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接送孩子上下学的app话题作文

2015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放飞孩子
来源:  【】 
从前有个人,他养了一只鹰,后来这鹰逃走了。几天后,在山上发现了鹰的尸体。主人想不出为什么鹰会无缘无故的死,在守林老人的指引下,他剖开鹰腹,才恍然大悟。原来鹰在笼中,养尊处优,竟失却了猎食的能力,腹中空空如也,活活饿死了。  孩子是一群终究要离开笼子的鹰,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是终究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是终究无法避免的。  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独自去面对,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  然而,试看今日之中国,哪里没有锁在笼中的“鹰”?他们从没有经过历练,他们从来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小心地生活。上学嘛,有父母接送,有父母帮助背书包;生活嘛,有父母帮着洗衣洗被,帮着穿衣服系鞋带;甚至去夏令营,也有父母准备好足够的食物,足够大的装脏衣服的袋子…… 试想这样的一群“鹰”飞出笼子,还要如何生活?他们除了感觉到生活的麻烦与沉重外,还能怎样,清华大学曾辞退了一个学生,原因是该生在学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带。另有报道说,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知鸡蛋,只好哭着握着两个鸡蛋回家。  这样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吗?不奇怪!有这样的教育,就会有这样的孩子。 并非用甘蔗汁浇灌出来的甘蔗就是甜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磨励,孩子的能力只有在磨砺中才能形成。马卡连柯曾一针见血的说“过分的溺爱,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毁灭。”这并非耸人听闻。 可曾见过傲立悬崖的孤松?在寒风中它的茎为何岿然不动?那是由于它从巨石中探出身体的时候,已经饱受了苦难的摧残。 可曾见过蹁跹飞舞的蝴蝶?在阳光下它的双翅为何那么雄健?那是由于破茧而出的时候,它用尽了一生的力气把体液挤往双翅。 “定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白玉不毁,孰为璋”。  古人虽已远去,但言犹在耳啊! 有人说:国家的前途与其说握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握在母亲手中。家庭教育,关系国家命运。希望天下父母把孩子笼中放飞,让他们去经历风雨,让他们去打造雄健的双翅。1&&&
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5:08:00)?&&( 14:57:00)?&&( 14:55:00)?&&( 14:54:00)?&&( 14:53:00)?&&( 14:51:0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作文范文点击排行
作文频道最新更新
123456789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到了我适婚的年纪,大姑娘嘛,追求时尚,要好起来。对车的愿望便提升了。...
散 文【编者按】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出来,总会热闹一番。今年也不例外。2017年江苏省高考作文命题是有关“车”的话题,看似简单,要写出新意却非常难。作者董群的孩子去年刚参加高考,作为一个过来人的妈妈,看到这个作文题目,也跃跃欲试,信手写了一篇。特此刊发,以馔读者。车的流年江苏/董群
说到车,想来每个人都不会陌生。
“车”这个字,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过。
二年级的时候,字典上明白了它的意思:一是“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另一是象棋棋子名之一。
听大人们说,梦想的远方,要坐上火车、汽车这样带着轮子的交通工具,才可以抵达。从此我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一棵小小的愿望之芽,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坐上这样的交通工具,去我想去的地方。其时,对车,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年级再高一点,我懂得“车”的更深含义。比如:“车驾”就是对帝王马车的尊称;还知道了“车”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96位的姓氏……这些都是从书本上学到的关于“车”的认识。
真正接触车,在我15岁那年。较现在的小孩是晚了点。
记得是一个比较凉爽的夏日晚上,饭后纳凉。屋门前楝树下四方桌上,劳作了一天的爸妈惬意地坐着,悠闲的摇着蒲扇,商量着第二天田地里的劳作计划。坐一边的我,站起来,去厨房,洗桃子去。尔后盘子装着,送到爸妈面前。
爸妈惊喜道:“小群,真懂事!”他们哪里知道,学车的愿望,一直困挠着我。怕他们唯恐我们摔伤而会不同意,踌躇着,不敢开口。这会儿凉风习习,看他们心情愉悦,觉得开口请求的机会到了。便在送桃的当子,鼓足勇气,争取一下。意料之外,爸妈竟异口同声的答应了。一阵微风吹来,刚刚躲进云层的月儿,透过树梢眯眯的笑着,似在预祝我学车成功。
我是家里最大的孩子,爸妈一直信任我的沉稳。那会儿,给我学骑的车,是妈妈拖农产品销售的大功臣——“永久牌”二八自行车。当时,家里两辆这样的车。另一辆,驮着爸爸在家与6公里之外的乡中校园之间,风里来雨里走,不分白昼和黑夜,一直默默的陪伴着爸爸。
记忆中,这两辆车,分工明确,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宁静的夜晚,它们依然任劳任怨地守在家里的堂屋前,似站岗放哨的士兵般。
到了我适婚的年纪,大姑娘嘛,追求时尚,要好起来。对车的愿望便提升了。觉得二八车,太高,老土不洋气,不适合年轻女孩子。于是,就跟婆家要了一辆小巧玲珑的二六车子。对它,我可是爱到骨头里去了。呵护有加,像对自己的另一半似的。
后来,有了小家庭,流行起了机动车。家庭中便添了两个新成员,一个是我,另一个便是机动小伙“重庆80”。儿子呱呱落地,开销变得大起来,那“重庆小伙”是只油老虎,老公想换了它,重新购买一辆省油的&嘉陵70”车。
这辆“机动70”与我们相伴时间最长,风里来雨里去的直至儿子小学四年级下半年。它仿若成了我们家庭中的一员,它的离去,我很是依依不舍。那有啥办法呢?环保时代到了,它被问世不久的新能源电动车替换了下来。它下岗了,也老旧没用了,最后的归宿很悲凉——废品收购站。是不是像极了一个人的人生呢?
儿子升高中了,学业很重要。尽管经济不富足,孩他爸还是下狠心买了一辆——不畏严寒酷暑,不怕风吹雨打的小汽车,为的是避免孩子在来回路上的耽搁时间。它的主要任务接送孩子。
三年多下来,它的外表倒是没啥变化。过度的劳碌,疲倦,它的内部功能弱化,身体开始疲软无力。再次的每回使用它,都感觉在伤害它。老公跟我商量,爱它,我们就放了它吧。陪伴了我们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它,不得不踏上了异地他乡的征程,开启了它新生活之旅。现如今这个时代,有车,一是方便实用,同时也是身份的标志。小车离开了我们,我们还得重新再请进新的家庭成员不是?这不,三两个月前,我们迎来了老公仰慕已久的新成员——福特福克斯。现在,它正守在我家的车库门口,像个忠诚的卫士,静候待命。
从一个普通家庭的车子更替,深深体会到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日新月异的进步。小的方面是一个人的成长史。大的方面就是国民经济大发展的显著标志。同时,还是一个普通家庭生活水平节节攀升的见证。总编:骆圣宏
特邀编辑:刘金龙
女,文学爱好者,江苏大丰人,盐城市大丰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史志办公室工作人员。曾有多篇散文被《江苏工人报》、《江苏交通报》等报刊采用。每周一期
周六发布(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诗歌
一世一生(江苏/杨忠元)
看多少爱在墙上流浴(江苏/宗昊)
“伪球迷”的快乐时光(江苏/朱文学)
车的流年(江苏/董群)
又到麦儿金黄时(江苏/陈泉宇)
花语人生(江苏/朱秀梅)
当你开始听不清这个世界的声音(江苏/李洪芳)
上期回顾诗歌
饮者(江苏/凌凯)
雨后的葬礼(江苏/金鸿美)
他们(江苏/吴蔚娟)
与一棵古银杏对视(江苏/周荣丽)
我爱,电话那头的父母(江苏/徐琴)
电影往事(内蒙古/刘爱民)
似水年华(江苏/段爱锋)投稿须知
投本平台的稿件谢绝在其他微信平台发表。两周之内没有接到拟采用通知的可他投;
投稿前请加关注认真阅读本平台的投稿指南,按要求式样发稿;
读者七天内打赏金的一半做作者稿费:
点击量较高或留言评论较多的作者稿件优先采用。
如果您认为文章还可以,欢迎在文章后点赞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手机浏览器扫一扫下载神器
安全&& 正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要回复文章请先或
微信扫一扫 进一步关注高考第一天,这位考场外的妈妈红了 大家也为作文操碎了心…… - 趣头条爱好大全
& 内容 & 视频
高考第一天,这位考场外的妈妈红了 大家也为作文操碎了心……
来源:网络
昨天是高考第一天
和往年没有什么不同
丢身份证的,忘带准考证的,走错考场的
一起来看看宁波学子们的赶考情况吧
6月7日,8:55,一位红衣女子突然冲到效实中学考点门口。“帮我把身份证送进去,女儿忘记带了。”红衣女子对着考务老师着急地说。在宁波中学考点,一位妈妈几乎是狂奔过来的,一送到就双腿发软查点瘫坐下来,情绪激动。还好,当时有其他妈妈安慰了她。
6月7日,2017高考拉开大幕。宁波二中考点,等待进场的考生有说有笑。
6月7日,宁波二中考点,班主任老师特意身穿印有大鸡图案的红色T恤,希望给考生带来好运,并和每位考生拥抱加油。
6月7日,宁波效实中学考点,家长们在警戒线外陪考。
6月7日,高考宁波四中考点,一位腿部受伤的考生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坐着轮椅进入考场。
6月7日,8点整,在奉化区人民医院医生段长华和护士王琼陪同下,高考前突然胸闷气急的奉化中学考生小胡坐上了早就等候在住院大楼下的急救车。8点20多分,急救车顺利到达考点。
宁波市出租汽车有限公司的姐胡玉丽已经连续10余年参加现代金报的爱心送考活动。今年,胡师傅更拼了,早上5点多出门,一天开行130多公里接送考生。她说,爱心送考这么多年,最开心的事就是听到考生打电话向她报喜。图为胡玉丽和结对的考生。
高考作文再度成为全民话题
为什么每年都爱讨论作文
而不是数理化呢?
大概是因为只有作文还能聊得懂吧
觉得自己智商还在线的,
都来看看今年的高考题吧!
2017浙江高考作文题
有个作家说,人生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高考题目一曝出来,
宁波朋友圈就炸开了锅:
蛟川面试题撞了高考题?
记者从家长口中了解到,
今年蛟川书院小升初招生镇海区内面谈,
竟然有一道神相似的口述题:
“作文:生活中有许多有字的书,也有许多无字的书,请以“生活中的无字书”口述一篇时间不少于2分钟的小作文。”
“蛟川面试题撞了高考题!”
“不是一般的高度!”
“穿越啦!”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蛟川牛,太神了!”
经证实,这道题确实是今年蛟川书院小升初的口试题目。
浙江高考作文题的出处 是他的一句话
作文题中引用了一个作家的话,那么这个作家是谁呢?
中国作协会员卢新华在几年前写过一篇短文“论三本书主义”,发表于《人民日报》的副刊。
在他的一篇文章中,他写道:
许多人乍听到这个话题都忍不住问我:“你说的是哪三本书啊?能否开个书单?”我只能对他们笑笑:“它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籍,而是三本大书。一本叫有字的书,一本叫无字的书,一本叫心灵的书。当然,也可以是一本叫‘书本知识’,一本叫‘自然与社会’,一本叫‘自己的心灵’。”而如果遇到有对佛学感兴趣的朋友,我也会对他们说“一本是‘文字般若’,一本是‘实相般若’,一本是‘心灵般若’。”
卢新华,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出版发表过短篇小说《伤痕》、中篇小说《魔》《细节》等,一九八六年出版长篇小说《森林之梦》,二〇〇四年出版《紫禁女》,二〇一〇年出版《财富如水》、二〇一三年出版《伤魂》。
名师点评2017浙江高考作文
桂老师有“牛师”之称。他是老三届,1977年参加高考,当年的高考语文,得了满分,后考入当年杭大哲学系。他教了30多年的语文,多次押中高考作文题。
(拖动滚动条查看)
让独特的自我在场,让自由的思想飞扬
——简评2017浙江高考作文
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 桂维诚
一看到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我并不感到突兀意外,反而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很容易使人联想到2013年高考作文的“三句话看童心”的材料。它体现了浙江省一以贯之的“注重人文”、“关注成长”和近年来“强调思辨”的导向性。
要想写好思辨性的论说文,必须有分析思维的在场。所谓分析思维,就是将事物分解开来,探究其矛盾关系的思维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辩证思维,大多表现为二元思维。而更高级的系统分析思维,需要进行多元的分析思考,即在二元分析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和深化。从“三句话看童心”到“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都是力求给考生提供一种多元思考的可能。这种组合型的写作材料,要求考生不能只就某一方面来写,这三本“人生之书”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它们结合起来,就能做出既全面而又合理的阐释。
“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很容易使人想到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写的一副自勉联:“与有肝胆人同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所谓“无字之书”,就是指社会这部没有字的大书。只读“有字之书”而不读“无字之书”,那只是死读书,无异于“两脚书橱”“人形鹦鹉”。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方能如清代张潮所云:“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能会难通之解,方可参最上禅机。”
如果只读“无字之书”而不读“有字之书”,则会陷入虚无主义、实用主义的反文明的泥淖。记得文革中除了“红宝书”,所有“有字之书”都被打成毒草,只是片面强调社会生产实践所谓“无字之书”的重要性。更有甚者,“四人帮”竟然大肆宣扬“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荒谬观点。
说到“心灵之书”,从王阳明的“心学”到《论修养》之类的书籍,更是一度被斥之为唯心主义邪说。台湾学者傅佩荣说:“你要了解自己在身、心、灵三个方面都有什么潜能,采用什么方法加以锤炼。训练身体的方法比较容易;心智方面可以每天读书,并且在审美方面下工夫的话,就会有明显的成长痕迹。灵修方面最难,要回到自己的内在世界,要进行沉思与默观……”读“心灵之书”,固然需要读一些关于精神修养方面的著作,更重要的是加强自我心灵的修为,即沉思默观、修心养性。读一读梭罗写的《瓦尔登湖》,那字里行间美好的寂寞、原始的孤独,会使人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内心得到一次洗礼,变得安静而坦然。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当然,“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阅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不一定能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生命的宽度,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宽阔而充实。所以,这三本“人生之书”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只有把它们联系起来考量,源源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注入我们的生命,才能寻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
今年浙江高考作文之于刚刚经过成人仪式洗礼的考生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人生之路开始在他们眼前展开了新的转折,此刻认真思考如何读好人生三本书的叩问,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事实上更是交上一份人生的答卷,有利于使自己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
近些年来,国外写作教学的改革者提出“思想者和学习者双重身份的参与”,“为自己写作和为他人写作”的观念;特别强调应遵从“规范性写作”到“塑造性写作”进而“创造性写作”这一写作训练的路径。从我国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转变中,我们也能看出对这一趋势的呼应:从“标题作文”(1977年)到“话题作文”(1998年),从“新材料作文”(2006年)到 “任务驱动型作文”(2015年)。这样的改变,看似为了防套作与宿构,其实是为了与世界接轨,追求真实的个性的写作,加强分析和批判的力量,呼唤自我的在场,使创造性写作成为可能。高考作文虽被赋予选拔的功能,但如果不能考核出考生独立分析的能力,只是看论证技巧如何娴熟、文字修辞如何优美,这样的写作考查无疑是徒劳无益的。
众所周知,议论文写作最忌一味迎合“圣意”。如果事先限定某些立意是审题之必须,得分之秘笈,那么则是“代命题者立言”,人云亦云,岂不是换汤不换药,无异于科举时代的“代圣贤立言”?殊不知这样会窒息青年人思想的自由健康的生长。我们要为浙江这道高考作文题点赞的是,它并没有暗含什么先验的“命题者之意”。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提出个性化的观点,让独特的自我在场,让自由的思想飞扬。
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
【全国卷1作文题目】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全国卷2作文题目】
语文作文是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全国卷3作文题目】
我与高考,让考生以“我的高考”或“我看高考”为副标题,谈下自己对高考的看法。
【北京高考作文题二选一:“说纽带”、“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1.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山东高考作文题:回头却不是从前】
作文原材料:不要回头看,因为逝去的风景已不再属于你。
山东卷作文题目:回头却不是从前
【上海高考作文:预测】
上海高考作文题:预测。有人相信预测,有人不相信,你怎么看呢?
【江苏高考作文题:生活中离不开车】
车有各种类型,车来车往,车传递着真情,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折射人世的变化,道出人生的哲理。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天津高考作文题: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你高考那年的作文题是啥?
还记得你是怎么写的吗?
小编帮你找到了过去40年的高考作文题
快来找找你那一年的青春回忆
过去40年高考作文题汇总
(拖动滚动条查看)
【1977年】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7年,中断了十余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这次不同寻常的考试,改写了无数人的人生轨迹。那年高考是分省考试,北京卷的作文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年】
《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缩写成一篇五百至六百字的短文。
【1979年】
将《第二次考试》改写一篇《陈伊玲的故事》
【1980年】
读《画蛋》有感
写读后感,读《画蛋》有感(达·芬奇故事)。
【1981年】
《毁树容易种树难》
仔细阅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写一篇读后感。
【1982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年】
看图作文《毅力与恒心》
根据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写一段300字以内说明文字;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内。
【1984年】
《对中学作文的看法》
有的同学说:“每逢写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但是学生往往只看分数,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提高不快。”
针对上面两段话所反映的情况,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定。
【1985年】
《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
澄溪中学附近有一家前进化工厂,工厂天天向外排放有毒的气体和废水,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受到损官,工作学习受到影响。几年来,学校多次向工厂提出愈见,要求妥善解决污染问题。但厂方以生产任务繁重、技术力量薄弱和经费开支太大等为理由,一再拖延,至今未能解决。
【1986年】
《树木·森林·气候》
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600字。
【1987年】
《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
根据提供的材料写一篇简讯《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 2.结合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字数400至600字之间 。
【1988年】
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1989年】
《高考报志愿》
你的好朋友是某重点中学高三年级里中上水平的学生,他想立志报某重点大学历史系,班主任、父母各持己见。他为此感到困惑、苦恼,他写了一封信,想听你的意见,你给他写封回信。
【1990年】
《带刺的玫瑰花》
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根据这一材料展开描写,写一篇议论文。
【1991年】
《圆》《近墨者黑》
1、描写圆的想像物;2、就“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
【1992年】
《动口与动手》
清理路旁的脏物:1、根据提供的材料加以设想,记叙他们中的谁又怎样回来清理这个地方;2、选择所提供材料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包括“我”)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展开议论,写一篇议论文。
【1993年】
《梧桐树下的对话》
一、一段圆规的说明文(200字)二、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梧桐树下……
啪!随着细微而清晰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剥落了,露出鲜嫩的新皮。
女儿对老树皮发出一串赞叹……
儿子对新树皮发出一串赞美……
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一切都能像你们俩所说的那样……”
要求:对环境和气氛加以具体描写;写出女儿、儿子的具体话语和父亲未说完的话,写出人物神态。
【1994年】
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1995年】
《鸟的评说》
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
1、任选寓言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像,以《××与××的对话》为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断;
2、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1996年】
我更喜好漫画《××× 》
仔细观察《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完成两道作文题。1、用说明文字介绍两幅漫画的画面内容;2、以“我更喜好漫画《×××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1997年】
《乐于助人》
材料1: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
材料2: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根据材料1描写背同学上学的情景;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1998年】
《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现在中学生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
从后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的题目,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1999年】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2000年以后
【2000年】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001年】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2年】
《心灵的选择》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硬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2003年】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4年】
《人文素养与发展》
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某省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体达标比例仅为7.5%,与该省的经济发展颇不相称。该调查认为: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和品质,体现了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些什么想法呢?请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等等。
【2005年】
《一枝一叶一世界》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2006年】
《生无所息/生有所息》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旅游学专家)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2007年】
《行走在消逝中》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2008年】
《触摸都市/感受乡村》
都巿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巿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巿”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斧思想观点。
【2009年】
《绿叶对根的情意读后感》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
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2010年】
《角色转换之间》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街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这类似的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帆布犹如潜流,隐而不显。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世界,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的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角色转换之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古时,书法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2011年】
《我的时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路子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均匀地流逝,而人生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2年】
《站在路边鼓掌的人》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的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路边鼓掌的人。”博文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网友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很好。”
网友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友丙说:“路边鼓掌与陆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上述网友的议论中,选择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2013年】
《三句话看青春》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4年】
《门与路》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
《论文章和人品》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2016年】
《虚拟与现实》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要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想起你高考那年的作文题了么?
来源:现代金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宁 波 移 动 电 视
生活 | 资讯 | 美食 | 旅游 | 时尚
据说会生活的宁波人,都关注了我们
copyright© 唯美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高考话题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