肽键合成的起始密码子翻译吗是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第六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ppt6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些真核细胞多肽链上N-端的信号肽的结构 分泌蛋白质的合成和胞吐作用 内质网 高尔基体 泡 泡 泡融入质膜 核糖体 芽泡 线粒体外膜 线粒体内膜 带有导肽的线粒体蛋白质前体跨膜运送过程示意图 内外膜接触位点的蛋白质通道 线粒体hsp70 受体蛋白 hsp70 导肽 蛋白酶切除导肽 问答题 1、试述遗传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 2、遗传密码如何编码?简述其基本特点。 3、mRNA、tRNA、r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各具什么作用?
名词解释 中心法则   遗传密码   密码子  简并性
翻译  冈崎片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真核和原核细胞参与翻译的蛋白质因子 阶段 原核 
能    IF1    IF2  
参与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IF3  
eIF3、eIF4C 起始     CBP I
与mRNA帽子结合
因子     eIF4A B F
参与寻找第一个AUG        eIF5
协助eIF2 、 eIF3、eIF4C的释放        eIF6
协助60S亚基从无活性的核糖体上解离    EF-Tu  eEF1?
协助氨酰-tRNA进入核糖体 延长 EF-Ts 
帮助EF-Tu 、 eEF1?周转
因子 EF-G 
移位因子    RF-1 终止 
释放完整的肽链 因子 RF-2 P303
IF3协助30S亚基通过其16SrRNA的3‘端与mRNA起始密码子的5’端的碱基配对结合;
IF2能正确识别起始的fMet-tRNAfMet ;能结合GTP,将GTP引导到复合物上去;对于30S起始复合物与50S亚基的连接是必需的. IF1能刺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导读:第十三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也称为翻译,破读为蛋白质分子中的20种氨基酸排列顺序,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多数要经过翻译后修饰成为具备活性的蛋白质,第一节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是氨基酸,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是在由mRNA和蛋白质所组成的核蛋白体大分子上进行的,换句话说: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核蛋白体为装配场所,翻译过程还需众多的蛋白质因子参加,真核生物的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也称为翻译,意思就是把核酸中由A,G,C,T/U四种符号组成 的遗传信息,破读为蛋白质分子中的20种氨基酸排列顺序。遗传信息贮存在DNA分子 上,转录生成mRNA。mRNA是指导翻译的直接模板,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 翻译过程也可分为起始、延长、终止三个阶段来叙述。翻译出的多肽链,多数要经过翻 译后修饰成为具备活性的蛋白质。
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
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是氨基酸。氨基酸在mRNA指引下逐一聚合。聚合过程中,氨基 酸需由tRNA携带。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是在由mRNA和蛋白质所组成的核蛋白体大分 子上进行的。换句话说: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以mRNA为模板,tRNA为运载体,核蛋白体为装配场所,共同协调完成。
此外,翻译过程还需众多的蛋白质因子参加;起始阶段需要起始因子(initiation factors,IF),真核生物的起始因子冠以e字头(eukaryote),称为 eIF。延长阶段需延长因子(elongation factor ,EF),原核和真核生物各自有不同的 EF。终止阶段需要的蛋白质因子称为释放因子(release factors,RF)以及核蛋白体释放因子(ribosomal release factors,RR)。
本节先复习和深化有关RNA的基本知识。IF、EF、RF等各种因子,分别在起始。
延长、终止过程中论述。
一、mRNA是翻译的直接模板
mRNA种类很多,分子大小不一。在各种RNA中,mRNA的寿命(以半衰期表示)最短。这说明mRNA在生命活动中是非常活跃的大分子物质。原核生物一段连续的mRNA 往往为功能相关的几种蛋白质(例如一个酶系统)编码。例如E.coli血乳糖操纵子结构基 因转录出的mRNA,可翻译出利用乳糖的三种酶,即β-半乳糖苷酶、通透酶和乙酰转移酶。这段 DNA或 mRNA可以说是处于一个相同的基因单元内,用遗传学的互补试验(顺反实验)可以确定其功能关系。所以过去也把原核生物的一段mRNA称为一个顺反子
(cistron)。真核生物mRNA比原核生物种类更多。一个mRNA分子往往只带有一种蛋白 质编码信息,而且这些信息还是不连续的,经过剪接、修饰,成为成熟的mRNA才在翻译中起模板作用。
mRNA从5’至3’方向,若有AUG开始,可以称为一个开放读码框架(open reading,ORF)。读码框架内每3个碱基组成的三联体,就是决定一个氨基酸的遗传密码(genetic codon)。1965年,经过M.Nirenberg 等4年的研究,遗传密码表已被完整地编成 (表13-1)。
遗传密码有如下特点:
〔一〕遗传密码的连续性(commaless)
密码的三联体不间断,须3个一组连续读下去。mRNA链上碱基的插入或缺失,可 造成框移(frame
shift),使下游翻译出的氨基酸完全改变。有关框移突变,已见第十一章
(二)简并性(degeneracy)
遗传密码中,除色氨酸和甲硫氨酸仅有一个密码子外,其余氨基酸有2,3,4个或 多至6个三联体为其编码。细看遗传密码表,有2个以上密码的氨基酸,三联体上一,二位碱基大多是相同的,只是第四位不同。例如 ACU, ACC, ACA, ACG;都是苏氨酸的 密码子,UGU,UGC,UGA,UGG都是缬氨酸的密码子。这些密码子第三位碱基如出规 了点突变,并不影响所翻译出的氨基酸种类。遗传密码的简并性是指密码子上第三位碱 基改变往往不影响氨基酸翻译。同一氨基酸有多个密码子,其中会有一二个是被优先选 现的。研究翻译过程对密码的“偏爱性”.是生物进化研究中的~个有兴趣的课题。
(三)摆动性(wobble)
翻译过程氨基酸的正确加人,需靠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相互以 碱基配对辨认(图13-l)。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配对,有时会出现不遵从碱基配对规律的情况,称为遗传密码的 摆动现象。这一现象更常见于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对反密码子的第一位碱基,二者虽不 严格互补,也能相互辨认。tRNA分子组成的特点是有较多稀有碱基,其中次黄嘌呤(inosine
I)常出现于反密码子第一位,也是最常见的摆动现象(表13-2)。
(四)通用性(universal)
从最简单的生物例如病毒,~直至人类,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都使用同一套遗传 密码。最近发现,动物细胞的线粒体、植物细胞的叶绿体这些细胞器,有自身的DNA 和独立的复制系统,而且在翻译过程中,虽也是三联体密码子,但和普遍使用的“通用 密码子”有相当多差别。例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以AUG、AUU为起始密码子(initiation
codon),而AUA兼有起始密码子和甲硫(蛋)氨酸密码子的功能。终止密码子(stop codon) 是AGA、AGG,色氨酸密码子是UGA等。
遗传密码表好比一本字典,学习过程中不必强记。但要知道如何从碱基序列查出氨 基酸序列及反过来,用氨基酸查出碱基的三联体。理解遗传密码的上述特点,并记住表 上U、C、A、G编排次序,对遗传密码表就可应用自如。此外,起始密码子AUG和密码表右上方的3个终止密码子UAA、UAG、UGA,也是应该记住的。
二、核蛋白体是肽链合成的场所
50年代初已发现核蛋白体与蛋白质合成有关。P.Zamecnik用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 给动物作注射,然后取肝分离收集各种细胞器。数分钟内,有放射标记的蛋白质仅出现 于核蛋白体。经数小时或数天,标记的蛋白质才出现于细胞的其他组分。显然,氨基酸 是先在核蛋白体内合成蛋白质,然后分布于其他细胞组分。
核蛋白体由大、小亚基构成,每个亚基又含不同的蛋白质和rRNA,原核和真核生 物又各有不同(表13-3)。这些大分子又按一定的空间位置互相镶嵌,成为显微镜下可见的颗粒。核蛋白体蛋白(rps,rpl)种类繁多,其中有些就是参与蛋白质合成的酶和各种因子,靠这些蛋白质,rRNA,还有mRNA、tRNA等特异性的、准确的相互配合,使氨基酸按mRNA上的遗传密码指引依次聚合为肽链。翻译过程中的核蛋白体可用图解表示(图13-2)。
第十二章已谈及,原核生物转录过程电镜下看到的羽毛状模型(图12-11),在长 短不一的尚未转录完成的mRNA上,已附着了若干个核蛋白体。一个rnRNA分子同时有 多个核蛋白体在进行蛋白质合成,即mRNA和多个核蛋白体的聚合物,称为多聚核蛋白 体(图13-3)。
图13-3是根据电镜所见而作的合理推论,一段有读码框架(ORF)的mRNA,起始密 码子只有一个,但可以反复使用。肽键合成中,该蛋白体沿着mRNA向下游移动。起始 密码子又可以结合另一个核蛋白体,开始另一轮的翻译。这体现了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高 速。高效性。
三、tRNA和氨基酸-tRNA
蛋白质生物合成是信息传递过程。用纯化学方法当然也可以把氨基酸连接成肽链, 但细胞内20种氨基酸都存在时,如何保证它们能排列恰当,依从mRNA模板的指引呢?如年代P.Zamecnik发现,把氨基酸、ATP加到肝匀浆里一起保温,氨基酸先与一种可溶性、耐热的小分子RNA结合。以后证实这类RNA就是tRNA。F.Crick则据此提出tRNA在翻译过程中结合。起接合体(adaptor)作用。
(-)氨基酰-tRNA合成酶(aminoacyl-tRNA synthetase)
tRNA分子的反密码环与mRNA上的密码配对。tRNA的3’-末端-CCA-OH是氨基酸的结合位点。一种氨基酸可以和2-6种tRNA特异地结合,已发现的tRNA有40一50 种。tRNA能携带的氨基酸,总是按mRNA遗传密码决定的。这样由密码一反密码一氨基酸之间的“对号入座”,保证了从核酸到蛋白质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所谓tRNA携带氨基酸,实际上是一种酶促的化合反应,反应生成氨基酸一tRNA(aminoacyl-tRNA
AACyl-tRNA):
氨基酸十ATP十tRNA
氨基酸-tRNA+ AMP十E
催化这一化学反应的酶是氨基酰-tRNA合成酶。氨基酸一tRNA合成酶具有绝对专一性,酶对氨基酸、tRNA两种底物都能高度特异地识别。上述化学反应又分为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是氨基酸结合于AMP酶(AMP-E)的复合体上,而AMP-E的生成已消耗了ATP:
氨基酸十 ATP-E
氨基酸一AMP-E+ PPi
氨基酸一 AMP-E+ tRNA、氨基酸一
tRNA+ AMP+ E
氨基酸一AMP-E复合体作为中间产物,有利于酶分别对氨基酸和tRNA两种底物进行
特异性的辨认。
氨基酸-tRNA合成酶还有校正活性(editing activity),
对上述两步任何一步反应出现的错配加以更正。所谓酶的校正活性,实际上是水解酯键 催化活性,因为氨基酸是以其羧基(-COOH)与tRNA的3’-OH生成酯键而相连的。把错的氨基酸水解下来,换上与密码子相对应的氨基酸,就是校正。氨基酸和tRNA结合,tRNA又和mRNA的密码子准确相互辨认,这样就使核酸、蛋白质之间的信息传递能互相衔接、互相沟通。
(二)氨基酸-tRNA的表示方法
氨基酸一tRNA完整的写法是:
ala-tRNAala;arg一tRNAarg;met?tRNAemet??met-tRNAimet;
fmet-tRNAimet(起始者 tRNA)
用三字母缩写代表已结合的氨基酸残基,tRNA右上角的三字缩写代表tRNA的结合 特异性,有时也可略去右上角的缩写。
各种氨基酸一tRNA生成的反应,可写成反应式举例如下:
氨基酰tRNA合成酶
gly+tRNAgly+ATP
gly-tRNAgly +AMP+PPi
氨基酰tRNA合成酶
met+tRNAemet +ATP
met-tRNAe met +AMP+PPi
密码子AUG为甲硫氨酸编码,同时用作起始密码。与甲硫氨酸相结合的tRNA,在 真核生物中至少有两种: tRNAimet 称为起始者tRNA(initator-tRNA),tRNAemet 称是携带延长(elongation)中的肽链上的甲硫氨酸的tRNA。met-tRNAimet 和met-tRNAemet 分别被起始因子eIF-2a和延长中起催化作用的酶所辨认。
原核生物的起始密码只能辨认甲酸化的甲硫氨酸,即N一甲酰甲硫氨酸(fmet)。某些 原核生物还可使用GUG、UUG作为起始密码。N-甲酰甲硫氨酸一tRNA的生成,是一碳化 合物转移和利用过程之一,甲酰基从N10甲酰四氢叶酸(THFA)转移到甲硫氨酸的a一氨基上,反应如下:
第二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
RNA的碱基序列是从5’一端自左至右书写至3’端,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从N-端自左至 右书写至C端。翻译过程从读码框架的5’-AUG??开始,按mRNA模板三联体的顺序 延长肽链,直至终止密码出现。终止密码前一位三联体,翻译出肽链C一端氨基酸。翻 译过程也可分起始、延长、终止阶段来描述。氨基酰-tRNA的合成,是伴随着起始、延 长阶段不断地进行和配合着的。此外,蛋白质合成后,还需要加工修饰。
一、翻译的起始
翻译起始是把带有甲硫氨酸的起始tRNA连同mRNA结合到核蛋白体上,生成翻译 起始复合物(translational initiation complex)。此过程需多种起始因子参加。原核生物与真 核生物所需的起始因子不相同,氨基酸一tRNA、mRNA结合到核蛋白体上的步骤,大致 上是一样的。
(-)起始复合物的生成
这里以原核生物为例,暂不讨论较为复杂的各种起始因子如何起作用。起始复合物 生成可分四步描述(图13-4)。
1.核蛋白体亚基的拆离
翻译过程是在核蛋白体上连续进行的,翻译延长中,核蛋白 体大、小亚基是连结成整体的。翻译终止的最后一步,实际上也就是下一轮起始的第一步, 核蛋白体大人。亚基必须先分开,以利于mRNA和fmet-tRNA先结合于小亚基上。
2.mRNA在核蛋白体小亚基上就位
研究了多种原校生物mRNA的碱基序列,并加 以比较,发现在翻译起始密码子AUG的上游,相距约8~13个核苷酸处,往往有一段由4-6个核苷酸组成的富含嘌呤的序列。这一序列以?AGGA?为核心,因其发现者是Shine-Dalgarno而得名为 S-D序列。后来又发现,原核生物核蛋白体小亚基上的16S-rRNA近3’一末端处,有一段短序列?UCCU?是与S-D序列互补的。因此,mRNA上的S-D序 列又称为核蛋白体结合位点(ribosomal
site,RBS)。紧接 AGGA的小段核苷酸,又可以被核蛋白体小亚基蛋白(rps-1)辨认结合。原核生物就是靠这种核酸-核酸,核酸
一蛋白质之间的辨认结合而把mRNA连结到核蛋白体小亚基上的(图13-5)。真核生物mRNA结合核蛋白体小亚基,需要好几种起始因子(eIF)的协同。
3.Fmet-tRNA的结合
这个过程和mRNA在核蛋白体小亚基就位同时发生,fmet一tRNA只能辨认和结合于mRNA的起始密码子AUG上。由于这一结合,推动了mRNA的前移,也保证了mRNA就位的准确性。
4.核蛋白体大亚基结合
最后,在已有mRNA和fmet-tRNA的小亚基上,加入核蛋白体的大亚基,成为一个已准备好的翻译系统整体,即翻译起始复合物。这时,核蛋白 体的P位已被fmet-tRNA和mRNA上的AUG所占据,但A位是留空的,而且mRNA上仅次于AUG的第二个三联体已相应于A位上,所对应的氨基酰一tRNA即可加入A位而进入延长阶段。
核蛋白体的P位,即肽位(peptidylsite),或称为给位(donor site),在延长成肽之后,风殊待仅生此,延长继续。再次成肽时,肽又从这一位置转给A位。在图上,P位往往 在核蛋白体的左半部。A位即氨基酸位(aminoacyl
site),或称受位,每次延长,氨基酰 tRNA就加入到 A位上,延长成肽中,此位因接受肽酸基链,故又名受位(acceptor side) (图13-2)。
(二)起始因子IF和eIF
原核生物的翻译起始因子(IF)有三种,真核生物起始因子共发现有十种之多(表 13-4)。这些起始因子都是生成起始复合物时不可缺少的。
原核生物起始因子有IF-I、IF-2和IF-3。翻译起始时,IF-3结合到核蛋白体3OS亚 基靠近SOS亚基的边界,使大、小亚基拆离。IF-I协助IF-3的结合和亚基拆离,使单独 的30S亚基易于与mRNA及起始tRNA结合。
mRNA与核蛋白体小亚基的结合是靠前者的RBS序列及后者的16S-rRNA互补及rpsl与其识别序列的相互辨认的,已见前述。而fmet-tRNA结合mRNA及核蛋白体,则需起始因子IF-2。 IF-2先与GTP结合,再结合起始者tRNA并生成fmet-tNRA-IF2-GTP复合物。与这一复合物就位的同时,还可推动mRNA在3OS亚基上前移,使起始tRNA到达 P位。这是一个耗能过程,IF-l也促进这一结合的作用。
mRNA和起始tRNA都结合了3OS亚基后,IF3先脱落。实验证明,连有IF-3的3OS 亚基,是不能结合50S亚基的。接着IF-2和IF-l才相继脱落,以70S核蛋白体为主体的翻译起始复合物即形成。
真核生物的起始因子称为eIF,形成起始复合物的步骤与原核生物的大致相同,所需因子较多,比较如表13-4。
(三)真核生物翻译起始的特点
真核生物翻译起始过程比原核生物相对复杂。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是 SOS(4OS+ 60S),原核生物为7OS核蛋白体。eIF比IF的种类多,真核生物的起始tRNA携带的甲硫氨酸不需甲酸化。mRNA分子结构上,真核生物mRNA未发现有RBS序列,但有5’-端帽子结构和3’一端聚腺苷酸(polyA)尾巴。帽子结构和mRNA在核蛋白体上就位有关。 已知在翻译起始过程需要帽子结合蛋白(cap-site binding protein,CBP)结合 mRNA上的帽子结构,并促使mRNA与4OS核蛋白体亚基的结合。现已知CBP有CBPI和CBP2两种, 或称作 CBPa,CBPb,分子量分别为 24及 300kD。 CBP-I即eIF4E,CBP-II即 eIF4F,后者兼有解螺旋酶和ATP酶活性,是主要的帽结合蛋白,AIF4A。4B、4E共同促进这一结合 过程(图13-6)。
eIF中,以 eIF2研究得较多和较清楚。因为真核生物mRNA上没有 RBS序列,翻译 起始不是像原核生物那样,mRNA先于起始tRNA结合到核蛋白体小亚基上。真核生物 的翻译起始先由eIF2与met-tRNAimet及GTP结合成复合体,在eIF3及eIF4C的协助下,结合到4OS核蛋白体亚基上,然后mRNA上的AUG才辨认tRNAimet及上的反密码,在各种eIF4的协助下进入 4OS亚基(图 13- 6)。所以,
eIF2是生成起始复合物首先必需的蛋白质因子。正如前面谈到许多代谢调控过程那样,调控的关键位点往往在一系列反应的最先一两步反应,所以eIF2是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调控的关键物质,也是作为众多生物 活性物质、抗代谢物。抗生素等物质作用的靶点。这就不难体会,对eIF2的研究较多 和较彻底了。
二、肽链的延长
包含总结汇报、人文社科、旅游景点、外语学习、办公文档、党团工作、经管营销、工作范文、考试资料以及第13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等内容。本文共3页
相关内容搜索题号:4221803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引用次数:47更新时间:16/07/07
如图是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结构含有核糖体RNAB.甲硫氨酸处于图中@的位置C.密码子位于tRNA的环状结构上D.mRNA上碱基改变即可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
提示: 下载试题将会占用您每日试题的下载次数,建议加入到试题篮统一下载(普通个人用户: 3次/天)
【知识点】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表示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部分过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分子上含有A、G、C、U四种碱基B.甲分子上有m个密码子,乙分子上有n个密码子,若不考虑终止密码子,该蛋白质中有m+n-1个肽键C.若控制甲合成的基因受到紫外线照射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那么丙的结构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D.丙的合成是由两个基因共同控制的
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就是DNAB.基因全部位于细胞核中C.烟草花叶病毒中也存在基因D.DNA上任意一段都表示基因
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如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Qβ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QβRNA的复制需经历一个逆转录过程B.QβRNA的复制需经历形成双链RNA的过程C.一条QβRNA模板只能翻译出一条肽链D.QβRNA复制后,复制酶基因才能进行表达
暂时无评论暂时无评论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B.内环境的稳态是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热门知识点使用次数:7
入库时间:
人体细胞中,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与甲硫氨酸的密码子都是AUG,但胰岛素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这是加工修饰的结果。下列关于胰岛素基因转录翻译及多肽链加工修饰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作为模板的物质既有DNA也有RNA&&&&&&&&&&&&&&&
B.这些过程中既有肽键形成也有肽键水解
C.加工修饰的场所既有内质网也有高尔基体
D.催化过程既要DNA聚合酶也要RNA聚合酶
【解析】:胰岛素基因转录出mRNA时以DNA为模板,翻译出蛋白质时以mRNA为模板;这个过程中氨基酸在 ccooco.n< cooco因你而专业^tRNA的携带下连接到mRNA上,在核糖体内脱水缩合成多肽(前胰岛素原);前胰岛素原并没有生物活性,在信号肽酶的作用下,前胰岛素原的信号肽被切除,而成为胰岛素原,最后胰岛素原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肽键水解),生成有活性胰岛素;加工修饰的场所既有内质网也有高尔基体;RNA聚合酶催化的过程是:RNA的合成,DNA复制,需要的是DNA聚合酶,翻译需要的是核糖体和tRNA,不需要聚合酶。
如果没有找到你要的答案,请尝试下下面的试题答案搜索功能。
用户评论纠错:
&&&&&&暂无评论
我来说几句:
备课中心教案课件试卷下载请选择栏目:
当前位置: &&&&&& > 正文
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和遗传密码
 来源:&&   |
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和遗传密码:
1.mRNA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直接模板
(1)mRNA分子由5&-端非翻译区、开放阅读框架区和3&-端非翻译区3部分组成。
(2)开放阅读框架区与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序列相对应。
(3)存在于mRNA的开放阅读框架区的三联体形式的核苷酸序列称为密码子。
(4)由A、G、C、U这4种核苷酸可组合成64个三联体密码子医学|教育网。
(5)在64个密码子中,有61个密码子分别代表不同的氨基酸。
(6)AUG既编码多肽链中的甲硫氨酸,又作为多肽链合成的起始信号。
(7)作为起始信号的AUG称为起始密码子。医学|教育网
(8)UAA、UAG、UGA不编码任何氨基酸,只作为肽链合成终止的信号,称为终止密码子。
(9)遗传密码特点①方向性(5&-3&);连续性(密码子及密码子的各碱基之间没有间隔);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密码子,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②通用性(遗传密码基本上适用于生物界的所有物种);摆动性(第3位密码子与第1位反密码子之间的配对并不严格)。密码子的特异性主要由头两位核苷酸决定。
2.核蛋白体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
(1)真核细胞的大亚基(60S)由28SrRNA、5.8SrRNA、5SrRNA和49种蛋白质组成,小亚基(40S)由18SrRNA和33种蛋白质组成,大、小亚基结合形成80S的核蛋白体。
(2)大、小亚基所含蛋白质分别称为rpL和rpS。医学|教育网
(3)核蛋白体上的P位、A位分别结合肽酰-tRNA和氨基酰-tRNA。
(4)核蛋白体小亚基介导mRNA序列上的密码子与tRNA分子中的反密码子之间精密的相互作用,从而保证了遗传信息转换的准确性。
(5)核蛋白体大亚基蛋白质具有转肽酶活性,催化肽键形成而延长新生肽链。
3.tRNA起着运载氨基酸的作用
(1)还起适配器的作用,即mRNA序列中密码子的排列顺序通过tRNA&改写&成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2)tRNA具有与氨基酸结合和与mRNA结合的2个部位。
(3)氨基酸结合部位是tRNA氨基酸臂的-CCA-OH。
(4)氨基酸与特定的tRNA分子结合,形成氨基酰-tRNA。
(5)氨基酰-tRNA是氨基酸的活化形式。
(6)tRNA与mRNA的结合部位是tRNA的反密码子。
4.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重要酶有
(1)氨基酰-tRNA合成酶、转肽酶和转位酶医学|教育网。
(2)有很多重要蛋白质因子参与反应,主要有起始因子、延长因子、释放因子(又称终止因子)。
5.氨基酸的活化
(1)氨基酸与特异的tRNA结合形成氨基酰-tRNA的过程称为氨基酸的活化。
(2)氨基酸的活化由氨基酰-tRNA合成酶催化生成,每个氨基酸活化需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
(3)氨基酰-tRNA合成酶对底物氨基酸和tRNA都有高度特异性。
2017临床医师网络辅导班次介绍
教学服务教学材料
42大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助考之星--百万题库软件: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12288;&#12288;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
电话:010-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启动子和起始密码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