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贷的危害3万将近4万了。

大学生网贷5万玩游戏 家人拿10万“填窟窿”
来源:扬子晚报
27日上午,南京栖霞区法院审理一起大学生网上借款纠纷案。原告手持借条告一名专科在校学生,要求还款3万元,但被告的学生朱某否认写过借条,也不承认此笔借款。由于借条的真实性需进一步确认,庭审一个小时后休庭。
被告朱某庭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确实通过网上借款玩网络游戏,但早已连本带利超额还清,现在遇上还不完的欠款了。而在庭审上,原告童某诉称,7月11日,他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在校大学生朱某,他借款3万元给朱某用于旅游,双方约定7月底归还,利息按同期贷款利息计算。童某提供给法院的借条是一张打印好的格式借条,借款人信息、金额及日期和手机号码等都是填空手写,关键信息按了手印。双方将违约金约定为每天3%,即如果超期还款,朱某每天需要支付违约金900元。
被告辩称,这张借条根本不是他签字的,上面的手印也不知是何人所按。由于原被告就案件事实陈述出现根本性差异,法庭重申了诉讼中当事人必须如实陈述、不得提供伪证或进行虚假陈述,否则需要承担相应法律后果。因借条的真实性需进一步确认,审理一个小时后休庭。
朱某在庭后介绍,他是在同学的介绍下,通过网络申请借款,向一家公司先后借款5万元用于CF和英雄联盟游戏支出。他说,第一次只借了3000元,并且很快还上,对方也没有提利息的事。第二次他想借1万元,拿钱时对方让他在借条上写借款1.6万,他们还扣了手续费。朱某声称第二次实际拿到手只有8000元。他前后累计向他们借了5万元,后来没有钱还,他们就找到他家里来了。因为这事,家人一共还了10余万元给他们。
朱某表示自己很懊恼,因为自己网上借钱主要用于玩网络游戏,让家里人付出了10多万,还一直受到对方骚扰,自家门口也被泼过油漆。他认为,网上借钱看起来简单,但是这些钱利息很高,觉得自己遇到了还不清的借款,是个无底洞。
原标题:大学生网贷5万玩游戏还不清
编辑:杨力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扬子晚报,版权归属原作者]
安徽资讯APP
扫一扫,安徽尽在您手中
万家热线今日合肥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每天10分钟,通晓合肥事
12025人关注
4849人关注
1531人关注
1157人关注
沙滩,足球,两样都让人疯狂!
于是悦方在这个周末,...
孩子们最爱的暑假又要来了!
如何让宝贝在暑假中玩得...
纯正浓郁现榨果汁,现只要1元即可免费畅饮,仅有20份 ...
从2017年7月起,一批新规将正式实施,纳税人再迎利好,增值税税率四档简并 ...
短信快捷登录
合作账号登录
验证即登录,未注册将自动创建万家账号
发送验证码轻信他人网贷欠款3万余元 大学生被迫休学
在黄冈一所高校就读的大一学生于漫(化名)今年3月21日被迫休学。因为他莫名成了“趣分期”、“分期乐”、“优分期”等众多网络小额贷款平台的追债对象,讨债人凶神恶煞地要账,19岁的他不堪其扰。为了自身安全,以及老师和同学的安宁,他只能休学躲在家里,却仍难逃追债人的骚扰电话,更有甚者追到他家中索债。据记者了解,于漫就读的这所学校,被追债的学生不止他一个,有人据说欠下十几万元的债务。接到于漫父亲打来的求助电话后,5月12日楚天都市报记者赴黄冈采访了此事。轻信他人他名下欠网贷公司3万余元5月12日上午,楚天都市报记者在黄冈见到了于漫的父亲于杰(化名)。“我现在每天都会接到催债的电话,连生意都没法做了。”他一脸愁苦。而瘦弱的于漫低着头,不敢看记者。据于漫介绍,他有一个要好的初中同学张强,去年10月,张强找他帮忙,说自己的姐夫汪某想从网上分期贷款买个几千元的手机,因为没有稳定工作不好贷,而那些网络小额贷款平台主要针对大学生搞分期贷款,想以于漫的名义借钱,借的钱由汪某来还。于漫觉得问题不大,就将自己的身份证、学生证拍成照片发给了汪某,还告知了自己所在的学院和寝室等个人信息。隔了两天,汪某又找理由让于漫帮他办张手机校园卡,要借用于漫的身份证办,于漫又照办了。办了手机卡之后,汪某又找于漫要过一次验证码,于漫当时在玩游戏,不耐烦地看了一眼自己的手机,把验证码告诉了汪某。此后,汪某就没再来麻烦于漫了,于漫也乐得清静。可是,很快他又不清静了。二个月以后,就有追债的人来了。从去年12月底,于漫就陷入了被人追债的恐惧之中。“趣分期”、“分期乐”、“优分期”这三个网络小额贷款平台催他还本金及利息,本金加利息达3万多了。追债的电话一个接一个。于漫回想起,之前曾有高年级学长拿过几份合同来找他签,他想着是汪某借款还款,想都没多想就签了字,随后把合同当垃圾扔了。后来才知道,那些学长是给“趣分期”、“分期乐”、“优分期”打工的。此时,张强已不接于漫电话,汪某更不见踪影。除了骚扰电话,还不时有不明身份的人跑到学校来威胁他还款,父亲于杰知道后,赶到新港派出所报了案。不堪其扰被迫休学家人也不得安宁警方提醒于漫,赶紧查一下自己的银行卡。一查银行流水,于漫吓了一跳,自己的卡里竟然还有过3万、4万的进账,但立即又通过支付宝转出去了。而后来,又冒出“名校贷”、“乐花花”两个网络贷款平台来找他催债,于漫陷入了更大的恐慌中,一家人连过年都没心思。直到今年3月,汪某还在试图以于漫的名义在各网络贷款平台上贷款。3月21日,5个来自西安的男子到学校来找于漫讨债,说于漫欠本金1300元,利息是每周300元,目前已逾期2个月了,再加上他们5个人的路费,一共要还5000多元。老师报警后,警察找到汪某的父亲出了三千多元,把讨债人打发走了。于漫不得不休学,可是,追债电话很快找上了他的父亲,一家人惶惶不安。校方回避了采访,于漫的班主任告诉记者,学生们还是太单纯,像于漫这样莫名其妙背上网络贷款平台债务的不止他一个,还有学生背了十几万元的债务,外面讨债的跑进学校来骚扰,甚至找老师要钱。记者跟随黄州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的几名民警来到汪某家,仍然一无所获。据民警调查,汪某是无业人员,还有吸毒嫌疑。刑侦大队朱副队长说,汪某的行为肯定是属于民事欺诈,但至于是否构成刑事诈骗,还有待调查,所以目前尚未立案。警方也证实,在于漫就读的学校,有着于漫同样遭遇的学生还有几个,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律师提醒身份信息不要轻易告诉他人昨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国浩律师事务所曾祥斌律师。曾律师说,像于漫这种“李贷张用”的现象是随着网络贷款平台以及互联网金融而衍生出来的新类型的经济纠纷,多发生在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及对网络陌生的老年人身上,应当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每个人的身份信息特别重要,不要轻易告诉他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此案从表面上看,网络小贷公司的线上平台上登记的信息、显示的借款人,无一例外都是于漫在申请贷款、在使用贷款。除了借用个人信息给他人去贷款,他还在线下迷迷糊糊地签了几份合同,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在法律上,于漫就是借款人,现在借款到期未还,理应由于漫承担法律上的还款责任。这是民事视角的一个方面。但另一个方面,于漫出于无知而将自己的身份信息给汪某使用,汪某采用欺骗的手段损害了于漫的利益,同时也严重侵害了网络金融的经济秩序,汪某从一开始就是主观故意,对于漫的欺骗动机十分明显,同时又利用于漫的身份信息去骗取小贷公司的贷款供自己挥霍,汪某已涉嫌诈骗罪。曾律师建议,于漫所在的学校应积极配合,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以及协助调查,而不是让被骗的学生休学了之。根据刑事先于民事的法理原则,本案应该由当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在侦查过程中,小贷公司不应当再以于漫欠款为由上门追债,直到公安机关侦查终结。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zoecjy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大学生网贷透支还不起 QQ被黑欠债信息被群发
01:20:19 | 记者:李珩
| 编辑:王姣
IPhone6、单反相机、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每个小伙伴都有“任性”的时候。可口袋里没钱,怎么办?
“只要有学号,就能即刻借到2000元”“1500元0利息”“无需任何人担保,动一动手指,就能花明天的钱”……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火热,针对大学生的网络分期贷款平台也悄然出现并迅速浸入各高校。但由此带来的透支消费,也让小伙伴们叫苦不迭……
“林辉欠债,逾期不还……”6月1日,我市某高校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张译鹏一打开QQ,好友林辉便向他发来这么一条奇怪的信息,里面还附有林辉身份证号、借款凭证等。随即,两人共同在的QQ群也出现了同样的信息。
张译鹏懵了。林辉,也成为小伙伴们议论的对象。
事后,林辉向张译鹏坦白,自己是借了某网贷平台的钱,又还不上,才被该平台“追杀”,并黑了他的QQ号。
事实上,像林辉这样向网贷平台借钱的大学生并非少数,有的大学生借款金额甚至高达数万元。小伙伴们为什么要进行网络贷款?提前消费对小伙伴又有着怎样的诱惑和伤害?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
超过六成大学生使用过网贷平台
林辉是怎么和网贷平台扯上关系的?
“你是个学生,又没收入,用这么好的手机干啥子?”半年前,林辉又一次和父亲在电话里吵了起来。引发这场争吵的“祸首”就是新上市的IPhone6plus手机。
原来,读大二的林辉“好面子”,父母虽然都是工薪阶层,但也尽量满足儿子所提的要求。当初IPhone5上市时,林辉就入手了一台,狠狠地风光了一把。
这一次他提出换IPhone6plus时,父母却怎么都不松口,害得他的心像猫抓般难受。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同学说起网贷平台,便心动了。在某网贷平台填写了身份证、学校、专业、宿舍等基本信息后,他很快便拿到了新手机,“代价”是每月还款278.42元,一共还24个月。
有了网贷平台,林辉开始收不住手了:给女朋友买块表当生日礼物;给自己买了新款运动鞋和单反;送好友一个雷蛇的键盘。“手表每月还款169元,还1年;运动鞋每月还104元,还半年;单反每月还233元,还2年……”林辉不好意思地说,自己一个月1200元的生活费,在扣除各项贷款后,只剩300多元,连吃饭都不够。
钱还不上,林辉又没法找家里要,只能拖欠贷款玩“失踪”,于是出现文中开头那一幕。
“很多同学都开始花‘明天的钱’。”某网贷平台的校园经理王东透露,该网贷平台在大学城的业绩最好,其业务分为两个区。仅以5月份为例,大学城二区的业绩就高达9万余元。
这意味着,假设每个大学生5月份平均在这个网贷平台借了3000元,仅大学城部分高校,一个月内就有30名大学生向该网贷平台借款。这还仅仅只是一个网贷平台的数据。
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也曾向50余所高校开展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2.77%的学生使用过网络分期贷款平台;54.07%的学生每个月的还款额度为100至300元;兼职打工、透支下个月生活费、省吃俭用则成为最主要的还款来源。
购物、旅游、创业成大学生分期贷款主因
小伙伴为什么要使用网贷平台?
“如今面向大学生贷款的网络平台全国有近百家,包括爱学贷、优分期等,手续很简单。”王东介绍,以爱学贷为例,只需要填写一份包括个人身份证、学校、专业、宿舍号等信息的申请表,在通过审核后就能顺利借款。“最快当天就能到账。”
记者了解到,不少网贷平台的申请程序都很简便,只要年满18岁,提供身份证,学生证或在校学生证明等即可。在一些贷款平台上,大学生的贷款额度甚至可达数万元,贷款时间分为1个月至10年。
“就是觉得老找父母要钱有些不好意思。”在重庆师范大学读大三的林阳说,自己喜欢摄影,一直想买一台单反相机,可单反相机最便宜的也要三四千元,他始终向父母开不了口。在知道有网贷平台后,他毫不犹豫地借钱买了相机,“大不了每个月省一点。”
“比银行信用卡门槛低了很多,利息也不高,想买啥买啥。”西南大学一名学生说。调查也显示,购物是大学生选择分期贷款的主要原因,紧随其后的则是旅游、创业等。
今年21岁的陈小曦也曾频繁使用过网贷平台,为的就是几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端午节我打算去川西,暑假还计划去日本。”陈小曦说,旅行让她觉得人生很充实,但旅行总有花费,在选择穷游的同时,她也选择了网贷平台。
“现在是我创业的关键阶段,如果能撑下去,我就能成功。”在重庆大学读大四的陈思伟最近压力很大。去年他和几个小伙伴开了一个动漫公司,各自投入了3万多元。可房租、水电、员工工资这些实实在在的开销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我不好意思找家里要钱,本来父母就反对我创业。”所以陈思伟也向网贷平台“求助”。
网贷不便宜,看看小伙伴“忽略”的那些“账”
网络贷款利息真的不高吗?看似一款产品仅需每月分期支付几百元,但实际上,要比市场价格高出不少。
记者在一家网贷平台上看到,iphone6splus的16G金色手机在该平台标注售价为5566元,如分12期购买需每月支付514.85元,合计共6178.2元,年利率高达11.1%。这样的产品,在很多分期平台比比皆是,有些产品的利率甚至高达19%。
在实际还款过程中,一些网贷平台的利率标示并不清楚,在手续费、逾期费、违约金等表述上也存在一定的隐蔽性。比如,他们不会主动、明确地告知逾期还款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或者将如何赔偿,让不少小伙伴吃了“哑巴亏”。
重师大二学生王英利就有过这样的遭遇,他在某网贷平台借了1万元,却被收取2000元的“咨询费”。只要在还款期间有过一次逾期,这笔“咨询费”就不再退还。
王英利的遭遇并非孤例。据媒体报道,2015年7月,外地大学生孙某在一家号称“无抵押、免担保、当天放款”的网贷公司贷款3000元买了台笔记本电脑。因逾期不还,不仅被追债闹到学校,还收到法院的判决书。该大学生除了赔偿剩余本金2500元外,还要额外支付2200元违约金。
“别小看10%的违约金、滞纳金,这些钱,每天都能滚出好多钱。”重庆工商大学一学生告诉记者,自己一位朋友为购买iPhone6以及其他消费,通过网贷平台借款3万元。到了还款期无力偿还,他只好拆东墙补西墙,不断找其他网贷平台贷款还债,最终,欠下多家公司好几万元。
“这些现象都折射出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消费观。”我市某小额贷款公司经理文伶俐说,网上贷款分期门槛很低,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超前消费的平台,但不少大学生由于冲动消费,导致负债累累,给正常的学习生活带来困扰。“逾期还款的代价是不容小觑的。一旦出现逾期不还的情况,将会影响大学生在银行的个人征信。”
重庆格瑞律师事务所姚伟律师分析,分期付款消费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很有诱惑力。商家利用学生的心理和自己的优势地位,在吸引学生进行超前消费的同时,作为格式合同的提供方,给学生设定了很多义务和很高的违约金,对此又不作出特别的解释和说明,有违《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条款。但大学生毕竟是成年人,如果签了字,合同还是有效的,义务仍需履行。
“最关键的是,大学生应养成理性、合理的消费观。”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辅导员张圯姣则表示,目前大学生的月生活费普遍在1200元左右,有的小伙伴通过分期付款提前购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无可厚非,但应该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
“如果不养成节制的消费观,会影响今后的理财观和生活质量。”张圯姣建议,大学生应将自己的生活费进行合理规划和分配,不必要的东西不要买,并多对自己的学习和未来进行投资。 (文中大学生皆为化名)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Copyright &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网贷被骗的案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