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出专著挂名的话,怎么样操作更简便迅速一些呢?

当前位置: >>
2015年教育研究方法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2015 年教育研究方法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名词解释: 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验证,具有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个领域中 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必然联系或运动规律的理性认识知识体系。 科学研究:广义:对某种现象或问题加以调查、审查、讨论及思考,然后分析和综合所得 的结论或结果。狭义:以严密的方法探求某项事实的原理,获得正确可靠的结果,本书
所 讨论的教育科学研究,包含广义和狭义理解的研究。 假设:是对一定范围的事物、现象的本质,规矩或原因的一种推测性的说明方法。 科学实验:是为了预定的认识目的,在严密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对客体进行研究的一种手 段。 科学观察: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 方法。 科学方法论:是科学方法的系统理论,它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多层次的结构体系。大体 上包括以下四个层次:1.各种技术手段;2.具体学科门类的共有方法;3.各门学科共有的 方法;4.哲学方法。 人类智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遇到问题的能力,提出新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对自己 所属文化作有价值的创造服务的能力。 四会能力:1.学会认知:教会学生认知,让学生学会学习与拥有自我成长的期望。2.学会 做事:教给学生学会设定与实现目标,使学生学会身体力行能力,进而引导学生亲身体验 全力实践。3.学会共处:教给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使学生学会待人接物能力。4.学 会成长:教给学生学会成长和发展自己,学会自我发展能力。 价值原则:即问题是否在理论与实用上有价值。 科学原则:即问题是否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自变量:指研究中,被操纵和控制以弄清它们与观察现象的联系的那些条件或特征。 因变量:指随着自变量的引入,排除或改变自变量而出现、消失或变化的条件和特征。 中介变量:是一个理论上构念的变量,不能测量、操纵和控制,位于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 起联系传导、转化或解释变量之间关系作用的变量起中介作用。 随机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被抽选的概率完全均等。 教育研究设计:广义是指为解决研究问题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 程。狭义是指研究者为了解答所欲研究的问题而说明对研究中各种变量如何控制的一种简 要的计划、结构、方法和策略等。 信度: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效度:教育内容的有效性。外部速度: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通适用到样本来自的总体 和到其他的总体中的程度,以及可以被概括化和适应于其他研究条件和情景的程度,即研 究结果和变量条件,时间及背景的代表性和普遍适用性。构思效度:理论构思或假设的合 理性、科学性以及理论构思转换为研究目标,研究方案测量指标等方面的适当程度,有效 性和可操作性。 文献定义:是把人类知识用多种记录形式和各种媒体记录下来的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 价值和资料价值的资料。 文摘:属于一种期刊性情报检索刊物,它以简短的文字概括介绍一定时期内有关文献的题 目出处及简要内容。 分析维度: 又称分析的类目, 是根据研究需要而设计的将资料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和标准。 是一个层层隶属的体系,对比较大的维度需要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个子维度。 平均相互同意度:是指两个评判者之间相互同意的程度,计算公式:K1.2(平均相互同意 度)=2M/N1+N2简答题 1.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答: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月联系,科学与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科学与技术不同.技术是&为 了同一母的而共同协作所形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的体系 &. 技术的根本职能在于对客观世 界的控制和作用,即在于设计和制定用于生产通讯.科研及生活等方面的工具和手段,它着 重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实际任务,而科学是系统知识理论,是发现,目前早已有存在 的事物或现象的规律 ,科学提供它用理论而即使则是创造发明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东西之 手段或规则,是将理论变成现实. 2.简述科学的特点. 答:科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客观性 ②实践性 ③理论性 ④逻辑系统性 ⑤真理性 ⑥发展能够性 3.简述科学研究的特点. 答:科学研究的特点:①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组织性 .②具有自觉性的继承性与创造性 . ③ 具有极强的探索性. 4.简述科学研究的类型. 答:科学研究的类型: ①探究性研究 ②叙述性研究 ③因果性研究 5.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答: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①准备阶段 :确定选择研究问题,陈述研究假设(6 个月)② 研究设计的发展阶段:设计研究进程,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工具方法(3 个月) ③搜集资料 阶段 :研究观测(2 个月)④整理分析阶段: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2 个月) 6.简述科学方法的分类 答:①按它用方法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分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②按科学研究阶段 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划分选择和确定课题的方法 .③按研究方法的性质划分 :教育科 学研究方法分为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 第二章 1. 简单叙述科研问题提出的一般途径. 答:①一般只有通过对人类教育行为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提出研究的问题,确定科学研究 的起点 ②寻求何种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各种行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③探究经验事 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 ④揭示已有理论的逻辑矛盾 ⑤受文献资料的启发,广泛地查阅 文献,发现研究问题 ⑥与各行各界学者的交流 ⑦社会实际问题的探讨 ⑧交叉学科所产 生的空白区. 2. 简述叙述科研问题的一般分类. ① 科学问题与非科学问题 ② 有意义问题与无意义问题 ③ 常规问题与突破常规问题 ④ 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3. 简单叙述确定研究问题时的原则. ① 价值性原则,即问题是否在理论与使用上有价值 ② 科学性原则,即问题是否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③ 可行性原则,即是否具备客观条件,主观条件,人力,物力,理论准备等 4. 说出多元智慧的八种智能. 答:①语文智能 ②逻辑一数学智能 ③空间智能 ④肢体一动觉智能 ⑤音乐智能 ⑥人际 智能 ⑦内省智能 ⑧自然观察智能 5.简述应如何教会学生认知 答:1 培养学生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2.教给学生治学方法---教给学生智慧。3.教学中要 体现以人为主。4.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我激励。5.教学效果的三个层次。6.自我控制 力。7.培养感知力观察力。 第三章 1. 研究时机的工作内容 答:①取样设计:确定样本数大小,代表性 ②工具设计 ③分析设计:资料进行分析哪些 方法 ④策略设计 2. 列出 4 种随机取样方法 ① 简单随机取样法:是指按原则直接从总体 N 个单位中,抽取出若干个单位作为样本: 抽签,利用随机数字表。 ② 分层随机取样法:先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类型再根据类型的数量在总体数量中 所占据的比例,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的数量,然后按随机原则和所确定的各层抽 取样本的数量,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 ③ 等距随机取样法:是根据事先已有的总体中各个体的排列顺序编号用总体 N 除以样本 容量 n,求得抽样间隔然后再按抽样间隔随机抽取样本。 ④ 整群随机取样法:又称团体小组取样,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许多群, 然后按随机原则从这些群中抽样若干群作为样本。 3. 简述简单随机取样法. 答:简单随机取样法就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 N 个单位中抽取出若干个单位作为样本.它 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对象有同等的被抽噎到的可能性.并要求个体一件都相互独立. 4.简述分层随机取样法. 答:分层随机取样法是先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类型 ( 统计上称为层 ). 再根据类型的 数量在总体数量中所占的比例(或比率)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的数量,然后按随机原则 和所确定的各层抽取样本的数量,从和类型中抽取样本. 5.确定研究变量的主要工作内容. 答:①自变量 ②因变量 ③干涉变量 ④控制变量 ⑤中介变量6.简述取样的原则. 答:取样的基本原则是随机性原则 , 所谓随机性原则, 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 被抽选的概率完生均等 . 由于随机抽样使每个个体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 ,因而有相当大的 可能使样本保持和总体有相同的结构 ,或者f , 具有最大的可能使总体的某些特征在样本 中得以表现,从而保证由样本推论总体的可靠性. 7.简述取样的一般过程. 答:取样的一般过程包伙以下三个步骤:规定总体 ,选定抽样方法,确定样本容量并选取样 本. 8.简述操作定义的原则 答:①一致性原则,指操作定义必须与其抽象定义的内涵相一致 ,防止范围过宽,或者说明 为题不完整.②独特原则,操作定义必须具有区别于其他食物,现象的特征。 9.简述操作定义时机的基本方法. ①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通过描述特定的方法或操作程序来定义变量的方法 .②动态特征描 述法: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动态特征 ,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的一种方法.③静态特征 描述法: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静态特征,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的一种方法. 10.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方法 ①消除法②恒定法③平衡法 第四章 1.文献的种类: 答:①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记 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②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一般指直接 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也可说是第 二手文献。③二次文献:又称检索性文献,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 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④三次文献:也 称参考性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并概括论述 的文献。 ⒉简述文献法的一般过程. 答: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非基本环节 .分别是: 提出课题或假设 ,研究设计 .搜集文献, 整理文献,进行文献综合述.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文献综述是文献法的重点内容。 ⒊简述积累文献的定义. 答:积累文献是另外一种搜集文献的工作形式 .每一个研究课题都需要汇集.积累一定的文 献资料,而每一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新文献资料的积累过程. 4.简述分类整理的要求。 答:一是不能以今天的观点甚至理想来美化或苟求历史性文献中的内容。二是不能随意剪 裁史料,来满足预先编制的结论或现成的结论。要正确客观地对待历史研究文献。 5.简述积累文献的方式. 答:文献集聚到一定程度.就需通过做卡片、写读书摘要、做笔记等方式,常用的卡片有目 录卡、内容提要卡、文摘卡三种形式。写读书摘记与读书笔记既是积累文献的方法。在某 种意义上又是制作文献的方法。读书摘记以摘记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为任务。因不受篇幅 限制,它比卡片式的内容提要详细的多。读书笔记的重点在“评” 。读书笔记的积累价值 不仅是抽出,并逐渐积累了文献中对研究者来说具有价值的部分,而且积累了研究者自己 对文献的评价和自己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思想和新观点。 ⒍简述内审的方法。 答:指对文献中所记载的内容是否属实的鉴别。主要方法有:①文字性文献的互证,② 用真品实物来验证文字性文献③用文献描述的内容与产生文献的历史背景对照 ,④研究作 者的生平,立场与基本思量,以此来判断. ⒎简述文献综述的一般形式和结构. 答:文献综述的一般形态和结构一般可粗略分五个部分: ① 绪言:提出研究的问题。 ② 历史发展:对历史的回顾和总结。 ③ 现状分析:理清问题探讨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④ 趋向预测和建议:在回顾、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建议。 ⑤ 参考文献目录:对参考文献编目排序,以提供综述撰写过程中所依据的资料,便于读 者查对所引证的文献正确与否,也为再次检索文献资料提供方便。 ⒏简述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分析基本过程. 答:内容分析法是对文献内容作系统客观的量化分析法.它的一般过程是: ① 对评判者进行培训。 ②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判者,按照相同的分析维度,对同一材料独立进行评判分析。 ③ 使用信度公式对他们各自的评判结果进行信度系数计算。 ④ 根据评判与计算结果修订分析维度或对评判者进行培训。 ⑤ 重复评判过程,直到取得可接受的信度为止。 9.简述评判记录。 答:评判记录是根据已确定的分析维度(类目)和分析单位对样本中的信息做分类记录, 登记下一个分析单位中分析维度是否存在和出现的频率,为计数方便,分析维度和分析单 位可排列成表格形式,编上序号。 10.简述文献法的概念和特点。 答:文献法主要是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 的方法。11.比较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的异同点。 答:两者的相同点是:虽然都是对以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的方式记录保存下来 的内容加以研究。 不同点:它们的具体分析处理程序是不同的。内容分析法将非动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 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作出定量分析,进而作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而 且,它对组成文献的因素与结构的分析更为细致和程序化。 12.简述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 答:①建立研究目标:趋势分析;现状分析;比较分析;意向分析②确定研究总体和选 择分析单位③设计分析维度及体系:分析的维度;设计分析维度过程基本原则。 ④抽取分析材料(抽样):来源取样;日期抽样;分析单位取样。⑤量化处理:评判记录; 信度分析 第五章 1.无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无结构式问卷,多用在研究者对某些问题尚不清楚的探崇性研究中,包含两个意思。 一是题目的用语可以不同,二是回答格式自由,没有结构。 结构式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这种类型的问卷还可根据是否使用之字,划分为图画式文字 式,根据答案的不同形式还可以划分为:①选择式 ②排列式 ③尺度式。 2.简述个别访问谈和集体访谈各自适用的情况。 答:前者适合以下情况,访问某人特定个体的情况,了解带有隐私性,隐蔽性和个人性的 情况,作深入的,解部麻雀式的研究。后者适合于了某个群体的情况和想法,进行类型学 的分析研究,了解各种不同的情况和观点。 3.简述访问发的一般步骤。 答:分为:取样(被试者取样;调查工具取样;问题取样) ,设计调查发与试测,计划及 调查访问程序。 4.简述结构访问法。 答:结构型访问法,又称标准型,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把问题标准化,即事先拟好题目,问 题次序和谈话用语,按一定的方式访问。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访问者按事先拟好的访 ⑥统计处理 问大纲对所有被访者进行相同的询问,将被访者的回答填到事先制好的表格中去。另一种 是将问题与可能的答案印在问卷上,由被访者自由选择答案,使用结构型访问方法,一般 都是为了验证某一种假设或理论,而不考虑与这些理论无关的因素。 5.简述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法: 答:前者是双方面对面地坐在一起交谈的方式。后者是双方不直接见面,而是通过电话, 电脑等工具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前者能够看到被访者的表现、生活环境等,能够了解更 多的信息,有助于研究者更加准确地解释访谈内容的意义。后者则可以减少奔波之苦与长 途旅行的经济负担,但是往往了解的信息比较有限。 6.简述非结构访问法。 答:这种方法是指实现不预定表格,也不按固定的顺序去问,访问者可以就某些问题与被 访问者进行自由的交谈,以了解某些想研究的心理问题,这种方法适合于探索性研究。根 据具体形式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形式: ① 引导式访问:可让被访问者围绕这一主题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将被 访问者安排到一定的情境中去,观察被访问者在一定的刺激下的反应。 ② 谈话式访问:访问者事先拟好腹稿与被访问者进行自由交谈。 ③ 非引导式访问:没有拟定调查标题由被访问者完全自由回答。可以进行深度访问,从 而获得一些重要的情报信息。 7 简述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法。 答:前者是由一个研究者和一个被访者所构成的访谈,后者是由一至三名研究者和两名以 上的被访者所构成的访谈。 第六章 1.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①观察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观察法的目的性往往更强。观察法的目的性更强。②观察 对象的自然性和观察的客观性③观察的直接性:获得客观的实际的材料。 2. 理论准备对于观察有什么影响? 答:在观察的准备阶段和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理论的准备,爱因斯坦说: “你能不能 观察到眼前的现象取决于你运用什么样的理论,理论决定着你到底能够观察到什么。在教 育领域,观察者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论水平非常重要。比如,一个观察者如果持有的是传 统的旧观念,他在课堂观察中,就会按照“旧观念”所给予他的观察视角去看问题,观察 的重心是教师而不是学生。不注意学生的表情,神态,不关注学生的独特理解和语言,不 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同时理论不反决定观察什么也会影响观察之后的分析内容和评价 方法 3. 选择观察的位置要注意什么要求? 答:选择适合的观察位置,是实施观察必须考虑的,它对观察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位 置的选择包括两个因素:方位和距离。 ① 观察者要面对被观察者,如果背对或侧对,就难以观察到被观察者的行为和表情。 ② 距离要合适,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要保证被观察的现象能够清晰地落在观察者的 视野内;保证被观察者保持常态,不受干扰。 ③ 适当地调节自己的观察位置,被观察者有时是运动的,观察者也要随之而变化。4.观察过程中要反思哪些问题?为什么? 答:观察过程中要反思的问题。反省自己的思维方式,分析自己的观察角度,记录时适应 的语言,对观察中出现的伦理道德进行反省,检查是否有违背道德的,反省自己对研究问 题的假设,个人生活经历,宗教信仰,性别,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等对观察可能产生的 影响。还要注意在进行推论的时候给出相应的证据,仔细检查自己的前设,说明自己是如 何得出这个推论的。观察者观察时的心情会对观察的内容和效果产生影响。消极情绪会给 事实带上阴影,观察者可以把这些情绪记录在个人的方法笔记中。观察者的叙述如果叙述 不当,会给读者一种错觉。 5.简述影响测验对象行为的因素 答:①指导语与测验的情景 ②测试焦虑:对测验的一种情绪反应。 ③练习与应付技巧 ④反应方式,即对反应的倾向不同,会使结果不同 ⑤反应心向:不按问题而是按期望去回答。 6.项目预测阶段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①预测的对象应是将来正式应用测验团体的一个随机样本,应有代表性,一般以 400 人左右为宜。 ②预测的情景应与未来正式施测的情景相同 ③预测时间一般可稍长些,使受测者有足够的时间问答,可得到较为充分的反应资料, 便于统计分析结果。 ④在预测过程中随时注意被试的反应,便于以后正式应用时参考 7.测验的客观性包含哪些方面? 答:①测验刺激的客观性:刺激的客观性不同时间对于同一个被试,或同一时间对于不同 的被试。 ②量化的客观性:量化包括对某测验刺激对引起的反应的描述过程,即在对被试反应 赋于数学系的过程中,应该对同一个人或不同的人相同的反应,应有一致的结果。 ③推论的客观性:对某反应量化的结果的解释应该是一致的,即对同一结果不同的人 所作的推论应该一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结果的所作解释应该相同 8.简述测验标准化包含的主要内容。 答:①内容:对所有受测人员施测相同的或等值的题目,保证测验的内容相同,使所得结 果便于比较。 ②施测:指导语要事先规定,要统一;控制时限;评分要客观化。 ③测验分数的组合 ④常模:是解释分数的依据,是一个标准测验量表所必须的。是对分数或对测验进行 客观性解释必不可少的环节。常模有三步:一确定有关的常模团体;二制定常模时所取的 样本必须是代表性取样,取样过程必须描述详尽,样本大小要适当。三要注意常模的时间 特性。 9.简述分析测验项目的区分度的方法。 答:区分度幼教鉴别度,是指每一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征的区分程度。分析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即检查个别试题与整个测验之间的一致性,另一个是外在效 度的分析,检验每一个题目是否具有预定的某种鉴别作用。两个方面的分析方法相同,有 以下两种:①计算题目得分与测验总分之间的关联性―相关系数。②比较高分组与低分组 在个别题目上通过百分比,求区分度指标。 第七章 1. 自变量的种类有哪些? 答:①课题方面的自变量 ②环境变量 ③被试变量 ④暂时的被试变量 2.实验中规定操作定义有什么好处? 答:①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而清晰 ②操作定义可以增进科学研究者之间沟通的正确性 ③操作定义可减少一门学科所用概念,或变量的数目 3.拉丁方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每个因素在每个被试的实验次数相同 ②每个顺序在每个因素的实验次数相同 ③每个顺序在每个被试的实验次数相同 4.控制或规定自变量时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答:①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 ②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检查点或实验处理 5.确定反应变量指标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①规定好反应的操作定义 ②因变量应具备的特点 ③反应指标的平衡 6.对部分被试变量和暂时被试变量应如何控制? 答:①用指导语控制 ②主试者对待被试者的态度应予规范化 ③双盲实验法 ④控制被试者的个体差异 ⑤实验组,控制组法 7.对环境变量和部分被试变量应如何控制? 答:①操作控制的方法 ②设计控制的方法 ③统计控制的方法 8.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克服实验的过分人工情景化 ②增加样本的代表性 ③保证测量工具的效度 第九章 1.简述等级相关的使用条件。P292 答:①两列观测数据都是顺序变量数据。或其中一列数据是顺序变量数据,另一列数据是 连续变量的数据。 ②两个连续变量的观测数据,不满足积差相关所要求的数据总体为正态分布条件。将 这些数据转换的等级变量后,可采用等级相关法。 2.简述积差相关法的使用条件。 答:①两种变量都是由测量获得的连续性数据. ②两种变量的总体都是呈正态分布,或接 近正态分布。至少是单峰对称的分布 ③必须是成对数据.而且每对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④两钟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 ⑤样本容量 n≥30,计算出的积差相关系数才具备有效的意 义.⑥要排除共变因素的影响。 3 简述方和标准的优点、缺点。 答:方差和标准差的优点:反应灵敏,随任想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严密确定一组数据 的方差及标准差有确定的值,计算简单,适合代数计算,不反求方差和标准的过程中可以 进行代数运算,而且可以将几个方程差和标准差综合成一个总的方差和标准差,用样本数 据推断总体差异量时,方差和标准差是最好的估计量。 缺点:不太容易理解,易受大小两极端数值的影响,有个别数值不清缺失时,无法计算。 4.简述算术平均数的优点、缺点。 答:算术平均数的优点:①反应灵敏 ②严密确定 ③简明易懂,计算方便 ④适合代数运 算⑤受抽样变动的确影响较小。 缺点:①容易受极端数值的影响,如果一组数据中绝大多数数值都较高(或较低) ,而其 中只有一个数值极低(或极高) ,由于每个数据都参加运算的结果,使所计算出来的算术 平均数大大下降(或上升) ,这时,算术平均数就不足以代表这组数据的典型水平 ②一组 数据中某个数值的大小不够确切或缺失,这时就无法计算其算术均数。 5.简述几何平均树的使用条件。 ①一组数据中的任何两个相邻数据之比接近与常数,既数据按一定比例关系变化。 ②当一组数据中存在极端数据,分布呈偏态时,算术平均数不能很好地反映数据的典型情 况,此时应使用几何平均数或其他集中量数来反映数据的典型情况。 6.简述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 答: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求全距,决定组数,确定组距,确定组限和计算组中值,旧 类和登记。 第十章 1. 简述平均数检验的一般步骤。 答:①建立假设,选择单测或双测检验方式。 ②计算标准误,计算临界比率 CR。 ③查表进行推论 2.假设检验中,作出统计推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①概率统计的小概率事件 ②小概率事件出现被认为是随机误差造成的 ③而不是系统误差造成的,可以忽略。 3.两个平均数差异性的检验比一个平均显著性检验增加了哪些前提条件? 答:①使用的标准误由两个总体或样本的标准差经过数字变换组成. ②两总体都为正态分布. ③存在相关问题等, 4.叙述计算资料统计分析方法的功能。 答:可以用求同时检验一个因素两项或多项分类的实际观测数据与某理论次数分布是否相 一致的问题,或有显著差异的问题,还可用于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各有多项分类之间 是否有关联或是否具有独立性的问题。 5.简单叙述非参数检验方法与参数检验方法相比的特点。 答:①非参数检验一般不需要严格的前提假设 ②非参数检验特别使用与顺序资料 ③非参数检验很适用于小样本,并且计算简单 ④非参数检验法是最大的不足是设能充分利用数据资料的全部信息 ⑤非参数检验法目前还不能用于处理因素间的交互利用 6.简单叙述 T 检验的条件。 答:T 检验的条件:小样本,虽然总体标准差未知,但知道样本标的差,总体是正态或近 似正态分布,两独立样本的的总体标准差被认为相等。 7.单测检验与双测检验的区别在哪里? 答:单测检验与双测检验的区别:它们的概念,和应用条件各不同,答测检验的应用条件, 凡是检验大于、小于、高于、低与、优于、劣与等有肯定性大小关系的假设检验问题,假 设检验写作:H1:M1&M2 或 M1&M2 双测检验的应用条件:凡理论上不能确定有两个总体一个一定比另一个大或小的假设检 验,一般假设检验写作 H1:M1≠M2 8.简述方差及方差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的区别。 答:方差及方差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的区别: ① 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的差异检验 ② 两个样本方差差异显著性检验 9.简述相关系数的显著性及差异显著性检验的方法。 答: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① 积差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② 相关系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③ 等级相关与其他系数显著性检验 ④ 相关系数的合并 10 简述检验的两类错误的概念与意义。 答:检验的两类错误的概念: ① a 错误:a 错误又称为显著性水平,I 型错误,是指在否定虚无假设,接受对立假设的 所犯的错误,既是将属于没有差异的总体推论有差异的总体时,所犯的错误。 ② B 错误:B 错误是指在接受 Ho 为真时所犯的错,在接受 Ho 为真,而拒绝 H 时势必有一 部分属于 H,总体的部分样本,被视为 H 的部分,而被否定在 H 之外。 意义:a 错误和 B 错误是在两个前提下的概率,两个总体的关系若是确定的,则 a 增大,B 减小,a 减小,B 增大,二者相反。 论述题: 1.试比较不同取样方式的优点与不足 答: (1)随机取样法在理论上最符合概率论原理,简便易行,误差计算方便,在研究者对 所研究总体中各类个体的比例不了解,或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程度较小,或样本数目较 1 事先把 大等情况下,它是一种很好的取样方法。但是,它有自己的限制要求和局限性:○ 2 如果总体中的个体分散,抽取到的样本的分布也比较分 研究对象编号,比较费时费力。○ 3 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可能发生偏差,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4 当知 散,给研究带来困难;○ 道研究对象的某种特征将直接影响研究结果时,要想对其加以控制,就不能采用简单随机 取样法。 (2)等距随机取样法比简单随机取样法更简便,它能在总体的整个范围内有系统地抽取 样本,因此,一般情况,其样本更为准确、抽样误差比简单随机取样误差小。但是,如果总 体中存在周期性的波动或变化,系统取样所得的样本就可能出现系统偏差,这是运用等距 随机取样法时应当注意的。 (3)分层随机取样法的优点是代表性和推论的精确性较好。它适用于总体单位数量较多, 并且内部差异较大的研究对象,在样本数量相同时,它比简单随机取样法、等距随机取样 法的抽样误差小,而在抽样误差的要求相同时,它则比简单随机取样、等距随机取样所需 样本容量少。此外,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各层采取不同的抽取方式和比例,使取样更加灵 活。分层随机取样法的局限性是要求对总体各单位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否则就难以做出 科学的分类。有时候,这一点在实际研究前难以做到。如果是采用最优分配分层随机取样, 则需根据前人资料(或以往研究经验)或试测估计标准差,因而比较烦琐。 (4)整群随机取样法的优点是样本比较集中,适宜于某些特定的研究。如教学实验一般 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因此,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 是教育实验中常用此法。此外,在规模较大的调查研究中,整群随机抽样易于组织,可节 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其缺点是样本分布不均匀,代表性较差,抽样误差(因各群间差异 较大)也比较大。 (5)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可综合运用各种抽样方法,简便易行,节省经费,对研究总体范 围大、单位多、情况复杂的情况十分有效。其不足是抽样误差相对于简单随机取样大。 2.举例说明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实践题 1. 举例说明操作性定义的基本方法. 答:①方法与程序描述法例 :”挫折”在操作上可以定义为通阻碍一个人达到其渴的近在 咫尺的目标,而使该个体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②动态特征描述法例:”一个体格健壮的 人”的操作定义为举起 300 公斤拉铃,连续长跑 80 公里,跳高 2 米,游泳横穿渤海海顿,一 年四季从不生病.能在 0.1 秒时间对外部刺激作出放应的人 ③静态特征描述法,如”一个 聪明的人”定义知识渊博词汇丰富.运算技能熟练,记忆东西多的人. 2. 举例说明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答: ①消除法 ,是通过采取一定措施 .将影响研究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法 . 例:为了消 除”霍桑效应”,可采用”双盲程序”. ②恒定法,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某些无关变量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例: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 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 ③平衡法,就是对某些不能被消除,又不能 或不便被恒定的无关变量 ,通过采取某些综合平衡的措施或方式 ,使其影响通过平衡而抵 消.例:比较 1000 名来自离异家庭的儿童与 1000 名来自正常家庭的儿童,由于他们在年龄, 心理成熟 ,所在学校条件 ,性别比例等方面均基本相同 .因此, 他们之间的差异可以认为是 家庭变量造成的.作业 3 一、 计算题(第九章)1、某小学对学生的成绩记录由三部分组成,即平时练习成绩 X1、期中检测成绩 X2、期末 考试成绩 X3。假设这三部分成绩一律采用百分制考评,同时三部分成绩的权重分别是 0.20,0.30,0.50。若一位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为 X1=90 分,期中测验成绩为 X2=84 分,期末考试成绩为 X3=86 分,那么该学生的综合考试成绩是多少?xw = 0.20×x1+0.3×x2+0.5×x3 0.20+0.30+0.50 = 0.2 x1+0.3x2+0.5x3 = 0.2×90+0.3×84+0.5×86 = 18+25.2+43 = 86.2(分) 2、在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 30 名样本,测得他们的某项考试分数如表 9.1 中 所示。求他们分数的算术平均值。 表 9.1 56 74 82 59 74 83 60 75 84 62 76 86 63 77 88 30 名样本的测验分数 68 77 89 70 78 89 72 78 94 73 80 96 73 81 97x 77.13333= 1 (n)= 56 + 59 + 60 + 62 + 63 +??+ 96 + 97 = 2314 =n∑xi30303、某实验小学组织对学生进行一项能力测验,共抽出三个样本,获得有关数据如表 9.2 所示。求其总的标准差。 表 9.2 样本(K=3) 三个样本的能力测验计算表 n X σ 1 2 3 n XW =B ni ∑ =n×X1+n2X2+n3X3 n1+n2+n3 = 44×109+46×108+50×103 44+46+50 ≈106.544 46 50109 108 10312 13 15(2×niXi)4、有 10 名被试学生的反应时间如表 9.3 所示,求其标准差。 表 9。3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 186.1 174.3 118.4 201.0 164 133 166 123.0 120.4 119.8 ∑=1506.00 = 150.6 35.50 23.70 -32.20 50.4 13.4 -17.60 15.4 -27.60 -30.2 -30.8 ∑=0 .69 0.2 179.6 309.76 237.2 761.76 912 948.6 ∑=8780.10 反应时间 10 名被试的反应时间计算表 离差 离差平方S=√1 n-1× n ∑ i=2×(x2-x)2 =√ -1=31.2 5、在某小学四年级中,随机抽查 30 名学生的语文测验(X)和数学测验(Y)成绩,其结 果如表 9.4 所示。两个测验的满分均为 100 分,试求两个测验分数的积差相关系数。 表 9。4 58 70 79 60 74 85 60 71 79 64 76 86 62 72 80 65 77 88 62 72 80 66 78 88 语文成绩(上) 、数学成绩(下) 63 73 82 68 79 89 63 74 83 69 80 89 64 74 85 70 81 90 64 76 85 71 82 93 65 78 87 72 83 94 66 78 89 73 83 961 y×y=n×3×3yn ∑ i=1 (xi-x)(yi-y)1 = √ n ∑ i=1 1 =√2247×√ x2i √ n ∑ i=1 ×2473 yi2 n (∑ xiyi) i=1二、计算题(第十章)1、某年级语文平均成绩为 75 分,标准差为 7 分。现从中随机抽取 40 人进行新教法实验, 实验结束后其测验的平均成绩为 82 分, 标准差为 6.5 分。 是否新教法比原来的教法好? ① HOU1=UOH1U1≠UO② SEDX=√621+62 ∏=√72+6.5=1.15 40DX-UDX =82.75=4.6 ③E=SEDX ④/E/≥2.33 1.51 ρ &0.012、某校初中二年级中随机抽出 7 名男生和 8 名女生,参加某种心理测验,其结果如下: 男生:62,72,81,65,48,75,84;女生:72,81,78,62,52,54,46,88。试 问:男女生成绩的差异是否显著?①X=69.5Y 女 =66.6②标准差σ 男=√1 nn ∑ i=1 (xi-x)2=√1[(62-69.5)2+ -(84-69.5)2] 7 =11.45 σ 女=14.32 ③ SEDX = √62+62 n 男n 女=√11.452+14.322 7 =6.7 8④ E= Dx-UDx= 69.5-66.6=0.43 SEDX /E/C/ 6.56.7 ρ 〉0.05所以,差异不显著.3、从某地区 10 岁儿童中随机抽取男生 30 人,测得其平均体重为 29 K;抽取女生 25 人, 测得其平均体重为 27 K。根据已有资料,该地区 10 岁男孩的体重标准差为 3.7 K女 孩的体重标准差为 4.1 K能否根据这次抽查结果断定该地区男女学生的体重有显著差 异? ①HOU1=U2 ②SEDX=√612+622 n1 n2 H1U1≠U2=√3.72+4.12 30 =1.128 ③E=DX-UX=29-27 =1.773 SEDX 1.128 251.65&/E/2.33 0.01&ρ &0.05 所以差异显著。 4、为了比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社会性认知方面的差异,随机抽取独生子女 25 人, 非独生子女 31 人,进行社会认知测验,结果独生子女平均成绩为 25.3 分,标准差为 6 分;非独生子女的平均成绩为 29.9 分,标准差为 10.2 分。试问:独生子女与非独生 子女的社会认知能力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x1-x2 t=√S1 2+S22n-1 n2-1 25.3-29.9 =63+(10.2)2 24 30 =-1.929 t’(0.05/2)=SEXt1(0.05/2)+SE2X1t2(0.05/2) SE2X1+ SE2X2SE2X1 =S1 2= 62 =1.5 n-1 24SE2X2= S2 n2-12=(10.2)2=3.468 30t(0.05/2)=1.5×2.64+3.468×2.04=2.049 3.468+1.5 t 1(0.05/2)=2.064(d51=24) t 2/(0.05/2)=2.042(d5=30) 1.929&2.049 ρ &0.05 5、某校领导从该校中随机抽取 84 名教职工, 进行关于实施新的整体改革方案的民意测验。 结果赞成方案者 38 人,反对者 21 人,不表态者 25 人。持各种不同态度的人数是否有 显著差异? ①理论人数∫O=84×1/3=28(人) HO∫O=∫e H1∫O≠∫e ②x2=∑(to-te)2 ∫e =(38-28)2+(21-28)2+(25-28)2 28 =5.6 ③ 直尺分布量表: X20.05=3.84 5.67 3.84 28 28所以存在显著差异。 6、 某县有甲、乙两所规范化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检验两校初中二年级学生的数学水 平, 从甲、 乙两校的初二学生中, 分别随机抽取 55 和 45 人 (各占全校初二学生总数的 25%) , 进行统一试题的数学测验。测验结果为:甲校有 35 人及格,20 人不及格;乙校有 30 人及 格,15 人不及格。试检验甲、乙两校初二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差异是否显著。 ①H1P1≠P2 ② P1=35/55=0.64 P2=30/45=0.67 ③ OPP=√n1p1+n2p2)(n1q1+n2q2)=√(35+30) (20+15) n1n2(n1+n2) 55 ×45 ×(55+45) =0.095 n1p1=35 n2p2=30 n1q1=20 n2q2=15④E=(0.64-0.67)=-0. /E/&1.85 P&0.05 所以差异不显著。7、某中学二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 15 人,学期初与学期末测试他们的某项能力,取得的成 绩见下表。试用符号检验法检验学期初与学期末的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期 初 测 验 成 71 绩 期 末 测 验 成 75 绩 83 66 78 84 72 69 77 67 92 84 68 65 72 82 85 65 76 79 78 68 74 68 90 78 67 64 72 80① x1-y1:-,+,-,-,-,+,② n+=3,n-=11 N=14(0 不计) 如果差异不显著,理论上讲 14 个差值 n+,n-应各占一半. ③ E=n-n/2=3+0.5-√4/2=-187 √n/2 /E/&1.96 √14/2 0.01&ρ &0.05 所以差异显著。8、甲乙两校随机抽取 12 份数学竞赛试卷,其卷面上的分数见下表,问甲乙两校此次数学 竞赛成绩是否一样? 序号 甲校 乙校 1 64 60 2 68 71 3 58 60 4 60 56 5 80 68 6 76 78 7 84 90 8 54 42 9 50 48 10 60 63 11 65 68 12 47 52解: ① x1-xi:+,-,-, ②N+=5,n=7,N=12 r=n+=5③E=r+0.5-N/2=(5+0.5)-12/2 =-0.289 √N /2 /E/& 1.65 ∴差异不显著 9、从某小学四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 14 名学生学习解方程,进行辅导前与辅导后的实验研 究,先后测验其成绩见下表,试用符号秩次检验法检验辅导前与辅导后的成绩有无显 著差异。 辅导前 辅导后 68 84 68 75 83 82 77 81 62 71 71 71 60 68 70 66 64 89 82 81 78 80 55 58 61 63 69 70 √12 /2 p& 0.05解:① Xi-Yi:-,+,-,-, ②n+ =2, n- =11,N=13(0 不计) ③r= n+ =2 ④ E=(r+0.5)-N/2=(2+0.5) =2.2 √N /2 1.65&/E/&2.33 √13 /2 0.01&ρ &0.05∴差异不显著10、 有 24 对被试按匹配组设计,分别进行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教学。假设除了教学方式的 不同外,其他条件两组均相同,结果考试检查时, “集中”组的平均值为 86 分,标准 差为 10 分, “分散”组的平均值为 82 分,标准差为 6 分,试问两种识字教学效果是否 有显著差异?(已知两组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 r=0.31) 解: ① H0:U1=U2 H1:U1≠U2②SEDX=√O12+O22-2r O1 O2 n n √n √n=√102+62-2×0.31× 24 2410×6 √24 √24= √102+62-2×0.31×10×6 24 =2.02③E=X1-X2=86-82=1.98 SEDX 2.02 0.01&ρ &0.051.65&/E/&2.33∴差异不显著 11、 一项双生子研究报告中,17 对同卵双生子智商的相关系数为 0.85,24 对异卵双生子智 商的相关系数是 0.76,这两个相关系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解:① n1=17,r1=0.85 ② n2=24,r2=0.76 ③ E= √ Ey1-Ey2 1 n1-3 /E/&1.65 ∴差异不显著 + 1 n2-3 ρ &0.05 = 1.22-0.97 √ 1 17-3 + 1 240-3 对应 E1=1.22 对应 Ey2=0.97 =0.7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主先生的音乐专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