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我爱你用法语怎么写写 😁

刘峰用法语怎么写 😁_百度知道
刘峰用法语怎么写 😁
我有更好的答案
和拼音一样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嗜书瘾君子的2017 (77本书,2万字超长读书笔记) - 简书
嗜书瘾君子的2017 (77本书,2万字超长读书笔记)
字数 24751
——2017年读书总结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作为一名嗜书瘾君子,每到年底,例牌要写一篇年度读书总结,今年也不例外。由于平时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看完一本书后,都会信手写上几百字的读书笔记,所以年底整理起来,发现不知不觉间竟积攒了3万多字,一共77本书。下面就其中的63本书做下点评,以飨同好。一、书店情缘(6本)喜欢读书的人多半有书店情结,经过书店时都想进去逛一逛,从小到大的诸多理想中必有一个是开书店,甚至对跟书店有关的书籍都抱有莫大的兴趣。说白了,这是一种病,患者即是“书店病人”,而我便是患者之一。年内看过的与书店有关的书共计8本,以下是其中6本。1、《查令十字街84号》
海莲·汉芙 著
对于真正的爱书人来说,本书绝对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甚至被誉为“爱书人的《圣经》”。拿到书的时候,我有些吃惊,因为没想到它只是薄薄的一本,但是打开看了没几页,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书中故事很简单:穷困的女作家海莲受不了纽约昂贵庸俗的古旧书店,便按照报纸上的地址,给位于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去信一封,求购一些绝版图书。书店经理弗兰克很快便将回信和她要的书寄过来了。双方由此因书结缘,开始了二十年的书信往来。书中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用最生动的笔触刻画出书虫对书的热爱外,也将主人公海莲的率真活泼和弗兰克典型英国绅士的外表严谨内心火热表现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暗藏珠玑,尺素寸心,纸短情长,读来每每令人忍俊不禁。只可惜,书中男女主人公虽然心有千千结,却始终缘悭一面,最后当海莲终于有机会来到马克斯与科恩书店时,弗兰克却已不在人世了,真可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二手书店情书》
(美)谢利·金 著
这本书的腰封上写着一句广告词:“比肩《岛上书店》和《解忧杂货店》的超级畅销书,制霸全球排行榜!”,只可惜,这本书与那两本畅销书比起来,中间还差了10个《火星救援》,以至于让我觉得就算自己来写,也不会比它差。当然,如果以普通消遣读物的标准来看的话,本书还是达到了及格线,至少开头写的不错。作者是个真正的爱书人,从书中的一段话便可见一斑:书架上满当当的都是书,是我这么多年生活的见证和记录。在读《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时候遭到了佩玻博士的一顿怒骂,读《傲慢与偏见》的时候居然脸朝下摔进了水坑,到现在还留有疤痕。而妈妈送给我的唯一一本书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写的童话小说,由B﹒Dalton书店出版,封面上印有小美人鱼的图像,棕黄色的书页摸起来就像一片片薯片,脆脆的,但也易碎,上面已经有了些许磨损。3、《日本古书店的手绘旅行》 (日本)池谷伊佐夫 著
世界上的书虫有千千万,但是像池谷伊佐夫这样痴迷的绝对是很特别的一个。一般的书虫,无非是买书、淘书、品书,沉迷书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已,但池谷更绝,他的职业是插画家,于是便利用工作之便,借采访古旧书店之机,不仅留下文字记录,而且用手中的画笔,给每一家书店都做了细致入微的写真,其素描之翔实、比例之精确,让人感觉这小子可以去当个军事间谍!在国内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本书,因为能够苟延残喘下来的古旧书店已是寥寥无几,而能潜心给书店进行素描的画家更是无处可觅。4、《莎士比亚书店》
(美)西尔维亚·毕奇 著
本以为是本小说,没想到却是本回忆录。年间,毕奇在巴黎所开的莎士比亚书店,是大洋两岸英语法语作家的聚集地,这里既是书店,也是图书馆,一批又一批的作家到这里来买书、借书、会友、聊天、喝咖啡、谈心事。庞德、乔伊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斯坦因、拉尔博、纪德、亨利·米勒等等。莎士比亚书店是自我流放的作家们在巴黎的家,是他们收取信件的稳定的通讯地址,是他们的“左岸银行”和“邮政总局”。当然,让莎士比亚书店不朽的,是因它曾是《尤利西斯》的出版商。书中涉及到不少文坛八卦,其中一些读来颇有意思。对于现代欧美文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无疑是颇具吸引力的;反之,读此书则是味同嚼蜡。5、《今日店休》
(日)坂本健一 著
在日本大阪,有一家开了七十年的青空书店,面积不足十三平方米。每逢周四、周日的店休日,老店主坂本健一就会贴出手绘海报,写下对书的眷恋,画下人生四时的温暖感慨。时间久了,就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买不起书的年轻人、没上过学的中年人、大名鼎鼎的文学家,都喜欢到这里来。开了一辈子旧书店,坂本先生最大的愿望是:让好书与好人相遇,与妻子共度一生。这本书就是一个93岁旧书店主写给生活的情书,里面充满了他对书和妻子和美的深深爱意,读来令人动容。书中有几个细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①作为一个旧书店主,坂本每天坚持读书,店中人不多的时候,他一天能读两本书。经常是正读到精彩的地方,有客人进来,坂本就说:“稍等,让我先读完这段。”难得的是客人也愿意等。寥寥几笔,一个书虫的形象跃然纸上。 ②在一张手绘的书店海报上,坂本写道:“收购旧书,诚意为重,书价是实实在在的。不收成人杂志,因为和美不喜欢。”爱妻如此,难怪伉俪情深。最后,在这本不算厚的书里,坂本用他的一生给了我们一条忠告:人生只有一次,请与好书相遇,当然,还有一个爱你的人!6、《我的奇妙书店》
(德)哈特利布 著
佩特拉酒后兴起,和丈夫在维也纳度假时偶然竞拍了一家刚刚倒闭的书店。她很快就辞掉了工作,和家人一起在全新的城市开始了前途未卜的生活。作者在这本书里讲述了自己和书店的成长故事,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一种对书籍和生活淳朴的爱与满满的幸福。书中的几个小细节也能充分体现这家“维也纳最有人情味的书店”的魅力。其一是作者会细心地记下顾客的名字,以便能第一时间认出他们;其二是店里招募的一名员工是死亡金属乐队的贝斯手,夫妻俩倾听了四十五分钟的鬼哭狼嚎之后,不仅没有转身离开,而是继续坐在酒吧里喝着啤酒,反倒心里感觉特别棒……本书基本是对真实事件的忠实记录,所以没有什么扣人心弦的故事,有的只是对奇妙的图书和图书贸易世界所做的爱的诠释。二、阅读者(7本)阅读者是幸福的,因为当他阅读的时候,现实世界中的所有烦恼和喧嚣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在他面前呈现出一个现实难以囊括的包罗万象的奇幻世界。以下7本书都是与阅读有关的,甚至还有一本小说也被我放了进来。1、《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美)托马斯·福特 著
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这是一本毫无意义的书,因为看完后,你不但一无所获,而且对“如何阅读一本小说”这个问题更加困惑。本书写的最好的部分就是它的开篇,特抄录如下:阅读小说可以让我们遇到另外的自己,也许是我们从未见过或不允许自己成为的那类人;可以让我们身处一些我们不可能去到或未曾关注的地方,又不必担心回不了家。与此同时,小说呈现出它自身的可能性:神奇的叙事、自圆其说的把戏、对无论是轻信还是机警的读者都会产生的诱惑。 2、《我书架上的神明(续编)》
刘小磊 主编
一个闲暇的上午,在广州的不打烊书店里走马观花翻完了这本书。看过后决定将前作收入囊中。这是一本由66位学者谈影响他们人生的书,对于青年人来说,不无启发之益。关于大学问者的秘籍,东汉有“不见异人,当得异书”的故事,说的是王充的《论衡》写得清通,当初却只在吴、越地区流行,“中土未有传者”。后来,才女蔡文姬的父亲流落到江南,读之学问大有长进;再后来,经学家王肃的父亲任会籍太守,也是读了《论衡》,学问大长,“时人称其才进,或曰:‘不见异人,当得异书’”。可以说,本书即是由66位学者提供的一份“个人成长书单”,按图索骥,展卷读之,必有所获。3、《禁书记》
在古人看来,人生一大乐便是“雪夜闭门读禁书”。而在中国历史上,“四大名著”都曾被官府列为禁书,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它们在文学史上的价值,而只会更加激起世人的好奇心。本书选取了五十余部在不同时代曾经遭受查禁的世界文学名著,分别详细介绍它们遭受查禁和非难的原因和经过,以及它们所开辟的天地和自身的价值,呈现了一个洋洋大观的禁书世界。这些书中,有《十日谈》、《包法利夫人》、《尤利西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西线无战事》、《北回归线》、《麦田里的守望者》、《洛丽塔》、《癌症楼》等等,有的被认为是诲淫诲盗,有的被斥之为色情变态,还有的被认为是意识不良,总之,都曾在某个时代被统治阶级当作是洪水猛兽而遭禁。但正如作者所言:“查禁行为或许是对文学的抬举,因为这类行为充分乃至过分估量了文学作品的社会效用。以往的事实表明,在禁书问题上的任何轻率和偏执都可能对真正的杰作造成损害,并给禁书的历史增添令人沮丧的篇章乃至笑料;然而,查禁的待遇也会使一部杰作不同寻常的特征显得更加突出,使之得以与趋炎附势的平庸之作完全区别开来。”4、《阅读的盛宴》
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时代无书可读,因为图书市场上充斥了太多的垃圾和快餐食品。对此,我并不认同,正如编者石涛在本书《前言》中所言:“只要你去寻觅,就能找到可读的好书。古往今来所有的爱书之人,都知道这个秘密。”编者搜集了中外数十位爱书之人谈书的文章,汇编成书,名之为《阅读的盛宴》。在我看来,编者想法虽好,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书中文章类型不一,质量参差不齐。整本书看下来,书中的文章没留下什么印象,倒是《后记》中石涛对“读者”的一番微词令人会心一笑:有的时候,读者还不如其他消费者行事得体,因为他们常常只看不买,在书店里就完成了消费,然后把商品放下一走了之。读书人则不一样,他们必须先占有了书之后才开始享受阅读的乐趣。如果用结婚做比喻,读者和读书人的差别在于,读书人必须把媳妇娶进门来进了洞房才能行合欢之好;而读者呢,还没等把新媳妇接上花轿,就急迫地要在娘家行房事。”作为一个愤慨于“读者”只看不买的出版家,石涛的这个比喻算是够刻薄的!5、《6点27分的朗读者》
(法)迪迪耶洛朗 著
这是一个纯粹而浪漫的爱情故事:主人公吉兰是一个机器操作员,每天负责操作书籍化浆厂里的大型碎纸机,生活乏味而孤单。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在早晨6点27分,准时搭上去工厂的快铁列车后,在车厢里为乘客朗读书页。而这些零散的书页是他头一天从碎纸机中偷偷保存下来的。有一天,吉兰在车厢中捡到了一个U盘,里面装满了一个陌生女孩写的日记。从此,吉兰的人生渐渐发生变化。从篇幅上看,这只是一个6万字左右的中篇,所以一口气便可以读完。整体情节算不上精彩,不过有几处细节写得还不错,聊举一例:吉兰应邀周末为养老院里的老人阅读,其中一位当过小学教师的老人想朗读吉兰手中的书页,吉兰同意了。结果对方朗读时,吉兰突然意识到接下来的段落中会有“不可描述的”情色描写,顿觉不妥,于是试图阻止。这段情节读来让人忍俊不禁。6、《诗的八堂课》
这是一本谈论诗的书,围绕着诗都写些什么,怎样写出来,可以怎样去读等话题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全书以系列讲座的形式,征引古今中外的诗作与诗论,就博弈、滋味、声文、肌理、玄思、情色、乡愁、死亡等主题,来展开讨论。所涉诗作,既有唐诗宋词,也有新诗和外国诗,每一讲都以独具魅力的作品,用别开生面的分析,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体验。当然,读者不要指望看了本书,就能学会写诗,毕竟,写诗还是有一定的门槛,而且人的审美感悟是有着个体差异的,像我这样一个喜欢古诗的读者,即便看了本书,也依然对现代诗不以为然。作为一名对诗颇有研究的学者,作者不乏一些真知灼见,这里摘录一段:大众只崇拜天才。什么叫天才?天才就是空手套白狼的主儿。天才(genius)跟天赋(gift)不一样。有人说,有天赋的人能够射中别人射不中的靶子,而天才能射中别人看不见的靶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样的诗纯属无中生有。而杜甫的诗是有中生有,于是便落了下风。7、《大书特书》
(美)乔·昆南 著
这是一本专业书评人所写的关于书和爱书人的书,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它的特点,那就是:尖酸,刻薄,辛辣,幽默。从书中摘录几段文字,大家就可以感受到它的风格:①我还小的时候,美国体育记者们都在模仿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写作风格。结果,当他自杀的消息从爱达荷州的凯彻姆传出来之后,全国各地的体育记者都松了一口气,他终于死了。②说真的,我之所以写书评的原因之一就是我能有机会时不时看些蠢到无可救药的书,还能得到报酬。很难为这本书归类,它显然不是小说,但作为随笔,十几万字的篇幅又未免太长了,而且书中又穿插了大量类似于自传一样的成长经历,感觉作者就是打着读书的幌子,整了本《我的读书生涯》的私货,顺便罗列出上百本自己喜欢或讨厌的书名,让读者叹服:这家伙读了这么多书!老实说,这种投机取巧的事情我也想做一做。三、关于写作(8本)年内构思创作一部长篇小说,苦于在写作技巧方面比较薄弱,于是买了一堆关于写作的书进行恶补,但是看来看去,只弄明白了三点:一是要多读书,多积累,要不然肚子里没货,想写也写不出东西来;二是要多写,而且要持之以恒地写下去,养成规律性;三是要有健康的体魄作保障,因为写小说,尤其是写长篇小说绝对是个体力活,没有好的身体,很难保证长时间稳定的文字输出。1、《大师们的写作课》
本书的副标题是《好文笔是读出来的》,这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观点。作者认为,在提升文笔的训练中,读比写重要。只读不写,写作仍旧可以提升,但只写不读就未必了。“熟能生巧”这个词只适用于简单的手眼配合、肌体平衡活动,而任何一门艰深的学科,后起之秀再怎样天赋异禀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才好开拓。语言文字何其精微复杂,埋头硬写绝对难以搞定。必须阅读经典作品,取法乎上,写作才有可能获得实质提升。书中,作者列举了鲁迅、张爱玲、沈从文等48位大家的作品章节,以庖丁解牛般的细致和专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点评,其中不乏一针见血之处。尤其是点评冯唐的【节制篇】,和评论性爱描写的【云雨篇】,看得人只想拍案叫绝。2、《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
(日)大泽在昌 著
这是一本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技巧指南,由日本推理小说家大泽在昌所开办的一系列“小说课堂”讲座内容汇集精选而成,针对12位青年写作者,旨在传授作者三十余年写作生涯中的创作经验和写作心得。虽然就算看过本书,离成为畅销作家还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路要走,但书中讲到的一些经验之谈对初学写作者确实不无裨益,这里摘抄片段如下:当作家就像杯里的水——读书量越来越多,最后才会溢出,才有写作的热情。半杯不满的人就算勉强写,空出的部分也填补不上,总有一天会遇到无力跨越的障碍。当然,杯子的大小是因人而异的,而且并不是说读书多就一定能写出好作品,但是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意外的安排,都需要阅读大量的书才能把握好。
3、《小说课》
这不是一本教人写小说的书,而是一本主要分析及鉴赏短篇小说名作文本要素和写作技巧的书。本书辑录了作家毕飞宇在南京大学高校课堂上与学生谈小说的讲稿,所谈论的小说皆为古今中外名著经典,既有《聊斋志异》《水浒传》《红楼梦》,也有海明威、奈保尔、哈代乃至霍金等人的作品。本书细致剖析了一些名作的精微奥妙之处,读来令人有橄榄入口余味无穷的感觉。喜欢书中的一段话,特抄录如下:小说家最基本的职业特征是什么?不是书写,不是想象,不是虚构。是病态的、一厢情愿地相信虚构。他相信虚构的真实性;他相信虚构的现实度;他相信虚构的存在感;哪怕虚构是非物质的、非三维的。虚构世界里的人物不是别的,就是人,是人本身。的确,哪怕仅仅从技术层面上说,小说的本质也是人本的。4、《给青年编剧的信》
如果说创作一部影视作品的三要素是剧本、导演和演员。那么在我看来,剧本是其中最重要的,没有剧本,一切无从谈起(当然王家卫是个特例)。本书作者宋方金是一位资深编剧,见识了太多的圈中乱象,胸中块垒,郁郁难平,于是有了这本揭示故事行业的书。作者以33封书信的形式,谈及了一个青年编剧可能面临的行业规则、权利之争、市场压力和创作困境等。他结合自身经历和大量生动的内幕故事,给出了一份关于这门手艺、这个行业最深情坦诚的答卷:诚恳生活,大胆写作。归根结底,我们都是故事的手艺人。5、《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村上春树 著
本书是村上春树首部自传性作品,讲述了他是如何走上职业作家的道路。如果说,促使村上春树写下第一部小说还带有一些偶然性的因素,那么面对出道以来从未停止过的批评和争议,用30多年锲而不舍的写作去坚持,则证明了一位优秀作家的成功绝不仅仅是运气和天赋那么简单。对于有志于成为作家的文学青年来说,村上春树在书中提出的关于“规律性、修改、持久力”的三点忠告无疑是金玉良言。①写长篇小说时,村上春树规定自己每天写十页稿纸,每页四百字。写完十页后,即使心里再想继续写,也照样打住;反过来,即便提不起劲儿写,也要鼓足精神写满十页。因为在他看来,做一项长期工作时,规律性有极大的意义。写得顺手时趁势拼命多写,写得不顺手时就搁笔不写,这样是产生不了规律性的。②要在修改上尽量多花时间。倾听周围的人的建议,铭记在心作为参考来修改文章。忠告至关重要。写完长篇小说的作家几乎无一例外,个个热血冲头,脑浆过热,丧失了理智。若问原因,理智的人首先就写不了长篇小说。……所以来自心智正常的人的意见大抵都很重要。③村上春树认为,作家要是长出赘肉的话,就算完蛋了。因为在他看来,作为职业作家,必须要有持久力,那需要非同寻常的体力。一旦体力下降,思考能力也会随之表现出微妙的衰退。思维的敏捷和精神上的灵活都会逐渐丧失,所以为了弥补这种减退,为了维持体力,就需要持续不断地做出人为的努力。6、《30天写小说》
(美)克里斯·巴蒂 著
对于有志于写小说的文学爱好者来说,本书是一本可操作性很强的实用教材。30天写一部小说,听起来像玩笑,但却是一项开展了十余年的活动。在全世界先后有近30万人参加,很多人借此契机写出了自己的作品,实现了自己的文学梦想。这本书就是自1999年以来美国每年一度的“全国小说写作月”活动倡导者的经验总结,还穿插了活动参与者的现身说法。这本书告诉我们,写小说没有一般人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写作其实是人人可为的。确立了5万字的标准,确定了最后的写作期限,只要坚持不懈地写下去,人物会浮现眼前,情节会逐渐展开,想说的话、想写的事会争先恐后地涌向笔端。这本书鼓励我们,30天写小说不但值得尝试,而且可以做到。当然,这需要种种准备,包括物质上、心理上、工作条件和写作环境等等。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写作者的决心和毅力。是的,30天写小说,你值得一试。Just do it!7、《成为作家》
(美)多萝西娅·布兰德 著
成为作家是许多人的梦想。但为什么只有少数人成为了作家,而大多数人只把这个梦想藏在心底,渐渐淡忘,以至于彻底遗忘了呢?除了生活本身的际遇,除了对自己的怀疑和对作家的神秘感,很大的原因可能是,我们在根本没有理解写作的本质之前就已经放弃了文学的梦想。我们根本不相信创作的才能可以学习而来。成为作家需要天赋,更需要训练——在这方面,这本书的作者给我们带来了她的经验之谈。她向我们展示的,是一条艰辛、切实而又鼓舞人心的文学之路。诚如《译者序》中一段话所言:我们依然相信文学创作需要天赋。但事实上,我们也一定知道,没有人能靠灵感或天赋写作一辈子。即使天才的作家,一旦真正的写作开始,鸿篇巨制的创作也会是一种工作和劳役。很多作家的创作生涯可以延续很多年,除了我们羡慕的天分之外,他们一定有保持文学创作热情的良方。这种良方可以传授。写作的乐趣和意义也可以分享。8、《写作课》
(美)艾丽斯·马蒂森 著
在看过的十几本关于小说写作的书中,本书无疑是上上之选。简单来说,这是一本不教条、不取巧、不浅尝辄止的文学创作指南。作者艾丽斯·马蒂森是一位自身的作家和写作课教师,在书中,她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写作经验。所有的指导性建议都源自写作班学生的具体创作案例,以及知名作家的代表作。对写作爱好者来说,本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尤其是那些挤时间写作的上班族。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些关于小说写作技巧方面的金玉良言,这里摘录如下:⊙小红帽就该遇上大灰狼,学会制造麻烦⊙主线清晰大过锦上添花,不要舍本逐末⊙少一些心路历程,人物得行动起来⊙卖关子是一门学问,保持“不确定”的吸引力⊙克服对角色的保护欲,具备“虐待才智”四、小说世界(11本)对于一般的读者来说,最喜欢看的莫过于小说,因为相对于诗歌和散文而言,小说凭借其引人入胜的情节、有血有肉的人物,无疑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作为一名胃口颇佳的普通读者,年内看过的小说共计17本,以下是其中11本。1、《廊桥遗梦》 (美)罗伯特·詹姆斯·沃勒著
20年前看过这本书,当时只觉得平平无奇,不过是一个俗套的婚外情故事罢了;20年后再看这本书,却被感动了一把,也许是年纪大了,心境也不同少年时,更能体会到书中的感情。小说故事很简单:一对兄妹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翻检出了一段尘封往事。中年妇女弗朗西丝卡婚后生活平静琐碎,缺乏激情。《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罗伯特·金凯德为拍摄麦迪逊县的廊桥而来,与居于此地的弗朗西丝卡相遇、相识和相恋。面对迟来的爱情与家庭责任,弗朗西丝卡选择了后者,而罗伯特则选择了成全。四天的完美之恋换来了半生的彼此怀念。这个不到十万字篇幅的爱情小说,之所以能从不计其数庸俗、狗血的情感类通俗小说中脱颖而出,与作者沃勒过人的写作技巧有着莫大关系:①文字简练生动,毫不拖泥带水。开篇仅用两个章节便清楚交代了男女主人公在相遇之前的人生经历,人物背景、性格跃然纸上,同时为两人创造了绝佳的邂逅机会,成功激起了读者的好奇心。②细节描写精细入微,人物刻画专业到位。作者沃勒也许是处女座,典型的细节强迫症,开篇第一页便是各种关于主人公生活习惯细节的描写,以至于读者闭上眼睛,都能想象得到作者笔下的场景。书中男主人公是个职业摄影师,所以有很多关于摄影的描写,从器材、光线到拍摄,不厌其烦的文字描写充分显示了作者的专业素养。不过也难怪,作者本人的身份之一便是摄影师。③理智情感激烈交锋,见证真爱令人感动。书中,男女主人公虽是一见钟情,继而难舍难分,但女方因为家庭和责任,最终选择了放弃。一个有缘无份的爱情故事,被作者写得缠绵悱恻、格外动人,尤其是罗伯特写给弗朗西丝卡的遗书,读来令人伤感不已。 2、《芳华》
第一次看严歌苓的小说,终于明白为什么她的小说深受电影导演欢迎,因为真的是太适合改编成电影了,几乎连剧本改编的功夫都省了大半。她的小说,一是情节精彩。就以本书为例,讲的不过是一个部队文工团的好人刘峰,在一个非常时代,因为所谓的“触摸”事件,而改变了一生命运轨迹的简单故事,却被作者写得一波三折,极尽变化之能事。作者分别从郝淑雯、林丁丁、何小曼、萧穗子四个女性的不同视野来构筑故事,最后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精彩纷呈而又五味杂陈的感觉。同时,十余万字的篇幅,却写尽了五个主人公大半生的命运变迁,确非大手笔不能为之。二是画面感强。阅读时,作者的笔仿佛具有一种魔力,用灵动活泼的文字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幅画面,以至于闭上眼睛似乎就能看到书中的人物和场景。值得一提的是,严歌苓的语言很有特色,尤其是比喻极富想象力,试举几例:①何小曼整个人可以忽略不计,就那双眼睛长对了,黑得就像秘密本身。②虽然雷又锋的身份使他仍然持重,但那目光是带荤腥的,现在看来就是带荷尔蒙的。他军鼓般的心跳就在那目光里。3、《多情剑客无情剑》(上下)
本书是古龙确定武侠小说宗师地位的代表作,其极具个人特色的美学风格在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对于武侠小说迷来说,该书就如金庸的“射雕三部曲”一般,是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该书有三大特色:一是塑造了李寻欢这样一个带有病态美的男主角形象。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很容易出现雷同化、模式化的倾向,而李寻欢这一形象,在以往的小说中却从未出现过:他武功极高,却从不轻易出手;他极重兄弟之情,却常常被兄弟出卖;他为了顾全兄弟之义,而眼睁睁割舍了自己深爱的女人;他嗜酒如命、病体沉疴,却每每能在关键时刻战胜强敌。他是一个矛盾体,更是一个具有悲天悯人之心,虽被命运击倒过,却能一次次坚强站起来的伟大灵魂!他是古龙笔下所有浪子的代表。二是创造了“小李飞刀,例不虚发”这样无招胜有招的武打模式。古龙早期的小说中,也曾有过大段大段的武打描写,但并不出彩。古龙自己也感觉,无论怎样写,在这方面也难以超过金庸,于是另辟蹊径,高手对决时,重点放在比武前的气氛渲染和意境营造上,真正过招时则是“小李飞刀,例不虚发”这样一语带过,由此反而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这也成了古龙标志性的一大风格。三是诗意的语言和简洁精炼的短句。古龙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外文系,早年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学青年,写过不少诗和散文,后来为了糊口开始转写武侠小说,因为受西方现代文学影响较深,他在创作中有意识地运用西方文学中的一些手法,从而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个人特色。在他书中,诗一般的精妙语句俯拾即是,而本书的开头更是武侠小说世界中最精彩的开头之一。4、《情人》
(法)杜拉斯 著
读本书的体验再次印证了一句话:阅读是一件私人的事情,没有一本书能让所有的读者都觉得满意。本书有一个已成为经典的开头,一个罪与美错综夹杂的爱情悲剧,和精炼简洁得异乎寻常的句式描写,这些都为它赢来了铺天盖地的赞誉。但是除此之外,在我看来,这是一本情节零碎、叙述混乱得让人有些抓狂的书,几乎让人难以读下去。看来,由于文化和审美方面的差异,以及阅读口味的问题,很多所谓的西方名著真的不适合我。5、《孤独深处》
在我看来,科幻小说在创作上的难度超过一般的小说,因为它对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求更高。从儒勒·凡尔纳到阿西莫夫,再到刘慈欣,每一个科幻小说大神的横空出世,都为人类对宇宙未知世界的探寻从思想储备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从目前来看,郝景芳也许是刘慈欣最好的接班人。因为《北京折叠》获得了2016年度世界科幻文学大奖“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郝景芳引起了世人的瞩目,而《北京折叠》也以其科幻外衣下对当前社会矛盾的尖锐讽刺,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众说纷纭的话题之作。但无论如何,只要用不带偏见的眼光来看,《北京折叠》确实是一篇出色的科幻小说。最初,《北京折叠》是作者构想中的长篇的第一章,但是,作为短篇出现的它已经具备了独立成篇的生命力,而构想中的长篇也许是遥遥无期。本书中,《弦歌》、《宇宙剧场》、《最后一个勇敢的人》和《谷神的飞翔》四个短篇也写得十分精彩,充分显示了作者天才的想象力,和“笼天地于形内”的宏大格局,这在女作家中是极其罕见的。6、《金翅雀》
(美)唐娜·塔特
耐着性子,花了三天时间读完了这本70万字的大部头,不得不说,这是一次糟糕的阅读体验。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能成为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一名,为什么这本书会成为普利策奖获奖小说,为什么这本书会被斯蒂芬·金、村上春树、希拉里等众多名人一致吹捧?而我看的过程却是比较痛苦,一点没有享受到阅读快感,很多时候不得不一目十行地快速翻页。我甚至怀疑自己看的是一本假的《金翅雀》!一本砖头厚的小说,三分之一的内容是口水多过茶的人物对话,三分之一的内容是长篇累牍的心理描写,剩下的叙事部分中,细致入微到令人反感的吸毒描写又占了相当大的比重。OMG!这绝对不是我喜欢的小说,没有虎头猪肚豹尾的格局,没有幽默诙谐的语言,没有令人印象深刻、容易代入的主人公,更没有令人大吃一惊、奇峰突起的高潮,这TMD算什么小说? 7、《狐步杀》
这是一部极其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的都市探案题材的小说,十几万字的篇幅,讲述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犯罪故事,起承转合、引人入胜,刀光剑影、步步惊心。作者是谋篇布局的高手,每一章的情节设置都颇具匠心,尤其是1-4章,几万字的笔墨,不仅将主要人物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为案情做好了足够的铺垫。虽然案件本身并不复杂,但作者讲故事的手法却是极尽变化之能事,看得人欲罢不能。可以说在不以推理悬疑写作见长的内地作家群中,张欣这部小说的悬疑色彩是比较突出的。此外,作者有一大特点,就是善于写出大都市特色。正如池莉的笔下往往少不了武汉一样,张欣的笔下往往与广州联系在一起,而她也用自己的笔,赋予了广州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别样的魅力。如果说这部小说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那就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发展过于突兀,让人感觉不够自然,也许是小说篇幅较短,还没来得及完全展开的缘故吧。8、《深喉》
2004年的春天,纯文学杂志《收获》在广州街头卖断了货。原因很简单,《收获》一月号用82页的篇幅,刊登了作家张欣的长篇小说《深喉》。这部小说以重大新闻事件为背景切入,很快在传媒圈以及更广大的范围内引起了人们关注。十几年后看这部小说,很容易勾起过来人对当年广州报业曾经有过的峥嵘岁月的回忆。应该说,这部创作于2003年的小说,笔锋还是比较尖锐的,其内容涉及媒体竞争中的勾心斗角、司法腐败下的冤假错案、官场职场里的争权夺利,但是,尽管官场、职场、商场都有涉及,却感觉作者都写得不够深入,人物有些脸谱化,案件的抽丝剥茧方面略显儿戏,导致前面铺垫了千山万水,最终还是没有等来“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高潮。至于没有将大反派作为一个终极悬念好好的布局,而是让其轻易现形,不能不说是一个败笔。当然,仅凭真实反映了当年广州报业竞争情况这一点来看,该书的价值便不容忽视。9、《围棋少女》
该书2001年曾获得法国中学生龚古尔奖,作者山飒当时不过29岁,一时间声名鹊起。一个中国人,用法语写的小说,能够获得法国的重要文学奖项,足以说明作者的才气。这部小说是以二战期间日本占领下的东北为背景的爱情故事,内容描述了一位痴迷于围棋的十六岁高中少女与日本军官的恋情。男女主角的思想随着爱情的发展而成熟,然而征服野心、侵略压迫、民族仇恨却展布成一场生死棋局,从四方包围着这场恋情。围棋既是书中重要的线索,也是作者独特的叙述风格表现载体。全书92章,一半是从围棋少女的第一人称视角来讲述故事,另一半是从日本军官的第一人称视角来铺陈叙事,犹如围棋中的黑白子较量,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更为鲜活广阔的视野。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并不欣赏这样的叙事手法,因为从历史记录来看,二战中的日军,实在配不上“人性”这个词。10、《二流小说家》
(美)大卫·戈登 著
对于推理小说而言,最难的莫过于设计出一个让读者百思不得其解,只有看到结尾才会恍然大悟、拍案叫绝的疑案。做不到这一点,就很难说是一本成功的推理小说。如果真相大白后,还能再给读者一点惊喜和意外,那么无疑是一本优秀的推理小说。难得的是,本书不仅仅做到了上述两点,甚至在文体本身都别具新意、脑洞大开,即除了必不可少的幽默外,还融合了科幻、情色甚至吸血鬼等类型小说的元素,以至于在阅读的过程中,让读者享受到一种不同寻常的乐趣。尽管这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小说,但是我不会给它太高的评价,就像国外的R级片一样,我想本书在国外也许会被列为“18禁”图书,因为其内容实在是太不适合未成年人阅读了,不仅用了不少文字来描述那些“很黄很暴力”的犯罪行为,其中第74章更是用近万字的篇幅描写了一个变态杀人狂魔的养成史,任何一个正常人看了都会觉得反胃。所以我认为:这是一本好看的书,但不是一本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好书。作者大卫·戈登现实中也是个美国的二流小说家,甚至曾经在色情文学界工作过。本书问世后在美国反响尚可(没到畅销地步),结果在日本却大受好评,不仅大卖特卖,而且拿了好几个小说奖项,甚至还迅速地被拍成了电影,这一切让作者本人都始料未及。不过也难怪,日本人好这口。11、《她和他》
(法)马克·李维 著
6小时的高铁行程,车厢内一群上蹿下跳的熊孩子,还好有一本有趣的书做伴,给我构筑了一个隔绝喧嚣、自在享受的空间。这是一部绝佳的治愈系小说,适合所有孤独、失意和没有对爱情失去希望的人阅读:她叫米娅,来自英国,当红女演员,带着被爱人背叛的痛苦,独自来到巴黎疗伤。他叫保罗,来自美国,曾经的建筑设计师,因为一本书一炮而红,却无法适应他人追逐的目光。他隐身于巴黎,深居简出,郁郁寡欢。缘于朋友善意的恶作剧,米娅和保罗相识于社交网络,却没有成为恋人,他们发展出很好的友谊,并试图将友情一直维持下去。然而,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该书自2015年在法国上市以来,迅速成为销量过百万册的畅销书,作者马克·李维在书中也充分展现了其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①对白幽默风趣,语带机锋。马克·李维是一个擅长写人物对话的高手,男女主人公的每一次见面,对话部分都充满了乐趣,看得人忍俊不禁。尤其是书中米娅和保罗的第一次见面,寥寥数语间,双方的性格、品味和职业背景便跃然纸上。②文字干净利落,简洁明了。如果说马克·李维每次给男女主人公的对话都不惜笔墨,那么对一些细节描写,他却很懂得惜墨如金。例如书中,保罗给米娅买了份礼物,换个作家来写,可能会花上几千字,可马克·李维用不到100字的篇幅便埋下了一个精彩的伏笔。③细节充实丰盈,趣味无穷。一个好的作家,往往善于通过丰富的细节来穿针引线、鲜活人物,以及取悦读者。马克·李维无疑是此中高手,书中有趣的细节俯拾即是,例如,保罗和米娅在一家餐馆就餐时,一位服务生认出身为电影明星的米娅,上前搭讪,保罗以为对方认出自己是作家,于是毫不客气的打断对方。这段描写看得人捧腹。看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它早日改编成电影。因为在它身上,有着像《罗马假日》和《诺丁山》一样迷人的特征。五、散文随笔(9本)
如果说小说的创作就像建造一座摩天大厦,需要耗尽作者相当多的心血,在某种意义上更像是一个“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体力活,那么散文的创作更多是作者情感的宣泄和才情的挥洒,也更容易看出一个作者的才气来。当然,一流的小说家,往往散文都不差。1、《精细集》
对于一个好书之徒来说,读书的一大乐趣,就是在读到一本好书的同时,还能在书中看到作者推荐的书单和作家,顿时见猎心喜,恨不得马上将其一网打尽。本书作者俞晓群是国内出版界的一流人物,其先后主持过辽宁出版社和海豚出版社,推出过“新世纪万有书库”、“海豚书馆”、“几米绘本”、“董桥作品”“民国童书系列”等颇具影响力的丛书,所以这本谈书、谈出版、谈出版人的随笔集,颇具看头。对于我来说,有两大收获:一是第一次了解到王云五这样一位文化大家的传奇人生,以后一定要读一读他的传记,补补课。二是在俞晓群这位专业人士的大力推荐下,准备将《王充闾散文》《世界数学史简编》《许渊冲文集》等书籍列入采购清单。2、《笔花六照》
本书是梁羽生先生的一部散文自选集,内容涉及武侠因缘、师友忆往、诗话书话、读史小识、旅游记趣和棋人棋事六个方面。梁羽生虽是以武侠小说闻名于世,但实际上写的最好的却是古体诗词和对联,其造诣甚至在金庸之上。本书中自然免不了梁羽生在诗词方面的夫子点评,其中有段文字,读来颇有意思,特抄录如下:谈到现代诗词,当然少不了毛泽东的。解放之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毛泽东诗词,只有《沁园春·雪》一首。只此一首,已足以令我们倾倒。后来读得多了,我觉得毛泽东(诗词方面的毛泽东),有如一个天分极高的业余棋手,水平亦极不稳定。联想到毛泽东诗词中诸如“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之类的妙句,不禁哑然。3、《张大千家书》
包立民 编著
民国时期,张大千是与齐白石齐名的国画大师,江湖人称“南张北齐”。然而,新中国成立前,一个留在了国内,一个却举家移居海外。对此,不少人曾抨击张大千“不爱国”,而本书则以张大千1957年至1974年写给亲人的20余封家书,真实再现了一位艺术巨匠的日常生活,及对家国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桑梓情深,何以要去国离乡?其中一大原因是经济方面的。据张大千自述:50年代初,他旅居印度大吉岭,曾接到齐白石的一封信(由香港友人转交)。信中“先是说人民政府如何照顾,希望我也不妨回去看看。一个‘然而’大转弯,齐先生才表示出他的真心。他说他目前的生活很苦,他想寄两张画给我,问我在海外可否代他设法卖出,他希望只要一百美金就够了”。张大千阅信后,“赶紧请香港的朋友代我汇一百美金给他,我也回了信,自然不要齐先生寄画来。”齐白石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他画家了。对张大千来说,有没有艺术市场(即卖画环境)是他安身立命的重要问题,这是张大千不愿回国在经济方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更何况,以张大千的家庭成分和个性脾气,倘若五十年代果真回国了,纵然躲得过“三反”“五反”,也无论如何躲不过文革。所以移居海外对他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4、《唐鲁孙谈吃》
中华美食博大精深,八大菜系各擅胜场,更遑论各地都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地方风味,能以一支生花妙笔将中国境内天南地北的美食诉诸笔下、娓娓道来的资深美食家却也屈指可数,而唐鲁孙先生正是其中最有来头的一位。唐鲁孙是满洲镶红旗人,曾祖唐长善,曾官至广东将军,族姑祖母则是被选入宫伺光绪的珍妃、瑾妃。唐鲁孙是贵胄名门之后,自小锦衣玉食,于吃颇为讲究。待其成年后,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尝遍东辣西酸南甜北咸,终成一代美食大家。唐鲁孙更有一个过目不忘的好记性,几十年前的陈年旧事,他都能记得清清楚楚,在他的笔下,老北平、旧上海的美食几可跃然纸上,甚至连当时吃的场景、在场诸人也都活灵活现,如此生动细腻的笔触,他人望尘莫及。5、《用破一生心》
王充闾是国内知名的散文大家,本书选入了其记人、论说、读史、游记等不同类型的散文25篇,管中窥豹,其行文风格亦可见一斑。一曰情真意切。文贵乎有真情,散文尤其如此,作者笔下真情流露,无论是《碗花糕》中的嫂子,还是《小妤姐》中的邻家小姐姐,被作者一枝包含深情的笔,赋予了吸引人的魔力,让人感觉人物音容笑貌宛在眼前。二曰见识广博。作为一名生平喜好名山大川游的资深作家,王充闾的足迹遍布五湖四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1989年,他踏访当时尚是原生态的九寨沟时,既为这片处女地的美而惊艳,又担心急功近利的开发会破坏这片净土;1991年,他乘船畅游三峡时,一路饱览着山川胜景,怀古思今之余,用妙笔为三峡绝美风光留下了旖旎传神的写照。三曰内功深厚。王充闾是建国前生人,从小便在私塾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底子,其文章中,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典故钩沉曲尽其妙,这般国学功底,在当代作家中确实罕有比肩者。6、《给孩子的散文》
李陀、北岛 选编
我不知道编者是根据什么标准选出这些文章,在我看来,书中的46篇散文,除了《白马湖之冬》、《对照情境》、《匆匆》、《散文四篇》、《黄土高原》等数篇算得上是佳作外,其余大多一般,至少不算是作者本人的代表作。甚至有部分文章平淡无奇,完全看不出好在哪里,例如郭沫若的《卖书》,俞平伯的《记在清宫所见朱元璋的谕旨》等文,选入其中实在让人疑惑不解。如果给孩子看这些或情感放纵、或钩沉索隐的陈腐文章,那还不如不看好了。7、《寻找南宋》
很少有这样专门为一座非省会城市而写的一本书,但书中这座城确实有这样的资格,因为它是绍兴,一座有着2500年悠久历史,诞生过越王勾践、明人张岱、女侠秋瑾、文人鲁迅等名人,留下过徐文长、王阳明等先贤足迹的历史文化名城。而这本书也写得相当不错,写出了会稽山的雄耸和鉴湖水的温柔,写出了绍兴老酒的鲜美醇厚和绍兴城的古越遗韵,更写出了绍兴人的千古风流,读完让人顿有踏访绍兴的冲动。可以说,该书是一本非常好的旅行读物。8、《民国太太的厨房》
李舒写美食的文章,足以媲美毛尖写电影的文章,都能看得人心生欢喜、赞不绝口。老实说,写美食的文章不少,但能以此扬名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家亦不过汪曾祺、唐鲁孙、蔡澜、沈宏非、张佳玮等寥寥数人。相比诸君,李舒在见多识广、食不厌精方面远不如汪、唐,在文采风流、妙笔生花方面又稍逊于沈、张,但其长处,却在钩沉索隐、八卦掌故之中,尤其善于借美食这一切入口,从浩瀚无垠的故纸陈堆中扒出一个个民国名人的生活百态乃至爱恨情仇,其小中见大的功夫,实在非同凡响。可以说,读李舒的美食文章,一可以佐餐下饭,胃口大开;二可以八卦名流,解闷开怀;三可以照单下厨,一试身手。有此好处,不可不读!9、《回忆我的父亲张恨水》
尽管是一本女儿怀念父亲而写的回忆录,但该书完全可以作为一本张恨水的传记来读,不少细节尤其值得张恨水研究者注意。虽然不是作家,但作者行文生动流畅,写人状物绘声绘色,其文笔绝不亚于一般的作家,加上作者笔端倾注了饱满的感情,对父亲的爱发自肺腑,因此不经意间便打动了读者。得女如此,张恨水先生大可含笑九泉矣!六、关于金庸(4本)作为一名金庸先生的铁粉,几乎每年都要重温几部他的小说,今年虽然没有,但却看了他的传记和散文集,还写了几篇相关的考据文章。1、《金庸散文集》
本书是中国大陆唯一一本金庸授权正式出版的散文作品集,汇集了金庸发表在《三剑楼随笔》中的一些杂文,以及早年在《大公报》发表过的旧作,对于金庸的粉丝来说,绝对不容错过。本书看过之后有三点感想:一、金庸的多才多艺实在令人佩服。书中有不少属于评论性质的文章,内容涉及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绘画、围棋等方面,无论是讲什么,金庸均能娓娓道来,言之有物,字里行间充分展现了他的博学多才和艺术修养,由此不难明白金庸何以能用如椽大笔构建出一个波澜壮阔、无所不包的武侠世界,因为他有这样深厚的知识底蕴。二、金庸一以贯之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情怀。从金庸当年创办《明报》便足以看出他作为一个传统文人的责任和担当。1966年1月,金庸在《明报月刊》创刊号发刊词中写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坚信一个原则:只有独立的意见,才有它的尊严和价值。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在他主掌期间,《明报》、《明报月刊》都是以敢讲真话、不偏不倚的形象屹立江湖;而在他的笔下,能够诞生像令狐冲这样追求自由、不畏强权的英雄。三、金庸文章确有其独到之处。金庸的武侠小说具有独特的魔力,而这种魔力从他早期率性而为的这些散文中也可见些端倪:文章词藻并不华丽,但却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行文看似简单,却趣味多多,让人读来有增知启智之感;语言平实,但仔细品味却能从中感受到作者蕴含的感情。凡此种种,便可见未写武侠小说时的金庸,早已是储才于身,只待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罢了。2、《金庸与明报》
金庸,作为武侠小说领域的一代宗师,可谓誉满天下;但作为一代报人,却为人知之甚少。其实,正如金庸自己所言,《明报》才是他毕生的事业与声誉。本书由作者的博士论文增删而成,史料严谨,分析到位,不仅详细阐述了《明报》从一份都市小报,伴随香港和大陆的时局变幻,发展壮大为华文领域一份政论性大报的过程,同时也填补了香港作为中国现当代中文报业中心断代史系统研究领域的空白。书中有几个细节颇有意思:一是金庸写《书剑恩仇录》前毫无头绪,报社派了个老工友到家里催稿,金庸无奈,就以这个老工友为原型设计人物,敷衍出全书的开篇。二是《明报》创业初期为了打开销路,走的是典型的小报路线,处理香港新闻时极尽夸张之能事。如一则舞女与顾客不和的争执,可以用头版头条来处理,标题是“色狼寒夜闯春闺,拳打脚踢要做爱”。3、《金庸传》
在看过的几种金庸传记中,本书是写得最好的。为了写好这本书,作者做了大量的功课,首先是对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烂熟于心,当然这是最基本的,因为任何一个金庸迷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其次是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做得相当到位,作者几乎研读了市面上所有能找到的与金庸有关的书籍、文章、报道等,甚至查阅了大量有关的档案资料,有些甚至填补了相关的空白。例如,在浙江省档案馆收藏的《东南日报》中,作者找到了金庸少年时期发表的三篇文章,使其六十年后第一次公开面世。在浙江档案馆,作者还见到了金庸当年离开杭州《东南日报》时的报告等珍贵资料。透过这些历经岁月封存的文字,让读者可以捕捉到一个作家早年的思想轨迹。最后是作者的写作角度,没有采取其他传记作者所采用的仰视角度,而是选择了平视的角度,以客观、中立、理性的尺度,生动平实的语言,忠实地再现金庸——一个作家、报人、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的人生历程,写出一个真实的人和他所处的这个时代。惟其如此,尽管作者与金庸并无私交,也没有当面采访过金庸,却还是写出了一本迄今为止最全面的金庸传记。4、《明窗小札》(上下)
金庸先生是海内知名的作家,但不为人所知的是他还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报人,一手创办《明报》,当年曾以“左手武侠,右手社评”两支健笔驰名香江。本书便是金庸1963年在《明报》上撰写的专栏文章,内容涉及时事政治、社会名流、世态风情、科技文艺等方面。只是,在当时作者更看重的这些社评文章,于今却已显得陈旧过时,远不及其信手为之的武侠小说更具有生命力,这恐怕也是作者本人始料不及的吧。七、儿童时代(5本)这里列的几本书,除了儿童绘本和儿童画选外,还有父亲写给女儿的漫画信和几米的绘本等,虽然并非童书,但因充满了童趣和童真,所以我都归入了同一类。1、《中国儿童画选》
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编
藏书中有一本1979年出版的《中国儿童画选》,书的《前言》中写道:“这里收集的儿童画,作者都是年龄很小的孩子,有的刚刚开始在幼儿园、小学或少年宫的课余美术小组学画。尽管他们在艺术上刚刚起步,都以细致的观察力和儿童特有的表现手法反映了他们自己的生活、兴趣和理想。这些作品里洋溢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思想感情和大胆稚气的想象,使人喜悦,给人希望。在1979年国际儿童年之际,仅以这本小画册献给各国儿童和关心儿童的朋友们。”编者为“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一个革命气息十足的机构。书中的儿童画,有几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幅是7岁的肖尔坚小朋友画的“学英语”,画面上一个小女孩正伏案听着收音机里的英语广播,桌上放着英语课本,作业本上则写着英语单词“LOVE / LIVE”,时代风貌尽现;另一幅是9岁的姜虹小朋友画的“我们玩单杠”,画面上有十多个小朋友在玩单杠游戏,每个人姿势各异,虽然笔触简单,却将小朋友的活泼好动、天真可爱表露无遗。看到这些生动稚拙的图画,很难不让人想到自己的童年。2、《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
这是一本独一无二的书,一本用图画记载历史的书,一本诞生于那个特别年代,下放干校劳动的父亲,写给在北京读小学的女儿的信件合集。八岁的女儿当时还认不了多少字,于是作为漫画家的丁午,用绘画来给女儿写信。他在信中描绘了自己在干校的劳动和生活,比如养猪、赶羊、插秧、收割、烧砖、盖房等,业余生活则捉蛇、钓鱼、养鸟、杀猪、下棋、游泳、演样板戏,还有生病、受伤、交友……浓缩了那个年代中国社会特别是五七干校的生活全景,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艰苦的环境、繁重的劳动和生活的重压下,能带给丁午最大慰藉的就是对女儿的思念。他在信中回味着与女儿相处的一个个细节:捉迷藏、逛动物园、吃奶油蛋糕、打扑克……晚上值班,他好像在月牙上看到了女儿,想象自己和女儿在看同一个月亮。也许只有在给女儿写信,和看到女儿的来信时,丁午才能暂时忘记现实生活中的痛苦。这本书,既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那个特殊的年代。3、《向左走,向右走》
本书在当年风靡一时,一度掀起了港台绘本热潮,即便现在看来,也毫不过时。它成功的元素,除了清新唯美的画面令人眼前一亮,生动细腻的语言给人诗意的回味外,再就是成功讲述了一个浪漫深情、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的发展也经历了一波三折,恰似王国维所言的三重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每一个在苦苦寻觅知心爱人的寂寞都市人,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4、《不一样的卡梅拉》(1-6) (法)克利斯提昂兄弟 著
这是一套十分经典的外国童书,不仅适合儿童看,也适合成人阅读,父母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时,只怕忍不住会感叹: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有趣的童书绘本!这套法国童书有三大特色:一是鼓励孩子们勇敢去探索未知世界,不要怕犯错误,直面前进道路上的坎坷与挫折,这点与中国传统民间童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是脑洞大开、妙趣横生,卡梅拉在成长路上发生的故事,与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探索星空的伽利略、进行热气球探险的蒙特哥菲尔兄弟等历史名人巧妙结合在了一起,且情节无缝衔接,让人不能不佩服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三是书中绘图极富童趣,文字生动活泼,加上张扬个性、不走寻常路的主人公,看得人十分过瘾!难怪该书引进国内十年间,大受欢迎,成为销量达数百万册的超级畅销书。5、《文学作品插图选》
记得小时候看书时,很多文学方面的书都配有插图,大多是类似连环画的工笔画法,有的画得惟妙惟肖,对我的吸引力甚至超过了故事本身。但是很可惜,现在的书里面很难看到插图,即便偶尔看到,大多也是用电脑设计绘图做出来的,找不回儿时看插图的那种感觉。好在家里藏书中有一本《文学作品插图选》,安徽人民出版社1978年5月第1版,书中收入了《孔乙己》《阿Q正传》《林海雪原》《红岩》《红楼梦》《李自成》等多个文学作品的插图一百多幅,而插图的作者更是囊括了程十发、陈丹青、贺友直、戴敦邦、张乐平等多位美术名家,堪称是群星荟萃、佳作云集。诚如该书《前言》所述:这些插图与文学原著的情节、形象、主题、风格不仅“形神俱似”,有的还胜似原著,显示了插图独有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八、自媒体达人(3本)这年头,自媒体写手多如过江之鲫,出的书也是多如牛毛,而下面3本,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可以一读。1、《六神磊磊读唐诗》
在微信公众号泛滥成灾的当下,能够从千千万万个公众号中脱颖而出无疑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而六神磊磊却轻而易举地做到了。看了他的“六神磊磊读金庸”,我这个迷了金庸20多年的铁粉也不禁拍案叫绝,从未见过有人能将金庸小说解构得如此入木三分、精彩纷呈,假借小说细节针砭时弊而又不着痕迹,可以说,在各类公众号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战国时代,六神磊磊称得上是自媒体写作的才华担当。“六神磊磊读金庸”火了后,“六神磊磊读唐诗”又应运而生,而后者的难度远胜前者,毕竟这年头,对古诗感兴趣的读者并不多。可是,六神君偏不信这个邪,他相信“唐诗,乃是一种错过它的遗憾指数极高的东西……你和唐诗的距离,真的只隔一道矮矮的墙而已”,而他,愿意做一个翻墙的人,帮读者翻过唐诗那道墙,去折出几枝带露的花来。看过这本书的读者,的确可以领略到“满园春色关不住”的大好春光。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讲,也许让国人看再多的政治读物,也及不上这本《六神磊磊读唐诗》,因为它能让一个中国人从唐诗之美中真正产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仅此一点,六神君功德无量!2、《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
当下玩自媒体的人很多,但是绝大多数都死得尸骨无存,能够做得像咪蒙这么风生水起的绝对是凤毛麟角,至少单凭“咪蒙助理月薪5万”这一条便足以成为话题。看这本书时,一开始还读得很来劲,因为咪蒙的文风属于轻松活泼型,但是后来就有点审美疲劳了,因为发现作者行文大都是一个套路:首先是标题经常“语不惊人死不休”,诸如什么《我的爸爸要结婚了》《我是如何成功地把一家公司开垮的》《你一点儿利用价值都没有,谈什么人脉》《要么忍,要么滚》……一个够劲爆的标题足够吸引人的眼球;其次便是讲一个或几个好故事,有些是咪蒙亲身经历或其朋友身上的,当然更多则是咪蒙团队从读者来信中征集到的,各种或励志、或感人、或奇葩、或狗血的精彩故事,总有一个适合你;最后就是咪蒙经过一番庖丁解牛的分析后,端上一道或正能量满满或负能量十足的咪蒙语录版心灵鸡汤,来安慰读者那颗之前受到一万点伤害的小心灵。OK,大功告成!一篇点击量100000+的爆文成功问世了。3、《一生欠安》
这本书可以取一个狗血的副标题,就叫作《那些被负心汉辜负的悲情女子》,因为作者笔下,写的大都是些遇人不淑、命运多舛的女子。她们中,有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京剧女皇孟小冬、徐悲鸿原配夫人蒋碧薇、郁达夫原配夫人孙荃、末代皇帝溥仪正妻婉容等。看了后,一方面为这些身世凄凉的女子叹息不已,另一方面也发现原来不少名人在感情方面是如此之不堪,梅兰芳、郁达夫等人对爱侣的始乱终弃就不必说了,没想到连画坛一代宗师的徐悲鸿,都有过为娶新欢,而不惜登报发布与正妻“脱离同居关系”的声明,看得人矫舌不下。当然,在文人无行的惯例中,有郭沫若大师垫底,其他人还算在人性的范畴内。九、生活的艺术(5本)
人生苦短,总得做点娱人娱己的事情,让生活不那么无聊和单调,找一本有趣的书翻一翻,无疑是最容易的。而看本单元的书,都能达到这个目的。1、《小窗幽记》
(明)陆绍珩 著
大学读书时有个习惯,就是看到书中有一些妙语华章,便会忍不住摘抄在笔记本上,尤其是一些对仗工整的丽词醒语,反复咀嚼之下,仿佛口齿生津,有一洗俗尘之效。看了《小窗幽记》一书,方知几百年前的明人陆绍珩不仅与我同好,而且更甚于我。陆绍珩本是一介书生,天启年间,流落北京,睹世态俗情,胸中块垒顿生。于是从《史记》、《汉书》、《山海经》、《太平广记》、《世说新语》、《唐伯虎集》等五十余部经史子集中,撷取精妙辞句,集结成书,用以自娱。从此世间便有了这本《小窗幽记》(初名《醉古堂剑扫》)。相较于《菜根谭》这类偏重于宣讲为人处事、修齐治平的儒家思想,本书中的内容似乎更偏近于道家“无为”和佛家“出世”的思想,例如“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夜寒坐小室中,拥炉闲话,渴则敲冰著茗,饥则拨火煨芋”,“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万事不如杯在手,百年几见月当空”等。在这个变化太快、人心浮躁的世界里,如果能抽出点时间来看看这本书,也许能让我们焦虑、烦躁的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2、《独处的艺术》
(英)萨拉·梅特兰 著
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或者已经陷入独居、独处状态。本书即是通过探讨对独处与孤独的区别和界限,来启迪人们如何积极乐观地独处,探索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本书从人类发展的历史和文化角度来分析独处这一状态的形成,以及大多数人对此不太理解的原因。但是很可惜,写得不够深入,作者甚至完全没有涉及独处者最享受的“心流”反应,也没有关注到内向的人更喜欢独处这一普遍现象。独处最大的好处,除了让人身心放松外,恐怕就是有利于天才迸发智慧的火花。正如书中所言:看起来相当明显,伟大的艺术、伟大的原创性思维,所有的创意工作都需要在一定程度的独处中完成。而且,所有的创作者们都是这样告诉我们——从弗兰兹·卡夫卡到威廉·华兹华斯;从维尔纳·海森堡到比阿特丽克斯·波特;从格鲁吉亚·奥基弗到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这似乎是一个普遍真理,“交谈丰富理解,但独处却是孕育天才的学校。”3、《人类怎样才能不被动物吃掉》
这是一本相当有趣的书,从书名就可以看得出来,它带读者重温了人类不被动物吃的真相和糗趣。本书集严谨和趣味于一身,从科普的角度,详细阐述了我们人类存在于哪些动物的食谱中,这些动物的习性如何,以及应当怎样才能避免被这些动物列为食用目标。另外本书还详细介绍了一旦与食人动物正面交锋,人应当如何发挥潜能,爆发小宇宙与它们勇敢斗争,而不是束手待毙。书中涉及的危险动物,从蟒蛇、科莫多巨蜥,到湾鳄、毒蛇,从大白鲨、虎鲸、食人鱼,到棕熊、老虎、狮子,一个个紧张刺激的故事,展现了惊心动魄的食物链之战,提供了千奇百怪的超酷冷知识。可以说,这是一本市场需求已久的生猛劲爆的科普书,难怪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张劲硕博士以及恐龙专家邢立达博士都对本书给予了肯定。4、《云中锦书:历代尺牍小品》
谭邦和 主编
古时书信称为尺牍,是因为当时的书信所用竹简或绢帛长约一尺,故有此说。从先秦到近代的尺牍文学史上,曾产生过一大批短牍,最后形成了“尺牍小品”这样一种具有独特审美品格的新兴文体。本书从历代尺牍小品中选取了一百多篇佳作,分为“心怀坦荡”、“家书如玉”、“读书雅趣”、“情之所钟”、“久在樊笼”、“人际春风”、“心在山水”、“世情百味”等八类,以期多方位揭示古人的心灵,让读者了解他们的快乐与忧患、智慧和痛苦,即可消闲,又可品味。书中所选多为百余字的短文,惜墨如金,意味深长,读之令人如嚼橄榄,余味无穷。5、《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美)丹尼尔·科伊尔 著
人人都想成为天才,可惜天才并不常有。关于天才的养成有一个著名的“一万小时法则”,本书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诠释,作者以世界上最成功的足球运动员、银行劫匪、小提琴手、战斗机飞行员、滑板爱好者为例,来揭示“一万小时法则”的秘密。全书最精华的内容就浓缩在以下的文字中:10000小时法则是由20世纪70年代的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他们认为所有的世界级专家(从作曲家、外科医生到足球运动员)都需经历10000小时(一般超过10年)的刻苦练习。用上千小时来做一件事并不是一件理性的事,这常常会令人困惑,还会被别人认为是死心眼。但这种极端的感受却正是才能的组成部分,因为这里包括我们不能完全控制的力量:情感、个性、激情。我想成为谁?这就是维持与激发激情的钥匙。十、其它(5本)放在这一单元的书,就不再另行归类了。1、《让木乃伊跳舞》 (美)托马斯o霍文 著
如果不是对博物馆抱着浓厚兴趣的人,对这样一本讲述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变革记的大部头,只会看得索然无味。书中穿插了各种琐碎零散的细节和形形色色的人物,某种意义上更像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流水账。好在作者辛辣尖刻的语言,赋予某些段落以独特的生命力,这里抄录一段如下:艺术博物馆研究员是单一人种,比大学教授更像鸵鸟,总想躲避社会现实。我发现,他们在专业领域越是才华横溢,作为人类,他们越是让人感觉不舒服或者无常。在学术研究方面,他们趋于自私自利,拒绝外人接触自己保管的藏品,直到他们自己或其他人不再展出或出版这些藏品。……研究员们会很懒惰,上班迟到司空见惯,午餐耗时长,下班溜得早。他们在骨子里和天性上厌恶当权者,而且,基本上对博物馆馆长持怀疑态度,对从同类圈子里爬上去的馆长也不例外。他们大多数人讨厌筹款,在不得不恳求某人对博物馆捐款或捐赠藏品时,他们的行动宛如缩头乌龟。2、《苏轼诗词文选评》
王水照、朱刚 撰
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是一个光辉夺目的巨星,同时也是无数文人墨客的偶像,他的才华、学识、风骨、胸襟,都超凡脱俗,其为人担得上是“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千古之下,能与之相提并论者寥寥无几。本书虽然是对苏轼生平所作诗词文的一个选评集,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作为一部苏轼的传记来阅读。作者不仅选取了苏轼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几十篇诗词文来做点评,而且按照苏轼的生平经历来编排体例,同时每一章节前用一篇几千字的文章来讲述苏轼这一阶段的人生经历,让作者更容易理解苏轼作文时的时代背景和彼时心情。可以说,作者真正是用丰厚扎实的学术底蕴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做出了一本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书。3、《特斯拉回忆录》 (美)尼古拉o特斯拉 著
特斯拉是著名的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和电机工程师,电力应用的最重要贡献者之一,在电磁学领域做出了革命性贡献,磁感应强度单位即以他的名字命名。随便在网上百度一下,就可以知道特斯拉是一个技术上足以碾压爱迪生的发明领域的大神级人物。本书是特斯拉本人的一个简短的生平回忆录,因为大量内容涉及到发明创造方面的专业性知识,所以可读性不是太强。但是其中有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特斯拉确实具备普通人所不具备的天赋异禀:他少年时期,眼前常常会出现各类幻觉,对他的思想和行动产生干扰。后来,他开始充分利用自己这种罕见的能力进行想象。他完全不需要任何模型、图纸或者实验,就可以在脑海中把所有细节完美地描绘出来。最后产生的实物与他最初的设想相差无几。对于发明家来说,特斯拉的这一天赋简直就是逆天的技能。4、《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
加西亚·马尔克斯 著
一阵风浪把军舰上的八名船员卷入了海中,经过四天搜寻,失踪人员被宣告死亡。然而,一周之后,他们当中的一位奇迹般地出现在一处荒僻的海滩。他在一只随波逐流的筏子上没吃没喝地度过了十天,终于靠岸生还。加西亚·马尔克斯对这位海难幸存者进行了为期二十天的采访,同时在报上连载。扣人心弦的报道轰动全国,但由于揭露了海难真相,惹怒当局,报社被迫关张,马尔克斯也流亡海外。这篇改变了马尔克斯人生轨迹的新闻报道也被公认为非虚构文学的绝佳范本,其在细节描写的细致入微、揭露真相的鞭辟入里、情节推进的节奏把控等方面都值得新闻专业的学生好好借鉴。书中,幸存者在筏子上,生吃活鱼充饥的那一段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如果不是采访做得足够深入到位,是绝对写不出这么真实的文字! 5、《非常罪 非常美》
毛尖的影评是一绝,她的博学多才令人叹服,她的诙谐幽默令人捧腹,她的八卦趣谈令人开怀,可以说,她的影评为业界树立了一个标杆,尤其是她写上世纪上半叶的欧美电影明星和导演堪称是如数家珍、得心应手。但是,毛尖是个很有想法的人,所以她常常不按照固有套路去写读者最喜欢看的那些文章,而是炫技似的写些比较冷门、小众甚至不为人知的影坛人和事,至于读者爱不爱看,似乎不在她关心的范围内。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就用美国作家乔o昆南的一段话来为这篇文章收尾吧:人类利用阅读来拖延不可避免的东西。我们通过读书向天空挥动拳头。只要还有这些史诗般的、无法完成的阅读计划在前头,我们就不能咽下最后一口气:叫死亡天使迟点儿来吧,我还没看完《维莱特》呢。我觉得这就是书给人类最好的礼物。每个生命就算再精彩,结局都是悲惨的。我们崇拜的人会去世,我们喜欢的声音再也听不见。书却告诉我们,未必如此。简会跟罗切斯特结婚。伊莱莎会衬托西蒙。冉阿让会比沙威活得长。皮普会娶艾斯黛拉。坏人会被打败,好人必将胜出。只要还有美好的书在那儿,我们就有机会调转船头找到安全的港湾。希望还是有的,用福克纳的话说,我们不仅会活下来,我们还会得胜。希望还是有的,我们会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千里跋涉寻芳华, 花期尚在树枝丫。
眼前虽无花满树, 胸中却有千树花。
我已委托“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金庸梁羽生合论 ——佟硕之(写于1966年1月) 金庸的武侠小说常用电影手法,情节变化多,每有奇峰突起,令人意想不到之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擅于刻画人物的内心,喜欢运用诗词,常用旧回目…… 【网友:梁羽生是常用回目,但也并非每篇都用回目,比如《弹指惊雷》、《飞凤擒龙》等就没有...
五十年: 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一)?林贤治 如果说文学研究还有什么意义的话,那么它一定要填补水银柱上的空白,要使人为的、或者是基于自我蒙骗的、似乎是现实的燥热冷却下来,对其进行重新整理,创造新的比例。〔德〕伯尔 无论如何,打倒乐观主义!〔美〕尤金·奥尼尔
凡人榜:网络小说中的良好作品,让你看一遍能有记忆点人皇榜:网络小说中的优秀作品,在你心中想看两遍的作品王者榜:网络小说中的精品,大家公认的一些网络好作品至尊榜:网络小说中的一些神作,令你废寝忘食的作品天神榜:网络小说中的巅峰,在你心中犹如丰碑样的标志凡人榜【排行】:TOP3...
他站在缓坡上,微风捎上了他的气息,散进眼前的人潮中,拨乱了她柔暖的发丝。 她抬手想拂去扰乱视线的粉发,却看清了不远处的宇智波佐助。 难以形容此刻的心情,无疑是顶级的欣喜,舍不得眨眼,怕是幻觉,瞬息间他会没了踪迹。 是他的味道啊,是他。 她笑了起来,迈开了步子。 「佐助君。」...
①《哈尔的移动城堡》喜欢到爆炸 看多少遍都不厌啊 ②《侧耳倾听》恋爱 青春 成长 ③《悬崖上的金鱼公主》苏死了 ④《魔女宅急便》 ⑤《龙猫》可爱 ⑥《萤火之森》心疼 ⑦《狼之子雨和雪》看了觉得超好看 ⑧《怪物之子》 ⑨《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心被融化 ⑩《穿越时空的少女》 1...
今天是周一,早上送王子阳去学校,又对他絮叨了一遍上学好好学习上课认真听讲。 晚上接他回来由于买的东西多书包上楼他自己背,我拿东西,在走到四楼时自己跌倒了,王子阳做事是不认真,态度不认真也包括走路,自己走个楼梯也能跌倒,我有点生气,到家看他在那还哭了。更生气了,由于他奶奶在家...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庶物是万事万物的意思;孟子说:“舜明察于万事万物,以及人伦之序,仁义就在心中,而不是刻意去行仁义。”
之前孟子说了,人和禽兽的差别并不大,这里接着说万事万物和人伦的认识问题。因为舜对万事万物了然于心,因此能做...
我有个朋友经常做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情。比如一帮朋友说要一起去玩,叫的最响最high的肯定是她。大家兴致勃勃的商量好了一切。她来了一句我很忙不去了。然后就退群了。 作为她发小的我总是会因为这样生气,总觉得是不是有点什么。脑补很多剧情。比如是不是跟谁闹矛盾了或者是不是我说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国的法语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