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根部害虫生长期从根部两侧长出分茬,请问影响玉米根部害虫生长吗?该怎样处理!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基于温度对玉米各生长期的影响
基于不同温度条件对玉米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影响较大,仅就适于春玉米生长发育的黑龙江垦区气候为例,分析不同温度对玉米各期的影响及后续对玉米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以供借鉴。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尾山农场,黑龙江五大连池,164142
年,卷(期):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浅谈玉米生长期青枯病的发生及防治-农林学论文-论文联盟
您好,游客
背景颜色:
浅谈玉米生长期青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作者:余斌&
摘&&要:介绍了玉米感青枯病植株的田间症状、青枯病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了玉米青枯病发生的 规律 和原因,并提出了防治玉米青枯病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玉米青枯病;田间症状;影响;规律;原因;防治措施   玉米青枯病也叫玉米茎基腐病,是由几种镰刀菌或腐霉菌单独或复合浸染所引起的危害玉米根和茎基部的一种土传真菌病害,是对玉米生产影响较重的病害。玉米青枯病菌浸染根部和茎部使之腐烂,并引起叶片黄枯或青枯。地上部在玉米灌浆期开始有明显表观病变,乳熟末期至腊熟期为显症高峰期。近年来该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2009年凤冈发病较重。   一、感病植株的田间症状   玉米青枯病在玉米进入灌浆期后开始发生,从始见病叶到全株发病,一般仅7d左右,短的只有2~3d,长的可达15d以上。多数叶片由下而上表现青枯症状,少数为黄枯症状。开始通常是由根系发病,局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随后逐渐扩展到整个根系,呈褐色腐烂状,最后根变空心,根毛稀少,植株易拔起;植株茎基部2~3节由青绿色逐渐变成黄褐色,节间中空,茎节变成淡褐色,病部易破裂;叶片从叶尖或叶缘开始,
到整个叶片,很快全株变成青灰色枯死,或叶片逐渐变黄缓慢干枯;果穗下垂,穗柄柔韧,不易掰下;籽粒干瘪,无光泽,千粒重下降。   二、青枯病对产量的影响   青枯病对穗粒数影响较大,而且发病越早影响越大。该病的发生一般始于玉米灌浆期,对穗行数没有影响,主要是造成果穗顶部养分供应不足,顶部籽粒衰退,导致行粒数减少。青枯病造成养分供应不足籽粒干瘪,对千粒重影响较大,随着发病期的推迟影响越来越小。由于发病株行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对产量影响很大。早期发病的植株比正常植株一般减产30%~50%。&   三、抗青枯病玉米品种的田间鉴定   据田间调查可知,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对青枯病的抗病能力有明显差异。其中抗病较强的品种有丹玉47、丹玉39、铁玉1、丹科2151、丹科2162、东单70、富友9、铁玉2;抗性一般的有丹玉99、创奇14、铁研22、先玉335、强盛1、富友7;抗性较差的品种有铁研25、农大95、铁研24、三北6、丹玉86、育青2。   四、玉米青枯病发生规律   玉米青枯病是以土壤带菌、根部浸染为主的系统性浸染病害。病原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残体、土壤和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浸染来源。病原菌在玉米生长的各个时期均能借雨水、昆虫或伤害从根部侵入,引起根腐,然后进一步扩展,进入茎基部。通常当玉米进入乳熟期、植株开始衰老抗病性降低时,病原菌才开始向茎基部发展,此时如果遇到合适的气候条件,久旱高温、突降暴雨并且雨后骤晴,就会迅速发病。 转贴于论文联盟
欢迎浏览更多 →
相关文章 & & &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论文写作指导、论文发表请咨询客服老师
内容分类导航
本栏目Digg排行
本栏目热门文章
本栏目最新更新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您的访问出错了(404错误)
很抱歉,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正确。
进行查找。
3、感谢您使用本站,3秒后自动跳转至网站首页  [摘 要] 为验证1.6%胺鲜酯水剂对棉花的调节作用和增产效果,对1.6%胺鲜酯水剂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为大面积推"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玉米根部分蘖、多芽的分析及处理
  [摘 要] 为验证1.6%胺鲜酯水剂对棉花的调节作用和增产效果,对1.6%胺鲜酯水剂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论文网 /8/view-5780126.htm  [关键词] 落叶净 棉花 脱叶 催熟 效果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4-01   近几年不断接到群众反映玉米根部多芽分蘖的问题,参考有关文献,结合指导实际效果,总结几点原因及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产生分蘖的原因   正常条件下生长的玉米植株顶端优势比较强,腋芽生长受到抑制,所以生产上玉米植株产生分蘖的情况也比较少见,导致玉米形成分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品种遗传因素   玉米分蘖的产生与品种有关,原始玉米是一种分枝多叉、果穗在分枝顶部的作物,产量很低,现在玉米品种是经过多年选育而成的,顶端优势强,只有一两个腋芽能生长发育成果穗,产量高,玉米分蘖多芽是一种返祖现象。玉米植株每个节位的叶腋处都有一个腋芽,除去植株5-8节的叶芽不发育以外,其它的均可发育;上部的9-11节腋芽可发育为果穗,而靠近地表基部的腋芽则形成分蘖、多芽,由于不同品种腋芽发育进程不同,顶端优势弱的品种,在特殊环境影响下腋芽同时生长,产生分蘖,形成多芽、多穗。   2.外界环境的影响   高温、干旱易造成的玉米分蘖多芽。玉米产生分蘖大多发生在出苗至拔节阶段,形成分蘖的原因主要是高温干旱削弱了玉米植株的顶端优势作用所致,多雨年份分蘖很少。近几年夏玉米在出苗以后,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之间,雨水少,幼苗生长处于高温和干旱条件下,玉米幼苗顶端生长点的生长受到抑制,生长速度趋缓。与此同时,在高温和强光条件下,植株光合作用强,较多的养分贮存在植株体内,这些营养促使较多的侧芽生长成分蘖。   3.过早的矮化剂药害   农民为了防止倒伏,过度限制玉米生长高度,过早的使用控制生长的激素,顶部生长受到抑制。玉米在6-9叶期使用控旺激素,抑制了顶部生长点的生长,促进了下部腋芽生长成蘖。   4.病虫害侵染   植株受携带有病毒的蚜虫、飞虱叮咬感染粗缩、病毒病等病害,生长点受到抑止,细胞只分裂不膨大,叶色深厚,营?过剩,刺激基部侧芽生长成蘖;   5.除草剂药害   玉米幼苗4-6叶期对除草剂较为敏感,如喷叶心,易造成药害,致顶部生长点受到抑制或死亡,迫使侧芽萌发成分蘖。   6.施肥配比不协调,磷素过高,氮素低,细胞只分裂不生长,叶色深,叶厚而短,节间短、植株矮化营养过剩,下部产生分蘖多芽。   二、玉米的分蘖对产量的影响   由于玉米的大部分分蘖不能形成结实果穗,即使能够结实也只是形成一个极小的顶生果穗,结的籽非常少,正常的雌穗,结实数大约在400~600粒/穗,而一株多芽多穗的植株,雌穗结实数大都在10~30粒/穗,甚至没有结实,而且生育期不一致,很容易受到病虫的侵害,基本上没有多大收获价值;植株产生的分蘖会消耗体内大量营养,影响主茎的生长发育,主穗的形成,应及时清除,清除较?会对产量造成很大影响。   三、防治玉米分蘖的主要措施   1.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品种 玉米受纬度影响大,区域性强,应选用通过审定并在一定区域内经实验后,推荐种植的品种,从正规渠道购买, 切忌盲目贪新、求异,或贪便宜购买无证假种。   2.科学、合理、适时进行水肥管理 玉米在6叶至大喇叭口是分蘖敏感的时期,要求土壤含水量在70%~80%之间。遇旱应及时浇水,以保证玉米顶端优势,以降低分蘖、分叉的发生。根据品种需肥特性、生理时期,确定肥料配比、通常以高氮、高钾、低磷肥或单一氮肥为主,确保营养与生殖生长合理搭配。   3.适时播种,连片、合理密植 玉米播种远离日光棚菜区,错开掀顶大放风时间,错开第一代灰飞虱的传毒高峰,避免玉米粗缩病、病毒病发生,达到防治病虫害及多芽多蘖的目的;合理连片种植减少侵染机率。七叶期前是易感病期,七叶后玉米的抗病性增强。播种做到一播全苗、合理密植、利于植株间通风透气,提高光能利用率,促进个体生长发育,降低多芽多蘖的发生。   4.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消灭传染源;采取病虫害综合防治切断传播途径;发现多蘖及时掰掉,避免消耗养分,保证顶端养分的供应,促进玉米的正常生长,以减少产量的损失。清除时间以晴天的上午9点后、下午5点前为好,温度较高,减少汁液流出、伤口尽快愈合,减少病菌侵染和害虫为害的机会;如果生产为了收获秸秆,作为青贮、青饲料生产的地块,苗期形成的分蘖对群体生物产量影响不大,田间分蘖,可以不拔除。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米粒根部黑点能吃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