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病员们都对领导最亲切的称呼他为提灯女神。改为被字句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复习1技术报告.doc 12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一单元字、词复习伶俐婉转吩咐清澈包袱毒蛇搭救狡猾隐蔽赏赐安葬乐器凄凉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唉声叹气口干舌燥聪明伶俐粗枝大叶旷野荒郊昂首挺胸一筹莫展冥思苦想自告奋勇视死如归泪如雨下激情四溢不屈不挠疾恶如仇仗义执言恼羞成怒为非作歹无济于事杳无音信照本宣科如虎添翼如坐针毡粗枝大叶:比喻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杳无音信:形容一点消息也没有。无济于事:比喻不能解决问题。疾恶如仇:恨坏人坏事就像痛恨仇敌一样。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照本宣科:照着本子一条一条读。比喻不能灵活运用,死板地找现成的文章和稿子宣读。如虎添翼:好像老虎添上翅膀。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如坐针毡:像坐在扎着针的毡子上,很不好受。比喻心神不灵。多音字gēng(三更半夜)mēn(闷热)mái(埋葬)xiě(流血)更闷埋血gèng(更加)mèn(纳闷)mán(埋怨)xuè(血红)hán(可汗)chuán(传说)chéng(盛饭)汗传盛hàn(汗水)zhuàn(自传)shèng(茂盛)近义词敏捷(灵敏)隐蔽(隐藏)凶恶(凶狠)赐赏(奖赏)照样子,写词语不出不挠:(ABAC)自由自在自高自大自言自语无边无际家家户户:(AABB)马马虎虎明明白白干干净净高高兴兴小心翼翼:(ABCC)白发苍苍生机勃勃千里迢迢忠心耿耿积少成多水草肥美的地方鸟儿多,心地善良的人朋友多。(蒙古族)母亲的宝贝是子女,好汉的宝贝是志气。(鄂温克族)骏马面前没有跳不过的壕沟,利矛面前没有戳不穿的顽石。(纳西族)句式练习。1、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的句子合并成一句话。(1)有许多人去捉神鸟。谁也没有捉到它。(虽然)有许多人去捉神鸟,(但是)谁也没有捉到它。您不许唉声叹气。您不许闷头不语。您(既)不许唉声叹气,(也)不许闷头不语。他错杀了自己的狗。他十分难过。(因为)他错杀了自己的狗,(所以)他十分难过。按要求改写句子。森林里有一匹身躯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缩句)森林里有瞎熊。国王为儿子的英勇,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而感到安慰。(改为反问句)难道国王没有为儿子的英勇,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而感到安慰吗?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改为反问句)难道火把节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吗?(4)同学们有趣地看着这些书。(修改病句)同学们看着这些有趣的书。课文回顾。《格萨尔王的故事》节选自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格萨尔王是藏族传说中的神灵和英雄,他的名字叫觉如。他是个勇敢、善良的人。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一会儿低回婉转,像是在诉说危机到来,战斗即将爆发;一会儿音韵铿锵,好像宣告战斗已经爆发;一会儿如泣如诉,好像在诉说一个悲剧的结局和人们对英雄的依恋和怀念……《刘三姐》这篇课文写的是壮族姑娘刘三姐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她用山歌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深受相亲们爱戴。课文歌颂了刘三姐嫉恶如仇、仗义执言的品质。第二单元字词复习抓痒稿纸任凭遭殃葱茏愈发繁茂蓬松柜子画框细腻流泻信赖海鸥褪色亲昵俯身驻足瞻仰旋窝生气勃勃见义勇为不可思议习以为常抑扬顿挫意味深长枝折花落喜出望外筋疲力尽多音字bǐng(屏息)shé(折本)tiáo(空调)jiào(睡觉)屏折调觉píng(屏幕)zhé(打折)tiào(调查)jué(察觉)同音字遭殃葱茏俯身驻足画框流泻蓬松屏息营救宿营插秧玲珑辅导祝福眼眶排泄帐篷秉烛盈眶塑料形近字虑(考虑)贪(贪心)异(变异)锅(铁锅)喝(喝水)殴(殴打)虚(虚心)贫(贫穷)导(指导)涡(漩涡)歇(歇息)鸥(海鸥)瞻(瞻仰)褪(褪色)府(府上)住(住处)笼(灯笼)檐(屋檐)退(退出)俯(俯身)驻(驻足)茏(葱茏)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格外(特别)葱茏(葱郁)索性(干脆)歇落(停落)反义词:勇猛(胆怯)暖和(冰冷)隐约(清楚)细腻(粗糙)茂盛(稀疏)仰望(俯视)六、句式练习1、按要求改写句子。(1)小猫在花枝上荡来荡去。(改为拟人句)小猫在花枝上跳舞。猫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改为肯定句)猫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改为反问句)难道小猫满月的时候不更可爱吗?(4)同学之间不能因为一点小事闹不团结。(改为反问句)同学之间怎能因为一点小事闹不团结呢?我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到草丛的村落里去散散步。(改为反问句)难道我不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到草丛的村落里去散散步吗?扩句它扇动翅膀。美丽的它急速地扇动着巨大的翅膀。老人望着海鸥。节俭的老人深情地望着海鸥。七、课文回顾1、《猫》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他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他的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2、空间在我的眼前放大,细小的草茎变成了粗大的树木,柔软的草地变成了茂密的森林。3、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五彩的衣裳,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之间,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不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的访问出错了(404错误)
很抱歉,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正确。
进行查找。
3、感谢您使用本站,1秒后自动跳转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复习资料1汇编.doc 11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50 &&
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复习资料1汇编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一单元字、词复习伶俐婉转吩咐清澈包袱毒蛇搭救狡猾隐蔽赏赐安葬乐器凄凉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唉声叹气口干舌燥聪明伶俐粗枝大叶旷野荒郊昂首挺胸一筹莫展冥思苦想自告奋勇视死如归泪如雨下激情四溢不屈不挠疾恶如仇仗义执言恼羞成怒为非作歹无济于事杳无音信照本宣科如虎添翼如坐针毡粗枝大叶:比喻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杳无音信:形容一点消息也没有。无济于事:比喻不能解决问题。疾恶如仇:恨坏人坏事就像痛恨仇敌一样。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照本宣科:照着本子一条一条读。比喻不能灵活运用,死板地找现成的文章和稿子宣读。如虎添翼:好像老虎添上翅膀。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如坐针毡:像坐在扎着针的毡子上,很不好受。比喻心神不灵。多音字gēng(三更半夜)mēn(闷热)mái(埋葬)xiě(流血)更闷埋血gèng(更加)mèn(纳闷)mán(埋怨)xuè(血红)hán可汗)chuán(传说)chéng盛饭)汗传盛hàn(汗水)zhuàn(自传)shèng(茂盛)近义词敏捷(灵敏)隐蔽(隐藏)凶恶(凶狠)赐赏奖赏照样子,写词语不出不挠:(ABAC)自由自在自高自大自言自语无边无际家家户户:(AABB)马马虎虎明明白白干干净净高高兴兴千里迢迢忠心耿耿bǐng屏息shé折本tiáo空调jiào睡觉屏折调觉píng屏幕zhé打折tiào调查jué察觉同音字遭殃葱茏俯身驻足画框流泻蓬松屏息营救宿营插秧玲珑辅导祝福眼眶排泄帐篷秉烛盈眶塑料形近字虑(考虑)贪(贪心)异(变异)锅(铁锅)喝(喝水)殴(殴打)虚(虚心)贫(贫穷)导(指导)涡(漩涡)歇(歇息)鸥(海鸥)瞻(瞻仰)褪(褪色)府(府上)住(住处)笼(灯笼)檐(屋檐)退(退出)俯(俯身)驻(驻足)茏(葱茏)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格外(特别)葱茏(葱郁)索性(干脆)歇落(停落)反义词:勇猛(胆怯)暖和(冰冷)隐约(清楚)细腻(粗糙)茂盛(稀疏)仰望(俯视)六、句式练习1、按要求改写句子。(1)小猫在花枝上荡来荡去。(改为拟人句)小猫在花枝上跳舞。猫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改为肯定句)猫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改为反问句)难道小猫满月的时候不更可爱吗?(4)同学之间不能因为一点小事闹不团结。(改为反问句)同学之间怎能因为一点小事闹不团结呢?我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到草丛的村落里去散散步。(改为反问句)难道我不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到草丛的村落里去散散步吗?扩句它扇动翅膀。美丽的它急速地扇动着巨大的翅膀。老人望着海鸥。节俭的老人深情地望着海鸥。七、课文回顾1、《猫》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他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他的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2、空间在我的眼前放大,细小的草茎变成了粗大的树木,柔软的草地变成了茂密的森林。3、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五彩的衣裳,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之间,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不少虫子驻足痴望。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小圆虫比作南国的少女,这同时又是一个拟人句,把小圆虫和不少虫子当作人来写。4、学了课文,我觉得“草丛的村落”很奇异。八、课内阅读(一)《猫》课内阅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谁怎么呼唤,它()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把老鼠等出来()!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1、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1)、《猫》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2)、“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说明猫是一位画家。…………()2、请在文中的()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3、给句中加点的词语换上意思相近的词。(1)、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2)、它若是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4、我能照样子写象声词。咕噜咕噜:(    )、(    )、(    )。“古怪”的意思是(),作者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写出猫的古怪的。说猫既(   )又(    );既(   )又(    );既(   )又(    )。表面看起来作者是()猫的,其实是表达了对猫的()之情。(二)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小学语文s版第十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预习提纲: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生词,并圈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把句子读通顺。
2、黄道婆是哪里人?她是怎么学会的先进的纺织技术?
&3.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为什么要在北京国家博物馆里陈列着黄道婆的塑像和松江布?
5.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什么时候的人?她的主要事迹是什么?搜集有关黄道婆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二、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介绍黄道婆。(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教师设置悬念,导读: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初步了解黄道婆的经历和事迹。那么,课文讲述了黄道婆的什么事情?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三、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自主读课文,读通读顺 。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学生自主汇报、板书。
勾画下列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花卉& 赢得
应运而生& 百感交集
三、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
2.把段意连起来读读,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
(1)读读这段话,有没有问题,想想怎样修改,就简练通顺了。
(2)学生分组讨论修改主要内容。
出示ppt(修改后的主要内容):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她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随后她回到家乡,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很怀念她的功绩。
(3)谁能总结出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重复的删去,啰嗦的地方要用词语概括。缺少连接词的地方加连接词。)
&3.本文主要写谁?她做了什么事情?
(黄道婆在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回乡教给家乡的人民。)
&4.小组讨论一下,学会了几种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5.讨论结果 :
(1)连段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2)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归纳主要内容。
&四、反馈&:&&
&衣衫(&&&&
面容(&&&&
)&&&&&&&&&&&&&&&
衣食(&&&&
)无亲&&&&&&
)增多&&&&&&&&&&&&&&
2、用“百感交集”、“日益增多’、”瞻仰“各说一句话。
3.比一比,组成词。
4.补充词语。
)百感交(&
)目无亲(&
 &&&&&&&&&&&&&&&&&&&&&&&&&&&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要陈列黄道婆的塑像和松江布?
思考教材57页第3题。
播放:“民谣……”
1.听了这段民谣,你知道了什么?
(黄婆婆能帮人织布,她是个织布能手。)
2.还想了解什么?
(黄婆婆为什么要叫这儿的人织布。两只哨子,两匹布是什么意思?黄道婆她自己织布的水平有多高……)
三、初读课文,试着解疑
1.教师:找出课文中体现黄道婆勇于反抗、热爱家乡、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语句。
&⑴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定冲出牢笼。
⑵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
2.初读课文后,你可以回答哪些问题?
3.有感情朗读这些语句,进一步体会黄道婆热爱家乡、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称赞、佩服、语气)
4.教师小结:同学们,从课文的介绍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黄道婆热爱家乡、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黄道婆好不容易从家乡逃了出来,学习手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她又回到了家乡,文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疑问?为什么她要放弃衣食无忧的生活回到那个让她受苦的地方?
2.读读文章,你能否找到答案。
3.学生读句子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1)从这句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批注在自己书的边上。
(2)指名有感情地读,“百感交集”&是什么意思?黄道婆为什么会百感交集呢?&&&
(3)出示: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对比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新的感受。
(4)是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念&&&&&&&&&&&&&&&&&&&
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她想念&&&&&&&&&&&&&&&&&&&&&
(5)从中你觉得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爱家乡)
5.从文章中什么地方感受到黄道婆爱家乡?
6.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人?
7.资料补充
(1)找有关黄道婆推动家乡变化的内容
(2)出示:
各种各样布的图。
松江布的图。
&(3)看到这一切,如果作为黄道婆的家乡人,你现在想对这位老婆婆说些什么?
五、课内检测与反馈:
黄道婆对家乡的爱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a、黄道婆是历史上著名的(&&&&&&&
b、她教人们制造(&&&&&&&
),有了(&&&&&&&&&
),就可以不用(&&&&&&&&&
);她改进了(&&&&&&&&&
),把手拨的小竹弓改为用(&&&&&&&&&
),同时改进了(&&&&&&&&&
)的工具,把只纺一根纱的手摇车改为能纺三根纱的脚踏车。
c、黄道婆去世后,当地人民(&&&&&&&&&
),为她建造了一座祠堂纪念她,题为(&&&&&&&&&
板书设计:&&&&&&&&&&&&&&&&&
&11、黄道婆
&&&&&&&&&&&&&&&&&&&&
黄道婆——棉神
&&&&&&&&&&&&&&&&&&&&
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流落崖州
&&&&&&&&&&&&&&&&&&&&
来到崖州——学习技术
&&&&&&&&&&&&&&&&&&&&
去世后——追念她的功绩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12.提灯女神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南丁格尔,了解她的不朽业绩,知道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爱是可以传递的。
教学重点:
1.能通过理解课文,学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一、依据自学提纲,自主预习。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争取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自学生字、词语。
搜集有关南丁格尔的故事、图片等资料。
课文讲了南丁格尔的哪些事情?
二、谈话导入
你知道“提灯女神”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2课《提灯女神》。
谁来讲一讲提灯女神的故事?
三、检查预习,展示汇报。
1、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学生汇报:(1)认读生字
(2)读词语
(3)歧视的近义词是什么?&
(4) 传奇的“传”还可以读什么音?
2、课文讲了南丁格尔的哪些事情?
3、同桌交流搜集的资料。
四、合作探究,理清层次。
1、试着用抓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的方法来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按不同事件给文章分段。
五、品读事例,感受魅力。。
(一)读读第1——4自然段,你都读懂了什么?&
(二)在读懂的基础上,还有不明白的吗?&
(三)再读1——4自然段,寻找答案,用笔画出有关内容,仔细读读。&
1.对于“护士”这个职业,当时人们怎样看?&
2.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贵族人的生活。&
(播放影片)&
3.对于护士这个职业你了解吗?&
4.那么南丁格尔选择护士,实际上是选择了什么?&
5.那她又是在放弃什么?从中你认为南丁格尔是个怎样的人?&
六、课内反馈:
1、听写词语:声誉&
下降& 瞩目
&&&&&&&&&&&
毅然决然&&&
臭气冲天&&&
气急败坏&&&
贫民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预习提纲:
1、课文介绍了南丁格尔的哪些事迹?
2、想一想:南丁格尔是怎样冲破阻力去当护士的?人们为什么称她为“提灯女神”?
3、体会词语的作用。不是……&
而是……&&
不仅……还……
二、复习导入。
1、课文主要介绍了南丁格尔的哪些事?
2、全班交流:南丁格尔不顾家人反对当护士;志愿参加贫民紧急救护工作;解除伤病员的痛苦,并给予安慰,以及人们如何纪念她。
3、自由读课文的1——4自然段,想想:南丁格尔是如何冲破阻力去当护士的?边读边批注。
&4、学生交流感受,演读妈妈与姐姐的话,想象说话后再读:如果你就是南丁格尔,你怎样对家人说?
5、齐读并体会南丁格尔的坚定信念。三、品读事例,感受魅力。
正因为南丁格尔有如此坚定的信念,她才会自愿救护贫民与解除伤病员痛苦,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南丁格尔,去感受她的人格魅力吧!
学生默读5——9自然段,分组讨论:
(1)、文中南丁格尔的哪些行为使你深受感动?
(2)、人们为什么称南丁格尔为“提灯女神”?
1、学生交流: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使人感动。理解霍乱,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中的具体语句。
2、学生交流:因为她不是给熟睡的伤病员掖掖被子,就是为呻吟的伤病员换换药。所以伤病员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神”。
3、朗读感悟“不是……就是……”,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并造句。
4、齐读“南丁格尔不仅帮助伤病员解除肉体上的痛苦,还给予……表示慰问。”体会“不仅……还……”,并造句。
5、配上音乐,学生写话。请你站在南丁格尔的角度,以伤病员的母亲安慰重伤的儿子:儿子,(&&&&&&&&&&&&&&&&&&&&&&&&&&&&&&&)。请你站在南丁格尔的角度,以死亡士兵的身份安慰他们的父母:妈妈,儿子对不起您,(&&&&&&&&&&&&&&&&&&&&&&&&&&&&&&&&&&&&&)。
6、自读文中第8——9自然段,交流感悟南丁格尔的卓越成就。四、配乐读文,升华情感。
配乐齐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思考:人们怎样永远纪念她?学生交流情感。
五、小结课文,拓展延伸。
1、带着感动与对南丁格尔的敬佩再读课题。
2、老师朗诵汶川地震中的优秀护士材料。
3、课后查找伟大女性的故事进行交流。
六、反馈:给下列句子填适当的关联词。
)给熟睡的伤病员掖掖被子,(&
)为呻吟的伤病员换换药。
2、南丁格尔(&
)帮助伤病员解决肉体上的痛苦,(&
)给予他们精神上安慰。
板书设计:
 &&&&&&&&&&&&&&&&&&&&&&&&12、提灯女神
  &&&&&&&&&&&&&从小对护理产生兴趣
  &&&&&&&&&&&&
立志做一名优秀的护士   热爱护理事业
 &&&&&&&&&& &&
带领护理护理队伤员   忘我、奉献的精神
  &&&&&&&&&&&&&拿钱创建医疗护理设施
&课后反思&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南丁格尔,了解她的不朽业绩,知道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爱是可以传递的。
&&&&&&&&&&&&&&&&&&
13﹡香玉剧社号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
2、指导学生会认本课9个生字,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理解词句,读懂课文。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原因及经过。
教学难点:
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有关常香玉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示,明确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并圈出来。
2、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并通过查词典了解。
3、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文字、图片资料。
4、理解常香玉是怎样带领剧社捐献飞机的?
二、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我们通过学习课文,认识了我国古代的女纺织家黄道婆和英国在护理事业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南丁格尔,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女性,她就是我国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
2、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常香玉的资料。
三、板书课题,展示交流:
1、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归纳出:(1)这架飞机为什么叫“香玉剧社号”?它有什么作用?(2)为什么要写“香玉剧社号”飞机?
3.自由读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四、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请同学们把没有读懂的语句,和上下文联系起来多读几遍,多读多想。还不懂的,作上记号,有疑问的,把问题写在旁边。
2.重点学习“常香玉捐献飞机”这一部分。
(1)请你运用我们学过的“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找出描写常香玉在捐献飞机的过程中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句子。
(2)想一想,你从中了解到常香玉的什么思想。
3.交流。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发言者,先交代探讨的是什么问题,再说说是怎么读书思考的,然后阐明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
4、探究:说说你心目中的常香玉。
五、反馈:
1.听写词语:百废待兴&
轰轰烈烈& 一丝不苟
2.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写出课文主要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目疮痍&&&&
辗转反()&&&
百()待兴
()()不舍&&&
狂轰()炸&&&&&&
一丝不( )
板书设计&&&&&&&&&&&&&&&&
13﹡香玉剧社号
&&&&&&&&&&&&&&&&&&&&&&&&拿出积蓄
&&&&&&&&&&
捐献飞机&&&&&&
卖掉汽车&&&
常香玉爱祖国&
&&&&&&&&&&&
(为抗美援朝)&&&&
&&&&&&&&&&&&&&&&&&&&&&&&&&&&&&&&&&&
14& 居里夫人的 三克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及本课词语。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学生能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教学难点:
能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正确认识5个字,学会10个字,画出词语。
2、查阅一些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3、读文,说一说课文讲了居里夫人的什么事?
4、读读教材第68页的“阅读链接”。
二、初读课文,展示汇报:
(一)背景介绍(有关居里夫人的生平)
   出示: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她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1911年12月,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终生为人类的幸福献身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私利和荣誉。她先后获得奖金10种之多、奖章16种之多,以及100多个名誉头衔。
过渡:居里夫人确实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她的伟大并不只在于她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还在于她的人格,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居里夫人的三克镭》。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二)汇报预习字、词情况。
1、字:镭、陋、弘、癌、签”5个生字,会写“镭、陋、郎、贯、囊、弘、捐、赠、数、癌、签。
2.听2.“解囊相助”的反义词是什么?“一贫如洗”的反义词又是什么?
3.结合句子理解词语:写:简陋&弘扬&&癌症&保留&穷困&一贫如洗&&&捐献腰缠万贯&解囊相助镭
“简陋”什么样?文中说什么简陋?该怎么读。
出示 (句子):
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简陋的实验室。
那简陋前面再加上“异常”呢?又有什么新理解,那读怎么读这句话。
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
4.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5、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三、深入读书,理清文章脉络
1.段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顺序)
2.理清文章的结构。
四、引导质疑
1.题目是《居里夫人的三克镭》,对于这三克镭文章有描写吗?读文章,找出来,读读。
2.你能结合居里夫人的处境,想想有什么疑问?
3.读课文自己试着解答问题。
五、检测与反馈
1、写生字、词语。
2、找出近义词:.解囊相助    一贫如洗
一、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可不可以对居里夫人做个简单的评价。(居里夫人十分伟大;居里夫人很傻)
过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令我们惊讶,哪种评价更符合居里夫人的做人准则呢?我们从书中寻找答案。
二、预习提纲:
1、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位科学家伟大的人格?
2、用笔画出有关描写居里夫人的句子,来证实你对她的评价。
三、展示交流,理解内容。
1、通过上节的学习,对居里夫人做个简单的评价。(居里夫人十分伟大;居里夫人很傻)
2、讨论、辩论中加深理解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令我们惊讶,哪种评价更符合居里夫人的做人准则呢?我们从书中寻找答案。
3、用笔画出有关描写居里夫人的句子,来证实你对她的评价,准备时间(5分钟)。
4、引导发现,深入探究,感悟居里夫人的伟大。
出示&(句子):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
(1)对于这段文字,认为居里夫人伟大的同学,你是怎么理解的?
(2)结合资料,对于这段文字,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抓住人物语言,体会居里夫人的伟大
(一)还能找到什么理由来说明居里夫人的伟大?
(二)体会重点句理解 
1.出示句子: 
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1)读懂了什么? 
(2)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什么? 
(3)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到那异常不平淡的是什么? 
(4)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
镭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1898年到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03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结合资料,对于这段文字,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居里夫人的伟大就在于她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的贡献给了人类而没有考虑自己。)  
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1)读懂了什么?
 (2)用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3)用异常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4)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什么?
 (5)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到那异常不平淡的是什么?
 (6)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
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1)读懂了什么?
(2)读出居里夫人的无私
(3)读出居里夫人的忘我
(4)理解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3.在这些“醉心”于事业的梦想者心里有的只是什么?
(1)能用一个词来评价这样的人吗?
(2)赞美的读 。
四、全文总结。
读了这个故事你发现了什么?此时你能用一个词来评价这样的人吗?
五、反馈。
1、写出反义词:放弃——&&&&&&&&
困顿———
2、把词语补充完整:&
板书设计:&&&&&&&&&&&&&&
14、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本该&仅凭专利&&富甲一方&
&&&&&&&&&&&&&&&&&&事实&放弃专利&&如此困顿——(大公无私、伟大)&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指导学生会认本课9个生字,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理解词句,读懂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5、花木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昼、袜、赫、凯、孝、帼”6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画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识记。
2、搜集有关花木兰的故事、图片、邮票。
3、读文体会花木兰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4、了解故事背景。
二、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认识了四位古今中外著名的女性,她们的精神和业绩,在大家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反映我国古代妇女豪杰的课文,那就是《花木兰》。板书课题。
三、展示汇报:
1、读生字、词语卡片。
2、你知道有关花木兰的哪些信息?
补充时代背景: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就在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溪、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原,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3、你认为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再次认识剧本
1.这篇文章和我们四年级时学的哪篇文章相似。(《快乐王子》都是剧本)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2.剧本有什么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3.从剧本中我们能读懂什么?
(1)故事内容
(2)重点通过人物特点感受
五、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理解词语
逊色、巾帼、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须眉
2.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是一个剧本,讲的是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女孩花木兰在外敌大举进犯边关,国家正紧急征兵的时候,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边关冲锋陷阵,立下了战功,并升为将军的故事,赞美了花木兰忠孝两全的崇高精神。)
六、自由读,评价人物
1.默读课文,想想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的,划出相应句子,做批注。(爽朗、善良、孝敬父母、热爱祖国)
(1)全文有几个人物?
(2)这些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七、小组表演,突出人物特点
八.课外拓展,读木兰诗
课件出示: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板书设计:
15、花木兰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花木兰&&&&&&&&&&&&&&&&&&&
&&&&&&&&&&&巾帼英雄
课后反思:指导学生认识“昼、袜、赫、凯、孝、帼”6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语文百花园三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把主谓句改换成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方法.
2联系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体会表现人物形象和精神的方法。
3读读背背并理解感悟古诗。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自己感悟古诗。.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化。
2熟读古诗,理解它们的意思
二、汇报展示
1读例句,说说句子是如何变化的。
例: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黄道婆把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都学会了。
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都被黄道婆学会了。
完成:居里夫人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拓展与交流:同学们,本单元讲述了五位古今中外著名女性的故事,她们的形象和业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怎么才能在有限的篇幅中鲜明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精神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3阅读平台: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你觉得女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4积少成多
(1)读准字音。
(2)理解各句的意思。
(3)读一读背一背。
三、反馈检测
背诵默写古诗
口语交际《个性和性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产生男孩女孩虽然有很多差异,但是在任何地方都是平等的意识。
3.能够倾听别人的发言。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产生男孩女孩虽然有很多差异,但是在任何地方都是平等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同学们,常说“男生女生不一样”。首先是说性别不一样,但更多的是指男生女生在生活、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在对待突发事件的胆量上,在学习过程中的细心耐心上,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那么,个性差异与性别差异在为人做事及学习上都有什么表现呢?如果把这两种差异进行比较,到底哪一种差异更大?或男生女生各有什么优势和弱势呢?今天我就们围绕“个性与性别”这个话题,根据自身的体验和观察,来讨论讨论吧!
2.课前准备
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观察,确定发言的主题,写出发言提纲,做好发言准备。
3.讨论交流
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请注意以下几点:
(1)请先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再举具体事实依据。
(2)要边听边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反驳他人意见时,要拿出自己的事实依据。
(3)使用文明用语。
4.边总结边归纳(学生可能会从爱好、性格等方面进行交流)
5.学生与老师交流观点
6.总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虽然男孩女孩在很多方面是有差异的,但无论做什么,每给人都是平等的,只要努力,男孩女孩在各方面都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对吗?
在讨论交流后,要评一评谁的发言好,好在哪里。在评价别人时,要注意使用文明用语。
课后反思&使学生掌握把主谓句改换成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方法.联系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体会表现人物形象和精神的方法。读读背背并理解感悟古诗。
习作《写自己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2.语句通顺、表达有一定条理。
3.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同学们通过交流,发现男孩女孩之间有很多差异,兴趣爱好、性格都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谁来说说,你有什么特点?
二、同桌互说:
你想介绍给大家你的什么特点,想通过哪件事来说明你的特点?
三、前文回顾:
我们在写文章前,如果能列一个提纲,这样在写文章时,能确保文章更有条理,怎么列提纲呢?我们来看看我们学过的课文。
香玉剧社号
1、捐献飞机的原因、背景
拿出积蓄、卖掉卡车、房子
2、捐献飞机的过程送走三个年幼的孩子
别人动摇、常香玉明确反对
掀起爱国热潮,大家纷纷支持
3、义演捐献飞机
在写提纲的时候,可以用列小标题的方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写清楚,讲事情发生过程中的变化用提纲的形式列出来。这样在写文章时,会更有条理。请同学们仿照这样的形式,给自己的文章先列个提纲。
四、举例点评提纲
五、修改提纲
六、写作文
七、讲评文章
1、突出自己的特点。
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把内容写具体。
八、修改文章
九、优秀作品欣赏
一、回顾要求、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对习作要求再次进行分析。
2、学生对照习作要求回读自己的习作。
&二、挑选例文、集体评改
1、展示交流示范性的佳作。
2、挑选存在普遍性问题的习作,剖析病文。
三、回读习作、自评自改
自改作文:要求认真、反复地读习作。
四、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1、读:阅读小组其他同学的习作。
2、说,:一说对自己作文的修改情况。
二说对他人习作的看法和意见。
五、接受建议、再次自改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
2、总结在习作讲评中的收获。
教学反思: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表达有一定条理。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亲切的称呼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