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力,乔布斯的魅力在哪里,为什么当年性格暴躁的他可以得到众多跟随者

乔布斯经典语录_经典语录
您当前位置: >>
乔布斯经典语录
发布:&|&分类:
    很少有人能给我源源不断的无形力量,乔布斯便是其中之一,他的语录听起来不是花言巧语的修辞,而是字字真诚的咒语,让人甘愿接受引导。他的成就和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人和整个世界,他就是拥有梦幻般传奇经历的苹果电脑公司的创始人斯蒂夫。乔布斯。这个个人电脑领域的梦想家引领并改变了整个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产业。这个精力充沛魅力无限的家伙同时也是一个很会鼓动人心的激励大师,甚至在他的平常对话中,经典的语句也常常脱口而出。这里摘取了一些他的经典语录,希望这些乔布斯经典语录对你有所帮助。  1、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  2、成为卓越的代名词,很多人并不能适合需要杰出素质的环境。  3、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寻找,不要放弃。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4、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种植自己的粮食,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自己穿的衣服,我们说着别人发明的语言,使用别人发明的数学&我们一直在使用别人的成果。使用人类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来进行发明创造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5、佛教中有:初学者的心态;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6、我们认为看电视的时候,人的大脑基本停止工作,打开电脑的时候,大脑才开始运转。  7、我是我所知唯一一个在一年中失去2.5亿美元的人&这对我的成长很有帮助。  9、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10、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  11、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12、不要按照用户的坏习惯去设计,也不要按照程序员的思维去设计!  do not according to user bad habits to design, also do not according to programmers thinking design!  13、有好的想法要,不要被其他人的观点的噪声掩盖你真正的内心的声音。当你的想法站不住时,立即大度的丢弃,这其实是更是一种坚持。  have good ideas are going to insist, don't be others' opinion noise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When your ideas stand, immediately magnanimous discard it is, and it is also a kind of persistence.  14、任何一款产品都不应该带着BUG去见用户,那怕失信于媒体推迟发布时间。  any product are not should bring a BUG to meet users, that is afraid to betray media postpone the release of time.  15、产品一定是让人感觉最新,但坚决不做小白鼠去尝试前无古人的新产品。  products must be feeling letting a person, but resolute don't do new mice to try an unprecedented new product.  16、把标志画那么大干吗?苹果的产品要在任何时候都让人一眼认出是苹果的产品而非是苹果的标志。  the sign painting so big? Apple products will at any time those who make a person recognized apple's products rather than is the apple logo.  17、比别人少用一条线获得更低的工艺成本,比别人提供多一种价值认同并获得更高的利润,这就是苹果。  less than others with a line acquire lower process cost more than others, and provide a kind of value identification and obtain more profits, this is an apple.  18、所有的产品一定会离开苹果商店但不能离开苹果系统,我们要帮助客户持续使用苹果产品,直到寿终正寝。  all products will leave apple store but cannot leave apple system,we have to help customers continued use of apple products, until died.  19、IBM Thinkpad如果没了小红点,那它就不是Thinkpad。MACBook如果加了小红点,那它即不是IBM Thinkpad也不是苹果MACBook了。  IBM Thinkpad if not a little red dot, it isn't Thinkpad. MACBook if added little red dots, that it is not IBM Thinkpad nor apple MACBook.  20、让团队中那些说&不可能&的人感到实现不了是可耻的。  let team for those who say&impossible& people feel not achieve them is shameful.  21、品牌不是打上苹果的标志就是苹果的品质,打上苹果的标志也需要信心和对客户的承诺。  brand is not playing apple logo is an apple quality, hit the apple logo also need confidence and commitment to customers.  22、不要为别人而活,也不要为今天的自己而活,把今天的工作做好了,明天自然属于你,薪水自然比别人高。  don't lived for others, also don't live for today's themselves, to do good work today, tomorrow natural belong to you, high salary nature than others.  23、产品设计时的所有功能都是一个整体,不应该有任何理由去砍功能,破坏整体性。  product design all the functions are a whole, should not have any reason to cut function, destroy unity.  24、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像亚洲人那样,浪费在模仿别人这种事上。  a leader and a follower innovation distinguishes between,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like asians that,wasted in imitate others this kind of things.  25、团队中那些想用Keynote(苹果的PPT)来证明自己的人只能说明你不行,请拿出解决方案。  team of people who want to use Keynote to prove themselves only shows that you can, please take out the solution.  26、成为卓越的代名词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么聪明,而在于他有多么勤劳。  become the pronoun of not because of his remarkable how clever, but that he is how diligent.  27、东方佛学中有一句话:永远保持初学者的心态;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East: &there's a phrase in Buddhism,'beginner's never keep Have a beginner's mind is a wonderful thing.  28、不要小看ipod上的一颗按钮,它和别人不一样的是我们做了21个方案、84000次测试、57次改进,用户的满意源于不必要的坚持。  don't look down upon a single button on the ipod, it and others are different is that we did 21 scheme, 84,000 times test, 57 times improvement, the satisfaction of customers from unnecessary insists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为你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本文地址:
Powered By ZBlog | 鄂ICP备号-3 |《苹果的哲学》
――乔布斯的神谕、偏执及给全人类的四堂指导课
【新书信息】
书&&& 名:苹果的哲学
作&&& 者:李屹立著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6&&&&&&&&&&&&
&&字&& 数:212千字
版&&& 次:1&&&&&&&&&&&&&&&&&
&&页&& 数:264
印刷时间:2011-6&&&&&&&&&&&&&&
开&& 本:16开
印&&& 次:1&&&&&&&&&&&&&&&&&&&
纸&& 张:胶版纸
S B N& :978-7-214-07032-6&&&& 包&&
所属分类:企业管理&&&&&&&&&&&&
定&& 价:¥32.00
【本书特色】
●乔布斯即将成为历史,本书提前提炼出了他一生的商业智慧遗产。
●本书用格言方式集中展示了苹果的哲学,适合繁忙中的CEO及相关人士随意选读。
●本书结构类似“课件”,要点清晰明了,事例精彩生动。
近期,美国苹果公司CEO乔布斯病情让人担忧,有媒体曝出乔布斯患癌症,只有六周生命
时间,更有粉丝在微博发表乔布斯去世的消息,并不断求证,乔布斯近况究竟如何?有关乔布斯的种种话题都会受到热捧。
【内容简介】
无乔布斯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的智慧永世长存。他是硅谷的首席创新大师,IT界的拿破仑。他的智慧构成了我们称之为《苹果的哲学》的最具价值的那一部分。本书的结构类似“课件”,要点清晰明了,事例精彩生动,从人性、营销、品牌、竞争等方面讲述和解读了一个无所畏惧的“角斗士”的商业哲学和智慧精髓――这是中国CEO目前大多欠缺的。
艺术让人生更美好
感受...&&表达...
提高生命的素质和生活的层次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1-10-07 23:56
第一堂课 人性比技术更重要&&&&
乔布斯用人黄金法则 / 2
选错人就会满盘皆输& / 3
故意刁难面试者&&&&& /&
全力争取A级人才&&& /&&
在苹果做的工作绝对独一无二&&& /&&
开除不合格的人& /&&
潜力是被逼出来的& /& 9
挑衅是一种强大的煽动力& /&
对付顶尖人才只有更极端& /&
战略性的激励武器& /& 13
每个人都曾被乔布斯恐吓过& /14
法则十一 必要的独裁 / 16
法则十二 领导者的野心 / 17
法则十三 精心设计的愤怒&&&
 / 19
法则十四 帮助员工快速行动 / 20
法则十五 马拉松式的周一例会 / 21
法则十六 谁有资格成为乔布斯的接班人? / 22
完美主义者的企业文化 / 25
做海盗比做正规军棒 / 26
改变世界的梦想 / 28
内部企业家精神 / 29
有了激情,其他一切都不是问题 / 31
把苹果产品当成艺术品来做 / 32
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 34
至高无上的保密文化 / 35
微软为何错失良机? / 36
精简才能保证战斗力 / 38
以下犯上的个人文化 / 39
制造紧迫感 / 41
乔布斯的创新之道 / 43
创新与投入多少钱没有关系 / 44
打破常规的创新体系 / 45
消费者需求决定创新方向 / 46
想象力是第一生产力 / 48
保持初学者之心 / 49
换一种思考方式 / 50
灵感是偷得的 / 51
跨界产生的神奇效果 / 52
当你不能领先的时候,打破旧的游戏规则 / 55
你有敢于冒险的魄力吗? / 56
预言数字生活时代 / 57
第二堂课 眼光独到的产品挑选人
产品挑选人决定企业命运 / 62
必须由产品挑选人推动公司发展 / 63
像乔布斯那样主导产品的设计方向 / 64
只有高品位才能设计出高品位 / 66
设计的结果为何与设计初衷背道而驰? / 66
果断停止没有前景的产品 / 67
技术必须贯穿艺术 / 68
乔布斯式的品位 / 70
最伟大的设计必须打动人心 / 71
一个伟大的设计意味着简约的风格 / 73
命名的艺术 / 75
让右脑执政 / 77
两个史蒂夫 / 78
跟着直觉走,买下皮克斯 / 79
和战斗机一样酷 / 80
必须获得爱 / 80
右脑与左脑的历史性会晤 / 81
想象力永远有可挖掘的空间 / 83
让技术被感知 / 84
右脑是决不妥协的 / 85
第二个最懂苹果的人 / 86
苹果的盈利方式 / 88
对100个好主意说“不” / 89
明星级产品是强心针 / 91
强悍的杀价 / 92
就让苹果比它们都贵 / 92
我才不关心市场占有率 / 94
你会愿意花这0.99美元 / 94
向盗版宣战 / 96
“抬头看天”与“低头拉车” / 97
给产品增值 / 99
别让产品曲高和寡 / 100
在变化中追求不变 / 101
让更多的人体验苹果 / 102
将地理位置的优势挖掘到极致 / 104
让市场调研见鬼去吧 / 105
消费者最需要被引领 / 106
从消费者的烦恼中发现商机 / 108
搞清楚消费者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 109
诱人舔一下的按钮 / 111
软件就是用户体验 / 112
超前的商业洞察力 / 113
洞悉一个时代 / 114
建立自己的帝国 / 116
无处不在的苹果商店 / 117
苹果是如何获得高收入的 / 118
随时随地捆绑用户 / 119
平台的巨大威力 / 121
像苹果一样封闭 / 123
第三堂课 乔布斯的品牌秘方
布道者乔布斯的影响力 / 126
人格魅力十分重要 / 127
善用知名度 / 128
推销影响力 / 128
乔布斯的个人秀 / 129
一场摇滚演唱会式的主题演讲 / 130
乔布斯的宗教式营销 / 131
乔布斯式的“传教” / 133
一时兴起的不速之客 / 134
拒绝的同时给出解决方案 / 135
实力弱时依然可以主动 / 136
谈判要紧捏己方王牌抓住对方软肋 / 137
四两拨千斤 / 138
面对大佬气势如虹 / 139
不按常理出牌的谈判 / 140
向《财富》杂志抗辩 / 141
苹果的品牌魔法 / 144
培养一批铁杆“粉丝” / 145
推销一种生活方式 / 146
与消费者共鸣 / 148
顾客体验之“酷” / 149
让顾客成为品牌的缔造者 / 150
不同凡“想”的广告 / 151
在广告中嘲讽竞争对手 / 152
以写故事的创意来做产品 / 153
被咬掉一口的苹果商标 / 154
苹果电脑为什么上了《花花公子》? / 155
苹果的营销哲学 / 156
要善于借势 / 157
别具一格的展示 / 158
继续花一亿做广告 / 159
带来新色彩 / 159
乔布斯的煽情演讲是如何练就的 / 161
一句最精妙的话语 / 162
与恶人斗法 / 163
数字三的原则 / 164
生动的语言 / 165
一目了然的幻灯片 / 166
制造惊喜 / 167
设计舞台 / 168
兜售梦想而非产品 / 168
煽情的言论 / 169
还有一件事 / 170
疯狂彩排 / 171
用幽默化解尴尬 / 172
瞧瞧它美丽的屁股 / 173
第四堂课 乔布斯的竞争哲学
成大事者必有大敌 / 178
一定会击败“蓝色巨人” / 179
对症下药 / 180
不惧微软 / 181
微软在制造三流产品 / 182
他们试图抄袭 / 184
微软公司不会期待我们成功 / 185
以被抄袭为荣 / 186
苹果封杀Flash / 187
PK麦克尔.戴尔 / 189
苹果先发制人 / 190
打硬球的高手 / 191
与谷歌决裂 / 192
失败的力量  / 195
遇挫时要重振士气 / 196
自我安慰的力量 / 197
不畏惧失去 / 198
让乔布斯惶惶不安的一个月 / 200
不做别人手中的纸牌 / 201
不惧失败 继续梦想 / 202
我要狠狠打击他们 / 203
拒绝原地踏步 / 204
死扛到底 / 206
我才是苹果公司的救世主 / 207
站在竞争对手肩上发展自己 / 209
从对手身上打开创新之门 / 210
与英特尔化敌为友 / 211
说服比尔.盖茨写程序 / 212
你们之间最大的误解是什么? / 213
盖茨是苹果公司的救命恩人 / 215
为自己的帝国找到战略同盟 / 216
附录一:乔布斯的神话 / 219
附录二: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稿 / 225
附录三:乔布斯给创业者的十三条建议 / 233
艺术让人生更美好
感受...&&表达...
提高生命的素质和生活的层次
发表于:11-10-07 23:58
乔布斯用人黄金法则
我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可顶两名平庸的员工,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我大约把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招募人才。
――史蒂夫.乔布斯
乔布斯说,他花了半辈子时间才充分意识到人才的价值。如果留意 12 年来苹果管理团队的人员组成,那么,你会发现有些人一直待在这儿,有些人离开了,但每个位置上都有一名优秀的员工。网络顶尖人才,或者说组建由顶尖的设计师、程序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A级小组”,一直是乔布斯的核心工作。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认为在苹果工作的6年时光,对他而言,弥足珍贵。李开复28岁时进入苹果公司的语音识别项目组,当时,组里大部分员工都是年轻人,有一些人比李开复还小。但他们是全美软件业的精英,他们热爱并传承着苹果公司的文化。而这支顶尖团队正是由乔布斯一手打造的。
谁都知道一流员工的生产力、创造力最为惊人,但是,并非每个领导都能知人善用,都能充分挖掘和利用员工的潜能,它不仅考验管理技巧,而且考验领导艺术。
法则一 选错人就会满盘皆输
如果要招一个真正的资深人士,那么此人能否胜任就像是在赌博。他们必须非常聪明。但我最大的疑问是:他们会爱上苹果公司吗?如果他们爱上了苹果公司,那么其他事情就会迎刃而解。他们会把苹果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而不是首先关注个人利益、史蒂夫的利益或者其他某个人的利益。
招聘绝非易事,就像是大海捞针一般。我这辈子经手过的招聘人数大概在 5000 以上。我对待此事的态度非常认真。你无法在一个小时的面试里了解足够多的信息。所以说到底,你只能凭借直觉做出选择。我对这个人印象如何?他们在面对挑战时会如何反应?他们为什么想要进入苹果公司?我会问每个人:"你为什么来这里?"我寻找的并不是答案本身,而是他们给出答案的方式。
――乔布斯2008年接受《财富》杂志采访&&&&&
乔布斯一直在努力寻找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只有不断发现人才,才能打造一个强大的A级团队。乔布斯一生面试过5000多人,然而真正被他看中的人并不多。乔布斯挑选人才的一个重要法则就是,看应聘者的特质与价值观是否与公司的“基因”吻合。为此,乔布斯动了很多心思。比如,他有一个必问的问题:“你为什么来这里?”乔布斯要的不是一个标准答案,而是看这个人如何回答,并从中判断此人是否具有激情以及他应对压力的能力。1982年,乔布斯在为麦金塔电脑小组招聘员工时,问了一个让所有应聘者措手不及的问题:“你在何时丧失童贞的?”其实,乔布斯并不在乎答案,而是看应聘者被问到这类隐私问题时的反应,以及他们给出的答案是否具有创意。因为,他要为麦金塔电脑小组选出百里挑一的精英。他需要的是能完全胜任麦金塔电脑计划,真正具有创新思维的员工。“道不同不相为谋”,“道”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与价值观。一个卓越的团队必须有共同的“道”。作为团队领导者,必须具备发现与公司具有相同基因的人才的能力。乔布斯深知,选人就像是在赌博,选错人就会满盘皆输。
法则二 故意刁难面试者
在面试过程中,我会多次故意刁难面试者,例如批评他们以前的工作。当然,事先我会看一些相关资料,了解他们之前的工作情况。我会批评他们的工作,令他们心烦意乱:“你的工作毫无价值,你为什么要从事那项工作呢……”我想看看他们如何应对我的批评,他们感受到压力时会有何反应,他们会屈服还是据理力争,他们是否具有坚定的信仰,是否为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感到自豪。
――乔布斯谈他的面试策略
如何为公司寻找到一名精明强干的员工?乔布斯有自己独特的选人智慧。有这样一个故事:《太阳报》一名高级人力资源经理参加苹果公司的面试,此前,她已经通过了长达十个多星期的面试,最后,由乔布斯亲自面试她。乔布斯一见到她,就毫不客气地说以她的工作经历无法胜任这个职位。“《太阳报》是个好地方,但《太阳报》与苹果公司不同。”乔布斯冷冷地说。接着,乔布斯告诉这位女士,他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聘用她,如果她没有什么要说的话,就可以离开了。女士问苹果公司未来的发展计划,乔布斯拒绝回答这个问题。在短短的面试过程中,乔布斯很快就发现这位应聘者不是他所需要的人才。尽管这样的考验对应聘者来说有点残酷,但却有效地帮助乔布斯做出了正确判断。如果这位女士在此次压力测试中,敢于据理力争,让乔布斯感受到她的信心和信念,那么,她或许就不会在这次面试中落马了。
这就是乔布斯的面试风格:有意对面试者施加压力,使其焦虑不安,以探究应聘者在这种压力状况下,到底如何来应付。这种面试方式特别适合于高压力、高风险的电脑行业。
法则三 全力争取A级人才
拥有出色的才人,是公司的一大竞争优势。这一优势能让公司超越竞争对手。
这或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能够找到顶尖高手,对我们而言就轻而易举了。因此,接下来,我开始打听当时最优秀的零售经理是谁。许多人向我推荐米勒德.德雷克斯勒,他当时正负责经营美国品牌时装Gap。  &&&&&&&&&&&&&&&&&&&
――乔布斯在2001年开设苹果专卖店时接受《财富》杂志的采访
乔布斯在网罗优秀人才上,似乎有非凡的力量。他一直在积极寻找世上最优秀的人才,并使他们成为公司的员工。如果乔布斯认为某个人非常重要的话,他就会千方百计地邀请对方加入。布鲁斯.霍恩就是这么一个例子。
某个星期五的晚上,当时非常优秀的程序设计员布鲁斯.霍恩接到了乔布斯的电话,“布鲁斯,我是乔布斯,你觉得苹果怎样?”“非常棒!但是很抱歉,我已经接受了其他公司的工作。”布鲁斯回答道。“别管它!明早你来我们公司,我们有很多东西要给你看。就在早上九点,你一定要来!”当时,布鲁斯刚刚接受了另一家公司的聘请,所以他并未认真对待乔布斯的邀请。他心里想的是:“乔布斯或许只是心血来潮,但我应该去一趟苹果公司,应付一下。我会漫不经心地听他讲完,然后坚定地告诉他,我不能毁约。”
但是,第二天乔布斯的表现彻底改变了布鲁斯的初衷。乔布斯召集了麦金塔电脑小组的每个人,包括安迪、罗德.霍尔特、杰里.默罗克以及其他软件工程师。在乔布斯的带领下,他们进行了整整两天的演示,将各种不同设计的绘图以及市场营销计划展示在布鲁斯眼前。布鲁斯彻彻底底被征服了。因为,这些计划让布鲁斯非常感兴趣,他从中看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未来。星期一一大早,布鲁斯就打电话给之前他想去的那家公司说他改变主意了。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研发第一代麦金塔电脑,乔布斯亲手打造了苹果公司的第一支“A级小组”。小组的所有成员都是乔布斯亲自招聘来的。为了成功说服布鲁斯加盟,乔布斯不但花费了两天时间向布鲁斯介绍苹果公司,还为他提供了1.5万美元的签约津贴。
乔布斯十分重视人才,他认为在寻求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方面,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值得的。在他看来:“保持我所在的团队的一流水平,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为团队招募A级人才,是我应该做出的贡献。……好的设计师要比糟糕的设计师好上100倍甚至200倍。在编写程序方面,优秀程序员与普通程序员之间也有着天壤之别。”正是这种理念,促使他总是全力争取某一特定领域的最优人才。
法则四 在苹果做的工作绝对独一无二
因为你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做不了你在苹果可以做的事。在那些电脑公司里,工程学早就无影无踪了。在消费类电子产品公司里,他们不懂其中的软件部分。所以你现在根本不可能在其他地方做出你能在苹果公司里做出来的产品。苹果是唯一将方方面面全盘掌控的公司。
――乔布斯2008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有一次,记者问乔布斯:“人们为什么选择在苹果工作?”乔布斯如上回答。
“你在苹果做的工作绝对独一无二!”这是乔布斯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说得简单点,就是在苹果能做到的事,在别的地方你绝对做不到。因为这里有世上独一无二的团队、独一无二的工作氛围和独一无二的领导人。能够创造独一无二,对任何一位出色的员工来说都至关重要。摩托罗拉背景设计中心的首席设计师陈铭镛说,他最向往的公司就是苹果。你很难想象,对陈铭镛这类顶尖设计师而言,创造独一无二有着多么大的吸引力。1981年,乔布斯准备创造一台让世人惊讶的电脑,他找来公司最好的员工,成立了麦金塔电脑小组。这个小组的成员有20多人,个个精明强干,干劲十足。他们都像乔布斯一样,属于那种自命不凡、特立独行的人。这些人的共同目标是,创造一台世上最棒的电脑,这种殷切的渴望甚至超越了他们对金钱和职位的需求。麦金塔电脑小组的一位成员曾豪情万丈地说:“我们是一群特立独行,反叛世俗的人,我们的目标是推陈出新,不落俗套,震惊世上所有人。”
有了这样的共识,他们对工作全力投入,为创造独一无二而战。最终,苹果最引以为豪的产品之一――麦金塔电脑呱呱落地了。它是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宠儿。这样的艺术品,对他们而言,无论今后是继续留在苹果,还是走出去开辟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们都会觉得那是自己一生最完美的成就之一。就像钢琴家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命运交响曲”一样,苹果公司每一位出色的员工都认为产品最终的成功是对生命最好的回馈。
艺术让人生更美好
感受...&&表达...
提高生命的素质和生活的层次
发表于:11-10-07 23:59
法则五 开除不合格的人
要开除那些能力不济的人,真是一件痛苦的事,但这就是我的工作:发现笨蛋,并将它们开除。我一直都非常讨厌以仁慈的方式做这件事。不管怎么样,这是我必须做的事,尽管这从来都不好玩。
――乔布斯1995年接受媒体采访
乔布斯认为一个团队里最大的敌人就是“笨蛋”。 苹果是一家充满活力的公司,他的员工个个精神饱满,精明强干,他无法忍受一个“笨蛋”影响公司生机勃勃的面貌。一旦他发现这样的不合格者,就会立即开除他。在这一点上他绝不手软,虽然他并不喜欢干这件事,但是他必须这么做。苹果公司永远是精英者的天下,在苛刻的乔布斯手下,弱者没有立足之地。
据说有一次,乔布斯为了一颗螺丝大发雷霆。他要求一位设计师在设计麦金塔电脑时,不能有一颗螺丝裸露在外面,然而,那个严格来说不能被称作笨蛋的家伙居然将一枚螺丝藏在了一个把手下面,结果他立刻被乔布斯扫地出门。这样残酷的用人政策一度在苹果公司造成恐慌。员工谈“他”色变,甚至不敢跟他同乘一座电梯。因为,将自己暴露在首席执行官乔布斯的视野中是一件非常蠢的事。乔布斯或许会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将自己开除!正如《商业周刊》杂志的报道所披露的,在苹果公司,能否长久地待下去取决于能否达到乔布斯的高标准。乔布斯的做法或许比较残忍,比较狠,然而,每个成功的领导者都会赞同乔布斯的做法!虽然这看起来太过无情,但只有及时开除那些不合格的人,才能打造出一支追求成功、追求卓越的A级团队。
法则六 潜力是被逼出来的
在苹果公司服务支持部门的一次会议上,乔布斯径直走了进来,将在场的所有人批评了一番:“服务业务在我们公司糟糕透顶。这群业务人员全都没长大脑。”
会议室内的人员都被乔布斯这番话吓呆了。负责服务部门的副总裁杰夫向乔布斯讲述了自己为期3个月的改革计划。
乔布斯冷冷地回应说:“杰夫,那可能是你在惠普的工作方法,但是我不要3个月,我希望一夜之间就能改变。”
――乔布斯1998年在苹果公司一次内部沟通会上的讲话
这是发生在评估杰夫和他的团队的第一次会议上的一幕。杰夫.库克是乔布斯从惠普公司挖过来的。起初,他见识到了乔布斯天使的一面,他彬彬有礼,富有理智,向杰夫述说他的梦想,他希望个人电脑能像烤面包机一样易于使用,并得到全社会认可。但是,不到一周,杰夫就见识到了乔布斯魔鬼的一面。在惠普公司,一般是杰夫自主行事,但在苹果公司,一切都由乔布斯说了算。在这个岗位上干了4个月后,杰夫辞职了。因为他无法忍受乔布斯这种专制的领导方式,但是他仍然相信乔布斯是一位了不起的领导者。
在苹果公司,时常会听到乔布斯说出这样的话:“这款笔记本的大小不能超过一个记事本的大小!”“我希望有一天这个电脑能够被装进牛皮纸袋里。”“外观应该更加漂亮一些!”尽管设计师对乔布斯的要求满心抱怨,甚至抛出狠话:“这对我们来说,太难了,根本就是幻想!”但乔布斯的回应更狠:“这个世界上一定有能够完成它的人,如果你不想成为那个人,那么,我们也可以找到其他想完成并且有能力完成它的人。”最终的赢家还是乔布斯,2008年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在苹果诞生了,它小巧到可以直接装进牛皮纸里被带走。
心理学研究指出,如果你对一个人的期望值越高,那么,这个人的表现就越好。一个出色的领导者,知道如何为员工设定一个高标准,并激励他们知难而上。乔布斯常常将种种不合理以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强加在员工身上,以此挑战他们的潜力。他的这种做法会产生两种后果,要么是员工因无法完成任务而走人,要么就是他达到目的。
日,乔布斯和他的团队正在开电话会议,为了一次路演而讨论麦金塔电脑最后阶段的整合问题。在这次路演中,苹果将正式推出最新款的电脑。乔布斯坚决要求,展示电脑时,随机软件绝不能是测试版,否则,会影响新款电脑的形象。路演的时间就要到了,团队的所有成员都认为不可能在最后一刻完成正式版的所有工作。他们纷纷向乔布斯求饶,希望这次先使用测试版。然而,乔布斯对此充耳不闻,也没有像大家担心的那样暴跳如雷。他反而鼓励大家,说他对大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相信他们能在最后期限前完成工作。接着,不容大家分辩,他就挂断了电话。所有的人都呆住了,为了这次路演,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但,乔布斯再一次成功了,大家及时完成了工作。
与乔布斯亲密工作了6年的托德.鲁伦.米勒十分熟悉乔布斯的这种管理风格:“乔布斯怒骂你、恐吓你、挑战你的能力,然后将你吓到。他用这种方法逼你创造奇迹。他会问你:‘你认为你做得对吗?’,如果你不够自信,或者缺乏胆量,或者束手无策,那你就失败了。对我而言,这是锻炼自己性格的最好机会。”
在乔布斯的强压之下,谁会被吓到呢?那些缺乏自信、缺乏勇气的人肯定会被吓到,而那些具有高超智慧和坚韧毅力的人,就能在乔布斯的刁难之中生存,并获得成长。正是这种高标准,让他逼出了员工的潜力,并带领苹果公司一步步走向伟大。
法则七 挑衅是一种强大的煽动力
如果你们想知道我来苹果公司的原因,那我可以告诉你们,因为我想和史蒂夫一起工作。我把他看成是我们国家在这个世纪里一位真正伟大的人物。现在,我十分幸运得到这个能够帮助他的机会,这件事本身就让我兴奋不已。
――斯卡利在苹果公司的就职演讲中说
斯卡利担任苹果公司总裁的年薪为100万美元;如果斯卡利完成了对公司的业绩承诺,那么,可以另外得到奖金100万美元;如果业绩完成较好,那么,还可以得到股票期权100万美元;此外,他还可以低息贷款购买一套价值200万美元的房子。当然,斯卡利来到苹果公司的重要原因在于它对乔布斯非常崇拜。在加盟苹果公司之前,斯卡利担任百事可乐公司的总裁。乔布斯为了说服他担任苹果公司总裁,说出了一句现代商业史上最具煽动力的话:“你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改变世界?”这句富有挑衅意味的话切中了斯卡利的要害,让他为此烦恼了好几天。斯卡利最终没有抵抗住乔布斯的煽动,接受了乔布斯的邀请。“如果不接受的话,那么,我会在下半生不断思考我是否真的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对领导者而言,侮辱、挑衅对方也可以成为一种强大的煽动力,当然,这要运用得当。
乔布斯喜欢挑战员工的智慧,他时常向员工提出一些难于回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例如,“如果必须削减一半的产品,你会怎么做?”通过这些问题,他了解了数百名苹果公司的员工。一旦了解了这些员工,他就会打破层级关系,直接同这些员工交流。乔布斯有着出色的记忆力,他可以记住几百个人曾经做过的事,也可以记住他同300个员工中任何一人所进行的最近一次谈话与最后一次发电子邮件的内容。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做一个富有煽动力的领导并不容易。乔布斯的强大的煽动力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建立在他对员工的充分了解,他对每个人性格的准确判断之上的。
法则八 对付顶尖人才只有更极端
我的工作不是去取悦别人。我的工作就是把我手下这些出色的人才召集起来,鞭策他们,让他们做得好上加好。对付这些自命不凡的人,有什么招数呢?我会采取更为极端的手段。
――乔布斯谈他的用人之道
许多领导人习惯于用自己的权威震慑手下,让他们踏踏实实办事,永远忠诚地为自己服务。但越出色的人才,越不会轻易向领导屈服,因为,优秀的人都很聪明,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要证明自己并不比领导弱。那么,如何对付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呢?乔布斯采取了一个极端的做法,就是拷问细节。乔布斯是一个非常善于抓住细节的人,他知道哪些细节是最重要的,然后他会全神贯注地把这些细节做到最好。此外,乔布斯非常精明,不会轻易上当,哪怕极小的瑕疵,都难逃乔布斯的法眼。在任何情形下,乔布斯抓住细节的速度比任何人都快。他深知,只有将细节抓好了,事情才不会偏离轨道。1980年,乔布斯带领团队研发麦金塔电脑,因为不懂技术,他在软件的设计上并没有太多发言权。这让他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细节上。在一次研发会议上,乔布斯要求工程师将机箱设计得更高、更宽一点。乔布斯提出这个建议后,设计人员每隔几个月都会制造出新的模型,供大家参考。事实上,在制造出第四个模型后,人们已经很难说出第四个模型与第三个模型的差别了。就像一位参与设计的人员所说:“到第四个模型完成后,我已经无法看出它与第三个模型有何不同了。但乔布斯却有着非凡的眼力,他总能指出那些细微的差别,而我几乎看不出这些小细节。”直到第六个模型完成后,乔布斯才表示赞同。
顶尖人才的想法经常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但作为一个领导者,你必须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他需要什么,他的工作进展如何,哪怕是简单的程序设计也不能放任不管。如果哪一天你不能清楚地了解并拷问他们的细节,那么你就远远地落在他们后面了。那时,再想驾驭他们可就很难了。
真正出色的人都喜欢挑战,因此,想要征服他们就不能总是迎合他们的意见,而要运用适合你自己风格的极端手段。
法则九 战略性的激励武器
苹果公司的员工很早就开始持有股票,我们是硅谷首批实行股票制的公司之一。重返苹果公司后,我用股权奖励代替了大部分现金奖金。我们每位员工除了工资外,还有股票收入,这是一种非常平等的公司经营方法,这种方式是惠普公司首创,苹果公司确立的。
――乔布斯1998年接受《财富》杂志的采访
在乔布斯离开苹果的13年里,苹果团队的战斗指数飞速下降,原有的那股追逐梦想的狂热很快冷却下来,因为公司没有一个像乔布斯那样整天扯着嗓子给团队不断灌注激情的领导人。渐渐地,员工失去了工作的激情,他们不再积极地对待工作,懒散的风气在公司蔓延。
乔布斯回到苹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员工成为公司股东,把他们紧紧地和苹果联系在一起。他取消了大部分现金奖金,改用股权奖励代替。公司所有员工都有薪水和股票。为了阻止大批员工离开苹果公司,乔布斯耗费了巨大精力。当时,苹果市场份额急剧下降,员工对公司能否有好的前景持怀疑态度,很多人决定离开。为了恢复士气,乔布斯与董事会展开一场激战,努力说服他们以低价将股票出售给员工。最终,苹果公司推出了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股票购买计划,即员工可以用自己的薪水购买折扣股票,并且该股票价格为购买之日前六个月内的最低价。结果是,苹果员工从股票上获得了丰厚的收入。股票期权也渐渐成为技术行业所有公司的标准福利,成为吸引人才的亮点。
股票期权是一个战略性的激励武器,在保留员工方面最为有效,这是我们从乔布斯这种大佬身上学到的。
艺术让人生更美好
感受...&&表达...
提高生命的素质和生活的层次
发表于:11-10-08 00:01
法则十 每个人都曾被乔布斯恐吓
你永远不可能融入乔布斯的世界,你随时都可能说出一些让他轻视你的话,那时,你在他心中就与傻瓜无异了。史蒂夫可以牺牲任何人,但是,很少有人能够从此完全不理睬他,因为他如此令人着迷。不管他如何贬低你,你仍然愿意追随他。我见过很多大大名鼎鼎的人物,但是乔布斯是我见过的,最具领袖气质的人。作为苹果公司的CEO,他当之无愧。与史蒂夫相处的感觉,就像我对巧克力的迷恋一样。不错,巧克力有害我的健康,但是我的确喜欢它,所以我只好尽可能不让它控制我。
――乔布斯的老友海蒂.罗森有关乔布斯领导气质的一番谈话
海蒂既是乔布斯的朋友,也是比尔.盖茨的朋友。在她眼里,两人的领导风格完全不同。海蒂说,如果是盖茨打电话给她,她完全不会害怕,因为比尔把她看成是朋友,而和史蒂夫在一起时,她会有一种随时会被他批评的感觉。与比尔.盖茨的理性风格相比,乔布斯拥有一种让人又爱又恨的激情气质。乔布斯那反复无常、暴躁激进的个性,使他被苹果的许多员工和合作伙伴批评为“魔鬼”,但让人不解的是,这种魔鬼作风却又成为吸引别人追随他的一种魅力。
乔布斯是一位让人恐惧的领导,喜欢采用高压手段鞭策他的员工。他催促和哄骗员工的方式非常强硬,他常常痛骂下属,丝毫不留情面,以便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一天,爱开玩笑的苹果工程师托格纳志尼拿出一个抄袭的程序给同事们看。大家就围在机器旁说说笑笑。这时,乔布斯进来了,骂人的话像机关枪一样从他嘴里蹦出。他说托格纳志尼他们专做些无聊的事,浪费工作时间。接着,乔布斯咆哮起来,面若冰霜地要求他们把程序洗掉,各回岗位。大家屏声敛气,不发一言。他们早已了解乔布斯的脾气。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德里克.克拉默提出了“了不起的震慑者”一词。乔布斯正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震慑者。这位震慑者不仅仅是靠简单的咆哮、怒骂来激发员工的潜力,而且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来产生威慑力。
苹果公司前首席科学家拉里.特斯勒说:“以前我不太明白‘魅力’这个词的准确含义,当遇到乔布斯后,我恍然大悟。”乔布斯用恐吓和尊重来管理员工。乔布斯的作风非常强硬,他讨厌冗长的讨论,或就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不休。他希望能迅速解决一个问题,然后立刻转移到下一个问题。虽然当机立断、坚持己见是乔布斯的一贯风格,但是,如果你对某个问题持有反对意见,又能将你的理由阐释清楚,仍然可以说服乔布斯收回成命,但你必须顶住压力,敢于与乔布斯争辩才能做到。因此,做“魔鬼”乔布斯的员工,必须随时准备应战,不但要对自己的工作了如指掌,还要能言善辩,能够为自己的观点据理力争。
1985年乔布斯离开苹果公司的时候,公司员工的心情十分复杂。他们每个人都曾被乔布斯恐吓与威胁过,因此,“恐怖分子”乔布斯的离开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松了一口气。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十分尊重乔布斯。他们担心没有乔布斯引导的苹果公司,会走向何方?乔布斯身上具备的这种领导魅力和强大的吸引力,对于商业巨头来说是无价之宝。不管他自己有没有意识到。
每个领导者都有暴躁专制的一面,关键是能否消除暴躁专制所带来的不良因素,让它发挥最大的效力。一个善于把握强硬度的领导者,既能树立自己的威信,又能促使员工做事高效。
法则十一 必要的独裁
让一个团队来设计一件产品是件很难的事。大多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干什么,直到有人来告诉他们该怎么做。
――乔布斯1998年5月接受《商业周刊》 采访
乔布斯的铁血作风众所周知,就连此前被苹果扫地出门也是因为他太过独裁,甚至凌驾于公司最高总裁之上,统揽公司大到战略路线,小到人员解聘的所有事务。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他的做法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但也恰恰是他这样的性格,让他能够驾驭一群自命不凡的精英,带领他们做出世上最完美的产品。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精英团队,但为什么唯独苹果能够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苹果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领导人。拥有一批优秀的人才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如何来带领这批人,做出比别人更好的东西。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但能驾驭优秀人才,而且能引导这些优秀人才去往正确的地方。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学会独裁,必须懂得如何将众多想法集合起来,做出最完美的方案,并贯彻始终,否则团队的凝聚力会大大下降。各自为政永远无法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乔布斯在担任皮克斯总裁和CEO期间,坚持一星期开一次经理会议。会上,他总是滔滔不绝地大谈他的指示。皮克斯的灵魂人物约翰.拉塞特反对乔布斯这样做。因为他们每天都在为拍摄电影的事忙碌,而这样的会议妨碍了影片拍摄的进展。最后乔布斯做了一点让步,但是他仍然坚持每周一次例会,只是把开会时间定在16-19点。乔布斯总是支配着谈话内容,似乎并没有意识到约翰实际上并不需要他的意见。这种想要统御一切的管理风格已经深深渗透在乔布斯的血液里。不管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只想当船长的乔布斯,只会领导不会服从。
乔布斯重返苹果后,为了防止自己再度被赶出公司,他将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之前,他将控制权交到了斯卡利手中,结果,却被斯卡利逐出公司。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乔布斯这种独断专行的统御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保证了苹果公司能将领导者的想法贯彻始终,设计出富有创意的产品。乔布斯对硬件和软件的严格控制,则确保了产品质量的无可挑剔。他说一不二的强硬作风,让人们心甘情愿地向他臣服,他的独裁成为理所当然。
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一段时间后,他的专制统治也达到了顶峰。乔布斯的权威渗透到了公司的方方面面,从禁止吸烟到电视广告策划,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在乔布斯的掌控之中。当时,苹果公司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急需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来迅速扭转局面,乔布斯不喜欢解释,也没有时间解释他做出的每一个决定。在这种情况下,粗暴的专制或许是最有效的领导方式。
法则十二 领导者的野心
史蒂夫的抱负中蕴涵的力量大得吓人,当史蒂夫对一件事坚定不移时,可以说那股力量能摧毁一切障碍,吓得所有异议和困难都不敢出现了。
――苹果公司前战略和营销副总裁特里普.霍金斯说
最好的公司领导就是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怀有最大激情的人。乔布斯最令人着迷之处就在于他怀抱着改变世界的野心。1977年,PPT的发明者坎贝尔年轻时在丹佛一家小软件公司当程序设计员,他为苹果电脑写了一个关于基础会计的软件。乔布斯很欣赏这个年轻的电脑高手,便打电话邀请他来加州见面。当时,乔布斯还默默无闻,坎贝尔也没怎么听说过他。因此,在会见乔布斯前,坎贝尔拜访了多家公司,希望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坎贝尔拜访的第一家公司是苹果公司的竞争对手泰迪。当坎贝尔问泰迪的高管,他们对个人电脑的未来有什么看法时,泰迪的高管说:“我觉得它会成为人们在圣诞节相互赠送的大礼。它简直就是下一个民用波段收音机啊。”民用波段收音机是当时最时尚的产品,泰迪的高管认为电脑也会成为一种时尚。但坎贝尔对这一答案并不感兴趣。接着,坎贝尔又去了其他几家公司,问了同样的问题,但他们的答案都没有打动坎贝尔。最后,坎贝尔见到了乔布斯。“乔布斯讲的故事太精彩了。他滔滔不绝地讲了一个小时。关于个人电脑如何改变世界,他为我描述了一幅美丽的蓝图。在未来,我们的工作、教育、娱乐等一切都被个人电脑改变了。我想,没有人能抗拒这么美丽的梦想。”乔布斯用他的远见和宏图震撼了坎贝尔,坎贝尔当即加入了苹果公司。30多年后,每当坎贝尔回忆起与乔布斯会面的情景,依然兴奋不已。“史蒂夫是一个怀抱着改变世界的野心的人,他能够看到海的那头。”坎贝尔认为这正是乔布斯与其他领导人最为不同之处。
创业之初,苹果公司能吸引大量投资的关键就在于乔布斯的这种野心令人深深折服。因此,当乔布斯创立他人生中的第二家公司NeXT时,他不但将苹果研发团队的核心力量吸引到身边,还成功吸引了不少机构和个人来投资。例如佳能公司,就向他投资了一亿美元。在1996年6月乔布斯写给皮克斯所有股东的信中,他底气十足地宣称:“我要让拥有400位员工的皮克斯,成为世界第二大动画公司。”就在这一年,皮克斯制作的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获得奥斯卡小金人。2000年,乔布斯又在MacWorld
Conferenc & Expo大会上放言:“在未来十年内,苹果公司将是在网络方面获利最多的10家企业之一。”乔布斯把他的野心转移到了互联网上。接着,iBook成为了美国最畅销的笔记本,而iBook的畅销又带动了PowerBook的销售,苹果电脑公司在笔记本电脑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了10%。
苹果公司创立之初,像沃兹尼亚克、杰夫.拉金斯、迈克.马库拉这些合作伙伴都加入到了乔布斯的寻梦之旅中,没有这些人,也就没有苹果的今天。如今,乔布斯的身边也有一群才华横溢,富有智慧的人,比如设计师乔纳森.伊夫、总裁蒂姆.库克、营销副总裁菲利普.席勒等。如果不是被乔布斯的雄心壮志所吸引,这些人也不会跟随乔布斯。领导者的野心不但能激励自己迈向成功,也能激励员工实现梦想。
法则十三 精心设计的愤怒
乔布斯突然来到展示会现场,四处乱走,待了一会儿后,开口说:“谢谢大家的光临!”访客们面面相觑,不知乔布斯的用意。乔布斯再一次表达感谢,于是,其中一位访客问:“你的意思是展示会结束了吗?”乔布斯回答:“是的,谢谢你们”。
当客人走了之后,乔布斯脸色一沉,突然发飙,将场上所有工作人员痛骂一顿,说他们在浪费时间、浪费公司的钱,大家都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
――苹果公司元老布鲁斯.托格纳志尼回忆AppleⅡ展示会上的一幕
在许多人眼中,乔布斯总是我行我素,忽冷忽热,胡乱发脾气。但很多时候,乔布斯的愤怒不是无意,而是有意为之,他就是要通过发怒,来表白自己对一些重要事情的憎恶和看法。在研究苹果公司的专家安德.卡尼看来,乔布斯深谙人性,他冷静而客观地分析他人性格,会在有必要时恰到好处地发火。有时,他的愤怒只是纯粹的表演而已。例如,为了震慑住其他员工,他会当众痛斥某个下属,适时适度地宣泄情绪。在许多伟大的领袖中,精心设计的愤怒非常常见。据说,巴顿将军就常常对着镜子练习自己发怒的威严。企业家雷吉.刘易斯也说过,自己会在镜子前演练在重大谈判中所需要的富有震慑力的表情。
动不动就发肝火、教训人的领导,固然会使部属畏而远之,但是把握好时机的,精心设计的发怒则可以成为一种商业驱动力。当然,只有善于判断他人的性格,才能正确使用这种愤怒。恰到好处的发怒,是一个出色的领导者不可或缺的能力。
法则十四 帮助员工快速行动
乔布斯问赫茨菲尔德:“你究竟参不参加麦金塔电脑小组?”
赫茨菲尔德说:“可以,我有这个想法,不过现在我感觉待在苹果公司了无趣味。史蒂夫,我可能要离开公司,瑞克的解雇让我心里不痛快,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乔布斯快刀斩乱麻道:“那很好,来啊!你马上就能着手工作了!”
“什么?”
乔布斯说:“我是说,你搬过来,从今天起就可以为麦金塔电脑小组工作了!”
“好吧,再等一下,我还必须处理点事情,大概需要几个星期才能完事!”
“不行!我需要你立刻行动!”乔布斯干脆将赫茨菲尔德桌上的AppleⅡ电脑关掉,拿出碟片,拔掉插头,然后抱着整台电脑,嘴里说,“来,现在我就送你过去,如果还需要什么东西,晚些再回来拿!”
――乔布斯1981年启动麦金塔计划时与一位苹果公司员工的谈话
苹果公司准备启动麦金塔计划,需要自内部员工中调配精兵强将组成工作小组,其中赫茨菲尔德是名很优秀的程序工程师,原来一直在AppleⅡ小组,乔布斯需要将他吸纳到计划小组里,但赫茨菲尔德却对苹果公司于1981年准备实施的一项解雇计划不满,故而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并表达了离去之意。但他的话里也表达了他乐意为乔布斯的计划工作的意愿,因此他是内心矛盾、迟疑不决的,在这个时候,乔布斯的果断作风发挥了效力,他不容赫茨菲尔德再有犹豫的机会,直接拔掉电脑插头帮助他做了决定。如果任由赫茨菲尔德再花上几个星期考虑,那可能情形就大不相同了。
只要你是出于好意,帮助员工快速做出决定,就能打破僵局,最终取得双赢的效果。
艺术让人生更美好
感受...&&表达...
提高生命的素质和生活的层次
发表于:11-10-08 00:03
法则十五 马拉松式的周一例会
当你招到了真正优秀的人才时,你就必须让他们分担一部分业务,并且充分放权。这并不意味着你就不闻不问。但是,你招他们进来就是为了让他们做事。我希望他们能够做得比我出色。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他们了解所有事情,而不仅仅是他们管辖下的业务,而且还要包括整个公司的方方面面。
所以我们每周一做的事情就是回顾整个公司的运营情况。我们浏览上一周的销售情况,审查每一件正在出售的产品,包括那些出现问题的产品和供不应求的产品。所有正在开发中的产品,我们都会讨论。而且,我们每周都会这么做。苹果公司并没有太多的流程,但是周一例会,是为数不多雷打不动的事情之一。这么做是为了让大家充分了解公司的情况。
――乔布斯2008年接受《财富》杂志的采访
马拉松式的周一例会是乔布斯和他的高管们沟通的一个方式。但凡精英人士都有一种驾驭的欲望,无论是对自己手中的产品还是对周围的人。要充分发挥这些精英人士的能力,就必须让他们有权利处置并决定一些事情,同时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充分信任下属也是一种领导能力,把所有事情都揽上身,不但会累坏自己,而且会降低团队的战斗力。乔布斯希望他的手下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适当放权,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部门,乃至公司的方方面面,包括重大战略决定。
法则十六 谁有资格成为乔布斯的接班人?
我们公司有许多能干的人。我让蒂姆担任首席运营官一职,并且让他负责管理Mac部门,他干得有声有色。我的意思是,有些人会说:“天啦,要是哪天乔布斯被车撞了,苹果公司就群龙无首了。”可是你知道,苹果公司不能仅仅靠我才能运转,我们董事会会挑选一些出色的才人,作为下任CEO的人选。我的工作就是充分磨练整个高层管理团队,让他们有资格成为我的接班人,我一直在为此努力。
――乔布斯2008年接受《财富》杂志的采访
苹果公司一旦失去了乔布斯将会怎样,公司是否能继续推出令人叫绝的产品?这恐怕是全世界关心苹果公司的人的疑问。对于多数公司而言,接班人计划是至关重要的,苹果公司亦不例外。深入了解乔布斯所说的,你会发现,乔布斯在培养团队接班人上的确下了不少功夫。乔布斯一手组建的企业管理团队目前已达到了空前鼎盛的时期,因此乔布斯的接班人肯定将会出自于当前的管理团队,他们包括:首席运营官蒂姆.库克;iPod部门高级副总裁托尼.法戴尔;零售部门高级副总裁罗恩.约翰逊;工业设计高级副总裁乔纳森.伊夫;首席财务官皮特.奥本海默等。
一个出色的领导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未雨绸缪地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这是确保企业基业长青的百年大计。能否培养人才,选好接替自己的人是真正考验一个团队领导人的“试金石”。
.行动指南
1. “道”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与价值观。一个卓越的团队必须有共同的“道”。作为团队领导者,必须具备发现与公司具有相同基因的人才的能力。选人就像在赌博,选错人就会满盘皆输。
2. 作为一个领导者,你必须知道你的下属究竟在想什么,他需要什么,他的工作进展如何,哪怕是简单的程序设计也不能放任不管。如果哪一天你不能清楚地了解并拷问他们的细节,那么你就远远地落在他们后面了。
只有及时开除那些不合格的人,才能打造出一支追求成功、追求卓越的A级团队。看看你的团队里是否有“笨蛋”?
4.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但能驾驭优秀人才,而且能引导这些优秀人才去往正确的地方。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学会独裁,必须懂得如何将众多想法集合起来,做出最完美的方案,并贯彻始终,否则团队的凝聚力会大大下降。
5. 最好的公司领导就是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怀有最大激情的人。你的野心足够吸引一群富有创新精神和卓越智慧的人跟随你吗?
6. 动不动就发肝火、教训人的领导,固然会使部属畏而远之。但是把握好时机的,精心设计的发怒则可以成为一种商业驱动力。正确使用这种愤怒是你作为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7. 一个出色的领导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未雨绸缪地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这是确保企业基业长青的百年大计。问问你自己,接班人能有几个?
完美主义者的企业文化
我们有世上最优秀的人才,他们每天都在互相鞭策以制造出最好的产品。这就是你在这里的墙上看不到任何写着使命宣言的大海报的原因。我们的企业文化非常简单。
――乔布斯
许多大公司都有精确的流程管理,严格的制度规范,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公司像一台机器一样有条不紊地运转着。但是,苹果的企业文化并非如此。雷吉斯.麦肯纳在苹果公司工作了15年,他认为:“苹果公司与一般的企业不同,他不像一家公司。”
事实上,苹果的确不像是一家公司。一般来说,一家公司总会有远大的销售目标,就像比尔.盖茨说微软的目标是“让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但乔布斯却说:“苹果的目标是制造世界上最完美的产品,而不是成为全球最大或者最富有的公司。”更为疯狂的是,乔布斯在公司内倡导“让我们做海盗吧”,并且让员工穿上印有“海盗”字样的衣服,此外,还屡次让员工在自己的产品上签名。
苹果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怎么会有人在自己的产品上签名呢?与其说苹果是一家公司,不如说它是一家艺术家俱乐部。乔布斯则是这家俱乐部内最大的艺术家。他与生俱来的完美主义,让他无法接受不完美的东西。据说,乔布斯的整栋房子内没有一件家具,甚至连一张床也没有,原因是他找不到一张符合他要求的床,所以这个亿万富翁宁愿席地而眠。乔布斯的好朋友,甲骨文公司创始人拉里.埃里森曾在公开场合证实此事,他说:“我以前就住在乔布斯的隔壁。有次,我去他家时,看到他的家里竟然没有一件家具,这太令人吃惊了。因为,乔布斯找不到令他满意的家具。如果达不到他的要求,那么,他宁愿家里空空如也。”
完美主义者乔布斯把自己特有的天才与执着的性格特点以及按照他自己的规则玩游戏的脾气全部带入了苹果公司。他全神贯注地追求他的梦想并且追求卓越,借此开创了一种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使得苹果公司成为创新的标志,并取得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业绩。
做海盗比做正规军棒
做海盗比做正规海军棒多了。让我们一起干海盗吧!
爱你的工作,一周奋斗90个小时吧!
――乔布斯1982年秋季写给麦金塔电脑小组的两句口号
1992年9月底,乔布斯率领麦金塔电脑小组举行了一次静修大会。地点在离苹果公司100多英里的帕哈楼沙丘城。参加大会的成员约有100人,平均年龄为28岁。活动开始时,乔布斯在黑板上写下一句鼓舞士气的口号:“做海盗比做正规海军棒多了。让我们一起干海盗吧!”接着,他又写下一句富有煽动性的口号:“热爱你的工作,一周奋斗90个小时吧!”通过海盗的寓意,乔布斯向大家灌输了这样的理念:你们参与的工作意义非凡。霎时,掌声和欢呼声响彻整栋大楼,与会成员纷纷站立起来向这位“海盗王”宣誓,他们都想做特立独行的海盗。
然后,乔布斯就像魔术师变魔术一样拿出一件印有醒目的“海盗”两字的T恤衫,并套在自己身上。很快,每位参加活动的成员都得到这么一件T恤衫。虽然每个成员都穿这么一件T恤衫,但并不是所有的T恤衫都完全一样。在少数几件T恤衫的左胸下面印有一行小字,“麦金塔骨干”。很明显,乔布斯是想通过这种差别待遇的方式,来刺激这群自命不凡的员工。看吧,有的人是擦甲板的普通海盗,有的人则是陪同船长用餐的高级海盗。
为了按计划推出这台举世惊叹的麦金塔电脑,乔布斯可谓煞费苦心。当时,虽然不少核心工作已经完成,但仍然存在许多棘手的问题有待解决,乔布斯需要大家奋力冲刺。为此,他通过这次静修大会,营造了一个士气高涨的氛围。“海盗”这个主题是鼓舞团队士气的强力黏合剂,它给“海盗队员”们得感觉是,我们是特立独行的,我们生产出来的计算机与苹果公司其他员工设计出的计算机是完全与众不同的。有人,甚至在麦金塔大楼里树起了一面带有白色头骨图案的海盗骷髅旗帜,以表明海盗团队的独树一帜。
乔布斯将麦金塔电脑研发组命名为海盗团队,而他则是这个海盗团队的头目。他积极说服苹果公司内最优秀的人才加入到麦金塔电脑研发小组来。他的海盗队员们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下努力工作,以致他们的工作效率远远高于其他任何一家计算机公司,甚至令整个计算机产业界为之汗颜。短短两年时间,麦金塔电脑小组的成员就研发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出色的电脑。此后,海盗精神成了凝聚苹果团队的灵魂,苹果的每一个员工都知道自己为何而战,都确信自己正在从事一项意义不凡的工作。
组建一个团队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把团队成员凝聚在一起,并让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单枪匹马、大包大揽是很难获得成功的,伟大的事业需要一群忠诚于共同理想的人,团结一心。如果你无法激励别人一起为你的理想而奋斗,你就无法取得成功。正如乔布斯说:“就像你想把许多东西搬上山一样,你自己一个人是干不了的。”乔布斯之所以能带领一群自命不凡且毫无纪律的人开创伟大事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用一种文化和精神凝聚他们,这种软实力其实是一种硬实力。
改变世界的梦想
苹果公司就像一个俱乐部。我们在风景名胜区开会,晚上还去酒吧跳舞,大家都玩得很开心。但是,公司对员工的要求也很高,随时得准备着24小时不眠不休的工作,而且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强烈的使命感与高远的目标,大家都在齐心协力将我们所梦想的一切变成现实。
――苹果公司员工罗巴尔说
1980年,充满激情、奋斗不懈的乔布斯开始着手整理苹果公司的企业文化,为此,他撰写了一份苹果公司文化备忘录:
让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拥有电脑,
是我们的梦想,并且我们为此积极努力着。
我们齐心协力,奋斗不懈;
我们制造一流的产品;
我们生产与众不同的东西,同时从中获利;
我们手连手、心连心,不是赢就是输;
我们充满激情,富有创意,
共同开创公司的康庄大道。
我们所有员工都踏上了这趟冒险的旅程,
我们所作所为与公司的命运息息相关,
我们要为公司创造一片美好前景。
正是这样的企业文化赋予员工使命感,让他们确立了高远的目标,激励着他们将所信仰的一切变成现实。谨小慎微的想法是无法让人热血沸腾的,雄心壮志才能鼓舞人心。乔布斯十分笃信这一点,他从一开始就在公司传递改变世界的梦想,为大家勾勒出一幅异常辉煌壮丽的未来景象。他常常鼓励员工说:“让我们一起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点儿印记吧。”他还说:“苹果骨子里有着非常强烈的信念,就是要将最尖端的科技变得更容易为人所用。”苹果的员工相信公司有更深层次的追求,即制造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工具,从而改变世界。苹果有无数雄心壮志的员工,他们真心地相信他们在用自己的工作改变世界。在苹果,工作几乎上升至宗教般奉献的程度。乔布斯深知,一个崇高的目标将唤起人们奉献的精神,因此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传递梦想的大师,正如他所说:“韦恩.格雷兹基说过一句名言我一直铭记于心。他说‘我跟随冰球飞行的方向划去,不去管它曾经的位置’。从苹果公司成立开始,我就把这一信念贯彻到我的生活与事业中,并且我会继续坚持这么做。”他在苹果公司创造了为改变世界而奋斗的企业文化,为员工们描绘出一幅让人无法抗拒的美妙图景,用宏大的目标赋予员工们所需要的价值感,鼓舞着他们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内部企业家精神
有时候当一家公司成长为价值几十亿美元的巨无霸后,不知不觉就失去了梦想。公司高层和基层员工的奋斗激情消退了。那些充满创意的人,真正有着创新激情的人,不得不说服五个级别的高层后,才能做他们梦想的事。有想法的人不再继续干下去,平庸之辈则在公司得过且过。我们不甘心做一家无趣的公司,我们的做法是把精兵强将组成一个个小规模的精英团队,让他们去随心所欲地实现梦想。我们是一群艺术家,而不是简单的工程师。
――乔布斯
乔布斯的意思是说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一种内在的趋向就会取得主导地位。这种趋向就是竭力保持一种稳定的现状,并为此排斥变革。许多人离开工作多年的公司并不是因为他们一心想成为草根创业者。他们辞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目前的工作失去了激情。许多富有远见卓识的公司都会倡导“内部企业家精神”,鼓励员工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从中发现创新的想法。乔布斯深谙此道。在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乔布斯说:“大家都知道,苹果的团队其实一直秉承了内部企业家精神,它们本质上是一种从车库起家的草根创业精神,只是你创业的地点不是车库而是大公司而已。”许多人认为,中小企业是富有企业家精神人士的乐园,而内部企业家精神就是倡导在大公司内部培育中小企业的创业精神,模拟创业型企业的积极属性,如灵活性、适应性,创新性等。大公司之所以成为大公司,一般来说也都是从小起步,凭借着创始者的企业家精神,不断突破自身并获得成功的。乔布斯十分注意培养员工的“内部企业家精神”,他希望员工在大公司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创业者的作风,敢于大胆想象,冒险创新,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苹果这种企业文化,令李开复印象深刻。李开复在《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一书中谈到:
“我们当时是最高端的科学家,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让电脑真正成为人类的秘书,让Mac能够听懂人类的语言,执行人类的指令,我们希望将用户界面做成三维的,梦想着网络视频会议的三维实现。
那几乎是我在苹果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从1990年7月到1991年2月,在苹果,没有任何人来管理我们,我们的激情和想象力都发挥到了极致,下了班我们都不愿意回家,而是沉浸在自己的研究里,希望尽快在各自的领域取得突破。期间,Mac的语音识别速度加快了40倍,而且实现了不错的识别率。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MacⅢ项目有了很多突破:视频会议、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摄像头、3D用户界面、发烧级别的音响效果。这个产品将采用摩托罗拉最新的处理器88110,内核则选择了我的母校卡内基.梅隆开源的Mach操作系统。那个时候,对苹果公司的危机,我们还一无所知,我们以为苹果永远是最棒的,以为苹果将永远是那个“苹果乐园”。
“内部企业家精神”能让员工体验到与企业一同快速成长的美好感觉,远离官僚主义的工作环境,不惧风险和失败,大胆创新。正是这种内部企业家精神让苹果员工十分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因为热爱自己的工作,所以他们比周围的人工作都努力。他们不会感到自己在为苹果公司打工,而会觉得他们每一个人都在苹果这样一个平台上实现着自己伟大的梦想。这种实现梦想的渴望占据了他们的全部身心,赐予他们力量,最终激励他们创造出革命性的企业、产品和服务。
艺术让人生更美好
感受...&&表达...
提高生命的素质和生活的层次
发表于:11-10-08 12:17
乔布斯已经成为历史了
艺&术&让&人&生&更&美&好!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格魅力的形容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