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能量密度可以使水密度降低如果制成武器的话会怎样。

中广核 善用自然的能量
核电QA大全
全面了解核电知识!
点击白色小圈会有相应内容哦~
Q为什么要减少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耗?
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支撑了19世纪到20世纪近200年来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然而,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人类对其的巨大消耗,使化石能源正在逐渐走向枯竭。我国的煤、石油、水力等资源虽然丰富但是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均值的二分之一。煤、石油、天然气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作燃料非常可惜。同时大量化石能源的燃烧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Q为什么说我国的能源需求增长空间大?
我国当前年人均用电量是加拿大的1/5、美国的1/4,不到日本的1/2,可以预见,未来能源需求还会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特别是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下能源需求将保持更高的增速,所以我国的核电发展也是先沿海再内陆。
Q为什么说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压力大?
我国当前以煤炭、火电为主的能源电力生产和消费结构将对生态环境形成越来越大的压力。我国煤炭消费比例高达70%,而世界平均水平仅30%,传统能源生产带来大量碳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治霾压力越来越大。
Q我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哪些承诺?
日,中国政府发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首次正式提出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联合声明》提出,中国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Q我国核电发展与世界平均水平有多少差距?
在全球范围内,核电的应用是比较成熟的,与火电、水电并称为世界三大电力供应支柱,而在发达国家中应用最广,中国的核电发展比较落后。全球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平均比例为12%,而中国仅有2%,两者相差了10个百分点,发达国家如法国高达73%、韩国30%、美国19%。
Q我国核电装机与国家的目标有多少差距?
2013年我国核电装机比例仅为1.2%,按照国家“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的方针,到2020年核电的装机比例要提升到 4% 以上。
Q国家高层对我国的核电建设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强调“要在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重点项目建设。”
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再次强调“抓紧启动东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
Q我国的“十二五”规划在核电发展方面提出了哪些目标?
按国务院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核电建成装机容将达到4000万千瓦,相当于在2012年底1257万千瓦的基础上增长218%;同时,在建规模达到1800万千瓦。
Q除了满足国内电力需求,我国发展核电还有什么战略考量?
不单是国内的电力需求要发展核电,目前核电与高铁并行,已成为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支撑,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在多次外交访问和多个国际场合都大力推介我国核电技术的出口。
Q核,是什么?
A核,是一种元素。“核”,往往是“核素”的简称,指代放射性元素。核素发现的轨迹正是近代物理研究中人类了解物质微观结构的过程。近代的物理家们正是从对放射性核素的发现开始,逐步了解、认识、并逐步开发这个“微观的小宇宙”的。
核,是一种能量。核能,就是核素发生核反应时释放的能量,这个过程符合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核反应包括:核裂变、核聚变、核衰变。
核,是一种资源。1克铀235的原子核完全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7吨优质煤完全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这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从被人类发现开始,就备受瞩目。
Q什么是核裂变?
A核裂变,比如铀235吸收一个中子后,分裂成两个裂变碎片,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和多个中子。
Q什么是核聚变?
A核聚变,就是原子的粒子熔合在一起的过程,比如氘和氚聚合成一个氦核,反应的同时释放巨大能量。
Q什么是核衰变?
A核衰变,则是不稳定的核素自发的较缓慢地放射能量的过程,因此会发生核衰变的核素又称放射性核素。
Q什么是辐射?
A辐射,存在于整个宇宙空间,包括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包括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微波、通讯无线电波等。电离辐射则来上述核反应,其中:α射线,穿透力最小,一张纸可挡住;β射线,可用金属板屏蔽;γ射线,穿透力强,但通过设置较厚的混凝土墙,能完全进行阻挡屏蔽。
Q核电站怎样发电?
A世界上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它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核电站的原料为铀-235,中子撞击铀-235原子核引起原子核裂变,裂变的过程释放出能量,同时又产生了新的中子。新产生的中子引起新的原子核裂变,裂变反应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同时不断产生能量。这成为核电站发电的动力源。铀裂变产生的能量巨大——1克铀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吨煤释放的能量。
用铀制成的核燃料在“反应堆”的设备内发生连续裂变而产生大量热能,再用处于高压力下的循环水(或其他物质)把热能带出,在蒸汽发生器内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带着发电机一起旋转,电就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并通过电网送到四面八方。
Q核电站的燃料是什么?
A火电厂使用煤作燃料,通过煤燃烧产生的热量发电;而核电站则使用铀作燃料,通过核燃料裂变产生热量发电。
核燃料是可在核反应堆中通过核裂变产生核能的材料,是铀矿石经过开采、初加工、铀转化、铀浓缩,进而加工成核燃料元件。
压水堆核电站采用浓度为3%左右的核燃料(铀-235)。大亚湾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内有157个核燃料组件,每个组件由17×17根燃料棒组成。燃料棒由烧结二氧化铀芯块装入锆合金管中封焊构成。一个燃料组件中有一束控制棒,控制核裂变反应。
Q核电站和火电厂的主要区别在哪?
A核电与火电最大的区别是将火电厂的锅炉替换成了核反应堆
Q核电站会像原子弹一样爆炸吗?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觉得核电就是核弹,担心核电站会不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其实核电与核弹完全不同,虽然它们都是以铀为原料,但是两者铀的浓度却完全不同。核电站是啤酒,酒的浓度大约3%到4%,原子弹是酒精,浓度93%以上。啤酒怎么点火也点不着,二锅头50多度一点就着。就好比您在夏天,浅酌一杯冰啤酒能消暑解渴,如果喝一杯浓度90%的酒精,恐怕就得送医急救了。
Q铀的能量有多大?
A核能是高效的能源。理论上,一千克(2斤)U235只有鸡蛋大小,能发电2280万度电,可供228万户家庭一天的基本用电量,相当于满足深圳2/3的家庭用电(深圳共有350万家庭户数)。同样的电若用煤则需要2700吨优质煤完全燃烧,两者相差270万倍,而这些煤堆起来则相当于一个面积为标准篮球场(28m×15m)的两层楼房(4.5米)。
但是实际上,电站使用的并不是纯U235,而是U235含量低于5%的U混合物(U235和U238),且燃烧、转化时也会有损耗。大亚湾的1台机组每年发电约75亿度,一年需要30吨铀的混合燃料,火电厂则需要300万吨煤。打个形象的比喻,运输这300万吨煤需要7万多节火车皮(一天运1万吨煤,每天需要近200节车皮),而核电厂一年的30吨燃料只需要一辆大卡车。
Q目前地球上的铀资源情况如何?
A目前核能开发主要利用的核裂变材料为铀和钍,地球上已探明铀矿钍矿资源,按其所含能力计算,相当于化学燃料总能量的20多倍,而且,海水中还含有很多铀,海水中平均铀含量为3.3微克/升,据估算,海水中含有的铀资源达45亿吨之多。
Q为什么说核电站“吃的少、排的少”?
A核电站消耗核燃料非常少,1台百万千瓦级核电站1年只消耗25吨核燃料,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则是“零排放”。
Q核电和其它能源形式相比有什么优势?
A国际经验表明,核电是一种安全、经济、高效的能源。相对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核电基本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相对于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核电具有更稳定、容量大、经济性好的特点。特别是在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发展核电成为一项战略选择。
Q核电在缓解温室效应和保护环境方面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A核电作为目前唯一能够大规模代替化石能源的、技术上可行、可靠的清洁能源,其环保效益是十分明显的。据测算,建造4000 万千瓦装机容量的核电机组,相当于每年减少1 亿吨标煤使用量。
核电与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相比,在改善环境质量方面有哪些特点?
核电单机容量大(>100万千瓦);运行稳定,利用小时数高(7000小时/年),可作为电网基荷运行;生产过程对环境基本上是“零”排放;据测算,每建设4000万千瓦的核电,每年可替代标煤消耗1亿吨;每100万千瓦的核电对标煤的替代效应相当于200万千瓦水电、350万千瓦风电、470万千瓦光伏发电。
Q除了发电,核能还能用来干什么?
A核能时常被人们与核武器、原子弹、氢弹、核潜艇等军事应用联系在一起,但这只是核能利用的一个方面,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核能的和平利用:利用核反应产生的热能可以发电(核电站)、供暖、供热、制冷以及海水淡化;利用其放射性,可服务于科研、医疗(胸透、X光、CT等)和工业监测(利用射线探测物体内部结构)、保鲜(经过辐照后的农产品保鲜时间提高,但不会有放射性残留,不会吃到肚子里)等,甚至一些宠物吃的猫粮、狗粮也经过辐射性照射,提高其质量。
Q什么地方适合建核电站?
A作为关系国计民生、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的重大工程项目之一,核电站建设地点的选择(即“核电站选址”)非常慎重,相应要求非常高。
国际上针对核电站选址主要考虑“经济”、“技术”、“安全”、“环境和社会”等因素。其中:
在经济方面,核电站厂址应靠近经济活跃且有足够用电需求的地区;
在技术方面,核电站厂址所在地地质深部区域须无地质活动断裂,另外以厂址为中心,在半径在数千米范围内无地质活动断裂;
在安全方面,核电站厂址须考虑避免公众、环境遭受因放射性事故所释放过量辐射的影响,同时还需考虑突发自然事件或人为事件对核电站所造成的影响;
在环境和社会方面,核电站厂址应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容。
除上述主要因素外,核电站厂址的选择还跟地形、地貌、气象、水文、交通等条件息息相关。
Q核电站周边是否要有5公里的无人区?
A这种理解并不准确。虽然当前的核电技术能够确保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但为使核电站周围民众的受照水平降至最低和确保在万一发生严重核事故的情况下有效实施核应急计划,考虑针对核电站周围人员进行合理规划控制。
为此,我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颁布《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当中规定在核电站周围设置特定区域,并对限制区域内的人口数量作出了规定。
规定要求在核电站周围设置“非居住区”和“规划限制区”两大区域。核电站非居住区为以核电站反应堆为中心,半径不得小于0.5公里的圆形区域;规划限制区则为以核电站反应堆为中心,半径在0.5公里至5公里的环状区域。
规定要求,“非居住区”内不准工作人员或民众居住,旨在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而“规划限制区”内必须限制区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以考虑事故应急状态下采取适当防护措施的可能性。由此可见,我国政府针对核电站周边0.5公里的区域范围作出了不准人员居住的严格限制,但并未严格禁止人员在核电站周边5公里范围内居住。
Q核电站周围5km限制区究竟要限制些啥?
A核电站周围5公里区域是核电站选址及前期工作所考虑的重要区域,是指以核电站反应堆为中心,半径5公里的圆形区域范围。该区域由呈同心圆结构的“非居住区域”和“规划限制区”两部分组成。内圆以反应堆为中心,半径0.5公里;外环深度则为4.5公里。
根据我国政府的相关规定,在核电站项目开发期间,针对这两个区域的限制活动分别为:
非居住区:考虑公众健康和安全,该区域内不准工作人员或民众居住;
规划限制区:禁止建设炼油厂、化工厂、油库、爆炸方法作业的采石场、易燃易爆品仓库、输油(气)管道等项目;禁止新建、扩建规模较大的企事业单位、人员密集场所和生活居住区、大型医院或疗养院、旅游景点,以及飞机场和监狱等项目,并限制人口数量增长。
Q建核电站有必要,但为什么选择建在我家门口,建在别处不行吗?
A并非所有地点都适合建设核电站,核电站的选址所考虑的条件和因素非常高。核电站选址不仅需要考虑自然因素,而且还需考虑社会环境因素,前者包括选址地理位置条件、地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后者则包括人口增长限制、应急撤离、避开飞机飞行航线、远离重要国防设施以及放射性废液和废气排放等。此外,选址过程中还必须收集和评价对核电站安全可能产生有害影响的有关现象的历史资料,如火山活动、大风、沙暴、暴雨、泥石流、降雪、冰冻、冰雹及地下潜冰等。
能够突破核电站选址工作层层要求,最终胜出的合适厂址稀少且珍贵。在成功选取条件适宜的核电厂址后,当地民众应考虑我国能源发展的大局,配合我国核电站的建设工作,必要时贡献土地资源。与此同时,核电业主和当地政府也将考虑通过采取经济补偿和政策行动对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进行妥善安置,弥补其因核电建设所承受的损失。
Q核电站在选址时是如何考虑“地震”因素的?
核电站的选址非常严苛,不仅考虑地质、地震、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还有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等社会环境都非常苛刻。好比地质这一项,要求相对稳定的地块,即使发生地震也只是平移,不会发生断层。历史测量数据表明,大亚湾这片地区地壳安全稳定,发生强地震的概率非常低,历史上没有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在设计时,我们进一步留出安全空间,大亚湾核电站最终按照8级抗震烈度设计。
Q为什么说核电站选址要求高?
核电站的厂址要求非常高,并且很多条件是相互牵制、相互关联的,所以选址工作既复杂又耗费时间,一座核电站从选址调查开始,到正式开工建设,前后时间跨度可达20年。
核电站选址时,除了要考虑核电站周围人口密度、土地和水资源、地质、地形、地震、海洋和陆地水文、气象等历史资料和实际情况外,动用的调查手段也可谓“兴师动众”,上天入地,卫星照相、航空测量、地面测量、地下勘探、大气扩散试验、水利模拟试验等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
Q核电站里的放射性会不会跑出来?
为防止反应堆内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厂内和厂外环境,核电站在设计、建设方面采用多道屏障。
第一道屏障:燃料芯块:核裂变产生的放射性物质98%以上滞留在二氧化铀陶瓷芯块中,不会释放出来;
第二道屏障:燃料元件包壳管:燃料芯块密封在锆合金包壳内,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一回路水中;
第三道屏障:压力容器和一回路压力边界:由核燃料构成的堆芯密封在壁厚20厘米的钢质压力容器内,压力容器和整个一回路都是耐高压的,放射性物质不会泄漏到反应堆厂房中;
第四道屏障:安全壳:反应堆厂房是一个高大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壁厚近1米,内表面加有6毫米厚的钢衬,防止放射性进入外部环境。
在核电站正常运行情况下,上述四道屏障有效防止放射性物质的外泄,为电站工作人员、当地民众、周围环境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另外,在万一发生严重事故(如反应堆高温熔毁)的情况下,核电站的应急冷却系统启动工作,通过喷淋冷却水的方式,将受损设备的热量带走,控制和缓解事故影响。由于当前的核电站采用双层安全壳设计,严重事故所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将被严格包裹和封存在安全壳内部,不会释放到周围环境。
Q核电站的安全壳是如何起到安全“兜底”作用的?
核电站里有四道安全保障,就像俄罗斯套娃一层套一层,一关把一关,最后一关就是“安全壳”。您可以把安全壳想象成一个“巨型高压锅”,高59米,内壁是1米厚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建筑,预应力的原理就像紧箍木桶的铁箍,里面有6毫米厚的钢衬,钢衬就是纯钢板,您可以把它想象成穿了一件纯钢打造、严丝无缝的钢衣。在核电站设计中我们都会设置“兜底”机制,安全壳就发挥着最后一关的兜底作用,就算前面几道都失效了,一旦有放射性物质泄漏的可能,都会通过“兜底”机制和设施进行及时处置。世界三次核事故中,三哩岛和我们的技术一样,放射性物质靠着安全壳来兜底,所以它没有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切尔诺贝利、福岛和我们的技术路线都不一样。我们正在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安全性能进一步提升,设计为“双层安全壳”。双层安全壳已经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应用,我们的台山核电站就是双层安全壳,现在工程建设正常推进中。
为什么压水堆不会出切尔诺贝利事故?
我们的压水堆核电厂不可能发生切尔诺贝利那样的事故。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的事故是反应堆问世以来最大的事故,造成工作人员伤亡。我国核电站采用的压水反应堆会不会发生这类事故呢?可以肯定地回答,由于结构和原理的不同,压水堆不会出现这类事故。
第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采用前苏联特有的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应堆RBMK-1000。堆芯由装有金属铀的1663根锆合金压力管,穿过直径12米,高7米的石墨砌体构成。这种堆的设计缺乏固有的安全性,有致命的缺陷,而压水堆的设计是本质安全的,在物理原理上就不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第二,在反应堆的建筑结构上有巨大差别。我国核电厂的反应堆外面有壁厚1米左右,内衬6毫米厚钢板的安全壳,即使反应堆出事故,安全壳也能把放射性物质包容起来,而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则没有安全壳,这才使得放射性物质可以“一飞冲天”,贻害人类。
第三,由于管理思想和管理体制的不同,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缺乏像我们一样普遍存在的严格管理。我国在这方面采取了严格的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和运行管理制度来杜绝操作失误。并且在核电厂设计中已经考虑了人的操作差错,即使万一操作失误,核电厂也不会发生不可控的事故。
最后一点,三哩岛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国际核能界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并实行了一系列改进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的措施,使得核安全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核安全对策也更加明确有效。
我国核电厂可能发生类似日本福岛事故吗?
福岛核事故后,核安全问题引起中国政府高度关注,为准确掌握我国核设施的事故潜在风险和抵御能力,中国政府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和国家地震局联合对我国全部核设施实施了综合安全检查,结果显示,我国核设施发生类似福岛核事故的可能性极低,主要原因如下:
厂址条件不同:日本所处岛国位于地震活跃的断裂带上,日本难以寻找到远离断裂带的合适厂址建设核电站,而是尽可能地选择受地震影响较小的合适区域建设核电站。与之比较,中国对核电站的选址要求非常苛刻,绝对不能建在地震带上;另外中国的沿海核电站都建在大陆架上,几十公里内海水深度都在200米以下,由于深度不够,这些海域不可能发生海啸。
技术条件不同:我国核电起步较晚,具有后发优势。无论是引进消化吸收还是自主设计,无论是建造还是运行,都充分汲取了国际先进经验。我国目前的在运核电站基本上为二代改进型核电站,安全性可靠并已获国际上核电运营的成功检验,另外,我国正在建设国际领先的第三代核电站,这些核电站在现有二代改进型核电站的基础上安全性获得进一步提升。
我国的核电站怎样抵御类似日本福岛的海啸威胁?
大亚湾的防波堤,全长556米,放置了1万4千多块14~40吨大小不等的混凝土块。别小看这些土块,在建设时期中国的制造业还不够强,很多东西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就连铸造这些巨型“扭王块”所用的水泥也是进口货,一块混凝土块在80年代的制造价格相当于一台彩电,也相当于当时内地一个大学毕业生三四年的工资总和。虽然昂贵,但它真的很重要,这些混凝土块构筑的防波堤平均可以阻挡14米的海浪,最高处达16米。有人提出大亚湾会不会发生像日本福岛那样的海啸事故,其实我国沿海区域的大陆架比较宽、面积广,与日本的深沟类型不同,本身就不具备海啸形成的条件。
Q我国的核安全监管如何做到“滴水不漏”?
A在中国的核电站里,没有人敢忽视国家核安全管理局的安全意见。作为中国的核安全监管机构,核安全局要颁发各类安全许可证,这个证是贯穿终身的。从设计方案开始,工程选址要拿许可证,再进行严格的设计审查;建造有建造许可证,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运行装料,有装料许可证;到并网,每一个控制点都是国家核安全局一个一个释放,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就不释放。到核电厂运行40年或60年退役,还要提出退役申请。
在管理标准上,国外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等各类国际组织颁发一系列的法规、导则和标准,我们的管理标准都是与国际一致的。
Q我国的核法律法规体系是怎样的?
A我国核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核电的建设和引进工作急用先建,逐步完善。
我国核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针对核武器对人类的威胁建立的核出口及进口管制、保障监督等核不扩散制度。二是针对核安全问题和辐射危害,在核设施安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性矿产开采及矿石加工、放射性物品运输、放射性废物管理等方面设立许可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为控制和减少核事故危害建立应急准备与响应制度,以及核损害赔偿制度等。三是针对近年来日益重视的核与辐射恐怖活动建立的包括实物保护在内的核安保制度。
从内容上看,我国的核法律法规体系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次——国家法律。我国核领域唯一的国家法律是《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原子能法》和《核安全法》尚在制定之中。
第二层次——国务院条例。包括《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核材料管理条例》、《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7个条例,从不同方面管制核能对人类的健康、安全以及环境可能造成的特殊风险,是国家法律在此方面的细化。
第三层次——国务院各部委规章。主要包括国务院条例的实施细则、有关部门行政管理规定、相关的导则和技术文件等。
从数量上看,我国现行的核与辐射安全法规共127项,其中法律1项,行政法规7项,部门规章29项,导则90项,覆盖了核与辐射安全相关的所有领域。
Q我国的核安全监管组织机构是怎样的?
A自我国政府酝酿核电建设之初,核安全就受到了高度重视。国家核安全局未成立之前,核安全主要是由核电企业内设安全机构自主监管。国家核安全局作为我国核安全监管机构成立以后,实现了对全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的统一监督。
国家核安全局成立于1984年,最早由国家科委进行归口管理。1998年,国家核安全局整体并入原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核安全局的职能得到整合优化。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国家对核安全监管机构进行了改革,国家核安全局的业务职能部门从1个司扩充为3个司,设立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作为国家核安全局的决策咨询机构,核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目前,我国中央一级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机构由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下属的3个核与辐射安全业务司、6个地区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和2个技术中心组成。6个地区监督站分别为华东、华南、西南、华北、西北和东北监督站,2个技术中心分别为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各省以及部分地市级环保部门均建立了相应的辐射环境技术支持单位。我国已构建了一支行政机关、地区监督站、技术支持单位三位一体、完整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组织体系。
Q我国核安全监管队伍有多少人?
A目前,国家核安全局主要负责核安全、辐射安全与辐射环境的监督管理,拟定相关的政策、规划、法规标准,并组织实施。国家核安全局对核电厂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分阶段的监管,分别对选址、设计、建造、运行、退役等不同阶段进行审评,并相应颁发厂址意见书、建造许可证、首次装料批准书、运行许可证和退役批准书等不同许可证件。国家核安全局6个地区监督站对核电厂的建造质量、设备制造质量、人员资质、运行安全和环境影响等进行监督。我国核安全监管已汇集了一批具有较高安全素养和技术能力的人才,专业人才队伍的规模达到局机关100人、中央本级1000人、地方10000人,为核安全监管发展提供了组织和人才保障。
Q我国的核安全监管能力如何?
A福岛核事故后,我国及时对全部在建和在运核电厂开展了全面审查,出台了检查报告和规划文件。我国暂停了核电项目审批,控制了核电建设的节奏与规模,以缓解核电安全的巨大压力,为改善核安全监管与进行技术验证赢得时间。在此期间,核电与核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得到了较大加强。通过引进和配备一批软件和硬件设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校核计算和独立验证能力、核安全监督检查能力、辐射环境监测能力、事故应急能力、核安全技术研发能力和公众沟通能力均取得了较大进步。
Q福岛核事故后,国家核安全局针对我国的核事故应急能力建设有什么行动?
A福岛核事故后,为进一步加强核电厂核事故应急能力,国家核安全局积极组织核电集团公司开展核事故应急支援力量和队伍建设。目前,已分别依托中国广核集团公司大亚湾核电基地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秦山核电基地挂牌组建了集团核事故应急支援队伍,组织各核电集团公司签署了《核电集团公司间核事故应急相互支援合作框架协议》,初步实现了全国范围内核电厂的核事故应急能力共建和应急资源共享。
Q福岛核事故后,国家核安全局针对我国核电厂提出了哪些改进要求?
A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国家核安全局高度重视,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响应行动。国家核安全局编写并报批通过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对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的民用核设施核安全工作完善了顶层设计,做出了总体部署。根据综合安全检查结论,国家核安全局对各核电厂提出了福岛核事故后核安全改进要求,并根据这些改进行动对安全的影响程度及其紧迫性,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把运行核电厂改进行动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分别要求在2011年底、2013年底和2015年底完成;把在建核电厂改进行动分为首次装料前完成和2015年底前完成2类项目。目前,各核电厂福岛后改进实施进展顺利,中短期改进项目已全部完成,长期研究项目正有序推进。此外,核安全局还在核电厂外部事件裕量评估、核电集团应急支援能力建设、公众沟通方式方法研究、后续新建核电厂安全要求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后福岛时代的核电应遵循什么标准,是直接影响我国核电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陆续出台的相关要求和文件,如《核电安全规划(年)》、《“十二五”期间新建核电厂安全要求》、《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改进行动通用技术要求(试行)》等,是在现行法规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最新的核安全规划、安全要求等文件提出的机组安全性、成熟性和可靠性等要求。
Q核电站里的“三段式沟通”是什么?
核电站的运行是由全数字化的主控室进行控制的,但人的操作至关重要。所以在核电站里,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两个人互相监督、一起确认,而且严格按照程序来干。举一个小例子,当我们需要按一个按钮时,核电站里面有成千上万个按钮,你按错了怎么办?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往往需要找另一个人和你一块确认。你会问,我需要干这件事,是不是按编号A键?另一个人则要复述一遍,要干这个事,确实是按编号A键。最后你再确认他复述的准确性,再说一次,整个流程结束之后你才可以正式按键。是不是有点像琼瑶剧里面的对白?实际上,这种对话叫做“三段式沟通”,是核电站里每一位操纵员的必备要求和习惯。在核电站里,任何一个操作都是如此,真是如履薄冰。
Q传说中的核电站“黄金人”是怎样炼成的?
A核反应堆的核心人员是操纵员,而大亚湾核电站最早的一批操纵员,又被称为“黄金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年的培训都要送去法国的核电站进行培训,培训一年下来平均每人费用高达130万法郎,按当时的汇率计算,约合26万美元,相当于黄金打造。如此昂贵的费用,所以大家后来就称这批人是“黄金人”。现在一名合格的操纵员的培养成本与战斗机飞行员的培养成本相当。
Q核电站操纵员是怎样炼成的?
A首先要成为一名操作人员,由大学毕业并学习核电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在模拟机室进行为期一年的严格培训,然后才开始操纵员漫长的“考操”过程。他们要在4年左右的时间里完成100多门课程的学习,一般的大学生在4年里全职学习顶多也就是50多门课程。之后通过国家核安全局的笔试、口试、实操考核,终于取到执照,再由资深操纵员带领6个月才能独立操作,整个流程下来至少需要5年时间。也就是说,至少要用9-10年,你才能开始参与操纵核电站运行的第一步。但是千万别以为当上操纵员就行了,每两个月还要进行一次模拟机培训,每两年需重新通过国家核安全局的执照考试,才能继续上岗。
Q反应堆操纵员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A业务能力强。对核电站机组各类功能的运作、各项数据了然于胸,熟悉各项操作,是核电站机组运行的“指挥官”。
学习能力强。不但在考操纵员过程中要持续学习,且学习强度不亚于高考前的冲刺阶段,很多人感叹“又经历了一次高考”。
心理素质好。头脑清醒镇静,遇事不慌乱。
Q核电站的安全管理“事无巨细”到什么程度?
对核电企业而言,任何安全隐患都不能忽视。我们一直认为“除非你能证明它是安全的,否则它就是不安全的”,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日,大亚湾核电站2号机组正在进行大修,即将进行核燃料装料,一名检查人员按例检查水池内的清洁度。这时,他通过望远镜,隐隐约约看到10米深的水池底部有一个小小的片状物,体积太小,又无法具体看清楚是什么,正随着循环冷却水流在移动。装料负责人马上终止工作,并报告给大修指挥部,着手开始打捞,可是这块小东西像捉迷藏一样,就是打捞不上来。大修指挥部这下着急了,立马召集紧急会议、现场实施打捞,但是尝试了多种方案都不行。这时,有的大修人员开始质疑,为了如此细小、而且明显是非金属类硬物影响整个大修是否值得?因为大修时每多花1分钟,损失近万元。但是电站管理层却非常坚持:异物进入反应堆堆芯及主冷却剂回路对核安全产生的风险及影响是不可预知和控制的,即使是一小块碎纸片,那也不行。
大修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全力以赴,直到第二天,花费了15个小时,终于打捞上来,竟然是一块约2平方厘米的干油漆片,原来是附近一处墙壁上的油漆风化脱落进入水池。大亚湾核电站因此少发了15个小时电,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万美元,这是一块“价值百万美元”的油漆片。
Q反应堆操纵员执照和汽车驾照有什么区别?
A一个核电站的反应堆操纵员执照只适用于这一个核电站,无法在其他核电站使用。如果反应堆操纵员工作调动,需在新电站重新考取执照。而我们熟知的汽车驾驶员,只要获得了驾照,就可驾驶与驾照相应的各种品牌、各种型号的汽车。
Q核电站实行怎样的培训制度?
A人是核电站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也是核电站优秀运行业绩的创造者,要让核电站工作人员多创造好的业绩,尽量不犯错误,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培训。
核电站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取得授权才能上岗工作,这被称为培训授权上岗制。在核电站里,凡是属于国家要求的特殊技能岗位人员,均需取得国家认可机构的资格证书,这些岗位包括:反应堆操纵员、吊车司机、检测人员等。
核电站的所有员工,只要在这里工作就要参加培训,直到离开或退休,这被称为“终身培训制”。他们还要定期参加复训,否则仍然不会获得继续开展此项工作的资格。
对于人员培训工作,核电站做出了大量投入,目的就在于保持和提高人员的知识层次、高超技能和正确的工作态度。
Q核电站里的“四个凡事”是指什么?
A凡事有章可循:在核电站的每项工作都严格按照程序、规定操作,不得随意发挥,以免因个人理解偏差出现失误,导致严重后果。
凡事有人负责:每项工作都要有具体负责人,并且不止有一个负责人,即使出现一个人生病、休假、出差等情况,替代者仍具备相应的资质并有能力完成这项工作。
凡事有据可依:每项工作不是敷衍了事做完就可以了,必须有完整、认真的书面、音像等记录,以备查询;一旦出现失误,也可通过有关记录查询原因,并加以改进。
凡事有人监督:凡事百密一疏,即使当事人对程序非常熟悉,对技术环节了然于胸,但仍有可能出现失误,这时就需要有人在旁监督,提出工作建议,实现“双保险”。
Q大亚湾核电站的材料码头为什么被称为“度假胜地”?
A材料码头,顾名思义,是核电站在建设期间装卸建筑材料用的。大亚湾核电站投产后,现在已经成为员工休闲娱乐的度假胜地。目前基地里居住的员工、承包商员工大约有1万人,每到周末,不少员工就带着家人来这里度假,也经常会到材料码头来游泳、钓鱼、沙滩上晒晒太阳,还有很多刚出生的小BB都是在这里长到三岁才回到市区去上幼儿园。现在有很多老一辈员工的孩子长大了,在外面读了大学,很多名牌大学生又回到核电站里来工作,现在有“富二代”,我们则有“核二代”。
Q是不是到核电站就要穿防辐射服?
一些参观者来之前小心翼翼地问,核电站的辐射会不会影响健康?是不是到核电站就要穿防辐射服?检测数据表明一个在核电厂工作一年的员工所受辐射剂量还比不上乘坐一趟长途飞机所受的辐射剂量大。其实,我们希望大家自己去发现,你看,在核电站里长大的孩子从小就在海里自由地游泳,健健康康长大后又回到核电站里面来工作,员工也经常在海边钓鱼、抓螃蟹回家煮了吃,享受免费的海味大餐。
Q大亚湾核电站有一排排临海的房子,是豪华别墅吗?
A大亚湾核电站有一排排临海的房子,不是度假村,也不是豪华别墅,就是我们核电员工的宿舍,核电的员工享受着无敌海景房的待遇。
Q中广核如何实现员工的健康保障?
A中广核高度关注员工的职业健康。中广核严格执行国家职业安全健康规定,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监测、防控机制和保障措施,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定期组织开展员工职业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实施跟踪复查,员工体检率100%。
中广核积极倡导和促进员工采取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以应对工作和生活压力。为此,我们建立覆盖到每个员工的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健康促进项目,包括:定期体检、及早发现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健康筛查、工作场所配备体育健身设施等。同时,鼓励员工自发开展健康促进活动,集团内部已成立上百个兴趣小组或协会,定期举办活动,促进员工身心健康。
Q在核电站附近居住会影响健康吗?
大亚湾是中国最大的八大海岸之一,这里的生态环境一直保持良好。我们长年对大亚湾周边的陆地、海洋、大气、土壤等介质几十年进行跟踪,周围环境与建造之前相比没有任何变化。现在旁边的大鹏镇长寿老人也越来越多,百岁老人有好几个,因此也被称为“长寿村”,有一位村干部的母亲108岁了,现在身体好得很。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大鹏原居民,从核电站建设到运行一直在这里生活,他们健康的身体就是最好的事实证明。
Q中广核如何与社区实现利益共享?
A中广核探索与社区建立长效合作和利益分享机制,在项目筹备、建设、运营的全过程,与当地政府和社区携手合作、共同谋划,从社会公益、就业促进和产业扶持这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拓展核电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力求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当地社会的繁荣稳定发展、造福地方人民做出贡献,使政府放心,让百姓安心。
在大亚湾、红沿河已经投运的核电基地,我们不断将支持向基层人群延伸,通过设立“大亚湾核电社区基金”、“红沿河镇一对一村企联系机制”等制度安排,每年投入数百万元资金,协助社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特别注意回应移民生活、社会老龄化、教育事业的需求和困难,将资金重点投入社区建设、老年人和学生群体。
在阳江核电等在建核电基地,每年以项目形式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相关投入累计超过1.6亿元。目前,参与阳江核电项目的当地民众有上千人,在促进就业的同时,也给居民生活方式带来显著变化。
在纳米比亚湖山铀矿等海外大型项目的周边社区,我们针对当地特点制定长期的社区支持计划,将资金集中在最能让当地民众受惠的领域,成立专门基金会进行社区投资,涉及向居民接受技能教育提供奖学金、为当地小学提供无息贷款、资助社会福利等多个项目,总资助金额超过200 万纳元(约合170 万人民币)。
Q核电站可以创造多少就业机会?
A核电建设期的1 亿元核电投资可为全社会创造3680 人/ 年的就业机会,运行期间1 亿元的核电产值可为全社会创造1922 人/ 年的就业机会。
Q核电站如何带动本地和产业链企业发展?
A核电工业是高科技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和产业关联度高,涉及上下游几十个行业, 设备投资约占总投资50%,本地设备制造企业将大有可为。
Q核电站如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A大亚湾周边的大鹏GDP 从数千万元增长到近300 亿元。一台核电机组的建设和运营可以拉动数百亿元的相关产业投资。
Q核电站如何促进城建与教育水平?
A核电项目需要建设大量配套设施,六台百万千瓦机组投运后每年可创造3.5 亿元的城建税以及1 亿多元教育费附加,促进地方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Q核电站如何提升城市知名度?
A大亚湾周边大鹏半岛已经成为国家级旅游区,大亚湾核电站被确定为“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海内外公众开放,成为深圳知名景点之一。
Q中广核如何实现开放式沟通?
A无论是筹备新项目还是运营成熟项目,中广核都会与省、市(地区)、县、乡村这四级政府和组织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充分了解各方的诉求和意见,进行回应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予以考虑和解决。为缓解公众对环境和安全的疑虑,中广核组织政府、社团、媒体、居民代表等社会各界前往核电基地实地考察、参加各种形式的核电论坛、研讨会和科普活动等超过150 次,数万人亲身见证和深入了解我国核电的真实状况,增进了发展核电和清洁能源的共识。
Q如果核电站发生事故,应当怎么应对?
A在发生较为严重事故时,核电站将按照国家法规要求进入应急状态。根据事故等级不同,应急状态也有不同分级,只有当事故非常严重,且所有安全措施全部失去效力时,才需要启动场外应急行动。
我国对核应急安排有严格规定,目的是保护公众、环境,核电站外一定区域的居民应按照政府统一安排,有序采取保护措施,包括必要时的撤离。在核事故应急状态下,政府将通过各种形式通知周边居民,核电周边居民应按照政府统一规定采取以下行动:
保持镇静,服从指挥,不听信谣传和小道消息;
听到警报后进入室内,关闭门窗,戴上口罩或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通过电视、广播、电话等方式了解外界情况,服从地方政府应急指挥部的进一步指示;
接到同意服用碘片的命令后,按说明按量服用碘片,不可多服,多服有害无益;
接到撤退命令后,应听从指挥,有组织地到指定位置集合后撤离;
接到对饮用水和食物控制命令后,不饮用露天水源,不吃附近蔬菜。
Q核电作为清洁能源能够起到怎样的环保效果?
A核电不单是能效高,也是对环境友好的能源形式。核电不排放烟尘、二氧化硫,更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没有这些气体排放,空气质量将大为改善。现在的华北地区,一年的重度污染天气数已经超过100天,但你看深圳地区还是保持着碧海蓝天。全世界核电厂一年的发电量相当于减排温室气体30亿吨,大亚湾6台机组的环境效益相当于40个梧桐山森林公园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法国有56个反应堆,其空气是欧洲最清新的。
核电站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吗?
A整个大亚湾核电站就像一座大园林,我们总是可以看到一群一群的白鹭鸟。白鹭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对自然环境极其敏感和挑剔,堪称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大亚湾核电站原址有一片草地,栖息着许多白鹭,核电站建成后,白鹭依然在那里繁衍生息。我们看到那边有一座亭子,叫做观日阁,白鹭就在那片山头筑窝,大亚湾一直就是白鹭的家乡,里面的植被、虫子一直保持着原生态,就算是工程建设也没有破坏当地的植被。虽然在工程建设时白鹭飞到了其他地方,但等到大亚湾核电站投产后,它们又飞回来了,因为它们也怀念家乡的味道。
核电站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
A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其他环境问题一样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重大挑战,迫切需要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努力,其中企业参与十分重要。由于核电选址要求的特殊性,中广核特别注重从促进项目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角度出发,在工程建设与运营中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做出大量努力。比如:
在大亚湾省级水产资源自然保护区:针对电厂运行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核电基地开展的工作包括:进行运行前零点及后续多次生态调查;开展特征海洋生物耐热性研究;利用卫星遥感、测量等手段开展水温监测等。结合核电基地机组运行优化取排水工程方案,努力实现对环境影响最小,配合保护区管理部门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有效保护海域环境与海洋生物多样性。
在大连斑海豹海洋保护区:针对施工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制定严格的施工船舶管理规定,禁止高噪声航行,禁止污水固废排放入海,并在附近海域布点定期实施环境监测。为降低对斑海豹活动的影响,多次邀请专家为施工人员开展有关斑海豹保护的专题讲座,配合保护区管理部门开展观测与救助工作,尽可能减少冬季海域施工。
核放射性对当地百姓的影响?
A核电厂周围居民因核电厂的运行而接受的计量率,只有不到0.01毫希/年,可以说微乎其微。
辐射剂量的单位是希沃特,简称希(Sv),1希的千分之一是1毫希(mSv)。
根据世界权威机构统计,世界平均天然本底剂量率为2.4毫希/年。有些高本底的地区,剂量率可以达到10毫希/年。天然本底照射的高低,与我们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房屋建筑材料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高原地带的天然本底照射大于平原地带。用花岗岩石料建筑,或者用花岗岩板材装修的房子,屋内人员受到的照射,要高于木结构房屋内的居民。同时,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还会接受一些人为的照射,并且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常见的照射有医学检查(拍X片子,做透视)和放疗。坐飞机、看电视、抽烟,都会使我们受到天然本底以外的额外照射。
Q大亚湾核电基地的“专家村”承载着中国核电怎样的发展历程?
在上世纪90年代大亚湾核电站建设的高峰期,大部分工程技术岗位都由外国专家担任,1000多位来自30多个国家的各类专家就居住在专家村,所以大亚湾就是一个“小联合国”。随着后来岭澳一期、二期的建设,我们“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学习技术到掌握技术,到现在的自主化发展,对外国专家的依赖性也逐步减少。
在专家村里,道路都是以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的名字命名,有李白路、李清照路,楼房以花卉的名字命名,极具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也是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核电建设者、专家们普及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超市、西餐厅、网球场、室内游泳池等各类齐全的生活设施,所以许多国外专家都将妻子儿女带到这里生活,因为这里的生活像在家里一样方便、舒适,现在很多退休专家在专家村里养老,他们深深地爱上了大亚湾,爱上深圳。现在,专家村还兼有公司对外接待使用,无论是外宾还是国家领导人,来大亚湾都喜欢住在这里。
善用自然的能量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2002号中广核大厦
新浪微博扫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能量密度最高的电池 的文章

 

随机推荐