就好像巨人堆里的矮子,老担心自己考不好。师哥师组还告诉我们要过级,要多拿证书,要考研,现在我每天一躺到床上就做噩梦,上课也不能 集中精力,书也看不下去,眼看这要期未考试了,我究竟该怎么办?”[案例解析] 能进入大学的学生,通常是中学时代的佼佼者,而大学里是人才辈出,精英汇集的地 方,这种反差让那些对陌生环境适应能力较差的同学无法找准自己的位置,会暂时出现一个迷茫期。一般来说,发生这种情况的都是一些平时成绩较好,对自我要求 比较高、喜欢追求完美的人。因为现在在大学里,考试成绩的好坏,与就业、奖学金、评优、入党等有着密切联系,如果太过看重这些的话,就容易造成紧张心理。[典型案例3] 大学生杨某说:“转眼就要毕业了,我很担心自己的工作。平时成绩不是很好,又没 有什么‘关系’,找不到一份好一点的工作,对辛辛苦苦供自己念大学的父母来说,有点残忍;考研吧,家里又没有钱。自从实习后,我就很茫然,看着同学们都在 忙着写自荐材料,联系单位,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干什么,课也不想去上,没事情的时候就在街上瞎逛,走在路上也总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我知道自己现在的 状态很不好,可是又实在没有办法”。[案例解析] 如今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面对着来自社会、家庭以及自身的重重压力,对未来充满了恐惧,产生难以把握自己的感觉。这是典型的就业恐惧症症状,面对未知的将 来,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极易产生这样的焦躁心理。如果杨某能把这种就业挫折看作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或者能认识到“所谓的好工作,并不一定会适合自己特长和 才能的发挥”。那么这种就业挫折就会大打折扣。七、特困大学生如何面对经济上的困难? 有一份资料显示,现在在校的大中专学生中,家庭困难者有30%多,特困生有10%。这在全国上千万大中专学生中应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试想一个农 村家庭和家庭收较低的城市家庭,除了别的开支以外,供养一个大中专学生,花销无疑是很大的。对上学困难的同学而言,我们没有必要为此自卑、烦恼。因为家庭 不会因为你不上学就能富裕起来,而且我们毕业后在很大程度上能给父母和家庭以较大的帮助。问题是你应当在节约每一笔开支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如艰苦一点能过得去,你就应当努力学习,争取以更好的成绩报答父母。2、利用节假日多参加一些勤工助学活动或参加学校勤工俭学中心的一些活动。如做家教、兼职文员、兼职广告,参加一些服务待业的活动,增加收入, 减少对家庭的依赖。3、向银行贷款,在毕业后逐年偿还。4、如果你的困难靠自己的努力无法克服,你可以向老师和班干部反映,同学们和学校在了解了你的处境后,一定会想方设法帮助你的。5、你应当抛弃自卑思想,敢于面对现实。其实经历贫困对你未必就是坏事,它可能会成为你的人生动力和精神财富。八、大学生如何看待自杀行为? 自杀是个人有意识地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是在个人陷入极度的绝望中而无法解脱时所选择的惟一解脱自己的一种自残行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个有 社会和家庭责任感的人,一个对人生价值和意义有发现的人,不会为了自己的精神和肉体的解脱而选择自杀的。人的价值往往是在与厄运的抗挣中呈现出来的。鲁讯 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会一切的不幸。”屈原遭放逐作《离骚》,司马迁受宫刑作《史 记》,都是在挫折环境下抗挣的典范。对于那些因失恋、生活困难、别人不能理解自己、身体有痛疾而自杀的人来说,自杀是人屈服于挫折和逆境的表现,是一种脆 弱的表现,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逃避行为。自杀,不但不会解决什么问题,反而会给生者留下无限的遗憾和痛苦。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只有一次,仅仅为了这一次, 父母为他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一个人的自杀也许会导致他的亲友由希望变为绝望,由欢乐变为永远的痛苦,因此自杀应当受到人们的唾弃和谴 责。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自杀是一种“卑贱的勇敢”。试想想当你以自杀方式自以为得到解脱时,你的家人、朋友该有多难过,尤其是家人,会带给他们一生 的痛苦。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学会这样做:(一)自我安慰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是很不错的,应该欣赏自己。当事情没有如你所希望地那样发展时,也要试着去接受它,要善于满足现状,要很高兴地感到:事情原本 还更糟呢。、(二)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有多方面的兴趣,如打球,、绘画、听音乐、下棋等等,对我们青少年来说是很重要的。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失败时,我们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兴趣中去, 从中体验到快乐,忘却烦恼。(三)结交知心朋友当我们烦恼、迷惘、焦虑、不满时,如果有知心朋友陪伴左右,听你倾诉心里话,宣泄你的情感,并对你表示理解时,可能忧郁会减少一半。(四)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你可以到专门的心理门诊寻求心理工作者的帮助,也可以打热线电话宣泄烦恼,可能在与他们的交谈中,他们对你的情绪疏导,会使你放弃自杀这一很不 明智的想法。[典型案例] 某高校一名新生,到校后担心学习跟不上,严重的焦虑心理导致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虽然学校多方做工作,父亲也在校陪她10天,她还是在一天凌晨跳楼身亡。[案例解析] “死并非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悲哀”。该同学只是害怕自己的学习跟不上,就采 取自杀行为,其实她完全可以选择结交朋友,向朋友讲述自己的想法,寻求帮助,也可以向心理医生寻求咨询,只要能够渲泻自己的烦恼,减轻内心的压力,她就不 能走上自杀的道路,她的死是一种脆弱的表现,是不负责任的自私行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生活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