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是一种伟大与渺小 臧克家而渺小,崇高而丑陋的动物

第九章优美与崇高;西方文化史上重要的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丑与荒诞;“优美”概括了古希腊文化中以神庙和人体雕像为代表;“崇高”概括了继承希伯来文化的西方基督教文化中以;二、优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优美(;beautyorgrace)的审美形态最早来源于;古希腊的这种单纯、静穆、和谐的美;三、崇高的文化内涵;崇高(sublime)的审
第九章 优美与崇高
西方文化史上重要的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
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丑与荒诞。
“优美”概括了古希腊文化中以神庙和人体雕像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
“崇高”概括了继承希伯来文化的西方基督教文化中以哥特式教堂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
二、优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beauty or grace)的审美形态最早来源于古代希腊文化。
古希腊的这种单纯、静穆、和谐的美。不仅表现于建筑和雕塑,而且也表现于绘画、音乐、诗歌等其他艺术形式。
三、崇高的文化内涵
崇高(sublime)的审美形态起源于希伯来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
“崇高”的艺术风格:
宗教艺术风格:追求对有限人生的精神超越
浪漫主义风格:人自身成为崇高的主体,人超越自我的精神历程成为崇高的核心。 希腊精神与希伯来精神比较
1.最终目的:人的完满――人被拯救
2.最高观念:按事物本来面目看待事物――训诫和服从高于一切
――良知的严格性
中世纪基督教的哥特式建筑代表了早期的崇高风格,这是一种对神的赞颂同时对人的价值进行压抑的宗教艺术。
当崇高从宗教艺术风格演变为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时,它的内容从主体精神的异化复归为主体精神的自觉。追求超越的人对自身的超越这一精神历程,代替宗教超越中的彼岸(天国、上帝),成为崇高的核心。
四、崇高的审美特征
朗吉弩斯在西方美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把崇高作为审美范畴提出来。现代美学中的崇高理论是以朗吉弩斯的《论崇高》为起点而逐步走向完善的。
(一)、崇高的特征
1、按照朗吉弩斯的理解,崇高首先存在于自然界,存在于某些自然事物中。
他在《论崇高》中写的一段话表达的意思是,如果我们环视四周的生活,我们会发现,万物的丰富、雄伟、美丽是惊人的。小小的溪流清澈而有用,可是尼罗河、多瑙河、莱茵河还有辽阔的海洋的美却更加令人惊叹;天上的星光是美的,可是与我们自己点燃的火炬比起来,星光就显得黯然无光了;火山在爆发时从地底抛出巨石和整个山丘,大地上还因此流起火的河流,那样的景象具有摧毁一切的惊人气势。
朗吉弩斯通过列举这些对象显示出自然界崇高的美学特征:数量的巨大和力量的强大,威严可怕,令人惊叹,人的实践尚未征服的奇异。
2、崇高也存在于社会生活和艺术中。
朗吉弩斯所理解的社会生活的崇高主要限于人格的伟大、精神的高远和感情的炽烈。 比如,《论崇高》里通篇充满了对意志远大、激越高举、慷慨磊落的人格的赞赏和对和琐屑无聊、心胸狭窄、墨守成规的人格的鄙夷。
(二)、崇高的效果
1、崇高的效果是能够唤起人的尊严和自信。
人天生就有追求伟大、渴望神圣的愿望。在崇高的对象面前,人感到自身的平庸和渺小,人奋起追赶对象、征服对象、超过对象,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一种自豪。
对于崇高的效果,朗吉弩斯在《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话:“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森罗万象的宇宙中来,仿佛引我们去参加盛会,要我们做造化万物的观光者,做追求荣誉的竞赛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的心灵中植下不可抵抗的热情DD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底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黑格尔
“我们在观照伟大的东西时,或者感到恐怖,或者惊奇,或者对自己的力量以及人类的尊严产生自豪,或者由于我们自身的渺小、衰弱而丧魂落魄。”------车尔尼雪夫斯基
2、朗吉弩斯提出艺术中的崇高应该对人的感情产生强烈的效果,使人狂喜,让人惊奇,这是贯穿《论崇高》全书的一条主线。
他写道:“天才不仅在于说服听众,而且也在于使人狂喜。凡是使人惊叹的篇章总是有感染力的,往往胜于说服和动听。因为信与不信,权在于我,而此等篇章却有不可抗拒的魅力,能征服听众的心灵。”
这里,朗吉弩斯是超越了希腊美学的传统的。崇高的目的不是净化,不是摹仿,也不是理智的说服。
狂喜“是指听众在深受感动时那种惊心动魄,情感白热化,精神高度振奋,几乎失去自我控制的心理状态”。-------朱光潜
康德《判断力批判》论崇高
1、两种崇高:数量的崇高,特点在于对象体积的无限大;力量的崇高,特点在于对象既引起恐惧又引起崇敬的那种巨大的力量或气魄。
数量的崇高――崇高的主观的符合目的性见于想象力遭到“推拒”而理性起来解围。 力量的崇高
力量崇高的事物一方面须有巨大的威力,另一方面这威力对我们却不能成为支配力。 痛感转化为快感,崇敬克服了恐惧
崇高在于自然还是人的内心?
康德所举的力量的崇高都有关道德观念。所以力量的崇高主要是指勇敢精神的崇高,这种精神是一定社会文化修养的结果。
2、康德崇高说的缺点
黑格尔放弃了康德的艺术作品不能崇高以及崇高与美对立的看法
法国美学家巴希反对把崇高分为数量的和力量的两种,认为崇高只有力量伟大一种。 对于康德的崇高在于体积巨大的观点,受到后人的批评。英国的勃拉德莱在《牛津诗学讲义》中,就举了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到的麻雀抗拒猎狗的例子反驳康德的这个观点。
这表明:体积的大小在崇高感中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是力量或气魄。
--------------------勃拉德莱F.H. Bradley ()
《论崇高》在美学史上的地位
1、朗吉弩斯的崇高范畴的提出以及对崇高效果――狂喜的强调,在美学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标志着一种转变,这种转变在艺术创作中是由理智向情感的转变,由规范法则向精神实质的转变。
2、对感情、灵感、想象的重视使朗吉弩斯的《论崇高》成为若干年后的启蒙运动者和浪漫主义者手中的武器。他们以此反对新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反对刻板的政治生活对人的自由天性的压抑,崇尚艺术创作中的自由和激情。
优美和崇高的比较
1、静态――动态。
2、小巧、柔顺、完善――巨大、粗犷、无限。
3、愉悦、接近――拒斥、升华。
4、主客融合――主体超越对象而后达到同一。
六、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唐?司空图《诗品》接近阴柔之美的,“纤”、“典雅”等
接近阳刚之美的,“雄浑”、“劲健”、“豪放”
宋词中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豪放派) 学士词, 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婉约派)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审美特征
阳刚之美(壮美)
阴柔之美(优美)
惊而快之,发豪士之气。 乐而忘之,几忘其有身。
壮美的景象与审美主体之间存在一种对抗欣赏者凝神观照,获得审美的愉悦,刹关系,使审美主体产生惊怖的情绪,但同时那间忘记自身的存在。
又在审美主体内心激起一种摆脱琐细平庸
的境界而上升到更广阔境界的豪壮之气,因
而感到兴奋。
桐城派古文学家姚鼐也有关于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论述。
姚鼐列举的刚性美的对象有:雷霆闪电、崇山峻岭、对于人来说如凭空远眺、万千将士勇猛杀敌等等;而柔性美的对象有:云、霞、清风、烟雾、幽静的山林里潺潺的溪水等等。
朱光潜先生在《文艺心理学》第十五章《刚性美和柔性美》里就援引了姚鼐关于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论述。这是朱光潜我国系统论述崇高这个审美范畴,对崇高和秀美进行比较研究的最早文献。
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vs
崇高与优美
文化背景:中国美学中的优美,并不具有西方美学的优美那种“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是没有的。
悲剧与喜剧
悲剧的概念
自然界没有悲剧。
“现实生活中并没有悲剧,正如辞典里没有诗,采石场里没有雕塑作品一样。”――朱光潜 社会生活领域里的喜剧与悲剧都是一种审美意象,离不开审美主体,需要人的意识去发现它、唤醒它、照亮它。
悲剧的概念:广义的悲剧(作为审美范畴之一)PK狭义的悲剧(戏剧样式之一) 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解释:悲剧是人的行为造成的,但与悲剧主角的道德因素无关。他们不是因为做了坏事,而是由于自己的过失而陷入厄运或遭到灭顶之灾,这是命运的捉弄。因此引起人们对悲剧主角的怜悯和对命运的恐惧。
悲剧引起怜悯和恐惧而使人得到净化。
悲剧是由人的行为所引起的:第一、不应让一个好人由福转到祸
第二、也不应让一个坏人由祸转到福
第三、悲剧情节结构也不应该是一个穷凶极恶的人从福落到祸
黑格尔对悲剧的解释:悲剧所表现的是两种对立的理想或“普遍力量”的冲突与调解,使代表片面理想的人物遭受痛苦或毁灭。
就悲剧主角个人而言,他的牺牲好像是无辜的;但就整个世界秩序而言,他个人虽遭到毁灭,他所代表的理想却不因此而毁灭。所以悲剧的结局虽是一种灾难和痛苦,但悲剧所产生的心理效果不只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怜悯和恐惧”,而是愉快和振奋。
尼采: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悲剧是日神和酒神的结合,但本质上是酒神精神。悲剧给人的美感是痛苦与狂喜交融的迷狂状态,是一种“形而上的慰藉”。
悲剧的本质:命运感
命运是悲剧意象世界的意蕴的核心。并非生活中的一切灾难和痛苦都构成悲剧,只有那种由个人不能支配的力量(命运)所引起的灾难却要由某个个人来承担责任,这才构成真正的悲剧。
悲剧的美感:
渺小的感觉。
惧之后,会有惊奇和赞叹的感情。
悲剧始终渗透着深刻的命运感,然而从不畏缩和颓丧;它赞扬艰苦的努力和英勇的反抗。它恰恰在描绘人的渺小无力的同时,表现人的伟大和崇高。悲剧毫无疑问带有悲观和忧郁的色彩,然而它又以深刻的真理、壮丽的诗情和英雄的格调使我们深受鼓舞。――朱光潜 悲剧的审美效果:命运感(人生的严峻)
悲剧的意义:人性的完整和深刻
悲剧的主角只是生命看狂澜中一点一滴,他牺牲了性命也不过一点一滴的水归原到无涯的大海。在个体生命的无常中显出永恒生命的不朽,这是悲剧的最大使命,也就是悲剧使人快意的原因之一。――――朱光潜
中国的悲剧
(由此导致中国人不够深刻,为什么? )
喜剧的意蕴的核心:时间感。
喜剧体现一种时间感。
整个世界是一个新陈代谢、辞旧迎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再生的过程。旧的死亡了,新的又会产生。旧的东西,丧失了生命力的即将死亡的东西,总显得滑稽可笑,于是产生了喜剧。
喜剧的美感:同情感、智慧感、新奇感
低下卑劣的东西以高尚堂皇的面貌出现
无足轻重的东西以异常严重的面貌出现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行业资料、生活休闲娱乐、75美学原理9-10章等内容。 
 《美学原理》-尔雅完整版答案_院校资料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一个人审美趣味的...() 是否 9、物的意蕴深浅与人的性分情趣深浅成正比 是否 10、两岸猿声啼不...  美学原理全部答案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美学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一...共 30 分) 1.A 2.D 3.C 4.B 5.A 6.D 7.C 8.A 9.D 10.B ...  美学原理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美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 什么是...9.博克 承认美的客观性,肯定美是物体的某些属性。 10.狄德罗 说美是事物的...  美学原理作业4 5页 免费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 2013年美学原理作业10个 隐藏&& 分享到:
X ...  试卷编号:6418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20**年*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美学原理》...D 8. C 9. B 10.A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审美...  美学原理考试标准答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DYD 极速化学 www.0-123.net...(2.00 分) 是否 9、美不是超越与复归的统一 (2.00 分) 是否 10、凡是...  2016美学原理课后满分作业及答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2016 美学原理 课后...2016尔雅美学原理期末考... 45页 2下载券
2016春福师《生态学》在... 9...  第二章 审美体验及其类型 十九世纪以来,随着科学发展...这他(她)到 65 岁时已在电视机 前坐了 9 年...2015年暨南大学美学原理... 暂无评价 10页 免费 ©...  美学原理_韩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美学原理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名词解释 5) 18 世纪初,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莱布尼茨、沃尔夫,认为认识包括高级部分和低级部分,...&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贫穷 富有 渺小 伟大 平凡 崇高 
选以上的六个词中的三个造句!!~~~~
贫穷 富有 渺小 伟大 平凡 崇高 
选以上的六个词中的三个造句!!~~~~
1、我们的物质可能还是贫穷的,但我们的精神却是富有的。
2、我们要在平凡的人生中造就伟大。我们的人生虽然平凡,但所从事的事业却是伟大的。
3、我们虽然渺小,却有崇高的理想。
其他答案(共8个回答)
There are 5 desks in the room.
那个房间有5张桌子
就跟汉语里面无人称的“有”的用法一样吧,例如En la mesa hay une libro.桌子上有一本书。
1、今天吃的食物不是猪肉,而是白菜.
2、虽然我这次试验失败了,但我仍不放弃。
3、我既会书法,又会画画。
希望被采纳!
1.释 义: 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2.出 处: 《论语·季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李白《登鹳雀楼》
果粒奶优怎么样 整个人都陶醉在非常美好的滋味之中。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渺小与伟大的我微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